a**u 发帖数: 8107 | 1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Feb 19 17:19:35 2010, 美东) 提到:
南传巴利文经藏 长部 第二十二经
《大念处经》
http://www.dhamma.org.cn/books/ysfj/mahasatipatthana_Sutta_07.htm
E、观四圣谛
(51)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
四圣谛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四圣谛观察诸法呢?
比丘们!比丘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集」;他
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灭」;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道。」
苦圣谛的解释
(52)又,比丘们!什麽是苦圣谛呢?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叹、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
是苦,求不得是苦。总括地说,五取蕴就是苦。
(53)又,比丘们!什麽是生?如果有所谓的生,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受生、形成、出生、显现诸蕴、获得内...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329 | 2 这段经文里讲的情况对很多人应该都有同感,就是明白佛陀说的非我,非我所,却经验
上或者平时行事为人还是觉得有我。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些就失去信心。结尾关于花香和
洗衣服的譬喻真的很精辟。尤其是很多人会觉得非要把花香分到根茎叶或者花瓣花蕊的
譬喻很滑稽,但是在解脱圣人的眼里,我们非要说“是”或者“不是”,“存在”或者
“不存在”又何尝不是这么滑稽呢?关于洗衣服的譬喻更是告诉我们该如何精进思维修
行才能解脱生死。
如果感觉文言文难懂,可以看白话文,白话文的翻译在下一篇。
另注:差摩比丘证悟之后,重病也好了,但这并不是重点!!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三)
如是我闻
一时。有众多上座比丘住拘舍弥国瞿师罗园
时。有差摩比丘住拘舍弥国跋陀梨园。身得重病
时。有陀娑比丘为瞻病者。时。陀娑比丘诣诸上座比丘。礼诸上座比丘足。于一面住
诸上座比丘告陀娑比丘言。汝往诣差摩比丘所。语言。诸上座问汝。身小差安隐。苦患
不增剧耶
时。陀娑比丘受诸上座比丘教。至差摩比丘所。语差摩比丘言。诸上座比丘问讯汝。苦
患渐差不。众苦不至增耶
差摩比丘语陀娑比丘言。我病不差。不安隐身。诸苦转增无救。譬如多力士夫。取羸劣
人。...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329 | 3 白话翻译也是网上找的。如下:
差摩比丘的病中證悟
有一次,許多比丘住在拘舍彌城東南,瞿師羅富家長者所布施的林園中。
另一位名叫差摩的比丘,也在拘舍彌城,但分住在跋陀梨園中。那時,差摩比丘患了重
病,身體很痛苦。
住在瞿師羅園的長老比丘們,得知差摩比丘患了重病,就派遣了輪值擔任看護的陀娑比
丘,去探望他。
陀娑比丘到了差摩比丘的住處,轉達了瞿師羅園長老比丘們的關懷與安慰之意,對他說:
「差摩學友!瞿師羅園的長老比丘們很關心你,他們問你的病情緩和了些沒?還能忍受
嗎?」
「學友!我的病沒有轉好,只有更加劇烈、更痛苦,好像就快沒救了。」
瞭解了差摩比丘的情況,陀娑比丘就趕回瞿師羅園,向長老比丘們報告。
於是,長老比丘們要陀娑比丘,再去跋陀梨園,提醒差摩比丘要按照佛陀的教法,從組
成人的物質(色)、感受(受)、想像(想)、意志(行)、辨識(識)等五受陰中,
觀察沒有不變的我,也沒有屬於不變我所擁有的。
陀娑比丘再度前往差摩比丘的住處,轉告長老比丘們的提醒。
差摩比丘聽了以後,回答陀娑比丘說,他確實依照佛陀所教導的,從五受陰中,觀察沒
有一絲不變的我(非我),也沒有不變我所擁有的(非我所)。
陀...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5 杂阿含49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若举罪比丘欲举他罪者,令心安住几法,得举他罪?」
佛告舍利弗∶
「若比丘令心安住五法,得举他罪,云何为五?实非不实、时不非时、义饶益非非
义饶益、柔软不麁涩、慈心不瞠恚。舍利弗!举罪比丘具此五法,得举他罪。」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被举比丘复以几法自安其心?」
佛告舍利弗∶
「被举比丘当以五法令安其心,念言∶『彼何处得?为实莫令不实、令时莫令非时
、令是义饶益莫令非义饶益、柔软莫令麁涩、慈心莫令瞠恚。』舍利弗!被举比
丘当具此五法,自安其心。」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我见举他罪者,不实非实、非时非是时、非义饶益非为义饶益、麁
涩不柔软、瞠恚非慈心。世尊!于不实举他罪比丘,当以几法饶益,令其改悔?」
佛告舍利弗∶
「不实举罪比丘当以五法饶益,令其改悔,当语之言∶『长老!汝今举罪不实;非
是实,当改悔!不时;非是时,非义饶益;非是义饶益,麁涩;非柔软,瞠恚;
非慈心,汝当改悔!』舍利弗!不实举他罪比丘当...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329 | 6 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只树给孤独园。
同住在只树给孤独园附近的比丘们中,有一位原为渔夫儿子的比丘,名叫「嗏帝」
,他告诉其他比丘说:
「我确实听世尊说过,在生死中流转的识,是不变的。」
其他比丘们知道了,纷纷来规劝他说:
「嗏帝学友!不要这样说,不要诽谤世尊,世尊不曾这样说。世尊用各种方法,都
在教导我们『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怎麽会像你说的那样呢
!」
但是,嗏帝比丘一直坚持己见,听不进其他比丘的纠正劝导。大家没办法,只好去
禀告佛陀。
佛陀请人叫嗏帝比丘来当面确认,嗏帝比丘还是那样说。於是,佛陀便更进一步追
问嗏帝比丘:
「嗏帝!你说的识,指的是什麽?」
「世尊!就是那能说、能感受、能到处经历善、恶行而受业报者。」
「你这个愚痴人啊!究竟从谁那里听我这样说的?我不是用各种方法说明『识为因
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吗?你这个愚痴人啊!我不曾这样说,而你自
己却作这样的曲解与诽谤,这会伤害你自己,增加你自己的罪过,会让你长远受苦的。
」
於是,佛陀转问在场的其他比丘,其他比丘都同声回答:
「世尊!您确实用各种方法教导『... 阅读全帖 |
|
t******h 发帖数: 177 | 7 有一次,佛陀來到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遊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
同住在祇樹給孤獨園附近的比丘們中,有一位原為漁夫兒子的比丘,名叫「嗏帝」
,他告訴其他比丘說:
「我確實聽世尊說過,在生死中流轉的識,是不變的。」
其他比丘們知道了,紛紛來規勸他說:
「嗏帝學友!不要這樣說,不要誹謗世尊,世尊不曾這樣說。世尊用各種方法,都
在教導我們『識為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怎麼會像你說的那樣呢
!」
但是,嗏帝比丘一直堅持己見,聽不進其他比丘的糾正勸導。大家沒辦法,只好去
稟告佛陀。
佛陀請人叫嗏帝比丘來當面確認,嗏帝比丘還是那樣說。於是,佛陀便更進一步追
問嗏帝比丘:
「嗏帝!你說的識,指的是什麼?」
「世尊!就是那能說、能感受、能到處經歷善、惡行而受業報者。」
「你這個愚癡人啊!究竟從誰那裡聽我這樣說的?我不是用各種方法說明『識為因
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嗎?你這個愚癡人啊!我不曾這樣說,而你自
己卻作這樣的曲解與誹謗,這會傷害你自己,增加你自己的罪過,會讓你長遠受苦的。
」
於是,佛陀轉問在場的其他比丘,其他比丘都同聲回答:
「世尊!您確實用各種方法教導『...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8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位施主财富圆满,但他的儿子在娶妻之后,一直没有小孩
,所以他们常常祈求天尊,希望获得一个孩子。好不容易,儿媳终于怀孕了,她非常高
兴地告诉丈夫,并发愿:「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孝顺父母,行持善法,光大整个家族及自
己的种姓。」
这时,阿那律尊者以声闻眼观知一位最后有者(表此世一定会证阿罗汉果位)已经投胎到
施主家中,而且度化施主一家人的因缘也已经成熟,于是就去施主家,为他们传了相应
的佛法。施主一家对尊者生起很大的信心,皈依三宝,守持居士五戒。
有一天,阿那律尊者独自一人到施主家,施主惊讶地问:「尊者,您是大阿罗汉,怎么
会没有侍者呢?」
尊者说:「我找不到侍者,你能否替我找一个?」
施主马上说:「我家儿媳已怀孕,若生下来是男孩,一定送给尊者作侍者。」
尊者说:「长者既然如此发心,那就一言为定。」说完,尊者便走了。
不久,施主的儿媳妇生下一个相貌庄严的儿子,因为这孩子是祈求很久才得来的,因此
就取名为「能愿」。能愿长大后,学习世间各种学术,无不通达。此时,阿那律尊者观
察到他出家的因缘已经成熟,便着衣持钵去施主家化缘。
尊者见到这个孩子就问施主:「这位就是在未出生前...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9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位施主财富圆满,但他的儿子在娶妻之后,一直没有小孩
,所以他们常常祈求天尊,希望获得一个孩子。好不容易,儿媳终于怀孕了,她非常高
兴地告诉丈夫,并发愿:「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孝顺父母,行持善法,光大整个家族及自
己的种姓。」
这时,阿那律尊者以声闻眼观知一位最后有者(表此世一定会证阿罗汉果位)已经投胎到
施主家中,而且度化施主一家人的因缘也已经成熟,于是就去施主家,为他们传了相应
的佛法。施主一家对尊者生起很大的信心,皈依三宝,守持居士五戒。
有一天,阿那律尊者独自一人到施主家,施主惊讶地问:「尊者,您是大阿罗汉,怎么
会没有侍者呢?」
尊者说:「我找不到侍者,你能否替我找一个?」
施主马上说:「我家儿媳已怀孕,若生下来是男孩,一定送给尊者作侍者。」
尊者说:「长者既然如此发心,那就一言为定。」说完,尊者便走了。
不久,施主的儿媳妇生下一个相貌庄严的儿子,因为这孩子是祈求很久才得来的,因此
就取名为「能愿」。能愿长大后,学习世间各种学术,无不通达。此时,阿那律尊者观
察到他出家的因缘已经成熟,便着衣持钵去施主家化缘。
尊者见到这个孩子就问施主:「这位就是在未出生前...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10 当佛陀住在王舍城的时侯,果嘎勒嘎比丘(提婆达多的眷属之一)住在萨伽玛山,此山的
环境非常幽美。附近的施主与婆罗门对果嘎勒嘎比丘都十分恭敬,经常供养他衣物药食
等。有一次,舍利子和目犍连一同游化,来到萨伽玛山。果嘎勒嘎比丘听说这事,就前
往顶礼迎请二位尊者住下来,并愿意供养他们一切资具。
两位尊者提出一个要求:「请不要告诉任何人我们在这里,若太多人知道,我们就会离
开。」果嘎勒嘎比丘答应了,于是两位尊者就安住下来。
那时,有一位大施主的儿子,很有善根,自己到果嘎勒嘎比丘那里皈依,并请求出家。
果嘎勒嘎比丘要他征求父母的同意,然而他的父母不同意,他只好顺从父母,暂时不出
家。
果嘎勒嘎比丘供养二位尊者许多年后,大施主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有一天,果嘎勒嘎
比丘准备出游,出门前,他请两位尊者代为教导自己的弟子。两位尊者观察这些弟子的
根机,觉得他们能够修学更进一步的法,就传授给他们相应的法。他们个个勇猛精进,
全都证得阿罗汉果位。
这时,那位大施主的儿子终于获得父母的同意,来到经堂,准备出家。比丘们对施主的
儿子说:「果嘎勒嘎比丘外出,现在是由舍利子和目犍连二位尊者带领我们修学。你若
是在尊者...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11 道圣谛的解释
(91)又,比丘们!什麽是导致苦灭的道圣谛呢?那就是八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
、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92)又,比丘们!什麽是正见呢?比丘们!正见就是知苦、知苦之集、知苦之灭、知导
致苦灭之道的知见。比丘们!这就是正见。
(93)又,比丘们!什麽是正思惟呢?比丘们!正思惟就是离欲、不染世乐的思惟,也是
没有嗔恨、没有暴力的想法。比丘们!这就是正思惟。
(94)又,比丘们!什麽是正语呢?比丘们!正语就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与不绮语
。比丘们!这就是正语。
(95)又,比丘们!什麽是正业呢?比丘们!正业就是不杀、不偷及不邪淫。比丘们!这
就是正业。
(96)又,比丘们!什麽是正命呢?比丘们!正命就是圣弟子不以错误的方式营取生活,
而以正确的方式经营生活。比丘们!这就是正命。
(97)又,比丘们!什麽是正精进呢?比丘们!比丘下定决心,精进努力、振奋心志、全
力以赴地投入防止未生的恶行、不善之心念的生起;比丘下定决心,精进努力、振奋心
志、全力以赴地投入去除已生起的恶行和不善的心念;比丘下定决心,精进努力、振奋
心志、全力以赴地投入开展未生的善行及善的心念,使 |
|
x*********o 发帖数: 208 | 12 当佛陀住在王舍城的时侯,果嘎勒嘎比丘(提婆达多的眷属之一)住在萨伽玛山,此山的
环境非常幽美。附近的施主与婆罗门对果嘎勒嘎比丘都十分恭敬,经常供养他衣物药食
等。有一次,舍利子和目犍连一同游化,来到萨伽玛山。果嘎勒嘎比丘听说这事,就前
往顶礼迎请二位尊者住下来,并愿意供养他们一切资具。
两位尊者提出一个要求:「请不要告诉任何人我们在这里,若太多人知道,我们就会离
开。」果嘎勒嘎比丘答应了,于是两位尊者就安住下来。
那时,有一位大施主的儿子,很有善根,自己到果嘎勒嘎比丘那里皈依,并请求出家。
果嘎勒嘎比丘要他征求父母的同意,然而他的父母不同意,他只好顺从父母,暂时不出
家。
果嘎勒嘎比丘供养二位尊者许多年后,大施主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有一天,果嘎勒嘎
比丘准备出游,出门前,他请两位尊者代为教导自己的弟子。两位尊者观察这些弟子的
根机,觉得他们能够修学更进一步的法,就传授给他们相应的法。他们个个勇猛精进,
全都证得阿罗汉果位。
这时,那位大施主的儿子终于获得父母的同意,来到经堂,准备出家。比丘们对施主的
儿子说:「果嘎勒嘎比丘外出,现在是由舍利子和目犍连二位尊者带领我们修学。你若
是在尊者...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13 (3)能愿比丘——杀生之报 短命多病
一时,佛在舍卫城。当地有一位财富圆满如多闻天子的施主。他的儿子长大后娶妻,生
活美满幸福,美中不足的是膝下无子,因此常常祈祷帝释天(Sakra Devanam Indra,
音译释迦提桓因陀罗,略称释提桓因,本为印度教之神,入佛教后称为帝释天,为佛教
之护法神,乃十二天之一,为忉利天[三十三天]之主)、大梵天(Maha Brahma Deva,
位于色界初禅天之第三天,又称梵天王、世主天。大梵天以自主独存,谓己为众生之父
,乃自然而有,无人能造之,后世一切众生皆为其化生,并谓已尽知诸典义理,统领大
千世界,以最富贵尊豪自居)、土地神、森林神等天尊。妻子终于怀孕,立即兴奋地将
好消息告诉丈夫:“我已有身孕,并且感觉 右侧偏重,可能会生个男孩。”她同时祈
祷:“愿我的孩子将来孝顺父母,行持善法,对整个家族及自己的种姓有大利益。”丈
夫听后非常高兴,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妻子身心舒畅,特在房顶盖一雅室:冷暖适度,设
备齐全,饮食丰美,音乐动听,舒适惬意。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诸佛,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使波浪离开大
海,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14 南传巴利文经藏 长部 第二十二经
《大念处经》
http://www.dhamma.org.cn/books/ysfj/mahasatipatthana_Sutta_07.htm
E、观四圣谛
(51)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
四圣谛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四圣谛观察诸法呢?
比丘们!比丘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集」;他
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灭」;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道。」
苦圣谛的解释
(52)又,比丘们!什麽是苦圣谛呢?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叹、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
是苦,求不得是苦。总括地说,五取蕴就是苦。
(53)又,比丘们!什麽是生?如果有所谓的生,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受生、形成、出生、显现诸蕴、获得内外处,比丘们!这就叫作生。
(54)又,比丘们!什麽是老?如果有所谓的老,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衰弱、老朽、牙齿脱落、头发灰白、皮肤松皱、寿命将尽、机能退化,比丘们!这
就是老。 |
|
S**U 发帖数: 7025 | 15 善根栽培
菩提比丘著 何蕙仪译
渐进式的修炼分三个阶段∶善性的培养、定力的修习、智慧的增长。只要行为品德与戒律相应,便能锻链心灵,在善德根性扎稳之后,大道的不同阶段,便自然会按著心灵提升的法则渐次出现,直至最后达到安然自在的解脱。
佛陀所教的精神修炼,是个自我转化与自我超越的双重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效果,则是全面性的解脱。自我转化是要铲除所有不健全的想法或恶念,再以自他兼利的无染之心取而代之。至于自我超越,则是集中于慧力的培养,使得我们能够直接洞见身心皆无实性,因而放下一切与「我」或「我所」相应的自我中心意识。当这个双重的锻链过程达到最高层次时,苦恼自会灭除,因为当智慧苏醒之后,在贪欲背后支撑的无明─苦恼的根源─将一去不复返。
渐进的修炼
我们对恶念的倾向和私心的执著,全都发自心底潜藏的种子。为了拔除这些苦恼的根源,并滋长对实相的洞视彻见,佛陀以渐进的锻链模式开显他的教化。佛教的实践在于渐进的潜修和次第的成就,并非一蹴即成。它更像一棵树或任何一类生物,有机地循序成长,每一阶段都必然要依著前一阶段作为基石,继而顺应引生随之而来的下一个阶段。
渐进式的修炼主要分三个阶段∶戒或善性(s...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Inspiration_from_Nagarjuna 俱乐部 】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Inspiration_from_Nagarjuna
标 题: 一个怕鬼比丘的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8 19:42:50 2015, 美东)
http://www.dhammatalks.net/Chinese/Ajahn_Mun_3_Books.pdf
023
一个怕鬼比丘的故事
(以下的故事是由尊者阿迦曼亲自所说。)
这里所说的这个故事,显示这个比丘起初是何等的恐惧,最後变成多麽的勇敢。对於发
现自己也有相同情况的人,可谓上了一课。
一个比丘在头陀游行中,有一次停留在一个森林区过夜,他在黄昏时到达那里,对那个
地区是个陌生人,就请问村民们有那个地方适合他暂住。他被带到一个地方,但并未被
告知那里邻近坟墓。
第一夜,他宁静地休息着。第二天,他看见村民们抬着一具
体经过。後来,他们就在只有几公尺远的地方把他火葬了。显然地,就在他的视线之内
。当他看到被抬过的棺材时,他开始感到不舒服,... 阅读全帖 |
|
T*******y 发帖数: 6523 | 17 This is a very nice read. May I know who is this "大导师" mentioned
there?
This is a quote I like to match the saying in your post:
Watch your thoughts, 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for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character.
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
There's much debate on who said it exactly, but perhaps it does not
matter.
It is very true that with total acceptance of oneself and the socia...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18 法师说:"或可说", 也就是"也许可以讲..." 的意思, 不是断言肯定.
比丘戒要至少5比丘授, 我猜测其中的原因是为了公开和公认. 一个人传戒,也许可能某
个细微之处他记忆错了,如果有5比丘, 就可以相互讨论, 从而大众裁决取得一个共识等
,这只是一个例子. 5比丘传戒,比一比丘传戒更可靠, 这是一般的规律.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我国受到外国侵略,战争, 找5比丘很难, 也许就会有3比丘传戒
等, 如果这3比丘对戒的记忆都没有错,那他们的弟子得到的戒律,难道就不是完整的佛
的戒律吗? 我们关注的是戒的实质, 还不是传戒时的形式, 实质比形式重要万倍.在特
殊情况下, 找5比丘找不着, 这3比丘就不教弟子了? 就不传戒了? 再说,戒律也早就写
入书本中了(应该在南宋前很久很久). 佛时代没有文字记载, 所以5人传戒,也是保证大
家说的是一致的.一旦有了书本,把戒律记录下来,这就解决了很大问题,当然不能解决全
部问题.
真的修证人,乃至正行者, 何须持戒. 佛在开始时期,也是没有戒律的.后来有僧人行为
不太规范,从而制定各种戒律,戒律也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而逐渐增加的. 按照佛的教导...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10345 | 19 究竟是个什么道理? 弥勒比丘不修禅定、不断烦恼,那他修习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弥勒上生经》中没有作正面解答,我们只有从其它有关弥勒的经
论中寻找答案。《中阿含经》卷14《说本经》载,佛预言:未来人寿八万岁时将有弥勒
佛出世。弥勒尊者即从座起,禀告佛言:“世尊!我于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可得
成佛,名弥勒如来。”功德智慧,一如今之世尊,将说妙法,度无量众生,有无量百千
比丘弟子。于是得到佛的赞叹:“善哉、善哉!弥勒!汝发心极妙,谓领大众。”佛赞叹
之后,命阿难取金缕织成之僧衣,授予弥勒,令其施予佛法众。由此看来,弥勒比丘主
要是以深发快速成就佛果、统理大众的大乘菩提心而得到佛的赞叹和授记。又据《弥勒
所问本愿经》等,弥勒菩萨本来应该先于释迦牟尼而成佛,只因他不像释迦牟尼佛前身
那样精勤修习,以身命布施等难行苦行,只修“善权安乐之行”,于昼夜各三次礼拜十
方佛,说偈云:“我悔一切过,劝助众功德,归命礼诸佛,令得无上慧。”
由修此“安乐易行之道”,被释迦牟尼佛赶在了前面,但还是能次于释迦牟尼而成
佛。经中又说,弥勒宿世修行时不十分精进,“好游族姓”(从事社会活动),这种习气
也可能延续到... 阅读全帖 |
|
n*****c 发帖数: 231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disc (Niu),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转载) 法增比丘答:为何说佛法难闻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26 20:03:26 2015, 美东)
http://www.fjdh.cn/fjask/2012/12/141844195843.html
法增比丘答:为何说佛法难闻呢?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6日
来源: 作者:法增比丘
130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法增比丘答∶要能听闻佛法,我们必须克服八种障碍,那就是不要:
(1)生于地狱中;
(2)生于饿鬼中;
(3)生于畜生中;
(4)生于长寿天;
(5)生于无佛法的边地;
(6)心有邪见;
(7)诸根不全,盲聋闇哑;
(8)佛不出世。(《中阿含.八难经》)
要知道如来出现世间,甚为难遇;人身难得;生于有佛法的国土中,也很难遇;与善知
识相遇,也很难遇;听闻佛法,亦不可遇;法法相生,遇缘时才有;我们应知!如来现
今已出现在世间;我们得闻正法;诸根不缺;又能明白正法。现在要不精勤,将来要后
悔无及...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21 ☆─────────────────────────────────────☆
runsun (runsun) 于 (Thu Nov 12 08:44:16 2009, 美东) 提到:
/ Bhikkhu Vūpasama乌帕沙玛比丘 著
这是明法法师将〈嘉义新雨〉改名为〈法雨杂志〉的第二期,从〈台湾新雨〉、〈
嘉义新雨〉直至今日发展为〈法雨杂志〉与法雨道场,这份催生台湾原始佛法的佛教刊
物,在既缺乏人、物力资源,又缺少广大信众的关爱眼神下,虽艰难却又极为坚定的存
续下来,并且对台湾原始佛教的发展有了可贵、重要与不可抹煞的贡献。回首来时路,
悠悠乎已近十五载矣!想一想,人生有多少十五载的岁月呢?应该只有心怀对佛法的坚
挚信念,以及对佛教的虔敬与热诚,还有对世间的一份真诚关怀与耐心的人,才能在诸
多困难的现代佛教社会底下,坚执的走过这段路程吧?从张慈田到明法比丘,所改变的
应当不是只有实践上的分别而已,或许还有历经层层淬炼后,更为成熟的人生智慧与看
淡后的平怀。如果果实是从青涩、坚硬渐转为熟软,那么甘甜就指日可待,而一切雨露
风霜的摧残,就成为去芜存菁的助力,今日的 明法法师 ... 阅读全帖 |
|
w*******w 发帖数: 2051 | 22 法师曾沉痛地说过:“我们生此末法时代,‘沙弥戒’与‘比丘戒’皆是不能得的;原
因甚多甚多!今且举一种来说,就是没有能授沙弥戒、比丘戒的人;若授沙弥戒,须二
位比丘授;比丘戒’至少要‘五比丘’授;倘若找不到比丘的话,不单比丘戒受不成,
沙弥戒也受不成。我有一句很伤心的话要对诸位讲:‘从南宋迄今六七百年来,或可说
僧种断绝了!’”为此,法师严格守戒。在佛教许多宗派中,律宗是最重修持的一宗,
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法师不但深入研究,而且实践躬行。马一孚有诗挽他说:“
苦行头陀重,遗风艺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 |
|
n*****c 发帖数: 231 | 23 http://www.fjdh.cn/fjask/2012/12/141844195843.html
法增比丘答:为何说佛法难闻呢?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6日
来源: 作者:法增比丘
130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法增比丘答∶要能听闻佛法,我们必须克服八种障碍,那就是不要:
(1)生于地狱中;
(2)生于饿鬼中;
(3)生于畜生中;
(4)生于长寿天;
(5)生于无佛法的边地;
(6)心有邪见;
(7)诸根不全,盲聋闇哑;
(8)佛不出世。(《中阿含.八难经》)
要知道如来出现世间,甚为难遇;人身难得;生于有佛法的国土中,也很难遇;与善知
识相遇,也很难遇;听闻佛法,亦不可遇;法法相生,遇缘时才有;我们应知!如来现
今已出现在世间;我们得闻正法;诸根不缺;又能明白正法。现在要不精勤,将来要后
悔无及。
------------------------------
法增比丘佛学内容推荐
法增比丘佛学问答
法增比丘佛教文集大全
-------------------------------
标签:
相关文章
慈法法师答:七月半鬼节烧纸钱给亡者,亡者能收到吗?
真圆法师...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1281 | 24 http://www.nownews.com/2010/01/12/91-2557218.htm
台男馬丘比丘「祭祖」 自認誠意連「秘魯政府都會感動」(2010/01/12 02:54)
Ads by Google
一個人真的很孤單寂寞www.matchbank.com.tw
上網交友 又真的怕被騙 相親銀行 讓大家找到真愛在這個名為《馬丘比丘的祭祖大濕
》影片旁,有這麼段文字--「由於大鵰認為我的祖先應該是來自天空之城馬丘比丘,
於是說甚麼也要來掃墓祭祖一下的,我們特地從台灣帶來了紙錢……。」(圖/翻攝自
YouTobe)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因為在秘魯古蹟景點馬丘比丘燒紙錢「祭祖」,讓ID為「LiamSurfer」的網友被強烈指
責是「丟臉丟到國外去」,經過一翻搜索後,他被發現姓劉,目前任職於HP,而他的動
機,竟然只是認為「神祕的Inca Face(印加臉)的鼻子跟我的鼻子簡直就如出一轍」,
所以要去祭祖。
以「liamsurfer」為暱稱的男子,日前在網路上公布一段名為《馬丘比丘的祭祖大濕》
的影片,影片中戴著牛仔帽的男子先煞有其事的介紹所在地點後,又模仿印加人仰望天
空,接下 |
|
x*********o 发帖数: 208 | 25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有一次,舍卫城外的粪池里出现一只奇形怪状的大虫,它的头
是比丘头,身体却是一条大虫,身上还长满了细细长长的小虫,不停地在它身上蠕动,
吸食它的血,吃它的肉,再加上一直浸泡在臭气熏天的粪池中,这只大虫痛苦得不断哀
号。
这时,世尊以智能观察得知:这只大虫授记的时间到了,可藉此教化舍卫城人民的因缘
也成熟了。于是佛陀以加持力,使粪池的臭味弥漫到整座的舍卫城。城内的人觉得奇怪
,怎么会这么臭?因而跑出城外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才发现臭味来自城外的粪池,
于是,所有的人全集中到粪池四周,看到那只比丘头、大虫身的动物。
「它前世究竟是造了什么业,才会这样?」人们不禁好奇地想,并在内心产生不同的感
受,有些觉得稀有,有些觉得讨厌,有些觉得可怜。
就在此时,释迦牟尼佛知道是教化舍卫城人民的时候,就率领比丘们从城外缓缓走去,
城民也看到佛陀与众比丘从远远的地方走来。世尊来到粪池边,知道各种不同根机的人
都集中在此,心想:「为了让更多人相信因果,我应该与这只受苦的大虫对话,让牠亲
口说一些感受,给大家听。」因此,世尊就对这只大虫作了一个加持,使它进入一种能
回忆前世,又能说人话的禅...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1415 | 26 佛使比丘对于缘起思想的反省及其意义
吕凯文
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 兼任助理教授
一、导言
佛使比丘(1906~1993)对于缘起思想的讨论,主要见于1971年出版的《十二因缘》一
书。(台湾的香光书乡出版社出版亦有其《生活中的缘起》集译本,以下略称《缘起》
)若就思想发展历程来看,此书亦是佛使比丘思想的主要分水岭。它一方面承继早期对
于巴利原典之无我、无执、内观和四谛思想的澄清与深化,另一方面对于稍后几年的晚
期社会伦理思想建构亦扮演着贯串与启示的角色。更甚者,本书在缘起思想的课题上,
对于五世纪以来一直主导上座部佛教思想的觉音(Boddhaghosa)论师之「三世两重因
果」缘起说提出质疑与批判。认为若承认其学说正统性,则将迫使佛教「去本体论」(
de-ontology)的「缘起无我」思想种下「本体化」或「梵我化」的迷思基因(myth
gene)。为此,佛使比丘提出「缘起不是三世轮回」的诠释进路,彻底将日益为人所迷
思化与形上思维化的佛教缘起无我思想,拉到日常生活当下「念」兹「在」兹的灭苦经
验。碍于篇幅有限,本文论述范围仅限于佛使比丘对于缘起思想的反省,并就其所彰显
的哲学意涵 |
|
x*********o 发帖数: 208 | 27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有一次,舍卫城外的粪池里出现一只奇形怪状的大虫,它的头
是比丘头,身体却是一条大虫,身上还长满了细细长长的小虫,不停地在它身上蠕动,
吸食它的血,吃它的肉,再加上一直浸泡在臭气熏天的粪池中,这只大虫痛苦得不断哀
号。
这时,世尊以智能观察得知:这只大虫授记的时间到了,可藉此教化舍卫城人民的因缘
也成熟了。于是佛陀以加持力,使粪池的臭味弥漫到整座的舍卫城。城内的人觉得奇怪
,怎么会这么臭?因而跑出城外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才发现臭味来自城外的粪池,
于是,所有的人全集中到粪池四周,看到那只比丘头、大虫身的动物。
「它前世究竟是造了什么业,才会这样?」人们不禁好奇地想,并在内心产生不同的感
受,有些觉得稀有,有些觉得讨厌,有些觉得可怜。
就在此时,释迦牟尼佛知道是教化舍卫城人民的时候,就率领比丘们从城外缓缓走去,
城民也看到佛陀与众比丘从远远的地方走来。世尊来到粪池边,知道各种不同根机的人
都集中在此,心想:「为了让更多人相信因果,我应该与这只受苦的大虫对话,让牠亲
口说一些感受,给大家听。」因此,世尊就对这只大虫作了一个加持,使它进入一种能
回忆前世,又能说人话的禅...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8
滅想定是一個有爭議的東西。
按照傳統對滅想定的定義,在滅想定狀況下,心心所只是暫時停止作用,并沒有消失。
我個人認為,經典所說的滅想定,確實有可能是涅槃,因為滅想定被認為是只有三果和
四果聖者才有的,而我認為他們確實有能力取涅槃。
阿毗達摩,認為涅槃是一個可以作為所緣的究竟真實法,我完全同意這個觀點。
而在經藏部份,也有很多類似的描述,包括雜阿含經
雜阿含51經
“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色灭,涅槃是不坏法。受、想、行、识是坏法;彼识灭,涅槃
是不坏法”。”
“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杂阿含61经
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色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出,是名为妙,是名寂静,是名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
雜阿含293
如此二法,谓有为、无为。有为者,若生、若住、若异、若灭;无为者,不生、不住、不
异、不灭:是名比丘诸行苦、寂灭涅槃:因集故苦集,因灭故苦灭,断诸迳路,灭于相
续,相续灭,是名苦边。比丘!彼何所灭?谓有余苦。彼若灭、止、清凉、息、没,所
谓一切取灭、爱尽、无欲、寂灭、涅槃
雜阿含351經:
"有之滅, |
|
p*****n 发帖数: 1415 | 29
明法比丘没见过 但偶而会看到他的文章
原来明法比丘就是新雨、法雨 的创办人
我看文章到用 明法”比丘” 以为是东南亚的法师
圣严 星云 广钦 证严 …等等 没有一个亲自见过
第一步 方向确定要正确 别搞错 对我比较重要
我比较笨 “第一步”我得下很大心力
原则上 不是很关心台湾有哪些法师 |
|
p*****n 发帖数: 1415 | 30
明法比丘是与宋泽莱同一伙研究阿含的
只是后来宋改行 明法比丘坚守岗位并出家
当时大愿比丘是独立研究阿含及修行
似乎又比他们早一些? 不确定
近期林崇安推动得很热心 出很多书
Ps 没msn 一直不上的 |
|
S**U 发帖数: 7025 | 31 前言
汉译《阿含经》与对应的巴利《尼柯耶》,对于了解初期佛教的教导极为重要,这些教
导是所有其他佛教形式的基础。如果对初期佛教中心范畴掌握得不精准,就缺乏妥善的
基础来了解其后佛教的思想发展。本文希望对这基础提供个人的微薄贡献。本文将检视
「受」这个术语,以呈现它不同的层面及微细的差别,并揭露它与初期佛教哲理及修行
的关系。本文的经典基础为《阿含经》的开示,尤其以能在巴利《尼柯耶》找得到对应
的经典为主,因为那些《阿含经》与《尼柯耶》所共有的文献,有极高的可能性,可视
为最早的一批佛教文献,因此,便用它们来探究初期佛教的教导。
受(vedanā),是五取蕴中的第二蕴,及一般常见的十二缘起中的第七支,会引
生渴爱的那一支。在这两类文脉中,「受」所扮演的角色,显示出在初期佛教分析真实
(reality)时,受的重要性。依据这个分析,「受」是构成「我」的五种成份之一;
同时当要控制渴爱时,受是在苦的缘起过程的特别联结点。因此,对初期佛教的广泛了
解和特别是对解脱道的理解,「受」及其意涵的评估都极为重要。
下文中,首先我将检视受的一般本质(I),其次探索受跟业报的关系(II),最后讨...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2 Z.T.
作者:宽镜
我叫宽镜。
近现代中国佛教中出现了重新注重原始佛教的倾向,同时伴随著一部分人对大乘的怀疑
。大小乘的关系、净土的他力特征等等也造成我的困惑。我想我的经历对于当今佛教界
的这种动向也许有一些参考价值,这篇文字也是我对菩萨僧团的公开忏悔。
让我从头说起:一九九七年六月我到智者大师讲法华玄义、摩诃止观的玉泉寺出家。寺
院中的情况和我在家时想像的不太一样,人人都只是念佛,没有人去探讨理论。对佛法
义理,我几乎是一张白张,过去零零散散读过几本经论,老实说,没读懂,不过对佛法
有一个模糊印像,大致是,佛法要取消事物的对立面,世界没有一个实质核心,一切意
义价值都是人类的虚构。虽然还有许多疑点,但我有一种信念,我所苦苦追求的终极真
理将在佛法中得到答案。
刚出家,到大寮干活儿,时间很紧,深奥的经论读不出头绪,何况没有时间坐下来读。
出家得修行啊,那就念佛,念得十分精进。但我有疑惑,觉得求佛救度似乎与基督教等
区别不大,我当然不敢表露,只好姑且念下去吧。我非常想弄清净土的理论证明。从大
寮调到流通处,读了许多浅显的佛书,同时念佛不辍。
大约在出家的第五个月,读某居士的无量寿经白话... 阅读全帖 |
|
j******r 发帖数: 14 | 33 本报讯:(火云洞特派记者云里雾、实习记者雾里云报道)唐僧师徒西行经过比丘国的
时候,坊间盛传该国已改国名做“小儿城”。好端端的一个国家为什么把自己国家降“
国”为“城”,矮化自己的国际形象?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跟随唐僧一行一道进入了小
儿城,准备就此事背景做进一步的调查了解。
在走访中记者首先发现了一种当地奇特的“民俗”——该国家庭居然习惯把5至7
岁的小男孩塞进饭馆装鹅用的竹笼子里,整齐摆放在自家门前,据说是为方便官府统一
时间集中收缴。官府短时间内收集这么多的小孩子派什么用场?其中会不会有什么不为
人知的黑幕?记者和唐长老均感到大惑不解,问及这些家庭这样做的原因,家长们却表
现得欲言又止,有的表示“不敢说”,有的表示“不方便说”,并且有些好心居民还奉
劝记者赶紧离开,该取经的就赶紧走吧,一会赶不上2路汽车了都。在记者和唐长老的
再三追问下,一位自称是比丘国外事招待所的公职人员(驿丞)随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在表示了一番言论决不代表本人立场和观点不负法律责任的声明之后,他神秘兮兮地
告诉记者:
“‘色’字头上一把刀,因为我国国王陛下的个人生活过于操劳,长期造成精力萎
靡,目前已经入不敷 |
|
r**m 发帖数: 1825 | 34 蒂帕嬷弟子的故事 - 越南比丘科帕帕诺(Khippa-Panno)
越南比丘科帕帕诺(Khippa-Panno)曾经遭遇严重的情绪上的困难,但是在蒂帕嬷的鼓励
下最终能够在内观上有所成就。1969年,他在一次闭关禅修中,连续五天无法停止大笑
大哭。他的老师认为他疯了,让他中止禅修回家去。蒂帕嬷听说后,请科帕帕诺来和她
一起修。
“整整一个月,我在她家里修习。她建议我:‘你会克服这个障碍的,如果你能对每件
事都标名作观(note),你所有的情绪困难会消失。当你感到高兴时,不要参与到快乐里
去,感到悲伤时,也不要参与进去。不管什么出现,都不要担心,只是觉知它。’
后来在一次闭关中,我感到那种疯狂又要来了,我想起了她的话。当时我感到应对这情
绪障碍是如此困难以至于我想退出闭关,但是我记起了她对我的信心,‘你的修行不错
,只要觉知一切,你会克服困难的’。由于知道她对我有信心,我的定力加强了。
不久我认识到所有的情绪来源于思想,并没有其他什么东西。我发觉一旦我能观察到引
发情绪的念头,我就可以克服它们。接着我认识到所有的念头都是来源于过去或未来,
所以我开始活在当下,我的正念正知越来越强。。。 |
|
r****n 发帖数: 8253 | 35 故 尊者明法比丘者,乃出家於泰國上座部僧團之比丘,世壽五十八,出家十二載
,戒臘十二夏,為臺灣南傳上座部佛教之大德長老也。尊者俗姓張,名慈田,生於公元
1952年,為臺灣嘉義人,具有宿慧,知善惡之分,能擇善固守。少時即懷出塵之念,不
染俗情,至心仰慕正覺之道,年二十四,即於漢傳菩薩道出家為僧。出世後之初年,受
學於東山佛學書院;次年自修於福嚴精舍、慧日講堂;經於二載則受請於美國洛杉磯之
法印寺,協助該寺宣弘教法;爾後,再進學三載於舊金山市立大學(City College of
San Francisco)。此時,尊者出世已歷七年,一心探究佛陀之正道,已略有體悟,既
醒思己身之行,復念於世尊之教,為了契合正行、中實修道,遂暫還俗,潛修靜待法緣
。復經五年之潛沉與修學,乃棲心於佛陀之原教,慕聲聞聖者之智德,如鳥之歸林,故
思醒世於迷夢、利世護法,而於洛杉磯參與「新雨佛學社」,推廣『阿含』之學,盡佛
弟子之責於今世。
公元1988年,時尊者年37歲,由美歸臺,並致力於推展『阿含聖典』的學習。歷經
三年的辛勞耕耘,於公元1991年創立了「臺灣新雨」,組織臺灣新雨教團,開辦新雨雜
誌,舉辦「四念 |
|
p*****n 发帖数: 1415 | 36
of
原来明法比丘是他
台湾又少一位正法大师
虽然对南传不熟
可有时也会去网络上法雨道场、香光道场 看一些阿含的数据 很有帮助
里面的比丘比丘尼应该都是南传佛教的 |
|
r****n 发帖数: 8253 | 37 / Bhikkhu Vūpasama乌帕沙玛比丘 著
这是明法法师将〈嘉义新雨〉改名为〈法雨杂志〉的第二期,从〈台湾新雨〉、〈
嘉义新雨〉直至今日发展为〈法雨杂志〉与法雨道场,这份催生台湾原始佛法的佛教刊
物,在既缺乏人、物力资源,又缺少广大信众的关爱眼神下,虽艰难却又极为坚定的存
续下来,并且对台湾原始佛教的发展有了可贵、重要与不可抹煞的贡献。回首来时路,
悠悠乎已近十五载矣!想一想,人生有多少十五载的岁月呢?应该只有心怀对佛法的坚
挚信念,以及对佛教的虔敬与热诚,还有对世间的一份真诚关怀与耐心的人,才能在诸
多困难的现代佛教社会底下,坚执的走过这段路程吧?从张慈田到明法比丘,所改变的
应当不是只有实践上的分别而已,或许还有历经层层淬炼后,更为成熟的人生智慧与看
淡后的平怀。如果果实是从青涩、坚硬渐转为熟软,那么甘甜就指日可待,而一切雨露
风霜的摧残,就成为去芜存菁的助力,今日的 明法法师 也正是如此。
个人与明法法师是相识于他还是张慈田的时代,坚定、老实、择善固执,怀抱对佛
法的热忱及对人的慈心,在率直中带著些许拘谨,是个人对他的初步印象。由于个人不
习于与人攀交,故彼此仅缘悭数面 |
|
r****n 发帖数: 8253 | 38 班迪达尊者
从前,佛陀住在印度古城舍卫城附近的祇树给孤独园时,一位天人与千名同行的随从,
在凌晨时分从天界而下来拜访他。
尽管天人的光彩照耀整个祇园,他却明显地心烦意乱,向佛陀顶礼后便开始恸哭。
「哦!佛陀!」他哭道:「天界真是嘈杂啊!充满天人们的喧闹。对我来说,他们看起
来就像饿鬼,在自己的土地上作乐。待在这种地方让我慌张失措,请告诉我如何离开。
」
这番话由天人说出来十分古怪,天界的特征本就是欢喜。那里的居民,优雅且好乐音乐
,一点也不像生活在极度悲惨与痛苦中的饿鬼。据说某些饿鬼有巨大的腹部与如针孔般
的嘴,因此他们时时感到无法满足的严重饥饿。
佛陀以神通力审查天人的过去,知道他不久前还是位修行者,年纪轻轻便对佛陀的教义
深具信心,于是出家成为比丘。在一位老师的座下经历必要的五年岁月,熟悉了戒律与
团体生活,并能独自禅修后,便到森林中隐居独修。由于他非常想成为阿罗汉,便极度
地发奋练习,几近废寝忘食,以便尽全力禅修。哎!他失去了健康,胃胀气造成发胀与
如刀割般的疼痛。尽管如此,他仍未调整习惯,一心一意地练习。疼痛不断加剧,直到
一天,在行禅时断送了性命。
这位比丘立刻投生于众天界之 |
|
a*******g 发帖数: 867 | 39 苦集圣谛的解释
(69)又,比丘们!什麽是苦集圣谛呢?
它就是贪爱,就是造成不断轮回,为喜乐、欲求所束缚,以及任何情况都不忘寻求快乐
的欲望,也就是欲爱、有爱及无有爱。
比丘们!而这贪爱从哪里生起,又从何处建立?在身心世界,只要有诱人的、令人喜悦
的事物,就有贪爱的生起和建立。
(70) 而在身心世界,什麽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事物呢?在身心世界中,眼根是诱人
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处建立;在身心世界中,耳根是
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处建立;在身心世界中,鼻
根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处建立;在身心世界中
,舌根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处建立;在身心世
界中,身根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处建立;在身
心世界中,意根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处建立。
(71)在身心世界中,色尘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
处建立;在身心世界中,声尘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
在该处建立 |
|
a*******g 发帖数: 867 | 40 苦灭圣谛的解释
(80)又,比丘们!什麽是苦灭圣谛呢?
它是贪爱的完全远离、灭尽、舍离、弃舍、解脱、无染。但比丘们何处根除贪爱,何处
息灭贪爱呢?在身心世界中,有诱人的、令人喜悦的地方,就是可以根除和息灭贪爱的
地方。
(81)但在身心世界中,什麽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事物呢?
在身心世界中,眼根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根除和息灭;在身心世
界中,耳根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根除和息灭;在身心世界中,鼻
根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根除和息灭;在身心世界中,舌根是诱人
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根除和息灭;在身心世界中,身根是诱人的、令人
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根除和息灭;在身心世界中,意根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
於是贪爱就在那里根除和息灭。
在身心世界中,色尘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根除和息灭;在身心世
界中,声尘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根除和息灭;在身心世界中,香
尘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根除和息灭;在身心世界中,味尘是诱人
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根除和息灭;在身心世界中,触尘是诱人 |
|
r****n 发帖数: 7315 | 41
要好好读经。 :)
生,这里,我理解对人来讲就是生而成人了。
(53)又,比丘们!什麽是生?如果有所谓的生,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受生、形成、出生、显现诸蕴、获得内外处,比丘们!这就叫作生。 |
|
r****n 发帖数: 8253 | 42 這個說的是解脫后的狀況,並不是說的涅槃。
涅槃,本身是一個可以作為所緣的究竟真實法。
五蘊滅盡,並不是定境,大願比丘搞錯了。而且這個錯誤非常的致命。
我這是第一次注意到大願比丘這方面的嚴重問題,如果patern在,我就會提醒她了。
拒絕涅槃和五蘊的互斥性,認為涅槃只是日常沒有貪嗔癡的狀況,也是大乘思想誕生的
基礎之一。 |
|
r****n 发帖数: 8253 | 43 菩提比丘是上座部非常德高望重的一位尊者,也是英文阿含經的翻譯者,在這篇文章裏
面,菩提比丘對大乘的不二論進行了激烈的批判,說其是“荒誕不經”的。我在這裡也
曾經多次批判大乘的不二論,尤其龍樹的五蘊涅槃不二,世間涅槃不二,我個人認為不
二論的提出,是大乘真正走向徹底變質的真正開始。在不二論基礎上的大乘空觀,將使
得禪修方向出現致命的錯誤。連真實的無常相,苦相都會被空掉,衍生出諸法本無生滅
,諸相非相,煩惱即是菩提,無住涅槃,無所住生起心等大乘邪見,進而徹底斷了因觀
見法的真實無常而導致生起厭離心然後取向寂靜涅槃的可能性,如此只變成一個自欺欺
人的修者。 |
|
a**u 发帖数: 8107 | 44 ☆─────────────────────────────────────☆
runsun (runsun) 于 (Sat Aug 7 03:05:51 2010, 美东) 提到:
菩提比丘是上座部非常德高望重的一位尊者,也是英文阿含經的翻譯者,在這篇文章裏
面,菩提比丘對大乘的不二論進行了激烈的批判,說其是“荒誕不經”的。我在這裡也
曾經多次批判大乘的不二論,尤其龍樹的五蘊涅槃不二,世間涅槃不二,我個人認為不
二論的提出,是大乘真正走向徹底變質的真正開始。在不二論基礎上的大乘空觀,將使
得禪修方向出現致命的錯誤。連真實的無常相,苦相都會被空掉,衍生出諸法本無生滅
,諸相非相,煩惱即是菩提,無住涅槃,無所住生起心等大乘邪見,進而徹底斷了因觀
見法的真實無常而導致生起厭離心然後取向寂靜涅槃的可能性,如此只變成一個自欺欺
人的修者。 |
|
r****n 发帖数: 8253 | 45 /張慈田
「修道證道難嗎?」
「很難。」通常一個老修行人會這樣回答。但我認為不難。我是怎麼建立信心的?
從釋迦牟尼佛教導弟子的故事,可以重建我們證道的信心。佛陀悟道後,對最初的
弟子五比丘提示不苦不樂的緣起中道修行方法,這五比丘與佛陀日夜切磋,精進修行,
幾個月之後,個個都證悟到與佛陀同一解脫境界。以後佛在世四十五年弘法當中,還度
脫了成千成百的弟子。回顧這個史實,對後代弟子來說,永遠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力量,
因此引人對修證引發無比的信心。
現代的修道人,是否常常自我反省修道方法的正確性?或只是抱怨現代人的修道環
境差,誘惑太多,分析思辨的能力不如古人,而減弱修道、證道的信心?這些都值得我
們探討的。一個人的生物需求是有限有量的,古代到現代並沒有改
變,又古代有古代的困難與誘惑,現代有現代的困難與誘惑,加加減減的結果,不能說
現代的環境差。至於分析思辨能力,古人今人大致上也差不多。唯不少修道人有「末法
」的心理障礙,這是最重大的病根之一。這種觀念是來自佛滅四、五百年以後,編輯大
乘經典的人,受到悲觀的歷史退化論的思潮影響,以為人的心智日益鈍化,修道、證道
...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6 /張慈田
「修道證道難嗎?」
「很難。」通常一個老修行人會這樣回答。但我認為不難。我是怎麼建立信心的?
從釋迦牟尼佛教導弟子的故事,可以重建我們證道的信心。佛陀悟道後,對最初的
弟子五比丘提示不苦不樂的緣起中道修行方法,這五比丘與佛陀日夜切磋,精進修行,
幾個月之後,個個都證悟到與佛陀同一解脫境界。以後佛在世四十五年弘法當中,還度
脫了成千成百的弟子。回顧這個史實,對後代弟子來說,永遠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力量,
因此引人對修證引發無比的信心。
現代的修道人,是否常常自我反省修道方法的正確性?或只是抱怨現代人的修道環
境差,誘惑太多,分析思辨的能力不如古人,而減弱修道、證道的信心?這些都值得我
們探討的。一個人的生物需求是有限有量的,古代到現代並沒有改
變,又古代有古代的困難與誘惑,現代有現代的困難與誘惑,加加減減的結果,不能說
現代的環境差。至於分析思辨能力,古人今人大致上也差不多。唯不少修道人有「末法
」的心理障礙,這是最重大的病根之一。這種觀念是來自佛滅四、五百年以後,編輯大
乘經典的人,受到悲觀的歷史退化論的思潮影響,以為人的心智日益鈍化,修道、證道
... 阅读全帖 |
|
l**s 发帖数: 9490 | 47 想发个文都要绕半天,这个版死了算了
第十一世班禅受比丘戒后首次为两万信众摸顶赐福
http://www.fjnet.com/jjdt/jjdtnr/200907/t20090731_129971.htm
2009年07月31日 新华网 点击:0次
佛教在线拉萨讯 2009年7月29日至30日,正在历世班禅驻息地日喀则举行宗教
活动的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日喀则德庆格桑颇章为近两万名信众
摸顶赐福。
这是今年19岁的第十一世班禅在2009年7月25日受比丘戒后首次为信众举行摸
顶仪式,同时也是自“3·14”事件后首次在西藏为信众大规模摸顶。
在扎寺几位僧人浑厚的诵经声和德庆格桑颇章内飘扬着的袅袅桑烟中,摸顶正
式开始。74岁的尼玛旺拉和74岁的普拉专程从老家日喀则地区萨迦县查修乡来到日
喀则市祈求得到班禅的摸顶赐福。幸运的他们如愿以偿。
作为在这次摸顶仪式中第一个得到摸顶的信徒,尼玛旺拉兴奋地说:“对我来
说,今天是个幸福的日子,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说话间他用双手把班禅赐予的
“护身金刚结”系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摸顶是藏传佛教高僧、仁 |
|
发帖数: 1 | 48 师徒四众牵着马,挑着担,在街市上行够多时,看不尽繁华气概,但只见家家门口一个
鹅笼。三藏道:“徒弟啊,此处人家都将鹅笼放在门首,何也?”八戒听说,左右观之
,果是鹅笼,排列五色彩缎遮幔。呆子笑道:“师父,今日想是黄道良辰,宜结婚姻会
友,都行礼哩。”行者道:“胡谈,那里就家家都行礼?其间必有缘故,等我上前看看
。”三藏扯住道:“你莫去,你嘴脸丑陋,怕人怪你。”行者道:“我变化个儿去来。”
好大圣,捻著诀,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蜜蜂儿,展开翅,飞近边前,钻进幔
里观看,原来里面坐的是个小孩儿。再去第二家笼里看,也是个小孩儿。连看八九家,
都是个小孩儿。却是男身,更无女子。有的坐在笼中顽耍,有的坐在里边啼哭;有的吃
果子,有的或睡坐。行者看罢,现原身,回报唐僧道:“那笼里是些小孩子,大者不满
七岁,小者只有五岁,不知何故。”三藏见说,疑思不定。
忽转街见一衙门,乃金亭馆驿。长老喜道:“徒弟,我们且进这驿里去:一则问他地方
,二则撒和马匹,三则天晚投宿。”沙僧道:“正是,正是,快进去耶。”四众欣然而
入。只见那在官人果报与驿丞,接入门,各各相见。叙坐定,驿丞问:“长老自何方来
?”三藏...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9 要想修到真正能變現的神通──「有漏」、「有取」的神通,是很困難的,它需要一大
體系的修法,可以做得到,但也只有極少數的人能真正成就。而另一種行幻術的人,他
並不能真正變現神通,只是玩弄一些偽造、欺騙的魔術罷了。
======================================
看这一段,佛使比丘并没有否定类似神变通这类真正的神通,只是说需要经过非常艰苦
的训练,特殊的方法才能有机会做到。
其实神通所需要的心的定力SΩ矛是要达到量子程度的,是非常精微而又快速的操作。
在量子领域,很多现象非常诡异,而神通也是那个级别的。神通并不是超自然的。不存
在什么超自然的现象。
iddh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