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比丘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0
发帖数: 47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界的啄木鳥
佛教界的啄木鳥
AMY KUO
啄木鳥擁有強壯的頭、頸肌肉、堅硬如銼的喙,和絕佳的「聽浴鼓芰Γ茉诖笞匀槐姸
鄻淠局邪l現隱藏著蟲害的樹,並且精準地在那棵已受蟲害樹幹的部位鑿開一個小洞,
將害蟲由樹幹中給揪出來,替被蟲子所害的樹木「除蟲」而讓樹木重新得到健康、免於
壞死,因此人類給予啄木鳥「樹木醫生」的美譽。
綜觀當今佛教界,從表象上來看,一片榮景、一片美好,好似健康平和一大片美麗的森
林一樣。譬如中國大陸就有佛教寺院一萬三千座,四眾弟子過億,而台灣大小寺院早就
突破二千,四眾弟子超過千萬,世界各地的佛學院更是百家爭鳴,為有心向佛者堤供絕
佳的學習環境。這千千萬萬佛門四眾弟子中,有一位蕭平實居士,努力地為清除佛教界
的「害蟲」而奮力做出貢獻!
之所以將蕭居士稱為佛教「啄木鳥」者,是因為蕭居士有慧眼、有正見、有膽識、有能
力,也願意不顧情面、不畏強權地將佛教界中「壞佛正法」者給拈提出來。
或許有人說:「佛教界不需要『啄木鳥』,因為佛教界沒有『病』,不會『生病』,沒
有『害蟲』」。真的這樣嗎?
佛教界當然有害蟲,有害蟲就是生病,這是佛陀金口告訴我們的:
《大寶積經》卷113:「迦葉!多有惡比...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
21.阿阇黎胜马
阿多吉之伍(金刚铃)在邬金金刚空行母面前亲获教言,此处是从远传承而言的。
有一位获得了大手印成就的大阿阇黎名叫胜马,他住在邬金地区附近的一个茅蓬里,修
持光明不可思议等持。虽然他的茅蓬周围兽迹斑斑,人声罕至,然而,他不拘形迹的疯
狂禁行却令国中的人民无法忍受,诋毁之声遍布上空,由风吹送到了他的茅蓬。阿阇黎
显示神变,刹那间,邬金的山河大地上漫山遍野都是野马,它们将所有的花园和田地里
的草全部吃光。国王和国民深感恐慌,他们四处赶马,正要抓住它们时,它们又一闪而
跑了。后来,大量野马都消失无踪,只剩下仅有的几匹,都径直进入了尊者的茅蓬,追
踪而至的国王进去一看,茅蓬里却一匹马也没有。这时,他们才知道这些马都是尊者的
幻变——他是一个大成就者。
22.琵琶师本那巴
因为阿阇黎胜马依靠神变飞往了非人之地,所以,国王等人只有从他的传承弟子琵琶师
本那巴那里获得教言。
本那巴是国王种姓,胜马尊者赐予他稀有的灌顶和教言。他问上师:“我可以舍弃国王
种姓的一切:高贵的名望,铺满整个大地的金子,美妙的欲乐。可是,唯有琵琶之声我
无法舍弃,我该怎么办呢?”
上师授予他将心专注于琵琶之声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无我的一些整理
由古印度佛陀当时的”我”说起。
由时间说起,由远古到佛陀时代。
天启灵感之Veda(吠陀) 约公元前二十或十五世纪
神话: 有个主,创造万物。
Brahmana(梵书、祭仪书) 四吠陀之一
神学: 梵(Brahman)为世界之根源,宇宙本体。
Upanisad(奥义书) 四吠陀之一 约公元前六世纪
哲学: 梵(brahman)为宇宙的本体
我(atman)为个人的「实体」;
到了奥义书时代,继承梵书思想,确立”梵我同一”的观念
也就是,个人主体”我”与宇宙本体”梵”,在本质上是同一、不二。
而个人”我”随业轮回转生。
但通过禅修,达到最高境界,也就是回归宇宙本体。
-- 梵我合一、梵我不二
解脱轮回,住于”常”的梵界。
再更深入内省探讨,
”我”方面,有两种说法在古印度当时流行: 五藏说、四位说。
1.食味所成我
由生物本能的知觉,在身体与外界对比观察中,以”肉体”为我。
2.生气所成我
生理常识的认知上,从他人生、死对比观...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和"断见"有什么区别呢?

基本上,
以无常、因缘生灭(空) 的思维为利器、手段
目标是: 斩断自己六根触六尘引发的贪爱与”我”的观念
空三昧 无相三昧 无所有三昧
南北传定义满混乱
先暂时看看以下北传杂阿含说的
杂阿含80经[正闻本137经/佛光本7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当说圣法印,及见清净,谛听!善思!
若有比丘作是说:『我于空三昧未有所得,而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
莫作是说,所以者何?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

若有比丘作是说:『我得空,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此则善说,所
以者何?若得空已,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斯有是处。
云何为圣弟子{及}见清净?」
比丘白佛:
「佛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说法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
「若比丘于空闲处,树下坐,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
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观察彼阴无常、磨灭、
不坚固、变易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
如是观者,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杂阿含里轻描淡写,不痛不痒的几句话,
在这作者的实例中,竟有这么震撼的效果
四圣谛中的苦圣谛,即使我自以为已经重视了,与作者相比却还是差了十万里
体会苦圣谛,则有强大的出离心,
于色厌离,受厌离,想厌离….,
作者实现了佛陀当年说的修行方法 : 味、患、离
大正藏杂阿含第5经
诸比丘。于色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
如是受.想.行.识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
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大正藏杂阿含第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
者。名真实正观。…
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
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正藏杂阿含第13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众生于色不味者。则不染于色。以众生于色味故。则有
染着。….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色。以色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
则厌于色。...
诸比丘...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杂阿含里轻描淡写,不痛不痒的几句话,
在这作者的实例中,竟有这么震撼的效果
四圣谛中的苦圣谛,即使我自以为已经重视了,与作者相比却还是差了十万里
体会苦圣谛,则有强大的出离心,
于色厌离,受厌离,想厌离….,
作者实现了佛陀当年说的修行方法 : 味、患、离
大正藏杂阿含第5经
诸比丘。于色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
如是受.想.行.识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
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大正藏杂阿含第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
者。名真实正观。…
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
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正藏杂阿含第13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众生于色不味者。则不染于色。以众生于色味故。则有
染着。….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色。以色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
则厌于色。...
诸比丘...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76
7
No. 125 增壹阿含經 (卷1) T02, p0550b
尊者阿难作是念  如来法身不败坏
永存于世不断绝  天人得闻成道果
或有一法义亦深  难持难诵不可忆
我今当集一法义  一一相从不失绪
亦有二法还就二  三法就三如连珠
四法就四五亦然  五法次六六次七
八法义广九次第  十法从十至十一
如是法宝终不忘  亦恒处世久存在
于大众中集此法  即时阿难升乎座
弥勒称善快哉说  诸法义合宜配之
更有诸法宜分部  世尊所说各各异
菩萨发意趣大乘  如来说此种种别
人尊说六度无极  布施持戒忍精进
禅智慧力如月初  逮度无极睹诸法
诸有勇猛施头目  身体血肉无所惜
妻妾国财及男女  此名檀度不应弃
戒度无极如金刚  不毁不犯无漏失
持心护戒如坏瓶  此名戒度不应弃
或有人来截手足  不起嗔恚忍力强
如海含容无增减  此名忍度不应弃
诸有造作善恶行  身口意三无厌足
妨人诸行不至道  此名进度不应弃
诸有坐禅出入息  心意坚固无乱念
正使地动身不倾  此名禅度不应弃
以智慧力知尘数  劫数兆载不可称
书疏业聚意不乱  此名智度不应弃
诸法甚深论空理  难明难了不可观
将来后进怀狐疑 ...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8
semi 同意“当下就报”, 不过方式方法不是“当下”那么简单的
至于 所谓 “不待时节,现见,离炽燃。”
有经文说现见法,和离炽燃
似乎说地是色法当现, 不待时节
和当下就报是两回事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富留那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说现法.说灭炽
然.说不待时.说正向.说即此见.说缘自觉。世尊。云何为现法。乃至缘自觉
佛告富留那。善哉。富留那。能作此问。富留那。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富留那比丘
。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富留那
。若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者。是名现见法
云何灭炽然。云何不待时。云何正向。云何即此见。云何缘自觉。富留那比丘。眼见色
已。觉知色。不起色贪觉。我有内眼识色贪。不起色贪觉如实知。若富留那比丘。眼见
色已。觉知已。不起色贪觉。如实知色。不起色贪觉如实知。是名灭炽然.不待时.正
向.即此见.缘自觉。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富留那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9

因为我的心中倒不认为三法印有多重要,要拿三法印来验证是否为佛法。
(或许这对龙树(三法印是龙树抬高其地位的)很叛逆,很颠覆以往传统认知)
不是说三法印对佛法不重要,可以没有;三法印非常重要,必须要有。
而是三法印太粗略,容易各说各话,不足以当成判断是否为佛法的准则。
一般拿三法印来判断是否是佛法,
但要判断是否为佛法,我认为不该这么粗糙。说明如下。
例如,四圣谛,不能不谈。佛陀千万句的叮咛就是四圣谛。
不谈四圣谛,不依四圣谛实修,或贬低四圣谛,已经远离佛法了。
例如,缘起法,不能不谈。 不然整个理论与修行都没有核心。
不谈缘起法,不依缘起法实修,忽视缘起法,已经远离佛法了。
例如,内观,不能不谈。 佛陀每一句实修的话都围绕在内观。
不谈内观,不依内观实修,忽视内观,已经远离佛法了。
例如,五蕴,不能不谈。不然 无常 苦 空 无我,完全没有依据。成为空谈。
不谈内观五蕴,不依内观五蕴实修,忽视内观五蕴,已经远离佛法了。
接着,才是内观观察到的身心(五蕴)实相,无常 苦 空 无我
达到成就的方法: 出离心
然后,内观的成就。也就是解开十结 四果 空 无相 无所有 涅盘。
...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0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作者]阿姜李-达摩达罗
[英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Keeping the Breath in Mind and Lessons in Samadhi
by Ajaan Lee Dhammadharo
Translated from the Thai by Thanissaro Bhikkhu
目录
阿姜李简介
英译者前言
中译者前言
念住呼吸
•引言
•禅修前行
•方法一
•方法二
•禅那
•禅定开示
•呼吸禅定入门
•基本功
•心的照料与滋养
•一步一步培育心力
•就在你的鼻端
•观察与评估
•放开的艺术
•使呼吸更精细
•直路
•安止处
•正定
•真相与它的影子
•造作
•超越对错
•零点
附录
词汇表
英译者后记
福德回向诵文
尊者阿姜李简传
阿姜李1906 年出生于泰国东北部乌汶府乡...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同一個識在輪迴嗎?
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識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教導比丘們說:
「比丘們!植物利用五種方式繁殖,哪五種呢?有從根部繁殖的,稱為根種子;有
從莖部繁殖的,稱為莖種子;有從節處繁殖的,稱為節種子;有從落葉直接生根的,稱
為自落種子,有從種子發芽繁殖的,稱為實種子。
這五種種子如果不壞、不腐,足夠成熟,一遇到有土壤與水分的環境,就能發芽成
長而繁殖開來。
比丘們!那些種子,就如同糾取諸蘊聚集的識。
土壤就如同四個識所安住處。
水分呢?就像識的貪喜攀緣。
識在哪四個地方貪喜攀緣安住呢?就在色、受、想、行等四個地方貪喜攀緣安住;
在那裡經由喜貪潤澤,而生長增廣。
比丘們!如果說,離開色、受、想、行而有識的安住處,那是無法理解,也無法經
驗的,只有徒增大家的困惑而已。
比丘們!如果能於色處斷貪愛,一旦離貪愛後,色的安住處就被封鎖,識與色的繫
縛就斷了。繫縛一斷,攀緣就斷了,識就失去了安住處。一旦失去安住處,識就不能生
長增廣。同樣的道理,受、想、行等其它三個識的安住處也一樣,只要斷了貪愛,識與
四個安住處就失去了聯繫,就沒有安住處。沒有安住處的識,因不能生長增廣而解脫了
。解脫了以後,於世...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同一個識在輪迴嗎?
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識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教導比丘們說:
「比丘們!植物利用五種方式繁殖,哪五種呢?有從根部繁殖的,稱為根種子;有
從莖部繁殖的,稱為莖種子;有從節處繁殖的,稱為節種子;有從落葉直接生根的,稱
為自落種子,有從種子發芽繁殖的,稱為實種子。
這五種種子如果不壞、不腐,足夠成熟,一遇到有土壤與水分的環境,就能發芽成
長而繁殖開來。
比丘們!那些種子,就如同糾取諸蘊聚集的識。
土壤就如同四個識所安住處。
水分呢?就像識的貪喜攀緣。
識在哪四個地方貪喜攀緣安住呢?就在色、受、想、行等四個地方貪喜攀緣安住;
在那裡經由喜貪潤澤,而生長增廣。
比丘們!如果說,離開色、受、想、行而有識的安住處,那是無法理解,也無法經
驗的,只有徒增大家的困惑而已。
比丘們!如果能於色處斷貪愛,一旦離貪愛後,色的安住處就被封鎖,識與色的繫
縛就斷了。繫縛一斷,攀緣就斷了,識就失去了安住處。一旦失去安住處,識就不能生
長增廣。同樣的道理,受、想、行等其它三個識的安住處也一樣,只要斷了貪愛,識與
四個安住處就失去了聯繫,就沒有安住處。沒有安住處的識,因不能生長增廣而解脫了
。解脫了以後,於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四无记(十四难)
有人提出 “佛陀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辨,拒绝形而上的思考(十四无记的提出以及对生
灭机制缺乏深入的理性审视)”. 在此以下文予以辨证.
十四无记(十四难)
一、绪论
十四难是佛教建立前便存在的难解命题。佛陀对于十四难所指向“如来藏真实存在”的
命题是没有能力回答,才说为无记?还是有能力回答,而为有记?
十四难的基本命题,归纳区分为下列四组命题:
1、如来是常、如来无常、如来常亦无常、如来非常非无常。
2、世间是常、世间无常、世间常亦无常、世间非常非无常。
3、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
4、身与命同、身与命异。
十四难在佛学的历史文献中已经有极多的讨论,例如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卷2,并
不认为十四难是“存而不论”,而是提问者有邪见过失,若是给予回答反而有罪过,所
以佛陀给予置答。
复次十四难中,若答,有过罪,若人问:“石女、黄门儿长短好丑何类?”此不应
答,以无儿故。复次此十四难是邪见,非真实;佛常以真实,以是故,置不答。复次置
不答,是为答。有四种答:一决了答,如佛第一涅槃安隐;二解义答;三反问答;四置
答。此中佛以置答,汝言无一切智人,有是言而无义,是大妄...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14
http://myweb.ncku.edu.tw/~lsn46/Tipitaka/Sutta/Khuddaka/Dhammap
外甥僧護尊者的故事(身心的安頓。)
南传《法句经》【心品 CITTAVAGGO(第 37 偈)】:
遠行與獨行,無行隱深窟。
誰能調伏心,解脫魔羅縛。
這一句法句,是佛陀住在祇樹給孤獨園的時,對外甥僧護尊者所說的。在舍衛城,
有一個人,他聽了佛陀的佛法,出了家,取名為僧護,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僧護的妹
妹生了一個兒子,長大後,到僧護座下出家,取法名為外甥僧護。在他結夏安居於某村
落的寺院時,曾受信施者兩塊布供養,一塊是七肘長(註一),一塊是八肘長,於是他
心中想著:「我要將八肘長的布供養我的師父,七肘長的留著自己用。」
結夏安居圓滿後,便離開該寺院,心想:「我要去見師父。」於是沿途托缽,到了
師父的住所。僧護尊者不在,他便進入寺院裡,幫師父寮房舖好座位,並將師父的洗腳
水準備好,然後等師父回來。
不久後,師父回來了,他立刻向前去迎接師父,接過師父手中的缽和僧服,恭敬地
說:「師父,請坐。」等師父就座後,便拿來他先前所準備好的水讓師父洗腳,並拿扇
子為師父搧涼。...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15
震惊!四川南充某寺庙师徒被指乱搞男女关系
原文地址:震惊!四川南充某寺庙师徒被指乱搞男女关系 作者:湖心亭看雪客
按:本博主非常清楚,转载本文会对中国佛教声誉带来负面影响,但为了许多虔诚信佛
者的法身慧命,本博主决定以壮士断腕之心,忍痛转载。早在2000多年前,魔王波旬就
对佛陀说过,未来,他会派魔子魔孙混入佛门,穿着袈裟,破坏佛法。当今时代,此象
已显,切望大家擦亮眼睛。本文是一位出家多年的比丘,在四川南充某著名寺庙多年亲
身经历后撰写的揭露某著名汉地“高僧大德”(三寺方丈、省佛协副主席)的文章,揭
露其假冒密宗上师大肆奸淫女弟子的行径。本文受网友留言推荐,转载自钟馗的博客(
原文太长,本博主被迫做大幅删节,但依然有1万多字,可见作者用心良苦),原文链
接:
http://blog.tianya.cn/blogger/blog_main.asp?BlogID=3622106
http://blog.sina.com.cn/u/1985632422
但是,3月9日,有女性作者在凤凰网发文,指出她和本文作者发生过关系。本博主将该
文附录在文后。
引言:在看到那些从您手机发出的...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6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百业经故事:一个首陀罗人
当世尊住在新德佳城南方的森林里时,新德佳城是猛光国王所统治,邻国是色不热城,
由恰嘎国王统治,二位国王密切往来,关系良好。
色不热城盛产芒果,而新德佳城则几乎不产芒果。有一次,恰嘎国王特意送给猛光国王
一些上品的芒果。猛光国王将芒果分给王妃、太子、大臣们一起享用,他觉得芒果非常
鲜美好吃,于是就派人去种植芒果。芒果树在细心照料下长得枝叶茂密,很快的就开花
结果了。国王很高兴,为了保护这个芒果园,他找来一些首陀罗人(印度奴隶阶级)看守
果园。可是,这些首陀罗人竟然监守自盗,大量偷吃果实,使得树上的芒果剩没几颗。
「是谁偷吃了芒果?芒果怎么只剩下这么一点点呢?」国王生气地问他们。
「芒果被人偷了!」害怕的首陀罗人在国王面前说谎。
国王怀疑是他们偷吃的,就派人去他们家搜查,果然在他们家中找到芒果的果皮和果核
。国王盛怒之下,把所有的首陀罗人及其妻儿等全关在屋子里,一把火烧掉整个首陀罗
村。
这场浩劫的唯一幸存者,是一个在外谋生的首陀罗儿子,他觉得一辈子做首陀罗奴隶没
有意义,于是装扮成婆罗门阶级的模样,出外谋生,还跟着一位上师学习隐身法。
有一天,他回到贱民村,只见一片废墟,不见自己的父母家...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7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百业经故事:裸体迦叶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舍卫城附近有一户贫穷的农民,农夫的妻子怀孕九个月后生下
一个孩子,因为这家人是外道迦叶种姓,所以为孩子取名为「迦叶」。迦叶长大后,与
父母一同帮忙农务。
有一次,他看到父亲杀死很多的虫子,就劝告父亲:「父亲,您怎么忍心杀害那么多的
虫子呢?」
「孩子,不要这么说!你还小,还不懂这些道理!」父亲对他说。
迦叶听了觉得很难过,心想:「如果一直跟父亲这样生活下去,是没有意义的。」
有一天,世尊来到王舍城,人们互相通报释迦世尊将普降甘露妙法的好消息。迦叶听到
后,很想跟随佛陀出家修行,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便前往王舍城。可是在路途中,他
遇上一位外道行者,误以为就是世尊,便追随他出家。
迦叶跟外道修学后,修得很不错,颇有名气。因为他皈依的是外道裸体派,所以人们都
称他为同姓裸体迦叶。有一次,他以神通观察发现自己只剩七天的寿命,因而很忧苦,
痛悔自己选错了路,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解脱,却已经快要死亡。
后来,有一位对佛法极有信心的天尊告诉他:「你何必如此痛苦,想要获得解脱,就应
该去王舍城,世尊在那里,一定会传授给你解脱法的。」
裸体迦叶听了,即刻前往王舍城。在途中,他思前想后...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8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百业经故事: 甘藏嘎比丘尼
当佛陀在沃达那城郊外的一片寂静森林之中时,有一天清晨,佛陀着衣持钵往城中化缘
。这时从远处来了一位衣衫褴褛,头顶着一罐水的村妇,当她看见佛陀三十二相、八十
随形好的庄严金色身时,欣喜万分,马上放下水罐,不顾一切地冲向世尊,还一边喊着
:「儿子,儿子,我的儿子!」一边想抱住世尊。
很多随从比丘上前阻挡,可是世尊告诉他们:「不要阻挡她,否则,她会吐血而死。」
比丘们放手随她去,她抱着世尊的脖子,仍旧不停地喊着:「我的儿子,我的儿子……
。」
等她平静下来后,世尊观察她的根机,为她宣说相应的法要,她随即以智能金刚摧毁了
萨迦耶见,获得预流果。
已得圣果的村妇,跪在佛前,恭敬合掌祈求:「世尊,我愿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
尼戒。」
世尊答应了,便把她交给摩诃波阇波提长老尼为她剃度授戒,还传她相应的法。她精勤
修持,摧毁了三界烦恼,成为阿罗汉。
佛陀为她授记:「甘藏嘎比丘尼,在我教法下,声闻比丘尼中,解说佛经第一。」
比丘们问:「世尊!在化缘时有成千上万的妇女见到您,没有一位像这位村妇那样抱住
世尊,这是什么因缘呢?请为我们演说,我们乐意听闻。」
世尊告诉他们:「这是往昔的缘份。五百世以前,她一...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9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百业经故事: 一位老人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次,佛陀在去祇陀园的路上遇到一位婆罗门老人。这位老
人一见到佛陀,就情不自禁地喊:「我的儿子,我的儿子!」还朝着佛陀扑过去,想抱
住佛陀。这时,旁边的比丘上前阻拦,不让他这么做。
「你们不要拦他,否则,他会立刻吐血而死。」佛陀对比丘们说。
比丘们于是让开,这位老人忙着上前,紧抱着佛陀的脖子,就像是久别重逢的父亲终于
见到自己的儿子一样,急切地喊:「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啊!」过了很久,这位老人松
开手,激动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此时,佛陀为他传授相应的法,这位老人当下证得预流果位。
接着,这位老人向佛陀祈求:「我希望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请佛陀慈悲摄受。」世尊
欣然答应,并摄受他,以「善来比丘」为他授了具足戒。
出家后,他着衣持钵,成为一位很如法的出家人。后来,世尊又为他传授一些相应的法
要,他勇猛精进,很快就灭尽三界的烦恼,成为阿罗汉。
这时,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在您面前顶礼的成千上万男人中,没有一位像这位老
人一样如此对待您。今天这位老人的行为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缘造成的呢?希望世尊为我
们解说。」
世尊告诉他们:「这位老人在今世以前的五百世中曾经做过我的父亲。...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0
39.坛城前舍弃上师的吉祥佛智
印度中部卡屋地区有一个城市叫朵炯结,该城一位天赋过人的婆罗门上师对佛教的信心
日益增长,直到有一天,出家修道已成了他此生的唯一所想。他最终如愿以偿,在那烂
陀寺大众部教中剃度,取名为布达西尔加纳(吉祥佛智)。
有些智者认为他出生汉族,是一位天才讽诵者。他在阿阇黎狮子贤面前学习并通达了大
小乘的所有法门。后来,应一位名叫歌纳么扎的尊者祈请,他造了《般若摄颂注释》等
诸多论典。歌纳么扎是藏传般若法门的传承上师之一,但《言教论释》中却说这是一位
比丘尼。后来,吉祥佛智前往邬金地区,在阿阇黎嘎比多吉、瑜伽母歌内日前听闻了内
外密法,并获得了善妙的等持。邬金北方有一个屠夫种姓的女人叫扎灯扎喇,她和花木
明妃是同一个相续的人。他依止她八个月,获得黄财神修法的传承,并成就其密咒。他
曾在扎南达日的一位名叫巴乐巴挞的阿阇黎前听过《智慧续》。据说,这位阿阇黎是扎
南达日巴的化身,在他的智慧相续中,已经获得了如同河流一般源源不断的等持。
他前往南方果哥那上师巴勒塔巴(护足)修行的林中。那里景色极其优美,树木从空中
伸出,抛洒烂漫的花雨,恰似人间仙境。十八位具有神变的男女瑜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佛陀偈语“热无过于淫”
佛陀在2500年之前讲了一首偈语。“热无过于淫”,什么意思?一个人很热,热过头
了,就是淫。“毒无过于怒”,这个人一发脾气,一发怒,心中就有毒了,恨啊,我要
去搞他,我要把他弄死,我要把他弄伤……“苦无过于身”,你的苦其实不就是因为你
一个身体的苦吗?哪来这么多苦?“乐无过于灭”,也就是说你快乐在人间很快就灭掉
了,没有了。我问你们,你们小时候,读书的时候那些快乐,现在还有吗?没有了。没
有,叫不叫灭掉了?刚刚还有火,现在灭掉了。小时候多快乐,那些一去不复返,灭掉
了。所以佛陀讲“热无过淫,毒无过怒,苦无过身,乐无过灭”。
佛陀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精进力的比丘,具足五种神通。每当他在山中
树下独自修行的时候,总有鸽子、乌鸦、毒蛇,还有鹿,围绕在他的边上。鸟兽们每天
白天出去找食物觅食,晚上就回到了这位精进力比丘的身边。
有一天晚上,这四只鸟兽在讨论世间之苦何者为重。乌鸦说:“我认为饥渴最苦
。因为饥渴的时候,身体虚弱,不仅眼睛看不清,而且神智不清,常常不顾被猎人利刃
宰割的危险而自投罗网。”
鸽子说:“淫欲最苦。因为色欲炽盛时,内心失去理智,行... 阅读全帖
k****u
发帖数: 1686
22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一)第一分初大本经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我在舍卫国只树花林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诸比丘于
乞食后集花林堂。各共议言。诸贤比丘。唯无上尊为最奇特。神通远达。威力弘大。乃
知过去无数诸我。入于涅槃。断诸结使。消灭戏论。又知彼我劫数多少。名号.姓字。
所生种族。其所饮食。寿命脩短。所更苦乐。又知彼我有如是戒。有如是法。有如是慧
。有如是解。有如是住。云何。诸贤。如来为善别法性。知如是事。为诸天来语。乃知
此事
尔时。世尊在闲静处。天耳清净。闻诸比丘作如是议。即从座起。诣花林堂。就座而坐
。尔时。世尊知而故问。谓。诸比丘。汝等集此。何所语议。时。诸比丘具以事答。尔
时。世尊告诸比丘。善哉。善哉。汝等以平等信。出家修道。诸所应行。凡有二业。一
曰贤圣讲法。二曰贤圣默然。汝等所论。正应如是。如来神通。威力弘大。尽知过去无
数劫事。以能善解法性故知。亦以诸天来语故知。我时颂曰
比丘集法堂  讲说贤圣论
如来处静室  天耳尽闻知
我日光普照  分别法界义
亦知过去事  三我般泥洹
名号姓种族  受生分亦知
随彼之处所  净眼皆记之
诸天大威力  容貌甚端严
亦来启告我  三我般泥洹
记生
p*****n
发帖数: 141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申恕林经
杂阿含40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摩竭国人间游行,王舍城波罗利弗是中间竹林聚落,大王于中作福德舍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于中止宿。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行,共至申恕林。」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到申恕林,坐树下。
尔时,世尊手把树叶,告诸比丘:
「此手中叶为多耶?大林树叶为多?」
比丘白佛:
「世尊手中树叶甚少,彼大林中树叶无量百千亿万倍,乃至算数譬类不可为比。」
「如是,诸比丘!我成等正觉,自所见法为人定说者,如手中树叶,所以者何?彼
法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明慧正觉、向于涅盘。
如大林树叶,如我成等正觉,自知正法所不说者,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彼法非义
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明慧正觉、正向涅盘故。
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应部56相应31经/申恕林经(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睒弥城申恕林中。
那时,世尊以手取少量的申恕树叶,然后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你们怎么想:我的手所取少量的申恕树叶,与那些在申恕林上的[树叶]
,哪个较多?」
「大德!世尊以手所取少量的申恕树叶少,而那些
r****n
发帖数: 8253
24
佛陀时代,迦尸国的磨叉止陀村内,有一位富绅居士,名叫质多罗,他为人好善乐施,
经常供养出家僧众,经常有比丘住在他的林园。
有一次,林园中来了许多长老比丘,质多罗居士赶忙过来邀请他们隔天一早接受他
的饮食供养。
隔天,比丘们来了,在饮食供养前,质多罗居士问长老比丘们说:
「大德长老!为什么世人会有那么多的不同看法,例如,或说世间是常住不变的,
或说是无常的;或说世界是有限的,或说是无限的;或说命与身是相同的;或说是不同
的;或说死后还有可以来来去去的灵体,或说死后并不存在;……或说有真实的大我;
或说有种种众生的真实小我;或说有主宰生存的寿命;或说有吉凶祸福的主宰,到底什
么因素,造成这么纷乱的见解呢?」
听了质多罗居士这么问,在座的最尊长的比丘,却不知如何回答,即使经居士一连
三次的追问,也都还是无言以对。其他长老比丘,也一样沉默,无人回答。
这时,他们之中有一位最资浅的年轻比丘,名叫梨犀达多,他在征得最尊长比丘的
同意后,起来回答质多罗居士的问题。他说:
「居士!只要有身见的存在,就有这些种种的邪见,如果没有身见的存在,就不会
有这些邪见了。」
「但是,大德!那什么是身见呢?」质多罗
k****u
发帖数: 168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第一分初大本经第一
(一)第一分初大本经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我在舍卫国只树花林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诸比丘于
乞食后集花林堂。各共议言。诸贤比丘。唯无上尊为最奇特。神通远达。威力弘大。乃
知过去无数诸我。入于涅槃。断诸结使。消灭戏论。又知彼我劫数多少。名号.姓字。
所生种族。其所饮食。寿命脩短。所更苦乐。又知彼我有如是戒。有如是法。有如是慧
。有如是解。有如是住。云何。诸贤。如来为善别法性。知如是事。为诸天来语。乃知
此事
尔时。世尊在闲静处。天耳清净。闻诸比丘作如是议。即从座起。诣花林堂。就座而坐
。尔时。世尊知而故问。谓。诸比丘。汝等集此。何所语议。时。诸比丘具以事答。尔
时。世尊告诸比丘。善哉。善哉。汝等以平等信。出家修道。诸所应行。凡有二业。一
曰贤圣讲法。二曰贤圣默然。汝等所论。正应如是。如来神通。威力弘大。尽知过去无
数劫事。以能善解法性故知。亦以诸天来语故知。我时颂曰
比丘集法堂  讲说贤圣论
如来处静室  天耳尽闻知
我日光普照  分别法界义
亦知过去事  三我般泥洹
名号姓种族  受生分亦知
随彼之处所  净眼皆记之
诸天大威力  容貌甚端严
亦来启告我  三我般泥洹
记生
r****n
发帖数: 825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律藏对于不杀生戒的详细定义
殺人(=Bhikkhuni Parajika 3)
【因緣】佛在毗舍離時,教導比丘不淨觀,讚歎入不淨三昧。諸比丘修不淨觀後厭棄自
身,請求鹿杖比丘 殺他們;鹿杖殺比丘後生起邪念 ,以為殺人即是助人解脫,有時一
天連殺六十個比丘。
【犯相】1.對象:人類 。
2.動機:殺害。
3.方式:(1)自己殺人:以器具或藥物等致人於死﹑讚歎死亡﹑設陷阱。
(2)唆使殺人:用言語或書信,間接命令別人去殺。
4.結果:使人斷送性命。
【無犯】1.無意。2.不小心。3.不是故意殺人。4.比丘精神失常。
================================
殺生(=Bhikkhuni P 142)
【因緣】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優陀夷比丘因為不喜歡烏鴉,將烏鴉射下來,割
斷其頭,並串在一起。
【犯相】1.對象:動物 。2.方式:奪取生。
【無犯】1.無意。2.不小心。3.沒有起殺心。4.比丘精神失常。
=================================
根据以上内容,很显然,佛教对于犯杀人和杀生戒的定义是非常清楚的,强调动机必须
是“杀害”,也就是有杀的意念
Y**u
发帖数: 5466
27
☆─────────────────────────────────────☆
bigfool (fool) 于 (Sat Sep 11 21:59:45 2010, 美东) 提到:
关于一些人忽悠什么 大乘经没有叙述释迦佛过去世经过十地,以及
“释迦佛即使过去世累积了波罗密,也不是经过大乘经所说十地等过程”等妄论,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8175_0.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8419_0.html
还是看看大乘经怎么说吧。
1.《过去现在因果经》
...尔时善慧比丘。于彼命终。即便上生。为四天王。以三乘法。化诸天众。尽彼天寿
。下生人间。为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七宝具足。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
神珠宝。五玉女宝。六主藏臣宝。七主兵臣宝。千子具足。皆悉勇健。能伏怨敌。以正
法治。无诸忧恼。常以十善。化诸人民。于此寿终。生忉利天。为彼天主。寿终下生。
为转轮圣王。终其寿命。乃至生于第七梵天。上为天王。下为圣主。各三十六反。其间
或为仙人。或为外...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圣谛的增上慧专指阿罗汉
「明」是四圣谛如实知,阿罗汉的四圣谛如实知才叫「增上慧」。初果的四圣谛如实知
是「慧」,不叫「增上慧」。
杂阿含八一七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复有三学,
何等为三?谓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何等为增上戒学?若比丘住于戒,波罗
提木叉律仪 ,威仪、行处具足,见微细罪则生怖畏,受持学戒。何等为增上意学?若
比丘离欲恶不善法,乃至第四禅具足住。何等为增上慧学?是比丘此苦圣谛如实知,集
、灭、道圣谛如实知,是名增上慧学」。
杂阿含八二一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二百五十戒,随次半月来,说波罗提木叉修多罗。若彼善男
子,自随意所欲而学者,我为说三学,若学此三学,则 摄受一切学戒。何等为三?谓
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
何等为增上戒学?是比丘重于戒,戒增上;不重于定,定不增上,不重于慧,慧不增上
。于彼彼分细微戒,乃至受持学戒。如是知、如是见,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贪
、恚、痴薄,成一种子道;彼地未等觉者,名斯陀含;彼地未等觉者,名家家;彼地末
等觉者,名七有;彼地未等觉者,名随法行;彼地未等觉者,名随信行,是名增上戒学。
何等为增上意学...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571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相應部47相應19經/私達迦經
比丘們!保護著自己則保護他人;保護著他人則保護自己。
比丘們!怎樣保護著自己則保護他人呢?比丘們!以熟習、修習、多作[念住],這
樣,保護著自己則保護他人。
比丘們!怎樣保護著他人則保護自己呢?比丘們!以忍辱、不害、慈心、憐憫,這
樣,保護著他人則保護自己。
比丘們!『我將保護自己』,則念住應該被實行;比丘們!『我將保護他人』,則
念住應該被實行。
比丘們!保護著自己則保護他人;保護著他人則保護自己。」
t********n
发帖数: 571
30
那時,尊者富樓那去見世尊,到了後……(中略)在一旁坐好後,尊者富樓那對世
尊這麼說:
「大德!請世尊簡要地教導我法,我聽聞世尊的法後,能住於獨處、隱退、不放逸
、熱心、自我努力,那就好了!」
「富樓那!有能被眼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
、貪染的色,比丘如果歡喜、歡迎、持續固持;歡喜、歡迎、持續固持後,則生起歡喜
,我說:『富樓那!歡喜集,則苦集。』
……(中略)富樓那!有舌所識知……(中略)富樓那!有能被意識知,令人滿意
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貪染的法,比丘如果歡喜、歡迎、持續
固持;歡喜、歡迎、持續固持後,則生起歡喜,我說:『富樓那!歡喜集,則苦集。』
富樓那!有能被眼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
貪染的色,比丘如果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後,
則歡喜被滅,我說:『富樓那!歡喜滅,則苦滅。』
……(中略)富樓那!有能被意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
、伴隨著欲、貪染的法,比丘如果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不歡喜、不歡迎、不
持續固持後,則歡喜被滅,我說:『富樓...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1

,,
妇女于宗教热情中应保护自己
Dhammapala 发表于 2010
女众由于在生理上居于先天的弱势,而且由于宗教热情的缘故,在心理上对于出家人较
不设防,往往入于险境而不自知。一位法师有无正定,是否已断欲贪,一般人无从判断
。然而,其人是否遵守戒律,却能轻易分辨。以下依律制提供几项供女众保护自己的指
标:
(一)、搏食断,知已,于五欲功德贪爱则断。比丘律与在家斋法的八戒都禁止非时受
食,制戒旨趣就在于守护根门、对治欲贪。倘若一位法师不但过午而食、吃宵夜,甚至
喝补药酒养生健身,其人不但不堪依止,而且绝对是女众的险恶之境。
(二)、比丘律禁止比丘向妇女说淫词秽语或带有性暗示的话,违者犯僧伽婆尸沙(僧
残罪),是仅次于波罗夷(驱摈)的重罪。因此,女众要注意!倘若一位法师称讚妳长
得很美、身材很好、很性感...,妳不但不应沾沾自喜,而且要提高警觉,因为一个
正经的出家人绝不会对妇女说出那样的话。
(三)、比丘律禁止比丘以淫欲心触摸女人,违者犯僧伽婆尸沙(僧残)。由于行为人
有无淫欲心不易查证,因此持戒严谨的出家人不论有无淫欲心,都会避免触及妇女的身
体。倘若一位法师向妳表示关怀,拍拍...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作为上师的妻子
妇女于宗教热情中应保护自己
Dhammapala 发表于 2010
女众由于在生理上居于先天的弱势,而且由于宗教热情的缘故,在心理上对于出家人较
不设防,往往入于险境而不自知。一位法师有无正定,是否已断欲贪,一般人无从判断
。然而,其人是否遵守戒律,却能轻易分辨。以下依律制提供几项供女众保护自己的指
标:
(一)、搏食断,知已,于五欲功德贪爱则断。比丘律与在家斋法的八戒都禁止非时受
食,制戒旨趣就在于守护根门、对治欲贪。倘若一位法师不但过午而食、吃宵夜,甚至
喝补药酒养生健身,其人不但不堪依止,而且绝对是女众的险恶之境。
(二)、比丘律禁止比丘向妇女说淫词秽语或带有性暗示的话,违者犯僧伽婆尸沙(僧
残罪),是仅次于波罗夷(驱摈)的重罪。因此,女众要注意!倘若一位法师称讚妳长
得很美、身材很好、很性感...,妳不但不应沾沾自喜,而且要提高警觉,因为一个
正经的出家人绝不会对妇女说出那样的话。
(三)、比丘律禁止比丘以淫欲心触摸女人,违者犯僧伽婆尸沙(僧残)。由于行为人
有无淫欲心不易查证,因此持戒严谨的出家人不论有无淫欲心,都会避免触及妇女的身
体。倘若一位法师向妳表示关怀,拍拍妳的肩膀...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天人的妻子
天人的妻子
似锦年华,恣意攀折,--这段教义乃是佛陀驻锡在舍卫国时所说,是关于一个名叫尊
夫女的女人的事。这事是在三十三天上开始发生的。
据说,那天上有一位天子,叫做佩花环天。他带了一千名天女到他的乐苑里去
游玩。其中五百名天女飞升到树上将花丢下来,另外五百名天女就把丢下来的花拾起来
,用以严饰那天众。其中有一名天女,在枝头忽然像灯焰一样地消失了。
接著,她在舍卫国一家高种姓的家庭里受生。她一生下来,便能记得前生之事
,就自语道:「我是佩花环天的妻子。」她就用香、花之类供佛及僧,祈求来世能和她
的前夫再相聚。她十六岁的时候,嫁给另一户人家,但她仍继续每半月斋僧一次,并以
券食(ticket food)用为布施,并说道:「愿以此功德回向,来生再与我夫相聚。」
于是大众比丘就给她取了个名字,叫尊夫女。他们说:「她旰食夕劳,唯一眷
恋的便是她的丈夫。」
尊夫女经常不断地照顾著僧众所坐的殿堂。她拿来干净的饮水,又铺上坐垫。
别的人想布施券食和其他斋品的时候,也都拿到她这里来,说道:「夫人,请将这些调
理一下用以斋僧。」她照这样子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 中 庸 》- 道不远人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6/yinshun36-08.html
杂阿含38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人为卑下业,种种求财活命而得巨富,世人皆知;如世人之所知,我亦如是说。所以者何?莫令我异于世人。
^^^^^^^^^^^^^^
诸比丘!譬如一器,有一处人名为揵茨,有名钵,有名匕匕罗,有名遮留,有名毘悉多,有名婆闍那,有名萨牢。如彼所知,我亦如是说。所以者何?莫令我异于世人故。
如是比丘!有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知见而说。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我其如之何?
比丘!云何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乃至不知不见?色无常、苦、变易法,是为世间世间法。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是世间世间法。比丘!是名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见,乃至盲无目者不知不见,其如之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7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所以者何?比丘!若如法语者,...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5
不管声闻还是初发心菩萨,看看可能犯的错误加以避免,
已经犯的,“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除如上诸重罪业”。
《虚空藏菩萨经》
初发心菩萨趣向大乘。有八根本罪犯波罗夷。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
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亦失大乘境界之乐。久在生死离善知识。
何等为八。谓彼菩萨宿业因缘生五浊世。有余善根近善知识。归趣甚深大乘之法。
发无上心智慧微浅。是初发心菩萨。又从他闻甚深空法读诵受持。
复于少智愚痴人前读诵解说。余人闻已惊疑怖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生退没乐声闻乘。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一根本重罪。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
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及以大乘境界之乐。坏菩提心。
是故菩萨。宜应先知众生善根及了彼心。随其所堪次第说法。如入大海渐渐至深。
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随其所应以种种形现生其土。而为说法令生惭愧。于所
犯罪发露忏悔。不堕恶趣增进善根。长养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
。。。
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语余人言。汝今不能乐于大乘。亦不能行六波罗蜜。
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如早发声闻辟支佛心。速尽生死入般涅槃。
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二根本重罪。
复次善男...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杂阿含464经
时尊者阿难闻五百比丘所说,欢喜随喜。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若比丘空处、树下、闲房思惟,当以何法专精思惟」?
佛告阿难∶「若比丘空处、树下、闲房思惟,当以二法专精思惟」。乃至灭界,如五百比丘所说。
时尊者阿难白佛言∶「奇哉世尊!大师及诸弟子,皆悉同法,同句,同义,同味。我今诣上座名上座者问如此义,亦以此义、此句、此味答我,如今世尊所说。我复诣五百比丘所,亦以此义、此句、此味而问,彼五百比丘亦以此义、此句、此味答,如今世尊所说。是故当知师及弟子,一切同法,同义,同句,同味」。
佛告阿难∶「汝知彼上座为何如比丘」?
阿难白佛;「不知,世尊」!
佛告阿难∶「上座者,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已舍重担,正智心善解脱。彼五百比丘,亦皆如是」。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09.html
「一切同法,同义,同句,同味」。佛及圣弟子对法义的理解完全一致,是原始佛法的特征之一。
到了部派,部派的法义纷争, 说明各部派的领导人,不是都是阿罗汉,所以对法义理解不一致。
这也与大乘对各种矛盾的法义,都...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二)

善哉 善哉 非常细心 是我不对
自己写的时候,也觉得这么称呼不妥,佛陀不随便称呼他人为”法师”
可犹豫一下,还是写下”法师”了。没想到,被您抓出来。
若每个人都能这么认真讨论自己所接触的佛法的真实性、可靠性,
那真是每个人的福气。
尤其刚接触佛法时,面对眼花撩乱的说法,每一个大德祖师都说的头头是道,
每一个都自认修为高深,神通的神通,让你有感应的有感应,
每个祖师大德都说,你自己修修看,就知道说言不虚。
初学者因为了解不够,常震摄于神通感应,或常因为喜爱某人的风格而跟随,
尤其,会接触佛法或宗教,多少对人生有感慨,感性的成分常常不自觉的很浓,
初学时,能由震摄、感性,再拉回到客观理智而分辨真假的,较少。
既然好不容易有缘分接触佛法,当然要讲究真实佛法,
岂能浪费一生于似法、像法?
因此,尽量抛掉感性与感情,在初学阶段就尽量讲究佛法的真实性,是每个人该有的自
我保护。
可初学阶段,是很难分辨佛法的真假的,能掌握的理智客观的证据很少。
您指出的”法师”是个漏洞 善哉善哉
的确 “法师”是不能乱称呼的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佛陀只称依其方法修行之真正阿罗汉为”法师”
但依据其弟子所...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8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阿姜查
耐心修学,
奉持戒律,
生活简朴,
保持自然,
观照内心。
这是我们的修行方法,
它将引导你证入无我,
达到寂静安详的境界。
问:我很用功修行,但似乎尚无一点消息。
答:修行不能有所求,凡有求解脱或求开悟之心即成解脱之障碍,这一点非常重要。你
可以日夜精进不懈,但若仍有企求心,则永远不能获得涅盘,此求解脱之欲会导至疑惑和掉悔。无论你修行多么长久多么卖力,智能决不会从欲望中产生。因此,祇须很单纯地放下,警醒地观照身心,不可有有所得之心,甚至不可执着修行或要开悟。
问:关于睡眠,该睡多久?
答:别问我这个问题,我无法告诉你。对某些人而言,平均每晚睡四个小时就好了。不
过,重要的是,你要观,并且了解自己。若故意少睡一些,会感到全身不舒服,也很难保持正念。睡太多会令人昏沉或掉举。因此,要发现自己原本的步调。这必须仔细观照身心,弄清楚真正需要的睡眠时间,才能把自己调整在最佳的状态。醒来以后又翻身小睡片刻是有害修行的;当眼睛一睁开就要保持清醒了。
31
问:关于用餐,该吃多少?
答:这个问题跟睡觉一样,你必须了解自己。食物应适合身体所需,当视之为医药。你
会不会在餐后感到昏沉?或者日...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40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比丘甲打电话,涉及戒律的事情,依律,沙弥不便在场,比丘甲在电话里委婉地跟对方
说,我们的谈话沙弥是不是合适听呢?
沙弥一听就知道了,赶紧避开。
比丘乙打电话,也是涉及戒律的事情,沙弥在一边值班,他会和善地说,喂,我帮你值
十分钟的班,可以吗。
沙弥立刻就明白了,开心地离开。
换我的状态,应该就是直接跟人家讲,你出去。
比丘甲和比丘乙的这两个小事,看似小,但对我而言,却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达
到的内心状态。
学佛要向内用功,但怎么用呢,以什么来判断是否用上功了呢?我觉得语言可以作为契
入的一个豁口。
通过观察,修为好的,并不在于他是否能说,学了多少经论,读了多少书,而在于他在
那一瞬间,是否能为他人着想,能不能着想得很自然,不显得拙劣和画蛇添足,体现在
语言上,就是比丘甲和比丘乙在接电话时对沙弥说的话。
前面的法师有引导,早、晚课时要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渐渐地,除了早、晚课和其他的
念诵,甚至于平时说话,都开始注意听自己的声音,听多了,就有了一些感慨。
过去活的真的是蠢啊,现在也不聪明,但摸到了一些窍门。说话,似乎直接就是内心的
体现,一个人说话没有逻辑,内...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度一切众生否?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26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贴扯 '大乘佛化人生' 了
[二三] 第三 瞿低迦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尔时,尊者瞿低迦住伊师耆利山麓之黑曜岩。
三 时,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诚、精进而住,得一时之心解脱。时,尊者瞿低迦
退转其一时之心解脱。
四 复次,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诚、精进而住。得一时之心解脱。尊者瞿低迦又
退转其一时之心解脱。
五~八 三次……[乃至]……四次……[乃至]……五次……[乃至]……六次,
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诚、精进而住,得一时之心解脱。尊者瞿低迦六次退转其一
时之心解脱。
九 尊者瞿低迦七次不放逸、虔诚、精进而住,得一时之心解脱。
一〇 时,尊者瞿低迦作如是思念:‘我至六次退转一时之心解脱,我宁可将执剑!’
一一 时,恶魔波旬知尊者瞿低迦心之所念,诣于世尊处。诣已以偈语世尊:
辉耀神通誉 大雄大智慧
离诸怖畏者 礼奉卿足下
大雄之胜死 卿弟子想死
以死是期望 光明主止此
世尊喜于教 卿之弟子者
如何未达证 有学而为死
一二 其时,尊者瞿低迦执剑。
一三 时,世尊知是恶魔波旬,以偈语恶魔波旬曰:
不欲于此生 大雄乃如是
拔除渴爱...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真面目 节选
这是冯达庵的著作中的一段,给出佛教发展大概的轮廓。
------------------------------
第三节  小乘发展期
释尊在世,三乘一乘虽无所不谈,总以小乘摄机至众。当时学风一若小乘为
无上正法;习大乘者甚属希有。五种法藏,亦以小乘部之经律论三藏最为需要。
实践此中教法,全仗导师之力。佛将涅盘,诸比丘相率哀求留寿,职是之故。
然佛则付嘱摩诃迦叶继承领导之位,以其洞达佛教真面目;且"头陀"第一为
大众素所景仰,足资矜式也。
佛示灭时,诸比丘再三请佛住世,佛言:"汝等不应作如是语。我今所有无上
正法,悉以付嘱摩诃迦叶。是迦叶者当为汝等作大依止。"此《涅盘经》卷二之言
也。头陀者,抖擞之义;谓振刷精神与烦恼奋斗也。必自刻苦始:衣粪扫衣;食
不过午;住在冢间,长坐不卧;以此为基,日常不觉其苦,庶能不被烦恼制伏云
尔。
佛教以一乘为正宗;三乘为预科。与一乘宗旨真实相应,即达佛教真面目。
习之精熟,能接十方如来法流转加持一切众生,使三乘学人皆得实证果位;否则
不足为三界导师。是故小乘领导之人,亦须先自明宗,乃有实力。灵山会上佛对
百万人天证明迦叶默... 阅读全帖
z**h
发帖数: 294
44
作者:真净法师 300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引 言
由于苏州西园寺经常举行“皈依共修”法会,所以有很多人对“南摩布达耶,南磨
达摩耶,南磨僧伽耶”产生了兴趣。大部分人都知道它们是指“归依佛,归依法,归依
僧”,但大都不理解为何有个“耶”音在每个皈依的结尾,甚至有人说“耶”字本不应
该有。因此,我想对这个字的作用做一个简单的说明,也想以此为契机,谈谈对三皈依
的原义和其在整体佛教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解.
一.“耶”在梵文语法里是“与格”
“南摩布达耶,南磨达摩耶,南磨僧伽耶”是音译自梵文,是梵文“Namo
Buddhaaya, Namo Dharmaaya, Nama.h Sa^nghaaya”的音译,而“(a)ya” 音译就是“
耶”。在梵文(或巴利文)的文法中,一个名词(或形容词)有八个格,即主格、呼格
、对格、具格、与格、从格、属格和处格。每个格的表现形式在于单词的后缀变化。现
在以“Buddha”(佛)这个单词为例子,把这八个格的语法变化表列如下:
格 单数 复数
主格:主语 Buddho Buddhaa
呼格:称呼语 Budd...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见”的深刻剖析
这篇剖析是佛的弟子舍利弗讲的。如果能够耐心读完,仔细思维每一句话,就能明白“
我见”是怎么回事了。我们是凡夫的原因,几乎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都在我见之中啊。
这里的凡夫不是说因为我们没神通,不是神仙,所以是凡夫,而是指,不管有无神通,
但还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有我见的都是凡夫。我见不仅指执着这个身体是我,还包括认为
身体里有个灵魂之类的,宇宙万物有个主宰之类的,有那么一个特殊的“存在”形式的
佛菩萨的都是变相的我见。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佛陀对于“如来死后
怎么样”的问题,只能以无记来回答了。因为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我见,执着有我这个
个体,再顺延到有如来这个个体。佛陀是觉者,彻底断除了我见,所以无从回来那个问
题啊。
~~~~~~~~~~~~~~~~~~~~~~~~~~~~~~~~~~~~~~~~~~~~~~~~~~~~~~~
(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池水方五十由旬。深亦如是。其水盈满。复有士夫。以毛.
以草。或以指爪。以渧彼水。诸比丘。于意云何。彼士夫水渧为多。池水为多
比丘白佛。彼士夫以毛.以草。或以指爪。所渧之水少。少不足...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6
济群法师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
之首。在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
将淫戒列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
不可沾染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
流转生死,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
上瑜伽中,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
欲思想严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
的限定?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
有自相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
修行人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
,一般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
佛经中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
律在一个...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劝诫各位佛弟子
抱歉不能详细回答,由于时间关系。另外,真想认真了解,就要认真读原经,然后可参
考大德的解说(多位),这样可尽量完整和准确理解些。这里有个网站,关于阿含经的
,我感觉很好的,我过去把这里的许多经文都打印出来再读的。
http://www.jcedu.org/fxzd/ah/index1.htm
这里网上,大家都是随便谈谈,笑谈而已。
1. 慈悲喜舍如何修?我记忆中,阿含经中没有告诉大家如何具体地修慈悲喜舍,如先
怎么对家里人慈悲,然后扩展等等这些东西。佛主要就是赞叹这慈悲喜舍,说其功德益
处非常多,要无量,是无量心。所以要扩展到所有一切事物事情上来,而不是只对某些
人慈悲。有这心,保持这心,扩展这心。当然有这心,就会引发出行动和语言,善言善
语,善行慈行等等,而不是只有这心,无有善行的。佛为什么没有说具体如何做呢?我
认为很简单,根本没有必要讲太细如何做了。如佛说“诸恶莫做”,我们基本不用问“
怎么样诸恶莫做?”
这里有篇文章《《阿含经》中的四无量心》,我没有细看,感觉还可以,可以参考一下:
http://hk.plm.org.cn/gnews/2007211/200721144023....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8
婦女於宗教熱情中應保護自己
Dhammapala 发表于 2010
女眾由於在生理上居於先天的弱勢,而且由於宗教熱情的緣故,在心理上對於出家人較
不設防,往往入於險境而不自知。一位法師有無正定,是否已斷欲貪,一般人無從判斷
。然而,其人是否遵守戒律,卻能輕易分辨。以下依律制提供幾項供女眾保護自己的指
標:
(一)、搏食斷,知已,於五欲功德貪愛則斷。比丘律與在家齋法的八戒都禁止非時受
食,制戒旨趣就在於守護根門、對治欲貪。倘若一位法師不但過午而食、吃宵夜,甚至
喝補藥酒養生健身,其人不但不堪依止,而且絕對是女眾的險惡之境。
(二)、比丘律禁止比丘向婦女說淫詞穢語或帶有性暗示的話,違者犯僧伽婆尸沙(僧
殘罪),是僅次於波羅夷(驅擯)的重罪。因此,女眾要注意!倘若一位法師稱讚妳長
得很美、身材很好、很性感...,妳不但不應沾沾自喜,而且要提高警覺,因為一個
正經的出家人絕不會對婦女說出那樣的話。
(三)、比丘律禁止比丘以淫欲心觸摸女人,違者犯僧伽婆尸沙(僧殘)。由於行為人
有無淫欲心不易查證,因此持戒嚴謹的出家人不論有無淫欲心,都會避免觸及婦女的身
體。倘若一位法師向妳表示關懷,拍拍妳的肩膀...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9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baiyejing/default.php
(67)胖子──願力成熟 信心第一
一時,佛在舍衛城。城中一商主一直膝下無子,祈禱諸天尊後終得一莊嚴之子
,父母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因他生來體胖,故取名胖子,並以牛奶、酸奶、
油餅等精心餵養。胖子很快長大,精通了世間的史學曆算、觀察布施等十八種學問。因
受近鄰給孤獨施主虔誠信佛的熏陶,胖子一家對佛法生起很大信心。
父母年邁壽終後胖子外出路經舍衛城和續巴熱嘎之間的一片森林,林中安住著
一位他認識的苦行仙人。胖子此次見到仙人即生起信心,恭敬頂禮,仙人讚歎出離心的
功德,略作開示後胖子即依仙人出家。日久,胖子所得之法不少,但尚未得成就(
Sidhi),仙人便辭世而去。胖子即獨自在山洞裡終年精進修持。
一日,世尊路經此地,胖子遙見佛陀即欲親迎,因山高路曲,若沿路下山恐佛
陀走過自己所在山洞的路口而錯失良機,便不顧一切從山崖跳下去。世尊立即加持整個
大地柔軟如棉,胖子沒...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50
如果一定要讨论双休,末学也把“答济群法师19问”中的第2问贴出来吧。其实这19问
基本都是最容易误解藏传佛教之问,推荐道友们看全文,则很容易明白,又避免有断章
取义之嫌。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
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
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
而言...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