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 发帖数: 110 | 1 未知“死”,焉知“生”?
[1]
在我遥远的童年时代,我曾鬼使神差地拜读过一篇名为《三个鸟蛋》的童话。一只魔鸦
在论辩中向童话的主人公王子提出了一个从来没有任何人能够解答出来的问题:“在这
个世界上谁的权利最大?”,而王子的回答竟然连法力无边的魔鸦都为之而胆战心惊!
吓得逃之夭夭!因为王子给出的答案是如此的简单和根本无法置疑:“在这个世界上权
利最大的只有——死!”
从此,我的心灵就经常地被对死亡的带有几分无助和莫名其妙的恐惧感,以及由此而产
生的对人生真实意义的怀疑和思考所震撼。多少次的,我痴痴地仰望着繁星点点的晴朗
夜空,乞求在这个问题上能得到“星星小玛瑙”一类的神明的指点,给我安宁,为我解
忧。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从大人们那里除了担心、误解和糊弄之外,得不到任何有用
的、实质上的帮助。
我明白了,大人们也和我一样怕死!因为害怕,他们根本不敢真实地面对心中的困惑,
不敢去思考那些关于死亡和人生意义的话题。但是,为了保护他们在我们这些孩子心目
中的“全智全能”的形象,他们会装出一副“我这是为了你好的”面孔,把这些思考斥
为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生怕我们会因此而变得“神经兮兮”,从而脱离他们早就
已经为我们设计好了的生活轨道。既然他们自己都惧怕死亡,又怎么能消除我心中对死
亡的种种疑惑和恐惧呢?“天生”就对医学有浓厚的兴趣,经常翻看大人们的医书的我
有时真的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患有医书中所说的“强迫症”,总是在思考一些在别人眼里
是如此愚蠢、无用和自寻烦恼的问题。为此还经常偷偷地按照医书中所教的“心理暗示
”的方法去强制自己不去思考这些问题,强迫自己去接受大人们希望我去接受的对这类
问题的普遍的看法。
…… 踏过荆棘,苦中找安静。 踏过荒野,我双脚是泥泞。 满天星光,我不怕狂风。
满心是希望,过黑暗是黎明。 啊,星光灿烂! 伴我独行,给我光明! 啊,星光引路
! 风之语,轻轻听! …… |
r****b 发帖数: 110 | 2 未知“死”,焉知“生”?
[2]
随着年岁的增长,步入成年的我越来越多地了解到了古今中外的哲人们对于死亡和人生
意义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可是,不论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给我带来的除了
困惑之外还是困惑。因为这些思想体系似乎都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飘浮在虚空之
中的一朵云彩,我无法把他们所说的一切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在现实生活
中去肯定它或否定它。因为要验证他们的理论是否正确,必须要亲身经历过真正的死亡
,而按照他们的理论,死人是不会回到人间来把他们的“真实体验”(如果有的话!)
传达给后人的——包括这些思想家自己!换句话说,这些思想家的理论不过只是他们自
己个人的看法而已!根本就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对于那些根本就不相信“前世后世”
的“无神论者”们来说,他们对于死亡的种种说法就根本不具有任何“权威”性的色彩
,因为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亲身经历过死亡;对于那些“有神论者”来说,或许还可以
从那些“全智全能”的“神明”那里得到一些“启示”吧。可是,你又怎样才能通过实
践来判别你所信的“神”是“真神”还是“假神”呢?不管与之相关的判断标准是“人
造”的还是“神造”的,上述问题都是根本无法回避、也无法得到令人心服口服的圆满
的解决的。
在关于生死和人生意义等问题上把话说得比较明确的有孔夫子:“未知生,焉知死”。
现实人生的问题都处理不好,还谈什么死亡与来世呢?对于那些已经厌倦(或畏惧)了
对与生与死相关的种种问题进行思考的人们来说,这种说法的确很受他们欢迎,也具有
相当的说服力。可是,这种说法无论如何说也难免带有一种刻意地回避矛盾的掩耳盗铃
的色彩。对死亡的认知和理解是现实人生的设计和改善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
试看世上有多少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和他对死亡的理解紧密联系的?!如果认为“人
死如灯灭”,那么,我们将不存在任何充足的理由来否定那些通过“损人利己”的方法
来改善现实生活的行为!因为不管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是“苦”还是“乐”,一死
都了了。既然你也是一死就了,我也是一死就了,那么我在这个短暂的光辉灿烂的生命
没有熄灭之前凭什么不去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在我的利益与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凭什么要让我牺牲自己的快乐来帮助别人?这下子一切传统的善恶观念都要整个地翻过
来了!如果认为人是有“前生后世”的,那么“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前生后世”
又是怎么样的?现世的行为又是如何影响后世的?改善现实人生的意义又何在?这些随
之而来的关键性的问题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根本无法回避的。你说“前生后世”是这样的
,我说“前生后世”是那样的,到底“前生后世”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对
现实人生问题的定位和处理!又怎么能以一句“未知生,焉知死”而不了了之呢?
也许是因为听过了太多的成年人的谎言的原因吧(或许与我从事的专业是自然科学也有
一定的关系),我变得谨小慎微,在心理上根本就不愿意去接受那些自己没有在实践中
验证过的东西,而总是把自己基于理性思维的“第三只眼”偷偷地睁开着。令人沮丧的
是:我发现前人们倡导的那些理论本身就存在许多内在的矛盾和含混,而我自己又找不
到任何方法来接近生死问题的核心。死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根本找不到任何科学的
方法来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而我的科学素养又不允许我用哲学家或诗人们的丰
富想象力来面对生死,因为我深深地知道,这种方法是全然不可靠的。在与生死相关的
如此严肃的问题上,答案是宁缺勿滥的!
带着对那个看来是毫无解决希望的生死问题的困惑,凭借着自己那在无声无息的业风摧
残下仅存的那一星半点的理性之火的温暖,我在冷酷的人间顽强地活了下来,没有象安
徒生童话里的那位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成为一幕新的自导自演的悲剧的主人公。
虽然,人性中存在的“机会主义”的弱点(这也是一种“业力”啊)使得我没有能够象
那些“唐僧”一类的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者们那样,为了自己哪怕是一丁点的疑惑就去
“芒鞋踏遍岭头云”,不获答案,誓不罢休!而是象绝大多数世人那样抱着一种孔夫子
式的实用主义的态度,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来对待对于生死问题的思考。
只是在心里明白,在与生死相关的诸多问题上,我的确是真的不懂的。 |
r****b 发帖数: 110 | 3 未知“死”,焉知“生”?
[3]
90年,由于在世间屡受挫折,我开始涉足卜筮,气功等神秘文化,并籍此为缘在93年进
入了佛门。也许真的是由于宿世因缘的缘故吧,在基本知见上一向是我行我素、很难接
受那些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验证的观点的我,竟然一下子就理解并心甘情愿地接受了
我当时所看到的坊间流行的佛教书籍中对生死及前生后世等诸多问题的解释。在此后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认为我在生死问题上已经不存在任何困惑,从而可以心安理得地
以这些知见为基本出发点通过理性的思惟来构造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厦了。当时的
我经常在居士及我所遇到的有缘人当中宣传我所理解的佛教对于生死轮回等问题的看法
,回答他们的疑问,一时竟在当地有了些名气,被一些有谄谀毛病的同修吹捧为“智慧
如海”,“辩才无碍”。我也因此而时常有些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是在行“菩萨道”,
是在用佛法渡化众生。
一次,我在一对曾经在一起学佛的朋友家里高谈阔论。大概正好朋友有点事情要办,而
我正谈在兴头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于是朋友的妻子感到有些不快,便不冷不热地
说道:“下回你能不能说点你自己的东西,别人说的东西我们也能听到的。”当时的我
,宛然如一盆冷水劈头浇下,竟然苶呆呆地愣了许久。
朋友妻子这不经意的一棒倒把我给敲醒了!我从对于我所接受的佛教知见的绝对信仰的
状态之中苏醒过来,开始用我过去所熟悉的客观、理性的思惟方式来检验自己所接受的
佛教知见是不是真的就象我所认为的那样完美无缺,是不是真的就是与任何社会实践都
不存在任何矛盾。换句话说,是不是真的就是真理!结果,我竟然发现,我所理解的佛
教知见竟然不是完全与客观实践相符的!特别是在生死等关键性的问题上更是如此!而
且各家各派的说法中也存在许多矛盾,“到底谁是对的!”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依然是不
折不扣地存在着!更严重的是,尽管我接受了如此庞大的一个关于生死轮回的理论体系
,也能够运用自己的辩才进行举一反三的铺张,形成一个在语言和逻辑上根本无懈可击
的华丽的理论体系。但是我在对生死轮回等基本问题的实证方面依然是和信佛以前一样
毫无长进!过去没有实践过并且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实践的,现在依然没有实践过并且
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实践。换句话说,我就象《法句经》里所批判的那把泡在汤锅里的
汤匙,尽管能把整锅汤都一勺一勺地舀出来,可是却根本没有尝到多少汤的滋味!在这
种“解”和“行”基本上脱节的客观条件下,我能保证我对佛教义理的理解不是“歪嘴
和尚念歪经”吗?又能保证我的所谓“弘法”行为不是在造业吗?“以其昏昏,使人昭
昭”,真是岂有此理!
既然我已经发现了我所理解的佛教知见在生死等方面不是完全与客观实践相符的。这里
的原因只可能从如下两个方面去找:(1)自己对佛教义理的理解是存在问题的;(2)
也不能排除佛教义理本身就存在一些内在的矛盾。而不论是这两个问题中的哪一个,对
于我人生观、价值观的最后确立来说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这个问题上我再也不能也
不应该马虎下去了!否则这就无异于自戕自己的法身慧命!另外还有一个非常现实和俏
皮的问题:尽管我在周围的人里看的佛教方面的书算是多的,但是三藏十二部我到底又
读了多少呢?!就这么点可怜的连“半瓶子醋”都算不上的本事就想冒充辩才无碍的菩
萨,是不是有点太不知羞耻了呢?! |
r****b 发帖数: 110 | 4 未知“死”,焉知“生”?
[4]
在古代那些有修有证的禅者们“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的教诲的鼓舞下,我
从97年开始大量地阅读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原始经论,正式地开始了对我所接受的
佛教义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死轮回——的全面检验和思考。
根据南传佛教阿毗达摩(论典)中的义理,人类的六种感官(眼、耳、鼻、舌、身、意
)所能感受或认识的客观世界都可以用名、色,或更细致一点的,色、受、想、行、识
五蕴来涵盖。其中“色”对应于色蕴,而“名”则包括受、想、行、识四蕴。而人类肉
体的死亡——佛家称之为“分段生死”——只相当于色身(属于色蕴)和依色身而起的
种种“身受”(属于受蕴)的消亡而已,而作为有情众生的特有标志的心理学意义上的
想、行、识三蕴以及与“心受”相应的那部分受蕴并不随之而消失。换句话说,死亡的
不过只是人类的“色身”和一部分“名身”而已,而其他属于“名身”的成分则继续存
在。而与这些“名身”的活动相应,可能会有新的业报色身和与之相关的新的“名身”
随之而出现,使得生命以一种新的形式继续下去。不管这个新的生命有没有色身,他都
是有情众生的一种存在形式。
有趣的是,世俗意义上的有色身的“活”的众生的心态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没有色身的
众生的心态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不管这个众生有没有色身,是不是与世俗意义上的色身
的“生”和“死”相关,他的心态(属于“名身”)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旧的“名
身”消逝了,新的名身随之而产生,因而佛家也把这种“名身”的新旧交替称为“(名
身的)变易生死”了。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如何减轻或消灭烦恼的问题。众
生心中的烦恼尽管可以以名身或色身之中的任意一种为缘而生起,但其本身是属于“名
身”的范畴中的。佛家认为:“烦恼自心生,烦恼自心灭”,众生是可以通过纯粹的心
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调整(戒定慧基本三学)来制伏任何现行的烦恼的。而且在制服烦恼
的过程中只牵扯到名身,却与色身没有任何关系。
按照佛家的上述说法,被常人看成是至关重要的肉体(色身)生死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与
现实生活中的烦恼的解脱无关的问题。但是且慢!这个说法真的有道理吗?你又怎样来
验证它呢?!如果这个说法只是一种拍拍脑袋想出来的缺乏实践支持的哲学理念的话,
你完全可以不必去理睬它!
依照《南传长部》和汉译《长阿含经》都收录在内的《大念处经》中的说法,佛陀认为
对于任何一个众生来说,解脱烦恼的唯一途径都是对身、受、心、法的客观观察(四念
处)和思考。而不管是“分段生死”还是“变易生死”所涉及的所有对象全都处在“四
念处”的观察范围之内。因为与死亡相伴的心理过程完全可以在“活人”的内观中得以
体验和观察,而不一定非要有死亡的经历!佛陀本人就是通过这种观察来获得关于生死
问题的上述见解的。不仅如此,任何一个人也都能够通过“四念处”的方法来对生死现
象进行亲身的观察和思考的!只要他能够把这种观察和思考客观地进行下去,他一定会
得到与佛陀相同的结论的,因为这个结论是一条客观真理!
我终于惊喜地发觉:佛法与过去我所遇到的一切思想家们倡导的哲学思想都完全不同。
它不仅给出了关于生死问题的答案,而且为我指明了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到这个答
案或检验这个答案是否正确!这正是任何一个自称为“真理”的理念所必须具备的“客
观性”和“可证伪性”!换句话说,佛法不仅“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的! |
r****b 发帖数: 110 | 5 未知“死”,焉知“生”?
[5]
南传上座部佛教(以及汉传佛教天台宗)关于“内观”(vipassana、四念处)的精辟
义理,解决了我长期以来在生死等问题上存在的一个最基本的困惑:即不知该采用什么
方式来对生死等现象进行独立、客观的实际观察。换句话说,就是不知如何来亲身体证
生死现象。而这正是我几十年来一直不能如实地窥破生死轮回的奥秘的根本原因!也同
时解决了我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出身的佛教弟子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的科学精神与
佛教信仰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既然佛法本身就是从完全理性和客观、不带任何先验的
无法验证的假定的“四念处”中总结出来的,那么对于我来说剩下的任务就只是去沿着
佛陀为我们所指出的这条通向智慧和涅槃的道路努力前进就是了!当然,如果沿着这条
道路走的结果并不象佛陀所预言的那样的话,我还是会理智地停下来思考一下是该回头
还是继续前进的。
自从97年,特别是01年夏季以来在“四念处”方面的所作出的努力,极大地改变了我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迄今我还未能达到涅槃的光辉顶点,但是在对佛教义理的理解方
面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极大地坚固和深化了我对佛陀所倡导的解脱道教法的信仰
。许多过去只是停留在“知见”的层次上的观念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实证;许多过
去理解错误的地方现在已经依据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进行了改正。而这正好就是我过
去觉得我所理解的佛法与实践不相合的地方!原来不是佛法错了,而是我或制造这种知
见的别人把佛法理解错了!特别是在与生死相关的诸种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方面,我迄今
还未发现上述的来自阿毗达摩中的说法存在哪些与实践不相吻合的地方;倒是发现其他
那些“有神论”者、“无神论”者、“顺世论”者和“断灭论”者们对于生死的看法都
是很成问题的,因为这些说法竟然无一能经得起实践的严格检验!
借助于“四念处”这个“试金石”和“照妖镜”,人们还能意识到上述那些“有神论”
者、“无神论”者、“顺世论”者和“断灭论”者们在对生死的理解上所犯的错误是如
何产生的!原来这些属于“外道”的思想家们都无一例外地缺乏“四念处”的经验,因
此对于客观世界——特别是属于“心法”范畴的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烦恼——的了
解很不完全,而且经常犯“驴头不对马嘴”的错误,“非因计因,非果计果”;与此相
应的,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也没有禅修的经验,对禅修的境界和方法一无所知,因此缺
乏在现实生活中(暂时性的)制伏烦恼的有效方法。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
这些思想家们对现实人生问题的看法不仅存在许多内在的矛盾和模糊,不得不借用一些
非理性的手段:如强行地阻止人们对某些基本问题进行思考,或引入一些必须预先接受
下来的、无法通过客观实践的检验来证实或证伪的形而上学假设来为自己搪塞。而且在
具体的收效上也远远不及佛法。 |
r****b 发帖数: 110 | 6 未知“死”,焉知“生”?
[6]
几乎所有的世人对死亡的恐惧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不管是混沌未开的幼儿还是学富五
车的世间智者,他们都无法通过深刻的内观来认识那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在“结生”时就
随之而现起的“俱生我执”和与之相关的“我慢”等不善心所,(更枉谈去制伏它们了
)。由于这种在现代人所说的“下意识”层面上就可以正常地活动的“俱生我执”所执
著的对象中就包括色身,因此世人在觉得自己的色身可能受到侵害时,必然就会随之而
现起“我慢”等与烦恼相应的不善心所,将自己的心态遗忘在烦恼之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社会经验和世间智慧也会随之而增长。可惜的是,世间智慧的
增长不仅不能减轻“俱生我执”,相反地还会通过“心理正反馈”的方式来加强它。人
们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令他们感到非常难过的烦恼,但是缺乏内观经验的他们既分不清
这些烦恼是来源于身体还是心理,也根本不知道通过纯心理学意义上的心态调整就可以
减轻乃至于制伏烦恼。他们所知道的只是:如果能够在“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方面获得
满足,则心中的烦恼就可能通过转移的方式而得以减轻,而五欲是通过滋养色身的方法
来给人们带来快乐的觉受的。于是,他们所倡导的现实生活准则自然就会以五欲的满足
(尽管各人所采取的方法有所不同)为其最终目的了。绝大多数世间善法都是通过满足
人们的五欲的方式来帮助人们的。可惜的是,由于五欲的满足需要许多外缘,而这些“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缘是否能够达成还很成问题,因此这些世间善法都不能帮助
人们最后战胜烦恼,而且还会给人们增加不少麻烦的。
正如《南传大藏经·小部·经集·八颂经品·爱欲经(第1经)》中所说的那样:
他追求爱欲,心满意足,肯定感到高兴,因为实现了凡人的愿望。
如果他满怀渴望,追求爱欲,却未能如愿,他就感到痛苦,犹如利箭穿身,
避开爱欲,犹如不踩蛇头,这样的有识之士克服世上的这种执着。
他贪求种种爱欲:田地、财产、金子、牛、马、仆人、妇女、亲属;
这些脆弱的东西摆布他,危险折磨他,痛苦追随他,犹如河水涌入漏船。
因此,有识之士应该永远避开爱欲;摒弃它们,舀出船中漏水,越过河水,到达彼岸。
特别的,这些世间善法都不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生死,相反地还会增加人们对死亡的
迷惑和恐惧!因为色身死了,也就再也没有东西能够享受这些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甜蜜
”和“美好”的五欲了。在这种心态支配下,就是连白痴都会产生对死亡的畏惧的! |
r****b 发帖数: 110 | 7 未知“死”,焉知“生”?
[7]
由于世人对死亡的恐惧几乎无人能够幸免,而一旦人们通过内观等方式弄清楚了生死的
真相,也就会随之而解决许多与现实人生密切相关的关键性的问题,其人生智慧必然会
有一个极大的长进。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也会随之而发生本质上的减轻。因此,人
们是不应该以“掩耳盗铃”的方式去刻意地回避对生死问题的深入探究的。这种建立在
顽迷和怯懦的基础上的回避会阻塞人们通向真理的道路的。
在《南传大藏经·小部·经集·八颂经品·洞窟八颂经(第2经)》中,佛陀的圣弟子
们是这样告诫后人的:
一个生活在洞窟(指身体)里的人有许多遮蔽,沉溺在愚痴中;这样的人远远没有达到
超脱。因为在这世上,爱欲是很难摒弃的。
听凭愿望,执着生存的快乐,寻求未来或过去的爱欲,贪恋今日和往昔的爱欲,这样的
人很难获得解脱。因为解脱不能依靠别人。
贪求,迷恋,沉醉于爱欲,吝啬,邪恶,这样的人陷入痛苦时,悲叹道:“我们死后,
将成为什么?”
因此,让世人学会知道什么是世上的邪恶,让他不要行恶。因为智者说道:人生是短暂
的。
我看到世上贪恋生存的人战战兢兢; 这些可怜的人面临死亡嘟嘟哝哝,不能摆脱对生
存的贪恋。
请看,这些执着自我的人战战兢兢,犹如水流枯竭的鱼儿。看到这种情形,那就不要执
着自我,不要执着生存。
智者应该排除对两极的渴望,彻底理解诸触,没有贪欲,不做自己谴责的事,不受所见
所闻污染。
越过水流,不受执着污染。牟尼应该彻底理解名想,拔出利箭,努力游荡,不贪恋这世
和彼世。
既然对死亡的错误理解能够如此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这样
大声疾呼呢?
“未知死,焉知生!”
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佛陀在《南传大藏经·小部·经集·八颂经品·毁灭以前经(第10经
)》中对我们这些暂时还在生死的苦海里沉浮的后来者们的谆谆教诲吧!
“具有什么看法和什么德行,才能称为平静的人?我问你,乔达摩啊!请说说这种最优
秀的人。”
世尊说道:“在身体毁灭以前就已摆脱贪爱,不执着开头和结尾,也不考虑中间,他不
崇拜任何事物。
不忿怒,不恐惧,不吹嘘,不作恶,不骄傲,说话机智,这样的牟尼确实控制了言语。
不期望未来。不悲伤过去,无视诸触,不受任何观点引导。
不执着,不欺骗,不贪婪,不妒忌,不鲁莽,不轻视他人,也不毁谤他人。
不贪恋享受,不狂妄,温文尔雅,聪明睿智,不轻信,不厌弃他人。
不为企求什么而学习,不为得不到什么而生气,不为贪爱而受阻,也不贪恋美味。
超然,有思想,不傲慢,不考虑自己在这世上等同于、优于或低于别人。
独立不羁,无所依赖,理解万物,不贪恋存在或不存在。
不追求爱欲,没有束缚,越过执着,我称这样的人为平静者。
他没有儿子、牲畜、田地和财产;他既无所得,也无所弃。
世俗之人以及沙门和婆罗门对他说的话,并非他所推崇,因此,他无动于衷。
不贪婪,不妒忌,不说自己等同于、优于或低于别人,这样的牟尼摆脱劫波,不进入劫
波。
在这世上,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为消逝的东西悲伤,不陷入万物,这样的人称为平
静者。” |
m****t 发帖数: 2329 | |
m****a 发帖数: 2593 | 9 欣慰,宁铂没走错路,不过“慧行”人迟早会发现汉传佛教的问题而寻找其他法门的。 |
i***d 发帖数: 1077 | 10 人死灯灭。最简单、最合理的解释。但是大多数人却没有勇气正视它。纵使天才,费尽
一生钻研那些繁复的神学解释,其实不过是逃避罢了。 |
|
|
r****n 发帖数: 8253 | 11
合理在何处?这种理论建立的基础就根本站不住脚。
我们不是一大堆原子分子的简单堆砌,我们还有意识,它是独特的。
那堆原子分子的组合失去效用,不等于意识也彻底没了
【在 i***d 的大作中提到】 : 人死灯灭。最简单、最合理的解释。但是大多数人却没有勇气正视它。纵使天才,费尽 : 一生钻研那些繁复的神学解释,其实不过是逃避罢了。
|
S**U 发帖数: 7025 | 12 意识怎么来的?
谁能用物质制造出意识?
没有一个科学家知道。
「人死灯灭」怎么证明?
假定意识是物理现象(佛法不如此认为),
物理学上有各种守恒律,如「质能守恒」。
意识为什么不可能守恒?
【在 i***d 的大作中提到】 : 人死灯灭。最简单、最合理的解释。但是大多数人却没有勇气正视它。纵使天才,费尽 : 一生钻研那些繁复的神学解释,其实不过是逃避罢了。
|
i***d 发帖数: 1077 | 13 首先,没有什么是可以确证的。到了终极问题的层次只有信。面对各种对生命、意识、
死亡的解释,在放下对死亡和泯灭的恐惧和挣扎之后,我选择相信这种最简单,我认为
也最坚实有力的解释。人生就一次。生,死,从无到有,从有还无。
不愿意打扰普通人的思想和信仰。信什么都好,心安即是归处。不过在这样的版面上,
和你这样有佛法研究的人讨论讨论倒是有趣。
我们是一大堆原子非常不简单的堆砌。意识,自我意识最简单直接的解释就是这堆原子
产生的功能之一。意识的产生对于绝大多数人的经验来说是在人出生之后。意识的逐渐
发展和形成伴随着人体成长的过程。人体病变,意识也会受损。人体死亡,意识还在不
在无法验证。但是,根据最普遍的经验,最直接的解释是意识也结束了。对我来说,这
种解释远比我所了解的佛教轮回,耶和华天堂等更可信。
我怕死,非常怕死。我只是不愿意让对死亡的恐惧影响我的理智判断罢了。
另外,非常不同意有轮回报应或者有天堂地狱,生才能有意义,才能向善。生在当下,
有意义的活着向善的活着不许要死后作为理由。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合理在何处?这种理论建立的基础就根本站不住脚。 : 我们不是一大堆原子分子的简单堆砌,我们还有意识,它是独特的。 : 那堆原子分子的组合失去效用,不等于意识也彻底没了
|
r****n 发帖数: 8253 | 14
从佛法的角度来说,涅槃是可证的,而不是只能靠信。
你所赞同的那种解释确实很简单,但是却也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它远没有你想象的那样
强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唯物的,唯心的,有神的,无神的。有些人把信仰当成一种支
撑和依赖,而有些人是基于思考和观察而进行的选择。
这个解释是很简单,同样也很粗糙,因为它无法回答为什么这些原子竟然能够感知,能
够判断,这些意识难题科学到现在也没有解决掉。
更糟糕的是,由于电子这些微观粒子必须被测量才能出现于时空当中,而如果人只是微
观粒子的堆砌,那么什么去完成测量?测量难题至今还没有被物理学所解决。虽然有些
解释,但是却漏洞多多,至今还没有圆满的。
我并不是因为恐惧死亡,而相信存在轮回,我对轮回的相信,是基于对现象的认识以及
思考。
另外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佛陀教导的不再出生,是“永死”。根据佛教的教义,众生的
这种不断出生,是苦,而佛法则是要彻底结束这状态。
佛教不认为生有什么意义,它彻底的否定生。
如果不导向无生的涅槃,什么行善,天堂,地狱都毫无意义
【在 i***d 的大作中提到】 : 首先,没有什么是可以确证的。到了终极问题的层次只有信。面对各种对生命、意识、 : 死亡的解释,在放下对死亡和泯灭的恐惧和挣扎之后,我选择相信这种最简单,我认为 : 也最坚实有力的解释。人生就一次。生,死,从无到有,从有还无。 : 不愿意打扰普通人的思想和信仰。信什么都好,心安即是归处。不过在这样的版面上, : 和你这样有佛法研究的人讨论讨论倒是有趣。 : 我们是一大堆原子非常不简单的堆砌。意识,自我意识最简单直接的解释就是这堆原子 : 产生的功能之一。意识的产生对于绝大多数人的经验来说是在人出生之后。意识的逐渐 : 发展和形成伴随着人体成长的过程。人体病变,意识也会受损。人体死亡,意识还在不 : 在无法验证。但是,根据最普遍的经验,最直接的解释是意识也结束了。对我来说,这 : 种解释远比我所了解的佛教轮回,耶和华天堂等更可信。
|
l**a 发帖数: 5175 | 15 死其实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脑子被洗了,所以前世的记忆全部消失.
就象你没有能力提前看到剧本,所以时刻处在没准备好的状态.
如果提前看了剧本,现在演什么都无所谓了,真的这个角色没意思,
还不如换个角色演.但是却不能随意挑选.
【在 i***d 的大作中提到】 : 人死灯灭。最简单、最合理的解释。但是大多数人却没有勇气正视它。纵使天才,费尽 : 一生钻研那些繁复的神学解释,其实不过是逃避罢了。
|
r****n 发帖数: 8253 | 16 死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死了还得生,没有尽头。
佛弟子一点不害怕死,他们害怕的是“生”。
而大部分凡夫是反过来,他们害怕死,向往生。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死其实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脑子被洗了,所以前世的记忆全部消失. : 就象你没有能力提前看到剧本,所以时刻处在没准备好的状态. : 如果提前看了剧本,现在演什么都无所谓了,真的这个角色没意思, : 还不如换个角色演.但是却不能随意挑选.
|
l**a 发帖数: 5175 | 17 如果生命是RANDOM产生的,确实就没多大意义了.
那么就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科学确实没把意识研究清楚,对生死轮回的研究目前确实可被
看成伪科学.
神秘现象很多,但是,你说神秘就神秘,说不神秘也可以不神秘.
【在 i***d 的大作中提到】 : 首先,没有什么是可以确证的。到了终极问题的层次只有信。面对各种对生命、意识、 : 死亡的解释,在放下对死亡和泯灭的恐惧和挣扎之后,我选择相信这种最简单,我认为 : 也最坚实有力的解释。人生就一次。生,死,从无到有,从有还无。 : 不愿意打扰普通人的思想和信仰。信什么都好,心安即是归处。不过在这样的版面上, : 和你这样有佛法研究的人讨论讨论倒是有趣。 : 我们是一大堆原子非常不简单的堆砌。意识,自我意识最简单直接的解释就是这堆原子 : 产生的功能之一。意识的产生对于绝大多数人的经验来说是在人出生之后。意识的逐渐 : 发展和形成伴随着人体成长的过程。人体病变,意识也会受损。人体死亡,意识还在不 : 在无法验证。但是,根据最普遍的经验,最直接的解释是意识也结束了。对我来说,这 : 种解释远比我所了解的佛教轮回,耶和华天堂等更可信。
|
l**a 发帖数: 5175 | 18 但是活着不折腾,天天在哪里等着,怕着,惦记着死,
讨论着死....其实也挺没意思的.
不管生,还是死,有意思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们还没到"生不如死"的地步.
如果把死亡的大刀,高悬在头上,可能什么都没意思了.
可怕是那个.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死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死了还得生,没有尽头。 : 佛弟子一点不害怕死,他们害怕的是“生”。 : 而大部分凡夫是反过来,他们害怕死,向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