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大学》第一章, 三纲八目的追求
相关主题
《大学》第一段寂静之道----第一部 四法印之无常
大学前两节是什么意思?唯有佛法不可思议
历史上主要注释家对“格物”的训释Zz王善人嘉言录
《大学》经文一章:大学之道 yanng儒家文化的根本悲剧(转载)
<<如何以三法印鉴别正统佛法(上)>>日常师父开示孝道 - ZT
柳智宇: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王凤仪思想集萃2(学道,悟道,行道,讲道)
《大学》第三段司马光对格物的解释,更贴近修身本怀
《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什么是大乘佛法的菩提心?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格物话题: 而后话题: 三纲话题: 大学话题: 致知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y****n
发帖数: 1397
1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
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
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
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
;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
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
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
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
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
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
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
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
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
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
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
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
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
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
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
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
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
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
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
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
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读解】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它
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 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
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 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
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
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 会登堂入室,领
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大方
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
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
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
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 分子“穷则独善
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 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
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 列学说怯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
生追求阶梯 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 然在我
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 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
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 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
的行动,使你最终 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 地
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 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
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d******r
发帖数: 5008
2
名校还是烂校?

【在 y****n 的大作中提到】
: 【原文】
: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
: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
: 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 ;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
: 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
: 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 【注释】

y****n
发帖数: 1397
3
明效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名校还是烂校?
d******r
发帖数: 5008
4
这"格物"是指科学研究么?
这个概念太模糊了,估计拿出来一讨论,
又是鸡说鸡的,鸭说鸭的。

【在 y****n 的大作中提到】
: 明效
l*****a
发帖数: 38403
5
格物不是google么?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格物"是指科学研究么?
: 这个概念太模糊了,估计拿出来一讨论,
: 又是鸡说鸡的,鸭说鸭的。

Y**u
发帖数: 5466
6
是, 谁能给再稍微详细讲一下格物, 大概是怎么做的.。。就是仔细观察和思考吗?
Y**u
发帖数: 5466
7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曾经看到有人说这一段和小止观里面的数, 随, 止, 观, 还, 净 的路子是一样样的.。
d******r
发帖数: 5008
8

人家评鸭蛋,你别把鸡蛋的标准拿来址好不好?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
: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 曾经看到有人说这一段和小止观里面的数, 随, 止, 观, 还, 净 的路子是一样样的.。
: 。

H******9
发帖数: 2766
9
其实是这样子地~~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格物那,是研究万事万物地关系和变化;
研究通了,就知至了,就是有智慧了;
有了智慧了呢,知道事情自有前因和后果,看到事事的相连,发生任何事情也就不会无谓
的抱怨或者无谓的期望,这样就意诚了;
意城了,心态才能摆正阿,要不然,那么多无聊的无谓的情绪.对于任何的修行都是无益的;
心正了才好身修吗~~
所以,倒过来说,想修身地,就要先格物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
这其实是修行秘籍来者~~
x***e
发帖数: 844
10
我古文不好,感觉是规划万物的意思,
物格是万物被规划好了的意思,
并不仅仅是观察这么简单,还要归类,规划,整理。。。。最好是定出个规矩方圆,再
按这个执行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格物"是指科学研究么?
: 这个概念太模糊了,估计拿出来一讨论,
: 又是鸡说鸡的,鸭说鸭的。

相关主题
柳智宇: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寂静之道----第一部 四法印之无常
《大学》第三段唯有佛法不可思议
《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王善人嘉言录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x***e
发帖数: 844
11
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修身养性,学贯古今。
修身养性虽然好,但还要有胆色,有血性,尤其还要懂得知难而上,和坚持不懈
学贯古今固然可贵,但在这个时代已是不可能的,所以更为重要的是,不断地开发想象
力,不断地创造

【在 y****n 的大作中提到】
: 明效
w****g
发帖数: 570
12

听上去有点 "若見因緣,彼即見法;若見於法,即能見佛" 的意思。。
的;
致知在格物, 不知道格物需要什么前提条件。。或依靠什么途径

【在 H******9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是这样子地~~
: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 格物那,是研究万事万物地关系和变化;
: 研究通了,就知至了,就是有智慧了;
: 有了智慧了呢,知道事情自有前因和后果,看到事事的相连,发生任何事情也就不会无谓
: 的抱怨或者无谓的期望,这样就意诚了;
: 意城了,心态才能摆正阿,要不然,那么多无聊的无谓的情绪.对于任何的修行都是无益的;
: 心正了才好身修吗~~
: 所以,倒过来说,想修身地,就要先格物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d******r
发帖数: 5008
13

莫把你们那些乌七糟八的鸡毛往鸭身上插。
格物没那么玄乎,孔老二是个实在人,不会搞得那么复杂。
格物说白了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科学实践。
洋务运动的的时候,西方的物理学和化学就是翻译成的格物学。
所以鲁讯说过:
"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
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
(鲁迅 《鸡同鸭讲.伪自由书·透底》)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 听上去有点 "若見因緣,彼即見法;若見於法,即能見佛" 的意思。。
: 的;
: 致知在格物, 不知道格物需要什么前提条件。。或依靠什么途径

w****g
发帖数: 570
14
哦。。原来格物就是科学研究啊。。。怪不得这本经典叫大学。 。。以前一直以为这
本经典和上大学当科学家与什么关系, 结果被人耻笑, 现在看来, 该被耻笑饿是他
们。。。哈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 莫把你们那些乌七糟八的鸡毛往鸭身上插。
: 格物没那么玄乎,孔老二是个实在人,不会搞得那么复杂。
: 格物说白了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科学实践。
: 洋务运动的的时候,西方的物理学和化学就是翻译成的格物学。
: 所以鲁讯说过:
: "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
: 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
: (鲁迅 《鸡同鸭讲.伪自由书·透底》)

w****g
发帖数: 570
15
对了, 那你说孔子的科学实践主要有什么成果?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 莫把你们那些乌七糟八的鸡毛往鸭身上插。
: 格物没那么玄乎,孔老二是个实在人,不会搞得那么复杂。
: 格物说白了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科学实践。
: 洋务运动的的时候,西方的物理学和化学就是翻译成的格物学。
: 所以鲁讯说过:
: "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
: 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
: (鲁迅 《鸡同鸭讲.伪自由书·透底》)

d******r
发帖数: 5008
16
孔老二是搞管理的,他只是叫你去做,具体
怎么做什么成果就是千老们的事了。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对了, 那你说孔子的科学实践主要有什么成果?
d******r
发帖数: 5008
17

格物学
       格物学即物理学。1900年以前,我国译述西方物理学著
作没有采用“物理学”的译法,而是多译为“格物学”或“格致学”.如1879年美国人
林乐知将罗斯古编写的一本物理书翻译成汉语并命名为《格致启蒙》,其中第二卷为格
物学;1883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丁韪良,英文名Martin,1888年曾来中国传教,接触
中国古代文明后曾提出“丁韪良猜测”:中国的“元气说”曾影响过笛卡尔提出“以太
”漩涡说)也将一本物理书译为汉语,名字为《格物测算》.另外,国内1886年有译著《
格致小引》,1889年又有《格物入门》出版。大量史料表明:“格物学”或“格致学”
就是“physics”的早期汉语意译.这两种译法是“格物致知”一词两种形式的缩写。“
格物致知”一词源于儒家“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的思想。2002年4月在北京召
开了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仍有学者认为将“physics
”译为“物理”不如译为“格物”或“格致”更符合汉语文化.但是“物理学”一词毕
竟被中国人所逐渐接受,1902年京师大学堂在格致科下设物理学课目,1912年改格致科
为理科,下设物理门.同年金陵大学设物理学课目,19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陈幌编
写的《物理学》,这是第一本国人命名为《物理学》的“physics”著作。可见我国用
“物理学”译“physics”还是较晚的。
http://wapbaike.baidu.com/view/2522101.htm
---------
格物粗谈
古籍简介
《格物粗谈》·二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四库提要
旧本亦题苏轼撰。分天时、地理等二十门,与世所传轼《物类相感志》大略相似。后有
元范梈识,断为后人假托。他书亦罕见著录,惟曹溶收入《学海类编》中。盖《物类相
感志》已出伪作,此更伪书之重佁也。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是, 谁能给再稍微详细讲一下格物, 大概是怎么做的.。。就是仔细观察和思考吗?
J******s
发帖数: 7538
18
你是谁的MJ?

【在 y****n 的大作中提到】
: 明效
y****n
发帖数: 1397
19
偶的。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是谁的MJ?
w****g
发帖数: 570
20
格物的格说白了就是弄明白。。物理也好, 化学也好,宇宙人生的道理也好。 宽的说
都能纳入其中。 简单地说, 就是有一个疑问,你来回答。 修行也是一样, 好比禅宗
里就让大家举一个问题"念佛者谁", 格去吧, 期限三十年。。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 格物学
:        格物学即物理学。1900年以前,我国译述西方物理学著
: 作没有采用“物理学”的译法,而是多译为“格物学”或“格致学”.如1879年美国人
: 林乐知将罗斯古编写的一本物理书翻译成汉语并命名为《格致启蒙》,其中第二卷为格
: 物学;1883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丁韪良,英文名Martin,1888年曾来中国传教,接触
: 中国古代文明后曾提出“丁韪良猜测”:中国的“元气说”曾影响过笛卡尔提出“以太
: ”漩涡说)也将一本物理书译为汉语,名字为《格物测算》.另外,国内1886年有译著《
: 格致小引》,1889年又有《格物入门》出版。大量史料表明:“格物学”或“格致学”
: 就是“physics”的早期汉语意译.这两种译法是“格物致知”一词两种形式的缩写。“

相关主题
儒家文化的根本悲剧(转载)司马光对格物的解释,更贴近修身本怀
孝道 - ZT什么是大乘佛法的菩提心?
王凤仪思想集萃2(学道,悟道,行道,讲道)阿含经Gist1 from the notes of master Ji Xing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d******r
发帖数: 5008
21

你那种禅宗是和稀泥,和人孔二哥的格物格格不入,整个一背道而驰。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格物的格说白了就是弄明白。。物理也好, 化学也好,宇宙人生的道理也好。 宽的说
: 都能纳入其中。 简单地说, 就是有一个疑问,你来回答。 修行也是一样, 好比禅宗
: 里就让大家举一个问题"念佛者谁", 格去吧, 期限三十年。。

w****g
发帖数: 570
22
来展开讲讲孔子是怎么格的?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那种禅宗是和稀泥,和人孔二哥的格物格格不入,整个一背道而驰。

d******r
发帖数: 5008
2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你那个X宗搞的是:知之装不知,不知貌似知之,是为稀泥也。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来展开讲讲孔子是怎么格的?
w****g
发帖数: 570
24
你自己对禅宗就没做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还好意思摇个脑袋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 你那个X宗搞的是:知之装不知,不知貌似知之,是为稀泥也。

d******r
发帖数: 5008
25
一摊稀泥是不容易知之。你知之了?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自己对禅宗就没做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还好意思摇个脑袋 "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w****g
发帖数: 570
26
我知道你不知道,还不够吗?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一摊稀泥是不容易知之。你知之了?
d******r
发帖数: 5008
27
知道你是一摊稀泥,是为知之。
不知道稀泥里面裹的啥J8玩意儿,是为不知。
但这也够了。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知道你不知道,还不够吗?
w****g
发帖数: 570
28
这个回答相当稀泥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知道你是一摊稀泥,是为知之。
: 不知道稀泥里面裹的啥J8玩意儿,是为不知。
: 但这也够了。

y****n
发帖数: 1397
29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
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
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
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
;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
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
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
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
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
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
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
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
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
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
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
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
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
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
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
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
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
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
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
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
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读解】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它
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 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
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 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
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
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 会登堂入室,领
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大方
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
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
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
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 分子“穷则独善
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 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
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 列学说怯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
生追求阶梯 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 然在我
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 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
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 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
的行动,使你最终 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 地
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 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
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d******r
发帖数: 5008
30
名校还是烂校?

【在 y****n 的大作中提到】
: 【原文】
: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
: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
: 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 ;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
: 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
: 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 【注释】

相关主题
王阳明名言大学前两节是什么意思?
《大学》第四段历史上主要注释家对“格物”的训释Zz
《大学》第一段《大学》经文一章:大学之道 yanng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y****n
发帖数: 1397
31
明效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名校还是烂校?
d******r
发帖数: 5008
32
这"格物"是指科学研究么?
这个概念太模糊了,估计拿出来一讨论,
又是鸡说鸡的,鸭说鸭的。

【在 y****n 的大作中提到】
: 明效
l*****a
发帖数: 38403
33
格物不是google么?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格物"是指科学研究么?
: 这个概念太模糊了,估计拿出来一讨论,
: 又是鸡说鸡的,鸭说鸭的。

Y**u
发帖数: 5466
34
是, 谁能给再稍微详细讲一下格物, 大概是怎么做的.。。就是仔细观察和思考吗?
Y**u
发帖数: 5466
35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曾经看到有人说这一段和小止观里面的数, 随, 止, 观, 还, 净 的路子是一样样的.。
d******r
发帖数: 5008
36

人家评鸭蛋,你别把鸡蛋的标准拿来址好不好?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
: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 曾经看到有人说这一段和小止观里面的数, 随, 止, 观, 还, 净 的路子是一样样的.。
: 。

H******9
发帖数: 2766
37
其实是这样子地~~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格物那,是研究万事万物地关系和变化;
研究通了,就知至了,就是有智慧了;
有了智慧了呢,知道事情自有前因和后果,看到事事的相连,发生任何事情也就不会无谓
的抱怨或者无谓的期望,这样就意诚了;
意城了,心态才能摆正阿,要不然,那么多无聊的无谓的情绪.对于任何的修行都是无益的;
心正了才好身修吗~~
所以,倒过来说,想修身地,就要先格物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
这其实是修行秘籍来者~~
x***e
发帖数: 844
38
我古文不好,感觉是规划万物的意思,
物格是万物被规划好了的意思,
并不仅仅是观察这么简单,还要归类,规划,整理。。。。最好是定出个规矩方圆,再
按这个执行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格物"是指科学研究么?
: 这个概念太模糊了,估计拿出来一讨论,
: 又是鸡说鸡的,鸭说鸭的。

x***e
发帖数: 844
39
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修身养性,学贯古今。
修身养性虽然好,但还要有胆色,有血性,尤其还要懂得知难而上,和坚持不懈
学贯古今固然可贵,但在这个时代已是不可能的,所以更为重要的是,不断地开发想象
力,不断地创造

【在 y****n 的大作中提到】
: 明效
w****g
发帖数: 570
40

听上去有点 "若見因緣,彼即見法;若見於法,即能見佛" 的意思。。
的;
致知在格物, 不知道格物需要什么前提条件。。或依靠什么途径

【在 H******9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是这样子地~~
: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 格物那,是研究万事万物地关系和变化;
: 研究通了,就知至了,就是有智慧了;
: 有了智慧了呢,知道事情自有前因和后果,看到事事的相连,发生任何事情也就不会无谓
: 的抱怨或者无谓的期望,这样就意诚了;
: 意城了,心态才能摆正阿,要不然,那么多无聊的无谓的情绪.对于任何的修行都是无益的;
: 心正了才好身修吗~~
: 所以,倒过来说,想修身地,就要先格物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相关主题
《大学》经文一章:大学之道 yanng《大学》第三段
<<如何以三法印鉴别正统佛法(上)>>日常师父开示《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柳智宇: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寂静之道----第一部 四法印之无常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d******r
发帖数: 5008
41

莫把你们那些乌七糟八的鸡毛往鸭身上插。
格物没那么玄乎,孔老二是个实在人,不会搞得那么复杂。
格物说白了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科学实践。
洋务运动的的时候,西方的物理学和化学就是翻译成的格物学。
所以鲁讯说过:
"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
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
(鲁迅 《鸡同鸭讲.伪自由书·透底》)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 听上去有点 "若見因緣,彼即見法;若見於法,即能見佛" 的意思。。
: 的;
: 致知在格物, 不知道格物需要什么前提条件。。或依靠什么途径

w****g
发帖数: 570
42
哦。。原来格物就是科学研究啊。。。怪不得这本经典叫大学。 。。以前一直以为这
本经典和上大学当科学家与什么关系, 结果被人耻笑, 现在看来, 该被耻笑饿是他
们。。。哈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 莫把你们那些乌七糟八的鸡毛往鸭身上插。
: 格物没那么玄乎,孔老二是个实在人,不会搞得那么复杂。
: 格物说白了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科学实践。
: 洋务运动的的时候,西方的物理学和化学就是翻译成的格物学。
: 所以鲁讯说过:
: "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
: 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
: (鲁迅 《鸡同鸭讲.伪自由书·透底》)

w****g
发帖数: 570
43
对了, 那你说孔子的科学实践主要有什么成果?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 莫把你们那些乌七糟八的鸡毛往鸭身上插。
: 格物没那么玄乎,孔老二是个实在人,不会搞得那么复杂。
: 格物说白了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科学实践。
: 洋务运动的的时候,西方的物理学和化学就是翻译成的格物学。
: 所以鲁讯说过:
: "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
: 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
: (鲁迅 《鸡同鸭讲.伪自由书·透底》)

d******r
发帖数: 5008
44
孔老二是搞管理的,他只是叫你去做,具体
怎么做什么成果就是千老们的事了。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对了, 那你说孔子的科学实践主要有什么成果?
d******r
发帖数: 5008
45

格物学
       格物学即物理学。1900年以前,我国译述西方物理学著
作没有采用“物理学”的译法,而是多译为“格物学”或“格致学”.如1879年美国人
林乐知将罗斯古编写的一本物理书翻译成汉语并命名为《格致启蒙》,其中第二卷为格
物学;1883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丁韪良,英文名Martin,1888年曾来中国传教,接触
中国古代文明后曾提出“丁韪良猜测”:中国的“元气说”曾影响过笛卡尔提出“以太
”漩涡说)也将一本物理书译为汉语,名字为《格物测算》.另外,国内1886年有译著《
格致小引》,1889年又有《格物入门》出版。大量史料表明:“格物学”或“格致学”
就是“physics”的早期汉语意译.这两种译法是“格物致知”一词两种形式的缩写。“
格物致知”一词源于儒家“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的思想。2002年4月在北京召
开了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仍有学者认为将“physics
”译为“物理”不如译为“格物”或“格致”更符合汉语文化.但是“物理学”一词毕
竟被中国人所逐渐接受,1902年京师大学堂在格致科下设物理学课目,1912年改格致科
为理科,下设物理门.同年金陵大学设物理学课目,19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陈幌编
写的《物理学》,这是第一本国人命名为《物理学》的“physics”著作。可见我国用
“物理学”译“physics”还是较晚的。
http://wapbaike.baidu.com/view/2522101.htm
---------
格物粗谈
古籍简介
《格物粗谈》·二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四库提要
旧本亦题苏轼撰。分天时、地理等二十门,与世所传轼《物类相感志》大略相似。后有
元范梈识,断为后人假托。他书亦罕见著录,惟曹溶收入《学海类编》中。盖《物类相
感志》已出伪作,此更伪书之重佁也。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是, 谁能给再稍微详细讲一下格物, 大概是怎么做的.。。就是仔细观察和思考吗?
J******s
发帖数: 7538
46
你是谁的MJ?

【在 y****n 的大作中提到】
: 明效
y****n
发帖数: 1397
47
偶的。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是谁的MJ?
w****g
发帖数: 570
48
格物的格说白了就是弄明白。。物理也好, 化学也好,宇宙人生的道理也好。 宽的说
都能纳入其中。 简单地说, 就是有一个疑问,你来回答。 修行也是一样, 好比禅宗
里就让大家举一个问题"念佛者谁", 格去吧, 期限三十年。。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 格物学
:        格物学即物理学。1900年以前,我国译述西方物理学著
: 作没有采用“物理学”的译法,而是多译为“格物学”或“格致学”.如1879年美国人
: 林乐知将罗斯古编写的一本物理书翻译成汉语并命名为《格致启蒙》,其中第二卷为格
: 物学;1883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丁韪良,英文名Martin,1888年曾来中国传教,接触
: 中国古代文明后曾提出“丁韪良猜测”:中国的“元气说”曾影响过笛卡尔提出“以太
: ”漩涡说)也将一本物理书译为汉语,名字为《格物测算》.另外,国内1886年有译著《
: 格致小引》,1889年又有《格物入门》出版。大量史料表明:“格物学”或“格致学”
: 就是“physics”的早期汉语意译.这两种译法是“格物致知”一词两种形式的缩写。“

d******r
发帖数: 5008
49

你那种禅宗是和稀泥,和人孔二哥的格物格格不入,整个一背道而驰。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格物的格说白了就是弄明白。。物理也好, 化学也好,宇宙人生的道理也好。 宽的说
: 都能纳入其中。 简单地说, 就是有一个疑问,你来回答。 修行也是一样, 好比禅宗
: 里就让大家举一个问题"念佛者谁", 格去吧, 期限三十年。。

w****g
发帖数: 570
50
来展开讲讲孔子是怎么格的?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那种禅宗是和稀泥,和人孔二哥的格物格格不入,整个一背道而驰。

相关主题
唯有佛法不可思议孝道 - ZT
王善人嘉言录王凤仪思想集萃2(学道,悟道,行道,讲道)
儒家文化的根本悲剧(转载)司马光对格物的解释,更贴近修身本怀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d******r
发帖数: 5008
5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你那个X宗搞的是:知之装不知,不知貌似知之,是为稀泥也。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来展开讲讲孔子是怎么格的?
w****g
发帖数: 570
52
你自己对禅宗就没做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还好意思摇个脑袋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 你那个X宗搞的是:知之装不知,不知貌似知之,是为稀泥也。

d******r
发帖数: 5008
53
一摊稀泥是不容易知之。你知之了?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自己对禅宗就没做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还好意思摇个脑袋 "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w****g
发帖数: 570
54
我知道你不知道,还不够吗?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一摊稀泥是不容易知之。你知之了?
d******r
发帖数: 5008
55
知道你是一摊稀泥,是为知之。
不知道稀泥里面裹的啥J8玩意儿,是为不知。
但这也够了。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知道你不知道,还不够吗?
w****g
发帖数: 570
56
这个回答相当稀泥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知道你是一摊稀泥,是为知之。
: 不知道稀泥里面裹的啥J8玩意儿,是为不知。
: 但这也够了。

w******o
发帖数: 442
57
朱熹的老师给的解释: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 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
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
天下之物,莫不 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
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 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
之至也。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什么是大乘佛法的菩提心?<<如何以三法印鉴别正统佛法(上)>>日常师父开示
阿含经Gist1 from the notes of master Ji Xing柳智宇: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王阳明名言《大学》第三段
《大学》第四段《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大学》第一段寂静之道----第一部 四法印之无常
大学前两节是什么意思?唯有佛法不可思议
历史上主要注释家对“格物”的训释Zz王善人嘉言录
《大学》经文一章:大学之道 yanng儒家文化的根本悲剧(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格物话题: 而后话题: 三纲话题: 大学话题: 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