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苟嘉陵:温柔的批评
相关主题
四聖諦就是緣起法的實際應用 - 苟嘉陵专著于避免某种特定食品可以增进佛法修行
苟嘉陵:为何「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佛法修行说到底还是离不开“信”吧
苟嘉陵: 如实观六道佛法的修行可以允许有爱吗?
执着神通是佛法修行的大障碍对照一下你是否是个缺乏福德的人(智悲佛网国际佛学会)
Re: yuuli -- 佛法的层次怎么样学佛?
修行中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寂静之道----第二部 修行纲要之闻思修
佛法修行的最大问题生活无处不修行
妄自菲薄的说一点感想如果没有闻思修行,那学佛就只是一种形象而已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修行话题: 佛法话题: 欲望话题: 情爱话题: 过患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d
发帖数: 26
1
温柔的批评
苟嘉陵
2019.01.15
佛教里到底是否存在着「反娱乐」的思想与心态呢?我想是肯定的。事实上佛教里不只
是存在着反娱乐的思想,也存在着「反欲望」和「反情爱」的思想与心态。而这种心态
,是否是佛陀所说?又是否是佛法的修行精神呢?这个问题在佛法的现代化上,应是很
重要的。因为大凡是人都有欲望,不少人也都有情爱生活及喜欢各种各样的娱乐。如果
佛法的修行的确是反对欲望,也不苟同于娱乐,那佛法是肯定无法现代化与普及化的,
因为与大多数人的人性不相符合。但根据我个人对佛法粗浅的了解与少量的修行,佛法
的修行精神并不反娱乐、反欲望或反情爱。那就让我试用此文来讨论为什么。也用此文
作为我推行佛法现代化迈出的一小步。目的是希望藉着这个讨论,能使更多的人消除原
先以为佛法反欲望、反情爱的疑虑,而有机会亲近佛法。至于我说的到底有没有理,或
合乎不合乎佛法,就有待读者诸君的不吝赐教了。
不可否认地,原始教典里确是存在着欲望是「有过患」,也是「有漏」的陈述。而如果
欲望确是有过患,那情爱及娱乐也当然就有过患了。我想不少佛友之所以会有不大认同
娱乐的心态,对原始教典的解读应是主要的原因。若是如此,这难道不就是佛法确实是
採取「呵责欲望」立场的明证,而不会去主张修行人同时也可从事娱乐活动,或是有情
爱关係?那我又何必要特意地去「扭曲佛教」,而硬是主张修行人的娱乐活动,或在家
人的情爱生活,其实都是无碍于佛法的修行呢?
我想我的看法,是基于「诸佛皆依二谛而为说法」的教理。所以我以为就算是原始教典
里有「欲望有过患」陈述,最多只能说是「有过患」,而不是「是过患」。故不能视为
诸佛的了义教说。因为根据佛陀所发现的缘起法,无论是欲望还是情爱,也都是「是诸
法空相」的涵盖范围。故它们虽都可以是众生执着的对象而产生烦恼,但那是因「众生
心」的染着与不自在造成的,并不是欲望本身有什么高低、染净的「自性」。也是因为
这个原因,般若心经里才会有在「是诸法空相」后进一步地阐述它们也是「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陈述。人若执着于一切的欲望,必会成为修行的障碍。这没
有疑问。但修行人若以为欲望本身就很脏,是不清净的,以了义来说是落入自性见,会
造成看不清烦恼与苦的真正原因。而一旦看不清,就不能有效地修八正道,而到达「苦
灭」了。
这也就是我为何会一再强调「人生是苦」及「人生有苦」有天壤之别的原因。因为这关
係到八正道里的正见。「是苦」是批判性语句,也是落入了自性见。而「有苦」是科学
的,是在观察事实,也才有柔软开放的心灵。而佛法觉观的修行所需要的,是柔软开放
的心灵,也才是中国传统里所说的「堪为法器」。而我之所以要一再地由心态上讨论四
谛,就是因为我深知四谛讲的「自依止」绝非教条,也不是任何的公式。修行四谛,事
实上必须揣摩出不少已然被曲解的修行态度。人一但存着人生「本质是苦」的思想,自
然就会有想要离开这个世界与跳脱生死轮迴的「出世思想」。也就自然会认为娱乐、欲
望与情爱,都是具有「负面价值」的东西。但这种思想并非佛陀所说缘起法的了义与本
怀。
所以佛法里所谓的「出离心」,虽的确是指修行人不应染着于世欲与世情,但绝非意味
着「离开这个生死世间」就可达成对它们的无染与出离。其实是因为我人对世欲与世情
的强烈染着,才会误以为真有一个世间可出,可离。而不染着的正确方法,佛陀早已在
四谛里清楚地开示了,就是要靠修行人自己觉知到自己的染着,也就是四念处的修行。
觉知到了,染着与烦恼就都会自然地逐渐消退而烟消云散。否则任何想要「离开世间」
的尝试,都会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因为「断」的动作表面上看是「离」,但实际上
是强化了执着的深度,也就是更加地「即」。换句话说,「呵责欲望」的结果常是加强
了欲望的吸引力与强度。这不是在说欲望很好,而是修行觉观的要领应是「不与万法为
敌」。不须去呵它。只须观它,看它。不存要出之心,反而是真能出。也就是「不即不
离」的佛法中道义。
是因为对原始佛说四念处觉观修行的方法没有如实掌握,不少法友的四谛修行才会仍是
在「断欲」的「了生死」格局里。也才造成了反娱乐、反欲望的心态。这就是我所强调
菩萨道须以解脱道为基础的真义。中国佛教里为数不少的修行人,其实不只是态度严肃
,而且是欠缺 enjoy oneself, 也就是「自娱的能力」。这种心态虽不是恶,也不是错
,但确是未能正解四谛的现象,也就会造成修行解脱道的障碍。我以为用「温柔的批评
」来多方面地讨论与分析,才能让他们有机会调整自己的修行心态,而体验到解脱法喜
。就在昨天我还在对梁兆康兄说:「要提倡佛法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离开批评的。只是
在批评的时候,应该儘量地温柔。」兆康兄听了点头同意,也不禁开怀地笑了。
菩提长老去年在庄严寺的中国年庆祝活动里,主动地拿出一台在储藏室里找到的旧电子
琴,而当众表演了一曲自己创作的音乐。长老并没有任何正式的音乐训练,所以演奏得
并没有演奏家的水平。有人就说不怎么样。但他很投入,而且很 enjoy himself。我就
在想,大家是否有问过这个问题:「长老为什么要当众表演呢?他怎么一点也没有不好
意思呢?」
我就觉得长老的不同,正在于他的佛法修行并没有丧失了童心。他不正是在幽默而且温
柔地告诉我们:「佛法的修行和 have some fun, 也就是自娱,其实并没有什么冲突」
吗?
首发于般若广场。
s*****y
发帖数: 20
2
所说的这些和胜义谛有多少相通之处?还是都是“我”的“认为”?
真的假不了
假的真不了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温柔的批评
: 苟嘉陵
: 2019.01.15
: 佛教里到底是否存在着「反娱乐」的思想与心态呢?我想是肯定的。事实上佛教里不只
: 是存在着反娱乐的思想,也存在着「反欲望」和「反情爱」的思想与心态。而这种心态
: ,是否是佛陀所说?又是否是佛法的修行精神呢?这个问题在佛法的现代化上,应是很
: 重要的。因为大凡是人都有欲望,不少人也都有情爱生活及喜欢各种各样的娱乐。如果
: 佛法的修行的确是反对欲望,也不苟同于娱乐,那佛法是肯定无法现代化与普及化的,
: 因为与大多数人的人性不相符合。但根据我个人对佛法粗浅的了解与少量的修行,佛法
: 的修行精神并不反娱乐、反欲望或反情爱。那就让我试用此文来讨论为什么。也用此文

c*******d
发帖数: 26
3
请说说您所了知的胜义谛。您在说的不是您以为的吗?佛陀早就说了他所了知的胜义谛。
佛法的殊胜处在于它可以用来解决此时此地如实显现的烦恼,如果只是用来进行概念的
游戏,历史上的高手们多了去了。实修,实际面对当下的问题,不好吗?
以前,有个先生,老是反问开示佛法的人,“你悟了吗?如果你没有悟,如何能给我们
开示佛法呢?” 中学物理老师即使没有读物理专业的您的物理知识丰富,他毕竟也有
资格引导你的中学物理学习。更何况,慧律法师说,“我悟不悟对你很重要吗?你悟不
悟对你来说才重要!”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请问这里还是一个讨论佛法修行Re: yuuli -- 佛法的层次
Re: 就佛法的版本问金星修行中师徒关系的重要性
同金星谈佛法随想1佛法修行的最大问题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著 ZT.妄自菲薄的说一点感想
四聖諦就是緣起法的實際應用 - 苟嘉陵专著于避免某种特定食品可以增进佛法修行
苟嘉陵:为何「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佛法修行说到底还是离不开“信”吧
苟嘉陵: 如实观六道佛法的修行可以允许有爱吗?
执着神通是佛法修行的大障碍对照一下你是否是个缺乏福德的人(智悲佛网国际佛学会)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修行话题: 佛法话题: 欲望话题: 情爱话题: 过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