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证得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征之 一
相关主题
初果到初禅的发起《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一)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四面佛”是指谁? 宇宙是谁创造的?(二)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关于初果的断我见
[合集] 戒邪淫的关键——认识阿赖耶识 zz佛教与科学--爱因斯坦只是验证了佛学的时间和空间观 - ZT
欲界愛《俱舍論釋》三界之分類 ─ 蔣揚洛德旺波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阿毗達磨俱舍論頌講記》特殊隨眠之分類 ─ 世親論師 造頌
求証解脱果最重要的认知什么是我执
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欲界话题: 初禅话题: 断除话题: 三果话题: 证得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g
发帖数: 225
1
初果到初禅的发起
继续上一次的内容,来为各位讲说声闻道中二果与三果的修证。首先我们先来复习
一下,上一次所说的为什么众生沉沦在生死的大海之中,而不能解脱呢?因为众生有无
明,所谓的无明就是众生不了解三界五阴诸法都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所以
众生会把五阴法当做是真实的、常住的、可乐的、值得追求的;这样的无明在解脱道来
说,就是会障碍众生出离三界不得解脱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为什么众生不能出离三
界呢?因为有这个无明(又叫作一念无明),众生在现前的一念当中,就已经被这个无
明所缠绕,所以就会一世又一世的轮回而不得出离。那么一念无明的内容又包括哪些呢
?一念无明包括了: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无色界爱住
地烦恼。其中无色界爱住地烦恼,又叫作有爱住地烦恼。简单的来说,就是众生爱乐于
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境界,被这个爱乐所绑住,所以就会在三界当中轮回;这三界住
地烦恼的背后,是因为有我见,也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才会轮回生死不得解脱)。
比方说我爱这个东西,我讨厌那个境界;众生要产生喜爱或厌恶,它的先决条件,
就是必须要有“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也就不会有这一些喜乐与厌恶;所以说
众生乐著三界的先决条件,就是有了“我”的想法与见解。因此想要解脱于三界,首先
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断我见。我们做一个比方:如果一念无明是一棵树,则我见就是它的
根;而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就是它的树干、枝条与叶片;如果我见不断,则三
界爱就不可能断除,因为树根还在,未来“春风吹又生”,三界爱仍然会继续生长出来
,不是真的消失了。前面的节目中,我们已经为各位介绍众生断了我见,成就了声闻初
果(也就是须陀洹果),初果的人,他不会再以三界当中的任何一个法,当作是真实的
我而存在,所以不久之后连带著疑见、戒禁取见也会一并的断除。我见、疑见、戒禁取
见,三个加起来就叫作三缚结。也就是说证得初果的人断了三缚结,就是断了一念无明
的第一个部分──见一处住地,所以还剩下欲界爱、色界爱与无色界爱的烦恼,因此证
得初果的下一步,就是要断除欲界爱。
那么为什么三界爱当中,首先要断除的是欲界爱呢?因为欲界爱的内容深广,现前
就已经被这个欲界爱所缠缚了,因此三界爱当中,首先要断除的就是欲界爱。初果人虽
然已经亲证三界五阴法当中,没有一个法是真实可依靠的,可是由于对于欲界的贪著尚
未断除,所以此生结束之后,下一生仍然要出生在欲界天中。因此最钝根的初果人,虽
然不会再往生三恶道,可是下一世生在欲界天中,如此人间天上往返七次之后,才能够
证得四果入般涅槃;这就是佛在《长阿含经》中所说的“得须陀洹道不堕余趣,极七往
返必成道果”的道理。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初果人已经断结证果,也已经现证五阴法的无常、苦、空
、非身、无我,怎么可能还会贪著欲界法呢?主要是因为过去多生以来,所累积的贪著
习气尚未改变的缘故。我们就用一个《杂譬喻经》的故事来为各位说明:在西方有一个
王国,向来缺少马匹,国王花了国库很多的钱,终于买了五百匹的战马,用来防御国境
。可是一阵子之后,由于国泰民安没有战事,国王就说:“与其花这么多钱来养马,不
如让这些马进到磨坊里面,去帮忙磨面粉吧。”所以这些马就进到磨坊里面去。几年之
后邻国真的入侵了,这时候国王派了这些战马上阵;可是战马由于已经习惯于每天在磨
坊中,绕著石磨转圈圈,所以上了战场,竟然不懂得如何冲锋陷阵;士兵急著拿马鞭鞭
打这些马,马反而是更努力绕著原地转圈圈。邻国看到了这个弱点,就一举攻下了这个
王国。这就是说,由于过去多生以来,熏习欲界的五欲,已经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
“思惑”,这就是三界爱的烦恼。初果人断的是见惑,所以三界爱的思惑尚未断除。见
惑与思惑是不同的,否则一念无明,也不必分成四种住地烦恼了。
那么接下来,初果人要怎样断欲界爱呢?在《长阿含经》中,佛说:“三结尽、薄
淫、怒、痴,得斯陀含,还至此世而取灭度。”意思是说初果人已经灭尽了我见、疑见
、戒禁取见的三缚结。接下来要修除欲界爱时,首先就要淡薄欲界的淫爱、瞋恚以及无
明,这样子就证得二果斯陀含,下一世会出生在欲界天;再下一世则会回到人间而取证
四果阿罗汉,就在人间取证涅槃。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缚结之后,仍然要用心于
观行微细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法,继续观行微细的五阴仍然是无常、苦、空
、非身、无我的;乃至于一一阴、界,皆是能缘所缘平等平等。现前就已经现观到:无
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缘的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
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
如是苦集灭,而成就苦灭道谛。也就是初果之后,仍然要观行现前的现象界法,以破除
过去所没有发现到的五阴法上面细微的执著;以这样子断三缚结以及五阴的空观当作基
础,进而断除欲界爱。欲界爱的内容,总共有粗、中、细九品,断除粗品与中品的六品
法,就叫作二果斯陀含人。意思是说二果人,仍然有微细的欲界爱,所以下一世将出生
在欲界天上,而不能出离欲界。
欲界爱的具体显现,主要就在五盖障上(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
),要很用心的去舍离。五盖障的内容:第一个叫作贪欲盖,是说执著贪爱于五欲法,
贪著欲界当中的色、声、香、味、触的境界。众生被五欲所缠缚,无时无刻都想要去攀
缘五欲的境界;对于五欲有执著,如此的热恼,会障碍我们修道。第二个叫瞋恚盖,是
说众生对于那些不如我们自己原先预期的境界上面,生起了愤恨的心,当然会障碍我们
向前进步。第三个叫睡眠盖,它包括了昏沉与睡眠,无论是昏沉或睡眠,都会使我们的
心暗淡,无法积极的去完成修道。第四种叫掉悔盖,心突然的躁动叫作掉,而对于已经
发生的事情不能接受,去产生了忧恼,这叫作悔。无论掉与悔,都使我们的心产生热恼
,在原地踏步无法向前。第五个叫作疑盖,是说对于一件事情犹豫,无法心得决定,长
时为这件事情心生忧愁,所以障碍了修道。
刚才所说的五盖就如同盖子,遮覆在我们的头上,遮覆了光明,所以叫作五盖障。
再一次强调:要断欲界爱,它的基础是要以断我见,跟五阴的空相空观为先决条件;用
这样子的智慧来历缘对境,一次又一次的去观行五欲法的生、住、异、灭之相,去观行
五蕴法的无常、苦、空、非身、无我,远离一切的现行;到最后,甚至只是一个妄念的
产生,都如同被矛刺了一下的疼痛。这就是声闻道的修学方式,用这个方法来断除对于
欲界爱的执著,而心不动摇。各位可以想想看,被一把矛刀从胸膛刺穿过去,痛?是不
痛?所以对声闻道的人来说,到底快乐在什么地方呢?经中说对于声闻人而言,只有方
便说有一个时候是快乐的,那就是入灭尽定,灭尽一切,叫作受断乐。可是在灭尽定当
中,既无一法可立,另外还要动中的定力,还要有持戒来辅助断除欲界爱;因为持戒能
够让我们止息恶习,持戒可以开智慧,持戒可以增进福德,持戒可以让我们的定力深细
,特别是佛所告诫的重戒,千万不要违犯以免重戒障道。
再接下来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终于能够将欲界爱完全的断除了,心不再染著于欲界
,心解脱于欲界,就成为三果阿那含了,意思是不来(欲界了)。因为三果阿那含人,
已经断尽了对欲界的执著,所以下一生不会再受生于欲界。在断除欲界爱的过程当中,
心不动摇,常住一境胜解作意,所以定力也会逐渐的增上。随著欲界爱的淡薄与断除,
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的具足;所以当
我们把欲界爱断除,证得三果的同时,初禅也会发起,因此证得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征之
一。
在《六度集经》佛为我们解释,证得初禅的道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禅的行持
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要胁之事,要消除眼见美色的狂乱,要消除耳闻声、鼻嗅香、
口触味、身触境的贪好;修道之士必须要远离这些欲念,要远离五盖障,也就是贪欲盖
、瞋恚盖、睡眠盖、淫乐盖、掉悔及疑盖。所以修学禅定,它是作为断除欲界爱的一种
手段、一种工具。佛也说发起初禅之后,才算是真正的禅定。因为初禅以后才能够解脱
于欲界,进入色界的境界。初禅以下的未到地定与欲界定,严格来说,不算是真正的禅
定证量,因为没有能力脱离欲界的缘故。
那是不是说:只要证得初禅,就算是三果人呢?那又不一定!因为三果人一定证得
初禅,可是证得初禅的人未必是三果人;这是因为解脱道中果位的判定,是依照四种住
地烦恼(见惑、思惑)的断除来判定的,不是依照禅定的证量来判定。例如断我见得初
果,断我见再加上断欲界爱,证得三果。所以说:有证得初禅的凡夫,没有不证得初禅
的三果人,当然更不会有不证初禅的阿罗汉。现在很多的法师大德,不明白这个道理,
每天虽然努力的摄心打坐,用功修行;可是初禅始终不发起,就是因为不了解证初禅是
依断欲界爱,而不求自得的。如果只是让自己每天一直保持在,常寂常照的境界当中,
(不断欲界五欲的贪爱)初禅永不现起。然而(一般人)就算是发起了初禅,也只是凡
夫一个;因为声闻果位的判定首先就要以断我见,作为先决的条件。
初禅发起的时候,就是离开了欲界的境界,而生起色界的境界,因此初禅又叫作离
生喜乐定。初禅的境界总的来说,有五支功德:觉、观、离生、喜、乐。初禅中有觉也
有观,觉与观又叫作寻与伺,觉是粗心分别,前心了别。譬如说我们要了解一件事情的
时候,首先是对这件事情,做一个主动的向外搜寻的,大致的了解、大致的印象,这个
就叫作觉。观,则是说在觉之后,所生起的细心的领纳与后心的观察。初禅有觉也有观
,所以又称为有寻有伺定。在经中称赞佛,说佛是“大龙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意思
就是说,佛在任何时刻都保持在定中。譬如说为众生讲经说法时,至少也是在有觉有观
的初禅里面。离生是指离开了欲界生(后世不再出生于欲界中)。
这时候因为发起了色界天的天身──色界天天身依于欲界身而发起了。色界天身清
净,欲界天身粗重;这时候如果我们静心向内观,会发现没有五脏六腑,如云如雾,体
表上下犹如一层最薄的薄膜;而且会发现鼻识与舌识的运行消失了,我们就可以体会到
,原来所谓的色界天身,色界的清净四大是这么一回事。至于喜、乐,我们等到下一堂
课再为各位详细的介绍。今天我们从初果讲到二果,讲到初禅的发起,讲到初禅有五支
功德,讲到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征之一;下一堂课我们将继续为各位,介绍初禅的后两支
功德,以及三果人的差异、品相、种类。
正伟 初果到初禅的发起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生命解剖--寻找甚深微妙大光明法欲界愛
禅那波罗蜜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
三果阿那含--不还果求証解脱果最重要的认知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初果到初禅的发起《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一)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四面佛”是指谁? 宇宙是谁创造的?(二)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关于初果的断我见
[合集] 戒邪淫的关键——认识阿赖耶识 zz佛教与科学--爱因斯坦只是验证了佛学的时间和空间观 - ZT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欲界话题: 初禅话题: 断除话题: 三果话题: 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