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初禅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u
发帖数: 8107
1
☆─────────────────────────────────────☆
bdbd (kakali) 于 (Sat Feb 20 20:49:57 2010, 美东) 提到:
首先要分辨禅相-----遍作相、取相、似相,其次是要找到有分心,而不是急于分辨自
己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没有见到遍作相、取相、似相,那是连初禅的边边都没有挨到,强行去分辨那只能是心
理安慰。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首先,要确定你自己的修行业处,比如入出息念、慈心禅那等,
对于不同的禅定方法,禅相会不一致。
这里只描述入出息念,对于入出息念,业处是人中部位经过的呼吸。
1、遍作相的初始阶段:修行到一定阶段,最先可能会出现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
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
;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脸前有光。这些是遍作相的初始阶段。
2、遍作相的遍作定阶段:当定力提升时,出现在接触点(人中)附近的如烟、如雾状
的灰白色光,也称为“遍作相”;而此时的定力则称为“遍作定”
3、取相阶段:当心专注在遍作相时,定力将能得到提升。此时,出现在接触点...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初果到初禅的发起
继续上一次的内容,来为各位讲说声闻道中二果与三果的修证。首先我们先来复习
一下,上一次所说的为什么众生沉沦在生死的大海之中,而不能解脱呢?因为众生有无
明,所谓的无明就是众生不了解三界五阴诸法都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所以
众生会把五阴法当做是真实的、常住的、可乐的、值得追求的;这样的无明在解脱道来
说,就是会障碍众生出离三界不得解脱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为什么众生不能出离三
界呢?因为有这个无明(又叫作一念无明),众生在现前的一念当中,就已经被这个无
明所缠绕,所以就会一世又一世的轮回而不得出离。那么一念无明的内容又包括哪些呢
?一念无明包括了: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无色界爱住
地烦恼。其中无色界爱住地烦恼,又叫作有爱住地烦恼。简单的来说,就是众生爱乐于
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境界,被这个爱乐所绑住,所以就会在三界当中轮回;这三界住
地烦恼的背后,是因为有我见,也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才会轮回生死不得解脱)。
比方说我爱这个东西,我讨厌那个境界;众生要产生喜爱或厌恶,它的先决条件,
就是必须要有“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也就不会有这一些...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3
从初禅到四禅是怎么回事,天台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讲得很详细。初
禅部分如下:
http://sutra.goodweb.cn/lon/other46/1916/1916-07.htm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卷第五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法慎记
弟子灌顶再治
释禅波罗蜜修证第七之一
上已广明内外方便。行者若能专心修习。系念禅门。必有证验。是故第七广明修证
。故经言。修我法者。证乃自知。今明修证中。自开为四。第一修证世间禅相。第二修
证亦世间亦出世间禅相。第三修证出世间禅相。第四修证非世间非出世间禅相。
今第一释修证世间禅者。则为三。一四禅。二四无量心。三四无色定。
今前释修证四禅。四禅者。一初禅。二二禅。三三禅。四四禅。今论色界根本正定
。但说有四。若通方便中间。是则不定。若萨婆多人。说有未到地。及中间禅。足四禅
为六地定。若昙无德人。例不说有未来禅。而说有欲界定中间禅。以为六地定。若摩诃
衍。及瞿沙所明。则具有欲界未到地中间禅。足四禅为七地定。此中融会。以义推之。
今据正禅而论。但说有四。第一释初禅修证。如经偈说:
离欲及恶法 有觉并有观
离生及喜乐 是人入初禅
已得离婬火
b**d
发帖数: 7644
4
首先要分辨禅相-----遍作相、取相、似相,其次是要找到有分心,而不是急于分辨自
己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没有见到遍作相、取相、似相,那是连初禅的边边都没有挨到,强行去分辨那只能是心
理安慰。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首先,要确定你自己的修行业处,比如入出息念、慈心禅那等,
对于不同的禅定方法,禅相会不一致。
这里只描述入出息念,对于入出息念,业处是人中部位经过的呼吸。
1、遍作相的初始阶段:修行到一定阶段,最先可能会出现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
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
;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脸前有光。这些是遍作相的初始阶段。
2、遍作相的遍作定阶段:当定力提升时,出现在接触点(人中)附近的如烟、如雾状
的灰白色光,也称为“遍作相”;而此时的定力则称为“遍作定”
3、取相阶段:当心专注在遍作相时,定力将能得到提升。此时,出现在接触点一带的
灰白光慢慢地会变白、变亮。有些可能会白得像棉花、像月亮一样,有些会亮得像汽车
灯、像手电筒的光一样。在形状上,每个人的也都不尽相同。有些感觉好像云彩,有些
感觉像花环,有些感觉像莲花,
B*******n
发帖数: 20645
5
来自主题: Stock版 - 炒股之初禅四定
大湿最近在研习佛教功法,目前对小乘四定和初禅八触有一些小体会与诸位大牛分享。
小乘佛法又叫“欲界定”。欲界定分四个步骤训练:第一步叫粗定或粗住;第二步叫细
住;第三步叫欲界定;第四步叫未到地定。
粗定,就是选板块;细住,就是选强势股;这个比较容易明白。
欲界定,有些深奥;是指有了某种想法和念头之后,马上就定住了,不能让它继续往前
发展下去。就是说,买点到了;千万表买。
未到地定,也叫未来禅,就是在第三步“欲界定”的基础上,下意识进一步在那个地方
观望,时间要长一点,然后慢慢定下来,随之再把这个意识往回收、收、收,收拢回来
,整个下意识又回到了你选股的地方。
恭喜了,你的修为可以进入初禅;也就是中乘阶段的第一个境界。
①动
静极生动,可以爆乳了
②痒
一买就涨,心中发痒
③轻
暴涨了,浑身轻飘飘的
④重
泥马10%了,呼吸开始沉重
⑤凉
突然一个回调,顿觉手脚发凉
⑥热
头脑发热,赶紧卖了
⑦涩
卖完继续涨,心中一阵苦涩
⑧滑
突然崩了,吓出一身汗
这样坚持下去,时间一长,就属于童子功的一个方面,全身皮肤很柔润,像幼儿皮肤一
样。这是中乘初禅第一阶段的“八触”。
d******r
发帖数: 5008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初禅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初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7 11:21:56 2011, 美东)
基本做到,明白了几点,
1. 为什么初禅会有几种不同的描述方法,比如,
有寻有伺是一种,
离生喜乐又是一种,
各是什么角度。
这个做到的时候,自然会知道,恩,原来说的是这个。
不需要追求初禅,只要追求把该做的做到,自然有进展。
2. 感觉最重要的是,心里能定下来每天什么时间执行打坐,
这会让心定下来,这个时间就是专门用来打坐的,完成了这个,
再去应付日常生活,心里就踏实了,不会太过于起伏不定。
r****n
发帖数: 8253
7
是,初禅到四禅,禅相一直在的。
不过到了无色界定,好像就没有了,这个时候所缘变化了。
修太深的禅定,意义不大,到了四禅就足够了。
b**d
发帖数: 7644
8
很没有道理。一会儿讲外道,魔也能入初禅,一会儿讲人品要好,才能入初禅。
想来想去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入了四禅以后,人品变坏了。 貌似又有人讲过,入禅定脾气会变好。那就更没道理了。
r****n
发帖数: 8253
9

在哪看到入初禅一定要人品好,没听说这种说法啊。
我前面说过吃,禅定只是一种意识纯净的程度,和什么人品没什么关系
另外你可能误解了善心所和恶心所,这里的善恶和人品没关系,善心所意思是指那些良
性的心所,比如念,喜,乐,舍,一境性等,而恶心所是指那些不良性的心所,比如散
乱心所,昏沉心所,痴心所等。
定脾气会变好。那就更没道理了。
外道和魔头不一定人品坏,相反也可能人品非常好。外道仅是一些修行不究竟的人,没
有完全彻悟真理,只是在半路上或者错误的路上,而佛法说的魔头,主要破坏篡改佛法
的力量,这个也和人品无关。
r****n
发帖数: 8253
10

呵呵,那应该是错误的。
这个人品是个很主观的东西啊。怎么定义人品坏呢?
当一个人在贪和嗔非常严重的状况下,确实难以入初禅,因为它的恶心所太厉害。
不过人还是总有心平气和的时候吧。不能一直坏下去吧
b**d
发帖数: 7644
11
嗯,俺觉得这点不好,应该实事求是。 而且过了初禅也不是圣人,神仙。网上很多文
章太夸张了。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禅不是禅定
般若禅不是禅定(一)

从古以来呢,就经常有人以为自己证得禅定,这样子就叫做开悟,因此当他证得禅
定的时候,他就以开悟者自居,这是从古以来就有的现象。那么到了现代这个末法时代
,这种情形越来越普遍,以证得禅定就认为是开悟的人越来越多。这种追求境界、以证
得定境为证悟的人却反过头来毁谤:“证得无所得、无境界的无生忍,不是真正的开悟
。”以定境这样的有所得法、有境界法而毁谤正法,其实是违背了了义经典的圣教量,
这样的行为已经成就了地狱的重罪。
那么想想看:一个人在这一辈子呢,以修学佛法、弘扬佛法的善因,却得到了未来
世地狱重罪的果报,想想看!他们是不是很可怜呢?平实导师以悲心的缘故,特地在《
生命实相之辨正》一书当中,为这一类的人概要的说明:现在的学佛人“以定为禅”的
各种层次,提供学佛人省察思惟。若这些人能够虚心接受,然后去比对圣教量,再作深
入的思惟整理,自己知道错处,然后重头再参,这样子才有机会可以远离地狱重罪。
我们接下来是要讲解“以定为禅的十种层次”。但是在讲解这十种层次以前,我们
先来说明:般若禅与禅定所证的境界有什么不同。先让各位了解以后,就知道以定为禅
为什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那波罗蜜
已经讲了菩萨要怎么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四度波罗蜜,现在所要讲的是
菩萨要怎么修行禅那波罗蜜?
我们现在来看 马鸣菩萨怎么说:“知法性无动无乱是清净禅度,随顺修行禅那波
罗蜜。”(《大乘起信论》卷2)
我们首先来看这一段菩萨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修学禅那的时候他要怎么转依如来藏
来修行?禅那指的是四禅八定,四禅八定叫作八次第定,也就是说你一定要先证得初禅
,才能证得二禅乃至证得四空定;那么初禅到底要怎么修?想要证得初禅先要修定,然
而定要怎么修?定的意思就是说,制心一处而不动摇,为什么要制心一处呢?因为我们
的心不断地攀缘六尘——想东想西,所以我们就要选择一个境界来让心安住在那个境界
上面而不动摇;然而我们的心并不是说,你想要安住在那边祂就会乖乖地安住在那边!
所以要用各种方法来让祂停在那个位置上面。譬如说有人就用数息,不断地观察自己的
息进息出,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心安住在息进息出这个境界上面。当然制心一处不是
只有一种方法,譬如说持名念佛,把自己的心安住在自己念佛的声音上面;还有观想念
佛,观想念佛是去观想佛的形像,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然后去观想...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4
寻 伺
一般佛教徒对“寻伺”的使用大部份限于对禅定的描述,或对这对“心所”的意义的解
读,在生活中,“寻伺”往往被其它名词所取代。但是“寻伺”有不可取代的独特性,
无法用别的心法来涵盖,若对于“寻伺”不了解的话,对行持来说,总是有缺损。
寻伺的定义
在经中并未对各别对“寻”“伺”下定义,阿毘达摩中,有对“寻伺”这对究竟法下定
义,令其意义明确。
《分别论.禅那分别品》(vibhavga,12. jhanavibhavgo,no.565. cscd版)说 :“
savitakkam savicaran”ti atthi vitakko, atthi vicaro.有“寻”、有“伺”称为
“有寻、有伺”。
tattha katamo vitakko?什么叫做“寻(思)”?
yo takko vitakko savkappo appana byappana cetaso abhiniropana samma savkappo
ayam vuccati “vitakko”.无论什么寻、寻思、思惟、安止、极安止、心的安置、正
思惟,是名为“寻”。... 阅读全帖
w*******w
发帖数: 2051
15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
作者:艾美.史密特
译者: 周和君
出版社:台湾橡树林初版
在我们的生命中,或许有时会遇到这样一个不凡的人,他们仅仅因為存在於世间,就能
转化我们的生活方式。蒂帕吗就是这样一个人。她身上流露出一股能感动每个见到她的
人的特殊气质,让人们获得最大勇气迈向佛法之路。
蒂帕吗,身為一个女性,一位母亲和一位家庭主妇,她的生命故事成為女性佛教徒的典
范,鼓舞了许多女性,让她们有信心踏上修行之旅。不仅於此,她的故事让我们(不管
男性或女性)相信,佛陀的求道之路及伟大的解脱目标都是在此生可以达到的。
谁是蒂帕吗?她是上座部佛教传统中第一位真正有大成就的女性禪修大师,虽然只到过
西方世界两次,但她对美国佛教界所產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当今美国佛教导师,如杰克
?康菲尔德,雪伦?萨尔兹堡,和乔瑟夫?葛斯坦等都是他的学生。如作者所说,在她瞥
见相片中的蒂帕吗,在镜片后面所散发的是她所见过最寧静、最慈爱的眼神,作者知道
自己正注视著一位伟大的老师,而这位女性已经获得了内在的平静与自由。本书就是关
於蒂帕吗的传奇故事。
伟大的灵性导师往往会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来教导世人,...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1021
16
☆─────────────────────────────────────☆
runsun (runsun) 于 (Mon Mar 9 10:37:45 2009) 提到:
今天看旧文,看到waichi谈到初禅和空无边处定,看到下面的论述,
==============
"一念代万念乃初禅境界-最高成就, 得到空无边处定"
==============
"例如行者觉得自已已修到第一界"欲界"最高, 已获空无边处定. 如何内外证明? "
==============
"修至空无边处定亦不离欲界"
===============
就如 "初禅", 即行者他 "心" 所 "进行" 的 "行为", 是 "置心一处", 而行者能置心
一处之时, 会因心从狂乱, 转成得某种程度之安 "定", 因此对比, 所以会产生喜乐觉
受, 因此称为 "离生喜乐", 开始能离开狂乱, 故安定而生喜乐感也.而如行者保持 "置
心一处", 老实行至尽, 最高修至空无边处定".
====================
看到上面的论述简直让我目瞪口呆,这位自称早已证四果,想必自由出入四禅八定的的
waichi...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17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7826974/
来自: 皮夹克 2015-07-22 16:06:33

标题:为何帕奥禅法是有问题的观想禅法(个人体会,理性探讨)
注:最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陷在帕奥的观想禅法中很多年,之前我只简略质疑过帕奥禅
法,从来没有详细论述过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我总结马哈希禅法经验之前,整理一下之
前我为何质疑帕奥禅法的具体经验体会,此文最好参考帕奥禅法的一些和我观点对立的
文章做总体对比参考,去除我个人主观意见,各位自己辨别。
本人曾今修了一年帕奥禅法,亲自去西双版纳的帕奥禅修中心禅修了两个月,修了一些
帕奥禅法的止禅,也修了一些帕奥禅法的观禅,修到自己眼前发光,身体发光,期间也
听了不少小参,之前的博文之中我有提到过帕奥禅法是观想,但一直没有详细论述我的
观点,这里提供一些个人体会作参考。
质疑帕奥并非因为本人最欣赏马哈希禅法,我实际上也很赞同动中禅,葛印卡,雪吴敏
,泰国缅甸各派大部分的传统四念处禅法,个人认为目前各派禅法中,大部分都没有问
题,只是基础对象不同,辅助提起正念的小技巧不同,总体方法...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目 录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二、我见之意涵
三、如何断我见
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
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
丙、断疑见
丁、断戒禁取见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甲、五蕴我
乙、十二处我
丙、十八界我
五、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
甲、识阴的定义
乙、识阴的出生
丙、识阴的苦
丁、识阴的苦集
戊、识阴的苦灭
己、识阴的苦灭之道
六、总结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佛门修行者是否已证初果?
端以我见及三缚结是否巳断而判,
不以耕地时是否能使虫离四寸为判;
当今之世,学佛者首要之务,在于取证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脱,然后则是求证大乘般
若实相智慧;若欲取证初果解脱者,则以求断我见而断三转结为急切之务;若断三转结
者,即使是最钝根、最懈怠之人,亦可因此而极尽七次人天往返即出离三界生死,是故
当以断除三缚结为首要之务,然后才是求证法界实相的禅宗开悟境界。若欲断除三缚结
者,首结即是我见;我见若断,“能取与所取真实不坏”的世间见,便可断除,疑见随
之即断,对于众生是否真可实证初果,对于诸方大师是否已断我见等事,皆能明确判断
而无怀疑;疑见若断,戒禁取见随后次断...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19
禅定今说——现代在家居士的禅修途径
跃辰居士
禅定是佛教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缺少对禅定的了解,会给佛教史的研究增加
许多困难。但是现在很少有专门的著作能把禅定讲清楚,也很少有人讲清楚。这导致了
在坊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关于禅定的传说,使禅定神秘化、神话化。今天我尽个人能力
给大家介绍一下禅定的实际情况。
解说禅定的困难
禅定不仅仅属于佛教,其他宗教修习禅定的也很多。据说早期基督教、伊斯兰教的
苏菲派也都有禅修手段。但佛教的禅定与其他宗教的禅定在目的上有根本不同。这个根
本的不同点在于:佛教禅定的目的是超越二元对立,现量体会缘起性空正见,契入空性
。但是近代以来,真正能从基本概念与基本练习角度讨论禅定的书籍非常少,这造成了
大家对禅定的不了解,从而形成了各种神秘,成为形形色色的无知传说的温床。造成这
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缺乏训练有素的禅定者。这个问题到今天也是一样。不论古代还是现代,
真正有很深禅定功夫的人的数量总是很少的。古代的禅修大家可能比现在稍微多一点。
不过差距也不是太大。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下面的第二个困难。
第二个是缺乏名言共许下的语言传递信息。什么叫缺乏名言共...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0
☆─────────────────────────────────────☆
wuyu (wuyu) 于 (Fri Sep 9 12:23:52 2011, 美东) 提到:
行禅在念住修行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跟大多数这儿的同学们一样,我没有福气有专门时
间在一个清静的地方做行禅。只能在上班路上做行禅,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千里之行
,始于脚下,希望为将来有机会密集禅修打下基础。
我曾经试着给每一步脚掌的移动分解标识“按,移,推,提”。开始感觉效果不错
,但缺点是标识经常跟不上所缘变化,导致标识变成了念口诀。后来请教卡玛兰蒂禅师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一)容易持续专注;跟数息的道理一样。(
二)可进可退;如果环境嘈杂,或专注力弱,可只觉知“一三五七”步。如果专注力强
,可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左右脚全部觉知(三)易于平衡;因为是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上一集已经为各位菩萨,讲完断三缚结(应知)的第二部分——三界中的我见。在
这一集中,将为各位菩萨讲解如何断三缚结?在讲解如何断三缚结之前,我们先来探讨
一下:为什么要断三缚结?断三缚结的意义在哪里?那么断三缚结有什么样的好处?如
果不断三缚结,又有什么样坏处?我们先来看,断三缚结的意义在哪里?声闻菩提当中
有四种果可以证得,就是初果到四果。初果就是须陀洹;二果就是斯陀含果,也就一来
果,一来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只要证得二果,他往生天界以后,会回到人间再来受生一次
,然后从此以后,他就不再回到人间受生,也就是他在出离三界生死之前,他只需要人
天往来一次,所以就叫作一来果;再来说三果,三果人呢,他叫作阿那含果,也就是不
还果,不还的意思就是只要你能证得三果,那么你可以在中阴阶段般涅槃,也可以在色
界天以上般涅槃,那么在出离三界生死之前,都不会再回到人间受生,那么这样的一个
三果人,我们就说他叫作不还果;
那再来是四果阿罗汉,阿罗汉在死后他就入无余涅槃,永远出离三界生死。
断三缚结者得须陀洹果,须陀洹果就是刚刚讲的初果。那么得这样的一个初果,他
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为什么要证得这个...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2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能当参考。
佛陀的教法,有以下明显的特色,不会轻易改变。
1目标(解脱、灭苦、贪嗔痴永尽)、
2纲领(四圣谛)、
3次第成果(四果、依次解开十结)
4修行方法的范围(戒定慧,也就是八正道)
5慧上具体修行方法(内观、现观、如实知见)、
6内观的对象(缘起法(含五蕴六入处,即自己整个身心的运作))、
7内观时待发觉的现象(无常、空、无我 (也就是身心实相))、
8内观一堆五蕴,一堆空无我,要干嘛?
(是培养的解脱动力:出离心,也就是味、患、离。离苦的power。也就是断贪爱、断我
的power
9所有一切内观努力,初步都指向这个目标。)
10内观较具体的方式(四念处、七觉支)
其他,有各种调整的方式或补充(四正勤、五根、五力等)
虽然有以上大原则,但佛陀在阿含中没有说禅修的细节步骤
也许是佛陀认为每个人程度不同,情况各异,细节可以各有差异吧?
因此历代祖师会提出各种较具体的方法,清净道论、大圆满、大小止观六妙门等等
都可以参考。不因人废言,认为他是大乘就排斥一无是处。
在此之下,各禅师也会有自己的心得,认为怎么教,习者比较能接受。
有先修定,也有先修观,或者观定...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胡适谈禅闹的笑话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Wisdom
标 题: 胡适谈禅闹的笑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0 00:25:08 2012, 美东)
胡适谈中国禅学的发展 (上) 一二讲
http://hushihhc.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3629.html
印度禅的境界到底怎样呢?计算起来,有好几种的说法,现在略述其重要的∶
第一是“四禅”,也叫作“四禅定”。即∶最初用种种法门帮助你消除种种烦恼欲望,
到无忧无欲的境界,便是初禅。但初禅还有思想,还要用脑,再把一切觉、观都除去,
自然得到一种“欢喜”(joy),便是第二禅。但第二禅还有欢喜,连欢喜也不要,只有
一种心平气和、舒舒服服的“乐”的境界,便是第三禅。到了连这种舒舒服服的“乐”
都没有了,即得“不动处”,只是一种“调”,即安稳调适,便到第四禅。
初禅还用思想,第二禅还要高兴,第三禅还觉舒服,第四禅则只有调和,要如何便如何
,驾驭我们的心,好像马师之驭良马,随所指挥,无不调适。
其次,四禅之外,还有四种境界...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胡适谈禅闹的笑话
胡适谈中国禅学的发展 (上) 一二讲
http://hushihhc.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3629.html
印度禅的境界到底怎样呢?计算起来,有好几种的说法,现在略述其重要的∶
第一是“四禅”,也叫作“四禅定”。即∶最初用种种法门帮助你消除种种烦恼欲望,
到无忧无欲的境界,便是初禅。但初禅还有思想,还要用脑,再把一切觉、观都除去,
自然得到一种“欢喜”(joy),便是第二禅。但第二禅还有欢喜,连欢喜也不要,只有
一种心平气和、舒舒服服的“乐”的境界,便是第三禅。到了连这种舒舒服服的“乐”
都没有了,即得“不动处”,只是一种“调”,即安稳调适,便到第四禅。
初禅还用思想,第二禅还要高兴,第三禅还觉舒服,第四禅则只有调和,要如何便如何
,驾驭我们的心,好像马师之驭良马,随所指挥,无不调适。
其次,四禅之外,还有四种境界,即“四念处”。此四处∶
(一)、“空无边”,就是想到空处。如眼是空的,鼻是空的,一一地想,想到只有空。
譬如藕,只想其孔,越想越大,全不见白的藕了。想到全世界,也作如是观。
(二)、“识无边”,“空无边”还有想,便是一种印象,想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次叙蕴我、处我、界我,及其生起次第,广令佛门四众可以依之实地观行而断我见
。若此界众生能断我见之人数极众者,则此界将可渐转清净,由众生之净业因缘故,可
以渐渐成就人间净土也。若佛门弟子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法上(广建
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
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著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
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
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为人间净
土也!人间净土之成就,在于心净则土净,而非泥土大地之清净故;心方是真实之土故
,众生心净则国土亦将随之渐渐清净,净业使然故。如是方是真实人间净土之建设者。
甲、五蕴我
五蕴我者,谓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蕴者何义?谓众集义、积聚义。
色蕴者,谓人类色身由四大物质所造成,经由父精母血而成就,经由四大所成之食
物而长养,是故新陈代谢、念念变异、生住异灭,由生而长,由长而变异、而老,由老
而死;有生则必有灭,是由物质...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你的意思是不是說 佛陀的品質就是能把注意把心念堅定地放在呼吸這一件事上 ?????
---
答: 禅修问题的回答都很简单和实际,都是可以学以致用的,
但是有些琐碎, 尤其是这样已经有答案的问题, 哈哈哈, 我尽量长话短说。
想着佛陀的品质, 是“佛随念”, “佛随念”是什么那, 网上的解释有很多,
抓不抓地住精髓就看个人了, 弄成对佛陀权威的无条件服从, 盲目歌功颂德,
也是很多的。。。更甚者, 是定力强, 能够观想出佛陀形象, 然后和身体合一
这就是“过”太多了。。。
因为佛随想
个人来看就是以心目中对佛陀品质的崇敬而获得修行动力
或使心情平静,这篇文章是阿姜李在1957年的时候对没有禅修基础的居士说的,
当时泰国是佛教国家, 接触佛教的人多, 所以佛的功德品质的概念深入人心, 加以
开发可以积极地安定人心, 所以他提出了这个。。。除了佛岁念, 还有其他随念,
目的都是相同的, 对本人来说, 佛随念的作用没有其他随念,比方说死随念的作用大
,还有慈心禅, 因为相对来说开发的时候比较费力。或许是我对佛的神话光环比较弱。
我遇到的一个人用的观音菩萨,来作为随想的目标, 他说可以让其迅即...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你的意思是不是說 佛陀的品質就是能把注意把心念堅定地放在呼吸這一件事上 ?????
---
答: 禅修问题的回答都很简单和实际,都是可以学以致用的,
但是有些琐碎, 尤其是这样已经有答案的问题, 哈哈哈, 我尽量长话短说。
想着佛陀的品质, 是“佛随念”, “佛随念”是什么那, 网上的解释有很多,
抓不抓地住精髓就看个人了, 弄成对佛陀权威的无条件服从, 盲目歌功颂德,
也是很多的。。。更甚者, 是定力强, 能够观想出佛陀形象, 然后和身体合一
这就是“过”太多了。。。
因为佛随想
个人来看就是以心目中对佛陀品质的崇敬而获得修行动力
或使心情平静,这篇文章是阿姜李在1957年的时候对没有禅修基础的居士说的,
当时泰国是佛教国家, 接触佛教的人多, 所以佛的功德品质的概念深入人心, 加以
开发可以积极地安定人心, 所以他提出了这个。。。除了佛岁念, 还有其他随念,
目的都是相同的, 对本人来说, 佛随念的作用没有其他随念,比方说死随念的作用大
,还有慈心禅, 因为相对来说开发的时候比较费力。或许是我对佛的神话光环比较弱。
我遇到的一个人用的观音菩萨,来作为随想的目标, 他说可以让其迅即...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557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6 12:25:03 2011, 美东)
这是从我的历史记录中找出来的一篇,经常看的。
其中谈到定-观-全观的关系。不过waichi估计是经常故意把词混淆着用,
免得人背书背的太熟,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了。全观和修全观大概也不一样。
我从这后面所得的是:你必须在所有不同情况下,都清醒,才算是真清醒。
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习惯的,还算是执着、attachment.
再一个就是要有次第,和一门深入,
一开始不能四处出击,不断变换。
但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变换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执着。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能起用. 你正是全没啊.
你的所谓全观的根本就是妄心. 把常人见脑杂念就称为全观,
你的全观之心是死的呀? 它不能起用呀? 它不能专一做事的
呀? 你日常做事很心散, 不能很专心的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
心, 就是修专心禅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心, 就不能全观呀?
别人心不专一做事, 或心专一做事, 也能全观. 而你却是个死
的妄乱心, 不专一做事就伪成全观, 即连全观又专一做事之
能也没.
谈到观明暗你更是笑坏人, 明暗本就指全部, 明暗本就指一
切有形无形, 别人观一切就不是全观, 你观一切就就是全观.
呵呵.......无耻的runsun, 自己才著空修初禅而不自知, 稚幼
行为, 笑坏人喔. :) .......................

==
对付自欺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表演, 然后指出任其左闪右避,
并不时...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这是从我的历史记录中找出来的一篇,经常看的。
其中谈到定-观-全观的关系。不过waichi估计是经常故意把词混淆着用,
免得人背书背的太熟,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了。全观和修全观大概也不一样。
我从这后面所得的是:你必须在所有不同情况下,都清醒,才算是真清醒。
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习惯的,还算是执着、attachment.
再一个就是要有次第,和一门深入,
一开始不能四处出击,不断变换。
但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变换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执着。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能起用. 你正是全没啊.
你的所谓全观的根本就是妄心. 把常人见脑杂念就称为全观,
你的全观之心是死的呀? 它不能起用呀? 它不能专一做事的
呀? 你日常做事很心散, 不能很专心的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
心, 就是修专心禅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心, 就不能全观呀?
别人...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1021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禅相的总结
一.禅相定义,
巴利语nimitta,有标相,标志,标记,标识;前兆,征兆,预兆等意思。所以,可将禅
相理解为定力提升的标志,或者是证得禅那的前兆
二,禅相分类:
1、遍作相;2、取相;3、似相。
如果是修出入息念,那么这三种禅相是一个比一个稳定,耀眼。遍作相通常是一种烟雾
色,灰色的。而取相是棉花的白色,似相则是更加清澈,明亮,发光,甚至可以想让其
是什么颜色就什么颜色,想大就大,想小就小,这个时候定力已经比较强。是入禅定前
的重要标志。注意以上说的关于禅相的颜色特征只是一种通常状况,不代表所有都是这
样的。
三。为什么会有禅相
根据阿毗达摩,因为随着定力的提升,组成呼吸的色聚里面的“颜色”的法会变亮,另
外色聚里面的火界也会产生很多时节生色聚,于是就变成呼吸的禅相。定力越高,禅相
就越亮,马欣德尊者说,初禅的禅相像白炽灯光那样明亮,而四禅的禅相则是晶莹剔透
。这未必代表所有情况,但应该基本是对的。如果你打坐时候眼前一片漆黑,在这种状
况下却自称入了初禅,这一定是错的,因为眼前一片漆黑只能说明定力还远远不足,所
以无法产生禅相
四、打坐时如何处理禅相
1.不能追求禅相,这个是贪的表现
t******g
发帖数: 17520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就我读的一些资料, 一个证果的人是不可能没有初禅的
至于初禅能否到4果, 这个就不知道了, 有人说可以, 有人说不会
这个是不会是指,随着修行深入, 自然而然一定会带到4禅
转个这个
亲身实践
——关于禪那境界(回忆阿姜放)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Seeing for Yourself———A monk recalls his teacher’s bootstrap method for
navigating the jhanas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原文版权所有 © 2004 坦尼沙罗比丘 。免费发行。 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版、
重排、重印、印发。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进行
,译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5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简介: 本文原载于英文佛学杂志《三轮》2004年冬季刊。]
我最初开始跟我的老师阿姜放学习时,他递给我一本禅...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就我读的一些资料, 一个证果的人是不可能没有初禅的
至于初禅能否到4果, 这个就不知道了, 有人说可以, 有人说不会
这个是不会是指,随着修行深入, 自然而然一定会带到4禅
转个这个
亲身实践
——关于禪那境界(回忆阿姜放)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Seeing for Yourself———A monk recalls his teacher’s bootstrap method for
navigating the jhanas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原文版权所有 © 2004 坦尼沙罗比丘 。免费发行。 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版、
重排、重印、印发。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进行
,译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5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简介: 本文原载于英文佛学杂志《三轮》2004年冬季刊。]
我最初开始跟我的老师阿姜放学习时,他递给我一本禅...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4

不对,须深经上的那些慧解脱阿罗汉就没有初禅。
另外,经典上说的初禅乃至四禅,有一定证据显示并不是今天我们在修的止禅的四禅八
定,而可能是观禅的,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刹那定。
如果修止禅的四禅八定,是一定要依靠禅相的,在禅定当中一定是无法观的。
而奇怪的是,经典上说的禅定,从来没有提到过禅相这么重要的东西,甚至从来没有说
要制心一处,要固定单一的所缘。
只说禅定是离了恶不善法,是有禅支等。
止禅,是一个危险的路,是弯路,如果正见不足,最好不要乱碰止禅。
r****n
发帖数: 8253
35

佛法当然必须要亲见,但是不是说修止禅的四禅八定才能亲见无常,四禅八定是可以跳
过的。
但这不是说不需要禅定,因为观禅的定,也是禅定,但和止禅的四禅八定是两回事。
如果佛使比丘确实是这么说的,那他肯定是错误的。
四禅不是必要的。有初禅最好,如果没有止禅的初禅,直接修观禅,也照样可以。
b**d
发帖数: 7644
36
诸仁者。于彼何禅声闻缘觉如来共。
若有众生。求乐离苦观后世畏。是人修行布施清净平等时。若有正趣正发心者。应到其
所起卑下心随顺供养。从彼人边得闻正法。
闻已知义如法修行。 心乐离欲流注相续。是人得离诸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
入初禅。
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
离喜行舍念增上正知入第三禅。
舍苦舍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禅。
度一切想灭有对想不念别异想入无边虚空处。
度无边虚空处入无边识处。
度无边识处入无所有处。
度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
度非想非非想处入灭受想定。
诸仁者。
住初禅者灭音声刺。
住第二禅者灭觉观刺。
住第三禅者灭喜刺。
住第四禅者灭出入息刺。
住无边虚空处者灭色刺。
住无边识处者灭虚空刺。
住无所有处者灭识刺。
住非想非非想处者灭无所有刺。
住灭受想者灭受想刺。
是名身行得倚口行得倚意行得倚。八解脱禅士。得灭尽定到彼岸。
s*********2
发帖数: 357
37
如果观禅修得很好,止禅的四禅八定自然也就成啦。
这两个俺觉得就是相辅相成,先修哪个都一样。
而且大部分人烦恼那么多,用禅定先压一压也是好的。
观无常这种东东,四禅观的,和没禅观的,效果肯定差挺远的。
记得才看见书上讲,没有不到初禅就慧解脱的,至少初禅。
c***h
发帖数: 2262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不是的,是这样,我说明一下,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离”是暂时,不是”断”的意思。 ”断”是永远不升起,”断”很难
初禅暂时脱离五盖(包含贪嗔,应该是欲界贪嗔),少了五盖的打扰,而生出喜乐
也就是,我们平常人会因为五盖不断升起,而心里不怎么不舒服 (一般叫”苦”)
一离开五盖,马上就显出本性、本心、….
不管大家叫”它”甚么,总之就是少了五盖的那种状态
清明、纯净、注意力很容易集中、观察敏锐、喜乐、离许多苦
但还有喜乐,所以更细的贪嗔当然还是有,更当然贪嗔没有断除
所以很多人总说,不要喜乐,喜乐不好,要消除
不过这也太挑剔了,我觉得,有这样就很好了,先享受一下再继续又何妨
何况多数人好像把”喜乐”当仇人,整个态度不对了,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要解脱,可以先当天人(随时喜乐),且一定要有这过程
总之,这时要先稳固下来,随时保持这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恭喜喜乐之人,千万不要让他把喜乐当仇人。
喜乐就是”受”,乐受
佛陀是说,接着要以”喜乐”为所缘,观察喜乐,喜乐(乐受)之缘起,
也就是四念处中的”受念处”
这里佛陀设计得很巧妙,先有初禅,喜乐,然后观察喜乐、喜乐之缘起
不...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不是的,是这样,我说明一下,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离”是暂时,不是”断”的意思。 ”断”是永远不升起,”断”很难
初禅暂时脱离五盖(包含贪嗔,应该是欲界贪嗔),少了五盖的打扰,而生出喜乐
也就是,我们平常人会因为五盖不断升起,而心里不怎么不舒服 (一般叫”苦”)
一离开五盖,马上就显出本性、本心、….
不管大家叫”它”甚么,总之就是少了五盖的那种状态
清明、纯净、注意力很容易集中、观察敏锐、喜乐、离许多苦
但还有喜乐,所以更细的贪嗔当然还是有,更当然贪嗔没有断除
所以很多人总说,不要喜乐,喜乐不好,要消除
不过这也太挑剔了,我觉得,有这样就很好了,先享受一下再继续又何妨
何况多数人好像把”喜乐”当仇人,整个态度不对了,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要解脱,可以先当天人(随时喜乐),且一定要有这过程
总之,这时要先稳固下来,随时保持这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恭喜喜乐之人,千万不要让他把喜乐当仇人。
喜乐就是”受”,乐受
佛陀是说,接着要以”喜乐”为所缘,观察喜乐,喜乐(乐受)之缘起,
也就是四念处中的”受念处”
这里佛陀设计得很巧妙,先有初禅,喜乐,然后观察喜乐、喜乐之缘起
不...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0
找到了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4531870/
原始佛教禅修传承的选择以及修学的个人建议
皮夹克
来自: 皮夹克 2012-11-22 21:21:59
一.禅修传承的选择
个人认为
如果智慧偏弱 对于复杂的现象很难了知 比如禅修时的贪心 妄想很难觉知到 尤其是贪
的心态大部分人很难觉知到 (现代人大部分属于这种情况)我推荐动中禅 因为动中禅
的目标非常粗 并且每个动作都会停一下打断五盖 所以对于现代人很适合用来迅速体验
生灭
但是动中禅的缺点是理论 并且动中禅大陆的流传参杂了很多大乘思想 容易使人产生顽
固的邪见 就算看到了生灭 可能就无法更进一步了
如果是觉知比较敏锐的人 我推荐马哈希禅法 马哈希禅法是对六处的觉知 也就是对整
个五蕴的觉知 一开始通过标记 可以获得更强烈的观智 而且是很全面的观智(对整体
五蕴的敏锐觉察)个人认为很适合直奔解脱的修行者
然后我还推荐不管修什么禅法的人要阅读一下雪乌敏体系的书籍 这样会提升禅修者对
于心念的了知 因为大部分人禅修中产生了贪心却完全不知道
最后帕奥体系的我不太建议修习
因为我个人通过阅读相...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177
41
没有修到初禅,这样的散乱是很常见的。初禅以后,会好很多。
对治的方法根据禅修的方法不同,也会不同。这种实修的问题,你最好找你的禅师来解
答。修止,有修止的方法,修观,有修观的方法。
你所在禅修中经历的应该向你的指导老师汇报。
r****n
发帖数: 8253
42

这两种,不太一样的,有的人本来就适合修观禅,有的人则本来就适合修止禅。
当然,如果观禅深入,定力深厚,转修止禅确实比较容易。
但是止禅定力深厚,转修观禅,根据我知道的一些状况,有的会出现不适应,定力退失
的状况。
不是。两个严格来说是不同类型的禅修方法,没有直接联系。
如果一个不适合修止禅的人,而修止禅,会成为弯路。
而且修止禅的危险系数比较高,可能会倒退,但是观禅不会。它顶多会停止,但不会倒
退,不会着魔。
但是有人非常贪止禅的乐,或者神通啊。
修观禅也同样可以破除烦恼啊,而且更直接一些。
当然禅定力越深越比较好,止禅的禅定力还是很深的。
这个肯定是错误的,因为须深经上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而且不需要初禅就可以慧解脱,
这在上座部属于比较公认的。
S**U
发帖数: 7025
43
帕奥禅师指导那位师姐从初禅到二禅,从二禅到三禅的时候,都要她舍弃较粗的禅支。
帕奥禅师当场的说法,是安般念的定在呼吸的触点(安般念的所缘)会出现禅相,在禅
相稳定一个小时以上之后,要师姐将注意力转到心脏的地方。如果在心脏处看到与触点
完全一样的禅相,那就可以观意门心路过程;如果没看到,就回到呼吸的触点。她试过
几次之后,在心脏处看到禅相。
南传阿毘达摩与清净道论主张,心所依处是心脏里的血。帕奥禅师解释,这是因为在心
脏处看到意门心路过程生起。
帕奥禅师要她在心脏处看到禅相后,改变作意(这就是出定修观),辨别安止定意门心
路过程中的禅支。她做到了,然后舍弃较粗的禅支,进入更高的定。
似相的禅相有光,清净道论就如此主张。似相是想蕴所造成的,每个人的想蕴不同,所
以出现的似相也不同。当时每个人形容自己看到的似相,颜色形状也不同。

点。
r******2
发帖数: 1021
44
☆─────────────────────────────────────☆
runsun (runsun) 于 (Mon Mar 9 14:18:37 2009) 提到:

~~~~~~~~~~~~~~~~~~~~~~~~~~~~~~~~~~~~~~~~
嗯,看来waichi佛学大辞典又要填新词了,最近waichi佛学大辞典的新词新增了不少啊?
一看穿帮了,立刻进行创新词发明,反正没人懂自己的创新词,也没人能找到经典证据,
只要说得玄,弄得似是而非,蒙几个无脑粉丝,还是小菜的
现在,也只能蒙住自己的粉丝了,呵呵。
对了,老兄回答我问题了吗?忘了这茬了?
请问老兄是根据什么把色界的初禅和无色界的空无边初定对应上呢?
请问老兄根据什么说初禅最高证空无边处定呢?
你waichi发明的空无边处定,俺确实懂不了。
G**W
发帖数: 1865
45
心所是说当心识在运作时,会与心识同时发生的各种名法皆可称為心所, 心所法又不是
色法,那里有光来观 ? 而以光来呈现而让眼识来了别 ? 是你听错还是帕奥老人家说错
?
LA来的师姐从初禅一步一步修到三禅, See弟你是如何判断那位师姐到了三禅 ?
这种事情很重要,不要人家自已没这麼认為, 而你说她到了三禪,你虽然是善意,
对她可能不好. 三禪必须从欲界定,未到地定, 初禪,二禪地地转进,
她的次地禪观你都看的清清楚楚 ?
w**u
发帖数: 311
46
我因为所学有限,再加上严肃的佛学实验研究还不多,勉强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推测,各
位权当我戏语。
为了简化起见,这儿只讨论以“概念法”为所缘,能修达至少色界初禅的止业处。用阿比达
摩的陈述,就是“想”心所从彼所缘中反复读取“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很像是我们从
大脑海马回读取记忆,其通路可能还会包括了一些管理情绪的皮层区和基底神经节。有研究
表明,止禅(大概是慈心禅,具体我也记不清了)的训练可导致大脑特定皮层区域变厚变大。另外,高阶禅修者(好像是达赖喇嘛请的一些修行高手)的脑电波更富悦感相关的Ɵ波。这
提示,禅修能影响神经原的生长和功能。从细胞亚细胞水平猜,可能是增加了管理某个“概
念“的神经元丛的突触密度和轴树突的生长。我们知道,皮层感觉表达区面积大小只跟皮肤
敏锐度有关,例如一个大拇指的代表区可大于整个背腰区。引申到练习安般息念的触点培养
,推测是长期训练后,代表”人中“皮肤区域的大脑皮层感觉区,及相联的”概念区“的面
积增加和突触密度增加。有了这些物质基础,禅修者可能在人中感觉更敏锐,精神上更容
易达到禅悦。但要达到这些物质变化,需要长期重复刺激。止禅的单一专注的“觉察...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禅的定力和入观定的情形
《智慧之树,不返之流》
- 舍弃我禅师
当你修行够久,大多数情况下,定力会逐渐发展起来。定力会继续增长直到进入安止定
。这会让观禅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发展定力包括诸多方面,每一方面都有独特的效果
,让我们产生独特的体会。如果有任何一方面发展得不好,那我们需要特别用心解决它
,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利益。但是有一点可以确信——只要能保持定力而且修观能持续进
展,那麽看到明显进步和新的现象不断出现,就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什麽是安止定?通常我们会追溯到巴利文的「禅」(Jhana),它的意思是深定。如果
要说阶次,有初禅、二禅等等,所指的是心境完全合一的止禅的特定类型的心。入定使
纯净的心非常强大,所以烦恼无法侵入。有纯安止定和观定之分。纯安止定将心固定在
相应的概念性目标上,如观十遍处、叁十二身分等等。当你充分培养出这种定,出定后
可以修炼神通,如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等等。但佛法看这五通仍是世俗的
,所以劝人最好把定力用做修观的基础。也就是说你把定力转到观照观禅的所缘。
还有另一条路,就是不修止而先修观。当你非常密切专注观照身心过程,定力会同时生
起。这样修出来的定力称为刹那定,其定...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8
我参加过帕奥禅师本人亲自指导的安般念禅修(没有助教,只有一位翻译),大家集体小
参,所以每一个人都可以听到帕奥禅师针对每个情形的指导。
帕奥禅师本人指导检察禅支不是在「心脏找出五个光点」,学员观的是心所,不是什么
色法的光点。帕奥禅师对阿毗达摩很熟悉,也不会把心所与色法混淆。帕奥禅师本人指
导提升定力时(当时有一位LA来的师姐从初禅一步一步修到三禅)更没有说「舍弃其中的
光点」,而是舍弃较粗的禅支。
帕奥禅师对智慧之光的解释如下: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079
《增支部》的《光明经》(Aloka sutta)和《放光经》(Abha sutta),佛陀也提到四种
光∶一、日光,二、月光(包括星光),三、火光,四、智慧之光。
对于智慧之光,在《睡意经》的疏钞提到有四种∶一、天眼通,同样有光而且很强,二
、光明遍,或是所有的遍都有光,三、从开始的预备定,接著到近行定,一直到最高的
奢摩他的修习心,这些都有光,四、一种随染叫做毗婆舍那的光明,这种光明是属于毗
婆舍那智的光明。有上述这四种光明。
帕奥禅师的弟子怎么教,...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49
☆─────────────────────────────────────☆
bdbd (maotouying) 于 (Sat Jul 11 07:20:41 2009, 美东) 提到:
小乘阶段是“欲界定”。欲界定分四个步骤训练:第一步叫粗定或粗住;第二步叫细住
;第三步叫欲界定;第四步叫未到地定。
中乘阶段是“根本禅”。“根本禅”分四步功夫,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其
中又包括八触十功德和觉枝、观枝、喜枝、乐枝、一心枝这五枝。
1、小乘阶段
第一步:粗定
也叫粗住,指练功时专心一意,不分心,不乱想。坐、站、卧均可,专心一意地把
意识粗略地定下来。
第二步:细住
即要求练功的人把思想进一步往深层里定,好象是定在这个地方不能走了一样,即
定根法。其道理是由于思想高度集中,认真地静下来,所以就不会动了,这叫稳住,又
叫细住,安稳的意思。其方法是把思想意识往下定,把气往下沉。
第三步:欲界定
在练功的意识定下来之后,下意识会出现一些美好的想法,比如突然想到一件高兴
的事,或脑子里突然出现图象、声音等等。所谓“欲界定”,是指有了某
r****n
发帖数: 8253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相(转帖)

禅相,我大概见过,并不是没有接触过,以前只是不太懂而已,而我现在主修纯观禅,
其实根据我现在的定力状况,给我一个清净环境,然后一个周连续修安般念,我有一定
信心把安般念的取相和似相都弄出来,只是要达到真正的初禅,还得需要长时间的禅修
我们大部分人很大的问题在于连散乱昏沉的五盖都克服不了,一旦具备了克服五盖的技
巧以及能力,无论是观禅,还是止禅,达到近行定的阶段还是比较容易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