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 发帖数: 311 | 1 日常生活的止观修行-我的求道之路 (5)
------“味患离”在生活中的对制嗔心应用体会及修行次第的联想
佛陀呈经把修行比喻成从金沙中练金子 (杂阿含经:1246经 ;47卷),先去出粗浅的沙
石(烦恼),其次去除较为深层的细沙,再次去除缠结黑土,最后再去除微细的杂质。 这
个去除的技术细节我理解为”味患离”(从Cpath 法友学的)。随着观禅修行的深化,
我自觉念力有所增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观察到不同形式的嗔心。然而,虽知其患,
却无法有有力的调伏出离。最近遇到巨大挫折,两天之内,观察到各种嗔心。有意思的
是,第三天早上静坐行慈心禅时,却由正思维体会到“味患离”的苦灭道迹,对法的信
心大为争强。因“疑”结的减弱,打坐和身心都有所细微改变。特此记录下来,希望能
给象我一样的网友一个参考。
此事源于我付予重望的一个课题忽然出现重大的漏洞,导致我陷入极大绝望之中。而
后两天,在微弱的正念下,我观察到不同嗔心的先后升起和逝去:先是“焦急”:绞尽
脑汁在想结果是不是错了;其次是“失望悲伤”:确定结果后,对结果很难过;再次是
“抱怨命运”:感慨运化弄人,运气真差;...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2 佛陀知一切尔焰、永断一切尔焰,尔焰是什么?
尔焰是什么?尔焰在阿含中叫做渴爱,犹如口渴时极贪爱清水一样。很多人学法时安不
下心,原因就是尔焰作祟;他们一心要追求,可是不知道自己究竟要追求什么,永远都
不能满足;所以有人摸索了三、四十年,才决定要走上艺术的路,走工艺的路,走工程
的路,走文学、美术、声乐、科技等等不同的路,一般人在三十岁以前往往是摸不清楚
的。可是这一些人都同样有一个特性,他们共同的尔焰就是钱不怕多,希望钱越来越多
。可是你问他:「有什么用钱的计画吗?」没有,只要钱多就好,并不曾设定有了多少
钱以后準备做什么;只是希望越来越多,财产越多就好,这也是尔焰的一种。
等到后来遇到一些挫折,想一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开始想:只要心安
就好。可是等到他开始寻求平安与心安,他又觉得闷得慌,心中一直想要抓个什么法;
但是到底要抓个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菩萨也有尔焰,菩萨一出生就开始想:「我到
底生来要干什么?死了是要到何处去?」在世间法中混来混去,已经「五子」(房子、
金子、车子、妻子、儿子)登科了,却始终都不满意;直到后来终于遇到佛法--原来
我要的是这个。知道这是他往...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3 Sekon,
“ 师兄”受不起, 你谦虚了,你学佛比我早.
一般来说, 观禅要有一定的定力基础. 许多行者先修止禅至少到近行定 (有些传承一
定要初禅),再修观禅。的确是 “纯了才有敏锐“。
止禅特点是排他的,只专注于一个所缘。所以,纯净没杂念,并能长期持续是要求。
观禅得要求是对真实法的洞察力。洞察力包括,1)速度,像高帧显微镜,强调的是当下
,是时间的质量,我称为“敏捷” (不是敏锐)2)分辨度,就像超高分辨显微镜,强
调的是空间的质量,我称为“精细”。3)范围,就好象高像数,我称为“全面”。
实践上,阿姜查不喜欢分止禅或观禅。马哈西体系不单独练止禅。 |
|
发帖数: 1 | 4 索徒等喇嘛教徒实际等同于“主张一念不生时即是成佛”的六识论常见者,落于外
道恶见断常二见之中。当年错悟的卧轮禅师亦宣说“对境心不起”同类恶见,已遭六祖
惠能破斥。诚如 克勤祖师所云:“若向脚跟下,一念不生全体显露,则净裸裸、活鱍
鱍。”祖师的意思,并不是说意识一念不生时,即是空性真心的显见,而是说当意识练
到一念不生时(编案:其实是净念相继),在这个参禅的关头时节,福德因缘成熟的学
人,便能够在一念相应之下,证得那个本来就一念不生而非修行后才一念不生的第八识
真如,是现观与五蕴自己相随自在的真如心第八识;一见之时即是全见,全体显露而不
是只见牛尾才见牛后腿那样一分分逐渐看见全体,所以一见之下更无拖泥带水,当下现
证全体真心净裸裸、活鱍鱍,是第八识真如心本来就没有任何贪瞋而自性清净、不假修
行,也是时时刻刻运行不断而“活鱍鱍”的,不是想象之法,所以才一见之下就看见第
八识真如心的本来自性清净万德庄严,这不是落在意识境界中可以思惟而知或模仿得来
的。
所以,祖师说:“傥或思量拟议即没交涉,所以道一念不生前后际断即名为佛。”
倘能于意识一念不生时,意识前际断时,一念相应,得证...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19398 | 5 俺刚刚学围棋的时候,理解“劫”就是“抢劫”、“抢东西”,也就是对局相互抢一个
棋子。
最近因为写些东西,多了解了一些“劫”,才感觉到里面有非常深刻的含义——“劫”
这个字的本意和“循环”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围棋的基本规则“全局不得同形再现”,
本质上也就是避免“循环”)
————以下是网上资料引用,稍微修改————
劫是梵文kalpa 音译“劫波”“劫簸”之略称,源于婆罗门教,是一个时间单位。
婆罗门教认为一劫为44亿年,相当于大梵天王一个白天,佛教沿用之,也作为时间单位
,分为三个等级,即大劫,中劫和小劫。
大劫是地球生灭一次的时间,由四个阶段组成,即“成住坏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
就是四个中劫,即“成劫”“住劫”“坏劫”和“空劫”,每个中劫由20个小劫组成。
每个小劫分为两个阶段,即减劫阶段和增劫阶段。以人类寿命84000岁向下减,每100年
减1岁,一直减到人类寿命10岁,这就叫做减劫,时间为840万年;再从人类寿命10岁向
上增,每100年增1岁,一直增至人类寿命84000岁,这叫做增劫,时间为840万年。这样
一小劫时间为1680万年,一中劫时间为3.36亿年,一大劫时间为1...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6
你将专注而制心和“不乱”进行了混淆
专注禅通过刚开始锁定一个目标,一个对象,忽略排斥其他而达到“不乱”。有了这个
不乱,然后开始起“观”。
“观禅”刚开始通过观照五蕴的生灭,自然达到不乱,然后开始越来越精细的观照。观
禅并非一开始就“全部观照到”,也有一个从乱到不乱的过程。
专注禅刚开始由于采用了间接的,甚至错误的做法,极其容易走偏。尤其禅定力强大以
后,不自觉的就成为定了,观根本就无法升起来。为了避免此,有的南传法师主张进行
到初禅以后就立刻开始观禅,观照五蕴生灭,而不继续进行下去。
抛开这些分歧,仔细思考,包括亲身实践,发现专注禅除了因为某些人由于依赖而不得
不需要以外,并无真正必要。因为实际观禅本身就可以自然带来不乱,根本就没有问题
,而且更直接。
而斯里兰卡的毗玛拉兰希法师更是直接指出佛陀说的奢摩他实际并不是专注禅定,是后
人的误解,奢么他实际也是观,是观所造成的不乱,奢摩他和毗婆舍那是一体的,不是
单独分开的,这一点和禅宗六祖对于"观"和"止"比喻成灯和灯光的关系如出一辙。
"定慧犹如何等?如灯光。有灯即存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即有
二,体无两般。此定慧 |
|
r******2 发帖数: 1021 | 7
是原文。而且帕奥下面教导禅定的老师都是这么说的。
帕奥尊者在问答中很明确的说,如果没有禅相,是不可能入初禅的。
禅相,是心高度专注而必然产生的,如果禅相没有出现,就说明定力还不足。
整个上座部的传统修法就是必须要依赖禅相。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是高度统一的。
但是纯观禅法是不需要禅相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入四禅八定。 |
|
b*****n 发帖数: 662 | 8 来源: 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article/2006/06/2224534728.html
论王守仁与佛教——排禅入天台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3日
来源:觉群季刊目录 总第十五期 作者:惟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一生中存在着许多禅迹,比如经常出入佛寺
与禅师们亲密交流等等,但这些可以说都是表面现象,所以并不重要;王守仁思想的渊
源及其思想精华,或者说思想深层本质内容却是排斥禅宗的;他思想上的援佛入儒,着
手点却是契入天台的心性义理之学。
一、王阳明生平禅迹(略)
二、先进后出(略)
三、契入天台
尽管王阳明行迹上禅迹斑斑,但这些都是表面的,其思想上是辟禅的,是经过了接受佛
教、援佛入儒、辟禅,而最终找到了他的思想渊源——天台佛学的历程。最终我们并不
难发现其思想精华部分都可以在天台找到原形,或者说是对天台的充分吸收和再发展。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
新儒家比道家、佛家更为一贯地坚持道家、佛家的基本观念。他们比道家还要道家,比
佛家还要佛家。
(一)“心外无物”与 “一念三千”
“心外无物...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9 正益老师
我们要说「被误解的大乘修行」是怎麽一回事。
因为许多人都说他是在学佛,他也在学大乘法,可是他对於大乘法教所讲的真如,他
并不完全信受。他认爲真如就是像「我」一样,有眼睛,然後看得见丶看得到,也就是
说,他把六识这些意识然後眼识等等的体性当作是自己,所以他最後还是落在意识心常
见的我见里面,他对於真实法是难以了解的。所以,众生应该要去信受一件事情,真如
是远离见闻觉知,没有见闻觉知。然後从这样你来作一个方便,你才有办法来了解,如
何契入这个佛法;不然,都陷在见闻觉知里面,你是不可能契入真正大乘法的。所以,
对於大乘法中所说的,包括说怎样才可以避免断见,也是如此。
许多人信受大乘法的同时,他也在想说,大乘法应该会有境界。境界是什麽呢?就是
我能够感受的,我能够觉察的。所以把境界当作是常住法,所以涅盘应该是在我之外的
,证悟也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境界。然而他们却不晓得说,证悟从来不是境界法,证悟
不是这些人所想像的涅盘境界,证悟不是什麽清凉或等等丶这些等等。可是,因为证悟
之後,证悟者却可以说:证悟本身是清凉法,证悟本身是如如法。那为什麽呢?这其中
差别就在说,你意识心去找到这个如来...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0 外道有所谓的五现见涅槃,他一样是著相,着于人、我、众生、寿者相,这一些诸多生
灭相的凡夫一样,差别只在于外道以定为禅。外道所有的修行还是落实在这一个虚妄的
意识上。外道认为既然凡夫生死轮回,我的贪瞋痴,都是因为这个意识现前才存在,那
我要把这个意识,修成一个清净的心;我要把这一个意识心,修成一个不生不灭一直都
存在的心,那么我就解脱了,我就有所谓的证涅槃,我就是阿罗汉,我就是人天应供,
我就是佛了。这样子的以定为禅,当然是错误的方式。
因为他本质上,还是依于意识的存在,依意识的相应这些定境法尘,不管是相应于欲界
定,相应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相应于四空定— —空无边、识无边、无所
有、非想非非想定。这样子一个以定为禅,都不是真实的解脱,而都是外道的邪见。这
样一个邪见会让这些外道,即使证得了这些四禅八定,在人身这一世的寿命结束之后,
往生到色界天或无色界天,去享受天福,终究天福报尽,还是要继续堕落到三恶道去轮
回。 |
|
w**u 发帖数: 311 | 11 转自vipassaner 法友回复 "慈心禅的所缘到底是意象,还是语言;核心是什么?"
http://bbs.sutta.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00#lastpost
对于慈心禅而言,如果只是应用,例如修护卫禅,那么,可以不严格要求作意对象,大
概知道是父母、导师、同行梵友、护法神、众生等等即可。
但是,慈心禅要修禅那的话,就需要特定的、刻意的、具体的作意对象,例如某位尊敬
的师长。
有的时候,这位师长会清晰的出现在你面前,有的时候,会化为稳定的光。这要看你个
人的内在经验或投射。这个时候,你的心一定是破除界限的慈爱,持续在那个对象上,
可以达到近行定的。
所以有这两种不同的应用。
如果慈心的禅那升到二禅,就不需要特定的祝福语言,因为没有寻伺。那个时候,也不
是以心为对象,而是慈心投向它所祝福的那个对象,慈心与对象完全融合、一境性。
所以,慈心有两种方式,为了运用的——例如内观之前先对治嗔恨盖,和修禅那的——
例如修初禅、二禅等。 |
|
c***h 发帖数: 2262 | 12
好问题 同问
一般会说,灭是果,道是因。
但我觉得,是互为因果向前进。 由浅到深往前走的。
虽然一般大家说的灭是涅盘、寂灭。很终极,很究竟。
可,例如,当我们体会初禅,离五盖(包涵离贪嗔),我觉得其实也算”灭”的一种
虽然灭得不彻底。
问题是,初时我们不能保持这种清净,只能偶一为之。
下一步是,那如何保持初禅的清净? 苦灭道迹圣谛
就像初果会偶而体会涅盘,灭,但不表示十结已解,永远清净。
如何永远清净呢? 那就是苦灭道迹圣谛
确定,这样走方法是对的,于是初果之后就照着这样的方法走下去。
另外,
集灭好像会一直观察到,随时观察到,伴随而生。
例如
当我们生气,集, 观察到五蕴如何运作产生”生气”。
当我们气消了,灭, 观察到五蕴如何运作这个”生气”消失了。
我个人觉得,集灭容易观察
但是”道”(方法)确不容易确定。至少对我是不容易确定。
很多人甚至自古以来,不也是方法走错了吗?
(我说的不一定对,仅能当成参考。) |
|
发帖数: 1 | 13 当四册,计五十六万字的《狂密与真密》正式出版后,许多藏密上师如多识喇嘛
等,眼见藏密外道隐匿千年之底细被全盘公开,让藏密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底细摊在阳
光下,从此藏密之法不再“秘密”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识喇嘛不但不趁此机会自我
检视反省,尽速回归佛陀正教,反欲掩盖真相,用 <<破魔金刚箭雨论 >>一书,以恶言
谩骂及颠倒事实、恶意曲解、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恶意栽赃、张冠李戴等等手段,将
平实导师诬谤为恶魔、外道之流。我们于本章第一节略举其中一小部分,供大众检视:
所谓藏密认证的“活佛”其素质之粗糙,顶著世间大学教授崇高名声的藏密修学人,是
如何运用手法,来误导大众.
第一目 毁污
首先,我们来看多识喇嘛是如何用不如理的推论以及扭曲事实的手法来诬蔑平实
导师,我们也针对他这些说法的败阙处,略作举证与评论,以证明多识喇嘛的手法乃是
不如实的欺瞒行为:
一、【一、他没有受过佛教显密经论的正规教育,是一个十足的佛教法盲;
二、他是弄枪棒、练气功、学道术的,由此可知他对佛教和藏密的认识未超出气功
师、道士的水准。……
三、用吹牛撒谎、装神弄鬼掩盖自己的无知和卑劣。】(《破论》p.006...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4
我很早就静坐,但不是每天静坐。
五盖也并不是通过静坐才能克服,日常也照样能克服,照样能进行修四念住的观禅。
如果你修纯观,实际静坐并非主要的,甚至是可以完全没有的。只要日常紧密观照身心
现象的无常性就足够。
如果要修先止后观,那么必须静坐,而且需要长久时间的静坐,最好一天能超过八小时
。最好能够脱离俗务,这样经过五到十年,才有机会积累足够的定力证得真正的四禅八
定,然后利用四禅八定建立起来的稳定的禅定心,出定以后观照身心现象的生灭无常性。
并且获得俱解脱
现代的在家人,由于工作,日常杂事以及没有专门时间修行,已经不太适合修先止后观
的路子。而且止禅有无数陷阱,如果不真正了解,很容易上当受骗。
很多人连初禅都没有到,一二十年打坐,只是获得了一点近行定,结果被类似涅槃或者
能所双亡,能所不二的有分心以及禅定中的禅相所蒙蔽,以为自己已经明心见性,实际
离解脱还差十万八千里。
另外告诉你,念佛永远不可能有四禅八定,最高只能到近行定。 |
|
a**u 发帖数: 8107 | 15 ☆─────────────────────────────────────☆
yuuli (听,...听) 于 (Tue May 5 13:47:07 2009) 提到:
1.5hr
☆─────────────────────────────────────☆
venusfire (J星) 于 (Tue May 5 14:10:32 2009) 提到:
ok, here is my suggestion.
instead of thinking hours.
thinking the source. the motivation, the root of your action.
looking at these.
and see what influence them, what make them stronger,
what weakens them.
There seems tobe moment, when heart is strong but doesn't turn into action.
there is also time, act...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6
亡所必定入流,但入流不一定亡所。入流,即入涅槃之流,它是初果须陀洹的代称。
亡所,实际就是证涅槃,只有涅槃才是真正的能所双亡。而证涅槃,只有入流以上的圣
者才能有。
但是没有证涅槃,不代表不是入流,因为存在慧见涅槃的情况,即通过对五蕴生灭无常
的认识,对苦的彻底认识,进而认识到五蕴存在的熄灭,必定是涅槃,“有之灭,即涅
槃”,因而破除疑惑,破除我见,此时也是入流,这是经典所说的见苦得道。
“诸比丘!见苦者,亦见苦集、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
其实五蕴和涅槃本就是同一的两面,彻底认识了五蕴,也必定洞见涅槃。
要实现涅槃,是有条件的,它大概需要四禅左右的定力(此处的四禅是指毗婆舍那四禅
,绝不是现今佛教或者外道所认为的四禅),乃至禅坐当中贪和嗔的彻底克
服,心高度平衡,无贪,无嗔,然后在此基础上舍弃名色,则识必定灭,于是涅槃被证。
井水喻经那个三果向的圣者,也没有身触涅槃。
尊者殊胜语尊者那罗言:“今当说譬,夫智者以譬得解。如旷野路边有井,无绳、无罐
得取其水。时有行人,热渴所逼,绕井求觅,无绳、无罐,谛观井水,如实知见而不触
身。如是我说有灭则寂灭、涅槃,而自不得漏尽阿罗汉。”
他之所...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17 达真堪布仁波切慈悲开示:
等持——禅定,即心不散乱。心散乱指胡思乱想,想东想西,跑这跑那,一刻也不停止。
仔细观察我们的心就会发现,它一直处于散乱中,一直是漂泊的,一刹那也没有停止过
。有时候做梦,也是变幻莫测,先前的梦立即变另一种梦了。我们心里的变化速度就更
快了,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观察过,没有觉察到。
禅定是心专注于一境且不散乱,即将心放在一个设定的所依上不动摇——心里一直装着
这个所依,如灯火远离了风,就不会动摇,这就是禅定。比如心专注于香炉等不动摇,
是禅定;心放在转经轮上不动摇,也是禅定。
禅定有世间的,也有出世间的。比如有正见,有见地,明白无我和空性的真理,之后把
心放在这样的正念、觉悟(觉性)中,能止观双修,这是出世间的禅。如果把心放在某
些事物中,这是世间的禅。
心定了,很多功德自然就会产生;心定了,内心的烦恼自然就会消失。但若不是止观双
修,没有智慧的摄持,这些烦恼、杂念只是暂时消失,不久之后还会生起来。禅定只能
暂时对治烦恼,而且对治的是一些粗大的烦恼,不能根除烦恼。比如说初禅、二禅、三
禅、四禅,其中四禅是最高的,但是也不能根除烦恼,无法脱离轮回。想除掉轮回之根
,... 阅读全帖 |
|
s**********a 发帖数: 1853 | 18 那是因为你就知道个坛经啊。
妈的,好好的禅宗,被人搞成了打机锋,打机锋的人,还以为自己顿悟了。
这就是说的你,知道吗?
禅宗的机锋,本来是用来解释禅修境界的,结果硬被海公公你这样的人搞
成了心灵鸡汤。
我就问你,你初禅了么?没初禅就不先不要读这些经书了。 |
|
r****n 发帖数: 8253 | 19
呵呵,继续忽悠。
先忽悠没四禅八定不可能慧解脱,再忽悠没初禅不可能慧解脱,接着忽悠什么入初禅境
,忽悠“不忘”,然后忽悠自己的刹那定。
现在只能忽悠“超简单”了。
一眼看穿你这个魔王。 |
|
r****n 发帖数: 8253 | 20
如果是修止禅,需要盯住取相。然后后面会过度到似相。
似相一直稳定住,稳定几个小时,就是正式进入初禅了。
不过在近行定阶段,有迷惑性,当中“有分心”会升起,一切停止,误以为是涅槃。
另外光的迷惑性也非常强。
初禅的这一步,迷惑性实在太强太强,很多人倒在这里。 |
|
r****n 发帖数: 8253 | 21 waichi最荒唐的是这一段
=====================
就如 "初禅", 即行者他 "心" 所 "进行" 的 "行为", 是 "置心
一处", 而行者能置心一处之时, 会因心从狂乱, 转成得某
种程度之安 "定", 因此对比, 所以会产生喜乐觉受, 因此
称为 "离生喜乐", 开始能离开狂乱, 故安定而生喜乐感也.
而如行者保持 "置心一处", 老实行至尽, 最终得到的只是
"空无边处定".
======================
“初禅,老实行尽,最终空无边处定”,合起来叫禅定。。。
哈哈,很好很强大!不过纯是胡扯。胡扯得很强大。
这个waichi实际对于四禅八定究竟是什么根本不懂,根据这个,也可以判断,他哪怕有
些所谓神通,也不会强到哪里去。
dreamfly在俱乐部引用的全部waichi论述禅定的东西,都是严重错误的。它们都是建立
在意识之外有个不生不灭的心的基础上的。这是个根本性错误
关于什么是禅定,我已经用通俗的语言进行了解释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314659.html |
|
b**d 发帖数: 7644 | 22 那个是九住心以后未到地定,然后是初禅。 大乘经典也有,不过说法和南传不一样而
已。
到未到地定以后就不远啦。
而且你这个没有光的禅相,是不可能入初禅吗,是不对的。
不知道你从哪里得出这个结论。 |
|
r******2 发帖数: 1021 | 23
。
别人在书上讲的就不是实践出来的?清净道论这种就不是实践出来的?不是被实践所检
验的?难道清净道论弄错了?
如果你这个师父说什么进初禅,不注意禅相,这个肯定是错误的。
另外你这个师父是泰国的吧,泰国的僧人确实比较能发挥。他们很多缺乏严谨。
我知道泰国有个法身寺,练的东西和FLG似的。
还有你怎么知道他证到初禅以上,听他说的? |
|
S**U 发帖数: 7025 | 24 我认为我们想法相近,用词不同而已。
对方有自己渴望有而没有的品质所以才爱上对方,正表示我们自身的不足。
我帖子里师姐教育我也包括成人话题,被我省略若干字,HAHA
师姐重点是初禅乐比起男女,快乐又可靠(如果能随意进入初禅)。更高的禅悦或解脱
更不用说。
好。 |
|
r******2 发帖数: 1021 | 25
不是,这个是根据佛陀所说的。是属于基本佛法法理。尤其是缘起法。
唯物是物质第一,物质创造意识
唯心是意识第一,意识创造物质
但是佛法这两种都不是,佛法认为物质和意识本质不同,两者谁都没有办法创造另外一
个,但是他们互相依赖,彼此有影响。
就物质来说,它必须依赖于意识才能真正生起。这里的意识,只是一个条件,而不是创
造者。
就意识来说,它同样需要物质的依赖条件(无色界有争议,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他们二者基本是一一对应,同生同灭。
当然,这是我自己对佛法的认识。
信。
我确实没有到初禅,但是修观没有问题,我自己是纯观行者,纯观行者并不修四禅八定
,而是直接利用刹那定修观,刹那定相当于近行定的定力,属于欲界定,定力没有色界
初禅高。
我认为你还没有理解名色的问题。
当你说真实存在的时候,还是需要小心,因为可能堕到常见上。
这段我看不懂。应该是不太对的。 |
|
l*******l 发帖数: 13923 | 26 佛教与科学-----爱因斯坦只是验证了佛学的时间和空间观
两千多年前出来的佛法告诉大家,天道和我们人道的时间、空间都不一样。佛
陀(释迦牟尼)以神通去到天道(这次去的是忉利天,也就是三十三天,其天主是帝释
天,也就是西方人所信仰的上帝。由于处于六道中的天道,也没有脱离轮回)为他往生
到天道的母亲摩耶夫人及众天人说法。他先将身体高度增加到一由旬(忉利天天人的标
准身高,相当于我们的19.5公里高。当然,质量肯定也增加了许多),为专心说法不被
弟子们打扰,还以神通力隐藏身行,使人间有天眼神通的人也找不到他。
接着,佛陀坐在石座上,母亲摩耶夫人领着许多天女们来礼见佛陀,释提桓因(也
就是帝释天)与许多三十三天的天众,也都来礼见佛陀,围坐在佛陀的四周,准备听闻
佛陀说法。佛陀的说法,先让他们生起欢喜心,接着说布施、持戒等人天善行,再说欲
贪是大祸患,是不清净的,应当舍离。待他们能接受这些道理,有了听闻佛法的基础后
,便开始宣讲苦、集、灭、道等佛法核心的四圣谛。说完四圣谛后,在座的天众们,有
许多即证得了初果。
说法完毕后,帝释天请问佛陀:
“世尊!我应当...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7
4 慧解脱相对于具解脱有什么特殊性?
具解脱就不用”先有法住智,后有涅盘智”吗?
“先有法住智,后有涅盘智” 是慧解脱独有的特性吗?
我认为不是,
这是慧解脱、具解脱,所有解脱者的特性。是佛法的特性。
“先有法住智,后有涅盘智” 是佛陀向啥都不知的须深解释解脱的方法与过程而已。
这个过程强调”慧”,(好吧,至少对初学者是强调”慧”)
慧解脱的特性,我认为最可能是没有无色界禅定,没有神通。就这样而已。
慧解脱,有可能有初禅~四禅,也可能没有。
但慧解脱、具解脱,一样解开十结。没差别。
是有人认为,慧解脱可能连初禅都没有,我个人无法否认有此可能。
待体验。
但一定有某种禅定能力,有深入观察行识无明的能力。
|
|
q****u 发帖数: 1421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禅定]打坐以及心一境性(南怀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9 00:49:20 2014, 美东)
摘自《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心一境性有三个层次:身(身体),口(嘴巴),意(意识思想),三者都要进入专
一境界。之所以用打坐这个方式,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习惯于动,甚至坐在那里都要歪
著坐,眼睛没有事地要东看西看,打坐至少是让你的生理有一个假装的静相。打坐的
时候,嘴巴也休息了,不说话,意识也要专一于一个东西。有的方法要求嘴巴唸咒、
唸佛号或者唸佛经,但那也是为了让你得止。这是修定的基本原则,所有的修法,不
管是佛法还是外道,都要遵循这个路线。譬如说修白骨观,嘴巴不说话,身体站著、
睡著、或者盘腿坐著,意识观想自己为一个白骨。这个法门也须要专心一致、心一境
性哦!心专一了,不理会别的什么思想和感觉,把它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境界,这才叫
白骨观,谁做到了?现譬如说呼吸法门,修安那般那,你要专一的听自己的呼吸,要
把心理和风...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29 发信人: bravery (颠颠倒,颠倒颠), 信区: Buddha
标 题: Re: 盘坐初体验(三)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Apr 22 01:30:45 2012), 站内
专注和精神放松,其实就是修行中的精进心和出离心,古人翻译的太雅致了,反而让后人
不好理解。
专注是专注业处的感受,比如我常用的禅修方法,观息,就专注于鼻下人中穴处,呼吸吹
动它的感觉。所谓专注,所谓精进心,就是始终要尝试更细腻准确的体验它的感受,从最
初只是感受有没有呼吸吹过人中产生的风,到感受风的长短、冷热、滑涩、粗细,最后一
直细腻准确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程度。
放松,也就是出离心,就是一种无所谓,不在乎,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态度。感受无论是
什么样的,都无所谓,它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去做任何调整。观息一开始有风,就是
有风,没风就是没风。如果因为没感受到风而加重呼吸,从而变得有了风,这就没了出离
心,就定不进去了。或者中间感觉呼吸滞涩,就尝试调整呼吸让它变得顺滑,这也是失去
了出离心,反而会失去感受呼吸顺滑还是滞涩的能力。
当然,如果放松太过,精进心弱了,不再专注,也一样会失去业处的感受。
精进... 阅读全帖 |
|
x*m 发帖数: 276 | 3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无标题] 谁告诉我 无二 境界跟 初,二,三,四禅是什么关系?
致心一处,心一境性,都是初禅的功夫
我们大伙网约快二十年了,现在还在这里折腾
这四禅总得一步步上去吧,才能到二界顶。清海师父早期明确说明要修到二界顶才能待
业往生
其佛土修行,不用回来做人。
按我的理解,无色界定 不是必经的路。
想想是可怕,如燃头眉啊,时日其实真是不多!要趁年少力强早早用功! |
|
x*m 发帖数: 276 | 3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无标题] 谁告诉我 无二 境界跟 初,二,三,四禅是什么关系?
致心一处,心一境性,都是初禅的功夫
我们大伙网约快二十年了,现在还在这里折腾
这四禅总得一步步上去吧,才能到二界顶。清海师父早期明确说明要修到二界顶才能待
业往生
其佛土修行,不用回来做人。
按我的理解,无色界定 不是必经的路。
想想是可怕,如燃头眉啊,时日其实真是不多!要趁年少力强早早用功! |
|
a*****y 发帖数: 33185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anDaoPractice 俱乐部 】
发信人: rainbowcc (去嗔师太), 信区: ChanDaoPractice
标 题: 楞严经读经小结 卷九, 卷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9 12:23:00 2011, 美东)
学习内容:LYJ卷九
学习时间:2011年2月2日
学习方法:先看2-3句白话文,再看相对应的经文,再回过头对照白话文
学习笔记:
1.初禅: 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 一切苦恼所不能逼
梵众天
梵辅天
大梵天
2.二禅: 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 一切忧悬所不能逼
少光天
无量光天
光音天
3.三禅: 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 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
少净天
无量净天
遍净天
4.四禅: 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
福生天
福爱天
广果天
无想天
5.五不还天: 无烦天, 无热天, 善见天, 善现天, 色究竟天
6.以上统称:十八天
7,色界: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回心大阿罗汉
空处
识处...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3 附录:三学七清净十六观智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1:11 点击:150
附录:
【三学七清净十六观智】
三学
七清净
十六观智
戒学
一、戒清净
定学
二、心清净
慧学
三、见清净
1.名色差别智
四、度疑清净
2..缘摄受智
五、道非道智见清净
3.思惟智
4.生灭随观智(弱的)
六、行道智见清净
4.生灭随观智(成熟)
5.坏灭随观智
6.怖畏现起智
7.过患随观智
8.厌离随观智
9.欲解脱智
10.审察随观智
11.行舍智
12.随顺智
13.种姓智(约第六、七清净之间)
七、智见清净
14.道智
15.果智
16.返照智
二、【「心清净」――止禅的修习】
止禅课程共分三级:第一级:禅的基础。第二级:掌握初禅。第三级:掌握第二禅至第
四禅。
总目标:亲近善友,即亲近教授业处的导师。此等教授业处的善友应能够从四十个业处
当中给与适合学生性...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4
本来心解脱就有多义。
止禅叫做增上心学,获得心解脱
观禅叫做增上慧学,获得慧解脱。
这里的心解脱不是代表证阿罗汉,这里的慧解脱,不是那个和俱解脱对应的慧解脱。
杂阿含:
“比丘,於欲離欲心解脫,離無明故慧解脫”,这里的心解脱,其实就是禅那,因为禅
那是镇伏贪欲的,但没有破无明。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
“有作是说.此契经中说:未至定名不动心解脱”,这里将还没有到初禅的未至定说成是
心解脱,因为这种定,也是降服了五盖的。
《大乘義章 卷18》:
「斷除四住。世諦心淨。名心解脫。
於世諦中。一切德脫。用心為體。故偏說心。
斷絕無明。真諦慧明。名慧解脫。
於真諦中。一切德脫。用慧為主。故偏說慧。」
这个也基本说的同样意思,心清净,就是禅那。 |
|
f********4 发帖数: 253 | 35 初禅有的是寻伺,觉观是不恰当的翻译。再说二禅就无寻无伺了……止禅是高度专注于
一个目标达到一种非常平静的境界,任何专注目标以外的心理活动都会妨碍入禅;而观
禅可以以任何不需经思考诠释而直接体验到的究竟法为目标,目的是洞悉它们无常苦无
我的真相。止禅的目标只能是概念法,因为究竟法是不停生灭变化的,很不稳定,以其
为目标不能让心足够安稳。因此一个人不可能既止又观,如果一个人既想止又想观结果
必然是既不能止也不能观……
不知道我书背错了没有……
另外帕奥体系的争议我记得主要是他们主张证果必须要观过去未来的名色,并且必须细
致到不能再分解的程度,而且要观察所有种类的名色,甚至还要观察他人的名色……假
如真要这样的话整个南传佛教界估计只有帕奥体系证的果是真的了…… |
|
W*********E 发帖数: 197 | 36 其次是色界四禅天的境界,必须要有第八识所变现的色界天身,然後第六识丶第七识丶
第八识在初禅乃至四禅等至位中安住,才会有色界四禅天等等至位的境界。必须要有第
八识依所执持过去生修学禅定净业的种子,变现色界天身;然後第八丶第七丶第六识,
以及眼识丶耳识丶身识这三识,共同在等持位中现行运作,因爲色界四禅天人鼻丶舌二
识已经不现行运作了;这样子才会有色界天人种种的说法丶论法的聚会,以及一切的身
口意行。所以,如果没有眼耳身意识丶末那识以及阿赖耶识这六个识,就不能够具足色
界天的一切境界。
再来则是无色界天境界,必须要有意识安住在无色界天境界当中,才有无色界天境界现
前,才能够有无色界的有情。然而,意识在这四天已经极爲微细,是意识细心;乃至到
了非想非非想天,意识更加微细,已经是极细心。但是都不离第七识意根,如果离了第
七识意根的话,意识就无法现起。又如果没有第八阿赖耶识执持无色界天的业种,就是
异熟种,也不会有有情能在无色界天出生,领纳无色界天的境界。因此,无色界天也不
能够离於六丶七丶八识而有,要依六丶七丶八识现行运作,才能够有无色界天有情以及
无色界天的境界。
由此可知,如果没有八识心王,...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565 | 37 笑翻. 都是凭幻想的空谈者, 都分不清啥是初禅, 啥是入初
禅. 将9不搭8放一起都不自知. 呵呵...........
造。
于某一个对象上,或者依靠某个什么“主题”,刹那定不是制心一处。
==
对付自欺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表演, 然后指出任其左闪右避,
并不时的又再指出一下, 于是有人看到他的自欺,有人看到了
他的逗笑.
Runsun: 结合对自己的观察认识,我基本确定我最近时间的突
破和转变,其实是已证须陀洹果,也就是初果阿罗汉.
Runsun多月说不够10min, 其后又被迫说成是误会, 是个经典
的严重自欺.
Runsun那所谓告发J, 更是心性本污及严重自欺的典范.
Runsun行骗证据: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230599_0.html |
|
c***h 发帖数: 2262 | 38
禅定不是初果 也不是二果 更不是三果
初禅离五盖(离贪嗔),会有’无我”的感受,很美好,
但那不是初果 也不是二果 更不是三果
二禅也是。
须深经里,须深一直问禅定,以为禅定能干啥大事,
佛陀说,要先见缘起(先有法住智),然后才有涅盘(断欲贪,断无明)。
光有禅定,啥都不是,就是震惊一番,然后自我高深一番,自我感觉良好而已,
有些高深的经典似乎了解了,可下辈子该墬恶道的,还是墬恶道。
据一位修四念处原始佛法有成就的人士说,
见缘起,必见苦,必对佛法僧不疑,对四圣谛不疑,不会轻视四圣谛。
“不疑”之后,会有股强大的推动力,让你往涅盘直冲过去。
绝不会借故说,要赚钱、要读完博士、业力阻恼、要闯一番事业、….
就像是………
你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你也知道有位名医能完全治好你的病
你爬都会爬过去,恨不得下一秒就冲到名医面前,不会有什么借口。
”见缘起”不只是初步,也是决胜的一步。
可见”见缘起”是多么关键的一步。
见缘起,请修四念处。 |
|
l**a 发帖数: 5175 | 39 答:你要好好的算一算,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你睡多少小时,睡眠是昏沈,所以心地清
净的人睡眠自然就少。我们修行、学道时间不够用,贪睡把你的时间空过了,非常可惜
。所以世尊当年在世,规定出家人睡眠一天只有四个小时,中夜睡眠。古印度是讲六时
,昼夜六时,昼三时,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夜三时,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
什么时候睡觉?晚上十点钟到两点钟,睡觉的时候,两点钟就要起床,勇猛精进,不可
以偷懒,道理在此地。所以以前寺院庵堂多半都是建立在深山,环境非常幽静,确实他
们睡得早也起得早。
我在没有出家之前跟忏云老和尚住茅蓬住过半年,茅蓬只有五个人。山上没有水,没有
电,晚上点小蜡烛,我们晚上睡觉大概九点钟就睡觉了,早晨一点多钟、两点钟起床。
起床因为没有灯,佛像前面点一对蜡烛,我们功课是拜佛,所以早晨起来拜三百拜,拜
完之后各人有各人的工作,就开始自己去做去。睡眠的时间愈少愈好,佛说五欲,财、
色、名、食、睡,也叫五盖,盖是什么?盖覆,把你的性德、你的智慧、你的德能盖住
,障碍住了,盖是障碍的意思,所以这个东西愈淡薄愈好。财可以不要,色也可以不要
,这个色是指男女,可以不要,名也可以不要,吃...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0 以下帖子是waichi对须深经当中关于慧解脱阿罗汉相关文字的强行辩解,看起来似乎很
聪明,不过却暴露出大漏洞了,并且文中进行造谣,再次篡改别人的观点
这个漏洞非常明显,仔细看就会知道
真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waichi用劲心机,但是也不免露出马脚
不过他类似露马脚之处太多,过去我都不会太追究,从今天开始,我将狠抓不放。
这是2009年年waichi第一次明显露出原形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 00:16:38 2009)
不. 并不难背. 而只不过是由于那些, 相对其它佛法理,
经中是很少提及, 而在同一本经之中, 哪怕有提及到
了, 也非专门详细论此, 而只各自片言只语散落在各
部不同的经之中, 因此, 大家不懂有关那些四禅八定
之全面义, 故空有学问者只落个片言只字歪义胡想.
就像runsun则那段佛经文, 佛说 "俱足" 初禅不? "俱
足" 二禅不? etc..., runsun他不解经义, 就成了 |
|
a**u 发帖数: 8107 | 41 ☆─────────────────────────────────────☆
runsun (runsun) 于 (Wed Aug 5 09:35:44 2009, 美东) 提到:
关键词:禅定 四禅八定 刹那定 止禅 观禅 慧解脱阿罗汉 俱解脱阿罗汉
我用比较通俗的话解释一下禅定,虽然可能不严格准确,但更容易理解,克服一些对禅定
的错误理解
禅定,其实就是持续性的瞬间产生的意识的纯度,禅定等级越高,意识的纯度就越强。
这种高纯度的意识(心),表现是宁静、镇定、安详、统一、平衡。
我们一般人瞬间产生的意识里面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而禅定强的人,瞬间产生的意识
是高纯度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是伴随意识产生的,佛法叫做心所,意思是属于心(意识)的
初禅状况下瞬间产生的意识主要只有五个东西,分别是寻,伺,喜,乐,心一境性。
二禅状况下瞬间产生的意识主要只有三个东西,喜,乐,心一境性。
依此类推。。。
如果想要获得这种高纯度的意识,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选择一个固定的单一的对象,让瞬间产生的意识不断对着它,时时刻刻不偏离对
象,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过滤瞬间产生意识里面的杂质。获 |
|
w*******w 发帖数: 2051 | 42 转载自
http://www.xici.net/b495440/d95291893.htm
bhavana 发表于:09-07-26 13:05
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佛教论坛上介绍蒂帕嬷的一些帖子,但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1]
。后来看到网友翻译整理的一些资料[2],介绍蒂帕嬷一些弟子受蒂帕嬷指导禅修的修
行经历,认识到这些是非常有价值的禅修参考资料,于是才搜索蒂帕嬷的有关资料,从
网上购买了《佛陀的女儿:南传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的英文原版“Dipa Ma——
TheLife and Legacy of A Buddhist Master”[3]。阅读此书,才知道到蒂帕嬷在成就
内
观智慧(证得了二果)之后,修习并征得了八种禅定和五种神通。不仅仅是她,还
有她的妹妹以及她们两家的几个孩子,都是先证得了内观智慧(至少是初果),再修禅
定和神通,只是书中没有提她们几位禅定和神通达到了何种水平,但至少书中的记载表
明她妹妹的神通成就也是相当大。我们知道,一般认为马哈希禅法修纯内观,走的是慧
解脱的路子。有的朋友发心比较高远,不满足于修纯内观,还希望成就禅定和神通,所
以可能就会选择先修禅定的法...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3 1: So my question is how is 拙火经验 related to 禅定?
大概看了一下关于拙火经验的引文, 比较长,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么个词, 挺有意思的
也比较杂, 给出的例子好像也并不都是在一个层次上的. 和禅定有什么关系? 我想你
大概问的是和四禅八定有什么关系..我觉的有些部分似乎已经超越了四禅八定, 有些地
方好像还连初禅都没到, 还有一部分大概像意识的幻觉吧....总之, 四禅八定做为共法
, 不管是寻求天届的果报, 还是三界外的解脱, 都是必要的. 拙火经验因人而异, 但是
我相信和四禅八定应该是有交集的.
2: Do you close your eyes while meditating
正确的打坐中眼睛是自然微微打开的. 但是一开始可能会不习惯, 眼睛总会自然闭上,
也是正常的. 我个人觉的依情况而定. 因为打坐一开始主要还是在定上, 而眼根为五根
中最胜, 所以闭上眼睛有利于收摄五根, 让意识尽快地安定. 对妄念特别多的人, 应
该这样开始. 但是对于已经有一些经验的人来说, 眼睛微张有利于克服昏沉, 人的前五
根减弱的情况下昏沉很容易...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538 | 44 三灾因何而生起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2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君合
230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灾有大小之分,大三灾就是火灾、水灾、风灾,小三灾就是刀兵灾、饥馑灾、瘟疫灾
。也就是灾劫。一个大劫之中,分为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每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在每
个住劫之减劫最后期,便发生三小劫的现象。在每个大劫中之坏劫时,便发生三大灾劫
,现在谈谈三大灾劫发生的原因。
因为人有贪心,就发生火灾;人有嗔心,就发生水灾;人有痴心,就发生风灾。所以三
灾是由三毒而生起的。我们人人都具足贪嗔痴三毒之心,此心一天比一天扩大,到了一
定限度时,就形成大灾劫来临!
三灾有次第发生,因为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的缘故。这七种感情渐次扩展,每
一情发生一次灾难。因之,形成七次火灾,经过七次火灾之后,便发生一次水灾。又因
七情中每一情各分为七,故这个‘七火一水’的顺次,往返七回。此后,又经过七次火
灾,而最后又发生一风灾,把全世界毁灭殆尽。火灾发生时,能烧到初禅天(色界的梵
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水灾发生时,能淹到二禅天(色界的少光天、无量光天、光
音天),风灾发生时,能刮到三禅天︿色...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5
以佛陀所敎内观四念处中的”身念处”为例,
1.少事少务,心里不要有很多事情塞着,顾东顾西。
2.先注意肩颈要放松。然后全身放松,松柔。
(这两件事很重要,要养成习惯) (我以前一直没注意)
3.依自己进度,注意身体某一部位。
通常会注意呼吸(又叫”安那般那”),或者走路(又叫”经行”)
注意呼吸为例,又可以依自己进度注意不同部位,
例如,一开始不容易专心,可以先注意较小的部份
—e.g.”人中”的一呼一吸的摩擦感觉
或 有人注意随呼吸肚子一胀一缩
这时的”正念”,就是保持注意
.”人中”的一呼一吸的摩擦感觉 或者 肚子一胀一缩
不要被各种杂念中途打乱
当没有注意”所缘” (也就是.”人中”的一呼一吸的摩擦感觉 或者 肚子一胀一
缩)
就叫失去”正念”。
要拉回来,继续注意”所缘”
等注意更集中了,能够不耗神而轻松的注意到”所缘”,
感觉也会慢慢扩大,
感觉自然会慢慢扩大到吸气进来到鼻腔、气管的各种细微感觉。
这时,”正念”就是保持注意”吸气进来到鼻腔、气管的各种细微感觉”
再熟练,注意力再集中,能够不耗神而轻松...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6 各经中重复出现的话语,原始经典中收录的有《法句经》。
《法句经》被作为僧团中的入门教科书背诵。
此外,南传长部第三十三部经《等诵经》,对应北传《长阿含经·众集经》、《大集法
门经》,是把佛常说的法依数字编排。南传增支部、北传增一阿含,也是依法的数字编
排。此类经是把相关的法组织在一起,对法作比较整体的说明。
摘录《等诵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DN/DN33.htm
一切众生皆因食而存续、一切众生皆因行而存续
...
哪些二呢?
名与色。
无明与有的渴爱。
有见与无有见。
无惭与无楚C
惭与楚C
恶言与恶友。
...
界善巧与作意善巧。
处善巧与缘起善巧。
...
哪些三呢?
三不善根∶贪欲不善根、瞠恚不善根、愚痴不善根。
三善根∶不贪欲善根、不瞠恚善根、不愚痴善根。
三恶行∶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
三善行∶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
三不善寻∶欲寻、恶意寻、加害寻。
三善寻∶离欲寻、无恶意寻、无加害寻。
...
哪些四呢?
四念住∶学友们!这里,比丘住于在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
世间的贪与忧;在受上随观受……在心上随观心……住于在...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7
在佛陀当时,声闻就是学习佛法的弟子。
听闻佛法的弟子。例如我们现在听闻到佛法,也是声闻弟子。
声闻有些未必亲自听到佛陀说法,也可能只听佛陀的弟子说法。
地方大了,时间久了,这种是很自然就发生。
后来似乎佛陀较少岀来说法,且愈说愈简略,
常常弟子还要问一些长老,佛陀讲得是甚么意思。
佛陀死后,还是称佛弟子为声闻,
意思就更明显,声闻就是学习佛法的弟子。
后来派系斗争,声闻才被赋予不同意义。
(通常现在用这样的词时,有某一个派别,贬抑另一个派别的味道。)
如果把时间还原,回到佛陀当时,或者佛陀死后数百年间,
佛法就是四圣谛,佛法成就就是四果,声闻就是所有的佛弟子,应该没有争议。
http://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123
印顺法师整理得不错,可以参考一下。
慧解脱、俱解脱、心解脱的分别
1. 关于「俱解脱」之定义,如依据说一切有部之讲法:「得灭尽定的阿罗汉」才是「
俱解脱」;
若得「未到定」的阿罗汉,是「全分慧解脱阿罗汉」,得「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定
」的阿罗汉,
则是「少分慧解脱阿罗汉」。参见释厚观编《成佛之道》讲义第四章p.111-...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037 | 48 [临济宗]临济义玄上承曹溪六祖惠能,历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蘗希运
的禅法。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二
怀让禅师第四世一十二人 洪州黄檗山希运禅师法嗣一十二人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曹州南华人也。姓邢氏。幼负出尘之志。及落发进具便慕禅宗。初
在黄檗随众参侍。时堂中第一座勉令问话。师乃问。如何是祖师西来的的意。黄檗便打
。如是三问三遭打。遂告辞。第一座云。早承激劝问话。唯蒙和尚赐棒。所恨愚鲁。且
往诸方行脚去。上座遂告黄檗云。义玄虽是后生。却甚奇特。来辞时愿和尚更垂提诱。
来日师辞黄檗。黄檗指往大愚。师遂参大愚。愚问曰。什么处来。曰黄檗来。愚曰。黄
檗有何言教。曰义玄亲问西来的的意。蒙和尚便打。如是三问三转被打。不知过在什么
处。愚曰。黄檗恁么老婆。为汝得彻困。犹觅过在。师于是大悟云。佛法也无多子。愚
乃搊师衣领云。适来道我不会。而今又道无多子。是多少来是多少来。师向愚肋下打一
拳。愚托开云。汝师黄檗。非干我事。师却返黄檗。黄檗问云。汝回太速生。师云。只
为老婆心切。黄檗云。遮大愚老汉待见与打一顿。师云。说什么待见即今便打遂鼓黄檗
一掌。黄檗哈哈大笑。黄檗一日普请锄薏谷...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037 | 49 [临济宗]临济义玄上承曹溪六祖惠能,历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蘗希运
的禅法。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二
怀让禅师第四世一十二人 洪州黄檗山希运禅师法嗣一十二人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曹州南华人也。姓邢氏。幼负出尘之志。及落发进具便慕禅宗。初
在黄檗随众参侍。时堂中第一座勉令问话。师乃问。如何是祖师西来的的意。黄檗便打
。如是三问三遭打。遂告辞。第一座云。早承激劝问话。唯蒙和尚赐棒。所恨愚鲁。且
往诸方行脚去。上座遂告黄檗云。义玄虽是后生。却甚奇特。来辞时愿和尚更垂提诱。
来日师辞黄檗。黄檗指往大愚。师遂参大愚。愚问曰。什么处来。曰黄檗来。愚曰。黄
檗有何言教。曰义玄亲问西来的的意。蒙和尚便打。如是三问三转被打。不知过在什么
处。愚曰。黄檗恁么老婆。为汝得彻困。犹觅过在。师于是大悟云。佛法也无多子。愚
乃搊师衣领云。适来道我不会。而今又道无多子。是多少来是多少来。师向愚肋下打一
拳。愚托开云。汝师黄檗。非干我事。师却返黄檗。黄檗问云。汝回太速生。师云。只
为老婆心切。黄檗云。遮大愚老汉待见与打一顿。师云。说什么待见即今便打遂鼓黄檗
一掌。黄檗哈哈大笑。黄檗一日普请锄薏谷...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50 萧平实为何丧心病狂诽谤高僧大德?
《般若锋兮金刚焰》
感受此种果报,与萧平实对自己的受学恩师的薄情寡义,也很有关系。网络上提供的信
息是:“萧平实居士过去在农禅寺学佛,刚开始时,他说圣严法师有印证他开悟,我们
才去跟他学;后来圣严法师和果辉法师都证实没有。我们去那儿学习,有得有失,劝后
学的人注意慢心,不要跟着他毁谤法师,否则得不偿失。”
萧平实的自述是:“余当时亦将《无相念佛》书稿面呈余师(圣严法师),供作农禅寺
接引学人之用;学人若能成就此功夫,得大受用,即不必舍农禅寺,再游他处。然余师
藉词推拖,无意出版;书稿于农禅寺三进三出,最后遗置于彼寺知客处十余天,几乎被
丢弃于字纸篓。后因果权法师发现翻阅,知为余所缮,方以电话通知领回。然余于师不
敢有怨言,后因林淑华来电佯称召开干部联谊会,嘱余必须参加;至已方知是干部会议
。会中余师当面否定余之悟境,谓非是悟,令诸干部面闻。散会返家途中,余思悟者行
事不当如是,莫非师犹未悟?返家乃重阅师诸著作﹙悟后尚未曾检阅,悟前先入为主之
观念,不曾怀疑师之悟否?﹚,方知师犹未悟。便发愿:有朝一日助师证悟。此意于《
悟前与悟后》书中曾明白记载,但未言...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