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佛法以最缜密的逻辑为基础
相关主题
金刚心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陈兵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阿赖耶识的内涵与外延
阿赖耶识--百度百科若人生百岁 不见水老鹤 不如生一日 而得解了之
阿賴耶识非为外道神我、梵我等世间我破魔金刚箭雨论反击萧平实对佛教正法的恶毒进攻 上
『真常唯心』破魔金刚箭雨论反击萧平实对佛教正法的恶毒进攻 下
七八九识心与物
唯识宗基本教义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真常唯心---唯识诸经所说之无我与我涅槃绝对不能是识的客体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观待话题: 道理话题: 五蕴话题: 阿赖耶识话题: 施设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g
发帖数: 225
1
记得在欧洲有一位医学博士,他也精研中医,他问说:“我是研究科学的,在想一个问
题:随着时代的科技研发,日新月异,像我为了能与子女沟通,也持续接触新知,以了
解他们的想法。那……这个佛教佛法是两千多年前,这么久远的内涵,你们佛教徒有没
有想过,要如何因应这种时代的现象?”他很认真、诚恳看着我,是十足的科学家,丝
毫没有轻蔑的意思。
是啊!听起来像是很有道理!有学问的人提出的问题,这是普罗大众对佛法的基本
认知不足,而以世俗人的观点作评估,所造成的结论。事实上,如来 世尊教导的内容
确实函盖世间万法;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不受世间系缚,能解脱生死,却又能再回入
世间的智慧;而且是要自在地回入喔!不是受业力牵引,那就是出世间、世出世间的智
慧。所以当年圣 玄奘菩萨译经的时候,他有“五不翻”的原则,直接采用梵文的音译
,就是依随梵文的发音写成中文;其中之一,就像是Prajna(般若),为了让后人能生
善、尊重的意思。将Prajna音译为“般若”,而不翻译成中文的“智慧”,因为佛法里
的智慧是含义很深广,不像中文的智慧比较轻而浅。
佛法解脱三界与成就佛菩提的智慧,本来就不是百岁人类所能思议理解的,全然仰
赖佛菩萨慈悲善巧,为众生铺陈法要。换言之,佛法是 世尊已经圆满具足生命实相的
究竟智慧之后,为佛弟子们方便建立的解脱修行次第,让后世发起菩提心的佛子能够循
序拾阶而上。所以能对三宝起信是最基本的修行心态,还得值遇真善知识的教诫、引导
;此外,要能够依着圣教量法要的善巧方便,如理正思惟。如何思惟呢?思惟所有诸法
的自相、共相,其中又包含两种行相的深入观察。圣 弥勒菩萨有开示:行者必须依着
“算数行相”及“称量行相”思惟,才能称作“闻思正法”,而且是修行者的起始点。
《瑜伽师地论》中这么说:
如由算数行相及称量行相,观察诸蕴相应言教;如是即由二种行相,观察其余所有言教
,如是总名审正观察,思惟一切所说正法,如是名为闻思正法。(《瑜伽师地论》卷25)
论中的意思是说:像这样子,经由世俗法,可计算出来的函盖面,以及符合思考的
事实所运行过程的法相,来观察圣教量所教导的五蕴相应的正道理;也是像这样子,依
着观察这两种行相的法相方式,来观察其他所有至教量的内容。如此总称为审慎、正确
地观察、思惟一切 佛陀所说的正法,像这样子才称作“闻思正法”。
那什么是以“算数行相”思惟五蕴相应于圣教量所教的呢?就是说,修道者要能先
听闻正确的法要,摄心思惟佛菩萨所特意建立已经量化的计算归类,能够现前观察自己
的五蕴身心的法相及行相,就是论中所指称的“算数行相”。先从最基本的色蕴十一法
,受蕴的苦受、乐受、舍受等三受,还有想蕴的六想身;行蕴所摄的六思身(思,表示
六识对六尘产生决定要去作什么之意);识蕴就是眼识、耳识等六识的直接了别,这些
都是世俗可数之法,可以计算的。首先,针对自己五蕴法的法相,还有其他有情的共相
以及运行过程的法相,修行者作深入观察、思惟;此外,再随着各别相异的法相,辗转
差别再作交叉思惟,又会产生无量的差别法相,智慧就会慢慢产生。
那什么是以“称量行相”思惟五蕴相应于圣教量所教的呢?就是依着圣教量所教导
五蕴相应的正道理,以符合思考的事实思惟,思考五蕴运行过程的法相,观察种种法的
功能德用与缺失,作无颠倒的如理观察。前面再三提到的“正道理”,那如何是正道理
呢?根本论的开示正道理,其实就是四道理;分别为:一、观待道理,二、作用道理,
三、证成道理,四、法尔道理。这四道理就是总说如来 世尊安立佛法义理的来龙去脉
,对佛弟子来说当然很重要!
我们先略说观待道理。《瑜伽师地论》中如此开示:
云何名为观待道理?谓略说有二种观待:一、生起观待,二、施设观待。生起观待者,
谓由诸因诸缘势力生起诸蕴,此蕴生起要当观待诸因诸缘。施设观待者,谓由名身、句
身、文身,施设诸蕴,此蕴施设要当观待名句文身,是名于蕴生起观待、施设观待。(
《瑜伽师地论》卷25)
论中的意思是说:什么称作观待道理呢?观待道理大略可以说是两种:一种是生起
观待,第二种是施设观待。所谓的生起观待,是说由于各种因与缘的作用力以及驱使力
让五蕴能够出生;就是这个蕴的出生,是要依凭于各种因缘的显现才能成就。那所谓的
施设观待呢,就是由名称、句子以及文字的施设来指称五蕴,这个五蕴名相的施设,是
依凭于语言文字的组合,这样子就称为五蕴的生起观待与施设观待。换言之,弥勒菩萨
的根本论已明确指出佛法建立的来龙去脉,就是:三界内的种种法,以蕴处界起始,全
都是依凭因缘而显现,互相成就;而佛菩萨方便施设相应的名相,安立蕴处界生起的道
理以及施设五蕴,让佛子们依照圣教量的教导,作无颠倒的观察而能相应于道次第,这
就是观待道理。
可见佛教行者的基础功夫,都是从五蕴入门。佛子们如理思惟五蕴都是三界内的因
缘所生法,都说是终归无常空;然而,为什么能够发生缘起与缘灭,终归无常空的现象
呢?五蕴既然是无常空,为什么又会有一世一世不断地五蕴藉缘再生起?为何会有缘起
法的不断出现呢?这缘起缘灭的现象是从哪里出生的?显然一定是有一个恒而不坏、不
断、无间的根本法体,来支撑这些会断灭的法,才有可能会有缘起;不可能无因无缘而
有缘起法冒出来,也不可能只有缘就能够产生缘起法;所以一定有一个法,是基本缘起
的根本因,不然就变成无因而生诸法,那外道与佛法所说就没有差别了。
再说无因唯缘怎么能符合缘起法中的“因缘所生法”的真实义呢?不可能啊!一定
有一个主体识,祂变现出眼根、变现出色尘,然后在眼根、色尘接触的时候,再变现出
眼识来,才能有眼识这个法的缘起;眼根这一聚合如是,耳根及鼻、舌、身、意根等五
聚,也都是一样的道理,都有一个主体因才能够有缘起。依于此更可确认:如来藏第八
识是万法的所依识。
佛陀所施设最基础的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的观察法要,有效地广破外道虚妄想像
的神我、常我,因为外道的神我、梵我理论,全都落于 佛陀施设的十八界法之中,都
是缘生缘灭之法,让那些外道不能反驳一词。藉此显出 世尊之第八识如来藏,不堕十
八界中,却能生十八界法,本自涅槃,不自作主而处轮回之中,为第七识意根及业爱种
子所牵,轮转生死,展显其中道性;凡是见道者,皆能亲自触证、领受其体性及存在,
不是妄想建立之法。然后于般若期,世尊继续详说无我如来藏之空性中道,不同于外道
所说之我。
世尊所说之空性无我如来藏,是指第八识本自无生,没有五蕴依缘所起的万法,其
含藏的种子却能生出万法;第八识无生即不灭,然其所出生的种子,却缘生缘灭持续不
断。而第八识如来藏广有多名,虽然所有的有情,都有阿赖耶识如来藏,但是这个阿赖
耶识心体,却随着祂的功德差异不同的道理,而各别建立有种种不同的名称。
这个心为什么叫作“阿赖耶识”?因为祂“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换句话
说,一切有杂染的法种都被阿赖耶识心体所摄藏,所以才会有我执、我见等等的种子;
所以每一个有情都很执著阿赖耶识,古时候的南传佛法管这个执著叫作“爱阿赖耶”,
在大乘种智妙法中称为“恒内执我”;所以,第八识有了恒内执我的七识贪染种子,就
叫作阿赖耶识。虽然祂自己绝对不会执著自己,也不会执著见闻觉知心的我们,但是祂
含藏着我们这一些染污的种子,因为我们不清净,把祂的种子变得也不清净了,这时候
祂就叫作阿赖耶。
当我们临命终时,舍离了世间的一切,心里面很痛苦,可是想一想:“未来世,我
还是有个阿赖耶识的心体可以再出生另一个我啊!”这就是“欣阿赖耶”。而一切证悟
实相的人,有时会有这种现观:现在活着的时候是“乐阿赖耶”,因为有阿赖耶,活着
真好!也欢喜有阿赖耶,使我能够修学佛法,这就是“喜阿赖耶”啊!
又由于第八识如来藏,执藏我见、我爱等等种子,有时候这个阿赖耶识就叫作“心
”。为什么呢?因为种种法熏习的种子,都可以熏习而收集于阿赖耶识心田里;因为熏
习所有善恶业种的种子集存在祂那边,所以祂叫作心。
阿赖耶识当然又被称为“种子识”,因为能够普遍而任运地执持一切世间和出世间
法的种子,所以理所当然称为种子识。如果不能含藏一切世间有为法的种子,那就是有
缺陷的法,不能称为种子识,如果不是种子识,那当然就不是实相心体了。另外,也必
须是种子识,才能具有圆成实性;而圆成实性的意思,就是“圆满成就诸法的体性”。
如果是纯无为性的真如,则不可能圆满成就诸法的,因为只能成就一法——就是真如无
为,那就是有欠缺的法性,不具足圆满成就世间、出世间的法性了。
阿赖耶识又被称作“所知依”。为什么是所知依呢?因为阿赖耶识能够作为染法、
净法、所知诸法的依止心体。这代表说,众生一切的染污法,都依止于阿赖耶识心体中
;佛及诸菩萨、二乘圣人所知的一切清净法、无漏法,也都依止于阿赖耶识心体中才能
存在;同时,这一切染法、净法都可以被我们经由熏习、修行所能渐次证知的。
各位!如果有人出来弘法,依文断章取义,看到不同名称,就认为另外有更高于第
八识的“真如”实相心来出生第八识如来藏,这就是亏损如来、诽谤如来;因为如来的
至教量中,并没有这样的教导啊!
S******g
发帖数: 225
2
前一集说到第八识如来藏随着祂法义的别别建立,而有多种不同的名称,来指称祂不同
阶段所代表的特质,让大众明了。我们说到第八识心体,有时候又叫作“异熟识”,因
为祂能引起三界生死、善业、不善业的异熟果报。然而异熟识的名称,只能使用在异生
、二乘以及诸菩萨位三种,不包含佛地的第八识。异熟生也叫异熟,因为还会被阿赖耶
识心体中所含藏的有漏法种或无漏有为法种的体性所牵引,而有异时而熟、异处而熟、
异类而熟的正报与依报,产生种种无记性的异熟生灭。异熟的体性很宽广,从凡夫位一
直到等觉菩萨位,都含摄在异熟范围里面;除了如来地以外的一切位,都可以使用异熟
识这个名称,
而如来地的阿赖耶识心体叫作“无垢识”,也就是究竟清净,没有污垢,是“最极
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的缘故”;进入如来地以后,就不能再称为异熟识了,因为如来地
已经没有这些异熟的果报,也没有种子的变异而熟的现象,所有的种子都不再变异而熟
了。同时,无垢识的名称,当然只在如来地才有,菩萨不论哪一个阶位,都不能称为无
垢识;因为菩萨即使到等觉位,还得要熏习,要继续转易第八识中的种子为纯无漏的法
种;若不再熏习的话,便没有办法成为佛地的无垢识了。
所以阿赖耶识、种子识、异熟识,乃至无垢识,名称虽然不同,并不是不同的心体
喔!而是指同一个心——第八识如来藏。而经典中所说的“真如”,是由阿赖耶、异熟
识、无垢识心体配合有为法,所显示出来的第八识清净自性,是以阿赖耶识心体,自身
的真如体性,而名阿赖耶识心体为真如。所以千万不可误解,把“真如”当作是第八识
以外的另一个心体。我们举例来说,比方说我们小时候,长辈宝爱我们,昵称我们为宝
宝、宝贝;之后随着我们的特性或特征,在学校被称作大头或者小胖、班长;工作岗位
上被称作帅哥、美女;婚后又变成儿女的爸爸、妈妈;很快又变成阿公、阿嬷,就是像
这样子,佛法中名相的安立,是依着该法义的各自内涵及功德而成就,这就是菩萨根本
论四道理中第二的“作用道理”。
以佛法来解释,那什么叫作“作用道理”?就好像五蕴生起以后,依各自种子的缘
而有种种不同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例如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乃至意识能了别
法尘等等。所以说,色尘是眼根、眼识所运行的境界,声尘是耳根、耳识所运行的境界
,香尘是鼻根、鼻识所运行的境界等等,乃至法尘为意根、意识所运行的境界;其余诸
蕴也以此类推,那些种种的法都各自有不同的作用,应该也是像这样的,就是说一切法
都有个别的作用而有其名,类此所有的相应道理,方便都称为“作用道理”。然而作用
道理,也得建立在前面所说的观待道理的生起观待与施设观待。
我们再看另一段相关的经文,文殊师利法王子考问梵天的对答,为我们显示实相法
义,经文如是说:
问言:“梵天!何故数名有为法耶?”梵天答言:“以其尽故,名有为法。”问言:“
梵天!有为诸法为住何所?”梵天答言:“有为法住无为性中。”(《胜思惟梵天所问
经》卷5)
经文的意思是说,文殊师利菩萨问说:“梵天!什么缘故把那一些可以用数量来计
算的法,说它叫作有为法?”梵天回答说:“因为那个法它是会过去的,所以是有为法
。”文殊菩萨又问:“梵天!有为法是住在什么地方呢?”梵天回答说:“有为法是住
在无为性中的。”从经文中可以得知,凡是可以用数量为名的,一定统统是有为法,只
有不能够以数为名的才是无为法。譬如,第八识所显示的真如法性以及真如法相,永远
无法以数目计算;而我们的五蕴色身,六根、六尘、六识都是有为法呀!但是我们这个
有为法,是从我们的无为法的法性里面生出来的;所以,无为法函盖了有为法。
文殊菩萨接着又问:
问言:“梵天!若如是者,有为之法与无为法有何差别?”梵天答言:“有为之法与无
为法,文字言说有差别耳。何以故?文字言说即是有为,是无为故。若求有为无为法相
,则无差别,以彼法相无分别故。”(《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5)
本段经文意思是说,文殊菩萨又考问这位梵天说:“如果照你这样讲的话,有为法
跟无为法有什么差别呢?既然有为法是住在无为法性里面,那有为法应该就跟无为法完
全一样啰?”梵天这样回答说:“有为之法跟无为法,其实也只是因为名字上的言说,
才会有差别的;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文字言说就是有为法,而有为法也是离文字的这
个如来藏所产生的。若求有为法、无为法的法相,则没有差别,因为它们的法相本质,
是没有差别的缘故,无为法就是如来藏在三界内,藉有为法所显现的体性。当你讲无为
法时,已经是有为法啦!”换言之,若以文字言说互相沟通就是有为;但是文字言说也
是无为,因为文字言说还是从我们无为性的如来藏心体中所出生的。然而,它们两者并
没有差别,因为有为法的法相与无为法的法相,都是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心体—
所显现;乃至佛地的无漏有为法,跟佛地的无为法统统没有差别,一样是从佛地的无垢
识心体出生现起的。这也证明有为性与无为性,都是阿赖耶识心体所具有的自性。
换另一种说法,有为法是无为法所出生,而无为法须藉由有为法显现以及证得。也
就是说,阿赖耶识若想在人间运转的话,必须先出生六根,才能再出生六尘与六识,才
能在三界中的人间运转,与五蕴互为俱有依,互相依止才能在三界中运作。但这意思不
是说“阿赖耶识须有五蕴才能存在”,也不是说“阿赖耶识须依五蕴才能出生”,如果
没有五蕴,祂还是存在不灭的,就是成为无余涅槃的本际。大家可别误会了,并不是说
祂必须有五蕴才能存在,而是说必须先出生了五蕴的有为法,才能在三界或人间运转。
所以佛法的道理,是以最缜密的逻辑基础,安立符合思考的事实,并让行者得以亲
证体验。首先铺陈三界内,五蕴藉由因缘生起,就是生起观待;接着人类以语言文字弘
法,表达五蕴的内涵,这个就是施设观待。然而,除了第八识以外,前七识都是生起观
待;这就是佛法中的方便建立,让修行者能相应的观待道理。实证者随着至教量如此地
现前观察,证实有为法五蕴确是众缘和合所生,缘散则灭,显示出它的无常性、无我性
、缘生性,引发出种种苦受、断灭终归于空。依着至教量、现量、比量,以及其他尚未
亲证,还待证而后得知的部分,有智慧者都能够正确地执受,证实佛菩萨善巧安立的蕴
处界种种法成立,这就是四道理中第三的“证成道理”。
或者有聪明人会再发问:是什么道理,地水火风四大中的水大会显示出湿润之相,
火大显示出暖热之相,地大显示出坚硬之相,以及风大是以轻动显示其相?还有我们的
五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种类示现?而山河大地器世间,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安排?又是
什么道理,会显出种种法都是无常相?又会有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以及祂能圆满成就诸
法的体性等等功德?还有为什么涅槃是寂静的?是什么道理,有生必有灭,而不是会有
出生却不灭?这些都归属于根本论中,四道理中的第四“法尔道理”。也就是说,由于
那些种种法的本质就是如此,它们的自性本来就如此;体性以及所显现出来的样貌本就
如此,像是这样子,诸法运作的道理本然如是,类此所有的相应道理,方便都称之为“
法尔道理”。
于根本论中 弥勒菩萨如是说:
法尔道理者,谓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安住,法住法界,是名法尔道理。(《瑜伽
师地论》卷78)
论中的意思是说,所谓的法尔道理,就是说不论如来出世宣说,或者不出世宣说佛
法,一切法都安住于该法本有的自性之中;一切法都住于自有的功能差别之中,像这样
子这就是法尔道理。这也就是说,世间万法,本然各有其独具的自性显现,无论如来有
没有出世宣说成佛之道,万法的运作道理本然如是,不是哪个神或者人工所安排的。
而 弥勒菩萨所说之“法尔道理”的内容,我们可以在经典中重复获得证实,世尊
也曾多次有类似的开示。世尊于《大乘入楞伽经》中如是说:
云何本住法?谓法本性如金等在矿。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住法位,法界法性,皆悉
常住。(《大乘入楞伽经》卷4)
经文的意思是说,佛陀开示有一个本住法,是无始劫来常住于法界,如同金矿之中
含藏金子之性,不是人工、神力所创造的。不论 如来有没有出世宣说成佛之道,此法
常住,这一个常住法,出生十方世界国土有情,生死流转能够相续不断,常住世间一切
法界;若有有情所在之处,即有如是八识心王等本住法。有情的八识心王恒以如来藏为
主,因为依于如来藏的缘故,才有八识心王,而有解脱道与大菩提让众生可以修学;而
这个如来藏于十方有情法界常住,不因没有佛出世而没有本住法,也不因为有佛出世才
有本住法;如来世尊只是发现这个本住法,亲证领受而为世人宣说,劫劫相传令不中断
。此外,各各诸法有它安住的位置与功德自性,毫不混淆。
我们作个总结:佛法是 世尊已经圆满具足生命实相的智慧,也就是通透生死的真
面目,已经完全能够解脱于生死;然而 佛陀慈悲,将佛法的智慧从上往下,为我们后
世的佛弟子们铺陈,方便建立解脱修行次第,让佛子能够循序拾阶而上。可见佛法的义
理都是环环相扣,由浅入深,互有密切的关联,一个阶梯都不能省略。用现代的譬喻来
说,就像是我们熟悉的拼图游戏,要将许多颜色相类似的小图片,拼组成一整张图,每
一只小零片都有它固定的位置,即便是颜色完全雷同,换成另一片,也无法密合地嵌入
凸起凹陷的错误位置;而且拼图的游戏熟手,也了解善巧方便,要先从四边角落定位先
摆出边框,再逐次依着颜色特征、形状差异寻找小零片归位,拼组完美的图形。
所以有智慧的佛弟子们千万谨记:不可以擅自以自己的揣测创造佛法,盲修瞎练,
唯有深信三宝,随着有证量的真善知识如说修行,才能真实地克期取证。
正子 佛法的正道理
r****n
发帖数: 8253
3
佛教无论大小乘,逻辑都不行,而乔达摩的逻辑能力是最差的,他的理论千疮百孔。
大乘勉强好点,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
随便问几个问题
第一:是否存在不可分的极微,如果存在极微,那么自性不空,如果不存在极微,那么
如何论证
第二:阿赖耶识如果是生灭的有为法,有刹那灭的特性,请问刹那灭之后如何生出新的
法。
第三: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果是常住不灭的无为法,那么必定有主宰性,这和无我冲
突,如何避免这种冲突。

【在 S******g 的大作中提到】
: 记得在欧洲有一位医学博士,他也精研中医,他问说:“我是研究科学的,在想一个问
: 题:随着时代的科技研发,日新月异,像我为了能与子女沟通,也持续接触新知,以了
: 解他们的想法。那……这个佛教佛法是两千多年前,这么久远的内涵,你们佛教徒有没
: 有想过,要如何因应这种时代的现象?”他很认真、诚恳看着我,是十足的科学家,丝
: 毫没有轻蔑的意思。
: 是啊!听起来像是很有道理!有学问的人提出的问题,这是普罗大众对佛法的基本
: 认知不足,而以世俗人的观点作评估,所造成的结论。事实上,如来 世尊教导的内容
: 确实函盖世间万法;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不受世间系缚,能解脱生死,却又能再回入
: 世间的智慧;而且是要自在地回入喔!不是受业力牵引,那就是出世间、世出世间的智
: 慧。所以当年圣 玄奘菩萨译经的时候,他有“五不翻”的原则,直接采用梵文的音译

S******g
发帖数: 225
4
很好,我先记下你这几个问题,回头有时间一定会论及。因每一个都不是一两句就能说
清楚的。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诸法无我 那证果的是什么『真常唯心』
益西堪布:抉择二无我讲记 2/10七八九识
千多年前的一场吐蕃僧争唯识宗基本教义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客观世界-最后的结论真常唯心---唯识诸经所说之无我与我
金刚心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陈兵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阿赖耶识的内涵与外延
阿赖耶识--百度百科若人生百岁 不见水老鹤 不如生一日 而得解了之
阿賴耶识非为外道神我、梵我等世间我破魔金刚箭雨论反击萧平实对佛教正法的恶毒进攻 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观待话题: 道理话题: 五蕴话题: 阿赖耶识话题: 施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