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 发帖数: 22303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Light be with you.),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三访天竺三生石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22 12:26:03 2013, 美东)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三访天竺三生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0 00:50:23 2013, 美东)
(旧文,版面只剩下个开头,以前答应朋友重贴,这次小麦提起,我借机贴一下。照片
是网上找来的。)
引子:阴间有道黄泉路,路边有条忘川河,河上有座奈何桥,桥头有块三生石。三生石
鲜红如血,记载每个人的前世今生,并刻四字“早登彼岸”。投胎转世之人,走过奈何
桥,喝下孟婆汤,忘却三生,转入轮回。
(一)
我原先根本没想找三生石的,甚至压根不知道这世上真的有三生石。我是想找灵隐的后
门来着。想来世事难料,你想找A,找到的往往是B。
话说杭州灵隐寺,山奇水秀,就是门票太贵。灵隐左右皆山,我琢磨着怎么也该有山路
,曲径通灵隐。先试右边的北高峰。爬了两回,一回迷了方向,爬到北高峰峰顶去了。
第二回倒是准了,披荆斩棘之后,眼看一条小径通往隐隐传来喧嚣之声的灵隐,正喜逃
票成功,不料峰回路转,前方拐弯处忽现一岗亭,一男人讥讽地看看我爬山挂破的衬衫
裤子,朝我伸手要门票钱!
懊恼地从灵隐正门出来,发现右边有条不宽不窄的路,试着走了一段,是上山的路,颇
长。因为爬山没骑自行车,遂折回头,打算下次再探。
(二)
回家查地图,得知那里就是天竺山,沿路有三个寺,叫下、中、上天竺寺。至今不知为
啥叫天竺。灵隐的得名,是因为那个印度僧人慧理,说这块地方怎么那么有我印度家乡
的佛气,如“仙灵所隐”,所以叫灵隐;又说这个土坡怎么那么像我家乡的土坡,是不
是飞过来的,所以叫飞来峰。大概这和尚爬上飞来峰,看到后面更大的山,又开始嚼舌
,说这山怎么那么像我家乡天竺的山,于是天竺之名由此而来。
我对天竺之名本来很有好感了,居然还发现历代诗词中,有几首吟咏三生石的。手头的
资料很少,只说在天竺山,没有具体地点。虽然失望地发现这块三生石无关男女,是关
于和尚和书生,还是要去找一找。
第二次骑车上天竺,如入世外桃源。因是上坡,推车缓行。夏日午后,却一点不晒,一
路大树参天,密荫匝地。路旁时见清淙小溪,低矮民居。有人在溪水里冰西瓜。路人不
多,互相见面都点点头;说话带口音,我居然听不懂。见到我都朝我看,明显是个闯入
桃花源的外来者。每行片刻,树影间便露出黄墙红顶的寺庙。最先的是下天竺,当时在
修,庙里土味很重,却也安安静静,只听到窗外树上的蝉鸣。中天竺大一些。上天竺最
大。都不要门票。没有灵隐的庞大显赫,却有隐者的清净深幽。出上天竺往前只见高山
,已经无路可走。不能弃车爬山,于是返回寺里买了两本薄薄的油印小册子。现在还记
得其中一本棕色套印封面的叫《佛教人生观》;另一本白面子,讲量子理论等最新科学
理论和佛教的印证。我平时轻易不舍财,这回是给迷住了。
回来时看路边的树,认出银杏和七叶树。五年后我在北大看到满目金黄飒飒的银杏时目
瞪口呆,原来这玩意一点不珍稀。当时在天竺头回见,记起生物课本封底的照片,小叶
子可爱如小扇子,和白花如鸽的珙桐并列为珍稀植物。小风一吹,小扇子齐刷刷地轻摇,
地上光影跳动。我郑重地捡起一片小扇子,夹入《佛教人生观》里。然后又见到一种硕
大的树叶,活像巨人天灵掌,有的五指,最多七指,大开大合极为潇洒。当时猜会不会
是菩提树,既然这地方是佛教胜地。回家一查是七叶树,在江南也算少见。
在下天竺的寺院背后看到一条小路,通向一小山坡,有石阶。拾级而上,一会儿就听得
人声水声喧哗,往下一看,果然是灵隐冷泉亭边的瀑布。终于找到灵隐的后门了!从此
我来灵隐必走天竺,免大门票。每次从天竺的幽静走入灵隐的喧哗,总像是从空门走入
尘世。
(三)
那次没找到三生石。数年之后要出国,发愿把杭州没去过的名胜都去一遍,包括于谦墓
、三生石等。此时的旅游信息业发达了,得知三生石在下天竺附近。果然一找便到,其
实就在那条通往灵隐的山路附近。不过找到的下场很惨,在版上报告过,简言之:野蚊
肆虐,仓皇拍照,狼狈逃窜。看来人们应当充分享受寻找的过程;寻找的结果,往往
anti-climactic. |
g***j 发帖数: 40861 | |
j***j 发帖数: 9831 | 3 杭州揍是婉约大本营啊,
换曹叔就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了,
现如今俺们懒得出门看石头,就对着屏幕观世界了。 |
s*****e 发帖数: 6053 | 4 文豪的文采那可不是吹的~~~~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 发信人: zoun (Light be with you.), 信区: LeisureTime : 标 题: 三访天竺三生石 (转载)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22 12:26:03 2013, 美东)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 标 题: 三访天竺三生石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0 00:50:23 2013, 美东) : (旧文,版面只剩下个开头,以前答应朋友重贴,这次小麦提起,我借机贴一下。照片 : 是网上找来的。) : 引子:阴间有道黄泉路,路边有条忘川河,河上有座奈何桥,桥头有块三生石。三生石
|
r******y 发帖数: 21907 | 5 wh确实文采飞扬啊 俺怎么看就觉得一块儿石头罢了。。。
【在 g***j 的大作中提到】 : 好散文
|
z**n 发帖数: 22303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访天竺三生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0 00:56:56 2013, 美东)
补充三生石的典故和碑文:
三生石来源于佛家故事。在杭州灵隐下天竺法镜寺右侧后而的山坳里,走过一片茶园,
数户人家,由山脚往上走几步,就看到右手边的几丛乱石中的三生石。三生石是一块状
貌奇钦奇磊落的巨石,三个红色的篆字——“三生石”碗口般大小,刻在内侧很不显眼
。石头较光滑的一面,镌刻上一段东坡居士之《僧圆泽传》,使三生石名扬四海,千古
不衰。
唐代袁郊作《甘泽谣》,其中有一篇《圆观》,实为故事觞源。其后北宋朝时,苏东坡
删略袁郊旧篇,又写成《僧圆泽传》一文,故事大致未变,只是将主人公圆观改为了圆
泽。这是成语“三生有幸”的故事来源。
三生石的故事大意是:唐时李源与僧人圆泽相友善。一日二人相约同游蜀中峨眉山,圆
泽主张从长安走斜谷路,而李源则坚持从荆州走水路前往。圆泽拗不过李源,于是两人
走荆州水路。当二人走到南浦时,遇到一个怀孕三年却没有生育的女子。圆泽大哭说这
女子之所以三年不育,正是要等他前来投胎;他不想走荆州水路,正是想避开,如今遇
上了便不能避开了。李源很后悔,但也没有办法。圆泽三天后就死了,临终前与李源相
约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于杭州天竺寺外再相见。十三年后李源如期赴约,中秋月夜下只
见一牧童骑牛作歌而来,两人遥谈数语,略证前生后,牧童却道俗缘未尽,后会有期,
说完复又扣牛作歌“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
长存”而去。
碑文(即苏轼《僧圆泽传》):
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
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
欲沂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
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
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
视之,果笑,寻即回舟。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情人远相访,些身虽异性常存。”源知是师,
乃趋前曰:“泽公健否?”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
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掉上
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再贴一篇林清玄写的有关三生石的散文:
嘴里芹菜的香味
台湾 林清玄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五日
黄山谷,宋朝诗人。故事就出自修水县志。
黄山谷中了进士以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的知府,就任时才二十六岁。
有一天他午睡的时候做梦,梦见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个乡村里去,他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
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叫着一个人的名字。黄
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面热气腾腾好象很好吃,不自觉端起来吃,吃完了回到衙门,
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梦境十分清晰,但黄山谷认为是做梦,并不以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梦到一样的情景,醒来嘴里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
于是起身走出衙门,循着梦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门外,敲门进去,正是
梦里见到的老妇,就问她有没有摆面在门外,喊人吃面的事。
老太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
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
“女儿死去多久了?”
“已经二十六年了。”
黄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岁,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于是再问她女儿生前的情形,
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太婆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以前喜欢读书,念佛吃素,非常孝顺,但是不肯嫁人
,到二十六岁时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对我说她还要回来看我。”
“她的闺房在哪里,我可以看看吗?”黄山谷问道。
老太婆指着一间房间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
山谷走进房中,只见房里除了桌椅,靠墙有一个锁着的大柜。
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
“全是我女儿的书。”
“可以开吗?”
“钥匙不知道她放在哪里,所以一直打不开。”
山谷想了一下,记起放钥匙的地方,便告诉老太婆找出来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他
细看之下,发现他每次试卷写的文章竟然全在里面,而且一字不差。
黄山谷这时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亲,老家只剩下她
孤独一人。于是黄山谷跪拜在地上,说明自己是她女儿转世,认她为母,然后回到府衙
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后来,黄山谷在府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为“滴翠轩”,亭中有黄山谷的石
碑刻像,他自题像赞曰: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
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为他自己的转世写下了感想。
后来明朝的诗人袁枚读到这个故事曾写下"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名句,意思是说像黄山
谷这样的大文学家,诗书画三绝的人,并不是今生才开始读书的,前世已经读了很多书
了。
有时候我们走在一条巷子里,突然看见有一家特别的熟悉;有时候我们遇见一个陌生人
,却有说不出的亲切;有时候做了一个遥远的梦,梦境清晰如见;有时候一首诗、一个
古人,感觉上竟像相识很久的知己;甚至有时候偏爱一种颜色、一种花香、一种声音,
却完全说不出理由……
人生,不就是这样偶然的吗?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只是忘了自己的旧精魂罢
了。 |
v******a 发帖数: 45075 | 7 文艺青年啊,IT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在 r******y 的大作中提到】 : wh确实文采飞扬啊 俺怎么看就觉得一块儿石头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