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_Mao_and_Deng版 - 列宁,俄国革命工运与今日之局势
相关主题
愚蠢小猪:毛泽东的经济非常辉煌,以至于中国80年代雄鹰折翼金雁:一月剧变转折意义远超过十月革命
毛泽东论工人罢工 (转载)杭州伊萍:共产国父列宁的真实故事
原来这个毛派出来是有原因的 (转载)十月革命历史真相
(转)吴天:怎样在南方开展工人工作 (转载)从沙皇垮台到十月革命——(三)和与战,水兵游行(摘自芦笛
落桂闲人:苏俄革命中的“盟友”命运 (转载)看了电影《海军上将》
讨论一下十月革命的合法性再致毛轮:你们都是假布尔什维克
落桂闲人:苏俄革命中的“盟友”命运高尔察克为什么至今还没有被平反?
以革命的名义背叛——从十月革命到一月剧变四匹其实是一名坚定的孟什维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工人话题: 革命话题: 俄国话题: 列宁话题: 资产阶级
1 (共1页)
w****2
发帖数: 12072
1
西如
1902年,列宁写了一本《怎么办?》的小册子,阐述了自己对于工人运动如何入手去往
何处的看法。这部在当时只是用于论战的小册子,今天在中国被抬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
。许多非无产阶级出身也没有体验过工厂生活的左翼读了些马列书籍之后,就断言工人
本身无法产生政治上对抗资产阶级的思想,工人的阶级意识需要知识分子进行启蒙,当
然这还是客气的。比较直白的说法就是工人需要左翼知识分子进行理论和政治教育。这
些21世纪的列宁门徒断言,这一切的思想来源是列宁同志的《怎么办?》,并认为应该
有一整套知识分子学好理论教育工人群众的策略加以实施。本人不赞同类似的观点,所
以认为有必要得回顾下列宁同志参与过的俄国工人运动事业。今天中国如野草般生长的
各省经济斗争也需要澄清类似的观点,更何况,中国左翼处在一个共产主义遭受历史挫
败的一个低谷点,更需要明白什么才是工人阶级成长的真正障碍,而非把一切失败都推
到“工人觉悟低,不可靠”这种编造的借口上去。
俄国革命工人运动的幼儿时期
19世纪60年代,对外扩张的俄帝被英法帝国主义在克里米亚搬到狠狠地扇了两耳光。沙
皇和其近臣认识到农奴制支撑下的俄国军队相对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锤炼出来的西欧军
队的差距。装备落后的沙俄军队欺负一下属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旧中国和奥斯曼土耳其
还可以,但在英法面前,俄国工业落后及士兵素质低下的问题完全暴露出来的。于是,
战后的俄国启动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农奴制被废除之后,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里,入
厂做工。俄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工人少,但却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如彼得堡、莫斯
科)和各大工业区的几个大厂里面。以专制皇室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与地主贪得无厌,必
然要让工人多奉献少索取,然而有压迫就有反抗。19世纪70年代,俄国各个工业区里的
无产者开始用经济斗争的方式去对付资产阶级,“野猫”式的罢工在各个工业区时有发
生。然而,俄国进步知识分子当时不相信工人的力量,虽然民粹主义者经常号召同路人
“到民间去”,不过,这些小资产阶级左派更相信暴力,阶级觉悟和大罢工不能当饭吃
,让那些个贪得无厌的达官贵人吃枪仔儿才是更实际的。虽然干掉几个大贵族和沙皇亚
历山大二世也确实令人解气,但白色恐怖却日渐增长,而统治秩序又不曾动摇。一些从
前的民意党人开始思考是不是有另外的路可以走。1883年,一些流亡西欧的从前的民粹
派分子在日内瓦集会,他们认为俄国不应该再走这样的个人恐怖道路,而是应该通过工
人阶级的阶级斗争去推翻帝制,而这个阶级斗争的学说就是来自西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流亡分子的组织叫劳动解放社,不过,由于处于俄国境外,劳动解放社最初的目标工
作还是致力于异端学说的传播。大量的西欧社会主义著作被翻译成俄文,通过秘密渠道
进入俄国,一大批学生开始学习阅读这些著作,这其中就有年轻的列宁。此时,俄国各
大工业区不乏一些有担待、在历次罢工中冲在前面的觉悟无产者,这些工人意识到自己
所属群体的无权,但罢工一经镇压就瓦解,身边的工友又各自为生存而奔走,也消耗了
这批战斗工人的精力。那些非无产阶级出身的共产主义者——包括列宁和他的朋友马尔
托夫等人也意识到仅仅只是发文章揭露沙皇统治是不够的,于是开始了融入工业区的实
践。
事实上,列宁决不是一开始就对工人进行高度抽象的社会主义理想教育的。在1891-
1894年间,他做了大量的工厂调研活动,并积极地与工人进行交流。1895年,他跟马尔
托夫等人牵头组织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个年轻的团体并未如今天中国左
翼所想的一样,摈弃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而认为只要进行政治宣传和理论教育就行了
。恰恰相反,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积极地参与了各种因为改善经济待遇与工人
人身尊严所发起的罢工,比如《怎么办》中提到的1895年罢工运动[1]。罢工的领导者
主要是一线工人,这些人没读过《资本论》,但他们也感受到了列宁这样的非无产阶级
身份的社会主义者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而斗争协会也发展了一批战斗工人加入到阶级
解放的事业中来,如巴布什金[2]。到了1898年,在明斯克,成立了全俄的无产阶级政
党组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列宁与经济派争论并发表《怎么办?》
进入20世纪,社会民主工党虽然是一个被禁止的地下政党,但已经有了一批有丰富斗争
经验的最先进的无产阶级先锋分子和经得住考验的左翼知识分子(而不仅仅是左翼学说
业余爱好者)。那么再把斗争局限在经济上反抗工厂主的领域已经远远不够了。但当时
俄国工运里有这样一个派别,叫“经济派”,他们认为社会民主党人的斗争就是帮助工
人“当一天工人,拿一天工资”,反对为未来的工人起义进行政治准备(值得一提的是
,这些“经济派”后来大多成了孟什维克,在俄国革命中,这些当过经济派的孟什维克
党人劝说工人说俄国资本主义没有充分发展,工人必须支持自有资产阶级先搞民主共和
国,社会主义革命得先放一边。所以说,这些人的错误绝不在于“迷信工人群众的自发
性”,相反,他们不相信俄国工人的力量,因此,在把工人运动局限在经济斗争的同时
反对阶级先锋对普通群众进行政治教育)。
那么政治教育是否就是中国左派口中的“灌输”呢?本人不懂俄语,仅罗列一下中英语
列宁《怎么办?》的对比。
这是80年代中文版翻译的《怎么办?》第三章“工联主义的政治和社会民主主义政治”
中第五小节“工人阶级是争取民主制的先进战士”中的一段话:
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
围外面灌输给工人。只有从一切阶级和阶层同国家和政府的关系方面,只有从一切阶级
的相互关系方面,才能汲取到这种知识。所以,对于怎么办才能向工人灌输政治知识这
个问题,决不能只是作出往往可以使实际工作者,尤其是那些倾心于“经济主义”的实
际工作者满意的那种回答,即所谓“到工人中去”。为了向工人灌输政治知识,社会民
主党人应当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应当派出自己的队伍分赴各个方面。[3]
英译本如下:
Clas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can be brought to the workers only from
without, that is, only from outside the economic struggle, from outside the
sphere of relations between workers and employers. The sphere from which
alone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this knowledge is the sphere of relationships
of all classes and strata to the state and the government, the sphere of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all classes. For that reason, the reply to the
question as to what must be done to bring political knowledge to the workers
cannot be merely the answer with which,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the
practical workers, especially those inclined towards Economism, mostly
content themselves, namely: “To go among the workers.” To bring political
knowledge to the workers the Social Democrats must go among all classes of
the population; they must dispatch units of their army in all directions.[4]
再摘录一段:
《怎么办?》第二章“群众的自发性和社会民主党的自觉性”中第一小节“自发高潮的
开始”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们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
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即确信必
须结成工会,必须同厂主斗争,必须向政府争取颁布对工人是必要的某些法律,如此等
等。[5]
英译本的表述如下:
We have said that there could not have been Social-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among the workers. It would have to be brought to them from without. The
history of all countries shows that the working class, exclusively by its
own effort, is able to develop only trade union consciousness, i.e., the
conviction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in unions, fight the employers,
and strive to compel the government to pass necessary labour legislation,
etc.[6]
很明显,英译语境下的带入、传播(brought)成了中译本下的“灌输”,左翼知识分
子威风凌凌、高高在上的形象就这样被构建起来了。80年代,“走资派”官僚正致力于
私有化进程,他们的学界代表出于对革命工人的冷漠、敌视和对列宁思想的歪曲,把“
传播”翻译成了“灌输”,而今天远离各大工业区的左翼,你连列宁说的“到居民的一
切阶级中去”都没做到,你凭什么把“灌输”放在嘴巴上,说得那么理直气壮?
自然,工人运动从来就是一个先进分子不断教育普通群众包括一部分思想上落后、保守
的工人的过程。但这种“教育”决不是所谓的“灌输”,而且由于生活条件上的客观原
因,事实上,当时,俄国工人阶级中的这种“政治教育”也不是由远在西欧的列宁来开
展的,是像之前提到的巴布什金这样的觉悟工人孜孜不倦地进行的。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任何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都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指望在日常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大多数工人都倾向于布尔什维克主义是不现实的。
所以,一个地下的革命政党进行异端学说宣传,听众也许只有极少数真正愿意思考的觉
悟无产者,而多数普通工人则会反问先锋分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跟老板进行斗争。那么
,先锋分子在这边如果仅仅告诉对方说要夺取政权,别人肯定一哄而散。这不是“当群
众尾巴”的问题,而是在于要动摇群众脑海里剥削阶级加给他们的偏见,必须通过实际
斗争,阶级斗争愈加深入和激烈,群众同各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决裂也就愈彻底。
事实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当劳动者开始自发同资产阶级搏斗,即使诉诸于最初级的
斗争手段,当他们不断组织起来的时候,阶级意识就已经开始萌芽。虽然大多数群众只
有罢工那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积极地投身其中,之后又回到了日常的轨道为生计而奔
波。但每一次斗争都会锤炼出工人阶级中最先进的战士,最初他们试图成立工会来作为
经济斗争中的堡垒或“防御组织”,之后一部分工人意识到仅仅靠增加工资是无法改善
集体处境的,工人一要求涨工资,堵住厂门,资本家就搬来了警察,说他们影响生产秩
序。那么,这时候,最有决心的那批工人就会思考仅仅依靠罢工是不是远远不够,因为
国家机器总是全心全意地站在老板那边。今天,人们总是说社会主义思想必须靠知识分
子向工人灌输。事实上,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写出《共产党宣言》之前,就有一些流亡的
德国纺织工人在比利时组织了一个现代工人政党的雏形叫“正义者同盟”,同盟的积极
分子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社会”。尽管这些共运先辈们的想法还是相当粗线
条的,但这已经足够证明工人的斗争尽管从经济斗争开始,但绝不会仅仅局限于经济斗
争。88年韩国首尔总罢工也足以证明这一点,左翼组织无处生长的韩国居然出现了准工
人政权同资产阶级政府对峙的情况。而列宁自己也在《怎么办》中提到“自发觉醒起来
的群众也会从自己的队伍中选拔出愈来愈多的“职业革命家(只要我们不想方设法使工
人始终在原地踏步不前)。”[7]
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同一部分最有担待的而非仅仅是爱好、玩票的非无产阶级身份的
共产主义者(即左翼知识分子)相联合起来,并出版工人报纸和成立工人教育机构,这
样斗争就表现出了持久性的一面。如果说愤怒的群众表现出工人运动的自发性的一面,
那么融工的左翼知识分子和工人群体中的积极分子就是工人运动自觉性的体现。是的,
建立在一般理论理解上的革命先锋组织可以巩固和发展工人的阶级意识,前提是它有能
力与阶级斗争建立联系, 所以这就是整个十九世纪后十年俄国共产主义者所做的事情
,而今天的中国共产主义者离自己的先辈还差得很远呢。
20世纪之初的俄国,融工的左翼知识分子发生分化,一部分人如列宁在《怎么办?》中
多次批判的马尔丁诺夫主张不提出激进的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统治的纲领,而列宁则明确
提出必须将日常的经济斗争同长远的夺权斗争相结合起来。但这种结合,决不是生硬的
命令。先锋分子在运动的一切阶段必然代表无产阶级的最高历史利益,但这个最高历史
利益并不和工人现实的改善处境斗争的要求相违背。无产阶级先锋队既要始终在普通工
人群众面前揭露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又要在日常的经济性罢工中拿出有针对性的办法
,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在1901-1905年间,俄国各城市中的工人小组人数不断地增长,社会民主工党的刊物,
如《火星报》等,尽管在工人中还不可能被广泛传播,但至少已经影响了当时俄国最有
阶级觉悟和行动精神的革命工人。这些左翼工人之所以能在后来的革命中起到决定性的
作用,决不是理论灌输的结果。相反,他们是依靠日常同资本家的斗争来教育普通群众
的,因为,后者政治意识的增长,是通过实践中经验的增长的。这种经验主义的政治学
习方式自然有其局限性,但也是因为资本主义特定生产方式和劳动分工的结果。普通的
工人群众,每天都在工厂中上班,忙忙碌碌,在主流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情
况下,共产主义者指望通过和若干资本家的文化打手进行“辩论”或者“同资产阶级文
化霸权”开展决战完全争夺到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是不现实的也没有意义。然而,资本
主义社会的发展会改变类似的情况,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重大的社会危机或者工人起义
到来前,在这一过程中,阶级对立会加强,现实的活生生的斗争会提高群众的阶级觉悟
,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和眼前的斗争目标。这时候,大多数被压迫群众才能从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这种意识形态的控制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通过商品关
系的普遍化来实现的,它与人类关系的异化紧密相连,是商品生产的普遍扩展和劳动力
转变为商品的结果,也是商品生产条件下社会劳动分工普遍扩展的结果。普通劳动者在
异化的过程中疲惫不堪,监狱般的劳动让他们不仅成为资本家肉体上的奴隶还是他们精
神上的奴隶。普通工人群众中的偏见是资本主义社会强加给他们的,因为只有这样,统
治者才可以睡得踏踏实实,如果每一个被压迫的奴隶都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那
么就该那些老爷少爷太太小姐们控诉“布尔什维克主义”的“邪恶暴行”了。
普通工人群众有其局限性,那么接受并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左翼知识分子是否就天然能承
担起工人运动的政治领导。首先,如果仅仅是搞了几个理论学习小组而未同一线的工人
抗争紧密结合起来,那么这样的左翼分子只能仅仅算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同路人,还远未
称得上是成熟的阶级战士。其次,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个在工人运动中久经考
验的左翼知识分子(通常这些人会是各种小册子的写手、理论家、鼓动家、宣传骨干,
各色左翼政党的核心以及工会运动的上层领导)的思想未必是一成不变的,一个左翼知
识分子可能极富有奉献和牺牲精神,这些知识分子比较在意个体思想得到尊重和发展,
多少会与工运的集体主义、组织纪律等产生冲突。更致命的是,工人运动的先进部分不
但会遭到有产世界的扼杀,也会遭到其腐蚀,一些左翼知识分子在工人运动内成了有威
望的领袖,但却早已背离工人阶级的立场,这时候他非但不与组织纪律发生冲突,还把
组织纪律变成了自己对付“异见者”的武器,或者把自己所属的那个党派的工人支持者
当成是自己政治上的资本、组织实力,同资产阶级讨价还价,在革命中充当阶级二道贩
子,这就是工人运动中的官僚倾向。一战中间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叛卖让列宁警惕到了这
一趋势,后面的论述会提到这一问题。
总之,列宁的《怎么办?》根本不是如今天中国左翼分子所想象的那样,工人群众需要
左翼精英如天神般踩着“筋斗云”来解救他们。伟大的1905年俄国革命驳斥了它,伟大
的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更是驳斥了它。
1905年俄国革命
1904年,向远东扩展的沙俄在亚洲被新兴的地区强国日本击溃。战争的胜利、经济上的
不景气,大批工人在贫困线上挣扎。1904年12月,位于彼得堡的普梯洛夫工厂发生罢工
,彼得堡各界认同罢工的民众不断增加,罢工人数攀升至八万人。1905年1月22日(儒
略历1月9日)清早,东正教神父加邦带领一个为数约三万人的工人组织到冬宫外广场和
平示威,目的是向沙皇递交请愿书,以表达劳工阶层与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与遭受到
的欺压,请求沙皇进行社会改革与终止日俄战争,并期望不要有超时的工作与合理的待
遇。负责戒严的部队开枪镇压,造成上千人身亡。
被列宁称为1917年革命总演习的“1905年俄国工人起义“拉开了序幕。西欧的观察者是
这样描述这场革命的:
“只要进一步观察一下,便可以发现,这个总和是大得出人意料的。诚然,彼得堡工人
群众的第一次登台还把各种沉渣——例如信赖沙皇的种种幻想, 昔日不为人所知、不
在意料中的领导人——抛到表面来了。同所有大革命爆发时的情况一样,炽热的熔岩首
先也把各种各样的泥浆自深处翻滚到火山口的边缘上来。 但是在这些要被革命的烈火
迅速抛弃的瞬间的偶然事物和传统世界观的残余中间却清清楚楚地出现了强有力的、健
康地茁壮成长的、纯粹无产阶级觉悟的幼芽,随之 还出现了朴素的英雄的理想主义,
它没有资产阶级伟大历史时刻的那种故作姿态,也没有那种戏剧性的表情,虽然这些历
史时刻是当代觉醒了的无产阶级一切阶级运动的一个可靠的和典型的征兆。每个比较熟
悉俄国情况的人都知道,又是与西欧的先例相反,现在已经陆续卷入革命浪潮的俄国各
省的无产阶级,南部、西部和高加索的无产阶级,比沙皇首都的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更
高,组织得更好。
可是,毫无疑问,彼得堡工人的第一次群众起义甚至对于俄国社会民主党本身也是一种
意外。这次惊心动魄的政治暴动的表面领导显然不在社会民主党的手中。正因为如此,
人们总是爱说,俄国社会民主党对这些事‘无能为力’。如果人们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是
,这次运动在规模上和速度上的自发发展都超出了宣传家们的估计,也超过了对它进行
控制和领导的现有力量和手段,那么,这句话肯定也是适用于俄国当前的情况的。然而
这便使得那个不忍心在相应的历史形势下把在这种意义上使它‘无能为力’的鬼魂召到
社会舞台上来的社会民主党叫苦连天起来。这只要换句话来说,便可证明,社会民主党
不懂得推动现实的革命群众运动,因为按计划发动、组织和领导的,短时间‘制造出来
的’革命,只有在普特卡默的警察或者普鲁士和俄国检察官的丰富的想象中才会存在。
”[9]
当沙皇专制政权的铜墙铁壁开始松动,俄国发生了一系列有政治诉求的罢工,除了彼得
堡和莫斯科这两个首都外,高加索、乌克兰、波兰、芬兰这一列边区的工人罢工也是此
起彼伏,罢工让工人中最保守的阶层也摆脱了死气沉沉的状态。革命让从前简单的经济
斗争不再仅仅是加工资,如要求工人群众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等一系列要求被提了出来。
1905年,列宁和他的同志们所在的那个党还属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一个派别——布
尔什维克派。事实上,无论是布尔什维克派还是跟他们对立的孟什维克派都没有预料到
革命会来得这么迅速。当年4月,才开始召开两派社会民主工党党员参加的流亡党代会
。远在伦敦的列宁清醒地意识到仅仅依靠原先党内的老革命是无法有效地领导起急速行
驶的革命火车的。因此,他要求让青年特别是青年工人担任党的领导,特别是承担起对
俄国各地政治罢工领导的重任。在给亚﹒亚﹒波格丹诺夫和谢﹒伊﹒古谢诺夫的信中,
列宁这样写道:“
目前是战斗时期。整个斗争的结局都将取决于青年,取决于青年大学生,尤其是青年工
人。抛掉一切因循守旧,论等级地位之类的旧习气吧。到青年中去建立 数以百计的前
进派小组并鼓励他们竭尽全力来工作吧。用吸收青年的办法把委员会扩大两倍,创立5
个或者10个分委员会,把每一个正直刚毅的人“增补”进来。 要毫不拖延地让任何一
个分委员会都有书写和出版传单的权利(写错不要紧,我们会在《前进报》上“委婉地
”加以纠正)。
……
不过你们一定要把数以百计的小组大力组织起来,把平常关于委员会的(等级制的)无
稽之谈完全撇开。目前是战斗时期。或者是在各地建立新的、年青的、朝 气蓬勃的,
生龙活虎的战斗组织,去进行各种各样遍及一切阶层的革命社会民主党的工作,或者是
你们带着掌管大印的『委员会』人士的荣耀死去。”[10]
在多数派(布尔什维克派)内部的会议上,列宁提出倾向于布尔什维克的各地社会民主
工党委员会知识分子和工人干部的比例应该在二比八。列宁的意见遭到了反对,但一个
同志出来支持列宁,他说了如下的这段话:
“有人说没有工人有能力担任委员会委员。这并非事实。对工人的标准……应当同对知
识分子的标准不同。人们说什么受到锻练的社民党人。但是……那些一年级或二年级学
生,从爱尔福特纲领及几期火星报中熟悉了社会民主主义,便被认为是受过锻练的社民
党人。因此实际上对知识分子的要求是很低的,但对于工人来说 就非常高。让工人加
入委员会的唯一有效标准应当是他们对群众的影响多大。凡是带头人的工人而又是属于
我们圈子的,都应当成为委员会委员。”[11]
1905年革命决不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灌输工人政治理论的产物。帝制统治下的各种社会
矛盾的积累,官府的暴虐,“口头民主”的资产阶级自由派舆论的虚伪,都让被压迫群
众憋了一肚子火。事实上,当时很多参与斗争的工人可能在革命开始时连社会民主工党
的名字都不知道,更不清楚它党里面还有两个派别呢。但尽管如此,在国内的布尔什维
克派特别是它在各大工业区的活动家还是积极地参与了总罢工,写了很多传单,试图承
担起对革命的政治领导。但这种政治领导又不是简单地直接通过远在西欧的布尔什维克
党中央发号施令来落实的。
1905年革命最伟大的创举莫过于“苏维埃”制度了,“苏维埃”在俄语里意思指会议。
1905年革命中,伊尔库茨克罢工工人将工人的罢工委员会叫做“苏维埃”,后来,传遍
各地,总罢工的工人选出代表,这些工人的代表组织就被称作“苏维埃”。在首都彼得
格勒,“苏维埃”甚至造成了一部分资产阶级国家权力的“瘫痪”,他们监管一部分银
行账目流动。一些有钱人要给人寄信件都要苏维埃里的代表批准,这就是事实上的“双
重政权”的局面。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和民意党人的后裔——社会革命党成员都参加
到“苏维埃”里,工人通过“苏维埃”管理社会生产和运行,是工人阶级民主和最高权
力意志的体现。
即便是国际工运史上最大的谎言编造书籍《联共(布)简明党史教程》也不得不承认:
“工人代表苏维埃是各工厂代表组成的会议,它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工人阶级群众性政
治组织。1905年初次产生的苏维埃,是1917年无产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建立起来
的苏维埃政权的雏形。苏维埃是表现人民创造精神的新的革命的形式。它纯粹是各革命
阶层居民打破沙皇政府的一切法律和规章制度而创立起来的。它是人民奋起反对沙皇制
度的自动性的表现。
布尔什维克把苏维埃看作革命政权的萌芽。他们认为苏维埃的力量和作用完全取决于起
义的力量和成功。”
而在接下来的十月革命中,我们将会看到群众的“自动性”是如何同一些左翼领导的“
自觉性”发生冲突的。
从二月到十月
经过同工人的殊死搏斗,沙皇政府终于扑灭了1905年革命。1914年,世界帝国主义列强
为了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开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沙皇俄国自然也不甘人后,资本家们
要去抢资源,自然要工农流血。落后的沙俄军队根本打不过训练有素的德国军队,绞肉
机战术下,俄国大地上到处是失去丈夫的妻子、失去父亲的孩子、失去儿子的母亲的哭
泣。
到了1917年,俄国上流社会照例沉溺在黑金式的狂欢里。对于他们来说,打输了也只要
把波罗的海沿岸那几块地方让给德国,放弃对土耳其控制下的君士坦丁堡的野心而已。
但革命的幽灵在沉睡了十二年后再次降临。
俄历2月23日(公历3月8日),纺织厂女工开始罢工,在纪念国际妇女节的同时,抗议
面包短缺,并派代表到五金工人那,请求援助。大战中间很多左翼分子被流放西伯利亚
,剩下的留在首都的布尔什维克和一些孟什维克虽然跟在工人后面进行鼓动,但大家都
不知道这次罢工会倒向哪。第二天,整个彼得堡一般的产业工人罢工了。在前线督战的
沙皇严令弹压,但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抗命,于是,镇压变成了谋反。沙皇眼见控制不
住局势,便宣布逊位,他的弟弟也拒绝接收皇位。俄国结束了帝制,宣布成立议会共和
国。
对于这场事变,革命家托洛茨基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写道:
“当那官方社会——由各个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阶层、派别、政党与派系所形成的好多
层数的全部上层建筑——靠着惰性与机械性在得过且过,受着过时思想残渣的营 养,
对于发展的不可抗拒的要求聋聩不闻,迷惑于幽灵,预见不到任何东西之时,在工人群
众中却发生着一种独立的与深刻的生长过程,这不仅增长了他们对统治者 的仇恨,而
且更能使他们对统治者的无力作批判性的估计,更积累起经验与创造的自觉;至于革命
暴动及其胜利,则完成了这个过程。”[13]
二月革命开端于工人群众的自发性,事实上,所有的革命的第一阶段都无可避免地会出
现自发性。普通工人群众开始进行罢工(就像纺织女工一样),介入的阶级先锋施以援
手(有较多布尔什维克党员的五金工人代表开始组织全市总罢工,一部分觉悟的士兵拒
绝开枪),而远离工业区的左翼政党领导层则稍显迟钝,在二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等
派别还未拿出一整套有针对性的纲领。沙皇就下台了。但如果光有自发性还不够,还需
要自觉性,就像蒸汽与活塞一样相辅相成。事实上,如果没有合适的政治领导或者工人
群众为之奉献的是一条错误的政治路线,那么,无产阶级的怒火最后很有可能烧成灰烬
。俄国革命差一点就会功亏一篑,而之后很多的失败的革命也证明了自发性和自觉性两
者缺一不可,而工人起义最后的失败通常不是工人阶级不可靠,而是工运领导层的不可
靠。
二月革命造成了俄国的“双重权力”,资产阶级组织了他们的临时政府,而工人的脑袋
里还残存着1905年的记忆,所以当革命高潮到来,他们马上组织了工人与士兵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里有从无政府主义者到社会革命党的各色左翼分子,工人信任这些老革命,
把他们选做苏维埃代表。苏维埃接管了国家银行、国库、造币厂与国家证券贮备处。苏
维埃背后是起来反抗资本统治的劳动者们,他们要求苏维埃增加任务与作用,承担起国
家管理的职能,在他们眼里,苏维埃是一切希望与力量的集中点。
工人阶级中的多数在资本主义的日常情况下一般来说是比较倾向于改良的路线的,因而
也会选择其相应路线的领袖,彼时,布尔什维克在俄国是个小政党,人数既没有以广大
俄国农民为支持者的社会革命党多,也没有从前在一个党里的孟什维克多(两派在1912
年彻底分裂,各自成立不同的政党,到了2月革命的时候,布派人数2万人,孟什维克派
10万人,尽管如此,布尔什维克的工人党员几乎是俄国战斗工人群体里最精华的部分)
。苏维埃被工人和反叛的卫戍部队士兵赋予了管理国家的重任,而在苏维埃里发政令的
领袖在最初主要是孟什维克和一些保守的社会革命党人,不过,这些“老革命”可压根
没想过要掌握政权,他们多少年来都认为俄国革命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推翻帝制,
成立共和国;第二步等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再考虑用工人共和国取代资产阶级的
民主共和国,至于时间期限,谁晓得呢?所以,这些苏维埃里第一批领袖一致认为现在
无产阶级还不应该轻举妄动,政权应该交到资产阶级手上。一向文笔辛辣的托洛茨基评
价道:“绳子的一端通至工人士兵执行委员会的办公室,另一端则通至资产阶级政党的
中央机关。”[14]3月1日晚上,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代表齐赫泽、苏汉诺夫等出席资产阶
级的国会,表示苏维埃将拥护新的临时政府,只要允许左翼政党公开活动。看上去,主
流左翼似乎在把工人往屠宰场里赶,那么,布尔什维克派的情况怎么样呢?二月革命时
,布尔什维克国内组织领导人是列宁派来的施略普尼柯夫,作为一个老革命,他带领布
尔什维克小心翼翼地跟在反抗的群众后面,既没有喊出自己的口号,也没有去限制群运
。但很快,在远东流放的加密涅夫和斯大林回到了首都。布尔什维克突然把自己放在了
左翼里的反对派位置上去,而整个俄国左翼则定位自己是资产阶级政府里的反对派了。
在斯大林和加米涅夫的主导下,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真理报》说只要“临时政府反对
反动派与反革命,布尔什维克就应该拥护他”,算是“批判性支持”了吧,然后在战争
问题上则陷入了爱国主义的情绪,说德国不停战,俄国士兵就应该“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以枪子还枪子,以炮弹还炮弹”。党的领导层出现了保守的倾向,工人自然是很愤怒
,彼得堡(此时改名“彼得格勒”)的布派工厂党支部要求开除斯大林等领导的党籍。
但这时候,流亡的列宁回来了,他看到了工人群众的激昂情绪,在这个时候,正如他事
后所说,此时此刻,“公民,我可以给你担保,工人与较贫及最贫的农民的‘国家’,
比欠尔诺夫们及策列铁里们要左到一千倍,比我们要左到一百倍。”是的,战争的拖延
、经济的崩坏、有产阶级的狡诈无耻、本阶级领导的摇摆,让群众内心深处的革命情绪
一天比一天沸腾。二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革命的第一阶段,它就像一切工人革命的序幕一
样,表现出充满了复仇情绪的无产者的自发性,但如果名义上的工人政党——先锋队组
织无法承担起工人运动的政治领导甚至给予错误的领导,那么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俄国
革命的幸运在于尽管领导层出现了摇摆的倾向,但列宁作为掌舵的人,及时把船行进方
向调转过来了。托洛茨基是这样评价列宁的作用的:“但是,我们能有把握地说:即使
没有列宁,党也会找到自己的道路么?无论如何我们总不敢这样断定的。这儿起着决定
作用的是时间,而事后来回顾历史的钟点是困 难的。辩证的唯物论无论如何与宿命主
义没有共同之点。机会主义领导必然要引起的危机,如果没有列宁,则定然是非常尖锐
与持久的。然而战争与革命的条件,却 没有给党留下一个长久时期来执行它的使命。
这样看来,此种情形是十分可能的,即:方向错误与分裂的党,会错失革命局势,使它
在好多年内不能再来。在此地, 个人的作用,在我们面前真以巨大的尺度升起来了。
我们只要正确地了解这个作用就好了,只要把个人作为历史链子的一环。”[16]与后来
主流共运神化的 “永远正确”的领袖形象相反,列宁并非革命的造物主,他是被俄国
觉悟工人扛在肩膀上的一个巨人,所有客观历史力量的一个代表。列宁的出现,并非历
史发展的偶然因素——什么若干年才一遇的天才,而是开端于19世纪70年代末期的俄国
工人抗争运动的产物,他从工人运动中成长,耐心地听取反叛工人的想法,并将其加以
提炼,终于形成了无产阶级政治独立的一套主张——布尔什维克主义。这套学说在1902
-1917年间被加工与打磨,而它的主张最精华的部分莫过于1917年4月17日(俄历4月4日
发表的《四月提纲》。
既然提到了1917年的大事变,那我们把话说完,4月之后,布尔什维克在工人中的威望
日渐高涨,这与他工人党员的耐心解释是分不开的。在群众运动高涨期间,大批原先属
于孟什维克的工人转向布尔什维克。如果按照某些说空话套话的左派的观点,布尔什维
克跟孟什维克的区别在于前者组织纪律严密后者组织松散,那么那些工人为什么吃饱了
饭没事情干去管得宽的小宗派里吃苦呢?在革命高涨阶段,群众的阶级意识飞跃式地发
展,原先倾向于改良的或调和路线的工人都转到革命路线上来了。6月,工人举行示威
,迫使内阁里的资产阶级政党代表部长米留可夫辞职,“纯”社会主义者内阁成立,克
伦斯基担任总理。7月间,工人再次酝酿暴动,克伦斯基政府弹压,布尔什维克派转入
地下,但资产阶级需要作为镇压者的克伦斯基,不需要作为维权律师的克伦斯基[16],
他们找来了科尔尼洛夫将军,反革命将军已经做好了屠城的准备,但高加索山民组成的
先头部队在彼得堡工人的宣传下临阵倒戈,而此时卫戍部队也成批转向布尔什维克。俄
历10月25日,布尔什维克占多数的工人和士兵代表大会——这一革命的机关终于下定决
心,解决两个政权共存的问题,工人赤卫队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世界上第一
个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国家成立。
1917年革命发端于纺织女工的自发抗议,但最终能走向革命的胜利还是因为自觉性的缘
故。在所有革命的第一阶段,都会表现出自发性,但如果仅仅只有自发性那革命估计会
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骚动、工潮、总罢工、占厂、没有政治领导、运动衰败且群众消
沉、资产阶级派系甚至反动的小资产阶级派系出来掌握政权并镇压工人革命。共产主义
者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的区别在于,共产主义者在群众的自发抗争过程中能感受到
他们作为被压迫者的阶级本能,并为最终的夺取政权制定出相应阶级的策略;而小资产
阶级社会主义者则拼命抹黑群众的自发斗争,说什么“不能让先锋队在工人中获得威信
的工人运动都是改良的工人运动”,说什么工人革命离不开替他们设计制度的“社会主
义”救世主。那让我们看看,俄国革命中工人们是怎样自己设计制度的,又是怎么把一
些社会主义者惹毛的。
1917年俄国工厂委员会运动
从1917年2月到10月间的8个月的时间里,工人并非天天在厂里搞罢工,在街头搞示威的
。革命期间,群众运动不断高涨,工人在斗争中自我组织不断加强,并在工厂日常生活
中落地生根。提到1917年俄国革命,工厂委员会运动是绕不开的。
早在1903年,沙皇政府就允许工人进行集体谈判,但资本家和资产阶级政府又对工人维
权多加阻挠,一直到革命前,沙皇政府都禁止最温和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大多数工会处
于半地下状态。二月革命之后,工人们觉得世道变了,积极地介入政治领袖。这种介入
,表现为大部分工人特别是彼得格勒以外的工人对主流社会主义者拼凑的民主政府的信
任。他们要求监督生产、防止亲帝制的反动资本家搞破坏同时也为了改善本厂工人的生
活待遇,便成立了企业内的工厂委员会。
革命前的俄国,工人没有工会,新生的工厂委员会就必须把工会的工作承担起来(如同
资本家谈判要求增加工资),但由于介入生产调节、企业管理,它比一般的工会在打击
老板的私有产权上走得更远。工人要求落实1905年革命中提出的“八小时工作制”、增
加工资。
工人借着帝制垮台,要求改善自己的处境,资产阶级的回应是有计划的关厂、唆使管理
层怠工,资产阶级的御用文人则大骂工人在抗击外敌入侵的决战当口进行罢工是“误国
”,客观上充当德国间谍。
各派对于工人介入生产监督的观点也不尽相同。在二月革命后充当资产阶级管家的主流
左翼——孟什维克派和社会革命党建议通过国家调控生产的方法来缓解战争对俄国经济
的破坏,对私有制范围内改良有产国家。孟什维克派经济学家切列万宁要求在在生产、
分配和金融领域推行广泛国家调控政策,并在1917年5月16日彼得格勒苏维埃的执行会
议上通过了《反危机纲领》,纲领提到:
“国家要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这其中包括原料、燃料、设备在生产领域的分配;对群
众的消费品进行公平的分配;在生产基础领域成立置于国家调控下的托拉斯集团;控制
银行,对价格、利润、价格进行调控,对资本家收累进税。”
孟什维克派对“工人监督”很反感,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受布尔什维克派影响的工人们哗
众取宠的口号罢了。社会革命党认为工厂委员会可以管员工聘用,但不能介入生产监督
。总之,这些左翼改良派要求国家暂时替资产阶级保驾护航,采用当时西方的战时国家
垄断模式,让大战中被戕害的俄国经济尽快恢复,在不废除私有产权的情况下改善工农
生活。但即使如此,但资产阶级反对,莫斯科银行家,做过临时政府工业部长的帕·列
布申茨基说:“欧洲国家对经济的(战时)干涉,受到(国家本身的)充分监控,(俄
国)实业界不反对这类调节。但有益和必要的监督恐怕无法(在俄国)实现,因为现政
府自己也处于受(工人组织)监管地位,它如何独立处理巨大的调控工程?!”[18]资
产阶级的诉求很明确,不把造反的泥腿子镇压下去,他们的生意没法做。
当年4月10日,列宁写下了《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
“实行土地国有化、把一切银行和资本家的辛迪加收归国有或至少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立
刻加以监督等等措施,决不是‘实施’社会主义。应当绝对坚持实现这些措施,并尽量
用革命方法来实现。这些措施只是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在经济上完全可以实现;不采
取这些措施,就不可能医治战争的创伤,不可能防止即 将临头的破产;革命的无产阶
级政党决不会不去侵犯那些正是靠‘战争’大发横财的资本家和银行家的空前的高额利
润。”
在这里,列宁认为,只有基层的工厂委员会让工人监督生产,中央计划领域对整个生产
的调控才可以落实。而不剥夺资本家的产业,不建立工人政权,改良的成果难以持久。
二月政体只是一个短暂的历史瞬间,不是资本家粉碎工人反抗,就是工人把资产阶级打
翻在地。但一些老布尔什维克在对待工厂委员会的态度上,同列宁有分歧,他们认为这
是无政府工团主义的东西。这些老布尔什维克用这样抽象、隔阂的态度来对待基层工人
倡议,但群众可不会对领导层的保守报以好脾气。有众多布尔什维克工人的“普提洛夫
船厂”成立了监督生产的工厂委员会,4万名工人里选举了22名代表,大多数是赞成列
宁路线的革命工人,其他大厂也纷纷效法。
在一些私营企业,资本家以关厂来作为对革命的答复,原材料缺乏、经济的崩坏,上层
原来打算通过饥饿化解无产者的反抗,但工人不甘心束手就擒,他们通过工厂委员会监
督来往账目,了解订单,购买原材料,控制调节厂内商品流通。约翰﹒里德写道:
“工人们的一些经历很有趣。比如,诺夫哥罗德一个糟糕的工厂被业主放弃了,对管理
毫无经验的工人们接管了它。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根据自己的需求生产衣 服,探
后按照诺夫哥罗德其他工人的需求加工服装。之后,工厂委员会派出代表到各个城市,
他们愿意提供那里的工人们以纽扣服装,来换取鞋子和其它工具;他们 用衣服和农民
交换面包;为工人购买商业住宅。为了得到原材料,他们把工人代表送到南方生产纽扣
的地方,给铁路工人一些衣服让他们帮助运送。这样,顿河那边的原料就被送来了。”
[19]
五月间,全俄各工业区的工厂委员会代表在彼得格勒集会,通过决议《反危机的经济手
段》,提出既要于国家水平上引入调节措施,也得扩大企业一级工人监督的范围,并通
过布尔什维克派的决议:“只有把政权转交给工兵代表委员会,才能系统地和顺利地落
实上述建议。”孟什维克大骂工人监督运动和工厂委员会是“无政府倾向”,不过应者
寥寥。
但是否工厂委员会运动的出现,就代表了有组织的工人就全都赞成所谓的社会主义了呢
,布尔什维克工人纳乌莫夫说:“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必须把生活当成不断向前的
整体潮流;革命在继续,或许,这是世界革命的先声。工人监督生产不算社会主义,但
它已走出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极限。我们要求的不是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相反,
取得政权后,要做完资本主义应做而无力做的事……(通过)自下而上地监督,我们可
望学会如何组织生产并逐渐地走向社会主义基础上的国民经济”[20]
工厂委员会运动是整个双重政权情况的延伸,介入斗争的普通工人也许没有那些左翼领
袖们饱读诗书,他们不会去拽抽象的口号,但当他们落实工人的自我组织,是为了改善
自己和自己所处群体的命运,他们的斗争越深入,组织就越成熟,面临工人进攻的资本
家只能躲在主流左翼改良派身后放冷箭。工人希望自己从前追随过的改良领袖把政权拿
过来或者至少落实若干改善自己生活的处境,这些社会主义部长刚开始还不情愿,后来
则坚决地反抗来自无产者的“极左攻势”。七月事变后,克伦斯基政府满大街抓“列宁
党”人,资本家关厂的攻势来得更猛烈了,经济危机面前,工人们夺权的呼声更加强烈
。1917年11月7日,是有史以来被压迫者最扬眉吐气的一天,彼得格勒苏维埃派出赤卫
队逮捕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赤色俄国成立。
夺权之后,执政的布尔什维克派内部在工人监督上产生了分歧,列宁起草了工人监督法
》[21],但在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此项法案未获通过,老布尔什维克——米柳金认为国
家必须拥有监督控制经济的专有权,工厂委员会只能附属于国家机构或工会,大会上,
米柳金的观点占了上风。到了1918年6月,全俄苏维埃颁布国有化法令,要求施行国有
化,法令责成已有的中央经济机构“国民经济理事会”成立管理企业的专门委员会,“
其中三分之一为工人代表,其他由上级任命”,工人监督则被定义为“监察性质”[21]
。内战开始了,大批觉悟工人走上战场,工厂委员会的组织和内涵都被抽空了。战前俄
国300万工人,到内战结束后,只剩下100万人。
但即使如此,将上百万俄国工人牵扯进来的工厂委员会运动是群运高涨时期俄国革命工
人首创性的体现,当工人开始觉悟,他们积极地介入现实政治,而对于他们来说,最迫
切的政治问题就是在工厂里的生活问题,工厂委员会运动和工人监督实践是他们在自发
的斗争中开始觉悟探索突破有产阶级编织的精神罗网、打击资本家剥削、反抗资产阶级
国家的一个体现,尽管由于内战开始后,工人俄国出现了官僚化的趋势,工厂委员会也
未成为工人在无产阶级国家里控制生产的一个常态激进组织,但1917年俄国工厂委员会
运动是俄国抗争工人留给世界上所有被压迫群众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遗产。列宁是怎么对
待工人群众的这种自发斗争的,我想革命中的史料和文件写得很清楚了吧。
列宁看到了工人运动中的官僚化趋势……
革命的俄国工人运动是幸运的,他们有西欧先进国家的工人运动可以学习。劳动解放社
时期的普列汉诺夫和查苏里奇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生,到了更年轻的列宁等人来到运
动里,考茨基、倍倍尔等西欧工人领袖对这些流亡的俄国社会主义者也颇多照顾,这些
照顾不仅是提供住宿和经济上的帮助,考茨基作为当时世界上最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家,其著作影响了从列宁到布哈林的一大批俄国社会主义者。1912年前,布尔什维克和
孟什维克同属于一个社会民主工党,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又是考茨基等人所在的第二国
际成员。但是,到了1914年,帝国主义战争爆发了,第二国际最主要的政党——德国社
会民主党宣布支持本国政府参战,而第二国际中另一个大党——法国社会党,也不甘示
弱,他们支持法国政府同德国侵略者作战。
愤怒的列宁写了一本小册子叫《第二国际的破产》[23]:
“机会主义就是为着极少数工人的暂时利益而牺牲群众的根本利益,换句话说,就是一
部分工人同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无产阶级群众。战争使这种联合具有特别突出和强制
的性质。机会主义是在数十年的过程中,由资本主义发展的这样一个时代的各种特点产
生的,在这个时代,享有特权的工人阶层的比较安定和文明的生活,使这些工人‘资产
阶级化了’,使他们从本国资本的利润中分得一点油水,使他们感受不到破产的贫困的
大众的灾难、痛苦 和革命情绪。”
“工人运动中的沙文主义和机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相同的,即无产阶级和小市民中从‘
自己’国家的资本的特权中分享一点油水的少数上层分子联合起来反对无产者群众,反
对全体被压迫的劳动群众。”
“从整个欧洲来说,机会主义在战前可以说是处于少年时代。随着战争的爆发,它已经
完全长大成人了,不能重新回到‘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了。由议员、新闻记者、工人
运动的官吏、享受特权的职员和无产阶级的某些阶层所构成的整个社会阶层已经成熟了
,这个阶层已经同自己国家的资产阶级结合在一起了,而资产阶级也完全能看清它的价
值并加以‘利用’了。”
列宁号召同机会主义者决裂,建立新的组织:
“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是这样。如果今天还不具备革命形势,还不具备足以
引起群众的激愤、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的条件,今天交给你的是选票,你就拿过来,好好
地加以筹划,用它来打击自己的敌人,而不是用来把那些怕坐监牢而抓住安乐椅不放的
人送到议会中去享受肥缺。如果明天你被剥夺了选票,而有人把步枪或精良的最新式的
速射炮给你,那你就把这些用于杀人和破坏的武器接过来,不要去理睬那些害怕战争的
感伤主义者的 嘟囔抱怨;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东西必须用火与铁来消灭,这样,工人
阶级才能获得解放;如果群众中愤恨和绝望的情绪日益强烈,如果具备了革命的形势,
那就着手建立新的组织,使用这些十分有用的用于杀人和破坏的武器来对付自己的政府
和自己的资产阶级。”
列宁看到了在有产民主之下,工人组织存在的问题,资产阶级身份或小资产阶级身份的
工人党团议员、新闻记者、全职的党务工作者占据了工人组织里的上层职位,机关的发
展使工人组织具备了阶级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社会分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阶
级被安排从事生产劳动,而文化的生产和吸收——以及积累的职能——则几乎为其他社
会阶级和阶层所垄断。这里并不是说要排斥资产阶级或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左翼分子,
运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庞大的鼓动力量以及相应的组织和宣传机构,而机关里
中间阶层或者上层身份的工运干部能帮助弥补在工业区里忙于生产的普通工人在文化宣
传上的劣势,这就出现了工人阶级组织自身分裂为执行不同职能的不同阶层的危险。专
业化会导致日益增长的对知识的垄断和信息的集中。而这些脱产的“职业革命家”在议
会、工会等机构里任职,只要工人运动存在一天,资产阶级在镇压的同时就不会放弃对
工运组织中先锋分子的腐蚀,有产政治的代议机关、从事日常改良工作的工会不可能脱
离阶级社会而独立存在。改良组织和革命组织的区别在于前者把在有产政治中占多少份
额看作是影响扩大的表现,而后者始终把工会工作和普选制下的议会工作为最终工人在
革命中夺权所做的前期准备。但即使是革命组织也不可能永葆先进,为了防止蜕变,基
层工人必须对这些党干部(无论是在议会、工会还是党的组织、宣传机构里工作)进行
监督,同时,需要提高工人阶级政党普通党员的文化水平,将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工人干
部派到重要岗位上去。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法国社会党在这方面做得很糟糕,在普选制下
面,领袖们把工人党员当成“选民”对待,在大战一开始,持机会主义立场的各国社会
党掌舵者都成批地转到“社会爱国主义”立场上去了。
而俄国革命的幸运之处在于长达20多年的斗争使他拥有一批始终同俄国国内阶级斗争密
切相连的干部。根据一个统计数字[24],十月革命前召开的俄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
大会,代表平均年龄29岁,平均党龄14年,半数以上是一线产业工人。群运高涨时期的
革命组织,它本身也会受到各种有产社会的偏见、等级资历、小集团利益纠葛的影响,
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日》曾叙述一个社会主义者同造反士兵的一组对话,大学生
摆出老革命资格教育士兵说他们起来反抗是“亲德的无政府主义行为”[25]。其实,这
种“老革命的政治惰性”在布尔什维克派里也存在,斯大林和加米涅夫等老革命最初的
时候反对群众夺权,要求批判性支持临时政府,当群运的浪头高涨的时候,他们跟在群
众后面跑,工人起义让他们成了“人民委员”。
资本主义世界不愿意坐视工人俄国的发展,1918年,在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强国
的支持下,从前的沙皇将军开始武装颠覆苏维埃政权。红军组织起来了,士兵的主体是
农民,指挥官是从前的沙皇将军,为了对军队中农民的小生产者狭隘性进行纠偏并防止
资产将诶级将军进行怠工、破坏,大量的先进工人来到前线,为了保卫自己的政权,众
多在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战斗性工人在东起太平洋、西至华沙城下的战线上永远地倒了下
去。内战最后一幕是攻打弗兰格尔将军的克里木要塞,红军士兵们抱定着“我们今天死
,你们明天死“的信念把将军和他的白卫扈从们赶下了大海。
革命胜利前,俄国共产主义者认为单独一国无法“建立社会主义”,必须依靠“世界革
命”,列宁在四月回国之前的《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这样写道:
“俄国无产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胜利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但它能使俄国革命
具有浩大的声势,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极好的条件,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意味着社
会主义革命的开始。这样,俄国无产阶级就会使自己主要的、最忠实的、最可靠的战友
——欧洲和美洲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易于进入决战。”
1918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为布列斯特条约问题进行辩论的大会上说道:
“绝对的真理乃是:若无德国革命,我们就要灭亡。也许我们不是灭亡在彼得堡,不是
灭亡在莫斯科,而是灭亡在海参崴,或者在其他遥远的地方,我们是撤退到那些地方去
的,……然而无论如何,德国革命若不起来,我们总要灭亡的,国际帝国主义,……代
表一个庞大的真实力量,……无论如何不容许苏维埃共和国做邻居。……这里,冲突是
不能避免的。这里,最大的历史问题乃是……必须激起国际革命。”
苏俄想尽一切办法支援当时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革命,德国11月革命、匈牙利苏维埃共和
国、芬兰革命,1920年,更是派红军干涉波兰,试图激起中欧工人起义,由于国际资本
的联合扑杀以及红军自身的战术问题,进军华沙失败。世界革命遥遥无期,工人失血过
多,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构想的“公社人社会”非但没有来到,职业官员队伍群体
却越来越庞大,工人国家的官僚化倾向初步显现。21年,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哗变,此
时军港里的水兵并不是并非革命时期那些让高尔察克这些海军将领憎恨的“无政府水兵
”,大批从农村来的水兵要求开放对苏维埃代表的普选、允许多党制、最重要的一条就
是“尊重私有财产、废除余量征集制”,这一要求反映了一部分苏维埃俄国的贫苦农民
在面临国际资本包围、世界革命迟迟不来到的情况下一种失望、迷茫的情绪。镇压兵变
本身并没有错,但镇压之后把一些异见的左翼活动家——如马尔托夫等人驱逐出境并禁
止党内一切派别活动,则彻底让工人国家的掌舵者可以不受无产者的约束、监督而进行
决策。
如果说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蜕化是资本主义下日常改良路线水滴石穿的结果,20年代,俄
国共产党从组织到纲领的倒退则是在狂暴的革命斗争浪潮前低头的结果。俄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落后、世界资本主义的敌视和包围、阶级先锋脱离工人群众成为了官老爷并且越
来越不受约束。
事实上,给工人运动带来戕害的并非工人的自发斗争,或者诸如“做群众的尾巴”之类
的套话。工人运动中领导干部的官僚化才是错误的政治领导和机会主义路线的根源。革
命前,这些沽名钓誉的“工人官爷”们虽然满口激进的口号,但当他们看到群众起来进
行自我组织的时候,在群运浪潮面前或公开投向旧世界的怀抱或竭力贬低群众的自发斗
争或拿错误的路线把群运引向歧途;革命后,这些“工人官爷”们居于高位,在不受群
众监督的情况下,愈来愈反感“工人监督”、“工人民主”这些先烈们用鲜血捍卫的原
则,他们要求更多的个人享受和特权。在20年代的俄国,男性共产党干部再婚现象很普
遍,虽然远不能和后来的特供商店、私人别墅做对比,但巴布什金们用生命换来的工人
苏俄已露病象。
列宁看到了官僚化现象,清楚这一现象的危害,他毫不不调和地与之进行斗争,在他变
成“植物人”之前写的最后两篇文章《遗嘱——给代表大会的信》和《宁肯少些,但要
好些》中,他系统地阐述了要求与苏维埃俄国的官僚专断倾向进行斗争的构想。
在《遗嘱》中,他要求让一些没有参加过苏维埃工作的工人更多参与政治,参加俄共中
央委员会:
“工人中央委员主要应当是这样的工人,他们的岗位低于五年来被我们提拔为苏维埃职
员的那一层人,他们更接近于普通的工人和没有成为直接或间接剥削者的农民。我想,
这种工人出席中央委员会的一切会议,出席政治局的一切会议,阅读中央委员会的一切
文件,能够成为忠诚拥护苏维埃制度的骨干,他们,第一,能使中央委员会本身具有稳
定性,第二,能真正致力于革新和改善机关。”(《列宁最后的遗嘱——给代表大会的
信》)
让工人参加共产党的中央委员会,列宁希望通过这一措施来维护苏俄——这一工人革命
的产物,同当时日益抬头的官僚专断倾向作斗争。此时此地,这一新生的官僚群体的粗
暴、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权谋作风、特权行为已经越来越背离他当初在《国家与革命》
中所捍卫的“巴黎公社”原则,甚至有可能窒息十月革命乃至整个世界革命的前途。
在指导工农检察院工作的《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中,他号召“先进工人”和“真正受
过教育而且可以保证决不相信空话、决不说昧心话的分子”要做到“不怕承认任何困难
,不怕为达到自己郑重提出的目的而进行任何斗争。”
列宁不愿意看着自己奉献一生的事业就这样被葬送掉,但是,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他
的思想了,在这场同篡权官僚的斗争中,他输给了时间。
列宁一生都在同致力于阶级调和的孟什维克路线做着斗争,因而他全部的主张有了这样
一个名字——布尔什维克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神话——一
个关于战斗的无产者维护本阶级的组织独立性和历史利益(建立工人政权)的神话。但
列宁没有想到,在他死之后,他所反对孟什维克的路线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主流
。一大批不畏牺牲的工人被自己的领袖用错误的纲领送上了屠宰场,奴隶主们在皑皑白
骨之上似笑非笑……
今日之局势,中国共产主义者的任务
列宁死后,苏维埃俄国面目全非。尽管身负推进国际革命、帮助世界无产阶级“以俄为
师”的使命,二十至三十年代,机关设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在列宁的设想中,这个机
关是取代腐朽的第二国际的世界革命工人运动的指挥部)一次次把工人带进资产阶级设
下的乱坟岗上去,1926年在英国,1927年在中国,1933年在德国,最后一幕是1939年的
西班牙,共产国际在当地的支部——西班牙共产党有意识地弹压了工农自发夺取地主土
地、占领资本家工厂的革命斗争,但依然无法打赢同保皇党将军弗朗哥的战争。与此同
时,苏俄(此时已经改名苏联)国内,一大批反对官僚专断趋向以及在国际革命中推行
孟什维克路线的真诚的革命者被开除党籍、流放、枪毙,最著名的那个人叫托洛茨基,
他在流亡国外的过程中预言苏联的命运“不是资本主义复辟就是工人通过政治革命推翻
官僚以重建工人民主”。
然而,托洛茨基所预言的“政治革命”始终没有到来。苏联之后,世界各地又成立了一
些剥夺地主、资本家并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国家,包括1949年后的中国,只是这些
后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是本地工人革命的产物,革命之后,马克思和列宁所设想的“工人
自己管理国家”、“官员工资不得超过工人最高工资”、“官员通过普选产生且随时可
撤换”这些原则并没有落实。而且,工人的权利受到压制的同时是官僚特权的不受限制
,这些物质上的特权刺激着官僚层复辟资本主义的野心。
1991年,“社会主义”苏联解体,分成了十多个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国家;次年,中
国官方正式宣布实行“市场经济”。二十世纪,是战争与革命的世纪,这场持续了一个
世纪的两大阶级的搏斗,以伟大的1905年俄国革命开场,以世纪末中国各大工业区里老
国企下岗工人的自杀收尾。资产阶级的卫道士们说:“这是历史的终结”(福山语),
但他们忘记了,彼得格勒的幽灵随时可能醒来。
世纪之交的中国,一大批学生、职员意识到了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他们
尝试从马列著作中寻找答案,并在互联网上或校园里建立起了松散的社团,他们的批判
纵然有力,但因为立于工人斗争之外,多数人也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何方。
但马列主义ABC早就告诉我们,只要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存在一天,工人为改善自身群体
的斗争就不会休止。复辟后的中国让一大批老国企工人下岗,解体的人民公社里的农民
却因为土地无法再养活自己,纷纷外出谋生。他们来到东南沿海的工厂里打工,低工资
、恶劣的劳动条件、管理层对他们的蔑视,促使这些打工者起来,像他们的先辈一样,
用经济斗争的形式开始进行抗争。
要是有希望,那希望在无产大众身上。共产主义者与一切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的区别
在于,共产主义者理解工人群众在自发斗争中的阶级本能,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会
为工人在罢工中没有喊出让他们心满意足的激进口号而大呼小叫。
今天中国各大工业区里的经济斗争早已如野草般疯长,共产主义者的机会就在这样的斗
争中,一个接收马列原则的左翼分子不应该站在罢工之外,或者认为经济斗争跟社会主
义无关,而把自己关在书斋里闭门造车。赤色分子应该向当初的列宁同志学习,青年列
宁投入工人斗争的时候,从来没有指望自己能成为什么“领袖导师”,相反他耐心地了
解工人群众的需求,并为他们的罢工斗争提供切实有效的策略。而中国共产主义者现在
的状态同自己导师刚进入工运时候相比,还相去甚远。
世界资本主义走到今天,已经来到了一个腐朽但却不会立即灭亡的时代。卢森堡曾经说
过:“不是野蛮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应该是知识分子拿来装酷的谈资或者仅仅
当作批判的武器,资产阶级里的有识之士没有办法解决社会弊端,但他们绝对有办法让
这个制度继续存活下去。中国工人斗争的传统已经中断了很久,澄清历史上革命导师的
工运思想,才能更好地为未来可能到来的群运高潮做准备。但斗争的传统的中断并不等
于工人需要所谓的“灌输”去提升自身的阶级觉悟,共产主义者的任务不在于灌输,而
在于切实同工人斗争结合起来,根据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策略。承担起工运的政治领导
依靠的不是雄厚的理论,而是真正实践中的表现。
今天的中国不缺乏饱读诗书的左翼分子,不缺乏各类充当领袖导师的“左翼”神棍,但
真正的阶级战士还很少很少,而一个阶级战士只可能在实实在在的阶级斗争中才能有力
的成长。希望所有愿意为人类解放事业奉献的志同道合者共勉。
注释:
[1] 1885年的罢工运动席卷了俄国弗拉基米尔省、莫斯科省、特维尔省和其他几个工业
中心 省份的许多纺织企业。其中最著名的是1885年1月7日-17日的莫罗佐夫工厂即尼科
利斯科耶纺织厂的罢工。这次罢工是因厂主季·萨·莫罗佐夫对纺织工人 残酷剥削以
致工人经济状况恶化而引起的。如1882-1884年间工人工资曾被降低五次,对工人的罚
款达到了工资额的1/4-1/2。罢工的领导者是先进工人彼·阿·莫伊谢延科、卢·伊·
伊万诺夫和瓦·谢·沃尔柯夫。参加罢工的约有8000人。他们要求恢复1881-1882年度
的工资标准,最大限度减少 罚款并退还部分罚款,偿付罢工期间的工资,调整雇佣条
件等。这次罢工遭到沙皇政府的武力镇压。罢工领导者及600多名工人被捕,其中33人
受到审判。这次罢工以及相继发生的多次罢工终于迫使沙皇政府于1866年6月3日颁布了
罚款法。
[2] 巴布什金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早期一个觉悟的工人党员的典型,出身于贫苦农民家
庭的他来到城市,遭到资本家的严酷剥削。不甘心做奴隶的小巴参加了当时工厂里面最
觉悟工人的小组活动,后同列宁结识。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之后,巴布什金参加了国内组
织的建设工作。1905年革命爆发后,巴布什金前往远东组织工人起义,被沙皇政府的讨
伐队逮捕。1916年1月31日,与另外五位同志枪杀。
[3] 电子版原文可以通过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看到,摘自官方修订的《怎么办?》中译
本。
[4] 英译本链接如下:
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lenin/works/1901/witbd/index.htm
[5] 同注3
[6] 同注4
[7] 同注3
[8] 《巴布什金回忆录》里提到了当时自己所在的社会民主工党工人党支部同城市中知
识分子担任领导核心的委员会的冲突,尽管最终双方各自做出让步。但在中俄等落后国
家,工人的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知识分子不免会忽视群众的首创精神,甚至有一种对
工人阶级的鄙夷情绪。如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参与者陈碧兰在晚年的回忆录里提到,瞿
秋白当时对北方来的一些工人活动分子很不耐烦,说什么人都找到家里来,但对上流社
会的文人雅士来访则要殷勤得多。政治活动家的回忆录自然有个人情感因素在里面,但
由细节反映出来的大的社会背景和左翼知识分子的心态就见仁见智了。
[9] 罗莎·卢森堡《俄国革命》,王小华从《罗莎·卢森堡全集》1972年柏林德文版第
1卷第2册第477—484页译出。1905年革命爆发以后,卢森堡专程买了车票到俄国去以一
个观察者的身份写了一些事变的评论,最著名的要属她在1906年所写的《群众罢工、党
和工会》。
[10] 中文版列宁全集第二版第九卷228-229页。
[11] Tony Cliff, Lenin - Building the Party, Book marks p.87。
[12] 《联共(布)简明党史教程》,第三章第四节
[13] 托洛茨基《俄国革命史》,第一卷第八章《谁领导了二月暴动?》
[14] 托洛茨基《俄国革命史》,第一卷第九章《二月革命的离奇现象》
[15] 托洛茨基《俄国革命史》,第一卷第十六章《党的重新武装》
[16] 克伦斯基在1905年革命之后,曾向遭政府镇压的遇难者家属提供法律援助,因而
遭受牢狱之灾。后来多次介入罢工斗争,如大战前耶拿河金矿工人大罢工。
[17] S.A.Smith 《红色彼得格勒(1917-1918),工厂中的革命》(Red Petrograd,
Revolution in the Factories, 1917-1918)第六
[18] 李星编译《一九一七:彼得格勒工厂委员会运动综述》
[19] 约翰﹒里德《俄国工人监督的起源》
[20] 同注18
[21] 列宁《工人监督草案》:1.在拥有工人和职员共计五人以上,或每年资金周转在
一万卢布以上的一切工业,商业,银行和农业等企业中,对一切产品和原材料的生 产
,储藏和买卖事宜应实行工人监督。2.工人监督,在能办到的小企业中由全体工人和职
员直接实行,否则,由他们选出的代表实行,这种代表应立即在全体人员 大会上选出
,作出选举记录,并将当选人名单报告政府和当地工兵农代表苏维埃。3.非经工人和
职员选出的代表许可,绝对禁止具有全国意义的企业或工厂停工, 以及对生产过程作
任何改变。4.一切账簿和文件,以及一切仓库和库存的材料,工具和产品等,应毫无
例外,一律对选出的代表公开。5.工人和职员选出的代表 的决定,企业主必须服从,
只有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有权取消他们的决定。6.在一切具有全国意义的企业里,一
切企业主和一切由工人和职员选出实行工人监督的 代表,均应对国家负责,维持严格
的秩序和纪律,并保护财产。凡玩忽职守,隐瞒存货和账目等等者,判没收全部财产和
五年以下的徒刑。7.凡为国防事业服务以 及与生产人民大众生活必需品有关的企业,
都具有全国意义的企业。8.工人监督细则,由地方工人代表苏维埃和工厂委员会代表
会议以及职员委员会代表会议的联 席会议制定之。
[22] 同注18
[23]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
[24] 同注18
[25] 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日》
1 (共1页)
相关主题
四匹其实是一名坚定的孟什维克落桂闲人:苏俄革命中的“盟友”命运 (转载)
Re: 20年代苏维埃政权能存活下来真是奇迹讨论一下十月革命的合法性
再致毛轮:你们都是假布尔什维克 (转载)落桂闲人:苏俄革命中的“盟友”命运
孟什维克的胜利。以革命的名义背叛——从十月革命到一月剧变
愚蠢小猪:毛泽东的经济非常辉煌,以至于中国80年代雄鹰折翼金雁:一月剧变转折意义远超过十月革命
毛泽东论工人罢工 (转载)杭州伊萍:共产国父列宁的真实故事
原来这个毛派出来是有原因的 (转载)十月革命历史真相
(转)吴天:怎样在南方开展工人工作 (转载)从沙皇垮台到十月革命——(三)和与战,水兵游行(摘自芦笛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工人话题: 革命话题: 俄国话题: 列宁话题: 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