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_Mao_and_Deng版 - 杨松林《总要有人说出真相》
相关主题
请人口学家不要玩“顾头不顾腚”的游戏
中国普及教育的过程(数据) (转载)
孙经先: 党史二卷中一处重大学术的错误 (转载)
高梁:感性的记忆不等于理性的分析
国家权威数据: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增长全球第一 (转载)
彭德怀自述 十二十三十四
“816地下核工程”--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 (转载)
从个人历史看教育普及
最近国共抗战史辩论综述 (转载)
清华演讲:中国能赢—中国的制度模式何以优于西方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死亡话题: 人口话题: 以上话题: 中国话题: 饥荒
1 (共1页)
w****2
发帖数: 12072
1
这本书只有三十几块钱,就其大量的内容来说,便宜得很。
里面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49年—1985年人口数字。
开头讲了为什么写这本书。一年死几百万人对于20世纪中期以前的中国来说是家常便饭
,死几千万就是大事件了,这就像蚊子吸一口血和砍掉大腿从动脉里往外喷血的区别,
所以,究竟是饿死三千万还是三百万,是值得深究的。
第二编指出了实际情况。第一,大部分消失的人口,都只是统计档案上的人口变动(因
为当时中国才真正开始做人口统计,一个乡镇可能就只有一个户口本,上面写个数就完
事,连个具体名字都不一定有)。第二,非正常死亡的现象确实也存在,大体以老人为
主,比例也符合一般饥荒规律。(说句题外话,一二十年前看过一些文章偶然提到了三
年的事情,他们这些基本都是无意中而且显然不可能相互串供的回忆,却相当一致的说
,在他们幼年的记忆中,一般都是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出现了浮肿然后死去。
当然了,这一事实,和某名人的入狱十年的爷爷回来发现家里添了三个三五七岁的娃娃
然后就莫名其妙全家暴毙这种明显非自发的回忆文章是冲突的。)
第三编总结了历史教训。
第一编放在最后说,是因为第一编列举了网上流传的那些令人头晕目眩的错误“算法”
。这些算法是如此的混乱,我看过之后真的有种晕车的感觉。难为杨松林能耐心地把这
些算法都看完。作者指出,这些错误算法,大多是一些能算出几种结果的“算式”,不
能遵循“一致性原则”。这些错误的算式一方面常常包含有“不等式”陷阱,一方面又
刻意调整了数字,结果按下一个葫芦浮起三个瓢,怎么都算不圆满。杨松林讽刺这些算
法是“兔子汤的汤的汤”。
强调一下,我阅读第一编这一部分的时候,面对那些颠三倒四的算法真的快要吐了。
我的阅读建议是,首先阅读第一编这一部分,因为读了后面的部分你不会再有心情看这
一部分。这些看一遍就令人作呕的东西,不知道那些家伙是怎么搞出这么恶心的东西还
整天津津有味的反复咂味道的,果然是人鬼殊途么?
=========================
1953年、1964年和1982年进行过三次人口普查。这三次人口普查除了上述口径外,还增
加了普查当年各年龄段的人口数。一般认为,人口普查的数据更接近实际人口情况。这
样,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对户籍登记得到的人口数进行修正。
依据以上方法和数据,在孙经先教授研究的基础上,我最终推算出的数字是:
1960年-1961年并没有1348万的人口凹陷,而是有1241万的人口增长。
1959年-1961年“非正常死亡”在350万~400万之间。
这里,所谓“非正常死亡”是“按照1959年-1961年前后年份死亡人口为标准,这三年
死亡人口多出了350万~400万”的意思,也被称为“超量死亡”或“超线性死亡”。至
于这数百万人的死亡原因是什么,并不能依靠上述研究作出判断。如果根据这期间农作
物大幅减产、记载和回忆出现了大面积饥荒和因饥饿死亡而判断这些人的死亡与饥饿有
关,我认为判断是客观的。
在调查中很多人回忆说有非常多的老年人扛不住饥饿而死亡。通过1953年和1964年人口
普查中各年龄段人口数可以证实这种说法。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64年40岁~64岁各年龄段人口数比1953年增加20个左右的百分点
,但65岁以上人口却比1953年减少了1个百分点。同时,东北、山陕、东南一些受灾较
轻的省份65岁以上人口有十几个百分点的增长,而豫、皖、鲁、川、甘等饥荒严重的省
份65岁以上人口减少了一二十个百分点。这就可以证实饥荒严重的地区60岁(当时60岁
)以上的老人超量死亡比较多。把灾害较轻省份的增长率作为65岁以上人口“正常增长
率”,那么全国65岁以上人口比“正常”减少了300万左右。表明350万~400万超量死
亡人口中75%~85%是因为60岁以上老人的“过早死亡”。
1949年中国人均产粮209公斤,新中国成立前收成较差年份也是这个水平;而印度80年
代人均产粮徘徊在200公斤~220公斤上下。
中国饥荒史研究表明较大饥荒死亡人口在千万以上;艾奇逊回忆说民国时期每年有300
万~700万人死于饥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印度学者阿玛蒂亚森在《饥饿与公共
行为》一书里提供了这样的数据:“印度每年会有400万人因营养不良和相关问题而过
早地死亡。”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学者的调查显示当时中国人预期寿命为35岁,“人过七十古来稀”。
印度这时期也是这个水平。80年代印度人预期寿命比中国少10岁。1980年,印度人口死
亡率为12.6‰,中国是印度的一半。
以上数据表明,人均产粮在200公斤上下的时候,无论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还是80年代
的印度都会有数百万人“因营养不良和相关问题而过早地死亡”,尤其是老人。
1960年-1961年中国人均产粮212公斤。
1 (共1页)
相关主题
清华演讲:中国能赢—中国的制度模式何以优于西方
纪念您毛泽东主席,朝阳升起的第一推动者
袁岳:网页调查是“水军”乐园,不靠谱
抗战期间阵亡的共产党武装将领(197名)
一个例子告诉你中国和西方援助非洲的不同
占豪:中国有成为世界经济心脏的潜力
中国的特种兵--香港人质事件
杨松林《总要有人说出真相》 (转载)
杨松林《总要有人说出真相》 (转载)
三年“自然灾害”到底饿死多少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死亡话题: 人口话题: 以上话题: 中国话题: 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