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发帖数: 32122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DA 讨论区 】
发信人: weidong (伊拉克学习小组副组长), 信区: PDA
标 题: Re: 被SKYDRIVE震精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3 15:48:18 2013, 美东)
映射表你可以看看,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upported zip file format, the following file(
s) had to be renamed.
Original File Name -> New File Name
1.电子书目录/文件索引.txt -> 1/File1.txt
婚恋。两性/B/性社会学.epub -> 2/B/File2.epub
婚恋。两性/B/魔鬼搭讪学 1.epub -> 2/B/File3.epub
婚恋。两性/B/男性保健.epub -> 2/B/File4.epub
婚恋。两性/B/魔鬼搭讪学.epub -> 2/B/File5.epub
婚恋。两性/B/把妹达人.epub -> 2/B/File6.epub
婚恋。两性/B/骄傲风趣...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6729 | 2 两晋之时骈文较多,但是确实华丽之下晦涩难懂。
即使唐宋名家也不是用那么多个罕见的古字吧。
这个学生研究康熙字典挺好。 |
|
c***s 发帖数: 70028 | 3 冯道历五代十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常听戏的人,说某人资格老,便称他为“三朝元老”,冯道则三倍超越之外再加一朝,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十朝,基本上在每朝都受重用,是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乱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候,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的精英们个个粉墨登场,乱世中不知出了多少位智者,多少位英雄。冯道,便是见证五代史的唯一奇人。有人称他是“十朝元老”,官场上的不倒翁;有人说他软脊梁,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汉奸”;有人说他颇懂“无为”之道,上善若水,悟出了官场上的老子之道;有人说他政绩空空,无所建树,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有人说他个人修为了得,是大至大圣的完人;更有人说他体察民情,也算个仁人君子……
冯道有六奇:
一奇历五代十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常听戏的人,说某人资格老,便称他为“三朝元老”,冯道则三倍超越之外再加一朝,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4 关于“中国第一姓名”,一直以来,都是一桩疑案。2005年的时候,博客中国的副总裁卢亮编了个小程序,用于统计自家网站的重名重姓数量,认为排名第一的为“刘波”。卢亮将程序放到自己的博客上,每天30万的点击率让他彻底惊呆。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才意识到人们对自己的姓名有多关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位对此事感兴趣的教授王大良提出反对意见,在他看来,重复最多的名字应该是“王涛”,大约有10万余人。随后又有一个名为“中国姓氏权威”的博客加入战团,抖出“中国重名最多的50个姓名”,表示 “张伟”才是真正的“中国一哥”。根据我掌握的覆盖中国人口超过90%的数据显示,中国重名最多的10个姓名应该是:
张伟 29.9万人
王伟 29.1万人
王芳 27.7万人
李伟 26.9万人
李娜 25.8万人
张敏 24.5万人
李静 24.3万人
王静 24.3万人
刘伟 24.2万人
王秀英24.1万人
你家宝贝的大名:“轩”还是“怡”?
“遇上今年第15个子涵!中国文字都灭绝了?”西安一位好友跟我吐槽。
我也曾在微博上贴过几个时下流行的“菜市场名”(台湾舶来词儿,意指到菜市场去叫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回头),瞬间收到...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5 “三字经”《新百家姓》近日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公开出版
宋版百家姓排名332位的习姓在《新百家姓》中位居榜首
“习李张,俞刘王;毛朱周,邓胡江。许墨韩,释孔庄;苏吕邹,孙孟杨……”,近日,湖南籍作家张一一历时5年新编的一部近百万言的“三字经”《新百家姓》5月正式出版(ISBN978-7-5139-0621-0)。与古代《百家姓》仅仅前4位赵钱孙李“以帝王后妃为尊”有迹可循随后便略无逻辑和规律不同的是,《新百家姓》是根据每一个姓氏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物在思想史、文学史、艺术史、医学史、科学史等各大领域对中华历史的贡献和影响大小重新予以排名,不但彻底颠覆了宋版《百家姓》没有逻辑和规律的排序方式,更因为改变了原版四言体例为三言格式通押“江阳辙”读起来更为错落有致朗朗上口,《新百家姓》近日在网络上不胫而走迅速蹿红,日前一经上市便引发起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华人读者、网友关注与热议。
古代《百家姓》的排名顺序被指缺乏完整逻辑
《新百家姓》作者张一一表示,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为“三百千”的宋代版《百家姓》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启蒙读物之一,“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6 中国自古以来,皇帝是不缺女人的,后宫佳丽,都拼了命的巴结他。颜值高,身材好,那是自然不必多说的,可是下面这位却与这些优点一点都不沾边。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位皇帝,东晋简文帝司马昱(320-372年),初封琅蚜王,后封会稽王。桓温于公元371年11月废司马奕后,于同月己酉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
司马昱三十岁的时候,他之前所生的几个儿子全部夭折了,然后他的嫔妃也怀不上孩子了。于是他去民间广招美女,纳为妾室,可是折腾了几年也没有结果。司马昱非常着急啊,当时的医学条件也查不出来为什么不孕不育,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必须得想想办法了。
此时有人给他推荐了个术士,说这个相士很灵,能找到可以怀上司马昱孩子的女人。司马昱大喜,就招他来府上。相士来到当时的会稽王府,把所有女人都叫出来,包括侍女奴仆。看了一圈相士是连连摇头,突然,他的脚步停在了一个女人身边。
这个女人名叫李陵容,是会稽王府的一个仆人,平时干一些粗活,司马昱从来没见过她。
《晋书》记载:李陵容“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仑。”就是说长得人高马大,脸色黢黑,一看就不是本地人,人们都说她是昆仑奴。
昆仑奴泛指一切外来被卖到中国的黑色奴隶,...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11227 | 7 发信人: inews(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题: 古代没牙膏,竟靠吃它清新口气!看了真的好尴尬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Sun Oct 15 08:02:57 2017,GMT)
我们现在动不动就牙疼,父母医生老说是因为没好好刷牙。小索医生就奇怪了,那古代也没有牙膏啊,他们怎么没事都活得长命百岁,还能折腾出那么多事儿呢?
其实,古代虽然没有牙膏,但是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等需求比现在一点儿也不少。
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病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
那么他们怎么保护牙齿呢?
没有牙膏牙刷怕什么,用其他东西洁齿啊!比如"嚼"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学学,万一哪天没刷牙,却臭臭的,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尴尬时刻。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人曾经用杨枝刷牙,所以杨枝又叫"木齿"。后来此法传入我国,我国人民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刷牙方式。把杨枝一头咬软并蘸取盐、或着药物散剂,可使牙"香而光洁"。这样嚼齿木不仅可以去齿垢、消宿食、除...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8 最近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在影院热映,勾起了很多老炮们对逝去的青春年华的追忆,也让越战老兵走入了当代人民的视野。
越南这个不安分的邻居,70年代在苏联的支持下,妄图吞并老挝和柬埔寨,并且侵占中国的边境领土,要求中国把西沙群岛交给越南。上个世纪70年代末和我们国家打了一仗,经过10多年大小战争,在苏联解体后逐渐老实,最近又在搞小动作,被中国人民谴责。
熟悉越南的朋友就知道,越南这个国家竟然有40%多的人姓阮,还有黎、李、陈、吴等大姓。读者很纳闷,这不和中国的姓氏一样吗?还真是一样的,越南这些姓向上追溯几十代,还是从中国中原地区迁徙过去的。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称霸,死后他的子孙争权,越国分裂为很多部族,史称百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都尉赵佗带领50万军队越过南岭征伐百越,山越之地(越南北部)始置交州,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把越南划入管理范围内。两汉时期越南由交州刺史管理。三国时,孙权对越南进行了进一步开发。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大量汉人南迁至越南。至唐朝这几百年一直都在中国的管理下,所以今天唐朝著名诗人王勃的墓在越南(王勃之父担任交州刺史,王勃探亲途中落水溺亡)
唐朝灭亡后,...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7034 | 9 乱世群生序
沈默其体,潜而勿用者,第一也;
避尊居卑,禄以代耕者,第二也;
侃然体国,执正不惧者,第三也;
斟酌时宜,时献微益者,第四也;
温恭修慎,不为诌首者,第五也。
晋初,吴灭以后,吴郡陆喜将暴君治下乱世中的“国士”分为五等,并称,“故第二
已上,多沦没而远悔吝,第三已下,有声位而近咎累。是以深识君子,晦其明而履柔顺也
。”此论颇可一直沿用于两晋、南北朝以及历代乱世,将一个个或老谋深算,或明哲保身
,或刚正不阿的人物分门别类。于此五等以外,我心中尚有一类:于危急时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功成后则扁舟飘泊五湖间——或可谓超一等吧。另有一类,身份微贱或尚不
可称“国士”,但慨然正气,宁折不屈,不负一义字。比起盛世的辉煌,乱世的无奈与悲
壮似乎更能显露一个人的本性。
是为《乱世群生》序。自古乱世多豪杰,也多小人。既然本人只愿搜寻美好事物又不
通帝王心术,此二类就均不涉及了。
一、义士孙拯
读史最让人扼腕痛惜的莫过于小人得志,好人遇害。就如同看见任何美好的时候受到
亵渎而丑恶滋长,正常人本能的反感痛心。何谓“好人”,不要教训我历史人物不能以好
坏定论,其实我的标准很简单:话要说真话,东 |
|
s***y 发帖数: 7034 | 10 “古有荀灌娘,替父搬救兵……”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时候,大概哼着这样的军歌……
还是让我们继续停留在西晋末年的乱世吧。
晋惠帝末年(光熙元年),中原正值八王之乱。朝廷自顾不暇,自然不会理会西南方
的宁州(云南)正连年闹着饥荒瘟疫。而雪上加霜的是,五苓夷趁着宁州死了十几万人,
州兵又疲又饥之际,频频进犯,州兵屡战屡败,终于州城被围。刺史李毅正值重病,声泪
俱下地上疏恳求朝廷发救兵,朝廷却毫无回音。李毅拖着病躯坚守州城,却终于受不得这
急这气,带着遗憾逝去了。
李毅的死将女儿李秀正式推上了历史舞台。将门虎女,李秀大有乃父之风,她得到了
父亲属下的一致拥护,于是自领州事。
这真真是乱世才有的异事,一州刺史手下当不乏将领,危急之处推举一女子,可见李
秀不光出众,而且不是一般的出众。很可能李秀在父亲病中就已经为他出谋划策,统领士
卒并且建立了极高的威望,说不定已经有了最高领导权,这才于危难之际,挺身而上。蔡
东藩先生写《两晋演义》,让李秀凭着几句话和“气概不凡”就被众人拥戴,我认为并不
合理。
李秀激昂士气,奖励战士,终于让宁州人于绝望处又拾回信心和希望,于绝不可能处
又守了一年。这一年中,城中粮食 |
|
K*********s 发帖数: 181 | 11 前几天,有人问“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的”王”是指太原王氏还是琅
琊王氏? 俺翻了翻家谱,给大家提供点资料。
如有雷同,恭喜,咱们是一家人。
《广韵》载“王氏郡望二十一,首望太原”。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
前565年,因直谏被灵王废为庶人,卒于公元前549年,史称“仙太子”。太子晋的儿子
宗敬,看到天下大乱,便避居太原。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
祖,而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太原王氏也是姬姓王氏的大本营。
十八世孙王翦及其子贲、孙离,祖孙三代,俱为秦之名将。王翦北征燕国,东平楚地,
南下百越。始皇驾崩,二世胡亥继位,王离为大将军。刘邦、项羽起兵。离公率军与项
羽战于巨鹿,王离兵败自殉。“三世之将,不战自亡”说的就是俺这位先人。王离的长
子元,为避战乱,迁往山东琅琊,是为“王氏琅琊祖”。
王离的次子威仍居晋阳,十三世孙允,就是貂婵的干爹。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哪位大牛帮俺查查,王昭君是不是太原王家的,如果是的话,那俺家真是牛大发了,
中国上下五千年,一共四大美女,两个跟俺家粘边。
王元跑到琅琊,闷头生儿子,最后家里人丁兴旺,人才济济。俺小时候 |
|
b*w 发帖数: 277 | 12 俺祖籍诸城,祖上明初从山西到山东,记得是兄弟5个?你这说18人,
厉害啊!对了,俺姓王,呵呵
王佑也是子孙众多,从王旦起,传11世而至王征。王征再传17世就到俺了。王征是俺村
的一世祖。话说明朝初年,常遇春平山东,杀得鸡犬不留。有人说了,不是常遇春干的
。唉,反正是山东被杀得千里无人烟。王征兄弟十八人结伴从山西移民到山东,在山东
昌邑分手。俺估计他们是堂兄弟。如果你是山东人,姓王,并且也是明初从山西来的,
请给俺站内信箱发个贴子,俺好送你个红包。 |
|
e******u 发帖数: 16 | 13 最近在读两晋南北朝-华丽血时代,回顾中华历史,意识到其实历史上的大朝代小朝代
真的就在一念之间。一个君王的好坏,一个大臣的忠奸,一个母后的仁慈,一个太监的
生死,往往就决定了一个朝代的兴衰与否。 很多两三百年的大朝代就能二世而亡,一
些小朝代倒是很有可能传上十几世而终。
秦-李斯若不屈从于赵高,扶苏若不自杀。三世而亡?
汉-白登,吕后,霍光若是奸臣......
晋-若是武帝传位与个智商100以上的儿子......
隋-若是杨氏父子认真经营关中,灭掉几家豪门.....
唐-武则天,玄宗若没有逃出长安......
北宋-杯酒释兵权若是失败,军头回家就反,任何一个宋家皇帝若是有一点点血性而重
修武备....
元-不是很了解。
明-太多了...朱棣若是失败,土木之变若是没有于谦.....
清-感觉这个朝代除了建国很玄乎之外,就是康熙亲政之前有可能亡国,直到清末。
有时候真的觉得历史潮流的作用没有一两个关键人物的一个决定影响大。
(小弟一个理科生,偶尔读读历史八卦,欢迎拍砖:) |
|
gx 发帖数: 52 | 14 华人德书法史研究的理论价值 (代序)
白谦慎
对于当代中国书学来说,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是一个分水岭。在八十年代以
前,真正的断代史研究以及断代史中深入的个案分析是非常缺乏的。即使是沙孟海先生
那篇写于三十年代、广受好评的《近三百年来的书学》,也还只是流派的梳理和主要书
家的点评,谈不上是深入的个案研究。中国书法史研究走向深入和细致,是在八十年代
以后,而这一趋势又是由一批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所带动的,华人德正是这批中青年学者
中的一位。华人德是在碑学书法方面很有造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史研究也围绕着碑学
展开。他的研究可分为两大块:早期书法史部分,专攻汉魏六朝;晚期书法史部分,专
攻清代碑学。这两段书法史之间,又存在着有机联系,前者是源,后者是流。他的重要
研究成果有《中国书法史•两汉卷》、《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
8226;墓志卷》,和本论文集所收入的论文。这些研究成果继承了乾嘉以来的朴学传统
,结合二十世纪考古的新发现,对特定历史时期的书法现象的文化背景、社会体制、艺
术风格、名物制度都有深入精彩的分析。
今天,华人德的书法史研究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和推 |
|
R****s 发帖数: 635 | 15 这段历史其实非常精彩。就是缺那么一部精彩的史书呈献给后世。
南北朝不太为后世关注,还有一种可能,我觉得就是这段时间基本上是汉族
被北方少数民族追着打,舞台的主角不是蜗居在江南乐不思归的晋代衣冠们,
而是在华夏文明发源地的中原地区纵横驰骋的北方游牧民族。
长达近三百年如此丢人现眼的历史当然不愿意写得太精彩。
战国和秦汉时期中国人的那股血性之气和尚武精神到了两晋基本上被浮华奢侈
萎靡不振的风气所取代。看看北方各个少数民族慕容氏,苻氏,拓拔氏,尔朱氏,
高氏,英雄辈出,锐意进取,再看看南朝那些才子士大夫enjoy的吟诗作画写字等
种种高级娱乐活动。读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何等的胸怀气魄,再看看
"兰亭集序归去来辞"的无病呻吟,对比太强烈了。
民族融合是血腥的,代价是巨大的。但是却给醉死梦生的烟雨南朝当头棒喝,
为已经走入死胡同的南朝汉民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后来的中华第二帝国
"隋唐"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
|
|
v*****s 发帖数: 20290 | 17 两周八百年,三十七个王。
两汉四百年,二十八个皇帝。
两晋一百五十年,十五个皇帝。
唐朝四百年,二十个皇帝。
两宋三百年,十八个皇帝。
明朝三百年,十六个皇帝。
清朝三百年,十二个皇帝。 |
|
c******n 发帖数: 21 | 18 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北方大量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氏羌,羯,等等才和汉人融
为一体,这才造就了唐朝大一统的强盛。那个时候北京还不可能有政治上地位。以后中
华民族对北方控制的越来越牢固,到了明清,北京自然成为都城。北京建都是历史发展
民族融合自然形成的。 |
|
G*******9 发帖数: 4371 | 19 是厉王。把他给忘了。呵呵。。。
不过比起夏桀商纣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金元明的暴君昏君,还是差远了。 |
|
T****r 发帖数: 22092 | 20 我个人认为,周之所以不明显,是因为社会型态变了,替代性不明显,所以没有树
立起典型来。
商代夏,周代商,全是大朝代替代,所以要数很典型的形象。如前边所说,商纣的
许多罪名其实都是罗织的。为了由此突出替代的正义性。
但是周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了,周的衰落,不是有一个大朝代来代替,而是各地诸侯
蜂拥而起,周天子式微,进而静悄悄地消失了,所以没有末代周天子这么鲜明的形
象。
你举的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金元明,都有明显的替代,
那比如汉末诸侯风起,天子式微,汉天子就么有暴虐的形象了。还有唐末五代十国
之乱,谁还记得唐末皇帝呢? |
|
R****s 发帖数: 635 | 21 传承还是断层,其实是一个事情的两方面。如果忽略历史演进的细节
而只笼统的为了争论是"传承"还是"断层"我觉得意义不是太大。
从西周的分封制到秦汉的郡县制,这个制度的变化说"断层"一点不过分。
战国时期,谁先对社会制度进行变革,谁就首先强大,就有能力吞并他国。
魏国和韩国变法虎头蛇尾,赵国只在军事领域进行变革,楚国基本没有变革,
只有秦国从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各方面进行彻底变革,最终全面胜出。
两晋期间,整个社会轻浮,狂躁,务虚,清谈;而且由于以往的贵族世袭
制度,导致人才不能正常流动,中华文明基本上走到了一个瓶颈。
经过三百年极为痛苦的分裂和血腥的融合,在吸收了北方少数民族文明的
营养成分之后,才迎来了隋唐的第二次辉煌。旧的贵族世袭被抛弃,开科举,
并且彻底向世界敞开自己的大门。这难道不是又一个"断层"吗?
明清以后,中国完全关上自家大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彻底"传承",
不愿变革,不思进取,不敢越雷池一步。最后的下场也是众所周知的。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该断的断,该传的传。
?? |
|
|
|
l*****o 发帖数: 9235 | 24 太杂乱,难学又不重要。 了解一下东晋衣冠南渡,北魏鲜卑汉化,南朝诗词歌赋就行
了。 要是要求学生把五胡十六国的渊源地理说个清楚,繁复无聊 |
|
f****r 发帖数: 5118 | 25 您老讲的是站在汉人角度上说好听的,还应该教汉人胡化的过程,比如,如何开始坐椅
子,不坐地上,如何开始缝裤裆,不穿开档裤。汉人做菜慢慢开始喜欢用胡椒粉等等
胡人看见汉人穿开档裤,会不会觉得汉人很野蛮,没有开化?呵呵 |
|
o**n 发帖数: 1249 | 26 椅子是那时候开始坐起来的。裆不是在汉朝就已经缝起来了么?而且我觉得打仗的兵士
可能早在武灵王时就学会裤子
了,要不骑马多不方便。 |
|
|
p******n 发帖数: 633 | 28 什么问题呀?
五胡当然讲北方了。南方不学和北方学没有矛盾。北方胡人政权汉化同时也把胡人文化
元素带入。比如,发明了马镫。就是胡人的喜好和汉人的智慧结合了。 |
|
|
|
|
s******x 发帖数: 352 | 32 五胡乱华那一段少儿不宜的东西比较多...... |
|
|
p******n 发帖数: 633 | 34 ?莫名其妙,北方人有几个不知道五胡乱华的?
俺们泰然处之一千五百多年。
瞎猜到这个地步,也算是中国扯淡教育方式的副产品。 |
|
|
Z*l 发帖数: 888 | 36 还是有区别的吧。研究历史嘛,主要应该focus在政治军事经济制度,木兰辞还成,反
映了点儿兵制,不过课文学的时候可是一点儿都没讲,孔雀东南飞除了反映了一点儿当
时妇女再嫁还不算太难有点儿意义外,整个一个family版的坑,发生在本朝都有可能。
当然话说回来,孔雀东南飞是东汉末的事儿,也没南北朝什么事儿。 |
|
|
|
r******t 发帖数: 8967 | 39 你高估了非大城市出来的学生的历史地理水平了吧。 |
|
|
h********k 发帖数: 15 | 41 闲聊一下中国历史的大循环,并预测本朝的命运
不记得在那里看过一个理论,中国历史总是循环前进的,想想似乎很有道理。
第一个循环从秦开始,秦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统一了中国,但是朝代短暂,汉在秦迅速
灭亡之后,中国进入了相对平稳的阶段,绵延数百年之后逐渐由治入乱,进而大乱,先
是三国然后是两晋南北朝,于是第一个循环接近尾声。
第二个循环从隋开始,历史是如此巧合,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和秦一样也是经过二世
而亡,取而代之的唐代又进入相对平稳的时代,唐亡后国家纷乱,尽管北宋一度统一了
中国,但是由于多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存在,很难说北宋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到南宋更是
隔江而治,国家彻底分裂,直至宋亡,中国历史第二个循环结束。
第三个循环从元朝开始,元灭金宋西夏大理,扫平寰宇,虽然在文化上的意义不如秦的
统一,但是很秦的统治很类似,经过短暂的百年,元灭亡。中国进入了明清两朝的稳定
发展时期。
第四个循环从民国开始。民国的情况非常复杂。清亡后中国实际处于割据纷乱的状况。
真正的统一应从1928年东北宣布易帜开始,彼时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才可说统一了中国
,不过蒋之王朝的统治时间和暴秦同样短促,很快被共产党政权取 |
|
x*********g 发帖数: 11508 | 42 那就算算,
秦汉,统一了多少年?220+221=441
隋唐,统一了多少年?907-220=687
元明清到如今,统一了多少年?2010-1206=804
这么看来,分裂的时间越来越短,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随着交通变得更方便,能够到达的区域更大,对中国统一和
分裂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例如秦朝,统一了六国,就算统一了。但是秦汉实际的统
治面积,可能比后来两晋南北朝辽宋等分裂时期某些分裂国的面积还要小。
所以现在有另一种算法,
秦汉,统一了多少年?220+221=441
隋唐,统一了多少年?907-220=687
元明清统一了多少年? 1911-1206=705
从清朝灭亡到现在,一直算分裂期,分裂了2010-1911=99
按照这个规律,预期到了2100年,统一大陆,台湾,蒙古,朝鲜,日本,越南,缅甸等
地,形成一个更新的中国,这样才算完成中国新一轮的统一。 |
|
r**o 发帖数: 4614 | 43 说一下选拔制度
宋朝是一半举荐+一半科举, 本朝可以说是举荐,差不多算两晋南北朝的水平, 大家
拉帮结派,什么上海派团系太子党啊。 |
|
g****t 发帖数: 31659 | 44 宋朝没进士身份,你是绝对没前途的.这是硬性标准.
一半举荐这个说法,我老从来没听说过.
说一下选拔制度
宋朝是一半举荐+一半科举, 本朝可以说是举荐,差不多算两晋南北朝的水平, 大家
拉帮结派,什么上海派团系太子党啊。 |
|
d******o 发帖数: 67 | 45 虽说从宋元话本到明清小说诸葛亮被逐渐神话,但人家当年也绝非凡人;至少在两晋南
北朝时候就已经是偶像级人物了,以下略举几例。
1.
宋书 列传第二十九
刘湛......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
2.
晋书 列传第四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3.
晋书 列传第三十六
尚书梅陶与亲人曹识书曰:“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
也"
(‘陶公’指陶侃)
4.
世说新语 品藻第九
诸葛瑾弟 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
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5.
世说新语 排调第二十五
郗司空拜北府,王黄门诣郗门拜,云: “应变将略,非其所长。”骤咏之不已。郗仓
谓嘉宾曰:“公今日拜,子猷言语殊不逊,深不可容!”嘉宾曰:“此是陈寿作诸 葛
评,人以汝家比武侯,复何所言?”
三国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其人物故事从当时起就为人津津乐道,之后逐渐进入流行文学
中,而不是反过来。至于三国时代怎么特殊,有个想法,但还没组织好,这里就不说了
。 |
|
T****r 发帖数: 22092 | 46 还有一个号称是孔明手下的一个小兵或到南朝的。
是桓温去问来着。 |
|
|
d******a 发帖数: 32122 | 48 实际上三国时期的人物比南北朝未必就行
只不过只有三国,相对简单
太复杂了,人民不感兴趣 |
|
h**k 发帖数: 3368 | 49 不过这里把诸葛只是比作管、乐,而且称赞的品行是度量和勤劳忠事。这个和后来小说
中的诸葛还是差距满大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