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初果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u
发帖数: 8107
1
☆─────────────────────────────────────☆
leonany (Cagalli Yula Athha) 于 (Sun Aug 9 22:48:49 2009, 美东) 提到:
如题目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9 23:13:00 2009, 美东) 提到:

几乎可以和现在一样,实际在佛教经典里面很少谈轮回。
佛陀的法具有一个特征:当下可以直接体验。
轮回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不符合这种特征。
佛教的核心: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这些都和轮回都没有直接关系,甚至可以说一点关系都没有
缘起虽然和轮回有一定关系,但是去掉轮回,缘起照样成立。
☆─────────────────────────────────────☆
bigfool (fool) 于 (Sun Aug 9 23:26:54 2009, 美东) 提到:
没有轮回理论,就没有佛教了。
正是因为有轮回,如果不出离,生生世世都会在四苦缔里轮转不休,所... 阅读全帖
w*******w
发帖数: 2051
2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
作者:艾美.史密特
译者: 周和君
出版社:台湾橡树林初版
在我们的生命中,或许有时会遇到这样一个不凡的人,他们仅仅因為存在於世间,就能
转化我们的生活方式。蒂帕吗就是这样一个人。她身上流露出一股能感动每个见到她的
人的特殊气质,让人们获得最大勇气迈向佛法之路。
蒂帕吗,身為一个女性,一位母亲和一位家庭主妇,她的生命故事成為女性佛教徒的典
范,鼓舞了许多女性,让她们有信心踏上修行之旅。不仅於此,她的故事让我们(不管
男性或女性)相信,佛陀的求道之路及伟大的解脱目标都是在此生可以达到的。
谁是蒂帕吗?她是上座部佛教传统中第一位真正有大成就的女性禪修大师,虽然只到过
西方世界两次,但她对美国佛教界所產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当今美国佛教导师,如杰克
?康菲尔德,雪伦?萨尔兹堡,和乔瑟夫?葛斯坦等都是他的学生。如作者所说,在她瞥
见相片中的蒂帕吗,在镜片后面所散发的是她所见过最寧静、最慈爱的眼神,作者知道
自己正注视著一位伟大的老师,而这位女性已经获得了内在的平静与自由。本书就是关
於蒂帕吗的传奇故事。
伟大的灵性导师往往会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来教导世人,...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3
现在很多人认为“大”乘佛教是佛教的“发展”,其实“大”乘佛教才是真正的附佛外
道,人间的佛陀将八正道作为救度众生入涅槃的灵丹,隔壁的外道张三眼红,看着自己
兜售的一桶老鼠屎卖不出去了,怎么办,简单,把那粒灵丹拿来,埋到他的那桶老鼠屎
里然后将整桶老鼠屎都来当作灵丹卖,这是个让旁观众人统统闭嘴的“附佛”高招,哈
,你不敢说我是假药了吧!
当然即使是来啃他这桶屎的人还是有可能会误打误撞找到那粒真正的灵丹的,怎么办?
一,捧,老鼠屎是上等根器的人才有资格服的,劣等根器的人才会去找那个“小”丹。
二,恐吓,例如通过制戒禁止与声闻人共住等等。
幸运的是现代资讯发达,比较鉴别的机会远超古人,俗语云“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阿含和尼柯耶就是照妖镜,多读读,“大”乘的很多谎言不攻自破,不管它披上多
么崇高的外衣。
例如提婆达多这位佛的堂兄弟,从律藏里都知道他是曾犯五逆重最,和佛做对的一个大
魔头,可是到了法华经里,他就变成了善知识,要成佛的。抛开后人的种种宗教性的解
释,例如说是示现啦什么的,最合理地解释是法华经是提婆达多教派的后人编造的。提
婆达多后来离开释迦牟尼的僧团,另外成立教团。 而且他的...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4
现在很多人认为“大”乘佛教是佛教的“发展”,其实“大”乘佛教才是真正的附佛外
道,人间的佛陀将八正道作为救度众生入涅槃的灵丹,隔壁的外道张三眼红,看着自己
兜售的一桶老鼠屎卖不出去了,怎么办,简单,把那粒灵丹拿来,埋到他的那桶老鼠屎
里然后将整桶老鼠屎都来当作灵丹卖,这是个让旁观众人统统闭嘴的“附佛”高招,哈
,你不敢说我是假药了吧!
当然即使是来啃他这桶屎的人还是有可能会误打误撞找到那粒真正的灵丹的,怎么办?
一,捧,老鼠屎是上等根器的人才有资格服的,劣等根器的人才会去找那个“小”丹。
二,恐吓,例如通过制戒禁止与声闻人共住等等。
幸运的是现代资讯发达,比较鉴别的机会远超古人,俗语云“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阿含和尼柯耶就是照妖镜,多读读,“大”乘的很多谎言不攻自破,不管它披上多
么崇高的外衣。
例如提婆达多这位佛的堂兄弟,从律藏里都知道他是曾犯五逆重最,和佛做对的一个大
魔头,可是到了法华经里,他就变成了善知识,要成佛的。抛开后人的种种宗教性的解
释,例如说是示现啦什么的,最合理地解释是法华经是提婆达多教派的后人编造的。提
婆达多后来离开释迦牟尼的僧团,另外成立教团。 而且他的...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5
现在很多人认为“大”乘佛教是佛教的“发展”,其实“大”乘佛教才是真正的附佛外
道,人间的佛陀将八正道作为救度众生入涅槃的灵丹,隔壁的外道张三眼红,看着自己
兜售的一桶老鼠屎卖不出去了,怎么办,简单,把那粒灵丹拿来,埋到他的那桶老鼠屎
里然后将整桶老鼠屎都来当作灵丹卖,这是个让旁观众人统统闭嘴的“附佛”高招,哈
,你不敢说我是假药了吧!
当然即使是来啃他这桶屎的人还是有可能会误打误撞找到那粒真正的灵丹的,怎么办?
一,捧,老鼠屎是上等根器的人才有资格服的,劣等根器的人才会去找那个“小”丹。
二,恐吓,例如通过制戒禁止与声闻人共住等等。
幸运的是现代资讯发达,比较鉴别的机会远超古人,俗语云“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阿含和尼柯耶就是照妖镜,多读读,“大”乘的很多谎言不攻自破,不管它披上多
么崇高的外衣。
例如提婆达多这位佛的堂兄弟,从律藏里都知道他是曾犯五逆重最,和佛做对的一个大
魔头,可是到了法华经里,他就变成了善知识,要成佛的。抛开后人的种种宗教性的解
释,例如说是示现啦什么的,最合理地解释是法华经是提婆达多教派的后人编造的。提
婆达多后来离开释迦牟尼的僧团,另外成立教团。 而且他的...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6
现在很多人认为“大”乘佛教是佛教的“发展”,其实“大”乘佛教才是真正的附佛外
道,人间的佛陀将八正道作为救度众生入涅槃的灵丹,隔壁的外道张三眼红,看着自己
兜售的一桶老鼠屎卖不出去了,怎么办,简单,把那粒灵丹拿来,埋到他的那桶老鼠屎
里然后将整桶老鼠屎都来当作灵丹卖,这是个让旁观众人统统闭嘴的“附佛”高招,哈
,你不敢说我是假药了吧!
当然即使是来啃他这桶屎的人还是有可能会误打误撞找到那粒真正的灵丹的,怎么办?
一,捧,老鼠屎是上等根器的人才有资格服的,劣等根器的人才会去找那个“小”丹。
二,恐吓,例如通过制戒禁止与声闻人共住等等。
幸运的是现代资讯发达,比较鉴别的机会远超古人,俗语云“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阿含和尼柯耶就是照妖镜,多读读,“大”乘的很多谎言不攻自破,不管它披上多
么崇高的外衣。
例如提婆达多这位佛的堂兄弟,从律藏里都知道他是曾犯五逆重最,和佛做对的一个大
魔头,可是到了法华经里,他就变成了善知识,要成佛的。抛开后人的种种宗教性的解
释,例如说是示现啦什么的,最合理地解释是法华经是提婆达多教派的后人编造的。提
婆达多后来离开释迦牟尼的僧团,另外成立教团。 而且他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宇宙中最高的道
欢迎诸位收看正觉的弘法节目,在这里有很多亲教师为大家演说佛法,都是非常胜
妙的。如果有人问您为什么要看这种节目?您要告诉他:佛法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因
为您不知道它的重要性,所以您不想看;当您知道佛法对我们是这么重要的时候,您就
非看不可了,因为不看的话,对自己的损失就太大了!
阿弥陀佛是一句佛号,也是最好的祝福!阿弥陀佛是一尊佛,也是三十六万亿一十
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 阿弥陀佛,意思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光即是空间,寿就是时
间,空间与时间交叉这一刻,就是您生命存在的当下,这是最好的祝福,是无量的祝福
,一切平安、健康、吉祥、快乐等等,都包含在里头;所以诸位听到这一句佛号,应该
欢喜信受。不要像有一位,他母亲病危送回家里等待命终,我们就帮她念佛,念到天亮
之后,没想到她又活过来了。她的儿子很惊讶,跑去问他父亲说:“爸!怎么他们替她
念阿弥陀佛!妈又活过来了?”他的父亲骂他说:“死仔啊!你以为他们念阿弥陀佛是
叫她赶快去死、赶快去死啊?”这就是说,没有听人说佛法,才会有这样天大的误会。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样的人在学佛”?
佛教是古老的宗教,可是在今天也是被误解最多的宗教。许... 阅读全帖
J*********y
发帖数: 14
8
《四十二章经》: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
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
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
,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后注】所以佛说,‘饭恶人百’:你想行布施,前边虽然是说布施,但是对于布施,
你也要知道怎么样布施才是重要的。种福田,你若不会种,也不合法,不懂得种福的法
,那么你种了也没有福。所以说,饭恶人百,你布施饭给一百个恶人,‘不如饭一善人
’:你还不如布施饭给一个善人那个福田多。为什么呢?你给一百个恶人饭吃,他们吃
饱了饭,也只知道去做恶事,变成他们所做的恶事,都是你帮助的,你是一个帮凶了,
你帮助他们做恶,帮助他们做坏事。而你若给一个善人饭吃,布施饭给他吃呢,他吃饱
了,他去做好事,他所做的好事,可以说都是你成就他做的好事。所以不如饭一善人。
‘饭善人千’:你布施饮食、财宝,这个饭也就包括一切布施的缘在里头了。甚至于你
布施头目脑髓,帮助人做善事,你把生命都布施出来了,那么他做的善事都是你成就...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9
☆─────────────────────────────────────☆
rapier (Avanti) 于 (Fri Jul 22 02:19:15 2011, 美东) 提到:
一片乱象:
大,小乘经典都开示了轮回的主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78118/
一网友引了《中阿含经》相关原文:
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外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
这是阿含系列,在大乘法义里,“此”即是第八识,入胎识。 第八识所含种子起现行
,生出五阴及万法,五阴被意识执为“我”(妄我),故会带来恐怖。
可见无论阿含系列还是大乘经典,都开示有一个论回的主体。
==================================================
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居然是中科院宗教博士
☆─────────────────────────────────────☆
SeeU (See you) 于 (Fri Jul 22 11:37:59 2011, 美东...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宣化上人讲解<四十二章经>
第十一章.施饭转胜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持五戒者万。
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
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这一段文,是比较一下福田的胜劣,令人知道供养的胜劣。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所以佛说,你想行布施,你也要知道怎么样布施
才是重要的;你想种福田,你若不会种,不懂得种福的法,那么你种了,也是没有福的
。所以说,你布施饭给一百个恶人,你还不如布施饭给一个善人那个福田多。
为什么?你给一百个恶人饭吃,他们吃饱了饭,也只知道去做恶事──他们所做的
恶事,都是你帮助的;你是一个帮凶,你帮助他们做恶,帮助他们做坏事。你若布施给
一个善人饭吃,他吃饱了,就去做好事──那么他所做的好事,可以说都是你成就他做
的好事。所以不如饭一善人。
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你布施饮食、财宝,这个饭也就包括一切布施的缘
在里头了。甚至于你布施头目脑髓,帮助人...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1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3 11:30:31 2012, 美东) 提到:
帕奥禅师答:在缘起法当中,佛陀教导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缘名色’意谓
:由于识生起,所以名色生起。
:这里的‘识’,是指心。‘名’,是指心所。‘色’,只是指心生色法而言。
:由于心生起,所以心所生起;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法生起。因此佛陀说:“由于识
:生起,所以名色生起。”(识缘名色)
这段是禅师自己的理解,大概是根据论来说的,但是如果他能从经文来解释就很有看头。
而且从这段看,基本上说色法是由心生起,很像唯识的理论。
而心如何生起?没有交代。(下一段写识/心如何生起,但是下一段的识,他已经给了
另外的定义,说的是不同的事情,不能用来解释,这一段的心如何生起。)(显然他自
己不知道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下一段的识是另外的事情,这一段的识就会变无因生)
然而经文里面芦的譬喻就是要说明,没有办法说是先有识再有名色,或者先有名色才有识
那个比喻的重点就在这里。
:当你能照见心生...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2689
12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LunCong/098/098a-02.htm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丁 敏
(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提要
本論文嘗試從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與語言特色兩個面向,來分析神通故
事何以一再活躍於佛教發展史上的各個時期,乃至在今日社會中仍有其魅力。由於佛教
神通故事是依循佛教神通理論的發展而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分為原始佛典、介於小乘至
大乘間的佛典、大乘佛典三個階段來看佛教神通故事隨其神通觀念的變化而顯示出的不
同作用。其次,分析神通故事在宗教與文學兩方面的語言特色,以了解神通故事的語言
特色,也是它引人入勝的所在。最後本文試圖指出佛經神通故事對整個佛教宗教性格的
影響為何;並概括指出佛教神通故事在中國社會中由古至今的若干作用。
案:本論文所引用的佛經,均引用自《大正新脩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在台
影印版。而在論文的附註中,均簡稱《大正藏》。又在論文行文中,引用佛經原文或轉
述佛經故事,常在文後即註明出處,例如〔2-11a~15b﹞,表示在《大...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13
内观实践经验总结-如何高效突破观智(禅修重点)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8357821/
原地址字体看起来更清楚一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93e460b0102x76w.html

《内观实践经验总结》系列(大概三到四篇左右)是本人到目前为止禅修实践核心经验
的总结,是这次离开网络讨论前的最后几篇文章,应该是本博客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一些
文章,写完这几篇文章后我准备继续密集禅修以突破初果,希望这些个人经验能够给各
位提供一些修行参考。
之前一直认为自己博客写的很清楚了,后来身边一些受我影响开始内观的人有时会征求
我的建议作修行参考,我发觉博客中很多实践细节实际上我讲的还不明白,这次主要目
的是详细分享个人所有重要经验的可操作性细节。
此系列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篇主要讲述获得禅修突破的主要几个重点因素(都
是本人血的教训总结而来,花费了我很多青春),之后的几篇我会分别从专修以及散修
,包括制定自己的修行计划三个具体操作层面来说明如何在实践中圆满这四个因素,其
中除了专修部分以马哈希禅法为例来...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我执
整个解脱道的过程,也就是从证初果,二果,三果到四果阿罗汉的过程,
其實就是断我见及断我执
如果你要解除所有烦恼的话,我们不仅要断我见,更要断我执。我见跟我执的差别在哪
里呢?从字面上来看,我见就是一种把我当作一个恒常真实存在的错误见解,所以它所
牵涉到见解的错误,所以当我们如理作意的把这些事情想清楚之後,我们就能够当下把
我见断除。这个就叫 "见断",把不正确的见解断除的意思.这就是初果的修行.
而我执呢?这个「执」这个字,指的就是执受,就是习惯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
在不知不觉中,甚至在每一刻的潜意识中,我们都把我当作一个真真实实的存在,这个
叫作我执!所以要断除我执的话,我们就一定要历缘对境,在每一个历缘对境的当下,
把习气除掉才能够断除我执。除我执需要长时间的工夫,所以整个除我执的过程
就是 二,三,四果的修行,
初果 : 确断我见.
二果 : 薄贪,瞋,痴
三果 : 断除欲界爱
四果 : 断尽我执.
就如长阿含经中的开示 :
声闻四果判果
《长阿含经》卷12教诫: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 所谓教诫。教诫者:
或时有人不违教诫,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于现法中自身作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上人下人
僭称释证严为“上人”也同样是虚有其名,无其实质。且看“慈济人”怎么说:
“上人”为佛教常见词汇,常用于佛门直系长辈,在唐朝佛教僧院之内,“上人”
之称谓泛指为“长辈”之意。……慈济人称证严上人为“上人”,是佛弟子对皈依师父
的尊称;慈济人亦尊称印顺导师为“师公上人”,而印顺导师的剃度师父,后人也称“
清念上人”。且佛教界亦有“宣化上人”、“法然上人”……等11
这样为“上人”一辞作解释是很浮泛、很世俗的,不论说是泛指“长(前)辈”、
或对“归依师父”的尊称,或更举教内其他类似的例子……等种种的说词,都只是以这
些理由来掩饰个人僭越上人之名的动机与行为,在明眼人看来是欲盖弥彰。因为,上述
的泛指、常用或尊称,既不是佛教的定制,且未考究其本质与内涵,让人觉得这样的称
呼很随意,似乎是人云亦云的盲目跟风。
据说释证严以前自称“法师”,自从 1988年 11月的慈济月刊,于内文的副标题第
一次称她为“上人”测水温之后,于 1989年 10月的慈济月刊封面就正式以此为名了。
接下来,为了庄严此“上人”之名号,就得要信众们行恭迎、跪拜之礼,来神格化释证
严的形象。
外界质疑慈济宗门以“上人”这个称...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6
【偿还最后的债】
佛陀将般涅盘的这一年,在毗舍离附近的橡树村 (1) 中结夏安居,安居圆满后,就顺著他来时的路,一路游行回到舍卫城的只园精舍。 「法将」舍利弗礼拜佛陀后,回到自己的茅篷。当弟子们向他礼敬而离开后,他就洒扫、敷座,洗脚后盘腿坐著,进入阿罗汉的果定中。
舍利弗依他预定的时间出定,出定之时他有了个想法∶「过去诸佛是先入涅盘,还是他的大弟子先入涅盘?」然后他发现是大弟子先入涅盘。因此,他思考著自己的生命力,发现只剩下一个星期了。
他接著思索著∶「我该在那里入涅盘呢?罗目侯罗在三十三天入灭,智者憍陈如长老在六牙湖(Chaddanta Lake) (2) 圆寂,而那里是我入灭的地方呢?」
当尊者再三思索这个问题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并且想到∶「虽然她是七位阿罗汉的母亲 (3) ,但对佛、法、僧三宝还未生起信心,不知道她有没有可以生起信心的因缘?」
在观察这个问题后,尊者发现她有现观(abhisamaya)初果的因缘,因此自问∶「要透过谁的教导,她才能够洞察真理呢?」
接著他了解到唯有自己教导母亲佛法,才能成就这件事,他进而想到∶「如果我现在还是漠不关心,人们将会说∶『舍利弗一向乐于...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7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能当参考。
佛陀的教法,有以下明显的特色,不会轻易改变。
1目标(解脱、灭苦、贪嗔痴永尽)、
2纲领(四圣谛)、
3次第成果(四果、依次解开十结)
4修行方法的范围(戒定慧,也就是八正道)
5慧上具体修行方法(内观、现观、如实知见)、
6内观的对象(缘起法(含五蕴六入处,即自己整个身心的运作))、
7内观时待发觉的现象(无常、空、无我 (也就是身心实相))、
8内观一堆五蕴,一堆空无我,要干嘛?
(是培养的解脱动力:出离心,也就是味、患、离。离苦的power。也就是断贪爱、断我
的power
9所有一切内观努力,初步都指向这个目标。)
10内观较具体的方式(四念处、七觉支)
其他,有各种调整的方式或补充(四正勤、五根、五力等)
虽然有以上大原则,但佛陀在阿含中没有说禅修的细节步骤
也许是佛陀认为每个人程度不同,情况各异,细节可以各有差异吧?
因此历代祖师会提出各种较具体的方法,清净道论、大圆满、大小止观六妙门等等
都可以参考。不因人废言,认为他是大乘就排斥一无是处。
在此之下,各禅师也会有自己的心得,认为怎么教,习者比较能接受。
有先修定,也有先修观,或者观定...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载】福德
福德
巴利经文选读
(英译、编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Merit
A Study Guide Prepared by Thanissaro Bhikkhu
=======================================================================
原文版权所有 © 2005 美国慈林寺,仅限于免费发行。慈林寺许可人们在任何媒
体再版、重排、重印、印发。然而,编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
形式进行,译文与其它衍生作品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8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
目录:
◇引言
◇基本智慧
◇福德(Puñña)
◇布施(Dana)
◇持戒(Sila)
◇禅定(Bhavana)
◇证入流果的福德
◇超越福德
◇名词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乘菩提之共道—解脱道
佛弟子们于修学佛法一段时间后,渐渐会知道佛法有三乘菩提之分,那就是声闻
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然而,这三乘菩提到底有什么内涵?有什么实质的差异?很
多人不懂,乃至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出现。譬如有人认为,只要了解四圣谛、八正道
等法,就已经全面了解佛法了;或者有人错将解脱道认为是成佛之道;或者有人将男女
邪淫法,当作成佛之道,等等。不仅误会大了,而且还误导众生,相将入火坑也,危害
大矣。
所以说,应该将三乘菩提的内涵加以说明,让菩萨们,了解三乘菩提的全貌;既然
能够了解三乘菩提全貌,就会清楚三乘菩提到底有没有差异,就不会随著错悟大师说法
而在修行走偏了,乃至有人走上与佛法完全无关的男女邪淫法中,再回头已经是很久很
久以后的事了。如果能够了知三乘菩提的差异以后,就可以衡量自己属于哪一种性人—
—是声闻种性,是缘觉种性,还是菩萨种性;待确定自己属于哪一种性之后,就会如实
的去修行,去求证属于自己的种性所应证的果德;如此才是有智慧的人,才不会被错悟
大师所误导,乃至与三乘菩提完全背道而驰,越走越远了。
所谓的声闻菩提,就是学人听闻 佛的音声之法教开示,悟了四圣谛等理,因而断
了见惑...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Mahasi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按照上座部佛教主流的观点,证悟初果必须要经历十六观智,然后到经历第一次涅槃,
如果不经历涅槃经验,不算证初果。
我对这个有保留,因为按照这个说法,那么那些佛陀时代听闻经典就开悟证果,他们恐
怕很难有完整的十六观智以及涅槃,可为什么他们是初果,有的甚至是四果。在阿含经
当中也没有初果必须涅槃这种说法。
我认为有可能存在一种不经历涅槃的初果,但这种状况应该非常的少,而且它也会带来
危险,就是会有太多人就轻易认为自己初果
所以从保守的角度来说,一定要先经历涅槃。
另外观到无常,苦,无我,和涅槃是完全两码事
这篇文章说的开悟,指的是涅槃,甚至是彻底断除烦恼的四果。
r****n
发帖数: 8253
21

你不是說佛法是智慧第一嗎?而佛陀形容阿難是“诸比丘!阿难是有学,然则,于慧与
彼全等者,是不易得”,意思就是說阿難儘管是個有學的初果,但是他的慧,于他的智
慧相等的人,很少能夠得到。可以肯定的是,哪怕一些阿羅漢的慧,都未必有阿難的強
。阿難也曾經通過宣講法義,讓闡那比丘證得初果。
你以為阿難是楞嚴偽經當中那個被妓女勾引,面對佛陀提問還蒙查查的傻阿難嗎?一個
已經完全破除我見的初果,竟然會在楞嚴裏面問出那麼多幼稚問題,還叫什麽破我見?
??而且如果阿難還對妓女產生欲念,那麼阿難就變成一個撒謊的人了,因為他自己親
自說“經歷二十五年整,我不斷增上修行,世間欲念未曾生,洞見最勝之佛法”
阿難還被稱為"世間之眼",“若有人想瞭解法,彼應求助于此人,彼是全世間之眼,應
禮敬具多聞者”
阿難是一個已經證初果,已經完全破除我見的人!
一個證了初果的人,必然是通達佛法四聖諦,緣起,無常,苦,無我,他已經完全瞭解
了佛法核心。慧力強大的更不用說了。
初果之後,主要是繼續觀五蘊無常苦無我以克服以前的強大貪嗔習性,然後取證涅槃。
你自己,根本就不懂初果是啥。連老歪也不懂,它純粹是個神我外道外加大忽悠,能和
a**u
发帖数: 8107
22
☆─────────────────────────────────────☆
purdueguy (深信因果 往生净土) 于 (Sat Aug 14 12:04:20 2010, 美东) 提到:
如题
不希望runsun同学进来,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不希望又成为一个打
架的帖子。
我最近想打坐,所以来问。
谢谢大家,也谢谢runsun同学。
☆─────────────────────────────────────☆
lingsu (dunzie) 于 (Sat Aug 14 14:22:59 2010, 美东) 提到:
网上一搜一堆材料

☆─────────────────────────────────────☆
Yisu (yisnotme) 于 (Sat Aug 14 14:25:26 2010, 美东) 提到:
真正的禅宗是不太讲打坐的. 南传并不是十分了解, 看过一些阿姜查关于打坐的文字.
看上去很像小止观, 也就是数息, 随, 止, 观, 还, 净. 个人理解禅宗的日常修行, 类
似四念住中的心念住.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超级牛的人:无名氏

初果不会再造堕恶道的业了。
另外,初果由于有圆满的正见,这种正见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很强的善业
这是佛陀所说的。经典当中有大量这样的经文。
初果下一世也会必定修行的。
初果的最多七世轮回,实际只是一种惯性的持续而已,车已经停了,但是还有一点向前
的惯性。会再往前滑行一段时间,但是必定要停了。
初果在法义以及四圣谛的理解上已经没有问题,佛法已经完全通达,该懂的全懂了,但
是毕竟贪嗔的习性不是那么好去除,所以还要需一定时间去除那种遗留的“惯性”。
初果也不会再退失成凡夫,否则就是假的初果。
没有这个可能性。
r****n
发帖数: 8253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超级牛的人:无名氏

初果不会再造堕恶道的业了。
另外,初果由于有圆满的正见,这种正见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很强的善业
这是佛陀所说的。经典当中有大量这样的经文。
初果下一世也会必定修行的。
初果的最多七世轮回,实际只是一种惯性的持续而已,车已经停了,但是还有一点向前
的惯性。会再往前滑行一段时间,但是必定要停了。
初果在法义以及四圣谛的理解上已经没有问题,佛法已经完全通达,该懂的全懂了,但
是毕竟贪嗔的习性不是那么好去除,所以还要需一定时间去除那种遗留的“惯性”。
初果也不会再退失成凡夫,否则就是假的初果。
没有这个可能性。
r******4
发帖数: 178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的开发-阿姜念
生于如来家族中,断除一切三种结,此菩萨持胜欢喜,亦能震动百世界。
==========================
大乘最初设立十地菩萨,是参照声闻四果设立出来的,这个初地,相当于声闻果当中的
初果,所以这里说初地是断三结,而声闻的初果也是断三结,二者这方面都一样。
大乘菩萨自认为不同的就是所谓的菩提心。
这里号称地狱佛土来去自如的waichi,竟然很可笑的声称四果证完之后是初地,意思就
是三结于初果断了之后,还得再断一遍
waichi其实对大乘的十地菩萨完全无知,他想当然的以为四果之后是初地,而不知道大
乘当初设立这些阶段,完全是自己独立的系统,是绕过了声闻四果,采用自己的次第系
统。
G**W
发帖数: 1865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欲界愛
如果萝冰涉猎过佛陀开示的阿含, 可以看到这些人天应供的圣阿罗汉修行次地, 以下萝
冰可能不见得太有兴趣:
比方说我爱这个东西,我讨厌那个境界;大家要产生喜爱或厌恶,它的先决条件,就是
必须要有「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也就不会有这一些喜乐与厌恶;所以说众生
乐著三界的先决条件,就是有了「我」的想法与见解。因此想要解脱于三界,首先的条
件就是必须要『断我见』。我们做一个比方:如果一念无明是一棵树,则『我见』就是
它的根;而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就是它的树干、枝条与叶片;如果我见不断,
则三界爱就不可能断除,因为树根还在,未来「春风吹又生」,三界爱仍然会继续生长
出来,不是真的消失了。
众生如果断了『我见』,就成就了『声闻初果』(也就是须陀洹果),初果的人,他不
会再以三界当中的任何一个法,当作是真实的我而存在,所以不久之后连带著「疑见、
戒禁取见」也会一并的断除。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三个加起来就叫作三缚结。也就
是说证得初果的人断了三缚结,就是断了一念无明的第一个部分──见一处住地,所以
还剩下『欲界爱、色界爱与无色界爱』的烦恼,因此证得初果的下一步,就是要断除『
欲界爱』。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如何辨别是否佛法?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2 11:48:06 2011, 美东) 提到:
AN 7.79
"Upali, the qualities of which you may know, 'These qualities do not lead to utter disenchantment, to dispassion, to cessation, to calm, to direct knowledge, to self-awakening, nor to Unbinding': You may categorically hold,
'This is not the Dhamma, this is not the Vinaya, this is not the Teacher's instruction.'
"As for the qualities of which you may know, 'These qualities lead to utter disenc...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2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
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
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
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
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
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
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
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今把此经
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误会造业。由此断一切
苦厄,并可发大悲平等心救世,证明...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罗汉,杀贼,无生
阿罗汉的解脱道是怎麼修的呢 ?
解脱道是从初果:初果又称须陀洹,是断掉三缚结;三缚结是哪三缚结呢?就是我见、
疑见、戒禁取见。
二果又称為斯陀含:斯陀含是薄贪瞋痴;什麼叫薄贪瞋痴呢?就是对贪、瞋、痴很淡薄
,也就是说减低欲界烦恼的贪著,令贪瞋痴很淡薄,所以二果又称為薄地。
三果又称為阿那含,阿那含是断掉五下分结;五下分结是指哪些呢?就是欲贪、瞋恚、
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五下分结裡面有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同样在初果也有我见
、疑见、戒禁取见,那这两个是有不同的。初果主要断的是欲界的我见、疑见、戒禁取
见,三果是在断色界的部分,所以三果又称為离地。為什麼称為离地呢?因為他已经离
开欲界地,所以三果至少要证得初禪。
四果就称為阿罗汉,他是断掉五上分结,五上分结就是色贪、无色贪、掉举、慢、无明
,断掉五上分结以后,就可以证得阿罗汉;所以阿罗汉是指什麼呢?阿罗汉是指已经断
除了在三界六道中的无明,凡夫眾生所持的见烦恼跟思烦恼,也就是见惑跟思惑,因為
他已经断掉了一般三界六道无明凡夫眾生所持的见、思二惑,所以他就脱离了这个轮迴
,不再分段生死;所谓的分段生死就是说,我们每一期每一期都有一个生死...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0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8:15 2011, 美东) 提到: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释恒强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四、结集三藏
五、呵责是爱护
六、结语(含注释)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9:00 2011, 美东) 提到: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欲界愛
『你下面说的很好。我很受益。』
这很多都不是我说的, 我基本一文抄公, 摘来供养妳.
---------------------------------
『见一处住地’?这名次比较怪。‘见’指啥? '一处‘指啥?』
见一处,我解释为,感觉自我确实的存在,好像那个我思故我在。
希望妳不要觉得这个太冗长而烦闷 :
所谓四住地即: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其中,见一处住地指见
惑, 就是『我见』. 谓如是众生对于五阴十八界起不如理作意,执色身为我……乃至执
识阴、意识界为不坏我,是名『我见』;即此我见为不如理作意之妄想见,名为见一处
住地烦恼;而此烦恼为三乘见道者皆必断除,方能入之圣流, 也就是証初果.
如《胜曼经》里谈到四住地烦恼(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 其
实我见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 也是佛法不共外道的解脱慧所在, 因为四禅八定是共外道
的,
谓初果人断我见而断三结: 1) 身见 2) 疑见 3) 戒禁取见,
而身见虚妄, 其实有六, 谓六识身, 学佛人较不会执色身以为实, 因现见色身死后便坏
灭, 腐烂, 火化后便没了, 但学佛人多数落入以意识我为...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看来涅磐惹的祸,还真不少,留给后人无数的猜想和应用,呵呵。
对于涅磐可以体会的这种说法,我的疑惑实在很深很深
涅磐是五阴的灭尽,如果你还在入定,显然你的五阴还没有灭
或者反对来,如果五阴灭尽了,你拿什么东西去体会涅磐?
这大概就要出来,如来藏这类的东西才可以合理化
如果灭尽定,可以体会涅磐,而且体会过涅磐后,就可以证初果
显然,初果的圣人,是因为定的力量来得圣果,不是因为智慧
大家都听说过佛陀早前修外道的高深禅定,如果定能开智慧,那么佛陀也不会放弃禅定
的修行,最后从观十二因缘得证圣道。
如果定能成智慧,我的另外一个疑惑,灭尽定,也就是通外道的定,不知道外道他们是
不是,被佛陀骂得冤枉,因为他们其实也是已经体会涅磐的初果圣人,佛陀是否有点有
眼无珠?
我是真的非常的怀疑,关于南传说的灭尽定为体验涅磐,有人体会,则证初果的这种说
法。
我真的没有印象(可能是我记性太差,大家可以提醒),在杂阿含里看到任何一个圣人
,初果,或者四果,或者佛陀,有提到说,因为体验涅磐而得初果,或者因为住于涅磐
而证四果。

发帖数: 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未到地定
所以修学佛法的菩萨们,在初始之前,您要真实断我见,您就要认清楚凡夫是如
何著相,而落于很浊重的人、我、众生、寿者相而生死不断;而外道又是如何错误的以
为,我只要意识能够入于定境,我的意识不要去攀缘人相、我相、众生、寿者相,那么
我就解脱了、我就涅槃了。这两种都不是真实的离相,不是真实的无相;只有佛法里面
的如来藏,这个实相心才离于一切言语、离一切影像。这也是为什么正觉讲堂要施设无
相念佛来作为断我见,证得未到定来断我见—以定然后而慧—这样一个施设的一个目的。
无相念佛虽然不是真实无相,不是真实离相,不是如来藏,可是依无相念佛的练习
,依拜佛这样子的一个法门的施设,可以让众生们——修学佛法的众生们,能够渐渐地
摄心为戒,乃至能够渐渐地净念相继,而发起未到地定。依于这一个能够离开五尘境干
扰的一个意识的定心——初禅之前的未到地定,依您有三归、您有五戒、您有菩萨戒,
依这样的善心,乃至依您在修学定慧之外,还有努力地在修集福德。您有努力地依于定
慧,而来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一切烦恼“先以定动,后以智拔。”依这样子种种的四
种修。
“修学知见、修习定力、修除性障、修集福德。”这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佛教中只有实证真沙门法式的诸佛菩萨是真沙门,二乘人相对于佛菩萨而言皆是假
沙门;因为释迦牟尼佛与诸佛建立佛教的目标,皆要使一切众生成就佛道,二乘人若不
回心于大乘,则违背佛教的宗旨,故二乘人就佛教而言非真沙门。但是,佛教对于假沙
门的二乘人并不排斥,也不会将二乘人摒除于佛教之外;相反的,真沙门的诸佛菩萨还
要以无量的悲愍心摄受二乘人于佛教之中,希望可以转变二乘人自私狭隘的心态而回心
于大乘,成为心量无私且宽广的菩萨种姓。
例如,释迦牟尼佛最初建立的即是“佛”教而非“罗汉”教,但以度化的方便施设
而有前后三转法轮之次第;在初转法轮时依所设方便以声闻法度声闻比丘为主,并依声
闻戒律方便建立出家声闻僧团的表相;在第二、三转法轮时,转入大乘宣说般若诸经以
及唯识种智诸经,将出家声闻僧团回归成为依止菩萨戒之大乘菩萨僧团。然而,大乘菩
萨僧团的建立,并非将假沙门的声闻人排除在外,而是保留声闻僧团所有声闻比丘与比
丘尼的成员,将之逐渐转变回归为真沙门的菩萨僧团。声闻僧团是以急求解脱入无余涅
槃作为修行的目标,因为急求入涅槃并不能使人成佛,因此声闻僧团依“佛”教而言只
是假沙门僧团,并...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5
☆─────────────────────────────────────☆
runsun03 (runsun) 于 (Sat Apr 3 11:40:54 2010, 北京) 提到:
因清海宣称自己就是九届最高上帝,GYFM内部弟子几乎都已经把清海当成上帝,所以下
文的所谓想念上帝,其实就是提醒弟子要不断想念清海。只要想念清海,把一切交给清
海,什么都解决。。。
清海不是魔头,是什么呢???
任何有点佛法常识和正常心智的人,也能看出下面的邪说,可惜大部人却极度欠缺佛法
基本常识,也缺乏正常的心智。
===================================
要记住:每分每秒都要珍惜,集中于上帝!这是上帝对你们的唯一的要求,也是你们唯
一要做到的]。只要做到这一点,其他都非常好办,都不是什么事了。
你是没做事,你做你就知道,你什么都不怕,你是顶天立地的,当你们荣耀上帝的时候
,你们就该知道自己是多么能力大,多么有开创精神,难得有开创精神的。为什么师父
说你们大陆的是最棒的,已经把你们推到最棒的地方了!最艰巨、最好、最得金牌的
给了你们了。别的国家、别的...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6
☆─────────────────────────────────────☆
racolf (浣豺) 于 (Wed May 19 11:57:46 2010, 美东) 提到:
请教各位大虾,想为老人祈寿祈福,应该诵哪部经,或者那部书可以为老人增寿免病日
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办,恳请有道之人指点,谢谢。
☆─────────────────────────────────────☆
bigfool (fool) 于 (Wed May 19 13:14:53 2010, 美东) 提到:
地藏经,药师经,金刚经,心经这些是比较常见的。

☆─────────────────────────────────────☆
fishrice (fish.rice) 于 (Wed May 19 13:18:28 2010, 美东) 提到:
哪位高人能讲讲念经发生作用的机理么?
☆─────────────────────────────────────☆
racolf (浣豺) 于 (Wed May 19 14:02:14 2010, 美东) 提到:
谢谢
☆──... 阅读全帖
O*********9
发帖数: 552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学佛互相毁谤,不知不觉中就造了业。学净的人不知道密宗,就瞎说密宗是鬼神教
,只有净土最好。我曾经在东北听过XX大师说密宗最不好。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师,
我听后问他:“你修净土,是不是念密咒?念大悲咒?念往生咒?念十小咒?”他答:
“是啊!”我说这些咒不是密咒吗?您自己离不开密宗,毁谤佛法有罪啊!即便是律宗
弘一大师,也曾说过密宗是鬼神教,后来他看了密宗全文,才知道密宗这么完美,从浅
入深,从小到大,和禅宗无二无别,才知道自己错了,写了一篇忏悔文收录在文集里。
谈密 密宗修持次第
这些都是不知道密宗而信口瞎说,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信口瞎说。密宗是鬼
神教吗?密宗一开始,免不了有一点鬼神的意味,那是因为西藏人根器差,他们要有点
神秘、有点感应,要想神秘就得靠鬼神快些,学佛法就慢。密宗修到后面与鬼神就不相
干了,密宗讲九乘次第,讲九步法。初讲外三乘,也就是先学显教、学小乘、学佛乘、
学菩萨乘。这些教理都要通达后,才修内三乘。内三乘是实际修行,教理通了再修密法
。这个法教怎么消业障、除灾、治病、发财等。发财便是财神法,财神就是鬼神,所以
是有鬼神法,不是没有。但这是...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罗汉,杀贼,无生
阿罗汉到底有哪些定义?阿罗汉如果直接翻译就叫作应供,又称為杀贼,或称為无生,
一般民间有时也会把阿罗汉简称為罗汉。
如果以声闻的修行果位来讲,是从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当他证得四果,也就是在
声闻人的最高果位时,他就是阿罗汉。阿罗汉是依照 佛所教导的四圣諦、八正道,他
在蕴、处、界裡面去作观行;他去观一切法苦、空、无我、无常,渐渐地、慢慢地去断
尽三界贪爱;从断我见断掉我见烦恼,再来断掉我执烦恼,所以在这一生捨寿的时候,
他愿意将自己、自我把他灭尽;所以当自我灭尽以后,他就不在三界中出生,所以就脱
离生死轮迴的苦,就直接入无餘涅槃,这样的一位圣者,我们就称他叫作阿罗汉。
所以阿罗汉是经过须陀洹、斯陀含和阿那含,来成就阿罗汉。须陀洹我们一般称他為初
果,斯陀含就是二果,阿那含就是三果,最后成就阿罗汉,就是我们俗称的四果。所以
阿罗汉很简单的一个定义是说:他能解脱於三界的束缚,所以阿罗汉又称呼為应供;恰
巧佛的十种称号当中也有一种叫作应供;阿罗汉也叫应供,佛也叫应供,所以有些人就
误认為,佛就等同於阿罗汉,阿罗汉就等同於佛,所以会有这样一个误解。有机会再进
一步说明。
应供的意思其实就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圣言量
圣言量(一)
要探讨的问题是“佛说的圣教量经得起考验吗?”

在应身如来入灭之后的佛弟子,已经没办法像在佛世时,常常亲自聆听、受持佛陀
的教诲了,大多就只能够以佛陀所留下来的言教,也就是圣言量或称为圣教量,来作为
修学佛法的依止。
但是因为佛陀在世时的开示,在当时并没有以文字记录下来,只是靠著佛弟子彼此
间的口耳相传,一直到佛陀入灭之后的经典结集,无论是大迦叶尊者和五百罗汉在七叶
窟内所结集的阿含诸经,还是窟外结集的大乘诸经,都是靠著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以“
如是我闻”的言句,一一诵出而流传下来的,后来才逐渐以文字在贝叶上面记录下来。
但是因为大乘法太过于甚深微妙,除非是多劫以来已经供养过无量诸佛的久学菩萨,一
般的凡夫以及二乘人是难以测知其内涵的,所以从历史的流传来看,大乘经典大约是在
佛陀入灭五、六百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才开始较为普遍的流行起来。有
一些修学二乘法的凡夫,就因此认为只有四部阿含才是佛陀所说的,并且认为大乘经典
不是佛陀所说的,而都是后世的佛弟子所编造,伪称是佛陀所说的法,因此就对大乘经
典的可信度,以及教义的内涵有所质疑,而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截断生死循环之流
缘觉菩提跟声闻菩提一样,都是从佛菩提道当中细分出来的解脱道,它们修学的方
向跟目标,都是要断除我见进而断除我执,然后证得解脱,出离三界生死。
那什么是我见?什么又是我执呢?从字面上来看,我见就是认取三界的五阴或四
阴,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色界的有情有五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
行阴、识阴这五阴;无色界的有情没有色身,所以没有色阴,但是还有受阴、想阴、行
阴、识阴这四阴。“我见”就是去认取这三界当中的五阴或四阴之中,有一个常恒不坏
的我这样的见解。我执如果加以细分的话,又可分为我执跟我所执,我执就是执著前面
我见当中,所认取的那个常恒不坏的真实我,然后加以执著不舍,这个就是我执;我所
执如果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对我所有事物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我所执。但是我们如果
进一步的去加以细究的话,我见就是执取物质的色身为真实不坏的我,还有执取意识觉
知心为真实不坏的我!这样的见解,一般人当然在常识上或者说在经验上能够知道:物
质色身是不可能常恒不坏的,因为都是会坏的、会坏灭的!但是却会执著这意识觉知心
,是能够横贯三世,能够从过去生转生到今生来,今生舍报之后又会转生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佛教中只有实证真沙门法式的诸佛菩萨是真沙门,二乘人相对于佛菩萨而言皆是假
沙门;因为释迦牟尼佛与诸佛建立佛教的目标,皆要使一切众生成就佛道,二乘人若不
回心于大乘,则违背佛教的宗旨,故二乘人就佛教而言非真沙门。但是,佛教对于假沙
门的二乘人并不排斥,也不会将二乘人摒除于佛教之外;相反的,真沙门的诸佛菩萨还
要以无量的悲愍心摄受二乘人于佛教之中,希望可以转变二乘人自私狭隘的心态而回心
于大乘,成为心量无私且宽广的菩萨种姓。
例如,释迦牟尼佛最初建立的即是“佛”教而非“罗汉”教,但以度化的方便施设
而有前后三转法轮之次第;在初转法轮时依所设方便以声闻法度声闻比丘为主,并依声
闻戒律方便建立出家声闻僧团的表相;在第二、三转法轮时,转入大乘宣说般若诸经以
及唯识种智诸经,将出家声闻僧团回归成为依止菩萨戒之大乘菩萨僧团。然而,大乘菩
萨僧团的建立,并非将假沙门的声闻人排除在外,而是保留声闻僧团所有声闻比丘与比
丘尼的成员,将之逐渐转变回归为真沙门的菩萨僧团。声闻僧团是以急求解脱入无余涅
槃作为修行的目标,因为急求入涅槃并不能使人成佛,因此声闻僧团依“佛”教而言只
是假沙门僧团,并非真沙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劝诫各位佛弟子
☆─────────────────────────────────────☆
Psoliton (Psoliton) 于 (Wed Aug 29 05:01:26 2012, 美东) 提到:
各位佛弟子,
如果你们是抱着寻求从苦中解脱的意愿来学佛,我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另外,我
会随时加入遗漏的感悟。
(1)学佛的目的:唯有“从苦中解脱”这一个目的,唯有树立这个独一无二的目标才
能导向你接触正法;带有任何其他目的的一般都会带有各种各样的欲求,其结果就是各
种邪法,外道和魔法向你扑面而来,你却无法辨别。一定要放下其他的贪欲去学佛,切
记切记。
(2)向谁学佛:我们说学佛,自然是向佛陀学佛,所以必须对佛陀有不坏的净信。佛
法的道理必定不存在什么与时俱进的问题。一旦有某位号称他所讲佛法是与时俱进,那
是对佛陀圆满智慧的诽谤。所以必须深入最接近佛陀本怀教义的经典。现如今佛教经典
浩如烟海,唯有四部阿含经是公认的接近佛陀本怀教义的,而杂阿含又是四部阿含的母
本。所以诚心奉劝各位佛弟子从读杂阿含开始。读杂阿含的感觉就像是在亲闻佛陀讲法
,无比受益和殊胜。下面是我上传在dropbox...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3
师兄,
对这样的说法,末学提出一些看法供您参考, 初果须陀洹是断三缚结,
只是见断, 但离四果解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经上初果人须七次人天往返.
况且初果人在没有宿命智而且有胎昧的状况下,此世虽证初果而下辈子出生直至成长遇
到佛法起修前,那都还是凡夫. 末学引用一段经文,虽然经中说的不是声闻果也不是南传
的經典, 但比量上是一样的,供师兄看看做个参考 :
《菩萨璎珞本业经》这段经文是说:【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
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位,常住不退。佛子!若不值
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
法才丶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
人。】(《菩萨璎珞本业经》)

含(anagami),但不能退为须陀洹或凡夫。阿那含能成为阿拉汉,但不能退为斯陀含
、须陀洹或凡夫。阿拉汉死后进入般涅槃,不会再退为较低的圣人、凡夫或其它境界,
阿拉汉果是生死轮回的终点。这是正性决定(sammatta-niyama)的法则。关于阿拉汉,
佛陀开示过许多次:「Ayamantima...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欠债还钱
如果说你今天你真的信受小乘法,你对于大乘法你不敢质疑,那这样态度还算是
对的;还算对的。是说呢,是根据你这个时间点来说的,并不是说你可以永远不向于大
乘法。但也没关系,你如果是真的信受小乘法,你先要知道涅槃是什么?涅槃对你来说
你只能趣入,你是不可能用你的意识心去体证的;你只能灭一切所有,乃至于灭掉你的
意识心,一切都灭了以后,灭掉所有一切“有”;灭掉一切所有的“集”----未来的集
:就是你对一切的“爱”都消失了,因此你不会想要去“取”:任何的富贵、名利、眷
属,以及车子、房子、田地,乃至于旅游全部都已经丢到一旁去了;而且真正念念之间
呢全部都是你的四圣谛,这样趣向于真无相界,这就是涅槃界,所以最后你舍报的时候
就会灭一切所有。
当然我们先不要说那么远,应该说你知道这样的知见是对的、你要从见解上知道是
对的,这就是见道所应该要作的事情。你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入初果、证得初果。修
道呢,你断掉你的贪嗔痴等等,那些可以慢慢来。
我们再说,那因此也要了解说:小乘法里面所谈的真实义,来加强你的信心。因小
乘法确实有谈到大乘法所要说的实相;包括说我们刚刚说的、上一集所说的:诸法是没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宇宙中最伟大的工程
佛教在唐宋的时候最兴旺,到了蒙古人统治中国之后,由于蒙古人崇拜喇嘛教,因
此佛教逐渐没落;明朝初期有些恢复,但到了清朝依然崇拜喇嘛教,整个佛教就一蹶不
振了。有人也许不相信,怎么会这样?那就不妨去探究一下,佛门中最容易证得的初果
,证了没有?不然的话,至少也应该知道要怎样才能证得初果,如果连这个都不懂,那
就不能说他在修学佛法了。
有人说我身分低贱学不到佛法,那么贵为皇帝应该可以学到了吧?慈禧太后最有权
力了,她要向喇嘛学,当然喇嘛会把最高级的法教给她。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时候,在
紫禁城的慈禧太后著急了,只会哭哭闹闹,要不然就拼命“念咒”。慈禧和李莲英都相
信他们崇拜的喇嘛国师,教他们那个不可思议的密教神咒,说一天要是能够念此“千里
杀人的灵咒七十遍”,就可以把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德国的威廉大帝等等统统咒死。
庚子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有权力的大官载漪、载勋把北京九个城门紧闭,使
城内居民无法向四郊逃难,死伤累累。清朝也是一样崇拜喇嘛,所以才会有千里杀人的
灵咒,从元朝以来就一直把喇嘛教当成佛教,却不知道喇嘛教的本质根本就不是佛教!
为什么说喇嘛教不是佛教?因为喇嘛教无...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第三章 老师与学生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4:03  点击:152
第三章老师与学生
良师的特质
给予业处的善友(良师)是:亲切认真可敬者,讲说温和言语者,能做深奥谈论者,不
会无因催促者。(《增支部.七法集.第36经》)具备如此等特质、真心要利益人、侧
重于进展的人称为「善友」。《清净道论.第三章.第61段》许多修行者经常会问这样
的问题:「我应该跟随多位老师或者跟随一位老师学习?」答案是:「就第一级修行者
而言,最好是跟随一位很好的老师。从这位老师学到所有止禅与观禅的精要之后,你可
以再去跟随多位老师学习。」为何如此呢?因为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老师有时会有不
同的方法与途径。有时他们所讲的话听起来似乎彼此矛盾,但是事实上他们所谈的道理
是一致的,只不过从完全相反的途径去契入它而已。因此,为了避免混淆,刚开始最好
跟随一位很好的老师学习。当你的基础稳固之后,你可以跟随多位老师学习。那时你可
以学到通向涅槃的多种途径。然后你就能成为真正善巧的老师,能够针对不同根性的人
,给予不同的修行方法,就有点像佛陀那样。
好的禅修导师就像好的医生...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7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对南传和大乘的态度
是。
初果是佛教修行人此生应该努力达到的最低目标,因为只有证了初果,才会有了不堕恶
道的保障,并且未来一定解脱(最多再轮回七世)。
初果是入流,即入了通向涅磐界的法流。
佛陀在世的时代,初果很普遍,甚至代表修行比较差,而这个时代,非常稀少。
希望这里的人,能够有更多真正证初果的人,初果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S**U
发帖数: 7025
49
这个问题,印顺法师根据经论论证过。
杂阿含788经
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88.htm
什么是「世间正见增上」?经文没有解释,论师解释为初果向。Google 一下应该可以
找到论文出处。
初果与初果向的区别,是初果最多七生,必入涅盘。大乘的圣位菩萨观,是两大阿僧只
劫入涅盘,与七生不合。初果向就没有最多七生,必入涅盘的限制。
南传有法师主张,菩萨修内观只修到(十六观智的)行舍智,不再继续修,所以已经现
观苦谛、集谛,于灭谛「忍可」而不证,这已经对四圣谛无疑,行舍智也是初果向。不
清楚这说法,是否南传的共识,因为南传不大谈菩萨道。
S**U
发帖数: 7025
50
这个问题,印顺法师根据经论论证过。
杂阿含788经
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88.htm
什么是「世间正见增上」?经文没有解释,论师解释为初果向。Google 一下应该可以
找到论文出处。
初果与初果向的区别,是初果最多七生,必入涅盘。大乘的圣位菩萨观,是两大阿僧只
劫入涅盘,与七生不合。初果向就没有最多七生,必入涅盘的限制。
南传有法师主张,菩萨修内观只修到(十六观智的)行舍智,不再继续修,所以已经现
观苦谛、集谛,于灭谛「忍可」而不证,这已经对四圣谛无疑,行舍智也是初果向。不
清楚这说法,是否南传的共识,因为南传不大谈菩萨道。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