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 发帖数: 7538 | 1 I found this is better to understand than Chinese version. :-)
-------------
Four Kinds of Kamma (Kamma-catukka)
Buddha Abhidhamma by Dr. Mehm Tin Mon
Though we cannot know the individual kammas in person, we can classify the
kammas into several types as described by Buddha, and predict when, where
and how each type will bear its result.
Introduction
Kamma, Sanskrit karma, literally means volitional action or deed. As a rule
good actions bear good results and bad actions bear bad results. Now ac...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7106 | 2 色大师,当年跑大师竞选的时候俺就问了一句那两个
明显的投票ID"是谁的MJ",结果就被你丫恶业恶
报的诅咒了一大堆。现在你追着人家大傻问"是不
是你的MJ"你就不觉得造了多大的孽么?
是不是以为你有权力消尸灭迹了就可以这么是无忌惮了呀?
我呸! 你居然还好意思光面堂皇的引用佛经。我看佛经都
让你读到叉点里去了。
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
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
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
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
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
;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442 | 3 本人愚钝,不解所云。唉。
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
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
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
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
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
;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
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
世的终结。 |
|
J******s 发帖数: 7538 | 4 I found this.
Abhidhammattha Saṅgaha
http://abhidhammattha.blogspot.com/
Disk 2
Track 01, Lecture 16-1: What is Kamma?; Results of Kamma; Classification of
Kamma: by Way of Functions
Track 02, Lecture 16-2: Classification of Kamma: by Way of Functions, by
Order of Ripening, by Time of Ripening
Track 03, Lecture 17-1: Classification of Kamma: by Place of Ripening
Track 04, Lecture 17-2: Classification of Kamma: by Place of Ripening (
continued)
Track 05, Lecture 18-1: Kamma & its Results; D...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5 I found this is better to understand than Chinese version. :-)
-------------
Four Kinds of Kamma (Kamma-catukka)
Buddha Abhidhamma by Dr. Mehm Tin Mon
Though we cannot know the individual kammas in person, we can classify the
kammas into several types as described by Buddha, and predict when, where
and how each type will bear its result.
Introduction
Kamma, Sanskrit karma, literally means volitional action or deed. As a rule
good actions bear good results and bad actions bear bad results. Now ac...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442 | 6 本人愚钝,不解所云。唉。
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
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
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
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
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
;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
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
世的终结。 |
|
Y**u 发帖数: 5466 | 7 泉边林下
前不久,一位禅修朋友来访,他以前曾得过大病,现在对修道的用功比以前精进
很多,他开始关注密宗,但对禅宗仍着极大的热情。这次,他突然问道我,“一切法其
实是无碍的,但禅宗究竟该如何修?”这个问题从他嘴里我感到很奇怪,因为他修习禅
宗很久了,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回答这个这个问题之前,我突然想起德山禅师,那个以呵佛骂祖出名的和尚,这
好像和我的根基很不接近,但从感情的习气上,我非常喜欢他,在我的上师对境里,他
有时会做到我上师的左边,他骂人的语录很多,甚至包括喝佛骂祖。在安住见解的情况
下,他这样教育有着非常厉害的加持力,能让一些根基很高的道友瞬间袒露心性,但是
我们必须要注意,这种情况只能出现高明的师父和高明的徒弟之间,现在有很多人喜欢
模拟这种风格,这会存在极大的过失,很显然,因为没有悟道,这些人的心整天都被贪
嗔痴慢的烦恼所粘连,这些人也学喝佛骂祖,除了表现自己的一些个性之外,没有任何
利益,只会落下极重的因果。就象很多人认为禅是一种哲学思想一样,有很多把禅同佛
教割裂,很多自称修禅的人,其实根本就不是佛弟子,甚至不相信轮回和因果,那么学
禅除了消磨...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8 济群法师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
之首。在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
将淫戒列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
不可沾染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
流转生死,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
上瑜伽中,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
欲思想严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
的限定?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
有自相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
修行人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
,一般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
佛经中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
律在一个...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9 此法博大精深,难见难知,寂然高尚,不落逻辑,微妙甚深,唯有智者得见之。
——《中部》
《三藏》
虽然佛陀已经涅槃,但是他在漫长、成功的行化过程中所传教的崇高佛法,全部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人类,现在仍然一尘不染地存在于世间。
世尊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文字记载的言教,但是他的弟子们博闻强记.世世代代
口口相传,完整地把它们保存下来。
佛陀圆寂后三个月,也就是阿阇世王统治第八年,500名大阿罗汉在王舍城举行了
一次结集,重颂佛陀的言教。以期捍卫佛法的纯洁性。阿难陀尊者,佛陀宠爱的侍者特
具恩惠,常随佛陀左右,亲耳聆听佛陀教法。他同优婆离尊者一道,被大家推选出来分
别回答有关法和律上面的问题。
第一次结集编缉整理了现存的巴利文《三藏》,它代表了整个佛教。
100年和236年后,分别举行了另外两次阿罗汉的结集(1),再次重颂佛陀的言教.
因为曾有人试图篡解歪曲真正的佛法。
公元前83年,在僧伽罗国王瓦特甘弥尼无畏统治时期(2),众阿罗汉又进行了一次
结集。这样在佛教历史上,《三藏》经典第一次在狮子国的阿芦寺(3)以文字形式记载
下来。
由于这些具有卓识远见的高贵阿罗汉,以及他们不知疲倦的努力,无论...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0 「罪」与「不善」是不同的概念,不应混淆。
依南传的阿毗达摩,不善果报心是(未必是过去世,也可能这一生)不善业的结果,我
们能做的是在不善果报心生起时,生起善(的速行)心,而不生起不善心。
举例说明,佛陀遭提婆答多暗算时,没有生气或恐惧等不善心,也没有后悔、担心过去
世的不善业,而是智慧的处理。提婆答多害佛,是提婆答多的不善业,不是佛陀有罪该
被害。只能说∶佛陀的业,不足以使提婆答多不加害。试想∶如果佛陀生于色界天,提
婆答多还能害他吗?不能吧。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问题。
如杂阿含46经说∶「多闻圣弟子...不顾过去色,不乐著未来色。」过去所造的业,无
法改变,又何必放在心上?当下正念正知,增长善念善行,才是正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46.htm
又如杂阿含470经所说,执著于受,不得解脱。若于受解脱,还有「不可意受是否不善
业果报」的问题吗?
世尊告诸比丘∶
「愚痴无闻凡夫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多闻圣弟子,亦生苦[受]、乐受,
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凡夫、圣人有何差别?」
...
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增诸苦痛,乃至夺命...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11 大家好!感谢各位来参加我们这次讲座。
今天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四川喇荣五明佛学院汉僧部的首席指导老师索达吉
堪布,进行一次有关佛教与科学关系的演讲。演讲过后,我们会留有一个小时的时间,
给大家进行问题的交流。
我们西安,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佛教发祥地和传播地,现在还可以看到很多佛教的足
迹。著名的玄奘大师从古印度取回来的大量佛教经典,成为了中国文化非常灿烂的一部
分。玄奘法师曾去的古印度那烂陀寺,是当时大乘佛教的传播中心。这个教法后来在汉
地的流传,出现了很多波折,而在藏地,则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有特别完整的教育体系
,是现代人类文化中相当重要、处于巅峰状态的智慧宝库。但可惜的是,由于语言、地
域方面的差异,使我们很长时间都不太了解它的精髓。
索达吉堪布,作为藏密大乘佛教的传承者,本身的证量非常之高,而且他非常热心、一
心一意想把他认为最好的佛法,分享给所有追求幸福、追求智慧的大众。他跟汉地学者
特别有缘,这是我们很幸运的一个地方。他身患重病,但仍不辞劳苦翻译了大量经论,
现在已是著作等身,成册的就有一百多册,约上千万字。而且他的翻译水平非常非常之
高,语言远远超过汉地所谓大师级...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12 密宗行人如何修净土? [引用]
密宗行人如何修净土?
一、宣讲阿弥陀佛修法的原因
在关于临终诀窍的开示中曾讲过,当我们活着时,需要作一个选择:是期望往生莲花生
大师的刹土,还是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以便在中阴身或是临终时,能够一心
一意地再三祈祷,往生至自己选择的清净剎土。这种十分确定的渴望往生之心非常重要
,这就是今天讲阿弥陀佛修法的由来之一。
另外,阿弥陀佛修法对大多数人来说,原本就是非常重要的。已经证悟大圆满的人,或
者是修持密法已臻很高境界的人,不一定需要修阿弥陀佛的修法,因为他们即生便可以
成就,最晚在中阴之时也可以解脱,所以他们不会有来世,也就不需要选择往生的刹土
。但对其他人来说,往生极乐世界却是相当重要的。
从佛教历史上来看,即使是达到很高境界的龙树菩萨,最终也是去了极乐世界;像法王
如意宝那样的大圆满成就者,从表面上看,还是选择去往极乐世界。当然,这只是劝勉
后人要向往极乐世界的一种方便示现,对于法王如意宝等大成就者来说,去极乐世界或
是其他地方都是一样,哪里有度化众生的事业,他们就会到哪里去,不会有这样的分别
,但从表面上来看,是会有这样的选择。这也更...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126 | 13 问:凡夫当下的心念是不是完全由"以前"的业决定的?
辅导员A答:
了解唯识的观点,对理解一切业决定有很大的帮助。了知一切业决定,尤其帮
助我们认识到所谓的修行都是在“心”上修行。
《俱舍论讲记》云:“所有的业归根结底均是依心而造,此即思业,也就是通常
所说的意业。由思业所引发的思作业就是身、语二业。”
《西藏生死书》说:“业……的意思是:不管我们以身、口、意做些什么,都将
产生相应的结果。”它是如何产生相应的结果?
《日光疏》云:“阿赖耶中含藏了一切诸法相应的种子。比如,当内根诸识在了
知某法时,立刻就有其相应的种子熏习到阿赖耶中去,故此中含藏了许许多多的种子,
此诸种子一旦遇到相应的差别因缘时,当即产生诸法,如豆种生豆芽之理相同。不仅外
界诸法,且内根六识亦即自功能之种子所生,故阿赖耶又被称为八识田。凡是储存于阿
赖耶中的种子虽是刹那生灭,但其习气相续至未生果之际永不间断(坏灭),待因缘会
遇、日趋成熟时就能生果。”
“内外诸法均从含藏一切种之阿赖耶识所生,彼等刹那生灭,正灭时在阿赖耶
识中熏习成不同习气,作为生起将来...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14 我们往昔世依止善知识,闻思佛法,行持善法,在阿赖耶上含藏了许多善业的种
子。依靠佛菩萨的发愿力和我们自身的福德因缘,我们阿赖耶上的善业种子成熟,今生
才值遇佛法。我们的心念是依靠俱生种子、对境和作意产生,而所谓的修行就是串习,
在阿赖耶上再再种下善心的种子: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空性正见;依止善知识和
善友,远离恶友的环境;依止正知正念,如理作意;这样,善法就会增长。所谓增长,
按照《俱舍论讲记》,并不是说第一刹那生信心,第二刹那、第三刹那信心逐渐增长,
并非如此,而是连续不断的意思。这样,我们阿赖耶上大悲菩提心、空性见等含藏种子
会日趋强大,与其相违的我执引发的自私和实执的种子就会受到损害,消弱。
这也是为什么法王如意宝、索达吉堪布和益西堪布再再强调要闻思修行,边闻思
边修行;
这也是为什么上师说:“一天不读书,面目可憎。”
这也是为什么对道友们离开道场,上师们如此痛心疾首。
这也是为什么上师再三说:“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事。”
因为我们相续中善业种子是如此微薄,恶业种子是如此强大,只有依靠生生世世
串习善法,缓慢地改变我们的相续...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5 為什麼說实相是如来藏 ?
如果沒有這個沒有我相的心的功能,就不可能有三惡道眾生.
佛在《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曾云∶「至命终时,意识将灭;所作之业,皆悉现前。」
经中已明言∶当生命到达终点,即将无法在世间运作时,这个刹那刹那生灭的意识觉知
,将会渐渐的消失乃至断灭,此即唯识学所称的初死位.
今生所造一切的善业、恶业、净业、不净业,将随第八识业种的移转而显现业境(不含
无记业)让自己看见,就好像播放电影片一样,由上而下一格一格的出现,将一生所造
善恶业行全部现行,出现总时间不到半秒钟。此时,意识心非常猛利,於每一格业境,
都能清楚了知。於了知後,就渐渐进入正死位中.
正死位过後,中阴身生起时,意识才会在中阴身中生起,业风就开始吹袭∶造恶业、谤
法、毁法、大妄语者,即有恶风显现恶境;造善业、弘法、护法、说真实语者,即有可
爱之来生境界相现起,由此而受来世可厌或可爱异熟果报,都是随其往昔及今生所造种
种善恶业,而在六道中妄生妄死。
人的自我一直处处作主,但在业果上面是完全无法作主的。譬如造大恶业者,死後如来
藏舍身而直接在地狱中生起地狱身,你自巳其实并不愿意这样,但已无法舍弃地狱身了
!又如恶...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16 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转)
传喜法师讲述: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 下图为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1998年数万
僧众持明大/法会上,在天空中飞来两颗神奇的大舍利,其中一颗稳稳地落在法王如意
宝的手中,当时便拍下此照。
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 /传喜法师讲述 (2005年12月15日 传喜法师于马来西
亚柔佛州新山市弘法会)
你知道取伏藏是怎样的吗?法王如意宝取伏藏的时候,我们凡夫看是一块石头,法
王如意宝手一伸就伸进去了。就像我们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是琉璃,可以在上面走路
,可以拿一块下来作耳缀子装饰;我们人看是液体,恶鬼看到的却是火。
我们看岩石是岩石,在圣者看来这个岩石就像水一样。他伸手进去,在里面搅动
,摸来摸去,摸一样东西出来。法王如意宝在1985年时,就这样坐在法座上讲 课。他
在大庭广众之下,讲着讲着,一伸手拿了一样东西下来。他不是变魔术,真的从空中就
现出一样东西来,是一个很精美的盒子。法王如意宝当时披着袈裟光着 膀子。
就这么一拿,拿一个宝盒下来给大家看。还有一次是1998年,也是在上课,当时听
课的弟子,出家众有八千多人。《纽约时报》 这样宣传:五明佛学院是迄...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17 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转)
传喜法师讲述: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 下图为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1998年数万
僧众持明大/法会上,在天空中飞来两颗神奇的大舍利,其中一颗稳稳地落在法王如意
宝的手中,当时便拍下此照。
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 /传喜法师讲述 (2005年12月15日 传喜法师于马来西
亚柔佛州新山市弘法会)
你知道取伏藏是怎样的吗?法王如意宝取伏藏的时候,我们凡夫看是一块石头,法
王如意宝手一伸就伸进去了。就像我们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是琉璃,可以在上面走路
,可以拿一块下来作耳缀子装饰;我们人看是液体,恶鬼看到的却是火。
我们看岩石是岩石,在圣者看来这个岩石就像水一样。他伸手进去,在里面搅动
,摸来摸去,摸一样东西出来。法王如意宝在1985年时,就这样坐在法座上讲 课。他
在大庭广众之下,讲着讲着,一伸手拿了一样东西下来。他不是变魔术,真的从空中就
现出一样东西来,是一个很精美的盒子。法王如意宝当时披着袈裟光着 膀子。
就这么一拿,拿一个宝盒下来给大家看。还有一次是1998年,也是在上课,当时听
课的弟子,出家众有八千多人。《纽约时报》 这样宣传:五明佛学院是迄今为止...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18 经过8个多月的网络共修学习,闻思B组《入行论》的课程已经过半,9月进入了第六品
《安忍》。这一品十分重要,在整部《入行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大家修正心行、
调柔性格也非常有力。这次共修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安忍之功德、嗔恨心的起因、应当遣
除嗔恨心、嗔恨心之对境、轮回之自性、出离之因、以修习观察安忍等等。摘要小结如
下:
精勤灭嗔者,享乐今后世。
如果全力以赴地摧毁嗔恨,今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对境、逆缘,他都能游刃有
余、非常快乐。而来世必将感得相貌庄严、转生善趣,生生世世成为财富圆满、才华出
众之人。
《妙臂请问经》中云:“修安忍者,以少功力及微小苦,能圆满波罗蜜多。”
《菩萨地论》中也说:“精进修持安忍者,即生中不离快乐,死时成群结队的天人也会
降临,在鼓乐声中迎接他前往善趣。”
安忍说起来容易,但真正遇到对境时,做起来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学习了这
部论典之后,每个人的性格跟以前相比,应该有很大的变化。通过这部论典的加持,增
上慈悲心、熄灭嗔恨心,这就是闻思本论的目的所在。上师在授课的课程中,有些人本
来刚强难化,但是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大乘论...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126 | 19 汉传佛教历来提倡吃素,这一点非常符合大乘教义。我本人是学藏传佛教的,但也十分
随喜这种传统,它不仅体现了大乘佛教的精髓,而且对如今推迟全球暖化,具有相当重
要的意义。
吃素除了可让我们健康外,对环境保护非常有益。曾有一份报告中显示:吃素一天,就
等于种了180棵树。既然这么简单就能保护地球,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心净国土净》
智悲佛网
今天,我去藏地一个地方传讲《佛子行》和皈依,来回可能要坐9个小时的车。我并不
是宣扬自己做了什么,而是提醒大家:为了佛法的弘扬、学习、听受,再怎么辛苦地付
出,也是特别值得的,此举有极大的意义!
车如果没有刹车,遇到危险的路段,就会出事。人如果没有控制能力,当自己的烦恼极
度爆发时,就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来。
索达吉堪布微博
我们的寿命相比上个月,这个月更接近死亡;比昨天,今天更接近死亡;比白天,夜晚
更接近死亡;比上一刹那,这一刹那更接近死亡。自从受生之后,就像待宰的羔羊被牵
往屠宰场一样,刹那刹那地被牵引到死亡面前。
相续生起了对暇满人身宝的珍惜之心后,就应该作好计划,将时间尽量地用在闻思修行
上,每天早上对一天的计划要有个安排,到了晚上要对一...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20 大圆满龙钦宁提华智仁波切关于皈依之殊胜教言
华智仁波切 著
一、皈依之基础:
总的来说,能开启一切正法之门的就是皈依,而要开启皈依的门必须依赖信心。因此,
在皈依之初,自相续生起稳固的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信心可以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种。
清净信:当步入陈设许多佛像、经书、佛塔的佛殿或经堂里,或者见到上师、善知识、
高僧大德的尊颜,听到他们的丰功伟绩以及感人事迹,依靠此类因缘,能够立即想到他
们的悲心广大等等,这种由清净心引发而生起的信心,就叫做清净信。
欲乐信:当听到恶趣轮回的痛苦之后,自然生起渴望摆脱的心态;当听到善趣与解脱的
安乐时,油然生起渴求获得的心理;而一旦听到阿善法的功德,会生起想要修行的心念
;当现见罪业的过患之后,也会立即生起想要断除的决心。这些都属于欲乐信。
胜解信:了知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之后,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知道一切时分无欺的
皈依处就是三宝,想到无论是苦是乐,是病是痛,是生是死,任何事情,无欺的皈依处
——三宝都会知晓,除了三宝之外,自己没有其它可依赖的、可指望的靠山,这种坚定
不移的信心,就称为胜解信。
正如邬金莲师说:“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191 | 2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136tv.html
第三个问题:何为修行?修的是什么?行的是什么呢?如何修?如何行?如何见证?
修行核心就是两样东西,第一个就是忏悔,就是你通过学法,正知见增长,知道自
己过去错在什么地方,要去忏悔,深刻的忏悔;另外一个就是绝对虔诚,虔诚不是说你
去为哪一个人,或为什么真理做什么事情,不是的,这个绝对没有。虔诚就是你可以用
你的生命的全部去供奉真理,从而达到真理让你放下一切妄念妄想执着的要求,这个就
是虔诚。真理为师,真理无师,你们知道吗,因为真理,只是借助了人类的语言组合将
真理展现出来,包括传法的这个人,都是众生因果缘法而生的,他也不是实际的存在,
所以说真理没有老师。
所有的人,未来的修行人都是以真理本身为老师,这个真理是什么呢?真理不是文字
,文字是真理所指的方向,要以自己心里面的动机,最原始的那个“不动空如”为老师
。我经常给别人讲,你们与其去迷信你们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成就,你们与其去迷信你
们做梦中梦到的景象,什么金光巨佛......,不如去迷信你们内心深处不被情感欲望,
妄想习...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2 ☆─────────────────────────────────────☆
GWZW (GWZW) 于 (Thu Sep 13 15:19:20 2012, 美东) 提到: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23 如果一定要讨论双休,末学也把“答济群法师19问”中的第2问贴出来吧。其实这19问
基本都是最容易误解藏传佛教之问,推荐道友们看全文,则很容易明白,又避免有断章
取义之嫌。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
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
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
而言...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24 同意您的观点,这些都是。偷盗罪很容易犯,在学习以前末学也经常犯,也不认识是偷
盗罪,还自觉聪明。末学在这里忏悔。愿意和大家再次学习佛经中偷盗罪的定义和过患
,并戒除偷盗的功德利益。愿与大家共勉。篇幅有点长。索达吉堪布用了三堂课宣讲,
但请耐心读下去,对我们生生世世都有极大利益。特别是想要多饶财富的同学一定要看
啊。:-)
先说不偷盗的功德:
“即便不说来世的果报,在即生中也有很大利益:一个人要在世间立足,必须得到别人
的信赖,若能断除偷盗则很容易赢得他人的信赖,这样自己的事业很容易成功。
许多经论中都提到了断除偷盗的功德。如《十善业道经》中说不偷盗有十种功德:一、
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如果一个人不偷东西,众人都
很信赖、喜欢他。三、人不欺负。断除偷盗之人不会受欺负,而偷盗之人则经常受欺负
。偷东西的人总是被人们以审视的眼光看待,甚至他到别人家做客时,主人也会对他特
别防范。四、十方赞美。十方的人和非人都会赞美不偷盗之人。五、不忧损害。不偷盗
之人无需担忧有任何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不偷盗之人在大众之中不会
有畏惧感。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25 庚二、(修安忍)分二:辛一、认嗔境;辛二、真修安忍。
辛一、(认嗔境):
不欲吾与友,历苦遭轻蔑,
闻受粗鄙语,于敌则反是。
我不乐意自己和亲友遭受痛苦,为他人轻蔑,听受当面的粗恶语与背后毁谤的卑鄙言词
,但是对于敌人却刚好相反。
在进入“真修安忍”前,我们要先对自己嗔恨境进行分析。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生嗔的
原因为他人“行我不欲”与“挠吾所欲”,该偈从不欲与所欲的对境上,再进行阐述。
有我执的凡夫众生,他们不希望、不乐意的对境,总括起来,不外乎有四种:历苦、遭
受轻蔑、闻受粗语、鄙语,而且由于众生强烈的我所执,他们对自己的亲友眷属,也不
希望遭受这四种不欲之境。如果自己和亲友遭受到这些不欲境,马上就会生起忧恼,大
发嗔恚。相反,有我执的凡夫,对仇敌有“敌对”、“相反面”的分别念,因而总是希
望敌人得到这四种不乐境,如果有人阻碍敌人遭受这些,他们也会因此而大发嗔恨。从
字面上解释本颂的内容,就是上述的八种不欲与四种所欲,共十二种嗔境。
再深入本颂的内容,详细地分析,有些讲义中说可分为三十六种不欲境与三十六种所欲
境。从不欲上分析,自己不欲历苦、遭轻蔑、闻受粗语与鄙语;不欲自己的亲友历苦、...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6 我的理解∶
因果报应的重点,是接受现在的结果,依自己现在的条件,向正确的方向努力行善,使
现在与将来越来越好。「先得增上生,后得决定胜」。
而不是指望自己过去的善业成熟,使自己现在很顺利,或是希望自己讨厌的人过去的恶
业成熟,遭到恶运。
如果希望别人得到恶报,即使是所谓「坏人」,这起的也是不善心。
四无量心中的悲心,是希望所有众生远离痛苦。
四无量心中的喜心,是随喜所有众生(善业成熟)的可意果报,这包括「坏人」在内。
一个人能够生为人,就是过去曾有一些善业;若纯是恶业的众生,这一生不会生为人。 |
|
f****2 发帖数: 311 | 27 “如果我们做不了广大的善法,哪怕只守一条不杀生戒,获得人身就已经有意义了
,将来一定会成熟悦意的果报。”
“大家应该知道,善法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即使罪业再深重的人,只要能诚心悔
过,精进行持善法,再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也会有往生净土的机会。喇拉曲智仁波切说
:只要能忏悔以前的杀业,发誓不再杀生,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则必定能如愿以偿。
莲池大师在《戒杀放生文》中也说:放生兼念佛可以增长福慧,最终能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大家一定要受持不杀生戒,最好是长期受持不杀生戒,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最低也应立誓在每个月的几天里断杀或者食素,这一点任何人都应该能做到。前几天
,我和智悲小学的师生们交流时说:“作为一所世间的学校,如果要求老师和学生完全
吃素,这是比较困难的,但大家也不要过于贪执肉食。今后大家一个月中能否一天不吃
肉?如果每个月能吃一天素,这对大家的利益是无法想象的。许多年以来,我深入研究
过佛法,大家要相信我讲的话。””
"如果我们能做到彻底戒杀,果报将是生生世世唯一享受安乐。倘若不能做到这一点,
也应当在晚上或者每月的初八、十五、三十等吉日断杀,以这种善恶间杂之业,...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8 索达吉堪布:证悟空性与因果不虚并不相违
【要义】
《中论》以“不生”抉择因果空性,间接宣说了因果不灭,如云:“诸业亦不灭,以其
不生故。”因果就如同人的影子,虽是恍恍惚惚的有,但实际上本体不成立,因为它没
产生过。《入中论》以“不灭”说明了因果不坏,论云:“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
亦能生。”业并不是自性灭的,故即使不存在唯识宗所许的阿赖耶,也可以成立业因果
。这两颂一个是自性不灭,一个是自性不生,虽然角度不同,但实际密意是一致的,都
是说因果在胜义中不生不灭,但在名言中依一个相续可以成立。
印度诸位大德和智者们都说,现空双运在凡夫人面前似乎相违,但实际上并不相违,因
为万法空性的缘故,因果不会灭失,而在因果显现的同时,万法又是空性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律,不管你承不承认,它都存在。
相信因果存在,不单单是证悟空性的一种定解,没有证悟空性的人通过偶尔的因缘,也
可以发现因果不虚的真相。
证悟空性的境界越高深,取舍因果就越细微。
对方辩驳道:“佛在《百业经》中说:‘诸比丘,众生所作之业,不会成熟于外境的地
、水、火、风上,只会成熟在自...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9 佛经中说,假设把整个大地的土,抟成枣核大小的丸子,口里数着“这个众生的母亲是
这个,那个有情的母亲是那个”,数一个就拿出一个丸子,那么即使土丸全部数完,众
生之间互为母亲的次数也无法穷尽。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云:“地土抟成枣核丸,
其量不及为母数。”《大般涅槃经》也讲过类似的道理 ,有时间的话,大家应该尽量
看一些大乘经典,多了解一下其中的比喻和内容。
我们自无始以来,没有谁不是这样转生的,在此期间,因利欲熏心断过的头颅和肢体不
计其数。不说投生为躯体庞大的众生,即便是生为蚂蚁、蚊子等小含生,将所有肢体堆
于一处,也一定比须弥山王还高。佛陀在《杂阿含经》中云:“一人一劫中,积聚其身
骨,常积不腐坏,如毗富罗 山。”因口中无食、身上无衣,感受饥寒交迫等痛苦而哭
过的泪水,若未干涸而收集起来,肯定远远多于汪洋大海。(尤其是女众特别爱哭,好
多人也知道自己眼泪太多了,如果把这些泪水集于一处,不敢说堪比江河,但肯定比一
盆水要多。)仅仅生在地狱时所喝过的铜汁铁水,也比四大海洋的水还多。
所以,每个人没什么可傲慢的,就算你再有学问、再有财富、再有地位,但一想起自己
前世曾生为各种各样的众生,傲...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0 【十四】
(仁波切读诵藏文。。。。)
再次的提醒我们自己 要有正确的发心
在佛陀的所有法教中 不但要有正确的发心
而且要有正确的态度
有很多关于如何避免负面心态的教法和例子
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记得不要成为一个染毒的容器
即使把甘露倒入有毒的容器里 甘露也会变得有毒
同样的 要注意的是
就象我们过去几天里所讲的
如果我们主要是带着对此生
对轮回 和对自身目的的执着而听闻教授
这当然会让我们这些法教的容器变得有毒
你们和世界各地的人都提了很多问题
有一类很一致的问题 我想 有两类的问题
很多所谓的佛弟子或修行人
象是西藏人 那些长久以来一直跟随佛教传统的
甚至生来就处于佛教中的人
我们对佛法有点厌倦
我们的心变得有点僵硬麻木
以至于 我们甚至不感到内疚
我们甚至不会问这类的问题
‘可以对空性执着吗’
‘可以对道执着吗’
因为我们的心已经变得如此僵硬
另一方面 那些发愿成为修行人的人
...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四共加行与四加行 - 宗萨钦哲仁波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4 22:42:29 2013, 美东)
翻译:文莲
四加行的教授不是用口说的教授,而是应该去修持的教授;就好象讲慈悲一样,讲
慈悲的话不多,但是要做的却很多。佛法讲起来并不很困难,但却有很多是要去做的。
如果你不去做的话,就看不出佛法的价值。举例来说,我们讲慈悲讲太多了,已经讲得
令人生烦了,慈悲并不是一个令人觉得刺激的话题,像是要爱一切众生啦……对一切众
生都要有慈悲心啦……,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慈悲的教导,并不是让你听了
就算了,而是要你培养慈悲心。如果只是听这样子的教授,而不去做是不够的。如果只
靠听就够了,你可以做得比说的还好。比如,你可以写很多具有慈悲的纸条,然后把它
吃掉就是了,这样子,第二天变成粪便出来了。可是这种样子,根本不能帮助我们。同
样的,四加行也是要去实修的东西,并不是只是听听就算了...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2 双运与戒律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
|
h********7 发帖数: 54 | 33 皈依:皈依 戒杀茹素 祈祷 善良
皈依
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所以释迦牟尼佛安立了八万四千法门,毫不夸张地说,所有
众生都能在佛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修持方法,而如法皈依是开启一切正法之门,是修持
这些佛法的前提。
皈依是誓愿将佛教作为自己的信仰,跟随佛法僧三宝修学正法。当一个人真正从内
心生起皈依三宝的善念时,这一定是往昔行持过很多善业的显现。
有人认为“佛祖心中留”就可以,没必要非皈依不可。心中有佛很好,也是往昔积
累诸多善业的显现,但这还不够。皈依是寻求三宝的加持,从六道轮回中获得解脱。不
寻求皈依,就像掉进大海的人不主动寻求救护,无法获得三宝究竟的加持。
有些修法一定要有传承才能修持,没皈依的人不能得到传法和灌顶,即使求到也不
能如理如法地修持。皈依以后再求法,这才如理如法。
印度大成就者阿底峡尊者曾说:皈依的戒体是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基础。
不具备皈依戒,其他的戒体都无法得到,所以也不能修持相应的法门。佛法包括教法和
证法,不实际修持无法实现解脱轮回。
阿底峡尊者是印藏公认的持教大德,也是在藏地开创佛法后弘期的领袖。他到藏地
后,在法会上几乎首先都是宣讲皈依,被称为“皈依班智...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4 绕塔之功德
——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利用这节课,介绍一下转绕佛塔的功德。佛教徒都明白绕塔有很大的功德,但有些
细节问题若没有介绍,极个别人可能不太懂,所以今天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
佛塔是诸佛的意所依,从历史上看,释迦牟尼佛之前就有佛塔了:《百业经》中有个国
王叫哲巴,他前世造过拘留孙佛涅槃后的舍利塔;迦叶佛时代有个直智国王,他也造了
许多佛塔;释迦牟尼佛出家时,是在清净佛塔面前出家的;尼泊尔的香根佛塔,也是好
多佛之前就存在了 ……所以说,佛塔的历史跟佛像、佛经的历史有所不同。
在印度,佛陀涅槃以后,阿育王于世界各地修了八万四千座佛塔;龙猛菩萨造了释迦牟
尼佛的舍利塔;印度金刚座那里也有一座佛塔……印度大乘和小乘的塔相当多。佛塔传
到藏地时,国王赤松德赞在卫藏造了以桑耶塔为主的许多佛塔,后来又传到安多、康区
,逐渐遍及整个藏地。在汉地,...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35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萨迦国王恭请世尊及比丘僧众在祇陀太子园应供三个月。国王
用上好的牛奶、酸奶、醍醐等食物供养,并派五百名牧童帮忙作杂事。圆满结束后,国
王供养佛陀无价妙衣,还以各种卧具、医药供养僧众。
那时,有五百个牧童不约而同地想:「国王过去生中一定造了很大的善业,今世才会成
为有权势、有威望又有福报的国王,现在又继续供佛与僧,积累资粮。而我们这些人,
大概前世没有什么善业,所以今世成为牧童,实在也应该发心供僧才对啊!」
于是,他们共同决定以饮食供养世尊与僧众,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便恭请世尊及比丘
僧应供,世尊默许了。午前,世尊领着僧众前来应供,牧童们虔诚供养。供养圆满后,
五百牧童一起到世尊前求法。世尊观察他们的根机,传给他们相应的法,他们以智能金
刚摧毁二十个萨迦耶见,得到预流果。
得果后的牧童们发心出家,在得到萨迦国王的允许后,再于世尊前祈求:「我们想在您
的教法下出家受戒,恳请世尊悲悯摄受。」
世尊开许了,并以「善来比丘」的方便言词,令他们当下得到近圆戒体,五百位牧童立
刻成为身披袈裟、手持钵、净持梵行的清净比丘。世尊又给他们传法,他们各自精进,
很快就摧毁三界烦恼,获证...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491 | 36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希望您在生活中广结善缘,多造善业。口 可造善业,也可
造恶业。用似是而非,莫能两可的话诋毁三宝不是善业。 |
|
l**o 发帖数: 491 | 37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希望您在生活中广结善缘,多造善业。口 可造善业,也可
造恶业。用似是而非,莫能两可的话诋毁三宝不是善业。 |
|
l**o 发帖数: 491 | 38 佛,法,僧是佛教三宝。汉传的出家人是三宝之一,要受三坛大戒。(http://www.ctworld.org/activities/info/01_05.htm)
三坛大戒是中国大乘佛教特有之授戒仪式, 作一位戒行具足的比丘或比丘尼,除了要
有崇信佛法的坚定信念和恪守清规的顽强意志外,首先必须经过佛教戒律中规定的程序
。出家人是舍弃小我,心怀大爱,无私付出的典范。我们尊称为 “法师”。是我们学
习佛法的老师。 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没有资格对出家人妄加评论。
"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希望您在生活中广结善缘,多造善业。口 可造善业,也可
造恶业。用似是而非,莫能两可的话诋毁三宝不是善业。
" |
|
j********0 发帖数: 47 | 39 禅宗的开悟明心是什么意思?
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曾经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意思就是说学佛人如果没
有开悟亲证自己的本心,那么修学佛法是没有益处的!因为在佛法修行中,开悟明心是
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学佛人入门的一个枢纽。开悟明心之后才能进入菩萨内门中修行
,如果还没有开悟明心,那这个人即使努力行善积德,仍属于世间善法,未来世都还可
能会起无明,去造作诸不善业,而堕入三恶道中,因为没有亲证本心,无法受用本来自
性清净的功德,那都还可能在佛道上会有退转的机会。佛陀《楞严经》卷9中也说:「
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由此
可知开悟明心的重要!
那什么是禅宗的开悟明心呢?现在佛教界都公认开悟明心是亲证「第八识如来藏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禅宗最有名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中说:「祖以
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
本心,...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40 由此看来, 轮回是有我的, 如果彻底无我, 也即涅槃。有我, 则轮回。
有我, 就有苦; 有苦, 是因为有我。
无我, 则苦不受。
有我轮回, 可以是不同的六道, 这个恒常的我在不同世会有不同身, 何言恒常? 五蕴身
, 恒常的我在哪里?
无我不受业, 做善业有助于成就无我?
不做善业, 只须无我即可吧。
无我, 善业恶业不为也, 亦不受也。 |
|
l**o 发帖数: 491 | 41 首先,大乘佛教是佛法的精华,是佛陀的真实,究竟意。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精华都
得益与大乘佛教。请不要试图诽谤大乘佛法。
关于您对佛教轮回观的挑战解答如下:
六道轮回观 是佛教宇宙观的一部份。 佛教承认各种信仰中的神也是真实存在的,但
他们只是大威德的天人(天神),虽然期寿对人来说可算无穷,但福报尽了寿命终时仍然
要轮回它道。
而佛本意是觉悟全知宇宙真相的觉者,人人皆可成佛,神,佛都不是创造和主宰
宇宙的力量,宇宙万物都是因缘而生,因果循环,宇宙并没有真正的主宰者。虽然众生
会受到业力(善恶因果)影响,今生有各种各样的果报。但神佛也无法帮人改变业力,
因为这是宇宙公平运转的法理,只有靠人自己多种善因,才能多得善果,而神佛们做的
其实是教导人们多种善因,或者用善因来替换恶果而已。如果了解了真相并努力行动的
话,最终命运的真正主宰者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可以创造未来的因,改变未来的果。
这就是"因果法", "神通不敌业力"和"命自我立"的思想。
宇宙并没有主宰一切的造物主,佛只是通过修行而觉悟全知宇宙一切真相的圣人,佛是
天人和人类的智慧慈悲导师,人人皆可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觉悟者。
:如畜生道...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42 "天道者只可作恶,方可堕落到其他道。地狱道者只可行善,才可升至其他道。这与描
述似不符合。又如畜生道不可能积累善业(见下面),如何升级?"
你的问题是想象出来的。你见哪本经典说"天道者只可作恶,方可堕落到其他道。地狱
道者只可行善,才可升至其他道”???
你想象出来的问题困扰你,是因为你不了解“业”的原理。如果你把自己想象出来的部
分去掉,把问题换成“六道之间怎么轮回转换呢”就是一个比较象样的问题了。这个问
题完全不需要佛教知识就可以回答。点燃一块木头,火为什么终究会灭?因为可燃的东
西消耗完了。对于具体的业来说,善业善果,恶业恶果,报完即销。恶业“点燃”恶报
显现,燃尽业销。善业“点燃”善报显现,燃尽业销。
当然,这只是偶的推测。
顺便问你一个问题:基督徒上了天堂(或者说得了永生)之后,有没有性别?有没有个
体差异?保留不保留在人间的形象?
你可以尽情地说。引经据典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不要担心圣经上的话俺不懂
,也不用担心你的理论俺不明白。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说。
狱道 |
|
z**n 发帖数: 22303 | 43 宗萨钦哲仁波切 - 四共加行与四加行
马君美口译
摘要:
“四加行的教授不是用口说的教授,而是应该去修持的教授;
加行是什麼?是忍耐;
忍耐是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
忍耐是為了消業障。消什麼業呢?就是清淨那個被寵壞的心,清淨那個想做大禮拜的欲
念。”
四加行的教授不是用口说的教授,而是应该去修持的教授。就好像讲慈悲一样。讲慈悲
的话不多,但是要做的却很多。佛法讲起来并不很困难,但却有很多是要去做的。如果
你不去做的话,就看不出佛法的价值。举例来说,我们讲慈悲讲太多了,已经讲得令人
生烦了,慈悲并不是一个令人刺激的话题,像要爱一切众生啦!对一切众生都要有慈悲
心啦!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慈悲的教授,并不是让你听了就算了,而是要你
培养慈悲心。如果只是听这样子的教授而不去做是不够的。如果只靠听就够了,你可以
做得比说者还好。比如,你可以写很多具有慈悲的纸条,然后把它吃掉就是了,这样子
,第二天变成粪便出来了。可是这种样子,根本不能帮助我们。同样的,四加行也是要
去修的东西,并不是只是听听就算了。密勒日巴的大弟子刚波巴说:「心要转向法,如
果我们的心一直停在轮回里,是没有办法得到解脱的...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176 | 44 有没有真正修习大圆满法门的师兄?对达照法师这篇文章有没有什么评价?
——————————————————————————————————————
——————————————
前言
近几年来,汉地有不少人在学习汉传佛法的净土法门,但是因为不懂其圆妙高深的道理
,故而把净土法门看成老太婆、没文化的人修行的法门。因此,他们不愿继续修行净土
法门,而去向往藏传密教,去修藏传佛教的“大圆满”。事实上,历史上汉人修藏传密
教有成就的实不多见,反而是修行净土法门,自东晋至今约一千五百多年以来,在汉地
有所成就的人非常之多。
佛经上记载,不仅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还是大势至菩萨,他们都提倡修净
土法门,就连印度的龙树菩萨、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也是大力提倡修净土法门;自佛
法传入中国以来,历代高僧大德先修禅后入净,得大成就者比比皆是;更重要的是在佛
教史上,特别是在居士的佛教史上,在传记中可以看到,修净土法门得大成就者举不胜
举;不但过去如此,就是现在,我们汉地因修净土法门而成就金刚不坏体的人也不少。
如此圆满微妙的大乘法门,现在却被一些诸如“我们汉传佛教没有传承”、“光念念佛
没有用”,这些...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45 六、大臣不敬僧侣 国王巧使方便
阿 育王对三宝生了敬信,因此见了僧人不问大小一律礼拜。长此以往,使得那些抱着
邪见的大臣很生气,都这样说:“国王陛下也是的,不管道行是否高深一律礼拜。 要
是我的话,遇到大德才礼拜,那些幼小无德的何必敬礼呢?堂堂一个阎浮提第一国王,
别人都说他有圣德,但是在我看来他太不自重。如此不分大小礼敬,太有失 王者身份
!”这话传来传去,后来传到了阿育王的耳朵里,他便召来所有大臣,说道:“我不允
许你们杀生,但是你们每个人必须给我得到一种头颅,比如牛、马、 羊、虎、狮、豹
等,得到之后,你们把所得头颅拿到集市上出售!”众大臣纷纷领命前去获取各种头颅
。“大臣耶奢,”阿育王大声说,“你留下来我有话要说!” 大臣耶奢听到召唤以为
自己有别的任务,不用去弄那恐怖的头颅,于是急忙来到阿育王近前跪倒听命。不想阿
育王却说:“你要想办法弄到一个死人头!”大臣耶奢 听了顿时虚汗直冒,“怎么,
”阿育王看着耶奢脸色煞白,就问他,“你不想去,还是不敢去?”耶奢听了强作镇定
说:“无妨,微臣这就去弄死人头颅!”说完跌 跌撞撞离去。
大 臣们都得到了各种头颅然后去市场卖,最后唯独耶奢...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46 “在一切善业恶业之中,是黑是白、是轻是重,关键要看人的起心动念。心是恶的话,
行为再善也是恶业;心是善的话,行为再恶也是善法。举个例子来说:一棵大树,根若
是药性,那树干和树叶肯定是药;如果根是毒,树叶和树干也必然是毒,因为毒性十足
的树根绝长不出灵丹妙药的枝叶。同样,一个人若带有贪嗔的动机,居心不良、意乐不
净,即使表面上所作所为是善业,实际上也只会变成不善;假设内心清清净净、纯正无
瑕,纵然从外观看起来好像在造恶业,事实上也已经成了善举。
所以,我们是造善业还是造恶业,完全在于自己的起心动念。就像龙猛菩萨在《宝鬘论
》中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功德藏》中也说
:“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索达吉堪布《大圆满前行广释》 |
|
f****2 发帖数: 311 | 47 双运与戒律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
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
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
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
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
个人的相...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48 索达吉堪布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9 奢摩他的力量
我在这里一直同你讲的是心在纯净状态下经历现实的情形。并没有对心与心所作什么理
论分析。没有那个必要。真正需要的是对世尊教导的信心和深入修持的诚意。你得搭上
性命。到时候,整个世界会颠倒过来。你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和理解会彻底改变。如果其
他人在那个时候见到你,可能以为你发疯了。如果发生在一个不能保持念住的人身上,
他们真可能会疯癫起来,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一切都与过去不同了。你看世人的方式
也不再相同,可你是唯一这样见过真相的人。你的整个现实感改变了。你考虑事物的方
法也改变了。其他人这样想,你却那样想。他们这样谈论事情,你那样谈。他们朝那里
往上走,你这里往下走。你不再与其他人一样了。那以后,你经常会有这个经历,而且
会持续很久。你自己去试试看吧。如果你在禅修中有过这样的经验,就不会到远处找任
何东西,只要不停地观察心就可以了。在这个层次,心最大胆也最自信。这就是心的力
量与能量。它比你想象的要有力得多。这就是奢摩他的力量。
在这个阶段,仍然是心单独从奢摩他获得力量。奢摩他达到这个地步,是最深、最强的
。它不仅仅是刹那定。它达到了顶峰。你用这样的定力作为修持维巴沙那的基础,...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50 地藏经上超度亡灵的道理与作法
孙正德
这个问题呢,我们就要来看待佛敎所阐述的教理是什麽。也就是佛教所阐述的这个法界
实相的真理,它能够完整地呈现三界六道有情众生的这些因果的因素。这些三界六道有
情流转的因果,由於菩萨实证了实相心以後,智慧会不断的增长,不断的增长以後,越
能了知这些因果的内容。所以 佛祂在经中也经常在教导佛弟子,要善於了知因果;同
时 佛也教导佛弟子,要如何来让自己能够避免未来世不好三恶道的果报,如何来改变
未来世的果报,使它成为可爱的异熟果报。所以呢,佛教它基本上它是对因果的内容,
以及这个业因是如何牵引的果报的差别,它是能够如实了知的,随着菩萨实证的智慧慢
慢清楚,最後到成佛的时候是究竟了知。
从这个所谓「救度亡灵」这几句话,我们来说所谓的救度是什麽意思。也就是我们要知
道,今天亡灵他要去的地方,是不好的你才需要救度他;如果今天亡灵要去的地方,要
生的地方是善处,那你就不需要救度他。所以这个问题问出来,我们可以知道说,那需
要被超度的亡灵,他必定是要生到不好的地方去,不好的地方去就是属於三恶道,就是
畜生道丶地狱道丶鬼道。那如果说好的地方是哪里?是人丶天。也就是说,...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