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思想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d********1
发帖数: 3828
1
似乎自古就是这样。包括从百家争鸣起。其实那些思想家基本都是文人。
科举考试就是考写文章。包括鲁迅,救国想到的就是学文。
而纵观西方的思想史,自然哲学占有相当重的分量。西方思想跟自然密切相关。亚里士
多德时代的哲学家已经通过对太阳,月亮的观察,意识到了地球是圆的。
相比之下中国的思想史几乎完全是关于人的。都是关于怎样玩转人的社会。
思想跟自然哲学脱钩,那发生指鹿为马这样的事情,并且是屡屡发生,就不难理解了。
a***s
发帖数: 1084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正能量),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毛泽东主义与人间天堂--王力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6 22:05:14 2013, 美东)
毛泽东主义与人间天堂(上)
  唯美主义和激进主义必然引导我们放弃理性,而代之以对政治奇迹的孤注一掷
的希望。这种非理性的态度源于迷恋建立一个美好世界的梦想……但它总是诉诸我们的
情感而不是理性。即使怀抱着建立人间天堂的最美好的愿望,但它只是成功地制造了人
间地狱——人以其自身的力量为自己的同胞们准备的地狱。「1 」
  ——卡尔·波普尔
  在中国宪法和中共党章中,“毛泽东思想”一直被确立为“基本原则”和“行
动指南”,毛在世时如此,今天也依旧。然而都叫“毛泽东思想”,不同时代所指的内
容却大不相同。今日中共是以一九五七年为界把毛分成两部分,肯定前一个毛,只承认
那时的毛符合“毛泽东思想”,而否定后一个毛,指责其背离了“毛泽东思想”。这种
断言一个人背离他自己的思想,无异指鹿为马。其实最有独特之处的“毛泽东思想”,
恰...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9589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thome (习近干),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老印凌驾于老中头上之缘由的深层次分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0 14:22:52 2014, 美东)
无责任转贴,大家开骂吧
以下内容为转贴
否有长足发展自己事业的理想,而不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个谋生的手段
(我的观点是做事情不要有太多功利目的,社会责任感,公民义务,道德伦理等东西比
技术更重要)
有战略眼光和高瞻远瞩的魄力,有这种能力的人,才能掌管一个大的团队,
Communication Skills
(我的观点是要对西方的思维方式,西方的人文有充分的熟悉,在这个前提下也不一定
具备VISION,沟通能力,,,但是,至少做了一个 很好的铺垫和基础)
儒家的固有文化是谦让,含蓄,自封,不出头,抑个人而褒集体
(我的观点就是中国人即使出国后 ,思维方式还是36计,三国演义,厚黑等,或者是
“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洗脑等,,中国人很难从西方理性和逻辑的源头那里思考问
题)
百事可乐的机会(它的首席执行官也是印度裔)
(很正常,出现印度...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8648
4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闹了个笑话
过去十几年思想史文学史甚热,但是早一辈中国过来的史学人,主要都研究的经济政治
制度史。这包括杨联陞,何炳棣,黄仁宇。何炳棣就曾写文章说,年轻人做历史应该从
经济政治史入手,而不要太早就作思想史研究。容易走得空泛而不作实处。但是学术的
潮流很快就变化了。
s**a
发帖数: 8648
5
以下仅供文豪笑话,比较无趣:
我觉得争论尼采是不是个人主义这样的东西意义不大,据我所知,近30年的美国学术没
有重要的关于尼采和个人主义关系的讨论。相反,尼采是作为反自由主义的思想例子来
被研究的。恕我直言,把尼采看作是个人主义是很表浅的,至少不是我读尼采几本书的
感觉(主要是道德谱系,超越善恶,当然尼采思想也在变化,这跟我们讨论柏拉图一样
),也不是这一段时间思想史重视尼采的原因。我上次在读书版提到了kaufman的书,
Deleuze的尼采和哲学那本书我翻过一下,讨论will to power这个概念觉得尼采也是非
常注重社会关系对于人的产生的作用,而不是先假设egoistic的人,再产生社会关系。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对尼采的解读看作是过去30几年自由主义重新星期以后其他力量对其
批判的阵地。
那个中层道德建设,是我的一个看法,也主要来源于现在社会科学的一些动向。非常暴
力简略的说,就是这样一个思想史的进程:西方近代科技大发展,抛开其复杂的历史原
因不说,不少人觉得至少理性主义是一个功臣。但后来所谓后现代(包括新批判,后结
构,女性主义等)主要是要戳穿他们认为的理性主义的谎言,这有很
s*******h
发帖数: 3219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ammamish (sammamish),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你们中学时每个班上都有一个“教授”, 后来去哪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0 16:43:58 2014, 美东)
多年求学的经历让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每所学校的每个班里几乎都有那
么一两个被人戏称为“教授”的学生。
这种学生相对于班上其它同学来说,往往很有思想,要么喜欢历史,要么喜欢政治
,要么喜欢文学,经常关注时政,喜欢动手去查阅和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从中得到满足
感,每每总有自己的看法,甚至比任课老师知道的还多,班上同学每每有这方面的问题
总是喜欢向他请教,而他往往也能自圆其说,成为同学眼中类似于教授、思想家那种人
。  小学里面,这种现象还不明显,难以看出来,顶多在个别学生
身上能够看到这种发展趋向,毕竟彼时大家年龄都还小,而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形成是
需要时间的。初中时期,开始初见端倪,其中初一初二不好说,但是初三班级中,肯定
有一些班级已经出现这种学生。
有一天晚上,一个邻居的孩子跟我说起他读初三时...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7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
2016年05月18日23:24:00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5月17日)
习近平
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
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今天,我们召开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参加的大多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方
面的专家学者,其中有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有成果丰硕的学术带头人,也有崭露头角的
后起之秀,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咨询委员或首席专家、国家高端智库
代表,还有在校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首先,我向大家
,向全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党中央先后召
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
化工作座谈会等会议,我在这些会议上作了讲话...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葛兆光:十八世纪的学术与思想
十八世纪的学术与思想
葛兆光
据科林伍德(Robin Ceorge Collingwood)说,历史是历史学家在心灵中重温往事的一
门学科。可是说实在的,回忆并不太可靠,有时历史仿佛是一棵进入冬天的树,随着时光
流逝,盛夏的绿叶渐渐地落去,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当人们试图追忆它的时候,总难以
恢复它夏天的生动和茂盛,历史也是一样,时间越久,记忆的遗失就越多。于是,有的被
反复提 起的事件就越发凸显,而有的被忽略的事件就仿佛根本没有存在过似的,历史就
在这有意无意的强化和淡化的记忆中变了模样。思想和学术的历史也一样,思想史家叙述
过去的思索 ,学术史家记述过去的学问,依托的都是旧时的文献和前人的评价,常常想
不起当年那些思索和学问曾经活生生存在过的环境,于是,他们笔下的思想史或学术史好
像总是“悬浮”在白纸黑字之间,读者所看到的那些哲人或学者就好像汤碗里的死鱼而不
是水中的活鱼,不明就里的读者睁大了眼睛恍然大悟:哇,鱼原来是和葱姜一道横躺在汤
碗里的!当他们再度听到“鱼儿离不开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就会立即联想到鱼安然地
卧在汤碗中的情景。
思想史和学术史著作常常教
c*c
发帖数: 2397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余英时:试论中国文化的重建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 12:15:42 2011,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348f470100lees.html
转贴:试论中国文化的重建问题
作者余英时,转载自《艺术时代》的艺术空间
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articleinfo/yishushidai/141042
自19世纪末叶以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便不断有人提出讨论;“五四”以后
,中西文化的争议更是高潮迭起。这些讨论和争议在当时虽然没有获得共同的结论,但
是多少也发生了一些澄清观念的作用。时至今日,大概已没有再坚持“本位文化”、“
全盘西化”或“中体西用”种种旧说法了。以前谈文化问题的人往往显露两个倾向:第
一、他们将复杂万状的文化现象在文字上加以抽象化,并进一步用几个宇来概括整个文
化传统的精神。第二、这种抽象化又引起一个不易避免的...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2072
1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屈服的历史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Swane (鹅,鹅,鹅),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征文]屈服的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7 21:26:06 2012, 美东)
如果不写这个读后留影,可能这书我看了和没看没什么差别。
这本书叫做《屈服史及其他》,喔,还有副标题《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作者
葛兆光。
这里“屈服”作submissive讲,这本书所关注的是一种思想向世俗、强权屈服的尬感历
史。
用葛的话讲(大意),历史常是胜利者所写,站在胜者立场追述自己和屈服者的经历、
变迁。
葛谦虚的说,希望与此不同,他要站在屈服者的立场,写一部不断向强力妥协的"主动"
屈服思想史。
先小小荡开,我从小除了脑子不太好使之外,造物两念之差,令我想法也常常与人相左
,我对“这件事为什么要作”无动于衷,却对“这件事为什么不可以作”大感兴趣,还
常常不能释怀。中学的时候爹妈终于吃不消了,带我去看了心理老师,那位叔叔说,青
春期的逆反很正常。没想到一梦数十年,青春一直眷顾着我。
有这样骚动的青春压顶,这部“屈服史”的提...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刘正教授论文《〈周易〉和中华文明》2
《周易》和中华文明2
我们已经知道了画卦和重卦之人的几种说法,我们上面也介绍了象辞和爻辞。那么,接
下来我们的问题就是:这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又是谁作的呢?
首先说卦辞。这个问题大致有三说:周文王作卦辞说、周公作卦辞说、孔子作卦辞说。
其次是爻辞。这个问题大致也有三说:周文王作爻辞说、周公作爻辞说、孔子作爻辞说

在古代易学史上,有所谓的“《易》历四圣”之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讲《周易》
这部书的形成是经过四位圣人之手创作的,即:伏羲画卦、神农重卦、周文王作卦爻辞
、孔子作《易传》。在上述四人中,最为关键的人物是周文王。大家全知道司马迁说过
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这句话。讲的是商周之际,商纣王为了防止周文王造反,
就找个借口把他抓了起来,关在今天的河南省羑里城。于是,周文王每天就演算八卦,
写出了六十四卦的《周易》一书。此说是最有影响力的所谓周文王作《周易》一书之说
。究竟应该怎么理解这一传说?假如夏商二代易书是真实的存在,那么周文王也就不可
能是“重卦”的创始人了。已经有了六十四卦了,还要他重什么?假如夏商易书六十四
卦中也已经具有了卦辞和爻辞,那么周文王的作用应该只是作出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刘正教授论文《〈周易〉和中华文明》2
《周易》和中华文明2
我们已经知道了画卦和重卦之人的几种说法,我们上面也介绍了象辞和爻辞。那么,接
下来我们的问题就是:这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又是谁作的呢?
首先说卦辞。这个问题大致有三说:周文王作卦辞说、周公作卦辞说、孔子作卦辞说。
其次是爻辞。这个问题大致也有三说:周文王作爻辞说、周公作爻辞说、孔子作爻辞说

在古代易学史上,有所谓的“《易》历四圣”之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讲《周易》
这部书的形成是经过四位圣人之手创作的,即:伏羲画卦、神农重卦、周文王作卦爻辞
、孔子作《易传》。在上述四人中,最为关键的人物是周文王。大家全知道司马迁说过
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这句话。讲的是商周之际,商纣王为了防止周文王造反,
就找个借口把他抓了起来,关在今天的河南省羑里城。于是,周文王每天就演算八卦,
写出了六十四卦的《周易》一书。此说是最有影响力的所谓周文王作《周易》一书之说
。究竟应该怎么理解这一传说?假如夏商二代易书是真实的存在,那么周文王也就不可
能是“重卦”的创始人了。已经有了六十四卦了,还要他重什么?假如夏商易书六十四
卦中也已经具有了卦辞和爻辞,那么周文王的作用应该只是作出了...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48
13
作者:陳寅恪
此書上卷寅恪曾任審查。認爲取材精審,持論正確。自刊佈以來,評論贊許,以
爲實近年吾國思想史之有數著作,而信寅恪前言之非阿私所好。今此書繼續完成,
體例宗旨,仍複與前卷【冊】一貫。允宜速行刊佈,以滿足已讀前卷【冊】者之希
望,而使《清華叢書》中得一美備之著作。是否有當,尚乞鑒定是幸!寅恪於審查此
書之餘,並略述所感,以求教正。
佛教經典言:"佛爲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中國自秦以後,迄於今日,其思想之
演變歷程,至繁至久。要之,只爲一大事因緣,即新儒學之産生,及其傳衍而已。此
書于朱子之學多所發明。昔閻百詩在清初以辨僞觀念、陳蘭甫在清季以考據觀念
,而治朱子之學,皆有所創獲。今此書作者取西洋哲學觀念,以闡明紫陽之學,宜其
成系統而多新解。然新儒家之産生,關於道教之方面,如新安之學說,其所受影響甚
深且遠。自來述之者皆無愜意之作。近日當盤大定推論儒道之關係,所說甚繁,(《
東洋文庫本》)仍多未能解決之問題。蓋道藏之秘笈,迄今無專治之人,而晉、南北
朝、隋、唐、五代數百年間,道教變遷傳衍之始末,及其與儒佛二家互相關係之事
實,尚有待於研究。此則吾國思想史上前修所遺之缺憾,更有俟於
c******a
发帖数: 168
14
以赛亚•伯林是思想史的大师,本书集结了他最重要的一些文章。不过我一上来
就选来读的是这篇随笔,可能出于长时间来对两位诗人的兴趣,也可能由于这样一篇好
似出于记者之笔的采访记录在关于思想史的文集中实在特别。
伯林几乎仅仅是随着事件与感情的流动在记述他与的交往,记述两位诗人在他记忆中的
样子。很难想象一个思想巨人也能够以这样感性的方式进行创作,如同一个一流的小说
家或记者。伯林受过完美的英国上层绅士和学者的训练,但没有止于冰冷的思想,而是
对人深深地感兴趣,而且对从文学的角度进入人特别地感兴趣,这使得他对弱势的思想
和情感都更sympathetic,也使得他比大多思想家更为深刻更有洞察力。很少哲学家能
够这样,更少英国哲学家能够这样。这或许源于他犹太与俄罗斯文化的背景,尤其后者
总是怀着最浓最厚的情感。
许多细节令人动容:阿赫玛托娃家里的空荡,家具的细节,壁炉上莫迪里亚尼为她画的
肖像速写,她招待伯林的煮土豆,她的缓慢的动作,沉郁的表情,低沉的声调。我曾听
过她朗诵的录音,声音苍老而粗糙,正如伯林的描述:a “tragic queen”。我也知道
那幅她青年时爱情的见证,无
l*****r
发帖数: 1028
15
来自主题: Prose版 - 两心(下,还未完)
32
他们没完没了的吵,白天、晚上;她在家的时候;她不在家的时候。
她逼他写各种各样的检查,承认自己的错误,
他像奴隶似的抱着头心甘情愿地认罪,说是会主动改造思想。
她背着书包晚上去朋友家睡,她们share一个耳机,听着那些柔美的音乐,她一直
紧紧的抱着她。
但她的另一个耳朵分明听到了那些不该听到的话,
他一会儿又说没有做错什么,没有做过对不起她的事儿。
他说她没文化理解不了。
她说你现在说我没文化,你当初怎么看上我得,我供你考上大学,你就忘恩负义了。
她说全厂都知道了,都在背后指指点点,你不知道有多丢人。
她晃动着她说,你爸爸要跟我离婚,不要我们娘儿俩了,怎么办,怎么办。你得跟
着我,你跟着他不行的,他就是个混蛋,就是个……
她哭着说,不会的,不会的,为什么要让我听见这些?为什么要逼着我去选?为什
么当初要生下我?
她说,音乐附中是不住校的,一中是住校的,你选哪个?我们要不要永远在一起。
隋媛不读书了,她发现只要是能写出来的就会和心里想的不一致。心里想得和心里
装着的有时候也不一致...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028
16
来自主题: Prose版 - 两心(下,还未完)
32
他们没完没了的吵,白天、晚上;她在家的时候;她不在家的时候。
她逼他写各种各样的检查,承认自己的错误,
他像奴隶似的抱着头心甘情愿地认罪,说是会主动改造思想。
她背着书包晚上去朋友家睡,她们share一个耳机,听着那些柔美的音乐,她一直
紧紧的抱着她。
但她的另一个耳朵分明听到了那些不该听到的话,
他一会儿又说没有做错什么,没有做过对不起她的事儿。
他说她没文化理解不了。
她说你现在说我没文化,你当初怎么看上我得,我供你考上大学,你就忘恩负义了。
她说全厂都知道了,都在背后指指点点,你不知道有多丢人。
她晃动着她说,你爸爸要跟我离婚,不要我们娘儿俩了,怎么办,怎么办。你得跟
着我,你跟着他不行的,他就是个混蛋,就是个……
她哭着说,不会的,不会的,为什么要让我听见这些?为什么要逼着我去选?为什
么当初要生下我?
她说,音乐附中是不住校的,一中是住校的,你选哪个?我们要不要永远在一起。
隋媛不读书了,她发现只要是能写出来的就会和心里想的不一致。心里想得和心里
装着的有时候也不一致...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028
17
来自主题: Prose版 - 两心(下,还未完)
32
他们没完没了的吵,白天、晚上;她在家的时候;她不在家的时候。
她逼他写各种各样的检查,承认自己的错误,
他像奴隶似的抱着头心甘情愿地认罪,说是会主动改造思想。
她背着书包晚上去朋友家睡,她们share一个耳机,听着那些柔美的音乐,她一直
紧紧的抱着她。
但她的另一个耳朵分明听到了那些不该听到的话,
他一会儿又说没有做错什么,没有做过对不起她的事儿。
他说她没文化理解不了。
她说你现在说我没文化,你当初怎么看上我得,我供你考上大学,你就忘恩负义了。
她说全厂都知道了,都在背后指指点点,你不知道有多丢人。
她晃动着她说,你爸爸要跟我离婚,不要我们娘儿俩了,怎么办,怎么办。你得跟
着我,你跟着他不行的,他就是个混蛋,就是个……
她哭着说,不会的,不会的,为什么要让我听见这些?为什么要逼着我去选?为什
么当初要生下我?
她说,音乐附中是不住校的,一中是住校的,你选哪个?我们要不要永远在一起。
隋媛不读书了,她发现只要是能写出来的就会和心里想的不一致。心里想得和心里
装着的有时候也不一致...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18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钱理群:我的精神自传(1)
《钱理群教授:我的精神自传》
简介及评论 内容简介
本书既是一部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个人身心创痛和
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
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深度之作。
思考透彻,激情飞扬,充满了敏锐的发现与深刻的思索。黄钟大吕之声,世所少见;沧
海桑田之辨,令人回味。是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读者不能不读的当代启示录。
本书是钱理群先生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作品,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作品。钱先生在该书
后记中说,“最后成书,已经耗费了五年时光,更是倾注了退休前后的主要心血”,“
这本书,在我的学术著作中,确实占据了相当独特的地位:它既是我的自传,学术自传
与精神自传,又是一部学术史、思想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这本书又是一部
关于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思想史、学术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研究著作”。阅读过该书
手稿的北大学者贺桂梅认为该书更是一部20世纪中国的经验史。
该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我的回顾与反思;第二部:我的精神自传。
简介及评论 作者介绍
u***************r
发帖数: 11227
19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caiyunzhinan(去大理), 信区: Thoughts
标题: 宽容是自由的根本吗?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Fri Sep 1 10:26:27 2017,GMT)
大凡自由主义分子都知道胡适先生说的这句话:容忍是自由的根本。出自他两篇著
名的小杂文《自由主义》和《容忍与自由》。胡适在文中还说了另一句更加广为人知的
话:“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这句话其实是胡适在康奈尔大学的老师、史学家布尔说的
。胡适在转述过程中,将“tolerance”翻译为“容忍”,当然亦可以翻译成“宽容”。
汉语中的“宽容”比“容忍”更具有客观色彩。论及近现代思想史中人文主义的发
展,“宽容”才是更常用的迻译。比如伏尔泰的《论宽容》(法语的宽容也是
tolerance)、洛克的《论宗教宽容》,以及房龙那本畅销的小册子《宽容》,若翻译
成“容忍”,只怕并不妥当。胡适之所以用“容忍”而不用更客观的“宽容”,也许在
于他偏重于强调个人感受,或许他将文章当成对统治者的劝谏。由此大约也可窥见胡适
思想中一贯浪漫有余、理性不足的弱点。
无论是宽容还是容忍,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谱系中,...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737
20
上古的人信奉的天、帝即是上帝
世人常不相信傳道人解釋中國古書說的『天,帝,上帝』就是聖經說的上帝,認爲是傳
道人牽強附會一廂情願的說教。其實不然。其實古今若幹著作等身的無神論的非基督徒
著名學者文人,早已指明這個真相。略具幾例如下:
漢朝學者鄭玄在《史記》注解中指出:『上帝者,天之別名也。神無二主。』
大陸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指出:『《詩》、《書》、《左傳》、《國語》
中,言天、帝之處甚多,多指有人格的上帝。』。
台灣哲人、教育家吳康《諸子學概要》更明白地指出:“詩書中所雲天、或帝、或上帝
,皆人格化之最高主宰,乃宗教之上天,同于西方基督教或猶太教之上帝(神)也。”
這些話出自名宿鄭玄、馮友蘭、吳康等古今無神論學者筆下,可見不是基督徒的偏見。
古今中港台非基督徒學者證實中國古代用『上帝、帝、天』三個名詞來描述至高無上的
造物主、唯一真神上帝。
在《聖經》中,亦有多處用『天』來表示上帝。
這說明中國上古時代確實是信仰上帝的,所信的天、上帝就是西方人信的上帝。古人敬
拜上帝,沿襲挪亞洪水後挪亞建祭壇向上帝獻祭,黃帝東登泰山, 西登雞頭山, 南登熊
山, 北登釜山. 每到一山, 黃...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中國文化建設的神學反思
王忠欣
中國文化建設一直是大家很關心的問題,它包含的內容很多,涉及的面也很廣,需要很
多學者專家以及社會各界從各個層面深入研究探討,提出建議和設想。文化建設需要長
時間的積累,是一個慢工夫,它要從心靈開始,不是表面的文章,所以不是一蹴而就的
。這裏,我主要想從神學的角度去反思中國文化,然後再嘗試從基督教的思想中發掘出
一些可借鑒的資源。
一,海內外對中國文化建設的關注
自90年代初起,國內許多高校及研究所即開始關注中國文化的建設,這方面的學術研討
會開過多次,出版的專著也不少。比如1993年夏在北京召開的第八屆國際中國哲學會,
主要就是探討以中國哲學為主的中國文化的建設的。會后以《中國智慧透析》為題出版
的論文集,其副標題就是“中國傳統哲學的現代化意義及未來展望”。[1]1996年中國
人民大學等在北京舉辦“儒學與中國文化現代化學術討論會”,也是專門探討以儒家思
想為主線的中國文化的建設的,會后出版的論文集題目與會議相同。[2]1999年,上海
大學等在上海舉行“儒學面向當代和21世紀學術研討會”,會后出版了《儒學與21世紀
中國──構建、發展“當代新儒學”》,...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2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z 钱穆论略
钱穆论略
梁 心

关于钱穆先生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如汪学群所著的《钱穆学术思想评传
》,对先生毕生之学术研究条分缕析、一一作评。此书把先生界定为史学家而非“
新儒家”,认为“钱穆的史学是文化史学,其重心是学术思想史”,故此书将先生
著作分为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及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清代学术史
研究,并从中特别提出其历史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特点,作详尽说明。由于此书将先
生身份定义为史学家,故将先生如《朱子新学案》等书归于学术思想史著作之列,
而对于其如《晚学盲言》等书则归入文化著作。另外,钱穆先生的两位弟子余英时
(其书《钱穆与中国文化》)、严耕望(其文《钱穆宾四先生与我》、《钱穆宾四
先生行谊述略》)亦基本持此观点。此一说在学界几成定论,只是由于先生治史学
之路数尚有所不合于现代史学之规范而或以意义含糊之“国学大师”名之。另一种
则把先生视为新儒家。这一看法在大陆学界几乎是由罗义俊坚持,在海外唐门、牟
门弟子亦表示赞同。在《现代新儒家学案》等书中,罗义俊皆撰文指出先生乃是“
兼治四部,儒史并进”,“虽可按哲学、史学与文化思想等分解言之,究其总体,
则仍是中国传统的
s******g
发帖数: 5074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儒 学 论 衡------陈 寒 鸣
戴震与中国早期启蒙思想

从思想史角度考察,戴震(1724一1777年)的思想究竟有何价值?戴氏其人是否堪以一
位早期启蒙思想家而在中国儒学史乃至整个思想史上据有一席重要地位?近年学界鸡颇
有争议。笔者试略陈管见,以期引发专家、学者的进一步思考。
一、
明万历年间初兴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潮,发展至明清之际,形成高潮,而到清代中叶则折
入沉潜状态。但沉潜并非沉没,而是仍潜生暗长着。这样,清代中叶的早期启蒙思想家
在气象上虽不如其先辈,而在精神实质上自有与其先辈相通之处,如大张“六经皆史”
之帜的章学诚、以子学对抗理学的汪中、集疑古辨伪之大成的崔述和姚际恒、将“度数
之学”运用于义理研究的焦循等均是如此。我们审察戴震思想的价值,并藉此以确立其
历史地位,理应立基于对这历史背景的宏观把握。
据之来看戴震,其思想天地同此前的早期启蒙思想家相比显得褊狭、幽暗。譬如:在政
治思想方面,戴氏不仅未曾像黄宗羲那样对封建制度进行否定性的批判,而且更明确肯
定封建君权的合法性。他以“天下国家,志纷则乱,于是有君臣;明乎君臣之道者,无
往弗
a*******g
发帖数: 867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非佛说"初探zt
http://club.xilu.com/mbrun/msgview-950431-96648.html
"大乘非佛说"初探
作者:吉祥颂 发表时间:2008/07/09 16:17收藏 修改 加精 置顶 锁定 标题 来源 删除
点击:317次
一、 文献史、语言学、思想史、考证研究不足作唯一证据
近代欧美、日本学者运用文献史、语言学、思想史等多种方法,对不同文字,版本的佛
教文献考证研究,一般认为南传大藏经源出原始佛教时代(佛陀在世时至灭度后百年内
)写成文字的时间略早些或与大乘经同时出现。其经藏中的《经集》(大部分相当于汉
译《义足经》)、《如是语经》(唐译《本事经》)和《无问自说经》,(或译《即兴
自说》)及一些戒律最早,最接近佛陀说法原义,至于大乘经,在公元1世纪左右才陆
续出世,流行,当时正处在佛教变革的时期,认为大乘经是大乘佛教徒所造,日本学者
姊崎正治等,曾力主大乘经典非佛说论,在学界,教界影响很大。
至于佛经的文句,以学术研究的方法看,肯定经过后人的修饰,传到今天的大藏经,已
几经结集,增添进不少东西,已非第一次结集的原本。尤其是南北二传佛教的藏经,内
容上有很大的差异
a*******g
发帖数: 867
25
http://www.confucius2000.com/buddhism/txwsxdfqjtd.htm
论太虚唯识学思想的分期及其特点
李广良
内容提要: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唯识学思想的形成
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文章在分析太虚佛学思想的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太虚唯
识学的“新”和“融贯”的特点。
关键词:太虚、唯识学、新、融贯
从佛学理论建树和学术创新的方面说,近代佛学是以唯识学为主要内容的。作为近代佛
教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太虚大师对近代唯识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
献,本文对太虚唯识学思想的历史分期和特点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太虚唯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初出家到民国三年。这
一阶段,太虚所接受的还是传统的佛教训练,所学经典主要是《楞严经》、《法华经》
、《指月录》、《弥陀疏抄》等中国传统佛学经论。而他最早接触到法相唯识学著作的
时间为1907年。是年夏天,太虚从永丰寺来到天童寺,听道阶禅师讲《楞严经》,闲暇
时“从道老受《相宗八要》及《五教仪》,于教义乃略值初基”(1)。《相宗八要》
全名《相宗八要
o****h
发帖数: 721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中的古今之辩

古今之争是个思想史上的哲学问题,曾经给欧洲带来了思想解放。我只是借用这个词来
说佛教的。
这个问题,我当时没有仔细想,脑袋中大致的意思是,阿罗汉每个时代都有解脱的,说明今天的佛法传播不见得比以前差,没必要觉得佛法越来越差。修行的方法都有啊,关键在人啊。
题目上,我没说佛法,我说的是佛教。那么,对于佛教思想史的研究,我觉得今天比古
代好,因为有更好的交流,更完善的资料,比起古代来。
a*****y
发帖数: 33185
27
可以说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虽然在英国人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敞开大
门,并开始接受西方的文明,但中国人的辫子却是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开始割掉。尽管五
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人开始割心中的辫子,但这一过程却尤其的漫长,直到现在仍有
一部分知识分子还在争辩要不要学西方的东西,尤其是政治制度。现在观点是无论是东
方的还是西方的,只要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优秀成果,凡是能够为我们所用的,我们
都应该大胆的利用。

曾几何时,有中西之分?通过对西方政治思想史和中国政治思想史学习后,发现其
实中国和西方,甚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许多思想和理论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甚至理
论家本身都有着类似的经历。这是不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作为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
成果,本身就包含着一些特有的共同因素或者说是规律性的东西呢?通过分析介绍马基
雅维利和韩非经历尤其是政治思想上的类似之处来做为自己观点的一个例证。主要从身
世经历和政治思想两大方面来分析:

一、 身世经历的类似。
1、 都出身于贵族。
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马基雅维利全名尼科洛. 马基雅维利生于1469年,死于1527...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8
http://www.xinfajia.net/8782.html
作者:[宋洪兵] 来源:[] 浏览:[144] 2011-04-29
法家向以“富国强兵”著称,主张增强自身实力以取得竞争优势。刘邵《人物志·
业流篇》曾谓:“建法立制,富国强人,是谓法家,管仲、商鞅是也。”那么,法家有
没有在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发挥其历史功用呢?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上清帝
《筹议海防折》,痛陈当时情景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法家在面临“数千年来未
有之变局”挑战的近代中国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魏源的王霸并用观点透露出法家的讯息,他表示:“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
王道。王伯之分,在其心不在其迹也。”进而批评后儒只知因袭孟子的王霸义利之辩而
将兵食归之于五霸的做法。(魏源:《默觚下·治篇一》,《魏源集》,中华书局1982
年版,第36页。)正是在王霸并用观念的指导下,魏源才明确提出:“兼黄、老、申、
韩之所长而去其所短,斯治国之庖丁乎!” (魏源:《默觚下·治篇三》,《魏源集
》,第45页。)可以说,近代以来,法家始终存在于政治家们的思想深处,扮演着寻求
御侮富强之道的重...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9
如果历史可为指引,则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对基本价值似乎存在很多重叠的共识,
毕竟中国的“道”讲的就是承认人类共通的价值和人类尊严。如今我更坚信,一旦中国
文化回归到主流之“道”,中国对抗西方的大问题也将终结。 ——余英时,“克鲁格人
文奖”的获奖演说
能够成为2006年“克鲁格奖”的共同得主,敝人深觉荣幸,也十分感激。然而在深思之
后我才明白,今天我得奖的主要理由,是要透过我彰显中国文化传统和作为一门学科的
中国思想史;前者系我终身学术追求的一个学科,后者系我选择专精的领域。
我开始对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发生深厚兴趣是在1940年代,当时中国史观正处于一个反
传统的模式。中国整个过往被负面看待,即便中国独特的发明,也在西方历史发展的对
照之下,被诠释为偏离普遍文明进步的正轨。当时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以及对自己的认
同感到完全迷惑,自然毋庸赘言。幸好我得以在香港完成大学教育,并前往我现已归化
的国家——美国继续攻读研究所。
中国“道”概念反映现实世界
这些年来随著知识领域逐渐开阔,我才认清要清楚认识中国文化,必须知道它独特的传
统。中国文化形成清楚的轮廓是在孔子时代(公元前551年至479...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0
如果历史可为指引,则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对基本价值似乎存在很多重叠的共识,
毕竟中国的“道”讲的就是承认人类共通的价值和人类尊严。如今我更坚信,一旦中国
文化回归到主流之“道”,中国对抗西方的大问题也将终结。 ——余英时,“克鲁格人
文奖”的获奖演说
能够成为2006年“克鲁格奖”的共同得主,敝人深觉荣幸,也十分感激。然而在深思之
后我才明白,今天我得奖的主要理由,是要透过我彰显中国文化传统和作为一门学科的
中国思想史;前者系我终身学术追求的一个学科,后者系我选择专精的领域。
我开始对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发生深厚兴趣是在1940年代,当时中国史观正处于一个反
传统的模式。中国整个过往被负面看待,即便中国独特的发明,也在西方历史发展的对
照之下,被诠释为偏离普遍文明进步的正轨。当时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以及对自己的认
同感到完全迷惑,自然毋庸赘言。幸好我得以在香港完成大学教育,并前往我现已归化
的国家——美国继续攻读研究所。
中国“道”概念反映现实世界
这些年来随著知识领域逐渐开阔,我才认清要清楚认识中国文化,必须知道它独特的传
统。中国文化形成清楚的轮廓是在孔子时代(公元前551年至479...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1
印老認為:“‘佛法’在流傳中,出現‘大乘佛法’,更演進為‘秘密大乘佛法’,主
要的推動力,是佛涅槃后,佛弟子對佛的永恒懷念。
懷念,是通過情感的,也就可能有想象的成分;離世尊的時代越遠,想象的成分也越
多,這是印度佛教史的事實。” (釋印順:《印度佛教思想史》自序,中華書局2010
年版,類似的說法在《印度佛教思想史》、《初期大乘佛教的起源與開展》等書中大量
存在,筆者不再一一指明出處,印老之所以多次重復此說,是因為這是印老“佛教發展
論”的動力源,當然是要是時時念及的。)
印老的這一判斷,使“佛法”的位格發生了乾坤大挪移,本來是從佛陀無上清淨心中
顯發出來的聖教量,變成了佛弟子們出于“情感”的需要,“想象”加臆猜的后期制作。
p****e
发帖数: 468
32
来自主题: BNU版 - 史 学 史 研 究 所
简介
  史学史研究室成立于1980年,该学科是首批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
  该研究室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现有在读博士生5人、硕士生2人。
  该学科以中国史学史、中国历史编纂学、中国史学思想史和中国当代史学发展
趋势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该室研究人员出版的论著主要有:《中国史学史》第一册、
《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史记(新论》、《史学概论》、《白寿彝史学论集》(上
下)、《中国史学散论》、《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宋代史学
思想史》、《郑樵年谱》、《史学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等。此外,
发表论文约700篇。
  本学科编有《史学史研究》学术季刊,是国内唯一的史学史学科专业杂志。
  本学科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主要有:《中国史学史教本》、《中国史学
史》(多卷本)、《二十世纪史学发展分析》、《二十世纪历史考证学研究》、《马克
思主义史学与社会实践》等。
  通史研究室成立于1978年,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该室拥有世界上中古史
博士学位和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授予权,已
d*******i
发帖数: 472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makejian (马克坚), 信区: USANews
标 题: 奥巴马的“继续革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5 13:32:29 2008)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101886/
作者简介:
刘擎,1963年出生。1978年就读上海东华大学化学工程系,1985年获工学硕士学位,留
校任教。1991赴美国攻读政治学,先后获得硕士(马凯大学)与博士(明尼苏达大学)
学位。2000-2003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2003年7月回到上海工
作,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研究
领域为西方思想史。2005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07-2008年美国
Fulbright访问学者。
主要讲授课程:
《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本科生公选课)
《后现代主义导论》(本科生公选课,中英双语授课)
《国际政治理论与中美关系》(纽约大学上海分校本科生课程,英语授课)
《二十世纪西方思想史》(研究生课程)
b**********e
发帖数: 672
34
来自主题: NKU版 - 柳欣教授英年早逝! (zz)
讣 告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2013-10-25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柳欣,因病于2013年10月24日上午10点40分逝世,享年57岁。
柳欣教授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现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南开大学统计制度与方
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柳欣教授长期从事理论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成就卓著,在国内
外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兹定于2013年10月27日上午10时举行柳欣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地点为天津市第一殡仪馆
(北仓)仙苑厅。届时,柳欣教授治丧委员会在殡仪馆设有接待处,南开大学校内参加
告别仪式的师生和柳欣教授生前亲戚朋友,请于上午8点30分到经济学院门口乘车前往。
柳欣教授治丧委员会
2013年10月25日
联系电话:02223503997,13820127790
电传:02223503997
邮箱:n**[email protected]
柳欣教授生平简介
柳欣,男,1956年12月生于天津市,祖籍江苏镇江;中国共产党党员,经济学博士,南
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672
35
来自主题: NKU版 - 柳欣教授英年早逝! (zz)
讣 告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2013-10-25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柳欣,因病于2013年10月24日上午10点40分逝世,享年57岁。
柳欣教授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现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南开大学统计制度与方
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柳欣教授长期从事理论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成就卓著,在国内
外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兹定于2013年10月27日上午10时举行柳欣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地点为天津市第一殡仪馆
(北仓)仙苑厅。届时,柳欣教授治丧委员会在殡仪馆设有接待处,南开大学校内参加
告别仪式的师生和柳欣教授生前亲戚朋友,请于上午8点30分到经济学院门口乘车前往。
柳欣教授治丧委员会
2013年10月25日
联系电话:02223503997,13820127790
电传:02223503997
邮箱:n**[email protected]
柳欣教授生平简介
柳欣,男,1956年12月生于天津市,祖籍江苏镇江;中国共产党党员,经济学博士,南
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1105
36
1987年
1月13日,孙平任西北大学党委书记,董丁诚任副书记,党新益任西北大学副校
长,免去其党委副书记的职务。
2月,西大获准13项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资助金额27.3
万元。
3月5日,法律系成立。
5月7日,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等领导来校视察。邹时炎充分肯定了西大联合办
学取得的成绩。他说:“西大坚持改革,突出在联合办学上。西大冲破旧的体制的束缚
,联合办学在全国走到了前列,影响很大。”
12月,西北大学增设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经济地理专业、法律专业,学制均为4
年,另设图书馆学专业,暂为专科。
12月,王永焱、薛祥煦、滕志宏、雷祥义、岳乐平承担的《中国黄土的底层划分、物
质来源及古气候变化的研究》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1988年
3月22日,王戍堂和赵重远分别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赴京参加第
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
6月10日,中国思想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学科。8月12日,中国思想史被评为
全国高校重点学科点。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
f******r
发帖数: 1105
3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的喜庆时刻,我们齐聚百年学府,共同庆祝西北大学建
校110周年。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莅临庆典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
支持西北大学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广大校
友致以诚挚的问候!
西北大学源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西迁来陕,组成国立西安临
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8月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
初期,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十四所综合大学之一。1958年,西北大学划归陕西省主管。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相继被确定为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大学、西部大
开发重点支持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110年来,西北大学坚持“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
学理念,秉承“公诚勤朴”的校训,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践行国家西北战略,传承创新
中华文化,产生了一批重大理论成果,汇聚了一批学术名家,培育了几代栋梁...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1105
3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的喜庆时刻,我们齐聚百年学府,共同庆祝西北大学建
校110周年。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莅临庆典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
支持西北大学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广大校
友致以诚挚的问候!
西北大学源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西迁来陕,组成国立西安临
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8月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
初期,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十四所综合大学之一。1958年,西北大学划归陕西省主管。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相继被确定为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大学、西部大
开发重点支持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110年来,西北大学坚持“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
学理念,秉承“公诚勤朴”的校训,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践行国家西北战略,传承创新
中华文化,产生了一批重大理论成果,汇聚了一批学术名家,培育了几代栋梁... 阅读全帖
z*****i
发帖数: 3
39
来自主题: PKU版 - “半真半假”说北大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半真半假”说北大--答《新周刊》记者问
□陈平原
(摘自:《北大精神及其他》,陈平原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 7532120201
本书将北大置于教育史、思想史、学术史的脉络中考察,除了凸显史家的眼光,
更希望引导读者走向历史深处,思考若干重大问题。在百年中国的叙事框架中讨论
北大的得失成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还涉及如何进入历史--包括研究的策
略与叙述的笔调。将历史研究的探索与写作方式的革新结合起来,希望兼及“文”
与“学”,这是作者的小小的梦想。 不是专业著述,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散文随
笔,而是半学术半文章,姑且称之为“第三种笔墨”。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推荐)
陈平原博士,广东潮州人。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
授。陈平原长期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工作,著述甚丰。近年在中国近现代学术
思想史的研究方面用力甚勤,有多种专著面世。今年年初出版的《北大旧事》(与夏晓
虹合编)、《老北大的故事》是其最新研究成果。适
C********g
发帖数: 9656
40
来自主题: PKU版 - “五四”之殇
作者:傅国涌
在五四运动九十年后的今天,蓦然回首,我们面对的仍然是社会自我解放这个核心问题
,怎样从国家机器无所不在的控制中解放出来。
九十年了,“五四”依然是一个能让许多中国人心跳的日子,二十年前,我走向广场的
时候,打的旗帜就是〈纪念‘五四’七十周年〉。在我心目中,“五四”不仅是学生街
头运动,不仅是白话文、新文学,也不仅仅是提出了民主与科学,“五四”有着更丰富
、更复杂、更可贵的内涵。在“五四”九十年即将到来时,我想得最多的是,“五四”
时代给这个古老民族到底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遗产?我们今天与“五四”有多大差距?
社会多元充满生机的五四时代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五四”的认识,要么从政治史出发,要么从思想史出发,很少从
社会层面去认识那个时代,了解那个时代不同人群的生存境况,和他们的所思所想,他
们的梦想与追求,从而展开一幅幅更逼近历史原貌的画面。一个时代的幽暗和光亮,只
有进入到社会的不同层面,才有可能看得更清楚。政治史总是一种宏大的騌事,思想史
重视的是代表人物的思想、观念,它们都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如同一个筛子,常常把许
多活的细节过滤了,变成一些已整理得井井有条的知识。而真实
k*j
发帖数: 2317
41
黄兴涛,男,1965年3月出生。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2年7月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工作至今。2000年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清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副所长
。兼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清史研究》编委会主任。
2003、7—2004、7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学研究。2004—2005在日本神户大学访问
研究。2001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2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
会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另外,曾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种国家社科学术奖励(
如《文化怪杰辜鸿铭》和《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分别获全国普通高校第第二、三届
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参与负责编撰的《清史编年》2002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奖等)。10余年来,先后主持过国家教委青年基金项目《近代西方主要汉学家
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中国新名词的形成、传播与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等
多项。现正主持《清史·通纪》分支项目的研究。
研究专业方向为清史、中国近现代史,主要... 阅读全帖
k*j
发帖数: 2317
42
陈先达(1930—),江西鄱阳人。著名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
学首批一级教授。本文回顾了他的求学经历,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
、开展学术研究等情况。
家乡记忆
我1930年出生在江西鄱阳。鄱阳是鄱阳湖滨的一个小县城,后改为波阳,现又改回鄱阳
。知道鄱阳的人不多,可鄱阳湖无人不知。高中毕业以前,我都没有走出过鄱阳镇。几
十年过去了,旧时小镇风貌仍然引起我对青少年时的温馨回忆。江西自宋代以后出过一
些名人,就拿我们那个不起眼的县来说,宋代著名文人姜夔和洪迈兄弟给它增添了不少
光彩。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前我的家乡仍然是穷乡僻壤。我的家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渔民,在鄱阳湖的风浪里捕鱼为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长天一色”,那是诗人眼中的鄱阳湖。可对渔民来说,“无风三尺浪”,葬身鱼腹的危
险使他们对鄱阳湖敬畏如神。我父亲从小在渔行里当学徒,后来打拼到自己当渔行老板
。我从小见到的是鱼、渔民、剖鱼的女工、腌鱼的师傅,闻惯了鱼腥气和卤水味。
当我只有六七岁的时候,家里送我到不远的一家私塾中“发蒙”。先生是依靠教书为生
的老先生,在我们那个小小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588
44
来自主题: Sociology版 - [讨论]中国的state形成在什么时候
能否列举一些这两种观点的代表性研究著作?从纯理论的角度看,我觉得两种观点是基
于不同的前提假设。认为是两汉的,主要是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以儒学作为官方学说
作为出发点,来圈定汉民族的形成。但这种观点在史学界受到很大挑战,因为汉民族本
身在历史上不断变化着——比如几次大的民族融合/碰撞,整个汉民族的民族意识也是随
着这个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不同于思想史所说的少数精英的汉民族意识)。所以从这
个角度讲,把汉民族的形成定在辛亥革命以后就比较自然了。
s******i
发帖数: 870
45
来自主题: Sociology版 - 社会学中国研究英文书目
http://www.frchina.net/person.php?id=234
中国学术论坛-李毅--社会学中国研究英文书目
◇ 李毅: 社会学中国研究英文文献简编(未完成) (2006-03-14 18:20:45)(浏览:737
)
◇ 李毅: 中国社会分层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16:11)(浏览:596)
◇ 李毅: 中国社会组织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14:29)(浏览:925)
◇ 李毅: 经济社会学中国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12:53)(浏览:1101)
◇ 李毅: 政治社会学中国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11:18)(浏览:734)
◇ 李毅: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09:38)(浏览:1350)
◇ 李毅: 教育社会学中国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08:33)(浏览:362)
◇ 李毅: 中国家庭性别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07:34)(浏览:268)
◇ 李毅: 中国城市化研究英文文献 (2006-...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1842
46
王绍光(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讲到70时代,显然不能跟60年代割裂开来
,因为70年代前半期几乎大半部分都还处在“文革”期间。
我讲的题目是“‘文革’中的‘新思潮’:从伊林涤西到李一哲”。新思潮的“新
”是相对于“文革”中的其他事情来讲的。有关“文革”,大家都知道,有保守派,有
造反派。保守派要维持“文革”前的政治秩序,无所谓“新”。那么造反派呢?造反派
不是革命派。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造反派有“破”的能力和动机,但是绝大部分造反派
在“立”的方面就大概是跟着“中央文革”、跟着北京的声音走而已,他们斗争的矛头
基本上是本单位的顶头上司。我在武汉看得非常清楚,在1967年“720”事件打垮保
守派取得胜利以后,造反派所做的无非是报复对手,报复上司。出了气之后,很多人就
变成了“逍遥派”,就不参与运动了,他们觉得目的已经达到了。因此我说,他们不是
革命的,而仅仅是造反的。
即使是造反派的头目也不例外。依我来看,他们大多也只是造反派而已。例如,一旦知
道了有夺权的可能性时,他们想得更多的是把权力拿到手里,至于怎么运用这个权力,
几乎没有很认真地思考过。
新思潮“新”在两方面:一方面,...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22804
4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
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
秦晖
晚清的儒者学习西方,与西方在国人中的道德形象有关,这个形象,决不仅仅是个“船
坚炮利”的强者,所谓的“西洋国政民风之美”才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富国强兵的功利
主义反而只是次要的或者是顺带的动机,所谓“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并不是因为三
千年来没有打过败仗或败得这么惨,而是因为那时的儒者以为西方实现了“三代”的理
想,导致几千年来第一次对自己的道统产生了怀疑
从“差异原则”理解儒家
最近,儒学、国学的传统话题很热闹,但是,我们在用语言来表述某种意思的时候,经
常有所谓的符号和我们要表达的意思之间的关系问题。当代语义分析的研究表明,语言
解释的空间是无限的,同样的话语可以表达很多不一样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意思。比如同
样是谈儒学的人,这之间的差别可能非常之大,这就是索绪尔讲的“任意原则”。如果
是这样,语言还有什么意义呢?
但索绪尔提出语言的表达还有另外一个规定,就是“差异原则”,通俗地讲,就是指一
句话要表达什么意思,往往是要通过我们借助这句话去针对什么来体现的。用我的语言
来讲,就是说我们讲某一套话语的时候,往往有一个假想敌,我们这个话语真正的意思
是通过我们要...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8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40904/112220211868.shtml
2014年09月04日 11:22 经济观察报
莫干山会议三十周年再记
柳红/文
1984年9月3日至10日,在浙江莫干山上举办了一个全国性的会议——“中青年经济
科学工作者理论讨论会”,史称“莫干山会议”。1978年以来,与改革有关的经济理论
研讨会不计其数,但没有哪一个像莫干山会议那样被持续关注,被视作可以发掘利用的
遗产。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交流中心自2012年起,开始每年9月在莫干山召开中青年理
论讨论会。今年已是第三年,题目是“2014年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暨1984年莫干山会议
30周年”。
莫干山会议具备什么品质?有什么独到之处?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2008年,我
根据采访和文字资料,撰写了“影响改革进程的莫干山会议——记1984年中青年经济科
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一文。(《经济观察报》2008年10月24日发表时,题目被改成《
莫干山会议真相》)此后,在研究1980年代经济学家的过程中,得以见到更多相关的史
料,深感莫干山会议是个历史棱镜,可以折射出...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9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40904/112220211868.shtml
2014年09月04日 11:22 经济观察报
莫干山会议三十周年再记
柳红/文
1984年9月3日至10日,在浙江莫干山上举办了一个全国性的会议——“中青年经济
科学工作者理论讨论会”,史称“莫干山会议”。1978年以来,与改革有关的经济理论
研讨会不计其数,但没有哪一个像莫干山会议那样被持续关注,被视作可以发掘利用的
遗产。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交流中心自2012年起,开始每年9月在莫干山召开中青年理
论讨论会。今年已是第三年,题目是“2014年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暨1984年莫干山会议
30周年”。
莫干山会议具备什么品质?有什么独到之处?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2008年,我
根据采访和文字资料,撰写了“影响改革进程的莫干山会议——记1984年中青年经济科
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一文。(《经济观察报》2008年10月24日发表时,题目被改成《
莫干山会议真相》)此后,在研究1980年代经济学家的过程中,得以见到更多相关的史
料,深感莫干山会议是个历史棱镜,可以折射出...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