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无明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f*******8
发帖数: 3612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当的问题

不错,这是说的不错,当然的。
不过我的意思是,这好像是更适用于用来认证的。
因为我多少觉得这是舍利弗已经解脱或最少已经实证了某种程度后,才能直截了当地说
出这些话来。所以,他说的,更可说是一种回味,是扭过头来说:原来无明是这么回事
! 或者,是用来教别人时说的。
但是没证的人,拿这个说话,就感到有些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
根据你这个引文,我找到了庄春江的翻译,其实还是多少印证了我的看法。
当时的故事是,舍利弗已经是尊者(这到底是个什么果位,我不清楚)。
一天团体中的人(这是一个老实人:),
“打完坐”以后,就去闻讯:
(听佛和尊者们谈论那么多关于无明的事情。)我不是很清楚,
第一,到底什么是无明?
第二,谁无明?
所以,他是直说,我不知道什么是无明,也不知道不明白什么。
而且,这个故事有意思的还有一点,就是他是“打坐后”去问的。
也许是,打坐中间突然想起来了:
嗯?我打坐到底是在干什么呢?这打坐跟无明有什么关系?什么是无明啊?
等等了。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色究竟天中示现三界最胜妙身
菩萨的究竟地,也就是十地满心的菩萨,在他即将要进入到等觉位的时候,也就
是菩萨即将要成为等觉菩萨了,那为什么说这个阶段是菩萨的究竟地呢?因为这个究
竟地的菩萨,他的两种庄严即将要圆满了,因此菩萨的究竟地,就是要具足福德以及智
慧这两个庄严,这样才能够成就究竟佛。
我们回来谈究竟地的菩萨。他是福德与智慧两种庄严都具足了,因此可以在色究竟
天获得了一切世间最尊胜身,这里所说的色究竟,是在讲四禅天以上的五不还 天,里
面的第五天,也就是色界的第十八天,叫作色究竟天。色究竟天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
为那里是色界之顶,也是一切有色境界之顶,再过去就是无色界的境界 了,所以称之
为色究竟天,而这个究竟地的菩萨,于色究竟天是获得一切世间最尊贵、最殊胜的色身
以后而成佛的,但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随著他就在色究竟天那边 成佛,而是说他能够
住在色究竟天的境界当中成佛。所以 佛陀在经典里面曾经提到人间有佛出世,天界不
会有佛出世;又有的经典说,一切诸佛都在人间成佛的。可是诸佛在人间成佛的时候,
却又说第四禅是诸佛的根本禅 定,为什么会这样的开示呢?因为如果一个菩萨,他没
有证得第四禅的境界,那就算他...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佛
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三昧
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
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禅
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出版
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文字
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一股
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实不
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德联
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修会
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终于
看清楚在以佛法名相义理为掩护的背后,深深隐藏着他自己“第一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二乘菩提依如来藏而建立
二乘菩提指的就是声闻、缘觉所证解脱道,他们的最后果证,也就是我们在前面
单元中为大家解说的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然而,二乘解脱道修证的过程,以及最后果
证的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却是依不为二乘人所知、不在二乘解脱道修证范围内的第八
识如来藏而建立的。我们不妨就以声闻解脱道的修证来加以说明。
声闻解脱道的修证就是四向四果,其中初果须陀洹所要修证的是断三缚结——我见
、疑见、戒禁取见,而断我见就是要不认见闻觉知六识心以及处处作主的第七识意根为
真实不坏我。四大部阿含中处处记载了,佛陀开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都是根与尘为缘所
生。
例如在《杂阿含经》卷九中:【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
识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
?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
”】(《杂阿含经》卷九)
也就是说,六识的见闻觉知性,要有六根、六尘为缘才能够出生运作,所以觉知心
虚妄,当然不可能是真实的自我。但这样断我见,只是三缚结中的我见的一部分。接著
还要了解觉知心所依的六尘是如何生起,六尘也是要依六根才能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常乐我净
以前说明了佛法中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和无住处涅槃的四
种涅槃(见帖:什么是涅槃)。
其实这其中,唯有诸佛具足证得这四种涅槃,称为大般涅槃。而如来大般涅槃则具
有常、乐、我、净这个四德;因为,如来涅槃心体这第八无垢识已经断尽了二种生死,
恒常不变,没有生灭,所以称为“常”;又,如来不仅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现行,也
断尽一切习气种子及无始无明上烦恼随眠,永远寂灭,没有丝毫的烦恼,所以称为“乐
”;而如来涅槃心体第八无垢识是真实、不变异、得大自在,所以称为“我”;又,如
来究竟解脱一切染污垢秽,所以称为“净”。
就如同《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中有圣教这样开示:
【若言我者,则是如来。何以故?身无边故,无疑网故。不作不受故名为常;不生
不灭故名为乐;无烦恼垢故名为净;无有十相故名为空;是故如来常乐我净,空无诸相
。】(《大般涅槃经》卷三十)
常、乐、我、净,讲的是佛地第八无垢识真如心体以及佛地佛性的性用,并非菩萨
地,更不是凡夫众生的境界。《阿含经》中曾提到佛的“解脱色”,说“诸佛有解脱色
常住不坏,利乐有情永无穷尽”。大乘经中也说,诸佛有三种意生身及庄严报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上人”一词,通常是尊称等觉菩萨才用的,譬如《维摩诘经》卷二:“如是等十
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CBETA, T14, no.
475, p. 548, b16-17),此段经文所说上人者,即是尊称维摩诘菩萨;看来证严法师
似以等觉菩萨自居,所以纵令信徒称之为上人而无拒受之意。但是在现前的理证与教证
上,都已证明证严法师只是尚未断除我见的凡夫,理由是:从声闻法的阿含解脱道来说
,她至今仍然主张“意识却是不灭的”,与世俗人一样落在意识心中,也与常见外道相
同而无异,具足凡夫本质;从菩萨法的佛菩提道来说,她至今仍不肯承认有如来藏,又
未曾证得如来藏,所以也是尚未进入第七住位的贤位菩萨。由这二个写在书中的证据来
看,她既未否定意识心,既不知意识心是常起常断的生灭性,不知意识心的自性是缘起
性空,所以显然未证能取、所取空,则是尚未圆满六住菩萨观行、乃至是尚未修习六住
般若空义的人;她又未证得禅定,显然也是尚未圆满五住证量的人,最多就只能说她是
四住位的菩萨了(虽然这样说有点儿高估了她),所以她至今仍然只是未断我见的凡夫
。以凡夫菩萨而接受等觉菩萨的...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7
来自主题: Xibei版 - 好不容易加了个新版
汉传是把这个定义为邪淫的。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南传的看法:
达摩难陀尊者:佛教与同性恋
Dhammananda尊者(1919-2002, Venerable Dr K. Sri Dhammananda Nayake Maha
Thera)来自斯里兰卡,多年担任马来西亚佛教大长老。以下为达摩难陀尊者与一位同
性恋者的电子邮件通信。
2002年1月7日
尊敬的长老
我在寻求您的指点之前,请允许我首先祝贺长老在佛教界五十年的服务,最重要的是,
祝贺您对人类进步的贡献。过去几年中,我那些同为同性恋的朋友们一直向我提问,他
们有兴趣了解佛教对同性恋的观点。在今日世界里,很难过地说,同性恋仍然被当成是
社会唾弃的对象,认为这些人不干正事,只思淫欲。这种根深蒂固的形象造成了在工作
单位上对同性恋的歧视,这在亚洲国家尤其严重。
根据我的理解,象伊斯兰教与基督教这样的宗教是谴责同性恋行为的,但是我常常自问
佛教是怎样的态度。作为一个信奉佛教的同性恋者,我在这点上并没有清楚的了解。
我读过您许多很好的著作,也听过您的讲经,我甚至在网站上读过一些材料,但没有这
方面的答案。
我的问题如下。
1.佛教谴责同性恋吗...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1021
8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Re: 我的禅定定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02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我的禅定定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6 13:02:08 2009, 北京)
痛苦就是烦恼,烦恼必然和三种有关系,贪,嗔,痴。
其中痴,就是无明,是无明引发了贪和嗔。造成了轮回。
所以最关键的就是到底无明是什么。如何破除无明。
关于无明,佛陀已经很明确的揭示了。
无明,就是对诸法(事物现象包括自我)有错误的认识,将本来无常,苦,无我的诸法
视为常,乐,我,净的法。(四颠倒)
你眼前有个大红苹果,你认为它一直在那(常),你认为自我可以去享受它(常,我,
乐),所以你才会上去咬它,享受它的美味,执着它的美味,贪爱执取产生了。
这个就是无明的一个缩影。
真实的是什么呢?真实的是那苹果根本就是幻影,是只存在一个刹那,生起就灭。是你
的视觉残留和意识残留给你一种错觉,将生灭相续的苹果当成真实的,将自我生灭相续
也当成真实,以为有个自我能够享受那个苹果。
如果你看到了真实,你看到自我只有刹那,苹果只有刹那,你看到只是不停的生灭,而
且是
A*********e
发帖数: 4361
9
偈诵的解释!
因一切有为事相,皆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变化靡常,执捉不住。如梦、幻、泡
、影、露、电然,似有似无,
应于一切有为法,作如梦、幻、泡、影、露、电观。知其当体即空,不生贪著,乃能不
取也。
如上所说,本科大旨已明,兹再详细说之。
当知如如不动,是真实性。亦即所谓不生不灭之无为法。前云:一切贤圣,皆以无
为法而有差别。今不令观无为法如如不动之真性,而令观有为法缘生无实之幻相,何也
?此我世尊深知凡夫之病,特为巧开方便也。此中有二要义:
(一)凡夫之所以为凡夫者,无他。背觉合尘,向外驰求耳。何故向外驰求?无他
。分别幻相,贪著幻相耳。何故分别贪著?无他。误认一切有为法为真实耳。由是之故
,愈迷愈深,不肯回头,永被轮转矣。故今入门初步,先须令其深观一切有为之法,如
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莫非虚假,一切皆空,到底一无所得。所得,唯
一苦味而已。且其苦无穷,说亦说不出。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是也。果能常
作如是观,洞明皆空之理。庶几不再受骗,而能死心蹋地回光返照乎!此所以欲观无为
之真性,应先观有为之幻相也。此第一要义,必应了知者。
(二)一切凡夫性光,早被无明隐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
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
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
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还是需要透过语言来讲解,因此,在不立文字的原
则下,我们特别开了方便门,企图以语言来表达那不立文字的道理。今天我就分成九个
小题,很简单的做个介绍。
禅与禅定
禅与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人提到禅,往往联想到禅宗,而中国禅宗所体证的禅与
印度的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禅宗的禅,是指破除无明烦恼之后的心地妙用,也
就是智慧本身。智慧是无限的,它不能用任何语文、或任何形式来诠释,却能产生无穷
的妙用;印度的禅那(dhyana)是指禅定,中文义译为思惟修或静虑,意思是收摄散心
,系于一境,不令动摇,进而达到三昧(samadhi)的境界。禅那是一种修定的功夫,
三昧则是由修定而达到的另一种功用了。
中国禅宗的禅与印度的禅定,虽然有层次上的不同,关系却非常密切。如果没有禅定的
修持基础,无法达到中国禅所体证的悟境。虽然有少数人未经禅...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圣严法师- 禅的本质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
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
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
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还是需要透过语言来讲解,因此,在不立文字的原
则下,我们特别开了方便门,企图以语言来表达那不立文字的道理。今天我就分成九个
小题,很简单的做个介绍。
禅与禅定
禅与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人提到禅,往往联想到禅宗,而中国禅宗所体证的禅与
印度的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禅宗的禅,是指破除无明烦恼之后的心地妙用,也
就是智慧本身。智慧是无限的,它不能用任何语文、或任何形式来诠释,却能产生无穷
的妙用;印度的禅那(dhyana)是指禅定,中文义译为思惟修或静虑,意思是收摄散心
,系于一境,不令动摇,进而达到三昧(samadhi)的境界。禅那是一种修定的功夫,
三昧则是由修定而达到的另一种功用了。
中国禅宗的禅与印度的禅定,虽然有层次上的不同,关系却非常密切。如果没有禅定的
修持基础,无法达到中国禅所体证的悟境。虽然有少数人未经禅...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Heart版 - 天慧禅师的故事
在法海寺有个天慧禅师,他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叫无明,一个叫悟明,他俩的品德智
慧难分伯仲,也就是说难分上下。
有一天,天慧禅师准备外出云游。
你们知道真正有智慧的古今高僧大德,他们不会永远在寺庙当中,云游四方,见机救人
,广度有缘,普度众生,这就是智慧。
这位天慧禅师他也是要出去,临行时专门召见这两个徒弟。他对这两个弟子说:“我要
云游四方,可能要过几年才能回来。我有两件宝贝,你们替我好生保管。”
天慧禅师随即交给无明弟子一本心经书,很厚的那种很珍贵的古书;交给悟明弟子一本
禅经书,也是古书。
无明弟子拿到宝贝,小心翼翼地将它锁进了一个铁箱子里,隐藏在寺院一个神秘之地,
没人发现的。
悟明弟子拿到宝贝,每天专心致志地钻研禅经,他不仅将禅经背得滚瓜烂熟,而且钻研
得透彻心明。
第二年春季,天降滔滔洪灾,将法海寺冲得翻天覆地。无明与悟明带着众僧人仓惶逃生
,才侥幸逃过灭顶之灾。
灾后不久,天慧禅师回来,看见法海寺一片狼藉的情景,询问无明与悟明两位弟子:“
师父交给你们的宝贝在哪里啊?”
无明说道:“师父,你交给我的宝贝,我想方设法将它隐藏在最隐秘的地方,谁知一场
前所未有的洪水降临,将寺院...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3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Re: 赶车回来没有? (转载)
第一因在佛教中就是无明。 所谓无明, 就是不知道怎么就产生了。。无明是众生共有
的。如果再深入, 大乘佛教就要讲佛性了。 佛性是一切的根源。佛性就是一切有情的
本性,佛性的
作用产生了无明。建立了众生世界轮回的开始。
禅宗讲明心见性见的就是这个佛性。 见到了佛性, 就明白了无明, 明了了无明, 就
是跳出轮回了

发帖数: 1
1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真实的本体论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
个问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
读不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
楚佛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
针对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
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478
15
[上一篇] [本讨论区] [回信到本版] [修改] [删除] [回信给作者] [下一篇] [同作者阅读] [同主题阅读]
[返回首页] [分类讨论区] [全部讨论区]  讨论区
发信人: corpus (corpora),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Mar 8 08:25:30 1999)
黄念祖老居士著《心声录》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一九八七年演讲于北京莲舍)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欲证
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在修行的道路上,
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在密法中见,修,行,果
,先有正见,才有正修
。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理与文句,指一指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希
望初机的同修,认清目标与道路,稳步前进。
(一)本师证悟的无上胜义谛——大教之源,万法之本。
当初本师释迦牟尼佛,舍弃了王位,舍弃了最美丽的眷属,舍弃了世间难舍的一切,
只是因为大悲心...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478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月溪问答
从成军先生的网页上当的:
月溪禅师问答录
弟子 姜智圆 敬编
〖南京法一和尚〗
问:坐时心里清清净净,不住有,不住无,不住非有,不住非无,照而常寂,寂
而常照,惺惺寂寂,寂寂惺惺,是妙有真空,真空妙有,起念动念历历孤明,
不被外缘所转,是佛性否?
答:佛性是如如不动的,以上所说的与佛性了不相干,是无始无明及见闻觉知净
缘的作用,非佛性的本体。不住有是净缘,不住无是无明,不住非有亦净缘,
不住非无亦无明,照而常寂是净缘,寂而常照是无明,惺惺寂寂是净缘,寂
寂惺惺是无明,妙有真空是净缘,真空妙有是无明,历历孤明亦净缘,故非
佛性,佛性乃绝对,所问皆相对。
问:我今万念断了,清净不动,是佛性本体否?
答:佛性是本来不会起念的,起念断念是相对的,佛性是绝对的,本来不起念亦
不用断念,故起念断念是知觉作用,与佛性了不相干。
问:十法界之中,但起一念佛界,时时觉悟,其余九界不起,全妄即真,全真即
妄,终日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是佛性否?
答:非佛性,起念十法界中,但起一佛念,此念乃知觉之念,佛性乃大觉,本来
不起念,亦不用觉悟的。
问:坐中舌抵上颚,湛然不动,是佛性否?
答:不是,此清清净净的境界,
n****f
发帖数: 90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土横超
谱曰佛土有四:
一者、凡圣同居土:若是五浊重者所感,则杂有四恶趣苦,名之为秽;如娑婆世界等。
若复五浊轻者所感,则纯是人天善侣,名之为净;如西方极乐等。
二者、方便有余土:若从析空拙度得生,则沈空滞寂,名之为秽。若从体空巧度得生,
则见佛闻法,名之为净。
三者、实报庄严土:若从次第三观所感,则虽证道同圆,而无明习重,智慧稍钝,名之
为秽。若从一心三观所成,则虽法界无别,而无明习轻,智慧猛利,名之为净。
四者、常寂光土:若约别教,则仅断十二品无明所显,未尽法源,名之为秽。若约圆教
,则是断尽四十二品无明所显,究尽体性,名之为净。
然此四土,有竖、有横:若以自修行力,断尽见思,方出同居而入方便;断尽尘沙,兼
破无明,方出同居、方便、而入实报;断尽无明,方出同居、方便、实报,而入寂光;
即名为竖。若仗阿弥陀佛愿力,未断见思,即能出娑婆秽,生极乐净;即生极乐,即于
彼土得证方便、实报、寂光,三种净土;不必舍身受身,然后证入,故名为横也。
灵峰蕅益大师著
r*****e
发帖数: 1196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看看帕奥禅师的明确回答
FYI
《杂阿含经》里没有行舍智的说法,应该是在后来南传论典里面出现的
杂阿含的四十四种智和七十七种智如下——
(三五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十四种智。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四十四种智
。谓老死智.老死集智.老死灭智.老死灭道迹智。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
入处.名色.识.行智。行集智.行灭智.行灭道迹智。是名四十四种智。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五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十七种智。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七十七种智。
生缘老死智。非余生缘老死智。过去生缘老死智。非余过去生缘老死智。未来生缘老死
智。非余未来生缘老死智。及法住智。无常.有为.心所缘生.尽法.变易法.离欲法
.灭法断知智。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无明缘行智。
非余无明缘行智。过去无明缘行智。非余过去无明缘行智。未来无明缘行智。非余未来
无明缘行智。及法住智。无常.有为.心所缘生.尽法.变易法.无欲法.灭法断智。
是名七十七种智。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
f*******8
发帖数: 3612
19

),
所以你还是不懂泛指和特指的差别。
"无明”也只是个泛指,就是泛指不明白某些事情,
阿罗汉,就是指破除了一些很关键的无明,破了这个无明,就叫初步解脱,
人我解脱;但是在教导众生方面,还是有些不明,也就是无明。
如果要破除这些教导众生方面的无明,就是行菩萨道,直到成佛。
真罗嗦。
这是1.
重要的是2:
我在谈人我法我的时候,是正好这一段心里有事,为了落实后面的修行方向,
明白为什么要先破人我,如何下手。
而不是仅仅为了书生辩论,编写讲义。不是为了编辑佛教丛书。
这又说明你不懂佛所以就谤佛,智慧本身就是佛法的最终落脚点,
智慧本身就是指的破除无明的智慧。否则只是知识、想象。
所以才有六度波罗蜜把“智慧”放在最后。
只有迷人把书面知识和“智慧”混淆了,才以为佛法不靠智慧来判断。
真是糊涂到家了。
a**u
发帖数: 8107
20
☆─────────────────────────────────────☆
pattern (放手) 于 (Sat Nov 7 06:30:45 2009, 美东) 提到:
佛陀所说的”空”的意义
大正藏杂阿含(三三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
。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
。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
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
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
聚灭。
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解释
空:
e.g.眼睛看到一见东西,就是看到了, 不知来处,不会预先说我要看到了或谁造成了
这样的”没看到”
眼睛没看到一见东西,就是没看到了,不知来处,不会预先说我要”没看到”了或...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日内观开示--第五天[转载]
第五天开示
四圣谛:苦(苦谛),苦的原因(集谛),苦的寂灭(灭谛),根除苦的方法(道谛)
~缘起
五天过去了,你们还有五天可以用功,要善加利用剩下的这几天,对这修行方法有正确
的了解,努力用功。
你们已经从在限定范围内观察呼吸,进展到观察全身上下的感受。当一个人开始练习内
观,最初通常会有的多半都是粗重、坚硬、强烈的不愉悦感受,像是痛感、压力感等。
你们以前也都有过这些经验,但心的习性是对感受起反应,乐受则迎、苦受则拒,因此
总是激动不安。现在你们开始学着不起反应地观察,客观地观察感受,不把自己和这些
感受划上等号。
痛苦是有的,烦恼是有的,但悲哭啼泣无法帮人脱离苦海。我们要怎样解脱痛苦呢?我
们如何才能面对接受呢?
治病的医生,得要知道病人生的是什么病,病因又是什么。只要有原因,就有解脱之道
,就是去除这原因。只要除去病因,病就自然痊愈。因此要从根除病因着手。
首先我们得接受苦的事实。苦无所不在,这是普世皆然的事实。但当我们开始不起盲目
反应地观察,这就成为圣谛,因为任何这样依道而行的人,都将成为高贵贤圣的人。
当我们开始观察第一圣谛,也就是苦谛时,苦的原因很快就会清楚浮现,我们也开...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22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在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之中,它有几个极为特别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那即是有分的
状况;有分,睡与死的差别;有分、定、灭尽定、与死的差别;死与结生,如何转生于
三界、及如何到达涅盘。
认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佛陀的教法,生起正见,证取道果。
有分
有分(Bhavanga)是生命之流或生命的成分,或生命相续流 。有,bhava生命,分,成分
。这里的‘有分’是指多数,平常用的是单数。‘有分’有二种:一是诸心识剎那相续
的有分,二是十九种有分(作用)心。
当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触撞到六个根门时,五门转向心还未生起,有分心仍在生灭,
第一个被触撞的有分心是‘过去有分心’(Atitabhavanga),第二个是‘有分波动’(
Bhanvangacalana),第三个是‘有分断’(Bhavangupaccheda),接下来是路心(
vithicitta)的生起。路心里有五门转向,五识,领受,推度,确定,七个速行心,二
彼所缘,然后又再进入有分心。意门的路心里有意门转向,七个速...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ZZ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3章 北宗正义
第3章 北宗正义
一、神秀门庭
弘忍之后,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门之中心
,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攻北方,取代了北宗的地位,从此改写了中国禅宗史
。宋代以来的禅史灯录,基本以南宗谱系来写。推崇慧能一系,尤其对日后兴起的五家
七宗之禅的弘传,更是铺天盖地,使曾经盛行一时的神秀一系几近湮没,弘忍门下的传
禅之史亦被修正。长期以来,人们只能从南宗所传典籍中了解北宗禅法,这不免产生许
多不符史实之处,而曲解神秀一系。
神秀(605-706)生于隋大业元年(605),俗姓李,陈留尉氏(河南尉
氏县)人,年十三,“属隋季王世充扰乱,河南山东饥疫,因至荧阳义仓请粮,遇善知
识出家。便游东吴,转至闽,游罗浮、东、蒙、台、庐诸名山,嘉遁无不毕造。学究精
博,采《易》道,味黄老及诸经传。自三古微赜,靡不洞习。”他在游历期间,内外兼
修,博综多闻,受老庄玄学、《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和《四分》律仪等儒释道
的全面熏陶,使他“说通训诂,音参晋吴,”具备了日后成为一代教主的才学。神秀二
十岁时,在东都天宫寺受戒,四十六岁至蕲州黄梅...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4章 近代传承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26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7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真精神Zz
发心上,算是为了自己。
若说是修行上,互相鼓励,互相借镜,互相拉拔,这当然很好。应该没有哪一乘哪一派
会说不好
你是说净土宗当初”发心”是为了自己解脱,不是”发心”为了不认识的路人甲、乙、
丙、丁,
只是自己解脱后,会回过头帮别人?
这净土宗还算务实。
你只挑净土宗这一部份,而且用这个角度来说,免强ok。
为何说”免强”呢? 争议不只发心,还有连带的方法
因为佛法讲究的是活着现观、现见、当下就得利,现在修,活着就可得利解脱,无须死
后到西方净土再来修。
假设净土宗强调死后才如何如何…..活着就为了死后到西方净土,那就有些争议了。
不过,你没提这事,那就当不是吧。
虽然这说法曲折隐蔽,可也是对的,
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这ok
不过这与 ”发心” 不同,有何关系?
喔,法友,这一段才是争议。 我认为小乘圣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小乘发心度自己,如果一直修下去而不去度众生,那么见思烦恼断掉了,但是微细的无
明烦恼一定要通过度众生,因为很多众生刚强难化,在帮他们的过程中才能提高自己,
而事实上一切众生就是自己,度一切众生就是断自己的一切烦恼,这才是圆融之处。但
是小乘圣人会不明白这...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对制嗔心和心念住的个人体会

识缘名色,意思是以识为依赖条件,而产生名法和色法。
这里的缘,是依赖条件,不是什么“攀缘”,既然是依赖条件的意思,那么你问识怎么
依赖条件名色,这个问题就是个错误的问题。
认为心攀缘名色而产生名色,这个是神我邪见。
的。
如果这里的菩萨是没有断无明烦恼的菩萨,那么依照愿力生于世间就是可以成立的。因
为愿力在这里只是一个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是无明贪爱。
但如果是已经彻底断无明烦恼的佛,那么单纯依愿力生于世间,就是严重错误的。
因为十二因缘明确说明五蕴名色都是因为无明贪爱而有,而佛已经断尽无明贪爱,所以
就不可能再出现在世间。
如果你认为佛竟然还可以再来,还可以出现于世间,那么你要么创造出除涅槃以外不生
不灭的某东西,要么就要重新改写十二因缘法,创造出自己的一套新的缘起系统。
实际上只要无明烦恼灭,就不能再来世间,诸佛和阿罗汉共入无余涅槃,这本来是大小
乘公认的。龙树创立的大乘,本来只是强调菩萨的菩提心,悲心。但佛最终也是要无余
涅槃的。
但是大乘发展到后期,又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逐渐将所谓的不住涅槃,不取涅槃当成
究竟了,并强烈的滑向了神我邪见。
只要将不取涅槃,不离世间当成解脱的最高境...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0
☆─────────────────────────────────────☆
runsun (runsun) 于 (Thu Jul 7 12:32:38 2011, 美东) 提到:
http://bbs.foyuan.net/thread-113372-7-1.html
解悟:
五蕴不=五取蕴你对于它有“取“时,才是“五取蕴”,没有“取“时,才是“五蕴”。
===============================
如觉:
马哈希尊者在这方面和你所说的确实不一样,他说的比你更准确,更清晰,而你是错的
马哈希尊者在书中对五取蕴的定义是
會引生「我見取」或「我所取」的「名、色蘊」,被叫作「取蘊」;不會引起欲取或見
取的,則稱作「蘊」而已,不叫「取蘊」;至於屬於出世間法的名法,即構成「四道、
四果」的受、想、行、識等四名蘊,它們只是「蘊」,不是「取蘊」。
上述一再提及的,屬於世間法的色、受、想、行、識,會激起執著,所以名為「取蘊」
@@@@@@@@@@@@@@@@@@
按照这个定义,通常的名法色法,全部是取蕴,因为它们都可以引发贪爱执取,也是贪
爱执取而造成的结果。同样,贪...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1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1:13:16 2011, 美东) 提到:
大念住经:
。。。。。。(7)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
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
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
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
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石记:
依经,在断除烦恼之前,要观察。超越执著之后,还是只有觉照。
问题:
超越执著之前的“观察”与“如实知道”跟超越执著之后的“了知与觉照”是一样的吗
?是同一种觉照吗?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Aug 12 11:28:55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梵我如一 and 如实知见?
杂阿含258经
时,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言∶
「所谓无明,无明者为何谓耶?谁有此无明?」
舍利弗言∶「不知是无明。」
「不知何等?」
「谓∶色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受……想……行…
…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不如实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
不如实见、不无间等、若闇、若愚,是名无明。成就此法者,名有无明。」
又问∶「明者云何为明?谁有此明?」
舍利弗言∶「知者是明。」
「为何所知?」
舍利弗言∶
「色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
识如实知,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知、
如实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成就此者,名为有明。」
时,二正士各闻所说,欢喜而去。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58.htm
杂阿含39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木*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不如实知,苦集圣谛不如实知,苦灭圣谛不如实知,苦
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不得脱苦。
若沙门、婆...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 9:净诸业障菩萨
问: 世尊,如果觉心本性清净,为什么会有被污染,致使众生迷闷不能证入?只希望
您广为我们开示法性,使我们大家以及末世众生能作为将来修习佛法的眼目。”
答:“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就虚妄地执着自我相、他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
。认为‘四颠倒’是实在自我的本体,由此便生出憎恨、贪爱、于虚妄的我执之上更加
有虚妄的憎爱。这两种虚妄相依,便产生了虚妄的业道。因为有虚妄的业道,就会虚妄
地认为有六道的生死流转。厌恶流转的人,就会虚妄地认为有涅槃境界。因此不能证入
清净本觉,这并不是觉性违拒能证入的人。能证入的人也不是觉性使他证入的。所以起
心动念以及止息心念都归于迷闷。
“为什么呢?因为有不知何时产生的无明做了自己的主宰。一切众生没有生来就有慧目
,身心自性也都是无明的。比如人不会自已了断自己的生命。由此得知,有爱我的人,
我就随顺他们;不随顺我的,便生起憎恶怨恨。因为憎爱心能滋养无明,如果憎爱与无
明相续不断,虽然修行求道,也不能成就。
“善男子,什么是我相?是指众生心所证知了别的善男子,比如有人全身协调,忘记了
自身的存在,如果四肢麻木,调养失当,稍加针刺或艾灸,就会知道有我,所以,只有...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34
这两天开始看《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也叫《佛说第一义法胜经》,看到一段文章,
觉得挺好的。转过来分享。
佛在《大悲经》上说:“所有世界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一切众生,是业所作,是业所
化,业力所生。”
佛又在《佛说第一义法胜经》的重译本上说过:“不离众生有业。不离业有众生。众生
是业。业是众生。汝当知之众生界者不增不减”
为什么你看到众生,没看到佛?
那是你的业力,有业看佛是众生,无业看众生是佛。
所以普贤菩萨的愿力是众生不尽,忏悔不尽。众生是业,他要把所有业都忏悔掉!
(普贤菩萨的这个忏悔法,太太太厉害了,快捡到,快装到自己的口袋里。)
有人会问:啊,那佛怎么还在度众生?佛的业力化现众生?佛还有业看到众生?
谁看到佛度众生了?是你嘛!!!谁看佛是佛人是人小狗是小狗?是你嘛!!!那是你
的无明妄念在那里流转,关佛嘛事呀????那是你的业力化现出自性佛在度自性众生
的场面,佛和众生都是你的业力造作幻化相!!
(诸佛代表性德,是自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美好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能见到高僧大德
住世说法,看到友爱和睦等等。
如果经常看到别人做善事佛事,跑去嫉妒恨加酸的诋毁,噢呀,你不知道那是你自性化...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zoun),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3 23:37:49 2012, 美东)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
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
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
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还是需要透过语言来讲解,因此,在不立文字的原
则下,我们特别开了方便门,企图以语言来表达那不立文字的道理。今天我就分成九个
小题,很简单的做个介绍。
禅与禅定
禅与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人提到禅,往往联想到禅宗,而中国禅宗所体证的禅与
印度的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禅宗的禅,是指破除无明烦恼之后的心地妙用,也
就是智慧本身。智慧是无限的,它不能用任何语文、或任何形式来诠释,却能产生无穷
的妙用;印度的禅那(dhyana)是指禅定,中文义译为思惟修或静虑,意思是收摄散心
,系于一境,不令动摇,...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要领与修行次第Zz
济群法师
大家好!阿弥陀佛!
今天讲座的内容大概会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以佛法的要领与修学次第为主;第二场讲座
以皈依为中心,会带着大家一起做皈依的共修。
我们第一场要讲的是佛法的要领及修学次第。我觉得这是一个蛮重要的问题,因为我发
现很多人修学佛法很多年依然不得要领。佛法非常博大精深,佛教不像基督教只有一本
圣经,佛教有汉传、藏传、南传,汉传佛教又有八大宗派。对一个修行佛法的人而言,
如果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引导,光凭自己去修学是蛮难的。但是目前在我们佛教界而言
,真正能够给信众一个非常合理的引导的老师、方法并不是很多。所以很多人皈依之后
可能就成了孤儿了,没人管了。还有的人呢,自己不甘心,会去看很多书、很多经典,
但在修学佛法上,还是依然不得要领。即使对佛法在道理上能有所领会,能不能用的起
来呢?能不能真正用佛法来改变你的生命,改变你的人生,用佛法去对治你的烦恼,把
你所学的佛法落实到修行上,能不能做得到呢?恐怕很多人还是做不到的。原因又是什
么呢?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传统的佛法一直缺乏一个大众化的修学体系。我们传
统的每一个宗派都代表着一个修学体系,比如说天台宗、法相宗、唯...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问答录-5 佛是否受业力牵引?
问:佛是否受业力牵引?
辅导员A答:
先看业之分类:
《俱舍论讲记》云:“根据业的本体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黑、白、杂、无漏业
四种……《自释》中说,黑业异熟为黑,白业异熟为白,黑白相杂之业的异熟亦为杂业
;非黑非白的业是指能够对治前面黑、白、杂三业的无漏业……《大空经》中说:‘佛
告阿难,诸无学法纯善纯白,一向无罪。’”
此无漏业乃为圣者所有,是圣者所做的无漏善法,但尚有所缘。“无明习气地
为其(无漏业)的根本近取因”。关于无明习气地,荣顿巴尊者《宝性论》注释中云:
“障碍证悟殊胜如来藏等的无明,其本体为烦恼微细的习气(非烦恼障),是能做障碍
的所依之地。”以“无明习气地为因,无漏业为缘而产生的果——显现如意识般无碍之
身。”有生则有死,故有“不可思议的死:随意而舍弃意生身,具有自在。因超凡夫分
别故名不可思议的死亡。”(《智慧品讲记》)
弥勒菩萨《宝性论》云:“佛性无有意生身,其性本来恒常故,依于不可思议
死,其性无死坚固故;依于无明习气病,其性无害寂灭故;依于无漏之行业,其性无老
不变故。”
益西大堪...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仅是参考而已。

嗯 正是如此
这经文,我的看法是这样,也许有错。
我们有了贪爱,贪爱色、受、想、行、识,这样五蕴就成了五受阴(五取蕴)
此五取蕴是无常、苦、病、痈、剌、痛、病、……….
这样说,
1 没有这样的贪爱呢?
-- 会 无常吗? 会,ok,大家都同意不管有没有贪爱,五蕴或世界事物都是无常。
-- 会 苦、病、痈、剌吗??
仔细想, 苦是由何而来? 有无常就会苦吗?
再仔细想, 路边一颗石头,无常吗? 当然无常,那我们要毁灭那颗石头吗? 要它
消失吗?
路边一栋房子,无常吗? 无常。 那我们要毁灭那栋房子吗? 要它消失吗?
所有无常的东西,我们全要它自世界消失吗? 不,我们不会这样做。
该存在就存在,该毁坏的时候就毁坏。 我们不会因为它是无常,就故意让他消失。
这世界一切是无常,这个大家都同意,
可,就一定苦吗? 没有贪爱、无明, 会苦吗?

再看下去,这么说,
我们能控制什么? 我们能做到什么?
把一切无常的事物,变常吗?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9
我看到这篇了
这位宣隆大师不知是谁?
Magga
了。
不过,” 一直发生着的生灭变化都是缘生缘灭之有为法” 我自己是可以解释,
但这句他真正是什么意思, 可能要作者亲自解说了,或懂得人可以解释一下。
如同作者前面说的,
”心、心所、色身之生灭变化皆会令人极度苦恼不适……他洞悉到原来根本原因是渴爱”
很好呀 大家应该一致同意吧
Xx东西在哪里生灭,xx东西自己会产生苦吗?
作者看来不这样认为,是要有其它原因一起配合,才会产生苦。 (因缘而生)
不就是”有此故有彼”, 苦来自于 生灭的背景+苦因”贪爱”, 再经过一连串缘起反
应而产生出来吗?
同意吗?
可,这里的 “色身之生灭变化” 指什么?
是指
e.g.今天生,明天死。
e.g.上一个0.1秒的身体变化,与下一个0.1秒 的身体变化 不同
????????????
看起来好像是。 假设是。
可这样解释 “色身之生灭变化” 的话,
那么 “色身生灭变化都是缘生缘灭之有为法(Sankhata)” 这句话该怎么解释呢?
再看看 什么是缘生缘灭? 什么叫”有为法”?
是因为 有贪爱、无明,再经一连串缘起反应而生。...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0
原来如此
礼敬 无上等正觉 人间阿罗汉。
你如果愿意说明南传如何解说,
此有故彼有,
无常、贪爱、苦 之间的关系,
我们也都愿意搬椅子来听。
这是南传整理的结果,很好呀。
我没有不同意
很同意呀
没有不同意
生灭变化 与 苦 中间关系是什么 ????????
我就是想知道南传如何的详细解释这个???????
生灭变化
就是 肉体这一秒与下一秒都在变化、 心念 升起又消失的变化
假设这位阿罗汉说的就是这样 ok
有为法,缘生缘灭法 不是仅限定在十二缘起里面
但是 没有贪爱、无明 却又一且名色不再升起
(这 贪爱无明、名色 , 应该指 在有为法、缘生缘灭法 中述说的??)
有为法,缘生缘灭法不是仅限定再十二缘起,
那还有什么 可以告诉我们吗? 可否举个例子。
就是这样。

这就是 “集灭”的 “灭”
我就是想知道,南传如何说,
何谓 “集灭”的 “灭” ? “灭” 与 (生前)身心生灭 之间的关系
e.g. “集灭”的 “灭” 与 生前心念不生起、消失 之间的关系
e.g. .“集灭”的 “灭” 与 ...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明灭了,行如何灭?

见杂阿含334:
经文指出无明是不正思惟而来,然后进一步指出不正思惟是因为在六触入处不正思惟而
来。
“谓无明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缘.不正思惟缚。不正思惟有因.有缘.有缚。何等不
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缘.不正思惟缚。谓缘眼.色。生不正思惟。生于痴
缘眼.色。生不正思惟。生于痴。彼痴者是无明。痴求欲名为爱。爱所作名为业。如是
。比丘。不正思惟因无明为爱。无明因爱。爱因为业。业因为眼。耳.鼻.舌.身.意
亦如是说。是名有因缘.有缚法经”
杂阿含57:
“愚癡無聞凡夫於色見是我;若見我者,是名為行”
从这篇经文可以了解到,断愚痴者,断无明者,则断我见
所以才无明断,则行断
f***2
发帖数: 162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道佛的一个问题,关于 忍辱
入行论-安忍品

不嗔胆病等,痛苦大渊薮,
云何嗔有情!彼皆缘所成。
倘若你不会去嗔恨风、胆、涎病等,这些痛苦的出生之处,那为什么要嗔恨有情众
生呢?他们也都是各种因缘聚合而成的呀!
很多人对别人发嗔恨,其原因是他们认为别人制造违缘逆境,伤害了自己。其实,
仔细去分析,这种怨恨很不合理。作者在此指出:我们是不是对每一种加于己 身的伤
害都报以嗔恨呢?并非如此,日常中伤害人们最严重的莫过于风、胆、涎等各种疾病,
在遭受这些病痛的折磨时,人们并不会去对它生起嗔恨;而对伤害自己的有情,我们却
生起猛厉的嗔恨。这种现象确实有点奇怪:同样是带来痛苦的近因,为什么对它们有如
此截然不同的态度呢?
有些人或许说:风胆等病是因缘和合而生的现象,它们自己没有主宰,所以不必要
去嗔恨它们。然而有情对自己作伤害,同样也是因缘和合,自无主宰。怨敌本 身是五
蕴假合而成,由业风的吹动而产生了种种心念行为,由这些因缘的和合,而对我们有了
伤害行为,他们其实也是无有自主,就象木偶一样,因缘之线牵动,不得不做出种种行
动,致使我们感受伤害痛苦。
疾病的伤害与有情的伤害,既然同样是因缘和合而生起,那我们有...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557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ray (嗡嘛呢呗咪吽),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 08:38:09 2012, 美东)
八识详解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
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
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
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
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
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
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
...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4
《宝王三昧忏》续跋
《宝王三昧忏》乃先师夏莲老晚岁最后之巨著。“忏”者,梵语“忏摩”之略。正译为
“乞容恕”,旧译为“悔”。音义结合,名为“忏悔”。《心地观经》曰:“若覆罪者
,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是故古云:“灭苦之要,莫过忏悔。”
普贤大士曰:“我于过去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
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本仪中广列当世众生种种罪恶,其邪妄险毒,
倍蓰于前。若不速忏,果报堪悲。
夫忏法有事、理二类。仪中严净道场、礼佛诵经、随文忏罪,是为事忏,亦名作法
忏。至于仪中“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无量胜方便,从思实相得”,“若欲忏
悔者,端坐念实相”等,乃观照无生,从容中道之妙行,是为理忏,亦名无生忏。唐清
凉国师曰:“事忏灭末,理忏拔根。”本仪寓理忏于事忏,人人皆可入手;从作法契无
生,念念灭除罪根。方便究竟,微妙难思。
又此忏名为“宝王三昧”者,盖宝王三昧即念佛三昧。本忏以法藏因行,为自典范
;弥陀果证,作我依归。仪中之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即《往生论》之“五...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夏大士念佛论
夏大士念佛论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乙未年的春节,正月十三,夏老师关于念佛的一次开示。过去老师每个礼拜到我家一次
,很多人都能参加,这样的道场现在很难遇到,解放了嘛。今天是殊胜又殊胜,有人能
讲,还有人能听,有道场,鲜花庄严,同修又能聚会,这里头有殊胜的因缘啊。因为当
时我那儿做道场,所以夏老师常去。那儿的地都成了金刚地了,这种话夏老师不止一次
说。
底下就讲到佛号了。这一句佛号,能够不废世法而证佛法,这是沈善登老居士的话。他
特别赞叹净土法门,他说了四句,夏老师这里引用了两句。“净土法门不离佛法而行世
法”。不要离开佛法,可以行世间一切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不要把世间法都扔掉,
而能证佛法。所以这个法对在家人非常契机。《无量寿经》中,说完文殊、普贤、弥勒
几位大菩萨后,“德尊普贤品”,一开始就说到贤护等十六正士。十六位正士是哪些人
呢?正士是在家人,是在家的菩萨,不止是十六位,这十六位是在家菩萨的上品。贤护
大菩萨,是位等觉菩萨,他降生在印度,一位大户商人,很多经典都提到他啊。还有其
他几位正士,都是从它方世界来的,替佛弘化,现居士身。所以这个法门特别适合在家
居士。为什么呢?不...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
教僧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
者忠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
律,胡说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次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
律搞外道的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
一的大迦叶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
出的是佛经,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
了发展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
量的佛经及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
共同特征: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
,攻击贬低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
为攻击佛弟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说的内观要观察什么

杂阿含292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2.htm
则说,无明退去时,
接着说,感受身体终了、生命终了的感受。
(但那应该不是十二因缘的”受”吧?)
“「善哉!善哉!比丘!我亦如是说,汝亦知此:于彼彼法起,彼彼法生;彼彼法灭,
彼彼法灭止、清凉、息、没。
若多闻圣弟子无明离欲而生明,身分齐受所觉,身分齐受所觉时如实知;若寿分齐
受所觉,寿分齐受所觉时如实知;身坏时寿命欲尽,于此诸受一切所觉,灭尽无余。”
相应部12相应51经/审虑经(因缘相应/因缘篇/修多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2.htm
则说,无明退去时,
接着说,会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但也相应于你说的,明触,还会有”受”。
无明退去时
“如果他感受乐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他了知:『它是不被固执的。』他了知
:『它是不被欢喜的。』
如果他感受苦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他了知:『它是不被固执的。』他了
知:『它是不被欢喜的。』
如果他感受不苦不乐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他了知:『它是不...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觉悟战士的修行次第--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演讲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5 15:01:36 2014, 美东)
首先,第一件事我要向这里的老面孔先说声:大家好!然后对新面孔也说同样的话。我
非常高兴能再回来见到大家,见到很多新的朋友。
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和台湾佛学界的朋友接触。当我在国外的时候,台湾的一
些朋友对我相当有兴趣并天天打电话给我,让我都不能睡觉,要求我一定要到台湾来给
一些教授。我自己虽然并不了解很多的佛法,但因为这么多的朋友这么热情而殷勤地请
我,所以我决定还是要来这里,尽量把我所知道的有关佛法的知识奉献给大家。
这次的课程中,会讲到轮回是战场,里面牵涉到“战士、武士”,也许是我看过很
多日本武士道的书,或者是中国的功夫片看多的缘故,无论如何在这次的教授里,我会
用很多跟战斗性有关的字眼,这种字眼对于很多正统的佛教徒来说,可能你会觉得非常
地惊讶!在这个课程里,你会...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梦魂枝
用五蕴 和12因缘法来确认自己的行为, 说白了就是身体
你说地 佛法中是建议重新审查的无明
中的无明是 12因缘法中首法的无明吗
还是统称的是指错误的有烦恼的意思?
人之初已然无明, 五蕴和12因缘法就是诠释这些事实
似乎没有必要建议重新审查这个无明, 因为已知是无明
只不过这样做是要为如何明铺路?
是这个意思吗?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