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无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W
发帖数: 186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入门看什么
以上连接很深奥,为响应现代人事事求快的精神,八识心王简介如下,
心王有八: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末那识,第六识意识及前五识;有时合说为前六识
,是指第六识及前五识。八识心王依体性之不同可分类为四种,略说如下:
(一)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恒而不审」;前七识及六尘万法皆从祂而生,无始以来
心体常住,是不生不灭的常住心,祂离见闻觉知故不分别六尘万法,故六尘万法虽从祂
而生,祂却对它们从不思量亦不作主,这就是开悟明心所找到的真实心。
(二)第七识(称为末那或意根)是「恒审思量」;祂遍缘一切法,因为恒时于其所缘
诸法思量该取该捨、该作不作,所以祂是六尘万法中时时作主、处处作主之心。
祂从第八阿赖耶识中出生却不自知,反执第八识为自内我,将第八识据为己有。由不肯
承认自己虚妄故,由遍计(贪著)诸法故,恒令第八识流注自身之种子而使意根自己不
断的从第八识出生,而能于三界中现行不断,吾人之五阴亦因此而不断的于三界中生了
又死,死了又生。故吾人于六道中轮回生死不能出离,皆因意根之执著而起;而意根这
个执著性,却是由意识的无明──错误认知──而使意根不断的产生执著性。
所以顺观十二因缘法时「无明」排在第一...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魔王 by 谢安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0zt3o.html
“你丫最近和“不二”干上了?每天微博里“不二,不二”的说个没完没了,丫够执着
的,”“大哥英明啊,我就是狗肚子里存不住二量油,修行境界当中,每次证悟到全新
的境界,就会凝聚全部的精神投入,每天或有新的进展,就迫不及待的写出来,生怕忘
记,就是想把整个修行过程中,每一个次第,觉受,直到最后的觉悟圆满的过程,详细
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看到一个修行者成就的完整过程”。
坐在丽都酒店前面的音乐广场,我的好友,又开始例行公事的批判我了,他是我十几
年的好兄弟,小我几岁,一起成长,情感亲近犹如一奶同胞,智商超群,才华横溢,英
俊挺拔,德性具足,虽然青年才俊身价数亿,生活中依旧平易近人,包容大度,视功名
利禄如浮云草芨,性格爽朗,和我谈话从来不留情面,在他的意识里,因为是自己的兄
弟,所以一定要为你负责,看到你身处危险,哪怕要面对和你翻脸的结果,依旧直言不
讳,
人生得一诤友,对于渴望真理的人,是极其珍贵的,他斜眼看着我,坏坏的笑,“你
啊,千万不要被人们的吹捧,捧晕了头,修行者,唯有真理本身,...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
熟睡时意识灭了,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醒来又能记得昨天的事呢?可见记忆不是靠意
识是常。依南传或中观,过去的事(包括过去生),能成为意识的所缘,不需要一个不
变的东西来保存记忆。唯识成立阿赖耶识,虽然有持种的功能,也还是生灭的。都尊重
「诸行无常」的法印。
龙树的<中论·观有无品>,引用杂阿含的<迦旃延经>-佛能灭有无,如化迦旃延,
经中之所说,离有亦离无。就是以缘起的无常又相续,离有、无两种边见。
杂阿含262经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
「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
诸境界,心便计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
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
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
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
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http://agama....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
熟睡时意识灭了,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醒来又能记得昨天的事呢?可见记忆不是靠意
识是常。依南传或中观,过去的事(包括过去生),能成为意识的所缘,不需要一个不
变的东西来保存记忆。唯识成立阿赖耶识,虽然有持种的功能,也还是生灭的。都尊重
「诸行无常」的法印。
龙树的<中论·观有无品>,引用杂阿含的<迦旃延经>-佛能灭有无,如化迦旃延,
经中之所说,离有亦离无。就是以缘起的无常又相续,离有、无两种边见。
杂阿含262经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
「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
诸境界,心便计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
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
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
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
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http://agama....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分别心与无分别智
黄国达
阿含经有无相三昧,般若经强调无相、无分别,禅宗的信心铭有:“至道无难,唯嫌拣
择”,可见“无分别”是修行的重要课题。在修行的过程中,许多人也曾有过无分别的
体验,但无分别的真正意义为何?实有待厘清。
有些人在静坐、念佛、参禅中,听到引磬、钟声,忽然妄念脱落,寂然清净,心不染六
尘而历历分明;或者,坐在急驶在高速公路的车上,旁边的景物飞快流逝,心念顿然静
止,一片空灵;或是,在瀑布下悠闲地散步,倾听水声;或是,在海边石上端坐,欣赏
海涛声,顿然忘我,融入一片清澈。因为分别心暂歇,有些人以为这是开悟,或是见到
空性,其实,这只是无分别的定境,只是不以特定的境相为所缘,而安住于“无想”而
已。
心识的功能就是“了别”,有分别才能认识事物,例如:有了对颜色的认知,才能知道
红蓝黑白,正确辨认。一般人所体验到的无分别,其实只是“无想定”或是“无相三昧
”——于一切相不作意,或专注于“无相”。这些都是思想停止,而知觉仍在,不起念
去区分。但般若智慧的无分别,却是“分别相不可得”,“分别相如幻化”——所有的
分别相都只是方便施设、约定成俗而已。
所以无分别的定(三昧)与无分别的般若智慧是不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四无记(十四难)
有人提出 “佛陀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辨,拒绝形而上的思考(十四无记的提出以及对生
灭机制缺乏深入的理性审视)”. 在此以下文予以辨证.
十四无记(十四难)
一、绪论
十四难是佛教建立前便存在的难解命题。佛陀对于十四难所指向“如来藏真实存在”的
命题是没有能力回答,才说为无记?还是有能力回答,而为有记?
十四难的基本命题,归纳区分为下列四组命题:
1、如来是常、如来无常、如来常亦无常、如来非常非无常。
2、世间是常、世间无常、世间常亦无常、世间非常非无常。
3、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
4、身与命同、身与命异。
十四难在佛学的历史文献中已经有极多的讨论,例如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卷2,并
不认为十四难是“存而不论”,而是提问者有邪见过失,若是给予回答反而有罪过,所
以佛陀给予置答。
复次十四难中,若答,有过罪,若人问:“石女、黄门儿长短好丑何类?”此不应
答,以无儿故。复次此十四难是邪见,非真实;佛常以真实,以是故,置不答。复次置
不答,是为答。有四种答:一决了答,如佛第一涅槃安隐;二解义答;三反问答;四置
答。此中佛以置答,汝言无一切智人,有是言而无义,是大妄...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2400
7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东方云梦谭43
本文首发《六朝云龙吟吧》吧,河图手打尽在六朝云龙吟吧吧http://tieba.baidu.com/f?kw=%C1%F9%B3%AF%D4%C6%C1%FA%D2%F7%B0%C9#
书名丨东方云梦谭43
作者丨弄玉X龙璇
出版丨河图文化有限公司
手打:红领巾手打团
简介: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不管是要当掌门人还是大魔头,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点!
最好身世还要扑朔迷离、真真假假、孤苦无依;
像孙武这样被洗脑洗到失忆就是成功范例,
或是参考袁晨峰的实验性双轨教育,
还有,现代社会讲求男女平等、有教无类,
所以小觞、妃怜袖等人也是有受过特殊教育的。
最后好人变坏人、坏人变好人,好人去杀坏人、坏人去杀好人!
各位用尽心思的大人们啊……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目录:
第一章夜半到访·不速之客
第二章便宜买卖·攻心之战
第三章抛舍过去·破旧立新
第四章不诚之礼·五斗之米
第五章凌云之志·平凡追求
第六章青梅之交·今朝殇逝
第七章虎落平阳·有死而已
第八章猝然天崩·风起云涌
第一章夜半到访·不速之客
过往的记忆,在脑海中一一浮现,当这些早已被封印在意识深处的画面,全都在眼
前跑过一次,孙武的身...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8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东方云梦谭43
感谢
才发现怎么作者名用的是弄玉

本文首发《六朝云龙吟吧》吧,河图手打尽在六朝云龙吟吧吧http://tieba.baidu.com/f?kw=%C1%F9%B3%AF%D4%C6%C1%FA%D2%F7%B0%C9#
书名丨东方云梦谭43
作者丨弄玉X龙璇
出版丨河图文化有限公司
手打:红领巾手打团
简介: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不管是要当掌门人还是大魔头,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点!
最好身世还要扑朔迷离、真真假假、孤苦无依;
像孙武这样被洗脑洗到失忆就是成功范例,
或是参考袁晨峰的实验性双轨教育,
还有,现代社会讲求男女平等、有教无类,
所以小觞、妃怜袖等人也是有受过特殊教育的。
最后好人变坏人、坏人变好人,好人去杀坏人、坏人去杀好人!
各位用尽心思的大人们啊……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目录:
第一章夜半到访·不速之客
第二章便宜买卖·攻心之战
第三章抛舍过去·破旧立新
第四章不诚之礼·五斗之米
第五章凌云之志·平凡追求
第六章青梅之交·今朝殇逝
第七章虎落平阳·有死而已
第八章猝然天崩·风起云涌
第一章夜半到访·不速之客
过往的记忆,在脑海中一一浮现,当这些早已被封印在意识深处的...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791
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长诗] 又一首
主角:一切仙神妖魔的君王呀,所有那些
聚集在各个光亮和转动的世界上的
精灵,除了一个以外,全部由你主宰!
可是亿兆生灵中就只你我两个人
睁着夜不交睫的眼睛对它们了望。
且看这大地,上面繁殖着你的奴隶,
你竟然拿恐怖、怨艾和绝望
去酬报他们的顶礼、祈祷和赞美、
艰苦的劳动以及大规模伤心的牺牲。
至于我,你的仇人,恨得你两眼发黑,
你却让我在我的痛苦和你的迫害中,
取得了权威和胜利,丧尽了你的威风。
啊,三千年不眠不睡的时辰,
每一刻全由刺心的创痛来划分,
每一刻又都长得象一年,刻刻是
酷刑和孤独,刻刻是怨恨和绝望——。
这些全是我的王国。它比你打从
你无人羡妒的宝座上所俯瞰的一切
要光荣得多,啊,你这威猛的天帝:
你可不是万能,因为我不肯低头
来分担你那种凶暴统治的罪孽,
宁愿吊了起来钉在这飞鸟难越的
万丈悬崖上,四处是黑暗、寒冷和死静;
没有花草、昆虫、野兽,或生命的音容。
啊,我呀,永远是痛苦,永远是痛苦!
无变、无休,也无望!我却依然存在。
我问大地,千山万岳有否感知?
我问上天,那无所不睹的太阳
有否看见?再有那茫茫的大海,
有的时候汹涌、有的时候平静——
这是上天千变万化的影子...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著 Asanga
http://baike.baidu.com/view/231617.htm
http://www.buddhism.com.cn/fmrw/guyindu/%E6%97%A0%E8%91%97.htm
无著(Asanga 约4或5世纪)
古印度佛教哲学家。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之一。生于北印度犍陀罗国的
布路沙城(意译丈夫城),属婆罗门种姓。初习小乘,在说一切有部出家;又从宾头卢
学习小乘空观理论。其后在中印度阿 陀国改信大乘,弘扬《瑜伽师地论》、《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论》、《辨中边论》、《大乘庄严经论》、《分别瑜伽论》等。
其主要的佛学思想,概括在他的《摄大乘论》一书中。该书根据《大乘阿毗达磨经》对
唯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明,认为阿赖耶识是一切诸法的根本,也是生死轮回的主体,具
有能藏、所藏和执藏三种性质。能藏,即把一切事物生成的原因藏于自身,它保存一切
种子,形成宇宙万有的潜在状态,并和宇宙万有的显现状万言书互为因果关系;所藏,
指阿赖耶识是宇宙万有潜在力的所藏所;执藏,是针对唯识论中的第七识——末那识而
说的。阿赖耶识是常恒流转的识,它被末那识所爱执。
另外,为了阐明“
a*******g
发帖数: 867
11
我们说这个就象梦境中的种种影像,你在做梦的时候,在梦境中还没有醒过来的时候,
你永远不会意识到,你永远不会觉知这是梦中意识显现的影像,你只有醒过来时,才能
意识到这是梦中意识的存在。因此,如果你不从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之间所构成的相互缘
起因果联系,不从赖耶大梦中醒觉过来,无分别智还没有醒觉无明之睡的话,那么你就
永远意识不到阿赖耶识的存在。因为,你所处的境相,仅仅是前六识的境相,甚至,你
都不能意识到这是前六识所显现的影像,你一一去执为实体。所以阿赖耶识这种存在,
相比前六识这种比较显眼的存在,则是一种更加隐秘的存在,故说“不可知执受、处、
了”。它的执受、处、了都是隐微难知的,但是这个隐微难知,并非纯粹的不可知论,
不是不可知。等你真正的从赖耶大梦中醒觉过来的时候,你有了无分别智的时候,这时
你才可以意识到或认识到阿赖耶识的存在,可亲证阿赖耶识的存在。并且能转染成净,
使阿赖耶识成为大圆镜智。那么,刚才我们举了一个譬喻,如电影《黑客帝国》中,说
有一个母体程序、神经互动模拟程序,你在这样一个系统里面生活的时候,你看到的一
切境相、种种场景、种种生活画面,以及你在此中的种种努力,但是你却
w*********r
发帖数: 2192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浅谈(ZT)
三性的存在模式
说了这么多,都是为了说明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是心识,不是
物质,是无我无常,不是有我有常。唯识学把这个问题归纳为三性——依他起性、遍计
所执性和圆成实性,这三性可以看作是三种存在模式,这也正是唯识学的核心,
首先,依他起性,就是指刚才所说的阿赖耶识缘起的道理。“依他起”从字面上看
,就是依靠其他东西生起,而不能独立自然生起,就是指世界只是我们的认识作用,而
这认识有是阿赖耶识种子与现行交替的过程。这种存在模式是事物的运作规律,不管好
事坏事,正确错误,都以这种方式得以运行。
而我们凡夫不了解依他起性的缘起规律,却误以为世界是有我有常的,这种只存在
于错误认识之中而实际上子虚乌有的存在模式,叫做遍计所执性。
如果我们在缘起事物上,不执着有我有常,而能如实了知其本性,这种清净的真实
不虚的存在方式就是圆成实性。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的关系就是法与法性的关系。
还以梦为例来说明,比如我做了个恶梦,梦见一只老虎要吃我,在梦里肯定是把它
当真了,急的到处跑,总怕被老虎逮着,这老虎就是遍计所执性,因为你把本不存在的
东西当成存在了;这老虎虽然没有,但这梦还是做了,我意识...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最后的五蕴
☆─────────────────────────────────────☆
Yisu (大头教主) 于 (Wed Aug 24 09:22:10 2011, 美东) 提到:
嗯, 关于舍断五蕴的话题,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答疑。。:) 楼有些高了, 重开
一帖吧。。让我们继续进一步探讨。。
上面说到贪爱的灭尽后, 残流的五蕴由于先前的作用还将存在。 这个我可以接受。
下面的问题是关于这个最后的五蕴。
首先, 对方辩友说最后的五蕴可以随时因为色身的完结而彻底消失。 这个地方有疑问
。 最后的五蕴是纯粹的意识, 为什么一定要和色身帮定呢? 识缘名色, 而不是色缘
名识。 另外, 就算是在一起, 有谁见过跳楼自杀的人, 啪地摔在地上, 就一下子
不见了呢(色身灭尽)?
再其此, 最后的五蕴灭尽去哪里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辆汽车, 有油能跑, 但
是前提是必须踩油门。 踩油门就好比是贪爱, 车身车油好比是色身, 汽油燃烧好比
是五蕴流, 运动好比是行为。 如果我送开油门, 对, 车一定不会立刻停下来。一定
还要再走一段, 因为先前的作用。 可以我们知道, 汽车就算是最后挺下来...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受想行识根本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
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幻触,不从
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
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
。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是故当知,受阴虚
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石解:受阴非虚妄。不必多说。
******************************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
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想蹋悬崖,与说相类
。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石解:想者,心相也。说酢其实是想酢的反映,与下文思蹋互应,都是思想活动。这个
貌似真实的思想活动就是想阴。想阴不是从想的对象生起来的,也不是从能想的感官这
里生起来的。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就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很...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业力与轮回
谢谢runsun兄!
不仅是写得很是美妙细致,而且这次我感受到的是完全的建设性和客观,不带有一丝的
负面否定或者排斥性。
结果我倒反而感觉我第一感觉是赞扬你的态度,是否是我自己心态有所偏颇了呢?不过
不管了,世间的缘本就有由,我想做就去做,也许还能以此为镜,帮我进步。想来是我
以往看你的帖的时候不能做到放下当时的感觉,所以现在在这个诚恳赞扬你的最放松的
时刻,反而在那里释放性地吐槽起来了。还请你谅解我一下。
你这个序列讲得这么好,我没有什么可以加进去的了。
也许可以提醒两下,一是生成的宇宙不止我们的这一个,所以在理解了序列以后,考虑
我们的相应对策,也许应该以更大的眼光和胸怀去包容一切,而不是去排斥什么。二是
感受到道的进程很美,但是不要把这种理解模式化,定型僵化,自我正确化了。道的美
在于灵动。如果模式化地定格道,其实就象是拍照似的,是个僵化的幻境。

中,抽象的,非实体的,是阳性。
抽象的意识的波性实在完成对抽象物质的波性实在的抓取,这个结束是老阳,这是一个
弥散性的最大最盛的状态,相当于夏天。
这两个过程发生在涅槃界,是抽象时空,不是现象界,也可以把它称为量子宇宙。其中
的物质和...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业力与轮回
谢谢runsun兄!
不仅是写得很是美妙细致,而且这次我感受到的是完全的建设性和客观,不带有一丝的
负面否定或者排斥性。
结果我倒反而感觉我第一感觉是赞扬你的态度,是否是我自己心态有所偏颇了呢?不过
不管了,世间的缘本就有由,我想做就去做,也许还能以此为镜,帮我进步。想来是我
以往看你的帖的时候不能做到放下当时的感觉,所以现在在这个诚恳赞扬你的最放松的
时刻,反而在那里释放性地吐槽起来了。还请你谅解我一下。
你这个序列讲得这么好,我没有什么可以加进去的了。
也许可以提醒两下,一是生成的宇宙不止我们的这一个,所以在理解了序列以后,考虑
我们的相应对策,也许应该以更大的眼光和胸怀去包容一切,而不是去排斥什么。二是
感受到道的进程很美,但是不要把这种理解模式化,定型僵化,自我正确化了。道的美
在于灵动。如果模式化地定格道,其实就象是拍照似的,是个僵化的幻境。

中,抽象的,非实体的,是阳性。
抽象的意识的波性实在完成对抽象物质的波性实在的抓取,这个结束是老阳,这是一个
弥散性的最大最盛的状态,相当于夏天。
这两个过程发生在涅槃界,是抽象时空,不是现象界,也可以把它称为量子宇宙。其中
的物质和...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7
《楞严经》云:【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楞严经》此偈的意思如下:【第八阿陀那识(阿陀那识的意思是「持身识」,识是了
别之意),是识别性极为深细的识,很难证得祂,很难了知祂在何处;这个微细识中含
藏著众生各人所有的习气种子,好像瀑流一般不断的流注,而使得众生因此流转生死。
这个阿陀那识究竟是真心?或者是虚妄心?很难解说到普令佛弟子都能瞭解的地步,所
以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释得清楚的;因为祂心体中还含藏著流转生死的习气种子,所
以还不能说祂是完全的真心;如果强说众生的阿陀那识就是真心,那么众生在证得阿陀
那识以后,就不可能再去努力断除祂所含藏的七识心相应的染污习气种子,就不能转变
成佛地真如所依理体的真心无垢识,就不能成就究竟佛果,所以还不能说祂就是真心。
但是,如果离开这个阿陀那识,或者否定了这个阿陀那识,而想要另外再找一个真心的
话,却又永远都不可能再找得到另外一个真心了;所以,这个阿陀那识,祂究竟是真心
呢?或者不是真心呢?
这个道理真的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清楚,很难让众生真的理
解「阿陀那识非真、亦非不真」的道理;因为那些还没有证得阿陀那识的众生,听...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41
18
这句偈后两句是破凡夫的“无明根本”,那就是“知见立知,为无明本”。怎么破呢?前
面有两句叫作
“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云何見所見。”
之所以说“妄”,不过是不得已为了烘托这么一个“真”,然而这么一说,(一执着这
个言说相),“妄”和“真”就都变成了“妄”了,所以后面就说,可见这样连所谓的
真都是假的,你六根所见到的东西还能是“真”的吗?
所以以下这句偈就说了:用执着言说以及六根来感知/体会出来的“真”一定不是诸法
实相,然而这样直接说出来会令很多人迷惑,所以常常不直接这样演说。
这句话和“道可道,非常道”有点类似,那就是能够用言语道出来的“道”,一定不是
真常的“道”。

《楞严经》云:【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楞严经》此偈的意思如下:【第八阿陀那识(阿陀那识的意思是「持身识」,识是了
别之意),是识别性极为深细的识,很难证得祂,很难了知祂在何处;这个微细识中含
藏著众生各人所有的习气种子,好像瀑流一般不断的流注,而使得众生因此流转生死。
这个阿陀那识究竟是真心?或者是虚妄心?很难解说到普令佛弟子都能瞭解的地步,所
以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释得...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我说的是“第一义空经”,不是中阿含的大空经、小空经。
【杂阿含经】第335经 (第13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
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
汝说。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
。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
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
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
。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
说。欢喜奉行。
a*******g
发帖数: 867
20
三、唯识学的系统
从佛说《解深密经》、《楞伽经》的内容到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世亲菩萨的
《唯识三十颂》、十大论师的《成唯识论》,是有系统的,内容是一层接一层。
唯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说明:
什么叫唯识?唯识的内容如何?
唯识不是否定一切色法,它是色不离心,境不离识,它不象一般的哲学、科学把心
与物分开,它不是这样讲的。唯识,有心就有境,有境就有心,境不离心,色不离识。
但是色与境,是虚妄的、幻化的,梦幻泡影,应该认识心的主要,心的能动性,在修行
方面,就需要净化心灵,目的是达到转识成智。转识成智,就证大菩提,消灭无明烦恼
,就证大涅槃。大菩提、大涅槃,其中心思想是不舍众生,它的修学是有次序,有阶梯
的。所以,唯识者,唯即一切外境离不开心识,有识就有境,有境就有心,外境是虚妄
的,要改变外境,以心为主,心能转化一切,心是主要的因,这即是唯识的意义或者宗
旨。
现在讲什么西洋唯心论、唯物论,这些思想在古代的印度和中国都有。佛家所讲的
“唯识”,恰恰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说到唯识唯心,有人认为是空虚的,不是那回事
,它是个综合观点,看问题是综合的,不偏于哪方面,但要抓住根本。它的教义,细分
a*******g
发帖数: 867
21
第二依《箭喻经》明远离戏论义
佛教里面有一部经,名叫《佛说箭喻经》,大家一定要去读一下,而且要反复的思维,
去理解它的意思。其中讲到了“十四无记’的问题。主要的意思是,有一尊者名摩罗鸠
摩罗,他这样问佛:“我死后到底有我没有我?如来灭后到底有没有?或者他是一个什
么样的存在?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形而上的问题。因此,在佛法里面,这十四个问题佛
陀皆予以沉默,这是需要悬搁的问题,因此佛陀对此采取舍置记,佛陀对此保持缄默,
即是以缄默的方式作答。因此,无论是在现象学里面讲悬搁,以及在佛教里面讲远离戏
论和对十四无记形而上问题的舍置记,都表达了这样一个诉求,就是放弃超越的设定,
而紧紧面对我们心识现象的本身,来停留在心识之中去直面我们的所知境界,佛法中所
讲的所知境界,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一切表象的世界。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从一个全新
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放弃在此之前的一切假设与设定。这个地方(十四无记)唯是言语
所行、戏论所行、言说境界。在昨天的分析里面我们就已经了解了这样的意趣。如尊者
摩罗鸠摩罗那样问佛,它希望佛陀作出回答,希望佛陀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就像现在
的很多人一样,总是想对一个问题获得
a*******g
发帖数: 867
22
十 缘起的唯识与唯识的缘起
第一建立唯识的缘起观
所以在这个地方,唯识是什么样的唯识呢?是缘起的唯识,所以自唯识而观一切皆唯识
,自缘起而观一切皆缘起,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所以无不是缘起。从唯识来讲,一切
法都是唯识,无不是唯识。那么,缘起是什么样的缘起?缘起是唯识的缘起。所以你一
定要有一个这样的整体观念。这是我们建立唯识中道观,必须要了解的一个观点,是我
们学习佛法要去建立的一个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了解缘起,为什
么缘起是唯识的缘起呢?我们了解到,这个地方所讲的缘起不是讲外因缘的缘起。不是
讲一个事物如桌子、板凳它是怎么组成的,这样子从生成论的角度,然后去追溯它的因
缘这样的缘起。而是要说明这个地方的缘起是要说明八不中道的,是不生不灭、不断不
常、不来不出、不一不异的,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说明无生的缘起,无自性的缘起,
它是没有实在的生灭和实在的自性,通过这个来显示缘起。所以,这个缘起是内因缘的
缘起。如果说这个事物是根据那样的条件产生的,这样来讲缘起法的话,那唯物主义也
是缘起法,唯物主义就是佛法,当然不是。因此,唯物主义讲事物是根据一定条件而产
生的,这会得
f****2
发帖数: 31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维摩居士
维 摩居士为中印度毗舍离城的长者,他虽身在俗尘,但是精通大乘教义,修为高远。
他以般若空性的思想,实践六度,利乐众生,又以称病为由,与前来探病的比丘、 罗
汉、菩萨等论说佛法,藉此宣扬大乘佛法的真谛,阐明在家居士应行菩萨道的方向。维
摩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女,常修梵行,可谓提倡人间净土思想 的先驱及
实践者。
佛化家庭,六度摄众
维摩诘,又名维摩,梵名维摩罗诘,秦译“净名”,乃清净无垢之意,为佛陀的在家弟
子,居住中印度毗舍离大城。父名那提,为离车族人,母名喜,二十七岁时在提婆罗城
内诞生维摩。佛陀曾说,维摩乃自东方妙喜国化生于此,为法身大士。(亦有经载为东
方无垢世界金粟如来再世。)
《月上女经》记载,维摩居士以雷为姓,夫人名金姬,端庄姝美,贤惠善良,恭敬三宝
,深信因果。儿子名善思,相貌庄严、才智兼备,与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论辩,无所畏惧
。女儿月上,身有异香,精通佛理,辩才无碍,为当时青年所好逑,是佛陀时代标准的
佛化家庭。
维摩居士自久远劫来,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善根深厚,深知诸法实相,具足四无碍辩才
,有着如佛陀般的功德智慧,一言一行都是清净纯善,无不合乎大乘佛法。他的种...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识缘名色
没有什麼研究,大家侃侃
===
大正藏《杂阿含》298经
「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四大,四大所造色,
是名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為名色。」
五蕴(色,受,想,行,识)中之"受想行识"四蕴為名,色蕴為色,因受想行识四蕴是心识的
作用,只有名而无实体,所以叫做名,色蕴则是由一些极微物质所构成,有质碍的物体
,所以叫做色。
因缘法里面的两种因缘法,十因缘法与十二因缘法. 两门所说的识其实是不一样的识。
两种因缘法里面所说的识支,十因缘法中的识是指第八识,十二因缘法中的识是指六识。
===
所以, 识蕴和识缘名色里的识支是个什么关系 ? 这要看是对+因缘法或者是对十二因
缘法来说.
Y**u
发帖数: 546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无垢子注
这点灵光道上来  只因逐妄堕尘埃
君今要见还乡路  悟得心经道眼开
原文: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 碍 无 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l*****f
发帖数: 13466
2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八一下《紅樓夢》的作者與寓意
索隐在先。胡适考证分两节,上节先批驳蔡氏观点,下节引史料论证红楼考证
细说可以很长。红楼梦最早的手抄本局限小范围流传。如已卯本是怡亲王府本。传看是
小范围的,多旗人亲贵朋友小圈子,如目前知道的早期几篇题红楼诗,永忠: 因墨香
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 (姓曹)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语笑私。
三寸柔毫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
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
混沌一时七窍凿,争教天不赋穷愁。
永忠是宗室,就是那位十四爷的孙子,不得志,以诗酒自娱。墨香也是宗室,敦诚的叔
叔,名额尔赫宜。墨香还是写题红二十首那位富察明义的堂姐夫。也可见这个姻亲朋友
小圈子,喜用红楼梦书名,而未用石头记。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谈到清代人情小说,开篇即说:
乾隆中(一七六五年顷),有小说曰《石头记》者忽出于北京,历五六年而盛行,然皆
写本,以数十金鬻于庙市。其本止八十回,开篇即叙本书之由来。。。。
这是在程高出刻印本之前,后来又说,
《石头记》结局,虽早隐现于宝玉幻梦中,而八十回仅露“悲音”,殊难必其究竟。比
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乃...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八一下《紅樓夢》的作者與寓意
索隐在先。胡适考证分两节,上节先批驳蔡氏观点,下节引史料论证红楼考证
细说可以很长。红楼梦最早的手抄本局限小范围流传。如已卯本是怡亲王府本。传看是
小范围的,多旗人亲贵朋友小圈子,如目前知道的早期几篇题红楼诗,永忠: 因墨香
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 (姓曹)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语笑私。
三寸柔毫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
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
混沌一时七窍凿,争教天不赋穷愁。
永忠是宗室,就是那位十四爷的孙子,不得志,以诗酒自娱。墨香也是宗室,敦诚的叔
叔,名额尔赫宜。墨香还是写题红二十首那位富察明义的堂姐夫。也可见这个姻亲朋友
小圈子,喜用红楼梦书名,而未用石头记。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谈到清代人情小说,开篇即说:
乾隆中(一七六五年顷),有小说曰《石头记》者忽出于北京,历五六年而盛行,然皆
写本,以数十金鬻于庙市。其本止八十回,开篇即叙本书之由来。。。。
这是在程高出刻印本之前,后来又说,
《石头记》结局,虽早隐现于宝玉幻梦中,而八十回仅露“悲音”,殊难必其究竟。比
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乃...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97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再问waichi: 什么是"识"
哈哈!原来如此!
请看:
----------------------
【五蕴】
(术语)梵语之塞犍陀Skandha,旧译为阴,又译为众,新译为蕴
。阴者积集之义。众者众多和聚之义,亦蕴之义也。是显数多积集之
有为法自性。作有为法之用,无纯一之法,或同类,或异类,必多数
之小分相集而作其用故,则概谓之阴,或蕴(阴者荫覆之义,旧译之
一义也。见阴条),大别之五法:一、色蕴,总该五根五境等有形之
物质。二、受蕴,对境而承受事物之心之作用也。三、想蕴,对境而
想像事物之心之作用也。四、行蕴,其他对境关于嗔贪等善恶一切之
心之作用也。五、识蕴,对境而了别识知事物之心之本体也。以一有
情征之,则色蕴之一即身,他四蕴即心也。心之中,受想行之三者心
性上各为一种特别之作用,故名之为心所有法,即心王所有之法(略
云心所),识之一者为心之自性,故名之为心王。盖五蕴为身心之二
法,如色界欲界有身之有情,从五蕴而成,如无色界无身之有情,自
四蕴(除色蕴)而成也。毗婆尸佛经上曰:‘五蕴幻身,四相迁变。
’增一阿含经二十七曰:‘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
蕉,识为幻法。’
--------------
r****r
发帖数: 755
29
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
唯识的出现是为了回答原始佛法传播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个是业力和轮回的问题,用第八识就很容易解释和让人接受,
一个是小乘的缘起的讲法容易让人堕入顽空而产生断灭见, 也是为啥后来有句名言:“
宁执有见如须弥,不执空见芥子许”
但是现在主流大乘的看法是唯识不是了义法,只是方便说,
如果仔细看,原始佛法确实是有很多问题没有回答的,因为当时佛陀认为凡是和离苦无
关的没有必要解释,但是后来的修行人根器越来越钝,对一些无记的问题执着很深,才
有了唯识等理论出现的背景。
r*****e
发帖数: 1196
30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清海胡编乱造自己的神奇出生,自相矛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9 22:17:21 2009, 美东)
>你把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当作识身而归于“色蕴”,把第七识归
>于“识蕴”,于此二者外,又有第八识这个攀缘“名色”的“识心”
不对.
眼耳鼻舌身是“色蕴”, 意是识蕴, 而第七识, 是123456识及第八识
之总习而成, 惑时心成了第七识.
七识只是为了更明确心之惑时的状况, 及无惑时的状况而设
立.
a*******g
发帖数: 867
31
第二依圣教建立阿赖耶识
1 明所知依是阿赖耶识而非空性
我们现在首先要对阿赖耶识有一个了解,阿赖耶识并不是后来的唯识学论师建立的,不
是一个想当然的成立。它有经典的依据,首先说阿赖耶识作为一个现象,作为一个法的
存在。在《阿毗达摩大乘经》中讲:“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
证得。”由此显示阿赖耶识的存在,无始时来界的“界”,在佛法中是因义,所以“法
界”就是生法之因,或说“界”是差别义,如说佛教界,学术界。但事物的差别从究竟
而言,又是因为种子的差别,而形成现行的差别。所以从此角度讲,差别义还是因义,
种子就是因。那么这个因是一切法的平等所依,由此就有了诸趣的显现,以及菩提涅槃
的证得。所以,它是世出世间的所依,来说明阿赖耶识作为所知诸法的枢纽,和所知诸
法的所依,来进行说明。但在此颂中有一个分歧的认识,有些人认为,这个“无始时来
界,一切法等依,”可以理解为空性,因为空性也是一切法的所依。{如佛陀扇多于所
译《摄大乘论》所引经中偈颂说:“无始已来性,一切法所依,有彼诸道差,及令得涅
槃。”}如《中论》中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正因为一切法是空的,没有
实有的自
a*******g
发帖数: 867
32
此中何者是遍计所执自性?《摄论》说“谓于无义,唯有识中,似义显现。”遍计所执
自性是什么意思呢?在此首先要给大家说明,这个遍计所执自性或遍计所执性,很多人
喜欢把它作简略说,简略说应该叫遍计所执,但是你不能说遍计执,遍计执和遍计所执
自性、遍计所执是不一样的。遍计执重在说执著,这个执著实际上属依他起所摄,这与
遍计所执自性不相干涉。什么叫作遍计所执性?无义。佛法中经常讲唯识无义,只有识
的显现,在这个识的显现里面,并没有我们所执著的一个识之外的一个有自性的有实体
的非因缘的客观的境界存在。所以,这个“义”实际上就是“境”的意思。这个地方所
指的境,特指外境,这个“识”是指内识。当然这个内外是个相对的说法。我们谈到“
识”是当下的现象,我们认识到的一切境界,都是识之内的境界,因此我们谈到内。当
我们执著有一个客观境的时候,它不是一个识内之境,因此我们安立所执的外境。所以
我们讲唯识,实际上就是讲唯内识、无外境。这个地方是指识之内的所现的境界,它不
是一个实有的外境。“无义”就是没有我们所执著的心外实境。“义”就是所执境,即
所执著的、所错误认知的这样一个境相。在没有所执外境,唯有当下的认
S**U
发帖数: 702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唯识派与如来藏派的不同
大乘的唯识与如来藏都是在「假必依实」的假设下谈缘起,所以属于有宗。不过在教理与修证上,唯识派比如来藏派更接近「佛法」,略述如下∶
唯识的三性,区分了概念法与真实法,依他起-缘起-是流转还灭的核心,悟入依他起性,即圆成实,这还是符合「佛法」的观,以缘起为中心(阿含说∶佛论因说因,有因有缘世间集...)。
如来藏说以是否悟入如来藏-灭谛-为流转还灭的核心-见性成佛,不以缘起为中心,这就偏离「佛法」的缘起观。
「现观」是直接经验。「佛法」的现观,是如实知见,从经验上彻底破除「常、乐、我、净」这种对经验的错误认识,所以说见法的人超越疑惑,因为「现观」破除了对经验的是常还是无常等的迷惑。如来藏说现观的是如来藏,对于世间法,不是现观无常等,而是观自性本空,自性本净,常无常不二等,一切回归清净自性。这种观,是以现观智慧从世间解脱(慧解脱)呢,还是逃避世间,以清净自欺?
依摄论,圆成实是法性,包括道与果,与导向道果的圣教。佛的功\\德-三身四智,是缘起的,这也与如来藏说佛的功\\德本来俱足,不劳修证,只需显发不同。
如来藏说对鼓舞修行必定成功\的信心,非常有力。行者体会到自心清净,对修行的最终目标-无... 阅读全帖
T**********0
发帖数: 503
34
佛法的修根
有一次,婆罗奢那婆罗门的一位学生,名叫郁多罗的少年,来拜访佛陀,佛陀问他
说:
「郁多罗!你的老师婆罗奢那婆罗门,教你们如何修根了吗?」
「教了,尊者瞿昙!」
「怎么教呢?」
「尊者瞿昙!婆罗奢那老师说,不要去看、不要去听,就是修根。」
「郁多罗!照这样说,盲眼人是修根修得最圆满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只有盲人,
才能完全做到不去看。」
这时,在佛陀后面执扇搧佛的尊者阿难,不禁接着问:
「郁多罗!照婆罗奢那的说法,耳聋的人也是修根修得最圆满的了,为什么呢?因
为只有耳聋的人,才能完全做到不去听。」
郁多罗少年被这样一反问,竟楞在那儿,沮丧得无言以对。
这时,佛陀为了打开僵住了的场面,对尊者阿难说:
「阿难!婆罗奢那婆罗门的教法,与贤圣者法律中,最上等的修根方式不同。」
把握了这个佛陀引导问法的机会,尊者阿难赶紧问:
「世尊!但愿为比丘们教说贤圣者法律中,最上等的修根方法,让比丘们依您的教
导修学。」
于是,佛陀说:
「阿难!仔细听!仔细思惟!我来为你们说。
当比丘眼睛看东西;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身体触、意念识,有了辨别认识后
,对合意的想提起厌拒就能保持厌拒;对不合意的想提...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5
长部11经
巴利文
498. “Evañca kho eso, bhikkhu, pañho pucchitabbo–
‘Kattha āpo ca pathavī, tejo vāyo na gādhati;
Kattha dīghañca rassañca, a?u? thūla? subhāsubha?.
Kattha nāmañca rūpañca, asesa? uparujjhatī’ti.
499. “Tatra veyyākara?a? bhavati–
‘Vinnā?a?(识) anidassana?(不可见的), ananta?(无边的,无限的,无量
的) sabbatopabha?(遍满的光明);
Ettha āpo ca pathavī, tejo vāyo na gādhati.
Ettha dīghañca rassañca, a?u? thūla? subhāsubha?;
Ettha nāmañca rūpañca,...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6
长部11经
巴利文
498. “Evañca kho eso, bhikkhu, pañho pucchitabbo–
‘Kattha āpo ca pathavī, tejo vāyo na gādhati;
Kattha dīghañca rassañca, a?u? thūla? subhāsubha?.
Kattha nāmañca rūpañca, asesa? uparujjhatī’ti.
499. “Tatra veyyākara?a? bhavati–
‘Vinnā?a?(识) anidassana?(不可见的), ananta?(无边的,无限的,无量
的) sabbatopabha?(遍满的光明);
Ettha āpo ca pathavī, tejo vāyo na gādhati.
Ettha dīghañca rassañca, a?u? thūla? subhāsubha?;
Ettha nāmañca rūpañca,...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7
析“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之真义
——驳所谓“六字真言‘考释’”的荒唐言论
多识仁波切
藏文“六字真言”是梵文的转写……全文的意思是:“具足佛身,佛智的观世音观
照!”……“六字真言”除了整体含义而外每个字还有每个字代表的意思。在《嘛呢教
言》中列举了36组含义。如六字代表度脱六道众生,破除六种烦恼,修六般若行,获得
六种佛身,生出六种智慧等等。
作者在“考释”这篇文章中施展其想象臆测、虚构捏造、弄虚作假的本领,根据自
己的无知偏见,道听途说,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采取增添词汇和语法成分、颠倒词序、
歪曲词意等手段对藏族人民家喻户晓的观音大明咒──“六字真言”,进行了面目全非
的“加工”、“改造”。
1992年第3期《西藏研究》(汉文版)刊登了一篇作者署名赵橹的所谓《藏传佛教六
字真言“考释”》的文章。所谓“考释”,顾名思义应该是对考释对象以实事求是的态
度,经过深入细致的考查、考证所做出的一种准确的合乎逻辑的解释,而绝不应该是毫
无根据地联系和不负责任的乱说。但这篇名为“考释”的文章,就连稍微懂点藏文和藏
传佛教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出其荒诞无稽,仿佛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呓语似的毫无根据的瞎
说。... 阅读全帖
n**s
发帖数: 39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入胎识与识阴六识
合然俱离,离和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
和合(二法)与本然(不二法)都离开,离开与不离开也放下,方名是依止八识/无所住生
其心/打破八识。
C********g
发帖数: 9656
39
唐子
近日网上披露:印度1949年通过的宪法中确立了全民免费医疗的政策,虽然重大疾病还
需要个人负担一部份,却规定先看病后补交费用,所以大多数困难患者补交不上的费用
实际都由政府买单。据悉:印度的12年级基础教育,1年级到8年级为全免费的义务教育
,9年级以上收取相应的象征性学费,具体每年约人民币10元到70元。并且为独生女孩
提供直到研究生的免费教育。学生每年免费领取三套校服。许多住校学生被褥等生活用
品都由政府提供。学生每年只要缴不到人民币30元的福利基金,用于学校维修校舍、举
办文体活动,等等。
据2月10日中国经济网报导,“印度推出全球最大免费午餐计划,惠及1.2亿学生”。印
度教师工资收入全部为财政支出,约人民币2000元到5000元。“富中国”的内地老教师
也才2000多元,由此感叹“特色”国民无地自容。为什么?
一、目无尊长地反礼教传统
这是走向共和之后不断革命的悲剧的开始。炎黄子孙·华夏族人曾经很罕见地开展了成
汤(两次)革命,此后三千年中国有暴动战乱,却不再有革命。西周200年之后,国人
暴动·周召共和昙花一现,商、周两朝的德政礼制时代终结。春秋战国500年间,礼崩
...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ren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dragonbreath (龙吸), 信区: Parenting
标 题: 读弗洛伊德,说三我(3)真命天子:自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4 08:59:37 2015, 美东)
“天地生我熊熊火,
无父无母无因果。
自在逍遥无识海,
寻觅真命Mr. Right!”
人形火焰的伊特哼着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小调儿,游来荡去,好不自在。有时候哭,有时
候笑,有时候静若处子,有时候又瞬移千里。
在没有时间概念的无识海里,不知过了多久,伊特注意到一个淡淡的人形影像出现在不
远处。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干什么?你要去哪里?”
可能是孤单的太久了,伊特终于有了对象来发泄一下自己的口舌之欲。
可是,事情好像是剃头担子一头热,如论伊特如何表现,那边并无反应。一番折腾之后
,伊特也不是全无头绪:那位是个copy cat。无论伊特干什么,那位都照着学一遍。这
让伊特感到很好玩。于是伊特用尽浑身解数玩出各种花样。时间久了,伊特有点无聊了
,累了。
“累了?这不可能,我从没累过。可是我的精神头确实不如以前足了。那小子...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因为没有逻辑没有怀疑:中国,成了无学的民族
隽语录
■从简单到复杂,看起来很遥远,但却是有路可以走的,当然不可能是一步到位,一
步升天。但我们中国的圣人,一句话顶一万句,他说出来的就是真理,根本就不需要证明。
■为什么人家西方人能拿到你80%的利润,而我们只能拿到20%的利润?那
是因为你拿到的是可见的钱、可摸的钱、可听的钱、可接触的钱,人家拿到的是不可见
的钱、不可摸的钱、不可接触的钱。而只有通过逻辑,我们才能够通过可见、可听、可
摸的方式,来控制那些不可听、不可见、不可摸的东西。
逻辑学是一门以推理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方法论的
功能。它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西方、中国和印度三大逻辑传统。逻辑学同哲学
研究紧密相关,对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语言等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作
用。同时,在黎鸣先生看来,对赚钱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为黎鸣先生演讲的一
部分,在一些读者看来或许有偏激之处,他对国人思维的一些评价我们暂且理解为“爱
之深而恨之切”,同时欢迎读者进行讨论与交流。
所谓“五经”,很多都是经过他整理出来的,但是,孔子他的所有言论都是
独断论,不是... 阅读全帖
d**********h
发帖数: 2795
42
“天地生我熊熊火,
无父无母无因果。
自在逍遥无识海,
寻觅真命Mr. Right!”
人形火焰的伊特哼着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小调儿,游来荡去,好不自在。有时候哭,有时
候笑,有时候静若处子,有时候又瞬移千里。
在没有时间概念的无识海里,不知过了多久,伊特注意到一个淡淡的人形影像出现在不
远处。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干什么?你要去哪里?”
可能是孤单的太久了,伊特终于有了对象来发泄一下自己的口舌之欲。
可是,事情好像是剃头担子一头热,如论伊特如何表现,那边并无反应。一番折腾之后
,伊特也不是全无头绪:那位是个copy cat。无论伊特干什么,那位都照着学一遍。这
让伊特感到很好玩。于是伊特用尽浑身解数玩出各种花样。时间久了,伊特有点无聊了
,累了。
“累了?这不可能,我从没累过。可是我的精神头确实不如以前足了。那小子反而变得
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带劲了。姥姥的,使得坏的肯定是他!”
“喂,你是谁,你再不回答,我就不跟你玩了。。。”
或许是威胁起了作用,也或许是那位吃饱了、有了回答的力气
“I’m your father 。。。”
"W~~h~~a~~t ? !@$#%@#$^”
“骚瑞...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761
43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钱谦益诗略识 z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2b9870100fqr0.html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一字牧斋,学者称为:虞山先生。江苏常熟人。少有
才华,十五六岁放言古今,作《伍子胥论》、《留侯论》,令文坛前辈咋舌激赏。时海
虞之“拂水文社”秀出吴中,而钱谦益是其中“朗出天外,不可梯接者”。
谦益少时学前后七子,心追手摹唯欲驱驰过之。后创“虞山诗派”,自有主张:灵
心、世运、学问,力矫明代复古抄袭风气,为清代的诗歌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明清
二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所作长于七律,朱庭珍云:“沉雄博丽,佳句最多,梅村较之,不逮远甚”。钱仲
联也认为:“牧斋七律,当为清代第一”。其中,《西湖杂感二十首》和《后秋兴一百
零四首》为其最佳。特别是《后秋兴一百零四首》,被陈寅恪称为“明清之际的诗史,
较杜陵犹胜一筹,乃五百年来的绝大著作也”。
这里先试析他的一首早期的七绝,然后再重点分析一下他的几首各个阶段有代表性
的七律:
《众香庵赠自休长老》
略彴缘溪一径分,
千山香雪照斜醺。
道人不作寻花梦,
只道漫山是白云。
这...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805
44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读书,让我告别无智与无趣
“智”为般若,梵语为慧,译成中文,则是智慧。当“智慧”归于宗教仪轨以后,
“无智”便跳出了欲界、色界、无色界。而我,俗人一个,智境俱泯,跳不出三界,故
而只有无知,不会无智。
不管无知也好,无智也罢,酒肉穿肠了多年,懒惰成了醉我的毒素,使得我素餐有
余、智性不足,天天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忽然有一天,一觉醒来,懵懂如旧,而无趣
中生,更为可怕的是,一番“咀嚼”,舌尖的味蕾,敏感度陡然下降,嘴里没有半点儿
咸味。借问“医家”,医家说是少了“维生素”。我恍然大悟!
原来,知识就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维生素”!
不是吗?身体少了维生素,会得病;生活少了维生素,会无趣;而一个人若没有知
识所支撑,与行尸走肉有啥两样?于是,我检视自己走过的路,恍惚发现,如鸟行兽迹
一般,不禁惶恐,汗颜。幸好,迷离的醉眼,还能识起几个方块字。于是乎,我仿了猪
八戒,腋下夹上了半刀草纸,有事没事的,拿起书来,胡翻乱看。
别说,陶潜的“开卷有得”,还真没白说。翻开书本,竖排的载道妙笔,或怡情悦
性、真心自住,或跌宕恣肆、从善真我,不是中庸之道的担当,就是无知、无欲、无为
的超越。而横排的璧坐玑驰,笔底斑斓,气象万千,字里行...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9433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玄关显秘论 - 紫清指玄集
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书千万篇,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罗天。若要炼形炼神
,须识归根复
命。所以道: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还寻复命关。且如这个关窍,若人知得真实处,则
归根复命何难
也。
故曰:虚无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气,一气分阴阳,阴阳为天地,天地生万物
,则是造化之
根也。此乃真一之气,万象之先。太虚太无,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之可量,浩
浩荡荡,非涯
岸之可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包天地,小入毫芒,上无复色,下无复渊,一物圆
成,千古显
露,不可得而名者,圣人以心契之,不获已而名之曰“道”。以是知心即是道也,故无
心则与道合,有
心则与道违。
惟此“无”之一字,包诸有而无馀,生万物而不竭。天地虽大,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
;阴阳虽妙,能
役有气,不能役无气;五行至精,能役有数,不能役无数;百念纷起,能役有识,不能
役无识。今修
此理者,不若先炼形。炼形之妙,在乎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丹成,丹成则形固,
形固则神全。
故潭真人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忘”之一字,则是无物也
。本来无一物,
何处有尘埃!其斯之谓乎?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
a**u
发帖数: 8107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都是活鬼,不是活佛
☆─────────────────────────────────────☆
Yisu (yisnotme) 于 (Mon Aug 23 10:26:28 2010, 美东) 提到:
——宣化上人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
。词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这一些魔鬼,我以前遇到的多了,西方人都还不知道有这种奇怪的事情,并不是中
国人信鬼信神的,才有这些,这是时间久了,天地间奇奇怪怪的事情自然多得很。“我
灭度后末法之中”:释迦牟尼佛说:我入涅槃之后,在这个末法的时候。“多此妖邪”
:这些妖邪多得不得了,到处都是。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看见,就不相信。这世界我们没
有看见的事情多得很,要完全等到我们亲眼看见,一生也看不完的。因为一生看不完那
么多的事情,我们也就不知道那么多的事情。所以“多此妖邪炽盛世间”:就像火似的
在这世界上把所有的人都烧死了;这一些不认识妖魔鬼怪的人,就都跟妖魔鬼怪跑了,
这就好像火那么厉害,把这些个人都烧坏了。“潜匿奸欺”:“潜”就是潜伏、潜藏起
来。“匿”是...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47
☆─────────────────────────────────────☆
minotaur (牛头怪) 于 (Mon Oct 25 20:42:06 2010, 美东) 提到:
我认为很难。
我是从地理上来说的。
当年赫连勃勃在陕北活动,后秦和后来的刘裕部队都拿他没有办法
西夏也是在陕甘宁一带,也把北宋整得够呛。
国共内战的时候,胡宗南二十三万对西北野战军三万,频吃败仗。
总之,历史上来说,要消灭陕北的割据实力,要么有足够强大的骑兵部队,要么有足够
多的军队和足够多的军费才行。还有时间。我不认为国民党有这个时间。
☆─────────────────────────────────────☆
OXGBIX (牛英九) 于 (Mon Oct 25 20:52:54 2010, 美东) 提到:
消灭TG在陕北基本是做梦
当时的主题主要是TG如果突破困境夺取全国政权,这个需要机会,不过那个时代机会还
是比较不缺的

☆─────────────────────────────────────☆
whctmj (马甲) 于 (Tue Oct 26 00:38:...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5032
48
来自主题: Joke版 - 中国历史10大名菜 第一毫 无疑问堪称世界一绝!(组图) 游侠网 隔壁小王 9小时6分钟前 中国菜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由历代宫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所组成,主体是各地方风菜。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 的文化内涵,堪称世界一流。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上10大代表菜。 10、清蒸武昌鱼 “武昌鱼”产于湖北省鄂州市(古时称武昌),俗称团头鲂。据《武昌县志》载:鲂,即鳊鱼,又称缩项鳊,产樊口者甲天下。是处水势回旋,深潭无底,渔人置罾捕得之,止此一罾味肥美,余亦较胜别地。”同时,以“鳞白而腹内无黑膜者真。” “清蒸武昌鱼”是选用鲜活的樊口团头鲂为主料,配以冬菇、冬笋、并用鸡清汤调味。成菜鱼形完整、色白明亮、晶莹似玉;鱼身缀以红、白、黑配料,更显出素雅绚丽。特点:肉质鲜嫩,营养丰富。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1/e0c35d3160.jpg 武昌鱼得名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公元二六五年),末帝孙皓欲再度从建业(南京)迁都武昌。左丞相陆凯上疏劝阻,疏中引用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两句“单谣”。于是武昌鱼便始有其名。不过当日所说的武昌鱼,可能不是专指樊口鳊鱼,但在武昌所产的鱼中以樊口蝙鱼为上,故后来就将其美名归于武昌。历代名流学者都有赞赏,它的名声也越来越著。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1/3ad4aa4ace.jpg http://web.popo8.com/201707/13/4/f7a11cdeb9.jpg 9、北京烤鸭 http://web.popo8.com/201707/13/7/55aac279f1.jpg 北京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式,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也即是两派的代表。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 http://web.popo8.com/201707/13/2/7f036c2aa6.jpg 1864年,京城名气最大的“全聚德”烤鸭店也挂牌开业,烤鸭技术又发展到了“挂炉”时代。它是用果木明火烤制并具有特殊的清香味道,不仅使烤鸭香飘万里而且还使得“北京烤鸭”取代了“南京烤鸭”,而“金陵片皮鸭”只能在港澳、深圳、广州等南方几个大城市的菜单上才能见到。 http://web.popo8.com/201707/13/7/4ff14bb34e.jpg http://web.popo8.com/201707/13/7/7b8d9795ec.jpg 8、西湖醋鱼 http://web.popo8.com/201707/13/2/a1c042b0fc.jpg “西湖醋鱼”是浙江杭州传统风味名菜。此道菜选用西湖鲲鱼作原料,烹制前一般先要在鱼笼中饿养一两天,使其排泄肠内杂物,除去泥土味。烹制时火候要求非常严格,仅能用三四分钟烧得恰到好处。烧好后,再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鳍竖起,鱼肉嫩美,带有蟹味,道鲜嫩酸甜。 肉滋别具特色。其年代可追溯到宋朝,可谓是历史悠久。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0/499d193b99.jpg 古代有人吃了这道菜,诗兴大发,在菜馆墙壁上写了一首诗:裙屐联翩买醉来,绿阳影里上楼台,门前多少游湖艇,半自三潭印月回。何必归寻张翰鲈(誉西湖醋鱼胜过味美适口的松江鲈鱼),鱼美风味说西湖,亏君有此调和手,识得当年宋嫂无。诗的最后一句,指的就是“西湖醋鱼”创制传说。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1/801a3ceee8.jpg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b9e20990f2.jpg 7、东安子鸡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1373fc4cc5.jpg 东安子鸡,因用刚开鸣的小公鸡烹制而成,故名。本菜特色是特点:用嫩母鸡和红辣椒煸、烧而成。菜色呈红白绿黄四色相映,鸡肉肥嫩,味道酸辣鲜香。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3/d6d7e15ba2.jpg 东安子鸡是湖南的传统名菜,它始于唐代,相传唐玄宗开元年间,湖南东安县城里,有一家3个老年妇女开的小饭馆,某晚来了几位经商客官,当时店里菜已卖完,店主提来两只活鸡,马上宰杀洗净,切成小块,加上葱、姜、辣椒等佐料,经旺火,热油略炒,加入盐、酒、醋焖烧后,浇上麻油出锅,鸡的香味扑鼻,吃口鲜嫩,客官吃后非常满意,事后到处宣扬,小店声名远播,各路食客都慕名到这家小店吃鸡,于是此菜逐渐出名,东守县县太爷,风闻此事,也亲临该店品尝,为之取名为“东安鸡”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成为湖南最著名的菜肴。 http://web.popo8.com/201707/13/8/fe082eda34.jpg http://web.popo8.com/201707/13/5/2f27f063fd.jpg 6、麻婆豆腐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6/7ae6f6ccdd.jpg 麻婆豆腐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中的名品。主要原料由豆腐构成,其特色在于“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称之为八字箴言。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2/3a994ed45b.jpg 色泽淡黄,豆腐嫩白而有光泽。有人用“麻、辣、烫、鲜、嫩、香、酥、活”等八个字来形容这道菜,颇为形象地概括了它的特点。现在国内外的川菜馆都以经营此菜来招揽顾客。据说近年来,日本有家食品公司还将麻婆豆腐制成罐头远销世界各地。 http://web.popo8.com/201707/13/4/5cf8000e91.jpg http://web.popo8.com/201707/13/9/290b9d901b.jpg 5、无为熏鸭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3/9cbfc9ddaa.jpg 无为熏鸭是沿江菜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之一,也是享誉中外的徽菜传统名菜。它又名无为板鸭,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据无为县志记载:“民俗婚筵多用鹅,后改为鸭”,至今当地还留传著这样的风俗。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5/0e1fe3dc17.jpg 无为熏鸭,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据传,清乾隆三十九年,安徽无为县厨师采用先熏后卤的独特方法烹制鸭子,成菜色泽金黄油亮,滋味鲜美可口,其制法与口味均独具一格,因而全县闻名,故称“无为熏鸭”。后来传至各地,到清末已闻名全省,销往各地,成为安徽省人们最喜爱的特色菜肴之一。 用肥鸭熏制而成。成菜色泽金黄,皮脂厚润,肉质鲜嫩,气味芳香,别有风味。 http://web.popo8.com/201707/13/5/98890b10fb.jpg 菜肴简介无为熏鸭名贯古今、盛誉不衰的原因为二:一是鸭好,无为县地处长江沿岸,乃半丘陵半圩之地势,鸭以在野外放养,多食小鱼、小虾等活食,收稻后,鸭于水稻田里觅食,故鸭成长快、体服壮、肉嫩、脂厚;二是制法精良,操作细,成品体形完美,色泽金黄油亮,皮酥肉嫩,味鲜醇,并有烟熏幽香。若醮醋食用,风味尤佳。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3550dda763.jpg 4、飞龙汤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6/c2de4d4834.jpg 飞龙又名榛鸡,产于兴安岭。飞龙汤是将榛鸡脱毛去掉内脏后,用高汤煮熟即可,汤中不需放任何调料以保持汤原汁原味。飞龙汤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适合用作滋补汤品。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3/042c9415aa.jpg 飞龙(榛鸡)是盛产于兴安岭山林中的一种较小的飞禽。鄂伦春人用飞龙氽汤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洗净剁成小块的飞龙肉放进已加盐的沸水中煮,约二分钟就须将汤从吊锅子里倒出来,再放上一点'俄欧特'-野葱末后即可食用。另一种是先将盐末撒在飞龙肉上,待吊锅子水滚开时,一手拿着飞龙,另一只手不停地用勺子将吊锅子里的沸水掏出来浇在飞龙肉上,边浇边转,烫至六分熟时,再将整个飞龙连同野葱末一块放进锅里,在沸水中煮十来秒钟就可倒出食用。无论是那一种氽法,事前都必须把吊锅子擦洗干净,使其不沾一点油性。为了使飞龙汤保持原有的鲜味,不得加入任何调料或酱油。 http://web.popo8.com/201707/13/2/e8cf15c99f.jpg “飞龙汤”是东北的“食中珍品”。在东北民间,曾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说法。所谓龙肉,指飞龙肉而言。相传,飞龙是曾受过封的一种专给皇帝进贡的山珍,世上罕见,其肉细嫩,味鲜美,早在14世纪就闻名于世。 3、腊味合蒸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1/1ed8ee584c.jpg 腊味合蒸是湖南传统名菜之一,是取腊肉、腊鸡、腊鱼于一钵,加入鸡汤和调料,下锅清蒸而成。徐睿称,腊味是湖南特产,主要有猪、牛、鸡、鱼、鸭等品种,将三种腊味一同蒸熟即为“腊味合蒸”,吃时腊香浓重、咸甜适口、柔韧不腻,是用来送饭的首选。 http://web.popo8.com/201707/13/8/26e33e0f5b.jpg '腊味合蒸'以各种腊熏制品同蒸,风味独特,是湘菜中传统风味名菜。 此菜腊香浓重,咸甜适口,色泽红亮,柔韧不腻,稍带厚汁,且味道互补,各尽其妙。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0/62b5bb0753.jpg http://web.popo8.com/201707/13/2/6f27ab2621.jpg 2、水晶肴肉 http://web.popo8.com/201707/13/3/87c0000998.jpg 水晶肴蹄,又名水晶肴肉,是江苏镇江的一款名菜,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水晶肴蹄成菜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故有“水晶”之美称。食用时,具有瘦肉香酥、肥肉不腻、酥香嫩鲜等特点,佐以姜丝和镇江香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有诗赞曰:“风光无限数今朝,更爱京口肉食烧,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 http://web.popo8.com/201707/13/5/e3494b0487.jpg 肴肉传说在镇江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次张果老接到王母娘娘的请柬,请他去瑶池赴蟠桃宴。半路上,张果老忽然嗅到一股奇异的香味,仔细一看,原来是水晶肴肉散出的香味,不由馋虫挠心,便变成一个老头买了一些,饱餐一顿,继续上路。快到瑶池时,忽然对赴蟠桃宴没了兴趣,心想水晶肴肉如此好吃,何必再赴蟠桃宴,于是掉转毛驴,打道回府了。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3/55e7ea897f.jpg http://web.popo8.com/201707/13/8/755aab22db.jpg 1、东坡肉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2/89031e2ee6.jpg 东坡肉属浙菜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东坡肉是杭州名菜,其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腻,带有酒香,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十分美味。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6/2f67e9a8c2.jpg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http://web.popo8.com/201707/13/16/b4cefd6ae3.jpg “东坡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 http://web.popo8.com/201707/13/3/608faf5e14.jpg
中国历史10大名菜 第一毫
无疑问堪称世界一绝!(组图)
游侠网
隔壁小王
9小时6分钟前
中国菜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由历代宫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所组成,
主体是各地方风菜。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 的文化内涵,堪称世界一流。一起来看
看中国历史上10大代表菜。
10、清蒸武昌鱼
“武昌鱼”产于湖北省鄂州市(古时称武昌),俗称团头鲂。据《武昌县志》载:鲂,即
鳊鱼,又称缩项鳊,产樊口者甲天下。是处水势回旋,深潭无底,渔人置罾捕得之,止
此一罾味肥美,余亦较胜别地。”同时,以“鳞白而腹内无黑膜者真。” “清蒸武昌
鱼”是选用鲜活的樊口团头鲂为主料,配以冬菇、冬笋、并用鸡清汤调味。成菜鱼形完
整、色白明亮、晶莹似玉;鱼身缀以红、白、黑配料,更显出素雅绚丽。特点:肉质鲜
嫩,营养丰富。
武昌鱼得名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公元二六五年),末帝孙皓欲再度从建业(南京)迁都
武昌。左丞相陆凯上疏劝阻,疏中引用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两句“单谣”
。于是武昌鱼便始有其名。不过当日所说的武昌鱼,可能不是专指樊口鳊鱼,但在武昌
所产的鱼中以樊口蝙鱼为上,故后来就将其美名归于武昌。历代名流...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49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五 唯识思想的起源
第一 依初时《阿含》谈唯识思想的起源
(第五碟)接下来跟大家谈一下唯识思想的起源,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和勾勒。一
般认为,唯识思想是在佛陀灭度后九百年,大概在公元四五世纪的时候,在印度由无著
、世亲来开创的,他们承自于弥勒菩萨的教法,所以,由于有这样的观点,就认为在早
期的原始佛教中,包括在《阿含》里面很难看到唯识思想的影子。但是,实际的情况是
怎样的呢?如果我们认真阅读佛经的话,便可以看到,在初期《阿含经》里面,就有唯
识思想的起源。我们作一个总结,给出一个开宗明义的说法。在初期《阿含经》里面,
在谈到一切法的时候,是从认识的发生这个角度来谈一切法的。在《杂阿含•三
一九经》中有这样一段经文,我读给大家听:“佛告婆罗门:一切者,谓十二入处。眼
、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名一切。若复说言此非一切,沙
门瞿昙所说一切,我今舍,别立余一切者,彼但有言说,问已不知,(徒)增其疑惑。
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这是很普通的一段经文,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