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 发帖数: 38 | 1 〖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心性可以就以下三点来加以说明:
我们的觉受、我们对这些觉受的想法或看法、以现象的本体(法性)。觉受、心灵的
投射及
现象,这也是心的组成要素。没有心,就没有感受,也不会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我们之
能看到
各种东西的形状,甚至梦魇,都是有这颗心;若没有心,一切便都没有形体了。盲眼的人
看不
见,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颜色的存在。当我们的眼识起作用时,才能感受到颜色的存在
,我们
以这种识来分别,并为不同的颜色贴上不同的标签。以究竟的实相来说,颜色与我们的心
,或我
^^^^^^^^^^^^^^^^^^^^^^^^^^^^^^^^^^^^
们为颜色所按上的名称,与我们的心之间并无不同,是一体的。
^^^^^^^^^^^^^^^^^^^^^^^^^^^^^^^^^^^^^^^^^^^^^^^^^^^
同样地,声音并非与听到它的这个心是独立分开的两个个体,耳识所反应心和声是一
体的。
同样的道理,五根(眼耳鼻舌身)的特质也是由五识才具体显现出来的色、声、香、味、
触。在 |
|
a*******g 发帖数: 867 | 2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
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
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
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
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
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
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
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
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
,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
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选自《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 |
|
r****r 发帖数: 755 | 3 这里的涅槃应该是指的见到空性,物我双亡。
这个是马哈希法师说的,
Practical insight meditation 英文版里有一章专讲,
但是中文译本里译者省略了:
內觀禪修:基本和進階練習 / 馬哈希法師著.林武瑞中譯
禅修者无论从腹部的起伏,或以任何其他身、心的目标开始观察,都会发现产生一种延
续的动力,接着,观力平静、流畅,不须靠作意就绵绵不绝。他宁静、清晰地看着诸行
的息灭,心无杂染,不论外境怎么吸引人都不为所动,或者怎么恼人也不因此而苦。他
看只是看,听只是听,嗅只是嗅,尝只是尝,触只是触,识只是识,他具足经上所记载
的六种定力,观照诸法的生灭,在禅定中时间感消失了。一旦五力──信、进、念、定
、慧平衡具足了,他将体证涅槃(注:马哈希在此详细描述体证涅槃的情形,不过这对
多数禅修者来说并没有帮助,知道太多并产生期待,而不去清楚地观照当下身心的变化
,这样是有危险的。)。
一个人体证涅槃以后,察觉他的性情和心态大为改变,整个生命脱胎换骨。对佛、法、
僧坚信不移。由于信心增强,他获得喜悦和宁静,喜乐澎湃涌现。初证涅槃,由于极喜
的缘故,尽管怎么努力也无法清楚观照(编按:随 |
|
b*****l 发帖数: 3821 | 4 <圆觉经>
云何无明。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
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
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
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
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
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
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
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
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
|
w*********r 发帖数: 2192 | 5 ◎以四个愿祝福自己
慈心观的第一个阶段──对自己修慈悲,要用四个愿来祝福自己:
愿我没有怨仇(aham avero homi)
愿我没有瞋恚(abyApajjo homi)
愿我没有痛苦(anIgho homi)
愿我遍满快乐(sukhI attAnam pariharAmi)
对自己身体每一部分散发慈悲,感到放松、轻安。若身体不舒服、有病痛的地方,如肩
膀硬、膝盖痛,就在那部位停留较长的时间,用智慧观察它们,将慈悲、缓和、接纳与
包容送给它们,渐渐地也就能放松,达到全身彻底地放松、轻安。
放松后特别要注意脊椎是否挺直,脊椎直,心自然会有警觉,心有警觉才能专注业处,
持续用功,出离烦恼;如心无警觉,便使不上力,容易昏沉。要感到威仪很稳定,呼吸
是顺定的呼吸,是深的呼吸。顺定的呼吸和不顺定的呼吸不一样,要分别清楚,了解它
们不同样的感觉。修慈心观或其它法门同样要学这个道理,然后自然能够运用身体的轻
安来修心的轻安,心的轻安是定的条件。
要彻底地放松身体,注意身体是否很稳定,我们能感受到骨头的硬、肌肉的软,肌肉是
挂在骨头上。在这情况下觉得脊椎直,表面大肌肉放松,腰骨、头与肩膀自然地提起...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2192 | 6 〔第三阶段 ──扩大所缘〕
◎破坏心的限制
将稳定的慈心感觉,扩大至一切众生为所缘,没有例外。如何扩大所缘修无量心呢?要
破坏心的限制。那什么是心的限制?我们的分别就是心的限制,如果不分别,心就没有
限制,因为分别,心就受到限制,心除了分别的限制外,没有其它限制。了解心的限制
才能扩大所缘修无量慈心。那什么又是无量慈心的限制?分别那个人很好看,他对我很
好,他是我的儿子,她是我的母亲,所以我对他们好。那个人我不认识、长得不好看,
就不想看;或者乞丐很脏,我们讨厌他,无法像对母亲般地爱他。
所以要学、要练习面对所有的众生,都是用平平衡衡的慈心观,像母亲对待自己的独生
子,是很稳定且没有变化的爱,我们要以同样的爱对待一切众生。
◎五个所缘的选择
要如何做呢?先观想五个喜欢的人物,在这里修的时间短,所以异性也行,没有问题
──母亲、朋友、姊姊、弟弟都可以。我们用很快的速度观想他们,只要有印象就好,
不用调印象很明显。观想他们后,也用四个愿祝福他们:没有仇敌、没有怨恨、没有痛
苦,拥有快乐。
接着观想五个中性的人物,这次只要选择认识的人,没有特别喜欢或不喜欢,如邻居、
同学等。我们的心也要调得...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7 星语:这种建立在名言实执上所谈谈的解脱,个人认为是不究竟的。不过受实执的影响,
很难摆脱此思考模式,因此说,有待冷静亲证.不急依于推论. |
|
d******e 发帖数: 4192 | 8 "五蕴和涅槃的相异排斥"
是不必要的,认清五蕴,并不等于一定灭尽五蕴.
灭尽五蕴是什么状态?
,成为解脱的所依。看似非我见,实际还是我见。只是中观玩的非常高超,不断的破,
死也不承认有个“实”。然后对最终的那个,用不可思议的胜义谛来掩盖
见上。
不二靠拢,发展到最后,就变成高度梵我倾向的如来藏邪见。 |
|
O*********9 发帖数: 552 | 9 那谁
整一下吧
排版有问题
===================================================
四十种适合不同性行的业处整理如下表:【四十业处】
七组
四十
业处
近
行
定
安止定
似
相
性格
初
禅
二
禅
三
禅
四
禅
十遍
地遍
*
*
*
*
*
*
一切
水遍
*
*
*
*
*
*
一切
火遍
*
*
*
*
*
*
一切
风遍
*
*
*
*
*
*
一切
青遍
*
*
*
...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10 <圆觉经>
云何无明。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
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
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
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
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
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
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
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
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
|
T*******y 发帖数: 6523 | 11 I see. I am only at about 1/5th of it.
Is this wiki explanation on tathagatagarbha that's what you meant?
佛性(梵文:sk. Tathāgatagarbha, Buddhatva),佛教术语,也叫觉性、自性、真
如、实相、如来藏、圆觉等。
佛性一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有不同的内涵。《涅槃经》说“佛性有种种名,于一佛性,
亦名法性、涅槃,亦名般若、一乘,亦名首楞严三昧、狮子吼三昧”。大乘佛教的一些
经典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但众生因迷妄的深浅,
而有贤愚、明昧的不同。
在早期結集的佛教經典中並無相關記載,此為公元一世紀後,後般若經時期及唯識初期
所出現之用詞,已經引入印度奧義書和其他教派思想的觀念,為大乘佛教"有宗"的核心
思想,並非全部佛教教派皆認可之觀念。
and again is typical 'tathagatagarbha' theory. |
|
q****u 发帖数: 1421 | 12 找什么我只有一个大的目的就是“持眼根明白何为见性”。我不为任何境界或觉受,
任何境界或觉受来了,我皆不执不做圣解,就是当成狗屁一样。但真做起来,于坐中
,我会保持主题,不因境界和觉受忘失主题。何为主题,一指“持眼根明白见性为何
”这个目的不变,二指行动上继续做该做的事,该怎么观继续怎么观。
何为宝石,何为见性,楞严经中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至于从知见上,了解这些对见性的了解有多帮助,嗯,我看是极为有限的。有一个实
际入门上手的方法,实践出真知。不然凭法理想象,恐怕似经中所云“如萤火烧须弥
山”。
话说回来,我已经回答你我的方向和目的了。也就是“找什么”。我确实非常关心“
怎么找”。实际上我关心两个问题,一是这个方法是否从佛法理论上有不如法之处;
若没有,则如何入手,如何进展。
的是宝石是什么样 |
|
q****u 发帖数: 1421 | 13 嗯,您有何高见我都愿闻其详,只要能对我实修有帮助。 |
|
b**d 发帖数: 7644 | 14 你要是觉得你自己实修很牛,你就明着说. 能不能不要老是这么拐着弯儿呀? 俺根本
没瞧出来你是真心请教他的 |
|
j**n 发帖数: 13789 | 15 谈空说幻
故弄玄虚
本质上都一样的
真正的修行成就绝对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建立起来的 |
|
r****n 发帖数: 8253 | 16 一、波粒二象之两种存在
万物,无论是物质还是意识,皆有波和粒两种存在方式。
1、 粒性存在:五蕴,世间,现象界
这里的粒性,不是经典物理所说的单一的电子等物质实体,而是指非连续性,分立性,
并且有最小不可分割单位,即一份一份的量子性(粒)。它可以用来描述物质也可以用
来描述意识。
粒性存在包括粒子性的物质,和粒子性的意识,佛法统称为五蕴。
1)粒子性的物质存在,是佛法所说的色法(色蕴),物理学所说的本征态,是任何被观
察到的物质现象。具有质量,热量,空间位置等确定的物理量。
2)粒子性的意识存在,是佛法所说的名法(识蕴、想蕴、受蕴、行蕴),科学广义所说
的意识。是各种感知,判断,记忆,思维等意识活动状态。
3)于粒性物质来说,它表现为非连续的分立的一份一份的物理量以及一个一个粒子的不
断生灭跃迁。
4)于粒性意识来说,它表现为刹那生,刹那灭的前后分立的一个一个的意识相续之流。
5)粒性存在,是易经和老子所说的阴或者万物,用"- -"表示,强调非连续性。也是柏拉
图所说的现象世界。也是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世间和...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7 3、波性存在:
这里的波性,不是经典物理所说的水波电磁波等实体的波,而是抽象的波,是一种数学
上的弥散,对它的想象认识,不可以二维或者三维化,不可以图像化。因为图像化必定
违背其抽象特性。最多可以对弥散的性质假立的图像化,但是需要认清它绝非二维或者
三维的弥散波。这里的弥散,物理学上用波函数描述,在佛法里面,它是佛陀所说的涅
盘的无量无边。
波性存在包括弥散的波性的物质,和弥散的波性的意识。
1)波性的物质存在,是物理学所说的物质不被观察测量时的“量子态”,“叠加态”,
用波函数描述。此种存在是抽象的,没有体积大小,位置长度等任何物理量,不是物理
实在。是一种抽象的数学实在。弥散的波性物质,它其实是佛陀经典所说的无漏的色蕴
。此处的漏,是不圆满的意思,并非烦恼。此时的物质,也部分类似大乘唯识所说的色
法种子。
2)波性的意识存在,是佛法所说的涅盘。涅盘的字面意思是熄灭,由于这种抽象意识实
现的前提必须是粒性意识的彻底熄灭,任何粒性物质也因此被熄灭掉,所以被称为涅盘
。在长部11经和中部49经,佛陀提到一个非显现的识(Vinnanam anidassana... 阅读全帖 |
|
t******h 发帖数: 177 | 18 "阿罗汉所体验的涅槃界名为“有余涅槃界”(sa-upādisesa-nibbānadhātu),因
为虽然一切烦恼已灭尽,但由于过去执取所产生的诸蕴还存在。在注疏里也被称为“烦
恼之灭尽”(kilesa-parinibbāna)。
在阿罗汉死时所证得的涅槃界名为“无余涅槃界”(anupādisesa-nibbānadhātu)
,因为五蕴已完全被舍弃,不再后有。在注疏里也被称为“诸蕴之灭尽”(khandha-
parinibbāna)。
依不同的方面,涅槃有三种:
涅槃被称为空(suññata)是因为它毫无贪嗔痴,也因为它毫无一切有
为法;
被称为无相(animitta)是因为它毫无贪嗔痴之相,也因为它毫无一切有为法之相;
被称为无愿(appaṇihita)是因为它毫无贪嗔痴的渴望,也因为它毫无渴爱之欲
。[5]" |
|
f*******e 发帖数: 5594 | 19 不知道你引用的经文与我说的有什么关联。
无我是世间的实相,这个并不是以我实证为前提的。就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触电可能会致
死,但并不需要一定去自己证实。 |
|
G**W 发帖数: 1865 | 20 真是世間实相嗎 ? 你的臉上無故被揮了一拳,
你不痛嗎 ?
无我嗎 ? 這種東西,不用打高空. |
|
f*******e 发帖数: 5594 | 21 当然痛,但痛不代表就是有我啊,这是两回事。无我是世间的实相,有我是世间的表象
,这些都是佛法中最基本的东西,怎么会是高空呢? |
|
|
t******g 发帖数: 17520 | 23 我都同意你说的解释
在表象的基础上, 苹果是存在的, 你就不能用无苹果来解释苹果的存在,
即使我知道苹果的存在是一种假象, 强用实相去表达表象的东西是不科学的
= |
|
t******g 发帖数: 17520 | 24 如果我说 五蕴以 “既非实有,亦非实无” 的状态存在着
你能说是错的吗? |
|
f*******e 发帖数: 5594 | 25 不能说完全错,但这种说法实际上又退回到说实有、实无之前的思维了。 |
|
t******g 发帖数: 17520 | 26 其实你的实有 和实无, 就是把观察者给撤了, 没有了reference 了
就无所谓有无了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有实无吗?
这种彻底无我的心态, 是我们要追求的吗? |
|
|
G**W 发帖数: 1865 | 28 这个说的好啊,上至诸佛,後至中国历代证悟实相的禅宗祖师,全都不明讲这个胜义菩提
心的所在,全都是用拱云托月的方式来启发悟缘成熟的佛子.
就如禅子问禅师,如何是"禅"(什麽是禅宗的证悟 ?), 那位禅师回答说 :"泥牛海底行",
一般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其实那位禅师的意思是
说 :"这个"胜义菩提心"并不是一般大家所了知的一切三界法, 因为
世界上那有泥牛可以在海底走路的 ? 那不就是您说的 其实就是包含一切但又不是任何
的一种“东西”。所以才只能说不是这个,不
是那个。说些“不是”,确实能启发脱执的.
至於有很多人不认同禅宗的教导方式,认为这些都是些无厘头的公案,
其实不是,也不是笼罩, 套句教门的说法,那是因为信位不满足的缘故, 不能於此诸 佛
妙道起探求心, 所以经上开示 :
「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
乘,徒劳勤苦。」
如果实证胜义菩提心是无厘头,为什麽历代那麽多精通教门的人愿入宗门苦参一世,这就
证明了大乘法上的确实性. |
|
d**********6 发帖数: 237 | 29 我的理解是: “大地平沉,虚空粉碎”喻说诸证悟者破掉了法相。非但內不見身心,
外不見世界,即連虛空亦不存在也".
即行者关于大地、虚空的错误认识破掉了,大地相没了,虚空相没了。眼根在这种定界
里不应该还有作用? |
|
G**W 发帖数: 1865 | 30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
永无诸委曲相。』
另『《首楞严经》 直心是菩萨净土。————《维摩诘经·佛国品》』
什麼是直心 ? 直心就是真心, 為什麼要稱真心為直心 ?
“離於我過”所以是真正的直心,如來藏的自身雖然能夠變現我們的色身和七轉識,使
得我們具備見性、聞性、覺性、知性及處處作主性;但是如來藏自身從來都不返觀祂自
己的存在,不起六塵中的證自證分,不覺得有“自我”存在,完全“無我性”,離於六
塵的見聞覺知故離於“我”性。而祂也不貪著自己所變現的六塵中的一切法,從來不曾
落到“我所”裏面。所以祂是離於“我”與“我所”的實相心,當然就沒有“我相、人
相、眾生相、壽者相”。
《契經》佛云︰「金剛藏,如來常住恒不變易,是修念佛觀行之境,名如來藏。猶如虛
空不可壞滅,名涅槃界,亦名法界。」 |
|
c***h 发帖数: 2262 | 31
我认为这都只是见到缘起,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之后的个人的诠释,
无所谓 (虽然我较倾向实生实灭,只是较倾向。)
重要的是修行方法 只要正确 都ok
其他怎么诠释 我是觉得还好 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就好 |
|
n********n 发帖数: 8336 | 32 你这个解释不错。其实只要符合缘起法就可以。梦境也可以有真实所引起, 真实也可以
由梦境所引起。这就超越了真与幻。世间的实相也包括幻境吧, 亦幻亦真。
如果问佛陀, 世间是幻是真? 也许是无记。因为无所谓。 |
|
G**W 发帖数: 1865 | 33 佛教修行者必须要明白喇嘛"即身成佛"与 佛陀修行解脱是完全不同的 :
藏传佛教密宗双身法的「即身成佛」,就是因为不明白「五阴炽盛」苦,才会有「男女
性交」能够成就「欢喜之佛」;因为藏传佛教「即身成佛」的内容就是男女性交,透过
「性交」所感受的「性高潮」触觉,将这种保持「性高潮」长久不退(无漏),说之为
「即身成佛」。
如此的「即身成佛」,必须透过男女「性器官」的接触;当男女性器官甫接触之时,不
可能一下子就进入性高潮,必须是慢慢的提升方有之;可见这种「即身成佛」的感觉,
是经由性器官的接触,乐触才慢慢遍及全身,亦可证明「即身成佛」的修行与乐触都不
离行阴,乃是「行苦」所摄;因为「乐触」的当下使人贪着乐触而导致生死轮回,就是
「苦」的前因;而人体必须要休息,喇嘛与女信徒「性交」时间再长,终有结束的时候
,那么「即身成佛」的「乐触」,也必然随之消失无纵,此时乐触已坏失,另一种的「
坏苦」就随之来临。
佛教的解脱道是用「观行」内证的智慧,来现观这些现象都是虚妄不实,都是「行苦」
所摄,也了知一切的苦,都是因为「五阴炽盛」而引生的种种苦,证知这些都是不真实
而虚妄的,在活着的当下,就能放下这些...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4
也就是如何灭苦
佛陀说,我所教导的只有苦与灭苦
你是在问,”何谓佛法”了
总合阿含,一句话,四圣谛
我借用佛陀在须深经的回答,及佛陀成佛过程来回答
首先,要理解因缘法、现观(内观、如实知见)因缘法 (法住智)
观察苦(惶恐)怎么形成(集) 苦(惶恐)怎么寂灭 (灭)
其实也就是现观五蕴的运作(苦、惶恐),不实而生,因缘所生因缘所灭,如梦幻泡影如
露亦如电
但这有难度,要有一定程度的定慧,一般的观察无法有效现观五蕴(或因缘法)
定 : 近行定 初禅~四禅
慧 : 方向对准涅盘 (灭苦,灭掉惶恐),体会它。也就是四圣谛、因缘法、八正道
先观察到集、灭 (因缘法,法住智)
但这还不能断贪爱,断苦(惶恐)
要时时正思维 味患离,培养强大出离心(离苦,离惶恐 的心)
时时现观集灭,正思维味患离, 培养智慧的积粮,
时日久了,突然断贪爱,然后断无明,自证圣果,究竟灭苦(惶恐)。
有些人很快,可能出离心很强大吧,有些人较慢。
佛陀由观察因缘法到解脱,一夜
舍利弗,两周
大目健莲,一周
多数人,有一搭没一搭。
佛陀提出”四念处”的方法现观五蕴(因缘法)
佛陀遗教是要大家修习”四念... 阅读全帖 |
|
|
p******n 发帖数: 2449 | 36 你现在功夫成片了?
你禅定了吗?
: 你没有实修体验,所以就很难懂别人在说啥了。
|
|
Y********o 发帖数: 75 | 37 谢谢您的评论。
首先、文化对社会的发展是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的。儒家文化帮助中国领先世界长达一千
多年,直到西方在制度文化方面超越中国。又如新教伦理精神、法理精神对西方现代文
明的发展的促进作用。英国殖民地大都比西班牙殖民地成功也说明这个问题。
其次、我认为很多儒家文化价值观是十分优秀的。几乎每个华人父母都重教育。我们在
中国春节的年夜饭上总要有一盘鱼,提醒家人要节俭、年年有余。还有从小立志。这些
价值观在很多其他文化都没有。压力、技术移民因素对华人的成功有帮助,但文化才是
使华人在同样社会环境下,取得其他民族未能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如果我们看一看美
国华人的历史,我们早期移民到达这个国家的时候,大多贫穷和低教育。还受到1882年
排华法案及美国社会的种种歧视。受益于这些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华人在二十世纪六、
七十年代就与日、韩裔一道,成为了美国模范少数民族。这发生在美国大量地从亚洲进
行技术移民之前。华人能在美国社会在压力下站立起来,其它少数民族没有。这就是文
化的力量。华人在东南亚的成功就跟技术移民就没有关系。你可能不知道马来西亚就曾
经是用政策限制华人在公司中高管的比例。其原因就是华人... 阅读全帖 |
|
b*********k 发帖数: 35031 | 38 。。。
我肿么知道,又不是混那里的。。。ft,你不会实心眼当真了吧,上面我是瞎扯啊 |
|
X****r 发帖数: 3557 | 39 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个人倾向于使用指针,有两个原因:
1.这个参数将会被改变这个事实在调用的地点看起来更清楚。特别是多人合作开发的项
目里代码好多都是贴来贴去的,不是每人都会看一下所有用到的函数的文档的。
2.有时候调用者不关心这个参数的返回值,这样可以传一个空指针。
当然也有时候用引用更恰当或更符合周围代码的风格的。 |
|
t***y 发帖数: 110 | 40 I did not say it is a Gongli, I just said it is a Yuanli.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reals are equivalent. We can
start from any one to prove others. Many analysis text
books also just pick one as a Yuanli (without using the
definition of the reals) to prove others.
Sorry for did not check the text book carefully last night.
hehe.
Prof Zhang's text books indeed using 规范小数 gives the
proof of Quejie Yuanli(第二种陈述): (P28-P31)
R 的任何一个非空并且有下界的子集合E在R中有下确界。
Also This theorem just states the property |
|
i******s 发帖数: 566 | 41 昨日之河流:接受部分逻辑
经由不停的思索,对于这些惯用的预测、理性化及贴标签,悉达多清晰地看到了它们的
错误。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习惯是行得通的----我们的世界似乎是根据这些习惯
在运作。当我们人类谈到某个东西真正而确实存在
时,会说它是确定、非想象、真实、可证明、不改变而且无条件的。当然,某些东西我
们说它会改变。花苞开成一朵花,当它在改变时,我们仍然认为它是一朵真实存在的花
。这种成长和改变,是我们对花之本性所具有的固定概念中的一部分。如果它变得恒常
不变,我们反而会讶异。因此在这个观点上,我们对改变的预期是不变的。
一条河,水在流,永远在变,然而我们仍然称它为河流。如果一年之后我们再度造访,
会认为它是同一条河。但它是如何相同的呢?如果我们单独挑出一个面向或特性,这相
同性就不成立了。水不同了,地球在银河中转动的位置也不同了,树叶已落,新叶又长
出来了----剩下的只是一个相似于我们上次见到的河流表象而已。以“表象”作为“真
实”的基础是相当不可靠的。经由简单的分析,就能显示出我们一般对所谓真实的基础
,都只是一些模糊的概括和假设。虽然悉 |
|
v*******e 发帖数: 1715 | 42 吭气一声,进展如何?
去了武汉归元寺,很不错。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未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观如来是空是色, 愿大众即心即佛
到这里,不许你七颠八倒; 入此门,休管他五眼六通 |
|
f*******8 发帖数: 3612 | 43 刺激,现在好像基本能承受这种批判了。
可能我的出发点,不是以别人为重。这是个问题。
客观说,如果单单从偏空的角度看,这不是个问题,
但是从综合角度看,这看来是个大问题。否则也不是真空。 |
|
d******y 发帖数: 3668 | 44 不是
比如你这个帖子,也算自言自语吧
不是自言自语本身恐怖,是内容,联想太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又扯到什么“偏空”
“真空”,这都是啥啊,是不是不用这些就不能说话了
感觉就是你思维跳跃太厉害,到处乱转寻找攀缘之物,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
我觉得我这方面还是大有进步,别人怎么看?
容易
出来 |
|
d******y 发帖数: 3668 | 45 不是吧。。。。我随便挑了你的一个帖子re的 -____-|||
是泛泛而谈——自我发挥太多,看不进去,容易扯远
比如你这个,本来说禅定的,结果扯去正思维了
那好吧,就扯扯这个
waichi这个时常思维“所做为何事,所结又何果”说的恐怕就是“如理作意”,这个就
是用智慧摄导禅定,明确“观”的方向,使禅定区别于外道定的根本,这也是J星牛叉
的地方
这不对呀,没禅定也是决定造成的
空”
中就
转不 |
|
|
q*c 发帖数: 9453 | 47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谈点实货 ..BTW 我赞叹 gismo 是因为那是实在货, 但是并不表示我认为那对或错或高或低。
我认为gismo 赞美你也是如此 - 并非你这玩意高等或者低等, 或者对或者错, 他只
是单纯的赞叹这种具体行动, 和对具体行动的具体描述, 而不是谈空理。 哪怕一个
上座就跑, 2 秒不能稳定的人如果坚持打坐, 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干货, 就值得赞叹
。提醒你一下不要理解偏了。
你的错误在根子上。 其实你很多结论我都赞同/赞叹, 但是由你那种心态说出来,
就完了。 我可能观察错误你的心态吗? 当然可能, 所以这完全是就事论事, 个人看
法。 |
|
B***o 发帖数: 133 | 48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49 ☆─────────────────────────────────────☆
casact (尝尝也) 于 (Tue Jul 5 01:17:00 2011, 美东) 提到:
第一章 被驱逐的高手
更新时间 2011-2-28 15:15:57 字数:4023
“卡卡卡,嗒嗒……”
一双灵巧的手飞舞着操纵着键盘和鼠标,富有节奏的敲击声仿佛是一首轻快的乐
章。屏幕上漫天的光华闪过,对手飞扬着血花倒了下去。
“呵呵。”叶秋笑了笑,抬手取下了衔在嘴角的烟头。银白的烟灰已经结成了长
长一串,但在叶秋挥舞着鼠标敲打着键盘施展操作的过程中却没有被震落分毫。摘下的
烟头很快被掐灭在了桌上的一个形状古怪的烟灰缸里,叶秋的手飞快地回到了键盘,正
准备对对手说点什么,房门却突得咣一声被人打开了。
叶秋没有回头,像是早就在等着这一刻一样,只是问了一句:“来了?”
“来了。”苏沐橙的回答也同样简单。
“那就走吧!”叶秋拒绝了对手又一次的邀战,轻轻地从网游荣耀专用的登录器
上摘下了一张卡片,起身来到门旁衣架顺手取下了外套。
夜已...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50 藏传佛教觉囊派
刘立千 著
一、觉囊派的传承
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
山沟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十三世纪时衮邦?吐吉尊追①
(1243─1313)所建。他初是萨迦派僧,曾为萨迦八思巴弟子。后来他从衮钦?却
古沃色②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③,得到却古沃色暗以他空见解释时轮
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④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
六支瑜伽》。于是遂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摩囊后遂称为觉囊派。(《青
史》904-905页)。
他空见最早的创造人为裕莫?木居多吉⑤,公元十二世纪时人,从裕莫起已
暗传七代才到衮邦?吐吉尊追。裕莫初是个瑜伽行者⑥,出家更名迪巴杰布,曾
亲近索律师等大德甚多。又从克什米尔班钦?达瓦贡布听讲《时轮》法。依达
瓦贡布弟子卓敦?南拉孜⑦译师学《时轮本续经》以及注疏要门⑧等,还学《密
集》⑨的明炬释和要门等,随后到后藏乌郁⑩地方专修《时轮法》,定中见到空
色天身⑾从内显发,又阅《如来藏经》等经,说“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⑿之
佛身,名如来藏⒀。于是生起胜义本有⒁之他空见。木居多吉将时轮教授和这...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