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 发帖数: 3968 | 1 一、目镜
当人们了解了天文望远镜的基本光学性能以后,有人往往只注意物镜,而忽视了做为
望远镜终端设备之一的目镜。其结果常常使再好的望远镜也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本领,只
能望天兴叹。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将物镜所成的像放大,这对于观测有视面的天
体和近距双星是十分重要的;其二,使出射光束为平行光,使观测者观测起来舒适省力。
目镜的种类很多,比较常用的有:惠更斯目镜,用字母H表示,MH或HM表示惠更斯目镜的
改进型,这类目镜适用于低倍率或中倍率的观测。冉斯登目镜,以字母R表示,适于用作
装有十字丝或标尺的目镜,用在低倍率或中倍率的测量性观测。凯尔纳目镜,以字母K表
示,是冉斯登目镜的改进型,消除了冉斯登目镜的色差,这种目镜,视场大,常用在低倍
率观测上,如彗星或大面积的天体。斯坦海尔的单心目镜,蔡斯的无畸变目镜,阿贝无畸
变目镜,希克无畸变目镜都用在高放大率的观测上,如对行星或月球表面细节的观测等。
一架天文望远镜应备有多种目镜,这样才能便于不同的观测,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
挥它应有的作用。曾见到这样一个情况:某部门从国外订购一架较好的天文望远镜,但是 |
|
f*r 发帖数: 3968 | 2 北京天文同好会 尹相东
8厘米折射望远镜多年来一直是我拥有的最大的望远镜。在对星云状深空天体和暗弱彗星
的观测中,越来越感觉到8厘米的口径太不够了。如何获得一架口径大、成像质量优良而
且使用方便的天文望远镜呢?我最终选择了自制一架口径20厘米的牛顿式反射望远镜。
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河南开封的张大庆先生。他精于制镜,多年来一直潜心寻彗,对天文
同好则更是热心相助,我就是许许多多受到他帮助的人中的一个。他精心为我磨制了20厘
米抛物面反射镜片,而且详细介绍了装配望远镜的经验,使我收益非浅。也是张先生在杂
志上发表的多篇文章特别是《星空观测者》1998-3期上的《北风一吼,满天星斗—漫谈冷
空气与天文观测》一文,让我觉得20厘米反射镜正是我所需要的望远镜,非常值得下功夫
去做。
我前后花了3个月的时间,投资累积约800圆(这些钱可能还买不到一架8厘米地平式折射
望远镜)完成了这架口径20厘米焦距107厘米的道布森结构的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其实国
内介绍怎样制作反射式望远镜的文章已经相当多了(杨世杰老师曾在《天文爱好者》上连
载六期,系统介绍了反射望远镜的制作方法,另外,各地同好介绍制作经验的 |
|
f*r 发帖数: 3968 | 3 流星雨观测
译:(belost)
流星雨无疑是一个有趣的天象,为得到流星雨的全景图像,不能只重视高峰期的观测
,峰前峰后的观测也很重要。观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目视观测
照相和摄像观测
望远镜观测
无线电观测
火流星的观测
目视观测
常见流星雨的观测
一台录音机每小时至多可以记录500颗流星,也就是每分钟要记8颗。因为流星的出现
是随机分布的,也可能每分钟有15颗流星出现,平均的出现率很难确定,即使象限仪座、
英仙座或双子座这样一般的流星雨,也会让你一会儿在1-2分钟内不停地记录,一会儿在
一阵沉寂中无所事事。
录音机始终不要停,看见一颗流星时,只要对着麦克风报出星等就可以了。如果流星
出现率超过200颗/小时,个别的流星星等的估计误差造成的影响很小,所以即使对估计的
流星星等不很确定,也不要停止报出星等。如果一个观测点所有的观测者都这样做的话,
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统计结果。
对极限星等的估计常会被流星出现打乱,建议在极限星等的估计时停止观测。当许多
流星同时出现的时候很难停止记录,但这样的情况仅会持续1-2分钟。要记住最终流星的
ZHR(天顶每小时出现 |
|
f*r 发帖数: 3968 | 4 M天体即Messier,中文译为“梅西耶”,M天体即是Messier Objects,它涵盖了天区
各角落之星云、星团及星系等天体,是法国18世纪中期一位著名天文学家查理斯梅西耶(
Charles Messier),尽其一生以小口径望远镜对天上观测到的天体编排成的星表。这些
都是以望远镜才能观测到的深空天体,也是现今业余天文爱好者喜爱进行观测的对象。
梅西耶天体共有110个,要在一个晚上观察它们可不易,除了凭观查者对天区的掌握,
天气、地理环境、太阳及月亮的位置也很重要。因此马拉松式的观测只有一年才能进行一
次,也就是每年三月的下旬,当太阳运行到保瓶座时,缺少梅西耶天体的天区。观测者之
地理纬度也对一部分的梅西耶观察有少许的影响,因为有几个梅西耶天体必须在低纬度位
置才能观测到。所以英美国家的“梅西耶马拉松”观测团总不能够完成全部的天体观测,
有者只好往南方国家(低纬度之地理位置〕举行此一年一度的天体观测活动。由此可见,
以我们处于低纬度国家的优良地理位置这一利好因素,我们的天体爱好者可说是胜人一筹
,因而我们应认真的把握这一刻。 |
|
f*r 发帖数: 3968 | 5 (摘自“猎星人网站”)
观测热身
择日后,在进行的前一天作充分的休息。
是日,日落前抵达观测地点。
按装及检查观测仪器及其他必须之工具)包括所需之饮食品。
当日落西山、夜幕降临之际,也就是开动观测引擎、 发号司令的时刻。
必备条件
选择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最好是日,因月亮的亮度 会妨碍较暗之M天体;
找一处四周空旷且视线不被阻挡的地点,并且环境黑 暗;
必须准备观测工具如星图(俞精准俞佳)、手电筒、 驱蚊器、防寒衣、记录簿,最重要
的是天文望远镜及不同倍率的目镜。
预先准备号所要观测M天体的次序。通常先向西面的 天体著手,跟随着日落后的天体做观
察,然后随着地球的自转新的目标不断的出现至到日出之前的 最后一段很短的时间。
观测
由于要对几个埋没在夕阳西沉时的昏影部分的天体 并不容易,此时必须凭观测者的经验
及仪器的性能。要以快速的手法寻找观测表的第1至5号天体即M31、M32、M33、M110、M74
、M76、M103、M34及M77。
切记不要浪 |
|
f*r 发帖数: 3968 | 6 LINEAR彗星(C2000 WM1)粉墨登场
译:Shea
在11月份,LINEAR彗星会穿越英仙座,用双筒镜也能轻松的找到它。在月底,说不定用肉
眼也能勉强看见它。南半球的观测者在12月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观测条件。
尽管这颗彗星在去年12月份被发现时只有18等,但它自那之后便开始慢慢的增亮。这儿的
星表是基于Syuichi Nakano提供的最新轨道根数计算的结果,其中给出了表中所给日期世
界时0时这颗彗星的赤经和赤纬,它和太阳的角距,目视亮度由John Bortle提供,以及它
所在的星座。
C/2000 WM1 (LINEAR) 轨道根数
过近日点时间 T:2002 Jan. 22.6747 TT
轨道偏心率 e:1.000281
近日点距 q: 0.555366 a.u.
近日点角距 ω:276.7703
轨道升交点黄经 Ω:237.8964
轨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 i:72.5514
Epoch 2001 Oct. 18.0 TT = JDT 2452200.5
T 2002 Jan. 22.6747 TT Marsden
q 0.555366 (2000.0) P Q
z |
|
f*r 发帖数: 3968 | 7 深夜来听流星曲
编译:Alex
在难忘流星雨之夜,不知有多少人为美丽多彩的流星而心迷神醉,而又有多少人在心
中许下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啊!然而在某颗明亮的火流星划过长空之际,你是否听到或如火
中燃烧木柴时的劈劈啪啪,或似疾风扫落叶的嗖嗖飒飒,或是可能还有点时断时续,不甚
连贯的声响呢?
这是不是幻觉呢?难道这真是流星“演奏”的“仙乐”?
实际上,美国航空航天局接到过成百上千个听到伴随流星的声响的报告,尤其是在2001年
的狮子座流星暴雨时,报告更是不计其数;看来,这种现象并非罕见。那么流星为什么会
发声呢?
其实,其中有一部分很好解释,道理就像我们听到超音速飞机飞过天空时的声音一样
,是由于流星体以高速穿过空气或者是火流星爆炸时传出的。不过,由于流星体在大气中
燃烧或者爆炸时距我们有上百公里,且光传播的速度远大于声音--就像我们总是先看到
闪电,而后听到相应的雷声一样--所以听到它发出的声响总应该比看到流星要迟上几分
钟。
可是,许多观测者听到的流星之声是与看到流星竟然是同时的,而且那声音听起来特
异,脆微--并不向隆隆的雷鸣。这是怎么回事呢?
|
|
f*r 发帖数: 3968 | 8 夏季疏散星团
著:Rod Pommier 译:Shea
——城市的灯光让你却步?但是,甚至在市区你也可以欣赏到疏散星团的美丽。
在银河系中大片气体云的坍缩便形成了疏散星团。在金牛座的昴星团——又称七姐妹
星团就是例子,但是每个疏散星团都尤其独特之处;它们在一个较小的区域中包含有几十
颗甚至上百颗不同颜色不同亮度的恒星。对于初学者以及高级观测者疏散星团都是富有吸
引力的目标。
当业余天文学家企盼黑暗的天空来获得星系、星云和球状星团的最佳图像时,疏散星
团即使在有严重光污染的城市或者月光照耀的晚上也十分的明亮。天文爱好者可以用任何
设备来观测疏散星团,包括小望远镜,甚至双筒镜。
遗憾的是,大多数的爱好者对此都兴趣不大,且固持己见。年复一年只是梅西耶星表
中的30个疏散星团。殊不知,在星云星团信总表中列出了347个疏散星团,而到目前为止
已知的疏散星团就已超过了1200个;甚至这一数字代表的仍是冰山一角,在银盘、尘埃或
者背景恒星遮蔽下仍有许多疏散星团不为所知。其中许多既小又暗,但是有一些却可以和
梅西耶星表中的疏散星团分庭抗礼。这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宝藏。
|
|
f*r 发帖数: 3968 | 9 夏季双星
著:Kelly Kizer Whitt 译:Shea
在一个无月的夏夜,银河便会出现在天际。天鹅座和天琴座由东向西横贯银河。在这
一区域蕴含着无数的恒星,同时也包含着许多双星。但是,仅有为数不多的观测者欣赏到
了这些美景。只需要简单的设备:一张躺椅和双筒镜或是10至15厘米的望远镜。如果你处
于乡村,那用肉眼说不定就能看到这些双星了。
双星可分为物理双星和光学双星。物理双星是一个恒星系统,其中的恒星之间存在着
物理联系,他们围绕着引力中旋转。光学双星只是看上去很接近,其实彼此间的距离很遥
远。许多在小望远镜中出现的双星实际上是有着3颗甚至更多子星的聚星。
与太阳不同,银河系中的恒星大部分都是双星或是聚星。下文中的8颗双星仅仅是银
河系中极为丰富的双星中的一部分。
天鹅座中的双星
全天“最著名”的双星当属天鹅β。天鹅β位于天鹅的“头部”,或者是北十字的“
底部”。两颗子星的角距为35",在小望远镜也十分的漂亮。它那颜色 |
|
f*r 发帖数: 3968 | 10 适于双筒望远镜观测的项目
编译 晓军 扫描整理 覃 育 摘自《天文馆研究》1993年1~2期
(如本文作者认为本站侵犯了版权,请马上通知本站,本站会在接到您的通知后的两天内
将本文撤下。)
星云星团星系
双星与变星
新星与彗星
星云星团星系
现在,越来越多的天文爱好者开始热衷于观测星团、星云、星系一类的深空天体,并把这
看作是锻炼自己观测技能的有效方法。双筒镜比口径相近的天文望远镜更适于这项工作。
其中最能激励观测者不断努力、并能时常体会到观测乐趣的项目,就是尽可能多地去发现
梅西耶天体。在远离大城市的黑暗的天空背景下,总共109个梅西耶天体中,80多个可以
用7×50双筒镜观测到,其中的一些非常暗淡,你可以用它们来检验自己的观测技能。
表l中将梅西耶天体按观测难度进行了分类,它们在天空中的具体位置在一般的星图中或
大部分天文工具书上都能查到。
观测难度
梅西耶编号(星座)
1级
M4(天蝎)、M6(天蝎)、M7(天蝎)、M8(人马)、M13(武仙)、M15(飞马)、M16(巨蛇)、M17(
人马)、M18(人马)、M21(人马)、M22(人马)、M24(人马)、M2 |
|
f*r 发帖数: 3968 | 11 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
摘自《天文摄影与望远镜使用》 作者:卢保罗 蓝松竹 张元东 扫描整理 覃 育
(如本文作者认为本站侵犯了版权,请马上通知本站,本站会在接到您的通知后的两天内
将本文撤下)
天文光学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仪器之一。望远镜的作用就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
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望远镜的另一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约
8mm)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
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两组镜头及其他配件组成。通常按照物镜的种类,将望远镜的光学系
统分为三类:折射系统、反射系统及折反射系统。
一、折射系统
用透镜将光线会聚的系统就是折射系统。早期的折射系统用一块单透镜制作,由于玻璃对
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率不同,会产生严重的色差。为了克服色差引起的成像模糊,用不同
折射率的玻璃可搭配成各种消色差的折射系统。常见的有双胶合物镜、双分离物镜、三分
离物镜等,分述于下:
1、双胶合物镜
这是一种常用的消色差望远物镜,用不同折射率的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搭配而成,当合理
选配时可同时校正球差,色差及正弦差。但由于热胶合会产生玻璃变形而影响精 |
|
f*r 发帖数: 3968 | 12 望远镜的装置
摘自《天文摄影与望远镜使用》 作者:卢保罗 蓝松竹 张元东 扫描整理 覃 育
(如本文作者认为本站侵犯了版权,请马上通知本站,本站会在接到您的通知后的两天内
将本文撤下)
望远镜的装置一般可分为地平式装置和赤道式装置二大类。
一、地平式装置
地平式装置是望远镜装置中最简单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有二根互相垂直的旋转轴系,一根
在铅垂方向,叫垂直轴,也即是方位轴,另一根位于水平面内,叫水平轴,也即是高度轴
。高度一般有0~±90。度盘,而方位则往往有0~360。度盘。如果跟踪天体周日运动(
天体的方位与高度都随时在变化),必须同时二根轴旋转,且二根轴的旋转速度也分别需
要不断地变化。因此,在普及望远镜中地平式装置多不采用,仅在以下情况下采用:
第一种情况是观测彗星及人造卫星的专用望远镜。为了方便地目视搜寻彗星,彗星搜寻者
习惯于使用地平式装置,有的甚至将观测椅和寻彗镜设计成一体以减少观测者的疲劳。在
专业或业余拦截观测人造卫星的仪器中,由于人造卫星运动速度快而大部分采用地平式装
置。其中为全国各人造卫星观测站配备的广角望远镜和人卫打印经纬仪都采用地平式装置
。此外一些流星 |
|
f*r 发帖数: 3968 | 13 天文望远镜的选择
摘自《天文摄影与望远镜使用》 作者:卢保罗 蓝松竹 张元东 扫描整理 覃 育
(如本文作者认为本站侵犯了版权,请马上通知本站,本站会在接到您的通知后的两天内
将本文撤下)
天文望远镜的选择最重要的一条是价格,根据需要购置天文望远镜的单位及个人可提供的
经费而定。本书中无法议论价格事宜,仅从观测者的角度进行一些比较。
天文望远镜对于科普观测一般可分固定式及便携式二种,而固定便携二用式兼有以上两种
的特点。在选用时,请注意以下的介绍:
一、固定式天文望远镜
固定式天文望远镜一般都装在天文圆顶室或其它观测室内,当按装调试完毕后,一般不再
轻易搬动。
1、固定式装置
固定式天文望远镜的装置稳定、可靠,结构比较复杂,有完整的调整极轴指北的结构,且
有良好的、较高精度的调整及锁定结构,以保证望远镜极轴稳定地、精确地指向北天极。
固定式装置的形式是最丰富的,无论是赤道式中的德国式,或叉式,或者是地平式都被广
泛应用。但是一般以德国式比较常用,德国式装置的稳定,镜筒及接收器的换用方便等优
点在固定式装置中得以充分发挥。
当然,对于一些反射望远镜及折反射望远镜,特别是口径大于5 |
|
f*r 发帖数: 3968 | 14 彗 星 搜 寻
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厂 卢保罗 扫描整理 覃 育
(如本文作者认为本站侵犯了版权,请马上通知本站,本站会在接到您的通知后的两天内
将本文撤下。)
彗星以它长而壮观的尾部,多少年来,一直受到天文爱好者的青睐。发现新的彗星则是勤
奋的、耐心的彗星猎手所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
纵观国外业余天文爱好者对彗星的发现,其关键不外乎这几个方面:①天空情况;②使用
仪器;②观测方法;④观测者的思路与耐心。
本文就仪器的使用问题即搜寻彗星用望远镜的选择提一些建议,以作参考。
目视观测
照相观测用寻彗镜
爱好者自制小型寻彗镜
目视观测
自十八世纪中叶以来,绝大多数的6到11等的彗星是系统地做巡天观测彗星搜寻者所目视
发现的。
由于彗星是一个暗弱的、有一定体积的面光源,而需要新发现的彗星往往亮度很暗,在望
远镜的放大之下是一个不大的、模糊的光斑,没有明显的尾巴。与很多业余爱好者所想象
的相反,对目视搜寻彗星来说,望远镜的焦比(即物镜口径与焦距的比值)并不明显地影响
仪器的实用性;对于同样口径的望远镜,f/10与f/4两种焦比只要仪器放大率相同,看到
的彗星是同样亮的。但为了使望远镜有 |
|
f*r 发帖数: 3968 | 15 常见的流星观测方法及技巧
作者 佚 名
(如本文作者认为本站侵犯了版权,请马上通知本站,本站会在接到您的通知后的两天内
将本文撤下。)
目视观测技巧
望远镜观测技巧
用收音机“听”流星
目视观测技巧
狮子座流星雨能够覆盖一般的大流星雨的量一直到几个小时内每秒都有几颗的强爆发,对
于目视观测者实在难以对付如此多的情况。我们将叙述目视者应予准备的技术,这依赖于
持续几小时的可见的辐射量。
主要的流星活动 磁带录音机可以每小时记录500颗流星,即每分钟8颗。既然流星是随机
分布的,有时每分钟15颗 ,平均量是因此往往使人误入歧途。通常的主要流星雨诸如:
象限仪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或者双子座流量雨,你可以在持续的一两分钟内不停地录
音或记录,然后就是一段的沉寂。
你不应该停录音机,无论何时你发现一颗流星就应录下它的亮度,当然,对于每小时超过
200颗 的流星雨这些信息不是很重要,因为由于极少的偶发流星造成的误差很小。每小时
200颗就相当于每分钟3—4颗。
即使你对于自己对亮度的估计质量不是十分肯定,也不要停止估计亮度的报告。如果你的
同伴们都进行这样的估计,其大量的数据对平均值的估计 |
|
f*r 发帖数: 3968 | 16 流星雨的照相和摄像观测
节选自《流星雨观测》一文 作者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陶隽 插图 覃育
(如本文作者认为本站侵犯了版权,请马上通知本站,本站会在接到您的通知后的两天内
将本文撤下。)
尽管对于目视观测者来说,非常强的流星雨非常令人兴奋,但这种情形更适合于作照相和
摄像观测。摄像机是用不带感情色彩的电子来记录图像的,无论是一个小时一颗流星还是
一秒钟出现一颗流星对摄像机来说毫无区别。
1、流星活动曲线
摄像观测主要是测定流星体的活动并计算流星群的流量。广角摄像机和肉眼一样有较大的
视场和一定的极限星等,可以记录大量的亮流星。从亮流星与较暗流星的比率我们可以推
出流星群内不同大小粒子的混合比。而且因为与目视观测的相似性,广角摄像观测结果是
用来校准1966年的目视观测数据的首选。
一般的摄像机和电视摄像机的视场较小,但能记录下较暗的流星,由此得到的数据可以将
广角摄像系统获得的流星流量曲线拓展到产生暗流星的较小的流星体的范围内。这样我们
就能发现流星雨是否在一定的星等截止或肉眼看不到的流星数目是否持续以指数增长。
最后,采用一组不同镜头的摄像系统可以在15个星等的亮度范 |
|
f*r 发帖数: 3968 | 17 池谷-张彗星观测指南(4月7日~5月8日)
作者 覃 育
设定观测地点:南宁(其他地区观测者可参照,地平高度、时间等数值会略有差异,总的
原则是纬度越高越有利于观测)
池谷-张彗星是第一颗以中国天文爱好者名字命名的彗星,也是新千年第二颗肉眼可见的
明亮彗星。该彗星由日本著名彗星猎手池谷薰和中国天文爱好者张大庆分别独立发现,根
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颁布的彗星命名规则,彗星以头两位(最多不能超过3人)独立发现
者的名字命名。它的编号是C2002 C1 Ikeya-Zhang。
池谷-张彗星已于3月份通过近日点,由昏星变为晨星。4月份要观测到它,须在后半夜。5
月初后,随着彗星的运动,它的地平高度越来越高,前半夜也可以看到。5月8日以后,彗
星亮度已经降到6等,肉眼无法观测。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分析它的观测条件和时机。
4月7日凌晨5点,池谷-张彗星开始升上地平线,但此时它的地平高度还太低,加上有一弯
残月的干扰,很难观测到。但随着时间推移,彗星的观测条件逐日转好。到了13日凌晨5
点,彗星已经升至地平高度15度以上,方位在东北方向,位置在仙后座,亮度达4.2等左
右。在灯光影响较弱的地区完全可 |
|
f*r 发帖数: 3968 | 18 天文爱好者挑战自动化观测,发现新彗星Petriew
本文摘自TAS新闻
在过去几个世纪中,新彗星的发现不是无数彻夜观测的成果,便是无意间抬头所见的传奇
。彗星是唯一可以用发现者命名的天体,多少人顶着刺骨的寒风投入新彗星的搜寻,为的
便是能在天空冠上自己的名字。Hale-Bopp、百武 (Hayakutake) 与 Shoemaker-Levy 彗
星......,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不过近来新出现的彗星名字似乎千篇一律,不是 "LINEAR" 就是 "NEAT",很少再出现发
现者的名字了。主要是因为自动化观测的程度提高,计算机控制望远镜逐一搜寻天空每个
角落,找出所有的彗星、近地小行星等移动的天体。以今年来说,从一月到八月中旬,自
动望远镜便找到了十八颗新彗星,但是经由人工观测发现的却为零。这对业余观测者来说
真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因为人力似乎永远不及计算机。但是上周末,一位天文爱好者证
实了业余者仍有挑战自动化观测的实力,并不是所有的彗星都得叫 "LINEAR",Petriew
彗星的发现就是最佳实证!
加拿大萨克其万省的天文爱好者 Vance Petriew 白天担任的是信息工作 |
|
f*r 发帖数: 3968 | 19 天文馆应如何配备望远镜
南京天文仪器厂 卢保罗 扫描整理 覃 育
(如本文作者认为本站侵犯了版权,请马上通知本站,本站会在接到您的通知后的两天内
将本文撤下。)
近年来,天文科普事业迅速发展,全国许多城市都相继建立了天文馆,并筹建了小型天文
台,也有不少师范学校乃至中等学校也正在筹建小型天文台。在建馆、台的同时,希望能
购买一些通用的和专用的望远镜。但究竟购买什么样的望远镜,以及要建造多大尺寸的园
顶呢?我想谈一些看法。
圆顶
天文台的圆顶,应该是外表美观,运转平稳,操作方便,防风防雨的“艺术品”。
圆顶外表美观主要是指外敷的玻璃钢平整,光滑;若用金属板外敷则必须接缝平整无凸凹
等缺陷。外表油漆光亮,不起皮。内表面同样要求平整,光滑。圆顶的大小与内设望远镜
大小必须相配,若望远镜大,而圆顶太小则看起来过分拥挤,给参观者和观测者带来不便
,反之则使圆顶显得空空荡荡,望远镜显得不壮观。当然,为了参观和教学的需要,还应
留有参观者的活动空间。
下表是我厂生产的望远镜及可提供的圆顶的各种组合;
圆顶直径
3米
4米
5米
6米
8米
相配望远镜
120mm折反射望远镜
150mm折射望远 |
|
w****l 发帖数: 344 | 20 海王星 Neptune [小百科首页]
航海家2号, 1989.8. (C) NASA / JPL
海王星是从太阳数来第八颗、倒数第二颗行星,也是太阳系第四大行星,轨道半径为
450,400万公里 (30.06AU);赤道处直径为49,532公里;质量是1.0247x1026公斤。与天王
星比起来,海王星体积较小但质量较大。
在天王星被找到之後,天文学家发现它的公转轨道并未完全符合牛顿定律,因此即预
测在其外必定还有一颗行星重力扰动海王星的公转。过了数十年,终於在1846年9月23日
由 Galle 和 d'Arrest 发现,与 Adams 和 Le Verrier 用木星、土星及天王星的观测数
据计算出来的位置很接近,这个发现曾引起英国与法国的国际争议,或至少是 Adams 和
Le Verrier 二人之间的争议,争议的重点是倒底是谁先定位出这颗新行星并拥有为其命
名的权利。现在他们共享发现海王星的荣耀。後来的观测者发现他们二人计算出的公转速
度都同样比实际情形来得快,因而在数年之前与数年之後是无法以预测位置找到海王星的
。
1989年8月25日,美国的航海家2号曾造访海王星,这 |
|
f*r 发帖数: 3968 | 21 1.太阳最终将演化成的致密天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绝对星等是指将天体放至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的视星等。
3.观测获得的银河系旋转曲线和按照刚体转动预言的有明显的差别,这预示了
_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
4.在热大爆炸宇宙学中,经原初核合成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德国天文学家巴德(Baade)将恒星划分成两大族,其中____________广泛分布
与银盘中,__________分布与银晕中。
6.已知一颗恒星到太阳的距离为1pc,那么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这颗恒星的周年视
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选作) |
|
h**j 发帖数: 27 | 22 从一本天文年历上看来的(加拿大出的)
蛮有意思的
火星近日点冲(大冲)每15-17年一次,
1988的大冲角直径23.8", 今年25.1", 下一次2018是24.3"
今年大冲发生在火星近日点前3天, 距地球55,758,006公里(是最近10万年的最近距离).
在2287年8月28日, 会有一次更近的, 比这次近7万公里.还值得一提的大冲是1924年,
只比这次远了1900公里(比起5千万来,可以忽略不记了)
如果火星的冲发生在其远日点, 那角直径就只有14"
2001年的火星冲的角直径是20.8", 但糟糕的是火星的沙尘暴骤起, 80%的火星表面被遮蔽
达几个月. 而且对北半球中纬地区的观测者来说, 2001冲火星位置太抵.(今年位置要好得
多)
据说连续两次冲都有沙尘暴的几率很小, 让我们祈祷吧 |
|
g****e 发帖数: 612 | 23 发信人: asteroid (小行星),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Re: [英文快讯] 国际空间站观测马拉松(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May 20 07:27:31 2003), 转信
一个简单的说明:最近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卫星观测者将有机会在一个晚上直接用
肉眼看到五次以上的国际空间站。对北京而言在21号(明天)晚上有6次机会,22号
(后天)和23号(大后天)各有5次机会。(预报时间马上发,其它地方的预报大家
可以去www.heavens-above.com查)看看哪位一个晚上能看到最多次的国际空间站。。。
一个象“马拉松”一样的观测挑战。
另外,谁有空查一下目前空间站上面的情况,我记得以前和DonkeyII在兴隆的时候
去过国际空间站的主页,能查到具体每个时间上面进行的活动。可以事先查出来
过境的时候宇航员都在干嘛。。。 |
|
g****e 发帖数: 612 | 24 发信人: lense (Genie),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Re: 牧夫座流星雨本月下旬将光临 抬头仰望便可观看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Jun 17 16:20:11 2003)
六月牧夫流星雨
活动范围 :6月26日-7月2日;
极大时间 :6月27日,世界时 19点30分 (太阳平黄经95.7);
ZHR = 可变,0-100+;
辐射点 :赤经 = 224°,赤纬 = +48°;辐射点漂移:见表6;
速度 = 18 千米/秒;
r = 2.2;
望远镜视场中心 :赤经 = 156°,赤纬 = +64° 和
赤经 = 289°,赤纬 = +67° (黄纬 = 北纬25°-60°).
在1998年,出现了ZHR在50到100+的水平持续半天多的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强烈回归之后,我
们把这个流星源重新引入“适合目视观测的流星雨清单”,而且鼓励所有的观测者为今后
可能出现的爆发例行地监视它。1998 |
|
g****e 发帖数: 612 | 25 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4-05-08/1757358603.shtml
新华网华盛顿5月7日电 (记者 毛磊) 欧洲天文学家7日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新发
现两颗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周期都不足两天,与此前观测到的绝大多数太阳系外
行星都不同,它们也许代表着一种行星新类型。
绕太阳系外某一恒星运转的行星在地球上的观测者看来会造成恒星亮度周期性
略显暗淡。天文学家正是通过这种效应,在位于“船底星座”方向的两颗遥远恒星
周围新发现了两颗行星。分析结果显示,这两颗气体行星分别距离地球6000光年和
1200光年。其中一颗行星比木星重35%,个头要大10%,围绕恒星运转一周仅需1.43
天,其表面温度据估计超过1800摄氏度。另一颗行星与木星差不多重,平均每1.69
天就绕恒星运行一周,据推测其表面也极热。
过去十多年中,天文学家曾先后在太阳系外发现120多颗行星,但其中只有一
颗行星围绕恒星运转的周期小于3天。天文学家们说,该行星与新发现的两颗行星
也许都可归入新的一类,其特征是它们绕恒星运行的周期极短,恒星与绕其公转的
这种行星的距离很近。天文学家们 |
|
a****a 发帖数: 112 | 26 1. Deep sky wonders
Walter Scott Houston, Stephen James O'Meara
这本书是Sky&Telescope多年的Deep sky wonders专栏作家
Walter Scott Houston几十年连载的结晶。里面即有很多
大家熟知的梅西耶天体,也有更多不为人知但很有趣的
天体。
更好的是,这本书并不是枯燥地介绍天体,而是一个有
很长观测经验并且非常热情的老人,仔细地讲解和这些
观测有关的故事、历史,让人爱不释卷。
2. Deep Sky Companions - Caldwell Objects
3. Deep Sky Companions - Messier Objects
这两本都是Stephen James O'Meara写的,他是一个非常
了不起的目视观测者。关于他的事,在Seeing in the
Dark里有专门一章来介绍。
4. Seeing in the Dark
Timothy Ferris
这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它也非常畅销,不停地再版,
而且出了CD朗读版,对一本天文书来说非常难得了。
读这本书,感觉是给 |
|
s*******n 发帖数: 1474 | 27 我现在在做一点地外行星相关的工作,比较零散,主要的一部分
是研究各种地外行星(extrasolar planets or exoplanets)探测手段
的效率。下面先简单讲讲一般都用什么手段来探测地外行星(新手
上路,难免有说错的地方,请不吝赐教:-)
首先是一些基本概念,所谓地外行星,是指绕母星运动的行星级别的
物体。母星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主序恒星、褐矮星、白矮星甚至中子星。
行星的定义是大到能够引力保持自身,小到不能点火成为恒星。关于
行星形成的理论虽然发展了很多,但是显然还不是很完善,有待观测
数据的检验,所以先撇开不谈。先来列举一下探测地外行星的手段。
探测地外行星的基本思想很简单,即行星绕母星的运动带来的扰动会
有各种可观测的信号,从信号类型上大致分三种类型:
astrometric,photometric,and spectral signatures。
astrometric指的是天体测量(最早的天文学观测领域之一),即天体
的位置信息。因为恒星和行星在质心系内互绕,当你观测恒星在天空
上的运动的时候,扣除恒星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之后,仍会有周期性
的位置变化(在天图上的投 |
|
g****e 发帖数: 612 | 28 发信人: qingfeng2006 (何处去), 信区: Aero
标 题: 我国业余天文爱好者发现一颗新彗星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Feb 4 00:59:39 2008), 站内
新华网南京2月3日电(记者石永红)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3日在网站
上宣布,将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天文爱好者陈韬和高兴于2日晚发现的一颗彗星命名
为陈-高彗星。
2月2日晚,苏州市天文爱好者陈韬在业余天文台--星明天文台拍摄的图片中
发现一颗彗星状物体。星明天文台负责人高兴继续跟踪拍摄了这个天体,并由北京一
位天文爱好者将这一发现上报至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随后来自西班牙、波兰、
意大利、美国、俄罗斯的观测者相继确认了这个发现。最终国际天文联合
会以最先发现者的姓氏将这颗彗星命名为陈-高彗星。
初步测定的彗星轨道显示,这颗彗星将于2008年4月17日通过近日点,
近日距为1.27个天文单位,届时的亮度为11等左右,天文爱好者可以通过望
远镜观测到这个天体。
陈-高彗星是我国业余爱好者发现的第二颗彗星。2002年2月1日,河南开
封一名天文爱好者发现 |
|
s*****t 发帖数: 1994 | 29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17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2010年5月27日,欧洲南方天
文台天文学家捕捉到大如圆盘的满月与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交相辉映的壮观景
象。看起来如此巨大的满月相当罕见,天文学家解释认为这是一种“月径幻觉”现象。
当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天文学家结束一个夜晚的繁忙观测工作后走出天文台
时,他们发现一轮壮观的满月悬挂于阿塔卡马沙漠上空。满月比平常显得更大更圆,天
文学家认为这只是一种错觉。但是,大如圆盘的满月与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交
相辉映,形成一幕壮观的景象。天文学家及时拍下了这一罕见的壮观场景,并于近日公
开了这张照片。
欧洲南方天文台负责甚大望远镜观测项目的天文学家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轮满
月似乎非常大,因为它当时正接近地平线。我们的视觉被地面上的参照物‘欺骗’了。
”天文学家解释说,如此大尺寸的满月也被称为“月径幻觉”。这种现象是观测者在心
中将月亮与地平线上的参照物联系在一起的原因。
在这张难得的照片中,月亮似乎正处于甚大望远镜背后的高地之上。欧洲南方天文
台的官员解释说,其实它们之间的真正距离要远得多。欧洲南方天文台天文学家高登-
吉列 |
|
S***n 发帖数: 330 | 30 揭密:“2012末日流言”中的真实成分(组图) 网易
2012年世界末日作为谈资,在新年伊始被讨论地越发热烈。为了打消人们的顾虑,一时
间关于2012的辟谣铺天盖地。当已经确定这末日预言并不靠谱后,我们不妨再认真的分
析一下这些末日流言,看看这些流言中到底有多少真实和科学的成分。
2012流言的根本玛雅历法的确很准
2012年12月21日的末日流言始于现代人对古玛雅人的历法循环结束的误解,在电影《
2012》使得这误解加深后,无数的专家都指出了玛雅历法与世界末日之间没有直接证据
相联。事实上除去末日预言,玛雅人的历法是十分精准的,误差足以和现代科技所观测
的结果媲美。
玛雅历法以精确著称,计算出的太阳历法仅与现代人测算的相差0.0002日。
玛雅历法很精准,5000年才会误差一天
根据玛雅文化学者、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David Stuart的研究:玛雅文明
共有三种历法,分别用来祭祀、耕种和记录历史。虽然用处不同但玛雅历法的准确性却
是公认的。指导祭祀工作的历法,规定260天是一年。指导耕种的是太阳历法,和季节
轮替、时令节气相对应,规定365天是一年。对于太阳历法,玛雅人... 阅读全帖 |
|
s*****t 发帖数: 1994 | 31 中新社广州5月29日电 (郭军 李建基)据广州五羊天象馆预测,今年6月6日上午,将出
现21世纪最后一次金星凌日。中国东部地区处于全球观测本次金星凌日的最佳位置。
如果错失这一观察良机,就要再等105.5年。下一次金星凌日发生在2117年12月11
日。
金星凌日发生的原理与日食相似。当太阳、金星和地球排成一条直线,就有可能发
生金星凌日。但由于金星和地球的绕日运行轨道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一个3.4度
的倾角,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太阳、金星和地球排列成一条直线时(下合日),金星不是
在太阳的上面通过,就是在太阳的下面通过。地球每年6月8日和12月10日的前后分别经
过金星轨道的降交点和升交点,如果此时日、金、地三者恰好排成一条直线,就会发生
金星凌日。2012年6月6日金星下合日,6月7日金星过降交点,所以将出现金星凌日。
6月6日的这次金星凌日,在欧洲、非洲东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西北
部都可以看到,而在非洲西南部和南美洲东南部不可见。这次金星凌日,广州乃至中国
各地都可看到,其中在中国东部地区可目睹到金星凌日的全过程。
金星凌日可分为五个阶段:凌始外切、凌始内切,食甚(...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196 | 32 最后一个回帖。
先不说数学是否是科学。数学和演绎推理的思考方法在自然科学中就是奠基作用。 至
少贡献不会比印刷术和造纸术低(数学不算,那这两也不算吧?)。
哥白尼 伽利略的工作不就是继承了希腊人的工作么。地心说因为希腊人的基本假设错
误,所以要通过不断的增加模型复杂度来拟合实际数据(其实就是过拟合,现在很多编
故事文章常见方法)。哥白尼发现通过改变基本假设,模型就没有问题了。
伽利略不也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假说有怀疑,通过实验证伪了之前假说,然后提出自己假
说么。他们工作怎么不受希腊影响了? 文艺复兴这个词有没有意义并不关键,关键的
是这个时期的科学工作(包括数学工作)是希腊启蒙后的进一步发展。
无论你用不用那个词,这个关系都是无法改变的。
布鲁诺更多的是哲学家,第谷是优秀的数据观测者。 |
|
b*****h 发帖数: 3386 | 33
没有观测者,怎么量质量速度长度时间?
牛顿力学在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出来之前,可是自己不知道boundary的。各个尺度,
从微观,到天体物理,都用。 |
|
c****n 发帖数: 21367 | 34 这和科学重构是两码事情,breakdown of a paradigm是通过发现
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否定一些假设,引入新的假设的过程。
不是crash down,更不是夸张的science destruction。
从你对经典力学和相对论性力学的描述来看,你显然是把Kuhn的
夸张描述吃掉了。有了相对论,经典力学也不会崩溃的,也不会
被抛弃的,也不会被falsify的。被falsify的是你说的观测者
同时假设。
回到中医上来,类似的过程是什么?一切都可以映射到一个模型
里面,遇到映射误差很大的时候。比如不知道寒热,伤风就无法分类,
治疗就遇到问题,于是就要加入一维“寒热”,硬要掰,可以说
falsify了“寒热是没有区别的”这个假设。
这个和找到个新药的区别你能看得出来吧。
任何基础共识的扩充都是paradigm shift,因为它否定了之前
“不存在这个(新)共识”这个假设。非要这么说你才觉得靠得上? |
|
L*****k 发帖数: 13042 | 35 现代物理里面比较有名的中微子测量就是一个例子。
简言之就是让大家汇报看到了多少。但每个观测者只看一部分,
究竟这个部分是几分之几不知道。只有最后的分析师知道。
说说我的观点吧,争论这些东西真的很没有意义。术业有专攻,
没有人能够中西医通吃的。在没有深入理解对方的情况下
厚此薄彼的意义何在?最多也就可以说个思路不同也就罢了,
非要说阴阳五行是唯心和非要说西医治标不治本,只管局部
无整体一样,都是偏颇。
作为病人,图的啥?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不管白猫黑猫,
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
|
g******e 发帖数: 210 | 36 伴随闪电而来的,是隆隆的雷声。听起来,雷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清脆响亮,象
爆炸声一样的雷声,一般叫做“炸雷”;另一种是沉闷的轰隆声,有人叫它做“闷雷”
。还有一种低沉而经久不歇的隆隆声,有点儿象推磨时发出的声响。人们常把它叫做“
拉磨雷”,实际上是闷雷的一种形式。
闪电通路中的空气突然剧烈增热,使它的温度高达15000—20000℃,因而造成空气
急剧膨胀,通道附近的气压可增至一百个大气压以上。紧接着,又发生迅速冷却,空气
很快收缩,压力减低。这一骤胀骤缩都发生在千分之几秒的短暂时间内,所以在闪电爆
发的一刹那间,会产生冲击波。冲击波以5000米/秒的速度向四面八方传播,在传播过
程中,它的能量很快衰减,而波长则逐渐增长。在闪电发生后0.1—0.3秒,冲击波就演
变成声波,这就是我们听见的雷声。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雷鸣是在高压电火花的作用下,由于空气和水汽分子分解而形
成的爆炸瓦斯发生爆炸时所产生的声音。雷鸣的声音在最初的十分之几秒时间内,跟爆
炸声波相同。这种爆炸波扩散的速度约为5000米/秒,在之后0.1—0.3秒钟,它就演变
为普通声波。
人们常说的炸雷,一般是距观测者很近的云 |
|
发帖数: 1 | 37 现在有人提出了新的相对论:“观测相对论”,否定的时间膨胀、动尺收缩、消除了双
子佯谬。
观测者相对论解释:因为观测手段最快是光,而光是有限速度,所以观测到物体需要时
间,也就是说看到物体的时间有延迟,我们看到的只是物体过去的时间投影,不是物体
即时的状态。
观测相对论,还可以解释超光速现象,可以没有速度上限。 |
|
发帖数: 1 | 38 现在有人提出了新的相对论:“观测相对论”,否定的时间膨胀、动尺收缩、消除了双
子佯谬。
观测者相对论解释:因为观测手段最快是光,而光是有限速度,所以观测到物体需要时
间,也就是说看到物体的时间有延迟,我们看到的只是物体过去的时间投影,不是物体
即时的状态。
观测相对论,还可以解释超光速现象,可以没有速度上限。 |
|
s****n 发帖数: 1282 | 39 我的问题的物理背景很简单:如何描述双星系统的其中一颗恒星相对于地球观察者的运
动(附件的文献里是S0-1星绕SgrA*作开普勒椭圆运动)。
方程8描述该恒星对于地球/太阳观测者的二维横向运动,其中F是该恒星的位置,G是该
恒星相对于SgrA*的三维轨道的角度位置。
我的问题在方程9--12:
方程9是恒星的对太阳径向速度写成SgrA*的径向速度与恒星相对于SgrA*的速度之和,
但这个相对速度写成了太阳到SgrA*距离R0和G3时间微分的乘积,这是为什么?
方程10具体解释G(三维的角度位置)的意义,似乎写成了几个方向转动乘积的形式,
我就看不懂了:椭圆轨道如何跟这几个旋转角有关系的?
方程11 12似乎是椭圆的参数方程,但从前没见过,谁能给出点参考。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方程10,理解它别的就都好说了,所以请教高手帮忙,稍微解释一下
这些方程,或者给出这些方程名字,容易搜索查找。
问题紧急,万分感谢! |
|
m***i 发帖数: 412 | 40 相对性原理只是说所有参照系内物理规律都一样,但不是说做实验看到的实验现象都一
样。就像在一列飞驰的车厢相对车厢静止扔下一个小球,从地面和从车厢去会测到一样
的引力g,但是看到的小球轨迹是完全不同的。同理,在宇宙这个大实验室里,是有可
能找到一个参照系,其中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完全没有偶极各向异性(偶极各向异性跟
观测者的运动有关),而从地球观测微波辐射有偶极各向异性。这个差别只是观测现象
的差别,而不是物理规律的差别,就是说,如果你在这两个参照系去验证广义相对论,
会得到一致的结果(当然,度规等细节会因为参照系不一样而有方便性上的不同)。我
们可以称地球的绝对速度为相对这个参照系的速度,但是这个绝对速度绝不是牛顿绝对
时空意义上的,而最多只是一种描述现象上方便的叫法(实际上,文献上避免绝对速度
这个提法,我怀疑只是俞老的提法)。 |
|
s*******n 发帖数: 1474 | 41 我无语了。。。
你知道这个1.7"的偏折是什么相对什么的偏折么?观测者是在地球不在太阳上。 |
|
|
|
|
x******i 发帖数: 3022 | 45
当然有:一个共产党员藏起来的东西,就是一万个人也找不到。 |
|
C********g 发帖数: 9656 |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引力时空是弯曲的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22 10:23:05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8000
·王令隽·
近代物理的诸多革命性的理论中,最为令人费解而感到莫测高深的概念之一,是引
力时空弯曲的概念。
我把“引力时空弯曲”叫做“概念”而不是“理论”,是因为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
证明这一概念。
这可能会让读者们感到惶惑:难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不是一个证明这一概念的
系统理论吗?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基础是黎曼几何——曲面几何。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
就是:爱因斯坦张量正比于能动量张量。而爱因斯坦张量就是从时空曲率张量收缩而成
的。既然引力作用可以用黎曼空间中的场方程完全表述,那么就可以认为引力本质上是
几何。难道这还不能说明引力时空是弯曲的吗?
不能。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先,我要特别说明,以下的讨论不挑战爱因斯坦引力场方
程... 阅读全帖 |
|
J*******3 发帖数: 1651 | 47 物理学年谱
公元前~公元元年
公元前650~前550年,古希腊人发现摩擦琥珀可使之吸引轻物体;发现磁石吸
铁。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墨经》中记有通过对平面镜、凹面镜和凸
面镜的实验研究,发现物像位置和大小与镜面曲率之间的经验关系(中国 墨子和墨子学
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杠杆平衡的现象(中国 墨
子学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研究筑城防御之术,发明云梯(中国 墨子学
派)。
公元前四世纪,柏拉图学派已认识到光的直线传播和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
角。
公元前350年左右,认识到声音由空气运动产生,并发现管长一倍,振动周期
长一倍的规律(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三世纪,实验发现斜面、杠杆、滑轮的规律以及浮力原理,奠定了静力
学的基础(古希腊 阿基米德)。
公元前三世纪,发明举水的螺旋,至今仍见用于埃及(古希腊 阿基米德)。
公元前250年左右,战国末年的《韩非子·有度篇》中,有“先王立司南以端
朝夕”的记载,“司南”大约是古人用来识别南北的器械(或为指南车,或为磁石指南
勺)。《论衡》叙述司南形同水勺,磁勺柄自...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6612 | 48 海森堡的年代,还不能分辨到底是(观测者)“测不准”,还是“本身”不确定。要是
当初就知道是“本身不确定”,就不会出来个EPR佯谬了。实验上证明是后者而不是前
者,要到后来的贝尔不等式。 |
|
m*******u 发帖数: 30 | 49 这是300万字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一篇第五章的第二节。有些内容需要结合该篇另外
章节理解(网友如果快速阅读,不清楚之处可以跳过。另外此节的“象”就是“道”)。
论坛排版不便,有兴趣者可下载全书或去博客阅读,链接见文末。
二、老子与粒子物理学比较
1,道(象)与真空、场、以太
1.1 “象”的一些基本情况
1.2 “象”与真空
1.3 “象”与场
1.4 “象”与以太
2,道(“象、物”)、“一、二、三”与基本粒子
2.1 形态与结构——“象、物”与丝弦、点粒子
2.2 形态与结构——“一、二、三”与丝弦、点粒子
2.3 “一、二、三”与基本粒子的一些性征
2.3.1 大小、稳定性、寿命
2.3.2 振荡、旋转、移动、碰撞、运动的永恒性
2.3.3 产生、消亡、转化、统一性
2.3.4 质量、能量、质能守恒、质能关系、连续性、量子化
2.3.5 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原理
3,“象”与四种相互作用、统一理论、统一场、波动与传播
3.1 强、弱相互作用
3.2 电磁相互作用与电磁波
3.3 引力相互作用与引力波
3.4 统一理论
4,“物、一、二、三”与基本粒...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0 爱因斯坦的未竟之梦: 物理规律的大统一
2017-04-22现代科学报
东临碣石观沧海, 洪波滚滚天际来, 苍穹尽处水 连天, 宇河一统在此间. 其实, 人类
一直在追求对自 然界各种物质起源的理解以及各种相互作用的大统 一, 这体现了人类
对物质世界本源和谐统一的一种 信念. 古往今来, 人们一直企图从统一的角度来理解
世界的物质基础和基本规律, 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 代中国, 都产生过朴素的唯物论,
把万物的本源归结 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或者是“原子”和“气”等, 试图从本 源统一的
角度来理解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 统一是 物理学发展的主旋律, 统一之路曲折漫长,
统一之美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统一不仅是爱因斯坦的梦想, 也 是众多物理英豪的毕生
追求. 本文将对物理学中的 统一之路展开简要的评述, 不仅介绍已经成功的统 一理论
, 也将提及一些优美的不成功的统一尝试, 最 后评论正在进展中的终极大统一理论.
1 统一理论的发展历史
1.1 物理学的第一次统一 (天和地的统一)
基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和惯性系的假设, 牛顿提出了三个运动定律来描述质点的运动规
律. 结合 万有引力, 牛...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