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专志
1 2 3 4 5 末页 (共10页)
i*******e
发帖数: 50
1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
五、节孝延寿 先曾祖妣毛母李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之马港,虔奉观音菩萨。先曾祖
端元公积学早逝,先高祖盛周公,高祖妣张太夫人,金太夫人均在堂,时甫三十二岁,
守节抚孤,以母兼父,孝养翁姑,以媳代子,周旋于两姑之间,曲尽孝道。且豪侠好义
,有丈夫气,急人之难,抚人之儿,亦劳怨不辞。清末洪杨之乱,湘军屡战于此,某日
闻寇警,急奉翁姑奔于前,襁负三子随于后,仓皇逃避,见侄被弃哀号,即禀翁姑:‘
媳有三子,弃一可也,兄惟此子,忍令绝嗣耶?’乃弃长子于途,携侄同逃。子追不及
,寇至欲兵之,询知其情,义而舍之,寇退,仍获团聚焉。迄翁姑先后弃养,家虽中落
,皆葬祭尽礼。而哀毁过甚,及次子先逝,孙曾多夭,积忧愁而生乳癌,溃痛甚剧,医
谓无救。吾祖躬率吾父祷于观音菩萨座前,忽梦大士教以青丝瓜捣敷而痊愈,延寿两纪
。四代同堂,晚景欢娱,精神矍铄,无疾而终,享寿八十有五。沔阳夏少平钟武先生为
立节孝传,刊入家谱。
六、孝延双寿 余岳父郑公文成老先生,岳母吴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南区郑家岭,迁
何婆桥之何家垄。佛神并信,尤敬奉观音菩萨。父早死,事母极孝,定省必敬,葬祭尽
礼。性均仁慈,无所矜饰,好善乐施,不使...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施爱东:学术行业生态志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施爱东:学术行业生态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 18:14:07 2017, 美东)
在大多数人眼中,学术圈曾经是一片“圣洁的土地”,这里的人“一心只读圣贤书”。
但不知从何时起,公众对于学术圈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这里的人和圈外的人一样,有
祖师崇拜、有学术赶集、有资辈亲疏、有派系与行规,有主流与边缘的对立、有师承与
圈子的壁垒、有尊老与维亲的传统、有王婆卖瓜似的叫卖与吆喝。学术圈再也不是一方
净土,嘈杂如同菜市场。
如果说外界对学术圈的评价还有些隔岸观火看不真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的施爱东则用一篇正规学术论文回应了外界的看法。学术圈确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
充满了利益相争和同行相轻。同时他还总结到,许多貌似不良的学术风气,却是现代学
术生态必然会滋生出来的结果。学术界的行业民俗是学者们在特定学术体制下必然选择
的生存方式,是受到传统生活伦理深刻影响的典型世俗生活。现行学术体制使大多数普
通学者成了学术行业...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施爱东:学术行业生态志
在大多数人眼中,学术圈曾经是一片“圣洁的土地”,这里的人“一心只读圣贤书”。
但不知从何时起,公众对于学术圈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这里的人和圈外的人一样,有
祖师崇拜、有学术赶集、有资辈亲疏、有派系与行规,有主流与边缘的对立、有师承与
圈子的壁垒、有尊老与维亲的传统、有王婆卖瓜似的叫卖与吆喝。学术圈再也不是一方
净土,嘈杂如同菜市场。
如果说外界对学术圈的评价还有些隔岸观火看不真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的施爱东则用一篇正规学术论文回应了外界的看法。学术圈确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
充满了利益相争和同行相轻。同时他还总结到,许多貌似不良的学术风气,却是现代学
术生态必然会滋生出来的结果。学术界的行业民俗是学者们在特定学术体制下必然选择
的生存方式,是受到传统生活伦理深刻影响的典型世俗生活。现行学术体制使大多数普
通学者成了学术行业的弱势群体。
本文原载《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观察者网特此转发全文,以期帮助读者了解
最真实的学术界。全文如下:
传统学术史多为思想史、发展史或者编年史。能够进入学术史的只是极少数对学术发展
有突出贡献的知名学者,而与他们同时的绝大多数普通学者,...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6
贝祖善居士
贝祖善,字幼伟,苏州人。性颖悟,事母孝。母目盲,为之舐目以明。其姐于归严氏,
夫妇俱早亡,遗一子二女,幼弱无依。祖善悉为抚养成人,并培植至高等学校卒业。其
余昆仲及亲友中,若有急难,每倾囊相助,无吝色。壮岁浮沉宦海,曾任南京电厂厂长
,及宋子文机要秘书、海关总监等职。四十余岁时,因与当道意见相左,遂引退家居,
留意身心性命之学。初习道家吐纳导引之术,后学密宗。年近知命,始从知识得闻净土
持名法门,大喜踊跃,庆得归宿,尽弃前之所学。一句弥陀,专精持念。虽远客相访,
或有要事,必待净课完毕,方出酬答。一九三六年秋,忽患疾病。知净土缘熟,即预先
安排临终诸事。因恐其妻世爱深重,难免哭泣,早使别居一室,不令知情。除约道友数
人,主持助念等事外,仅留长女聿鎼一人,在旁服侍,并切嘱家人:‘不许哭泣喧扰。
逝世后八小时内,不得触动身体。一切须照‘饬终津梁’书中规定办理。’其余亲友及
家中子女,均摒绝不见。一心念佛,决志往生。当疾笃时,联襟赵君往视疾,见其病重
,不觉泪下。祖善反笑而慰之曰:‘尔我平时念佛修持净土,正为今日往生,此乃大喜
庆事,岂可效世俗儿女之态乎?’病中始终神智清朗。至九... 阅读全帖
u*****a
发帖数: 6276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DA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diao (钓鱼岛), 信区: PDA
标 题: 怎样看待华为前工程师杨学志关于4G核心专利的看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9 14:03:22 2015, 美东)
从网上看到一篇华为前工程师杨学志关于4G核心专利的看法, 不知各位有何高见?
当事人揭秘4G核心专利:高通没那么多,中国没那么少!
http://www.c114.net/news/41/a886875.html
1985年,在美国硅谷成立了一家叫Qualcomm(高通)的公司。这家公司把军用的CDMA技术
用于民用通信,推出了IS-95标准,成为与欧洲的GSM竞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在第二代的商业竞争当中,GSM还是取得了的胜利。但是在高通公司的创始人当中有一
位世界级的科学家,叫做Andrew Viterbi,就是那位Viterbi译码算法的发明人,IEEE
Fellow,并获得了美国最高科技奖。在他的推动下,产业界相信了CDMA代表了无线通信
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个国际标准,WCDMA,CDMA2000和TD-...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89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DA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diao (钓鱼岛), 信区: PDA
标 题: 怎样看待华为前工程师杨学志关于4G核心专利的看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9 14:03:22 2015, 美东)
从网上看到一篇华为前工程师杨学志关于4G核心专利的看法, 不知各位有何高见?
当事人揭秘4G核心专利:高通没那么多,中国没那么少!
http://www.c114.net/news/41/a886875.html
1985年,在美国硅谷成立了一家叫Qualcomm(高通)的公司。这家公司把军用的CDMA技术
用于民用通信,推出了IS-95标准,成为与欧洲的GSM竞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在第二代的商业竞争当中,GSM还是取得了的胜利。但是在高通公司的创始人当中有一
位世界级的科学家,叫做Andrew Viterbi,就是那位Viterbi译码算法的发明人,IEEE
Fellow,并获得了美国最高科技奖。在他的推动下,产业界相信了CDMA代表了无线通信
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个国际标准,WCDMA,CDMA2000和TD-... 阅读全帖
z**********3
发帖数: 11979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DA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diao (钓鱼岛), 信区: PDA
标 题: 怎样看待华为前工程师杨学志关于4G核心专利的看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9 14:03:22 2015, 美东)
从网上看到一篇华为前工程师杨学志关于4G核心专利的看法, 不知各位有何高见?
当事人揭秘4G核心专利:高通没那么多,中国没那么少!
http://www.c114.net/news/41/a886875.html
1985年,在美国硅谷成立了一家叫Qualcomm(高通)的公司。这家公司把军用的CDMA技术
用于民用通信,推出了IS-95标准,成为与欧洲的GSM竞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在第二代的商业竞争当中,GSM还是取得了的胜利。但是在高通公司的创始人当中有一
位世界级的科学家,叫做Andrew Viterbi,就是那位Viterbi译码算法的发明人,IEEE
Fellow,并获得了美国最高科技奖。在他的推动下,产业界相信了CDMA代表了无线通信
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个国际标准,WCDMA,CDMA2000和TD-...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DA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diao (钓鱼岛), 信区: PDA
标 题: 怎样看待华为前工程师杨学志关于4G核心专利的看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9 14:03:22 2015, 美东)
从网上看到一篇华为前工程师杨学志关于4G核心专利的看法, 不知各位有何高见?
当事人揭秘4G核心专利:高通没那么多,中国没那么少!
http://www.c114.net/news/41/a886875.html
1985年,在美国硅谷成立了一家叫Qualcomm(高通)的公司。这家公司把军用的CDMA技术
用于民用通信,推出了IS-95标准,成为与欧洲的GSM竞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在第二代的商业竞争当中,GSM还是取得了的胜利。但是在高通公司的创始人当中有一
位世界级的科学家,叫做Andrew Viterbi,就是那位Viterbi译码算法的发明人,IEEE
Fellow,并获得了美国最高科技奖。在他的推动下,产业界相信了CDMA代表了无线通信
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个国际标准,WCDMA,CDMA2000和TD-...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五代:变乱中的新秩序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5-06/28/verList_1.htm
日期:2015-06-26 作者:陈文龙 来源:文汇报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五代十国全图[晋天福八年(943年)]
唐末五代北方割据政权首领李茂贞墓中彩绘浮雕:左图为二人轿子图
右图为胡人持节牵驼图。
五代初期北平国统治者王处直墓中彩绘浮雕散乐图
河北正定开元寺中的五代节度使安重荣巨碑残石及赑屃
五代契丹画家胡瓌《卓歇图》(局部)
后梁太祖朱温
后唐庄宗李存勖
五代:变乱中的新秩序
陈文龙
谈到五代,自然想到“乱世”一词,这个时代被看作是唐后期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
,并且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五代历史的重要性早已引起学界的
充分关注,五代时期的地缘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的重建等议题成为讨论的重点,五代时
期的“内亚因素”也是这一时期政治文化可以注意的面向。
907年朱温废唐,960年赵匡胤建宋,五十三年间中原地区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欧阳修《本论》中说:“前日五代之乱可谓极矣,
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18037
12
女 淑芬33,562人 男 志明14,265人最多
10大姓氏 陈、林占450万人
2010年11月03日苹果日报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932996/IssueID/20101103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夫人张淑芬、台语歌天后江蕙(本名江淑惠)、男模沈志明,三人
的名字都在十大常见名字排行榜上。资料照片
根据统计,陈姓为台湾最大姓,多达257万人。图为陈氏宗亲会参加挺扁大会。资料照片
内政部首次分析全国名字【连线报导】内政部昨公布《全国姓名分析》专书,首次发布
全国2300万民众名字的统计资料,结果女性第一名是「淑芬」,全国有 33,562人,男
性第一名是「志明」,有14,265人。姓氏部分,全台近两成人口约450万人是陈、林两
大姓。
内政部依据户政司电脑统计所得、第三次出版全国姓名相关专书《全国姓名分析》,前
两次分别是2004及2007年出版,但只有分析姓氏,这次包括姓氏和名字统计。依最新资
料显示,全国十大姓氏依序是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符合民间俗
称的「陈林满天下」。全国前十大...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3
夏志清:90岁的顽童
2013年12月31日14:30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在现代文学史研究中,他最早发现了张爱玲的价值,他贬低老舍《四世同堂》,他
认为鲁迅被拔高,钱锺书的《围城》无出其右。有“快人”之称的夏志清在学术上也爱
憎分明,但无人否认他《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厚重价值。
本刊记者 卫毅 发自纽约
去年冬日的一个上午,火车行驶在纽黑文通往纽约的铁道上,窗外掠过树林、雪地
、房屋和停靠在港湾里的船只。
纽黑文—纽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大约60年前,1950年代初,三十出头的
夏志清在这条路线上往返奔波。那时他正在撰写《中国现代小说史》——这部日后让他
声誉鹊起的学术著作,苦于耶鲁大学中文书籍匮乏,于是他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中日文系
(现在的东亚语文系)图书馆的常客。他通常是上午从耶鲁出发,下午在哥大饱览群书,
然后再借上一箱子资料,返回纽黑文。
离耶鲁并不遥远的哈佛大学当年的中文藏书虽然并不丰富,但也有一些哥大所没有
的书籍。夏志清没去哈佛借过书,除了生性不爱动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钱。他
曾为此而遗憾,作为文学史的研究者,占有的资料再多都不为过。
“朝鲜战争开始,我就得...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14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去世(zz)
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去世 曾发掘钱钟书张爱玲文学史地位
2013年12月30日 23:50
来源:凤凰网文化
夏志清
夏氏代表作《中国现代小说史》
凤凰网文化讯 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教授于2013年12月29日(北美时间)在美国
纽约去世,享年92岁。夏志清好友、著名学者陈子善亦在微博中透露,已经从纽约、台
北和其他渠道证实,夏志清先生29日下午在纽约逝世。
夏志清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1961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代表作《中国现代小说
史》,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作者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
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使此书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
之作,影响深远。《中国现代小说史》也是内地80年代“重写文学史”运动的最重要的
动力,
《中国现代小说史》对张爱玲、沈从文和钱钟书等人极力推崇。尤其张爱玲一直被认为
是通俗小说家,在批评家眼里她“不登大雅之堂”,但夏志清在小说史中给予张爱玲的
篇幅比鲁迅的还要多上一倍,夏甚至认为张爱玲的《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
的中篇小说”,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而钱钟书的《围城》是“
...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5
北大向何处去?——林炎志
林炎志是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到北大担任党委副书记的,此前我知道他是清华大学毕业
的,是高干子弟,曾经当过北京团市委书记,也是当时政坛上引人瞩目的年轻干部。林
炎志在团市委工作时应该来过北大,但我没有印象见过他。后来林炎志转岗到北京市体
委任主任,不过我没有看到过他对体育问题发表的见解。政治风波发生之后,林炎志的
表现开始活跃起来,经常可以在《北京日报》等媒体上看到他对形势发表的看法,立场
很坚定、旗帜很鲜明,而且常常有一些标新立异的见解。例如风波前期出现了警察打人
的情况,我们长期以来所受的是“人民警察爱人民”的教育,但是“爱人民”的警察突
然变脸了,动手打了“人民”,许多“人民”一下子想不通。这时候林炎志出来说话了
,他说警察本来就是专政的工具,就是要打人的,认为警察不应该打人,这是很可笑的
。因为此前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直白的言论,所以印象很深刻。
大概是由于林炎志政治风波期间的突出表现,于是被派到北大主管学生工作。林炎志虽
然是高干子弟,但我最初的印象是此人生活很朴素,他经常穿一身洗的发白的蓝色制服
,包括带北大学生去中南海见最高领导人,穿的也是这身服装,...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沈志华:历史研究是把过程搞清楚
作者:沈志华,刘一非/采
学术研究的转向:从中苏关系、中朝关系到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刘一非:您早期的研究重点是中苏关系,后来转向中朝关系的研究,现在又开始关
注冷战时期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这一学术议题的转向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沈志华:研究课题的选择有几个影响因素:第一是兴趣,某个问题要让你有思考、
感兴趣,并形成问题意识,我小的时候老有疑问,为什么朝鲜战争中,所谓的“侵略者
”三天就被打败了,似乎很不合逻辑,这也是我后来研究朝鲜战争的动因之一。
第二是材料,对某个议题有兴趣,但如果没有材料。研究也没法开展。所以我们在
给学生研究课题的选择提供建议时,一是关注他对某个问题有没有兴趣,有没有问题意
识;另一个是帮助他,去了解有没有这方面的材料或者新材料,另外,在新材料并不多
的情况下,研究者能否从别人已经看过的材料当中,挖掘出一些新的观点,提出不同的
解读方式。
第三是国家需要,一个问题对国家很重要,但是我们的研究水平很弱,就需要组织
人去研究。我最初做苏联史,其中就既有兴趣,也是因为国家的需要。
我原来当过兵,后来又当了工人,前后大概10年左右的时间里,尤其在文化大革命
的过程当中...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17
(摘自《近代往生随闻录》 宽律法师撰录)
显 根 法 师
显根,浙江温岭人。不识字,中年出家。初嗜烟酒,后净戒行。居天台山灵峰庵。凡国
清、华顶、高明诸大丛林,有经忏佛事,必请根参加。人只知其善梵呗,不知其精修梵
行也。根每逢人,只称一句阿弥陀佛而已。一九三九年春,忽向山中诸庵僧告假云:‘
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适国清寺住持显莲居必明庵,问之曰:‘生西方有把握否?莫
贻笑于大家。’根答:‘一句弥陀,生西不疑。平时打包,佛不欺我。’初,根恒蹀躞
于庵前山后,自告假后,足不出庵门,终日趺坐,念佛不辍。二月十五日,有沙弥至灵
峰庵,见根于庵门外,面西趺坐,合掌当胸。庵门已锁,而钥匙则斜插右衣襟上。呼之
不应,气息全无,唯顶尚热。沙弥奔走惊呼,各庵四众咸集,交口赞叹,敬仰不已。年
七十五。□□
晴 朗 法 师
晴朗,湖北安陆府钟祥县人。俗姓鄢。十九岁,以童身披剃,法名寂效。遍朝名山,远
赴印度,请舍利于释塔。至西天目山,驻锡禅源寺,为首座,阅藏七载。建舍利殿于寺
左。住养老院。一九三一年,众举任方丈,辞不受。日夜诵经坐禅。四众来请开示者,
座常满,无不如愿而返。一九三七年,抗战军兴,设浙西行署...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18
永 宝 比丘尼
永宝,俗姓罗,浙江黄岩县人。母陈氏,梦见观世音菩萨抱一女孩与之,且云:‘此女
大有善根,必使出家。’寝后产宝。宝年十二岁,母为送黄岩优钵罗庵,投式东老师太
剃发,法名文通。住庵三十余年。参加农业劳动,随众早晚功课外,专持弥陀圣号。庵
原为黄岩唯一女众丛林,后受时局影响,遂至衰落。因移居慈溪吉祥庵,及缨络河头定
香庵,十年后,至上海成都北路九六一弄四号,建定心庵。栖心净土,念佛不辍。待人
接物,慈悲为怀。戒律谨严,驰名遐迩。皈依弟子甚众。开示痛切,惟嘱:‘老实念佛
,求生西方。瞥尔错过,得度无日。’云云。圆寂前七天,预知时至。对助念弟子说:
‘我已见观世音菩萨,决定往生。’于西历一九七六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晚,在大众念
佛声中,安祥而逝,世寿九十三。
明 常 比丘尼
明常,俗姓李,中年信佛受皈戒。五十八岁,偕女明福,住苏州木渎镇小桃庵。嗣依圆
瑛法师剃度,受具戒于苏州西园戒幢寺。平生专志净土,昼夜持念六字洪名。一九六六
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晨,预知时至,沐浴更衣,端身趺坐,手结弥陀印,持念圣号。
其女明福,劝母卧下,不久复起坐。自言:‘西方妙境已现,佛说不虚。’急念南无阿
... 阅读全帖
n**********r
发帖数: 4
19
联播 丨“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听习近平的“开学第一课”
9月1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的《开学第
一课》。
在这个特殊的课堂上,95岁高龄的白公馆脱险志士郭德贤、我国第一代登山运动员
贡布、海口舰原副政委严冬、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和澳门濠江中学校长尤端
阳等,深情讲述他们与国旗的动人故事,浓浓的爱国情让一张张扬起的稚嫩脸庞写满感
动与崇敬。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
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
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他曾在南开大学考察时,
特别提起张伯苓校长的“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更在
不同场合多次鼓励学子们“胸怀祖国和人民,奉献社会和他人”,“立鸿鹄志,做奋斗
者”,以实际行动证明“不愧为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一代”。
时值开学季,让我们一同重温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切切期望,站在人生新起点,锚
定新目... 阅读全帖
e*******c
发帖数: 2133
20
摘要:如果我们把学术研究还原为一种普通的社会职业,那么,学者们学术生活中惯
行的学术行为,也就可以视为一种“行业民俗”。通过对中国现代学术生态的民俗志书
写,我们可以发现:学术研究的行业民俗与其他社会职业的行业民俗并没有本质差别,
在学术界,一样有祖师崇拜、有学术赶集、有资辈亲疏、有派系与行规、有反抗与革命
,有主流与边缘的对立、有师承与圈子的壁垒、有尊老与维亲的传统、有王婆卖瓜似的
叫卖与吆喝。通过对普通学者行业民俗的功能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貌似不良的
学术风气,却是现代学术生态滋生出来的必然结果。学术界的行业民俗是学者们在特定
学术体制下必然选择的生存方式,是受到传统生活伦理深刻影响的典型世俗生活。现行
学术体制使大多数普通学者成了学术行业的弱势群体。
关键词:学术史 学术生态 学科危机 学术革命 行业民俗
传统学术史多为思想史、发展史或者编年史。能够进入学术史的只是极少数对学
术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知名学者,而与他们同时的绝大多数普通学者,都被排斥在学术史
的大门之外。如果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把学术研究看作一种特殊的行业类别,就会发
现,作为“学术工匠”的普通学者,他们所处的学...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1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6963
22
香港政府前民政事务局长何志平被控为中国能源公司在非洲行贿案,被控被控洗黑钱、
违反美国《海外反腐败法》等8项控罪,当地时间5日在美国曼哈顿联邦法院裁定7项罪
名成立。最高可被判65年刑期,法官明年3月14日宣布刑期。何志平表示,自己已预料
到结果。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审讯,美国曼哈顿联邦法院对香港前民政事务局前局长何志平涉贿案
的审判终有结果。陪审团经历约4小时商讨,12名陪审团员在美国时间周三(5日)下午
约2时达成裁决,何志平被控的8项控罪中,7项罪名成立。预计最高刑罚为入狱65年,
最高罚款165万美元。法官将于明年3月14日判刑。
综合香港多家媒体的现场报道,,宣读判决前,何志平不时回望,扫视公众席,并向记
者微笑点头。宣判期间,他双手一直放于桌上,听完判决之后,他保持微笑 ,神情没
太大变化,辩方律师Edward Kim轻拍他的肩膀,他没再回头望向公众席,平静地直视法
官。其后何步入囚室,记者问他心情如何,他回答:“预咗,都系咁(已经预计了结果
)”,记者问他有甚么话想向香港的朋友说,他特意转身回应:“多谢”。
何志平的8项控罪分别是:1项串谋违反《海外反腐败法》(Foreig...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1804
23
涉及到中苏关系,毛斯关系,毛赫关系,韩战起因,毛的核战论等,很有意思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1-14/210421817565.shtml
~~~~~~~~~~~~~~~~~~~~~~~~~~~~~~~~~
《文史大讲堂》系列讲座三:毛泽东访苏轶闻
时间:2011年1月7日(下午)
主讲人:沈志华
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由《文史参考》杂志社主办的文史大
讲堂第三期今天下
午在国图正式开始,我是《文史参考》杂志的总编辑王翔宇,欢迎大家。我们《文史参
考》杂志社是由人
民日报社主办的一本高端历史杂志,我们的宗旨是真相、趣味与良知,也就是通过时事
挖掘背后的历史故
事,体会历史人物跌荡的命运,以及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未来。我们搞的文史大讲
堂活动是公益活
动,目的是搭建起专家学者与普通大众之间的桥梁,使专家学者的声音、学术成果能够
通俗易懂地走进更
多普通读者心田。
今天下午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沈志华老师为我们讲授毛泽
东访苏轶闻。这个
讲题也是几经反复才确定下来。沈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67
24
来自主题: Talk版 - 蛇头∶蛇尾=洪志∶叶浩
蛇横老树道何在?
古观悠悠叶浩来,
洪志难知棋中妙,
只管低头捞黑财。
有一天,一条蛇的蛇尾对蛇头说 :“这么多年都是你在前面走,出尽了风头,今天应
该我走在前面了。”蛇头说∶“怎么可以倒过来走呢?”蛇头和蛇尾相持不下。蛇头就
自顾自向前走去,而蛇尾却死缠住树干不放。蛇头只好让蛇尾走在前面。因为蛇尾没有
眼睛,掉进一个火坑中,把蛇烧死了。
佛教《百喻经》中这个的故事比喻邪教教主由于失去了教徒的广泛信任,没有了号召力
,其它长期窥视它权力的“教内野心家”,意图篡夺它的权位,向它发出挑战。但由于
野心家更加缺乏群众基础,更没有教徒对它的感情因素做支持,上台后反而加速了此教
的灭亡。
众所周知,法轮邪教就是一种附体蛇功,也同样存在上述的现象。即使连李洪志自己都
不否认,相反还对此进行了暗示。它在《转法轮》中说,人都以为是大脑在想事,主元
神在大脑,实际有的时候主元神在心脏,所以叫“心想”,有时候主元神会在小腿肚,
感觉是小腿肚在想事情,更有甚者,他说,主元神会在脚后跟,感觉是脚后跟在想事情
,在发号施令。
李洪志这番稀奇古怪的话究竟要向我们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它想告诉我们的是,它虽
然作为名...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489
25
引子
早有心思写这个题目,除了缅怀,亦有感于中医界的现状。
然而几次提笔又放下,总觉得这题目太过沉重。较之于老师的盛名,较之这个社会功利
化的标准,较之一个个如今已经成为“博导”的他的学生们,我觉得我没有给老师争光
添彩,也无缘什么显赫的社会兼职、学术头衔。我所做的,只是按照传统的家传、师承
,加上为拿文凭而系统接受的学院派教育;按照传统的读书——临证——再读书——再
临证,这样的模式走了三十余年。

我是1980年春节正式拜刘渡舟老为师的。
记得大年初三那天,我拿着父亲的亲笔信和一篮盖着过年红纸的水果,来到中医学院宿
舍的筒子楼二楼(不久刘老一家便迁进学院新建的教授楼四室一厅的新居)。表明来意
后,刘老先考查了我的中医基本功(这之前我已随父亲学医二年),然后点点头说:嗯
,不愧是将门虎子。还说:放在过去,这一拜师,这辈子饭碗是不愁了。不过学医不能
使人富,如果以发家致富为目的,就不要学医。我点点头。
后来老师告诉我,我是他“私人带徒的第四位弟子”。就这样,从1980年2月到1983年
10月,整整三年零八个月,跟随老先生攻读中医经典...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26
因此到二十岁前,所拜的师父,各门各派,积加起来亦多达八十余人。所学范围包括南
宗、北派,长拳、短打,乃至十八般武器,至少亦习弄过十四件左右,外加蒙古摔跤、
西洋扑击等,真可谓:“样样统摸,般般皆弄
=====================================================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谈幼时习武
南怀瑾的著作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对无法直接了解典籍的人作了一个重要引
导,王黛林回忆说南怀瑾的言谈生动有趣、博大精深。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
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
最有影响的人物”。在中国大陆有多数的民众由西方哲学转入东方文化,代表作品如《
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其中刊正了许多以往对传统
文化的误解。
在台湾则多由佛道入门(大多数为佛教众),佛教学方面如《金刚经说什么》《圆觉经
略说》《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南怀瑾可说是密教准提法在台湾香港的
重要推动力。
道家方面,南怀瑾的书籍在命理及中医学亦扮演不可缺的首阶,如《老子他说》《庄子
諵哗》《道家密...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任志强:错在用均价控制房价
什么是合理的房价,一直是个有争议而没有答案的问题。
中国政府数年来都致力于抑制房价,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十八般武艺用尽,最后不
得不用禁止与限制购买的手段,用户籍歧视的手段来实现抑制房价的目标。
什么是合理的房价,一直是个有争议而没有答案的问题。中国政府数年来都致力于抑制
房价,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十八般武艺用尽,最后不得不用禁止与限制购买的手段
,用户籍歧视的手段来实现抑制房价的目标。一、为什么要管房价?《价格法》将商品
价格列为市场调节价,住建部88号令将商品房价格定义为“协商价”,用法律、法规看
,商品房价不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授权项目。当许多人在高唱着新加坡住房模式时,也许
并没有注意到新加坡政府从来不管商品房房价。“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其实早
就将商品房价与保障分为两种供应体系了。中国政府不得不管房价,正在于中国房改货
币化时没有同时建立住房保障体系。政府早期责任的缺失总想让市场代替政府的义务与
责任,让所有人都挤上同一独木桥,造成了供求的失衡和价格的飞涨。商品房价格不是
民生。当政府从商品房土地中谋求获取超额利润时,从来就没有将商品房视同为民生,
而世界各国又有哪个政...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土宗--百度百科
净土宗
百科名片

净土宗
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
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
宗多以净土为归。佛法西来,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该往生
净土的念佛法门,又称莲宗。唐代善导大师也是净宗重要倡导与推动者,被奉为净宗第
二代祖师。净宗历代祖师并无传承法统,很多还是宗门教下的大祖师,均为后人据弘扬
净土贡献推戴而来。中国净宗十三祖分别是: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
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及印光大师。
目录
弥陀西来
发展概况
五经一论
修持简述
净宗特色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展开
弥陀西来
佛教西来
种种资料显示,佛教传入中国年代远比西汉更久远。目前发现的有明确文字记载的
最早事件,如:官方权威的《太平广记》第284卷,引用《王子年拾遗记》一书,记述
题为《天毒道人》的事件,详细记载了燕昭王七年(前305年)来自印度的百四十岁高
僧尸罗(从文中对其的记载来看,是位具足神通的圣者无疑)来华(燕都)传法的事。
此年代已比印度阿育王时代更早,接近佛陀... 阅读全帖
t********j
发帖数: 37
29
研究中共历史,网上名气最大的是高华,杨奎松和沈志华。这三位,经历都有些独特,
都不是御用主流,都有些争议,都令人尊敬。
高华名气最大,课讲得最好,学术成果最少,混得最不好。《红太阳》写出了好久还是
副教授,在南大历史系混得很不好,不受待见。当然高华本身的学术成果也不多,一辈
子就一两本书,二三十篇论文,十数篇随笔,完全比不上杨沈两位著作等身。(马甲听
南大的朋友说,不确认)高华在南大都没有什么机会在阶梯教室做大报告。整个互联网
上找高华教授的讲座几乎聊聊无几。可大家看了他在港科大的报告,讲得非常非常吸引
人,如果给他机会,马甲以为,高华的受欢迎程度可以比肩易中天,可惜,可惜。
三人之中,杨奎松各个方面都似乎居中。讲课讲得清楚,但是不引人入胜。学术成果很
多,但是没有特别出名的。体制内,杨应该是混得最好的,对高沈都有提携帮助之心。
杨奎松教授四五运动的时候进过局子,关了几个月,好在对日后影响不大。
沈志华是历史学者的另类,令人惊奇,令人尊敬,也令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比如马甲之
流)存疑,呵呵。沈出身侯门,父亲是北京公干系统的厅级干部。沈年少聪颖,文革时
北京考第一(?)但是没有进清华;当工...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3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康熙顺天府志》的新闻
挑一个错奖1000元 赞闫崇年先生
2010年03月01日 07:01
http://book.ce.cn/ssjj/201003/01/t20100301_21029244.shtml
闫崇年先生是颇有名气的清史研究专家,他的一系列满学著作早已为学界所称道。前
不久,他在学术研究道路上苦心求索四十年的古籍善本《康熙顺天府志》的注译本,由
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与此同时,他公开声明,希望读者对此书给以监督,“挑出一个错
,奖金1000元。”
众所周知,目前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闫先生挺身而出,迎风而上,大声倡导在著
述中,应发扬“一字疏误视作羞、一句错断引为耻”的精神,公然声明,希望读者对他
的新著挑毛病,并重奖挑出差错者,这需要何等的勇气!
闫先生的勇气从何而来?来源于他充足的底气和正气,深厚的学业功底和精益求精
的学术精神。不少学者都知道,古籍的标点注解是一项十分细致繁琐的工作,没有广博
的知识积累和刻苦钻研、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是难以承担其重负的。闫先生为证实
北京图书馆的《康熙顺天府志》是海内孤本,不仅查遍我国大陆现存的书目,而且遍访
了美国、日本、韩国以及香港...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12253
31
(一)本书的成书年代
《四时纂要》 的作者是韩鄂 ,一题作韩谔。韩鄂的事迹不详,仅在《新唐书》卷73《
宰相世系表》列有这个名字,是唐玄宗 时宰相韩休之兄偲的玄孙,没有记载任何事迹
。《宰相世系表》上还有一个韩锷,是韩休之弟的玄孙,也没有记载任何事迹。韩休死
于公元739年,下距唐亡167年,据此有学者推算,韩鄂,或韩锷可以是唐时人,也可以
是唐末至五代初人[1]。有学者根据本书作者的自序中有批评韦氏《保生月录》的话,
提出他著此书时,必在韦氏之后,时代大约是唐代末年,可能已入五代。[2]日本学者
对于《四时纂要》也做过许多的研究,也大都认为本书是唐朝的作品。因此,现在学术
界一般都采用“唐末五代说”[3]。但这种说法除了以上的几条证据之外,并没有提出
更进一步的证据,特别是古来同名同姓的人很多,本书的作者韩鄂究竟是否是开元宰相
韩休的裔孙还是缺乏可靠的证据[4]。日本学者守屋美都雄考证认为,他们系同名异人
。因此,不能根据韩休的卒年来推测本书的成书年代。另外,唐末五代也是一个较长的
历史时期,即便从唐朝灭亡的那一年(907)开始计算,到五代灭亡的那一年(960)也
有半个多世纪。因此... 阅读全帖
z***t
发帖数: 10817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zlltt (我要去WestWorld),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卡桑入:沈志华建议抛弃朝鲜,拥抱韩国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6 05:38:42 2017, 美东)
发信人: pertain99 (pertai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卡桑入:沈志华建议抛弃朝鲜,拥抱韩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5 07:10:50 2017, 美东)
【本文系沈志华教授2017年3月19日在大连外国语大学的讲座记录】
【根据录音整理,经过本人校订】
昨天讲了中苏关系,都是解读档案,今天主要谈谈中朝关系,也是我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最近“萨德”问题很热闹,或许我们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观察这个问题。当然一个小
时的时间根本讲不完,我的这本中朝关系史的书,是从1919年一直写到1976年,整个是
讲中朝关系的历史脉络和变化曲线。时间不够,但是有一些精髓的东西,就是我认识到
的、归纳出来的问题,我想和当前的“萨德”问题联系起来谈谈,可能会有一点启示...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2226
33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巨流河不算小说把?
她的文笔主要在序言里挺好,后来又看了一下正文,也还好。
我也同意是一本不错的自传,可要说成独一无二、不看就有缺憾的名著,可能就有些过
分了。
王德威专门为此书写了一篇长文,我附在后面。不过你不一定全看,哈哈。王先生主要
在开头的二、三两段里,提出这本传记因为采用了内敛式的叙述风格,表达了作者的文
学情怀,所以也可以算作文学作品。
他本身就是研究文学的专家,能这么说,让我有些疑惑。我觉得有的传记作品可以在语
言或叙述上更讲求文学性,但仍需严格遵守历史性著作的规范。象这本书被划入长篇小
说,那无论是读者,还是研究者,都无法正确对待她所写的内容。
还有一种在历史和文学之间的边缘体裁,叫传记文学。那要在纪实中有虚构成分才称得
上。如果只是有一些文学性的修饰,比如说讲究词藻,经历讲述得比较吸引人,恐怕依
然无法和历史性著作区隔。
附:
王德威: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齐邦媛先生与《巨流河》
*注:齐邦媛先生引自覃子豪诗《金色面具》(原句:"活得如此愉悦,如此苦恼,如此
奇特。 ");齐邦媛,《巨流河》(台北:天下, 2009),131页。以下引文出自同书。
齐邦媛教授是台湾文学和教育界最...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692
34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没有兴趣就没有感觉,就没有进一步的动力。”夏志宏说,“我后来越来越偏
向数学,看得越多也就想得越深。”田刚又进一步证实说:“做事一定要先有兴趣
。比如他(夏志宏)做Painleve猜想,已经一百年没有人问过津,连最初的提议者
都转业从政了,而他就来了兴趣。”在主持人提到“在校时是否贪玩”的问题时,
夏志宏教授没有否认,还补充说:“一旦有好的想法,我就会非常有兴趣地投入其中,
我会觉得思考数学也是一种玩。”
就兴趣问题,田刚教授还谈了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差异,他说,美国的教育未
必就很高深很尖端,但是它广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广泛的兴趣领域。你可以在很
大空间里了解,了解是产生兴趣的必经之路。中国人的思维是很深刻的,可以专研
到很深的层面,但是兴趣一定要首先具备,要不然怎么会坚持下去呢?田刚教授引用
古人的话,将这种对待兴趣的态度总结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发帖数: 1
35
专打专杀底层造反派
然后现在一群没文化的底层垃圾还吹捧
S*********g
发帖数: 24893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tephenKing (金博士),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一女民兵因参与杀人坚定勇敢,且专吃男人生殖器而声名远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9 21:44:47 2015, 美东)
1959年-1961年「大躍進」期間,中國大陸發生“三年大饑荒”,死亡人數过千万。餓
殍遍野,到處都有餓死倒斃在路邊的人,有些地方甚至出現吃人肉的現象。《墓碑》一
書引梁志遠的《關於「特種案件」的匯報——安徽亳縣人吃人見聞錄》記載指人吃人並
不是個別現象:“其面積之廣,數量之多,時間之長,實屬世人罕見”。[37] 1960年
春,吃人肉情況不斷發生,人肉的交易市場也隨之出現在城郊、集鎮、農民擺攤等。[
38]《中國大饑荒,1958-1962》引用的中國官方檔案中有吃人記載,如在四川省石柱土
家族自治縣的桥头区,老妇人罗文秀是第一个开始吃人肉的人。在家人一家七口全部死
去后,罗文秀把三岁女童马发慧的尸体挖出来。她把小女孩儿的肉割下来,用辣椒调味
,然后蒸熟吃掉。[39]另一份1961年1月27日的文件,讲述了...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叶志江:亡命天涯-2
◇ 雾都重庆
红军逃离中央苏区根据地进行长征时,打出了“北上抗日”的旗号,我和姚永宁则
称自己的逃亡是“南下串联”。
一九六六年九月五日,中央发出通知支持全国大串联,学生凭学生证乘车、吃饭和
住宿都不要钱。这一通知不仅对我几天前逃出北京一事作了“背书”,而且为我的“百
日大逃亡”埋了单。
人还真有走运的时候。为此,我不得不为“大串联”一事美言几句。
据统计,一九六六年全国在校大学生约为五十三万人,中专生为四十七万人,中学
生为一千两百五十万人。
这一千三百多万名学生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应当有过大串联的经验。
让这些青年学生在全国满地乱跑无疑是毛泽东在文革中最浪漫的一次大手笔,不管
当时和后人对它如何评说,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应当是深远的。
对这一千三百多万名学生而言,那真是大开眼界的日子,祖国的壮丽河山,人间疾
苦,以至于文革真相尽收眼底。
这满地乱跑的学生中必定有日后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有志之士,他们已成就为
今日的文学大师、理论权威、财经专家,乃至真命天子和朝廷重臣。青年时代的这一经
历无疑在他们的人生经验中留下过痕迹。
重庆,我少年时代梦魂牵绕的地方。不记得是在哪一本书中读过的一... 阅读全帖
z***t
发帖数: 10817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pertain99 (pertai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卡桑入:沈志华建议抛弃朝鲜,拥抱韩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5 07:10:50 2017, 美东)
【本文系沈志华教授2017年3月19日在大连外国语大学的讲座记录】
【根据录音整理,经过本人校订】
昨天讲了中苏关系,都是解读档案,今天主要谈谈中朝关系,也是我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最近“萨德”问题很热闹,或许我们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观察这个问题。当然一个小
时的时间根本讲不完,我的这本中朝关系史的书,是从1919年一直写到1976年,整个是
讲中朝关系的历史脉络和变化曲线。时间不够,但是有一些精髓的东西,就是我认识到
的、归纳出来的问题,我想和当前的“萨德”问题联系起来谈谈,可能会有一点启示。
首先要谈的是学者的责任,从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怎么看待朝鲜半岛的问题。我们
现在承接了国家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周边国家对华关系档案收集与历史研究》,大外
也是一个工作站,那么,我们学者的责任是什么?现在,教育部、中宣部一天到晚地让...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转自人民网文史频道 http://www.people.com.cn/GB/198221/198974/199957/12798933.html
援助与限制: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1949-1960)
沈志华
尽管和平利用原子能可以成为研制核武器的技术基础,但是要实现这一步跨越却绝
非易事,这不仅需要具有各种特殊的设施、设备和仪器,更需要掌握从铀分离、提纯到
核爆炸的一系列专门技术和工艺。美国和苏联跨出这一步用了5-7年,以中国当时的工
业基础和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当时西方进行经济技术封锁的冷战环境,要在同等时间里
试制出原子弹,只能依靠苏联的帮助。事实也是如此,中国能够以震惊西方的速度成功
地爆炸原子弹,无论如何是离不开苏联援助的,虽然是不完全的援助。
有关核问题的历史--包括各大国核技术的发展、核政策和核战略的演变以及超级大
国之间的核军备控制和禁止核试验谈判等,无疑是冷战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要
讨论的是其中一个侧面: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1)所采取的方针。对这个
问题,可以从苏联的核政策、中国的核发展以及中苏关系三个角度来考察现有的研究成
果。在近年冷战国际...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618
40
来自主题: DUT版 - 苏志国研究员介绍
苏志国: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男,1954年7月生,现任生化工程国家重点
实验室主任、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专
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1982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学院。1985年获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1986-1987年在荷兰D
elft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0-1992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高访学者。
自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生物产品制备与提纯技术研究,重点为蛋白质和天然
产物的提纯制备,研究细胞破壁、蛋白质折叠复性、高效层析、生物分子的化学
修饰等技术。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863高技术项目、国家科技攻关
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130多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8
国内学术会议论文27篇,参与撰写中英文
专著4部。1991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
基金,1996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苏志国 研究员
电 话:010-62561817
E-mail: z**[email protected]
目前从事蛋白质的稳定技术、生物活性物质纯化、改性技术、生化药物制备工
艺优
e******e
发帖数: 147
41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应用力学中心(ICAM)全球诚聘tenure-track PI及博士后 (来源
锁志刚教授blog)
为了更好地聚集海外优秀人才、培养国际一流的青年学者、及借此加快建设世界高水平
大学的进程,西安交通大学建立了一个新型的、采用美国先进的用人和科研体制管理的
研究中心---“国际应用力学中心”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pplied Mechanics (
ICAM)。该中心的目标是聚集和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学术成果,打造国际一流的力
学学科。ICAM以独立的tenure-track PI为本,将重点研究国际力学前沿问题及国家重
大需求中的关键力学问题,承担国家级的重点和重大项目,并开展高层次国际合作与交
流。
ICAM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个独立的学术机构,参照美国常春藤盟校的高效和高度扁平化
的科研管理体制。中心的学术带头人为国际著名的中青年力学家锁志刚、高华健、陈曦
、刘子顺等西安交通大学杰出校友. 中心的国际学术顾问包括Hutchinson,Willis,
Needleman等世界力学大师。在他们的指导和引领下,ICAM将汇集和激励青年学...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子乔:就义和团运动与袁先生商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0 03:01:07 2011, 美东)
【摘要】
一、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主要是作战的需要,其次是报复洋人,与“敌视现代文明”
基本无关。
二、1900年6月之前,慈禧对义和团基本是以剿灭为主,她没有对袁世凯的那篇奏折“
充耳不闻”。
三、慈禧对外“宣战”并正式招抚义和团,基本是在列强率先动武之后不得已而为之的。
四、首先践踏“国际法”的是列强,而不是清政府。
五、称西什库教堂为“侵略者据点”有一定的根据。
日前,《中国青年报》刊载了袁伟时先生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该文毫不留
情地批评了历史教科书的误人之处,体现了一位老学者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意义重大
,值得有关部门关注。然而文中涉及义和团运动的部分,却存在着一些史实方面的错误
和缺漏,在纠正旧说的同时,又会对读者产生新的误导,似有矫枉过正之嫌。笔者不揣
冒昧,草就此文,以与袁先生商榷。本文就事论事,不涉及袁先生的其它观点...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3
【摘要】
一、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主要是作战的需要,其次是报复洋人,与“敌视现代文明”
基本无关。
二、1900年6月之前,慈禧对义和团基本是以剿灭为主,她没有对袁世凯的那篇奏折“
充耳不闻”。
三、慈禧对外“宣战”并正式招抚义和团,基本是在列强率先动武之后不得已而为之的。
四、首先践踏“国际法”的是列强,而不是清政府。
五、称西什库教堂为“侵略者据点”有一定的根据。
日前,《中国青年报》刊载了袁伟时先生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该文毫不留
情地批评了历史教科书的误人之处,体现了一位老学者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意义重大
,值得有关部门关注。然而文中涉及义和团运动的部分,却存在着一些史实方面的错误
和缺漏,在纠正旧说的同时,又会对读者产生新的误导,似有矫枉过正之嫌。笔者不揣
冒昧,草就此文,以与袁先生商榷。本文就事论事,不涉及袁先生的其它观点。
一、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主要是作战的需要,其次是报复洋人,与“敌视现代文明”
基本无关。
袁伟时先生说:“他们破坏这些设施完全出于对外来事物的敌视,而不是为了抵抗侵略
者不得不采取的应急行动。同时,这类行动波及各地,不是局部性的偶发现象。也就是...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24893
44
1959年-1961年「大躍進」期間,中國大陸發生“三年大饑荒”,死亡人數过千万。餓
殍遍野,到處都有餓死倒斃在路邊的人,有些地方甚至出現吃人肉的現象。《墓碑》一
書引梁志遠的《關於「特種案件」的匯報——安徽亳縣人吃人見聞錄》記載指人吃人並
不是個別現象:“其面積之廣,數量之多,時間之長,實屬世人罕見”。[37] 1960年
春,吃人肉情況不斷發生,人肉的交易市場也隨之出現在城郊、集鎮、農民擺攤等。[
38]《中國大饑荒,1958-1962》引用的中國官方檔案中有吃人記載,如在四川省石柱土
家族自治縣的桥头区,老妇人罗文秀是第一个开始吃人肉的人。在家人一家七口全部死
去后,罗文秀把三岁女童马发慧的尸体挖出来。她把小女孩儿的肉割下来,用辣椒调味
,然后蒸熟吃掉。[39]另一份1961年1月27日的文件,讲述了一个四川母亲用毛巾勒死
了自己五岁大的儿子,“吃了四顿”。调查者王德明写道,“这样令人震惊的可怕事件
远非只有这一起。”[39]三年大饑荒的口述歷史《尋找大饑荒倖存者》记载了四十九起
人吃人事件。[40]
1959年,重慶石橋賣人肉包子。“养父悄悄给我五角钱。生日这天,我跑到石桥一个...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真实?
实为一代时教之所言诠。下摘取无量寿经注解有关章节,供参考。
真实义就是佛之知见,乃实相妙理,究竟至极者也。此乃依圣道实教,诸法实相为真实
际。若依净土,光阐道教为权方便,誓愿一佛乘为真实际,一实真如海故。圣道守理而
非唯理。净土以事而非唯事(即事即理事事无碍。)。于众生所入,则虽有事理空有不
同,而从诸佛咨嗟见之(指十方如来赞叹净宗。)。则唯此誓愿一佛乘、一实真如海为
真实之际。(若圆会宗下,如布袋和尚曰:「只这心心心是佛……一切无如心真实。」
故知真实之际即是自心。…… 但念佛法门,亦复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故念佛
之本心,正是真实之际。故云一声佛号一声心)。
上段所论真实,如无量寿经中「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吾人
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学者须如此深
研痛拶不可徒落在语言作道理领过)。非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
法。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离一切缘虑分别
。语言文字相。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非离此别有自性。要之。离一切相。卽一切法
。离故无相。卽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怎么样学佛?
"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来所行,亦应随行。种修福善,求生
净刹。"
上经八句,实为全经之总结,净宗修行之纲要。世尊此会所说之长行,于此告终。
故知此八句,实为净宗之末后句,全经之结束语也。此八句理事齐彰,正助并显。如来
秘藏,和盘托出。首云「常念不绝」者,「常念」首指常念本经。如本经《往生正因品
》中,劈头第一句便云:「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
正是此处「常念不绝」之意。《非是小乘品》云:「于此经中,生导师想」又《受菩提
记品》云:「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众生,
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于须臾顷,为他演说。。。。。。彼人临终,假
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世尊悲心无尽,普摄无余,故频
以持念本经为劝也。世尊力劝持念本经者,盖经中所宣正是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无上
大法。行人但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必得往生,万修万去。故知行人受持此经者,即
应依教奉行,如佛训诲,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故知「常念不绝
」,究竟所指,则在常念此一句名号也。「不绝」者,净念相继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本文系沈志华教授2017年3月19日在大连外国语大学的讲座记录】
【根据录音整理,经过本人校订】
昨天讲了中苏关系,都是解读档案,今天主要谈谈中朝关系,也是我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最近“萨德”问题很热闹,或许我们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观察这个问题。当然一个小
时的时间根本讲不完,我的这本中朝关系史的书,是从1919年一直写到1976年,整个是
讲中朝关系的历史脉络和变化曲线。时间不够,但是有一些精髓的东西,就是我认识到
的、归纳出来的问题,我想和当前的“萨德”问题联系起来谈谈,可能会有一点启示。
首先要谈的是学者的责任,从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怎么看待朝鲜半岛的问题。我们
现在承接了国家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周边国家对华关系档案收集与历史研究》,大外
也是一个工作站,那么,我们学者的责任是什么?现在,教育部、中宣部一天到晚地让
老师们给中央建言献策,这个是不错的,发挥智库作用,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
提一些建议。但是,中国做的有点走样。为什么说是走样?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我们现在是“一窝蜂”地上,出了点事就让大家都写报告,都出主意。但是
没有搞清楚智库的作用和功能,没有把学者特别是做基...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858
48
尽管对政治体制改革前景的悲观预期依然弥漫,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接受美国有线电视
新闻网(CNN)专访时对于中国必须推进自由民主与政改的强烈宣示,仍让不少知识界
人士看到一线曙光与振奋的理由。
鼓舞人心,让改革话题延续,给下届政府加油打气兼鞭策——这被认为是温家宝谈
话的意义。自从8月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上的讲话以来,温家宝已经第五次就政
改表态,如果连同今年4月份他在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上对前总书记、政改代表人
物胡耀邦的深情怀念也计算在内,那温家宝已多次为政改振声鸣志。
中国政情观察人士注意到,温家宝对政改论述日益清晰,语势一次比一次有力,显
露出系统性特征。
迹象显示,离卸任还不到三年的温家宝,在国内知识群体内的个人威望正达到新的
高点,网络上开始出现网民与著名知识分子“挺温”的和声。至于此前舆论界质疑他“
作秀”、“擅表演”的负面评语,则在这轮政改话题热中被快速消解,更多网民选择相
信温家宝的诚意。
温家宝最新的政改言论,见于9月底他到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接受CNN专
访时的谈话内容。该节目在美国时间本月3日播出,国内主流媒体不予报道,不过在个
别网站与博客的转载之... 阅读全帖
1 2 3 4 5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