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乌巴庆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
r****r
发帖数: 75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天证得初果的例子
「太不可思议了!」柏卡西医师以其惯有的柔和声调重复道:「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我见过许多人去世,但没有像这样子的。」他指的是我的阿姨,也是我的养母拉咪黛维
。 确是如此,母亲生病和去世的过程真是不可思议。 在她七十五岁那年,大约过世前
十五天左右,她和伊莱琦黛维(即葛印卡老师夫人)闲聊的时候,提到下腹部已经疼痛
了好几个月。 虽然她可以忍受,并且保持平等心,但偶然间提起这回事。
我立刻打电话给我们的家庭医师,也是我的至交柏卡西医师。 事实上,柏卡西医师早
已俨然是家中的一分子了。 他替母亲做了检查,然后将我拉到一旁说:「很有可能是
肝癌。从症状看来,这样的诊断应该是没错,只是如果真的是肝癌,那种痛苦是难以忍
受的,病人会难过得哀号痛哭。没有人可以默默忍受这种癌症的痛苦好几个月,却不告
诉别人。但是你母亲看起来这么平静,我想我得进一步检查看看。」
两天之后,柏卡西医师和仰光的名医明贤上校一起来为母亲检查。 检查以后,明贤医
师也说:「照情况来看是癌症末期,但是病人这么平静,一点也不痛苦的样子,实在很
难让人相信她得的是癌症。我们得再做进一步的检验才能判断。」
他们离开之后,伊莱琦黛维问母...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天证得初果的例子
「太不可思议了!」柏卡西医师以其惯有的柔和声调重复道:「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我见过许多人去世,但没有像这样子的。」他指的是我的阿姨,也是我的养母拉咪黛维
。 确是如此,母亲生病和去世的过程真是不可思议。 在她七十五岁那年,大约过世前
十五天左右,她和伊莱琦黛维(即葛印卡老师夫人)闲聊的时候,提到下腹部已经疼痛
了好几个月。 虽然她可以忍受,并且保持平等心,但偶然间提起这回事。
我立刻打电话给我们的家庭医师,也是我的至交柏卡西医师。 事实上,柏卡西医师早
已俨然是家中的一分子了。 他替母亲做了检查,然后将我拉到一旁说:「很有可能是
肝癌。从症状看来,这样的诊断应该是没错,只是如果真的是肝癌,那种痛苦是难以忍
受的,病人会难过得哀号痛哭。没有人可以默默忍受这种癌症的痛苦好几个月,却不告
诉别人。但是你母亲看起来这么平静,我想我得进一步检查看看。」
两天之后,柏卡西医师和仰光的名医明贤上校一起来为母亲检查。 检查以后,明贤医
师也说:「照情况来看是癌症末期,但是病人这么平静,一点也不痛苦的样子,实在很
难让人相信她得的是癌症。我们得再做进一步的检验才能判断。」
他们离开之后,伊莱琦黛维问母... 阅读全帖
g****d
发帖数: 3461
3
素季讲的恐惧:
"It is not power that corrupts but fear. Fear of losing power corrupts those
who wield it and fear of the
scourge of power corrupts those who are subject to it.” Aung San Suu Kyi
缅甸这个国家很有趣。六十多年前乌巴庆拜见阿罗汉违布。别人都告诉乌巴庆这个和尚
见人的时间以过,不会出来。
乌巴庆说,就在他静修的竹舍外面拜下就行,不用非要见面的。乌巴庆来到门外,下拜
。结果门开了。违布和一群
蚊子一起出来,问乌巴庆为何拜见。乌巴庆说想为求证涅盘而来。然后违布问起乌巴庆
如果求证。乌巴庆就从头
讲自己的训练过程。违布非常吃惊,这个在家人的禅修体验和他自己在森林里,经年苦
练的体会一样。这个乌巴庆
一定有很好的波罗蜜。违布当时就告诉乌巴庆,一定要把他所学教给世人。回去的路上
,同乌巴庆同行的车站站长
就成了他的第一个弟子。从这里开始,vipassana数十年时间,从缅甸传到印度,再从
印度传到全世界。
据...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4
转:
http://bbs.sutta.org/thread-9772-1-1.html
集体禅修——殖民主义如何掀起全球内观热潮
Meditation en Masse
How colonialism sparked the global Vipassana movement
作者:埃瑞克·布劳恩 Erik Braun

图1:摄影师Luke Duggleby作品
作者介绍:
埃瑞克·布劳恩(Erik Braun)是《内观的诞生:禅修、现代佛教、缅甸僧人雷迪尊者
》(The Birth of Insight: Meditation, Modern Buddhism, and the Burmese Monk
Ledi Sayadaw)(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13)的作者,现于俄克拉荷马大学教授宗教研
究。
现今,有很多人认为佛教与禅修密切相关,有人甚至认为两者是同一回事。然而,即便
算上上座部佛教徒──推动内观禅修(Vipassana)运动的先驱者们,历史上仍是相对
较少的佛教徒认识到禅修的重要。与之相反,大多数上座部佛教徒和其他传承的虔诚佛
教信徒——包括僧侣和尼姑,更注重修持善...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5
Instead of answering the question directly, I'll quote an article that
answers it indirectly and gives an overall picture.
My personal opinion is it's not mandatory. However, if you have doubt about
it after observing only the present, then observing the past may help.
Logically, any finite amount of observation can't establish the universality
of any natural law absolutely. e.g. you can argue the physical law is
different 40 billion years ago, or in a parallel universe, and there is no
practica...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乌巴庆
毗婆舍那的最初目标是启发自身内的「活化无常」
──完全经验到真正无常,
即身心连续体很快融化,
像「掉落在湖面的雨水」,
在那时,心灵产生净化力──
或感受内在自我的无常,
最终希望能达到内、外宁静和平衡的状态,
个人全神贯注于身内无常时,
即可达成此一目标。
根据字典上意义,佛教不是个宗教,因为它不像其它所有宗教,有一中心的上帝。严格
说来,佛教是
结合身体和心灵道德规范的一套哲学体系。它的目的在于灭绝痛苦和死亡。
佛陀第一次说法的四圣谛,奠定本哲学体系。事实上,前三个圣谛阐明佛陀的哲学,而
第四个圣谛(八
正道,是道德兼哲学的一套规范)则作为达成目的的方法。这第一次说法,系对憍陈如
(Ko&n&da^n^na)
领导的五苦行者,他们是佛陀早期求道的同修。憍陈如是佛陀第一个完全证悟的弟子。
现在我们谈到四圣谛,它们是:
一、苦谛
二、集谛:苦之生起或苦之根源
三、灭谛:苦之止息
四、道谛:导致苦之止息的途径
要完全了解佛陀哲学的基本概念,需要明白苦谛。为了说明苦谛,佛陀从两个不同的角
度来探讨这问
题。
首先,利用推论过程。佛陀让弟子了解,人生是苦难,人生是痛苦的,生是痛苦,... 阅读全帖
w*******w
发帖数: 2051
7
英文链接:http://www.press.uchicago.edu/Misc/Chicago/089002.html
中文来自 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156-1-2.html
上座部在美国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93年,阿那格雷卡·达磨波罗(Anagarika
Dharmapala)在世界宗教大会上的讲演。
达磨波罗1864年生于斯里兰卡(当时称锡兰),俗名唐·大卫·海瓦维沙尼(Don
David Hewavitharne),先是一名独身居士,后改名Anagarika Dharmapala,意为“独
身修行者”“护法”。他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亨利·斯蒂尔·沃尔科特(Henry
Steel Olcott,1832–1907)和海伦娜·佩特罗芙娜·布拉瓦斯基(Helena Petrovna
Blavatsky,1831–1891)的影响,他们分别于1878年和1880年到印度和锡兰访问,达
磨波罗一生在世界各地传播佛教。

在那次世界佛教大会上,达磨波罗讲到了佛教、基督教和科学探索的共同之处,他
说:“佛教极力主张自依... 阅读全帖
w*******w
发帖数: 2051
8
20世纪80年代:持续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不断有移民从上座部佛教国家到来,尤其是柬埔寨和老挝,5个亚
洲国家的寺庙数量都在不断增长。比如泰国在1980年有5个寺庙,到了80年代末,包括
那些和Mahanikaya、泰国比库理事会以及Dhammayut Order有联系的寺庙,就已经超过
40个。从泰国来的移民,那些在泰国出生的人建立的寺庙最初集中在东西海岸,大部分
在加利福尼亚。

(图1)1970-2000年间美国的泰国寺庙数量
大部分泰国寺庙在发展中沿袭了相似的方式。某个城市里一群信众要建寺庙,首先
成立一个委员会来考虑其中涉及的问题。他们经常从洛杉矶泰国僧院、华盛顿特区泰国
僧院,或所知的其他泰国寺院的僧人那里征求建议。僧人也经常来到当地参观或同信众
一起聚会,于是委员会便从当地的泰国人中募捐,购买或租赁一间套房或一个单人房间
,作为僧人的居所,通常是从在美国的泰国寺庙而不是其他国家的寺庙里请。
许多寺庙直到今天还保留着这些最初的建筑。而另一... 阅读全帖
g****d
发帖数: 3461
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天哪,季羡林病逝
十多年前看过他写的一篇文章,对死亡的调侃。
说是一帮老年人,排队向八宝山进发,
当然有人落伍,有人超前加塞的。
Anicca vata sankhara
习性本是无常
Uppada vaya dhammmino
生灭为其本质
Uppajjitva nirujjhan'ti
若其升起,并被根除
Tesam vupasamo sukho
就会带来真正的快乐
这几句巴利文,想必他生前熟知。
在南亚上座部的僧侣们,祭祀的时候
念这个来超度亡魂。
传统的内观禅修更是以这个
作为依据。禅修大师乌巴庆在缅甸逝世,
他的弟子从印度发去的唁电,这是这几句话。
这里就用这个送老先生一程吧。
a**u
发帖数: 8107
10
☆─────────────────────────────────────☆
purdueguy (深信因果 往生净土) 于 (Sat Aug 14 12:04:20 2010, 美东) 提到:
如题
不希望runsun同学进来,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不希望又成为一个打
架的帖子。
我最近想打坐,所以来问。
谢谢大家,也谢谢runsun同学。
☆─────────────────────────────────────☆
lingsu (dunzie) 于 (Sat Aug 14 14:22:59 2010, 美东) 提到:
网上一搜一堆材料

☆─────────────────────────────────────☆
Yisu (yisnotme) 于 (Sat Aug 14 14:25:26 2010, 美东) 提到:
真正的禅宗是不太讲打坐的. 南传并不是十分了解, 看过一些阿姜查关于打坐的文字.
看上去很像小止观, 也就是数息, 随, 止, 观, 还, 净. 个人理解禅宗的日常修行, 类
似四念住中的心念住.
☆─────────────────...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1
☆─────────────────────────────────────☆
runsun (runsun) 于 (Sat Jan 3 09:31:55 2009) 提到:
以下文章是上座部佛教的法师对于证得涅槃或者说慧解脱阿罗汉是否需要修禅那的一些
论述,在这里,禅那,jhāna 通常指透过奢摩他修行(samatha-bhāvanā)而获得的色
界四禪那和无色界禪那,即我们说的四禅八定,中文也叫禅定。根据我个人的了解,目
前在整个上座部佛教,尤其是缅甸,支持慧解脱阿罗汉不需要修行任何四禅八定(包括
初禅)的已经成为绝对主流,比如马哈西尊者,雷迪尊者,乌巴庆尊者、莫因尊者,韦
布尊者、莫哥尊者,德宝尊者,向智尊者,金刚智尊者,以及葛印卡等。
以下是我搜集的某些法师在相关著作里面的片段,这些是证明慧解脱阿罗汉不需要任何
修任何四禅八定(包括初禅)的充分证据。
不过请注意,说慧解脱阿罗汉不需要修任何禅那,意思不是指不打坐,而是指不需要修专注禅定,不需要四禅八定。只是单纯修观,这种在上座部佛教被叫做纯观行者,或者干观行者。
纯观,是可以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修行的,不局限于打坐
=
m*******s
发帖数: 3142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 佛陀独特的贡献
正是这个意思。
乌巴庆老师好像也是这个观点。
g****d
发帖数: 3461
13
最短是七天吧。
这个问题四念注禅修课程中,有人问过葛英卡,他的解释是:
那是要先做得到sampajanna,随时随地都可一保持觉知(没有不清醒的睡眠)。
那以后短的七天,长的七年可以完全解脱。
其实乌巴庆(葛英卡的老师)讲过,有人第一次参加他的禅修就证果的事情。
那些人有完美的戒律,不是常人能比的。
s*********s
发帖数: 14
14
今天终于相信看帖不回帖还是有果报的,呵呵。
末学才疏浅薄,就只能转转自己认为很有感触的一些贴了。
「不要因为是口耳相传的,就信以为真;
不要因为是世世代代遗留下来的传统,就信以为真;
不要因为是约定俗成的,就信以为真;
不要因为是经典记载的,就信以为真;
不要因为合乎逻辑推论的,就信以为真;
不要因为习惯如此,就信以为真;
不要因为导师、长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唯有实际观察、分析你们亲身所体验的,且因此获得利益,你们才接受并加以实践。」
a*****a
发帖数: 640
15
写的很好
S**U
发帖数: 7025
16
Good article.
x******i
发帖数: 14369
17
RE
T*******x
发帖数: 8565
18
我也曾经转过文,是一本叫《心想事成》的节选。
但我可不是copy-paste,那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上去的。
转文转成我这样,才值得稍微保留一段时间吧。
哈哈。
Y**u
发帖数: 5466
19
挺好挺系统的, 就是不知道文中的这个观点大家有共识别吗?
"人是什幺呢?人是心识力量赋予人性而来的。物质又是什幺呢?物质不过是心识力量
的具体化,也是善(正面)与不善(负面)力量的反应结果.."
a*****a
发帖数: 640
20
I just like this sentence '人是心识力量赋予人性而来的'.
Y**u
发帖数: 5466
21
What do you think it means?
p****y
发帖数: 23737
22
《心想事成》这本书我好像看过,是日本人写的,对不对?
我记得是一个日本人写的很畅销的书,后来送人了,想重温也不能,
你能不能到素食俱乐部重贴一下我给你保留?
http://mitbbs.com/club_bbsdoc2/Vegetarianism_3.html
a*****a
发帖数: 640
23
I just like it, but I do not agree. :)
Y**u
发帖数: 5466
24
You can only agree/disagree on sth you understand. Can I ask what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at is? :)
r****n
发帖数: 8253
25
这篇文章的翻译有些问题,比如他将南传里面的色聚翻译成了次原子粒子。
a*****a
发帖数: 640
26
if possible, I will answer this question later.
Y**u
发帖数: 5466
27
你是在暗示其它的地方可能也不对吗? 还是这是你看到唯一有问题的地方?
r****n
发帖数: 8253
28

不知道原文是怎么说的,翻译得有点模糊。
在南传阿毗达摩里面,并没有物质是心识制造这样的观点。但是佛陀说过识缘名色,即
以识为条件,生起名法和色法。
Y**u
发帖数: 5466
29
No problem...and thank you.
Y**u
发帖数: 5466
30

这个逻辑很有意思。 只有知道原文是什么才能知道是不是翻译有点模糊吧。 :)
也许识缘名色就应该是文中的理解呢?
r****n
发帖数: 8253
31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些基础的佛教知识,其中也涉及了南传阿毗达摩的一些基本知识,但
是翻译有点含混。尤其色聚翻译成次原子粒子是个大问题,葛印卡不可能用这种专业科
学名词,因为他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他自己文中也说了。
我大体上看了,主要就是这个次原子粒子的问题。其他还没找到什么严重问题。
Y**u
发帖数: 5466
32

Good.. How about these lines then?
"佛陀说过:世间一切由心造(Cittena niyate loko)。因此,心是一切的主导者。那
就让我们来研究这个心,以及它独具的特性,并解决现今世间所面临的问题。
在佛教的实用价值研究方面,确实有广阔的范畴。缅甸的佛教徒随时欢迎任何想藉由亲
身体验以获得利益的人们。"
r****n
发帖数: 8253
33

是的。
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原文模糊,一个是翻译模糊。
哦,还有个可能,我没有理解他所说的是什么。
如果是心识制造了物质,心识是唯一因,而不是条件之一,则绝对是错误的。阿毗达摩
没有这样的观点。
Y**u
发帖数: 5466
34

是的。有两个可能,一个是阿毗达摩没有这样的观点,一个是你没有理解阿毗达摩所说
的是什么。
r****n
发帖数: 8253
35

这句完全是翻译的问题,niyate是确定的意思。cittena是心识的意思。Cittena
niyate loko字面意思是“心识确定了世界”,绝对不是世间一切由心制造产生。
我完全同意“心识确定世界”,“心识确定色法”这个观点,甚至“确定”这个词非常
的精准,让我惊喜。
由于心识的观察作用,导致微观粒子从不确定的数学抽象状态,"确定"为实在的粒子性状
态(波函数坍塌),就是我们所观察到的物质,在这里,心识的观察作用起了确定性,决
定性的作用。这就是识缘名色,这里的识,是条件,而不是创生的本体。
r****n
发帖数: 8253
36

呵呵,后者没有可能性:)
你可以自己去看阿毗达摩啊,那是非常宝贵的知识。
Y**u
发帖数: 5466
37

文中说的"物质不过是心识力量的具体化" 跟你的模型似乎有差距呀。。
Y**u
发帖数: 5466
38

什么都是有可能的。 你不是也读过楞严吗。。非常宝贵的知识
r****n
发帖数: 8253
39

这段很可能是来源于法句经
r****n
发帖数: 8253
40

楞严经是垃圾。我现在看了就想吐,呵呵。
r****n
发帖数: 8253
41

这句话的原文是什么?
Y**u
发帖数: 5466
42
你引的经文中实在看不出你的结论。另外大乘佛法中也从来没有一个独立的本体。所以
你的辩驳是错误的。如果有, 你到是可以引引看。。:)
Y**u
发帖数: 5466
43
你自己刚刚说楼主的文章没太大问题。。现在又问我要原文。。?
r****n
发帖数: 8253
44
"Cittena niyate loko, cittena parikassati"ti. (sam.ni.1.62).
我已经查到了原始出处,但是后面的sam.ni.1.62而还看不懂对应的是哪部尼柯耶中的
具体经文。seeu可能知道。
我对于这句话非常有兴趣,尤其里面提到的niyate这个词。
niyate这个词翻译成确信的,确定的,我认为这非常准确的表达了心识在世界产生,物
质产生的关键性作用。
它绝对不是很多人认为的一切唯心造的唯心论,而是对应的意识观察导致波函数坍塌的
关键核心。

性状
,决
a*****a
发帖数: 640
45
how about this?
《长部大因缘经》里提到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作何解释?帕奥禅师答:在缘起法
当中,佛陀教导说「识缘名色,名
色缘识」。「识缘名色」意谓:由于识生起,所以名色生起。这里的「识」是指心,「
名」是指心所,「色」只是指心生
色而言。由于心生起,所以心所生起;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生起。因此说「由于识
生起,所以名色生起。」(识缘名
色)当你能照见心生色时,就能清楚地了知这一点。接着,「名色缘识」意谓:由于名
色生起,所以识生起。这里的
「名」是指心所,「色」是指依处色而非指心生色。就五蕴世间的有情而言,如果没有
依处色,识就不能生起,所以依处
色是识的因。心与心所是互为因果的,如果没有心所,识(心)就不能生起,所以心所
也是识的因。在依照因果关系来观
照五蕴时,你必须照见四种名蕴之间的因果关系。佛陀在《发趣论》中谈到受、想、行
、识这四种名蕴是互为因果的。当
讲到其中一个为因时,其余的三个就是果;当讲到其中的两个为因时,其余的两个就是
果;当讲到其中的三个为因时,其
余的一个就是果。如果没有名(心所;即受、想、行这三蕴)的话,识蕴就不能生起。
因此名色都是识...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6

我意思说说英文原文,而不是翻译过来的。
Y**u
发帖数: 5466
47

显然两者都不是。
r****n
发帖数: 8253
48

这个是帕奥尊者说的,是根据南传阿毗达摩说的,但是这个并不对。识缘名色的色,并
不是心生色。而就是所有的色法。阿含经里面也没有心生色这种概念,它应该是部派论
师的产物。
"识缘名色"这几个词,可以说是佛教里面最让人困惑的句子。对它的解释,涉及到了整
个佛法的关键点。
其实这句话从字面意思翻译非常简单,就是因为观察识别这个条件,而产生名法和色法
其中的观察识别是五蕴当的识蕴,而名法是心所,是受想行三蕴,色就是色法,所有的
色法。
记住这句话吧,一定记住,如果你某天明白了,你会大大的震撼。
r****n
发帖数: 8253
49

呵呵,几乎百分百就是我所说的。
谢谢你让我发现了这个重要的东西。
这又是一个让我无比兴奋的证据。
Y**u
发帖数: 5466
50
我没有, 所以我没有说这个对不对。 但是你有说这句话没有问题。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