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乘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E******u
发帖数: 3920
1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說之理論意涵
林志欽
真理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
壹、前言
天台宗之立宗大師智顗(A.D.538-597)以其博聞強記,高超之思辨抉擇與綜攝能力[1],
統合當時傳至中國之諸大小乘佛教經典[2],構築成理論周備、層次井然之整體佛教思
想體系。智顗之思想分教、觀二門,即教相理論與觀行實踐兼備而並舉。其中又以圓教
、圓觀之提出最為殊勝。圓教思想由智顗之師慧思(A.D.515-577)所奠基,圓觀(一
心三觀)則源自天台宗二祖慧文禪師。但二者詳細內容之闡述、演發以至周備者,則是
由智顗所完成。依智顗之說,圓教理論由「一念三千」說獲得具體之說明與論立;圓觀
法門則以「一心三觀」為修法之中心。由此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可以發現二者終歸於
「一心」,由一心(以至於一念、念念)而具足萬法、萬行,成為最圓極、究竟之教理
與觀法,本文乃稱之為「一心具足說」。無論是就教理或觀行兩方面來說,一心具足說
即是智顗思想理論最高處,亦即圓教、圓觀說之核心。本文之目的即在就此一念三千思
想所展現的一心具足義,闡釋其理論意涵,探討其如何在思想上論立,又何以證成。
貳、化法四教說
智顗綜攝佛陀之教[3...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智者大师论修禅的发心
有十种行人。发心修禅不同。多堕在邪僻。不入禅波罗蜜法门。何等为十。
一为利养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地狱心。
二邪伪心生。为名闻称叹故。发心修禅。多属发鬼神心。
三为眷属故。发心修禅。多属发畜生心。
四为嫉妒胜他故。发心修禅。多属发修罗心。
五为畏恶道苦报。息诸不善业故。发心修禅。多属发人心。
六为善心安乐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六欲天心。
七为得势力自在故。发心修禅。多属发魔罗心。
八为得利智捷疾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外道心。
九为生梵天处故修禅。此属发色无色界心。
十为度老病死苦疾得涅槃故。发心修禅。此属发二乘心。
就此十种行人。善恶虽殊。缚脱有异。既并无大悲正观。发心邪僻。皆堕二边。不趣中
道。若住此心。修行禅定。终不得与禅波罗蜜法门相应。
云何名菩萨发心之相。所谓发菩提心。
菩提心者。即是菩萨以中道正观。以诸法实相。怜愍一切。起大悲心。发四弘誓愿。
四弘誓愿者。一未度者令度。亦云众生无边誓愿度。
二未解者令解。亦云烦恼无数誓愿断。
三未安者令安。亦云法门无尽誓愿知。
四未得涅槃令得涅槃。亦云无上佛道誓愿成。
此之四法。即对四谛。
故缨络经云。未度苦谛令度苦谛。未解集谛令解集谛。未安道谛令
Y**u
发帖数: 546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近心很不静
嗯, 不客气。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来聊聊吧。
前两天看锵锵三人行, 冯小刚是佳宾。 当被问起来为什么不去治一下他脸上的白颠风
时, 他大意说人不能什么什么都乘心, 他其他都好, 就这一点不如人意, 这没什么
, 他觉着这比大病大灾强多了。 窦文涛开玩笑说这白颠风就是挡灾的。。
其实人就应该这样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没有苦, 就没有甜。 没有遗憾就没有
幸福。 平心接受现在,就是种下了好转的种子。 对现在对自己不满, 根本就是给不
幸更多的能量。 平心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问自己, 我为什么不能是现在这个样子?
完全可以吗。是的, 完全可以。只有这样, 才能把善引入因缘的循环。
所以不要怨人, 也千万不要怨自己。一切都是自己的因缘。 也没有什么运气和偶然。
你的生活,不管你认为是好, 还是不好, 本来就应该是那样, 将要发生的都已经发
生, 只有现在才能决定未来。 所以, 现在改变是唯一能做的, 让每一天都生活在觉
知和清醒中, 快乐也好, 悲观也好, 如果做不到提前一点知道, 也要在过程中去努
力唤醒, 平常接受。 光明和黑暗总是共存, 所以越是外面黑, 就越是要看到心中的
光明。
a***n
发帖数: 1993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宁玛派
藏传佛教宁玛派
刘立千著
一、 宁玛派的传承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1】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2】时期是采取
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
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
(《青史》【3】上84页)。《青史》说,这些在家庭或居山岩的俗人对佛法非常敬重
,也重修持。安达?热巴坚王【4】以前所有的《甘珠尔》、《丹珠尔》【5】他们都保
持得很完整。过去吐蕃时期所译经典,大部分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得到(《青史》上84页)
。为什么这些俗人没有遭到灭法厄运?由于当时达磨赞普【6】破坏的对象是寺庙和僧
团,还未来得及对付这些在家的信徒。《西藏王臣记》【7】说,有些外表是在家的俗
人,实际是在家修持密咒金刚乘【8】的人士,他们没有露出出家人相,当时藏王和他
的左右大臣都未注意到,故未遭到迫害。像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一切智者?耶桑孜巴
【9】说,那时律乘教法【10】虽然衰落了,但大密咒金刚乘教法方面直到如今都未衰
落过《西藏王臣记》76页)。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5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西。我
们要用的这本书是...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6
藏传佛教的内涵ZT
教授:格鲁/果硕仁波切
时间: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一日
地点:白马山菩提讲堂
整理:刘凯玲
转自:大眼观世
一、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修持之根基
金刚乘佛法从印度传至西藏,事实上金刚乘佛法并非独立于大乘佛法之外,和大乘
佛教是一体的;只是修持时藉大乘的波罗密多乘(因乘)和金刚乘(果乘)交互修持,
特别是用金刚乘修持,如果正确修持得到佛果是很快的(即金刚最上乘无上瑜伽密,即
身成佛的法门);所以,我们修持金刚乘的目的||成佛,和一般波罗密多乘及显教根
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成佛;如果没有显教修持的内容作基础,要证得佛陀果位根本
不可能。
显教修持不只是自己修菩提心,追求解脱轮回的痛苦,更进一步也要让众生修持菩
提心,离开轮回的痛苦,得到佛果位。这样的目的之下,我们要是想成佛果位,若没有
这两样作为根本,说要证佛陀果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金刚乘要证得佛陀果位,须以
显教为修持内涵,如菩提心、出离心、空性的正见为修行基础。
佛陀非常善巧地根据各种因缘、根器、处境而度化众生。如果众生想求得解脱,在
痛苦轮回中生起出离世间之见,佛陀以小乘的教化来教导这些众...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7
宗萨钦哲仁波切珍贵开示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8
金刚乘
金刚乘
在末法时期遇到佛法很难,遇到金刚乘的教法就更难,因为金刚乘的教法只在普严
劫先生王佛、贤劫释迦牟尼佛、华严劫文殊师利佛的圣教中才出现。
莲花生大士是密宗的祖师,他从印度将金刚乘的教法完整地带入藏地。莲师之前也
有密宗大师进藏,但是因为各种违缘都没能广弘密法。莲师以其不可思议的神通降伏了
当时藏地的邪魔外道,但最重要的是他具有无所畏惧的慈悲之心,面对被业力牵引的众
生愈硬愈强,毫无退却,所以他被尊为邬金第二佛。
金刚乘被称为速疾解脱之道,具有众多积累资粮的方便,不需要按显宗经典所说的
经三大阿僧祇劫,或肝脑涂地等极大苦行即能证果。这对于生在末法时期,缺少耐心又
脆弱的我们来说,真是一个好消息。
社会上对密法有很多误解,比如学密法的可以肆无忌惮地喝酒、行淫、杀生等等。
事实上,密法的行持与修行人的证悟境界、修法的场合等密切相关,只有达到境界才能
做相应的行为,否则会造下严重恶业,果报惨烈。西藏有句老话:普通人不能做瑜珈士
的行为,瑜伽士不能做大成就者的行为。
学习密宗需要以显宗为基础。藏传佛教中是显密共修,许多显宗的修法,都会拿出
专门的时间进行修持。显密共修对修行人来说是...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9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西。我
们要用的这本书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乘菩提的关系
有人可能会问说:佛教不是有谈“五乘”吗?为什么你们只谈“三乘菩提”呢?没
有错!佛教是有五乘,也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还有佛菩提乘”.
一般宗教或者心灵成长的团体,都有在人间教人家如何改变命运,譬如有些人他
的命运非常坎坷,他希望能够在当世改变命运!也有人在教人升天的方法,因为在人间
里物质非常的缺乏,如果能够往生到天堂去,那里的物质非常的丰富,没有任何的缺乏
,这样就可以过著快乐的生活。可是,不管是改变命运或者是升天,升天虽然是更大的
命运的改变,可是不管如何,他们都没有办法改变一个最大的命运——这就是流转于生
死之中的命运!
因为一切众生最难逃脱的命运就是流转于生死之中,如果说我们可以在当世之中,
可以解脱于生死流转,那么相对于其他改变命运,或者是升天,这种比较简单的目标,
当然一定可以达到的。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在佛教的修行之中,能够现世获得解
脱的智慧,那么相对于其他比较简单的目标一定可以完成,而且如果说能够有解脱生死
的智慧,那不管是命运是好是坏,或者是在人间,或者是在天上,都不妨碍他的最后解
脱。譬如说声闻人,如果证得初果之后,他七次...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乘菩提之共道—解脱道
佛弟子们于修学佛法一段时间后,渐渐会知道佛法有三乘菩提之分,那就是声闻
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然而,这三乘菩提到底有什么内涵?有什么实质的差异?很
多人不懂,乃至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出现。譬如有人认为,只要了解四圣谛、八正道
等法,就已经全面了解佛法了;或者有人错将解脱道认为是成佛之道;或者有人将男女
邪淫法,当作成佛之道,等等。不仅误会大了,而且还误导众生,相将入火坑也,危害
大矣。
所以说,应该将三乘菩提的内涵加以说明,让菩萨们,了解三乘菩提的全貌;既然
能够了解三乘菩提全貌,就会清楚三乘菩提到底有没有差异,就不会随著错悟大师说法
而在修行走偏了,乃至有人走上与佛法完全无关的男女邪淫法中,再回头已经是很久很
久以后的事了。如果能够了知三乘菩提的差异以后,就可以衡量自己属于哪一种性人—
—是声闻种性,是缘觉种性,还是菩萨种性;待确定自己属于哪一种性之后,就会如实
的去修行,去求证属于自己的种性所应证的果德;如此才是有智慧的人,才不会被错悟
大师所误导,乃至与三乘菩提完全背道而驰,越走越远了。
所谓的声闻菩提,就是学人听闻 佛的音声之法教开示,悟了四圣谛等理,因而断
了见惑...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2
照见清净心 禅修入门指引
MEDITATION:ADVICE TO BEGINNERS
(本书已根据原版书校对,电子版请上 www.guanyin123.com 佛学网免费下载 南无观
世音菩萨)
作者: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译者:吴嘉真 陈玲珑
审阅:丁乃竺
出版社:张老师文化
作者简介:
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一九四〇年诞生于藏西地区的游牧家庭中,经第十六世大宝法王认证为上一世波卡仁波
切之转世。二十岁那年,随着其他上师由西藏……至印度,在印度受教于藏传佛教中最
伟大的上师之一卡卢仁波切(Kalu Rinpoche),在其指导下完成两次三年三个月的传
统严谨闭关。他是藏传佛教香巴噶举传承之法脉持有者,担任多所寺院之闭关总导师,
亦广受其他教派所推崇,……也时常邀请他互相交换心得及讨论。
封面推荐:
随着禅修的进步,缠心的念头会减少,即使念头仍然存在,也已失去了牵制力,不再是
痛苦的原因。我们的心会平静下来,升起愉悦的觉受;甚至我们的脸会变得开朗、和善
及欢喜。我们会变得平易近人;别人会希望时常看到我们。
波卡仁波切是噶举派首席禅修老师,在...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3
第十节 次第与证悟
“观想自他成为本尊”,是金刚乘最微妙的修心法门之一。你已经知道它的技巧—
—当你幻想、计划或回忆时,就一直在用它——运用想像力,在自己心中创造特定的图
像。
所有佛教修行的目标,都在除去自我。而金刚乘除去自我的方法极端聪明且具创造
性,它让自我做大部分工作来除去自己——金刚乘不去粉碎自我,而设法用一个可爱、
更具有吸引力的东西来取代。
佛法修行的顺序,不管哪一乘,在开始的时候都要先了解:你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
样子——你不是那个名字、标签、颜色、形状等等,那些只是你的幻觉。这时候,金刚
乘打开了它善巧的宝藏箱,引入本尊的概念。
金刚乘本尊都有又长又美丽又复杂的名字、亮丽的颜色和形状,还具备种种让人心
动的特质,例如力量、慈悲和其他你所喜爱的一切。这些本尊的描述,实际上都是宣传
术——颂扬本尊好得不可思议,你便完全陶醉在某个本尊的功德中,几乎想去探究他的
来源,以及现在他位在什么地方。在你完全迷失之前,要提醒自己;不要以为这些金刚
乘本尊是实存“在某处”的掠夺者、惩罚者或奖励者,而在外面乱找。
在精巧地建立起这位不可思议本尊的美丽概念与形象,又吊足了你的胃口之后,金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一佛乘,无二无三
诸佛说法都有“四悉檀”,就是从四个方向演述种种法,遍施给一切众生,让众生
能成就佛道。因为众生根器千差万别,因此诸佛施教法无定法,依四悉檀,随众生心根
器而为众生说法。四悉檀就是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世界悉檀是宣说娑婆世界三界六道,乃至十方三世诸佛世界的世界相,含括了三世
流转的时间迁移,以及四至周边的空间范围,这无量无边的世界正是众生流转生死的世
界,也是众生成就道业的世间。第二是为人悉檀,也称为各各为人悉檀,就是应众生各
别的根基与能力,而述说各种能出离世间得解脱的法门,让众生据以修学而生起善根,
因此又称为生善悉檀。第三是对治悉檀,就是针对各各众生不同的贪瞋痴等烦恼,因病
而给予法药,这是为了教导众生灭除烦恼垢染、消除恶业;因为能断除众生的种种恶行
与恶业,所以又称为断恶悉檀。第四法是第一义悉檀,是破除一切的论议言说,直接以
第一义来诠解阐明诸法实相之理,让众生真正契入实相,因此又称为入理悉檀。
世尊说法时常因说法时机不同,闻法弟子因缘差异,应机逗教,为了能度人解脱而
有这四悉檀的随宜说法,以利益弟子。或者为说世界悉檀,或者为说为人悉檀,或者说
对治...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15
《大智度論》中四無量心的地位及修持
釋海實
大   綱
一、前 言
二、四無量心
(一)慈、悲、喜、捨義
(二)無量義
三、龍樹對四無量心的立場
(一)承續《阿含經》解脫的立場
(二)以三種緣明不共二乘之差別
四、四無量心的修習方法
五、結 論
【參考書目】
一、前 言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在原始佛教中,本是佛陀所重視的修行法門之一。世
尊不但順應當時沙門、婆羅門等,希求生梵天而教授其法,[1] 更進而開示,修四無量
心能得無量心解脫的要義。但至部派時期、聲聞學者卻將四無量心視為是勝解觀(假想
觀)、一般的世俗定法,僅能降伏煩惱,不能依此引發無漏慧得証解脫。直至大乘佛法
的興起,龍樹菩薩以一切法無自性空的立場,來解說四無量心,這才又回復佛陀的本懷
,並以三種緣(眾生緣、法緣、無緣),來論述當時聲聞學者對四無量心的錯誤觀點。
此外,慈悲本是佛教的精髓,大乘行者無不以此為要著。而長養慈悲的方法,不外乎是
修習四無量心。那四無量心要如何修習才能與菩薩道相吻合呢?龍樹又如何解說四無量
心,如何會通原始佛教解脫的立場呢?今即對此等問題,以本文略加探討。
二、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又名四梵行...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九乘次第
摘自 释智诚 法师 般若锋兮金刚焰
五部大论和三主要道基本都是显教法义,关于密法,于此不便详述。谨恭录至尊上师益
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九乘次第”(前译宁玛派判教体系)的内容
,愿有缘之士能从中领略藏地显密教法之概貌:
“内道宗派从最低,直至究竟金刚顶,
此九种乘之数量,具有安立理由故,
如高低乘有多种,然需安立三乘等。
正是因为以‘见’分乘,故宁玛巴自宗把内道从最低的声闻乘至最顶大圆满之间分
为九乘是有道理的,如同乘虽然有由低到高的众多安立方法,而安立为三乘有道理一样
。(中略)众生根机粗略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每种又可各自分为三种,即下下根,
下中根、下上根……直到上上根。调伏下下根众生的是声闻乘,调伏下中根的为独觉乘
,调伏下上根的为菩萨乘,这三乘总称为招引出离外三乘(因显宗分开轮回、涅槃,而
招致轮回的根本是集谛,消除集谛而引导众生出离轮回获得涅槃之乘为招引出离外三乘
);调伏中下至中上根的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此三乘总称为苦行明觉内三乘(以极
多苦行,而明了佛所讲胜义之乘,为苦行明觉内三乘);调伏上下到上上根的为大瑜伽
(玛哈约嘎)、随类瑜伽(阿讷约嘎)、最...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7
《究竟一乘宝性论》讲义 - 作者:宗萨欽哲仁波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7 10:06:07 2014, 美东)
http://www.dahhw.net/html/lmds/lmjy/2009/1205/5631.html
究竟一乘宝性论(1)
四世纪的时候,在印度有一位比丘尼。那个时代的印度是以男性为主的社会,她看到那
时候的佛法状况有些失望,她很想做些事情来护持佛法,但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社会,
女性不能做太多事情。她想到一个主意,就是她决定毁弃誓言,不做比丘尼了。所以她
毁弃誓言,并且跟一位王子发生关系。她甚至做的更过分,离开王子后,去跟一个婆罗
门在一起。她跟王子一起生了无着,跟婆罗门又生了世亲。大家都知道这两位,在大乘
里他们就像是明灯一样的导师。特别如果不是无着的话,很多在中国古代的教法跟修行
的教法都不会存在,我相信玄奘就是被无着的教法所启发。
无着为了要积聚功德和智慧,所以对着弥勒菩萨祈请。但他修行足足12年,竟连一个好
梦郁没有过,更别说有什么好的征兆,(这是我们通常修行了3个月就喜欢吹嘘的东西--
瑞象祥兆)。最后他感到非常灰心,放弃修行...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华严一乘十玄门
华严一乘十玄门
大唐终南太一山至相寺释智俨撰承杜顺和尚说
明一乘缘起自体法界义者,不同大乘二乘缘起,但能离执常断诸过等。此宗不尔,一即
一切,无过不离,无法不同也。今且就此华严一部经宗,通明法界缘起,不过自体因之
与果。所言因者,谓方便缘修体穷位满,即普贤是也。所言果者,谓自体究竟寂灭圆果
,十佛境界,一即一切。谓十佛世界海及离世间品,明十佛义是也。
问:文殊亦是因,人何故但言普贤是其因人耶?
答:虽复始起发于妙慧,圆满在于称周。是故隐于文殊,独言普贤也。亦可。文殊普贤
据其始终,通明缘起也。今辨此因果二门者,圆果绝于说相,所以不可以言说而辨。因
即明其方便缘修。是故略辨也。
问:不思议法品等亦明果德,何故得于因门说耶?
答:此等虽是果德,对缘以辨果,非是究竟圆寂之果。是故与因同一会说也。今约教就
自体相,辨缘起者于中有二。一者,举譬辨成于法;二者,辨法会通于理。所言举譬辨
者,如夜摩天会菩萨云集品说云,譬如数十法增一,至无量,皆悉是本数智慧故差别也
。今举此十数为譬者,复有二门。一,异体门;二,同体门。就异体门中复有三。一者
,一中多,多中一。如经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展转生非...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乘菩提
台湾民众从战祸连年之后,因为承平了四十几年,胼手胝足,筚路蓝缕,发展经
济;富裕闲暇之后,开始有了文化活动,那开始追求心灵生活,因此学佛风气因而风行
起来。聚居在台湾岛上的众多佛子十余年来,因为慈济众生蔚为风气,但是因为广植福
德却缺乏慧业;因为慈济众生,不免偏于人天善法而不识佛法。但是也有人说,佛法就
是无非讲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三十七道品等等诸法,这个就是佛法
;但是实际上佛法并不只是这些而已。
那究竟什么是佛法呢?所谓的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已经成就究
竟佛道的圣者,我们世尊 释迦牟尼佛将如何成就究竟佛道的方法,开示出来教导众生
,使众生也同样能够经由修行来达到成佛的目标;因此,这些能够使人成就佛道的方法
,就称之为佛法。又由于众生的种性不同、根器不同、因缘也不同,所以 佛世尊就施
设了三乘法教,来应机接引不同的众生;所以佛法可依觉悟的内涵的不同,来分为三乘
菩提,也就是说,分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还有佛菩提。而所谓的菩提就是觉悟的意
思,也就是因为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为三乘。
在这个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的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二乘菩提依如来藏而建立
二乘菩提指的就是声闻、缘觉所证解脱道,他们的最后果证,也就是我们在前面
单元中为大家解说的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然而,二乘解脱道修证的过程,以及最后果
证的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却是依不为二乘人所知、不在二乘解脱道修证范围内的第八
识如来藏而建立的。我们不妨就以声闻解脱道的修证来加以说明。
声闻解脱道的修证就是四向四果,其中初果须陀洹所要修证的是断三缚结——我见
、疑见、戒禁取见,而断我见就是要不认见闻觉知六识心以及处处作主的第七识意根为
真实不坏我。四大部阿含中处处记载了,佛陀开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都是根与尘为缘所
生。
例如在《杂阿含经》卷九中:【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
识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
?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
”】(《杂阿含经》卷九)
也就是说,六识的见闻觉知性,要有六根、六尘为缘才能够出生运作,所以觉知心
虚妄,当然不可能是真实的自我。但这样断我见,只是三缚结中的我见的一部分。接著
还要了解觉知心所依的六尘是如何生起,六尘也是要依六根才能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三乘菩提的关係
三乘菩提的关係
有人可能会问:佛教分为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和佛菩提乘」,
为什麽我们只谈「三乘菩提」呢?一般宗教或者心灵成长的团体,会教人如何改变命运
、或是教人升天的方法,但却没有办法改变生死流转的命运!而在佛教的修行如果能够
获得声闻乘的解脱智慧,相对其而言较为简单的人乘、天乘,自然会得以达成目标。譬
如,声闻人证得初果之后,七次人天往返,就可以究竟解脱!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只需
探讨三乘菩提的内容,就足以函盖「人乘」、「天乘」了!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三乘菩
提的关係」!
两千五百多年前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明心、见性、成就佛道,那麽祂所修的
是五乘中的哪一乘呢?是「佛菩提乘」!在《阿含经》的《大本经》中,释迦牟尼佛说
祂之所以能够成佛,是依照过去诸佛的传承,并说当时的毘婆尸菩萨与祂一样,观察到
人间的生老病死苦,于是出家修行「菩萨道」之后,而成就佛道。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观察在这五浊恶世中,成佛的目标对众生来说太高深了,
所以 佛陀先说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最后才说大乘佛菩提道。在《阿含经》
中也可以看到, 佛陀要度化一个人的...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2
大乘道次第
第二个是大乘道。大乘的道次第中,关于道前的次第,汉传佛教讲得不是很清楚。藏传
佛教讲得非常清楚。大乘道第一步,皈依三宝、布施、持戒等这些,跟小乘是共同的、
一样的。大乘所特有的,是第一步要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
对于发菩提心,汉传佛教确实不是十分重视,净土宗、禅宗等各个宗派也都有,但缺乏
具体的方法,而且不是把这个当成一个内容,特意的去修。藏传佛教中,发起菩提心需
要用一定的方法来修。按照原来藏传佛教的规定,单是发菩提心,格鲁派中要修十二年
。通过这十二年专修,甚至闭关专门观察,这样发起的菩提心是很坚决、很坚定的。发
了菩提心才能进入大乘,真正的发起菩提心才能叫“假名菩萨”。你没有发的话,虽然
是在修大乘,不能叫做大乘,实际上还是小乘,因为你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解脱问题。
当然,发菩提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菩提心是大乘的因。如果没有真切的发起菩提
心,而且这个菩提心非常坚固的话,就不能成佛,因为它没有种子。它是因,你没有种
下种子那怎么样结出果实呢?这一步非常重要。
发菩提心又分为很多层次。真正的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将来能够成就佛果的这种菩
提心,是在见道以后发的。要到初地...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3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GoLost (GoLost),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佛法、道德与菩提心-宗萨钦哲仁波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7 10:36:32 2015, 美东)
所谓「客观」的佛教学者们的信仰
赖瑞(Larrie)要我谈谈佛法与道德、佛法是否为一条说教之路,以及什么是真正的菩
提心?我刚从东方过来,有一点晕头转向。到达之后我马上去了牛津,此刻我应该正在
牛津做某件事。晕头转向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和牛津的一些学者们谈话。他们很棒,
真的很棒。那里有许多所谓的佛学教授或佛教专家,他们强烈否定转世,他们不相信佛
陀给过「不二」及诸如此类的教授。这教导了我许多。就在昨天,我提到卡尔‧
波普尔(Karl Popper)。我只听过他的名字,但从未真正了解他。在牛津有人告诉我,
他们正在「客观地」研究佛法;这很有意思。这些都让我晕头转向,因为我必须切换到
佛教徒的思维,以便讨论今天这个主题。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理解「不二」并不容易
如果不谈「不二」,我觉得我们不可能真正谈论佛法,但「...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5
所谓「客观」的佛教学者们的信仰
赖瑞(Larrie)要我谈谈佛法与道德、佛法是否为一条说教之路,以及什么是真正的菩
提心?我刚从东方过来,有一点晕头转向。到达之后我马上去了牛津,此刻我应该正在
牛津做某件事。晕头转向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和牛津的一些学者们谈话。他们很棒,
真的很棒。那里有许多所谓的佛学教授或佛教专家,他们强烈否定转世,他们不相信佛
陀给过「不二」及诸如此类的教授。这教导了我许多。就在昨天,我提到卡尔‧
波普尔(Karl Popper)。我只听过他的名字,但从未真正了解他。在牛津有人告诉我,
他们正在「客观地」研究佛法;这很有意思。这些都让我晕头转向,因为我必须切换到
佛教徒的思维,以便讨论今天这个主题。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理解「不二」并不容易
如果不谈「不二」,我觉得我们不可能真正谈论佛法,但「不二」不是那么容易。最近
我和一些印度知识分子们聊天。我甚至有点担忧,我们西藏人实际上有多努力想要去彻
底了解不二的概念,如同这些印度人所做的一样。真正理解不二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
如果你以卡尔‧波普尔的方式去思考。如果你真的认为某些事物是...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心经略说
心经略说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95.htm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
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
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
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
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
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
俱,尔时婆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
之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自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佛的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7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以「如何成为金刚乘行者又是生意人」这个教授来说,也可以谈到如何成为一个「
大圆满行者」和商人,以及如何成为「大手印行者」和商人,也可以谈如何成为「对轮
回、涅盘没有分别心的行者」和生意人。
我们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认定自己是某先生、某小姐,而这是小乘、这是大乘、
这是金刚乘、这是大手印、这是大圆满;我们把自己与这些都分开来了--这不是我。
你们接受过灌顶吗?我相信你们一定接受过上百种灌顶了吧,你们真的曾经想过自己是
一个菩萨吗?我猜是不敢想,因为你认为菩萨就应该是在坛城上这些有四只手臂、第三
只眼、其它的脚、不寻常的身色,你是这样想的。在接受过灌顶之后,你已经受了菩萨
戒,表示你已经是一个菩萨了。这并不表示你已经升官了,而是表示你有更多的事情要
做,必须要去帮助别人。为什么你不认为自己是菩萨?第一个原因是不敢想、而且也不
愿意去想,甚至你不关心、也根本不知道菩萨到底是什么。所以就算你接受了几百万个
灌顶,也不会有效。
在灌顶的时候,你跟着上师念诵的内容一开始是皈依,念皈依文、剪头发、取一个
法名,这些到底有什么用?你依然有这么多、或许更多的欲望,有那么多、就算没...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8
From Wiki:
宗萨蒋扬钦哲却吉嘉措(宗萨钦哲仁波切,钦哲诺布,1961年7月6日-)是不丹的藏传
佛教萨迦派的喇嘛,第三世钦哲传承的主要持有人,通常被称为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或是三世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宗萨钦哲仁波切
宗萨钦哲仁波切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1],秉承藏传佛教最优良的传承和教育,享誉世界,是当今世界
公认最创新、最具创意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兼上师和导演于一身,曾任贝托
鲁奇电影《Little Buddha》顾问,并编写和执导过两部佛教主题的电影——《高山上
的世界杯》和《旅行者与魔法师》。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电影蕴含惊人的能量及丰富
的人文精神,犹如一股清流,在世界各大影展屡获佳评、获奖连连,更培养出一群追随
的工作人员及影迷。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出生于不丹,是已故宁玛巴法王敦珠仁波切的长孙,父亲为红教大
德听列罗布仁波切,母亲之家族出自贝玛宁波,外祖父为著名之竹巴噶举喇嘛,得法自
释迦师利,终身修持“那洛六法”。七岁时被十四世达赖喇嘛、萨迦法王及十六世噶玛
巴认证为 宗萨钦哲确吉罗卓(DzongsarKhyentseJamyangCh?kyi Lo...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禪與金剛乘的相遇-鈴木俊隆与邱阳创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5 15:17:04 2014, 美东)
在一九七〇年初,铃木俊隆禅师已经阅读过《动中修行》——这本由一个刚抵达美
国的西藏上师邱阳·创巴仁波切所写的书。一些铃木禅师的学生,曾听闻创巴仁波切讲
法,见过他,并向铃木禅师赞扬创巴仁波切。有一天傍晚在佩奇街(译注:当年旧金山
禅中心之所在)用过斋饭后,铃木禅师突然说:「有个人物要来临了。在他到来之后,
也许除了我之外,没有人会留在禅中心。」然后他笑了起来。当时无人能体会他在说些
什么。他所谈的即是创巴仁波切。
创巴和铃木一九七〇年六月于塔撒加拉(Tassajara 闭关中心)相遇;乍见之初,
他们立即建立了强烈的联结。创巴与他极为年轻的英国妻子(译注:即 Lady Diana
Mukpo),和几个他的学生到达当夜吃了晚饭。餐毕,铃木进来了,并坐在创巴的对面
。他们专注地相互凝视着...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禪與金剛乘的相遇-鈴木俊隆与邱阳创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5 15:17:04 2014, 美东)
在一九七〇年初,铃木俊隆禅师已经阅读过《动中修行》——这本由一个刚抵达美
国的西藏上师邱阳·创巴仁波切所写的书。一些铃木禅师的学生,曾听闻创巴仁波切讲
法,见过他,并向铃木禅师赞扬创巴仁波切。有一天傍晚在佩奇街(译注:当年旧金山
禅中心之所在)用过斋饭后,铃木禅师突然说:「有个人物要来临了。在他到来之后,
也许除了我之外,没有人会留在禅中心。」然后他笑了起来。当时无人能体会他在说些
什么。他所谈的即是创巴仁波切。
创巴和铃木一九七〇年六月于塔撒加拉(Tassajara 闭关中心)相遇;乍见之初,
他们立即建立了强烈的联结。创巴与他极为年轻的英国妻子(译注:即 Lady Diana
Mukpo),和几个他的学生到达当夜吃了晚饭。餐毕,铃木进来了,并坐在创巴的对面
。他们专注地相互凝视着...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禪與金剛乘的相遇-鈴木俊隆与邱阳创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5 15:17:04 2014, 美东)
在一九七〇年初,铃木俊隆禅师已经阅读过《动中修行》——这本由一个刚抵达美
国的西藏上师邱阳·创巴仁波切所写的书。一些铃木禅师的学生,曾听闻创巴仁波切讲
法,见过他,并向铃木禅师赞扬创巴仁波切。有一天傍晚在佩奇街(译注:当年旧金山
禅中心之所在)用过斋饭后,铃木禅师突然说:「有个人物要来临了。在他到来之后,
也许除了我之外,没有人会留在禅中心。」然后他笑了起来。当时无人能体会他在说些
什么。他所谈的即是创巴仁波切。
创巴和铃木一九七〇年六月于塔撒加拉(Tassajara 闭关中心)相遇;乍见之初,
他们立即建立了强烈的联结。创巴与他极为年轻的英国妻子(译注:即 Lady Diana
Mukpo),和几个他的学生到达当夜吃了晚饭。餐毕,铃木进来了,并坐在创巴的对面
。他们专注地相互凝视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心
问:【二、阿赖耶识是变异性、是生灭法,阿赖耶识里含藏著真如,此真如才是不
生不灭的。真如就像金矿中的黄金,黄金成分早已经决定,而阿赖耶识就像金矿中其他
的杂质。】
答:阿赖耶识心体,绝非变异性,绝非生灭法; 佛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未来佛地
之真如心体无垢识故。然而 佛说阿赖耶识非断亦非常,此谓阿赖耶识心体虽然常住不
坏、性如金刚,体恒常住而自性恒不变易,永远显示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真如性
,然此真如性之心体中,却含藏著无始以来七识心王所造作之一切善恶业种,及所熏习
之邪见与无明种子,令诸业种、无明……种子等流注不断。由含藏如是善恶业种、无明
种子……等故,致令有情轮回生死,六趣受生、流转无尽,故名其第八识为流转真如、
邪行真如,即名此第八识心体为阿赖耶识。由于第八识心体有如是分段生死之业种等等
流注不断,由有七识心王及诸种子流注不断,故说阿赖耶识非常,即是《大乘起信论》
中一心二门所说之生灭门也!由是缘故施设第八识心体名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者即是执
藏分段生死种子而流注不断之意故,即是集藏、所藏、能藏之意故。
如是心体常住、性如金刚、永不能坏;乃至集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为一力,亦不...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33
各位聽眾朋友好!今天要跟各位談佛法中「大乘與小乘的認識」。
乘ㄔㄥˊ不必念ㄕㄥˋ,乘就是乘載的意思。小乘是指聲聞、緣覺行者,他們所追
求的是獨覺,也就是他只管修養自己、自己證得而不管別人;大乘是菩薩法,也就是大
法,必須要發菩薩願、行菩薩道,除了自己要成就道業外,還願意幫助更多的人,也就
是乘載更多的人到目的地,使更多的人得到饒益。
談大乘與小乘,我們先要有一個觀念,就是佛法並沒有大小之分,我們不能用分別
心去看大乘與小乘,而是要去認識進而有所體悟而受用,這一點非常重要。佛陀住世說
法一共四十九年,是隨著現實情況,依弟子們的程度而循序漸進的;說法的經過是阿含
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年、華嚴最初三七日。華嚴經是介紹法
界如實至理的一部大經,怎麼二十一天佛陀就講完了呢?可見他的對象程度之高,都是
法界的大菩薩,佛陀的聲音也充斥於三千大千世界,難怪佛陀的聲聞弟子們在場聽不到。
佛陀在人間說法初轉法輪,通常指在鹿野苑度五比丘的這件事,最初十二年都在說
阿含經,也就是後人所說的原始佛典。原始佛典偏重於俱舍和成實的思想,讓修行人從
我空法有到我法皆空,住空漏盡,也就是斷盡煩惱而...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4
二乘道次第
我打算把这个次第分为三乘道来讲,首先是二乘道。汉传佛教把声闻与缘觉合起来称为
小乘。汉传佛教认为当代的南传佛教是小乘,说他是小乘,他们一般不大高兴,叫二乘
比较好,这个他们是接受的。但从汉传佛教的判教来讲,与大乘相比,它也的确是小乘
。小乘的部派原来有二十多个,实际上影响比较大的,流传到现在的有两个,一个就是
北传的“说一切有部”,一个就是现在南传佛教的“南传上座部”。
南传上座部
南传上座部的修学次第是依据《中阿含经》。《中阿含经》里面有一个《七车经》,用
七个车子来比喻乘着什么样的车子,一步步达到解脱的七个过程。它分为七种清净。比
如南传佛教的《清净道论》,以及其他的经典,都是按照七个清净的次第来论述修学道
的内容的。
七清净,第一个是“戒清净”,就是持四种清净的戒,有出家戒与在家戒。第二个是“
心清净”,“心清净”的意思是修禅定,三学里面的增上心学,通过修行禅定达到近行
定与安止定。近行定就是我们汉传佛教所说的未到地定,安止定就是四禅八定。第三步
是“见清净”,第四步“度疑清净”,第五步“道非道智见清净”,第六步“行道智见
清净”,第七步“智见清净”。后五步的内容都是...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9
35
修学菩提心札记六则
一、圆教的发心方法
“初发心时即成正觉”,乃《华严经》之极说,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
汉传佛教将大乘教法判为四教——始教、终教、顿教和圆教,通常将天台宗和华严
宗判为一乘圆教,即圆满的教法。初发心即成佛之说,只有圆教中才有阐说,这种教法
可能算得上难信之中最难信者了。
需要指出的是,发心即成佛之中的发心,与通常所说之行愿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和
三摩地菩提心以及无上瑜伽部中的菩提心均不相同。这种圆教的发心方法,《华严经·
初发心功德品》中有详细开示,圆教之教理华严宗祖师多有论述。常常有人将华严宗的
教理看成脱离实修的空谈,但我个人认为华严教理实为教授学人生,起对一乘圆教不共
信心的方便,这种信心一旦生起,则发心即成正觉。因此本人认为,一乘圆教难在信而
不难在行。
《大正藏·诸宗部》中收录之青丘沙门见登所集《华严一乘成佛妙义》,对发心即
成佛的原理有详细论述。《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实乃对发心即成佛之发心方法的
殊胜教授,如愿由此深入者,建议对此品经下大功夫。
若将菩提心称为金刚种子,将除圆教发心之外的发心比为种子,种子种下后,尚需
浇水施肥等过程(喻显密修行方便)才能
a*******2
发帖数: 465
36
达真堪布慈悲开示:
可以。人的根基有很多种,但是最终都能直接或间接地达到大圆满的境界。有的人
刚开始就有修持大圆满法的发心,有的人不一定有,但他的相续逐渐成熟的同时,发心
也会变,最终会有这种发心,然后通过修行也能达到大圆满的境界。
比如,小乘根基的人暂时发不出来利他心,只是为自己的解脱而修行。他得到小乘
的成就以后,暂时会停留在那个境界里。从那种寂灭的境界里出来以后,有的人会发菩
提心,进入大乘的波若密乘,以后在相续成熟的时候进入密乘;有的出来以后直接进入
密乘。
密乘也分好多乘,有些先修事部等一些外密,然后再进一步修内密,也有的人直接
修内密的。内密有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有的先修玛哈瑜伽啊、阿努瑜伽,
然后再进一步修阿底瑜伽(无上瑜伽,即大圆满法),最后能够达到大圆满的境界。
根基都不一样,缘分都不一样,所以修持的过程也不一样。就像所有的江河、溪流
最终都流到大海里一样,所有的法门最后也都会达到大圆满的境界。
我们发心想修大圆满,想达到大圆满的境界,这就属于上上根基。我们要修持大圆
满,真正达到那种境界,就要修这些加行。修加行主要是修出离心和菩提心,以及般若
空性。有的人...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秋阳创巴仁波切关于心的开示
旱地以前有个大禅师曾说过,一个人修为如何,不需要说什么,在我面前一站我就什么
都知道。藏传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对他的态度就很能说明一切。
你看看当代最伟大的上师之一宗萨钦哲仁波切关于秋阳创巴仁波切的开示吧:
我是一个非常非常懒的人,我仇恨责任与缠身的关系,老实说,我没有看到这个叫做哈
里法克斯的地方有什么诱人之处。没有,什么也没有。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是什么呢
?第三次了。说了一大堆,我?这里?这个地方?可不是一个小时的访问。三,四,五
天。我猜,那是得有点儿什么联系才对。但如果你问我这联系……我不知道。他们说,
在宗萨钦哲与前任创巴以及苏曼寺之间有深厚情谊,秋阳创巴仁波切他自己到过宗萨寺
,等等。但我一点也不知道这些事,实际上我会告诉你:我什么感觉都没有。我不知道
我是否是那个与噶玛冈仓和苏曼有关系的蒋扬钦哲的转世。你们知道,苏曼寺拥有特殊
的噶玛冈仓世系。苏曼巴有他们自己的特点,蒋扬钦哲旺波和蒋扬钦哲秋吉罗卓都钟情
于此。不管怎么说,所有这些,我都没感觉。我是那种连昨天吃了什么都记不住的人,
更别谈过去的生活了。我没有回忆。没有。对藏人来说,人际关系看起来是件大事。最
近,当我访问宗...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一,谓有众生遇善知识,开示上说本觉真心,宿世曾闻,今得解悟(若宿生未闻,
今闻必不信,或信而不解。虽人人等有佛性,今现有不信不悟者,是此类也),四大非
我,五蕴皆空,信自真如及三宝德(信自心本不虚妄,本不变异,故曰真如。故论云,
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别境界。又云,信心有四种,一信根本,乐念真如。二信佛有
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三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四信僧能修正行,自利利他,
常乐亲近。悟前一,翻前二,成此第一重也)。
二,发悲智愿,誓证菩提(发悲心者,欲度众生。发智心者,欲了达一切法。发愿心者
欲,修万行以资悲智)。
三,随分修习施戒忍进,及止观等增长信根(论云,修行有五,能成此信。止观合为一
行,故六度唯成五也)。
四,大菩提心从此显发(以上三心开发。论云,信成就发心者有三种,一者直心,正念
真如法故。二者深心,乐集诸善行故。三发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五,以知法性无悭等心(等者贪欲嗔恚懈怠散乱愚痴)。
六,随顺修行六波罗蜜定慧力用(初修名止观,成就名定慧)。我法双亡(初发心时,
已约教理,观二执空,今即定慧力,观自觉空也),... 阅读全帖
p**********o
发帖数: 6
39
当今时代弘法的三个要点——
菩提心为前导 般若为心要 净土为归宿
当今时代人们的根机、意乐和烦恼的表现形式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有与之相应的弘法
方式。而圣者法王如意宝弘扬佛法的方式,就是导师佛陀对于这个时代所应采用的弘法
方式的最好示范。
圣者法王如意宝针对不同根机和意乐的众生,示现了不同的弘法方便。比如对具备金刚
密法根机的弟子,传授了以光明大圆满为主的殊胜教授。而从推广佛法,普被娑婆世界
所有众生的角度而言,则表现为三个弘法要点:即菩提心为前导,般若为心要,净土为
归宿。
菩提心为前导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基石,一个修行者,如果没有生起菩提心,是不可能获得大乘佛法
的那些殊胜果位的。藏地、汉地,以及深受汉地佛法影响的日本、韩国等地,自古都盛
行大乘佛法。
汉地历史上可能是众生根机较高的缘故,弘法的重点基本都落在高深的圆顿法门上,虽
然也有《劝发菩提心文》那样的弘扬菩提心的论著,但是相比而言,对于世俗菩提心实
修的完整教授并不兴盛。现今末法的黑暗越来越浓,众生的根机也越来越浅薄,高深的
法门要能浸润众生的心田,首先需要世俗菩提心这一大乘基础法门作为前导。
值得庆幸的是,世俗菩提心在...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40
没有菩提心,就算具足神通、现证空性,都不会是证得遍知佛果的因。
法王開示:
法王开示: 今天主要讲解《三主要道》第二部分「菩提心」,依据第一世蒋贡康
楚仁波切在《三主要道》释论《善缘解脱道》的解释,可以分为「需要生起菩提心的原
因」和「生起菩提心的方法」两点。
(接着,法王口传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三主要道》释论中第二部分〈菩提心〉
,释论纲目暨宗喀巴大师根本颂如下:)
二,菩提心
(一)需要生起菩提心的原因
倘若于此出离心,未以菩提心摄持,
不成菩提乐因故,智者当发菩提心。
(二)生起菩提心的方法
思为勐烈四瀑冲,难挡业索紧束缚,
困于我执铁网内,无明黑暗所笼罩,
辗转投生三有中,不断感受三大苦,
成此惨状诸慈母,是故当发殊胜心。
没有菩提心,现证空性也不成佛
菩提心,是成就圆满佛果最殊胜的因,想成就佛果,不仅要有出离心,还需要菩提
心。如果没有菩提心,即使行持布施、持戒等六度善行,或修持四圣谛,也无成圆满的
佛果,可见生起菩提心真的很重要。
修行首先要有出离心,但光是有强烈的出离心,也不能成为遍知佛果的因。因为声
闻、缘觉二乘行人也有出离心,二乘行人如果没有菩提心,就算有神通、空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旁白:二千五百多年前,人天云集,法会庄严,释迦牟尼佛以微妙音声告诉大众:
我涅槃之后五百年,大乘佛法将开始流布,由天竺传到东北方的震旦;文殊师利菩萨长
久以来,一直住锡在震旦中国的清凉山教化大众,无量菩萨眷属追随著祂,到那时候,
将有许多善男子、善女人一起来拥护大乘佛法。
震旦即是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世代农耕,个性纯朴敦厚,知足常乐,一切大众广
受儒家传统伦理文化熏陶,普遍知道礼义廉耻,自然向往君子德行;往往有德者登高一
呼,便能上行下效,风俗为之丕变;如是尊重有德的华夏民风,便能敬重大乘贤圣,如
实信受大乘至理,而与大乘佛法相应。
陈正源老师:由于儒家提倡孝道,使得中华民族二千多年来以孝传家,成为最重视
孝道的民族,这正好吻合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孝女光目救度母亲的经教所阐扬的
孝顺心,而佛教依众生无始劫以来,除非解脱入涅槃之外,必定都是在三界六道当中,
一世又一世地流转生死的事实,进而了解到一切有情无始以来,都曾经是自己的父亲或
母亲,因而将这种对父母的孝顺心推己及人,所以在佛教出家、在家菩萨戒中,佛陀一
再耳提面命教诫弟子们,对每一个有情众生,都应该要如同自己的父亲、母...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2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心于不自乱(1), 而在禅, 在定中去观察, 如此才是真正意
义的观(2), 而照或全观(3), 是指心都已如明镜了, 不用去
修, 不用去观了, 一切已一丝不漏, 你讨厌去观察, 你不观
察, 也是心, 心行, 心识, 业识, 每刹同时一丝不漏各各明见,
想见不...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4 00:21:53 2012,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4 00:21:53 2012,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5

净宗心要
2011-08-22 20:58:35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193
(以一九八九年讲于北京广济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阿弥陀经宗要
大乘无量寿经宗要
先师虚老开示净业心要
(一)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净土宗的国家。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净土宗的殊胜的,
还是很希有。中日共尊举世敬仰的善导大师有两句话:‘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
愿海。’这是说世尊为什么出兴于世,到人间来说法,来度众生,开演种种的教化,其
唯一的原因就是要说弥陀如来的本愿。这两句没有什么特殊的名词术语。就是佛所以兴
出世,唯一要说的是弥陀的本愿的海嘛,都能懂。但真能懂得,确实十分希有。大家想
想看,佛说这么多法,怎么说就是说弥陀本愿海呢?这里就不好懂了。所以佛经语深。
我们一辈子把这两句话能够真正明白了,就没有白来一趟啊!这话只有像善导大师这样
的水平才能说得出。所以莲池大师说:善导大师人称是弥陀化身,纵然不是弥陀,也是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的同等人物,所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能听到这样殊胜的开示,深
感佛恩。由于感恩故想报恩,所以今天抱...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經講義 ZT (转载)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許多心靈提升的方法,希望人們能從心靈提升上尋...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心的修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居士)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曰:「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
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
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
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又《安乐集》曰:「依天亲《
净土论》(即《往生论》)云,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有其二义:一者,先须离三种
与菩提门相违法。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
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方便门
,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顺菩提门者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无染清净
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
净心是顺菩提门。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
生得大菩提故。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
者,则违菩提门。...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心如狂象当调服:九住心(驯象)图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57:45 2014, 美东)
原文地址:心如狂象当调服:九住心(驯象)图解作者:德格宁玛嘉绒寺
[转载]心如狂象当调服:九住心(驯象)图解
从前,我的心四处攀缘,但现在我已经调御内心,如同驯象师制服狂象。飘浮的人,无
法证得究竟法喜。佛教中经常用驯象来喻示调心。在寺院的墙壁壁画上有幅《修定图》
描述修行者净化心灵成长之图。图用象来比喻学习佛法的几个阶段,意思是说人刚学佛
时就像那不羁不驯的黑象一样,思想不开悟,障碍重重,必须加以强制。猴子和火焰是
象征佛教哲理中所说的“心”。当M障和心灵得到了净化,由强制达到了自觉自愿,就
和那象的颜色由黑逐渐变白、脾气由暴躁变驯服一样,彻底开悟了。再看看那背景,山
脚下水浪翻滚,沿途风光枯燥;而山顶上却是花红柳绿、白云缭绕,星辰日月争辉。--
--主题推荐
出家人表用功...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9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自心取自心”这一句,一般的善知识,他们可能会这样解说:“我们这个离念灵知出
现以后,都是在执著自己这个离念灵知,所以就是在六尘里面去打转。”说老实话,能
够这么讲的人,虽然只是依文解义,却已经很难得了!纵使只是似是而非的说法,我还
是要赞叹的。因为他至少不落入意识中,不会把意识认定为常住无染的心。
那么“自心取自心”的真正意思是怎么说的呢?意思是说,其实都是如来藏在取如来藏
自己。譬如说,从如来藏心中出生了六根,接著以六根为缘而从如来藏心中又出生了六
尘;再由如来藏将自已所出生的六根与六尘为缘,如来藏因此又出生了六识;当六根、
六尘、六识都从如来藏心中出生了以后,接著是由如来藏出生的六识觉知心以及六根中
的意根,来执取如来藏所出生的五色根及六尘诸法,这不是如来藏心取如来藏心自己吗
?这就是“自心取自心”。
如来藏自己不取六尘,却出生了意根与六识觉知心,来共同执取如来藏自己所出生的六
尘,这才是自心取自心的的真正意思。当六根与六尘相触的时候就有六识生起,六识生
起了就会攀缘六根来执取六尘。请问六根是谁所生的呢?是如来藏生...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修出真正的菩提心Zz
宗萨钦哲仁波切:
Larry(指主持人),你有那些粉色的纸吗?你扔了?没事,我想我记得。很好,Larry请我谈
谈佛教与道德,对吧?以及佛教是否一条道德导向之道,还有,什么是真正的菩提心。
我有点迷失方向,因为刚从东半球过来,并且到了之后马上去了牛津。现在我……我在牛
津应该做了点什么,但我也不知道做了什么。不管怎样,其中一个令我迷失的原因是,我
和牛津的学者谈了谈,他们很棒,真的很棒,非常好。那儿有很多称为佛教教授,佛教专家
的,他们强烈否定转世。他们不相信无二,无差别,无分别,是佛陀的教授……象这些等等
,非常好,我非常受教。
就在昨天,还聊到一个人,我只听过他名字,但还没真正研究过他——**波普尔(Karl
Popper)。而且,在牛津,我被告知他们在“客观地”研究佛教,这很有意思,这些都令我
迷失。因为我不得不切换思维,切回到佛教徒式的思维,为了讨论这个。不论如何,这是
非常重要的主题。
如果我们不谈无二(无分别,无差别),那么,我觉得,我们完全不可能谈佛教。但是,无二
不是那么简单。最近我和印度学者们聊天,我甚至有点担忧,我们西藏人实际上在多大程
度上,彻底地构想无二的观念,...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