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优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共6页)
b*****l
发帖数: 3821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福德
优婆塞戒经卷第五
"或有人说:受者作恶,罪及施主。是义不然。何以故?施主施时,为破彼苦,非
为作罪。是故施主应得善果,受者作恶,罪自钟之,不及施主。施主若以净妙物施,后
得好色,人所乐见,善名流布,所求如意,生上种姓,是不名恶。云何说言施主得罪?"
.....
"善男子,菩萨布施,远离四恶:一者破戒,二者疑网,三者邪见,四者悭吝。"
"复离五法: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者施时不说善恶,三者施时不择种姓,
四者施时不轻求者,五者施时不恶口骂
G**W
发帖数: 186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如来藏
央掘魔罗 VS rcam(八戒悟空)
『《杂阿含经单本:央掘魔罗经》卷4:「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奇哉如来,哀
愍一切众生,为第一难事。』
佛告央掘魔罗:『非是如来为第一难事,更有第一难事,谓于未来正法住世余八十年,
安慰说此摩诃衍经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有众生持诸同类是亦甚难!若有众
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随顺如实是亦甚难。』
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何如为难?』
佛告央掘魔罗:『譬如大地荷四重担,何等为四?一者大水、二者大山、三者草木、四
者众生,如是大地荷此四担。」
央掘魔罗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央掘魔罗:『非是大地荷四重担,所以者何?余复更有荷重担者。』
央掘魔罗白佛言:『谁耶世尊?』
佛告央掘魔罗:『正法住世余八十年,菩萨摩诃萨为一切众生,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
之藏,当荷四担,何等为四?
谓兇恶像类常欲加害,而不顾存亡弃捨身命,要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名初担。
重于一切众山积聚,兇恶像类非优婆塞,以一阐提而毁骂之,闻悉能忍,是第二担。
重于一切大水积聚,无缘得为国王大臣大力勇将及其眷属说如来藏,唯为下劣形残贫乞
堪忍演说,是第三担。
重于一切众...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如来藏
央掘魔罗 VS rcam(八戒悟空)
『《杂阿含经单本:央掘魔罗经》卷4:「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奇哉如来,哀
愍一切众生,为第一难事。』
佛告央掘魔罗:『非是如来为第一难事,更有第一难事,谓于未来正法住世余八十年,
安慰说此摩诃衍经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有众生持诸同类是亦甚难!若有众
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随顺如实是亦甚难。』
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何如为难?』
佛告央掘魔罗:『譬如大地荷四重担,何等为四?一者大水、二者大山、三者草木、四
者众生,如是大地荷此四担。」
央掘魔罗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央掘魔罗:『非是大地荷四重担,所以者何?余复更有荷重担者。』
央掘魔罗白佛言:『谁耶世尊?』
佛告央掘魔罗:『正法住世余八十年,菩萨摩诃萨为一切众生,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
之藏,当荷四担,何等为四?
谓兇恶像类常欲加害,而不顾存亡弃捨身命,要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名初担。
重于一切众山积聚,兇恶像类非优婆塞,以一阐提而毁骂之,闻悉能忍,是第二担。
重于一切大水积聚,无缘得为国王大臣大力勇将及其眷属说如来藏,唯为下劣形残贫乞
堪忍演说,是第三担。
重于一切众...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对论断别人的开示
北传:杂阿含990经
自非如来,此二有间,谁能悉知?是故,阿难!莫筹量人人而取人,善筹量人人而病,
人筹量人人自招其患,唯有如来能知人耳。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990.htm
北传:杂阿含991经
此二有间,自非如来,谁能别知?
是故,比丘!莫量人人,量人人者,自招其患,唯有如来能知人耳。
比丘!鹿住优婆夷愚痴、少智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991.htm
S**U
发帖数: 702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对论断别人的开示
北传:杂阿含990经
自非如来,此二有间,谁能悉知?是故,阿难!莫筹量人人而取人,善筹量人人而病,
人筹量人人自招其患,唯有如来能知人耳。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990.htm
北传:杂阿含991经
此二有间,自非如来,谁能别知?
是故,比丘!莫量人人,量人人者,自招其患,唯有如来能知人耳。
比丘!鹿住优婆夷愚痴、少智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991.htm
S**U
发帖数: 702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傲慢的种类?zz
相应部7相应15经/傲慢经
起源于舍卫城。
当时,有一位名叫傲慢的婆罗门住在舍卫城,他不问讯母亲,不问讯父亲,不问讯
老师,不问讯兄长。
当时,世尊被大众围绕著说法。
那时,傲慢婆罗门这么想∶
「这位沙门乔达摩被大众围绕著说法,让我去见他吧!如果沙门乔达摩对我说话,
我也将对他说话,如果沙门乔达摩不对我说话,我也将不对他说话。」
那时,傲慢婆罗门去见世尊。抵达后,默默地在一旁站立。
那时,世尊没对他说话。
那时,傲慢婆罗门[心想]∶
「这位沙门乔达摩什么也不知道。」因此,他想要再回去。
那时,世尊以心思量傲慢婆罗门心中的深思后,以偈颂对傲慢婆罗门说∶
「婆罗门!在这里,憍慢对希求者不好,婆罗门!
你以利益而来,应该使它增大。」
那时,傲慢婆罗门[心想]∶
「沙门乔达摩知道我的心。」
就在那里,他以头落在世尊的脚上,并以嘴吻世尊的脚,再以手擦拭,而报上名字∶
「乔达摩先生!我是傲慢,乔达摩先生!我是傲慢。」
那时,那群众人有未曾有之心生起∶
「实在不可思议啊,先生!实在未曾有啊,先生!这位傲慢婆罗门不问讯母亲,不
问讯父亲,不问讯老师,不问讯兄长,然而,他却对沙门乔达摩作最高的身体伏在地... 阅读全帖
O******1
发帖数: 13088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老子天下第一
“她”,原来是个优婆夷啊。
我对佛家的朋友一向很友好的,最起码人家不造“口业”,不象某些人。
Y**u
发帖数: 144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善恶五得失
南传大般涅槃经 ---
23 尔时薄伽梵告拔塔里村诸优婆塞说:「诸居士,此是行恶不正直的五失。何者为五
?第一,行恶不正直,因懒惰而遭贫困。第二、恶名远播。第三、无论其参加任何社团
如刹帝利、婆罗门、居士或沙门━━彼觉得自惭与忐忑不宁。第四、死时忧虑不安。第
五、身坏命终,堕入地狱。诸居士,此是行恶的五失。」
24 「诸居士,此是行善的五得。何者为五?第一、行善者因实行正直,因勤奋而获大
财富。第二、善名远播。第三、无论其参加任何社团如刹帝利、婆罗门、居士或沙门━
━他有自信力和镇定。第四、死时无忧虑。第五、身坏命终,上生天界。诸居士,此是
行善的五得。」
d*********d
发帖数: 192
9
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复旦大学演讲
『 2011年3月11日晚上 』
主持人致辞:
非常感谢大家今晚到这里参加这次殊胜的活动,今天的活动是复旦佛学论坛又一次盛会
,我们的主题叫做“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对每个人来说,每天都在接触这个世界,但我们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个物质世界呢?它是
如何形成的?我们所接触的世界是否真实?……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藏传佛教的大德
索达吉堪布,来为我们作这个开示。
对于藏传佛教,很多人都感觉很神秘,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通过今天的演讲
,相信大家会对藏传佛教有比较真实的深刻了解。
索达吉堪布,是四川甘孜炉霍人,生于1962年,曾就读于甘孜师范学院。1985年舍俗出
家,前往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后成为学院的大
堪布。1987年随法王及一万余僧俗朝拜清凉圣地五台山,自此开始摄受汉地四众弟子。
堪布于显密教义通达无碍,二十多年来日不缺讲、夜不乏译,著作令人叹为观止,现已
付梓的法本就有一百多本,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堪布常教诲每一个弟子:“如果能
利益众生,哪怕只有一个人,想办法让他生起一颗善心,我们千百万劫做他的仆...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十五章 什么是佛教
此法博大精深,难见难知,寂然高尚,不落逻辑,微妙甚深,唯有智者得见之。
——《中部》
《三藏》
虽然佛陀已经涅槃,但是他在漫长、成功的行化过程中所传教的崇高佛法,全部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人类,现在仍然一尘不染地存在于世间。
世尊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文字记载的言教,但是他的弟子们博闻强记.世世代代
口口相传,完整地把它们保存下来。
佛陀圆寂后三个月,也就是阿阇世王统治第八年,500名大阿罗汉在王舍城举行了
一次结集,重颂佛陀的言教。以期捍卫佛法的纯洁性。阿难陀尊者,佛陀宠爱的侍者特
具恩惠,常随佛陀左右,亲耳聆听佛陀教法。他同优婆离尊者一道,被大家推选出来分
别回答有关法和律上面的问题。
第一次结集编缉整理了现存的巴利文《三藏》,它代表了整个佛教。
100年和236年后,分别举行了另外两次阿罗汉的结集(1),再次重颂佛陀的言教.
因为曾有人试图篡解歪曲真正的佛法。
公元前83年,在僧伽罗国王瓦特甘弥尼无畏统治时期(2),众阿罗汉又进行了一次
结集。这样在佛教历史上,《三藏》经典第一次在狮子国的阿芦寺(3)以文字形式记载
下来。
由于这些具有卓识远见的高贵阿罗汉,以及他们不知疲倦的努力,无论...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11
随喜赞叹师兄们宣说,转载并实际吃素的功德!
索达吉堪布在藏传净土经的课程中宣说吃肉的过患:
按照小乘的观点,三清净肉是可以食用的,《毗奈耶经》等经论中说:比丘、沙弥、优
婆塞、优婆夷可以享用三清净肉。那什么是三清净肉呢?一是没有见到为自己而杀的肉
;二是没有从可信赖的人处听到为自己而杀的肉;三是没有怀疑为自己而杀的肉。此外
,自然死亡的动物肉以及经过三个市场的肉[1]也可以享用。除了这些以外的肉绝对不
能享用,如果明知是不清净的肉却享用,会有严重的过失。
当然,佛教徒可以享用三清净肉,这只是小乘经论的观点,按照大乘的观点,任何肉食
都不能食用,也就是说,对于大乘佛教徒来讲,连三清净肉也不开许食用。佛陀在《楞
伽经》中说:“大慧,我未开许任何人食众生肉,过去如是,现在如是,将来亦如是。
大慧,出家众不得食肉。”从这个教证可以看出,以前在小乘里开许享用三净肉只是方
便而已,因为既然“我未开许任何人食众生肉,过去如是”(即过去未开许任何人食众
生肉),这就说明佛陀过去开许食肉只是方便开许,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开许弟子们食肉
。《大般涅槃经》中说:“善男子,自此之后,我不开许声闻乘行者食肉。”这个...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12
随喜赞叹师兄们宣说,转载并实际吃素的功德!
索达吉堪布在藏传净土经的课程中宣说吃肉的过患:
按照小乘的观点,三清净肉是可以食用的,《毗奈耶经》等经论中说:比丘、沙弥、优
婆塞、优婆夷可以享用三清净肉。那什么是三清净肉呢?一是没有见到为自己而杀的肉
;二是没有从可信赖的人处听到为自己而杀的肉;三是没有怀疑为自己而杀的肉。此外
,自然死亡的动物肉以及经过三个市场的肉[1]也可以享用。除了这些以外的肉绝对不
能享用,如果明知是不清净的肉却享用,会有严重的过失。
当然,佛教徒可以享用三清净肉,这只是小乘经论的观点,按照大乘的观点,任何肉食
都不能食用,也就是说,对于大乘佛教徒来讲,连三清净肉也不开许食用。佛陀在《楞
伽经》中说:“大慧,我未开许任何人食众生肉,过去如是,现在如是,将来亦如是。
大慧,出家众不得食肉。”从这个教证可以看出,以前在小乘里开许享用三净肉只是方
便而已,因为既然“我未开许任何人食众生肉,过去如是”(即过去未开许任何人食众
生肉),这就说明佛陀过去开许食肉只是方便开许,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开许弟子们食肉
。《大般涅槃经》中说:“善男子,自此之后,我不开许声闻乘行者食肉。”这个...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2313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切莫在懵懂无知中犯下舍法罪
在家居士不学优婆塞戒经 学什麽密法?
j*******1
发帖数: 182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饮酒之过失
饮酒之过失
华智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学不放逸心解脱,救度放逸恶趣隘,
恭敬顶礼遍知已,书此利他祈加持。
诚如全知金刚持鄂钦·根嘎桑波曾经亲口说:“在拥有修行正法的特殊身份——纯净
暇满人身的此时此刻,为了达到成就无上珍宝菩提的目的,一定要如理遵循正确的见解
和清净的行为,依靠符合佛法的正命来养活这个暇满身。愚昧无知的人们依靠放逸的美
酒、杀生的血肉养活暇满的身体,并且声称:‘在正法小乘戒律、金刚乘中也说可以喝
酒、吃肉。’他们自己步入这种非理境地的同时,还让别人也酗酒吃肉,就像蛤蟆坑里
有伤的蛤蟆一样(有伤的蛤蟆会使其余的蛤蟆染上它的伤)。丧失了佛陀所欢喜的行为
,被恶知识所左右,完全是给自身带来巨大祸害的举动,也是下劣的做法,因此务必予
以遮止。”除非是成就者,酒能使上上下下的所有人失去理念,在今生来世都会导致大
难临头。恶魔、非天迷醉人的伎俩就是酒。
讲饮酒过患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总说酒的过失;
二、分说与别解脱戒相违;
三、分说与菩萨学处相违;
四、分说与密宗誓言相违;
五、宣说戒酒的功德利益。
一、总说酒的过失也包括饮酒者犯罪之理、卖酒者犯罪之理两个方面。
1、...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fz7622,偶有个不情之请
“当然,对佛教不太了解的人,也许会以不解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认为佛陀不一定有
如是伟大,他的教法不一定有如是深广。但不管你怎么想,我都希望你先潜心研究佛教
之理,在此过程中,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甚至会被佛法的甚深所折服。以前我看过一
本书叫《幸福的蓝本》,里面就讲了一位雷斯·戴维斯博士,他是英国著名神父的儿子
。最初他钻研佛教的初衷,是想证明相较于佛教,基督教所具有的“优越性”。后来他
这个任务虽失败了,但却取得了比预期还要大的胜利——他成为了一名佛教徒。通过长
期的深入研究,佛教真理让他口服心服,于是他发心将巴利文佛典翻译成英文,令数以
千计的西方人第一次接触到了珍贵的佛法,对利益众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样的人,如今相信也不在少数——为了破斥或推翻佛教,利用漫长的时间作研究
,最后却臣服在佛教真理的脚下。所以,大家第一个应当明白的是什么?就是佛教的甚
深广大之处。这一点并不是我们佛教徒自赞毁他,而是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通过
观察所得出的真实结论。”
--摘自索达吉堪布: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复旦大学演讲
全文如下:
索达吉堪布: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开 篇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上师瑜伽·祈祷莲师
上师瑜伽·祈祷莲师
——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利用这个时间,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修上师瑜伽。
这个上师瑜伽,是祈祷莲花生大士。大家应该清楚,藏地密法中大多数的上师瑜伽,都
与莲花生大士的修法有着密切联系。加行组修“不共加行”时,本来应该先修皈依、发
心、金刚萨埵、曼茶罗,再修上师瑜伽,最后是颇瓦法,这么一个次第。但有时为了修
行方便,也有些传承中规定,最好能先修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不仅是前行,也是正行。这次依靠种种缘起,我提前介绍一下莲师的上师瑜伽
,同时要求有信心的道友,平时多修这个上师瑜伽,常念莲花生大士的七句祈祷文和心
咒。
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作为显密双修的行者,祈祷莲师非常重要。在末法时代,不管是
为了自己修行顺利成就,还是为了利益众生圆满成功,一切重大的事业均离不开莲师的
加持。尤其对汉族四众弟子而言,若能广泛弘扬莲师法门,在各地建造一些莲师像,异
口同声地祈祷莲花生大士,将来应该会有不可思议的兴盛佛法之缘起。...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7
★宋朝有位京都官员外郎(官名),姓吕单名叫宏,其妻吴氏,夫妇二人各自吃斋守戒
,分别清静修行,都能通晓明悟佛的道理,惟吴氏虔诚事奉观音颇有灵感,每每于净室
中放著瓶子罐子几十个,以净水(或凉开水)注满,手持扬枝诵念大悲咒,往往见到观
音放光进入瓶罐之中,生病或有疾苦的人,喝了她的净水多数痊愈。尤甚这种咒水,积
年累月而不变坏,天气寒冷而又不结冻,当世称他为观音院君,还有二个丫头,也修行
净业,其中一个奉持戒律很严励勤苦,或者竟月不吃饭,但是每日只饮吴氏所念观音咒
的净水一盏(即一大杯),不久的时间,她忽然看见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现在目前,三
年之后,她就往生西方极乐国土了。(龙舒净土文)
★宋朝有个妇人郑氏,是浙江省钱塘地方的人,每日课诵观音经,念佛不辍,后来在病
中,预知时至,要洗澡更衣,洗毕向西方而坐。问家里人说:‘你们听到敲打磬的声音
没有?西方极乐国的净土诸位圣人都已到来。’不久之间;合掌欢喜的又说:‘阿弥陀
佛菩萨也来了,观音手拿著金台,如来接引我登座。’于是她忽然的坐著而殁了。(往
生集)
★宋朝江西的吉安县班氏的女儿,每日诵念观音普门品和弥陀经金刚经,念佛求度,往
生极乐国...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8
观音灵感录续编
菩萨戒弟子惕园毛凌云敬述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救刀兵劫
第三章 救灾祸难
第四章 救疾病苦
第五章 救产婴苦
第六章 善恶劝惩
第七章 示现接引
第八章 结劝流通
第九章 礼念方法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略叙圣迹
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故称观音古佛。但以度
生念切,救苦心殷,不离寂光,倒驾慈航,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左辅,又为娑婆
世界释迦世尊之良弼,遍十方微尘国土,度二乘六道众生,共生极乐。应以何身得度者
,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虽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修罗、畜
生、饿鬼、地狱等九法界身;即山河道路,桥梁船筏,药草树木,楼台房舍,墙壁村落
等,亦随机化现,以施无畏,而垂济度。世人据迹而论,只云菩萨或大士而已。尤对我
等娑婆世界,因缘甚深,昼夜六时,常以大悲眼,观照世间一切众生,求救苦难、或求
赐福利、而称名之音声,即施护祐,拔苦与乐,故名观世音,简称观音。又名观自在,
谓自利利人皆能得大自在也。菩萨、简称也,音译具名为菩提萨埵;义译旧为大道心众
生,新译曰觉有情,又译大士。释为:菩者、觉也、度也,萨者、有情...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9
五、节孝延寿 先曾祖妣毛母李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之马港,虔奉观音菩萨。先曾祖
端元公积学早逝,先高祖盛周公,高祖妣张太夫人,金太夫人均在堂,时甫三十二岁,
守节抚孤,以母兼父,孝养翁姑,以媳代子,周旋于两姑之间,曲尽孝道。且豪侠好义
,有丈夫气,急人之难,抚人之儿,亦劳怨不辞。清末洪杨之乱,湘军屡战于此,某日
闻寇警,急奉翁姑奔于前,襁负三子随于后,仓皇逃避,见侄被弃哀号,即禀翁姑:‘
媳有三子,弃一可也,兄惟此子,忍令绝嗣耶?’乃弃长子于途,携侄同逃。子追不及
,寇至欲兵之,询知其情,义而舍之,寇退,仍获团聚焉。迄翁姑先后弃养,家虽中落
,皆葬祭尽礼。而哀毁过甚,及次子先逝,孙曾多夭,积忧愁而生乳癌,溃痛甚剧,医
谓无救。吾祖躬率吾父祷于观音菩萨座前,忽梦大士教以青丝瓜捣敷而痊愈,延寿两纪
。四代同堂,晚景欢娱,精神矍铄,无疾而终,享寿八十有五。沔阳夏少平钟武先生为
立节孝传,刊入家谱。
六、孝延双寿 余岳父郑公文成老先生,岳母吴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南区郑家岭,迁
何婆桥之何家垄。佛神并信,尤敬奉观音菩萨。父早死,事母极孝,定省必敬,葬祭尽
礼。性均仁慈,无所矜饰,好善乐施,不使...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1)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一节课
《金刚经》又名《般若三百颂》,此经在汉地影响极广,自鸠摩罗什法师翻译出来后,
修行人依靠它明心见性的公案不胜枚举,普通人依靠它消灾免难的感应也比比皆是。不
仅如此,在藏传佛教中,它的地位也举足轻重,根本不同于其他般若法门。很多地方有
这样一种传统:人死之后,若能在七七四十九天内,为亡人念满100遍《金刚经》和
1000遍《解脱经》,此人便可得到解脱。而且,在一些长寿祈福的仪式上,人们也经常
念诵此经。有关此经的缮写,拉萨大昭寺及内蒙古的古代文库中,收藏了大量用黄金、
白银抄写的版本。
《金刚经》的讲义,藏地以前没有,印度只有一本,而在汉地,学习报告、注疏等各种
讲义数不胜数,这一点,凡对《金刚经》有兴趣的人,应该是非常清楚的。
由于没有藏文讲义可作参考,所以这一次的传讲,我只有凭借自己的能力,依靠对藏文
经文的理解给大家讲述。同时,希望你们好好参考汉地的相关讲义,通过两个月左右的
学习,真正明白《金...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1
为什么此人修到四禅还要下地狱?
从前有个修道人叫迦罗,这个人不得了啊,备四禅。具五通。彻视洞听。身能飞行
。自察心念知人来生。而且讲说经义,感动释梵及四天王诸鬼神龙并阎罗王都来听法。
他的言辞文雅,声音美妙动听。每天说法回答问题都不怕辛苦。
有一天,阎王爷听他说法之后,泪如雨下,悲叹不已。为什么呢?阎王爷说:可惜
啊可惜啊,你现在说法说得很好,但是7天之后就要死了。而且死了之后,要下地狱,
去我那里报到,要受苦受罚啊。迦罗很差异说:有没有搞错啊,我现在已经修到了四禅
,而且具备了五种神通,上梵天都没问题,为什么说我会下地狱呢?阎王爷说啊:您命
终的时候呢,遇到逆缘,所以生出嗔恨心,想要害对方,所以就要下地狱喽。
迦罗听了之后就惶惶不可终日啊,这可怎么办呢?释梵四王诸神见了,就关心的问
他,为什么忧愁啊?迦罗就说了原因:7天之后就要下地狱了,能不担心嘛
有位善神就告诉迦罗啊,您知不知道现在有位佛陀啊?迦罗说:世俗之人,我怎么
知道。善神就说啊,佛为一切三界之救。度诸未度脱未脱安未安。为什么不去请教佛祖
,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呢?
迦罗听了之后,很开心...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三节课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
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
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金刚经》第十五品比较重要,主要讲持诵本经的无量功德。以前有个猎人只诵过一遍
此处的经文,堕入地狱后就免除重罪,只感受了一分痛苦。
佛陀以比喻说明《金刚经》的功德:“在这个世界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上午以恒
河沙等身体作布施,中午同样以恒河等身体作布施,下午仍以恒河等身体作布施,如此
布施身体不仅仅是一天,而是无量百千万亿劫,其功德肯定非常大。但若有人听到《金
刚经》后信心不退,功德已经超过了前者,何况是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功德
就更无法衡量了。”
布施财物与布施身体相比,功德相差成千上万倍,以身布施有无量功德,《大圆满前行
》中说:“除了得地菩萨之外,凡夫普通人不能直接实践。”故其功德非常殊胜。我们
不要说无数次布施身体,就算只是一两次,功德也是不可思议。但与法布施比起来,无
数次施身的功德,还不及对空性法门生起一念信心的功德大。...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一节课
《金刚经》又名《般若三百颂》,此经在汉地影响极广,自鸠摩罗什法师翻译出来后,
修行人依靠它明心见性的公案不胜枚举,普通人依靠它消灾免难的感应也比比皆是。不
仅如此,在藏传佛教中,它的地位也举足轻重,根本不同于其他般若法门。很多地方有
这样一种传统:人死之后,若能在七七四十九天内,为亡人念满100遍《金刚经》和
1000遍《解脱经》,此人便可得到解脱。而且,在一些长寿祈福的仪式上,人们也经常
念诵此经。有关此经的缮写,拉萨大昭寺及内蒙古的古代文库中,收藏了大量用黄金、
白银抄写的版本。
《金刚经》的讲义,藏地以前没有,印度只有一本,而在汉地,学习报告、注疏等各种
讲义数不胜数,这一点,凡对《金刚经》有兴趣的人,应该是非常清楚的。
由于没有藏文讲义可作参考,所以这一次的传讲,我只有凭借自己的能力,依靠对藏文
经文的理解给大家讲述。同时,希望你们好好参考汉地的相关讲义,通过两个月左右的
学习,真正明白《金刚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
以前有种现象:某人学藏传佛教回来,就开始诽谤《金刚经》,说这部经如何如何不好
。这种情况非常可怕。所以这次我传讲,一方面是让你们知...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三节课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
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
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金刚经》第十五品比较重要,主要讲持诵本经的无量功德。以前有个猎人只诵过一遍
此处的经文,堕入地狱后就免除重罪,只感受了一分痛苦。
佛陀以比喻说明《金刚经》的功德:“在这个世界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上午以恒
河沙等身体作布施,中午同样以恒河等身体作布施,下午仍以恒河等身体作布施,如此
布施身体不仅仅是一天,而是无量百千万亿劫,其功德肯定非常大。但若有人听到《金
刚经》后信心不退,功德已经超过了前者,何况是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功德
就更无法衡量了。”
布施财物与布施身体相比,功德相差成千上万倍,以身布施有无量功德,《大圆满前行
》中说:“除了得地菩萨之外,凡夫普通人不能直接实践。”故其功德非常殊胜。我们
不要说无数次布施身体,就算只是一两次,功德也是不可思议。但与法布施比起来,无
数次施身的功德,还不及对空性法门生起一念信心的功德大。...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百业经故事: 集聚母
当佛陀在王舍城的时侯,有一位莲藏国王统治爱达夏耶拉这个地方。这里举国安宁祥和
,财富圆满,无病无灾,田野里苗肥禾壮,道路旁果木成行,到处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
的景象。莲藏国王如理如法地管理这个国家,与王妃共同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后来王妃怀了身孕,奇怪的是,王妃在怀孕后,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个念头:「我想
与人辩论!无论跟任何人进行辩论,我都一定会获胜的。」
她把这个念头告诉莲藏国王,国王询问婆罗门相士:「我的王妃怀孕后,产生想与人辩
论的新念头,如果我把世上所有雄辩家都请来跟王妃辩论,不知是否有意义?」
相士说:「有必要,也有意义!若是辩论,王妃一定会获胜的;若不辩论,那么王妃很
可能会残废,或出生六根不全的婴儿。」
国王马上召集了各方的雄论家,举行了辩论大会,果然,王妃在每一场的辩论中都获胜
了。怀胎九个月后,王妃生下一个相貌庄严的女孩,宫中为她举行隆重的诞生仪式。因
为自从她入胎以后,国王集聚众人与王妃进行辩论,所以取名为「集聚母」。父王、母
后安排八位姨母照料、喂养她。
很快地,集聚母长大了。她在宫中学习文字等学问,在短时间内,精通了世间的一切学
问。聪慧的集聚母与世上许多善辩者进...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47
26
二十一世纪台湾佛教界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佛教正觉同修会的出现。正觉同修会
由萧平实先生所创建,萧先生以其佛法证量,引证经论,明确地指出:佛法的明心开悟
即是证悟万法的本源─第八识真心如来藏,此真心不生不灭,永远常住不坏;明心开悟
并非是证悟一般人所以为的意识心,我们现前观察意识心睡着时即消失不存在(此是现
今医学界公认的事实),隔日醒来才又重新生起,由此可证知意识不是不生不灭的心。
萧先生弘法的主轴重点除了(1)弘扬第八识如来藏法、详实说明大乘佛法(成佛之道)不
同于二乘的解脱道(阿罗汉道)外,也(2)毫不保留、全力地破斥印顺学派、藏传佛教─
密宗。
解严后的台湾,由于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等普世价值思想蓬勃发展,尤其是宗教
自由的开放,使得台湾各种宗教百花齐放大大地兴起。佛教团体也不例外,以四大山头
(法鼓山、中台山、佛光山、慈济)为主,大小佛教团体、社团林林总总,佛法的弘传达
到了空前的兴盛;其中,对近代台湾佛教影响最深广的,首推印顺学派,印顺法师著作
等身,终其一生推广「人间佛教」,深究印顺法师的中心思想是缘起性空,认为一切法
皆空,否认有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实存在。印顺法师认...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慈悲要如何对待恶人
这个优婆塞戒经说的很清楚:
"善男子,菩萨布施,远离四恶:一者破戒,二者疑网,三者邪见,四者悭吝。"
"复离五法: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者施时不说善恶,三者施时不择种姓,
四者施时不轻求者,五者施时不恶口骂。"
"或有人说:受者作恶,罪及施主。是义不然。何以故?施主施时,为破彼苦,
非为作罪。是故施主应得善果,受者作恶,罪自钟之,不及施主。"
f****2
发帖数: 311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照大师
法照(公元747—821年),唐代圣僧,身世不详,有一说云,大师是南梁人。为净土宗
四祖,约生于公元747年间。史料中有关他居俗世时的事迹不见记传。
按照大师于唐代永泰年中(765年) 即已在南岳衡山三祖承远大师处习净土教的时间来
推算,他在少年时期即已出家为僧。初因仰慕远公之芳踪,由东吴到庐山东林,结净土
道场,专修念佛三昧,一日 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有着垢弊衣而侍于佛侧者,得佛明示
,知乃衡山承远也。因是径往湖南,入山求之,觅得师于岩谷间,于是师从教,在弥陀
台般舟道场,专修净 业。当时衡山念佛道场,在南方颇有名声,来山从学受教者数以
万计。法照于承远大师处得净土教法的真传后,更是专一其心,精进不懈地修持净土念
佛法门。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法照于南岳弥陀台广发弘愿,尽此一形,每夏九旬,常
入般舟念佛道场,决定毕生修持净土法门。同年,法照往长安(今西安),在章敬寺的
净土院,依《无量寿经》撰写了第一部著作——《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此外,
法照大师所撰写的第二部著作《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则更为详尽系统地介绍了他
所倡导的净土五会念佛法门。
生平事迹
法照大师的一生有... 阅读全帖
n*********s
发帖数: 256
29
净界法师:你只要失掉人身,你就永远活在果报当中!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6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441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你只要失掉人身,你就永远活在果报当中!
淨界法師
诸位你要注意这个六道里面,你们知道六道里面,造业最强的是谁吗?对人道,不
是天道哦!在唯识学上说,除了人道以外其它道,几乎没有造业能力,几乎了,都是在
受果报,真正能够创造生命的,就是在人道。
在《宗镜录》上说,它说这一个狮子去吃一个鹿,对不对?我们看那个《动物奇观
》,狮子去追鹿把鹿给咬死了,你们认为这个是什么业?善业、恶业?
无记!对了!是无记业。为什么呢?永明大师说,因为畜生道它的心识暗钝,犹如
做梦,没有造业的功能。如果狮子吃一个鹿是一个罪业,那糟糕了。它由于过去的罪业
变成狮子,结果狮子又造业,它不是没完没了吗?那就一因多果了!它因为过去的一个
因,它得到狮子这个色身,它已经付出代价了,结果这个狮子很自然的去吃鹿,要不然
你叫它吃什么,对不对?它没办法嘛!所以它是直觉呀,它完全是直...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本着学习的心问一个
在吴月氏优婆塞支谦所译的维摩诘经中并没有上面的一句。而且即使在后两个译本中,
除了少数几处说要分别的地方(比如说到诸根利钝时),大多数都是说不要分别:
----------------------
法无分别,离诸识故;
所食味,不分别。
又问:“空何用空?”答曰:“以无分别空故空。”
又问:“欲贪孰为本?” 答曰:“虚妄分别为本。”
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
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
诸佛及己身,无有分别想。
无念即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等诸智,同众生,于诸法无分别;
-------------------------
显然,说的不分别才是入不二法门,那么如果那句话是说要善分别的话,那么不是与入
不二法门背道而驰?
:你理解的对立统一是什么意思?
对立统一是说既有对立、不同的地方,也有统一、相同的地方,两者互斥又互依。比如
树叶的正反面,它们的质地、颜色不同,但形状、脉络相同,两者互为背面,而又无法
分离。
P******n
发帖数: 329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妙法莲华经 简介
说阿罗汉没有救助大众的菩提心的人们,看看我们的福楼那尊者是怎么做的(杂阿含
311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富楼那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说
法。我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富楼那。善哉。善哉。能问如来如是之义。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有比丘
。眼见可爱.可乐.可念.可意。长养欲之色。见已欣悦.赞叹.系着。欣悦.赞叹.
系着已欢喜。欢喜已乐着。乐着已贪爱。贪爱已厄碍。欢喜.乐着.贪爱.厄碍故。去
涅槃远。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富楼那。若比丘。眼见可爱.乐.可念.可意。长养欲之色。见已不欣悦.不赞叹
.不系着。不欣悦.不赞叹.不系着故不欢喜。不欢喜故不深乐。不深乐故不贪爱。不
贪爱故不厄碍。不欢喜.不深乐.不贪爱.不厄碍故。渐近涅槃。耳.鼻.舌.身.意
亦如是说。
佛告富楼那。我已略说法教。汝欲何所住。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我已蒙世尊略说教诫。我欲于西方输卢那人间游行。
佛告富楼那。西方输卢那人凶恶.轻躁.弊暴.好骂。富楼那。汝若闻彼凶恶.轻
躁.弊暴.好骂.毁辱者。当如之何。
富楼那...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对布施的理解
优婆塞戒经卷第五
"善男子,菩萨布施,远离四恶:一者破戒,二者疑网,三者邪见,四者悭吝。"
"复离五法: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者施时不说善恶,三者施时不择种姓,
四者施时不轻求者,五者施时不恶口骂。"
"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一者先多发心,后则少与,二者择选恶物,持以
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
"善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见受者过,二者施时,心不
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赞叹,五者说无,后乃与之,六者施已,
恶口骂詈,七者施已,求还二倍,八者施已,生于疑心。如是施主则不能得亲近诸佛、
贤圣之人。"
b*****l
发帖数: 382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对布施的理解
优婆塞戒经卷第五
"或有人说:受者作恶,罪及施主。是义不然。何以故?施主施时,为破彼苦,非
为作罪。是故施主应得善果,受者作恶,罪自钟之,不及施主。施主若以净妙物施,后
得好色,人所乐见,善名流布,所求如意,生上种姓,是不名恶。云何说言施主得罪?
"
c***h
发帖数: 2262
34
“成佛”的菩萨思想,在四阿含经中较难找到具体线索。
阿含中大多是说佛陀修法与弟子一样,
都是以四念处为首的八正道,这是佛与弟子同修的唯一法门
但是有提到佛的能力,有十力,这是大概是较大的差异。
接着就是各部派因应当实环境自己发挥了,看看强调差异,还是强调相同。
强调差异的,可以说的天差地别,也可以说成这个差异很小,并不足道。都可以自己造
风车。
修法上,没有证据显示谁修了十地菩萨而成佛。
证据上看,基本上阿含并未强调此,因此我认为倾向于差异小。不足以成为开宗立派的
基础
当然这是我的看法,不一定对。也许抵触了部派的看法。
杂阿含
比丘于色厌、离欲、灭、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
、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如是
受想行识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比丘,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有何差
别。……如来应等正觉,未曾闻法,能自觉法,通达无上菩提。于未来世,开觉声闻,
而为说法。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比丘,是名如来
应等正觉,未得而得,未利而利。知道、分别道,说道、通道。复能成就诸声闻,教...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76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北传菩萨道的修行
增一阿含经里提到过如来藏的。举个例子:
《央掘魔羅經》卷3:「所謂意入處  明說如來藏
不起違逆心  淨信來入門
如来藏虽是一切众生都本有的“清净心”,但了知自性如来藏并非易事,《央掘魔罗经
》中佛反复强调了知、演说和随顺如来藏甚难。
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 ‘世尊,奇哉如来,哀愍一切众生,为第一难事。’佛告
央掘魔罗: ‘非是如来为第一难事,更有第一难事,谓于未来正法住世余八十年,安
慰说此摩诃衍经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有众生持诸同类是亦甚难;若有众生
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随顺如实是亦甚难。’
央掘魔罗又问难的程度如何,佛告诉央掘魔罗: “譬如大地荷四重担,何等为四?
一者大水,二者大山,三者草木,四者众生。……正法住世余八十年,菩萨摩诃萨为一
切众生,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当荷四担。何等为四?谓凶恶像类常欲加害,而
不顾存亡弃舍身命,要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名初担;重于一切众山积聚,凶恶
像类非优婆塞,以一阐提而毁骂之,闻悉能忍。是第二担;重于一切大水积聚,无缘得
为国王大臣大力勇将及其眷属说如来藏,唯为下劣形残贫乞堪忍演说,是第三担:重于
一切众生大聚,穷守边...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6
萧平实邪见信徒们开口就错,在于无知的情况下祸乱佛陀正法律也就罢了,在别人
为了拨乱反正已经依法依律地指出其错解佛陀经律的情况下,不仅不觉羞耻,不思忏悔
,反而变本加厉地继续贩卖自己的无知来诽谤他人,实乃无知者无畏,无耻之尤。此链
接内即可见萧平实邪见信徒们的种种无耻丑态:
http://www.wujind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1327
“若人有信心恒生惭愧好学戒律者。佛法得久住。是故人欲得佛法久住。先学毗尼
藏。”(《律》)佛陀圣戒乃佛陀正法律存在的标志,自然也就成了魔子魔孙首先要大
力加以破坏的,因此也就逐渐地产生了出家人不得为在家讲比丘戒,在家人不得看出家
戒之类的谬论产生,并被以讹传讹地混入经律之中,以至于“如牧牛女多加水乳。诸恶
比丘亦复如是。杂以世语错定是经。令多众生不得正说正写正取尊重赞叹供养恭敬。”
“如彼牧牛贫穷女人展转卖乳。乃至成糜而无乳味。”(《大般涅槃经》)
在佛经中,佛陀多次为在家人如阿阇世王、外道迦叶等详细讲解比丘戒,比如《长
阿含经·佛说寂志果经》《长阿含经·沙门果经》(详细讲解比丘戒经文实在太长,从
略)等,特别是在...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7
这个捡东西的问题,尤其凭感觉不如看看经论,里面有很多例子。
以何心取之很重要。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有一人在祇洹间耕垦。脱衣着田一面。时有居士四望无人。便持衣去。
时耕者遥见语居士言。勿取我衣。居士不闻。犹谓无主。故持衣去。
耕人即随后捉之。语居士言。汝法应不与取耶。居士答言。我谓无主故取之耳。
岂法宜然。耕人言。此是我衣。居士言曰。是汝衣者便可持去。
居士生疑。我将无犯不可悔耶。即往佛所咨质此事。
佛知故问。汝以何心取之。居士白言。谓言无主。佛言无犯。
自今而后取物者。善加筹量。或自有物。虽无人守而实有主者也。若发心欲偷未取者。
犯不可悔。取而不满五钱者。犯中可悔。取而满五钱。犯不可悔”
《十诵律》卷第五十八 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有居士脱衣着道边便利。有纳衣比丘。见四向顾视不见人。便取持去。
居士言。比丘莫持我衣去。比丘不闻故去不止。居士走逐夺取。语言。
比丘法。应不与强取耶。比丘答言。我谓是衣无所属。居士言。
是我衣非无所属。比丘言。若是汝衣持去。
是比丘生疑。我将无得波罗夷耶。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汝以何心取。比丘言。我谓无所属故取。
佛言无罪。从今日见物应好思量已取。”...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38
是。其实啥事情都是应该看经论而不是凭感觉。
发现你转的《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有个错别字:应该是”下“字而不是”不“字,否
则就不符合常规逻辑了。
“虽无人守而实有主者也。若发心欲偷未取者。犯下可悔。取而不满五钱者。犯中可悔
。取而满五钱。犯不可悔”
G****t
发帖数: 1799
39
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
!佛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
三昧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
辨正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
《禅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
出版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
文字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
一股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
实不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
德联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
修会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
终于看清楚...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0
人有這五事現在不能增長財命!
佛陀在經中有過這麼的開示,如果有求財富,求健康的朋友參考參考 :
人有這五事現在不能增長財命!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
『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何等为五。一者乐杀。二者乐盗。三者邪淫。四者妄语
。五者饮酒。』
何谓增长?想在命里增加健康, 想更长寿些, 想更加富足些,或者命里无财而有病苦
的想求健康求财富,这就是“增长”。这就是袁了凡先生、俞净意公的改造命运。这也
是很多人学佛法的初机。
但是如果我們有增長財富及健康的願求, 我們便須遠離杀生, 偷盗, 邪淫,妄语,饮酒
這五種不好的行為, 否則願求是不會成就的.
而在 :
《賢愚經》摩诃斯那優婆夷品第二十一中記載:
佛贊“五施”得福無量:
1、施遠來者;
2、施遠去者。
3、施病瘦者。
4、于饑餓時。施于飲食。
5、施知法人。
如是五施。現世獲福。
遠來者,即遠道而來的人。
遠離者,即遠赴他方的人。離家在外、需要他人幫助。
古時候的遠來者、遠去者,都是很辛苦的,跋山涉水,難以負擔很多補給,饑寒交迫
,身心疲憊,
這個時候很需要幫助, 所以施舍其人,功德甚大。與病廋同理。
同樣的『于饑餓時。施...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
中国台湾:宋泽莱
在中国、日本这些大乘佛教的流行区,阿含经一向被视为小乘经典加以忽略,
但自一八二○年后,欧洲诸国的学者开始重视阿含经,他们确认阿含经并非仅是小
乘经典,实则是释迦时代的原始教说,里头记载了当时佛教的客观环境、反应佛陀的人
本主义、生活经验、力求解脱的精神,
它是唯一不被过份神教化的佛教经典,也是活生生的佛陀的一幅实人的图像。
在日本,到了差不多十九世纪的末叶,留欧的学者接触到了南传的五部尼柯耶(南
传巴利语佛教经典),再对照北传中文“四阿含”,以及从十八世纪末叶百多年来欧人
从印度、中亚细亚的出土文物、手抄经,
由各方面进行研究,了解阿含是原始佛教的圣典,是佛陀最早的言行记录。这一套
原始的教义,将有助于了解往后佛教的发展情况。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可以从几方面来加以了解。
1.首先是佛陀思想的逐渐瓦解。在根本佛教时期,佛陀基于当时对抗乌云漫天的
印度形而上宗教学,提出了他的“无我论”“无常论”“涅盘寂静(解脱见解)”,来
遏止大我或梵我(Atman or Brahman)的奥义书论者的学说。
并且为了不使学生遗忘解脱之道不离人本经验,把他的教法限...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
这文章资料挺是丰富的,可惜虽然作者博学,但未得“无常变通”之妙意,每次对派别
的领会,一定要定型化。。然后,定型的哪有不碰棱角的?,所以,很自然的,他又走
向“对立化”。。从对立化中,你是不是反而更觉得他“博学了呢?。。
其实,根本不需要对立。。需要的,只是“否定式”“放下”。。
正好我刚讲到放下。。讲到修行,是“之”字型不断上升的。。
以”之”字为框架,你就能发现不同派别为什么都是beautiful的了。。这是因为,你
会发现,“之”字上升中的那些平台,那些中间过程,怎么都被不同的派别描述得那么
清楚呢?。。

由各方面进行研究,了解阿含是原始佛教的圣典,是佛陀最早的言行记录。这一套
原始的教义,将有助于了解往后佛教的发展情况。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可以从几方面来加以了解。
1.首先是佛陀思想的逐渐瓦解。在根本佛教时期,佛陀基于当时对抗乌云漫天的
印度形而上宗教学,提出了他的“无我论”“无常论”“涅盘寂静(解脱见解)”,来
遏止大我或梵我(Atman or Brahman)的奥义书论者的学说。
并且为了不使学生遗忘解脱之道不离人本经验,把他的教法限定在眼耳鼻舌身(十
二入处)里头,再...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3
随佛法师Bhikkhu Vūpasama著
选录自 《原始佛法与佛教之流变》© 2010
一、云何是生、灭法
生、灭法的说法,在佛教界是多数学人都听过的讲法,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说法,是
记载在《大般涅盘经》1卷下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
释迦佛陀在入灭前,提醒弟子们的教导。
甚么是生、灭法?根据《相应阿含》的说法,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是生法、
灭法。见《相应阿含》256经:
「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又问:何所知?谓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
知;色无常,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受……;想……;行……
;)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识(无常),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
法如实知。」
除此以外,在《相应阿含》与《相应部》的说法中,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
生法、灭法,也说是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集法、灭法。见《相应阿含》103经
、《相应部》『蕴相应』89经:
《相应阿含》103经:「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
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
...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4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 
   在印度的哲学思想中,最大正统为吠檀多,最大异端是佛教,二者的相互关
系影响了印度思想史。大多数印度思想史家认为,佛教的基本世界观乃是从吠檀多奥义
书思想发展而来,实际上佛陀本人的确受到奥义书思想重大的影响,比如业力,因果,
三世轮回,苦,解脱,四禅八定,六道众生,诸天等等。但是前者的核心部分乃是在宣
扬形而上的本体论,籍禅修,苦行等方式,期待小我(本具自性)与本有的真常大我(
如来藏)合二为一而脱离三世轮回之苦,回归清净的本性。而后者的核心思想乃是利用
诸法缘起的理论,倡导无常,苦,无我等思想,通过正见断除错误的思想观念,认清事
实真相,再通过修习八正道断除贪嗔等习气,而得解脱。 
佛灭数百年后,奥义书的思想日益深入的渗透到佛教中,使佛教的思想逐渐的产生演变
。从部派佛教的三世实有说,到大乘佛教绝对唯一的真如法性,最后于公元五世纪后产
生的如来藏佛教描述一切众生本具清净自性,真常唯心的内容,使原始的佛教成为了佛
梵杂糅的产物,逐渐被奥义书的思想所同化。 
大乘佛教是公元前二世纪在古印度出现的新思想,...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6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佛
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三昧
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
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禅
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出版
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文字
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一股
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实不
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德联
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修会
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终于
看清楚在以佛法名相义理为掩护的背后,深深隐藏着他自己“第一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境相連故,能知如鼠毒
意识之“证自证分”,一切俗人已能认知、确定其有,谓一切人于意识(含无念灵
知心)现起时,皆能于六尘境界之中了知自己所处六尘境界故;由了知自己正处于六尘
境界故,心中生起顺违之受,故有苦乐忧喜舍受等,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自证分”;由
有此“自证分”故,意识觉知心复又具有了知自己“是否正处于顺违之境中”,能观察
证实之,此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证自证分”。若如今时台湾诸应成派中观师于被余严辞
评论其无知时,正起种种瞋恨怨恼,却如植物人不能了知自己此时正处于起瞋恨怨恼之
违心境界,方得名为无“证自证分”也。是故,意识觉知心于六尘境界中,皆能了知自
身是否处于顺违之境,皆有“证自证分”也,非如应成派诸中观师之妄谓意识觉知心无
“证自证分”也。
如是,一切俗人尚能证知意识灵知心之具有“证自证分”功能,而彼等自认最有修
行、最有证量、最有智慧之应成派诸中观师,竟然不能觉知意识自己有“证自证分”,
真可谓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之人也。一切应成派中观师,其实皆早已证知意识自己之“
证自证分”,只缘于欲维护其应成派中观之歪理,而故意颠倒其说罢了。
佛如是于第三法轮诸经中说第八识心无“证自证分”,复说意识心...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8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5543184/
斯里兰卡作为重要的上座部佛教国家之一,受葡萄牙、荷兰、英国人统治共长达443年
。近代斯里兰卡就是在这样动乱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激发了佛教民族主义情绪,培养了大
批佛教的民族主义改革家和思想家。例如,在佛教民族主义夏兴和佛教改革方面做出巨
大贡献的有达摩波罗(Dharmapāla,1866-1933);在近代佛教学术界和向西方传播佛教
做出杰出贡献的在家居士有:玛拉拉塞克拉(G. P. Malalasekera, 1899-1973)、贾亚
铁拉克(K. N. Jayatilleke, 1920-1970)教授等;出家比丘有布达搭陀(A. P.
Buddhadatta)、那兰陀(Narada,1898-1983)、罗睺罗(Walpola Rahula,1907-1997)长
老;等等。在斯里兰卡独立之前,很多僧侣积极参加反英运动,为斯里兰卡的独立、为
多数人的利益奔走呐喊。罗睺罗就是爱国爱教的僧侣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他积极参加
各种政治活动,为反对英国殖民的斗争和维护斯里兰卡人民的宗教、教育、社会和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往生善趣与解脱生死
我们要继续探讨三士道的建立,是否符合佛法的正义?《广论》三士道的下士道
与中士道,是希求来世善趣安乐与解脱生死。可是正确的佛法中,让我们能够往生善趣
,甚至最后证得解脱,最简单也最为首要的方法就是断除三缚结,也就是要证解脱道的
初果;从往生善趣到解脱生死,这其实是除灭烦恼的过程,烦恼的减少就是福德的增加
,烦恼减少可以让众生往生人天善趣,烦恼深厚的众生,福德相对的也比较少,也就会
下堕三恶道。因此烦恼的内容,应该要清楚地告诉众生;什么是烦恼?烦恼的作用是什
么?也要告诉众生清楚,若是不让众生清楚烦恼的内涵,想要让众生往生善趣,甚至最
后能够证得解脱,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解脱道上,所谓的烦恼,是会障碍出离三界生死的心行,这些都叫作烦恼。烦恼
有见惑、有思惑,见惑是见道所断的烦恼,也就是三缚结;思惑是修道所断的烦恼,也
就是对三界的一切贪爱。三缚结是三种烦恼,首先是我见,又称萨迦耶见,其次是戒禁
取见,第三是疑见;众生要解脱生死,首先就是必须断除三缚结。我见,就是把五阴当
中的某一阴,或是部分的特性,认定为真实常住不灭的我,这种见解就是我见;戒禁取
见,就是对于真正的解脱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未到地定
所以修学佛法的菩萨们,在初始之前,您要真实断我见,您就要认清楚凡夫是如
何著相,而落于很浊重的人、我、众生、寿者相而生死不断;而外道又是如何错误的以
为,我只要意识能够入于定境,我的意识不要去攀缘人相、我相、众生、寿者相,那么
我就解脱了、我就涅槃了。这两种都不是真实的离相,不是真实的无相;只有佛法里面
的如来藏,这个实相心才离于一切言语、离一切影像。这也是为什么正觉讲堂要施设无
相念佛来作为断我见,证得未到定来断我见—以定然后而慧—这样一个施设的一个目的。
无相念佛虽然不是真实无相,不是真实离相,不是如来藏,可是依无相念佛的练习
,依拜佛这样子的一个法门的施设,可以让众生们——修学佛法的众生们,能够渐渐地
摄心为戒,乃至能够渐渐地净念相继,而发起未到地定。依于这一个能够离开五尘境干
扰的一个意识的定心——初禅之前的未到地定,依您有三归、您有五戒、您有菩萨戒,
依这样的善心,乃至依您在修学定慧之外,还有努力地在修集福德。您有努力地依于定
慧,而来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一切烦恼“先以定动,后以智拔。”依这样子种种的四
种修。
“修学知见、修习定力、修除性障、修集福德。”这四...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