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 发帖数: 8107 | 1 ☆─────────────────────────────────────☆
bdbd (kakali) 于 (Sat Feb 20 20:49:57 2010, 美东) 提到:
首先要分辨禅相-----遍作相、取相、似相,其次是要找到有分心,而不是急于分辨自
己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没有见到遍作相、取相、似相,那是连初禅的边边都没有挨到,强行去分辨那只能是心
理安慰。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首先,要确定你自己的修行业处,比如入出息念、慈心禅那等,
对于不同的禅定方法,禅相会不一致。
这里只描述入出息念,对于入出息念,业处是人中部位经过的呼吸。
1、遍作相的初始阶段:修行到一定阶段,最先可能会出现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
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
;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脸前有光。这些是遍作相的初始阶段。
2、遍作相的遍作定阶段:当定力提升时,出现在接触点(人中)附近的如烟、如雾状
的灰白色光,也称为“遍作相”;而此时的定力则称为“遍作定”
3、取相阶段:当心专注在遍作相时,定力将能得到提升。此时,出现在接触点...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2 多谢各位不断拿来佛经来探讨或争辩,看了大念住经,
感到和自己原来从w学的念佛号的方法没有差别。
(根法属于未经许可不可公开讨论,就不说了),
这个理解还没有参考别人的解释,所以对名词的理解不一定准确。
-----------------
1 念住经的念住是什么意思?
在我们师门,就是老实修的意思,一门深入,就是念住。
在Dipa Ma那里也是老实修的意思,就是
If you want to progress in meditation, stay with one technique.
念住的反面是不老实修,在Dipa Ma那里就是一个提示性问题:
Are you really doing it, or are you just thinking about it?
2. 念住经是个总纲,具体的法门还需要根据个人根性来选择。
南传里流行比较多的好象是观呼吸和不净观。
于心观心的修者似乎少见。
3. 念佛其实可以走于心观心而住的路子,这就是我认为自己所学
符合四念住的地方。
-----------------------------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心观心耶?诸比丘! ...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 第3章 北宗正义
一、神秀门庭
弘忍之后,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门之中心
,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攻北方,取代了北宗的地位,从此改写了中国禅宗史
。宋代以来的禅史灯录,基本以南宗谱系来写。推崇慧能一系,尤其对日后兴起的五家
七宗之禅的弘传,更是铺天盖地,使曾经盛行一时的神秀一系几近湮没,弘忍门下的传
禅之史亦被修正。长期以来,人们只能从南宗所传典籍中了解北宗禅法,这不免产生许
多不符史实之处,而曲解神秀一系。
神秀(605-706)生于隋大业元年(605),俗姓李,陈留尉氏(河南尉
氏县)人,年十三,“属隋季王世充扰乱,河南山东饥疫,因至荧阳义仓请粮,遇善知
识出家。便游东吴,转至闽,游罗浮、东、蒙、台、庐诸名山,嘉遁无不毕造。学究精
博,采《易》道,味黄老及诸经传。自三古微赜,靡不洞习。”他在游历期间,内外兼
修,博综多闻,受老庄玄学、《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和《四分》律仪等儒释道
的全面熏陶,使他“说通训诂,音参晋吴,”具备了日后成为一代教主的才学。神秀二
十岁时,在东都天宫寺受戒,四十六岁至蕲州黄梅...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 第6章 临济法门(一)——临济宗的创立
一、黄檗希运
禅宗自从南北分宗,就开始走上多头发展的道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势由盛
趋衰,而禅宗则名家辈出,山头林立,呈现出繁荣景象,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都序》
,谓其所述禅门诸宗“殆且百家”,南侁、北秀、牛头、石头、荷泽、保唐、赵州,诸
宗大师龙吟虎啸、各擅胜场,禅宗由此走向鼎盛。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
原因,中晚唐以后,禅宗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秀的北宗禅,再也不见有名僧闻世
,而慧能的南宗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成为南宗禅的
策源地。其中又以江西禅风最盛,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黄檗希运等等,皆不世出的大
禅师,他们的门下遍布大江南北,使慧能顿悟以新的风格播扬天下。
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
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最
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原因,可追溯至黄檗希运。
一、黄檗希运
希运,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 阅读全帖 |
|
h***s 发帖数: 1716 | 5
这样吧, 既然说到这个, 就把我前几天读的那段拷贝/贴出来:
[转载] 《四 念 住》 1996 年于法雲寺佛學院
"
第一天講課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我們的佛學院準備很久了到今天正式開課。
現在所學
習的課程是「四念處」。舊的翻譯叫做「四念處」新的翻譯叫做「四念住」。
我曾經說過四念住是我們學習靜坐的時候用的就是靜坐的時候要
學習四念
住。四念住裡邊有兩個意義一個是「念」一個是「慧」。「慧」
是觀察的意思「念」
是明記不忘的意思。學習四念住的時候這個念實在來說就是止觀的止的意思
就
是攝心不亂名之為念破除去內心的散亂叫做念。散亂心破除去了
內心明靜而住
這個時候用智慧來觀察就可以破除去內心的顛倒妄想就可以斷惑
證真了
四念住包含這兩樣意思但是在我們學... 阅读全帖 |
|
h***s 发帖数: 1716 | 6
这样吧, 既然说到这个, 就把我前几天读的那段拷贝/贴出来:
[转载] 《四 念 住》 1996 年于法雲寺佛學院
"
第一天講課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我們的佛學院準備很久了到今天正式開課。
現在所學
習的課程是「四念處」。舊的翻譯叫做「四念處」新的翻譯叫做「四念住」。
我曾經說過四念住是我們學習靜坐的時候用的就是靜坐的時候要
學習四念
住。四念住裡邊有兩個意義一個是「念」一個是「慧」。「慧」
是觀察的意思「念」
是明記不忘的意思。學習四念住的時候這個念實在來說就是止觀的止的意思
就
是攝心不亂名之為念破除去內心的散亂叫做念。散亂心破除去了
內心明靜而住
這個時候用智慧來觀察就可以破除去內心的顛倒妄想就可以斷惑
證真了
四念住包含這兩樣意思但是在我們學...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7 恒河大手印算不算你所说的禅宗?
谛洛巴口传那若巴的二十八颂大手印教授
恒河大手印偈颂
Tilopa's Mahamudra Instruction to Naropa in Twenty Eight Verses.
谛洛巴口传那若巴的二十八颂大手印教授
敬礼金刚空行!
Homage to the Eighty Four Mahasiddhas!
Homage to Mahamudra!
Homage to the Vajra Dakini!
敬礼八十四位大成就者!
敬礼大手印!
敬礼金刚空行母!
大手印法虽无表,然于上师具苦行,
具忍具慧那若巴,具种修心如是行。
Mahamudra cannot be taught. But most intelligent Naropa,
Since you have undergone rigorous austerity,
With forbearance in suffering and with devotion to your Guru,
Blessed One, take this secret instruction to heart....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8 我一直脾气大得很,不是最近才,是最近版上有了很多让我发脾气的借口而已,哈哈。
说密里没有禅的估计没看过这个:
恒河大手印偈颂
Tilopa's Mahamudra Instruction to Naropa in Twenty Eight Verses.
谛洛巴口传那若巴的二十八颂大手印教授
敬礼金刚空行!
Homage to the Eighty Four Mahasiddhas!
Homage to Mahamudra!
Homage to the Vajra Dakini!
敬礼八十四位大成就者!
敬礼大手印!
敬礼金刚空行母!
大手印法虽无表,然于上师具苦行,
具忍具慧那若巴,具种修心如是行。
Mahamudra cannot be taught. But most intelligent Naropa,
Since you have undergone rigorous austerity,
With forbearance in suffering and with devotion to your Guru,
Blessed One, take this secret i...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9 初禪中的「尋」與「伺」(上篇)
(朱倍賢教授2014.10.12skype開示)
構成禪那有五個內心的特質(五禪支): 尋、伺、 喜、樂,而第五個禪支有的經文是
漏掉,有的經文則寫「捨」或「心一境性」。從字面上比較容易了解後面三個禪支~喜
、樂、捨,前面兩個禪支「尋」跟「伺」,則是字義比較晦澀、不易了解,在歷史上有
比較多的爭議。好比說,在玄奘法師翻譯佛經之前,“vitakka”跟“vicāra” 這兩
個字是被翻譯成「尋」和「伺」,玄奘法師則將之譯為「覺」跟「觀」。
今天要探討的主題是「初禪中的尋與伺」,透過了解這兩個禪支的內涵,就能夠了解初
禪的要領。
尋(vitakka) 與伺(vicāra) 起碼有三種定義
略加整理會發現當代教禪修的老師們對「尋」與「伺」的定義,基本上有三種不同的版
本。
《清淨道論》對「尋」與「伺」的定義
第一個定義來自《清淨道論》,也就是影響南傳佛教最深遠的一部論典。當今的南傳佛
教,許多禪修技巧跟理念與原始經典有大差距的,基本上都是受到這部論典的影響。所
以今天的探討課題之一,就是澄清因為《清淨道論》而流傳出來,一些實際上並不符合
歷史佛陀教說的教義。
...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10 (二)密宗。
从果起修,即身成佛的大法。它称为密,不是保密的意思。而是由于这是佛自己亲
证的境界,没有法子让众生明白,以此名之为密。佛说《华严经》的时候,诸大阿罗汉
都如聋如盲,虽在道场中看见佛在说法,但和瞎子和聋子一样,没有领会,从这个意义
说“秘密”。日本判教,分成十个等次,从众生的一住心到最高的十住心。十住心称为
秘密庄严心,从这个秘密庄严心显现:真言、种子字、手印、曼陀罗等,称为如来的身
口意三密,一一具足如来亲证的秘密庄严心的无量殊胜功德。至于我们众生的身口意,
身造身业,口造口业,意造意业。善业、恶业,总之都是业,所以凡夫的身口意叫做三
业。密宗的方法,是让凡夫的身口意三业顿时契同于如来的三密,佛的三密是佛果位所
证的德,叫做果德。以佛的果德作为众生用功下手之处,这就是从果上起修,所以称为
果教派。譬如苹果已经结好了,你从这个苹果上,开始吃就是了。如果你要从开荒、撒
种、育苗、施肥、除害,一直一直等树长大,种种的维护,结了苹果你再吃,那你就迟
缓了。若是从果上起修呢?就是这个苹果,佛已经替你把应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果子摆
在这儿,你只要吃。所以称为果教派。凡夫三业顿同佛的三密...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3774 | 11 《妖刀记》卷廿六 于愿接天
第百廿六折 岂不同悔,共语今朝
第百廿七折 鳞翮之化,室迩人遥
第百廿八折 真龙一怒,上彻云表
第百廿九折 玉骨冰肌,谁从赭汗
第百三十折 子夜飞遁,鸿鹄鸣高
第百廿六折 岂不同悔,共语今朝
老人冷冷回望着,似乎一点也不意外。鬼先生从不寄望在老人面上看见错愕惊
慌,然而连一丝扬眉的凛然也无,仿佛他自认掷地有声的一击,于老人还不及那两
百多条贱命上心,着实令鬼先生有些泄气,不由咬了咬牙。
(你这是故作姿态呢,还是另有撒手未出?老匹夫!)
老人迎着他的注视,不闪不避,同样还以森冷的目光。
狐异门的武学讲究应变灵动、机巧百出,气势本非所长。鬼先生须一意凝聚杀
气,才得有这般凌厉,对视片刻,颅内被老人剑一般的视线扎得隐隐生疼,不觉心
惊,兽伏般的反扑之势为之一挫;心念电转间,忙不迭地觅起退路,不欲与老人硬
搏。
而此问原本便毋须回答。他试探的,不过是古木鸢的反应而已。
姑射背后有无势力、该与何人接头,乃至这帮人所图为何……在鬼先生看来已
是不言自明,他如有意,随时都能接上这条线。若无这等才智,笨到须来向古木鸢
讨个说法,也不会有人向他兜售保命符了。鬼先生非常清楚自己... 阅读全帖 |
|
i****r 发帖数: 1803 | 12 秦桧为自保而服毒受创,生死不卜;两个兽蛮人被已死老僧牵制,无法驰援;郭槐虽是
武功高强,却显局促。程宗扬使出底牌之一:召唤蔺采泉——靠!这老贼只是嘴上说得
好听,居然脚底抹油先逃了!
危急时,一名蒙面人横空而出,夺了屠龙刀,接著又来个程宗扬与剑玉姬皆未料想到的
神秘人士,一剑腰斩西门庆,来无影、去无踪!
虽然在小瀛洲打生打死,回头还是笑呵呵地做生意。程宗扬迫切需要「时间」,他用水
泥代理权与黑魔海换来五年不入宋国的保证……这桩生意划算吗?
第一章
保宁寺位于湖上,周围遍植着香樟、银杏、紫楠、松柏、枫香之类高大的乔 木,风入
林中,枝叶飒飒有声。虽然已是初夏时节,但寺中树影参差,远离尘世 的喧嚣,置身
于苍松翠柏之间,凉意乍起,却是难得的避暑胜地。
放生池的岩石上生满苔藓,藤蔓纤细的根须沿着假山的石隙蜿蜒爬行,青翠 的枝叶舒
展开来,在墙头留下一片片浓绿的阴凉。放生池内,几尾鲤鱼在水中自 如地游弋着,
吞吐出细小的气泡,宛如世外仙境,幽静而又安谧。
程宗扬立在池边,却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
剑玉姬沿池而行,优美的身影宛如幽兰,然而近在咫尺的池面上,却看不到 她的影子!
这个意外的发现使...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3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序
禅曷为有关乎。道无内外,无出入。而人之为道也,有迷悟。于是大知识关吏,不
得不时其启闭,慎其锁钥,严其勘核,俾异言服私越度者,无所售其奸。而关之不易透
,亦已久矣。予初出家,得一帙于坊间,曰禅门佛祖纲目。中所载多古尊宿自叙其参学
时始之难入,中之做工夫经历劳苦次第,与终之廓尔神悟。心爱之,慕之,愿学焉。既
而此书于他处更不再见。乃续阅五灯诸语录杂传,无论缁素,但实参实悟者并入前帙,
删繁取要,汇之成编,易名曰禅关策进。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
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或曰,是编也,为未过关者设也,已过关者长往矣,将安用之
。虽然,关之外有重关焉。托伪于鸡声,暂离于虎口,得少为足,是为增上慢人。水未
穷,山未尽,警策在手,疾驱而长驰,破最后之幽关,徐而作罢参斋,未晚也。
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春日,云栖祩宏识。
禅关策进。后学云栖寺沙门祩宏辑。
一、诸祖法语节要第一
诸祖法语,今不取向上玄谈,唯取做工夫契紧处。又节其要略,以便时时省览,激
励身心。次二诸祖苦功,后集诸经引证,俱仿此。
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4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一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5 第2章 曹溪一脉
一、慧能求法
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父名行瑶,早
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
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日生下慧能。慧能三岁时,父亲不幸亡
故,母守志鞠养,孤儿寡母,穷苦无依,生活极为艰辛,在如此境遇中长成的慧能,聪
颖早慧,事母至孝,日日砍卖柴,奉母度日。不觉光阴荏苒,慧能已长大成人。
慧能二十四岁那年,一日去市上卖柴,忽闻有人诵读佛经,据说慧能“一闻经语,
心即开悟”,便问客人读的是什么经?客人告诉他,读的是《金刚经》。又问客人从何
处来?如何得到此经?客人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东山寺来,那里
有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传法,门徒有一千多人,我前往礼拜,总得以听受此经。慧
能一听。心生羡慕,萌发了去黄梅跟从弘忍大师学习佛法的念头。客人本是一位热心的
信徒,见慧能对佛法如此虔诚,便赠送他十两纹银,让他回去安置好老母的衣食生活,
再到黄梅去参见五祖弘忍大师。
慧能辞别母亲后,便来到黄梅求见弘忍。据说,慧能...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6 ☆─────────────────────────────────────☆
wuyu (wuyu) 于 (Sat Aug 27 09:00:11 2011, 美东) 提到:
自己体会对制嗔心的最有效方法是一旦发现自己起嗔心(不管是“愤怒`”,“焦虑”
,“悲伤”,“惊恐`”)的时候,只简单标记“烦恼”,越快越好,速度是关键。不
要去体会细微的感觉,不要去压制。
我一标记“烦恼”时,心一下就清凉了不少。
这方法可能对初习心念住,正念还不强的同学更有效。
“贪心""慢心"比较难觉察一点,但也只简单标记“烦恼”。
对我来说,人生的”烦恼“或”漏“主要是“嗔”“贪”“慢”
“痴”“疑”太笼统不易明确对制
大家都来向“烦恼断尽无漏”的目标努力吧
☆─────────────────────────────────────☆
JeanIris (Iris) 于 (Sat Aug 27 11:10:54 2011, 美东) 提到:
赞!
☆─────────────────────────────────────☆
SeeU (See you) 于 (Sat Aug ...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17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2010最新版)
2010-03-08 | 阅:1129 转:69 评:13
160;| 分享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最新版)
;作者:沙门佛觉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作者:沙门佛觉 2010-1-22 12:13
网摘收藏 [43点击] [管理]
来源:心原绿色文苑·原始佛教版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
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
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
由于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
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一节课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
佛告诉须菩提:“我还回忆过去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都没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家记得吧,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白莲花论》,每次讲到佛陀因地修安忍时——对
怨敌的安忍、修法的安忍、舍弃身体生命的安忍,经常在课堂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上师哭了很长时间,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第二天早上我给大家讲解时,你们才知道上师哭的原因。
佛陀在因地时当过很多世的仙人,仙人的名字都叫忍辱,每一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这是对昨天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那么,歌利王的公案与此处忍辱仙人的公案是不是一个呢?汉地的有些法师认为是一个
,藏地的炯尼夏智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如果分开的话,歌利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与具诤国
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公案,只不过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而已,就像《百业
经》的许多公案一样。
《贤愚经》中记载:印度鹿野苑有位具诤国王,性情野蛮粗暴。一次他携王妃仆女一起
去打猎,因感疲倦就到林中休息...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9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一节课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
佛告诉须菩提:“我还回忆过去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都没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家记得吧,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白莲花论》,每次讲到佛陀因地修安忍时——对
怨敌的安忍、修法的安忍、舍弃身体生命的安忍,经常在课堂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上师哭了很长时间,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第二天早上我给大家讲解时,你们才知道上师哭的原因。
佛陀在因地时当过很多世的仙人,仙人的名字都叫忍辱,每一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这是对昨天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那么,歌利王的公案与此处忍辱仙人的公案是不是一个呢?汉地的有些法师认为是一个
,藏地的炯尼夏智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如果分开的话,歌利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与具诤国
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公案,只不过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而已,就像《百业
经》的许多公案一样。
《贤愚经》中记载:印度鹿野苑有位具诤国王,性情野蛮粗暴。一次他携王妃仆女一起
去打猎,因感疲倦就到林中休息...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20 你讲的是隆波田体系里的说法。
----------------------------------------------------------------------------
---
原地经行与四念住的关系
2015/01/14隆波田动中禅
作者;岩松
“原地经行”是隆波田内观的一个新的练习方法。练习时,借助于觉知脚底和地面的碰
触来培养觉性,属于四念住中的身念住。四念住是佛陀教导的唯一导致解脱的道路,也
就是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和法念住。现在我们来谈谈“原地经行”与四念住的关系。
由于六根与六尘持续地保持接触,根据十二因缘,有接触就会生起感受,有感受就会生
起渴爱,因此,身、受、心、法这四个念住并不是单独生起,而是一同生起的。在修习
过程中,我们无法控制觉知的心(觉性)去观察这个或者是那个目标(所缘),觉知的
心会自动选择目标(所缘)去观察。因为在身心五蕴中,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主体
或者主宰能够掌控觉知的心(觉性),或者充当观察者的角色。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到底是谁在观察四个念住呢?事实上,只有观察和被观察
的对象,没有观察者。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四念住中...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21 禅修的方法(第三讲)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10月1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修持禅定的方法。
第五种方法:观察分别念自身。
在相续中生起烦恼、分别念的时候,看它的自性。每个人的烦恼都不一样,有的贪
心重一点,有的嗔恨心重一点。若是贪心重,可以先去观察贪心的所依(对境),看看
是对何人何物生起了贪心;然后去观察贪心本身的自性,这个时候所有的烦恼、分别念
自然就会消失,即“自然解脱”。这种“解脱”不是真正的解脱,只是分别念暂时消失
了或烦恼暂时息灭了,称为“解脱”。自然解脱后,不要去想其他的,什么也不想,在
这样无缘的状态中放松、安住。
当烦恼、分别念再次生起的时候,又与先前一样。先观察它的所依对镜,然后再看
它的自性,这时它就会消失,在这样没有分别念的无缘状态中安住,保持这种状态,能
持续多久就持续多久。当烦恼、分别念再次生起的时候,再继续如是修持。
前面是以贪心为例进行的说明。其他所有的烦恼、分别念都可以这样去观想、修持
。有些人贪心或嗔恨心重,有些人嫉妒心强,有些人傲慢心大,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特...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22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作者]阿姜李-达摩达罗
[英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Keeping the Breath in Mind and Lessons in Samadhi
by Ajaan Lee Dhammadharo
Translated from the Thai by Thanissaro Bhikkhu
目录
阿姜李简介
英译者前言
中译者前言
念住呼吸
•引言
•禅修前行
•方法一
•方法二
•禅那
•禅定开示
•呼吸禅定入门
•基本功
•心的照料与滋养
•一步一步培育心力
•就在你的鼻端
•观察与评估
•放开的艺术
•使呼吸更精细
•直路
•安止处
•正定
•真相与它的影子
•造作
•超越对错
•零点
附录
词汇表
英译者后记
福德回向诵文
尊者阿姜李简传
阿姜李1906 年出生于泰国东北部乌汶府乡...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23 禅那
禅那[jhāna] 意谓全神贯注、聚焦于单一对象或所缘,譬如观呼吸。
一. 初禅有五要素[五禅支][16]。
(1) 寻想[vitakka,寻]: 默想呼吸,直到能够使心连续想着呼吸,不受干扰。
(2) 一所缘性[ekaggatārammaṇa,一境性]: 心系呼吸。不让它偏离,
去追逐其它概念或所缘。监督你的思维,使之专意调息,直至气息舒顺。( 心合一、随
气安憩。)
(3) 评估[vicāra,伺]: 对如何让这股舒顺的呼吸感[气感] 传播开来,与体
内其它的气感相连,有所领会。让这些气感传播开来,直到它们在全身相互贯通。一旦
身体得到呼吸[气] 的安抚,痛感将平息下来。身体将充满良好的气能。(心只关注与呼
吸相关的事件。)
为了升起初禅,必须把上述三要素汇合起来、作用于同一道呼吸流。这道呼吸
流接着能把你一路带到第四禅。
寻想、一所缘性、评估,此三者为因。因缘俱熟之时,显现以下果报——
(4) 喜[pīti ]: 为身与心一种强烈的满足...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4 一、缘起
在东台湾花莲的证严法师,从一九六六年起,到公元二○○五年止,经过三十九年
岁月的洗礼,在她的引领下,从三十位信众所组成的“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随著台
湾经济起飞的庇荫,如今奇迹似的发展成为大约四百多万会员的庞大慈善团体──佛教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这个慈善基金会包括了慈善、医疗、教育、文化等四项,证严法
师统称为四大志业;另外还有骨髓捐赠、环境保护、社区志工、国际赈灾等四项,合此
八项同时推动,证严法师统称为“一步八脚印”。
观察证严法师所推行的四大、八脚印,短短三十九年间,在佛教徒及信众们的极力
护持下,获得极辉煌的成就,成为台湾及国际上多人所知的慈善团体,不得不让人叹为
奇迹;对于她及她所领导的佛教徒及信众们,在慈善事业上的付出,值得台湾及国际人
士随喜赞叹。然而奇迹及随喜赞叹的背后,却隐藏著极为严重且不为人知的事实,那就
是证严法师不仅将佛陀无上甚深微妙法加以世俗化及浅化,而且紧跟著印顺的脚步,暗
地里将常见外道法、断见外道法引入佛门中;她将佛陀正法加以常见化及断见化的作为
,严重破坏世尊正法于无形中。像这样严重破坏佛正法的事实,若非一一举证及详细解
说,莫说初机佛弟... 阅读全帖 |
|
D**3 发帖数: 435 | 25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鸠摩罗什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
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
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
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
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
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
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
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28562 | 26 我刚才好奇的去找了一下金刚经,原来就是佛教故事会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7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文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
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
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
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
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
、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
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
、味、触、法布施。须菩提,...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8 藏传佛教萨迦派
刘立千著 (王小军提供)
一、萨迦派的传承
萨迦派的派名,是来源于萨迦寺名。萨迦寺是公元11世纪时衮却杰布所创建。衮却
杰布(1034-1102)是吐蕃贵族昆氏的后裔。初学旧派【1】法门,后往莫古隆【2】,依
卓弥?释迦耶协【3】大译师学法,不久又去往依桂?枯巴拉孜【4】已得新译密乘法要
的传授,尚不满足,又往莫古隆请求卓弥传授《道果语教宝法》【5】,卓弥为他分期
传授。四十岁时,在奔波日山【6】灰白土上建立寺院,灰白土藏语为萨迦,遂名萨迦
寺。他住持该寺广传新派密法,但当时萨迦派的派名还不显著。
衮却杰布长子名衮噶宁布(1092-1158),又称萨钦【7】。他是住持萨迦教法的法
座第一人,但他并未出家,衣白衣,故认他为白衣【8】初祖。父死时年尚幼,遂请八
日译师【9】 (1040-1111)住持萨迦寺,并依之学法。十二岁时依仗底?达玛宁布【10
】和琼仁钦扎【11】等学习对法、中论、因明等显教经典,从朗?卡乌巴【12】昆
仲学《密集》、《胜乐》、《大黑天》等密法,后在向敦?却八【13】大师处尽学《道
果法门》。此后印度成就大德毗瓦巴【14】亲来萨迦为...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9 第4章 南宗分灯
一、荷泽神会
作为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佛教史的一个研究“热点”,荷法神会及其思想和作
用一真是备受瞩目的“热门”话题。自1930年胡适发表《神会和尚遗集》以来,学
术界关于这一课题的考辨可谓不遗余力,直至1996年7月中华书局还出版有中国社
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杨曾文研究员所编校的《神会和尚禅话录》一书。
是书取材宏富,整理精致,既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神会著述的校勘和研究成果,
又收有著者深入精湛的研究考证,在大陆的该课题研究领域内颇具有代表性,当然,这
并不意味着对于神会的研究就可以到此止步,相反,这一研究应当而且事实上也正在进
入更为具体和细致的境地。但是,正如同史料的过于粗疏容易妨碍我们对于历史真相的
了解一样,对于史料的尽可能细致的梳篦辨析,固属必要,但未赏没有遮蔽历史真义真
精神的危险。从这一意义而言,荷泽神会的独特价值是否会淹没在越来越多的历史细节
之发现与阐释之中——就格外需要佛教学者警醒了。
事实上,在南宗“分灯”的壮丽行列中,作为擎灯者的祖师级人物,其生平经历与
劳绩之中,最重要的未必就是体系...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7106 | 30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沙门佛觉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分
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主
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由于上
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的
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咒
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并将其贬称为小乘.
目前,上座部原始佛教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包括中国傣族在内)等地区,而
大众部大乘邪教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尼泊尔,朝鲜半岛和蒙古等地区.这些大乘邪教徒
以伪经(大乘经典)和雕像(阿弥陀佛像和药师佛像等)为工具,利用世间病人治病心切,女
人怕死和老人求长寿的心态及偶像崇拜的弱点,不择手段地骗取广大信徒的财物和恭敬,
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的智慧
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突飞猛进,人们辨别和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掩盖大
乘邪教表面的面纱会逐渐被揭开.
...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1 顶
净宗心要
2011-08-22 20:58:35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193
(以一九八九年讲于北京广济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阿弥陀经宗要
大乘无量寿经宗要
先师虚老开示净业心要
(一)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净土宗的国家。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净土宗的殊胜的,
还是很希有。中日共尊举世敬仰的善导大师有两句话:‘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
愿海。’这是说世尊为什么出兴于世,到人间来说法,来度众生,开演种种的教化,其
唯一的原因就是要说弥陀如来的本愿。这两句没有什么特殊的名词术语。就是佛所以兴
出世,唯一要说的是弥陀的本愿的海嘛,都能懂。但真能懂得,确实十分希有。大家想
想看,佛说这么多法,怎么说就是说弥陀本愿海呢?这里就不好懂了。所以佛经语深。
我们一辈子把这两句话能够真正明白了,就没有白来一趟啊!这话只有像善导大师这样
的水平才能说得出。所以莲池大师说:善导大师人称是弥陀化身,纵然不是弥陀,也是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的同等人物,所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能听到这样殊胜的开示,深
感佛恩。由于感恩故想报恩,所以今天抱... 阅读全帖 |
|
j******g 发帖数: 2689 | 32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LunCong/098/098a-02.htm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丁 敏
(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提要
本論文嘗試從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與語言特色兩個面向,來分析神通故
事何以一再活躍於佛教發展史上的各個時期,乃至在今日社會中仍有其魅力。由於佛教
神通故事是依循佛教神通理論的發展而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分為原始佛典、介於小乘至
大乘間的佛典、大乘佛典三個階段來看佛教神通故事隨其神通觀念的變化而顯示出的不
同作用。其次,分析神通故事在宗教與文學兩方面的語言特色,以了解神通故事的語言
特色,也是它引人入勝的所在。最後本文試圖指出佛經神通故事對整個佛教宗教性格的
影響為何;並概括指出佛教神通故事在中國社會中由古至今的若干作用。
案:本論文所引用的佛經,均引用自《大正新脩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在台
影印版。而在論文的附註中,均簡稱《大正藏》。又在論文行文中,引用佛經原文或轉
述佛經故事,常在文後即註明出處,例如〔2-11a~15b﹞,表示在《大...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33 禅修前行
我现在解说如何修习禅定。开始前,跪下来,双手合十置于心前,虔诚礼敬三
宝,口诵下文: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 bhagavā:
Buddhaṃ bhagavantṃ abhivādemi
薄伽梵[7]是阿罗汉、正自觉者:
我顶礼佛陀、薄伽梵。(一拜)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Dhammaṃ namassāmi.
法由薄伽梵善说:
我崇敬法。(一拜)
Supaṭipanno bhagavato sāvaka-saṅgho:
Saṅghaṃ namāmi.
薄伽梵的僧伽弟子行道正善:
我礼敬僧伽。(一拜)
以你的意、语、行表达对佛陀的敬意: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a.
礼敬薄伽梵、阿罗汉、正自觉者。 (三遍)
归依三宝:
Buddhaṃ saranaṃ gacchāmi.
Dhammă...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4 所要讲的题目是:怎样辨别佛经的真伪?
在辨明佛经的真伪之前,我们先要了解 佛在经典所说的真实意涵是什么;了解之
后,才有办法判别佛经是真是假。在《妙法莲华经》卷一,佛曾经开示说:佛陀以一大
事因缘出现于世间,就是要让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所谓
佛的知见,就是 佛说法四十余年所阐述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真实心识。
这个真实心,一切有情都有,祂真实存在,可以被菩萨所亲证。这个真实心,佛在三转
法轮当中都说过,只不过是有隐说以及显说的差别。
在初转法轮,佛隐说真实心,譬如说无余涅槃的“本际”。由于声闻相信 世尊的
开示,知道进入无余涅槃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还有一个本际存在,所以阿罗汉进入无余
涅槃并不是断灭空,只是独处于没有任何一法独存的寂静、寂灭、清凉的境界当中。而
缘觉是观察因缘法,知道在因缘法当中还有一个“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真实的存
在,并不是虚幻飘渺不存在,所以缘觉肯将自己的蕴处界消灭之后而进入无余涅槃;进
入无余涅槃之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还有这个本识独存于极寂静的境界当中。
又譬如,佛在初转法轮也谈到“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这个我,也就... 阅读全帖 |
|
h*******g 发帖数: 10585 | 35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
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
,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
!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
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
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
布... 阅读全帖 |
|
h*******g 发帖数: 10585 | 36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
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
,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
!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
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
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
布... 阅读全帖 |
|
h*******g 发帖数: 10585 | 37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
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
,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
!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
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
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
布... 阅读全帖 |
|
h*******g 发帖数: 10585 | 38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
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
,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
!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
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
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
布... 阅读全帖 |
|
h*******g 发帖数: 10585 | 39 天天被那么多人咒那啥,有意思吗?
论坛上的就有,更不要说私下里的了。
不要说你不信这套,
那么多人发包子求祝福为了啥?
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家还是会接受你,祝福你的,何必呢?
哪怕你FBI告成了有啥意思?一时心里痛快?
你自己看看你在这里都干了些什么?因缘果报啊
送你《金刚经》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
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
,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
!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
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 阅读全帖 |
|
h*******g 发帖数: 10585 | 40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
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
,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
!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
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
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
布... 阅读全帖 |
|
i****r 发帖数: 1803 | 41 第一章
江州城南,金明寨,宋军大营。
一阵强劲的北风吹开厚厚的帐毡,涌入中军大帐,干冷的气流带来刺骨的寒
意,帐内的气氛却如同滚油浇在火上。
一名姿表雄毅的将领勃然大怒,拍案吼道:「四日前筠州常平仓失火,为何
今日才报至军中?」
「回将军。」前来报信那名官员微微躬身,然后直起腰,不卑不亢地说道:
「常平仓正月十日夜间失火,下官次日便押运粮食离开筠州,直趋军中,一路不
敢稍停留。」
「筠州至烈山,沿途均设有兵站,四百余里路程马递两日可达,急脚递一天
便能赶到!军情如火,岂能延误!」
「下官带有一千余石粮食,六日路程四日走完,不知下官哪里可有错处?」
那名官员不动声色地说道:「急脚递是御前专用,一日疾行五百里,枢府尚不得
与闻。即使将军有令,下官也不敢动用。」
发话的武将是龙卫军右厢都指挥使葛怀敏,他身为禁军大将,整个宋国比他
职位高的武将也不过十几个,前来报信的只是筠州一个提举茶马的九品小官,却
敢当面顶撞,不由怒火更盛,高声道:「急脚递本就是军兴之用!你们这些鸟文
官--」「怀敏!」坐在上首的主帅夏用和拦住他的话头,然后和颜悦色地对那
名文官说道:「提举一路辛苦。来人啊,请提举到后帐安...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2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50 | 43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4 怎么样去理解跟解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呢?
凭藉著中国文化旧有的文化,往往大家都会用一个方式去理解它,也就是把“住”
这个字,把“住”这个字把它解释成执著的意思。这里面最具体的例子就是,所谓的“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那这句话形容的是说,当我们非常喜欢,比方说一段音乐
的时候,我们可能连续三天,这个音乐都不断的好像在耳朵里面都不断的在播放一样,
用这种状况来形容所谓执著的感觉。也就是,当我们的感官机制接触到外面环境的时候
,那里面一旦接触的时候,会产生种种的反应,面对著这个的反应,如果我们的反应是
把它牢牢的抓住,就好像我们刚才讲的余音绕梁三日都不绝于耳,心里面一直把这个音
乐连续放了三天都停不下来,这个我们就把它想像成《金刚经》里面的住的意思,也就
是执著。
当然在这个样子讲之下,这样子理解之下,我们对于《金刚经》里面所谓的“应无
所住而生其心”,我们自然而然会把它解释成说,心里面碰到了外面的环境的时候,哪
怕有种种的反应,但心中不会受到影响,不牵不挂犹如虚空,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也
没有任何的罣碍,当然因为没有罣碍,自然也就没有烦恼,这个就是依照著“不执著”
这...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3774 | 45 书名:《六朝清羽记》28
作者:弄玉X龙璇
出版:河图文化有限公司
手打:红领巾手打团
注:本书由台湾网友芒兄拍图,特此鸣谢。
百度新妖刀吧首发:http://tieba.baidu.com/f?kw=%D0%C2%D1%FD%B5%B6#
第一章宴无好宴。
建康,乌衣巷。
晋国丞相王茂弘慢吞吞地看着文书,良久才交给谢太传,然后闭上眼睛,手掌摩挲
着膝盖,似乎要昏睡过去。
坐在下首的王文度却没有他那么好耐性,作揖道:「王丞相!宋军入境,视我大晋
朝廷如无物,岂可听之任之?」
坐在他旁边的是仆射周伯仁。今日朝中重臣在相府议事,周伯仁却一坐下来就连呼
上酒,还未开始议事已连饮数杯,这时拿着酒樽,醉醺醺睁开眼睛,讶然道:「我大晋
朝廷如今可有物吗?」
王文度为之气结。这位周仆射少有令名,身居高位,却终日沉缅于酒,好作惊人之
语。当日在舟中就是他第一个说「风景虽佳,奈何不得其主」;如果不是大晋真的不得
其主,就他这张大嘴巴,少不得要下狱问罪。
桓大司马满不在乎地说道:「宋军不过是借道而已,王侍中何必惊扰?」
「宋军在江州立下营寨,重重围困,十日前已经开始攻城,哪里是借道!」
王...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6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Thu Nov 3 20:00: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47 讀了《這幾家寺院的後門,為什麼經常性地有抬出去的女童屍體?》http://blog.zgfj.cn/User8/6555/Show.asp?/_articleid/99041.html
這篇文章,數小時內心情一直不得平靜,為那些淫惡喇嘛的猖狂獸行,也為那些無辜死
去的花兒般的孩子,也為那些痴狂宣揚喇嘛教的漢地僧俗。
所謂的佛教大德行如此淫惡,已經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了,可是偏偏有人還要為惡魔歌
功頌德,提供財色,我就生活在如此痴狂的親眷中間,常常感受著錐心般的疼痛。
以姐姐為首,哥哥妹妹弟弟姐夫嫂子都是藏密信徒,外甥女以及侄女十四五歲便被姐姐
送到了上師身邊修密法去了,小外甥女囡囡被送走的那一年正在讀初中,全校前六名的
尖子生(按:資優生),是一個非常勤奮好學的好孩子,姐姐一直動員她去藏地出家,
孩子生性文雅聽話,對媽媽的勸說總是默默無語,我知道她喜愛讀書,常常勸姐姐不要
勉強孩子,姐姐說的最多的是,以後大了,考上大學有男孩子追求,就該走不了了。
那一年冬天,姐姐將喬德堪布(按:堪布是指喇嘛廟的住持)請到了家裡住了一冬天,
堪布非常喜歡她,經常和她在一起玩,混在一起熟了,自然就有了感情,...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8 四大菩萨
(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义
二、慈悲的类别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圣号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性别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本迹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道场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圣像
四、慈悲的代表—称念观音的功德
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
各位,勤求无上智慧,是上求佛道,实践无边愿行,是下化众生。但当我们开始上求下
化时,首先必须具备无限度的慈悲,然后始可展开弘法工作,建立利生事业,以完成佛
子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达到学佛、成佛之目的。因此,今晚要与各位讨论的题目,是‘
无限的慈悲’。可分慈悲的意义,慈悲的类别,慈悲的需要,以及慈悲的代表四点来说
明。
一、慈悲的意义
何谓慈悲?慈悲,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亦是佛教的基本精神。佛教的大乘教义及利他的
行为,皆本自慈悲。而慈悲又本自人性的平等。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凡有
生命的动物,无论贫富贵贱,无论冤与亲,人与畜,皆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因此
,诸佛菩萨,从一切众生,佛性平等,无二无别的观念中,自然对一切众生流露...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