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发帖数: 197 | 1 何谓五停心观 ?
对於三宝已长养了信根,也想进一步修学的佛弟子,一定要找个让自己的心可以安住止
息下来的方法;平常的心随着日常生活所需而攀缘散乱,随着烦恼妄想而起起落落,这
样的散乱心没有能力可以止息下来,如理思惟观察内法而生起解脱智慧;心若不能止息
下来,各个佛弟子其实都有别别不同的因缘,有的是因为贪欲特重而散乱,有的是因为
瞋恚特重而散乱,有的是因为愚痴而不能如理思惟,有的因为骄慢特重而不能如理思惟
,有的因为过度於世俗法中寻思而心散乱,不能如理思惟有这五种现象;根据个人的烦
恼因缘有这五种,可以於相称缘安住其心的方法,这五种方法就称为五停心观。哪五种
呢?第一种:若贪欲重,应於不净缘安住其心;若瞋心重,应修慈愍而安住其心;若愚
痴重,应於缘住缘起安住其心;若憍慢重,应於界差别安住其心;若寻思重,应於阿那
波那念安住其心,於这五种相称缘安住其心,就称为五停心观。
那麽接下来,我们就一一来解说这五种 :
第一种是不净观,它对治贪欲,面对着有情色身毁坏以後,经过肿胀烂坏等朽秽不净为
所缘,使得男女身色以及身触所产生的淫欲相应贪,能够因为安住於不净观,而将男女
身根交合所领受细滑触乐受当... 阅读全帖 |
|
t*******d 发帖数: 2570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Stiletto (小高跟), 信区: paladin
标 题: 贞德别传1-2 --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23 18:14:49 2011, 美东)
第一章 嘉德圣女剑
夕阳西坠,暮色沈沈。此时这一座特鲁瓦大城一片寂然,城中既无喧闹,亦无炊烟,黑
洞洞的城门紧闭不开,好不萧索。在城外三百余步开外,却扎起浩浩荡荡一大片营帐,
帐篷或白或灰,呼号之声此起彼伏,旌旗林立,俨然是一处大军驻屯的军营。在营盘正
中高高竖着一面大纛,大纛上绘着法兰西皇室的金边鸢尾花,旗面随着夜风微微翻卷,
分外醒目。
理查盯住那面大纛看了一阵,微微叹息一声,低下头来,在胸口划了一个十字,喃喃道
:“愿天父保佑。”此时他身处特鲁瓦城与城外军营之间的一片小树林中,距那座营盘
的外围栅栏不过二十余步,整个身子伏在一棵毛榉树下一动不动,蜷曲的双腿紧绷如铁。
待到一队巡逻的士兵走过,理查暗暗运起轻功,双腿猛弹,身子登时轻轻一纵,如电似
影,没有一丝声息,几下起落便来到栅栏之下。他更不停顿,将腰一拧,借着去势一记
旱地拔葱,跃到木... 阅读全帖 |
|
S******o 发帖数: 100 | 3 第一章 嘉德圣女剑
夕阳西坠,暮色沈沈。此时这一座特鲁瓦大城一片寂然,城中既无喧闹,亦无炊烟,黑
洞洞的城门紧闭不开,好不萧索。在城外三百余步开外,却扎起浩浩荡荡一大片营帐,
帐篷或白或灰,呼号之声此起彼伏,旌旗林立,俨然是一处大军驻屯的军营。在营盘正
中高高竖着一面大纛,大纛上绘着法兰西皇室的金边鸢尾花,旗面随着夜风微微翻卷,
分外醒目。
理查盯住那面大纛看了一阵,微微叹息一声,低下头来,在胸口划了一个十字,喃喃道
:“愿天父保佑。”此时他身处特鲁瓦城与城外军营之间的一片小树林中,距那座营盘
的外围栅栏不过二十余步,整个身子伏在一棵毛榉树下一动不动,蜷曲的双腿紧绷如铁。
待到一队巡逻的士兵走过,理查暗暗运起轻功,双腿猛弹,身子登时轻轻一纵,如电似
影,没有一丝声息,几下起落便来到栅栏之下。他更不停顿,将腰一拧,借着去势一记
旱地拔葱,跃到木栅之上,右手略扶,翻身跳入营中。这几下兔起鹘落,干净利索,尽
显名家风范。
理查甫一落地,不防一名士兵从帐中走出,两人恰好四目相视。那士兵见到眼前突然出
现一个黑衣男子,大吃一惊,开口欲喊。理查二话不说,欺身上前双掌一推,内力疾吐
。那士兵胸前“...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来十意,理例昭然。但细对详禅之三宗,教之三种。如经斗称足定浅深。先叙禅门,
后以教证。
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
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右此三教如次同前三宗相对,一一证之,
然后总会为一味。今且先叙禅宗。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
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
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
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
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惠稠求
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二,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
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
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
作,皆是迷妄。如... 阅读全帖 |
|
j********0 发帖数: 47 | 5 前言:
禪宗的开悟明心之印证,必须经过三量的检验:也就是圣言量、比量、现量这三量来验
证。圣言量就是他的所悟必须符合 佛陀经典的开示和大菩萨论中的开示,乃至禪宗真
悟祖师的开示与公案,真悟者也必定能够理解。
然而其中不仅是智慧上的印证,开悟明心的菩萨必定也要先修行菩萨六度,要有菩
萨种性,也就是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般若等六度的修行与功德。
在上一篇「禪宗的开悟明心是什麼意思?」的文章中,( http://www.chinafowang.com/bbs/viewthread.php?tid=84358&extra=page%3D1 ) 我们提到开悟明心就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第八识如来藏有祂自己的功能体性,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能生万法的体性,是真实与如如的体性、是离见闻觉知的体性,这些在经典上都有说明。而六祖大师在开悟明心时也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由此证明开悟明心时必定要亲证如来藏的这些自性。
以下我们用「圣言量」(经典、论典和真悟祖师之开示)和「现量、比量」来说明开
悟...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48 | 6 首发梦幻泡影吧吧
http://tieba.baidu.c.m/f?kw=%C3%CE%BB%C3%C5%DD%D3%B0%B0%C9&f[s=yqtb
感谢船兄
【第一章】——提前撤退
【第二章】——自投罗网
【第三章】——再入鬼门
【第四章】—激战
【第五章】——准备出发
第一章 提前撤退
「呼哧——呼哧——呼哧——」
缓慢而沉重的呼吸声从一颗金色圆球中传出来,那不像是人的呼吸,更像是
虎豹,甚至是大象在大口喘气。
金色圆球内的那个人确实不像人,他的肌肉发达得超乎寻常,看起来就彷佛
老树根似的一条条隆起、扭曲着;皮肤也不像人的皮肤,身上全都是一块块的甲
壳,分别在胸前、腹部、背后、两肋和肩膀上,甲壳是棕黑色,表面油亮光滑,
和甲虫的壳一模一样.,四肢也有类似昆虫节肢的甲壳套,关节外侧还长着一根根
锋利的棘刺,就像龙虾和螃蟹的边缘。
突然这个人不像人、虫不像虫的怪物痛苦地扭曲着身子,肌肉无规则的扭曲
着,痛苦让他双手抓紧两侧的金属壁,而那坚硬的金属壁上居然被他的爪子抓出
道道划痕。
噗噗噗几声轻响,这人的右侧肋下、左侧胸口,还有背部的一些地方同时出
现血斑。
「停停停,赶快停!」
「...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7 (四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取故生着。
不取则不着。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白佛。唯然。受教。佛告比丘。云何取故生
着。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见色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色若变.
若异。心亦随转。心随转已。亦生取着。摄受心住。摄受心住故。则生恐怖。障碍.心
乱。以取着故。愚痴无闻凡夫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见识是我.我所
而取。取已。彼识若变.若异。彼心随转。心随转故。则生取着。摄受心住。住已。则
生恐怖.障碍.心乱。以取着故。是名取着。云何名不取不着。多闻圣弟子于色不见我
.异我.相在。于色不见我.我所而取。不见我.我所而取色。彼色若变.若异。心不
随转。心不随转故。不生取着。摄受心住。不摄受住故。则不生恐怖.障碍.心乱。不
取着故。如是受.想.行.识。不见我.异我.相在。不见我.我所而取。彼识若变.
若异。心不随转。心不随转故。不取着。摄受心住。不摄受心住故。心不恐怖.障碍.
心乱。以不取着故。是名不取着。是名取着.不取着。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石记:
心与五蕴的关系。转贴存志 |
|
B***o 发帖数: 133 | 8 My two cents.
这个题目试图研讨佛教的现代意义,应该是好的。要注意到佛教是哲学,也超哲学。
《心经》里说“无无明”,无明都没有,这是什么境界。可以参看下面的《心经》讲记:
http://www.jingtu.org/dd/xlj/shiyi1.htm
A few quotes below for convenience: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题这几个字,可包括一大藏教。若能明得,即明得大教。)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六百卷《大般若经》可精炼为一部《金刚经》,《金刚经》又可精炼为《心经》,全
部《心经》可归入一句“观自在菩萨”,这一句再归纳为一个字——“照”。)
(观自在,就是看这句在不在。时时有佛号,便得大自在。彼佛何故名“观自在”?以
忘我故,到处无碍。)
(这句佛号即是真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是剥芭蕉所见的心。)
释尊初成正觉,讲《华严经》,“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
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譬如虚空具含众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之后,放小接
人,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后期所讲《法华经》开权显实,与最初之华严,均
为圆教...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13455 | 9 【龙魂侠影 第21集 神州新象14罪刑双刃】
龙辉与风望尘疾步走出辕门之外,果然见外边来了一僧人,头戴斗笠,身披
一件破旧袈裟,颈挂一窜木佛珠,佛珠已经缺了不少,还有不少珠子表面是凹凸
不平,他手中持着一根枯木为禅杖,脚底穿着一双草鞋,身旁跟着一只白毛小狗
,俨然一副苦行僧的装束。
龙辉望了僧者一眼,觉得有些眼熟,在细看之下不由惊道:「愆僧?不,是
地藏!」
僧人摘下斗笠,抬起头来,微笑地道:「正是区区,施主许久不见,一向可
好?」
地藏再现却是平静无波,昔日初成法相之时,他宝相庄严,衣衫华贵,举手
投足间都透着凛然在上而普度众生的气质,但如今再见,其法相铅华尽洗,朴实
的装束反倒增添了几分令人亲近的慈祥悲悯,更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沉稳。
龙辉道:「地藏大师远道而来,请到内里说话。」
地藏入营的那一刻,已经引来了儒道高手,孟轲、鸿钧等人见状皆是唏嘘不
已。
地藏双手合十,跟他们一一打过招呼。
到了帅帐之内,龙辉命人奉上香茗蔬果,地藏只是微微一笑并未饮食。
「波旬恶佛以万僧血气摆下恶阵,不知大师有何破解之法?」龙辉肃容问道。
地藏道:「欲破此阵而不伤僧众性命,唯有闯阵击败罪魁,知晓渡劫佛元无...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0 杂阿含经五六○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
时尊者阿难告诸比丘∶「若比丘、比丘尼,于我前自记说,我当善哉慰劳问讯,或求以
四道。何等为四?若比丘、比丘尼坐,作如是住心,善住心,局住心,调伏心,止观一
心,等受分别,于法量度,修习、多修习已,得断诸使。若有比丘、比丘尼,于我前自
记说,我则如是善哉慰喻,或求是名说初道。复次、比丘、比丘尼正坐思惟,于法选择
、思量,住心,善住,局住,调伏,止观一心等受,如是正向多住,得离诸使。若有比
丘、比丘尼,于我前自记说,我当如是善哉慰喻,或求是名第二说道。复次、比丘、比
丘尼为掉乱所持,以调伏心坐,正坐,住心,善住心,局住心,调伏,止观一心等受,
〔化〕如是正向多住已,则断诸使。若有比丘、比丘尼,于我前自记说,我则如是善哉
、慰喻,或求是名第三说道。复次、比丘、比丘尼,止观和合俱行,作如是正向多住,
则断诸使。若比丘、比丘尼,于我前自记说者,我则如是善哉慰喻教诫,或求是名第四
说道」。
时诸比丘闻尊者阿难所说,欢喜奉行。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8/yin |
|
i***r 发帖数: 292 | 11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一)非不说法
有些人对大迦叶的一个主要的偏见,就是认为尊者有隐遁、独善的倾向,不问僧
事,甚至不愿意说法。前文已经说过,头陀行并非隐遁的、独善的,也有利他的一面。
这是因为头陀行者本身就是一种身教。况且大迦叶并非不说法,这在经律中都是有所记
载的。
头陀行法之一就是要乞食,从这一点来说,头陀行者虽住于闲静处,但还不能离
城邑、聚落太远,因为要乞食。其实头陀行比丘与聚落比丘一样,依众乞食,随缘教化
,因而决不能武断地说他们是隐遁的、独善的。也就是说,他们也会随缘说法、教化众
生。因为在印度的当时,出家人受人信施后,普遍地要为施者说法。
如经中记载,有一位婆罗门妇敬信婆罗门,欲供养婆罗门。大迦叶在佛陀的提点
下,显婆罗门身而方便度化这位婆罗门妇。大迦叶为她说种种法后,婆罗门妇即得法眼
净,无有狐疑,自皈三宝,受持五戒。她的婆罗门丈夫回家后,竟也受她感化,一同皈
依佛陀,得法眼净,受持五戒。[16]
而印顺法师却说大迦叶“是一位女性的绝对厌恶者”。[17]但就是在大迦叶的指
引下,他原来的妻子妙贤由外道而皈信佛陀,依大世主(即大爱道)出家受具。因为妙贤
“姿态绝伦”、“仪...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2 无相心解脱是三解脱门之一。不仅是不念一切相,还要空于贪、瞠、痴,空常住、不变易,空非我、非我所。
杂阿含567
云何为无相三昧?谓∶圣弟子于一切相不念,无相心三昧身作证,是名无相心三昧。
......
复问长者∶「云何法一义、种种味?」
答言∶
「尊者!谓∶贪有量,若无诤者第一无量;谓∶贪者是有相,恚、痴者是有相,无诤者是无相;贪者是所有,恚、痴者是所有,无诤者是无所有。
复次,无诤者空于贪,空于恚、痴,空常住、不变易,空非我、非我所,是名法一义、种种味。」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67.htm
杂阿含558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
时有异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作是念∶我若诣尊者阿难所,问尊者阿难∶若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不踊、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此无相心三昧何果?世尊说此何功\德?尊者阿难若问我言∶比丘!汝得此无相心三昧耶?我未曾有实问异答,我当随逐尊者阿难,脱有余人问此义者,因而得闻。
彼比丘即随尊者阿难,经六年中,无有余人问此义者。即自问尊者阿难∶「若比丘问∶无相心三昧不踊、不没,解脱...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3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西。我
们要用的这本书是...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14 佛教最基本及最重要的教义是讲「空」(sunya),并由此派生出许多佛教的重要教义
。佛教所讲的空,绝非如基督教旧约圣经《传道书》所讲的空(传一 2),亦非如一般
人所讲的「没有了」那种「无所有」的空(emptiness)。我们若能彻底了解佛教的「
空」,便可说是已摸到了佛教教义的核心,对于我们向泰半信佛教的中国人传道时,会
有很大帮助的。
对抗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我们要先从释迦牟尼时代的婆罗门教信仰(BrahmaiSm)说起。婆罗门教相信梵天神(
Brahma)创造世界万物,并进入人的身体,而人成了梵天神的一部分,「梵即我,我即
梵」。人若能苦修并不停念梵语 OM 咒文,最后,人的「自我」(Atman)或人的灵魂
(Manas)便能与梵天神合而为一而得解脱,此称「梵我一如」,这有点像中国人所讲
的「天人合一」说。
婆罗门教信多神多鬼多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神教。他们信天神(Dyaus)、太阳神
(Surya)、雷神(Indra)、火神(Agni)、酒神(Soma)……,以及许多山川草木及
无数动物等为神。古代印度人拜神时能随心所悦,选择自己所喜欢拜的神。在「宗教学
」上称为「交换神教」(...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13455 | 15 第三章 一诺千金孤归去 万军夺帅自来兮
折翎侧头看去,只见大长老独自当先,身后不远处跟着峰下小营中的金兵千
余,个个杀气腾腾。晏虎数次见大长老出手,知他厉害,不待折翎吩咐,便带着
几名箭手停步张弓,远远地将羽箭往大长老身上射去。折翎命魏庆带了余人回砦,
亦停在原地弓开满月,却是凝而不发。
大长老见了晏虎等人射箭,冷哼一声,双袖一拂,将箭支打歪,向前速度丝
毫不减。待望见折翎亦住,心生警惕,倏地止步,凝神防御。折翎遥遥将气机锁
在大长老身上,见金兵从后涌来,不敢久峙,一箭射出,又搭一箭,喝道:「晏
虎,休得耽搁,速速回砦!」晏虎闻令毫不迟疑,反身便走,带着几名箭手从折
翎身边跑过,直奔砦墙。奔跑中只听身后箭出似风雷、连绵无断绝,回头看去,
不由心惊。
折翎箭箭不离大长老要害,逼的大长老闪转腾挪、毫无寸进,但大长老每一
躲避皆留有后招,若是折翎有半箭疏忽,立时便能扑到他身前、施以杀手。折翎
明知他意在将自己拖住,却因担心晏虎等人未远而不敢停手,虽是一面射箭,一
面后退了些许,但大长老亦是如影随形般将距离拉近。晏虎见那千余金兵借着大
长老缠住折翎之机,已然来在大长老身后不远,知自家将... 阅读全帖 |
|
f*****n 发帖数: 12752 | 16 五十、白影
就如来时一般突然,人群的消散也只用了极短的时间。足球场上重新恢复了寂静,
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只是场地中央多了一个碎石堆砌的小山,远远望去,活似一个
新砌而成的坟墓。
小石山前并排插着两件冷冰冰的兵器,看上去就象是被埋葬者的墓碑。
“要抽烟么?”唐考掏出一盒已经压扁了的三五。
靠坐在球场边缘休息椅上的宇文默不作声地点了点头。
唐考从烟盒中抖出两支皱巴巴的烟卷,并排叼在自己唇上点燃后,分了一支给宇文
。
“咳……咳咳……我也要……”一直平躺在宇文脚边的丁岚竟然自己支撑着坐了起
来。
“行啊你,居然这么快就能动了!你是不是属蟑螂的啊?”唐考惊喜地拍打着丁岚
的肩膀。
“别碰我……痛……痛死了!”丁岚面孔扭曲地捂着右肋,“你到底给不给?”
唐考拍了拍空裤兜,表示已经没有烟了。
宇文狠狠地抽了一口手上的香烟,又一言不发地递给了丁岚。
三个男人就这么并排坐着,若有所思地望着那灰白色的石头坟墓。方欣却站在距离
他们有些远的地方,披着唐考的外衣,双手抱在胸前,抬头望着星光闪耀的夜空。
宇文扭头看了一下方欣,悄悄对唐考问道:“她没事吧?”
唐考摇了摇头,说道:“自从你告诉她柏叶的最后遗言... 阅读全帖 |
|
l*******g 发帖数: 286 | 17 请GoLost同学指正下面对佛法所说的“空”的观点。
佛教只想强调的是:万物(或凡物)无「实体」(Reality),仅仅都只是一种因缘和
合而成的假存在而已。所以只是一种 Sunya 的存在。这个梵文 Sunya,中译「空」,
译得不好,容易使人误会。难怪最近有一位八十四岁的台湾佛教徒余绍坡先生大胆地提
出异议说:「……常发现凡讲『空』字,就容易出毛病。『空』字在直觉意识中,很容
易认为『空无,断灭』。用之则自误误他,不用则太太平平。」(见氏着「佛法义理中
不应沿用『空』字」,台湾佛教《海潮音月刊》,一九八五年四月)。这是笔者研究佛
教四十年来,第一次看到有中国佛教徒如此勇敢地向佛教﹁空﹂观开刀的文章。本文后
半段中还要引用他的反「空」文章。
关于万物(诸法)因缘生的教义,我们不得不引用佛经:「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乃成,
因缘离散即灭」(《增壹阿含经》第二「七邪聚品」)。对于「空」,佛经则说:「从
缘生势,无有是处。从缘生者,则是无我,则是空也。从缘生者,则是无来无去,从缘
生者,则非真实。」(《自在王菩萨经》卷上)经中之无我的「我」,乃指物的本体,
亦即婆罗门教所讲的「梵我一如」的那个...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8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許多心靈提升的方法,希望人們能從心靈提升上尋...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9 第五章 修行的障碍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2:18 点击:148
第五章修行的障碍
十种障碍
住所家利养 ,众与业第五 ,旅行亲戚病 ,读书神变十。《清净道论.第三章.第29段》
障碍有两类:一类是比较外在的,即所谓的十种障碍;另一类是较为内在的,即所谓的
五盖。先,修行者应当破除十种障碍。以下十种障碍的陈述乃改编自《清凈道论》,只
是第十种(神变)另加了一些适合初学者的解释。《清净道论》的陈述是以出家修行者
为例所做的解释,在家修行者的情况可以据理类推。这十种障碍对有些人是障碍,对有
些人则不成障碍。前者
在修行时应以少事为妙,后者则能因不执取而不被障碍所束缚。
(一)住所1. 这并非对一切人都是障碍。对于热心从事于装修建筑等事的人,或在自
己的住所里喜好积储很多物品的人才是障碍。2. 有些人会因种种原因而对自己的住所
有种种的期望,并对住所的一切非常执取,对这样的人而言,住所自然成为障碍。
(二)家1. 「施主的家幸福,我也幸福」,如果像这样子和施主相亲相伴而住,对于
这样的人,家则成为障碍。2. 对于有些人,即使与父母亲同住,...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0 宗萨钦哲仁波切珍贵开示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21 怎么给删了?? 重贴。:-))
----------------
佛教最基本及最重要的教义是讲「空」(sunya),并由此派生出许多佛教的重要教义
。佛教所讲的空,绝非如基督教旧约圣经《传道书》所讲的空(传一 2),亦非如一般
人所讲的「没有了」那种「无所有」的空(emptiness)。我们若能彻底了解佛教的「
空」,便可说是已摸到了佛教教义的核心,对于我们向泰半信佛教的中国人传道时,会
有很大帮助的。
对抗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我们要先从释迦牟尼时代的婆罗门教信仰(BrahmaiSm)说起。婆罗门教相信梵天神(
Brahma)创造世界万物,并进入人的身体,而人成了梵天神的一部分,「梵即我,我即
梵」。人若能苦修并不停念梵语 OM 咒文,最后,人的「自我」(Atman)或人的灵魂
(Manas)便能与梵天神合而为一而得解脱,此称「梵我一如」,这有点像中国人所讲
的「天人合一」说。
婆罗门教信多神多鬼多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神教。他们信天神(Dyaus)、太阳神
(Surya)、雷神(Indra)、火神(Agni)、酒神(Soma)……,以及许多山川草木及
无数动物等为神。古代印度人拜神时能...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2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西。我
们要用的这本书是...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女孩子稍微化化妝,人家看著很漂亮,如果濃妝豔抹的,走出來像個什麼樣子啊?什麼
東西過頭了,就沒有了美感。所以吃東西的時候,要想到我少吃一點、我夠了,一碗湯
喝兩口,真好喝,如果你把一大碗都喝下去,你還有胃口嗎?所以,中國茶文化裡過去
上茶,都是一點點來的,喝茶可以看出你的品質,看出你的風格,這些都是有竅門的,
拿一個蓋子慢慢地把茶葉弄弄,就看你的穩重。如果你今天來跟別人談生意,他看你喝
茶的樣子,就知道你的為人素質。
中國茶道文化和飲食文化在桌子上都是一樣的。你慢慢地把茶杯拿起來,手不抖,說明
你今天心不慌。然後,你很耐心地把茶葉去掉,慢慢地用嘴巴吹一吹,再慢慢地喝下去
,這叫什麼?胸有成竹。你今天能夠這麼穩得住,你這個人做事情一定能夠成功。你看
我們現在有的人,拿起茶杯就喝,馬上燙得全部吐出來,這種人能夠做什麼事情啊?學
中國的文化,學佛教的禪,都是一種意境和意念。所以師父跟你們講,“少吃一口”是
原則,經常說“我夠了,我飽了”就是圓融啊。
我們要住得簡樸,一個人住得越簡樸,越是容易開悟。這句話怎麼理解呢?住得簡單一
點,怎麼會容易開悟呢?因為經常憶苦思甜啊。我有一個房間住,我夠了,...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48 | 24 首发剑的旋律吧
http://tieba.baidu.com/f?kw=%E5%89%91%E7%9A%84%E6%97%8B%E5%BE%8B&ie=utf-8
感谢船兄
第九十一话 图雷特之战
第九十二话 十字
第九十三话 选择和算计
第九十四话 我要更强
第九十五话 收割
第九十一话 图雷特之战
现在是七月,正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此刻又是正午,太阳高高地挂在头顶
上,暴烈的阳光无情地直射下来,这时如果还要穿着铠甲、手持盾牌,排成数组,
绝对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
士兵们早已经苦不堪言,他们很羡慕那些藏在暗处,负责伏击的队伍。
负责伏击的大多是斥候、盗贼、弓箭手之类,他们躲在树林里、草丛边,倒
用不着担心烈日当空;不过他们也不好受,夏天是虫子最多的季节,虽然身上已
涂抹防虫的药膏,但是对付蚊子、苍蝇还行,想要驱赶蜈蚣、蝎子之类的就不可
能,更不用说草丛里还有蛇、蜥蜴等等的爬虫。
所有人都在暗中咒骂,他们咒骂的是那支该死的车队,因为车队居然停下来
不走o
车队停在路... 阅读全帖 |
|
D********n 发帖数: 1161 | 25
看来,你挺喜欢谈论释迦摩尼德,我就贴一段释迦摩尼的话,不知你是否能够读懂.读
懂了,你自己就可以回答你提的问题了.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
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
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
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
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
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
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
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
,为... 阅读全帖 |
|
k****s 发帖数: 1209 | 26 有些字乱掉了。先留下来,找机会再更正了。
仙宗要義講記第一卷
修真養性有何難,全憑神定意勿亂,呼吸取得天地氣,守玄能參天外天,明指透
出玄中玄,則成逍遙紫金仙。
人命無常呼吸間,眼觀紅日落西山,陽間一遭空回首,一失人身萬劫難。
巍巍不動一孤舟,大道分明何用修,自己原是金仙體,那須苦苦問根由。
玄中之妙妙中玄,奧法倒海於移山,若無救法乾坤手,妙合得過末劫年。
大道真口訣:
玄妙全由內外合,別看天地渺如夢,只在元神手中托,但愿各自心求靜,同試奇遁笑哈
哈。
道在保守用在玄,修者由身妙在天,那論地靈與法奧,
只在虔誠性可參,目下風雲緊又高,但憑天機末劫消,
那怕浩劫從天降,至時善人得逍遙,須得勤功加修煉,
借來天地靈與妙,安心靜養三真氣,崑崙門下禍不招,
佛講空法道講玄,三教門戶各有天,出家在家分內外,
入世出世皆自然,道德倫理與信義,須當辨明判斷言,
誠心堅決參大道,苦心方求妙真言,訪師拜師明師意,
非是以道用金錢,敬師不可以外表,須當細心參機玄。
神仙與人有別分,內中暗存乾與坤,陰陽乃是天地理,全在呼吸並轉輪。
大道雖玄理有評,妙功全在日常中,但能跳出色相外,即是金仙不老翁。
崑崙大道言...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7 sure:
《净修捷要》报恩谈(第十二拜):
一心观礼,显密一体,身土不二,称名无异持咒,教主即是本尊,大日遮那,同归光寿
,华藏、密严,不离极乐,竖穷三际,横遍十虚,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十二拜)
上一段的文字是说明禅净不二,而这一段是说明密净不二。
“一心观礼,显密一体”,显教和密教是一体的。目前,大家好象有点分别,显教
就是和尚,密教就是喇嘛,把密教称为“喇嘛教”。确实有好些个风俗习惯表明喇嘛和
僧人不一样,比如服装不一样,用的法器也不一样,念经也不一样,他们用西藏话、蒙
古话念经,我们都是用汉语念经。他们在服装上保留着印度的原样,冬天用的被子也还
是毡子,偏袒右肩是因为印度热的原故。中国内地的和尚大袍子一穿,袈裟还是露出来
的,但是里面却是大棉袍子,不坦露了。里面的袍子是中国古代俗人穿的袍子,不是僧
人的服装,袈裟才真正是僧人的服装。袈裟虽然还是露在外头,但是加了一件袍子。
有的人就是互相轻视,显密之间的轻视,这种现象目前超过禅与净。显教说密宗都是邪
魔,反过来密宗说显教是小乘,于是互相看不起,这些都是错误的。我常说显宗就是这
个拳头的手背,...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28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ZZ)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
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
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胡说
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律搞外道的
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一的大迦叶
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出的是佛经
,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
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
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共同特征:
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攻击贬低
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为攻击佛弟
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是欺世害人的。),并将其贬称为小乘.数年后,...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9 看见达照法师写的文章:《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不得不让人摇头
,世上竟然有这么荒谬的出家人,连最基本的佛法知见──能生万法的第一因,也就是
万法都要以真心第八识为根本依的道理都不知道,却在这里大放厥词,洋洋得意写了二
万多字来毁谤 平实导师,曝露他对佛法的无知,也曝露他没有任何佛法正知见。像这
样的人,若非处于末法时代,何能至此?真是可悲、可叹啊!也因此缘故,本文辨正,
都不尊称达照法师,仅以达照称呼之,何以故?达照本身没有佛法正知见故,将外道法
引入佛门,破坏 佛的正法故,毁谤完全符合 佛说的胜义僧 平实导师故;然而契经都
说,一但谤佛、谤法、谤胜义僧,其戒体(不论是声闻戒体或菩萨戒体)已失,本质已经
不是出家人,仅具有出家表相的凡夫而已,所以不尊称为达照法师,仅称达照而已。
一、第一因的真实义:
所谓第一因,即是无上因,表示没有其他的因可以超过祂,因为这个第一因、无上
因就是 佛所说的真心第八识,何以故?当中阴身投胎时,是由真心第八识携带意根投
胎于受精卵中。由于第八识有大种性自性的关系,能够执持受精卵,能够接触四大、摄
取四大,长养这个受精卵,使得这个受精卵能...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0 金刚经云:
“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何以故。须菩
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
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
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
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
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佛说:忍辱波罗蜜,如来说不是忍辱波罗蜜。这段经文其实都被世间人误会了。如
来所说的忍辱波罗蜜,其实是在讲金刚心的忍辱波罗蜜,可是世间人都把它当作是意识
心在修的忍辱波罗蜜, 所以永远都悟不了。
佛解释说: 我以前很多世修忍辱行,有一次在山林中,歌利王带着他的皇后 嫔
妃等女人出外游玩 打猎。后来国王累了坐下来休息, 不小心就睡着了; 他的那些嫔
妃们于是自己到树林中游玩,她们看见了我释迦如来的前身忍辱仙人正在那边打坐,
所以就去见他; 她们因为觉得这个人跟世俗人完全不一样,所以向他求法,这时忍辱
仙人就为她们说法。后来歌利王醒...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1 止观,佛教術語,奢摩他與毗婆舍那的合稱,是修行禪那的兩大方法。汉传佛教中,天
台宗特別重視這個法门
目录
* 1 概念
* 2 止观十门
* 3 十乘观法
* 4 止观方法
* 5 止观舍
* 6 修止观意义
* 7 参考文献
概念
止与观,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观是观察一切真理。止属于定,观属于慧,止观就是指定
慧双修。[1]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而专注于特定对象,并生起正智慧以观一对象。又
作寂照、明静。
止如明镜止水,观如明镜中水影现万象,止与观,实一体而不二。故称“止观不二”[2
]。
止观十门
止观十门,又称十乘观法,十法而成止观。[3]
* 心行称理摄散名止。
* 止不滞寂,不碍观事。
* 由理事交彻而必俱遂使止观无碍而双运。
* 理事形夺而俱尽,故止观两亡而绝寄。
* 绝理事无碍之境,与泯止观无碍之心,二而不二,故不碍心境而一味,不二而二
,故不碍一味而心境。
* 由即理之事摄一切法故,即止之观,亦见一切。
* 由此事即是彼事故,今止观见此心即是彼心。
* 由...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2192 | 32 四无量心释义
〔心平平衡衡〕
慈(mettA)、悲(karuNA)、喜(muditA)、舍(upekkhA)四无量心(appamannA)
,在《阿含经》中又名四梵行、四梵室、四梵堂、四等心;《清净道论》称四梵住(
CatubrahmavihAra)。
为什么称为无量呢?因为它普缘一切有情,对治无量戏论、烦恼,且牵引无量福德,招
感无量果报。就其圆满与真正的本质而言,缘一切众生而不起分别,是没有任何局限,
没有排他性、不公平性。达到无量境界的心,对任何国家、种族、宗教、阶级的众生,
都不会怀有瞋恨,也不会有爱执,心「平平衡衡」。
〔最胜、无过失〕
为什么又称为「梵住」?在《清净道论》中,依「最胜」和「无过失」而称四无量心为
「梵住」。「梵住」一词可解释为心超越、崇高的状态,或似梵的住所。这四种心之所
以最胜、崇高,是因为它们以最正当、最理想的行为对待有情。
「无过失」是从梵天的角度说的,梵天是印度婆罗门教最尊崇的主神、创造神,也是佛
教宇宙观中天界的神,祂没有瞋恨,住在慈悲大爱中,而无有过失。如果以持戒与禅修
培养慈、悲、喜、舍等四种心的修行者,被认为可以达到等同梵天的境界(brahm...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3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1:13:16 2011, 美东) 提到:
大念住经:
。。。。。。(7)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
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
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
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
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石记:
依经,在断除烦恼之前,要观察。超越执著之后,还是只有觉照。
问题:
超越执著之前的“观察”与“如实知道”跟超越执著之后的“了知与觉照”是一样的吗
?是同一种觉照吗?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Aug 12 11:28:55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34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最佳良方,修习之不仅是吾人处世之妙
方,也可成办吾人出世之事业,对吾人修行正法乃至究竟解脱皆具
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嗔心功德菩萨戒我执
作者简介:释圣醒,闽南佛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
佛法是...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5 (以下经文选自大正藏及庄春江南北阿含对照网站 http://agama.buddhason.org/SA/index.htm)
依杂阿含392经,心解脱、慧解脱显然不一样。
依杂阿含710、1027经,说的更明白「离贪欲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
可心解脱,没特定指明,有时指整个十结解脱。
若有上下文,则依上下文中所指来说明心解脱。
如果上下文有谈到”喜贪尽”,”欲贪尽”
那心解脱应该只是指 断贪 而已。
(例如 杂阿含1、2、250、710经)
如果心解脱与慧解脱连用,我认为
心解脱指断欲界贪,有时又指断三界贪,或四果向
而慧解脱则指十结尽断,究竟涅盘。
依杂阿含1经,“喜、贪尽”就可以心解脱,
“喜、贪尽”依字面是断除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喜爱、贪,(没说 断无明)
如此就可以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也就是四果向,可以自证”我生已尽。…”
甚至,再更退一步,依杂阿含2、250经。”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依杂阿含2经,
也就是只要断欲界贪,就可以心解脱,可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如此说来,三果就可心解脱。
心解脱看来有各种程度,从三果、四...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36 第六章 六祖弘宗
六祖强调不重禅定的渐修而重当下的顿悟自证,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成为禅宗和中华
佛教的主流。所谓“凡言禅者,皆本曹溪”是也。
六祖语录是中国佛教界古今唯一被贯以“经”名的法宝(即《坛经》),人们尊崇六祖
如同佛祖一般。
六祖开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形成南岳和青原两大法脉,进而演变成为“五家七宗”
。可以说,一般人所知道的禅宗祖师,几乎都是六祖的子孙。
01 开口吐胆
翻开《法宝坛经》,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幕是:
韶关市长韦璩带领各级官员30多人,儒家学者30多人,僧俗1000多人,恭敬邀请六祖上
座说法。在这样大规模法会上,六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
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岂不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铮铮铁言?
第二天,韦市长继续带头请益。六祖告诉广大听众:“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
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众生一念心迷,不知自己
本来是佛,需要像六祖这样的“大善知识”来指点迷津,拨云见日,从“自心中,顿见
真如本性”。
六祖采用什么方法呢?大禅师自有多种方便教育人们。六祖也不例外,他也有方便法门
,包括教人...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37 第六章 六祖弘宗
六祖强调不重禅定的渐修而重当下的顿悟自证,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成为禅宗和中华
佛教的主流。所谓“凡言禅者,皆本曹溪”是也。
六祖语录是中国佛教界古今唯一被贯以“经”名的法宝(即《坛经》),人们尊崇六祖
如同佛祖一般。
六祖开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形成南岳和青原两大法脉,进而演变成为“五家七宗”
。可以说,一般人所知道的禅宗祖师,几乎都是六祖的子孙。
01 开口吐胆
翻开《法宝坛经》,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幕是:
韶关市长韦璩带领各级官员30多人,儒家学者30多人,僧俗1000多人,恭敬邀请六祖上
座说法。在这样大规模法会上,六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
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岂不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铮铮铁言?
第二天,韦市长继续带头请益。六祖告诉广大听众:“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
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众生一念心迷,不知自己
本来是佛,需要像六祖这样的“大善知识”来指点迷津,拨云见日,从“自心中,顿见
真如本性”。
六祖采用什么方法呢?大禅师自有多种方便教育人们。六祖也不例外,他也有方便法门
,包括教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8 圣言量(一)
要探讨的问题是“佛说的圣教量经得起考验吗?”
在应身如来入灭之后的佛弟子,已经没办法像在佛世时,常常亲自聆听、受持佛陀
的教诲了,大多就只能够以佛陀所留下来的言教,也就是圣言量或称为圣教量,来作为
修学佛法的依止。
但是因为佛陀在世时的开示,在当时并没有以文字记录下来,只是靠著佛弟子彼此
间的口耳相传,一直到佛陀入灭之后的经典结集,无论是大迦叶尊者和五百罗汉在七叶
窟内所结集的阿含诸经,还是窟外结集的大乘诸经,都是靠著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以“
如是我闻”的言句,一一诵出而流传下来的,后来才逐渐以文字在贝叶上面记录下来。
但是因为大乘法太过于甚深微妙,除非是多劫以来已经供养过无量诸佛的久学菩萨,一
般的凡夫以及二乘人是难以测知其内涵的,所以从历史的流传来看,大乘经典大约是在
佛陀入灭五、六百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才开始较为普遍的流行起来。有
一些修学二乘法的凡夫,就因此认为只有四部阿含才是佛陀所说的,并且认为大乘经典
不是佛陀所说的,而都是后世的佛弟子所编造,伪称是佛陀所说的法,因此就对大乘经
典的可信度,以及教义的内涵有所质疑,而有“...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26187 | 39 ☆─────────────────────────────────────☆
yushengyan (玉生烟) 于 (Mon Jul 11 23:18:59 2011, 美东) 提到:
后院有个转动的喷头在浇菜地。天快黑了,估计也差不过浇好了,就去关水。
正好出差的LD打来电话,就边接电话,边在后院信步。右边菜地都在开花结果,左边草
地绿油油如地毯,手上还有电话聊天,好不惬意。突然,脚尖前面不到10厘米远的地方
,一条长长弯弯的东西在游动!
吓死我了,一条大蛇啊, 尖叫声也吓着了电话那边的LD, 还好,手机没吓掉。
看我停住了,蛇也停住了。是条黑色(墨绿)花纹的蛇,在绿草地里里面,傍晚已经看
得不是十分清楚了。请示LD, 是放走还是正法, LD说,赶走算了,你别打不死反弄出
危险了。
遭到LD鄙视后,看旁边正好扔这个除草的长柄锄刀, 就一只手握着电话直播,另一只
手握着锄刀打蛇。
几次下刀均没伤到要害,蛇先是想朝篱笆外面方向逃,后又转过头来攻击锄刀。吓得我
一度后退连连。正要扔下手机,双手作战,突然锄刀好像正好打到了7寸,蛇不游动了。
于是又连续作战,确认它不会再窜起来给我...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89 | 40 西游记完整贯穿了中国人文化根流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跟着西游记走是没错的,能让
你游历一个完整的文明系统.....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1) 真不真 假不假 (2) 妖怪变帅僧变傻 (3) 三藏变老虎 (4) 寻常之中有非
常 (5) 须从头收拾旧山河 (6) 为什么会有笑话 (7) 方向是不可以错的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真不真假不假
却说那怪把沙僧捆住,也不来杀他,也不曾打他,骂也不曾骂他一句。这是为何?从妖
怪的角度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那妖怪绰起钢刀,心中暗想道:“唐僧乃上邦人物,必
知礼义;终不然我饶了他性命,又着他徒弟拿我不成?——噫!这多是我浑家有甚么书
信到他那国里,走了风汛!等我去问他一问。”也就是说,妖怪认为虽然是沙和尚也跟
着来捣乱,但是这事情貌似根子不在老沙身上,他只是个敲边鼓的角色。
那么,其实,你知道,我不会只从妖怪的角度来分析的。我认为,乃是因为老沙这次关
难中的表现超好超合格,所以菩萨他们就不让妖怪为难他。让那妖怪想老沙师父唐僧去
了。他以妖怪之心,度唐僧之腹“唐僧乃上邦人物,必知礼义;终...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89 | 41 西游记完整贯穿了中国人文化根流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跟着西游记走是没错的,能让
你游历一个完整的文明系统.....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1) 真不真 假不假 (2) 妖怪变帅僧变傻 (3) 三藏变老虎 (4) 寻常之中有非
常 (5) 须从头收拾旧山河 (6) 为什么会有笑话 (7) 方向是不可以错的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真不真假不假
却说那怪把沙僧捆住,也不来杀他,也不曾打他,骂也不曾骂他一句。这是为何?从妖
怪的角度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那妖怪绰起钢刀,心中暗想道:“唐僧乃上邦人物,必
知礼义;终不然我饶了他性命,又着他徒弟拿我不成?——噫!这多是我浑家有甚么书
信到他那国里,走了风汛!等我去问他一问。”也就是说,妖怪认为虽然是沙和尚也跟
着来捣乱,但是这事情貌似根子不在老沙身上,他只是个敲边鼓的角色。
那么,其实,你知道,我不会只从妖怪的角度来分析的。我认为,乃是因为老沙这次关
难中的表现超好超合格,所以菩萨他们就不让妖怪为难他。让那妖怪想老沙师父唐僧去
了。他以妖怪之心,度唐僧之腹“唐僧乃上邦人物,必知礼义;终...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2 原始佛法所说无相心解脱有种种不同,有的共外道,有的究竟解脱。
* 不思惟一切相,无相心三昧止住的无相心解脱,是共外道。对于相的生起之因-贪嗔痴-还没断除。
* 漏尽的比丘,舍弃贪嗔痴,为未来不生之法。于无相心解脱中,这个不动心解脱为第一。
依相应部注解,舍弃贪嗔痴,是由于现观无常、苦、无我。
【南传相应部】第41相应7经
尔时,尊者牛达多住于摩叉止陀山之安婆陀伽林中。
二 时,质多居士来诣尊者牛达多住处,礼拜尊者,坐于一面。
三 尊者牛达多言坐于一方之质多居士曰∶『居士!此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此等诸法是意义有别?抑名辞有别耶?或意义为一,唯名辞有别耶?』
四 『大德!或依于事由,此等诸法谓于意义有别,且名辞亦有别,有其事由。大德!又或依于事由,谓此等诸法意义为一,唯有名辞各别,而有其事由。
五 然大德!或依于事由,此等诸法谓于意义有别,且名辞亦有别。何者为其事由耶?
大德!于此有比丘,以与慈俱起之心,满于一方而住,同于第二、同于第三、同于第四方、上下横、一切处、于一切情况下、一切具有之世界,与慈俱起,广大远行无量而无怨念,...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3 Some people encounters dharma, and get no benefit whatsoever from it. Some
get great benefits. If Lord Buddha is bothered that some of his audience has
impure mind, oh boy, then he is not enlightened :-) Lord Buddha considered
to remain silent after his enlightenment because he was aware that fools
were aplenty; he changed his mind only after he found some can benefit from
his teaching.
You can only purify your own mind, for your own benefit. Don't worry too
much of the mind of others. If you c...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191 | 4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11qm9.html
摄 心 为戒
“摄心为戒”的这个心,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修行的人从最根本上来说要摄心呢?因
为这个心,就是你生与死的源头。这个心,它实际上,在万法万有当中,所有的众生都
是不存在的。咱们不要讲寂灭法在“般若法”、在“空性律法”当中的彰显,咱们就讲
三界内。三界内实无一个“心”可言。三界内的众生都把假的这个自我,这个观念、这
个幻想和欲望当成了自己,这个就是心。
这个心,它体现着什么东西呢?这个心,它体现着一切众生偏离了根本清净本性的妄
动,这个心是建立在贪求幻想之上的一切的自私、一切的索取和一切的欲望。当人的真
性进入到三界内的初期,这种真性他原本无我,原本无存,原本不自觉的那种觉性,就
会被三界内构成的众生的妄想所成为、所形成一种自知的一种确定,就是一种存在。这
个就是心的最根本的一个构成,它是存在的。这个心无论你怎么干净,无论你怎么样的
无私无我,无论你怎么样的彰显你的所谓的法性境界,这个心的根本是“存在”的。
因为有了存在,在这个“存在”之上,就会体现出来被存在所附着的,所承...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5 ☆─────────────────────────────────────☆
GWZW (GWZW) 于 (Thu Sep 13 15:19:20 2012, 美东) 提到: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89 | 46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1)初登天门 (2)人身乐与苦 (3)谜语和暗示 (4)以面子的名义折腾你 (5)
金星与悟空 (6)孙悟空越来越傻
(1)初登天门
太白金星领着孙悟空上天受箓。孙悟空比太白金星跑得快,先到了南天门,然后南天门
这群守护天门的天王、武将就禁止孙悟空进去。孙悟空忒大的本领,却挤不进去了。后
来孙悟空多次强行出入,也没见他如此的气馁,莫非是第一次到这儿孙猴子怕生?
是呀,为什么“增长天王领着庞、刘、苟、毕、邓、辛、张、陶,一路大力天丁,枪刀
剑戟,挡住天门”孙悟空就真的进不去了呢?后来赶上来的太白金星解释说:“你自来
未曾到此天堂,却又无名,众天丁又与你素不相识,他怎肯放你擅入?等如今见了天尊
,授了仙箓,注了官名,向后随你出入,谁复挡也?”也就是说,因为孙悟空在天上是
无名无号的,尽管他修炼上来了,但是上边没有留他的位置,就算他强挤硬塞,也没他
的空隙。这个可不是现在人挤公交,死命的夹三儿就上去了。
还有两个大大的问题。为什么是太白金星领着孙悟空?因为天门就是在金星方位,定时
定期的开阖,任何生灵的上下出入,都经由天门,而且总是金星相伴。... 阅读全帖 |
|
t*********d 发帖数: 3398 | 47 小靳从梦里惊醒过来时,篝火已经小了很多,洞里真的寒冷刺骨。他吓了一跳,心想可
别把阿清冻着了,刚要起来给火里添点柴,突然一顿——阿清的手不知什么时候从盖着
的衣服里伸了出来,就放在自己脑袋旁。
小靳浑身一激灵,拉着她的手,叫道:“阿清,是你吗?你醒了的,是不是?”
但无论他怎么叫,阿清仍一动不动地沉睡。小靳握着她的手靠在自己脸上,道:“你放
心,慢慢睡吧。妈的,我不会让你死的。”起来重新烧起篝火。
正烧着,圆定和道曾又进来了。小靳知道以圆定的功力,要替阿清赔补元气实在勉强,
平生第一次合十行礼,诚挚地道:“劳烦大师了。”
圆定忙道:“没什么,没什么。”道曾看了小靳一眼,微微一笑,道:“小钰在外面山
上,你去看看她罢。”
小靳钻出洞,才发现已经是黎明时分,天开始蒙蒙亮了。这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他听
见不远处羯人们聚集的地方,不停有咳嗽声、跺脚声,以及小儿哭泣声传来。可是一句
埋怨咒骂的话都没有。这些羯人从大屠杀中幸存下来,对上天的安排早已麻木。天要让
他们到哪里,那便去吧,没什么了不得的。小靳走上两步,站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看
着下面茫茫雪地里那些相互依偎着的人,忽地感慨万分,有些明白为... 阅读全帖 |
|
i****r 发帖数: 1803 | 48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
,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
文登大学的小礼堂中人头涌涌,中间摆着两排桌子,面对面坐着两排人,每边有五
个,就如同后世的辩论会一般,一名身着青衫的学生正在大声说着话,周围围观的学子
围了几重,连窗户上都站了人。
对面心学一方一人站起来打断道:“此句早有阳明先生驳之,不值一文,,孟子亦
说人人‘皆可为尧舜,亦为之而已矣’。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尧舜与
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所谓圣人,不过偶得一二条理,终究不过是一人而已。”
开始说话之人,便是习儒学者,而起来反驳这人,便是机械系一人,兼学了心学,
两派在文登大学堂中日日争斗,尖锐对立。今日这番辩论,实际是校长组织的,两派在
学校中多次打闹,校长请示了刘民有,就让他们每月辩一次,把武斗变为文斗。
儒学那边站起一人,大概二十来岁,他风度翩翩的对上首的教习行礼,然后向对面
的心学之人道:“人皆可为尧舜,然不必人皆为圣贤,阳明先生说心存良知便可为圣贤
,那田间猛夫也有心存良知者,亦可成为圣贤乎?”
“百姓日用是道,田间猛夫日日耕作,耕作是学,耕作亦... 阅读全帖 |
|
a****l 发帖数: 87 | 49
陈知味心里充满了恐惧,他居然绑架了王殿下,即使这是王上已经不喜欢的儿,甚
至破天荒将其送进道统,但他的行为仍是再明显不过的背叛与大逆不道。
为了掩饰这种恐惧,他必须将王定为十恶不赦的罪人。
“你身为王室孙,竟然背叛西介国!”陈知味声嘶力竭,脖以上青筋毕露,在他面
前,两名庞山道士被细长的花蛇所缠绕,蛇头就在他们眼前晃来晃去,“你将庞山的利
益置于西介国之上,都城最危急的时候,你不想着保卫王上与臣民,却带着一群小道士
跑来断流城争权夺势!王室刚刚移驾,尚且下落不明,你就心急火燎地想当摄政王!可
你瞒不过我,几句话我就诈出你的野心。”
辛幼陶耸耸肩,“看来还是老狐狸比较厉害,你既非王室,也非符箓师,身上居然
也有祭火神印,瞧这两条小蛇,活灵活现的,一看就是高级符箓化出来的。”
符箓等级众多,低级的谁都能使用,高级些的就必须身负祭火神印才能发挥效力。
王与“将军”过于镇定,陈知味慌张起来,后退一步,撞在椅上差点摔倒,又退了
两步才重新稳住,双手抬起重重拍了两下。
一群人从后堂走出来,全都穿着皮甲皮盔,手里握持长剑,快速将两名道士...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191 | 50 这两天开始看《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也叫《佛说第一义法胜经》,看到一段文章,
觉得挺好的。转过来分享。
佛在《大悲经》上说:“所有世界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一切众生,是业所作,是业所
化,业力所生。”
佛又在《佛说第一义法胜经》的重译本上说过:“不离众生有业。不离业有众生。众生
是业。业是众生。汝当知之众生界者不增不减”
为什么你看到众生,没看到佛?
那是你的业力,有业看佛是众生,无业看众生是佛。
所以普贤菩萨的愿力是众生不尽,忏悔不尽。众生是业,他要把所有业都忏悔掉!
(普贤菩萨的这个忏悔法,太太太厉害了,快捡到,快装到自己的口袋里。)
有人会问:啊,那佛怎么还在度众生?佛的业力化现众生?佛还有业看到众生?
谁看到佛度众生了?是你嘛!!!谁看佛是佛人是人小狗是小狗?是你嘛!!!那是你
的无明妄念在那里流转,关佛嘛事呀????那是你的业力化现出自性佛在度自性众生
的场面,佛和众生都是你的业力造作幻化相!!
(诸佛代表性德,是自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美好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能见到高僧大德
住世说法,看到友爱和睦等等。
如果经常看到别人做善事佛事,跑去嫉妒恨加酸的诋毁,噢呀,你不知道那是你自性化...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