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1 发帖数: 182 | 1 我们往昔世依止善知识,闻思佛法,行持善法,在阿赖耶上含藏了许多善业的种
子。依靠佛菩萨的发愿力和我们自身的福德因缘,我们阿赖耶上的善业种子成熟,今生
才值遇佛法。我们的心念是依靠俱生种子、对境和作意产生,而所谓的修行就是串习,
在阿赖耶上再再种下善心的种子: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空性正见;依止善知识和
善友,远离恶友的环境;依止正知正念,如理作意;这样,善法就会增长。所谓增长,
按照《俱舍论讲记》,并不是说第一刹那生信心,第二刹那、第三刹那信心逐渐增长,
并非如此,而是连续不断的意思。这样,我们阿赖耶上大悲菩提心、空性见等含藏种子
会日趋强大,与其相违的我执引发的自私和实执的种子就会受到损害,消弱。
这也是为什么法王如意宝、索达吉堪布和益西堪布再再强调要闻思修行,边闻思
边修行;
这也是为什么上师说:“一天不读书,面目可憎。”
这也是为什么对道友们离开道场,上师们如此痛心疾首。
这也是为什么上师再三说:“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事。”
因为我们相续中善业种子是如此微薄,恶业种子是如此强大,只有依靠生生世世
串习善法,缓慢地改变我们的相续... 阅读全帖 |
|
l*******l 发帖数: 13923 | 2 佛教与科学-----爱因斯坦只是验证了佛学的时间和空间观
两千多年前出来的佛法告诉大家,天道和我们人道的时间、空间都不一样。佛
陀(释迦牟尼)以神通去到天道(这次去的是忉利天,也就是三十三天,其天主是帝释
天,也就是西方人所信仰的上帝。由于处于六道中的天道,也没有脱离轮回)为他往生
到天道的母亲摩耶夫人及众天人说法。他先将身体高度增加到一由旬(忉利天天人的标
准身高,相当于我们的19.5公里高。当然,质量肯定也增加了许多),为专心说法不被
弟子们打扰,还以神通力隐藏身行,使人间有天眼神通的人也找不到他。
接着,佛陀坐在石座上,母亲摩耶夫人领着许多天女们来礼见佛陀,释提桓因(也
就是帝释天)与许多三十三天的天众,也都来礼见佛陀,围坐在佛陀的四周,准备听闻
佛陀说法。佛陀的说法,先让他们生起欢喜心,接着说布施、持戒等人天善行,再说欲
贪是大祸患,是不清净的,应当舍离。待他们能接受这些道理,有了听闻佛法的基础后
,便开始宣讲苦、集、灭、道等佛法核心的四圣谛。说完四圣谛后,在座的天众们,有
许多即证得了初果。
说法完毕后,帝释天请问佛陀:
“世尊!我应当...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3 (一)一切有部的观点
一切有部认为:外界的山河大地、房舍以及肉身等所有的粗大物质,都是由微尘所组成
的。佛经中所谓的微尘,就如同科学目前所发现的基本粒子——质子、中子、光子、介
子、超子等等一样,是构成物质的极小单位。他们认为,所有粗大的物质,都是由细小
的微尘所组成的。虽然《俱舍论》中对非常细微的、最小的物质结构体,安立了许多不
同的名词:极微、微尘、铁尘、水尘、兔毛尘、羊毛尘、象毛尘、日光尘等等,但我们
暂时知道是“微尘”就足够了。微尘又是由最细小的极微尘组成,这个极微尘已经细小
到不能再被分割,或说已经分到不能再分的地步,所以叫做无方分极微尘。这种极微尘
是实有的,它是物质构成的基本元素,所有粗大的物质,则只不过是极微尘的产物而已。
也就是说,山河大地、人体、房舍等粗大的物质,都是由许多极微尘堆积而成的,除了
极微尘以外,这些物质实际上都不存在。众多极微尘的累积,就会使人形成幻觉。所谓
的幻觉,就是以为物质确有形状、颜色等等。然而,这些错觉中的山河大地、人体、房
舍等却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一些没有形状、颜色的极微尘而已。
极微尘与极微尘之间,有空间相隔。这种极微尘之间的空隙,虽然从...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4 (一)一切有部的观点
一切有部认为:外界的山河大地、房舍以及肉身等所有的粗大物质,都是由微尘所组成
的。佛经中所谓的微尘,就如同科学目前所发现的基本粒子 ——质子、中子、光子、
介子、超子等等一样,是构成物质的极小单位。他们认为,所有粗大的物质,都是由细
小的微尘所组成的。虽然《俱舍论》中对非常细微的、最小的物质结构体,安立了许多
不同的名词:极微、微尘、铁尘、水尘、兔毛尘、羊毛尘、象毛尘、日光尘等等,但我
们暂时知道是“微尘”就足够了。微尘又是由最细小的极微尘组成,这个极微尘已经细
小到不能再被分割,或说已经分到不能再分的地步,所以叫做无方分极微尘。这种极微
尘是实有的,它是物质构成的基本元素,所有粗大的物质,则只不过是极微尘的产物而
已。
也就是说,山河大地、人体、房舍等粗大的物质,都是由许多极微尘堆积而成的,除了
极微尘以外,这些物质实际上都不存在。众多极微尘的累积,就会使人形成幻觉。所谓
的幻觉,就是以为物质确有形状、颜色等等。然而,这些错觉中的山河大地、人体、房
舍等却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一些没有形状、颜色的极微尘而已。
极微尘与极微尘之间,有空间相隔。这种极微尘之间的空隙,虽...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16403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nDiego 讨论区 】
发信人: crazyman (荒神), 信区: SanDiego
标 题: 最真日本史-茶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1 03:37:20 2012, 美东)
茶道传来
(人的一生有无数“现在”,但每个“现在”都是唯一的)
作为能和相扑相提并论不相上下的文化元素,茶道在日本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如果
不是因为这玩意儿的的确确起源于中国而不似相扑那样两说纷纭再加之目前中国境内也
仍然保留着一两样用来表演的“茶道”的话,恐怕这玩意儿也难逃和相扑一样沦为他国
国粹的下场。
饮茶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三国时代,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而作
为一种修生养性之道的“茶道”,则是从唐朝前后开始的,比如那会儿有个叫刘贞亮的
人就说过:“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同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的老百姓亦开
始有了喝茶的习惯。
延历二十四年(803),从唐朝归国的遣唐使永忠和尚将几麻袋茶叶也同时带回了日本,
并且呈交给了当时的嵯峨天皇,据说天皇在收到这份独特的礼物后显得非常的高兴。
不过,当时在日本的茶叶百分百都属特供产... 阅读全帖 |
|
|
c******n 发帖数: 16403 | 7 茶道传来
(人的一生有无数“现在”,但每个“现在”都是唯一的)
作为能和相扑相提并论不相上下的文化元素,茶道在日本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如果
不是因为这玩意儿的的确确起源于中国而不似相扑那样两说纷纭再加之目前中国境内也
仍然保留着一两样用来表演的“茶道”的话,恐怕这玩意儿也难逃和相扑一样沦为他国
国粹的下场。
饮茶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三国时代,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而作
为一种修生养性之道的“茶道”,则是从唐朝前后开始的,比如那会儿有个叫刘贞亮的
人就说过:“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同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的老百姓亦开
始有了喝茶的习惯。
延历二十四年(803),从唐朝归国的遣唐使永忠和尚将几麻袋茶叶也同时带回了日本,
并且呈交给了当时的嵯峨天皇,据说天皇在收到这份独特的礼物后显得非常的高兴。
不过,当时在日本的茶叶百分百都属特供产品——仅给上层贵族享用,而且还被当做了
一种名贵药材,并非是饮料。
那会儿的茶叶主治中风,糖尿病,厌食症以及脚气病等症状,并且还附有强身健体等功
效,在朝廷的王公贵族中人气非常高。
当然,这只是茶叶,一种能干嚼或是泡开水的食物,和茶道没有...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8 索达吉堪布
问(5):我认识一位信徒,她曾经接触了一些不同的上师,有的上师说她可以修这个
法,有的上师又说她不能修这个法,结果使她感到无所适从。那么,在藏传佛教中,什
么人可以修什么样的法,是否有具体的标准?
答:我们首先应明确一条基本原则,即并非所有佛教徒的话都百分之百地可信,因一些
所谓的佛教徒根本就不深钻佛教教义,他们也从不按佛陀的教导切实次第实修。在这些
人异想天开的白日梦中,似乎只要依止一位上师就可以解决一切修行上的事情。在他们
的眼目中,个体的解脱、往生的希望、摆脱轮回的梦魇,所有这些需要修行者自己励力
去做的事情,仿佛统统都可以交给上师代劳。其实藏地的大成就者华智仁波切早就说过
,上师再好,也不可能像抛石块一样把你扔到清净刹土,最主要还是要靠你个人的努力
修行。
对这位无所适从的信徒来说,我个人认为,如果某个上师说她不能修某个法,那就似乎
意味着她本人可能不具备修这个法门的根基,也即她的根器不能适应这个法的要求。
不过一般说来,一个上师是不应该限定弟子修某些法的,因弟子的根基千差万别,正是
为了因材施教,释迦牟尼佛才随宜开演出八万四千法门以救度不同根性的众生。如果一
个修...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9 南无阿弥陀佛!在去年五明佛学院益西彭措上师倡导的念佛共修中,每个参与者都获得
了183亿遍佛号功德!上师慈悲,今年的共修鼓励每人念一百万遍“南无阿弥陀佛”圣
号,但如果您实在很忙,发愿在今年极乐法会(2015年10月30日开始)之前念完一万遍
“南无阿弥陀佛”圣号也可以参加共修。请以三殊胜摄持(所谓的三殊胜,首先是加行
发心殊胜,即以菩提心来摄持所修之善根;中间是正行无缘殊胜,指不被分别念所染,
以无分别或专心志致的智慧来摄持;最后是后行回向殊胜,是指在结尾以回向来印持,
令善根永不失毁,且蒸蒸日上。索达吉堪布宣讲“三殊胜”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sanshusheng/),尽力念诵。让您的父母亲戚朋友都来报名参加喇荣五明佛学院佛号共修! 您要教他们念佛! 发心利众从身边的人开始!
按照经论记载,尤其据《俱舍论》中教证指示,如有三人一起造了杀人的恶业,这三人
都得到同等的杀人业果;或如有三人一起建造一座佛塔,每人最后都得到建造 一座佛
塔的功德。大家应发信解,决定信此大众共修之力过于凡夫一人独修之力百千万倍。因
此参加共修活动者,每个人都将获... 阅读全帖 |
|
l*******e 发帖数: 121 | 10 声闻果与佛果
一般学佛的行人,从努力修行,至因缘成熟时,就可觉悟证果。
在佛教的证
悟中,可分为小乘的果位与大乘的佛果。小乘的果位有四果;大乘菩
萨的果位称
为“地”,菩萨十个果位称为十地,真正圆满菩萨六度万行,完成的
证悟果位,
称为佛果。
一、声闻四果:
小乘又称为声闻乘,既是听闻佛法而觉悟的人。他们之所以被称
为小乘人,
是因为他们心量小,只求自己解脱。佛教的主要目标,是要“上求佛
道,下化众
生”,既是除了自己修行解脱证果外,还要引导其他众生解脱生死轮
回,走上涅
盘之道。根据《俱舍论》中说:在小乘的声闻四果中,修行者因为根
器与因缘的
不同,快者三生,慢者则六十劫方可觉悟证阿罗汉果,证悟的果位有
:初果须陀
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㈠、初果:
梵文称为须陀洹果,译为预流果,即初见真理,得入圣者之流。
依论师说:
“初果圣人是以智慧觉悟,见惑断除。”他们不为知见上的烦恼所迷
惑,对佛法
有绝对的信心。经中说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戒禁取见结及疑结-
-三结。所
谓“结”就是束缚的意思。有时候“结”又称为烦恼,断三结既是断
除此三种烦
恼。
①、我见结:执著五蕴身 |
|
p****y 发帖数: 23737 | 11 http://www.bailinsi.net/05wsbl/04wcl/01fxjc/011swgyfg.htm
声闻果与佛果
广超法师
声闻果与佛果
一般学佛的行人,从努力修行,至因缘成熟时,就可觉悟证果。在佛教的证
悟中,可分为小乘的果位与大乘的佛果。小乘的果位有四果;大乘菩萨的果位称
为“地”,菩萨十个果位称为十地,真正圆满菩萨六度万行,完成的证悟果位,
称为佛果。
一、声闻四果:
小乘又称为声闻乘,既是听闻佛法而觉悟的人。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小乘人,
是因为他们心量小,只求自己解脱。佛教的主要目标,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
生”,既是除了自己修行解脱证果外,还要引导其他众生解脱生死轮回,走上涅
盘之道。根据《俱舍论》中说:在小乘的声闻四果中,修行者因为根器与因缘的
不同,快者三生,慢者则六十劫方可觉悟证阿罗汉果,证悟的果位有:初果须陀
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㈠、初果:
梵文称为须陀洹果,译为预流果,即初见真理,得入圣者之流。依论师说:
“初果圣人是以智慧觉悟,见惑断除。”他们不为知见上的烦恼所迷惑,对佛法
有绝对的信心。经中说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戒禁取见结及疑 |
|
d******y 发帖数: 325 | 12 说一切有部的阿毗达磨俱舍论?
呵呵,如果大乘是佛说的,你不是天天谤佛?
别动不动把自己的说法硬贴金成“佛说”,就算你搬经典论书,也夹带了N多私货。
甭提什么实修实证,光看纸上谈兵,就凭你的阅读理解能力,BSO看再多的经典也白搭。 |
|
a*****y 发帖数: 33185 | 13 第八章 时间问题
现代物理学已从牛顿的绝对、普适的时间概念,演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顺应的时
间,亦即可依观察者的运动或引力大小而变慢或加快。时间已失去普适性:一个人的过
去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未来。物理时间和你我所体会的心理时间有何差别?“时光似箭”
所代表的时间呈单一方向前进的意义到底是真的,还是时间的方向是个心理构念?
郑:法国哲学家巴许拉说过,“对时间的冥思是通往玄学的第一步。”但时间绝对
不是个容易理解的概念。圣奥古斯丁在第四世纪时就说:“何谓时间?要是没人问,我
知道;要是有人问起,我试图解释,那我就不晓得了。”
时间不仅在玄学上举足轻重,更在物理学上扮演重要角色。物理学家在研究自然造
化的时候,常常遭遇到时间问题。这乍听之下可能会让人觉得很矛盾,因为时间测量的
是短促期间,而物理学家却一直在找寻法则,也就是说,在找寻不可变的永恒关系。但
是,时间概念却不断萦绕物理学家的心头。
伽利略在十六世纪时就引进时间观念,做为他研究移动体的基本物理维度,但以力
学定律提供第一个时间定义的却是十七世纪时的牛顿。他以阐明物体在时间中连续运动
的位置和速度,来界定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牛顿时间是绝...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7315 | 14
不用拿waichi生事:
【九品惑】
即贪、嗔、慢、无明等四种修惑,就其粗细而分为上、中、下等九品。又作九品烦恼。
总三界有欲界、四禅、四无色,共为九地。其中,欲界具有四种修惑,四禅、四无色除
嗔之外尚有其余三惑。于各地复分上上乃至下下九品,九地合为八十一品,称为八十一
品修惑。此通有漏、无漏二断,凡夫亦得断其中下八地七十二品;若就圣者而言,于修
道位断欲界之前六品者为第二果,断欲界九品者为第三果,断尽上二界七十二品者为第
四果。又每断此一品,各有无间、解脱二道;所断之障,于一一地中各有九品,故能对
治之道亦有九,称为九无间道、九解脱道。无学之圣者修练根时,亦有九无间、九解脱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九、俱舍论卷二十三]
[佛学大词典]
【断惑】
断除一切贪嗔痴等烦恼。
[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
|
r**m 发帖数: 1825 | 15 讲的不错
有论典,看法不同。我倾向于认为存在,但没有公认的结集里。理由是∶
俱舍论等都不算原始佛法。不过如果不同部派对某一个问题见解类似,就很可能接近原
始佛法的见解。 |
|
d******e 发帖数: 4192 | 16 现在有人研究出新的观点,大乘来自部派,说一切有部.
部派和大乘的盛行在同时期,观点类似.
我纯属好奇心.
有论典,看法不同。我倾向于认为存在,但没有公认的结集里。理由是∶
俱舍论等都不算原始佛法。不过如果不同部派对某一个问题见解类似,就很可能接近原
始佛法的见解。 |
|
J******s 发帖数: 7538 | 17 我更喜欢俱舍论这部聪明论。哈哈
堂主昨天的法会如何?
introduction |
|
J******s 发帖数: 7538 | 18 我在看
俱舍论颂讲记 by 演培法师
so far so good
我比较喜欢看论,不喜欢读经。我觉得跟自己思维模式有很大关系的说。哈 |
|
H******9 发帖数: 2766 | 19 因为怕成妄语,所以用"好象"。怎么能是“不要用好像,否則成妄語”?奇怪的逻辑。
那是我回bigfool的话,也算是象bigfool求证,因为他好象对萧的派系懂的多一些(注
意,俺又用了一个好象)。
既然你感兴趣,我帮你搜了一下,罗列几点关于萧是几地菩萨的网上的争论由来,你参
考就行,不要拉着我讨论,因为俺不想趟萧这趟浑水。
网传萧有如下的说法(不引用书名了,因为懒得搜):
1、萧判定玄奘菩萨为三地心的摩诃萨,六祖没到初地。
2、萧说“我们在书中也说过,如果有人要用这种双身修法来度人明心或眼见佛性的话
,必须已经到了八地的証量,我就不会阻止你,因為八地菩萨於相於土都已自在,他可
以变现一个化身,用那个化身去為人共修双身法,使有缘者得度,他不必牺牲色相,他
也没有去贪他人的美色。”
3、萧说“但是密宗的那些古今祖师们,个个都未明心,尚且未入第七住位,亦未断我
见(皆以意识为常不坏心故),未证得声闻初果,皆是欲贪未断的人,怎么可以传双身修
法?”
经论中如是说:
1、《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下地菩薩起智慧,不能了達於上地
2、《阿毘达磨俱舍论》:下地智不知上地心
所以,萧可以判定玄奘为三地心,...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20 济群法师问(5):
我认识一位信徒,她曾经接触了一些不同的上师,有的上师说她可以修这个法,有的上
师又说她不能修这个法,结果使她感到无所适从。那么,在藏传佛教中,什么人可以修
什么样的法,是否有具体的标准?
索达吉堪布答:
我们首先应明确一条基本原则,即并非所有佛教徒的话都百分之百地可信,因一些所谓
的佛教徒根本就不深钻佛教教义,他们也从不按佛陀的教导切实次第实修。在这些人异
想天开的白日梦中,似乎只要依止一位上师就可以解决一切修行上的事情。在他们的眼
目中,个体的解脱、往生的希望、摆脱轮回的梦魇,所有这些需要修行者自己励力去做
的事情,仿佛统统都可以交给上师代劳。其实藏地的大成就者华智仁波切早就说过,上
师再好,也不可能像抛石块一样把你扔到清净刹土,最主要还是要靠你个人的努力修行。
对这位无所适从的信徒来说,我个人认为,如果某个上师说她不能修某个法,那就
似乎意味着她本人可能不具备修这个法门的根基,也即她的根器不能适应这个法的要求。
不过一般说来,一个上师是不应该限定弟子修某些法的,因弟子的根基千差万别,
正是为了因材施教,释迦牟尼佛才随宜开演出八万四千法门以救度不同根性的众生。如
... 阅读全帖 |
|
|
z**n 发帖数: 22303 | 22 佛法概要-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佛教是什么?佛教是哲学?还是宗教?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大家都犯了将文化与
佛法混为一谈的错误,其实文化与佛法并不相同,如果把文化譬喻为茶杯,佛法就是茶
。喝茶需要茶杯,但喝完茶后,就不再需要握着茶杯。
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都是以人类有限的智慧所发展出来的,是人造的,但佛法并不是
人造的。当然,就相对的教法来看,它是由佛所说的,可是由绝对的教法来看,佛法不
是佛说的。
这个时代,大家只在乎文化是什么,而不在乎佛法是什么,就像人们在乎茶杯,而
不管茶的内容,所以大家探讨红帽系、黄帽系如何做大礼拜,尽把重心放在人们所创造
的事务上。
在日本,我们看到眼睛细细、肚子大大的佛像;在印度,看到腿长、身体长、鼻子
挺挺的佛像;在阿富汗,看到有胡子、有胸毛的佛像,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做的佛像最接
进实相。真正的佛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除非他自己已经成佛。当然,佛也没有告
诉我们,他决定要像日本的佛、印度的佛、还是阿富汗的佛。所以,不要这么在乎文化
的差异,虽然文化可以帮助我们,就像茶杯可以让我们喝到茶一样,但更重要的是,知
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
佛法是不是一种宗教?一般的宗教相...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3 上师应为弟子传何法
问(5):我认识一位信徒,她曾经接触了一些不同的上师,有的上师说她可以修这个
法,有的上师又说她不能修这个法,结果使她感到无所适从。那么,在藏传佛教中,什
么人可以修什么样的法,是否有具体的标准?
答:我们首先应明确一条基本原则,即并非所有佛教徒的话都百分之百地可信,因一些
所谓的佛教徒根本就不深钻佛教教义,他们也从不按佛陀的教导切实次第实修。在这些
人异想天开的白日梦中,似乎只要依止一位上师就可以解决一切修行上的事情。在他们
的眼目中,个体的解脱、往生的希望、摆脱轮回的梦魇,所有这些需要修行者自己励力
去做的事情,仿佛统统都可以交给上师代劳。其实藏地的大成就者华智仁波切早就说过
,上师再好,也不可能像抛石块一样把你扔到清净刹土,最主要还是要靠你个人的努力
修行。
对这位无所适从的信徒来说,我个人认为,如果某个上师说她不能修某个法,那就似乎
意味着她本人可能不具备修这个法门的根基,也即她的根器不能适应这个法的要求。
不过一般说来,一个上师是不应该限定弟子修某些法的,因弟子的根基千差万别,正是
为了因材施教,释迦牟尼佛才随宜开演出八万四千法门以救度不同根性的众生。如果...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24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08i7k.html
虽然佛教的物种起源说不是一个具体的修法,而只是一些理论上的知识,但这个知识却
与修行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十分重要;另外,除了少数一心念佛的老人之外,很多佛
教徒也极其关注这个问题。鉴于这两个原因,所以有必要讲一讲。
一、轮回的起源
(一)、总说
首先提出问题,佛教对于生命的开始、物种的起源究竟是如何解释的呢?换言之,众生
、轮回或者所有的生命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呢?
基督教以及现代科学等宗教与学科,都对宇宙的产生表明过自己或清晰、或模糊的观点
,所以很多人也想瞭解佛教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另外,如果能将这个问题瞭解
得比较透彻,就能成为修行的动力,无论对修习密法,还是显宗的空性和如来藏都会有
一定的帮助。所以,今天就以生命的开始或者诞生,即佛教的「物种起源说」为话题来
进行讲述。
对于这个问题,显宗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他们认为︰轮回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如
同十二缘起中所讲的一样,在十二缘起的最后是老死,老死结束之后,又是无明,就这
样周而复始、轮转不息。
对于这个问题,密宗...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5 索达吉堪布
问(5):我认识一位信徒,她曾经接触了一些不同的上师,有的上师说她可以修这个
法,有的上师又说她不能修这个法,结果使她感到无所适从。那么,在藏传佛教中,什
么人可以修什么样的法,是否有具体的标准?
答:我们首先应明确一条基本原则,即并非所有佛教徒的话都百分之百地可信,因一些
所谓的佛教徒根本就不深钻佛教教义,他们也从不按佛陀的教导切实次第实修。在这些
人异想天开的白日梦中,似乎只要依止一位上师就可以解决一切修行上的事情。在他们
的眼目中,个体的解脱、往生的希望、摆脱轮回的梦魇,所有这些需要修行者自己励力
去做的事情,仿佛统统都可以交给上师代劳。其实藏地的大成就者华智仁波切早就说过
,上师再好,也不可能像抛石块一样把你扔到清净刹土,最主要还是要靠你个人的努力
修行。
对这位无所适从的信徒来说,我个人认为,如果某个上师说她不能修某个法,那就似乎
意味着她本人可能不具备修这个法门的根基,也即她的根器不能适应这个法的要求。
不过一般说来,一个上师是不应该限定弟子修某些法的,因弟子的根基千差万别,正是
为了因材施教,释迦牟尼佛才随宜开演出八万四千法门以救度不同根性的众生。如果一
个修...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6 南无阿弥陀佛!在去年五明佛学院益西彭措上师倡导的念佛共修中,每个参与者都获得
了183亿遍佛号功德!上师慈悲,今年的共修鼓励每人念一百万遍“南无阿弥陀佛”圣
号,但如果您实在很忙,发愿在今年极乐法会(2015年10月30日开始)之前念完一万遍
“南无阿弥陀佛”圣号也可以参加共修。请以三殊胜摄持(所谓的三殊胜,首先是加行
发心殊胜,即以菩提心来摄持所修之善根;中间是正行无缘殊胜,指不被分别念所染,
以无分别或专心志致的智慧来摄持;最后是后行回向殊胜,是指在结尾以回向来印持,
令善根永不失毁,且蒸蒸日上。索达吉堪布宣讲“三殊胜”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sanshusheng/),尽力念诵。让您的父母亲戚朋友都来报名参加喇荣五明佛学院佛号共修! 您要教他们念佛! 发心利众从身边的人开始!
按照经论记载,尤其据《俱舍论》中教证指示,如有三人一起造了杀人的恶业,这三人
都得到同等的杀人业果;或如有三人一起建造一座佛塔,每人最后都得到建造 一座佛
塔的功德。大家应发信解,决定信此大众共修之力过于凡夫一人独修之力百千万倍。因
此参加共修活动者,每个人都将获...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27 第二、佛经中曾讲道:月球上有天人和天人的宫殿。可是当宇航员登上月球时,却只能
失望地看到一个毫无生机的星球。
如果要问其中谁对谁错,应该是双方都没错。我们在承认科学发现的同时,也要记住佛
曾亲口所说的话:“世间人与我争论,我不与世间人争论;世间人认为存在的,我也承
认是存在;世间人认为不存在的,我也承认是不存在。”所以,佛教的包容性很大。不
仅是现代的,就是千百万年以后的科学新发现,佛教都可以包容。
佛所说的“世间人”,并不是指任何一个人的胡思乱想,而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以人的
眼耳鼻舌等感官所得出的结论。如果我们看到此屋中没有骆驼和大象,佛也会认定是没
有;如果我们看到此屋中有很多人,佛也会承认有很多人。当佛站在我们世间人的立场
来看问题时,由于这些是我们眼睛所得到的结论,佛就会予以承认。
同理,虽然现代科学是依靠各种仪器来作实验,下定论,但仪器最终还是要靠人的眼睛
来观察。说穿了,实验都是人作出来的,而人靠的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些感官在正常情
况下所得到的结论,佛永远都不会否定。 只要是经过无可非议的实验所得到的结论
或新生的事物,佛教都会接纳。只要是佛教徒,都应该知道这一点。 ...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28 2、建立佛教的观点
佛教认为:轮回的起源用一句话就可以准确地加以概括,那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为什么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轮回中经历过无数次生死
,除了佛陀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统计出我们转生轮回的次数。正因为轮回的漫长遥远
,所以说是“远在天边”;
又因为每个众生在每一次生死,每一天的深度睡眠,每一个念头的产生与消失之际,都
经历了轮回的开始与结尾,所以,又可以说轮回的开始是“近在眼前”。
首先我们讲最远的轮回开始。在凡夫人所能感受到的外在世界与六道众生尚未产生之前
,既不是轮回,也不是涅槃;既没有佛,也没有众生。
这种状态,与地球没有诞生之前,天体物理学家称之为“真空”的状态,以及佛教《俱
舍论》等论典中所讲的成住坏空中“空”的阶段虽然不是完全一致,但也有些相似。在
这些状态中,都不存在任何物质。
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在真空当中蓄积着能量,在能量挤压之后,就产生了原子核等微小
粒子,众多微小粒子的聚合,就形成了肉眼所见的物体,继而产生了星球以及星球上的
万事万物。
佛教认为:在这个没有佛、没有众生、没有轮回、没有解脱、没有山河大地、没有任何
星球、没...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Holly333 (Holly), 信区: Wisdom
标 题: 肯德基 麦当劳,就算吃一个鸡腿,恐怕永远也得不到解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17 01:31:19 2016, 美东)
肯德基 麦当劳,就算吃一个鸡腿,恐怕永远也得不到解脱---索达吉堪布
大家必须要明白,凡是参与杀生的每个人,都将得到杀生的整个罪业,并不是这一罪业
由许多人均分。
比如,十个人吃饭时点了一条鱼,那么杀鱼的罪业不是由十人来分摊,一人只得十分之
一,而是每个人都有杀一条鱼的恶业。
《俱舍论》中也说:“军兵等为同一事,一切人均如作者。”倘若拥有一百人的军队杀
了一个人,那其中每个人都有完整的杀人罪业。(共同作功德,也是同样如此。)
所以,在杀生这方面,大家一定要注意,因为很多罪业是连在一起的,特别可怕。
就拿肯德基、麦当劳来说,据2009年统计,麦当劳在120多个国家设有超过3万家连锁店
,中国有750多家,全世界一天的顾客就有5000多万人;肯德基在80多个国家拥有11000
多家分店,中国就有2000多家。
这么多的连锁... 阅读全帖 |
|
h******y 发帖数: 2025 | 30 3信仰·文化
藏传佛教做为信仰体系的同时又是兼容并蓄的文化体系,对其信仰者的藏族来说文化
和宗教很难有明确的界线。当我们说到藏族文化时,它的核心的价值观念来自于佛教。如
果离开了佛教,藏族文化就无从说起(当然这里的藏族文化是指佛教传入以后形成的藏族
文化),或者说藏族文化中那些对当今人类仍有启迪意义、仍有价值,甚至超前的观念就
更无从谈起。如果没有了这些,藏族文化也就只剩下了一些原始而简陋的内容。佛教对藏
族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甚至可以说宗教信仰就是生活。佛教的气息弥漫于
雪域高原,弥漫于人们的内心深处。
藏族人的价值观念即就是藏传佛教的信念,或者说佛教学说是藏族价值观的核心和基
础,尤其对一些老年人和出家的僧人来说,更是如此。
相信生命轮回。佛教将一个世界分为“三界六道”,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而
有六种生灵在此三界轮回,即天、非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佛教认为“三界六道”
中的各个生灵,都有各自的寿限,寿尽而又传入其他的处所,如此在六道之中不断轮回,
没有尽头。印度佛教大师世亲的《俱舍论》中对此有详尽的论述,藏传佛教的不少大德的
有关著 |
|
b*****n 发帖数: 662 | 31 http://baike.baidu.com/view/1892643.htm
佛教大小乘佛典将因果关系中的结果分为五类,其具体名目和涵义是:
(一)异熟果。异熟,旧译为果报。这是基于因果概念而来的一个具有新意的同语
,指众生前生善恶行为所招致的苦或乐等果报。即四缘中增上缘所得的果。异熟果与因
性质不同,既不同时又非相随。前生的因是道德性的善或恶,后生的果是实体性的善或
恶,如人 “放下屠刀”行善,立地成佛;作恶变成鬼,就称为异熟果。
(二)等流果。是由原因流出来的结果。由或善或恶的因生起同类的或善或恶的果
。等流果是与原因为同种类的结果,又称习果。《阿毗达磨俱舍论》认为,果似因为“
等”,果从因生为“流”。“等”是等同,“流”是流类,等同流类的果为等流果。例
如先前操杀生之业缩短了其他生物的寿命,而其后的果报亦会是短命而死。
(三)士用果。士指人;用为作用,指人的造作。士用即人的作用。人们使用各种
工具所造的各类事情,所得的结果称士用果。
(四)增上果。 “增上”,即增进、助长。一切具有影响力或不起阻碍作用的即
积极的或消极的原因都是增上缘。依增上缘而生的果是增上果。如眼识(眼的视觉...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791 | 32 梵语s/as/a-rajas。谓可止住于兔毛尖之微尘。相当于羊毛尘的七分之一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二: 谓七极微为一微量。积微至七为一金尘。积七金尘为水尘
量。水尘积至七为一兔毛尘。积七兔毛尘为羊毛尘量。 |
|
R*****g 发帖数: 682 | 33 在《西游记》中猪刚鬣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号,
叫做“八戒”。
据《俱舍论》载,“八戒”,又作八斋戒、八关斋,即以下八种过失:一者杀生,
二不与取(指偷 抢),三非梵行(男女之媾合,注意不同于五戒中的“不邪淫”),
四虚诳语,五饮诸酒,六涂饰香鬘(mán)歌舞观听,七眠坐高广严丽床座,八食非时
食(午后之食)。
“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戒”就是把八戒中的第六戒拆分成两条,最后又加上“不蓄金银财宝”。
此外,佛家对“戒”和“律”还有分别:“戒”指内在自律;“律”则有外在规范
。佛家有戒、定 、慧三种学问,称为“三学”,这里的“戒律”就是“戒”学,以期
借此达到“禅定”,乃至“般若”。
文章来源:新起点国学堂 作者:佚名 |
|
R*****g 发帖数: 682 | 34 在《西游记》中猪刚鬣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号,
叫做“八戒”。
据《俱舍论》载,“八戒”,又作八斋戒、八关斋,即以下八种过失:一者杀生,
二不与取(指偷 抢),三非梵行(男女之媾合,注意不同于五戒中的“不邪淫”),
四虚诳语,五饮诸酒,六涂饰香鬘(mán)歌舞观听,七眠坐高广严丽床座,八食非时
食(午后之食)。
“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戒”就是把八戒中的第六戒拆分成两条,最后又加上“不蓄金银财宝”。
此外,佛家对“戒”和“律”还有分别:“戒”指内在自律;“律”则有外在规范
。佛家有戒、定 、慧三种学问,称为“三学”,这里的“戒律”就是“戒”学,以期
借此达到“禅定”,乃至“般若”。
文章来源:新起点国学堂 作者:佚名 |
|
a****a 发帖数: 2 | 35 (转载自http://www.ybamswk.cdc.net.my/faq/quest28.htm )
中阴又叫中蕴、中有,就是五阴和五蕴的意思。所谓阴和蕴,是指色、
受、想、行、识五种,乃三界众生生命的组合元素。阴是唐以前的旧译,
蕴是唐以后的新译。三界众生称为二十五有,所谓有,就是有五蕴;不出
三界是被五蕴所困,解脱生死即是出离五蕴的三界。
中国民间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把佛教的五蕴改为中国
思想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其实,五行的相生相克仅属于物质世
界。佛教的五蕴之色蕴就涵盖了全部的五行,其馀的四蕴则属于精神世
界。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就成为三界众生的活动现象。
根据《俱舍论》第十卷,中阴身有五个名字,分别是∶意生身、求
生、食香、中有、起,这是依据其性质分的。如∶依意求生得化身,因而
称「意生身」;又因其经常喜好寻察当生之处,而名「求生」;依各种喜
爱的气味来维持和营养他们的身体,故名「食香」;因为是处于从此生的
败坏到另一生出现之间的过渡期,所以叫「中有」;他能够产生生命过程
中的另一个身体,而他本身却是不藉父母等缘,乃自然而生,因此又称为
「起」。
有□报的中阴 |
|
j********u 发帖数: 15 | 36 转自http://www.fjdh.com/Article/HTML/Article_20090330153306.html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二)
作者:慈诚罗珠堪布讲授 文章来源:《慧灯之光》(四) 点击数:512 更
新时间:2009-3-30
有漏皆苦
(一)总述
今天接着讲四法印的第二个——有漏皆苦。
“ 有漏”是什么意思呢?关于有漏与无漏的概念,一切有部、经部以及唯识宗等等宗
派,都有自己不同的划分界限。《俱舍论》中讲过很多有漏无漏的差别,从大乘佛法的
角度来说,所谓“有漏”,就是不清净的事物,包括所有的执着以及执着的对境;而“
无漏”,则是清净的事物,包括没有执着以及执着对境的,一地以上菩萨入根本慧定的
状态。
什么叫做执着以及执着的对境呢?譬如说,在眼识看到一个对境的时候,就会产生执着
。其中执着的对象或对境,是眼识所看到的物质。眼识与物质,也即执着与执着对境,
它们分别被称为能取和所取。
所有能取、所取消失的境界,叫做无漏,这也是一地以上菩萨入定的境界;除了佛的境
界以及一地以上菩萨入定的境界之外,其他所有具备能取、所取的境界,都叫作有漏。
从这个 |
|
r*****d 发帖数: 922 | 37 关于放生
慈诚罗珠堪布 开示
作为佛教徒,我们经常放生。如果如法地放生,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不够如理如法
,功德就不是很大。所以,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讲讲有关放生的问题。
大乘菩萨所有的行为,可以归纳为六种,这就是六度,六波罗密多。本来,大乘菩萨的
见解、行为、修法,利益众生、度化众生的事业浩如烟海,但所有这些方便,均可以归
纳成为六度。
如果我们能如法放生,即使是放一条生命,也有办法具备六度。如何具备呢?下面我们
分别讲述:
第一,布施。
大乘菩萨的布施有三种:无畏布施、法布施和财布施。
无畏布施:
放生本身就是无畏布施。但要成为真正的无畏布施,还需要一些条件。
1. 放生时,要看生命放完后是否安全。譬如藏地也有泥鳅卖,是从汉地运过去的,当
地的牧民以为是鱼,就买了放到河里。那儿的河底下没有泥,全是石头,河水也很冷,
因为它的源头是雪山。泥鳅放下去后,对环境不适应,活不了多久,都死掉了。
1991年、1992年时,我们也欠缺常识,在康定买了鳝鱼,然后放到康定城中的一条河里
,结果可想而知,它们根本活不了。我们发了救度它们的心,却不能使它们真正得到救
护,实在很可惜。...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922 | 38 一、推翻六识的见解
建立“如来藏”见解首先要推翻六识的见解,我们的器官,如眼、耳、鼻、舌等的功能
是有限的。这些功能局限于某种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这些器官就无能为力了。而
我们的第六意识虽然有观察的功能,但观察的依据也来自于眼耳鼻舌。譬如当人在回忆
往事的时候,他对往事的记忆仍来源于眼耳鼻舌。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思维的依据来
自于眼耳鼻舌。但眼耳鼻舌等器官本身,不但不能看见或了知“大光明”、“如来藏”
、“空性”等,而且,就连我们平时自认为看得一清二楚的东西,其实都没有真正分辨
清楚,看个究竟。
比如我们以肉眼观察某个事物,认为它处于静止状态。但佛告诉我们,它们不是静止的
,是一刹那一刹那运动变化的事物。从科学的角度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我们以肉眼
看桌子,就会认为它是完整的木板,看不出它中间有缝有孔。但《俱舍论》中却认为:
一切物质由微尘构成,微尘之间是有间隙的。众所周知的科学理论也告诉我们,桌子是
由无数微尘组成,微尘之间并非相互连接,而是存在间隙的。这就像我们远看银河,认
为是一片光明,但如果借助于天文望远镜,或者从近距离观察,就会发现银河并非一片
光明,而是由很多星星构成的... 阅读全帖 |
|
|
i***r 发帖数: 292 | 40 放狗查了查:
无间道与解脱道乃断惑证理之二道。
(一)无间道者,谓正断惑之智慧。其智不为惑所间隔,故称无间,旧译为无碍道。
(二)解脱道者,谓正证理之智慧。其智离惑之系缚,自在证理,故称解脱。
凡断一切惑,必存此二道,无间道乃前念之因道,解脱道为后念之果道。
〔俱舍论卷二十五〕
* 無間道
o 「八大地獄之最,稱為無間地獄,為無間斷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涅盤經》第十九卷。
o 佛曰:「受身無間者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
* 無間道2
o 「阿者言無,鼻者名間,為無時間,為無空間,為無量受業報之界。」
o 「無間有三,時無間,空無間,受苦無間。犯五逆罪者永墮此界,盡受終極之無間。」
* 無間道3:終極無間
o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以此連綿,求出無期。」 |
|
z**n 发帖数: 22303 | 41 这个很有意思:
前生后世 铁证如山——两个回忆前世事例采访(有图)
http://tibet.woeser.com/?p=22676
什么是中阴身:
自亡者断气,第八意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中阴身」。所谓「前阴
已谢,后阴未至,中阴现前。」前阴已谢指此期寿命已尽,后阴未至意谓尚未投胎。就
一般而言,人死后皆有中阴身。然大善大恶者则无。一人生前积极行善,认真修行,对
三宝及净土深具信心,断气后毋需历经中阴阶段,刹那间往生极乐。升天及下地狱者亦
等同此速。生前未闻佛法,然奉行十善,乐善好施,为世间之大善人,百年之后,亦得
瞬间投生天堂。生前作奸犯科,烧杀掳掠,瞋恨恚怨,强取豪夺,此等极恶之徒,命终
直入地狱。至于贪念重者则堕鬼道。
中阴又称「中蕴身」、「中蕴有」、亦称「中阴有」、「中阴身」。藏文「中阴」意为
「一情境结束」与「另一情境展开」间之过渡时期。断气、甫亡谓「死有」,来世投胎
(即转世)时曰「生有」。据《俱舍论》卷十所载,死亡瞬间至来生出世之刹那(即投
胎、入母胎内),其中间时段称「中有」。因仅意识存在,并无实质肉体,乃由意识作
主宰,幻化而来,非父精母血孕育所成,...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42 http://baike.baidu.com/view/1892643.htm
佛教大小乘佛典将因果关系中的结果分为五类,其具体名目和涵义是:
(一)异熟果。异熟,旧译为果报。这是基于因果概念而来的一个具有新意的同语
,指众生前生善恶行为所招致的苦或乐等果报。即四缘中增上缘所得的果。异熟果与因
性质不同,既不同时又非相随。前生的因是道德性的善或恶,后生的果是实体性的善或
恶,如人 “放下屠刀”行善,立地成佛;作恶变成鬼,就称为异熟果。
(二)等流果。是由原因流出来的结果。由或善或恶的因生起同类的或善或恶的果
。等流果是与原因为同种类的结果,又称习果。《阿毗达磨俱舍论》认为,果似因为“
等”,果从因生为“流”。“等”是等同,“流”是流类,等同流类的果为等流果。例
如先前操杀生之业缩短了其他生物的寿命,而其后的果报亦会是短命而死。
(三)士用果。士指人;用为作用,指人的造作。士用即人的作用。人们使用各种
工具所造的各类事情,所得的结果称士用果。
(四)增上果。 “增上”,即增进、助长。一切具有影响力或不起阻碍作用的即
积极的或消极的原因都是增上缘。依增上缘而生的果是增上果。如眼识(眼的视觉...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3 【禅那】
(术语)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与禅定同。心定一境而审为思虑者。是为色界所
属之心德,不具欲界之心,离欲界之烦恼,乃可得之。思惟修者,为寄于因之名,一心
思惟研修为因,乃得此定心,故名为思惟修,静虑者就当体而名之,其禅那之体为寂静
而亦具审虑之用,故曰静虑。静即定,虑即慧也。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次第禅门一
上曰:‘思惟修者,此可对因。何以故?思惟是筹量之念,修是专心研习之名,故以对
修因。’大乘义章十二曰:‘上界静法审观方成,名思惟修。’俱舍论二十八曰:‘依
何义故立静虑名?由是寂静能审虑故。审虑即是实了知义,如说心在定能如实了知。’
同光记十八曰:‘由定寂静慧能审虑。(中略)驮南,此云静虑,旧云禅。或云禅那,
或云持阿那,皆讹也。(中略)婆沙八十三云:静谓等引,虑谓遍观,故名静虑。’(
等引为定之异名)。修得此禅那,则死后必生于色界之四禅天。外道为生天而修之。佛
者为依此发无漏智而修之。欲成就之。必脱离欲界生得之散心妄念,外道佛法,其揆一
也。梵Dhya%na。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这里面有定还有观,有如实知见。三昧有观的含义么? |
|
|
|
b*****l 发帖数: 3821 | 46 俱舍论是世亲菩萨回小向大之前的著作,
之后就受到其兄无著菩萨的影响,转入大乘,力弘唯识。
这个时序很说明问题。 |
|
|
G**W 发帖数: 1865 | 48 色边色
敬供朋友参考 :
佛说的『空性』,并不是虚空,更不是无法的断滅空,
我们现在要先来探究虚空到底有边? 还是无边? 假设实有虚空 (虚空其实是不存在的,
只是依物质的边际,在没有物质的地方施设为虚空。譬如这里有一个拳头,拳头外面叫
作虚空,是依拳头的边际施设为虚空,所以虚空其实是没有法,是意识依色法而施设的
观念。所以虚空其实是附属于色法而存在,《楞伽经》中佛开示说: 「虚空是色,随入
色种.」它是依附于色法而存在的,所以它应当是算在色法里面;因此,二乘法的《俱舍
论》也说虚空是色边色: 虚空仍是色法,它是色的边际法,因为它依附于色法而存在,
所以叫作色边色)。
但我们不妨依世俗的观念来说虚空,虚空到底有边、无边? 如果说有边,我们「以光速
的千万亿倍去跑好了,我们跑到了虚空的边际。」, 那么「那个边际外面呢? 是虚空
,或是物质? 」所以没有办法说虚空有边,虚空其实没有东西,不是实法,只是依于物
质的边际来施设,所以虚空不能说有边。虚空如此,虚空无法。所以佛法的空性并不是
虚空。 |
|
g***o 发帖数: 283 | 49 推算的——
扫描的陈兵《新编佛教辞典》刹那条目: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意译一念、须臾。佛教用以表示最短的时间单位。《俱舍论》
谓壮士一疾弹指,经6 5刹那。120刹那为一“怛刹那”,60怛刹那为一“腊缚”,30腊
缚为一“须臾”,30须臾为一昼夜。按此,则一刹那为0. 013秒。 |
|
f*******8 发帖数: 3612 | 50
别的
华严经这一段不错。
我觉得阿弥陀佛以愿力建佛土,让到佛土的人都能最后解脱,也算是帮人建立解脱因缘。
佛说三皈依,首先是皈依佛---以佛为庇护所。
这是他自己说的,不是后人为了尊重佛而故意加上的。(见下)
既然佛说应以我为庇护所,别人来了他当然应该有所负责,
不仅仅是宣示一下教理了事。
既然说要负责,他就必须有负责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什么?
这一点在ken wilber 关于宗教中的guru和大学中的teacher的区分中也有说明,
guru(应该可以对应明师),不是teacher,下课就完事,所有的行为只是职业生涯。
guru是要负责你学会的。
(当然建立因缘的前提是人要有求解脱的心,因为人都有自由意志,所以佛才有不问不
说的说法)
--------
回顾一下
这个事情本来复杂,不是一言两语能说得清楚。
按说这个版以前都谈论过了,到底哪些可以说清楚,修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说清楚。
正向说清楚(就是确认性地说清楚)还是反向说清楚(就是把行不通的都排除掉)
这篇文本来是因为俱乐部贴了,我觉得不错才转过来的,
主要是欣赏那句话:
【须常研知自身 所作为何事, 所结又何果】
不过真要说到“明...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