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俱舍论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1
发帖数: 182
1
课程介绍
http://www.buddhistweb.org/index.php/foxuehui/gjfxh/kecheng
开设的课程

● 基础课程
共2册书;主要修学内容包括“闻法方式、为什么学佛、怎么样学佛、什么是密宗、三
殊胜、胜利道歌、胜出天神赞、念佛功德、略说忏罪、菩提心的修法、亲友书讲记、醒
世歌、树立佛幢 千秋万代、愿海精髓”等。
基础课程视频、音频及文本下载
● 加行课程
以《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亦名《普贤上师言教》)为主要修学内容。共7册书;内容
包括“前行广释、莲师金刚七句略讲”等。圆满完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修学、符
合相关要求的学员,有机会继续学修法王如意宝亲传、具有不共近传加持的《文殊大圆
满》、自莲花生大士传承至今的《六中阴修法》、无垢光尊者所著的《大圆满三大休息
》、《三自解脱》、《七宝藏》的部分论典等宁玛派特有的窍诀性修法。
前行课程视频、音频及文本下载
● 净土课程
以《极乐愿文》(亦名《藏传净土教言》)为主要修学内容。共10册书;内容包括“净
土教言讲记、藏传净土法讲记、汉传净土五经一论讲记”等;通过让学员了解并行持往
生极乐四因,如理念...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
45.犀牛头师具义金刚
虽说是词句传承,实际上也是续部传承。大多数续部传承是那洛巴和梅志巴传下来的,
有些是从龙树菩萨——胜天——罗睺罗——月称论师——光源论师——智称——仙得巴。
数量不菲的续部传承是由文殊友传给婆罗门智慧金刚和菩提金刚。
还有一种传承:吉祥智慧洲—寂友论师—吉祥部—芝乐巴—那巴洲(黑生)—曼巴侠(
医师足)。这后四位传给文殊智——具义金刚——思得布拉——阿底峡尊者——尊瓦巴
——大金刚座者。
另一个传承是:芝乐巴—拓嘎那—仙得巴—加纳西尔摩卡—阿底峡尊者—大金刚座者—
中金刚座者。
还有一种传承:游舞金刚,他从邬金迎请了许多续部——勒勒班扎——文殊吉祥智慧。
这位阿阇黎以带牛角的威猛坐式修持大威德瑜伽,流传有一位大日国王曾被他掀翻在地。
文殊吉祥智慧传给具义金刚——又称秀拔瓦或婆罗门华筝,获大手印果位。有一次,南
方贝塔那有一位外道国王要将一位讲经说法的三藏比丘斩首示众,阿阇黎闻讯前往,请
求外道国王手下留情。外道国王说:“既然你替他求情,我可以放他,但有一个条件,
你要用自己的头来交换。”
阿阇黎当即砍下自己的头,把它送给国王。随后,他又在自己的头部安了一个犀牛的...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
你说的这些祖师大德,在楼主跪舔的狂徒萧平实眼里,都是下地狱的妖魔鬼怪。
自诩为三地菩萨的萧道长的很多可笑事迹有很多,包括宣称自己是大力诽谤的藏传觉囊
派法王,天下开悟的都是他正觉会的弟子。还有许多有兴趣自己去搜吧。
略谈附佛外道萧平实狂谤显宗教法的问题 - zt
节自 第三章《般若中观和禅宗不是了义正法吗?》
本章以般若中观和禅宗为例,简要分析了萧平实师徒的作案手法和非份野心。其实
,他们的破法行为远不止此。譬如,对久负盛名的净土宗,萧平实同样出言不逊:“净
土宗的邪见是:由于自古以来净土宗证悟的祖师很少,那些净土宗大师们开示宗义及般
若涅槃时,大部分是属于情解思惟所得。譬如昙鸾大师著作《往生论》的注,他的注就
错了,可是世亲菩萨写《往生论》却是对的,到了昙鸾却是错解的,这就是没有如实的
证悟般若中观,所产生的错误——无量无数一厢情愿的情解思惟所得的观念。”(《邪
见与佛法》)
“弘扬净土法门的人,不可以离开净土五经乃至其他一切经典,而独尊崇净土宗诸
祖师所说的开示语录。因为净土宗的那些祖师们,其中有许多人是思惟想像所得,不曾
与圣道门相应,不解佛意……后代的净土宗学净土法门的佛子们,...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192
4
SEEU, 你说的名词是下面的意思吗?
=======================================================================
小乘俱舍宗谓观察思悟四谛十六行相之后,进入见道,以无漏智现观四谛所得之十六种
智慧,称为十六心。四谛,指苦、集、灭、道四种真谛,为佛教最基本之教义。十六行
相,即在修习观悟之过程中,对四谛各自产生四个方面之理解与观念。见道,为佛教修
行阶位之一种,意谓「见照四谛真理之修行阶位」。无漏智,即断除欲界、色界、无色
界等三界之烦恼,而证得佛教真理(出世间智)之智慧。现观,即透过禅定,不经语言
文字等概念,而使佛教真理直接呈现于面前的一种认识方法。此类认识方法,于小乘佛
教中,特以四谛作为认识对象,称为「圣谛现观」,亦即次第观三界之四谛:先缘欲界
之「苦谛」而观之,乃生起无漏之「法忍智」,其后又生起「法智」;次缘色界、无色
界之苦而观之,生起「类忍智」、「类智」;准此,集、灭、道等三谛亦各生四智,则
现观四谛,共成十六种智慧。
据俱舍论卷二十三贤圣品载,此十六心即:
(1)苦法智忍(duhkhe dharm...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5
索达吉堪布
问(8):佛陀在因地上经历了漫长的菩萨道修行,才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并最终成就
佛果。如果说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只要通过观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
答:显宗经典中确实有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而后成佛之记载,若就显宗普遍观
点言之,极为钝根之菩萨需经三十三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经过三大劫
、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经过三大劫;中根者需经七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
道各经过两大劫、见道经过一大劫、修道经过两大劫;利根者则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后成
佛。正如印度著名阿阇黎巴雪在其所著的《中观宝灯论》中说所:“利根者经三大劫现
前佛果,中根者经七大劫,钝根者经三十三大劫。”
关于利根者所需的三大劫,《经观庄严论》中云:“三大劫圆满,修行趋究竟。”对此
,《般若八千颂广释》中解释道:“第一大劫从资粮道开始至一地之间圆满;第二大劫
从二地至七地之间圆满;第三大劫从不动地至佛地之间圆满。”而《菩萨地论》则云:
“资粮加行一大劫,一至七地一大劫,三清净地一大劫。”它们的意思是说,如同田地
边缘以内皆算田地一样,...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玄奘大师与大乘佛法
http://www.chandao.com/fojiaoweishizong/8/941.htm
玄奘大师(唯识宗初祖)
玄奘大师是我国的四大译经家之一,也是唯识宗的开创人。他俗家姓陈名纬,河南偃师
人,隋文帝开皇二十年生。玄奘大师十三岁时出家,和哥哥共居一寺,从慧景听受《涅
槃经》,从严法师听受《摄大乘论》,后来到成都,从宝暹听受《摄大乘论》,从道基
听受《杂阿毗昙心论》,从惠振听受《八犍度论》,三、五年间,已通晓诸部经论,名
闻一方。朝建国初期,玄奘受具足戒后离开成都,后荆州宣讲《摄大乘论》和《杂阿毗
昙心论》,而后往赵州从道深听受《成实论》,又到扬州从惠休听受《杂阿毗昙心论》
和《摄大乘论》。
唐太宗即位后,玄奘来到长安,从道岳、法常、僧辩、玄会诸师听受《俱舍论》、《摄
大乘论》、《涅槃经》。不久,玄奘通晓各家之说,因而名满长安。而玄奘却叹众师所
论不一,圣典也隐显有异,有无可适从的感觉。因此,玄奘发心西游印度,以问惑辩疑
。但是,玄奘西游的请求被朝庭拒绝。后来,玄奘借机来到兰州,宣讲《涅槃经》、《
摄大乘论》和《般若经》。一些西域人士听后,回国宣传,使玄奘在高昌等国十分有名
S**U
发帖数: 702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学中观, 唯识
对中观, 唯识有兴趣的,推荐一些学习材料。
中观∶
印顺法师《中观今论》通论中观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01/yinshun01-00.html
印顺法师《中观论颂讲记》是龙树《中论》的释论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12/yinshun12-00.html
此外龙树《大智度论》可以帮助解读《中论》
唯识先修课程∶
《俱舍论》
《瑜伽师地论》-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http://maitreya.sun.net.tw/download/yoga_han_word.zip
唯识∶
印顺法师《唯识学探源》研究唯识的思想来源,原始佛教所含蓄的唯识思想与部派佛教
的唯识思想。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04/yinshun04-00.html
印顺法师《摄大乘论讲记》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15/yinshun15-00.html
除了解释无著《摄大乘论》,附论里整理
S**U
发帖数: 702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理解阿含经 (一)
现代人理解阿含经的参考材料
汉传∶
* 印顺法师『杂阿含经论会编』: <杂阿含经>对照<瑜珈师地论>摄事分的逐经解释。
* 四阿含经。佛光版用现代标点,读起来比大正藏舒服,但是注解不算可靠。
* <瑜珈师地论>摄异门分∶查询两个名词是否同义词。若不是,差别在哪。
* <瑜珈师地论>声闻地∶系统的解释阿含。
* 庄春江∶汉译阿含经辞典 http://agama.buddhason.org/ad/index.htm
* <法蕴足论>
* <大毗婆沙论>
* <俱舍论>
* <成实论>
* <异部宗轮论>
南传
* 五部(Nikaya)。元亨寺的汉译本,水平不如菩提比丘等人英文的新译本 (佛学界惯例,引用南传经论使用 Pali Text Society 的版本页码,但是 PTS 的英译本多半不如新的英译本)
* 巴利文注解。觉音尊者用巴利文对四阿含写下详细的注与疏,菩提比丘的英译本有少量译出,解读经文中的歧义,相当有帮助。
* <摄阿毗达磨义论>
* <清净道论>
* 巴利文词典可以帮助解读巴利文大藏经
藏传
没有完整的四阿含,阿含单经的参考价值不明。
j*******1
发帖数: 182
9
(8)即身成就与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
济群法师问:
佛陀在因地上经历了漫长的菩萨道修行,才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并最终成就佛
果。如果说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只要通过观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
索达吉堪布答:
显宗经典中确实有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而后成佛之记载,若就显宗普
遍观点言之,极为钝根之菩萨需经三十三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经过三
大劫、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经过三大劫;中根者需经七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
加行道各经过两大劫、见道经过一大劫、修道经过两大劫;利根者则经过三大阿僧祇劫
后成佛。正如印度著名阿阇黎巴雪在其所著的《中观宝灯论》中说所:“利根者经三大
劫现前佛果,中根者经七大劫,钝根者经三十三大劫。”
关于利根者所需的三大劫,《经观庄严论》中云:“三大劫圆满,修行趋究竟。”
对此,《般若八千颂广释》中解释道:“第一大劫从资粮道开始至一地之间圆满;第二
大劫从二地至七地之间圆满;第三大劫从不动地至佛地之间圆满。”而《菩萨地论》则
云:“资粮加行一大劫,一至七地一大劫...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面向未来---美国菩提学会招生
开设的课程
● 加行组
以《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亦名《普贤上师言教》)为主要修学内容。圆满完成《大圆
满前行引导文》的修学、符合相关要求的学员,有机会继续学修法王如意宝亲传、具有
不共近传加持的《文殊大圆满》、自莲花生大士传承至今的《六中阴修法》、无垢光尊
者所著的《大圆满三大休息》、《三自解脱》、《七宝藏》的部分论典等宁玛派特有的
窍诀性修法。
● 净土组
以《极乐愿文》(亦名《藏传净土教言》)为主要修学内容。通过让学员了解并行持往
生极乐四因,如理念佛、持咒与祈祷,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员于临终之际能顺利往生极
乐世界。
● 闻思A组
以《现观庄严论》和《般若摄颂》、《中观庄严论》等般若法门为前期主要学习课程,
之后逐步安排《量理宝藏论》、《俱舍论》、《三戒论》中适合在家人学习的部分内容
以及《定解宝灯论》、《窍诀宝藏论》、《宝性论》等论著的学习,旨在令诸位道友全
面通盘地了解、熟知佛陀三转法轮的主要精髓。
● 闻思B组
以《入行论·善说海》为主要学习课程。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中,其精华教义即是大
乘菩提心,而菩提心的生起必须依靠传承上师的窍诀。《入菩萨行论》正是印藏两地公
认的在修学菩...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1
即身成就与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
问(8):佛陀在因地上经历了漫长的菩萨道修行,才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并最终成就
佛果。如果说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只要通过观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
答:显宗经典中确实有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而后成佛之记载,若就显宗普遍观
点言之,极为钝根之菩萨需经三十三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经过三大劫
、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经过三大劫;中根者需经七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
道各经过两大劫、见道经过一大劫、修道经过两大劫;利根者则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后成
佛。正如印度著名阿阇黎巴雪在其所著的《中观宝灯论》中说所:“利根者经三大劫现
前佛果,中根者经七大劫,钝根者经三十三大劫。”
关于利根者所需的三大劫,《经观庄严论》中云:“三大劫圆满,修行趋究竟。”对此
,《般若八千颂广释》中解释道:“第一大劫从资粮道开始至一地之间圆满;第二大劫
从二地至七地之间圆满;第三大劫从不动地至佛地之间圆满。”而《菩萨地论》则云:
“资粮加行一大劫,一至七地一大劫,三清净地一大劫。”它们的意思是说,如同田地
边缘...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2
索达吉堪布
问(8):佛陀在因地上经历了漫长的菩萨道修行,才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并最终成就
佛果。如果说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只要通过观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
答:显宗经典中确实有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而后成佛之记载,若就显宗普遍观
点言之,极为钝根之菩萨需经三十三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经过三大劫
、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经过三大劫;中根者需经七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
道各经过两大劫、见道经过一大劫、修道经过两大劫;利根者则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后成
佛。正如印度著名阿阇黎巴雪在其所著的《中观宝灯论》中说所:“利根者经三大劫现
前佛果,中根者经七大劫,钝根者经三十三大劫。”
关于利根者所需的三大劫,《经观庄严论》中云:“三大劫圆满,修行趋究竟。”对此
,《般若八千颂广释》中解释道:“第一大劫从资粮道开始至一地之间圆满;第二大劫
从二地至七地之间圆满;第三大劫从不动地至佛地之间圆满。”而《菩萨地论》则云:
“资粮加行一大劫,一至七地一大劫,三清净地一大劫。”它们的意思是说,如同田地
边缘以内皆算田地一样,...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的大乘和非阿含的大乘
阿含的大乘和非阿含的大乘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23224&extra=page%3D2
(一)在阿含经,尊称佛陀之教说为‘大乘’。
(二)大乘、小乘之语,系释尊入灭后一段时期,大乘佛教兴起后,由于大、小乘对立
而起之名词。一般而言,系大乘佛教徒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之贬称,若由部派佛教之
立场来看,大乘并非佛教。然由思想史之发展而言,小乘乃是大乘思想之基础。
(三)小乘视释迦为教主,大乘则提倡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小乘仅否定人我之实在性,
大乘且否定法我之实在性。小乘以自己之解脱为主要目标,故为自调自度(调指灭除烦
恼;度指证果开悟)的声闻、缘觉之道。大乘认为涅盘有积极之意义,乃自利、利他,
两面兼顾之菩萨道。
(四)小乘中,有阿含经、四分律、五分律等,以及婆沙论、六足论、发智论、俱舍论
、成实论等论。至于大乘,则有般若经、法华经、华严经等经,以及中论、摄大乘论等
论。大乘教徒虽承认小乘三藏之价值,然以为不如大乘经之殊胜;而小乘教徒则不以大
乘经论为佛说。
j*******1
发帖数: 182
14
今天的开示有很奇妙的缘起,大家都共同有这么一种因缘。因此,我就顺便跟大家谈一
谈,佛教徒应怎样产生信心,并依靠信心真正通达佛法的真理,希望大家共同分享我的
看法与心得。
在座的大多信仰佛教,有个别信仰其他宗教或不信教。不管怎么样,我认为对三宝生起
正信特别重要。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在现在社会中,不管是从品德还是智慧上看,
很多人都缺少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如果这两者没有,技能和物质财富永远也不能让人
们满足,更不能解决生老病死苦等重大问题。因此,我很希望大家能对三宝生起真正的
信心!
一、不信三宝的过患
人若没有信心,善法方面的功德就不可能获得。《宝积经》云:“若不信之人,不生诸
白法,犹如烧种子,不生根芽等。”意谓:人如果没有信心,想获得传承上师、诸佛菩
萨和护法神的加持,以及无形的法利、道心、证悟,是非常困难的;就像种子已被火烧
坏,则不可能产生根芽等一样。有些修行人就是因为生不起信心,任何功德都生不起来
。不仅佛教当中如此,世间上要成办任何事情,前提都要有意乐心,也即要有强烈的兴
趣,否则也不可能成功。
有些人因先天不足,按佛教术语来讲,则是前世因缘不够,所以对佛法尤其如来的智慧...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二节课
以上讲了四圣者都要断除对果位的执著,接着讲往昔佛陀的授记、器世界、有情世界三
方面也无实有。
先讲第一个问题——佛陀的授记无实有: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告诉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如来往昔在燃灯佛前,是否得到过授记,是否真实有
所得之法?”须菩提说:“名言中虽可如是承认,但依胜义谛观察,如来在燃灯佛前并
未得到任何法。”
看来须菩提什么都说“不”,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当然,胜义中须菩提说得非常对,但
名言中释迦牟尼佛也曾得过法。《贤劫经》中说,在91劫前,释迦牟尼佛是法云童子时
,在燃灯佛面前得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简单而言,指对缘起空性有坚定不移的信心,
从此不再对空性法门生邪见。],获得八地菩萨的果位,然后燃灯佛给他授记:“在91
劫后的贤劫,你将于娑婆世界成佛(第四佛),号释迦牟尼。”所以,名言中释迦牟尼
佛确实得过授记,并在燃灯佛面前得过法,获得无生法忍。
但胜义中,这一切是不存在的。嘎玛拉西拉讲过:“没有所得之法,没有能得之人,也
没有获得之相,能所本来就是大...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二节课
以上讲了四圣者都要断除对果位的执著,接着讲往昔佛陀的授记、器世界、有情世界三
方面也无实有。
先讲第一个问题——佛陀的授记无实有: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告诉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如来往昔在燃灯佛前,是否得到过授记,是否真实有
所得之法?”须菩提说:“名言中虽可如是承认,但依胜义谛观察,如来在燃灯佛前并
未得到任何法。”
看来须菩提什么都说“不”,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当然,胜义中须菩提说得非常对,但
名言中释迦牟尼佛也曾得过法。《贤劫经》中说,在91劫前,释迦牟尼佛是法云童子时
,在燃灯佛面前得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简单而言,指对缘起空性有坚定不移的信心,
从此不再对空性法门生邪见。],获得八地菩萨的果位,然后燃灯佛给他授记:“在91
劫后的贤劫,你将于娑婆世界成佛(第四佛),号释迦牟尼。”所以,名言中释迦牟尼
佛确实得过授记,并在燃灯佛面前得过法,获得无生法忍。
但胜义中,这一切是不存在的。嘎玛拉西拉讲过:“没有所得之法,没有能得之人,也
没有获得之相,能所本来就是大...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是正修神通 ZT
ZT
如何正修神通
神通之获得,往往有人误会。,禅子末悟错悟者,每因禅宗天竺诸祖於悟道後示现神通
,便误以为开悟之後即有神通,而实未必尽然。有悟前已得神通者,由悟前修定而加修
神通,成就神通,此是由修神通加行而得,与悟无关。《俱舍论》云: 「未曾由加行」
,意谓过去世末修神通者,此生所得神通,必由加行得。 复云: 「曾修离染得。」意
谓悟道之人於往世曾修神通,今世虽因未修,而因隔阴之迷所障,不现神通,然於悟道
而使其心清净离染时,必使其人往世已得神通境界重新现前,是名「曾修离染得」。
神通之修得,主要系因定力之修得,而後加修神通之加行方得。若非如此,即是报得,
生来已有,乃是往世所修而得。
神通有五:天眼丶天耳丶他心丶神足丶宿命,此五种者共通外道。,无学圣人则有漏尽
通,此是智慧,不通外道。神通境界高低,依其所证禅定境界高下而有不同。依欲界定
修得神通,不如初禅所得神通境。,依初禅定修得神通,不知二禅所得神通境。,乃至
依非想非非想定修得神通,不知阿罗汉所得神通。缘觉修得神通,不知菩萨所得神通。
菩萨修得神通,不知上地及佛所得神通。上地所修神通能知下地,下地不知上地。若人
不得初禅二禅...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谈道,兼谈佛教。
讲得很不错啊,关于佛法唯物还是唯心的问题,希热多吉居士的一片博文讲得也很好:
博客上偶尔会有这样的留言:唯物主义者到此!留言的人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他是唯
物主义者,我(在他心里)是唯心主义者!潜台词还包括这样的意思:他是代表科学的,
我(在他心里)是代表愚昧和迷信的。看到这样的留言,我通常是一笑删之!
我不知道是谁最先给佛教贴上了“唯心主义”的标签,这个贴标签的人自己都没有把佛
教搞明白,却误导了好几代人,使这好几代人与佛法擦肩而过,与智慧擦肩而过,与人
生的实相擦肩而过。
我一向都不认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我认为这是哲学观察世界的两
个对立极端,但远不是人类思想的“极致”。从我开始上政治课的时候,就对教材上的
内容产生极大的抵触,以致我的政治考试成绩总是徘徊在及格线上下。我对政治课本完
全没有兴趣,但是对于家里的《大参考》倒是兴趣十足,对国际关系与政治的兴趣一直
保持到现在。
我之所以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极端都产生抵触,是因为我认为事物的存在形式
应该是多样性的,不能简单的以“唯物”或者“唯心”来定义它们。为了给自己的这种
认识找到依据,我看了非常多的哲学书籍...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3668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备份一下
【三摩地】
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华译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
不散乱的意思。
【四禅八定】
四禅是色界的四种禅定;八定是色界的四禅与无色界的四无色定。(下面详解)
【四禅】
色界静虑的四种区分。即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禅者,禅那(dhya^na)之略
,译作静虑。故又名四静虑。《长阿含》卷八〈众集经〉云(大正1·50c)∶
‘复有四法,谓四禅。于是比丘除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于初禅。灭有觉
观内信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离喜修舍念进自知身乐,诸圣所求忆念舍
乐,入第三禅。离苦乐行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禅。’
《杂阿含》卷十七云(大正2·121b)∶‘初禅正受时言语止息,二禅正受时觉观止息,
第三禅正受时喜心止息,四禅正受时出入息止息。’
禅者,静虑之意,即由寂静能审虑,如实了知之谓。然审虑以慧为体,故其他之定亦皆
名静虑,而此四禅静虑之义最胜,乃独得禅之名。《俱舍论》卷二十八云(大正29·14
5b)∶
‘此宗审虑以慧为体,若尔,诸等持皆应名静虑;不尔,唯胜方立此名。如世间言,发
光名日,非萤烛等亦得日名。静虑如何独名
r****n
发帖数: 8253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对意识的几个认识误区

俱舍论是世亲的作品,此人后期改学大乘,也是唯识思想的主要人物,他是否能够真正
反映部派佛教的原貌很有疑问,
另外,世亲早期是在说一切有部学习,这只属于部派佛教里面的一个支派,而且他们的
三世恒有的观点是错误的,不能代表部派或者小乘佛教的思想。
部派佛教有很多支派,其中还有大众部,而大众部的思想和大乘很接近。
而你前面说的百法明门论,瑜伽师地论这两个显然都是大乘唯识的作品
摄阿毗达摩义论是属于分别说部,是部派里面一个非常大的派别,也是现今的上座部佛
教。
摄阿毗达摩义论在上座部的地位非常高,其地位几乎可以和觉音尊者的<清净道论>相媲
美,是研究整个论藏最好的一个指导手册,在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老挝等
国,现在研究阿毗达摩的人,本论都被列为必读之书。
S**U
发帖数: 702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分 大乘,小乘两各版就好了
其实四阿含经就是共同平台,南传、汉传、藏传都接受四阿含经是佛法,不过对四阿含经定位不同而已。
初期大乘论师都引用阿含经成立自宗,如龙树中论,无著摄大乘论,弥勒瑜珈师地论,世亲俱舍论,不少还是指名引用阿含经。这是延续「与契经相应,律、法相应者,便受持之。」(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的古老传统。初期大乘论师都尊重四阿含经,不过汉传佛教徒不明白而已。
如果要随顺版上现况,一个分法是∶
* 原始佛法∶以四阿含等原始结集的经律为本。非南传的部派可归于此项,或另立部派佛法一项。
* 南传佛法∶南传佛法是部派;如原始佛法不主张有分心而南传主张。南传大德说法归于此项。
* 印度大乘∶重要的大乘论多出自印度祖师,大乘经更不用说。必须知道见解来自那部大乘经论或印度大德。
* 汉传佛法∶汉传祖师说法归于此项。版上所谓大乘其实很多是汉传祖师见解,与印度大乘祖师不合。如果你不知道大乘见解出处,假定是汉传。
* 藏传佛法∶包含藏传显教与密教。
* 大乘佛法∶如果内容跨越印度、汉传、藏传至少两项,归类为大乘。
简写就是
原南印汉大藏

大乘观点
z**n
发帖数: 22303
22
索达吉堪布:新时代需要心灵的教育(华中师范大学演讲)
2011年6月11日
尊敬的诸位教授、老师,还有同学们:
晚上好!很高兴跟各位一起交流。我今天所交流的内容,是“新时代需要心灵的教育”
。关于这方面,我所讲的,主要涉及佛教的一些调心方法,同时也想将自己对社会、对
人生的少许感悟,在此与大家作个分享。
站在这个讲台上,我也谈不上有什么深奥的知识,只不过特别愿意跟你们交流。当今时
代,很多人在学校里虽然学了各种知识,但有些到了社会却用不上,为什么呢?就是因
为我们对人生没有正确的认知。活在这个世间上,人生态度非常重要,所以,你们作为
大学生,在学校里应该学些这方面的知识,它对一个人来讲,价值远远超过金钱财富。
而作为老师,对学生也不能只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他们怎么样面对生活、面对
人生、面对社会?怎么样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这些问题非常重要。
一、正确认识佛教的作用
在座的知识分子,有些可能信仰佛教,有些也不一定信。当然,信不信仰完全是你的自
由,我一直都这样提倡。但作为有智慧的人,对佛教最好还是有点研究。
佛学是非常深奥、非常广大的知识,这种知识对每个人来讲,有百利而无一害。你若... 阅读全帖
w******o
发帖数: 442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第三十四节课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可否以三十二种清净妙相来观如来?”须菩提回答:“可以
。因为在名言中,佛陀具足了三十二种妙相。”
在名言中,佛陀确有万德庄严的三十二相,每一种相以何种福德而成就,龙猛菩萨在《
中观宝鬘论》中也有详细介绍。《金光经》云:“世尊百福,相好微妙,功德千数,庄
严其身。”了义的大乘经典,如《如来藏经》中也常提及佛的相好。因此,名言中可以
这样承认。
佛陀和须菩提作了一个辩论,说他的这种回答不是很圆满: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佛说:“须菩提,若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那转轮圣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他也成如来了
。”
这里是一种文字上的辩论,当时须菩提说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陀从词句和意义两方
面破了须菩提的观点:
词句上:若承许三十二相是如来,则有转轮王也成如来之过,因为转轮王具三十二相。
《本生传》中讲,释迦牟尼佛刚降生时,净饭王请相士来看相,相士说他如果不出家,
就会成为一代转轮王,出家则会成为佛陀。由此可见,转轮王也有三十二... 阅读全帖
w******o
发帖数: 442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第三十四节课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可否以三十二种清净妙相来观如来?”须菩提回答:“可以
。因为在名言中,佛陀具足了三十二种妙相。”
在名言中,佛陀确有万德庄严的三十二相,每一种相以何种福德而成就,龙猛菩萨在《
中观宝鬘论》中也有详细介绍。《金光经》云:“世尊百福,相好微妙,功德千数,庄
严其身。”了义的大乘经典,如《如来藏经》中也常提及佛的相好。因此,名言中可以
这样承认。
佛陀和须菩提作了一个辩论,说他的这种回答不是很圆满: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佛说:“须菩提,若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那转轮圣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他也成如来了
。”
这里是一种文字上的辩论,当时须菩提说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陀从词句和意义两方
面破了须菩提的观点:
词句上:若承许三十二相是如来,则有转轮王也成如来之过,因为转轮王具三十二相。
《本生传》中讲,释迦牟尼佛刚降生时,净饭王请相士来看相,相士说他如果不出家,
就会成为一代转轮王,出家则会成为佛陀。由此可见,转轮王也有三十二...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zo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索达吉堪布:新时代需要心灵的教育(华中师范大学演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20 23:04:09 2012, 美东)
索达吉堪布:新时代需要心灵的教育(华中师范大学演讲)
2011年6月11日
尊敬的诸位教授、老师,还有同学们:
晚上好!很高兴跟各位一起交流。我今天所交流的内容,是“新时代需要心灵的教育”
。关于这方面,我所讲的,主要涉及佛教的一些调心方法,同时也想将自己对社会、对
人生的少许感悟,在此与大家作个分享。
站在这个讲台上,我也谈不上有什么深奥的知识,只不过特别愿意跟你们交流。当今时
代,很多人在学校里虽然学了各种知识,但有些到了社会却用不上,为什么呢?就是因
为我们对人生没有正确的认知。活在这个世间上,人生态度非常重要,所以,你们作为
大学生,在学校里应该学些这方面的知识,它对一个人来讲,价值远远超过金钱财富。
而作为老师,对学生也不能只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他们怎么样面对生活、面对
人生、面对社会?怎么样为人处世、待人接物?...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538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isdom
标 题: 转: 佛教对减劫三灾的悬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9 19:51:47 2012, 美东)
佛教对减劫三灾的悬记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8日
来源:摘自《净土宗教程》(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大安法师〔魏磊〕
2027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释尊在大小佛典中,对宇宙的成住坏空的规律及情况,多有陈述。目前吾人所居的
时间属住劫(又称贤劫,此劫有千尊佛出世)。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为一大劫。
八十小劫为一大劫(约有十三亿余年)。在成住坏空四劫中,吾人现处住劫,住劫有二
十番增减之久。现在正是住劫减劫的第九小劫,后八劫没有佛出世,只有第八劫有四轮
王出世。第九减劫之初,人寿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六万岁时,有拘留孙
佛出世,六万岁减至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其时即入劫浊),释迦本师出世时,人寿
百岁。七千年后,人寿十岁,佛法灭尽。入第十增劫,过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
后入减劫,减至八万岁时,弥勒佛出世,住世六万岁,...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538
2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转: 佛教对减劫三灾的悬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isdom
标 题: 转: 佛教对减劫三灾的悬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9 19:51:47 2012, 美东)
佛教对减劫三灾的悬记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8日
来源:摘自《净土宗教程》(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大安法师〔魏磊〕
2027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释尊在大小佛典中,对宇宙的成住坏空的规律及情况,多有陈述。目前吾人所居的
时间属住劫(又称贤劫,此劫有千尊佛出世)。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为一大劫。
八十小劫为一大劫(约有十三亿余年)。在成住坏空四劫中,吾人现处住劫,住劫有二
十番增减之久。现在正是住劫减劫的第九小劫,后八劫没有佛出世,只有第八劫有四轮
王出世。第九减劫之初,人寿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六万岁时,有拘留孙
佛出世,六万岁减至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其时即入劫浊),释迦本师出世时,人寿
百岁。七千年后,人寿十岁,佛法灭尽。入第十增劫,过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
后入减劫,减至八万岁时,弥勒佛出世,住世六万岁,...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8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密宗断惑论》密宗与显宗
又有些人认为,藏传佛教纯粹是密宗,与汉传、南传佛教完全不同。此言实属荒唐,他
们未曾看过一本正规的藏传佛教的书籍,也未实地调查一番,便作此断语,与事实完全
相悖,根本不值一驳。其实稍具常识的人,便知道藏地的宁玛、格鲁、嘎举等各家宗派
,都是显密并弘,显宗的典籍,其丰富程度实不亚于汉传与南传佛教。藏地在莲花生大
师入藏前,便已迎请了那烂陀寺的显宗大师静命菩萨,从那时起,以因明、戒律、俱舍
、中观、般若五大部为主的大小乘显宗的弘传便常盛不衰。五明佛学院九个大班中,有
五个便是学习上述五部的显宗班,平时也经常念诵显宗的《普贤行愿品》、《随念三宝
经》、《心经》、《金刚经》、《药师经》等等经典。此外,藏地大成就者如麦彭仁波
切、宗喀巴大师等著述了大量显宗论著,如《澄清宝珠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等
,又如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中从小乘的出离心到大乘的菩提心直至密乘的
大圆满,都有极为详尽的修法引导。能海上师云:“显是密之显,密是显之密。有则双
存,无则并遣。若不知显,则不了密之性相;若不知密,则不知显之作用。”因此学习
藏传佛教也就意味着同时学习了汉传与南传的佛教,如此将各宗各派摄为...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1-5)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三
自此东南行六百馀里渡殑伽河。南至阿踰陀国(中印度)寺百馀所。僧徒数千人。大小
乘兼学。大城中有故伽蓝。是伐苏槃度菩萨(唐言世亲。旧曰婆薮槃豆。译为天亲讹也
)于此製大小乘论。及为众讲处。城西北四五里临殑伽河岸。大伽蓝中有窣堵波。高二
百馀尺。无忧王所建。佛昔三月说法处。其傍又有过去四佛经行处。城西南五六里有故
伽蓝。是阿僧伽菩萨说法处。菩萨夜昇睹史多天。于慈氏菩萨所受瑜伽论庄严大乘论中
边分别论。昼则下天为众说法。阿僧伽亦名无着。即健陀逻国人也。佛灭度后一千年中
出现于世。从弥沙塞部出家。后信大乘。弟世亲菩萨于说一切有部出家。后信大乘。兄
弟皆禀明圣之器。含着述之才。广造诸论解释大乘。为印度宗匠。如摄大乘论显扬圣教
对法唯识俱舍论等。皆其笔也。法师自阿踰陀国礼圣迹。顺殑伽河。与八十馀人同船东
下欲向阿耶穆佉国。行可百馀里。其河两岸皆是阿输迦林非常深茂。于林中两岸各有十
馀船贼。鼓棹迎流一时而出。船中惊扰投河者数人。贼遂拥船向岸。令诸人解脱衣服搜
求珍宝。然彼群贼素事突伽天神。每于秋中觅一人质状端美。杀取肉血用以祠之。以祈
嘉福。见法师仪容伟丽体骨当之。相顾
b*****n
发帖数: 662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 佛教对减劫三灾的悬记
佛教对减劫三灾的悬记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8日
来源:摘自《净土宗教程》(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大安法师〔魏磊〕
2027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释尊在大小佛典中,对宇宙的成住坏空的规律及情况,多有陈述。目前吾人所居的
时间属住劫(又称贤劫,此劫有千尊佛出世)。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为一大劫。
八十小劫为一大劫(约有十三亿余年)。在成住坏空四劫中,吾人现处住劫,住劫有二
十番增减之久。现在正是住劫减劫的第九小劫,后八劫没有佛出世,只有第八劫有四轮
王出世。第九减劫之初,人寿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六万岁时,有拘留孙
佛出世,六万岁减至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其时即入劫浊),释迦本师出世时,人寿
百岁。七千年后,人寿十岁,佛法灭尽。入第十增劫,过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
后入减劫,减至八万岁时,弥勒佛出世,住世六万岁,正法像法各六万岁。第十减劫后
,从第十一至第十四劫无佛出世,至第十五劫有九百九十四佛出世,从第十六至第十九
劫无佛出世,第二十劫增到八万四千岁时,楼至佛出世,住劫圆满。
如是凡经二十番,入于坏劫,则火水风大三灾,次第发现。(1)火灾,于坏劫...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5175
31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
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
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
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
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在一次北大的演讲中,一个北大学生问杨振宁:“您认为科学发展到终点,会是什么呢
?”
杨振宁几乎是想也没有想,立刻说到:“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
教”。
学生有问“那是可不可以这样说,科学的发展的终点是宗教呢? ”
杨振宁答到:“是的!”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
他也曾经说过:“佛教是世界上伟大的宗教之一,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文
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振宁谈“物理学与佛教”
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日浓
。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我的佛教观。
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科学理论和科
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人们在长期的科...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八节课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
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须菩提,发菩提心的菩萨若认为‘我应庄严佛土’,则非真正的菩萨。为什么呢?因
为如来所说的庄严佛土,只是名言假立,实相中根本不存在,庄严佛土也是一种执著。”
在名言中,菩萨应该庄严佛土,《现观庄严论》说:“三清净地的菩萨,先要严净自己
未来成佛的殊胜刹土。”例如,《华严经》、《大日经》提到了华藏庄严世界海;《密
严经》宣说了密严刹土的无尽庄严;《无量寿经》中讲阿弥陀佛依靠不可思议的发心,
庄严无边功德的极乐刹土;还有藏传佛教许多大德的净见量前所现的香巴拉刹土、红色
吉祥铜山(莲师刹土)等等,这些刹土在名言中都是存在的。但菩萨如果执著它,就不
是真正的菩萨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庄严刹土并非实有,只不过是清净心的化现,类
似唯识的清净依他起[ 清净依他起:指清净刹土与现在佛净见境中的刹土、七宝以及光
芒耀眼的无量殿等一切现相。]。如《维摩诘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既然名言中存在庄严刹土,仔细观察时又不存在,这二者是否矛盾呢?并不矛盾。麦彭
仁波切在...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密宗断惑论》密宗与显宗
又有些人认为,藏传佛教纯粹是密宗,与汉传、南传佛教完全不同。此言实属荒唐,他
们未曾看过一本正规的藏传佛教的书籍,也未实地调查一番,便作此断语,与事实完全
相悖,根本不值一驳。其实稍具常识的人,便知道藏地的宁玛、格鲁、嘎举等各家宗派
,都是显密并弘,显宗的典籍,其丰富程度实不亚于汉传与南传佛教。藏地在莲花生大
师入藏前,便已迎请了那烂陀寺的显宗大师静命菩萨,从那时起,以因明、戒律、俱舍
、中观、般若五大部为主的大小乘显宗的弘传便常盛不衰。五明佛学院九个大班中,有
五个便是学习上述五部的显宗班,平时也经常念诵显宗的《普贤行愿品》、《随念三宝
经》、《心经》、《金刚经》、《药师经》等等经典。此外,藏地大成就者如麦彭仁波
切、宗喀巴大师等著述了大量显宗论著,如《澄清宝珠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等
,又如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中从小乘的出离心到大乘的菩提心直至密乘的
大圆满,都有极为详尽的修法引导。能海上师云:“显是密之显,密是显之密。有则双
存,无则并遣。若不知显,则不了密之性相;若不知密,则不知显之作用。”因此学习
藏传佛教也就意味着同时学习了汉传与南传的佛教,如此将各宗各派摄为...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识缘名色
南传上座部[编辑]
南传上座部佛教源出於斯里兰卡传分别说部传统,下面简述引自达摩难陀长老《佛教徒
信仰的是什麽》:
1.缘於「无明」[2](贪丶嗔丶痴等烦恼)而产生「行」[3][4](造作诸业)。
2.缘於「行」(造作诸业)而产生「识」[5](业识)。
3.缘於「识」(业识)而产生「名色」(物质与心理现象)。
4.缘於「名色」(物质与心理现象)而产生「六入」(眼丶耳丶鼻丶舌丶身丶意)。
5.缘於「六入」(眼丶耳丶鼻丶舌丶身丶意)而产生「触」[6](外境接触)。
6.缘於「触」(外境接触)而产生「受」[7](苦丶乐的感受)。
7.缘於「受」(苦丶乐的感受)而产生「爱」[8](对境生爱欲)。
8.缘於「爱」(对境生爱欲)而产生「取」[9](追求造作)。
9.缘於「取」(追求造作)而产生「有」(业因完成)。
10.缘於「有」(业因完成)而产生「生」[10](在受於身)。
11.缘於「生」(在受於身)而产生「老死」[11](未来身之老死)。
===
说一切有部[编辑]
《俱舍论》及其注释[12]继承了《大毗婆沙论》所确立的按三世二重因果释义的十二因
缘:
1.无明,过去世烦恼带来的惑,蒙蔽了真...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5
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节选:
请允许我再讲一下我的《生死疲劳》。这个书名来自佛教经典,据我所知,为翻译这个
书名,各国的翻译家都很头痛。我对佛教经典并没有深入研究,对佛教的理解自然十分
肤浅,之所以以此为题,是因为我觉得佛教的许多基本思想,是真正的宇宙意识,人世
中许多纷争,在佛家的眼里,是毫无意义的。这样一种至高眼界下的人世,显得十分可
悲。当然,我没有把这本书写成布道词,我写的还是人的命运与人的情感,人的局限与
人的宽容,以及人为追求幸福、坚持自己的信念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
杨振宁:佛教与科学彻底相容
核心提示:现代黄念祖居士说:“近百年中由于相对论、量子论、亚原子物理学、太空
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际论证和实例”。无论如
何,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的。
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日浓
。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我的佛教观。
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科学理论和科
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获得了新发现。而这些新发现又不能
用原有的科学理...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9102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佛教的哲学思想是比较成体系的
感觉佛教确实揭示了某些精神领域的秘密。
这是杨振宁写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41020180-1.htm
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
兴趣日浓。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我的佛教观。
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科学理论
和科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获得了新发现。而这些新发现又
不能用原有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时,人们就提出各式各样的假说。
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的。
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这种假说能自圆其说,并且是符合
现有的科学实践的。
第三,根据这种假说能够得出一些推论和预言,而这些预言能够被将来的实验和观
测所验证。当越来越多的推论和预言得到验证时,这一科学假说就得到科学家的广泛接
受,而这一科学假说也就被称为科学理论了。
如果这一理论描述、解释和指导的对象广泛而重要,这一理论就被称为伟大的科学
理论,如牛...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9102
37
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41020180-1.htm
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
日浓。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我的佛教观。
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科学理论
和科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获得了新发现。而这些新发现又
不能用原有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时,人们就提出各式各样的假说。
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的。
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这种假说能自圆其说,并且是符合
现有的科学实践的。
第三,根据这种假说能够得出一些推论和预言,而这些预言能够被将来的实验和观
测所验证。当越来越多的推论和预言得到验证时,这一科学假说就得到科学家的广泛接
受,而这一科学假说也就被称为科学理论了。
如果这一理论描述、解释和指导的对象广泛而重要,这一理论就被称为伟大的科学
理论,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力学适用于所有宏观物体(非微观粒子尺
度)在非接近光速运动时所...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佛教与科学彻底相容 (转载)
杨振宁:佛教与科学彻底相容
核心提示:现代黄念祖居士说:“近百年中由于相对论、量子论、亚原子物理学、太空
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际论证和实例”。无论如
何,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的。
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日浓
。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我的佛教观。
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科学理论和科
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获得了新发现。而这些新发现又不能
用原有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时,人们就提出各式各样的假说。
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的。
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这种假说能自圆其说,并且是符合现有
的科学实践的。
第三,根据这种假说能够得出一些推论和预言,而这些预言能够被将来的实验和观测所
验证。当越来越多的推论和预言得到验证时,这一科学假说就得到科学家的广泛接受,
而这一科学假说也就被称为科学理论了。
如果这一理论描述、解释和指导的对象广泛而重要...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佛教与科学彻底相容 (转载)
杨振宁:佛教与科学彻底相容
核心提示:现代黄念祖居士说:“近百年中由于相对论、量子论、亚原子物理学、太空
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际论证和实例”。无论如
何,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的。
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日浓
。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我的佛教观。
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科学理论和科
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获得了新发现。而这些新发现又不能
用原有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时,人们就提出各式各样的假说。
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的。
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这种假说能自圆其说,并且是符合现有
的科学实践的。
第三,根据这种假说能够得出一些推论和预言,而这些预言能够被将来的实验和观测所
验证。当越来越多的推论和预言得到验证时,这一科学假说就得到科学家的广泛接受,
而这一科学假说也就被称为科学理论了。
如果这一理论描述、解释和指导的对象广泛而重要...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0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佛教与科学彻底相容 (转载)
杨振宁:佛教与科学彻底相容
核心提示:现代黄念祖居士说:“近百年中由于相对论、量子论、亚原子物理学、太空
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际论证和实例”。无论如
何,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的。
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日浓
。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我的佛教观。
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科学理论和科
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获得了新发现。而这些新发现又不能
用原有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时,人们就提出各式各样的假说。
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的。
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这种假说能自圆其说,并且是符合现有
的科学实践的。
第三,根据这种假说能够得出一些推论和预言,而这些预言能够被将来的实验和观测所
验证。当越来越多的推论和预言得到验证时,这一科学假说就得到科学家的广泛接受,
而这一科学假说也就被称为科学理论了。
如果这一理论描述、解释和指导的对象广泛而重要...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版务]Wisdom版1月精品文集
发信人: JeanIris (碧螺春·桂花乌龙),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谁说得清大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9 08:26:34 2011, 美东)
mark


印顺法师著作是当代了解大乘最佳选择,也是比较省时间的选择。有一些佛学院采用
印顺法师著作当教材。
藏传的宗义书,如宗义宝鬘、四部宗义等,是说明二大二小乘宗派的区别。可以与印
顺<成佛之道>大乘章一起读。不过我不知道是否适合初学。
要读原典,从大乘来说,龙树、无著、世亲是最重要的三位大乘初期论师。不过在读他
们之前,应该有部派论典的基础。传统上选俱舍论或百法明门论。现代多个南传的选择
,如摄阿毘达摩义论。读过不同论师,再读大乘经,就能看出奥妙。

六祖坛经对了解禅宗很重要。
S**U
发帖数: 7025
42
印顺法师著作是当代了解大乘最佳选择,也是比较省时间的选择。有一些佛学院采用印顺法师著作当教材。
藏传的宗义书,如宗义宝鬘、四部宗义等,是说明二大二小乘宗派的区别。可以与印顺<成佛之道>大乘章一起读。不过我不知道是否适合初学。
要读原典,从大乘来说,龙树、无著、世亲是最重要的三位大乘初期论师。不过在读他们之前,应该有部派论典的基础。传统上选俱舍论或百法明门论。现代多个南传的选择,如摄阿毘达摩义论。
读过不同论师,再读大乘经,就能看出奥妙。
六祖坛经对了解禅宗很重要。
S**U
发帖数: 7025
43
原始佛法的经典包括四阿含,与某些<小部>经典,如法句经、经集。原始佛法有没有
论典,看法不同。我倾向于认为存在,但没有公认的结集里。理由是∶
部派间对论的名称、性质与数量,没有一致的传说。
九分教里三类指阿含,一类指论,而论典其实不只一类。
各教团自己内部流传,比较有可能。
部派论师的著作不算,因为部派时代对法的见解已经开始分歧。所以像大毗婆沙论、俱
舍论等都不算原始佛法。不过如果不同部派对某一个问题见解类似,就很可能接近原始
佛法的见解。
S**U
发帖数: 7025
44
原始佛法的经典包括四阿含,与某些<小部>经典,如法句经、经集。原始佛法有没有论典,看法不同。我倾向于认为存在,但没有公认的结集里。理由是∶
部派间对论的名称、性质与数量,没有一致的传说。
九分教里三类指阿含,一类指论,而论典其实不只一类。
各教团自己内部流传,比较有可能。
部派论师的著作不算,因为部派时代对法的见解已经开始分歧。所以像大毗婆沙论、俱舍论等都不算原始佛法。不过如果不同部派对某一个问题见解类似,就很可能接近原始佛法的见解。
j*******1
发帖数: 182
45
嗔恨心之缘起生---无有自主
----<入菩萨行论> 安忍品摘要
安忍品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断除嗔恚;二、修安忍;三、恭敬有情。在
修持菩萨行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除嗔恚烦恼,会招致极大的违缘,给自己造成很大危害
。认识到此后,应尽力断除嗔恨心,以种种方便善巧修持安忍,而且要认识到有情助成
佛的功德去恭敬一切有情。
本品中有许多重要的修行窍诀. ,如果在听习本品时,将安忍窍诀铭记于心,在
日常生活中反复观修,一定能消减、断除自己的嗔恨烦恼习气。
《释量论》中也讲过:“诸因聚合时,其果怎不生?”整个世界上,大至宇宙天体,小
至分子原子等微尘,全部都是因缘而成,因缘一旦聚合,其果必然产生。
《俱舍论》中又说,悦意的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具足这三种因缘时,
自然而然会生贪心。对怨敌生嗔也是同样,依靠非理作意、对境现前、习气存在,嗔恨
心就会马上出现。因此,我们不应该怪别人,这完全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比如你看不惯某人而生嗔恨心,这也许是前世的因缘,也许是他即生中的行为不如法、
语言不对头,具足这些条件之后,你的嗔恨...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46
【涅槃】
梵语nirva^n!a,巴利语nibba^na。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涅隶槃那、抳缚南、匿
缚喃。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槃
(般,为梵语pari 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槃(大,即殊胜之意。
又作大圆寂)。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
(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故表佛
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槃寂静’。佛教以外之教派虽亦有涅槃之说,然与佛
教者迥异。佛教大乘、小乘对涅槃之解释,异说纷纭。总约之,可大别如下:
(一)据部派佛教,涅槃即灭却烦恼之状态。其中复有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
槃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略称‘余依’或‘余’)残存之
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之状况。有部等主张涅槃乃一存在之
实体,经量部等视涅槃为烦恼灭尽的状态之假名,而其本身并无实体。
(二)中论等以实相为涅槃,实相又即为因缘所生法上之空性,故与生死世间无有区别
。同时,南本涅槃经卷三指出涅槃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恒、安...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殊胜
三殊胜
索达吉堪布 著
今天给大家宣讲的是“三殊胜”。
三殊胜是行持任何善法不可缺少的,如果不懂三殊胜,善根不能以方便摄持,中间若以
分别杂念散乱,最后没有回向的话,善根是无法增长的。所以在藏传佛教中,历代高僧
大德非常重视三殊胜。
三殊胜的简略修行,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都有提及
,上师如意宝每次给大家开课,或者到一些地方讲经说法时,也经常宣讲三殊胜的窍诀
。作为后学者,大家应尽量以三殊胜来摄持一切善根,若没有这样的方便法,虽然在很
长时间中行持善法,但有多少利益也很难说。
做任何一个善法,以方便摄持非常重要。世间上做一件事情,都离不开善巧方便,如果
你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财物制度,经济运作起来会非常方便,做什么都不太花时间
,最后的效果也不错。同样,我们行持善法也要一种方便法,这就是今天要讲的“三殊
胜”。
所谓的三殊胜,首先是加行发心殊胜,即以菩提心来摄持所修之善根;中间是正行无缘
殊胜,指不被分别念所染,以无分别或专心志致的智慧来摄持;最后是后行回向殊胜,
是指在结尾以回向来印持,令善根永不失毁,且蒸蒸日上。
无论学什么佛法、做什么善事,必须要具...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殊胜
三殊胜
——索达吉堪布
今天给大家宣讲的是“三殊胜”。
三殊胜是行持任何善法不可缺少的,如果不懂三殊胜,善根不能以方便摄持,中间若以
分别杂念散乱,最后没有回向的话,善根是无法增长的。所以在藏传佛教中,历代高僧
大德非常重视三殊胜。
三殊胜的简略修行,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都有提及
,上师如意宝每次给大家开课,或者到一些地方讲经说法时,也经常宣讲三殊胜的窍诀
。作为后学者,大家应尽量以三殊胜来摄持一切善根,若没有这样的方便法,虽然在很
长时间中行持善法,但有多少利益也很难说。
做任何一个善法,以方便摄持非常重要。世间上做一件事情,都离不开善巧方便,如果
你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财物制度,经济运作起来会非常方便,做什么都不太花时间
,最后的效果也不错。同样,我们行持善法也要一种方便法,这就是今天要讲的“三殊
胜”。
所谓的三殊胜,首先是加行发心殊胜,即以菩提心来摄持所修之善根;中间是正行无缘
殊胜,指不被分别念所染,以无分别或专心志致的智慧来摄持;最后是后行回向殊胜,
是指在结尾以...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98
49
《胜出天神赞释》
德雪达波论师 著
索达吉堪布 译讲
若问:有什么理由说佛陀的功德超胜于一切天尊?
如来遍入非现量,梵天大天亦不见,
思闻彼等色力行,观谁有抑无功德。
对如来与遍入天、梵天、大自在天,我(作者)虽然没有现量目睹,但通过闻思
各自的色身、威力、行为,便可清楚谁有功德、谁没有功德。
有些人崇拜断证圆满的佛陀,有些人信奉遍入天、梵天、大自在天,不论是哪一
方,都不是作者的现量境。虽然刚才的历史中说,他见过大自在天的化身,可并没有像
人与人面谈一样时时接触,以深入了解其功德;再加上,作者出世时,佛陀早已示现涅
槃,因此,对于佛陀、遍入天、梵天、大自在天这四位应供处,作者没有现量见过,不
能妄下结论谁有功德。
既然不能断定谁有功德,那为什么要赞叹佛陀呢?作者说,我虽然没有亲见,但
我有十分确凿的依据,通过教证、理证分析他们之间的不同差别,可以推出佛陀的功德
胜过任何天尊。
有关佛陀的功德,在《毗奈耶经》、《阿含经》、《俱舍论》等大小乘经论中都
有详细描述;而诸天尊的功德,从印度婆罗门教、原始教的教义及民间故事中,也可了
知他们是什么样的...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与科学彻底相容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佛教与科学彻底相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19 14:32:58 2013, 美东)
杨振宁:佛教与科学彻底相容
核心提示:现代黄念祖居士说:“近百年中由于相对论、量子论、亚原子物理学、太空
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际论证和实例”。无论如
何,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的。
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日浓
。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我的佛教观。
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科学理论和科
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获得了新发现。而这些新发现又不能
用原有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时,人们就提出各式各样的假说。
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的。
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