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农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o***s
发帖数: 42149
1
1971年9月21日,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表题为《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的演讲。演讲中,杨振宁谈了自己对文革的看法,同时他还提出了“美国应向中国学习”的观点。本文摘自《留美华裔学者重访中国观感集》,七十年代杂志社出版。
2014年6月25日,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出席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行的讲座(图源:新华社)
一、演讲正文
谢谢各位。
有人提醒我今晚会有很多听众。但我还是料不到这么挤迫。几分钟前,我提议应付挤迫的最好办法就是宣布把我的演讲改为物理学演讲。(笑声)好了,笑话说完了。让我说一句。这次美国人民方面,对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所表示的强烈兴趣,正显示出了两国人民之间有一种真诚的希望和需要彼此互相了解。
在我开始谈到中国的现况之前,我首先要报道一下我这次旅行的目的和程序。在四月中,我知道父亲因病重入院留医的消息,(其实他在三月时已曾一度失去了知觉,现在仍在上海医院里,)同时间,美国国务院又宣布解除那二十年来对中美来往的封锁,于是我就想:为什么我不借此机会回去探亲呢?而且还可以了解我曾在那里度过了二十三年的、久别了的中国的今天的真实状况。
旅行中国...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2
2006年春天,万秀玲(左)抱着小儿子与女儿汤兰兰(右)合影。当日是汤兰兰的叔叔汤继彬的婚礼,两年后,汤兰兰向公安举报汤继彬对其强奸。受访者供图
(一)
这起骇人听闻、惨绝人伦的“汤兰兰性侵案”,要追溯到十年前。
2008年10月3日,14岁的汤兰兰向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龙镇警方写了一封举报信,举报内容称:其从7岁开始被父亲、爷爷、叔叔、姑父、老师、村主任、乡邻等十余人强奸、轮奸,前后长达7年。
当时,根据判决书认定,“汤兰兰性侵案”的犯罪事实如下:
一、2006年春,两村民来到汤家看黄色录像,汤兰兰的父亲提出,“让我姑娘陪你俩玩玩”。其后两村民均与其女汤兰兰发生了性关系,汤兰兰的母亲向两人一人收取50元钱。
二、汤兰兰指控,她7岁时第一次被父亲强奸,两人的性关系一直保持到她14岁。这7年间,汤兰兰曾4次在家中被3至5人轮奸,情节均为聚众看黄色录像后模仿,参与者有其父亲、姑父、村主任及其他两名村民。
三、汤兰兰还曾被其姨夫及小学班主任性侵。
2012年12月,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下达该案二审裁定,11名被告人全部获刑。11名被告人获刑情况如下:
一、汤继海(汤兰兰的父亲):数罪并罚,被判...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48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乱世之华——魏周八柱国[转]
南北朝之末世,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东魏高欢先盛于前,西魏宇文泰再兴于后
,十几年间双雄对峙,此消彼长,后来两人子孙各篡其主为北齐北周,最终却是
起自关中狭弱之地的北周战胜了控制河北中原富庶地区的北齐,统一了北方。这
种反常的最后结局不是偶然出现的:一方面北齐的昏君暴政大大削弱了自身实力
,另一方面宇文泰在关中的改革及从东魏到北周间的众多名将才是决定胜负的关
键。东魏末年,宇文泰对关中诸军进行了府兵制改革,设八柱国,其中六柱国每
人下辖两名大将军,每位大将军又统开府二人,每开府为一军,总共二十四军,
各军平时务农,农闲练兵,加上宇文泰的其它改革增强了国力,西魏到北周的军
事力量急速膨胀起来,不久就盖过了高氏的北齐。而这里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就是宇文泰麾下名将之所在。
柱国,原意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始封于尔朱荣,尔朱荣败亡后被废置
,到宇文泰再兴东魏时又重新设立。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
共封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
莫陈崇,当时号称“八柱国家”,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
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
w*********n
发帖数: 1975
4
就那两个蛋蛋还真没啥值得吹的,以色列弹丸小国都能搞出来,朝鲜这样被全世界封锁
的国家也搞出来了。实际上,只要美苏不去/或不能去捣蛋,让他们搞,非洲小国也都
搞得出来。
老毛的伟大不再这里。老毛是千古奇人,几千年出一次的大人物。
在古代,娼妓戏子出身不能进衙门当差,商人子弟不能参加科举,后来雍正把这一贱民
/贱户制给废除了,到老毛再搞黑五类制,中间也还不到300年,所以还不能算千年大人
物,百年大人物还差不多。
3000年前,中原大地的土地都是国有,人们共同劳动, 由“生产队长”分发食物,除
了农闲时节去支援国家建设,井田社员不得离开国家“井田”搞单干,不得拥有私人财
产,井田社员子弟除非参军保卫国防,只能世代承袭前辈职业,不得擅自从事其他自由
职业,即使光荣地加入国家军队,打完仗还是要复员的。直到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地主的
兴起,国家财产被私有化,“井田集体劳作制”才消亡。以后的中央集权官僚社会,强
悍如秦皇汉武者,也无力把天下财产尽收国有,老毛的壮举就是恢复了已经消亡3000年
的“井田制”。岂止是千年才出一次的人才,乃是三千年才出一个。
邓小平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不是所谓改革开放,而是把...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4028
5
毛时代农业人口是不断增加的。改革开放后总趋势是不断减少的。
毛时代耕地面积是不断增加的。改革开放后大趋势不断减少。
毛时代农业人口除了耕作基本不干别的活,农闲还要干别的。
一年365天,天天都得磨洋工挣工分。
改革开放后耕作只占农业人口的一部分时间,现在恐怕一年也
就2-4个月。
S*******C
发帖数: 7325
6
☆─────────────────────────────────────☆
superphase (多情应笑我) 于 (Wed Mar 24 15:02:46 2010, 美东) 提到:
http://minotaurking.blog.hexun.com/30477433_d.html
MS也是个叫牛头的人写的不知道是不是这里的老牛。
唐黑们好像不太了解唐朝初期军事强盛的因由,所以普及一下。
隋唐军事强盛的原因,是因为有两个制度,均田制和府兵制。均田制创立于北魏,府兵
制创立于西魏;这两个制度,都来自北朝,而不是汉人朝代的东东,实质上说,是鲜卑
人的村社残余形态带到中原的产物,并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唐朝府兵是主要军事力量。府兵兵役负担很重,但因为能分配到足够的永业、口分田,
本人又能免除身庸租调,因此经济比较充裕,因此装备也比较精良,这就是古董市场上
看到的隋唐的盔甲好于明朝的缘故。打仗立了功又有授田,所以战斗士气很高,再加上
兵器盔甲上的优势,使得他们的战斗力很强。
南北朝之时,北朝的府兵,经济比较稳固,身份地位有提高,兵源增多,战斗力强;而
南朝自耕农日益衰颓,兵...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
1996年,柏杨口述,周碧瑟执笔的《柏杨回忆录》出版。对于从沈阳跑到北平,柏杨的
描述是:
我们到了皇姑屯,安静的出站,站外挤满了农家用的马车,这正是乡下人农闲赚外快的
时候。我们雇了其中的一辆,南下山海关。这是一趟奇异经验的旅途,入夜之后,马路
两旁涌出大批全副武装的人民解放军,紧夹着马车进发。这批解放军是林彪的第四野战
军,南下攻击北京,人民解放军军风的严明,使我们咋舌。在黑暗中,那些彻底执行军
令的战士,常常高声发问:
「你们是哪个部队的?怎么有车可坐?」
我总是回答:
「我们是国军。」
当对方一时听不懂,或弄不清楚什么是国军时,我就作一个总结说:
「我们是蒋匪!」
那些纯朴的战士们就一言不发,从没有一个人刁难。马车夫有时还吆喝他们:
「让路,让路!」
他们每次也都踉踉跄跄的让路,见惯了国民政府军队的凶恶,我从内心对解放军生
出敬意,这岂不是古书上所说的:
~~~~~~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
h*********9
发帖数: 361
8
网上一堆没有农村经历的就不要扯淡包产到户了。
包产到户对当时的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确不能提高生产力。但对当时的中国,绝对是
最佳选择。就谈谈我小时候的感受吧。
集体农业,大队一起干活的时候还太小。没有印象。不想多说什么。但小时候听到大人
对那时候的评价就是天天磨洋工,熬工分。一个磨一个熬道尽农民的无奈,被动和辛酸
。一个磨一个熬怎么也代表不了效率高。再一个就是饿。80年代刚分田到户的那几年印
象最深的就是谁家分的牛啊生了小牛犊,农民都要高兴的烧香放鞭炮庆祝。稍微有点家
底的还要请人放电影给大伙看。我想很多农村出来的人对农民自发喜悦的请放电影的事
情会有印象的。短短几年,农民养的猪和牛的数量至少翻了2-3倍。鸡就更用说了。另
外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照顾田地就如同自己的孩子。有空没空就到地里除草捡
石头开荒。大早上在家里睡懒觉的是被人瞧不起的。80年代中的时候至少70%以上的家
庭有1-3年的存粮。大多数家庭平常也能吃上白面馒头了。当然分田到户也导致了农村
的贫富分化。极少数家庭因为有痴呆病人老人懒人等导致日子过的还不如集体的时候。
关于农田水利建设,农民的眼光短浅,不会自发搞大的水...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3742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邓子恢关于农业问题的报告
邓子恢1962年在中央党校做的报告,不过随即受到毛的批判,导致中央农村工作部的撤
销。
(一九六二年七月九日、十一日)
准备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农业生产问题;二、关于人民公社问题;三、解答几个问题。
一、关于农业生产问题
目前农业生产是怎么样的情况呢?总的来说是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1959、
1960、
1961连续三年减产,不仅是粮食减产,经济作物也减产了。今年情况怎么样,现在还看
不出
来,今年夏收不是很好的,有些地方减产,也有少数地方增产。今年粮食能不能增产就
看秋
收,可能比去年好一些,因为今年气候比去年好,冬天有雪,拿粮食总产量来说可能比
去年
好。这是一个情况。第二种情况就是近年来农业生产力下降了。同志们知道,农业生产
力的下
降,首先是耕地减少。1957年前后有耕地17亿亩,1958年以来少了2亿多亩,这是何道
理呢?
深翻地糟蹋了一些,现在只剩下了15亿亩。另外,农具、牲畜下降很多,有些地方下降
一半以
上。牲口少了一半这对生产力是一个很大的破坏,农具减少了,从机械化方面来说,排
灌机
械、运输机械虽然比1957年有所增加,但是这些农业机械只有三分之一能够用,三分...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924
10
第四节 农民王
从罗马建城到公元前510年,罗马是王制,先後有七个王,前四个因为出身农民而
被称为农民王。後三个是商人王。
建国王罗莫路
罗马有七个小山丘,全集中在台伯河的东岸。台伯河在此要纡回两个大弯,方才向
西而去,再过三十公里便注入第勒尼安海。
台伯河的水量丰富,每年都有汛期,只是大水到了七个小丘的纡回处,便将那回转
化为直线,使罗马的七个小丘不会被淹。虽然小丘间的低地会浸水,但当初罗马人口不
多,低地无人居住。後来人多到要住到小丘之下时,罗马人已经有了排洪乾拓的技术了

这七个山丘,由北向南,其名称分别为1)Quirinal, 2)Viminal, 3)Esquiline, 4)
Capitoline(卡匹托尔山), 5)Palatine(帕拉丁山),6)Caelian, 7)Aventine。最高的帕
拉丁山也只有海拔五十米。
现在的总统官邸在第1山Quirinal上,电视台有什麽新闻要从总统官邸转播时,不
讲“以上是来自总统官邸的报导”,而说“请看来自Quirinal的报导”。
闲话少说,在二千八百年前若是以防守为建城的首要标准的话,卡匹托尔山为首选
。因为它不仅离台伯河...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真见到过“半夜鸡叫”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061
·老 六·
前不久,见到这样的报道“黄店屯村的孔庆祥回忆,‘有一年我在到黑龙江的火车上,
正好遇见高玉宝,我问,大舅,有半夜鸡叫这回事吗?他没吭声,说是这是文学创作的
艺术性问题。然后又说,咱们这儿没有,不代表全国其它地方就没有。’”一度感到很
是失落。准确地说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那个时代。
半夜鸡叫的故事在中国的流传不可为不广。那个时代你没读过《牛氓》《复活》只是品
位的层次而已,可你敢说不知道“半夜鸡叫”的故事,那简直是承认自己是个不读书的
,没文化的人。在中国半夜钻鸡窝的地主周扒皮的知名度远比现在有腔调的周立波要高
。所以如果说有洗脑一说的话,高玉宝这个段子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虽然当时没有话语权的周扒皮阶级们是不可能申辩的,但大凡下过乡的朋友,相信听过
老贫农忆苦思甜的都会对地主的“丑恶”有别样的感受。因为几乎所有的知青都听过这
样的故事,“我那个老东家(地主)对我如何好,给他帮工吃过什么什么,比现在吃得
好多了----”。
而且,农村中划为地主的都是农...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842
12
在察县,这些是不用学习的,它是儿童游戏中活生生的语言,3万使用者就是满语在今
天存活的土壤。
-本刊记者/杨东晓
“如果说满语消失的速度以前是老牛拉破车,现在就是快马加鞭。从现在到今后满语的
最后消失,也就是一百年的事情”。这是一个大的时代的影响,满语消失速度的减缓,
只能期待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
出生于东北沈阳的锡伯人关蕴科在1995至2007年,4次到察县考察锡伯族西迁200多年后
的生活。
他总是热情洋溢地把锡伯人使用民族语言的信息告诉每一位在北京和沈阳的锡伯人,当
本刊把他这种欣喜告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主任吴元丰时,吴元丰说:“他一直
生活在这种语言的荒漠,一看到察县有这么多锡伯人还在使用,当然高兴坏了。但是察
县这些年语言使用的情况也不乐观”。
西北也有隐忧
现年51岁的吴元丰在10岁前一直使用满语,他的同龄人大致也是在这个年龄上开始接触
汉语普通话的,但那只限于在学校,离开学校还是用最熟悉的语言交流;到了25岁的顾
松洁这一代,从3、4岁进幼儿园就学ɑoe,虽然都是锡伯族老师,但都讲普通话,从这
时起满语的交流就只限于家庭。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古籍研究所的顾松洁说:“到...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3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792
·杜欣欣·
1.
一九六九年三四月间,我母亲从河北农村回到北京。当时她脸上留着冻疮的瘢痕,眼睛
里只有忧伤和焦虑。在被解除群众专政的同时,她收到了去干校的命令。这个命令是执
行毛泽东1966年5月7日发表的“五七指示”,那个指示对当时还在复课闹革命的初中生
而言是被组织去郊区割麦种树,而对母亲则是带上全家去黑龙江牡丹江宁安县劳动改造。
我们开始清理东西,当时除了生活必须品,家中还有几件家具。它们都是从四川老家带
来的,包括一个大衣柜,一个半截橱,一只床头柜。那个床头柜里原本装的都是我的图
书,但那些书早在文革初期就被清理掉了。我们所去的地方显然不需要这些家具,而床
和书桌本来就属于公家。卖掉或送走了它们,又将不适宜的衣服寄送人,因想到所去之
处地域偏僻,母亲还去买了一些饼干手纸肥皂。我家人力单薄,母亲又不愿意请单位的
人帮忙,姨夫就从远地赶来,帮忙打行李。单位发了几只粗陋的木箱,所有物品一并放
入。钉上箱子,母亲就去注销我的北京户口。
当时我母亲和社会联系非常...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人口看战争潜力
农业是分时节的,秋收之后,进入农闲时节,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e********3
发帖数: 18578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人口看战争潜力
什么地方的农闲能有8个月呀?
F******p
发帖数: 2099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秦不能支持40万人8个月是笑话
我不知道你度量单位和数字的准确性,但青铜器时代的生产力和铁器时代是不可比的,
自己糊饱肚子再交上公粮就阿弥陀佛了,要达到4个农民负担一个士兵的生产效率基本
是不可能的,除非农闲时自己临时出门打仗。
我没有数字的证据,但是从历史故事就看得出来,很多古书描述过汉朝时农民疾苦,在
汉武时期常年征战到了自己一年收成不能糊口的地步。秦汉时早期基本都是青铜,工具
简陋,皇家大墓前的石雕都只能顺势浅凿,远远达不到唐宋时的铁器雕琢石像,想雕啥
就雕啥的地步。秦始皇统一后,收天下铜器铸铜人,以杜绝民间兵器,可见当时铁器基
本很少,用到农业上更少。
c********g
发帖数: 15629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arsening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茆家升:从《张恺帆回忆录》看大跃进中的安徽官场和一个人的觉醒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7 15:47:48 2012, 美东)
文章很长,各位周末慢慢看,别耽误正事儿。
http://wuliucun.ycool.com/post.3192165.html
本文提要:在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下,安徽官场也就是全国官场的一个缩影。但以曾希圣
为首的安徽省委,竭力推行毛泽东的极左路线,在全省大搞阶级斗争与消灭私有制,政
治运动连年,反右派反右倾运动都战果辉煌,大批无辜者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本来就人
材匮乏,科学技术文化落后于邻省的安徽,一蹶难以再振。
那里运动最左,那里百姓最苦,已成定律,安徽更有典型意义。突出的表现就是三年人
祸大饥荒中,非正常死亡饿死百姓主要是农民达五六百万人,按比例为全国之冠。为何
会这样,除了在大刮共产风,大放粮食高产卫星,大搞高指标高征购,以后大反瞒产私
分,种种大跃进大破坏吹大牛大灾难中,安...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风雨小靳庄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64915/5832243.html
○姜毅然 霞 飞
生长在20世纪70年代的人,很少有人不知道小靳庄的。这个小村庄因为能唱样
板戏,搞赛诗会而闻名。它成了江青的“点”后,在全国广为宣传。后来又在“学习无
产阶级专政理论”、“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大出风头,江青还把外宾带到小靳庄去
参观。粉碎“四人帮”后,小靳庄的所谓“经验”受到批判。改革开放后,小靳庄重新
崛起。那么,这个本不知名的小村庄,经历了怎样的风雨?
靠实干成了“农业学大寨”的典型
建国后,天津市宝坻县林亭口公社的小靳庄,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也走过互助
组、合作化、人民公社的道路,也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也搞过“四清”。但在这些运
动中,小靳庄不前也不后,因此也总是不那么出名。上边来宝坻县视察的领导,或者来
宝坻县办事的外地人,大多数不知道有个小靳庄。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冲击到了小靳庄。小靳庄人同全国其他地方的
人们一样,也是抱着高昂的革命热情参加“文化大革命”的。但是,小靳庄人搞政治斗
争的结果,却是土地荒了,粮食产量少了,后来... 阅读全帖
u*********n
发帖数: 367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ungentleman (fraudulent),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Re: 李博士的思路如何?可有高人评论??? (LINK)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4 22:09:53 2012, 美东)
您说的对,我没有看过这俩本书。承蒙提醒,刚才跳读了您的第二本书。我很遗憾地说
,鄙人不得不说,我先前的判断有很大的错误。我现在更改如下:很抱歉,我认为您连
最为浅显的分析都没有。我知道自己的理解能力特别差,您能否先解答我的胡说两道,
我就先不胡说八道了。
1. 您能否浪费一点时间把您论述社会结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您的2005年中国社会阶
级阶层的段落转贴过来?
2. 是什么因素让您把农民工和农民分作两个阶级(或阶层的)?按我对中国社会的了
解,有些农民农忙时务农,农闲时打工;有些农民夫妻俩在外打工,父母种地,孩子在
(外)祖父母身边上学,几年以后,父母年迈,在外务工几年的农民工回家种地;还有
夫妻一人种地,一人在外做工的。
e********3
发帖数: 18578
20
历史的必然进程,罗马共和国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罗马的国情,所以注定要被淘汰的
,只不过看终结者是谁而已了,就如同罗马分成两半也是当时的国际环境决定的,不可
逆过程。
具体一点说,罗马共和国在打赢了三次布洛战争,彻底种族灭绝迦太基人以后,已经成
为地中海当仁不让的霸主,本应该是全民分享战争红利,但是绝大部分利益被贵族阶层
Patrician窃取,具体体现如下:
1.在常年的征战中,作为自耕农的普通罗马和意大利士兵,因为长期离开自己的庄园,
无心经营,所以当他们从多年征战归来以后,除去身上的伤痕和痛苦的血与火的回忆,
还发现自己的庄园已经凋零废弃,搞不好老婆耐不住寂寞还跟别人生下野种。而在战争
中获取大量红利的贵族阶层,不光没有周济普通老百姓,反而趁火打劫,大肆吞并屁民
的房地产,土地迅速向少数人手中集中。
2.更加血上加霜的是,因为布洛战争,马其顿战争的胜利,罗马的军团从海外带来数以
百万计的奴隶,价格便宜量又足,买个奴隶在田地里面干活,比雇佣罗马公民便宜多了
,于是乎失去了土地的罗马自耕农们又失去了可以打工的机会,于是天量的破产贫民涌
入帝都。
3.法律更加偏袒于富人,一个激化贫民和贵...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21
☆─────────────────────────────────────☆
thinknet (我是云) 于 (Wed Jan 4 04:23:13 2012, 美东) 提到:
我觉得大家都太低估天朝古代的水平了。战国秦的时候,已经广泛使用体制农具,耕牛,
比起新中国工业化之前,亩产还真不一定差多少。但是那时候耕地充足,反而又是一个
极大的优势。
《汉书。食货志》记载,战国初年,魏相李悝的估计“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
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
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1石约30斤,一个6口之家一年除了自己吃饭之外,
还能剩余1350斤一年。这还是战国初年的水平。这里面还给了人均消耗量是每月1.5石
(45斤),每年18石。
另外据《史記·卷029·河渠書》说:“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
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
”郑国渠修建之后,关中地带400万亩地成为富饶之地。
这里面涉及到单位制转换的问题,根据这篇论文的估算
http://wenku... 阅读全帖
s******s
发帖数: 13035
22
众所周知,玛雅没有驯服马一类的动物,也没有轮子,导致一直没有
形成超级大帝国,而是很多城邦农闲的时候打来打去。后来像印加阿兹
泰克这样的大帝国出来以后,很容易就能征服一个个单独的玛雅城。
然后玛雅出来了一个先知一类的,告诉大家不要在大城市混了,要回归
自然,大城市太危险了。所以后来玛雅人就化整为零了,所以作为一个独
立文明莫有了,当然老墨里面玛雅血统还是有的
J*********n
发帖数: 6974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独孤信嫁女比宋查理还牛
李渊的母亲是追封的吧。
其实很正常,独孤信跑到宇文泰那时,孤身一人,没什么势力。
他手下兵并不多,只能拉拢依附他的汉族豪强武装。
东魏末年,宇文泰对关中诸军进行了府兵制改革,设八柱国,宇文泰兼任上柱国,另一
上柱国是皇族,外加其他带兵的六柱国。六柱国每人下辖两名大将军,每位大将军又统
开府二人,每开府为一军,总共二十四军,各军平时务农,农闲练兵。独孤信是柱国,
他手下的两名大将军分别姓杨、李。独孤信拉拢手下将军的手段就是联姻。
q*******u
发帖数: 1405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说战争中的人数浮夸问题
电影也有拍的靠谱的。。。。
秦用弩吧,training很简单呀。45度覆盖射击连瞄准都省了。现在的新兵训练也就三个
月。你还要练多久??千人以上打仗不是你想的那样?意志坚决统一号令才是最重要的
。。。。看看电影里那恐怖的长矛阵,你就算是武林高手又有什么用?
长平就是紧急征调,秦昭王亲自去了河间郡,人人赐爵。难道这些都是搞后勤的?难道
都训练半年?如果都是的话,秦军一线战斗力如何提高,何以对抗增兵后的赵军,而且
赵括是要出击的。
那个时代打仗就是这样,看个人素质,有所侧重。但步卒很多都干杂役,修工事,物资
运输等等。打起来后轮流上就是了。军械靠和平积累呀,你浪费的逻辑很奇怪。秦以耕
战立国,能干农活的自然体力好,农闲的时候可以舞刀弄枪呀。自然拉的出去,有什么
问题??秦国组织本来就有点军国主义全民皆兵的味道。
J*******3
发帖数: 1651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司马懿大传
司马懿大传 一 观新军校场遇恶少 看猛虎洛阳显英才
东汉未年,天下纷争。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一方面灵帝献虎讨欢,一方组建新
军邀宠;人群中,有两帮少年对峙:“我叔叔是新军校尉曹孟德!”“我爹爹是 京兆
尹司马建公!”   汉灵帝中平五年。   动荡朝代中最不平静的一年。   以宦
官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与外戚、大将军何进争权夺利,矛盾演化到白
热化的阶段。   何进是何皇后的哥哥。他们深知灵帝是个喜怒元常而又宠信宦官的
主儿,在王美人为灵帝生下个儿子后,生怕失宠而被废遭贬。便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
讨好灵 帝。何进见灵帝每日不理朝政,不是在裸游馆偎红依翠,便是在西园斗狗玩鸡
骑驴车,便投其所好,以重金让人捕捉了几只猴子和一只老虎,进献灵帝消遣。
“十常侍”听到消息,赶紧密谋策划,借口保护皇宫,防止黄中军余党造反,建议皇上
组建一支护卫京师安全的西园新军。这新军的统领便是“十常待”之一的 赛硕。
这天,风和日丽,是何进向皇上进献猛虎的日子,也是新军成立的日子。   整个洛
阳城轰动了。天不明,人们就涌向街头翘首以望猛虎,涌到校场观看新军军威。
等着看热闹的人群前头,早早就来了...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41892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设立端午节真正的原因是?
如果一个节日赶上农忙,那么显然老百姓是不会过的。
重大节日腊八/春节/元宵,中秋/重阳 都是农闲
B********4
发帖数: 7156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设立端午节真正的原因是?
你这解释最大的漏洞就是华南夏季收获早稻的季节比端午晚多了。
我老家是赣南的,收获早稻一般在7月初。叫双抢(抢收早稻抢种晚稻)。实际上这个
时候是农民最忙的时候,也没有时间庆祝什么节日。而南方中秋也是很重要的收获季节
。基本上,中秋南方就是稻子已经收了,花生番薯芋头也在中秋前收的差不多了。中秋
在南方就是农忙和农闲的分界点,自然农民有时间心情坐下来好好庆祝一下。
c******i
发帖数: 4091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最牛的兵种是弓骑兵吧?
关中平原,华北平原,农业开发早,几百辆马车周旋之地应该还是有的。历史上很多有
名的四战之地,估计就是大家都觉得平整,长期举办巡回赛。
我觉得周朝早期,各国约架,和欧洲后来的骑士决斗差不多,有一定的规矩,赢的有战
利品,输的回家找赎金。几十辆战车,一次回旋是一个回合,几个回合下来,被对方钩
下车多的自然打不下去,就是认输。
我有印象周朝讲究秋收之后打仗,庄稼地也空出来了,农闲,不耽误各自的收成,各位
达人可以帮在下索隐一下。
周朝打仗也是贵族的特权,礼乐射御是日常功课。
c******i
发帖数: 4091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最牛的兵种是弓骑兵吧?
关中平原,华北平原,农业开发早,几百辆马车周旋之地应该还是有的。历史上很多有
名的四战之地,估计就是大家都觉得平整,长期举办巡回赛。
我觉得周朝早期,各国约架,和欧洲后来的骑士决斗差不多,有一定的规矩,赢的有战
利品,输的回家找赎金。几十辆战车,一次回旋是一个回合,几个回合下来,被对方钩
下车多的自然打不下去,就是认输。
我有印象周朝讲究秋收之后打仗,庄稼地也空出来了,农闲,不耽误各自的收成,各位
达人可以帮在下索隐一下。
周朝打仗也是贵族的特权,礼乐射御是日常功课。
b*****l
发帖数: 3821
30
因为技术弱,对后勤的要求也要低。
其次地方小距离短,对后勤的要求就更低了。
极端点,两个邻村械斗,经常有上千人的规模,成年男子都能上。
孟子估计临淄七万户,每户至少三男子,临淄一城就有二十一万兵员。
战国时的打仗,农闲时把农民集中起来跨几个十几个县的短距离,还是可能的。
这和以后的远征是不一样的。

20
b*****l
发帖数: 3821
31
因为技术弱,对后勤的要求也要低。
其次地方小距离短,对后勤的要求就更低了。
极端点,两个邻村械斗,经常有上千人的规模,成年男子都能上。
孟子估计临淄七万户,每户至少三男子,临淄一城就有二十一万兵员。
战国时的打仗,农闲时把农民集中起来跨几个十几个县的短距离,还是可能的。
这和以后的远征是不一样的。

20
m******r
发帖数: 4351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嘉原事件
三嘉原事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5e66901018ror.html
1932年2月,在西北反帝同盟军时期,曾发生过一次“三嘉原事件”,就是西北反帝同
盟军领导人谢子长下令收缴刘志丹部队枪械的事件。这件事早已做了结论,认为谢子长
缴刘志丹部队的极是错误的。但有人坚持错误,千方百计搞翻案活动。在西北干部中造
成思想混乱,争论不休。我是“三嘉原事件”的知情者和目睹者。本着“要讲真理,不
要讲面子”的原则,把以上问题的真象挖出来,便於研究这些问题时做参考。
“三嘉原事件”的前因后果要说清楚,必须从刘志丹在陕北搞武装战争说起。
一、成立西北反帝同盟军之前1928年,刘志丹同志领导渭华起义失败后,西北地区
的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党的六大决议肯定了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不是进攻,不是组织
武装起义,而是争取群众,准备起义。在六大决议的指导下,陕西省委根据陕西的具体
情况,制定了开展“军事运动”的决议,号召共产党员武装起义,到兵营中去。同时,
派刘志丹担任陕北特委的军委书记,领导陕北和陕甘宁边界的“军事运动”。
1928年秋,刘志丹回...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谢盛友:情人节:献给老婆
那一年我十八岁
作者:谢盛友
那一年我十八岁,刻下青春的痕迹。那一年,家乡的茶园小学由于校长患病,缺少老师
,我当了半年的代课老师。我教三年级的算术和五年级的语文课。校长不在学校,校务
由教导主管,他经常跟我开玩笑:“小谢,应该是你主管,不是吗?校长病了,你代校
长的课,应该也是代校长了!”
教导喜欢开玩笑,后来校长回来,我就“失业”了,回去生产队干活。
我们的生产队长是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堂哥每年都被选上,后来他不愿意干了,
队员们选我当生产队长,我便从“代校长”成为“代队长”。
当队长很简单,体力劳累不怕,怕的是心里劳累。那年头,我们在田地里插秧,累得腰
板直不起来,狗爬式到田埂上,顶着大太阳,盖个草帽,就睡着了。
二十多年前刚到德国时,看到公园里男男女女一丝不挂地裸浴晒太阳。矣,叹一声:海
南人穿衣服躲太阳是享受;德国人脱衣服晒太阳是享受。
心 里有时极度疲惫的是,生产大队要开阶级批斗大会,我们找不到被批斗的对象,我
们一个生产大队的,都姓谢,不是三姑六婆就是堂哥大叔,没有一个是“地富反坏 右
”,况且,我们大家无法“阶级划分”,家家户户都是贫农阶级,一穷二白苦度日。我
这生... 阅读全帖
q****g
发帖数: 4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织田信长是不是狗屎运太好?
不仅仅是地理位置。战国时期大部份战争都发生在农闲时期,而织田信长采取农兵分离
,有了职业军队,作战不耽误农业生产。
R***a
发帖数: 41892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织田信长是不是狗屎运太好?
地理位置造成了上杉的农闲时分只能家里打老婆
m***n
发帖数: 12188
36
游牧民都是全民皆兵。
不仅游牧民,秦国也是全民皆兵的。
所谓的“耕战”之民。
看云梦楚简,秦国小兵的武器衣服都是自备的。平时都是老百姓,国家召唤就直接成了
兵。国家只要负担出征时候的粮草就可以了。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动员能力。
汉代也有一样的政策,各里的百姓都必须在农闲的时候,比如冬天,进行军事训练,这
也是里长的职能之一。家家都有武器。
又因为汉代是宗族社会,人们按家族分居。一家往往是一个家族。一个里就那么几家人
。其中的人口多的大家族,就是豪强。大的豪强家族可以与官府抗衡,号令地方。
族长一声号令,就是一支小军队。
曹操起兵,就是靠了几个家族的支持。还有比如许褚,就是一个许家的族长。带领本族
子弟千人来投奔曹操。
还有花木兰,也是兵民一体。
只是在文官社会以后,才是军队职业化。
元代和清代是特殊。
w*********4
发帖数: 1769
37
农耕民族素来缺乏骑兵,确实是钱的问题。说缺钱,并不是买不起战马,而是训练不起
骑士,养不起战马。
首先,合格的骑兵,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游牧民族兵民合一,打小练习骑射;中原自
西魏宇文泰指定府兵制以来,军制就以府兵为主,农闲训练,平时耕种;骑兵必须经过
长期训练,但是将领和士兵长期相处,日久情重,兵权易旁落,因此皇帝一般不喜欢。
这是训练不起。
第二,养不起战马。战马要想保持战力,就得建立专门的养马场。中原农耕之地,若占
用耕地兴建养马场,代价太高,平均养一匹战马的土地,如果用来耕种,大概能养活二
十来个人。
h***i
发帖数: 89031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山东农民到东北改种冬小麦
农闲时间比山东多
也去打猎采集的
R*******1
发帖数: 57
39
中国“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9月3日隆重举行。那么
,中国古代大阅兵是如何进行的?
在古代中国,阅兵仪式属于军礼的一部分,所以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这项活动。这里,
从制度、仪式、装备诸方面,介绍一下古代中国大阅兵的盛况。
制度篇
古代阅兵几年举行一次?
——《春秋公羊传》:“五年大简车徒,谓之大蒐”
从史料来看,先秦时阅兵已成定制。记载周王朝典章规制的《周礼》中提到的“军礼”
中,便有阅兵一项。《周礼·春官》“大宗伯”条称,军中之礼有大师之礼、大均之礼
、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等五项内容,阅兵属于“大田之礼”。
大田之礼,又称“大蒐”,蒐同“搜”,即田猎活动。大田之礼就是通过田猎活动进行
的。
“阅兵”一词,在先秦时也已出现,大阅兵叫“大阅”。《春秋穀梁传·桓公六年》中
称:“大阅者何?阅兵、车也。”《春秋公羊传·桓公六年》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大
阅者何?简车、徒也。”
先秦时阅兵的概念较窄,就是检阅士兵,而“大阅”,不只检阅兵力,还检阅战车这类
军事装备,与现代大阅兵的含义基本一致。另外,“观兵”、“校阅”、“阅武”,也
是古人对阅兵的不同叫法。当...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0
农村的满族农民现在当然有,其实都是红楼梦里面乌进孝那种庄子上的包衣后代。乌进
孝是庄头,是高级包衣,底下很多更吊丝的包衣。
世代务农。
农闲也打猎。
c*******7
发帖数: 3763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水利工程建设不能忽视啊
就是就是。
记得以前,每到冬季农闲的时候,乡镇政府还有生产队就会组织劳动力来兴修农田水利
,这些一直到80年代初中期都是很好的传统。
结果,现在,商品经济了,农村青壮年平时都进城打工去了,过年的时候才回家团聚,
哪有时间兴修农田水利了?政府也不组织了。很多农田水利都是严重失修,甚至被毁坏
了。
s**d
发帖数: 18498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水利工程建设不能忽视啊
原来其实就是劳役,农闲出工,核算土石方量,修水利。后来集体瓦解了,没有组织,
没有向上级申请合作的单位,也没人核算,这工就不出了。
a*******m
发帖数: 14194
43
麦子相对好种一些,但是麦子对地的要求高,
要好地,水浇地才行。我们能种麦子的地,不
超过1/3.
而且麦子也不那么简单,耕种,施肥,浇水,
除草,收割,晾晒,有时候还要打药,也要
也多时间的。
而且麦子完了,接着要种玉米,又得来一套,
你说的5%就是吹牛逼!
另外,农民们农闲的时候,也会自己找机会打
短工,农村没有几个闲人。
发信人: Wolbachia (爱其死以有待也,惜其生以有为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美国的大机械化农场模式在中国根本没有前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4 18:41:16 2010, 美东)
纯粹放屁,水稻也许需要的劳力还多一点,北方大部分的种麦区域
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饭,靠机械撒种收割,现在根本就没人耕地,锄草,
全是可以用农机迅速替代的,麦农我看一年5%的劳动力用到自己几亩
地就够了
k*********u
发帖数: 2897
44
毛的时代,人们是干活多,享乐少。
现有的中小水利工程,95%以上是毛的
时代修的。农闲的时候,农民自带干粮
去搞会战,修水库,修河堤。
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后来的粮食增产,
也没有农业的进步。
发信人: youhao (maker-Leaving-88),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促内需系列:爆炒房产不如修水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15 10:04:03 2010, 美东)
说这话的应该到小学去学经济。(和中学生讨论经济。楼主的水平已经不够了。)
知道毛时代为什么生活长时间没改善么?
h*******2
发帖数: 3118
45
毛泽东听取了田家英和吴冷西调查刘少奇去过的七里营等地回来后的实情报告后,发表
评论说:〈一〉一县一社太大了。平均分配会损害富队富社的积极性,还是要搞“按劳
分配” 毛主席谈到一县一社时提出,一县一社太大了。县委管不了那么多具体事,而
且全县各地生产水平很不平衡,平均分配损害富队富社的积极性。我们现在还是搞社会
主义还是按劳分配。凡是有利于发展生产的就干,一切不利于发展生产的就不干。供给
制只能搞公共食堂,而且要加强管理,粗细粮搭配,干稀搭配,农忙农闲不同,要学会
勤俭过日子,不能放开肚皮大吃大喝,那样肯定维持不下去。其它只搞些公共福利事业
,不要采取“包”的办法,量力而为。延安时期搞供给制,是属于战时共产主义的办法
,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能作为分配方式的榜样,所以全国解放后,就改行工资制了。
〈二〉两种所有制的接近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千万不能把两者混同起来。谈到修武
县的全民所有制,毛主席说,修武不同于鞍钢,产品不能调拨,只能进行商品交换,不
能称谓全民所有制,只能叫集体所有制。千万不能把两者混同一起,修武县委书记提出
的问题,表明他实际上是不赞成搞全民所有制的,县里的产品不能全部调给
h*******2
发帖数: 3118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关于毛时代
发信人: highrisk2 (骂该骂的,赞该赞的!),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刘邓真是一对宝,祸国殃民不能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3 13:31:28 2010, 美东)
毛泽东听取了田家英和吴冷西调查刘少奇去过的七里营等地回来后的实情报告后,发表
评论说:〈一〉一县一社太大了。平均分配会损害富队富社的积极性,还是要搞“按劳
分配” 毛主席谈到一县一社时提出,一县一社太大了。县委管不了那么多具体事,而
且全县各地生产水平很不平衡,平均分配损害富队富社的积极性。我们现在还是搞社会
主义还是按劳分配。凡是有利于发展生产的就干,一切不利于发展生产的就不干。供给
制只能搞公共食堂,而且要加强管理,粗细粮搭配,干稀搭配,农忙农闲不同,要学会
勤俭过日子,不能放开肚皮大吃大喝,那样肯定维持不下去。其它只搞些公共福利事业
,不要采取“包”的办法,量力而为。延安时期搞供给制,是属于战时共产主义的办法
,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能作为分配方式的榜样,所以全国解放后,就改行工资制了。
〈二〉两种所有制的接近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千万不能把两者混同起来。谈
k*********u
发帖数: 2897
47
胡总温相的农村社保,免农业税等都是照顾农村,
反哺农村的措施,确实也起到了一些作用,那就是
粮食的产量的恢复性增长。
但是,为什么要搞这个新城镇化运动呢? 难道真的
糊涂了吗?
难道,温家宝真的是个地产总理,不把中国搞垮不甘心?
稍微有点脑子,也知道宁可增长慢一点,也要走得稳一点呀。
中国的事情,只要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没有
大的事情。何必匆匆忙忙盖纸房子呢?倒起来会呼呼啦啦的。
这个国家还有没有希望?
新农村城镇化运动,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http://www.mitbbs.com/pc/pccon_6913_134269.html
先不说这个强制城镇化,要拆迁大量的房子,
耗费人民大量的财富;而且农民的生活也会
不方便,没法养羊,牛牲畜等,也不方便下地,
因为距离变远了。
就说他最重要的一个论据是,农村城镇化之后,
原来的宅基地可以复垦为农田,增加农田数量,
进而增加粮食产量。
这种逻辑是非常荒谬的,只有天天坐办公室的
白痴才会相信这个说法。农村很多地方的房子都是
建在土层不厚的山岭上,复垦的价值不高;而且,
就算复垦,把原来的地基,院子变成高产田,几乎
是不可能的,要...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6009
48
说实话,10年前我都不想信会有毛轮这种白痴物种。
毛时代的农村,
农闲季节中,
农民能有一个星期的休息的自由么?
能有把自己的东西卖到镇上的自由么?
t*******y
发帖数: 21396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文革时期是怎么迫害干部的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60&view=1&id=101052710
好,我们举些实例,声讨文革迫害领导干部的“罪行”。
其一,只有职务之分,没有等级之别。
其二,公社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天天下村参加劳动,除离开公社开会者外。
其三,饿急了,到村民(那时叫社员,不叫村民,为便于青年人理解,故改称村民)家
吃饭,每顿饭交三毛钱(喝凉水不交钱)。
其四,外地到公社参观或因公出差,参观或出差人员,包括陪同人员,每人一碗大锅菜
,煎饼随意,每人每顿饭三毛。
其五,不论是公社还是村里的决策,比如说挖河、修路、水利建设的公社项目,公社决
策前,一般情况要由队干部(全体)和社员推荐代表开会讨论,举手表决通过。村项目
由全村社员讨论,举手表决通过。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单独、或者联合意见相同的找公
社或大队谈意见。
其六,对村干部或公社干部,社员认为有违为人民服务原则的,可以贴大字报。
如果大字报联名超过五人以上,并有具体要求的,就是公社干部不可逾越的红线,相当
于现在的制度。而且,大字报可以修改、补充。
揭露或批评具体干部的,公社不得...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794
50
10月中旬的一天,吴长江的一个老乡找到了他,说在上海一个工地接到了活,拉吴长江
一起去赚点外
快。
在河南驻马店老家主要务农的吴长江,家里种了二三十亩花生、大豆等庄稼,这点
收成大概每年
有2万元。为了增加收入,每年的农闲时节,吴长江都会尽量去各地寻找打工机会。算
下来,打工收入
也一直是他家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
因此,听到老乡的介绍,吴长江毫不犹豫地从老家河南驻马店赶到了上海,加入了
位于胶州路教
师公寓节能环保改造工程的施工队伍。因为曾经有过一些门窗施工经验,吴长江最后被
分配在起火大
厦旁边的718号楼做门窗施工。他是幸运的。
还有一些工人则没有这么幸运。家住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苗石村的李新模,
当时正在起火
大楼的26层刷油漆,后不幸罹难。
来自重庆梁平县柏家镇中心村的段天安,为了挣钱给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动手术,前
年来到上海打
工。大楼起火的时候,据其家人回忆,段天安“还在搭最后两层架子”,结果也遇难了。
农民工,这是个在火灾中几乎被遗忘甚至被迁怒的群体,事实上他们同样是受害者
,同样需要人
们的同情与关心。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还发现,即便是门窗施工一个部分,转包环节竟也...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