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凡夫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d*******r
发帖数: 387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孙不二女丹诀诗
陈撄宁
孙不二女丹诀诗黄序
余自束发受书而后,读葛洪神仙传,慨然景慕其高风,遂有志于道术。壮岁宦游四
方,足迹所至,闻异人必尽力访求,见秘籍必潜心快读,旁门无论矣。
历四十年来,遇修炼正宗,每多探讨。品格最纯谨者,当推郑君鼎丞,学识最精博
者,当推陈君樱宁。二君对于三元丹法,都得真传,而地元一项,又皆能不畏劳苦,亲
自临炉,虽魔障迭起,寒暑屡迁,仍未尝稍挫其志。余既周旋二君之间,亦多次参从实
验之役,即外事以证内功,获益固匪浅也。
郑君著述,昔已幸见厥成。今陈君复出其所作《孙不二女丹诗注》一卷相示,并索
序文。余素习南宗,故于北派丹决,颇有疑义,及观此注,豁然贯通。方知南北二家丹
法,男女两性工夫,所不同者,在其下手之玄机,所必问者,在其一贯之妙道。
孙诗尽善,陈注尤详,余何容辞费?惟曾记当日陈君所诵孙不二仙姑七言绝句一首
,似含微旨,细审五言律诗中,尚未言及,特补录于此。诗曰:“蓬岛还须结伴游,一
身难上碧岩头;若将枯寂为修炼,弱水盈盈少便舟。”学者果能悟彻十四首律诗之作用
,然后将此七言绝句,熟读而深思之,则弦外余音,当可耐人寻味矣。
中华民国十五年清江黄邃
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执”的真面目Zz
一切执著的根本是我执,即执著有个自我。因为我执,就和众生有了自、他的对立
,由此带来新的痛苦。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特别在乎自己的人,烦恼往往也特别
多;反之,无私的人却更容易快乐、自在。
“我”是什么?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比如一本书,本身并不存在你、我的差别。但
我们将这本书买来之后,就会在其上附加“我”的标签。一旦确立这种感觉,这本书的
损坏或丢失就会影响到我们。而在此之前,无论它发生什么变故,都不会对我们构成伤
害。
再如我们去购房,未买下之前,房子出现什么问题都无足轻重,因为它还未和我们
发生关系。可买下之后,它的任何变化都会牵动我们的心。这种难过,正是由于那些附
加的“我”的感觉所致。
为什么我们会为这些琐事烦恼,而非其它更重要的事情呢?世间每天有很多灾难,
有很多人遭遇挫折或离开人世,但我们只是感叹一下,不会有多少切身感受,更不会因
此寝食难安。这是因为其中还未粘上“我”的标签,一旦发生的事情中介入“我”,感
觉立刻就不同了。
如果那个遭遇挫折的是“我”,那个离开人世的是“我”的亲人,一场普通的人间
悲剧便顿时上升为头等大事。是呵,在我们的世界中,还有什么比“我”受...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关无我的一个问题
俺的理解:
所谓“我的”,是基于一个假定:我能控制的,才叫我的。比如,房子是我的。我一定
要有产权,这个产权可由我随意处置。而非我的,则是我不能控制的。比如别人的房子。
房子会漏是另一个层面,房子的漏与否不由我控制,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房子不是
我的。”
谁希望自己会老,会病,会死?如果我真的是“我的”----我可以控制的,那么,就不
会有人选择让自己老病死。俺猜,这是佛从反面来论证我并不真的对“我”拥有主权或
者控制的力量。因此,我并不是真的是“我的”。
仔细想一想,心跳,呼吸,脾气,健康,哪一样我们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呢?我们只是在
强行把这个并不属于我们的身体认作我而已。
我和我的,本来就是一体,都是自然中的一种现象。我把某些东西认作我的,某些认作
不是,更是现象中的现象。经中说,佛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所谓
凡夫者,即非凡夫。佛已经都说清楚了。
中国古人,也达到了这种认识:
庄子《知北游》篇,舜問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
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
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4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沙弥这个词是音译,梵文Sramanera,南山律祖意译为“息慈”,意思为止息世间染着
慈济众生,玄奘大师翻译为“室利摩那路迦”,意译为“勤策”,还有翻译成“求寂”
的。
单解释清楚这个词,引经据典就可以写一篇文章。
但那样就没什么意义了,把沙弥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全都搞清楚,意义实在是不大。真正
的意义似乎更在于我们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位师兄从图书馆借来了一本书,叫《沙弥学处》,福建莆田广化寺出的,专门讲沙弥
律仪的,之前,我们一直学习一本叫《沙弥律仪要略》的书,要略里就提到如果一个沙
弥想详细了解律仪的话,就应该更深入和更多地阅读这些律仪的出处。
《沙弥学处》的序是民国一位叫学忍的法师撰写,读来发人深省,不知道说什么好。其
实,我们有引导,读书不能够一本未完,就读另一本。
因为手头在读《曾国藩家书》,书中曾大人他也三番五次地告诫亲人,不能一本没读完
,就读另一本。看到新书,本没想读,但没忍住,顺手翻了翻这本《沙弥学处》,一读
就没放下,结果起了烦恼,掩卷就觉得很多地方都不对劲,再联想过去的一些事情,越
想越不对劲。
倘使我们把经论中以...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5
这是我在昨天回复某个人的帖子当中涉及到的,是因为讨论阿赖耶识和极微的问题而引起的,这里
面已经基本包含了我的主要观点,包括无常,苦,无我,缘起,涅槃等等,也包括我说
出了一些很大胆的观点。
我需要围绕这个,将其丰满,说的更清楚,更有理有据。下面所说的,其实还相当粗糙,
有些东西都是一言两语就表达出来了。但实际还需要更多的阐释。
如果仅仅看我的这篇帖子,还是有很多迷惑的地方,觉得我在胡说八道,强拉硬扯,但
是没关系,我还要太多强大的根据以及分析。
================================
有个网络游戏,还在内测阶段,当服务器开始运行,没有任何玩家接入服务器,此时游
戏世界内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程序数学运算,没有呈现出任何实在的现象(非生
灭)。
当某个玩家通过显示器,通过自己的电脑连入服务器的时候,进入了游戏当中的主城,
于是主城当中的一切本来只是程序运算的景物在显示器的作用下,在视角触及之处,显
现出具体的形象,玩家看到真实的主城的景物。这个类似于识
缘色,即因为识这个依赖条件(这里的识只是六识),而产生了色法。此时并不是玩家
自己电脑内的程序显现出了景物(...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6
你说的,与法身的「无思普应」没有不同。
法身如果解释为涅盘界的种种(不是五蕴),与你的解释就是相容的。差别在于法身的
作用,主张只对圣者有作用,还是对凡圣都有作用。

佛陀和阿罗汉名色灭尽后,是去了其他一个世界吗?不!它们只是成为了这个宇宙系统
当中的核心底层部分,数学运算的部分。尽管他们不会再呈现出任何具体的形象,因为
它们不可能再有无明了,自然就不会生起识,也没有必要生起它,但是它们仍然深刻的
影响的这个宇宙的演化,这个抽象的程序的部分,就是佛陀所说的涅盘界,“非此世界
,非彼世界”的涅盘界。
在这个涅盘界,有一些极为惊人的,凡夫很难想象的特性,实际上任何物质的另外一面
(没有被意识观察识知时),还有业力本身,统统属于这个涅盘界,业力的种子,色法
的种子,不在什么阿赖耶识当中,更不在五蕴当中,而在这个不可思议的涅盘界。
既然已经无余涅盘的诸佛和阿罗汉统统属于这个涅盘界,业力种子也在当中,它们也都
是数学存在形式,存在著数学特性,就可以知道会发生什么了:“已经涅盘的诸佛和阿
罗汉必定会影响到众生业力的运行”。至于这种影响方式,大大超越凡夫的想象范围。
从某种意义而言,实际诸佛和阿罗汉...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7
这是我在昨天回复某个人的帖子当中涉及到的,是因为讨论阿赖耶识和极微的问题而引起的,这里
面已经基本包含了我的主要观点,包括无常,苦,无我,缘起,涅槃等等,也包括我说
出了一些很大胆的观点。
我需要围绕这个,将其丰满,说的更清楚,更有理有据。下面所说的,其实还相当粗糙,
有些东西都是一言两语就表达出来了。但实际还需要更多的阐释。
如果仅仅看我的这篇帖子,还是有很多迷惑的地方,觉得我在胡说八道,强拉硬扯,但
是没关系,我还要太多强大的根据以及分析。
================================
有个网络游戏,还在内测阶段,当服务器开始运行,没有任何玩家接入服务器,此时游
戏世界内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程序数学运算,没有呈现出任何实在的现象(非生
灭)。
当某个玩家通过显示器,通过自己的电脑连入服务器的时候,进入了游戏当中的主城,
于是主城当中的一切本来只是程序运算的景物在显示器的作用下,在视角触及之处,显
现出具体的形象,玩家看到真实的主城的景物。这个类似于识
缘色,即因为识这个依赖条件(这里的识只是六识),而产生了色法。此时并不是玩家
自己电脑内的程序显现出了景物(...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8
你说的,与法身的「无思普应」没有不同。
法身如果解释为涅盘界的种种(不是五蕴),与你的解释就是相容的。差别在于法身的
作用,主张只对圣者有作用,还是对凡圣都有作用。

佛陀和阿罗汉名色灭尽后,是去了其他一个世界吗?不!它们只是成为了这个宇宙系统
当中的核心底层部分,数学运算的部分。尽管他们不会再呈现出任何具体的形象,因为
它们不可能再有无明了,自然就不会生起识,也没有必要生起它,但是它们仍然深刻的
影响的这个宇宙的演化,这个抽象的程序的部分,就是佛陀所说的涅盘界,“非此世界
,非彼世界”的涅盘界。
在这个涅盘界,有一些极为惊人的,凡夫很难想象的特性,实际上任何物质的另外一面
(没有被意识观察识知时),还有业力本身,统统属于这个涅盘界,业力的种子,色法
的种子,不在什么阿赖耶识当中,更不在五蕴当中,而在这个不可思议的涅盘界。
既然已经无余涅盘的诸佛和阿罗汉统统属于这个涅盘界,业力种子也在当中,它们也都
是数学存在形式,存在著数学特性,就可以知道会发生什么了:“已经涅盘的诸佛和阿
罗汉必定会影响到众生业力的运行”。至于这种影响方式,大大超越凡夫的想象范围。
从某种意义而言,实际诸佛和阿罗汉...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9
(六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
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比丘。若沙门.婆罗门计有我。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计
有我。何等为五。诸沙门.婆罗门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识。见
是我.异我.相在。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计我.无明.分别如是观。不离我所。不离我
所者。入于诸根。入于诸根已。而生于触。六触入所触。愚痴无闻凡夫生苦乐。从是生
此等及余。谓六触身。云何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比丘。有
意界.法界.无明界。无明触所触。愚痴无闻凡夫言有.言无.言有无.言非有非无.
言我最胜.言我相似。我知.我见。复次。比丘。多闻圣弟子住六触入处。而能厌离无
明。能生于明。彼于无明离欲而生于明。不有.不无.非有无.非不有无.非有我胜.
非有我劣.非有我相似。我知.我见。作如是知.如是见已。所起前无明触灭。后明触
集起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祝好!
s********h
发帖数: 938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一个大念住经的问题
(六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
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比丘。若沙门.婆罗门计有我。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计
有我。何等为五。诸沙门.婆罗门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识。见
是我.异我.相在。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计我.无明.分别如是观。不离我所。不离我
所者。入于诸根。入于诸根已。而生于触。六触入所触。愚痴无闻凡夫生苦乐。从是生
此等及余。谓六触身。云何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比丘。有
意界.法界.无明界。无明触所触。愚痴无闻凡夫言有.言无.言有无.言非有非无.
言我最胜.言我相似。我知.我见。复次。比丘。多闻圣弟子住六触入处。而能厌离无
明。能生于明。彼于无明离欲而生于明。不有.不无.非有无.非不有无.非有我胜.
非有我劣.非有我相似。我知.我见。作如是知.如是见已。所起前无明触灭。后明触
集起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祝好!
s********h
发帖数: 938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一个大念住经的问题
(六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尔时。世尊晡bu1时从禅起。出
讲堂。于堂阴中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叹优陀那偈
法无有吾我  亦复无我所
我既非当有  我所何由生
比丘解脱此  则断下分结
时。有一比丘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无吾我。亦无有
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
计色是我.异我.相在。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
.异我.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此色
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
行.识是无我。此色非当有。受.想.行.识非当有。此色坏有。受.想.行.识坏有
。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当有。如是解脱者。则断五下分结。时。彼比丘白佛言
。世尊。断五下分结已。云何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
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
无我无我所  二俱非当生
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识住与识不住
(六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尔时。世尊晡bu1时从禅起。出
讲堂。于堂阴中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叹优陀那偈
法无有吾我  亦复无我所
我既非当有  我所何由生
比丘解脱此  则断下分结
时。有一比丘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无吾我。亦无有
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
计色是我.异我.相在。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
.异我.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此色
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
行.识是无我。此色非当有。受.想.行.识非当有。此色坏有。受.想.行.识坏有
。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当有。如是解脱者。则断五下分结。时。彼比丘白佛言
。世尊。断五下分结已。云何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
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
无我无我所  二俱非当生
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31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

我只是想说,有超过肉体器官的东西在。
所以你不能就下断言,这里只是在指‘脑’
试一试这个: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雲何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
若諸沙門.婆羅門見有我者。一切皆於此五受陰見我。諸沙門.婆羅門見色是我.色異
我.我在色.色在我。見受.想.行.識是我識.異我.我在識.識在我。
愚痴無聞凡夫以無明故。見色是我.異我.相在。言我真實不捨。以不捨故。諸根增長
。諸根長已。增諸觸。六觸入處所觸故。愚痴無聞凡夫起苦樂覺。從觸入處起。何等為
六。謂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
如是。比丘。有意界.法界.無明界。愚痴無聞凡夫無明觸故。起有覺.無覺.有無覺
.我勝覺.我等覺.我卑覺.我知我見覺。如是知.如是見覺。皆由六觸入故。
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觸入處。捨離無明而生明。不生有覺.無覺.有無覺.勝覺.等覺.
卑覺.我知我見覺。如是知.如是見已。先所起無明觸滅。後明觸覺起。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Y**u
发帖数: 5466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有关无我的一个问题
☆─────────────────────────────────────☆
bdbd (kakali) 于 (Thu Jul 14 06:22:59 2011, 美东) 提到:
佛在无我相经里面说色不是我,因为如果是我的,我就不会让它有病苦。 我觉得这个
论据不充分。 就好象买座房子,我不会盖房子,房子自己会漏,但是我可以住在里面
,所以它还是我的。 房子不是我,但是是我的。。。。。。
谁来开示一下。
☆─────────────────────────────────────☆
nibbana (卍) 于 (Thu Jul 14 08:34:22 2011, 美东) 提到:
经里说not self,你说的是not mine。
房子是你现在拥有的,但不是你。色也不是你。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sn/sn22/sn22.059.nymo.h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14 11:26:54 20...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比丘:善根栽培
善根栽培
菩提比丘著 何蕙仪译
渐进式的修炼分三个阶段∶善性的培养、定力的修习、智慧的增长。只要行为品德与戒律相应,便能锻链心灵,在善德根性扎稳之后,大道的不同阶段,便自然会按著心灵提升的法则渐次出现,直至最后达到安然自在的解脱。
佛陀所教的精神修炼,是个自我转化与自我超越的双重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效果,则是全面性的解脱。自我转化是要铲除所有不健全的想法或恶念,再以自他兼利的无染之心取而代之。至于自我超越,则是集中于慧力的培养,使得我们能够直接洞见身心皆无实性,因而放下一切与「我」或「我所」相应的自我中心意识。当这个双重的锻链过程达到最高层次时,苦恼自会灭除,因为当智慧苏醒之后,在贪欲背后支撑的无明─苦恼的根源─将一去不复返。
渐进的修炼
我们对恶念的倾向和私心的执著,全都发自心底潜藏的种子。为了拔除这些苦恼的根源,并滋长对实相的洞视彻见,佛陀以渐进的锻链模式开显他的教化。佛教的实践在于渐进的潜修和次第的成就,并非一蹴即成。它更像一棵树或任何一类生物,有机地循序成长,每一阶段都必然要依著前一阶段作为基石,继而顺应引生随之而来的下一个阶段。
渐进式的修炼主要分三个阶段∶戒或善性(s...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欲界愛
☆─────────────────────────────────────☆
GWZW (GWZW) 于 (Sat Aug 20 14:40:20 2011, 美东) 提到:
美,情悵,欲界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0PIg1r-L4&NR=1
☆─────────────────────────────────────☆
robbin (robbin) 于 (Sat Aug 20 16:10:25 2011, 美东) 提到:
☆─────────────────────────────────────☆
danalake (dana) 于 (Sat Aug 20 16:19: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你就痛了,我听了,不入我的法眼。
☆─────────────────────────────────────☆
GWZW (GWZW) 于 (Sun Oct 16 01:22:39 2011, 美东) 提到:
欲界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Q9Vx...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孙不二女丹诀诗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Sat Jun 18 01:37:43 2011, 美东) 提到:
陈撄宁
孙不二女丹诀诗黄序
余自束发受书而后,读葛洪神仙传,慨然景慕其高风,遂有志于道术。壮岁宦游四
方,足迹所至,闻异人必尽力访求,见秘籍必潜心快读,旁门无论矣。
历四十年来,遇修炼正宗,每多探讨。品格最纯谨者,当推郑君鼎丞,学识最精博
者,当推陈君樱宁。二君对于三元丹法,都得真传,而地元一项,又皆能不畏劳苦,亲
自临炉,虽魔障迭起,寒暑屡迁,仍未尝稍挫其志。余既周旋二君之间,亦多次参从实
验之役,即外事以证内功,获益固匪浅也。
郑君著述,昔已幸见厥成。今陈君复出其所作《孙不二女丹诗注》一卷相示,并索
序文。余素习南宗,故于北派丹决,颇有疑义,及观此注,豁然贯通。方知南北二家丹
法,男女两性工夫,所不同者,在其下手之玄机,所必问者,在其一贯之妙道。
孙诗尽善,陈注尤详,余何容辞费?惟曾记当日陈君所诵孙不二仙姑七言绝句一首
,似含微旨,细审五言律诗中,尚未言及,特补录于此。诗...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192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贴扯 '大乘佛化人生' 了
这个是个认识问题,你们和大乘之间应该没有本质的矛盾.
佛虽然没证佛果,但是绝不是凡夫,一个普通的凡夫绝对不可能成佛的,
这不附和物理世界的法则的,能量守恒啊.
这要看从那个角度来说,应该有个中间态,作为表现形式.
原始佛法不会完全否认神通吧.

凡夫
r**m
发帖数: 182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贴扯 '大乘佛化人生' 了
凡夫和圣者的差别在于有否见道,你就是初果向,也还是凡夫。
佛没证佛果时虽然还是凡夫,但是他累世积累的波罗蜜非常深厚,不是一般修行人能比的。
现在有人正在翻译马哈希尊者的《涅盘的特性》 ,但是他不让转载,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对很多问题都有回答。
http://palicn.5d6d.com/thread-31-1-1.html
G**W
发帖数: 1865
20
阿賴耶识非为外道神我、梵我等世间我,
《楞严经》云:【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楞严经》此偈的意思如下:【第八阿陀那识(阿陀那识的意思是「持身识」,识是了
别之意),是识别性极为深细的识,很难证得祂,很难了知祂在何处;这个微细识中含
藏著众生各人所有的习气种子,好像瀑流一般不断的流注,而使得众生因此流转生死。
这个阿陀那识究竟是真心?或者是虚妄心?很难解说到普令佛弟子都能瞭解的地步,所
以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释得清楚的;因为祂心体中还含藏著流转生死的习气种子,所
以还不能说祂是完全的真心;如果强说众生的阿陀那识就是真心,那么众生在证得阿陀
那识以后,就不可能再去努力断除祂所含藏的七识心相应的染污习气种子,就不能转变
成佛地真如所依理体的真心无垢识,就不能成就究竟佛果,所以还不能说祂就是真心。
但是,如果离开这个阿陀那识,或者否定了这个阿陀那识,而想要另外再找一个真心的
话,却又永远都不可能再找得到另外一个真心了;所以,这个阿陀那识,祂究竟是真心
呢?或者不是真心呢?这个道理真的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清楚,很难让众生真的理
解「阿陀那识非真、亦非不真」的道理;...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许有阿赖耶识”的辨析
三、 业的安立
1、逻辑不成
“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亦能生”(丁) 宗喀巴大师注解说“灭无自性是不许
阿赖耶识之因由”。这是一个怎样的逻辑?
任何有为法X都不是有自性的生灭的—— 由X(如“受”)非自性的灭,所以,无Y也
能生(丁-1)?
如果Y 是根境识,显然不能成立。只有当Y与X没有关系,则丁-1成立。那么,按照
应成派的逻辑,“X无自性是不许Y之因由”,应成派中观应该不许Y有。可是与X没有关
系的可多了,如中国境内的张三不小心跌倒所生受,此受非以自性灭,与美国人也没有
关系,要宣布世界上没有美国人吗?
主要的问题在于,“无Y也能生”成立的原因是“由X(如“受”)非自性的灭”还是“世
俗谛内观察的缘起中与Y的生无关的因缘条件”?“X(如“受”)非自性的灭”怎么就能
够作为前提,而有”无Y也能生”的结论?
丁命题如果成立,无阿赖耶的情形如阿罗汉舍阿赖耶入无余涅盘及无情的顽石也
能造业了。颂中所表达的是否是由于,业并非有自性地灭(丁1),果报没有阿赖耶也
能生(丁2)。(丁改进)
本文没有发现丁1和丁2间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如果业感果真与阿赖耶... 阅读全帖
b*****f
发帖数: 341
22
我的理解。
对于圣人,念起而不随,也就是说不是没有妄念,这些念头一个一个,但是自己看的清
清楚楚,不去跟着它们走,对外境的表现则是心绪不依任何事境而妄生喜怒。
马鸣菩萨在这里说凡夫是怎么样做的呢,凡夫起了一个念头就跟着走了(没有觉察到)
,所以生了烦恼,已经生了烦恼之后,又生起一念去克制自己的烦恼,殊不知这个生起
来的“克制烦恼”的念头还是个妄念,所以周而复始不能降服其心。所以说这样的凡夫
虽然有断烦恼的决心,但实际上还没有觉悟。
Y**u
发帖数: 5466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我的意向---Wisdom版主
☆─────────────────────────────────────☆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于 (Wed Mar 21 11:09:40 2012, 美东) 提到:
在版面向各位通告一下我的意向,愿意申请担任Wisdom的版主。
愿“自净其意”学习和服务于版面大众。
☆─────────────────────────────────────☆
luoting (萝汀) 于 (Wed Mar 21 11:26:40 2012, 美东) 提到:
☆─────────────────────────────────────☆
leonana (Nana) 于 (Wed Mar 21 11:29:54 2012, 美东) 提到:
明年再说吧,
你们今年拼着命要宣扬的太空船,挖地洞, 世界末日要吃素什么的还是适合你们观音
法门的同学们自己下去研究
☆─────────────────────────────────────☆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于 (Wed Mar 21 11:41:43 2012,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杂含互印
(六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尔时。世尊晡bu1时从禅起。出
讲堂。于堂阴中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叹优陀那偈
法无有吾我  亦复无我所
我既非当有  我所何由生
比丘解脱此  则断下分结
时。有一比丘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无吾我。亦无有
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
计色是我.异我.相在。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
.异我.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此色
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
行.识是无我。此色非当有。受.想.行.识非当有。此色坏有。受.想.行.识坏有
。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当有。如是解脱者。则断五下分结。时。彼比丘白佛言
。世尊。断五下分结已。云何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
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
无我无我所  二俱非当生
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空的觉醒Zz
☆─────────────────────────────────────☆
Ylsu (Yisu) 于 h 提到:
一切事物相依相存,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本是至为简单的道理。这整体中的
部分,没有一样独立常存。如果说宇宙是海,那么每一样事物,如同浪花,离开大海,
便不能独立实存。
执著有独立事物的观念,是一种坚固的妄想习气,使我们无法在心意识里随时安住在这
现前简单的道理,而迷惑于无常变迁的事物,固执于得失,于是非妄计中,迷失本心。
把自我的执著放下,当下便简单地明了:一切的一切,尽管事相万千不同,但包括我们
每个人的身体,其实都是融合在一起的整体。
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不再执著自己的肉身,当下便顿显清净,自然心念不动。如是
常常安住,便自然回到本心的平常寂静。一切事物,本来就是如此自性大涅槃,若不起
妄心,本来毫无纷争。
虽然,我们放下心与外境的分别,体会这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无法对这整体,有进一步
的描述,也不知该当如何描述这整体。但恰恰就是如此不知而非木石非痴呆的状态,才
是本来面目。整体,本即不可说,能体会这不可说的心,也是这整体系统的作用,也是
一种不可...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6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Sun Jun 3 22:34:41 2012, 美东) 提到:
他的信众挺多的,但有的言论让我困惑。我不知道正信也可以这样操作?或者是新时代
新方法?求解惑。
☆─────────────────────────────────────☆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于 (Sun Jun 3 22:36:32 2012, 美东) 提到:
什么叫正信? 正信的佛教?
☆─────────────────────────────────────☆
everoving (GYFFS) 于 (Sun Jun 3 23:26:54 2012, 美东) 提到:
这是观世音菩萨在末法时代慈悲众生因时而生的一个法门.
是观世音菩萨的心灵法门.
末法时代的众生孽障深难深信佛,灾难又不断,菩萨慈悲众生,希望能救一个是一个,
所以用这种方法显示给我们看,让我们能够很快的相信,然后念经修心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是绝对百分之百的正法,...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27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3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zhengfatihu.pdf
丁三(修菩提心學處)分五:一、修學六度;二、修學經中所說四法;三、修
學斷煩惱之理;四、具足知念而修學行他利;五、善根迴向圓滿菩提。
戊一(修學六度)分六:一、布施度;二、持戒度;三、安忍度;四、精進度
;五、靜慮度;六、智慧度。
己一、布施度:
獲得菩提身尚捨,何況一切身外物,
故不圖報異熟果,慷慨布施佛子行。
從佛陀的傳記看,若要獲得圓滿正等覺的果位,連最寶貴的身體都要捨棄,何
況是其他身外之物了。佛陀在因地時,多生累劫中將恒河沙數的頭目腦髓、身體支分等
布施給有緣眾生,這些故事在《釋尊廣傳》裡數不勝數,大家應該非常清楚。當然,沒
到一地菩薩之前,佛陀並不開許布施身體,我們在行持布施時,也沒有必要說:“今天
我把身體布施給你,你要不要我的身體啊?”
佛陀曾轉生為一個王子,身體非常莊嚴,有次他在路上看見一個瀕死...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8
济群法师问:
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密宗部
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的佛教。而普通民众基于对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
向往,对密宗非常崇拜,只要是藏地来的任何一位喇嘛,他们都会当作佛菩萨那样去崇
拜。事实上,我对这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我想请教堪布的是,藏传佛教是否像学术界
所说的那样,包含着许多印度教和苯教的思想?或者说,藏传佛教就是纯正的佛教?它
的一切法门,一切教义都源于佛陀和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根本就不包含任何另外的思
想?
索达吉堪布答:
  众所周知,要了解密法、评价密法就必须真正地走入密法。如果连密宗任何一
个教派的教义都没有完整、系统地学过,同时也没有得到过任何一个教派的清净传承,
更没有在密法理论的引导下,在一位具德上师的指导下进行过实修,那么在这种前提下
再去探讨甚或质疑密法,与在空中楼阁之上指手画脚又有何不同?比如说如果有人要研
究汉地佛法的基本特征,但他本人对汉语却一窍不通,又从没有实地接触过汉地的佛教
界人士,更没有深入显宗的诸多法门中去亲身修学一番;此时仅仅根据一些书面材料或
所谓的考据学原理,再...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9
佛教唯有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佛具备十大名号,名「世尊」:意为世间最尊贵的人。其中「无上士」名号,是因为佛
的智慧、禅定、戒行等一切智德圆满,福慧具足,于人中无有过者,所以有谓:诸法中
,涅槃无上;诸果中,正觉无上;一切众生中,佛陀至高无上,故号「无上士」。
如何可将未断我见的凡夫喇嘛上师置于佛前?
佛陀虽一切种子悉皆清净,没有丝毫的「慢」,但也不可以说「佛不会计较排名」,就
说喇嘛的四皈依合制。必须有经典的如法做依据才能说合制, 因此, 喇嘛教的四皈依己
明白指出喇嘛教并非佛教, 而是假籍佛法名相的外道法.
西藏喇嘛教的四皈依在经典中是找不到任何依据的,且唯有外道凡夫,才敢置于佛前;
凡是置于佛前,必是无知的外道凡夫无疑。
密宗喇嘛教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佛教,但所谓佛教徒,正是要皈依佛法僧三宝之后才能称
为佛教徒,难道喇嘛上师皈依佛之后,又要皈依的对象-「佛」再去皈依自己吗?如此
颠倒的四皈依,可见密宗喇嘛教根本就不是佛教。
若将上师放在三宝前,难道要佛去皈依外道喇嘛吗?难道佛门的僧宝都要再去皈依外道
喇嘛吗?

大正新脩大藏经 第四册 No. 201
《大庄严论经》
『是...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30
佛法博大精深,诸如了不了义、密意和意趣、文句和意义等甚深微妙处,不是没有
师承的依文解义者所能轻巧通达的。这一客观制约,使萧平实对佛经论典的严重误读成
为可能。居然从离戏无垢的大乘教典中,挖掘出敢于对般若大空性说“不”、并且始终
以凡夫分别心加以确认和肯定下来的实常胜义谛——“第八识如来藏”,这不能不说是
无知和狂妄对自己的主人开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三藏法数》说:“神我,即第八
识也。外道执神我能生诸法,常住不坏,计为涅槃。”作为萧氏邪说的非理内核,这一
散发着浓烈常见外道异味的遍计法——“神我阿赖耶识”,已经扮演了过多不光彩角色
,早该劝其卸妆退场了!
作为终极真理的现基若有无常变化,显然是不优美的,够聪明的外道徒多能想到这
一点。可是,他们很难明白,承许一个落于有边戏论的实常本元,更加不能自洽。试问
:自性不空的实常本元在生起世俗万法的过程中,起不起作用呢?如果不起作用,安立
这一胜义谛有何意义?如果能起作用,它就必然发生变化、运作,从而与“自性实有恒
常不变”的自宗承许相违!——毋庸置疑,拒绝离戏大空性的自性实有,再加上个恒常
不变,这两项“胜义特性”乃是对(...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问答录-5 佛是否受业力牵引?
问:佛是否受业力牵引?
辅导员A答:
先看业之分类:
《俱舍论讲记》云:“根据业的本体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黑、白、杂、无漏业
四种……《自释》中说,黑业异熟为黑,白业异熟为白,黑白相杂之业的异熟亦为杂业
;非黑非白的业是指能够对治前面黑、白、杂三业的无漏业……《大空经》中说:‘佛
告阿难,诸无学法纯善纯白,一向无罪。’”
此无漏业乃为圣者所有,是圣者所做的无漏善法,但尚有所缘。“无明习气地
为其(无漏业)的根本近取因”。关于无明习气地,荣顿巴尊者《宝性论》注释中云:
“障碍证悟殊胜如来藏等的无明,其本体为烦恼微细的习气(非烦恼障),是能做障碍
的所依之地。”以“无明习气地为因,无漏业为缘而产生的果——显现如意识般无碍之
身。”有生则有死,故有“不可思议的死:随意而舍弃意生身,具有自在。因超凡夫分
别故名不可思议的死亡。”(《智慧品讲记》)
弥勒菩萨《宝性论》云:“佛性无有意生身,其性本来恒常故,依于不可思议
死,其性无死坚固故;依于无明习气病,其性无害寂灭故;依于无漏之行业,其性无老
不变故。”
益西大堪...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2
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转)
传喜法师讲述: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 下图为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1998年数万
僧众持明大/法会上,在天空中飞来两颗神奇的大舍利,其中一颗稳稳地落在法王如意
宝的手中,当时便拍下此照。

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 /传喜法师讲述 (2005年12月15日 传喜法师于马来西
亚柔佛州新山市弘法会)
你知道取伏藏是怎样的吗?法王如意宝取伏藏的时候,我们凡夫看是一块石头,法
王如意宝手一伸就伸进去了。就像我们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是琉璃,可以在上面走路
,可以拿一块下来作耳缀子装饰;我们人看是液体,恶鬼看到的却是火。
我们看岩石是岩石,在圣者看来这个岩石就像水一样。他伸手进去,在里面搅动
,摸来摸去,摸一样东西出来。法王如意宝在1985年时,就这样坐在法座上讲 课。他
在大庭广众之下,讲着讲着,一伸手拿了一样东西下来。他不是变魔术,真的从空中就
现出一样东西来,是一个很精美的盒子。法王如意宝当时披着袈裟光着 膀子。
就这么一拿,拿一个宝盒下来给大家看。还有一次是1998年,也是在上课,当时听
课的弟子,出家众有八千多人。《纽约时报》 这样宣传:五明佛学院是迄...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十六章 驻京代表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名叫唐宪宗。在唐朝中后期皇帝当中,他在位时间比较长(15
年),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称为“元和中兴”,他本人则有一个雅号,叫“小太
宗”。
唐宪宗及其父亲唐顺宗对禅门祖师十分尊崇,召见过惟宽、怀晖、如满和鹅湖大义
禅师,也在宫廷举行座谈会,特别是怀恽和惟宽两位大师长驻首都长安,将马祖禅法发
扬到唐王朝的心脏地区。
公元820年,唐宪宗去世,败家子唐穆宗登基,这小子昏庸奢侈,使得他老爸辛苦
创立的元和中兴局面完全丧失,标志着唐朝进入晚期。
01.入驻章敬寺
怀恽是福建同安人,756年出生。同安过去属于泉州,现在则属于厦门。
公元785年,而立之年的怀恽到江西参拜马祖。开悟以后,他以传播南宗禅法为己
任,北上游历江苏徐州、山东兖州、山东济南、河北定县,绕了小半个中国,最后在山
西与陕西交界的中条山一带落脚传法。
公元808年,怀晖按照唐宪宗的通知精神,入驻首都章敬寺。他在皇宫麟德殿斋会
这样国家级盛大招待宴会上,被“推居上座”,足见他老人家深孚众望,威名赫赫。
章敬寺是太监鱼朝恩给唐代宗妈妈...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十六章 驻京代表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名叫唐宪宗。在唐朝中后期皇帝当中,他在位时间比较长(15
年),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称为“元和中兴”,他本人则有一个雅号,叫“小太
宗”。
唐宪宗及其父亲唐顺宗对禅门祖师十分尊崇,召见过惟宽、怀晖、如满和鹅湖大义
禅师,也在宫廷举行座谈会,特别是怀恽和惟宽两位大师长驻首都长安,将马祖禅法发
扬到唐王朝的心脏地区。
公元820年,唐宪宗去世,败家子唐穆宗登基,这小子昏庸奢侈,使得他老爸辛苦
创立的元和中兴局面完全丧失,标志着唐朝进入晚期。
01.入驻章敬寺
怀恽是福建同安人,756年出生。同安过去属于泉州,现在则属于厦门。
公元785年,而立之年的怀恽到江西参拜马祖。开悟以后,他以传播南宗禅法为己
任,北上游历江苏徐州、山东兖州、山东济南、河北定县,绕了小半个中国,最后在山
西与陕西交界的中条山一带落脚传法。
公元808年,怀晖按照唐宪宗的通知精神,入驻首都章敬寺。他在皇宫麟德殿斋会
这样国家级盛大招待宴会上,被“推居上座”,足见他老人家深孚众望,威名赫赫。
章敬寺是太监鱼朝恩给唐代宗妈妈...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5
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转)
传喜法师讲述: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 下图为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1998年数万
僧众持明大/法会上,在天空中飞来两颗神奇的大舍利,其中一颗稳稳地落在法王如意
宝的手中,当时便拍下此照。
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 /传喜法师讲述 (2005年12月15日 传喜法师于马来西
亚柔佛州新山市弘法会)
你知道取伏藏是怎样的吗?法王如意宝取伏藏的时候,我们凡夫看是一块石头,法
王如意宝手一伸就伸进去了。就像我们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是琉璃,可以在上面走路
,可以拿一块下来作耳缀子装饰;我们人看是液体,恶鬼看到的却是火。
我们看岩石是岩石,在圣者看来这个岩石就像水一样。他伸手进去,在里面搅动
,摸来摸去,摸一样东西出来。法王如意宝在1985年时,就这样坐在法座上讲 课。他
在大庭广众之下,讲着讲着,一伸手拿了一样东西下来。他不是变魔术,真的从空中就
现出一样东西来,是一个很精美的盒子。法王如意宝当时披着袈裟光着 膀子。
就这么一拿,拿一个宝盒下来给大家看。还有一次是1998年,也是在上课,当时听
课的弟子,出家众有八千多人。《纽约时报》 这样宣传:五明佛学院是迄今为止...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36
我们学习《修心利刃轮》,主要是观察自身的一些过失。这些过失要先去发现
、认识,然后接受别人对我们的指点,同时自己要改变,尽量往好的方面或者调整自心
方面去修行,这是最根本的。
所以,我想,我们学习比较深一点的,像五部大论、密法,这些也很有必要。如果
我们每天都是讲一个特别简单的法,深度和广度都是不够,这也非常重要。然后,我们
天天都只是讲一些理论,而实际的修心法---调整自相续烦恼方面的,没有讲,(对治
烦恼)也有一定的困难,到时我们真的用的时候,很多窍诀和道理恐怕就用不上。所以
前段时间我也讲过,不管是哪一个法师讲法,比如讲一个小时,那么这一个小时的时间
都要用在专心听闻上面,听闻的过程当中,要有一个好习惯,有智慧的人精神会很专注
,哪怕一字一句都不漏掉,人脑能记下来的就记下来,实在没办法的话,通过其它的录
音笔可以记下来。以前有录音机,但这几年好像没有录音机,我们这里应该用不着,后
面会出一些光盘书本。但是暂时大家需要将每一堂课(的内容)记下来,任何一个法师
的课,希望大家以后有这么一个习惯(将法师讲课内容都记下来)。
88年,法王如意宝讲《大圆胜慧》,...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7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apdmjslsjj/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0.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1.pdf
乙四、建立諸行皆苦:
悅意以及不悅意,與除彼外之等捨,
一切有漏皆為苦,如應具有三苦故。
悅意的樂受、不悅意的苦受以及除此二者以外的捨受,一切有漏法皆如其所應
具有三種苦。
世間人都認為:萬法並非全部都是苦的本性,比如悅意的樂受、不悅意的苦受
以及此二者以外的捨受,雖然有痛苦但還是有安樂存在。並非如此,雖然暫時可以稱其
為悅意的樂受,但由於是無常的本性,終究還是痛苦的,《四百論》中說:“無常定有
損,有損則非樂,故凡說無常,一切皆是苦。”
明明是樂受又為何說為痛苦呢?苦分為苦...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3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7669d1010145pf.html
一直对道教佛教人士闭关很好奇,他们闭关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像达摩祖师面壁九
年不吃不喝,那就更加的神奇和不可思议了,下面悟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大师的闭关
经历和心路历程,有兴趣或者好奇的朋友可以阅读一下。
万行法师自述:
在我的修行历程中,尤其是三次闭关的七年里,由于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指引,各级领
导、各位恩师、道友、同修、居士和素不相识的朋友们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得以专心致
志实践佛法,求证个中三昧,对此我充满感激之情!人类进入加速度发展的时代,科学
日新月异,文明不断提升,佛法的修学也需要打开不曾开启的窗口,以新的视角回答人
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作为一个僧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接引后学是我的本分,更
何况闭关心得就在于此呢
有鉴于此,也是应朋友之请,这里将我的闭关修证过程做一个坦诚的报告,对各位
大德勉强算是一次答谢,更重要的是抛砖引玉,请各界朋友批评指正。
佛学启蒙
我1971年出生于湖北随州,父亲整天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家庭和四个孩子,母亲便
把我们兄弟几个轮流送到外婆家抚...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明是阿罗汉断的经证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4.htm
北传:杂阿含294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覆,爱缘系,得此识身。
......
若黠慧者,无明覆,爱缘系,得此识身。
......
诸比丘!彼愚痴无闻凡夫无明所覆,爱缘所系,得此识身。彼无明不断,爱缘不尽,身
坏命终,还复受身;
...
若黠慧者,无明所覆,爱缘所系,得此识身。彼无明断,爱缘尽。无明断,爱缘尽故,
身坏命终,更不复受;不更受故,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以者何
?彼先修梵行,正向尽苦,究竟苦边故,是故,彼身坏命终,更不复受;更不受故,得
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是名凡夫及黠慧者,彼于我所修诸梵行,种种差别。」
南传:相应部12相应19经
「比丘们!为无明所盖,为渴爱所系,愚痴者的这个身这么生成。
......
比丘们!为无明所盖,为渴爱所系,贤智者的这个身生成。
......
比丘们!愚痴者不曾修为了苦的完全灭尽之梵行,因此,以身体的崩解,愚痴者有身体
的转生
......
比丘们!凡为无明所盖,为渴爱所系,贤智者的这个身生成。贤智者的那无明...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0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ue Sep 11 12:14:02 2012, 美东) 提到:
☆─────────────────────────────────────☆
tmouse (猪头) 于 (Tue Sep 11 13:20:09 2012, 美东) 提到:
'第一因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之一在于善恶问题',人有了分别心,才会有善恶,而且喜欢
用人自己的大脑去定义善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ue Sep 11 13:23:00 2012, 美东) 提到:
猪头,欢迎回来继续和我们混,呵呵~~~
☆─────────────────────────────────────☆
tmouse (猪头) 于 (Tue...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1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07:20 2012, 美东) 提到:
欢迎大家引用杂阿含和相应部讨论 :)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21:15 2012,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65:
佛陀指出禅观是如实观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
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
云何如實觀察?“
那么如实观察的内容呢?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
观察五阴的集与灭为如实观察,不是自己在静坐中自己想象,比如不净观,慈心观之类。
那么什么是五阴的集?
”愚癡無聞凡夫於苦、樂、不苦不樂受不如實觀察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
不如實觀察故,於受樂著生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2
当问佛陀是或者众生是什么构成的,很多学过一些佛法基本知识的人都会想当然的回答
:“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是啊,除了这个,还能有什么吗,难道还能有灵魂,有
恒常不变的心?确实,没有什么灵魂,也没有什么恒常不变的心,然而认为佛陀或者任
何众生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生灭之流,这个答案其实是严重错误的。它将面临很严重
的问题。
如果你认为佛陀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生灭之流,那么当佛陀色身灭除之后,这五蕴生
灭之流彻底停止消失,那就代表佛陀彻底消失了,一无所有。解脱将变成彻底消失掉,
没有任何形式的存在。其实这是断见!
有些人会说,佛陀色身灭除之后,不是无余涅槃吗,然而不要忘记,你已经明确说了,
佛陀仅仅是五蕴生灭之流,这生灭之流既然停止消失掉,那么就代表佛陀已经彻底消失
了,和无余涅槃没有任何联系。这就是极其严重的问题,这种观点造成了五蕴和涅槃的
完全割裂。
在证涅槃,也就是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有些人想当然的认为是五蕴识知涅槃,将五蕴
当成一个主体,涅槃当成是个被认识的客体。可是这理论尽管可以使得以涅槃为所缘的
情况看起来很符合常识(也仅能是这个),但是却无法解释色身灭除后的状况。因为佛
陀色身...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43
世间禅与出世间禅——堪布“青年佛教学术研讨会”禅修主题演讲
一. 禅修的重要性
刚才,主持人请我讲《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关于这个仪轨,你们自己看一下就行。
这里,我只是稍稍补充一点。
首先,我想说的是,信不信佛教是你的自由。我们不会用任何一种方法引诱你进入。即
使有的人想出家,我也没同意。一般来说,我不是很赞叹知识分子来这里出家。我让他
们观察自己的心,这样的决定是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不然,你初到寂静地,刹那间产生了一种感觉:啊,出家是多么地清净啊!但是,时间
一长,你偶尔萌发的不成熟的发心就渐渐退失了。对你们自愿出家,我都是抱持这样谨
慎的态度,对你们信教更不会强求,会尊重你个人的决择。
在座的同学,有的对佛教有信心,但对佛教的教义又不太了解。带着这样一种信心,跟
着上师或什么人到处跑,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趋入歧途。如果没有缘起,你不会值遇很
好的上师。各种修法是那么多,以后都可以求,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系统地
学习佛法。
关于“禅修”,我先简略地讲一下禅修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上很多人,不
论是企业家、领导、还是学校里的老师都心力交瘁。从表面上看,科技发达给人...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4
敬錄自《佛子行》講記 無著菩薩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3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zhengfatihu.pdf
戊三、修學斷煩惱之理:
煩惱串習難對治,執持正知正念劍,
貪等煩惱初生時,立即鏟除佛子行。
眾生具有貪嗔癡等八萬四千煩惱,在分別念的誘導下,逐漸在相續中串習成熟
,積習難改。因而,一定要執持不能忘記善法的正念、經常觀察三門的正知之寶劍,一
旦煩惱剛開始萌生,馬上用這種武器斬草除根,阻止它在相續中繼續蔓延,毀壞自他的
善根。所以,立即鏟除一切煩惱,就是大乘佛子的行為。
一個凡夫人,沒有煩惱是不可能的,無論你是出家人、在家人,肯定都有貪心
嗔心。其實這只是你不用竅訣而已,真正用竅訣的話,每一個煩惱都可以對治。以前成
千上萬的修行人,都是通過...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5
敬錄自《佛子行》講記 無著菩薩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3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zhengfatihu.pdf
戊三、修學斷煩惱之理:
煩惱串習難對治,執持正知正念劍,
貪等煩惱初生時,立即鏟除佛子行。
眾生具有貪嗔癡等八萬四千煩惱,在分別念的誘導下,逐漸在相續中串習成熟
,積習難改。因而,一定要執持不能忘記善法的正念、經常觀察三門的正知之寶劍,一
旦煩惱剛開始萌生,馬上用這種武器斬草除根,阻止它在相續中繼續蔓延,毀壞自他的
善根。所以,立即鏟除一切煩惱,就是大乘佛子的行為。
一個凡夫人,沒有煩惱是不可能的,無論你是出家人、在家人,肯定都有貪心
嗔心。其實這只是你不用竅訣而已,真正用竅訣的話,每一個煩惱都可以對治。以前成
千上萬的修行人,都是通過...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九乘次第
摘自 释智诚 法师 般若锋兮金刚焰
五部大论和三主要道基本都是显教法义,关于密法,于此不便详述。谨恭录至尊上师益
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九乘次第”(前译宁玛派判教体系)的内容
,愿有缘之士能从中领略藏地显密教法之概貌:
“内道宗派从最低,直至究竟金刚顶,
此九种乘之数量,具有安立理由故,
如高低乘有多种,然需安立三乘等。
正是因为以‘见’分乘,故宁玛巴自宗把内道从最低的声闻乘至最顶大圆满之间分
为九乘是有道理的,如同乘虽然有由低到高的众多安立方法,而安立为三乘有道理一样
。(中略)众生根机粗略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每种又可各自分为三种,即下下根,
下中根、下上根……直到上上根。调伏下下根众生的是声闻乘,调伏下中根的为独觉乘
,调伏下上根的为菩萨乘,这三乘总称为招引出离外三乘(因显宗分开轮回、涅槃,而
招致轮回的根本是集谛,消除集谛而引导众生出离轮回获得涅槃之乘为招引出离外三乘
);调伏中下至中上根的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此三乘总称为苦行明觉内三乘(以极
多苦行,而明了佛所讲胜义之乘,为苦行明觉内三乘);调伏上下到上上根的为大瑜伽
(玛哈约嘎)、随类瑜伽(阿讷约嘎)、最...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7
敬錄自《入菩薩行論廣解》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7
辛二、其他無有如此加行(在整個世間中,沒有比菩提心更殊勝的利他加行了
):
眾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
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
不管什麼樣的眾生,無論是行為還是心理,都願意遣除一切的痛苦。可以看得
出來,不管是地獄、旁生、餓鬼,還是世間的人類,他們都不願意感受痛苦,每個人都
想消除疾病、瘟疫、戰亂、災難等,並全力以赴忙著這些事情。然而,儘管心裡是這樣
想,但實際上大多數人在因果取捨方面非常愚癡,行為上行持痛苦的因,反而成了不斷
尋找痛苦。
比如說,有些人想發財就去搶劫、偷盜,結果不但得不到財物,自己反而被關
進監獄,即生痛苦、來世也痛苦;有些人想遣除自己的貧困,就通過一些非法的行為來
謀取,但後來也不能...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著 ZT.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著
前言
怀疑把我们引向真理
不知佛法无权反对
佛教科学的奥秘
佛教是整个人类的宗教
只有佛法才能满足众生的心愿
信佛不是迷信
佛教徒特别需要学习佛法
铁证般的历史事实
佛教真实不虚
神话还是奥妙
超越您的经验
辩证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维护信教自由
以广阔的心胸来拥抱世界
人死并非如灯灭
鬼神等生命的存在
克隆绵羊与生命的产生
前生与后世
转世灵童
奇异的业力
因果规律
可怜可叹的愚痴众生
科学的谬误与无知
生物进化论与生命流转
世界上最大的谜是什么
佛陀为什么不广宣说科学的内容
科学并未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
当今世界急需佛法的拯救
使人类向善、使世界更加光明
睁开眼睛看世界
伏藏品之谜
授记与预言、预测
地球与四洲
微尘数佛刹世界与宇宙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
人应有高尚的道德理想
学佛是对自身有利的事情
帝王将相亦学佛
佛法是座宝山
怎样学佛
气功人士理所当然应学佛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
历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
出家以报父母恩
追随先贤的足迹
即生成就的简单法门
结尾
前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9
敬錄自《入菩薩行論廣解》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7
辛二、其他無有如此加行(在整個世間中,沒有比菩提心更殊勝的利他加行了
):
眾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
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
不管什麼樣的眾生,無論是行為還是心理,都願意遣除一切的痛苦。可以看得
出來,不管是地獄、旁生、餓鬼,還是世間的人類,他們都不願意感受痛苦,每個人都
想消除疾病、瘟疫、戰亂、災難等,並全力以赴忙著這些事情。然而,儘管心裡是這樣
想,但實際上大多數人在因果取捨方面非常愚癡,行為上行持痛苦的因,反而成了不斷
尋找痛苦。
比如說,有些人想發財就去搶劫、偷盜,結果不但得不到財物,自己反而被關
進監獄,即生痛苦、來世也痛苦;有些人想遣除自己的貧困,就通過一些非法的行為來
謀取,但後來也不能...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50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