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切韵
首页 1 2 3 4 5 末页 (共9页)
e**i
发帖数: 1983
1
“自毁长城,莫此为甚,天意从此远中华!”
————————————————————————————————————
发信人: wayofflyingg (小小熊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薄熙来下去了,切格瓦拉就会上来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0 17:14:20 2012, 美东)
@豹纹_QueenS :想到薄熙来,我就哭了。记得薄熙来上任的时候我高一,那个时候的
重庆让我又爱又失望。一步步的,打黑,建设,五个重庆,让我看到重庆的变化,商业
圈的繁华,重庆的美丽。可是现在,我大二,他走了,重庆还是要发展,怎么发展还是
个未知数。我只知道,无论多少人骂他,我会说,我爱这个叔叔。
------------------------------------------------------------
看到上面这位重庆女孩的微博,心情无法平静。自毁长城,莫此为甚,天意从此远中华
!有人忌贤妒能,有人怀私畏德,有人利令智昏,使中国失去和平转型的最后机会。道
理很简单,任何和平的转变,都只可能发生在力量对比相对均衡的土壤上。中国的现状
却是左右...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244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其实,俺最好奇的一个问题
呵呵,老问题啊,摘引俺以前的一篇帖子,可能在版上还能搜索到:
春秋的普通话被称作“雅言”,《论语·述而》上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
皆雅言也。孔子是山东曲阜人,可能平时说话都是说山东话,但是在读《诗》《书》,
行礼的时候用的是“雅言”也就是普通话,大致是洛阳至西安附近一带的话。汉代称之
为“通语”,元代称之为“天下通语”,明清称之为“官话”。
所采用的读音,两汉到隋唐是洛阳方言(《方言》《说文解字》《切韵》)等,宋到元
是汴洛一带的方言(《广韵》《中原音韵》等),明清就是北京的方言了。
春秋有翻译,还记得“一傅众咻”这个成语?说明楚语和齐语已经有分别,并且有人会
两种语言的。譬如《左传》: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
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说明春秋时秦人与晋人的语言已经有所不同,并且
有可能用到了翻译。不过因为使节一般都会说“雅言”的缘故,正是会盟估计用不到正
式的翻译。
至于货币,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货币的使用量很少,主要是以物易物,商业比较发达
的郑国的货币是通行各国的。
w***u
发帖数: 17713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罗杰瑞的方言划分标准
罗杰瑞(Jerry Norman)2012年7月7日去世。赵元任弟子,曾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台
湾中研院语言研究所和中科院民族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继李方桂后任华盛顿大学亚洲
语言系主任。主要从事闽方言、满族语研究,是高本汉之后对汉语方言语音层次划分有
影响的音韵学者。在此谨表哀悼。
他从对闽语的研究出发,对语言(或者说方言)的划分,提出自己的看法:摆脱切韵和
方言调查字表的束缚,注重方言俗语常用字的发音,而非韵书字典,取白读而非文读音。
大家可以对照一下他提出的著名的10条标准:
1. “他”;
2. “的”(表所有);
3. “不”;
4. 动物性别是否前置,如“母鸡”;
5. 是否只有平声分阴阳;
6. 古舌根音在i前是否腭化;
7. “站”;
8. “走”;
9. “儿子”;
10.“房子”。

发帖数: 1
4
日本京都大学的敦煌学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阐述了敦煌学在日本京都大学的发展史略,特别针对京都学派
的第一代学者狩野直喜到现代著名的敦煌学家高田时雄的敦煌学发展轨迹进行了简明扼
要的叙述和评价,为中外敦煌学大的交流和研究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京都大学、敦煌学、日本汉学
根据严绍璗教授在《日本中国学史稿》一书中的调查:
“日本国内首次报道敦煌文物的发现,是在《燕尘》第二卷十一期之后第二天,即1909
年11月12日,东京和大阪两地的《朝日新闻》,皆以《敦煌石室的发见物》为题,作了
隆重报道”。
严先生并推断此文的作者应该就是内藤湖南。这一推断是合理的。因为随后的几天中,
内藤就连续刊发了《敦煌发见之古书》长文。由此预示着内藤湖南有资格作为日本敦煌
学的最早的新闻报道人。但是,京都学派的敦煌学研究的开创者应该是狩野直喜博士。
晚清时期敦煌文书的发现,在中外学术界成了和甲骨文发现同等重要的事情。在日本的
内藤湖南博士通过罗振玉得知了这一消息后,立刻上报日本文部省和京都帝国大学,请
求派出特别考察队,前往北京,进行学术调查。于是,1910 年 8 月,京都帝国大学立
即派遣内藤湖南教授...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14173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高天韵:“乒坛三杰”文革自杀之悲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9 13:45:58 2017, 美东)
2017-01-29 2:02PM
在中国乒乓球运动史上,有三位来自香港的球员,被称作“乒坛三杰”。他们于上世纪
50年代返回内地,叱咤乒坛。然而,1968年的4月、5月、6月,在两个月零四天内,这
三人相继上吊自杀,永远离开了乒乓球台。“三英”陨落,哀恸和沉思,留给历史与今
日。
傅其芳(1923年—1968年)
傅其芳的名字,被刻在“斯韦思林杯”上,那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的奖杯
。傅其芳曾经担任中国国家乒乓球男队教练,指导出了容国团、庄则栋、徐寅生、李富
春等一大批高手,并且率队连续三年捧得“斯韦思林杯”,威震世界乒坛。
傅其芳是浙江宁波鄞县五乡镇人,小学时开始乒乓球训练,后去香港谋生,在乒乓球房
当陪练。他曾经击败过到港的英国名将,渐渐有了名气,受邀参加了东南亚的一些比赛
。1952年在新加坡,傅其芳代...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7511
6
你以为康熙字典是拿来上厕所用的?
你不知道唐朝有切韵出版,宋朝有大宋重修广韵?
w***u
发帖数: 17713
7
自古以来这个去都是k'的声母,所以保留此声母的地方会很多,但韵是e的又会减少不
少。
羌舉切,韵保留撮口呼才是对的。
y*d
发帖数: 2226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优点是有真情实感

你要这么说,曹操父子结束了四言诗时代,
毛结束了词的时代 :D
现在很少人写词了,能写到毛的水平的也没有了。特别是毛大力推广普通话以后,很多
人平仄四声都搞不清了。切韵、平水韵、词林正韵的系统基本快失传了。以后人像写词
也写不成样子了 LOL
w********9
发帖数: 8613
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嘉绒语和藏语用s-前缀表使动
切韵都已经太晚
广韵离上古已经太远,已经难以反映出声调在上古汉语里的作用了。汉族精英中间有几
次以淮河或者长江的大规模南移。
h****6
发帖数: 92
10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转)楚魂和韵与《老子》
[博讯论坛]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42章,以下引用简注明章节)。“知
和曰常,知常曰明”(第55章)。老子所著《道德经》 全篇与“和”字紧密相扣、密
切相关,这个“道经”又可以称作一部“和经”。他从“道”这个宇宙万物总规律出发
,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的内心精神世界以及各国家之间的和谐和睦相
处问题。 让我们展开这幅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历史画轴,看这位楚国先哲是如何弹奏
这首“和之韵”的。

“天地合一”。人要和天地大自然和睦相处。
“天地合一说”为道家和儒家所推崇,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儒家推崇的是人化自然,人
是中心和支配者,“天人合一”是天跟人合,人可胜天,可“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语
)。道家则不同,它虽然也把人摆在比较高的位置(“域中有四大:人大,地大,天大
,道亦大;而人矣其中 焉”),但人只是天地大自然中的微小部分,它的生存发展均
取决于天地万物,只有遵循自然法则而行,使自己合乎自然要求,才能为自然界 所接
纳和认可。“人法地,地法天,人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 “天地不仁,以
万物为刍狗”(第5章),人主宰天地自然不可能, “将
i***a
发帖数: 11826
11
评弹我也不懂。作诗一般网上查普通韵和平仄,有本王力的诗词格律,你看过没有?
http://www.wcai.net/poetry/gelu/gelu00.htm
三国演义那首穿越了,发现没有?:)摘了晋代的四时诗放在刘备大婚唱,呵呵。还有
呀,我生日还没到,阿姊你也不要生气~:)

人家讲,唐人实际发音可能已近平水韵,广(切)韵本来就有存古用意“论南北是非,
古今通塞”。whatever,我觉得唐人用“古音”定正声校该南北的做法很有意思~~
循,学习去了~~
c***i
发帖数: 188
1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转载] 我国古书之最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uebird 所发表 】
我国古书之最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第一部韵书是《切韵》。
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
第一部字书是《字通》。
第一部诗集是《诗经》。
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
弟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
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
第一部笔记小说集是《世说新语》。
第一部论语体著作是《论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是《史记》。
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是《汉书》。
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是《史通》。
第一部兵书是《孙子》。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是《通典》。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求》。
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论著是《天工开物》。
第一部植物学辞典是《全芳备祖》。
第一部药典书是《新修本草》。
第一部药典书籍是《黄帝内经素问》。
第一部地理书是《禹贡》。
第一部茶叶制作书是《茶经》。
第一部建筑学专著是《营造法式》。
第一部珠算介绍书是《盘珠算法》。
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是《全唐诗》。
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是《古画品录》。
第一部系流的戏曲理论著作是《闲情偶寄》。
h***q
发帖数: 5
13
代林则徐步李中堂韵拟岳阳楼诗并序
某年日月,予自广州返京,途经湖南岳阳楼。时国势衰微,列强狂吠
。虎门之烟烬尚温,
而伊犁之发配已决矣!叹北极朝廷,徒具傀儡之身;西洋盗寇,率作
禽兽之舞!中华民
族百年国运休矣!登斯楼也,宁不悲从中来!乌呼,飘零诗一首,寂
寞酒千杯!
烽火沧桑未及修
哪堪家国待从头
苍山影动潺(氵爰,音yuan)水
老树枝扶摇曳楼
汨水南连屈子意
长沙北接贾谊秋
岂知效死疆场日
却是伊犁天外愁
纯粹文字游戏,网上诸君切不可以史实较真!
p*******n
发帖数: 1928
14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转一篇偏激的
实际上是很有必要,因为方言的缘故。科举必须统一平仄。所以我提到陆法言的切韵序
,你读了就知道拟定韵书的疑难之处在哪里。实际上这体现的是语言的复杂性。和另一
位童鞋非要引申平仄没用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唐诗中方言很多。有精力你也可以自己去找找。

要,
w******g
发帖数: 10018
15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转一篇偏激的
但是当时人不需要来背诵,因为这时候的切韵还都是口语中所使用的韵,虽然有方言的差
异。这个不像我们今天看平水韵那样,很多字的读音早已从口语中消失了。
我的说法并没有反对你的意见。
f*********g
发帖数: 632
16
南方人大都天然能辨别古平仄。北方人基本就在入声上出问题,多背多记,自然就解决
了。
可能有押韵不准的,可在这点上,北方人不比南方人强,依照《平水韵》或者切韵押韵
,大都得记忆如何分韵,或者靠多背古诗辨别。
所以,大家应该没有不宜作诗的问题。有人说,诗有别才,跟能辨别韵律没有很大的关
系。就像唱歌,旋律优美,歌词未必好,反之亦然。当然最好的是旋律就是韵律、词藻
、意境都好了。
做一下另类诗歌研究,突然想到,其实按照汉字字数和平仄以及律诗格律,汉字组合做
律诗的可能是有限的,也就是容许做的律诗是有限的,大概至多允许10^240首以下。倒
是可以把组合的东西还有一点形式化的东西用于诗歌研究,应该比较有意思。不过也是
游戏了,不会入那帮研究诗歌的人的法眼。
诗歌让我这么一糟蹋,索然无味啊。哈哈。
z***v
发帖数: 145
17
是啊,平仄啥的整个儿一个搞不清/懂,难度太大了,经常是看到诗词就是认得字儿也不会念啊。。:((
你说的组合的东西的什么的意思是说是诗词可以长短句变换?短句拉长、长句缩短、加减修饰或是调子变个奏啥的?~~~
不知道有没有TX可以把这些诗词啥的给配上书法/画画/照片/配乐朗诵啥的,或是赏析一把,就像早中晚饭的时候学校校园里面的广播和收音机里面的,还有橱窗里面的展览啥的那样的。。。~~~

南方人大都天然能辨别古平仄。北方人基本就在入声上出问题,多背多记,自然就解决
了。
可能有押韵不准的,可在这点上,北方人不比南方人强,依照《平水韵》或者切韵押韵
,大都得记忆如何分韵,或者靠多背古诗辨别。
所以,大家应该没有不宜作诗的问题。有人说,诗有别才,跟能辨别韵律没有很大的关
系。就像唱歌,旋律优美,歌词未必好,反之亦然。当然最好的是旋律就是韵律、词藻
、意境都好了。
做一下另类诗歌研究,突然想到,其实按照汉字字数和平仄以及律诗格律,汉字组合做
律诗的可能是有限的,也就是容许做的律诗是有限的,大概至多允许10^240首以下。倒
是可以把组合的东西还有一点形式化的东西用于诗歌研究,应该比较有意思。不过...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985
18
@豹纹_QueenS :想到薄熙来,我就哭了。记得薄熙来上任的时候我高一,那个时候的
重庆让我又爱又失望。一步步的,打黑,建设,五个重庆,让我看到重庆的变化,商业
圈的繁华,重庆的美丽。可是现在,我大二,他走了,重庆还是要发展,怎么发展还是
个未知数。我只知道,无论多少人骂他,我会说,我爱这个叔叔。
------------------------------------------------------------
看到上面这位重庆女孩的微博,心情无法平静。自毁长城,莫此为甚,天意从此远中华
!有人忌贤妒能,有人怀私畏德,有人利令智昏,使中国失去和平转型的最后机会。道
理很简单,任何和平的转变,都只可能发生在力量对比相对均衡的土壤上。中国的现状
却是左右失衡愈演愈烈,既得利益变本加厉,和平调整已成奢梦—— 薄熙来下去了,
切格瓦拉就会上来。官场可以把他遗忘,历史将记住这个人。
坊间传言:薄熙来的倒下,确实与王立军的供词有关。这个供词竟然是,薄曾向王表示
,“入常”后一定要力促反腐,包括清查某某、某某家族的腐败,于是乃罹横祸——中
国的事情,真是令人寒心,绝望。
感慨之余,一韵咏之:...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9
就是切韵噢,以前的声韵字典都是这样的吧,X字,XX切。西安古迹好多好多,我有一
次找错路找到一个废弃的王宫遗址,不记得是未央宫还是别的宫,只剩些柱础,荒草与
狗尾巴花萋萋,很有味道。
S**********r
发帖数: 5265
20
桂花糖藕
桂花糖藕,准确点说应该是桂花糯米糖藕。把新鲜的藕洗干净,切掉一边的藕节,灌上
泡好的糯米,然后把切下的藕节用牙签盖住切口。放到水里,加冰糖小火炖两个小时。
炖的时候可以加点桂花,这样整个糖藕就有了一股桂花的香味。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吃糖
藕,那时只有外公会做,所以每次去外公家才吃得着。那时冰糖倒是不常有,最多还是
会放红糖,做出的糖藕最终也红扑扑的。不知道为什么,桂花总是会有,也不知道外公
是怎么得到的。桂花的香,河藕的糯,糯米的黏,总有那种独特的味道让人回味。
红烧肉
小时候在家,基本不吃红烧肉。每次吃肉都基本上和其他菜一起做的。什么肉炖茄子,
土豆炖肉,青椒肉片,肉烧茨菰。还真没有纯粹的红烧肉。到了高中才真正算吃上了红
烧肉。高中食堂最著名的就是红烧肉了,其他的才还真不好吃。所谓大锅炖肉,还是真
有道理。高中的菜分量很大,一个人一个菜就够了,所以和一个同学合伙。打两份菜,
一荤一素。两个人吃正好。同学人很好,一起吃饭,一晃就是三年。三年后,他去了新
加坡,从此就没能再相见,不知他过得可好。
我现在也做红烧肉,主要分成两种做法,甜的和咸的。甜的,先炒糖色,然后放入肉,
姜,盐,... 阅读全帖
K********l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字简化杂谈z
姓名:0ZO- on 2003/5/16 23:17
话题:★汉字简化杂谈
内容:
这网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些人跳出来攻击简体字,“简体字是共产党的发明”
啦、“共产党强迫大家使用简体字”啦、“简体字破坏中国文化”啦、“简体字
破坏汉字结构”啦,他们这些贻笑大方的攻击恰恰暴露了他们对简化字、甚至是
繁体字的无知。为帮助这些人了解汉字简化,参照有关资料,特编写这个常识。
欢迎翻译 成英文贴到英文组去。
一、汉字简化简史
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
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
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
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我们今天使用
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营”、“寿”、“尽”、“敌”、
“继”、“烛”、“壮”、“齐”、“渊”、“娄”、“顾”、“献”、“变”、
“灯”、“坟”、“驴”,等等。唐代颜元孙著《干禄字书》和王仁[日句]著《
刊谬补缺切韵》,都收了极多的俗体字。宋代以后,
h***i
发帖数: 89031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入声是古代汉语的糟粕
语病,呵呵,你初中的确毕业了
把个切韵水韵搬出来,就算证据了,那个四声,各地读起来
比今天各地读起来的差别,恐怕还要大
h***i
发帖数: 89031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首反映语音变化的唐诗
扯阿
水韵切韵,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方言去读得
写出来大家照样看
g******2
发帖数: 241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请大家谨慎穿越
百度了下普通话、粤语、客家话。五胡乱华、元朝、清朝都对北方方言产生了很大影响
,形成了今天的普通话。而晋朝逃到建康,所以建康话最接近五胡乱华前的标准语——
洛阳话。隋唐以此著书《切韵》《唐韵》为官话,长安话成为日本汉音来源。元朝使用
大都话作为《中原音韵》,为蒙古式汉语。清朝、民国、红朝都采用北京话做标准音。
而粤语沿袭自上古汉语,客家话沿袭自中古汉语。
F******w
发帖数: 1278
25
越南语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汉语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在词汇方面,据统计越南语中的
汉语借词可达60%。越南语中有多个层次的汉语借词,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唐代前后借入
的“汉越语”这一个汉字的整套音读系统,它与切韵音存在整齐的对应。还有是所谓古
汉越语,是比唐代更古的语言残迹;以及越化的汉语词,即本来的汉语词,随越南口语
变化、脱离汉越语系统而产生的越语词。汉越语比朝鲜、日本的汉字音保留更多的存古
特征,中古汉语的声韵调与汉越音均存在规律系统的对应,因此汉越音对中古汉语语音
本体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而对古汉越语的研究,则可帮助目前对上古汉语的构拟。
马伯乐将越语史分为五个阶段。以下再加上“前越南语”一个阶段,成为六个阶段:
1.前越南语(Pre-Vietnamese),或称原始越芒语,是越-芒语支的祖语。
2.原始越南语(Proto-Vietnamese),是越南语最早的形式,年代上早于汉越音的引入
(唐代)。这一阶段的越南语有三个声调。
3.上古越南语(Archaic Vietnamese),引入汉越音后的越南语(约10世纪)。
4.古越南语(Ancient Vietnamese),喃字(...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67
26
越南语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汉语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在词汇方面,据统计越南语中的
汉语借词可达60%。越南语中有多个层次的汉语借词,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唐代前后借入
的“汉越语”这一个汉字的整套音读系统,它与切韵音存在整齐的对应。还有是所谓古
汉越语,是比唐代更古的语言残迹;以及越化的汉语词,即本来的汉语词,随越南口语
变化、脱离汉越语系统而产生的越语词。汉越语比朝鲜、日本的汉字音保留更多的存古
特征,中古汉语的声韵调与汉越音均存在规律系统的对应,因此汉越音对中古汉语语音
本体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而对古汉越语的研究,则可帮助目前对上古汉语的构拟。
马伯乐将越语史分为五个阶段。以下再加上“前越南语”一个阶段,成为六个阶段:
前越南语(Pre-Vietnamese),或称原始越芒语,是越-芒语支的祖语。
原始越南语(Proto-Vietnamese),是越南语最早的形式,年代上早于汉越音的引入(
唐代)。这一阶段的越南语有三个声调。
上古越南语(Archaic Vietnamese),引入汉越音后的越南语(约10世纪)。
古越南语(Ancient Vietnamese),喃字(约15世纪)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官话有一定继承性,但因政权变迁、定都不同等因素,官话也在不断
变化。
各个朝代的官方语言,一般是按照定都的地点来定,都城在哪里,那这个朝代就使用这
里的话作为官方语言。但也有例外。
一、先秦时期
上古时代,五帝时期和后来的夏、商时期,中原黄河流域地区,是华夏先民的主要活动
地带。
周以前汉语的具体形式已无可考,据传当时的标准语是周时期标准语的前身。
周期的汉语标准语,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即雅言。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
中原地区。
据专家称,周代文字学的是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学习的。
古代的雅言(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就是夏言。夏建都在洛阳,
然后殷代建都也在洛阳周边。
所以历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就是在洛阳一带,可以说古代的普通话是以古洛阳话为标准
音的。
二、秦汉两朝
秦朝具体用什么语言无法考证。
汉代国语为“洛语”,洛语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
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正音”、“雅言”,也称“通语”。
三、两晋与南北朝
西晋承袭汉代,以洛语为国语。永嘉之乱,洛京倾覆,东晋迁都建康,洛语与中古吴语
结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为南朝沿袭。
四、隋...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28
作者:左袒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931482/answer/699652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先假设有一种统一的古汉语,那么古汉语是所有现代汉语方言祖宗。官话是长房,是当
年嫡长子传下来的,北京话是长房长子,如今是当家的。粤语是偏房生的。
那么你说,粤语能够说北京话不是祖宗的后代么?
更何况,粤语本身受百越语言的影响,并不少于北方话受游牧民族语言的影响,粤语是
几大方言中,底层词中非古汉语来源比较多的。北方话中的游牧民族词语,比如北京话
中的满蒙词汇,大多是某些汉语中难以用简单词语形容的词汇,比如哈喇,比如咋呼一
类的。这些词语,大概就跟今天巧克力、沙发是一个性质。
但是对比粤语中的词汇,都是一种语言在最原始的时候就应该已经发明的,比如“老豆
”这个称呼的方法,明显和古汉语中父亲的叫法不一样。而官话中常用的“爸爸”,是
从“父”字古音发展来的。再比如也有“鸡公”这种和其余方言用法不同,但是和南方
少数民族用法相似的词语。
另外粤语中也有很多无法找不到对应汉字的词,就是那些口字边的字,有些还能找到...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w***u
发帖数: 17713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满版的方言
趁那个cattywh不在,我说说。不学习学习下方言你们会死啊?现在没有一门方言和中
古语言比较吻合的,粤/客家体系没有浊音,吴语体系入声归一了,而且见溪群晓精清
心整体往前移了,等等等等。但是同时会两大方言,比如湖南人说广东话,上海人说客
家话,看切韵就比较轻松,当然如果再学点闽南话桂北平话,就更有益。但是任你是谁
一东二冬也分不清,只有死记硬背。
e****l
发帖数: 3319
31
越南语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汉语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在词汇方面,据统计越南语中的
汉语借词可达60%。越南语中有多个层次的汉语借词,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唐代前后借入
的“汉越语”这一个汉字的整套音读系统,它与切韵音存在整齐的对应。还有是所谓古
汉越语,是比唐代更古的语言残迹;以及越化的汉语词,即本来的汉语词,随越南口语
变化、脱离汉越语系统而产生的越语词。汉越语比朝鲜、日本的汉字音保留更多的存古
特征,中古汉语的声韵调与汉越音均存在规律系统的对应,因此汉越音对中古汉语语音
本体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而对古汉越语的研究,则可帮助目前对上古汉语的构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6%8A%E5%8D%97%E8%AF%AD
z**********e
发帖数: 22064
32
2017-01-29 2:02PM
在中国乒乓球运动史上,有三位来自香港的球员,被称作“乒坛三杰”。他们于上世纪
50年代返回内地,叱咤乒坛。然而,1968年的4月、5月、6月,在两个月零四天内,这
三人相继上吊自杀,永远离开了乒乓球台。“三英”陨落,哀恸和沉思,留给历史与今
日。
傅其芳(1923年—1968年)
傅其芳的名字,被刻在“斯韦思林杯”上,那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的奖杯
。傅其芳曾经担任中国国家乒乓球男队教练,指导出了容国团、庄则栋、徐寅生、李富
春等一大批高手,并且率队连续三年捧得“斯韦思林杯”,威震世界乒坛。
傅其芳是浙江宁波鄞县五乡镇人,小学时开始乒乓球训练,后去香港谋生,在乒乓球房
当陪练。他曾经击败过到港的英国名将,渐渐有了名气,受邀参加了东南亚的一些比赛
。1952年在新加坡,傅其芳代表的香港队战胜了日本队,夺得亚洲冠军。领奖后,一位
年迈的华侨女教师对他说,要是他能代表中国,那该多好。
于是,1953年,傅其芳回到内地,希望报效祖国。他先后在一系列国际赛事上取得佳绩
,并且潜心钻研乒乓球技术,见解独到。他明确指出,中国的乒乓球员应该坚持走自己
...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8613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嘉绒语和藏语用s-前缀表使动

你是真没看懂吗?
我们争论的要点就是:上古汉语是否有声调。你至少2次说没有。要不你回头去看?
还有,吴安其的文章说古缅语里有声调。但是缅甸语与汉语分离了4000年!那不是意味
着声调在上古汉语中就已经有了,虽然很可能没有发展到汉朝时期的程度,更不用说在
汉朝250年后的切韵时代了。
w********9
发帖数: 8613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嘉绒语和藏语用s-前缀表使动

当然不是突变的。
孙和吴两人的文章和引用文章也都说了。孙和其他一些人的一些文章用统计方法说明,
诗经时期平入已经成熟,而吴的文章指出与汉语分离了4000年的缅甸语有声调,而且推
测去声出现在两汉跨越的450年里某个时期。汉朝灭亡后250年以上,切韵一书才出现。
但那时声调已经高度发展,基本成熟了。
p***r
发帖数: 20570
35
比这个早多了。大概是北曲里来的吧。
以前诗韵也类似,平水韵,切韵什么的,基本没人真那么说话的。
S***n
发帖数: 2932
3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8g徐志摩
冲动无脑,哈哈--还可以等小猪自己出来,从烟囱进去,用烟将小猪熏出来什么的。
琴、剑都有特殊的文化含义。起码在宋以前。和娱乐风月的琴棋书画有差别。
现在看来好像汉人不善乐,但是上古、中古音乐的地位很高,有特殊含义。比如《礼记
》中关于“乐”的记载很有意思。两宋雅(汉)乐复兴和国运衰颓,和儒家literally
相信礼崩<=>乐坏有关系。
从司马迁入狱到正式行刑,我没记错的话当中有不到一年,如果有“游侠”重金出现,
宫刑可以避免。。。
恩,可能司马迁尊重实录了之前的史料。问题是战国据顾颉刚说是盛产伪史的时期。很
多资料不可靠。
比如三皇五帝,论语没有(?)这个讲法,或者起码语焉不详,到孟子就言之凿凿了,
因为到战国伪史都造出来了。
而且越晚,比如庄子,伪史细节上越详实。。。还有就是人化,以前不清楚是图腾(动
物),是神的后来都变成了人,往往是诸子(包括儒家)为了支持自己的理论借用这些
形象,托古为古代贤君(人类皇帝)。
你小时候居然没看过《眉》?确实对小孩子来讲蛮吓人。不过我不害怕,我觉得奇怪,
所以念念不忘这么多年。
最后罗嗦一个你前面讲的佛教。不清楚其中的流传和影响,最近看到它的一点...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932
3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口音
很久前看一部译制片,流放澳洲的一批英国人被训话,狱长咆哮:你们永远也无法回去
英国,在这里,你们会失去财富、你们会失去地位、你们会失去。。。最后你们会失去
口音。
“口音”两个字還是和后来一样,在重重迷雾中轻易捉住我。
这大概就是所谓“缘分”,比如我生在爸爸妈妈的家里。
我不知道缘分从哪里开始,但是我观察它们一一结束。
不久前看到地方版id看《步步心惊》的大作,怀念他疾驰的青年时光里,飞快超越的时
间标牌之一--小虎队。
对照之下,如果“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和他对时间的感知程度正相关”相关,我恐怕愚不
可及。
我的标牌上--无论是给人、事件、還是概念的标牌,没有时间,它们只有一个tag,
这tag有两个值--还没有被推翻;已经被推翻。
我重新回顾“口音”这个标牌也是我将它的tag从未被推翻overwrite成已被推翻的时候。
其时我正纵览《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魏晋讲录》里,演员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好像少年人五光十色肆意耗费的好时光,无
论怎样头破血流、荒诞不经,总有儿戏的痛快。
眼花缭乱之间已经来到书尾,第二十一篇佛教三题之三《佛教之于四声》讨论南朝文學
界重要发明:四声。
这一次,捉...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8
还有,切韵编于601年,算中古汉语吧。那上古怎么推出来的?那个大舌音怎么确定的
?我觉得太好玩了,哈哈,而且都是跟在声母后面。不知道只是碰巧这个视频这样,还
是其他大舌音也这样。比如“日”会直接用大舌音发开头的音吗?如果都是跟在其他声
母后面,那就和西方语系很不一样了。而且这个大舌音是不是真的是原始语言的发音特
征?真够费力的,哈哈。
p***r
发帖数: 20570
3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平仄?
那些所谓传承大多不靠谱。诗词本来都是用来唱的歌词,曲大多失传了,再去写词很多
都是胡来。
包括中古音韵,什么平水韵,切韵,大多也是空中楼阁,没几个人那么说话的。
e***d
发帖数: 8248
40
谢谢,我好像搞错了,三国时的音韵应属上古音末期,
中古音凭借切韵应该能辨别。
f*********n
发帖数: 37
4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汉字简化常识——方舟子
这网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台胞、老外跳出来攻击简体字,“简体字是共产党的发明”啦
、“共产党强迫大家使用简体字”啦、“简体字破坏中国文化啦”、 “简体字 破坏汉
字结构”啦,他们这些贻笑大方的攻击洽洽暴露了他们对简化字、甚至是繁体字的无知
。为帮助这些人了解汉字简化,参照有关资料,特编写这个常识。欢迎 翻译成英文贴
到英文组去。
一、汉字简化简史
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
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 体字正
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
,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我们今天使用
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营”、“寿” 、"尽”、“敌”、“
继”、“烛”、“壮”、“齐”、“渊”、“娄”、“顾” 、“献”、“变”、“灯
”、“坟”、“驴”,等等。唐代颜元孙著《干禄字书》和王仁[日句]著《刊谬补缺
切韵》,都收了极多的俗体字。宋代以后,随着印刷 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
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
c******s
发帖数: 1994
4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用繁体字很烦人
汉字简化常识
·方舟子·
这网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台胞、老外跳出来攻击简体字,“简体字是共产党的
发明”啦、“共产党强迫大家使用简体字”啦、“简体字破坏中国文化啦”、“简
体字破坏汉字结构”啦,他们这些贻笑大方的攻击洽洽暴露了他们对简化字、甚至
是繁体字的无知。为帮助这些人了解汉字简化,参照有关资料,特编写这个常识。
欢迎翻译成英文贴到英文组去。
一、汉字简化简史
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
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
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
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营”、“寿”
、“尽”、“敌”、“继”、“烛”、“壮”、“齐”、“渊”、“娄”、“顾”
、“献”、“变”、“灯”、“坟”、“驴”,等等。唐代颜元孙著《干禄字书》
和王仁[日句]著《刊谬补缺切韵》,都收了极多的俗... 阅读全帖
y*f
发帖数: 2202
43
汉字简化常识
·方舟子·
这网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台胞、老外跳出来攻击简体字,“简体字是共产党的
发明”啦、“共产党强迫大家使用简体字”啦、“简体字破坏中国文化啦”、“简
体字破坏汉字结构”啦,他们这些贻笑大方的攻击洽洽暴露了他们对简化字、甚至
是繁体字的无知。为帮助这些人了解汉字简化,参照有关资料,特编写这个常识。
欢迎翻译成英文贴到英文组去。
一、汉字简化简史
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
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
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
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营”、“寿”
、“尽”、“敌”、“继”、“烛”、“壮”、“齐”、“渊”、“娄”、“顾”
、“献”、“变”、“灯”、“坟”、“驴”,等等。唐代颜元孙著《干禄字书》
和王仁[日句]著《刊谬补缺切韵》,都收了极多的俗...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27968
44
你号称广东话更接近古汉语,都演化了你还能当他是活化石接近?接近就是演化少。演
化出九声好少?
闽比粤音少,沪比吴音少,趋势在简化
如果单音词多,区分的需要音调就会更多更复杂。多音词多了对音调有简化压力,需求
下降了。语言首先是说听的
耳朵能区分是基本要求。文字虽然多数语言是表的读音。中文很大程度是脱离的。同一
段文字南腔北调完全听不懂很正常。因为记录需要导致出现音调在中文压根说不通
南北朝音韵学大发展,研究对象是啥?
之前的诗歌整理归纳是大头。切韵是隋文帝钦命去做的,就是五胡乱华都乱套了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1.0.6
l*****f
发帖数: 13466
4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中国古代有没有书店?
考据考据,书林清话这么写的
书有刻板之始
书有刻本,世皆以为始于五代冯道。其实唐僖宗中和年间已有之。据唐柳比《家
训序》(诸书称引多作《柳比训序》,无家字。此殿本《薛五代史·唐书明宗纪》注
引。)云:“中和三年癸卯夏,銮舆在蜀之三年也。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
之东南。其书多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板印纸,浸
染不可晓。”是为书有刻板之始。先六世祖宋少保公《石林燕语》(八)云:“世言雕
板印书始冯道,此不然。但监本《五经》板,道为之尔。柳比《训序》言其在蜀时,
尝阅书肆。云字书小学,率雕板印纸。则唐固有之矣,但恐不如今之工。”此虽节载《
训序》之文,固信以为唐有刻板书之证。特当时所刻印者,非经典四部及有用之书,故
世人不甚称述耳。宋朱翌《猗觉寮杂记》云:“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
墨版,后唐方镂《九经》。悉收人间所收经史,以镂板为正。见《两朝国史》。”据朱
氏亦谓刻板实始于唐矣。近日本岛田翰撰《雕板渊源考》,(所撰《古文旧书考》之一
。)据《颜氏家训》称“江南书本”,谓书本之为言,乃对墨板而言之。又据陆深《河
汾燕闲录》引隋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 阅读全帖
g***e
发帖数: 1168
46
我不仅文盲,而且定力差,,,汗,没忍住来回帖了,,,@___@,,,见笑了。
凭我中学时代的印象胡和实证主义关系密切;他同侪当中有一个我很讨厌,但是最近令
我很仰慕国文修养的人:鲁迅。同时看的书一堆,拆东补西,导致,我也没有认真看,
没有印象周的观点是否有可喜奇脱处。出于乡巴佬的心情,单纯被文字功夫惊讶了。
关于“诗”你下文所述,也是直接导致我按奈不住上來雷人的:这个描述,恐怕太简单
--简单到粗暴而既不能在抽象的层次脱离积累而在在认识上有所突破(所谓拾人唾余
,而且依我一孔愚见,恐怕還是那些无趣的鱼目),也没有多少审美上的余裕。总之,
我简直看不到一点值得写(或者说重抄上來)的地方:今日信息检索这样方便,知识性
积累实在无益,尤其bbs上;更需洞见;何况在我看来,你重复的这些称不上“知识”
。日久积渍的庸见吧。
文學发展如此复杂,在中国尤其如此;哪有这么简单清晰的几句话好讲的清楚的?我们
工程学科,最近三四十年积累下的人造系统(所谓Internet),尚不能找到简单的模型
描慕其发展,何况积中华精粹,前贤前赴后继,灿烂壮阔的三千年诗之发展?我虽然憎
恨自己无知,但在学习中一些孤陋想法...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4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揭秘:中国各朝代的官方语言是什么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官话有一定继承性,但因政权变迁、定都不同等因素,官话也在
不断变化。各个朝代的官方语言一般是按照定都的地点来定,都城在哪里,那这个朝代
就使用这里的话作为官方语言。也有例外。
一:先秦时期
上古时代,五帝时期和后来的夏、商时期,中原黄河流域地区是华夏先民的主要活
动地带。周以前汉语的具体形式已无可考,据传当时的标准语是周时期标准语的前身。
周期的汉语标准语,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即雅言。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
中原地区。
据专家称,周代文字学的是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学习的。古代的雅言(我
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就是夏言。夏建都在洛阳,然后殷代建都
也在洛阳周边。所以历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就是在洛阳一带,可以说古代的普通话是以
古洛阳话为标准音的。
二:秦汉两朝
秦朝具体用什么语言无法考证。汉代国语为“洛语”,洛语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
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正音”、“雅言”,也称“通语”。
三:两晋与南北朝
西晋承袭汉代,以洛语为国语。永嘉之乱,洛京倾覆,东晋迁都建康,洛语与中古
吴语结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为南朝沿袭。
四:隋唐时期
隋朝统... 阅读全帖
h******y
发帖数: 2025
48
作者:菩提童子 提交日期:2005-5-31 14:11:05
先人回来报梦或附身,是真有其事吗?
◎在先人往生后顶多七周,他的心识及中阴身早已依随业力而投生于六道的其中
一道中了,绝不可能回来报梦或附身。上述报梦现象,可能只是你韵热怂寄罨蚺级⒚味
选7卜虿⑽蘅刂泼尉车哪芰Γ栽诿沃猩趺炊伎赡艹鱿郑⒉晃妗H绻⒎巧鲜銮
榭觯蚩赡苁嵌龉淼赖闹谏颉侨恕谏悦曰竺俺涞姆椒ǎ笸计∧愣运亲鞴┭
V劣诟缴硐窒螅锌赡苤皇蔷癫∷拢灿锌赡苁恰侨恕戎谏蠊┭髦
严罚庖嗖⑽扌缕嬷ΑH绻忝靼茁只氐慕谭ǎ悴换岜徽庑┫窒袼曰蟆?
○为甚么在信佛的人家中有时也会有鬼灵作崇呢?
◎’非人’等众生哪里都有,在信佛的家庭中,甚至在寺院中,也一样会有它们
的存在。认为它们怕见到佛像的想法,只是民间信仰的误解而已。它们与你一样是六道中
的众生,你见到佛像不怕的话,为甚么它们就会畏怕佛像呢?你是一个三宝弟子,而且还
自称为大乘弟子,那么你就不须畏怕’非人’,也不应以嗔心或敌对的心态对待它们,反
而应该以悲心处待任何众生,包括’非人’在内。如果你心中真的对三宝一心依止,是不
可能受到’非人’加害的。即使它们及任何众生对你伤害,那不过
f*******y
发帖数: 8358
4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咏盐
平水韵是对切韵的合并,唐人怎么看宋人?宋人活不活了?
o******m
发帖数: 5
50
来自主题: Fujian版 - 有关闽南话
闽南话是什么语言呢?有人说是“福佬话”也有人说是“貉獠话”远在1500年以前,甚至
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中原汉民族为了躲避战乱,辗转到河南光州,汉民族的文化也就
这样由其子孙带到此处,此后再迁至闽南,最后跨越海峡,到了台湾。
闽南、台湾等地传承此一文化的语言,正是我们现在习称的“闽南话”,在祖国传统文化
的历史长河中,闽南话所蕴含的意义在于我们的先祖在大迁徙中避开了中原民族融合所造
成的语言改革,完整地保留了两汉时代的古汉音,也就是中原标准音,如今让我们受用不
尽的闽南话经典不是别的,下是《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
》、《诗经》、《尚书》、《礼记》以及唐诗等民族智能的结晶,其中的《论语》,蕴含
着极丰富的人生哲理。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用来翻译佛经的语言,正是唐初年“切韵”系统的中原汉语
,而闽南话所用的“河洛话文音”正是唐朝中原汉语的“母语”。后来佛经由日本留学生
用片假名记音传到日本而没用至今,今天日本人诵读佛经,呤唱诗词时,与闽南人用闽南
话汉音诵读佛经,呤唱诗词在发音上几乎是一样的,这足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佛经中音译或
意译使用普通话无法了解其意旨,而用闽
首页 1 2 3 4 5 末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