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古尔德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
c*****g
发帖数: 1856
1
从古尔德的两次录音版本中,很多人在音乐背后听到了演奏家两
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早年的意气风发和英姿飒爽。晚年让位
给老人面对死亡时超然的平静。让我们来看看现场拍摄的纪录片:
电视镜头中,古尔德身着深蓝色的布衬衣,袖口忘了系扣,脸色
疲惫,容面苍老。他几乎蜷缩在钢琴上,戴着老花镜的眼睛死死
盯着琴键, 似乎要看破钢琴这件乐器的整个奥秘。熟悉青年古尔
德英姿的人看着古尔德一步步走向老态龙钟的晚年,不仅会感慨
时光的流失和岁月的无情。然而,随着音乐声响起,观众会逐渐
忘却一切,开始被古尔德对音乐的投人所打动。荧屏上的古尔德
依稀仍和年轻时的他一样,演奏时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只见他
嘴里不停地哼唱着音乐,只要能腾出手,就会做出各种自我指挥
的动作。
回想一下,巴赫也是在垂暮之年写下了这部作品。"五十而知
天命" 。正是这同在垂暮之年的古尔德,只有这同在垂暮之年的
古尔德,参透了这最后一道宿命的咒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古尔德在大彻大悟之后死去,这也许是成就他艺术生涯的最完美
的一个句号。
古尔德解析
古尔德为什么能够成为巴赫在20世纪的最佳代言人?这决定
于他独特的音乐观。
除了巴赫,古
D*********r
发帖数: 211
2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鲁宾斯坦和古尔德(ZT)
发信人: ReaderButler (宁静的海德格尔), 信区: Classic
标 题: 鲁宾斯坦和古尔德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2年10月27日01:20:57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有两类音乐家,一类喜爱演出,在他们看来,音乐会上不同凡响的气氛、公开表演
的刺激和感情回报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的。另一类则不然。鲁宾斯坦属于前一类,
古尔德属于后一类。
1961年,鲁宾斯坦到加拿大演出古尔德去后台拜访,鲁宾斯坦不巧正患感冒,
但他坚持正常演出。他问古尔德:“要是你,说不定会取消演出,对不对?”
古尔德迟疑着答道:“我也不敢肯定,也许我会...”
“当然你会取消,”鲁宾斯坦善意地笑着说,“你的眼睛已经告诉了我。”
十年后,他们在纽约再次见面时,鲁宾斯坦问古尔德:“我一直想问问你,你
从没有感到观众的存在有一种特殊的气氛吗?”
“确实从没有过。”古尔德答道。当时他已经有整整七年没有在音乐会上露过
面了。
“难道你从没有想到,你触及了这些人的灵魂?”
“我并不需要他们的灵魂,你知道,”古尔德说,“不过这样说有点傻。当然,
我希
c*****g
发帖数: 1856
3
格伦·古尔德
加拿大钢琴家
(1932-1982)
古尔德—格伦·古尔德,一个谜一般的名字,一段不朽的传奇。
短短50年的一生中,他的双手在键盘上凿刻出了一个深邃、绚丽的
音乐世界。
需要事先声明的是,任何试图仅用几千字对古尔德的一生进行
哪怕是简略叙述的想法都是不实际的。当然,他首先是一位天才的
钢琴家,他同时还是一位深沉的哲人,一个作品虽不多却也耐人寻
味的作曲家,一个不可多得的传媒大师……仅就其钢琴演奏而言,
在千万听众心目中他就是巴赫的最佳代言人,甚至他就是巴赫的化
身。古尔德曾声明,巴赫的作品并不是他的最爱,然而他手下的巴
赫却成为千万听众的最爱。事实上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吉本斯到古典
时期的贝多芬、莫扎特,从浪漫时期的门德尔松、瓦格纳到本世纪
的欣德米特、勋伯格,古尔德无一不倾注过心血。限于本站的主旨
—“巴罗克音乐”,在此仅介绍古氏演绎巴罗克音乐,或者说是演
绎巴赫音乐的心路历程。
初出茅庐
1932年9月25日,格伦·古尔德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和大多数音
乐家一样,小古尔德有幸生在一个音乐气氛浓厚的家庭中:母亲佛洛
伦斯是音乐教师,弹得一手好钢琴;父亲也是一名不错的业余小提琴
c*****g
发帖数: 1856
4
一录《哥德堡变奏曲》
话说1955年纽约音乐会后,古尔德正式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
签约,准备推出他的第一张唱片。古尔德的选择使公司惊讶:他
打算选取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作为自己的第一张唱片。
《哥德堡变奏曲》的变奏的基础不是主题的旋律,而是主题
的低音线条。巴赫在这样一个及其逼窄的基础上建起了一座巍峨
的音响大厦,期间包容了巴罗克时期几乎所有的风格样式,卡农、
赋格、舞曲、咏叹调、沉思曲、序曲等应有尽有。人类内心深处
的各种复杂情感也都尽在其中。这首作品其织体的复杂程度绝不
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钢琴家可以对付的,古尔德想以这首作品
作为自己唱片事业的开端,无疑是拿自己的前途冒险。
古尔德力排众议,依然录制了这张《哥德堡变奏曲》作为自
己的第一张唱片。事后证明,古尔德的这次《哥德堡变奏曲》录
音是有史以来最为畅销的古典音乐唱片之一。其成功是不折不扣
的。从演释上说,这是一个辉煌的演奏版本。对哥伦比亚公司而
言,这张唱片不仅给它带来了可观的利润,而且使它愈加意识到
古尔德这个天才的份量。对于广大听众,特别是那些无缘在现场
亲耳聆听古尔德的乐迷,这张唱片无异于一种召唤。古尔德向我
们揭示,巴
c*****g
发帖数: 1856
5
初出茅庐
1932年9月25日,格伦·古尔德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和大多
数音乐家一样,小古尔德有幸生在一个音乐气氛浓厚的家庭中:
母亲佛洛伦斯是音乐教师,弹得一手好钢琴;父亲也是一名不错
的业余小提琴手。家庭的音乐氛围使小古尔德在识字之前就先学
会了识谱,并确立了绝对音高感。他和母亲常玩的游戏是,母亲
弹出不同的和弦,每次小古尔德都能在房间的另一头凭听觉辨认
无误。
有了母亲的悉心呵护和指导,小古尔德很快在键盘上找到了
自己的理想。5岁的一天,他对父亲说:“我会是个音乐会钢琴
家。”音乐对他来说有一种神秘的亲和感,因而学习音乐不是一
种苦差,而是一种自然的需要。
10岁时,古尔德已完全掌握了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第
一卷。他的父母感到继续教育儿子已力不从心,经过寻访,把他
送到多伦多音乐学院的圭雷若教授门下。独具慧眼的教授很快发
现这个孩子的独特之处,于是采取了不同寻常的教育方式:没有
压制,没有强迫,在钢琴技术的具体问题上,教授允许古尔德与
自己争辩甚至不从,师生之间总是去平的讨论、交流,这种富于
创造和启发的教育方式对日后古尔德那种独特的,甚至带有叛逆
性的演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
c*****g
发帖数: 1856
6
麦克风情缘
离开了喧嚣的舞台,古尔德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母
亲子宫般宁静"的录音室里。在这里,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
从容的心态;再也不必面对苛刻的评论家,只有银色的麦克风静
静的聆听他心灵的倾诉。
录音室使古尔德彻底的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可以考
虑录制成套的钢琴作品。《哥德堡变奏曲》一炮打响后,他录制
的巴赫第五、第六帕蒂塔同样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到了1963年,
他陆续录完了巴赫的全部六首帕蒂塔。1969年他又完成了巴赫全
部钢琴协奏曲的录制。
显然,古尔德试图录制巴赫的全部钢琴作品。他也是有史以
来第一个这样做的钢琴家。他和巴赫一样具有强烈的理性头脑和
计划性。于是,古尔德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巴赫键盘音乐中最具代
表性作品的挑战——《平均律钢琴曲集》。
《平均律钢琴曲集》历来被钢琴家们视为旧约圣经 。就连古
尔德这样的巴赫专家在它的面前也感到迟疑。古尔德10岁以前就
掌握了该作品第一卷的全部二十四套前奏曲和赋格,随后又在圭
雷若教授的指导下对第二册进行的长期的学习。可以说,这部作
品集对古尔德来说就像四书五经对于一个饱读诗书的秀才。尽管
如此,古尔德依然感到两部作品高深莫测
c*****g
发帖数: 1856
7
格伦·古尔德
加拿大钢琴家
(1932-1982)
古尔德—格伦·古尔德,一个谜一般的名字,一段不朽的传奇。
短短50年的一生中,他的双手在键盘上凿刻出了一个深邃、绚丽的
音乐世界。
需要事先声明的是,任何试图仅用几千字对古尔德的一生进行
哪怕是简略叙述的想法都是不实际的。当然,他首先是一位天才的
钢琴家,他同时还是一位深沉的哲人,一个作品虽不多却也耐人寻
味的作曲家,一个不可多得的传媒大师……仅就其钢琴演奏而言,
在千万听众心目中他就是巴赫的最佳代言人,甚至他就是巴赫的化
身。古尔德曾声明,巴赫的作品并不是他的最爱,然而他手下的巴
赫却成为千万听众的最爱。事实上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吉本斯到古典
时期的贝多芬、莫扎特,从浪漫时期的门德尔松、瓦格纳到本世纪
的欣德米特、勋伯格,古尔德无一不倾注过心血。限于本站的主旨
—“巴罗克音乐”,在此仅介绍古氏演绎巴罗克音乐,或者说是演
绎巴赫音乐的心路历程。
c*****g
发帖数: 1856
8
舞台生涯
19岁的古尔德开始了音乐会钢琴家的演出生涯。从家乡多伦
多出发,温哥华、卡尔加里、斯特拉福德……年轻钢琴家的足迹
踏遍了加拿大几千里国土,他带去的是一场场演绎别具一格的音
乐会,留下的是一片片的掌声和赞誉。
一位美国乐评家在一次音乐会中停过古尔德的演奏的巴赫
《哥德堡变奏曲》后惊叹:“你演奏巴赫的这种方式是从哪儿学
的?”此后他在美国一份重要音乐期刊中发表一篇评论:“……听
众很快会见到,一位与兰多芙斯卡和塞尔金相比毫不逊色的艺术
家。”结果古尔德尚未在美国露面,就已经成了音乐界的新闻人
物。
年轻的古尔德不失时机的进军美国,在华盛顿和纽约举行了
两场独奏会,同样依靠自己无懈可击的演奏迅速打入了音乐圈的
最高层。此外,纽约的那一场带给他一个意外的收获:观众席里
的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古典音乐部主任奥本海姆慧眼识英,与古尔
德签约,开始了与他长达28年的合作,此是后话。
底特律、匹兹堡、达拉斯……成了名的古尔德穿梭于北美大
陆的东西南北。巴赫、贝多芬、欣德米特……古尔德就像一个孜
孜不倦的传教士,通过自己的演绎向千万听众进行布道,传达大
师们的启示。挑剔的评论界一方面被他的技术和深
c*****g
发帖数: 1856
9
重录《哥德堡变奏曲》
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促发了古尔德重录《哥德堡
变奏曲》的念头。1955年他所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几年来
一直畅销不衰。在很多人眼里这张唱片几乎成为古尔德就的一
个标志。不怎么看,重录《哥德堡变奏曲》对于古尔德,确实
是一个非同可的挑战。他1955年的录制版不仅为很多人所熟悉,
而且被 公认为是他巴赫演释独特风格的一座丰碑。如果在他
49岁时, 他拿不出能够超越自己23岁时的演释结果,那么就
等于搬起石 头,砸了自己的脚。最终,在第一次录制这部作
品26年后,古尔德再次回到位于纽约东30街的录音室,谱架上
再次摆上了《哥德堡变奏曲》。
重录《戈尔德堡变奏曲》先后用了七段时间,分别是在
1981年的4月22日至25日和5月15日、19日、29日,每次基本都
是从下午4点到第二天凌晨。1982年,这张唱片与广大听众见面。
"早先的演释富于朝气,以力量和自由为本。"评论家们这
样写道,"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 这张唱片,似乎没有早先演
释的那种猛然攫住你的力量,但它更 加严肃、更加柔情、更
加具有深层的感染力……咏叹调主题沉静的深思,第15变奏中
触键的变幻莫测,第
c*****g
发帖数: 1856
10
尾声
长期劳累的音乐生活,孤独压抑的生活环境,营养不良
和乱用药物……这一切都严重损害了古尔德的健康,使他的
躯体未老先衰。1982年10月4日,古尔德因脑溢血去世,享年
50岁零9天。
在多伦多安乐山公墓,一块钢琴形状的花岗岩墓碑上刻着:
格伦·古尔德
1932-1982
就在这行小字的下方,刻着一行高音谱表,是《哥德堡
变奏曲》的开头几个小节。
此地,此曲,便是古尔德永远的归宿。
l*y
发帖数: 21010
11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古尔德版的土耳其进行曲。太别致了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ldy (大才001),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古尔德版的土耳其进行曲。太别致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4 18:10:43 2014, 美东)
http://www.xiami.com/song/1769841138?spm=a1z1s.7154410.19968601
听听就知道有多么别致!
s**********y
发帖数: 8135
1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beethoven 第九交响曲 BSO 听后感
(转载,接上贴)下面来试着谈谈巴赫。Soprano有一天对我说,她想抽空打击一下我们
这些巴赫的
爱好者。听了以后,顿觉诚惶诚恐。考虑到Soprano的功力,便提前一直再暗地里
准备:一旦见到Soprano的大作,我该如何反驳。
有个卖D版古典CD的哥们认识很多音乐爱好者,包括我。他跟我说,他做过一个统
计,在喜欢巴赫音乐的人中,理工科毕业的爱好者的比例要远远多于学文科的。
而对于李斯特和瓦格纳,这个比例正好反过来。我是这么来理解这个统计现象的:
1. 中国教育只把学生分为文理两大类。
2. 他们爱好音乐的程度基本上是一致的。
3. 音乐爱好者缺钱的程度基本上也一致。
4. 他们找到我那个卖D版音乐的哥们几率是基本一致的。
5. 理科学生受自然科学训练多年,文科学生受社会科学训练多年
6. 自然科学侧重公式定律,即自然的秩序。社会科学侧重诗词小说,即人类的情感
7. 人类总是喜欢能引起自身共鸣的东西
所以,巴赫的音乐中有更多的秩序美。证毕。
就我个人而言,一开始并没有觉得巴赫的音乐如何。是维瓦尔第的“四季”推倒了我
爱好古典音乐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推己及人的想,也许很少人能一上来就喜欢...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856
13
加拿大钢琴家G.古尔德就是少数几个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演
奏家之一,他的第三条更有别于常人。古尔德对巴赫音乐的贡献,如同
施纳贝尔对贝多芬的钢琴作品、富特文格勒对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科
尔托对肖邦的作品的贡献一样。不同的是:后三位大师的演绎几乎给某
个作曲家的作品下了定义,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权威解释,而古尔德永远
不是任何作品的代言人。古尔德对巴赫的作品情有独钟,并不是因为巴
赫本身(可能作曲家的名字只是他区分不同作品的符号),他只是借助
巴赫乐谱提供的可能性,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在巴赫的作品中,他的
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古尔德进入“迷宫”的目的,不是为了“瑰宝”,
他关注的只是破译“迷宫”的过程。如果他童年时代有“魔方”的话,
他可能是个“魔方迷”;如果是个画家,他对结构、构图的着迷程度可
能会远远超过对色彩语言的热爱。
古尔德出生于多伦多的一个音乐家庭,12岁毕业于多伦多皇家音乐
学院,14岁登台演出,23岁首次出访美国,并在CBS公司首次录制巴赫的
(戈德堡变奏曲)。1964年他正式退出舞台,以录音形式与世界乐坛交流,
1981年4月最后一次录制(戈德堡变奏曲),1982年10
h*****5
发帖数: 566
14
古代的爱尔兰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著作家以及教会的神甫们,关于爱尔兰都讲述得很少。
但是还存在着相当丰富的地方文献,虽然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时有许多爱尔兰的手稿
已经毁于战火。这些文献包括短诗、文法、辞典、年表和其他历史著作以及法律汇编。
不过,除去极少数的例外,所有这些至少包括了八世纪至十七世纪这一时期的文献,都
只是手写本。用爱尔兰语出版书籍是不久以前才开始的,恰好是在这种语言已开始消亡
的时候。因此,原有的丰富材料只有极小的一部分可以被利用。
在年表中最重要的是“提格尔纳赫神甫年表”(该神甫于1088年去世),“奥尔斯脱年
表”,特别是“四教长年表”。“四教长年表”是1632—1636年圣芳济派教士迈克尔·
奥克莱里领导其他三个seanchaidhes(编年史家)在多尼果耳修道院编成的,他们所根
据的材料现在几乎已经完全散失。这部带有批注并附有英译文的年表是奥顿诺凡于1856
年据现在还保存着的多尼果耳修道院原手稿出版的。[注:由约翰·奥顿诺凡博士出版
并附有英译文的“四教长编爱尔兰王国年表”七卷集,1856年都柏林第2版四开本(《
Annala Rioghachta Eirea... 阅读全帖
c********y
发帖数: 30813
15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合集] [器材评测] Xpan试机片
☆─────────────────────────────────────☆
blueashes (德叔) 于 (Tue Mar 22 13:06:58 2011, 美东) 提到:
被王神医放毒,试用了一下,发现Xpan的画质非常细腻,Push了两档的效果比135的P&S
强很多。而且机身很稳,全部是手持,即使快门不高也很少有糊的。还有发现旁轴对焦
不麻烦,习惯了以后比AF还准,因为AF可能会跑,这个对上了就是对上了而且有DOF辅
助。出来的片子比普通135 现场感强很多。Xpan不错,建议人手一只。
大图看着舒服,
http://www.flickriver.com/photos/ifdef/sets/72157626199409151/
☆─────────────────────────────────────☆
GlennGould (古尔德) 于 (Tue Mar 22 13:12:0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么好的贴没人顶啊

&S
☆─────────────────────────────────────☆
trna (trna) 于...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6
http://bbs.chinanews.com/picview-185-5218998-1.shtml
为大家整理一些近现代灭绝生物的图文资料,希望大家记住这些曾出现在这蔚蓝星球上
的美丽生灵也希望同样的悲剧不要再继续上演,图文资料均转自网络,如有错误之处欢
迎大神们指出我会尽快予以修改!
渡渡鸟,或作嘟嘟鸟(Dodo),拉丁学名:Raphus cucullatus又称毛里求斯渡渡鸟、
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
仅176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堪称是除恐龙之外
最著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也是毛里求斯唯一被定为国鸟的已灭绝鸟类。
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Oxford Universi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中,曾经
陈列有渡渡鸟最后一个完整的填充标本(标本号OUM 11605),可惜在1755年由于腐烂
而被馆长下令焚毁了。侥幸保存下来的一块头骨和一块脚骨,现在仍陈列在该馆中。
在早期的图片中,渡渡鸟一直是一种肥胖,愚蠢的形象。直到2002年2月,国家地理学
会的新闻报道,苏...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25
17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星陨有二(ZT)
星陨有二——文/Terry Teachout/李海良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4月24日19:56:28 星期四) , 站内信件
星陨有二
1961年,加拿大钢琴家古尔德取消了原定和费城管弦乐团的演出,据称患了畏惧性精神病

—用他的话来说是“迫近恐怖的东西”一想到要在费城演出就怕。有一个德克萨斯来的演

新秀取代了他,名叫克莱本,三年前在莫斯科赢得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后名声鹊起。奥曼

后来写信给古尔德:
“我每次和克莱本说话时,出于某种心理原因,都叫他Glenn,也许你听了会咯咯笑。我
第三
次这么叫他时,他说他一点也不介意,因为他爱古尔德,并视如此称呼他为荣耀。”
这个让任何人民,尤其是音乐界人士,都会弄混了这两位钢琴家的主意真是滑稽古怪。克

本自然清新的风格令听众情不自禁地神魂皈依,他喜爱柴可夫斯基和拉赫马尼诺夫那样的

漫主义作品,在他指间温暖而富于延展性。专攻巴赫的 古尔德恰恰相反,憎恶公开演出
——
费城音乐会之取消并非孤立事件,他因清脆锋利的触键和铿锵鲜明的节奏而饮誉。
而细观之下,两位战后最负盛名的演奏大师在生活上多有相似。二人皆属早慧;都曾在指
g******e
发帖数: 103
18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我听米凯兰杰利 (ZZ)
from 黑缪音乐 (hereis music)
以前‘爱乐’上的文章
我听米凯兰杰利
欧阳江河
今年夏天,我应邀赴意大利参加一个国际诗歌节,在米兰、热那亚、皮亚琴察等城市
滞留多日,与几位意大利汉学家过从甚密,其中有一位在博洛尼亚大学任教的社会学教授
鲁索和我一样是格伦·古尔德迷。他告诉我:“古尔德的巴赫对我来说是信仰和想象力的
一部分。“我在博洛尼亚大学鲁索家里住过两天,发现他的古尔德LP和CD收藏颇为全面—
—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斯克里亚宾、勋伯格、欣德米特。我注意到一大堆古尔德CD
中夹杂着霍洛维茨、里帕蒂、里赫特、吉列尔斯、施纳贝尔、吉泽金、科尔托等钢琴家的
一些CD,但其中没有一张米凯兰杰利。我感到有些纳闷,就问鲁索,是否从来不听米凯兰
杰利?他说是的,从不听他的录音。我追问道:难道你觉得他弹得不好吗?鲁索回答我:恰
恰相反,我曾在1972年听过他的现场音乐会,当时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不过从那以后
,米凯兰杰利就成了绝响,因为我从任何他的录音制品中再也找不到那种现场感受了。“
别的钢琴家或许能
k**o
发帖数: 3006
19
☆─────────────────────────────────────☆
crystalyear (花儿) 于 (Sun Nov 14 02:43:12 2010, 美东) 提到:
鸡动啊~~~~俺的第一个单反相机。。。。。。。。虽然是入门级的。。。。。。
俺为了它要一个月吃咸菜馒头了。。。。。。。。。。。。。。。。下午的时候出去试
了一下效果,光线那时候不是很好了。。。。。
☆─────────────────────────────────────☆
GlennGould (古尔德) 于 (Sun Nov 14 02:44:13 2010, 美东) 提到:
不像N家的颜色

☆─────────────────────────────────────☆
crystalyear (花儿) 于 (Sun Nov 14 02:46:44 2010, 美东) 提到:
随便拍着玩的,各位大师尽管提意见,俺好快速进步。。。
☆─────────────────────────────────────☆
crystalyear (花儿) 于 (Sun ...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0 09:11:02 2011, 美东)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方舟子与转基因的安全 ZZ
方舟子自己在国内发文, 多次一稿多投, 多次翻译外国译文,而不征求原作者意见,
品行并不好, 打假只打别人, 不照自己。
为转基因粮食做宣传更是不遗余力,完全一边倒。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方舟子诗文集》,http://www.xys.org/...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22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方舟子诗文集》,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tang.txt
亦明注:被人哄着、捧着,至今被方舟子视为“理所当然”。
【1980年-1983年】
上初中。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上了初中,文学才能开始显露...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0 09:11:02 2011, 美东)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24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方舟子诗文集》,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tang.txt
亦明注:被人哄着、捧着,至今被方舟子视为“理所当然”。
【1980年-1983年】
上初中。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上了初中,文学才能开始显露...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0 09:11:02 2011, 美东)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进化论就是假的,神造人是真的
还有这篇,好像也是搞进化论的人写的:
1 8 5 9 年,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学说,他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经过漫长的
岁月从简单到复杂进化来的。严格地说,进化论至今都只是一种假说,当年达尔文希望
将来能发现确凿的证据,可是禁得起检验的证据至今也没有找到,而且进化论的理论与
事实也出入太大,论证模 两可,结论也无法重复。後来的学者是把进化论当作一种科
学的信仰继承下来的。也正是因为信仰,才把它当成真理介绍给学术界和公众,这种新
奇的假说很快形成了一个流行的信仰,人云亦云,被人们当成了真理。
然而,严谨的学者清楚:接受的人多并不能把一个假说上升为真理,真理需要严密的推
理和无可辩驳的证据,这正是进化论所缺乏的。
笔者多年来热衷于进化论的研究,也一度在感情上强烈地维护它的尊严。
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事实,严谨的思考使我看到了进化论的错误所在。在此,笔者希望
用通俗的语言,把进化论的问题和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公诸于世。希望改变这一百多年
来,进化论者代替公众在思考 甚至代替其它领域的科学家在决定真理这样一个局面。
在事实面前,在严谨的推理面前,把理智思考的机会留给每一个人。
一 暴露的问题被掩...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进化论就是假的,神造人是真的
1866年,德国的海克尔(Haeckel E.)提出了重演律(或称生物发生律)学说,认为高
等生物胚胎发育会重现该物种进化的过程。在进化论刚刚奠基的时代,重演律立即成为
进化论最有利的证据之一。随着生物学的发展,重演律在不断地发展延伸的过程中,渐
渐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的研究使得它在理论上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而且深
入的实验研究分析表明重演律的提出是粗略观察的结果,基本失去了事实的支持。站在
今天科技水平的角度,再来看看这个假说,“外行人”都能一目了然了。
1. 重演律本身就是假说,用假设作为证据,本身就没有严谨性可言。
重演律只是对胚胎发育的一类现象的总结,它挑选了一些有利自身的现象,回避了更多
的不利事实(在第4个标题中有详细论述),显然归纳得并不科学。这个假说当时就是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也找不到任何根据。用这样含糊的假说做证据,显然
没有任何说服力。
2. 重演律验证进化论的逻辑证明中,隐含着两个致命错误。
用重演律论证进化论的思路是这样的:如果进化存在,胚胎发育很象在重演进化的过程
;因为有重演现象,进化就是存在的。这不但用了无意义的循环论证(关于循环论证参...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进化论就是假的,神造人是真的
进化论三大证据的破灭(之二)--- 理论与事实相继否定了胚胎发育重演律
1866年,德国的海克尔(Haeckel E.)提出了重演律(或称生物发生律)学说,认为高
等生物胚胎发育会重现该物种进化的过程。在进化论刚刚奠基的时代,重演律立即成为
进化论最有利的证据之一。随着生物学的发展,重演律在不断地发展延伸的过程中,渐
渐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的研究使得它在理论上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而且深
入的实验研究分析表明重演律的提出是粗略观察的结果,完全失去了事实的支持。站在
今天科技水平的角度,再来看看这个假说,“外行人”都能一目了然了。
1. 重演律本身就是假说,用假设作为证据,本身就没有严谨性可言。
重演律只是对胚胎发育的一类现象的总结,它挑选了一些有利自身的现象,回避了更多
的不利事实(在第4个标题中有详细论述),显然归纳的并不科学。这个假说当时就是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也找不到任何根据。用这样含糊的假说做证据,显然
没有任何说服力。
2.重演律验证进化论的逻辑证明中,隐含着两个致命错误。
用重演律论证进化论的思路是这样的:如果进化存在,胚胎发育很象在重演进化的过程
;因为...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1197
29
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学说,他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岁月从
简单到复杂进化来的。严格地说,进化论至今都只是一种假说,当年达尔文希望将来能
发现确凿的证据,可是禁得起检验的证据至今也没有找到,而且进化论的理论与事实也
出入太大,论证模棱两可,结论也无法重复。后来的学者是把进化论当作一种科学的信
仰继承下来的。也正是因为信仰,才把它当成真理介绍给学术界和公众,这种新奇的假
说很快形成了一个流行的信仰,人云亦云,被人们当成了真理。
然而,严谨的学者清楚:接受的人多并不能把一个假说上升为真理,真理需要严密的推
理和无可辩驳的证据,这正是进化论所缺乏的。笔者多年来热衷于进化论的研究,也一
度在感情上强烈地维护着它的尊严。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事实,严谨的思考使我看到了
进化论的错误所在。在此,笔者希望用通俗的语言,把进化论的问题和一些鲜为人知的
事实公诸于世。希望改变这一百多年来,进化论者代替公众在思考、甚至代替其它领域
的科学家在决定真理这样一个局面。在事实面前,在严谨的推理面前,把理智思考的机
会留给每一个人。
一、暴露的问题被掩盖了
188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太波山下出...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2975
30
ORZ
FA LUN DA FA HAO!!!

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学说,他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岁月从
简单到复杂进化来的。严格地说,进化论至今都只是一种假说,当年达尔文希望将来能
发现确凿的证据,可是禁得起检验的证据至今也没有找到,而且进化论的理论与事实也
出入太大,论证模棱两可,结论也无法重复。后来的学者是把进化论当作一种科学的信
仰继承下来的。也正是因为信仰,才把它当成真理介绍给学术界和公众,这种新奇的假
说很快形成了一个流行的信仰,人云亦云,被人们当成了真理。
然而,严谨的学者清楚:接受的人多并不能把一个假说上升为真理,真理需要严密的推
理和无可辩驳的证据,这正是进化论所缺乏的。笔者多年来热衷于进化论的研究,也一
度在感情上强烈地维护着它的尊严。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事实,严谨的思考使我看到了
进化论的错误所在。在此,笔者希望用通俗的语言,把进化论的问题和一些鲜为人知的
事实公诸于世。希望改变这一百多年来,进化论者代替公众在思考、甚至代替其它领域
的科学家在决定真理这样一个局面。在事实面前,在严谨的推理面前,把理智思考的机
会留给每一个人。
一、暴露的问... 阅读全帖
G***Y
发帖数: 9698
31
来自主题: NewYork版 - 无手机焦虑症已成流行精神病
无手机焦虑症已成流行精神病
发布于 2015-02-24,周二 11:32
 【侨报纽约网报道】研究调查人员称其为“无手机焦虑症(nomophobia)”。也就
是手机一离开身边就感到恐慌。有些人建议把将其列入DSM(diagnose mental
disorders)手册中,也就是心理学家用来诊断精神障碍的标准手册。
据PIX11报道,加州尔湾的一家名为晨边康复中心(Morningside Recovery)的康
复医疗中心已经开始提供团体无手机焦虑症治疗。
一项研究发现,12%参与治疗的病人在洗浴时使用手机。另外还发现1/5的年龄在18
到34岁之间的年轻成年人在享受性爱时使用智能手机。其他年纪的,有9%的成年人表示
他们也曾这么做过。
与此同时,研究还表明,花太多的时间在我们的智能手机上,会使人们与伙伴或配
偶关系受到负面影响。英国一项研究发现,人们现在每天花在智能手机上比他们与伙伴
相处的时间更长:平均每天119分钟的电话时间,而只有97分钟与重要的人相处。
“我必须一天给它充电三次。”莉斯贝文(Liz Bevan)说她的手机。
“整天玩游戏。” 携带两部手机李·威... 阅读全帖
Q*K
发帖数: 3464
32
伊万·威廉姆斯(左),创立了多家互联网公司包括Twitter,和渴望参与青年人创业
的风险投资家弗雷德·威尔逊。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电影《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中有令人难忘的一
幕:投资者肖恩·帕克,(由贾斯汀扮演),靠着一张桌子以耍阴谋语调对Facebook的
创始人说:“百万美元没有什么。你知道什么是酷?十亿美元!”
在硅谷,这些天来,十亿美元显然来之轻易。对网络和移动应用程序的疯狂热情使
风险投资家把钱大量注入到年轻的公司。
一家创业精英俱乐部因此迅速崛起,这些公司只有七年的创业经历,个个身价达到
数十亿美元。其中一位赞咖(Zynga),连续投资Twitter 已经增值百分之三十三,达
40亿美元,更因为在Facebook上发明流行的游戏Farm Ville,目前身价超过50亿美元。
谷歌愿意支付60亿美元收购一家在线优惠券公司Groupon,其市值8个月前仅为13.5
亿美元。而周五晚上Groupon 拒绝谷歌的出价,因为他们认为今后其市场价无疑会更高。
网络泡沫破灭后不到十年的时间,华尔街和硅谷的投资者热衷于投资持续上涨的行
业,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 阅读全帖
f******k
发帖数: 297
33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Re: 如何听懂古典音乐
that's not 古尔德. 古尔德 is gould. gulda even once played piano
wearing nothing, a total eccentric.
s**********y
发帖数: 8135
3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beethoven 第九交响曲 BSO 听后感
关于bach和Beethoven,你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写的比较损,有些观点我也不敢苟同,但
是总得来说观点还是挺有意思的,值得一看。不知道为啥一个贴子粘不下,我就分成两
个帖子转载。
古尔德的凳子
2010-06-07 20:24:23
《古尔德的凳子》
作者:adgc
从无极开始谈起。电影“无极”又一次验证了导演陈凯歌是个傻X。吴孟达在大话
西游里问,“为什么要说‘又’呢?” 因为上一次是电影“和你在一起”。陈凯歌显然
认为其身上有点艺术家气质,可以装腔作势的去演一个林耀基级别的小提琴教
授。在剧中有个场景,陈很自以为是的对被其抛弃的女弟子说,“你的音乐中没
有感情啊”。我想陈凯歌一定自以为其深得音乐之精髓,所以在片尾安排唐韵一
把鼻涕一把眼泪在火车站拉柴D,看起来确实充满了感情。而当时,忍耐已久的
我已是浑身发冷,接近崩溃的边缘,真想冲着唐韵大喝一声,“你他妈把眼泪鼻
涕擦干净了再来拉”。出于对总是很自恋的陈凯歌的厌恶,从那电影之后,我常
在想,音乐就一定要和人类的感情联系在一起么,音乐真的就那么狭隘,一定
要限制在人们吃饱了饭之后大脑中的某些神经兴奋。如果是那样,那跟艺术的
美又...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005
35
来自主题: MusicPlayer版 - 推荐一本有意思的书
与钢琴大师在一起的岁月
一个调琴师写的,跟霍洛沃茨,鲁宾斯坦,古尔德,都调过琴,是斯坦威公司的调琴师
,钢琴师们一个个还挺有个性的~ 很有意思~ 要电子版的站内我邮箱吧,我发给你们~
除了这些故事,关于钢琴本身也写了很多东西,让我对钢琴这个乐器有了全新的认识~
才知道高档的钢琴其实也是有“个性”的乐器,我们普通人能弹到的也都是大批量生产
的毫无个性的产品罢了~
不得不说一句,古尔德这个家伙还是很好玩,说是最适合他的是录音棚,说是一边录音
有时候还能腾出一只手来指挥,然后还跟着哼哼唧唧(他的CD里头真的可以听到哼哼声
)~
s*********1
发帖数: 1005
36
来自主题: MusicPlayer版 - 推荐一本有意思的书
那个书里头写了,说古尔德弹琴的姿势特别奇怪~ 我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很容易就
脑补出来了~
古尔德就是个奇怪的人,你会发现里头最随和是鲁宾斯坦~
c********y
发帖数: 30813
37
☆─────────────────────────────────────☆
anoia (high estrogen man) 于 (Thu Nov 11 16:47:13 2010,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phunter (程式猎人:LA摸机会资深成员), 信区: PhotoForum
标 题: Re: 实在有些受不了本版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1 10:24:34 2010, 美东)

记者:州长,你觉得在本版贴照片,好不好呀?
ANOIA :好呀!
记者:版主们也支持他吗?
ANOIA :当然啦!
记者:不担心这会影响本版水平提高吗?
ANOIA:我讲的意思,不是我喜欢偏色的风格,你问我支持不支持贴照片?我说支持,
我就明确告诉你,你们呀,我感觉你们ID们也要学习,你们是非常想学习什么胶片啊
这一套的,但是你们毕竟是Too Young,明白这意思吗?
我告诉你们,我是身经白战的,见得多啦,西方的那一个摄影师的集子我没有看过,你
们也知道美国的XXX和OOO,比你们不知高到哪里去,我跟看他们的作品,笑而不语,
只是摄影也要提高自己审... 阅读全帖
x****c
发帖数: 25662
38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合集] 新Portra 400一些样张及比较
☆─────────────────────────────────────☆
halfy (銠銧錠) 于 (Fri Dec 31 00:45:28 2010, 美东) 提到:
呵呵,我的感觉是,新portra 400还是很好扫的,跟400NC调子很像但是多了
一些明快的味道。
这个是我找的几个图,2000dpi扫的局部100%,对于中幅来说,颗粒的差别可以忽略,
关键是影调片基的区别
400NC的原图
400VC的原图
100%局部
☆─────────────────────────────────────☆
phynix (饱乐) 于 (Fri Dec 31 00:47:45 2010, 美东) 提到:
sf

☆─────────────────────────────────────☆
halfy (銠銧錠) 于 (Fri Dec 31 00:53:59 2010, 美东) 提到:
其实我400NC VC的中幅拍得不多,主要是160NC
我估计kodak早晚也把160NC VC用新的替代
☆────... 阅读全帖
c********y
发帖数: 30813
39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合集] 三张标准照
☆─────────────────────────────────────☆
shifting (反思己过) 于 (Thu Feb 10 13:44:34 2011, 美东) 提到:
上周末出去test了一卷,Ektar 100
http://www.flickriver.com/photos/shifting/sets/7215762592564867
出门居然忘记带测光表,只好用我的半生不熟的阳光16法则乱蒙。好在胶卷宽容度就是牛X,MS都没有差的太玄乎。
入了哈苏了,立志要多拍
☆─────────────────────────────────────☆
flashingup (器材手中过,摄影心中留) 于 (Thu Feb 10 13:45:11 2011, 美东) 提到:
con

☆─────────────────────────────────────☆
huangquanlu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于 (Thu Feb 10 13:45:59 2011, 美东) 提到:
nbnb
☆───────────────────...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597
40
深圳商报记者 郑健阳
近日,北京一自称“以科学和事实打方舟子的假”的网友“打假巡抚”在新浪微博曝
光方舟子抄袭剽窃他人著作。昨日,“打假巡抚”再次于微博曝光:光明网正式发表方
舟子抄袭的事情。此事立即在微博上炸开了锅,短短几个小时,该条微博被转发226
次,评论上百条。
根据“打假巡抚”提供的网页链接,记者打开光明网,该报道于2011年1月26
日发表,以《创作、翻译、编译、还是抄袭?——评方舟子的〈“智商”的误区〉》为
题,原稿刊登来自美国的华人学者葛莘博士来稿。该报道主要讨论方舟子发表于200
2年第4期《牛顿-科学杂志》上的《“智商”的误区》一文。
葛莘博士于几年前阅读这篇文章时,即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近日“发现了其中的
奥秘”。葛莘博士提到,原来这篇文章基本上是根据两本英文书翻译而成。这两本书一
本是已故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科学史学者古尔德写的《误测人类》,另一本是加拿大西
安大略大学数学教授道尼写的《对,我们没有中子》,这两本书各有一章专门讲述“智
商”的发展史。古尔德的书属于学术著术,篇幅比较大,叙述详细,论证严密,引用文
字也比较多。而道尼的书,则属于反“...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4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方舟子抄袭剽窃年谱》
《方舟子抄袭剽窃年谱》
发布: 亦明
日期: March 03, 2011
目录

正谱
附录
【附录01:《方舟子在1988年“模仿”梁小斌》(作者:亦明)】
【附录02:《方舟子在1988年“模仿”顾城》(作者:亦明)】
【附录03:《方舟子在1993年抄袭吴晗〈朱元璋传〉之一》(作者:亦明)】
【附录04:《方舟子在1993年抄袭吴晗〈朱元璋传〉之二》(作者:亦明)】
【附录05:《方舟子在1993年抄袭吴晗〈朱元璋传〉之三》(作者:亦明)】
【附录06:《方舟子在1993年抄袭李贽〈续藏书〉》(作者:亦明)】
【附录07:《方舟子在1993年抄袭吴晗〈朱元璋传〉之四》(作者:亦明)】
【附录08:《方舟子在1995年抄袭母校MSU教授》(作者:亦明)】
【附录09:《方舟子在1999年抄袭孔繁〈荀子评传〉》(作者:亦明)】
【附录10:《方舟子在2000年抄袭哈佛大学教授迈尔》(作者:亦明)】
【附录11:《方舟子在2001年抄袭〈自然〉杂志》(作者:亦明)】
【附录12:《方舟子在2001年抄袭〈纽约时报〉》(作者:亦明)】
【附录13:《方舟子在2001年抄袭〈科学〉杂志...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42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进化论,一个错误的信仰!
转自智悲佛网“佛教与科学”:http://www.zhibeifw.com/fjgc/fjykx_list.php?id=1020
导 言
进化论,一个错误的信仰!进化论,一个无知的信仰!进化论,一个误入歧途的信
仰!
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学说,他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岁
月从简单到复杂进化来的。严格地说,进化论至今都只是一种假说,当年达尔文希望将
来能发现确凿的证据,可是禁得起检验的证据至今也没有找到,而且进化论的理论与事
实也出入太大,论证模棱两可,结论也无法重复。后来的学者是把进化论当作一种科学
的信仰继承下来的。也正是因为信仰,才把它当成真理介绍给学术界和公众,这种新奇
的假说很快形成了一个流行的信仰,人云亦云,被人们当成了真理。
然而,严谨的学者清楚:接受的人多并不能把一个假说上升为真理,真理需要严密
的推理和无可辩驳的证据,这正是进化论所缺乏的。
笔者多年来热衷于进化论的研究,也一度在感情上强烈地维护着它的尊严。但是面
对越来越多的事实,严谨的思考使我看到了进化论的错误所在。在此,笔者希望用通俗
的语言,把进化论的问题和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公诸于世。希...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进化论,一个错误的信仰!
转自智悲佛网“佛教与科学”:http://www.zhibeifw.com/fjgc/fjykx_list.php?id=1020
导 言
进化论,一个错误的信仰!进化论,一个无知的信仰!进化论,一个误入歧途的信
仰!
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学说,他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岁
月从简单到复杂进化来的。严格地说,进化论至今都只是一种假说,当年达尔文希望将
来能发现确凿的证据,可是禁得起检验的证据至今也没有找到,而且进化论的理论与事
实也出入太大,论证模棱两可,结论也无法重复。后来的学者是把进化论当作一种科学
的信仰继承下来的。也正是因为信仰,才把它当成真理介绍给学术界和公众,这种新奇
的假说很快形成了一个流行的信仰,人云亦云,被人们当成了真理。
然而,严谨的学者清楚:接受的人多并不能把一个假说上升为真理,真理需要严密
的推理和无可辩驳的证据,这正是进化论所缺乏的。
笔者多年来热衷于进化论的研究,也一度在感情上强烈地维护着它的尊严。但是面
对越来越多的事实,严谨的思考使我看到了进化论的错误所在。在此,笔者希望用通俗
的语言,把进化论的问题和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公诸于世。希... 阅读全帖
Q*K
发帖数: 3464
44
来自主题: _SeattleStartup版 - 硅谷投资泡沫再现 血与泪教训不可避免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eattle 讨论区 】
发信人: QuK (等待·远航), 信区: Seattle
标 题: 硅谷投资泡沫再现 血与泪教训不可避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7 04:38:36 2010, 美东)
伊万·威廉姆斯(左),创立了多家互联网公司包括Twitter,和渴望参与青年人创业
的风险投资家弗雷德·威尔逊。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电影《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中有令人难忘的一
幕:投资者肖恩·帕克,(由贾斯汀扮演),靠着一张桌子以耍阴谋语调对Facebook的
创始人说:“百万美元没有什么。你知道什么是酷?十亿美元!”
在硅谷,这些天来,十亿美元显然来之轻易。对网络和移动应用程序的疯狂热情使
风险投资家把钱大量注入到年轻的公司。
一家创业精英俱乐部因此迅速崛起,这些公司只有七年的创业经历,个个身价达到
数十亿美元。其中一位赞咖(Zynga),连续投资Twitter 已经增值百分之三十三,达
40亿美元,更因为在Facebook上发明流行的游戏Farm Ville,目前身价超过50亿美元。
谷歌愿意支付60亿美元收购...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5
文章来源: 微信 于 2015-03-08 14:09:22 -
中国是一个毁掉的国家。
我说这话可能很多人感到气愤,看看高楼大厦,看看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那一点看出
来是毁掉的样子,完全是一片大发展,大进步的样子,让我慢慢的给你分析,
中国人没有思想,中国人的思想现在就是不择手段的赚钱,只要能赚到钱,伤天害理的
事情都干的出来,假烟假酒,这是关系到千家万户身体健康的问题,在中国假冒伪劣商
品充斥在大街小巷,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买到过假烟假酒,吸了以后猛烈的咳嗽,
浓痰,漂白馒头,毒豆芽,剧毒农菜,假化肥,假种子, 以及逢年过节买到的假饮料
,中国人就生活在有毒的环境,中国人就是被有毒的环境包围了。
昨天看到国际上发表的文章,说中国人每年超过300万人过早死亡,这和我的观察基本
上吻合,中国每年有320万个家庭家败人亡,中国人每年自杀28万人,车祸每年6万多人
死亡,酒精中毒的每年死亡30万,每一个过早死亡,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不说了,说
了都是泪!!
由于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和环境污染,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癌症大国,中国的癌症
发病率是其他正常国家的5.6倍,中国也是世界公认的脑血...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2605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anoia (high estrogen man), 信区: Joke
标 题: 躺着也中枪zz(最近连环天坑总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7 02:51:28 2011, 美东)
发信人: GlennGould (古尔德), 信区: PhotoGear
标 题: 躺着也中枪zz(最近连环天坑总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7 14:56:15 2011, 北京)
http://tpril.wordpress.com/
几天看了个八卦,这几天风起云涌的,特别逗,八卦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女的跟老公谈了11年恋爱,然后5月份登记了,买了房,自己在家装修,男的回到
美国继续读书,两人计划今年6月办婚礼,然后女的F2出国。结果 女的发现老公出轨了
,这个发现的过程比较有新意,并不是捉奸在床,而是女的登录男的博客空间,发现了
男的写给她的一封信,在信里,男的用长篇大论剖白了自 己的出轨心路历程。
主要有那么几点,首先呢,男的说最近吵架找茬都是他故意的,因为他出轨了,没法面
对很矛盾,就只...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47

(ZZ) 美国好莱坞“有关朝鲜战争的则几乎空白一片”吗?
http://bbs.tiexue.net/post_1812535_1.html
本蟀同意,美国的确没有打赢朝鲜战争,而且对于美国许多人来说,朝鲜战争的确是一
场被遗忘的战争。然而,美国好莱坞并没有因此回避或者而忘记朝鲜战争。事实上,美
国好莱坞至少拍摄了十三部关于朝鲜战争的故事片。下面,根据本蟀的观看和研究资料
,将这十三部影片按发行年月顺序介绍并评论如下(凡注明“本蟀译名”的影片表示没
有正式中文译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钢盔》(Steel Helmet,1951年,台译《南韩血战记》)
【导演】塞缪尔·富勒(Samuel Fuller)。【主要演员】罗伯特·赫顿 (Robert
Hutton)、斯蒂夫·布罗狄 (Steve Brodie)。【剧情简介】扎克中士所在的美军一
个排都被朝鲜人民军枪决了,唯有他一个人侥幸活了下来。他在逃出敌占区的途中,一
个10岁的韩国男孩子救了他。在小男孩子的帮助下,扎克中士联系上了美军一个被打散
的步兵班。这个班里还剩下一个黑人卫...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48
十一、《满洲候选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1962年,港译《恐怖分子》)
【导演】约翰·弗兰肯海默(John Frankenheimer)。【主要演员】弗兰克·西纳特拉
(Frank Sinatra)、劳伦斯·哈维 (Laurence Harvey)、珍妮特·利 (Janet
Leigh)。 【剧情简介】美军上尉马科、肖上士和他的排在朝鲜战争期间一次巡逻中被
俘虏,关押在满州的战俘营,受到苏联人和中国人的共产主义洗脑教育。战争结束之后
马科上尉回到美国,升任美军情报部少校。他常常晚上做噩梦,摆脱不了战争的痛苦回
忆。他的战友肖上士回国时被当作战斗英雄,荣获国会勋章。马科慢慢理解噩梦的含义
,开始怀疑肖中士的背景。经过调查,原来肖中士相信了共产主义洗脑,已变成苏联派
到美国进行政治暗杀的杀手。
【本蟀评论】这是一部经典政治惊险片。影片将麦卡锡式冷战思维、政治讽刺、间谍悬
疑与黑色电影手法结合在一起。影片用夸张的手法,回忆美军战俘在战俘营受到的苏联
巴甫洛夫式政治洗脑教育。影片拍完之际,刚好遇上肯尼迪总统被刺身亡。为了避免政
治麻烦,这部影片推迟了20多年之后...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49
一场6.3级的浅层地震,让新西兰基督城( Christchurch)哭泣了,满街尸体,遍地瓦砾,当局昨(周三)说地震最终死亡人数可能攀升至 500人,一个令生还者流泪的消息,但黄金 72小时未过去,救援人员努力翻瓦砾,终于救出一个有无比求生意志的妈妈。她困在瓦砾下流着血,用手机接受电视台访,告诉大家自己的生死时刻──她向孩子道别了,但说「我要活下去」。终于她活下来了。
地震令无数建筑物倒塌,当中包括派恩古尔德集团大厦( Pyne Gould Corp Building)。前日中午地震袭来时,沃丝正在大厦一楼接待处,幸亏她机警,立即躲到桌下,保住了性命,但砸下来的天花,把她困住。她很害怕,于是用手机致电电视台求救。
沃丝对第七频道说,约有 30名同事被困,可以听到他们呼救,至于她自己,「没水、没食物,在流血,可感到地下湿滑,但看不见,只能继续敲打,高喊『救命』」。
她又告诉 TV3电视台:「地震时,我致电给孩子道别。那很恐怖。我女儿哭,我也哭,因为我真的想自己必死无疑。我很想告诉他们自己很爱他们。」
她对女儿和在澳洲的 31岁儿子留言:「发生地震了,我被困住……我想我捱不下去了。」儿子立...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50
当斯蒂夫·乔布斯管理苹果公司的时候,可是出了名地爱给记者打电话,要么是表扬最近某篇文章,但更多的时候是解释他们在哪里搞错了。我就曾接到过几次这样的电话,但最让我震惊的,是 2010 年末的一次,当他数落完我写 iPad 缺陷的文章以后,跟我说的一句话。
“所以,您的孩子肯定很喜欢 iPad 咯?”我问乔布斯,试图换个话题。当时苹果公司的第一台平板电脑才刚刚上市。“他们还没用过 iPad 呢,”他告诉我。“我们对孩子在家里使用技术有限制。”
我敢肯定当时我是吃惊得吸了一口气,而且哑口无言。我曾经把乔布斯的家想象成一个书呆子的乐园:墙都是巨大的触摸屏,餐桌都是由 iPad 堆成的,iPod 随便送给来宾,就像宾馆里枕头上放着的巧克力一样。
不过乔布斯告诉我,情况不是这样的,甚至连一点边都沾不上。
从那时起,我见过许多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风险投资家,他们都说了类似的事情:他们严格限制他们的孩子玩电子设备的时间,常常禁止他们在放学后的晚上玩任何电子设备,就算在周末,让他们玩电子设备的时间也非常短。
这种家教方式让我感到困惑。毕竟大多数家长似乎选择了相反的方式,让他们的孩子日夜沉浸在平板电脑、... 阅读全帖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