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同进士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z*******2
发帖数: 2643
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
。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 年) 丙
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
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 使
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 癸亥科状元李遵
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 于天庆十年 (1203 年) 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
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发动
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
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 阅读全帖
e*g
发帖数: 4981
2
据以上所引诸例,我们可以大致看出一条线索。英宗即位之初(宜德十年,一四三
五),还以吴澄从祀孔子,可见迄至此时或英宗正统年间,明初七八十年中,对元代的
好感始终未变。正统十四年(一四四九),英宗为鞑靼所虏,当系明人对外思想的转换
点。而到弘治间(一四八八—一五O五),这种排外反蒙的民族主义思想,已经大盛。
「八闽通志」是那时期修的,李应祯、徐祯卿皆弘治中人,郑瑗早一点,是成化中进士
,其「井观琐言」恐怕也成于弘治中或弘治之后。然成化中到底还是排元意识初兴时期
,有人排斥元人诗文,有人则否。例如程敏政、张纶同是成化进士,而二人的论调大不
相同。程敏政谓宋末元盛之时,学者之于六经四书,无非「依人成学,鲜祈心得。」(
马宗霍中国经学史)而张纶「林泉随笔」,则对刘因的诗,大加称许。
到世宗嘉靖间(一五一二一—一五六六),此风益盛。九年(一五三O),罢吴澄从祀
孔子(明史礼志四);二十四年(一五四五),历代帝王庙的元世祖忽必烈神主,遂被
撤去。明刘侗、于奕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二」云:世宗嘉靖九年(一五三O),於北京
建历代帝王庙,一如留都南京制(明太祖昕定)。十年(一五三一)九月,翰林院修撰
姚浃...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dcc670102xhws.html
后东林党人为何大多是软骨头
程万军 http://blog.sina.com.cn/chengwanjun 2017-04-14 07:38:27
本人电视系列讲座《东林沉浮》全本选读11
后东林党人为何大多是软骨头
作为中国史上大型清流集团之一,东林党的英名不是吹出来的,东林六君子和后七君子
遭魏忠贤阉党迫害,没有一个下跪投降,展现了令人赞叹的气节。这说明早期的东林党
是个信仰集团,其中确有不少信仰儒家仁道的真君子,但是到了后来,明朝亡国之际,
这个集团却发生了严重变异。在外敌袭来时,与钱谦益的变化相仿,出现了不少软骨头。
诸如清兵入关前后,有着“嗣东林”之称的复社,其成员即开始分化。
一部分人南下,成为江南抗清力量的骨干。也有一部分人,先降李自成,后投多尔衮。
就拿英烈之后、东林六君子之一魏大中的后人来说,他有个儿子魏学濂,父亲牺牲后,
他也做出了“继承遗志”姿态:“行乞入都”,上血疏讼父冤,称“家难较诸臣备惨”
。崇祯帝“览之泪下”,感叹道:“洢濂之义,生死同揆。”
就是说,...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4
新闻来源: 南周知道 于 2017-07-03
南宋是南北方状元人数置换的分水岭。南宋的政治重心南移与农业重心再一次重合
,使得南方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进一步向高处走。
“知道”跟你谈谈,南方状元为何多于北方?
高考季谈状元是常态。如今的高考状元,本质上跟古代的状元性质已完全不同了。
古代状元的地域性分布十分明显,具体表现是由唐及清,状元和进士数量逐步呈现南多
北少的趋势。换言之,南方学霸多过北方在古代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南方比北方多呢?这是一个吃的问题。
“天命所在地”的北方
老管早在战国就告诉世人,仓库有了粮,身上有了衣服,才会去考虑礼节和道德,
这跟现代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不谋而合。科举选拔制度出现之前,由于士族门阀牢牢把持
着社会上升通道,基层人才的流通处于一潭死水状态。然而科举一开,一个地区的富裕
与否,直接影响教育投入的多寡,进而该地区的人才的产生,也就表现出了对前者的强
烈依赖。
西晋之前,无论是政治还是农业和商业经济的重心,都绝对在北方地区。八王之乱
后,黄河流域的世族大家们首次成规模的南迁。北方原有的农业生产技术理念被带到南
方,于是在农业上,南方头一次可以和北方平起平坐了...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后东林党人为何大多是软骨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dcc670102xhws.html
程万军 http://blog.sina.com.cn/chengwanjun 2017-04-14 07:38:27
本人电视系列讲座《东林沉浮》全本选读11
后东林党人为何大多是软骨头
作为中国史上大型清流集团之一,东林党的英名不是吹出来的,东林六君子和后七君子
遭魏忠贤阉党迫害,没有一个下跪投降,展现了令人赞叹的气节。这说明早期的东林党
是个信仰集团,其中确有不少信仰儒家仁道的真君子,但是到了后来,明朝亡国之际,
这个集团却发生了严重变异。在外敌袭来时,与钱谦益的变化相仿,出现了不少软骨头。
诸如清兵入关前后,有着“嗣东林”之称的复社,其成员即开始分化。
一部分人南下,成为江南抗清力量的骨干。也有一部分人,先降李自成,后投多尔衮。
就拿英烈之后、东林六君子之一魏大中的后人来说,他有个儿子魏学濂,父亲牺牲后,
他也做出了“继承遗志”姿态:“行乞入都”,上血疏讼父冤,称“家难较诸臣备惨”
。崇祯帝“览之泪下”,感叹道:“洢濂之义,生死同揆。”
就是说,魏学濂一路要饭,进京告御状,...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6
★宋朝有位京都官员外郎(官名),姓吕单名叫宏,其妻吴氏,夫妇二人各自吃斋守戒
,分别清静修行,都能通晓明悟佛的道理,惟吴氏虔诚事奉观音颇有灵感,每每于净室
中放著瓶子罐子几十个,以净水(或凉开水)注满,手持扬枝诵念大悲咒,往往见到观
音放光进入瓶罐之中,生病或有疾苦的人,喝了她的净水多数痊愈。尤甚这种咒水,积
年累月而不变坏,天气寒冷而又不结冻,当世称他为观音院君,还有二个丫头,也修行
净业,其中一个奉持戒律很严励勤苦,或者竟月不吃饭,但是每日只饮吴氏所念观音咒
的净水一盏(即一大杯),不久的时间,她忽然看见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现在目前,三
年之后,她就往生西方极乐国土了。(龙舒净土文)
★宋朝有个妇人郑氏,是浙江省钱塘地方的人,每日课诵观音经,念佛不辍,后来在病
中,预知时至,要洗澡更衣,洗毕向西方而坐。问家里人说:‘你们听到敲打磬的声音
没有?西方极乐国的净土诸位圣人都已到来。’不久之间;合掌欢喜的又说:‘阿弥陀
佛菩萨也来了,观音手拿著金台,如来接引我登座。’于是她忽然的坐著而殁了。(往
生集)
★宋朝江西的吉安县班氏的女儿,每日诵念观音普门品和弥陀经金刚经,念佛求度,往
生极乐国...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dcard (将Joycee红牌罚下!),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朱元璋诗集尽显帝王风范(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1 21:30:07 2011, 美东)
明太祖御制诗
在历代开国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卓越的人物。和出身寒微、幼年失教的其他开国帝王相比,
朱元璋在文化学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很突出的。他的文化学习,始于他当了义军统帅之后,此时
他已经三十多岁了。他坚持读书,从不间断,又常常和手下的一些文人讲经论史,列坐赋诗。经过坚
持不懈的努力,朱元璋不仅知书识礼,而且还能写诗作赋、评点文学作品的优劣。据《明史 .艺文
志》记载,朱元璋有《御制文集》五十五卷。现在流传下来的有《高皇帝御制文集》二十多卷。关于
诗歌,据《明史 .艺文志》记载,朱元璋有《御制诗》五卷,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三十多首。
朱元璋的诗作,按其内容、题材可大致分为四类:
- 描写其征战生活的诗作;
- 抒发其英雄怀抱、远大志向的诗作;
- 赐赠臣下的诗作;
- 写景咏物的诗作。
1、 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924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朱元璋诗集尽显帝王风范(zz)
明太祖御制诗
在历代开国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卓越的人物。和出身寒微、幼年失教的其他开国帝王相比,
朱元璋在文化学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很突出的。他的文化学习,始于他当了义军统帅之后,此时
他已经三十多岁了。他坚持读书,从不间断,又常常和手下的一些文人讲经论史,列坐赋诗。经过坚
持不懈的努力,朱元璋不仅知书识礼,而且还能写诗作赋、评点文学作品的优劣。据《明史 .艺文
志》记载,朱元璋有《御制文集》五十五卷。现在流传下来的有《高皇帝御制文集》二十多卷。关于
诗歌,据《明史 .艺文志》记载,朱元璋有《御制诗》五卷,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三十多首。
朱元璋的诗作,按其内容、题材可大致分为四类:
- 描写其征战生活的诗作;
- 抒发其英雄怀抱、远大志向的诗作;
- 赐赠臣下的诗作;
- 写景咏物的诗作。
1、 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
只凭哓哓问姓名。
<哓,音肖,话多也。战场初歇,杀气犹寒,金鼓在耳,谁耐烦尔秃驴之喋喋也。诗如其人,非秀才故
作壮语可能得者也。>
此诗是朱元璋在转战江淮中于行军时小憩所作。该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身着戎装、雄姿英发的青年将
军...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五代:变乱中的新秩序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5-06/28/verList_1.htm
日期:2015-06-26 作者:陈文龙 来源:文汇报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五代十国全图[晋天福八年(943年)]
唐末五代北方割据政权首领李茂贞墓中彩绘浮雕:左图为二人轿子图
右图为胡人持节牵驼图。
五代初期北平国统治者王处直墓中彩绘浮雕散乐图
河北正定开元寺中的五代节度使安重荣巨碑残石及赑屃
五代契丹画家胡瓌《卓歇图》(局部)
后梁太祖朱温
后唐庄宗李存勖
五代:变乱中的新秩序
陈文龙
谈到五代,自然想到“乱世”一词,这个时代被看作是唐后期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
,并且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五代历史的重要性早已引起学界的
充分关注,五代时期的地缘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的重建等议题成为讨论的重点,五代时
期的“内亚因素”也是这一时期政治文化可以注意的面向。
907年朱温废唐,960年赵匡胤建宋,五十三年间中原地区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欧阳修《本论》中说:“前日五代之乱可谓极矣,
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540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俞大猷
俞大猷(1504-1580)汉族,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福建泉州北郊濠市(今洛江
区河市镇)濠格头村人,生于弘治十六年(1503)。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
儒将、武术家、诗人、兵器发明家,然而,他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抗倭战争。他历任明
代三朝,一生坎坷。戎马生涯四十七年,“时而受重用,名声显赫;时而受贬责,沦为
囚徒”,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都督。本邑好友潘湖黄光升(明兵部侍郎后任户刑
二部尚书)密授俞大猷方略,率部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
“俞家军”威名赫赫,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明史·俞大
猷传》曰:“大猷负奇志”,“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明史·戚继光传》把戚继光
与俞大猷比较,说戚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俞大猷出身于下级军官家庭,祖籍安徽凤阳,始祖俞敏跟从朱元璋打天下,以开国
功臣袭泉州卫百户官,至其父俞元赞已历五代。俞大猷自幼家贫,靠母亲杨氏编发网和
亲友资助,寄居清源山水流坑村,勤学不辍。五岁时即在家乡河市入塾读书,拜几位当
地名士习文。十岁随家迁居泉州城内北隅(其遗址即今泉州侨中),与邓城、汤克宽等
读书于清...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6201
11
根据教程第300章,遇对手以人质要挟,则绝不可让步!
第300章 憋屈县令
杨凌在侍卫陪同下,探视了军营,召见了当地官员,又在附近村庄农寨走了走,感受一
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每到一处,闻听杨钦差喜得贵子,当今皇帝收为义儿干殿下的官员
们都不免阿谀奉承一番,杨凌听到‘杨大人’三字总觉的浑身不自在,想必幼娘在家里
也是啼笑皆非吧?
这其中最有创意的还是狼兵总兵官宋小爱的贺辞:“恭喜杨大人喜得杨大人。”倒
是逗得杨凌敞开胸怀,哈哈大笑起来。
经过两日的了解,从不按常理出牌的杨凌,心中对于平叛已经暗暗有了一番计较。
他甫到叙州时,就已安排当地与都掌蛮有往来的货贩进山送达消息,请都掌蛮派人与朝
廷议谈,迄今还没有消息送回来,现在看来动兵的可能大增,杨凌准备召集文武官员议
事,总得内部先统一了步调再说。杨凌刚刚赶回营寨,还没等他传令聚将升帐,伍汉超
便急急行来,拱手说道:“大人,请速回帐,柳大人有要事相禀。”
宋小爱也混在杨凌的余军中,见伍汉超说着话,眼睛向自己扫来,便把下巴一扬,
给他来了个冷脸以对,伍汉超不禁尴尬地笑了笑。
这两天杨凌喜得爱子,又不必象怜儿产子时那样遮遮掩掩,所以心情畅快,极是高...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dcard (将Joycee红牌罚下!),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朱元璋诗集尽显帝王风范(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1 21:30:07 2011, 美东)
明太祖御制诗
在历代开国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卓越的人物。和出身寒微、幼年失教的其他开国帝王相比,
朱元璋在文化学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很突出的。他的文化学习,始于他当了义军统帅之后,此时
他已经三十多岁了。他坚持读书,从不间断,又常常和手下的一些文人讲经论史,列坐赋诗。经过坚
持不懈的努力,朱元璋不仅知书识礼,而且还能写诗作赋、评点文学作品的优劣。据《明史 .艺文
志》记载,朱元璋有《御制文集》五十五卷。现在流传下来的有《高皇帝御制文集》二十多卷。关于
诗歌,据《明史 .艺文志》记载,朱元璋有《御制诗》五卷,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三十多首。
朱元璋的诗作,按其内容、题材可大致分为四类:
- 描写其征战生活的诗作;
- 抒发其英雄怀抱、远大志向的诗作;
- 赐赠臣下的诗作;
- 写景咏物的诗作。
1、 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36首唐诗,一部唐诗极简史!
36首唐诗,一部唐诗极简史!
唐朝,自公元618年建立至907年灭亡,历经289年,那个繁荣昌盛的大唐,诗人辈出,
风气开放,读完这极简的唐诗史,亦可伴你一览大唐风光。
01
初唐,文章四友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大唐风韵初显于初唐的文章四友,他们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02
初唐四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初唐诗风仍留有齐梁的浮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一改诗坛往昔浮艳之
风,被后人称之为“初唐四杰”。
03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送魏大从军》
【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14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闲话儒林外史之八股取士与作诗
儒林外史在我心目中排名仅在红楼之后,算是第二喜欢的古典小说。红楼写官宦人家上
下几等女子,这些水作的骨肉,才情品貌都仿佛只应天上有,儒林写各色读书人,从朝
廷官员到江湖布衣,或多或少总带几分讥诮,却依旧因真实而可爱,似一幅引人入胜的
白描手卷。这些读书人大概可以以”中”与否来分,如著名的范进同学,中举后的欣喜
若疯。还可以以死读八股,还是兼而风雅来区分,八股固可厌可怜,以风雅之名招摇的
则不少可鄙可笑,如杨执中,牛浦郎以致杜慎卿之流。
八股取士是明朝特色。明朝皇帝似乎费尽心思跟读书人过不去,杀之,愚之,而如此情
势下,却依然能出王守仁李卓吾这样的人,真可谓野火烧不尽。但是这样的毕竟凤毛麟
角。相当一部分所谓读书人,可能是如范进同学这样的。老实巴交的范进同学在周进老
师提携下,(周进老师跟他真是惺惺相惜),点了学道,老师托他照顾下从前启蒙的小
学生荀玫。范进同学
“考事行了大半年,才按临兖州府。生童共是三棚,就把这件事忘怀了。直到第二日,
要发童生案,头一晚才想起来。说道:“你看我办的是甚么事!老师托我汶上县荀玫,
我怎么并不照应?大意极了!”慌忙先在生员等第卷子内一查,全然没有;随即在...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三读《慈禧全传》
☆─────────────────────────────────────☆
jjseven (大杂院) 于 (Tue May 31 12:34:40 2011, 美东) 提到:
从去年开始到今天,读完了三遍高阳的《慈禧全传》。其实年轻的时候(大概20年
前?)就接触过这套书,是友谊出版社出版的,明黄色的封面。先读第一本《慈禧前传
》,主要是讲辛酉政变,写的十分精彩,情节环环相扣,推动很快,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但往后看,或许是年龄还小的原因,觉得逐渐无聊起来,就放下了。去年重新开始,
发现原来觉得精彩的部分依然精彩,原来觉得无聊的部分别有一番意境,不知不觉就看
完了。但这部书实在是年度跨度太大,人物众多,关系纷繁复杂,看完一遍仍然意犹未
尽,又在短时间内复习了两遍,并辅助性的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终于有了些感觉,有
不吐不快之意。
第一,关于本书。该书名为慈禧全传,却是写尽了晚清五十年,是一部绝对的史诗
性巨著,堪称中文历史小说的翘楚。这部作品最抓人的地方在于叙事的真实性。高阳虽
然著作等身,但遍观其作品,显然晚清才是他最熟悉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距离现代不
远...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4386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何处不是白鹿原呐, 呵呵
作者 @老道消息
所谓中国人安土重迁,地域情节严重,都是太平日子给惯的了。
元末明初兵戈六十年,北方人都说自己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江浙一带清初有“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清末又闹了十几年太平军,人口减员上亿,南方人早已不
分苏浙赣皖沪了。当年张献忠屠川杀光四川人,武侯祠外流传一首竹枝词:
“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
中国人就是这样在一百年一次,一次五十年的屠杀中幸存下来的。
天府之国尚且如此,关中亦不可幸免。同治回乱十二年,祸害了两千万人,八百里秦川
十室九空。朝廷号召复垦,闻风而来的是山东人,先占了渭北后占了渭南。四川虽然离
得近,但是蜀中生活安逸,蜀道又难,于是四川人晚到一步在西安南边安了家。
等到光绪年间河南人逃荒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大块田地可以占,只能散落在各地。
况且山东人和四川人来的时候是移民,家物什齐全。山东人推车,四川人有手艺,关中
人叫他们“山东客”和“四川揪子”。河南人来的时候是难民,只有一根扁担,所以称
为“河南担”,后来这个称呼有了歧视性的意思,就写作“河南蛋”了。
其实第一个河南蛋是老子,史载紫气东来,...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1672
17
昨天是一所相当于古代太学(明清两代国子监)学府的双甲子生日大庆。略有些尴尬的
是,国子监祭酒大人在庆典致辞中读错了一个常用字(和隔壁学府前校长顾公不识小篆
还是不一样)。于是,网路腾笑。
其实这本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毕竟现代大学专业分得细,学者术业有专攻,我们不能
要求一个理科出身的祭酒,文史水平像清代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那样。有些常用字小时
候念错了,往往会一错到终老。即便数次查字典纠正,自我提醒下回不可再读错,可一
到某篇文章中碰到,很容易习惯性念错。
但是,网友们嘲讽,也不是居心叵测,或许是因为前不久有关国子监的公共事件处理生
硬,引起舆情发酵,公众对如此重大庆典有一种故意喝倒彩的心理。这也并不奇怪,上
世纪80年代、90年代,明星去国子监演讲或演出,名头越响,可能遭遇到莘莘学子的喝
倒彩声音就越大。
谁叫你是国子监祭酒呢?如果普通学者念错一个字,大伙也就说一两句,笑两声就过了
,绝对不会刷屏。
学界地位越高的人,公众对其要求必然超过寻常人。这让我想起清末江西大才子文廷式
的际遇。
清光绪年间甲午(1894)詹翰大考(指清翰林、詹事的升级考试。清制,翰林院官员自
侍讲学士、侍读学士... 阅读全帖
q***1
发帖数: 219
18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花开锦绣
第一百七十三章 招供
杨玉成“啪”地就给了左俊杰一巴掌:“你他/妈/的还不老实?哥没见过猪跑,还没
有吃过猪肉啊!进士、举人是那么好考的?还保你中进士?你就是想推脱,也找个好点
的理由啊!你他/妈/的还不说实话……”说着,“咔嚓”一声,又夹断了左俊杰的一
指手指。
地窖里回荡着左俊杰凄惨叫声。
“我没有扯谎,我真的没有扯谎!”左俊杰呻/吟着连声求饶,“我一路乞讨逃到
京都来,就是来找俞公子的······我知道,他肯定是会进京赶考的······
没想到,他竟然中了状元!”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既羡慕又妒忌,还有些许的不服气,
“我怕被傅家的人发现,又怕那俞公子不认帐…···可我不去找他,又能找谁?”他
喃喃地道,“若是被俞家的长辈发现了,俞公子不仅不会承认,恐怕还会倒打一耙,到
时候倒霉的只能是我······如今俞公子在行人司当差,我几次看见俞公子,想上
前和他说话,结果他身边都围着很多人,我像个乞丐,根本不能近身,只能另想办法·
·····谁知道却被你们发现,我只好连夜逃往大兴县,见风声过去了,这才回了京
都,却不敢去潭柘寺,就在俞家的附近乞讨,终于让我探听到,本司胡同的计...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聂作平:111年前对一个政治犯的公祭
http://hx.cnd.org/?p=132241
在清朝,北京菜市口是一条令人谈虎色变的街。这条街原本以蔬菜和一家名为鹤年堂的
药铺而闻名,但有清一代,这里也是处决人犯的刑场。
1898年农历八月十三日,北京城刚进入霜风凄紧的秋天,这一天下午,六名人犯被押送
到菜市口,在众多翘首观望的看客的注视下,六颗拖着长辫子的头被一一砍将下来。
人犯的鲜血,喷洒在黄沙铺地的街面,不消两个时辰,这血迹便与黄沙一道,凝成了一
些深黑的血块,慢慢被来往的车马卷起的沙石和垃圾淹没。只有一些看客,还坐在鹤年
堂附近的茶馆里,意犹未尽地谈论着行刑时的种种细节。
这六个被砍了脑袋的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六君子。按照朝廷所宣布的名单,
六君子的排名先后是: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六君子中,四
川有两人,即绵竹的杨锐和富顺的刘光第。
刘光第死难后70年,我出生在他曾生活了20多年的赵化镇。这是沱江边一座随自流井盐
业而兴的古镇。
111年前,刘光第遇难之后,他的遗体从北京运回了家乡,在这里,乡人为他举行了一
场在今天看来也颇令人惊讶的公祭。透过家乡父老给予刘光第的哀荣,我们或许可以看...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7927
20
1904年7月4日清晨,清王朝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来京城参加由皇帝主考
的殿试。上午10时,试题发下,是以皇帝名义提出的时务策问,题长大约五六百字。日
暮为交卷时限。这次殿试的前三名为: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清廷于
次年宣布废科举,因此甲辰科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屈指可数的“状元”郎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中
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份子
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
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
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
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时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
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而在状元中能够“三元及第”(一身兼解元、会元、状元)的仅14人。在唐朝有二人张
又新 、准元翰、宋朝有六人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代一人孟宋
献,在元代只有王崇哲一人;明代三百...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21077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eebe (openfeint招ruby开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15:40:26 2014, 美东)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
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
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
庭根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
白无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最
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
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
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书
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8613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http://minzu.people.com.cn/BIG5/166719/11192796.html
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何星亮
汉族人口目前超过12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众多,并非单纯靠人
口的自然增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族人口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民族的
融入。
自华夏族形成以来,就把周围的其他民族吸收进本族群中。汉代形成汉族之后,继
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成分而日益壮大。大量少数民族迁入汉族地区是导致少数民族融入
汉族的主要原因。由于汉文化水平较高,进入中原或汉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大部分融入
汉族。尤以中原最为典型,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几乎全部被融合。
两汉时期是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较多的时期,当时的匈奴、鲜卑、高丽、大月氏、乌
孙、羌等无不向往汉朝与汉文化,与汉族人杂居通婚的不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的时期。在十六国时期,史称“五胡”的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在十六国
中,其中有11个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民族的大迁徙造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大融合。各少
数民族统治者都主张学习汉文化,兴办教育,崇尚儒学。十六...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3
关于韦昌辉的另一个观点:
韦昌辉身高一米八多,相貌堂堂。而“副统帅”杨秀清反而是个身高一米六几、瞎一只
眼的“残疾人”。
韦昌辉是个真正的悲剧。他破家倾财加入“革命”,先被领袖洪秀全利用杀杨秀清,又
被领袖出卖,被人杀掉,他本人又在历史上被后人一直泼污水,如此的悲剧遭遇,世间
罕有。
韦昌辉,又名韦政、韦正,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人。《天情道理书》记载:“至于(韦
)昌辉、翼王(石达开),亦是富厚之家。后因认定天父天兄,不惜家产,恭膺革命,
同扶真主。”如此一个“背叛”了自己阶级、弃财不惜身加入造反队伍的人,后来竟被
说成是“混入革命队伍的异己分子”,确实悲哀。
当然,韦昌辉加入拜上帝会,也不能就说明他“觉悟”多么高。因为同乡有功名的生
员梁嘉与大黄江巡检黄基数次勒索欺侮,韦昌辉悻悻之余欲报仇,才愤而加入“革命”。
韦昌辉家在当地,家境虽富,却也是个土豪,因为没有功名,常常遭受同村刘姓等大
姓地主的欺侮。韦昌辉之父韦源很想望子成龙,不时催儿子辈去桂平赶考,希望有朝一
日光大门楣,弄个功名当个官儿,以泄昔往受人欺压的鸟气。但韦氏兄弟考试无运,与
洪秀全一样,连年名落孙山。无奈何之余,韦源只得花...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443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
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
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
庭根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
白无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最
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
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
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书
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书
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圻,当狱初起,先首告,谓(庄)廷鑨慕其名,列之
参校中,得脱罪。”
《明史》案主要由两人告发,杭州举人查继佐是首告,归安本地知县吴之荣后来再
次告发。如果起初查继佐不告发,吴之荣也未必会关...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396
25
http://house.people.com.cn/n/2015/0413/c164220-26834502.html
郑州千年古村大部分被拆 官方称拆后才知是文物
法制晚报讯 (记者 王选辉) 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有一个千年历史的古村落——马
固村。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马固村有7处明清民国建筑列
为不可移动文物。经历当地拆迁后,只剩下王氏家庙和马固大庙两处建筑。今天上午,
郑州市上街区区长翟晓宾告诉法制晚报记者表示,目前已经要求文物部门详细调查此事。
近日,郑州文物保护志愿者彭保红发出一条“十万火急”的微博:“三朝枢密、大
宋世家,千年古村、郑州名村上街区峡窝镇马固村一片废墟,列入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
物普查名录郑州卷的7处不可移动文物,现在仅剩两处,其中一处随时有可能被拆掉,
在全国重视文物保护的今天,上街区还如此对待文物?”彭保红向法晚记者提供的现场
图片显示,直到如今,马固村王氏祠堂的大门上还悬挂着“三朝枢密”的匾额。当地相
关历史文献记载马固王氏家族为:“三朝枢密院,九子进士宫”。
法晚记者查阅的文献记载: 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延续至宋朝的掌管国家军...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8613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转载: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ewill2009 (daluob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转载: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7 19:22:41 2015, 美东)
http://minzu.people.com.cn/BIG5/166719/11192796.html
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何星亮
汉族人口目前超过12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众多,并非单纯靠人
口的自然增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族人口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民族的
融入。
自华夏族形成以来,就把周围的其他民族吸收进本族群中。汉代形成汉族之后,继
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成分而日益壮大。大量少数民族迁入汉族地区是导致少数民族融入
汉族的主要原因。由于汉文化水平较高,进入中原或汉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大部分融入
汉族。尤以中原最为典型,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几乎全部被融合。
两汉时期是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较多的时期,当时的匈奴、鲜卑、高丽、大月氏、乌
孙、羌等无不向往汉朝与汉文化,与汉族人杂居通婚的不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少数民族大量进入...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5435
27
http://www.aboluowang.com/2014/0421/390089.html
狄仁杰出生于唐太宗贞观四年(630),这一年,唐太宗的儿子李治两岁,李治就是后来
的唐高宗,他的皇后就是鼎鼎大名的武则天。狄仁杰出生的这一年,武则天已经5岁了
。5岁的武则天和狄仁杰当然没有什么关系,要说有关系的话也只有一个——他们都是
山西人。武则天祖籍山西文水。狄仁杰是并州人,也就是今天山西太原人。
狄仁杰
狄仁杰在高宗显庆年间(656—661)赶考,那么狄仁杰中举应该是在26—31岁之间。他考
上的是明经科。唐代科举,最主要的两个科目就是进士科和明经科。明经科主要考儒家
经典,狄仁杰能高中,说明他经学功底相当不错。不过坦白地说,明经科不是唐朝科举
中最厉害的科目,最厉害的是进士科,唐人有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
就是说进士科难考,50岁考上了算是年轻的;相比而言,明经科由于只考经学,有个好
脑子善背诵就能考上,因此30岁考上算是老的。不过话说回来,很多时候一个人能干不
能干不是看书读得多少,对于狄仁杰这样的技术性官吏而言,书生气反倒会束缚其手脚
,狄仁杰一生做事手段多样,有...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998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aibugui (KingOfLunHui马甲),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15:59:16 2014, 美东)
发信人: feebe (openfeint招ruby开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15:40:26 2014, 美东)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
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
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
庭根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
白无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最
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29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一百四十七章 取士和捷报
赵三龘宝乓临成都城下!时,南朝无数十人瞩目的第一次开科取士有了结果,摄政王亲
自点了状元,乃是广西柳州人,唤作贾林生,字庆元,二十七岁,广州师范出身。
叶昭出的策论很简单,两道题目,第一道就是要众人阐述国际政治形势,以及展望
南国崛起之机,这只是考一个眼界的问题。第二道题目则是阐述货币之道。
贾林生显然对时局极为关心,不但提到了法国人在越南卷土重来,趁南北交战,取
得了头顿等港口的租界,更说起现今因为南北战事起,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等地陆续出现回乱,实在令人堪忧。国际上,贾林生提出联英抗俄,看法自然稚嫩,但
以这个时代来说,里面一些东西倒也说的头头是道,也算有自己的想法了。
货币一途,贾林生也做足了功课,对于纸币和金银贵金属的关系阐述的很明每。
其实叶昭最欣赏他的就是对于国内形势的敏锐洞察力。
西北出现回变的迹象,也是叶昭现今最关注的事,看来因为南北战争,六王横征暴
敛,又无力维护西北边疆局势,本来应该几年后出现的回变很可能提前爆发。
内务府在西北的情报组也不少,都是叶昭令瑞四必须办的事,如兰州,内务府就有
一个庞大的情报系统在运转。
叶昭关注西北...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30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一百四十七章 取士和捷报
赵三龘宝乓临成都城下!时,南朝无数十人瞩目的第一次开科取士有了结果,摄政王亲
自点了状元,乃是广西柳州人,唤作贾林生,字庆元,二十七岁,广州师范出身。
叶昭出的策论很简单,两道题目,第一道就是要众人阐述国际政治形势,以及展望
南国崛起之机,这只是考一个眼界的问题。第二道题目则是阐述货币之道。
贾林生显然对时局极为关心,不但提到了法国人在越南卷土重来,趁南北交战,取
得了头顿等港口的租界,更说起现今因为南北战事起,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等地陆续出现回乱,实在令人堪忧。国际上,贾林生提出联英抗俄,看法自然稚嫩,但
以这个时代来说,里面一些东西倒也说的头头是道,也算有自己的想法了。
货币一途,贾林生也做足了功课,对于纸币和金银贵金属的关系阐述的很明每。
其实叶昭最欣赏他的就是对于国内形势的敏锐洞察力。
西北出现回变的迹象,也是叶昭现今最关注的事,看来因为南北战争,六王横征暴
敛,又无力维护西北边疆局势,本来应该几年后出现的回变很可能提前爆发。
内务府在西北的情报组也不少,都是叶昭令瑞四必须办的事,如兰州,内务府就有
一个庞大的情报系统在运转。
叶昭关注西北...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2496
31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有点八卦, 但写得挺好看
加点诗评:
【陈子昂:感遇诗(上)】---------------施蜇存《唐诗百话》:
现在要讲到初唐时期一位复古诗人陈子昂,他的主要作品是三十八首《感遇诗》
。这些诗的形式都是五言古体(简称"五古")。自从齐粱以来,诗体日趋浮夸、靡丽,只
有文字之美,不见作者的思想怀抱。有汉魏风骨的五言古诗,几乎已没有人做。陈子昂
作这三十八首诗,直接继承了汉魏古风,从它们的渊源来讲,可以说是复古。但是,他
的诗扫除了齐梁旧格,为唐代五言古诗建立了典范,成为先驱者。从他的影响来讲,也
可以说是创新。正如后来韩愈的古文运动一样,口号是复古--"文起八代之衰",而效果
却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散文。文学史上有过好几次复古运动,我们应当分别看待。有些复
古运动是开倒车,例如明代李攀龙等人的复古运动。他们主张诗复于唐,文复于秦汉--
"非三代秦汉之书不读"。又如清代同光朝的一部分桐城派文家。有些复古运动是向前有
所发展的,例如陈子昂的诗和韩愈的散文。顺便提一提,十五世纪中起源于意大利的文
艺复兴运动,也是以复古为口号,实质上是对当时奄奄无生气的教会文化的革命,从而
产生了人文主义文化。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32
黎阳
2010.12.15.
一.“美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二.愚公移山定律
三.人分“优等劣等”=制造“优胜劣汰”=“灭绝劣等人”=大屠杀
四.中国特色的“灭绝劣等人”
五.中华民族“被劣等”
六.用“普世价值”灭亡中国
七.全面下毒,灭绝中华民族
八.从“天才论”看“毛主席,爱人民”
九.“最后的斗争”、“最后的吼声”
一.“美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马克.吐温说:“美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美国国会议员大人们勃然大怒,
勒令马克.吐温收回这句话并道歉,否则司法伺候。马克.吐温遂公开“道歉”曰:我
说错了,说“美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不对,所以我现在郑重收回。我宣布:
“美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于是雨过天晴。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很多人把马克.吐温的这个故事当成笑话来欣赏,却忽略了其中的逻辑与自己的关系:
这个逻辑不仅能用来对付美国国会议员,同样能用来对付自己,而且内容后果决不轻松
幽默:
“美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美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
同样逻辑:
“有些中国人不是劣等人”=“...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6
33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转帖: 史记——沈健列传
沈健者,浙省奉化人也,字子贱。少孤僻,木讷少言,每每徜徉于溪口街市间,时人多
怪之。偶遇一老翁,白发苍髯,道骨仙风,健以为神者,叩首而拜,求为占卜。翁审视
之,抚其面,握其手,竟无一言而去。健愕然,追之急,求翁。翁曰:“他日必富贵,
史册留名也。”健大悦,仆而复拜。翁去,顾之者三,叹息良久。
逢国朝重开高考,健发奋苦读,初年落榜,次年入央大,乡人皆贺之。健亦踌躇满志
,以为富贵之期不远矣。健主修化学,伏案面壁四年,毕业竟无单位聘之。央大师长章
郭等怜之无生计,且留校为书吏。
健初为书吏,常出入化工课堂,为教授奔波于楼馆间。夏日见一学妹,娉娉如仙,柳
眉如月,健瞠目结舌,呆若木鸡,为众人所笑。健遍搜其名,乃知姑苏之女也。是夜宿
实验室,健酷热难寐,情迷意乱,以致辗转反侧,口渴起身,摸杯而饮,顿觉喉破舌烂
,乃狂呼而奔。医者诊毕,狐疑良久道:“如此碱水,化工之物,岂可为茶乎?”健遍
寻金陵良医,未曾痊愈也。自此健口疾难闻,听者无不掩鼻而逃。健亦辛勤洗漱,唯恐
人知。每念口疾所出,尝恨苏女也。
健为人意忌,外宽内深。有隙者,虽佯与善,阴报其祸,同僚下属皆避之,然面上司
,竭尽阿谀之能。健为政...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34
黎阳
2010.12.15.
一.“美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二.愚公移山定律
三.人分“优等劣等”=制造“优胜劣汰”=“灭绝劣等人”=大屠杀
四.中国特色的“灭绝劣等人”
五.中华民族“被劣等”
六.用“普世价值”灭亡中国
七.全面下毒,灭绝中华民族
八.从“天才论”看“毛主席,爱人民”
九.“最后的斗争”、“最后的吼声”
一.“美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马克.吐温说:“美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美国国会议员大人们勃然大怒,
勒令马克.吐温收回这句话并道歉,否则司法伺候。马克.吐温遂公开“道歉”曰:我
说错了,说“美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不对,所以我现在郑重收回。我宣布:
“美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于是雨过天晴。
很多人把马克.吐温的这个故事当成笑话来欣赏,却忽略了其中的逻辑与自己的关系:
这个逻辑不仅能用来对付美国国会议员,同样能用来对付自己,而且内容后果决不轻松
幽默:
“美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美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
同样逻辑:
“有些中国人不是劣等人”=“有些中国人是劣等人”;
“我不是劣等人”=“你们是劣等人”;
...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704
35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609/9957.html
一、前言
传统中国县以下的基层权力结构,始终是中外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十分关注的研究对象
。费孝通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即巳注意到“从县衙门到每家大门之间的一般情形”
“是有趣的,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中国传统中央集权的专
制体制和地方自治的民主体制打交涉的关键。如果不弄明白这个关键,中国传统政治是
无法理解的” 。在中国二千年来的地方政府层级变迁过程中,县级政区是最稳定的一
级基层政区。皇帝任命的地方官员到县级为止。但是,我们不能据此而认为县衙以下处
于一种 “权力真空”状态。事实上,在县衙以下的基层社会,实际存在着三个非正式
的权力系统在运作:其一,是附属于县衙的职业化吏役群体。如清代州县吏役人数,大
县逾千,小县亦多至数百名 。其二,是里甲、保甲等乡级准政权组织中的乡约地保群
体。这一群体每县亦有数十至数百人不等 。其三,是由具有生员以上功名及退休官吏
组成的乡绅群体。据张仲礼研究,19世纪前半期中国士绅总数巳达到100余万 ,平均每
县有六七百名...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398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风流才子元稹
元稹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并称“元白”。
为了功名,抛弃“崔莺莺”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冬天,十三岁的元稹回到长安。第二年应试明经科及第。唐
代科举名目甚多,而报考最多的科目则为进士和明经两科。不过两科相比也有难易之分
,进士科难,“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而明经科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元稹为尽快摆
脱贫困,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一考成功。及第之初的元稹却一
直无官,闲居于长安。但他没有终止勤奋学习,京城的文化环境和他的广泛兴趣,陶冶
了他的文化修养。
贞元十五年(799年), 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小职,与其母系远亲崔姓之少
女名“双文”者(即后来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恋爱。崔莺莺才貌双全,而
且家中富有,但毕竟没有权势,这与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离。根据唐代的举士
制度,士之及第者还需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任命官职,所以元稹于贞元十六年(
800年)再赴长安应试。元稹自从赴京应试以后,以其文才卓著,被新任京兆尹韦夏卿
所赏识,且与韦门子弟交游,从而得知韦夏卿之女韦丛尚未许配与人,于是意识到这是
一个走门路、...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37
韩熙载 (902年-970年8月31日),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官吏,青州人。后唐同光进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南唐李昪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即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南唐后期,国势日渐衰弱,整个金陵城被一种萎靡的气氛笼罩着。来自北方的贵族韩熙载,仿佛受到了命运的作弄……”伴随着抑扬顿挫的旁白,一轮孤月之下,衣香鬓影的豪门夜宴正在上演。你以为正在欣赏一部精心制作的电影?不,其实这是近日即将上线的“故宫出品”的年度大作——《韩熙载夜宴图》APP。国宝《韩熙载夜宴图》是公认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而实质上画中的内容和绘制的背景都在南京。记者实地探访他的豪宅,发现早已片瓦无存。江南时报记者 黄勇 实习生 南垣飞雪
竟是“心识默记”的谍报图?
开始还是正襟危坐,衣冠楚楚,但随着音乐high起来,美女或奏乐或舞起来,主人老韩已经是放浪形孩袒胸露腹,神情如入云霄之中……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画全长三米,共分“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宴归”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五幅连环组画放在一起,描绘了韩熙载与一群好友、舞伎会...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38
黎阳
2010.12.15.
一.“美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二.愚公移山定律
三.人分“优等劣等”=制造“优胜劣汰”=“灭绝劣等人”=大屠杀
四.中国特色的“灭绝劣等人”
五.中华民族“被劣等”
六.用“普世价值”灭亡中国
七.全面下毒,灭绝中华民族
八.从“天才论”看“毛主席,爱人民”
九.“最后的斗争”、“最后的吼声”
一.“美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马克.吐温说:“美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美国国会议员大人们勃然大怒,
勒令马克.吐温收回这句话并道歉,否则司法伺候。马克.吐温遂公开“道歉”曰:我
说错了,说“美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不对,所以我现在郑重收回。我宣布:
“美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于是雨过天晴。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很多人把马克.吐温的这个故事当成笑话来欣赏,却忽略了其中的逻辑与自己的关系:
这个逻辑不仅能用来对付美国国会议员,同样能用来对付自己,而且内容后果决不轻松
幽默:
“美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美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
同样逻辑:
“有些中国人不是劣等人”=“...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203
39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康熙帝玄烨(7)
张伯行,河南仪封人,进士出身。中进士后,买各地大儒的图书,口诵手抄,整整7年。
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学问清醇、志操洁肃自励。做官后,家乡河堤崩
溃,自己出钱招募民工运土塞堤。任山东济宁道,遇上饥荒,从河南家里运送钱米,并缝
制棉衣,给灾民充饥御寒。任江苏巡抚,发现总督噶礼贪婪。江南乡试作弊,生员哗然,
抬着财神像到学宫,影响很大。张伯行调查,此案同总督噶礼有关,便上疏朝廷。康熙命
尚书张鹏翮等调查,查证作弊之事同噶礼有关,噶礼便弹劾张伯行。康熙命再调查。结果
是噶礼被诬
告,张伯行应当罢官。康熙命第三次复查,结论同前一样。康熙说三次查证都是非颠倒,
命再议。其实,康熙已经通过密折对噶礼和张伯行都进行了解。康熙知道张伯行是清官,
应当加以保全,著免噶礼官,由张伯行任总督。
康熙帝表彰清官,一则是为大小官员树立榜样,养成一代清廉的吏风;二则是借清官
监督、揭发、打击贪官;三则是派几位好官,为百姓做点好事;四则是推行“仁爱”理念
,为自己博得仁政的名声。但是,清官往往为上级所不喜欢,也普遍为同僚所不喜欢。清
官必遭贪官的嫉恨,也必遭贪官的报复。前述于成龙、格尔古德、彭鹏、张
r****y
发帖数: 26819
40
迷蒙的喜庆帖子合集:
凶残吕后:我本善良
——史实出自《史记》
如果搞一个史上最残暴女人的票选,吕后不会入选三甲,她会得最高大赏:终身成就奖
。刘邦想杀韩信下不了手,因为约好“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她够狠,
用袋子蒙住韩信全身,以竹签刺死他;彭越谋反流放,半路跟她求情,她说好好好我帮
你,回去就让刘邦诛杀彭越三族。她最有名的事件,是发明了史上对待小三的最惨烈的
方式:让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戚夫人,集万千残疾症状于一身,斩断四肢、挖了双
眼、熏聋双耳、毒成哑巴,然后扔进厕所,送她一个称号,叫“人彘”,翻译成现代汉
语,就是“你是猪”。
但是,只需要读一下《史记》相关段落,就会发现,吕后并非天生的女魔头,人家也曾
是善良小白兔一枚,倘若以她为女主,拍成电视剧,就是韩剧《妻子的诱惑》的战乱血
腥版,广大女性看了前90集吕后被虐、大虐、虐到非人,而小三戚夫人得宠、得君心、
得意洋洋,恐怕也会拥戴最后10集吕后恶整这个死小三。吕后只不过把天下弃妇加怨妇
的原配想对小三做的事——千刀万剐让她生不如死——变成现实罢了。
想当初,吕后嫁给刘邦,那就是孔雀女嫁了凤凰男。这婚姻,先天性险象环...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237
41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说起算命,我转一个古代的
(说起算命,我转一个。作者袁了凡,文章是他自己讲给他儿子听的。本是古文。转的
是翻译过的白话文。我姑妄转之,大家姑妄听之)
我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去逝了,母亲要我放弃学业,不要去考功名,改学医,并且说:学
医可以赚钱养活生命,也可以救济别人。并且医术学得精,可以成为名医,这是你父亲
从前的心愿。
后来我在慈云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脸长须,看起来飘然若仙风道骨,我
就很恭敬地向他行礼。这位老人向我说:你是官场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参加考试,进
学宫了,为何不读书呢?
我就把母亲叫我放弃读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他。并且请问老人的姓名,是那里人,家住
何处;老人回答我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宋朝邵康节先生所精通的皇极数,我得到他
的真传。照注定的数来讲,我应该把这个皇极数传给你。
因此,我就领了这位老人到我家,并将情形告诉母亲。母亲要我好好的待他。并且说
:这位先生既然精通命数的道理,就请他替你推算推算,试试看,究竟灵不灵。
结果孔先生所推算的,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都非常的灵验。我听了孔先生的话,就
动了读书的念头,和我的表哥沈称商量。表哥说:我的好朋友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里
开馆,收学生读...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戏说高家枪
残唐五代乱世出英雄,各路英雄风云际会是说故事好材料。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即有
善说五代史故事人,说一部五代史平话。元杂剧里颇有关于五代好汉们的剧目,有南戏
白兔记,明朝小说有三言里史弘肇龙虎风云会,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有残唐五代演义。
不过五代评书比起深入人心的三国,隋唐可差远了,我小时候听过一部赵匡胤演义,奇
怪滴至今印象深刻,算是五代末事。
此书来历不清楚,特地查了一下,据说是刘兰芳根据他老师孙惠文口述整理的,估计是
民间说书人口耳相传,而且可以算做杨家将前传,里面杨老令公还是一莽撞搞笑的小朋
友。听名字似乎是赵匡胤做主角,其实他的戏份并不出彩。赵匡胤故事很早就有流传,
三言里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段子,源头可能可以追朔到宋代平话;传说中的一条杆棒打
出赵宋天下的英雄好汉,在开国皇帝里是排名靠前传奇人物。这本书可能为了突出赵匡
胤,将郭威柴荣大大贬低;郭威在里面是一个颇狡猾又狭隘的家伙,柴荣则老成忠厚却
没有什么才干。好玩的段子一个是郑恩郑子明,跟隋唐里的程咬金,岳家将的牛皋一脉
相承的角色,还有就是事实上的主角:高家枪传人高怀德高怀亮这哥儿俩再加上点杨继
业这三位的故事。
演义故事从后...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6
43
来自主题: Jiangsu版 - 转帖: 史记——沈健列传
沈健者,浙省奉化人也,字子贱。少孤僻,木讷少言,每每徜徉于溪口街市间,时人多
怪之。偶遇一老翁,白发苍髯,道骨仙风,健以为神者,叩首而拜,求为占卜。翁审视
之,抚其面,握其手,竟无一言而去。健愕然,追之急,求翁。翁曰:“他日必富贵,
史册留名也。”健大悦,仆而复拜。翁去,顾之者三,叹息良久。
逢国朝重开高考,健发奋苦读,初年落榜,次年入央大,乡人皆贺之。健亦踌躇满志
,以为富贵之期不远矣。健主修化学,伏案面壁四年,毕业竟无单位聘之。央大师长章
郭等怜之无生计,且留校为书吏。
健初为书吏,常出入化工课堂,为教授奔波于楼馆间。夏日见一学妹,娉娉如仙,柳
眉如月,健瞠目结舌,呆若木鸡,为众人所笑。健遍搜其名,乃知姑苏之女也。是夜宿
实验室,健酷热难寐,情迷意乱,以致辗转反侧,口渴起身,摸杯而饮,顿觉喉破舌烂
,乃狂呼而奔。医者诊毕,狐疑良久道:“如此碱水,化工之物,岂可为茶乎?”健遍
寻金陵良医,未曾痊愈也。自此健口疾难闻,听者无不掩鼻而逃。健亦辛勤洗漱,唯恐
人知。每念口疾所出,尝恨苏女也。
健为人意忌,外宽内深。有隙者,虽佯与善,阴报其祸,同僚下属皆避之,然面上司
,竭尽阿谀之能。健为政...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2027
44
来自主题: Shanxi版 - 五台山 (官方网站)
话说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大地53年的乱世中,有几十位帝王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一
出出历史悲剧。这时候,原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从历史中走出,他先是陈桥兵变,黄袍
加身做了皇帝。紧接着又杯酒释兵权,强化了中央集权。他的出现,不仅结束了唐代安
史之乱以来200年藩镇割据的局面,也为宋王朝以后的延续筑好了基业,因此,宋太祖
赵匡胤是一位成功而有成就的帝王。这位军人出身的帝王,不仅智勇双全,政治上也还
开明,他对待思想文化战线,总的原则是兼容并蓄而为我所用,认识到佛教对封建统治
也不无裨益。故他充许佛教的存在和发展,给以适当的保护。下诏对后周世宗时未废毁
的寺院,着手修复,留下来的要妥善保存。其中最重要的运作是,选派了157名僧人西
行求法,寻求新颖的佛教思想,还组织刊刻大藏经,以充实和丰富传统思想文化。他还
下诏禁止大型的佛事活动,不允许僧尼夜集士女开展宗教活动,表明了他充许佛教发展
,但要适度和有节制的态度,充分说明了宋太祖对待佛教的政策是明智之举,也可说为
北宋的佛教政策定了基调。
北宋皇帝和五台山佛教,颇有因缘的是太宗、真宗和仁宗。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据
说从小由太祖一手拉扯成人,又靠着他...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5
同治的孝哲皇后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是清末满蒙八旗上层人物中我比较敬重的人物。
新中国建立后北京有名的文化老人、书法家启功先生的祖母便出自阿鲁特氏家族。启功
先生本来姓爱新觉罗,宗室子弟,因为清末爱新觉罗皇室统治昏庸,导致孝哲皇后及其
家人无辜“节烈死”殉葬,以及他的另外两位祖先肃顺、端华死于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一
手主导的“辛酉政变”,他的家庭发誓切断与爱新觉罗家族的联系,不用其姓。
启功颇有其曾外祖父崇绮遗风,没有失掉满蒙汉子的血性刚烈,都是从家道中落的家庭
里自学成才成为大家,都是书法家。
清军入关后,科举有汉榜(也就是天下士子传胪那个榜)以及面向八旗子弟内部招考的
旗榜两种,而且“旗不点元”,也就是说只有汉榜才有状元。大名鼎鼎的进士出身的满
族大词人、大才子纳兰性德也不过是旗榜出身的进士。崇绮是正蓝旗蒙古族人,不仅与
纳兰性德一样文武双全,而且是正宗的传胪天下的汉榜状元。
早就看到别的历史论坛包括天涯、凤凰、新浪等以讹传讹说崇绮家族女眷在庚子之难里
被八国联军凌辱的谣言。没想到在这里也被这么误传。我感到必须站出来为这刚烈的一
家,虽为满蒙旗人但不辱饱读圣贤书的士人风骨的崇绮一家正名。... 阅读全帖
a*******m
发帖数: 14194
46
左宗棠还真不一定能考上进士,五十少进士,
进士还是很难考的。
中国的科举制选出来的状元,已经满足了皇上想要的要求了。
字写得好, 放到今天几乎个个书法家;
之乎者也搞得通透,这事是显然的;
文章诗词不错,那是肯定的;
至于治国,胸怀天下,有国际视野? 科举没考呀, 这能怪状元吗?
甲午崩盘,北洋舰队覆灭,满清灭亡, 跟他们自己科举出来的好状元,
两代帝师翁同龢,关系巨大!
一句话, 皇上用科举制控制知识分子,掌控王朝;
结果科举出来的状元们帮着皇上把朝廷埋葬了!
s********n
发帖数: 26222
47
高氏祠堂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即公元1785年,是高氏第九世先祖高秉信发起修建
的。它是青城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座家祠。
在祠堂没有修建之前,这个地方是条城高氏祖先的坟院。高氏祠堂坐南朝北,由正
厅、墓门、福堂三部分组成,正厅保存完整,由山门、前过厅、后过厅组成,墓门和福
堂毁于文革期间,整个祠堂占地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
高氏原系山东渤海园园村人,明洪武年间高氏始祖克尊兄弟三人随肃王来到甘肃,
先到陇西,再到兰州庙滩子,两位兄弟战死疆场,克尊便携妻带子来到青城。
高氏祠堂由山门、前过厅、后过厅、厢房、大殿等建筑物组成。山门是歇山式结构
,前过厅是卷棚式结构,后过厅是大屋脊式歇山结构,大殿是歇山式重檐结构。
山门系垂花门,山门上的木雕彩绘,既显示了精湛的艺术,又有其深刻的寓意。
荷花包裹五谷木雕表示高氏子孙年年丰收;暗八仙木雕表示高氏子孙对神仙那种洒
脱飘逸、无拘无束自由生活的向往;琴棋书画木雕表示高氏子孙对读书那种最高境界的
追求;龙凤呈祥的彩绘希望高氏子孙攀龙附凤,位尊权贵;渔樵耕读彩绘是古人向往的
四种生活方式;锦上添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前世不幸早夭亡 今世同门做儿子
点此看大图片
古时有个进士叫文澹,品德行为很高尚,受到人们的推崇。他三四岁的时候,就知道前
生的事情。(pixabay.com)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7年11月13日讯】古时有个进士叫文澹,品德行为很高尚,受到人
们的推崇。他三四岁的时候,就知道前生的事情。文澹的父母先前有过一个儿子,五岁
就开始跟别人学读诗书,非常聪明伶俐,但不幸失足坠入井中溺死了。
父母非常怀念他,悲痛到了极点。后来又生了文澹。文澹有一天对父母说:〝我先前有
银胡芦子和漆球、香袋等东西,被我放在杏树洞中,不知现在还在不在那里?〞同母亲
一起去寻找,果然找到了。父母才知道文澹就是先前那个儿子转生的。对他喜爱的程度
超过了他的几个哥哥。
文澹十五岁时,文章就写得词藻华丽,隽咏清秀。后来参加科举考试,经翰林院学士范
禹偁的主考考中进士。
人们常说转生前要喝孟婆汤,是不允许知道前世的事情的,因为那样会破坏人世间的人
伦关系。如果人转生后都去找他们前世的父母和妻子儿女,那人世间的伦理不就被破坏
了吗?这样看来孟婆汤的目的或许就是如此。文澹转生同样父母不存在这个问题,才会
允许不喝孟婆汤吧。
... 阅读全帖
A*********c
发帖数: 430
49
来自主题: JobHunting版 - 今天又毙了一个烙印
中国历史上的10大民族英雄
第十位 怒海英魂邓世昌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原名永昌,字正卿。1874年毕业马尾船政学堂。1880、1887年两
次赴英国接回清廷购买的六艘巡洋舰,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被授予“葛尔
萨巴图鲁”勇名。1888年北洋海军编成,任中营中军副将兼致远舰管带,加提督衔。
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致远”多处
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有死而已!”
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旗舰“吉野”号。日舰慌忙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被击
中鱼雷发射管,鱼雷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
国,年仅45岁。怒海英魂邓世昌由此成为对日战争中的一座永不沉没的海上丰碑。
第九位 壮志凌云祖逖
祖逖,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字士稚。祖逖自幼胸怀大志,为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与好友刘琨“闻鸡而起舞”。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混战中原,流亡到南方的祖逖
于313年渡江北伐,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 阅读全帖
A*********c
发帖数: 430
50
来自主题: JobHunting版 - 今天又毙了一个烙印
中国历史上的10大民族英雄
第十位 怒海英魂邓世昌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原名永昌,字正卿。1874年毕业马尾船政学堂。1880、1887年两
次赴英国接回清廷购买的六艘巡洋舰,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被授予“葛尔
萨巴图鲁”勇名。1888年北洋海军编成,任中营中军副将兼致远舰管带,加提督衔。
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致远”多处
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有死而已!”
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旗舰“吉野”号。日舰慌忙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被击
中鱼雷发射管,鱼雷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
国,年仅45岁。怒海英魂邓世昌由此成为对日战争中的一座永不沉没的海上丰碑。
第九位 壮志凌云祖逖
祖逖,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字士稚。祖逖自幼胸怀大志,为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与好友刘琨“闻鸡而起舞”。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混战中原,流亡到南方的祖逖
于313年渡江北伐,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