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吴蜀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x*******n
发帖数: 969
1
初,帝诏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孙权否,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
死军破,国内忧
惧,无缘复出。”侍中刘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
有余。且关羽与
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矣。”八月,孙权
遣使称臣,卑辞奉
章,并送于禁等还。朝臣皆贺,刘晔独曰:“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权前袭杀关羽,
刘备必大兴师伐
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往乘其衅,故委地求降,一以却中国之兵,二假中
国之援,以强其
众而疑敌人耳。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
小国之利也。今
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迳渡江袭之。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
矣。吴亡则蜀
孤,若割吴之半以与蜀,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帝曰:“人称臣
降而伐之,疑天下
欲来者心,不若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也。”对曰:“蜀远吴近,又闻中国伐之,便还军
,不能止也。今备
已怒,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将喜而进与我争割吴地,必不改计抑怒救吴也
。”帝不听,遂受
吴降。
HQ
发帖数: 19201
2
既然你们都这么有异议,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刘晔
我相信三国迷都对这个人印象颇深.因为曹操到了后期谋臣里面,就是此人和司马懿出彩
比较多.
当初孙权遣使求降,曹丕问刘晔的意见。刘晔认为:“孙权无故向我投降,一定是内部
发生危机。孙权不久前袭杀关羽,取荆州四郡,刘备怒,必大兴师讨伐他。孙权外有强
大的敌寇,部属心情不安,又恐中国(曹魏)乘机进攻,故委地求降,一可防止中国之
兵,二则借助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迷惑刘备。孙权善用兵,见策知变,其计必出于此
。如今天下三分,中国十州中有其八。吴、蜀各仅保有一州,凭恃险要,依托长江大湖
,有急难时互相援救,这样才对小国有利。如今还自相攻伐,真是天亡他们。我们应大
举进兵,直接渡江袭击孙权。蜀从外部进攻,我们从内部偷袭,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
亡则蜀孤立。即使让蜀占了吴的一半之地,蜀固不能久存,何况蜀只得到吴的边远地区
,我们却能得到吴的本土!”曹丕说:“有人投降称臣,我们却讨伐他,会使天下愿意
归附我们的人产生疑心,不如暂且接受吴的归降,袭击蜀的后路?”刘晔回答:“我们
距蜀的路途远,但靠近吴,蜀知道中国伐之,便会还军,不能止啊。今刘备已怒,故兴
g*******l
发帖数: 1470
3
看了这么多,真正理解那段历史的一个没有.
(1)论实力,吴蜀加起来也不顶半个魏;
(2)论军事,魏步骑,蜀弓弩,吴水军;
(3)论人才,曹魏占据八成,蜀刘备诸葛李严,吴孙权陆逊;
(4)论君主,曹丕是软肋,急功近利,心胸狭窄无帝王之气;
(5)刘备伐吴?为荆州,钱粮人才交通(北伐第一出兵点,汉中为第二);
(6)曹丕为什么坐山观虎?想多消耗吴蜀两国,但没料到相持战中很快分出了胜负,那年代
信息交通很落后,等到曹丕发兵了,吴已做好了准备;
(7)曹丕为什么坚持伐吴?实际是为了加强军事上的氏族控制,间接剥夺外姓的控制权;
(8)司马懿为什么能掌权?曹丕排除异己,曹氏后代人才匮乏,曹睿的早亡.留下个曹芳小
孩儿,想不被篡权都难.
k**o
发帖数: 15334
4
吴打防守战确实牛逼,因为地形原因,所以它也是蜀亡了之后很久才被灭。
论攻坚还是曹魏牛逼,其实曹魏打吴蜀不是很上心,同时在北方还打着匈奴,鲜卑和高
句丽,皆是大胜。最后等看吴蜀自己折腾的不行了,顺便去灭了而已,都没啥伤亡。如
果吴蜀还上下一心的时候去灭,伤亡太大,不划算。
HQ
发帖数: 19201
5
我不知道要跟你们说几遍才可以
1。曹丕不是观虎斗,是观猫斗。
2。曹丕相对来说遇见的机遇比曹操好多了。防御比进攻要容易很多,特别是东吴拥有的
长江天堑。应该说吴蜀交兵的时候,是整个三国阶段,东吴对曹魏方面防御力最薄弱的
时候。这个时候不进攻,更待何时?这难道不是曹丕有生之年最好的一统机遇?是的,
曹丕可以韬光养晦,可以说他不是胸怀大志。但是怎么解释紧接着就疯狂去伐吴?而且
事实证明,在正常情况下,在东吴把对曹魏的防御作为主要防御重点的时候,曹魏很难
突破其防线。只能等到其薄弱的时候,也就是这么一次机会。
3。历史事实是曹丕吴蜀大战大战刚刚结束就疯狂伐吴。如果前提是短期内要伐吴,难道
不是吴蜀交战的时候是最好的战机?我觉得这个所谓的坐山观虎斗的观点很可笑阿,就好
像曹操讨伐徐州的时候袁绍坐视旁观一样,没有人认为袁绍旁观是正确的罢.
x*******e
发帖数: 1517
6
现在美国的阶级成分很明显了,就是魏蜀吴三派
资产阶级--魏,这个不解释,明显资本家们实力最强
中产阶级--吴,中产阶级有点小钱,想偏安过自己的小日子,希望资本家能多赏两个,
而尽量不被无产阶级分走
无产阶级--蜀,人穷,就占据了道德,人权等制高点,和蜀国的复兴汉室一样。本来实
力最弱,但人心若齐,力量也很可观。
最应该做的就是吴蜀联合对抗魏,但是因为资本家的分而知之,又时不时给穷人一些好
处,挑动中产与无产之间的矛盾。
中产阶级自己挣10w,交一半的税,然后口口声声说穷人用他们的钱去买了龙虾,却不
敢管富人挣10亿,交15%甚至把资金放海外交更少的税。
所以中产阶级其实是实力最弱的一派,一方面要指望富人赏饭吃,所以不敢对抗富人,
一方面又不敢像穷人豁出去玩命。
这个世界上真正有实力对抗资本家的还是无产阶级啊,中产老指望富人发善心是行不通
的。
绕了中学政治课一圈,回过头来看发现讲得还真是对啊。
HQ
发帖数: 19201
7
1。对于刘备伐吴
貌似一直以来,舆论上都认为这个是错误的。我觉得貌似其实这是那些写史评史的人的
观点长久以来的影响。刘备其实是个旷世奇才,只不过生不逢时,碰上曹操这种对手。
刘备前半生的大败多缘于曹操,另外刘备空有号称皇室后裔,起家还是缺乏资本。
对于刘备伐吴正面评价,主要根据是从出师表以及后来蜀汉的衰落来看,如果刘备不打
出来,特别是不抢回来荆州,人才库会逐渐匮乏。
我觉得这仅仅是一部分原因,这么想太低估刘备了。
我觉得刘备是这样想的:
三国以曹魏最强,而且强得多。如果一个弱国跟一个强国交锋,另一个完全可以坐山观
虎斗。如果两个弱国交锋,那个超级强国显然不应该仅仅旁观。所以吴蜀交兵,理论上
说曹魏不应该坐视旁观。不过蜀汉一直都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刘备也很清醒地留下魏延
镇守汉中,留下的都是原入蜀的荆州军精锐,赵云镇守永安。
如果刘备伐吴,曹魏到底是对谁下手呢?显然应该也是东吴。而且曹魏应该明白,这次
孙刘特别是刘备不会因为曹魏伐吴而重新交好。
所以刘备伐吴从外部条件上其实非常有利。这是一个不能说如何错误的决定。
另一方面,这恐怕是更关键其实是最关键的地方。刘备深知陆战曹魏的实力。特别是
a***r
发帖数: 2677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美中苏,魏蜀吴。
像三国,美中苏,魏蜀吴。蜀关羽被杀,荆州被占,还得联吴抗曹。中国领土被毛子
占了一大片,普京当选还是得赶紧发贺电。
S*******C
发帖数: 7325
9
☆─────────────────────────────────────☆
HQ (U r freed) 于 (Mon May 24 12:29:06 2010, 美东) 提到:
1。对于刘备伐吴
貌似一直以来,舆论上都认为这个是错误的。我觉得貌似其实这是那些写史评史的人的
观点长久以来的影响。刘备其实是个旷世奇才,只不过生不逢时,碰上曹操这种对手。
刘备前半生的大败多缘于曹操,另外刘备空有号称皇室后裔,起家还是缺乏资本。
对于刘备伐吴正面评价,主要根据是从出师表以及后来蜀汉的衰落来看,如果刘备不打
出来,特别是不抢回来荆州,人才库会逐渐匮乏。
我觉得这仅仅是一部分原因,这么想太低估刘备了。
我觉得刘备是这样想的:
三国以曹魏最强,而且强得多。如果一个弱国跟一个强国交锋,另一个完全可以坐山观
虎斗。如果两个弱国交锋,那个超级强国显然不应该仅仅旁观。所以吴蜀交兵,理论上
说曹魏不应该坐视旁观。不过蜀汉一直都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刘备也很清醒地留下魏延
镇守汉中,留下的都是原入蜀的荆州军精锐,赵云镇守永安。
如果刘备伐吴,曹魏到底是对谁下手呢?显然应该也是东吴。而且曹魏应该明白,
S*******C
发帖数: 7325
10
☆─────────────────────────────────────☆
HQ (U r freed) 于 (Mon May 24 12:29:06 2010, 美东) 提到:
1。对于刘备伐吴
貌似一直以来,舆论上都认为这个是错误的。我觉得貌似其实这是那些写史评史的人的
观点长久以来的影响。刘备其实是个旷世奇才,只不过生不逢时,碰上曹操这种对手。
刘备前半生的大败多缘于曹操,另外刘备空有号称皇室后裔,起家还是缺乏资本。
对于刘备伐吴正面评价,主要根据是从出师表以及后来蜀汉的衰落来看,如果刘备不打
出来,特别是不抢回来荆州,人才库会逐渐匮乏。
我觉得这仅仅是一部分原因,这么想太低估刘备了。
我觉得刘备是这样想的:
三国以曹魏最强,而且强得多。如果一个弱国跟一个强国交锋,另一个完全可以坐山观
虎斗。如果两个弱国交锋,那个超级强国显然不应该仅仅旁观。所以吴蜀交兵,理论上
说曹魏不应该坐视旁观。不过蜀汉一直都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刘备也很清醒地留下魏延
镇守汉中,留下的都是原入蜀的荆州军精锐,赵云镇守永安。
如果刘备伐吴,曹魏到底是对谁下手呢?显然应该也是东吴。而且曹魏应该明白,
w*********r
发帖数: 5995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Q (U r freed),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三国里面我认为一直以来一些错误观点--1刘备伐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4 12:29:06 2010, 美东)
1。对于刘备伐吴
貌似一直以来,舆论上都认为这个是错误的。我觉得貌似其实这是那些写史评史的人的
观点长久以来的影响。刘备其实是个旷世奇才,只不过生不逢时,碰上曹操这种对手。
刘备前半生的大败多缘于曹操,另外刘备空有号称皇室后裔,起家还是缺乏资本。
对于刘备伐吴正面评价,主要根据是从出师表以及后来蜀汉的衰落来看,如果刘备不打
出来,特别是不抢回来荆州,人才库会逐渐匮乏。
我觉得这仅仅是一部分原因,这么想太低估刘备了。
我觉得刘备是这样想的:
三国以曹魏最强,而且强得多。如果一个弱国跟一个强国交锋,另一个完全可以坐山观
虎斗。如果两个弱国交锋,那个超级强国显然不应该仅仅旁观。所以吴蜀交兵,理论上
说曹魏不应该坐视旁观。不过蜀汉一直都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刘备也很清醒地留下魏延
镇守汉中,留下的都是原入蜀的荆州军精锐,赵云镇守永安。
n**********6
发帖数: 558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Q (U r freed),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三国里面我认为一直以来一些错误观点--1刘备伐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4 12:29:06 2010, 美东)
1。对于刘备伐吴
貌似一直以来,舆论上都认为这个是错误的。我觉得貌似其实这是那些写史评史的人的
观点长久以来的影响。刘备其实是个旷世奇才,只不过生不逢时,碰上曹操这种对手。
刘备前半生的大败多缘于曹操,另外刘备空有号称皇室后裔,起家还是缺乏资本。
对于刘备伐吴正面评价,主要根据是从出师表以及后来蜀汉的衰落来看,如果刘备不打
出来,特别是不抢回来荆州,人才库会逐渐匮乏。
我觉得这仅仅是一部分原因,这么想太低估刘备了。
我觉得刘备是这样想的:
三国以曹魏最强,而且强得多。如果一个弱国跟一个强国交锋,另一个完全可以坐山观
虎斗。如果两个弱国交锋,那个超级强国显然不应该仅仅旁观。所以吴蜀交兵,理论上
说曹魏不应该坐视旁观。不过蜀汉一直都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刘备也很清醒地留下魏延
镇守汉中,留下的都是原入蜀的荆州军精锐,赵云镇守永安。
c*********3
发帖数: 6862
13

两边都是5万多人,怎么叫绝对优势?蜀军一开始士气比较高罢了。本来也是,吴国夺
取荆州之后的国力就是蜀国的两倍(魏国则是吴蜀两国加起来还多),蜀国就算倾巢而
出也无法对吴国造成绝对优势。
s*****r
发帖数: 43070
14
带了一群益州的降兵降将,不动老班底,打算留给儿子
[在 catking2003 (要做魔法少女吗) 的大作中提到:]
:两边都是5万多人,怎么叫绝对优势?蜀军一开始士气比较高罢了。本来也是,吴国夺
:取荆州之后的国力就是蜀国的两倍(魏国则是吴蜀两国加起来还多),蜀国就算倾巢
而出也无法对吴国造成绝对优势。
n******g
发帖数: 17225
15
老班底还有谁?好像不多了


: 带了一群益州的降兵降将,不动老班底,打算留给儿子

: [在 catking2003 (要做魔法少女吗) 的大作中提到:]

: :两边都是5万多人,怎么叫绝对优势?蜀军一开始士气比较高罢了。本来也是,
吴国夺

: :取荆州之后的国力就是蜀国的两倍(魏国则是吴蜀两国加起来还多),蜀国就
算倾巢

: 而出也无法对吴国造成绝对优势。

d********f
发帖数: 43471
16
曹魏的优势被你们大大夸大了,其实曹魏地虽广,但是从黄巾之乱开始,战乱就没停过
,人口生产凋敝的很,这点上传统认为曹魏比吴蜀只和还强大的想法是根本不成立的,就赤壁
之战的研究文献来看,曹魏对荆州军都没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如果当时荆州联吴的话,
曹操连荆州都未必拿得下。曹魏真正强大是靠采用司马的屯田策,经过很多年的休养生
息才恢复过来的。所以我一直认为蜀汉亡于诸葛亮,Y得整天穷兵黩武,把好好的蜀汉
折腾死了
HQ
发帖数: 19201
17
那你怎么解释吴蜀大战刚刚结束,曹丕就疯狂的伐吴的行为呢?
HQ
发帖数: 19201
18
你说大话太大,漏洞很多
而且没看出来你怎么个真正理解,你的话也基本上没有新意。
如果你说别人没有真正理解,那你的观点应该很特别才对。

这个有点夸张了,吴蜀境内战事要少,曹魏境内已经连续打仗几十年了,差距要缩小
这东西太玄了,没法衡量
请你看看曹丕跟刘晔的讨论再发言。而且你的1来看,这孙刘还配得上“虎”?
恩,让司马懿掌权了,这个剥夺的真好
从曹操死亡到司马懿篡权,一共不到30年,曹操的天下是自己打下来的,曹丕要负最大
的责任,另外曹睿在位时间其实还凑合。
S*******C
发帖数: 7325
19
☆─────────────────────────────────────☆
hhaoer (hhaoer) 于 (Sun Oct 17 19:26:26 2010, 美东) 提到:
关羽死后,荆州没了。刘备一意攻吴,而诸葛不赞成。我有个疑问,诸葛的隆中对,关
键就在于刘备必须拥有荆蜀两地方能最后恢复汉室。现在荆州没了,诸葛的战略基础没
了,他为什么不同意攻吴那?更何况以前蜀汉占荆州,不管怎么样在道义上欠了东吴。
因为你自己说得暂借。在那个师出要有名的年头,蜀汉之前霸着荆州道义上亏了东吴。
那现在刚好东吴砍了关羽,刘备乘此借口在夺回荆州,那么道义上就完全不欠东吴了。
我觉得,刘备打东吴这个时候刚好,名正言顺。但是可以做出全灭东吴动向,但是底线
是抢回荆州就行。至于在往后,从东吴手里在抢什么,那就看荆州夺回后各方面的形式
变化了,包括东吴,曹魏等等。我想如果诸葛也支持刘备打一个有限度的攻吴战,那么
刘备就有可能都没必要亲征了。在汉中盯着曹丕,刘备跟曹操一个级别的,曹丕有刘备
盯着,估计不敢大动作的乘着机会去背后攻汉军。攻吴的汉军,拿下荆州然后跟孙权谈
判或者再打,以打代谈,虚...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20
☆─────────────────────────────────────☆
StationCC (Test) 于 (Fri Oct 22 06:18:54 2010, 美东) 提到: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从现在看应该都是很重要的吧,一个曹操和袁绍的决战,对北方局势影响甚大;一个是
孙刘两家成功击溃曹操,为三分天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虽然不完全;夷陵之战则使蜀
汉元气大伤,再无伐吴的举动,算真正奠定三分天下。
不过这几次战役,我觉得偶然性都很大,不知道这种偶然不是必然的。官渡之战若无许
攸来降,曹操粮草不够一月之用,曹操必败,所以许攸的投降很重要,这个太偶然了;
赤壁之战若不是曹军舰船相连,周瑜哪里有用火攻的机会?这个也太偶然了;夷陵之战
刘备的失利也有偶性。
或许也是必然?袁绍不知人善任,“见小利而亡命,做大事而惜身”,失人心;曹操北
方士兵不习水性、不适应南方的气候,不过所谓习水性也只是渡过长江而已,不知曹操
为何不从陆上取之;刘备缺乏人才?
我总觉得三国中三个较为重要的战役偶然性很大,或许是天数吧。
☆─────────────────────────────...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21
不代表本人观点,转过来供大家参考。
http://bbs.tiexue.net/post_3725498_1.html
鞑子——屠蜀的真凶
孙次舟
一、《明史·张献忠传》的诬妄
清朝在征服中国和统治中国的过程中,很早就懂得文化统治的重要性。清朝为
了防止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张煌言大举反攻,进逼南京之威胁的再度发生,因此
制定了“迁海”、“告密”、“奏销”三项政策,对汉族人民进行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多
方面迫害。由于奖励“告密”的结果,发生了康熙二年(1663)的庄廷鑨私修“明史”案
,许多无辜者遭到杀害(株连而被杀者七十余人,被害之家的妇女均发边)。由此发生了
两方面的影响:在汉族知识分子方面,感到明朝的历史变成禁物,不能公开写作,公开
谈论了;在清朝方面,开始认识到文化统治的需要,对“明史”要来一番“钦定”工作
,对民间保存的明史资料,也要大力搜查一番。康熙十八年(1679)开“明史馆”,地方
官假借修史为名,向东南一带世家大族强索明史资料。人民惧祸,大批的明史资料被湮
没或窜改了。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南山集》案发生。为了《南山集》中有南明
的历史记事,触犯“忌讳”...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帖:历代攻蜀行军路线考略
历代攻蜀行军路线考略 作者:鲜肖威
来源: 陈庆之的日志
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列, 路途崎岖, 自古有天险之称。三国时的诸葛亮就有“ 益州险
塞” 之说。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的咏叹。故此, 人们历来
把进出四川视为畏途。平时出人蜀地尚且如此行军征战进人四川盆地更应是难上加难了
事实上也不尽然。二千多年来, 从境外攻人蜀地的行军征战行动不下二十多次, 其中十
几次都取得了成功。可见天险是不足畏的, 人谋可以涉天险。据笔者初步研究历代从境
外攻人四川。获得占有全川的重大军事行动共有以下十几次:
1.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冬
十月, 平蜀。
2.东汉建武十一年初公元35年, 光武帝刘秀派兵由川北陆路和川东长江水路伐蜀, 取成
都, 蜀亡。
3.三国时, 蜀汉炎兴元年公元263年魏将钟会、邓艾自秦陇伐蜀。邓艾出奇兵自阴平险
道取江油, 逼成都, 蜀汉亡。
4.东晋公元346年从长江水路伐蜀。次年攻下成都, 成汉亡。
5.十六国时公元373年秦符坚自秦地经剑阁攻蜀, 取成都。
6.公元413年刘裕命朱龄石为帅, 经长江水路...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评诸葛亮用人与魏延之悲剧
汉末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在我国古代政治家中确实是一位佼佼
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和为追求天下统一大业而鞠躬尽瘁的奋斗精神,以及高尚的品
德和人格风范,确实使人敬佩。可他也不是完人,也有他的短处。对于诸葛亮其人,历
史学家和政治家们都曾有过不少评述,可惜由于历史的局限,或者由于“为贤者讳”之
类的思想所囿,抑或由于敬仰之情,不愿言其瑕者甚多,尤其是在他对待和使用蜀国大
将魏延问题上更是讳莫如深。《三国演义》中“魏延脑后有反骨”这一说,为好多人所
熟悉和接受。这就须从历史本来面貌来辨其真伪。这里我只就诸葛亮用人之得失和魏延
之悲剧发点议论。
在汉末军阀割剧、群雄争霸的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的刘备是很有抱负和胆识的,他
深知人才之难得,怀着求贤若渴的心情礼贤下士,不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来做自
己的得力助手。当时刘备已是47岁的皇室将军,而诸葛亮则是27岁的书生,而就是
这位“乡下知青”在见面时竟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的战略决策。在短短三百字的《
隆中对》里分析和预测到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历史趋势,并从政治、军事、内政、外
交诸方面作了精辟的分析,可以说它是蜀汉开国...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战役
3)曹丕的先知先觉
陆逊的保密工作做得十分到家,到最后一刻之前,身旁的诸将还没明白陆逊的真实意图
,更别说刘备方面了。但是据说曹丕对夷陵的结果有先知先觉,留下了这么一段话:“
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
。”
曹丕本人好像没怎么打过有名的大仗,但跟着曹操和周围的将领们耳闻目染,知道一些
兵家常识是可能的。他的评论似乎也不算太离谱,但是据此认定刘备军事弱智,“不晓
兵”就不妥当了。
"苞原隰险阻"不能为军, 但是看看夷陵一带的地形,刘备上哪能找到一个非这类的地方
去。何况教科书是死的,之前在汉中刘备不也是在这类的地方上和夏侯渊斗了一年,最终
整死了对方。
刘备修七百里营也是没办法,万一敌人渗透到三峡一带,随便占个山头打个阻击,或者
往江里扔个石头砸个船啥的,也是要命。而且还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在修七百里营之
前双方已经展开渗透与反渗透的战斗了。
总之,就是因为刘备水军不强,否则的话,大军直接开到南郡城下,就地展开,岂不是好
。这支水军最后被隔离在北岸,没能支援南岸的战斗也证明了这一点。
对比一下,陆逊对刘备则比较重视,他说:"备是猾虏,更...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25
这篇,说是转自乌有之乡。当然,乌有之乡一般会站着农民军的立场上说话。
http://bbs.xhistory.net/simple/?t19814.html
张献忠屠蜀考辩―兼论屠蜀的真凶
作者:叔子 转自:乌有之乡
张献忠屠蜀考辩―兼论屠蜀的真凶
去年是1644年后第6个甲申年,四川一些文化界名人(如流沙河)借此组织发表了
一系列所谓“反思大屠杀”的文章。反思历史本无可厚非,但细读这些文章却发现其内
容不过是依据《蜀碧》《后鉴录》之类在建国后被胡昭曦孙次舟王纲等学者据实批驳的
史料,对张献忠进行丑诋而已。遗憾的是学界对此并无回应,致使社会网络上谬论广传
。笔者在诸位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就此问题发一孔之见希望以正视听。
一从明代四川人口的分布看张献忠屠蜀
张献忠据有全川的时间非常短,自1644年8月张献忠攻占成都后,到1645年春明总
兵曾英即赶走大西守将占领重庆,同时川南也被明将王祥杨展等人占据,而川东北的山
地则控制在“摇黄十三家”等土匪武装的手中。此时的大西政权控制地区仅局限于以成
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北地区,据杨济堃先生考证在当时四川管辖的“府十一,直隶州六
,宣抚司一,...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969
26
开个新贴,大家讨论
三国问题,首要的就是作为弱小的吴蜀两国,如何抗击北方魏国的问题,其中荆州问题是关键,而双方都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好,留下了很多遗憾。吴蜀皆弱,如何抗敌?是顺魏而昌,逆
魏而亡,还是有别的方式。荆州集团的早期,以诸葛亮、司马徽为首,提出了连吴抗曹的方针和具体的战略部署,诸葛亮本人则要重复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和乐毅的事迹,且以其自许。
荆州问题主要出在吴蜀领导人对联蜀抗曹的大业认识不清。鲁肃一去世,东吴朝廷上下就没有能主持大计的人了。身边陆逊、吕蒙,守成而已,那个时候对天下大势看不清也摸不着。孙权本人是这个认识层面,身边又没有主持方针大计的,换N个关羽来都没用,实在防不住。那个刘备,他们兄弟仨,更是连一点这个层次的认识都没有。他的认识一直都是,联吴抗曹,权且之计,群雄并起不就是一会儿联合,一会儿翻脸的事情吗。赤壁之后立即就不让诸葛亮搞外交了。老子草莽英雄,联个p啊一天到晚联。刘备是在临终前才认识到这个道理的,反省了一个月,立刻就让诸葛亮出来主持大局。
吴蜀联盟太脆弱,诸葛亮也是没有办法,眼睁睁看着吴蜀走上了战国六国的灭亡道路,虽然他尽可能的挽回局面,主持吴蜀结盟抗拒北方大敌。...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7
孙次舟的东西逻辑上的问题处处都是. 没时间一个一个扁, 先转一个
这个是发在正经刊物上的
http://pub.bashuquanshu.com/bashuluntan/13018373285378.html
张献忠帝蜀史的畸形研究
冯广宏 《文史杂志》2011年第2期 2011-04-03
一、偏爱辩解终究无益
现代研究家出自对农民起义首领的热爱,极力否定张献忠“屠蜀”一事。其论证方
式虽有多端,而目标和趋向则基本一致:
一是痛斥“张献忠杀尽蜀人”的谰言,以归还其清白。其实“杀尽蜀人”这句话仅
属文学性语言,既无定量价值,亦非史学定性;即使不做考证,只凭常识也能知道,谁
能把四川人杀个一干二净,不留半口?所以反复辩证根本没有必要。
二是力辨张献忠杀人数量不大,以洗刷其罪责。这可能是个可笑的命题:如果在战
争环境下杀戮和平居民,杀一千人和一万人有无区别?杀一万人和十万人有无区别?人
为万物之灵,能够随便去杀?
三是引经据典论述所杀者皆为该杀者,以突出其正义。这种论述就过于带理想主义
色彩了,或可评为迂腐之论。在对敌斗争的真刀真枪条件下,要说不枉杀一个好人,那
是不可能的;但...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北大教授如何为林彪讲三国
2016-11-09 刘统 南方周末
“郭嘉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一名出类拔萃的谋士,他随曹操征战十余载,为曹
操出了许多好点子。可惜英年早逝,时仅38岁。而范晔是南北朝时期宋国的
重臣,掌管禁旅,参与机要。他后来因参与谋反而被判杀头罪。两位古人的权
位与林彪相似,一正一反,一成一败。毛泽东以古喻今,用意不言自明。”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
2014年底,北京大学历史系田余庆教授逝世后,弟子和朋友们纷纷撰文表示哀悼,回顾
昔日的
受教和交往。我不是田门子弟,又自愧脱离古代史学界多年,不好意思参与这些活动。
但是回
想起来,我与田先生曾有过一次对话,似可为先生的人生经历增添一些花絮。
那是2002年春节前,我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工作。我当时的兴趣是研究林彪
。图书
馆中保存的一些史料引起我的兴趣,就是林彪、叶群夫妇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聘请一
些历史
学者为他们讲授中国古代史。
1 林彪苦读史书
林彪怎么会对历史典籍感兴趣?这要从1958年说起。新中国成立后,林彪却选择了退隐
,在养
病中观察形势。他发现跟上毛泽东思路很不容易。因为毛泽东博览群书,...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29
☆─────────────────────────────────────☆
rotvap (湖南神策军) 于 (Sun Jul 17 05:08:35 2011, 美东) 提到:
前一阵几位说起官二代诸葛瞻, 其实诸葛瞻兵败的过程没有那么简单,有些细
节还是值得思考一下的。
(黄)权留蜀子崇,为尚书郎,随卫将军诸葛瞻拒邓艾。到涪县,瞻盘桓未进,崇屡劝瞻
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与未纳,崇至于流涕。会艾长驱而前,瞻卻战至绵
竹,崇帅厉军士,期於必死,临陈见杀。(三国志 蜀书十三 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
黄崇,蜀汉镇北将军黄权之子。夷陵之战后,黄权退路被东吴军切断,只能北降曹魏。
不过刘备还是善待了留在蜀地的黄崇等家属(这一点比汉武帝杀李陵全家姿态高多了)。
1.当时诸葛瞻是否还能据险而守?
这时候邓艾已经攻下江油,从今天的地图上看,这就基本上已经进入了成都平原。诸葛
瞻所在的涪县, 位置大致现在涪城区,和江油之间大概只有一些丘陵。
2.诸葛瞻为什么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反而退守绵竹?
比较明显的解释是,诸葛瞻的前锋已经被邓艾击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
还,住... 阅读全帖
p*********3
发帖数: 8525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pureleaf123 (pureleaf),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蜀中天府之国,又有险要,为何很少有长久王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8 13:32:07 2014, 美东)
蜀中天府之国,向往已久,妹子还很漂亮。
在这里立国的有如下:
1)成家:公孙述,建国十二年。
2)季汉,刘备、刘禅两帝,不过四十多年的光景。
3)成汉,李特所建,四十多年而已。
4)谯蜀,谯纵所建,不到十年。
5)张蜀,张育所建,梓潼神下凡,时间很短。
6)程蜀,程道养所建,南朝宋时期·起·义·人士,时间很短。
7)前蜀:王建是个总被忽视的人物,连儿子王衍,仍然是两帝,不到二十年。
8)后蜀:孟知祥、孟昶,还是两帝,三十年的样子。
9)李蜀:北宋李顺,几个月。
10)王蜀:北宋王均,乌合之众。
10)吴蜀:南宋吴曦,吴璘之孙,胆大包天,也称帝在蜀,几十天而已。
11)夏:明玉珍定都重庆,短命。
12)大西(年号 大顺):张献忠,不用多说了。
特点就是,不长久,基本两三世就灭亡了,可以聊聊。
kx
发帖数: 16384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张献忠到底有没有大肆屠蜀?
http://www.guancha.cn/shichuan/2017_04_04_401971_s.shtml
逝川
神经粗大脑洞很深的历史爱好者
2017-04-04 08:11:12 字号:A- A A+ 来源:观察者网
关键字: 江口沉银张献忠李自成张献忠屠川三次入川明末清初多尔衮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逝川】
去年底,国内十余位考古专家齐聚四川彭山,正式宣布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经考证为
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
成都府”这句流传数百年的童谣,也终于被证实。2017年1月5日,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
动。
而就在3月20日下午,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新
闻通气会:历经两个多月的发掘,出土了超10000件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张献忠
分封嫔妃的金册、银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银锭以及各类金银首饰
和兵器。进一步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现场展示“木鞘藏银”的照片
然而随着江口沉银一同浮出水面成为热点的,还有围绕这位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的种种
争议:其中最大的疑团,当属“张... 阅读全帖
p*********3
发帖数: 8525
32
蜀中天府之国,向往已久,妹子还很漂亮。
在这里立国的有如下:
1)成家:公孙述,建国十二年。
2)季汉,刘备、刘禅两帝,不过四十多年的光景。
3)成汉,李特所建,四十多年而已。
4)谯蜀,谯纵所建,不到十年。
5)张蜀,张育所建,梓潼神下凡,时间很短。
6)程蜀,程道养所建,南朝宋时期·起·义·人士,时间很短。
7)前蜀:王建是个总被忽视的人物,连儿子王衍,仍然是两帝,不到二十年。
8)后蜀:孟知祥、孟昶,还是两帝,三十年的样子。
9)李蜀:北宋李顺,几个月。
10)王蜀:北宋王均,乌合之众。
10)吴蜀:南宋吴曦,吴璘之孙,胆大包天,也称帝在蜀,几十天而已。
11)夏:明玉珍定都重庆,短命。
12)大西(年号 大顺):张献忠,不用多说了。
特点就是,不长久,基本两三世就灭亡了,可以聊聊。
P**C
发帖数: 4333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平南海策
臣闻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观所以失之之由,知所以平之之术。当失
之时,君暗政乱,兵骄民困,近者奸于内,远者叛于外,小不制而至于大,大不制而至
于僭。天下离心,人不用命。吴、蜀乘其乱而窃其号,幽、并乘其间而据其地。平之之
术,在乎反唐、晋之失而已。必先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
令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时使薄敛以阜其民。俟其仓廪实
,器用备,人可用而举之。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上下同心,力强财足,人安将和
,有必取之势,则知彼情状者,愿为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之先导。彼民与此民之
心同,是即与天意同。
与天意同,则无不成之功矣。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
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
弊。
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攻虚击弱之法
,不必大举,但以轻兵挠之。南人懦怯,知我师入其地,必大发以来应;数大发则民困
而国竭,一不大发,则我可乘虚而取利。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既
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平... 阅读全帖
r***l
发帖数: 9084
34
真要是曹魏同时攻打东吴,刘备和孙权阵营都会迅速意识到孙刘联盟才是大家生存的基
础. 孙权会让步的,刘备也会清醒的.刘备打算在江南和曹丕决一死战这个比较不靠谱.
战争不是玩战略游戏,抛开后勤兵员这些客观因素不说, 所谓在江南决战对于刘备来说
是必须赢,否则曹魏占领东吴,自己的战略环境就是等死了.对于曹魏来说,赢了固然好,
输了江南让给你刘备,回北方再慢慢和你耗.毕竟巴蜀江南一起也不如中原的物资人口.
这样的买卖刘备不会做的.
说些靠谱实际的,曹魏如果同时出兵,刘备也坚持伐吴,东吴完蛋,只能出现一种情况,曹
魏占领健康会稽一线,刘备占领武昌一线.刘备吃亏太多了,曹魏得到的是东吴的核心区
域,这就是刘晔说的"吴亡则蜀孤,若割吴之半以与蜀,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
得其内乎".
x*******n
发帖数: 969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隆中对的基本问题
荆州问题主要出在孙权对联蜀抗曹的大业认识不清。鲁肃一去世,东吴朝廷上下就没有
能主持大计的人了。身边陆逊、吕蒙,守成而已,那个时候对天下大势看不清也摸不着。
孙权本人是这个认识层面,身边又没有主持方针大计的,你换N个项羽来都没用,根本
防不住。那个刘备,他们兄弟仨,更是连一点这个层次的认识都没有。他的认识一直都是,联吴抗曹,权且之计,群雄并起不就是一会儿联合,一会儿翻脸的事情吗。赤壁之后立即就不让诸葛亮搞外交了。老子草莽英雄,联个p啊一天到晚联。刘备是在临终前才认识到这个道理的,反省了一个月,立刻就让诸葛亮出来主持大局。
吴蜀联盟太脆弱,诸葛亮也是没有办法,眼睁睁看着吴蜀走上了战国六国的灭亡道路,虽然他尽可能的挽回局面,主持吴蜀结盟抗拒北方大敌。三国到诸葛亮中期这个阶段,基本重复了战国的历史,只是手段更血腥,层次更低。直到出了诸葛亮。
诸葛亮一辈子的结盟策略可以说还是很成功的。联孙权、联马超、联孟获、联孟达、联陆逊,
后来又借姜维联西凉集团,不过空费国力没有功效。结果纵横家生涯30年,直到生命最
后几年终于认识到,科技实力比政治结盟还要重要。他们集团的那个马谡,超级纵横家的手段,最终还...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36
刘备夺取巴蜀后北定汉中,复兴汉室形势一片大好,可惜如此千载难逢机遇被自己的一时兴奋冲昏头脑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法正向刘备献策说:“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时在建安二十年)。不因此势,以攻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必可克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备善之,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法正亦从行。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四月,刘备进屯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北),与夏侯渊、张郃相拒。直至次年正月,备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山(勉县东南)作营。夏侯渊引军来争,法正建言可击,备使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三月,曹操自长安由斜谷道来至汉中,备敛众拒险,终不交锋。操军逃亡者多,操以汉中险远,粮运艰难,终于五月引诸军退还长安。刘备遂有汉中。
刘备先已遣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往北攻占房陵(郡城在今湖北房县),得汉中后,又遣养子刘封自汉中乘汉水下统达军,与达会攻上庸(郡城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祭拜袁督帥
诸葛第五次北伐兵力十万以上是有史书明确记载的,资治通鉴和晋书都明确记载了这一
点。到了你这里耍耍流氓就以虚数给否定了?南蛮已平并不需要太多人防守,五千人足
够了。东吴是盟国而且之前李严在永安的确是有一两万人防备东吴的,但是诸葛剥夺李
严兵权时顺便把李严的人马都收编用于第五次北伐了。况且诸葛第一次北伐也是史书明
确记载有10万人,很可能多于当面的魏军。《汉晋春秋》记载: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
:“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
人耳。”(《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第五次北伐作为诸葛亮最重视的一次北伐,出
动10万以上完全可能。
二年,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郿之渭水南原。(《晋书宣帝纪》)这是最直接的蜀
军进攻兵力的历史记载。以诸葛亮的智力才能,蜀汉的总兵力自然要比即将灭亡的蜀汉时
期要多,这一点想来大家一定都赞同。因此此时期,蜀军总兵力在12-13万也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蜀汉方面是否在其他地方还有重兵呢?答案是没有:
——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前,就已经把江州的主力2万人抽调到了汉中,这样东面不会再有
很多的兵力了。同时本次战役是与吴国联合进攻曹魏...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1272
38
关羽死于谋杀。
那么,是谁谋杀了关羽?
为什么关羽必死
首先说说为什么关羽必死?这不妨从荀彧之死说起。
荀彧是最早跟随曹操的谋士,在曹操谋士中排名仅次于郭嘉,对曹操忠心耿耿,立
下许多功劳,曹操对他非常尊重。荀彧家族“四世三公”,家族地位远远高于曹操,因
此荀彧对于曹操的贡献还包括荀家江湖地位给曹操带来的好处。
可是,荀彧这个人帮曹操的目的,是助其匡扶汉室。到后来曹操封魏王加九锡,荀
彧发现他有篡夺汉朝的野心,于是站出来反对曹操,结果曹操大怒,赐了一杯毒药,害
死了荀彧。
为什么先说荀彧?因为关羽和荀彧是一类人。
关羽这人,没事喜欢读《春秋》,讲大义。他追随刘备固然有兄弟义气的成分,但
最根本的,还是希望能匡扶汉室,留名千古。
有一点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关羽被曹操俘获后,曹操封他为“汉寿亭侯”。名义
上是汉献帝所封,实际上是曹操封的。对于这个封号,关羽十分看重,毕竟这在名义上
是汉朝所封,自己从此算是汉朝的官员了。
后来离开了曹操,按理说关羽就应该避免再提这个“汉寿亭侯”,以免刺激大哥刘
备。因为在刘备眼里,这就是曹操封的。可是,关羽依然高调自称“汉寿亭侯”,大旗
上绣着“汉寿亭侯关”...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206
3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三国演义里的误会
三国文化堪称我们古典文化的宝库,从最早的小说,到后来的影视,动漫,游戏作品,三国文化可以说是被挖掘价值最深的古代经典之一了。
不过很多人可能没注意过,三国的三个国家,并不是我们常说的魏、蜀、吴,正确的叫法应该是魏、汉、吴。蜀这个称呼,是曹操和孙权对刘备政权的一种戏称,或者说蔑称都不为过。我们听过一个成语叫蜀犬吠日,比喻目光短浅的人,由此可见,蜀地在古代是比较闭塞的,发达不发达且放在一边,最起码在中原和江南人眼里,蜀地,就是偏远而蛮荒的。还有就是,汉高祖刘邦,在霸业未成的时候曾经就被西楚霸王项羽打发到蜀地去当汉中王,因为在项羽眼中,蜀这个地方,就等于道路险阻,就等于闭塞落后,就等于边远山区,是最适合不过的流放地了。在当时的人眼里,蜀这个字未见得是什么好字,最起码承担不起国号这样的重任。
那么既然蜀是这样一个略带嘲笑的字眼,刘备政权就更不可能把如此一个字当作国号,绣在出征的大旗上,就像日本人不会把倭字绣在军旗上,蒋介石不会把支那绣在军旗上是一个道理。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刘备继承的是汉政权,为什么后世一直都称其为蜀或者蜀汉呢?很简单,总要跟东汉、西汉、后汉、成汉这些政权区别开来吧,冠之以地盘的...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206
4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三国演义里的误会
三国文化堪称我们古典文化的宝库,从最早的小说,到后来的影视,动漫,游戏作品,三国文化可以说是被挖掘价值最深的古代经典之一了。
不过很多人可能没注意过,三国的三个国家,并不是我们常说的魏、蜀、吴,正确的叫法应该是魏、汉、吴。蜀这个称呼,是曹操和孙权对刘备政权的一种戏称,或者说蔑称都不为过。我们听过一个成语叫蜀犬吠日,比喻目光短浅的人,由此可见,蜀地在古代是比较闭塞的,发达不发达且放在一边,最起码在中原和江南人眼里,蜀地,就是偏远而蛮荒的。还有就是,汉高祖刘邦,在霸业未成的时候曾经就被西楚霸王项羽打发到蜀地去当汉中王,因为在项羽眼中,蜀这个地方,就等于道路险阻,就等于闭塞落后,就等于边远山区,是最适合不过的流放地了。在当时的人眼里,蜀这个字未见得是什么好字,最起码承担不起国号这样的重任。
那么既然蜀是这样一个略带嘲笑的字眼,刘备政权就更不可能把如此一个字当作国号,绣在出征的大旗上,就像日本人不会把倭字绣在军旗上,蒋介石不会把支那绣在军旗上是一个道理。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刘备继承的是汉政权,为什么后世一直都称其为蜀或者蜀汉呢?很简单,总要跟东汉、西汉、后汉、成汉这些政权区别开来吧,冠之以地盘的... 阅读全帖
h**k
发帖数: 3368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姜维讨论贴
没错,特别是关羽败亡之前,实际上是三家分荆州.蜀得江陵,魏占襄阳,吴据南郡.
以南北相争,要点在襄阳,所以关羽必攻襄阳以北伐中原.而对于荆州本身,重心在
江陵,所以吴要稳定长江上游的屏障,必争江陵.而襄阳--南郡之间的交锋并不直接。
所以,在荆州这个局部,吴蜀,魏蜀矛盾是主要矛盾,蜀实际上是以一敌二。

The experiment was much more complex than that. A lot of parameters must be
controlled to get the result.




to
☆─────────────────────────────────────☆
sturtle (h是mission impossible.
k****n
发帖数: 780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诸葛亮最怕谁(转)
上初中时读过第一遍。最近,我看了第二遍。读第一遍时,书中人物只给我留下了
似懂非懂的漫画式印象。书中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忠臣与奸臣。关羽是好人与忠
臣的完美典型,而曹操则是坏人和奸贼的集中代表。
黑白分明的幼稚,抵挡不住岁月的磨砺。这次再读《三国》,对这两个人的印象差
不多完全颠倒了过来。
且不说曹操,只说关羽。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
给人的痛感。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他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
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
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作为本集团的中坚力
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比自己的死对头更可怕,这很耐人寻味。
诸葛亮怕关羽什么?是怕他身在汉营心在曹?证据不足。他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
,但据此认为他卖国通敌,恐怕不妥。是怕他武艺不精,不能在两军阵前斩将夺旗?也
不是。他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是怕他轻举妄动,不堪军国大任?还不
是。不能谋而后动,并不是他的主要缺点。
到底怕他什么?怕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怕他使自己的《隆中对》毁于一旦。怕
他终究会变成一块暗礁,撞沉联吴抗曹的联合舰...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4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cutdown(关闭), 信区: Mod_CHN_Hist
标题: 原来三国时期也有方言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Fri Oct 20 08:08:30 2017,GMT)
这种例子在各种史书都有所体现,我就大概举几例:
先说个好玩的,在《颜氏家训·勉学篇》有这么一段文字:“吾在益州,与数人同坐,初
晴日晃,见地上小光,问左右:“此是何物?”有一蜀竖就视,答云:“是豆逼耳.”相顾
愕然,不知所谓.命取将来,乃小豆也.穷访蜀士,呼粒为逼,时莫之解.吾云:“三苍、说
文,此字白下为匕,皆训粒,通俗文音方力反.”众皆欢悟.”蜀人呼豆粒为豆逼(皀),这
算是时下逗比一词的最早出处了。
《抱朴子》有一则故事云:‘’吴大帝时,蜀中有李阿者,穴居不食,传世见之,号为
八百岁公。...后有一人姓李名宽,到吴而蜀语,能祝水治病,颇愈,於是远近翕然,
谓宽为李阿,因共呼之为李八百,而实非也。",反应了吴蜀语言的不同。
此外,不同地区的人对方言的调侃也颇见史书,例如《世说新语·排调》:《世说新语
·排调》:“刘真长始见王丞相,时盛暑之月,丞相以...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44
☆─────────────────────────────────────☆
kuangkan (狂砍一条街) 于 (Mon Apr 5 10:44:20 2010, 美东) 提到:
诸葛亮北伐老是失败主要还是蜀的地理位置太差,运粮不便,攻出岐山太难
如果和吴互换个位置,我估计刘备有生之年还真能统一中国
让关羽带一路兵出荆州直取许都,而孙权想从四川出兵抄关羽后路几乎是不可能的
同时刘备诸葛亮带主力出合肥直取徐州
最后两军会师黄河南岸
刘备统一中国还真是有希望的
☆─────────────────────────────────────☆
dhzdhz (敦厚之大胡子教主) 于 (Mon Apr 5 12:09:37 2010, 美东) 提到:
哪里有那么容易。当时南方的人口和生产水平都远不如北方,干不过的。衣冠南渡,大
量北方人涌入南方以后,刘裕才能那么牛x。而且还是没有搞定。真正南方出发一统天
下要等1000多年以后的朱元璋了。

☆─────────────────────────────────────☆
crazygiant (Shanhan)... 阅读全帖
X********7
发帖数: 483
4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诸葛亮有实力完成北伐大业吗?
章武二年,刘备伐吴失败,偏安益州的蜀汉政权岌岌可危,内忧外患,自身实力受到极大削弱,处于弱势。外交上吴蜀敌对,更不利于蜀国的发展,而在南部,当地的少数民族叛乱,无疑是火上加油。战略上,蜀汉集团从此失去了收复荆州,并利用荆州作为北伐基地的可能性。
章武三年,刘备病逝永安,临终时委一切军政大权于诸葛亮,那么,刘备留给诸葛亮的重担,诸葛亮能挑起来,并完成统一大业吗?
诸葛亮毕生的志愿是饮马河洛,匡复汉室,那么,现实会让他如愿吗?
东汉末年到三国建立,也就是从黄巾起义到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183年-221年)大约38年的时间里,战乱,瘟疫横行中原,人口大量减少,并向益州,荆州,扬州迁移。东汉时的繁华早已落寞。据统计,黄巾起义前整个帝国拥有大约6000万人口,而到了三国统一,全国不足1000万。那个时代:“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更为严重的是,蜀汉集团失去荆州后,人口,土地减少三分之一,让本来就处于弱势的蜀汉集团陷入困境。到公元263年魏灭蜀,仅有28万户,94万人口。而并列的吴国,有52.3万,约230万人。魏国实力最为雄厚,达到103万户,约443万人,三国以总...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4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gravel(沙砾), 信区: Mod_CHN_Hist
标题: 关羽一生不可回避的耻辱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Mon Oct 9 09:24:08 2017,GMT)
三国中,相信不少人对关公这角色感到有些气恨,说白了就是脑袋瓜子不好使,有啥事
就扭到一根筋上。其实,关公一生做了那么多错事,丞相诸葛亮早就对他不满。不叫他
守荆州偏逞能,到荆州破坏了蜀吴联盟,落了个失荆州、走麦城,身首异处的下场。当
然,凡高傲自负的人,都有过人的本领或才华,否则就是狂妄自大,牛皮大王。 当时
所有人都对关羽刮目相看,关羽非常自豪地说:“天下英雄,闻吾之名,尽皆缩颈而奔
。”大家一听到我的名字,脑袋都缩到脖子里头,像乌龟一样逃走了。关羽的名声能起
到吓退敌兵的作用,不用像张飞在长板桥大喝三声。关羽名声远扬,可以先声夺人。但
关羽一生,功劳远抵不了他的过错。下面是网友总结的关羽一生十大耻辱纪录。
一、拼纪灵,久攻不克,原形乃现。
“纪灵事件”是关羽武力遭到质疑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云长30合战不下的纪灵却被张飞
不到10合刺于马下。关羽与纪灵一战的始末关公战斗特点:力大刀沉,属于力量型选手
。... 阅读全帖
HQ
发帖数: 19201
47
靠,这还用得着开窍?
把各种可能性展开分析看看就可以了
曹丕不趁机起兵伐吴
1。如果吴胜,应该如何?伐蜀还是伐吴?
曹丕选择的是伐吴。既然伐吴,为什么不早举兵?
2。如果蜀胜,曹丕如何?还是伐吴?那还能给他剩下什么?
关键就是曹丕坐视双方分出胜败以后突然积极讨伐胜者的做法,实在是难以自圆其说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