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 发帖数: 13789 | 1 [粗暴语、恶口及缘法]
粗暴语就很容易懂了,反正就是很粗糙的设骂,这是瞋心所致,由瞋因而生起的。这时
,所有相应的心和心所都跟随着瞋,还有色法,从外在发出的声音中也表现出来了,设
骂也出口了。此刻,被骂的人就是所缘境。当然,与瞋相应而生的其它心和心所,以及
其它的缘法也全都跟着发挥各自的功能了。
[轻慢语和缘法]
轻慢语就是那些爱开玩笑的人所说的话,纯粹只是为了搞笑,管它是正确或错误,管它
是其实还是虚假,一概不管,只以能让大家爆笑为最主要的目的,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这些都是轻慢语。
[贪爱和缘法]
Abhijjha的意思是贪爱、贪求。在心里头或意念里,想要得到别人的财富。比方说,看
到别人穿戴的饰物,心里很想得到它,想要它但却不想用自己的钱去买,也不想用正当
方式去取得它,而是动着鬼主意,想用不正当的方式来取得想要的饰物。
当这份觊觎的念头生起的时候,是贪主导,先让贪因在这个饰物上扎根。接着,因贪而
缘生起的心和心所法全部跟随着这项饰物,色法也跟随着这项饰物,所以眼睛才会紧盯
着它,心生色法也跟随了。不止如此,还有【依止缘】、【相互缘】、【俱生缘】等等
,也全部都相互支助,一起来完成... 阅读全帖 |
|
j********u 发帖数: 15 | 2 《佛说十善业道经》
唐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
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
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
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
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
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
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
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
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
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
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
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
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 |
|
f***2 发帖数: 162 | 3 今天继续学习恶语方面的道理。说恶语的过患非常大,将生生世世堕入三恶趣,即便获
得人身也会感受不悦意的果报。
在各种恶语中,指责佛像、佛塔等的过患尤为严重。从前有一个人对着一尊断了手指的
佛像说:“断指佛”,话音刚落,他的手指就断了。本来,那尊佛像的确没有手指,在
一般人看来这样说不会有过失,但由于佛是严厉的对境,所以他当下就感受了断指的果
报。所以,我们不能随便评价佛像,如果说某位佛菩萨身相不庄严,自己必定会感受痛
苦的果报。有的人请佛像时说:“我请一个胖胖的弥勒佛”,这样说将生生世世变成肥
胖的人。还有的人看见佛像造型不好或工艺不是很精美,就直接说:“这个佛像不好看
”,这也将造下严重的口业。如果觉得佛像的外观不理想,只能说工匠的手艺不好,不
能直接说佛像不好。
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佛像就是我们的皈依处。《佛说观佛三昧海经》中记载:当年世
尊到天界为母亲说法,优填王因为思念佛陀,便用黄金造了世尊的像。当佛陀从天界返
回人间时,优填王用大象载着金像迎接世尊。那尊金像居然从象背上走下来,在虚空中
行走,足底降下花雨,并大放光明。金像对世尊合掌作礼,世尊也对金像长跪合掌,并
对金像授记说:...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4 http://www.qldzj.com.cn/htmljw/1372.htm
乾隆大藏经·西土圣贤撰集·第1372部
十不善业道经一卷
马鸣菩萨集
宋西天译经三藏日称等奉诏译
十不善业道经
此十不善业道体性是罪。若乐求佛道者远离彼过。当如是知。何等为十。所谓身业
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于是义中今当解说。
身三种者。杀生,不与取,欲邪行。
语四种者。妄言,绮语,两舌,恶语。
意三种者。贪,瞋,邪见。
云何杀生。谓于有情率先见已。次审其名,决定欲杀,动身施作,断其命根。如是五缘
,次第具足。成杀生罪,定感彼果。
云何不与取。谓于他物先窥觇已。而起审虑,决定欲取,动身所作,即盗其物。具足五
缘,成不与取罪。
云何欲邪行。于此罪中而有四类。非处,非时,非分,非往。非处者。谓于诸佛菩萨经
像和尚阇梨父母所止。或相邻近。皆所不应。非时者。谓于昼日或偶月事怀妊新产。彼
不乐欲及病恼等。或受净住八关斋戒。皆非其宜。非分者。谓于面门及以非道。童男处
女自执持等。俱不应作。非往者。谓于他妻及比丘尼亲族异趣及炫卖等。设自境界作非
梵行。所不应理。如上当知。
云何妄语。谓于见物,或他遗坠。审知是已, |
|
j********p 发帖数: 9680 | 5 [财富福报] 生气的朋友看过来:毁灭百千劫善业的捷径
曾经错过,所以还在轮回,这一生,我们一定不能再错过!
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大愿法师开示)
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
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你就麻烦了, 你一千个大劫所修行
的功德都被破坏了。
如果你所嗔恨的对象是一个凡夫, 你对他起一念的嗔恨心, 你就毁灭一百个大劫的功
德;
所以我们修行就很难, 想成就很困难, 因为不能降伏自己的嗔恨心。
2、发脾气是一切如来都救不了的
佛经上说“世间之疾莫过猛风, 怨念之徵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
能救护”。发脾气叫做火烧功德林, 一把怒火把一切福德烧尽。 对普通人嗔恨发气一
次,毁灭一百大劫积累的福德,对父母长辈大德君子发怒, 毁灭一千大劫积累的福德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
3、让父母发嗔者,会堕落地狱畜生饿鬼
工作不顺,感情痛苦,办事不顺,资财匮乏,心情抑郁,人缘差。报恩品说:“若有男
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
4、仁焕法师:和气生... 阅读全帖 |
|
|
z**n 发帖数: 22303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10 为何我生如此
业果法则的开示
喜戒禅师
郭姿妤 译
为什麽人有富有贫穷、长寿短命,聪明愚钝的差别?
佛教的业果法则能够解释人类差异及不平等的问题,
了解业果法则能帮助我们改善、掌握自己的未来。
业解释人生的差异
这一次的主题是业。许多人并非一生下来就是佛教徒,但却为佛教中业的理则所吸引,
因为它解释了为
什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差异,以及明明是个好人为何却在这一生受尽苦难的原因。
我认识一名义大利人,他花了极大的精力去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及差异性的问题,
他一直反覆思索
这些问题,也询问过许多人,却一直得不到满意的答桉。有一天,他拿到一本佛书,当
阅读到有关业的法
则时,他非常满意业的解释。于是,他决定更深入地研读佛学,并前往东方剃度出家,
成为佛教僧侣,直
到他八十岁往生为止,都维持着佛教僧人的身分。这一切都是源于他被业的法则所吸引
的关係。
业不是道德轨范,如果认为它是道德轨范,那将令人不禁联想到会有个人坐在那儿审判
人类。其实,没
有任何人会坐在那儿审视人们所做的一切,只有业的法则。业不是道德审判,没有所谓
的赏罚,根据业
的法则,假使你做了一些善行,就会得到好的结果,反之,你做恶...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11 关于为何作功德回向,fsbd推荐的非常好的帖子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3016484/
------------------------------------------------------------------------
玛欣德尊者回答
佛法提到“火烧功德林”,也就是所作的功德一旦没有回向,只要一生气就会把自己所
做的功德全部烧掉。请问尊者,作了功德一定要回向吗?万一忘记回向,那这些功德不
是前功尽弃了吗?
下面为玛欣德尊者回答:缘起法是佛陀教法的根本,我们在解释一样东西的时候,如果
符合业果法则,符合缘起法,那么它就是对的。在这里我们也用业果法则来解释。一个
人造作了善业,能成为善的业力、业因;造作了不善业,将形成不善的业力、恶的业因
。无论是善或不善业,一旦造作之后,如果遇到适当的因缘就会产生果报,假如没有因
缘的话就不会产生果报。
但是,善业和不善业并不能互相抵消。造善业得善果,造不善业得不善果;我们不能够
说造了不善业之后,再用造善业去抵消。业是独立运作的,你造多少不善业,因缘成熟
了,将得到相应的不善果报;你造了多少...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12 一篇因果观察的文章。
包含阿秋喇嘛的观察,亚青寺白玛呈列活佛的观察,阿松活佛的观察。
还有通过回忆,催眠等方式追忆到前世等等情形的。
一系列公案,让我们在诚信因果的同时,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或欣慰,或惭愧。
一一对应,比照自身,过咎自改,功德增上。
本文分作八类(一,杀生之异熟果;二,对世间物质生贪之异熟;三,说粗暴语之异
熟;四,享用僧财之异熟;五感受诸业之异熟;六,善业异熟;七,因业力而真实回忆
前世之情况。八,依催眠而忆前世者。)大神通者讲述148例真实的前世今生因果故事
!请见者多多转载,利益有缘!
前世今生因果分类直指
(来自阿秋喇嘛、白玛呈列活佛、阿松活佛的观察)
先发殊胜菩提之心,
继攒三阿僧祗二资,
终获究竟圆满佛果,
敬礼第四佛释迦佛!
其无欺教言之甘露精华,
惠施法恩于堪忍刹众生。
然因众生业显不思议力,
而有不悟或错解之士夫。
故以佛经典及正法教言,
成就者所见境界之实证,
对现前之无欺因果分类,
而成此圣者教言之汇编。
一般而言,古往今来,传播到南瞻部洲许多国家的佛法。虽有兴有衰,但其精华至今
未泯灭!不仅皈依三宝之世风尚存,且有具缘众生依...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13 一篇因果观察的文章。
包含阿秋喇嘛的观察,亚青寺白玛呈列活佛的观察,阿松活佛的观察。
还有通过回忆,催眠等方式追忆到前世等等情形的。
一系列公案,让我们在诚信因果的同时,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或欣慰,或惭愧。
一一对应,比照自身,过咎自改,功德增上。
本文分作八类(一,杀生之异熟果;二,对世间物质生贪之异熟;三,说粗暴语之异
熟;四,享用僧财之异熟;五感受诸业之异熟;六,善业异熟;七,因业力而真实回忆
前世之情况。八,依催眠而忆前世者。)大神通者讲述148例真实的前世今生因果故事
!请见者多多转载,利益有缘!
前世今生因果分类直指
(来自阿秋喇嘛、白玛呈列活佛、阿松活佛的观察)
先发殊胜菩提之心,
继攒三阿僧祗二资,
终获究竟圆满佛果,
敬礼第四佛释迦佛!
其无欺教言之甘露精华,
惠施法恩于堪忍刹众生。
然因众生业显不思议力,
而有不悟或错解之士夫。
故以佛经典及正法教言,
成就者所见境界之实证,
对现前之无欺因果分类,
而成此圣者教言之汇编。
一般而言,古往今来,传播到南瞻部洲许多国家的佛法。虽有兴有衰,但其精华至今
未泯灭!不仅皈依三宝之世风尚存,且有具缘众生依...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4 “业”是学佛人熟悉的一个名词,像常听人道“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或者
遇到一个学法一直不得力,就会想著自己业障深重等等。但究竟什么是业?佛教认为一
切万法就是万事万物无不基于因果之法,不仅众生出生成为天、人、畜生、饿鬼、地狱
,哪一道的有情?拥有怎么样的色身?以及身体健康衰弱、美丽丑陋、寿命长短等的正
报;乃至于拥有的财物或者是富足,他的眷属是不是亲睦,以及生存环境是清净的还是
垢秽的这些的依报;这种种的苦乐果报都是由业所感生的。所谓善业得乐报,不善业得
苦报。民间也常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释迦世尊在《大宝积经》中开示:【阎
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自来,业报自招无代者。】(《大宝积经
》卷96)众生之所以下堕到地狱中,受到极为悲惨的苦痛,都是因为自己过去造作了极
为重大的恶业;阎王也不过就是统计这个下堕地狱的罪人一生所造恶业重轻多寡,依著
因果律则,判定他所该受的惩罚;一切都是自己行为招感的业报,没有人能故意入罪于
他,也没有人能代他受罪;这就是佛教所主张的法界必然的业报法则。
在这法则中,业不但是众生受生取得色身的因缘,而万事万物也都从业因而生。也...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15 怕自己说不好,转一个玛欣德比库的。
From:《阿毗达摩讲要》玛欣德尊者 著
如理作意跟不如理作意是怎样运作的呢?我们举一个例子,假如你遇到一个不喜欢的人
,并且不得不要跟他在一起,不是冤家不碰头。当你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他即使没有对
你作任何事情,你的心也会排斥他。因为你一见到他,就很自然地联想到他过去曾经跟
你过不去,曾经骗你、中伤你。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就是不如理作意;接着你的心会对
他产生排斥、抗拒,你讨厌他。由于不如理作意,我们认为这个人是不好的,于是很多
不善心接连产生。假如遇到同样的这个人,但是我们转念想一想:其实这个人也很可怜
,他整天都想着向上爬,自私自利,尽是在造不善业;由于不善业,他必定将在生死轮
回中受无数的苦。假如我们这样想的话,将能生起怜悯的心、同情的心,这时抗拒、讨
厌的情绪很快会消失。或者可以思维业果法则:我为什么会跟他在一起呢?这不是缘分
吗?缘有顺缘,也有逆缘;有好的缘,也有坏缘;有善缘,也有恶缘,但这些都是缘啊
。既然是逆缘,我们就承受吧!为什么会遇到这些缘呢?没有任何的事情、现象,或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没有原因的。这些因皆是我们在过去生造下的;既然是...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2166 | 16 第六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阿毗达摩第三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2009.06.04讲于江西佛学院
世间(欲界天,色、无色界天),世间的周期
(本文是由众多贤友共同努力将录音整理成文字完成的,不能保证
完全没有错漏,未经玛欣德尊者最后校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面各位请合掌,我们一起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三遍)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三遍)
各位大德,法师,居士们,晚上好!
昨天晚上我们开始学习了世间。世间可以分为行世间、有情世间和空间世间。对于
有情世间,我们就以六道轮回来讲,或者以三界、以四地来讲,四种投生之地来讲,即
恶趣地、欲善趣地、色界地和无色界地。昨天晚上我们讲了四种恶趣,即:地狱、畜生
、鬼和阿苏罗。接着我们又讲了人界,然后又再讲到了四大王天。在四大王天里面,它
和我们人类是比较靠近的一个天。
四大王天它包括了两种:一种是空居天,一种是地居天。其中的地居天也就是说四
大王的很多部属和我们生... 阅读全帖 |
|
n*********s 发帖数: 256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索达吉堪布答: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18:57 2013, 美东)
索达吉堪布答: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352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问: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索达吉堪布答:除了三皈依以外,佛教中还提倡十善,也就是要行持十种善业,
断除十种不善业,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
十不善业包括:身体的三种不善业,杀生、偷盗、邪淫;语言的四种不善业,妄
语、粗语、离间语、绮语;意识的三种不善业,贪心、嗔心、邪见。断除了这十不善业
,即是十善业。
这些要求,实际上适合每一个人。大家也可以想想,普通人需不需要行持十善,
断除十种不善?肯定需要。所以,佛教徒应当遵守的,非佛教徒也不例外,只有这样,
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人。
下面对十善进行具体分析:
1)身体的三种善业
一、不杀生:在这个世界上,不杀生的根本是不杀人,这是任何国家都要奉行的
法律。
不过,现在...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18 索达吉堪布答: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352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问: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索达吉堪布答:除了三皈依以外,佛教中还提倡十善,也就是要行持十种善业,
断除十种不善业,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
十不善业包括:身体的三种不善业,杀生、偷盗、邪淫;语言的四种不善业,妄
语、粗语、离间语、绮语;意识的三种不善业,贪心、嗔心、邪见。断除了这十不善业
,即是十善业。
这些要求,实际上适合每一个人。大家也可以想想,普通人需不需要行持十善,
断除十种不善?肯定需要。所以,佛教徒应当遵守的,非佛教徒也不例外,只有这样,
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人。
下面对十善进行具体分析:
1)身体的三种善业
一、不杀生:在这个世界上,不杀生的根本是不杀人,这是任何国家都要奉行的
法律。
不过,现在的法律规定,不能杀害已出生的人,而杀害未出生的胎儿,即堕胎,
却是允许的。这有点不太合理。为什么人在肚子里可以杀,出生之后就不能杀了呢?这
在逻辑上说不过去。但由于没有法律制止,如今中国的堕胎现象非常严重,据官方数字
显示,每年记录在案的堕胎手术,就...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19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673
佛教的人生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 2011年11月30日晚上』
檀传宝教授致辞:
各位晚上好!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佛教界非常有名望的高僧——索达吉堪布。
堪布在佛教上有极高的造诣,曾前往欧美、东南亚多国弘法,近几年又应邀到北大、清
华、人大等国内很多著名高校讲学。今天来北师大是第一次,我们对此深感荣幸。下面
掌声有请堪布——
这是我第一次来北师大,心里非常高兴。今天跟大家一起作个简单交流,讲讲“佛教的
人生教育”。
这个题目,好像是学校这边定的。我到大学里跟大家交流,题目有时候是校方定,有时
候是自己定。说实话,我今天没怎么去思维这个题目,刚才在路上还在想:“到底要讲
些什么呢?”但不管怎么样,自己在这方面还是有一点心得,利用这个时间,跟大家谈
谈也未尝不可。
一、要有一颗感恩心
人生中最关键的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要有一颗感恩心。
我们现在拥有的学识和智慧,都源于自己的老师,因此,不管在求学阶段,还是从学校
毕业之后,何时何地都要记得老师的恩德。
刚才与檀教授交谈时,他也讲了自己和老师的...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0 把这片简短的开示看完再来评价佛法里的因果理论不迟,否则就是个笑话。
关于因果的开示-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录之七
今天作一个简单的开示,谈一谈因果的问题,其中包括
因果的本体、分别、支分细节以及对因果的疑问。
什么叫做因果呢?比如说一个人去偷盗,偷了东西以后,在他的身口意中哪一个是因呢
?我们经常讲的业,在这里和因是一回事。偷盗人用手去抓一个东西放到自己的包
里,这是不是叫做因呢?当一个人心里想:我要去偷这个东西,这个起心动念是因吗?
上述身口意行为当中到底哪一个是因?一切有部和唯识宗对于因果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但是,在名言谛中比较究竟的是唯识宗所阐述的观点。
他们认为,每一个人自从无始以来到成佛之间,都有一个心的相续,此心相续有时候有
眼耳鼻舌等五识,有时候没有,无论它有怎样不同的高低和多少的分别,总有一个恒时
不灭的存在,叫阿赖耶识。造了业以后,就会在阿赖耶识里播下一个种子。
还有一个比喻是:下雪的时候,将墨水倒在雪里,雪就变成了墨水的颜色,雪化之后,
在地上就可以看到这种颜色。同样的,如果以烦恼去造业,当这个烦恼消失的时
候,这个业就会留在阿赖耶识上。
业(或因)是一种特殊的能力,...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1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录之七
今天作一个简单的开示,谈一谈因果的问题,其中包括
因果的本体、分别、支分细
节以及对因果的疑问。
什么叫做因果呢?比如说一个人去偷盗,偷了东西以后,在他的身口意中哪一个是
因呢?我们经常讲的业,在这里和因是一回事。偷盗人用手去抓一个东西放到自己的包
里,
这是不是叫做因呢?当一个人心里想:我要去偷这个东西,这个起心动念是因吗?上述
身口
意行为当中到底哪一个是因?一切有部和唯识宗对于因果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是,在
名言
谛中比较究竟的是唯识宗所阐述的观点。
他们认为,每一个人自从无始以来到成佛之间,都
有一个心的相续,此心相续有时候有眼耳鼻舌等五识,有时候没有,无论它有怎样不同
的高
低和多少的分别,总有一个恒时不灭的存在,叫阿赖耶识。造了业以后,就会在阿赖耶
识里
播下一个种子。
还有一个比喻是:下雪的时候,将墨水倒在雪里,雪就变成了墨水的颜色,
雪化之后,在地上就可以看到这种颜色。同样的,如果以烦恼去造业,当这个烦恼消失
的时
候,这个业就会留在阿赖耶识上。
业(或因)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如大米的种子,我们肉眼
看不出它能发生稻芽,
但是它确实蕴藏着这样的能力...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2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发布时间:2011-04-23 来源:慧灯之光一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1-04-23/1305.shtml
在这篇文章中,我准备简单地谈一谈有关因果的问题,其中包括因果的本体、分别、支
分细节以及对因果的疑问。
什么叫做因果呢?比如说:一个人去偷盗,在偷了东西以后,在他的身口意中哪一个是
因呢?我们经常讲的业,在这里和因是一回事。偷盗人用手去抓一个东西放到自己的包
里,这是不是叫作因呢?当一个人心里想:我要去偷这个东西,这个起心动念是因吗?
上述身口意行为当中到底哪一个是因?
关于因果的解释,一切有部和唯识宗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在名言谛中比较究竟的,还
是唯识宗所阐述的观点。他们认为,每一个人从无始以来到成佛之间,都有一个心的相
续,此心相续有时候有眼耳鼻舌等五识,有时候没有,但无论它有怎样不同的分别,总
有一个恒时不灭的存在,就叫阿赖耶识。造了业以后,就会在阿赖耶识里播下一个种子。
还有一个比喻是:下雪的时候,如果将墨水倒在雪里,雪就变成了墨水的颜色,雪化之
后,在地上仍可以看到这种颜色。同样的,如果以烦恼去造...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3 你就是因果这一关过不去吧?有疑问就找答案,看看高僧们的答案能否解答你的疑惑,
如果不能至少也能提供新的思路。至于现代因果实例网络上有很多,最近中央台好像还
报道了一些。
浅谈因果关系--堪布慈诚罗珠
来源:慧灯之光一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1-04-23/1305.shtml
在这篇文章中,我准备简单地谈一谈有关因果的问题,其中包括因果的本体、分别、支
分细节以及对因果的疑问。
什么叫做因果呢?比如说:一个人去偷盗,在偷了东西以后,在他的身口意中哪一个是
因呢?我们经常讲的业,在这里和因是一回事。偷盗人用手去抓一个东西放到自己的包
里,这是不是叫作因呢?当一个人心里想:我要去偷这个东西,这个起心动念是因吗?
上述身口意行为当中到底哪一个是因?
关于因果的解释,一切有部和唯识宗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在名言谛中比较究竟的,还
是唯识宗所阐述的观点。他们认为,每一个人从无始以来到成佛之间,都有一个心的相
续,此心相续有时候有眼耳鼻舌等五识,有时候没有,但无论它有怎样不同的分别,总
有一个恒时不灭的存在,就叫阿赖耶识。造了业以后,就会在阿赖耶识...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4
古代希臘哲学对于「正义」,曾经有不同的定义。例如,「所谓正义,只是强者维护
本身利益的手段」,或者「道德就是弱者用來牵制强者的有力工具」等等不同的說法。
乃至近代英国著名的倫理学家摩尔在二十世纪初受到分析哲学的冲击,以语言分析的方
法主张:善是不可以定义的,善是对于事物的性质的表示,与善的事物本身是不同的,
因为善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因此无法被分析而定义,是直觉就可以判断的。这就是倫理
学中所谓的直觉論。日本的西田几多郎在《善的研究》中描述直觉論:
"关于什么行为是善、什么行为是惡的问题,就像知道火是热的,水是凉的一样,可
以直觉地知道;行为的善惡是行为本身的性质,并不是可以說明的。……直觉論就是以
这种事实为根据的,所以它是最接近事实的学說。而且,不允许用理由來說明行为的善
惡,这在保持道德的威严上是很有效的。"
摩尔所采用的方法本身已经预定其结果,因为以语言分析來看善(good) ,它确实
是一个形容词,在语言的表达上很单纯而易解。然而问题是:我们为何会就某些事物称
之为善呢?就某些事物称之为惡呢?对于某些严重的事情,例如「无故殺人」,人類普
遍认为是惡的。可是对于...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5 身为人类,每每惊叹于天地造化之奥妙,自然之鬼斧神工,与宇宙运转之神奇; 同
时也会感受到天摇地动,山呼海啸,狂风暴雨等所谓自然之灾. 在世间有山河大地、江
河湖海、花草树木与各种物质与器具,可供我们使用;也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等等,这
些的种种都会引发人类的好奇而去思惟“为什么会这样?”因此也产生了种种的论说,
众说纷纭,其中也只有佛法,才能圆满说明这些现象之所以能够形成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优婆塞戒经》卷六中的开示:【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
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
在这里面世尊已经为我们开示器世间(山河大地宇宙星系)之所以能够成就的道理。经文
中所开示的风云,用现代的名词来说,讲的就是动能。因为有动能的关系,星球之间才
能维持平衡,不会合并毁坏或飘散开来,这种动能就叫作大风云,因此才能够成就各种
的山河大地与器世间。正因为有这种大风云的存在,才能执持著宇宙中的水大、地大、
空气及火大,四大才能够不会散坏。有这个大风云执持著,所以阿修罗宫乃至六欲诸天
的天宫,以及我们人间的山河大地就都能够被执持著好好的;而山河大地乃...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6 业力
目录
字词信息
业力概念
业力论
业力介绍
印度教业力观
佛教的业力观展开
编辑本段
字词信息
基本信息
业
梵文: ??????
英文: Karma
古代中文:羯磨
现代中文:业
印度宗教一个普遍的观念。
解释
一种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在道德上所产生的结果会影响其未来命运的学说。
或“办事”-- 指僧团按照戒律的规定,处理僧侣个人或僧团事物的各种活动。如
受戒羯磨、忏悔羯磨等。
(* 印度传统宗教包括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都有业力的观念,
梵语,梵文,?????????。是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欧
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和拉丁语一样,梵语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性质的专门
用语。)
编辑本段
业力概念
是组成因果关系的原素。业力是指个人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
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他人的遭遇均是受
自己的行为影响。因此,个人有为自己生命负责的可能性以及责任。而业力也是主导轮
回的因,所以业力不单是现世的结果,还会生生不息地延伸至来世。
编辑本段
业力论
佛学思想中最重要、最困难、最难解释,...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27 一、宣讲阿弥陀佛修法的原因
在关于临终诀窍的开示中曾讲过,当我们活着时,需要作一个选择:是期望往生莲花生
大师的刹土,还是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以便在中阴身或是临终时,能够一心
一意地再三祈祷,往生至自己选择的清净剎土。这种十分确定的渴望往生之心非常重要
,这就是今天讲阿弥陀佛修法的由来之一。
另外,阿弥陀佛修法对大多数人来说,原本就是非常重要的。已经证悟大圆满的人,或
者是修持密法已臻很高境界的人,不一定需要修阿弥陀佛的修法,因为他们即生便可以
成就,最晚在中阴之时也可以解脱,所以他们不会有来世,也就不需要选择往生的刹土
。但对其他人来说,往生极乐世界却是相当重要的。
从佛教历史上来看,即使是达到很高境界的龙树菩萨,最终也是去了极乐世界;像法王
如意宝那样的大圆满成就者,从表面上看,还是选择去往极乐世界。当然,这只是劝勉
后人要向往极乐世界的一种方便示现,对于法王如意宝等大成就者来说,去极乐世界或
是其他地方都是一样,哪里有度化众生的事业,他们就会到哪里去,不会有这样的分别
,但从表面上来看,是会有这样的选择。这也更突显了阿弥陀佛修法对一般修行人的重
要性。
因为此修法既没有深...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8 您说的对,佛法是知命改命。我们懂得因果无欺的道理后,发誓再不做不善业,并对以
前所做的不善在诸佛菩萨面前诚心忏悔,罪业还是可以清净的。
“如果有人造了严重的罪业,后来能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在诸佛菩萨面前深自忏悔,并
发誓今后再也不造这样的罪业,就能将罪业从根本上拔除。
总的来说,不管什么罪业,只要忏悔则没有不能清净的。古大德曾经这样说过:“本来
罪业无功德,然忏可净为其德。”所以罪业再重,通过忏悔也能得以清净。”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现在正在讲往生极乐世界四因中的积资净障,前面已经
讲了供养支,今天开始讲忏悔支。
道友们应当知道,学修佛法的次第非常重要,初学佛者首先要通过闻思认识罪业的体性
,进而修习忏悔罪业之法,在清净罪业的基础上再渐次进修,这样才有修行成功的希望
。本师释迦牟尼佛和诸传承上师们一再强调,欲修佛法者首先必须打下稳固的基础,如
果背离了学修佛法的次第,即使修再高深的法也不可能成就。可是现在许多...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9 如果一个人真的很认真想要追求“灵性道路”的话,我们不止是要非常感谢这个殊胜人
身、暇满人身;同时也要知道这个殊胜、暇满的人身它是非常无常的;我们还要知道轮
回的过患。这样想非常重要。
除了殊胜暇满的人身、知道无常、轮回过患这些,还有一点,我们要知道“业”。讲仔
细一点:就是“因缘果”。同时为了讨论“业”,我们还要知道“转世”这件事。
中国大乘的传统有非常好的地方——大乘佛法谈了非常多的因果。中国的大乘佛法谈了
很多的业,仁波切很欣赏这种态度。因为仁波切他非常在意,或很怕一件事情——现在
佛教在世界各地都越来越兴旺,在整个西方也是这样。仁波切认为佛教的智慧,尤其是
胜义谛的智慧,比如说空性,现在西方人是非常欣赏,感谢有这种东西的。他们现在才
真正知道,在其他文明中早就有很多伟大的思想家,譬如龙树这种人。
在另一方面——仁波切说也许是他感觉错了,但他觉得:佛教关于的“无分别”这种概
念,根本就没有进到现代人的心里——因为仁波切觉得:整个西方的文明完全都是在讲
“分别”,科学也是“分别”:我们所谓的科学或科学家,实际上就像我们对于众生的
定义——“你只相信你眼睛所见到的东西”,“你只相信眼前...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0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呢?”这其实是一个很严肃而且也很深妙的问题。一般人只
能见到表相上的生死,却不知道生死之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所以才会有“生从何来,
死往何去”之问。
先来说说一般人所知道的生死之法,不知道现在的中小学里面,还有没有健康教育
这一门课?有些人从小受教育的时候,就在课程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教导说:我们
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所生的,是妈妈怀胎十个月左右后出生的;甚至于还说明,从怀孕一
直到出胎的种种过程。因为这个缘故,世间法就有了父母、子女、亲属关系的施设,这
当然就再正常不过。
人们又进一步定义“生”,法律之中也有出生的定义,它界定得很清楚,都说是从
出胎开始才称为出生;有了一张出生证明之后,才开始有权利与义务。所以本来没有某
甲,一旦哌哌坠地之后,不管称为弄璋或者是弄瓦之喜,就说有生了。然而世间法的这
种定义,只是一个方便的界定;因为显而易见的,某甲若是还在胎中,到底算不算生?
若是算的话,明明他是没有世间所谓的生日,户口名簿上也没有他,他还算不得是某甲
;但是若不算的话,明明就已经有某甲了,只是暂时没有某甲的名字而已。再者,世间
法其实有著很多很多矛盾之处,也...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1 身为人类,每每惊叹于天地造化之奥妙,自然之鬼斧神工,与宇宙运转之神奇; 同时
也会感受到天摇地动,山呼海啸,狂风暴雨等所谓自然之灾. 在世间有山河大地、江河
湖海、花草树木与各种物质与器具,可供我们使用;也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等等,这些
的种种都会引发人类的好奇而去思惟“为什么会这样?”因此也产生了种种的论说, 众
说纷纭,其中也只有佛法,才能圆满说明这些现象之所以能够形成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优婆塞戒经》卷六中的开示:【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
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
在这里面世尊已经为我们开示器世间(山河大地宇宙星系)之所以能够成就的道理。经文
中所开示的风云,用现代的名词来说,讲的就是动能。因为有动能的关系,星球之间才
能维持平衡,不会合并毁坏或飘散开来,这种动能就叫作大风云,因此才能够成就各种
的山河大地与器世间。正因为有这种大风云的存在,才能执持著宇宙中的水大、地大、
空气及火大,四大才能够不会散坏。有这个大风云执持著,所以阿修罗宫乃至六欲诸天
的天宫,以及我们人间的山河大地就都能够被执持著好好的;而山河大地乃至...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32 人们经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虽然是这么说,其实很
少有人真正相信这句话。人们总是认为,造善恶业了,果报应该马上现前,否则就怀疑。
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规则,我们不可能今天播下了种子,然后期待它明天就能成熟,这
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同样,我们也要掌握因果报应的规则,才能避免在不知不觉中造业
的过患。
好比我们种庄稼一样,有些庄稼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收获,有些庄稼几个月以后才可以收
获,有些庄稼要一年以后才能收获……那么,在哪些田里播种收获快呢?佛讲,在福田
、恩田、悲田里播种收获快。
福田是佛、菩萨、上师
他们是种福最好的良田,故称福田。以他们为对境,无论是修善业,还是造恶业,果报
成熟得都非常快,基本上都是现世现报。
若是恭敬、供养他们,果报非常殊胜;若是轻视、伤害他们,恶业则非常严重。
恩田是现世的父母
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以他们为对境,做善事或造恶业,基本上也是现世现报。还有其
他如父母般的恩人也属于恩田。如果不懂得知恩、念恩、报恩,反而恩将仇报,这样,
罪过也非常严重。
悲田是可怜的众生
比如对病情严重的人,对处在艰难困苦中的众生,对处在哀愁、绝望境地的众生等...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3 生死与中阴概说
在一个众生死后,他将会因烦恼及累积下来之业力牵引而再度投生于六道中的其中一道
。但在死后及下一次受生前,中间有一段时间,这就是「中阴」或「中有」。现在我们
不妨粗略地讲一讲死亡过程、死亡后的中阴景况及再次投生的过程。
生死与中阴分说
有关生、死及中阴过程,在佛法中有极尽详细的描述。在讲述这三个过程时,衲在面对
不同听众的情况下,可以从西藏医学体系的角度来描述,也可以从佛学显乘的角度讲解
,有些时候则以佛学密乘的角度讲解。这三者间分别不大,但在细节上有细微出入及深
浅的区别。今天,听众中大多未曾受过摩诃无上瑜伽密部的灌顶,故此不适宜听受密法
上的开示。另一方面,衲虽然也常常作医学上的演讲,但今天的讲解是在这佛法中心内
进行,故亦不适宜以西藏传统医学的角度讲述。所以,衲将以显乘佛学的角度讲解生、
死及中阴过程。又者,在西藏,法师会很深入地描述死亡过程,但今天衲只会以一贯向
西方国家的人说法之方式,浓缩而简略地在这章题上讲述一下,否则的话谈上七天七夜
还说不完,这¨面许多的学术名词更会把大家搞到头昏脑胀。
死亡过程
衲在多年来观察到一点,汉人似乎对死亡有一种忌讳,总会尽力避开...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4 1.十善业道:生天的福德(条件)
持五戒未来世可以继续生而为人,若加修十善就可以往生欲界天 。如《佛为首迦
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
因此,受持五戒与力行十善,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十善业道就是十恶业道的相反,十恶业道就是身、口、意的十种恶业。也就
是身恶业有三:杀、盗、淫;口恶业有四: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绮语);意恶
业有三:贪欲、瞋恚、愚痴(恶见、邪见)。
如《优婆塞戒经》卷6〈业品 第24 之1〉中云:
身三道者,谓杀、盗、婬;口四道者: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
、瞋、邪见;是十恶业,悉是一切众罪根本。
所以,十善业就是指不造这十恶业,因为这十恶是一切众罪的根本。经中接著说:
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
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
作?
也就是说这十个业与道中,心的三业是我们的意识和意根所想的,还没有身口的行
为造作出来,只...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这是 佛陀在《杂宝藏经》卷2所开示,有关依自己的善业力得善果的佛典故事。
印度的波斯匿王有一位公主,名叫善光,人长得端正又聪明,父母极为怜爱,宫裡
的人也非常敬爱她。有一天父王对女儿说:「由于我的缘故,所以宫裡的人非常敬爱妳
。」女儿回答父王:「我是依靠自己的善业力,不是依靠父王的。」父王连续问了三次
,女儿都这样回答;父王听了非常生气地说:「今天我就要试试看,到底妳是依靠自己
的善业力还是依靠我的?」大王便命令左右侍从,到城中寻找一位最低下、最贫穷的乞
丐;使者奉命而在城中找到了一位最低下贫穷的乞丐并带到宫裡晋见大王。大王见了之
后,便把公主交付给这位乞丐为妻,并对女儿说:「如果妳真的是依靠自己的善业力,
今后可以从妳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事情得到验证!」公主还是回答说:「我是依靠自己的
善业力。」说完就和这位乞丐夫婿一起离开了王宫。
善光公主在路上问她的乞丐夫婿:「你的父母还健在吗?」夫婿回答:「我的父亲
原本是城中第一豪富长者,后来父母及眷属都去世了,我无所依靠,才落魄到如此穷困
的地步。」公主又问:「你还记得自己的旧宅在哪裡吗?」夫婿回答:「知道,但是房
舍都已经毁坏,现...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6 这是 佛陀在《杂宝藏经》卷2所开示,有关依自己的善业力得善果的佛典故事。
印度的波斯匿王有一位公主,名叫善光,人长得端正又聪明,父母极为怜爱,宫裡
的人也非常敬爱她。有一天父王对女儿说:「由于我的缘故,所以宫裡的人非常敬爱妳
。」女儿回答父王:「我是依靠自己的善业力,不是依靠父王的。」父王连续问了三次
,女儿都这样回答;父王听了非常生气地说:「今天我就要试试看,到底妳是依靠自己
的善业力还是依靠我的?」大王便命令左右侍从,到城中寻找一位最低下、最贫穷的乞
丐;使者奉命而在城中找到了一位最低下贫穷的乞丐并带到宫裡晋见大王。大王见了之
后,便把公主交付给这位乞丐为妻,并对女儿说:「如果妳真的是依靠自己的善业力,
今后可以从妳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事情得到验证!」公主还是回答说:「我是依靠自己的
善业力。」说完就和这位乞丐夫婿一起离开了王宫。
善光公主在路上问她的乞丐夫婿:「你的父母还健在吗?」夫婿回答:「我的父亲
原本是城中第一豪富长者,后来父母及眷属都去世了,我无所依靠,才落魄到如此穷困
的地步。」公主又问:「你还记得自己的旧宅在哪裡吗?」夫婿回答:「知道,但是房
舍都已经毁坏,现...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7 摘录自南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当「思」开始对目标作业时,它也指挥其他相应法执行各自的任务。「思」是造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不善果报心∶第一组无因心包含了七种不善业的果报心。这些心本身并非不善;在业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当人临命终时,基于其过去业与当时的情况,某个目标即会呈现于他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一、 业(kamma)∶过去所造的善业或恶业。
二、 业相(kammanimitta)∶是与即将成熟而导致下一世投生至何处的善业或恶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8 摘录自南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当「思」开始对目标作业时,它也指挥其他相应法执行各自的任务。「思」是造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不善果报心∶第一组无因心包含了七种不善业的果报心。这些心本身并非不善;在业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当人临命终时,基于其过去业与当时的情况,某个目标即会呈现于他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一、 业(kamma)∶过去所造的善业或恶业。
二、 业相(kammanimitta)∶是与即将成熟而导致下一世投生至何处的善业或恶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9 ☆─────────────────────────────────────☆
whosewho (whosewho) 于 (Sat Jan 21 22:26:45 2012, 美东) 提到:
俺前几天读某位师兄推荐的《禅修之旅》,感觉很好。不过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明,就是
南传关于‘业’的解释。不知哪位师兄可以一解俺的疑惑?
多谢!
☆─────────────────────────────────────☆
SeeU (See you) 于 (Sun Jan 22 21:02:05 2012, 美东) 提到:
摘录自南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
当「思」开始对目标作业时,它也指挥其他相应法执行各自的任务。「思」是造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不善果报心∶第一组无因心包含了七种不...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794 | 40 所以我说了佛教从基本教义来看是“相对”温和。不过只是相对。佛教对不信者的威胁
只是稍微收敛含蓄一些,这大概和它来自东方的文化土壤有关,但仅此而已。对不信我
教者的“威胁”不可能没有,而且这种威胁不可能是可有可无的威胁,一定是相当重大
的关键的人生“威胁”(这种威胁的真伪是另外一回事)。
“不信佛不算作恶”,没下文了?不信佛的能逃脱恶道,脱离苦海吗?
“众生因不善业而投生于三恶道,而因善业而感召生于三善道之果报。”。这条教义明
白的告诉“所有人”,你们目前都是在“恶道”里受罪(这就是鼓励你信佛的动力,同
时也是威胁,对于目前生活艰难的人群尤其入耳。)。而脱离的途径就是“善业”。关
键是谁来定义这个善业?不用猜,一定是佛教本身。所以,比如给出家的施舍、修庙之
类一定是“善业”,佛教的含蓄这里体现了。西方的基督教是十一税,来的直接。不过
根子里没啥区别。佛教先设置一个“苦海”(基督教版是“火烧地狱”),然后自己封
了自己一个对脱离“苦海”的方法的“定义权”,通过”善业修行“(基督教版是信基
督和向基督忏悔)。
所有宗教都是人造的,也必然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只有糖果没有大棒的宗教一定在
历史...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41 [祖师大德] 想趋吉避凶,就要调伏欲望
儒家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启发道念。他今生通过学习,努
力改变自己。什么叫作坏人?他也不好好学习,放纵邪恶的欲望。
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把过去生的福报花完,尽情享受,来生只有三恶道一条路可以
去。放纵欲望的结果,临终时一定起颠倒,我们今生好好地修学,临终就能保持正念。
好人就是能够克制自己的烦恼,坏人放纵自己的烦恼,差在这里。蕅益大师举一个事相
总结,故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舜是古代的明君,做了很多善事利益百姓
;跖是一个大盗,统领九千人到处杀人放火,做了很多伤害众生的事情,这两个人生长
在同一个时代,表示他们有相同的过去,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呢?利与善之间也。
一个人的心住在欲望,为了追求今生的快乐。另外一个人的心住在善念,为了积集善业
而努力。还没有谈到佛法,仅世间的圣贤之道已经知道,人要离苦得乐,趋吉避凶,就
要调伏欲望。
佛陀在经典里面说,一个人的心如果放纵烦恼欲望,就算造了很多善业,因为心是堕落
的,会到三恶道得果报。善业让人活得快乐,但是内心状态决定六道的升沉。现在很多
狗被主人养得很快乐,但畜生道...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42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4369 | 43 一、总义
(一)修法的重要性
前面讲过,自他相换等三个修法具有两种作用:其一、在未发菩提心时,虽然不容易产
生真实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的念头,但通过这三个修法的锻炼,却可以生
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其二、在已发菩提心后,通过这三个修法的锻炼,可以使已经生
起的菩提心更加稳固和发展。
另外,前面也曾经讲过,菩提心和自他相换等修法是非常伟大的。虽然没有单独修忏悔
的法,但在菩提心生起来的同时,就连五无间罪、谤法罪之类非常严重的罪业,都会得
以减轻,而杀生、偷盗等一般的罪业,则能从根本上得以清净。所以,菩提心自身就具
备了清净罪业和积累资粮的两种能力;同样的,自他相换等修法也具有相同的作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许多人可能尚未生起无伪的、不造作的菩提心,但正如前面所
讲的一样,对我们这样的凡夫而言,菩提心的修法并非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肯下功
夫精进修行,就一定可以生起菩提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虽然许多学佛的人每天都在打坐、修行,但有些人所谓的打坐、修行,实际上却
是很盲目的。比如,有些居士只懂得念诵一些密法的仪轨或本尊的心咒,根本不理解仪
轨的含义,却自以为在修生起次第或圆...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44 轮回的问题大了。
为何轮回?
业力
何业力?
恶业与善业之合力
轮回为苦,如此说来,恶业力>善业力?
对。
为何不能善业力>恶业力?
无明,自无始以来,恶业力>善业力
可有善业力>恶业力之时?
只要轮回,就不可。也不必,不受即可,那是出轮回之时。
人尽力为善,可脱轮回吗?
不可,唯依佛法断无明。
既然人尽力为善,依然是恶业力>善业力的轮回,为善就不必了吧?
是的。耽于善恶,无助解脱。
十二因缘可分善恶?
十二因缘本无善恶。 |
|
n********n 发帖数: 8336 | 45 主要问题重述一下。
1. 出轮回
因缘(尤其无明,爱取用)是轮回的推动力。换个说法变成业力,也可以。
业力与做业相连就产生问题了,因为业分为善业,恶业,和无记业。
这就变成做善业,恶业所造的因(外在行为,外在因)就产生了业报,善恶业累积成了
业力。
而实际上应该是:业力(因缘,无明,爱取有等内在因)产生了善,恶。
善恶还在两边 非真。无善恶,无能所,是净业。
所以按照出轮回说,善恶业都不应做,皆非净业,这才是出轮回的条件之一。
2. 在轮回
抛开“出无明贪爱”的“出轮回”不谈,就不出轮回来说,这善业,恶业所造的因(业
力)决定了轮回六道的去向。这是对“执着于无明和贪爱情况下”的轮回来说的。正是
无明和贪爱,才有善恶之分。这才有1楼的问题。这里讨论的是六道的轮回机制,这才
是问题所在。
这样看来,轮回就是恶业力的积累和善业力的积累的较量(供商榷,可提出你的看法)
- 当恶业力超过善业力,向下道(低级)的道轮回,例如人投生到畜生,恶鬼或地狱道
- 当善业力超过恶业力,向上道(高级)的道轮回,例如人投生到修罗,或天道
- 按此推理,貌似天道者只可作恶,方可堕落到其他道。地狱道者只可行善,才可...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46 如何安慰有病或即将过世的亲友?令他们能生善处
去慰喻有疾菩萨时,要劝告他忆念:“你这一生既然修了许多福德,那麼接下来的生活
,以及未来世的生活,一定要凈命自活.”
不能凈命自活,多是因為往世修的福德太少了。饿鬼為什麼会肚大如鼓、饿火中烧而又
咽细如针?因為往世从来不布施,此世很有钱还是不布施,贪火烧燃,所以死后当饿鬼
。毒蛇為何要用毒去毒害眾生,然后只能用吞的?诸位有没有思惟过?当它吞食一只老
鼠,那喉咙的感觉如何?它的口腔是很柔软的,可是老鼠长满了粗硬的毛,又有鼠爪,
它却得用吞的;那个过程诸位试著领会看看,真难过欸!它為什麼会有这种果报?是因
為往世以恶毒手段劫夺人家的钱财、残害眾生,正报是下地狱,餘报就是多劫不能凈命
而活,得要吃脏东西,也吃得很痛苦。
同样的道理,诸位今天能够过这麼好的生活,是因為往世广修福德。有了福德,所以病
痛就少,也有福德可以凈命而活。没有福德的人要怎麼活?要以不合法的生活方式去生
活。譬如有人不得不杀害眾生来自己活命,有的人不得不去勒索别人来活命,然后每天
生活在恐惧当中。杀猪宰羊、杀鸡杀鸭一世,我相信他们这样干这个行业,一定常常会
想到:“我这一世到底...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7 四圣谛法门就是第一个叫作“苦圣谛”,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
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这个
圣谛的意思是说,这个谛,它的意思就是说,它是法界里面的“谛实”之理,什么是谛
实之理呢?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可以验证出,这个是法界
里面确实的道理;不管你在东方、西方世界,你去验证这个道理,它都完全成立的;乃
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
?圣谛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谛实之理,它可以让一般的众生,超凡脱俗;可以让一个众
生,让一个凡夫,从凡夫的状况,因为修学四圣谛的道理之后,他就可以成为解脱的贤
圣;因为它可以让一切的众生成为贤圣,所以就叫作圣谛!所以修学四圣谛,就是要让
众生能够超凡脱俗,可以成为解脱道里面的贤圣。
四圣谛里面的道理:第一个苦圣谛是说,我们在法界里面,大家在三界六道中轮转
的时候,要来观察法界里面─在三界六道之中─它是有苦的;而且这种苦,它是里里外
外都是苦;所以在讲苦圣谛的时候,就是要从粗糙的来观察到细微的。所以在苦圣谛里
面有三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8 百丈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
?”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 迦业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
因果也无?’某对曰:‘不落因果’,遂五百世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
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狐身,住在山后,敢请依亡僧律送。”次日,师
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此?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
1.索达吉堪布言
索达吉堪布言:
“萧平实说:以观想之法消除罪障及供养诸佛,实乃密宗独有之妄想也……若观想
还债即可真正还债,则一切人造恶业已,如是观想之后,债即可还清,如是简易消除业
障之法门,释迦世尊绝无可能吝惜而不宣说,然终未见世尊曾说此法。若观想之事即是
真实,可以成真,则观想能力较强者,亦可藉观想之法,将他人之福德据为己有;则诸
佛亦可观想其一切弟子皆成究竟佛,则诸弟子不须勤苦修行,只须多多供养于佛,讨佛
喜欢,由佛观想弟子已成...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