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嗔业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p
发帖数: 9680
1
虾王往生前的告白-嗔恨狭隘招堕落
——虾王往生前的告白
这是一个有关当代人面疮的真实故事,若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虾面疮”的故
事。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悟达国师和人面疮的故事①,说的是唐朝时期的悟达国
师因皇帝(唐懿宗)赐予沉香法座,生起名利之心,结果宿世的冤家、西汉时期被其前
身袁盎屈斩的晁错得以化为人面疮,使其备受痛苦折磨而群医束手无策,后蒙迦诺迦尊
者以三昧法水相救,解开怨结,超度了冤家,得以痊愈,这就是佛教著名的《慈悲三昧
水忏》的缘起。
多年前刚阅读这个故事时,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今生也会遇到类似的人和事,
还会受当事众生所托来写相关文章。本文就是受其中的虾王同修所托而写,希望以此文
普告大众因果不虚,以警世人切勿再杀生吃肉,自招其殃,也把虾王在往生前对世人所
说的肺腑之言借此文公布于众。
事情要从2010年6月25日的深夜说起,当时我手机突然接到了一个长短信,打开
一看,是相熟的华**居士的一个求助短信,她是湖北某地的居士林副林长,曾因邀请果
卿居士赴当地弘法而与我建立了联系,后来又因常与我探讨一些教理问题而相熟,现在
广...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嗔心浅探 zt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最佳良方,修习之不仅是吾人处世之妙
方,也可成办吾人出世之事业,对吾人修行正法乃至究竟解脱皆具
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嗔心功德菩萨戒我执
作者简介:释圣醒,闽南佛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
佛法是...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嗔心浅探 zt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Thu Nov 3 20:00: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
第六品 安忍
丁二之戊三、(于菩提心支相违之嗔恚者安忍品)分二:己一、品名;己二、正论。
己一、(品名):安忍。
前一品宣说的为持戒度,现在论文进入安忍度的引导。安忍品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
、断除嗔恚;二、修安忍;三、恭敬有情。在修持菩萨行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除嗔恚烦
恼,会招致极大的违缘,给自己造成很大危害。认识到此后,应尽力断除嗔恨心,以种
种方便善巧修持安忍,而且要认识到有情助成佛的功德去恭敬一切有情。本品中有许多
重要的修行窍诀,以此藏传佛教的修行人对本品很重视,有的大德常单独传授此品,引
导弟子修习安忍。因为凡夫人都有一些不共的烦恼,有的贪心重、有的嗔心重等,各各
不同的烦恼习气要断除,必须要依靠一些方便法门去对治,对嗔恨心特别强烈的人来说
,这一品尤为重要。性格不好,容易嗔怒发脾气的人,如果在听习本品时,将安忍窍诀
铭记于心,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观修,一定能消减、断除自己的嗔恨烦恼习气。对本品所
阐述的窍诀,我有过一定的体会:有时虽然有大圆满、大手印的对治烦恼窍诀,但在某
些情况下,运用本品中对治烦恼的窍诀却非常相应有力。你们有些人在听习前面几品的
过程中,也有一些这样的体会,...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你对某人起嗔心时
经过8个多月的网络共修学习,闻思B组《入行论》的课程已经过半,9月进入了第六品
《安忍》。这一品十分重要,在整部《入行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大家修正心行、
调柔性格也非常有力。这次共修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安忍之功德、嗔恨心的起因、应当遣
除嗔恨心、嗔恨心之对境、轮回之自性、出离之因、以修习观察安忍等等。摘要小结如
下:
精勤灭嗔者,享乐今后世。
如果全力以赴地摧毁嗔恨,今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对境、逆缘,他都能游刃有
余、非常快乐。而来世必将感得相貌庄严、转生善趣,生生世世成为财富圆满、才华出
众之人。
《妙臂请问经》中云:“修安忍者,以少功力及微小苦,能圆满波罗蜜多。”
《菩萨地论》中也说:“精进修持安忍者,即生中不离快乐,死时成群结队的天人也会
降临,在鼓乐声中迎接他前往善趣。”
安忍说起来容易,但真正遇到对境时,做起来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学习了这
部论典之后,每个人的性格跟以前相比,应该有很大的变化。通过这部论典的加持,增
上慈悲心、熄灭嗔恨心,这就是闻思本论的目的所在。上师在授课的课程中,有些人本
来刚强难化,但是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大乘论...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祖师著
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
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
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
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
答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
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
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
苦,证涅槃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
?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
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
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们的修行Zz
泉边林下
前不久,一位禅修朋友来访,他以前曾得过大病,现在对修道的用功比以前精进
很多,他开始关注密宗,但对禅宗仍着极大的热情。这次,他突然问道我,“一切法其
实是无碍的,但禅宗究竟该如何修?”这个问题从他嘴里我感到很奇怪,因为他修习禅
宗很久了,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回答这个这个问题之前,我突然想起德山禅师,那个以呵佛骂祖出名的和尚,这
好像和我的根基很不接近,但从感情的习气上,我非常喜欢他,在我的上师对境里,他
有时会做到我上师的左边,他骂人的语录很多,甚至包括喝佛骂祖。在安住见解的情况
下,他这样教育有着非常厉害的加持力,能让一些根基很高的道友瞬间袒露心性,但是
我们必须要注意,这种情况只能出现高明的师父和高明的徒弟之间,现在有很多人喜欢
模拟这种风格,这会存在极大的过失,很显然,因为没有悟道,这些人的心整天都被贪
嗔痴慢的烦恼所粘连,这些人也学喝佛骂祖,除了表现自己的一些个性之外,没有任何
利益,只会落下极重的因果。就象很多人认为禅是一种哲学思想一样,有很多把禅同佛
教割裂,很多自称修禅的人,其实根本就不是佛弟子,甚至不相信轮回和因果,那么学
禅除了消磨...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177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 嗔
先来看一下嗔是什么:
http://wiki.sutta.org/index.php?title=%E7%9E%8B%E6%A0%B9%E5%BF%
“瞋根心(巴利语:dosamūlacittani)以瞋作为主根的心名为嗔根心。在命名瞋根心
时,却用与嗔(dosa)同义的“瞋恚”或“厌恶”(paṭigha)。厌恶包括了各
程度的反感,从最强烈的暴怒,至极微细的烦躁。直译patigha(瞋恚或厌恶)的意义
是“反击”,显示它是心反抗、排斥或毁灭的态度。”
所以南怀瑾先生这里用的“厌恶”其实是嗔的一种,是一种“心反抗、排斥或毁灭的态
度”。
“瞋根”是嗔心所,是第二个不善因,包括了一切及各程度的反感、恶念、生气、烦躁
、恼怒、怨恨。其特相是凶恶残暴;作用是怒烧自己的依处,即它所依靠而生起的名色
法;现起是毁坏(身心或自己与他人的福祉);近因是(九或十种)瞋怒事”
对制嗔,可以修慈观来让心的态度转变,但若真正断嗔,还是要修观,才会真正灭嗔:
“当禅修者继续客观地观察感受,更了解到感受的危险,感受很有可能造成极大伤害-
-巴利文叫做 adinava(危险/过患)。这种沉浸在感受中的...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起了骂人之念以后
☆─────────────────────────────────────☆
runsun03 (runsun) 于 (Sun May 30 11:59:25 2010, 北京) 提到:
1。我要忍着不骂,因当中无数对抗的嗔心,造嗔业
2。我如果骂人了,就不是个文明人了,有失脸面,此属于贪爱(名)和我执,造贪业。
3。妈妈或者XX教导我不要骂人,否则就不是好孩子或者圣人或者修行人了,此属于愚
痴(靠着别人的约束规则),造愚痴业。
4。骂我就是爱我,我要爱骂我的人,不能骂他,此属于极严重愚痴,造愚痴业!
5。 我没听见。。。此属于极严重自欺愚痴,造愚痴业。
只要起了骂人之念,无论如何措施,骂或者不骂,都已经造了嗔业。
只要一种是正确的,没有任何骂人之念。一丝一毫都没有
最糟糕的就是第四种和第五种,此之是二三。最后是一。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lingsu (dunzie) 于 (Sun May 30 00:07:43 2010, 美东) 提到:
你以前比现在明白啊, 你修的四念处呢? 调动...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10
历史上悟达国师人面疮的故事是记载得很清楚的。下面一个类似的故事,摘自
http://h.foyuan.net/home-space-uid-78294-do-blog-id-87502.html
----------------------
2010年现代龙王、虾王现身显现因果报应故事!
这是一个有关当代人面疮的真实故事,若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虾面疮”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悟达国师和人面疮的故事①,说的是唐朝时期的悟达国
师因皇帝(唐懿宗)赐予沉香法座,生起名利之心,结果宿世的冤家、西汉时期被其前
身袁盎屈斩的晁错得以化为人面疮,使其备受痛苦折磨而群医束手无策,后蒙迦诺迦尊
者以三昧法水相救,解开怨结,超度了冤家,得以痊愈,这就是佛教著名的《慈悲三昧
水忏》的缘起。
多年前刚阅读这个故事时,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今生也会遇到类似的人和事,
还会受当事众生所托来写相关文章。本文就是受其中的虾王同修所托而写,希望以此文
普告大众因果不虚,以警世人切勿再杀生吃肉,自招其殃,也把虾王在往生前对世人所
说的肺腑之言借此文公布于众。
事情要从2010年...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586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起了骂人之念以后
1。我要忍着不骂,因当中无数对抗的嗔心,造嗔业
2。我如果骂人了,就不是个文明人了,有失脸面,此属于贪爱(名)和我执,造贪业。
3。妈妈或者XX教导我不要骂人,否则就不是好孩子或者圣人或者修行人了,此属于愚
痴(靠着别人的约束规则),造愚痴业。
4。骂我就是爱我,我要爱骂我的人,不能骂他,此属于极严重愚痴,造愚痴业!
5。 我没听见。。。此属于极严重自欺愚痴,造愚痴业。
只要起了骂人之念,无论如何措施,骂或者不骂,都已经造了嗔业。
只要一种是正确的,没有任何骂人之念。一丝一毫都没有
最糟糕的就是第四种和第五种,此之是二三。最后是一。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c***h
发帖数: 2262
12

南传如何解释我不知道,我只能从阿含来看佛陀怎么说,与法友分享。
我不坚持一定对,也许不对。
后世人如何扩大解释,那就要看他们想运用在什么地方而定了,我不知道。
“业”是解释因缘法中“爱”是如何影响的名词,“爱”所作 叫”业”。
也就是解释 还有什么(一般是”爱”的影响,通称为”业”(习惯、影响),) 使你轮回
这影响,又让下一个轮回的惨兮兮。
“业”的作用特别是在六入处,眼耳鼻舌身意与外界接触时发生这种影响、习惯。
(依我看,是习惯把”我”放入,然后就轮回惨兮兮。)
杂阿含334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六入处的 因缘就是”业”
“业”的因缘 就是爱
爱的因缘 就是无明
无明的因缘 就是不正思维
不正思维 也是有因缘, 就是眼色生起,不正思维 叫痴
这解释上一个轮回的六入处到下一个轮回的六入处。
由此可知,正思惟的防范实在太重要。
这里刚好也顺便解释了”无明”就是不正思维,没有防范,让以前的”影响”给影响了。
“爱”所作 叫”业”
"业”是’取、有”吗?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3

南传如何解释我不知道,我只能从阿含来看佛陀怎么说,与法友分享。
我不坚持一定对,也许不对。
后世人如何扩大解释,那就要看他们想运用在什么地方而定了,我不知道。
“业”是解释因缘法中“爱”是如何影响的名词,“爱”所作 叫”业”。
也就是解释 还有什么(一般是”爱”的影响,通称为”业”(习惯、影响),) 使你轮回
这影响,又让下一个轮回的惨兮兮。
“业”的作用特别是在六入处,眼耳鼻舌身意与外界接触时发生这种影响、习惯。
(依我看,是习惯把”我”放入,然后就轮回惨兮兮。)
杂阿含334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六入处的 因缘就是”业”
“业”的因缘 就是爱
爱的因缘 就是无明
无明的因缘 就是不正思维
不正思维 也是有因缘, 就是眼色生起,不正思维 叫痴
这解释上一个轮回的六入处到下一个轮回的六入处。
由此可知,正思惟的防范实在太重要。
这里刚好也顺便解释了”无明”就是不正思维,没有防范,让以前的”影响”给影响了。
“爱”所作 叫”业”
"业”是’取、有”吗? ...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14
嗔恨心之缘起生---无有自主
----<入菩萨行论> 安忍品摘要
安忍品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断除嗔恚;二、修安忍;三、恭敬有情。在
修持菩萨行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除嗔恚烦恼,会招致极大的违缘,给自己造成很大危害
。认识到此后,应尽力断除嗔恨心,以种种方便善巧修持安忍,而且要认识到有情助成
佛的功德去恭敬一切有情。
本品中有许多重要的修行窍诀. ,如果在听习本品时,将安忍窍诀铭记于心,在
日常生活中反复观修,一定能消减、断除自己的嗔恨烦恼习气。
《释量论》中也讲过:“诸因聚合时,其果怎不生?”整个世界上,大至宇宙天体,小
至分子原子等微尘,全部都是因缘而成,因缘一旦聚合,其果必然产生。
《俱舍论》中又说,悦意的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具足这三种因缘时,
自然而然会生贪心。对怨敌生嗔也是同样,依靠非理作意、对境现前、习气存在,嗔恨
心就会马上出现。因此,我们不应该怪别人,这完全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比如你看不惯某人而生嗔恨心,这也许是前世的因缘,也许是他即生中的行为不如法、
语言不对头,具足这些条件之后,你的嗔恨...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嗔恨心之缘起生——无有自主
安忍品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断除嗔恚;二、修安忍;三、恭敬有情。在修持菩萨
行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除嗔恚烦恼,会招致极大的违缘,给自己造成很大危害。认识到
此后,应尽力断除嗔恨心,以种种方便善巧修持安忍,而且要认识到有情助成佛的功德
去恭敬一切有情。
本品中有许多重要的修行窍诀;如果在听习本品时,将安忍窍诀铭记于心,在日常生活
中反复观修,一定能消减、断除自己的嗔恨烦恼习气。
《释量论》中也讲过:“诸因聚合时,其果怎不生?”整个世界上,大至宇宙天体,小
至分子原子等微尘,全部都是因缘而成;因缘一旦聚合,其果必然产生。
《俱舍论》中又说,悦意的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具足这三种因缘时,
自然而然会生贪心。对怨敌生嗔也是同样,依靠非理作意、对境现前、习气存在,嗔恨
心就会马上出现。因此,我们不应该怪别人,这完全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比如你看不惯某人而生嗔恨心,这也许是前世的因缘,也许是他即生中的行为不如法、
语言不对头;具足这些条件之后,你的嗔恨心自然而然会产生。所以,一切都是因缘的
无欺之果,并不是怨敌非要与你不共戴天。
怨敌对我们的伤害也是身不由己。凡有良知的人,大都不愿意恼...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16
乾隆大藏经·大乘华严部·第0083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三
离世间品第三十三之七
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等译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
所谓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恶心布施,嗔持戒者是为魔业。
弃舍恶性懈怠众生。轻慢厌恶乱心无智众生。是为魔业。
悭惜正法。诃责法器众生。贪求利养为人说法。为非器人说深妙法。是为魔业。
不闻波罗蜜。虽闻不修行。生懈怠心。不求深妙无上菩提。是为魔业。
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于受生处。起离欲寂静除灭之心。是为魔业。
于菩萨所起嗔恚心。说其过恶断彼利养。常求罪衅恶眼视之。是为魔业。
诽谤正法。不闻契经。闻不赞叹。若有法师说法。不能恭敬下意自谦。我说是义彼说非
义。是为魔业。
学世间论。巧于文字。善于句味。手笔文诵乐说二乘。隐覆深法开演杂语。于非器所,
说甚深法。远离菩提安住邪道。是为魔业。
已度已安者。亲近恭敬而供养之。未度未安者。永不亲近恭敬供养。亦不教化。是为魔
业。
堕增上慢增长诸慢轻蔑众生。不求正法真实智慧。诸根散乱难可化度。是为魔业。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魔业。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正求佛业。
t********e
发帖数: 48
17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八。离世间品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何等为十?所谓︰
蕴魔 生诸取故;
烦恼魔 恒杂染故;
业魔 能障碍故;
心魔 起高慢故;
死魔 舍生处故;
天魔 自憍纵故;
善根魔 恒执取故;
三昧魔 久耽味故;
善知识魔 起着心故;
菩提法智魔 不愿舍离故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作方便 速求远离。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1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 是为魔业;
2恶心布施 嗔心持戒 舍恶性人 远懈怠者 轻慢乱意 讥嫌恶慧 是为魔业;
3于甚深法心生悭吝 有堪化者而不为说 若得财利恭敬供养 虽非法器而强为说 是为魔
业;
4不乐听闻诸波罗蜜 假使闻说而不修行 虽亦修行多生懈怠 以懈怠故 志意狭劣 不求
无上大菩提法 是为魔业;
5远善知识 近恶知识 乐求二乘 不乐受生 志尚涅槃离欲寂静
是为魔业;
6于菩萨所起嗔恚心 恶眼视之 求其罪衅 说其过恶 断彼所有财利供养 是为魔业;
7诽谤正法不乐听闻 假使得闻便生毁呰 见人说法不生尊重 言自说是 余说悉非 是为
魔业;
8乐学世论巧述文词 开阐二乘 隐覆深法 或以妙义授非其人 远离菩提住于邪道 是为
魔业;
r*****e
发帖数: 176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打游戏.杀业
网上考来的。看来常犯杀心,不管是不是对有命根的有情动杀心,都不太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杀业有三:身业,口业,意业。
电子游戏杀人,当下造下杀人的意业。
电子游戏杀人,当然比杀真人业障要轻的多,但电子游戏杀人次数太多了,日复一日的
造,会造下强大的杀人意业,会形成严重果报。
如果很执迷这种电子杀人游戏的人,在临终,可能阿赖耶识种子会现行,他会看到游戏
中的人都显现出来,于是他和平时一样,又去杀。于是就堕入恶道,甚至堕入地狱。
所以,那些杀人游戏是不能玩的,每一个杀人的意业都会产生果报。
制作这种杀人游戏的人因果极大。不可不慎。
当然,一些普通娱乐的游戏就没有那么严重了。但是游戏让很多人很痴迷,也不是很好
的事情。
=================
版主 游宇:
游戏中杀人杀怪,肯定是杀业。开发这样的游戏,必定是邪业!
业有三种,一是身业,二是口业,三是意业,意念造业如果不断的坚固积累,是极其可
怕的,一个人如果命终没有福德力,同时一生中造下很坚固的意念杀业,那么必定感召
地狱境,比如感召被别人追杀、感召刀砍...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贪嗔痴到底是什么?

(我说的不一定对)
贪,对于”乐受”,喜欢,还要,还要,的一种情绪。
嗔,对于”苦受”,拒斥,不要,不要,的一种情绪。
痴,是不明白什么是贪嗔,及它们何时发生了,如何发生。基本上就是”无明”。
贪嗔,基本上就是,爱取有。
从观察上看,先有贪,贪不到才有嗔。嗔后发生。(请自行观察)
所以贪还是主要的。
从缘起法解释,贪嗔的来源(集)是”受”,
为何从缘起法解释?
因为他们原始说法本来就是从缘起法而来,
也从缘起法上修行(包含观察、去除之)。
观察自己对身体的贪爱发生,生,一种执着身体是”我”的情况发生,
然后就随身体变化(老病死),欲令如是,欲令不如是,不可得,而忧悲恼苦。
欲望(“想”中有”想要什么”)很正常,并不可怕。(请自行观察)
但是被”我”所污染的欲望,就可怕,叫贪、贪欲、贪爱。
再更深入观察,贪爱哪里来?
是先有”受”,才会开始有贪爱。
对于身体某种”乐受”,喜欢,还要,还要。爱取有。
没有”乐受”、“苦受”,不会有贪嗔。(请自行观察)
”乐受”、“苦受”从哪里来? 从”触”而来,
触是触,受是受。 “触”之后不见得有”受”(苦受乐受)
”触”从哪里来, 来自“行(身...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20
问:成了佛了以后业到底断灭还是不断灭?
辅导员A答:
我们先来看一下断灭的含义:
龙树菩萨在《中观根本慧论》中说:“若法有定性,非无则是常。先有而今无,
是则为断灭。”
上师索达吉仁波切解释此颂云:“常断可分以下两种:一、宗派认定的常断,如
果一个法有决定的自性,那么它就不是无而是常有;如果这个法先前有现在没有了,这
就成了断灭。二、名言共称的常断,在不详细观察的情况下,某法存在就是常,比如瓶
子存在、人还活着;不存在就是断,比如瓶子碎了、人死了。”
根据上述分析,断灭有两种安立,您这里所说的成了佛以后业到底断灭还是不断
灭?
如果是第一种:宗派认定的断灭,也就是说如果业有决定的自性,先前有现在没
有了,这就成了断灭。但佛陀在第二转法轮中宣说了从色法到一切智智无不是远离四边
八戏的大空性,决不承认业具有决定的自性,既先无“有”,何来后“无”?所以没有
断灭的过失。
如果是第二种:名言共称的断灭,是指在不详细观察的情况下,比如人死了,瓶
子碎了,不存在就是断,佛陀不存在业,可以包括在名言共称的常断之“断”中。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为何我生如此 (2010校对-zz
学佛人首先就要克制自己
=============================
此种,也可能是强烈的嗔的表现。
不是什么克制,克制已经带有强压的意思,是微细的嗔,这种微细的嗔大量生成,起嗔
业未必就比发怒气那种强烈的嗔要小。而且它还有很多副作用,就是使得心变得呆板僵
化,失去敏锐和活力,变成一种习惯模式。而僵化的心,是难以产生清晰的观慧的。
正确的并不是克制,也不是放纵,而是用正念的力量直接觉知观察,当已嗔的时候,清
楚的知道那是嗔而不自我责备,不压制,只如实觉察这就足够了。
因觉察本身是一种善心所,善心所生起,恶心所自然就会减少。虽然有时候也会表现出
来,但通常不会太严重,除非完全失控,连正念的善心所都生不起来了
克制实际是一种及其错误有害的方法。它要么不但没有将嗔减少,反而加强了嗔。要么
就是逐渐训练出一个呆板的,僵化的,没有活力的,没有敏锐度的心。而这种心,是没
有什么可能生出慧的。
z**n
发帖数: 22303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业——空性的基础和精华
如果一个人真的很认真想要追求“灵性道路”的话,我们不止是要非常感谢这个殊胜人
身、暇满人身;同时也要知道这个殊胜、暇满的人身它是非常无常的;我们还要知道轮
回的过患。这样想非常重要。
除了殊胜暇满的人身、知道无常、轮回过患这些,还有一点,我们要知道“业”。讲仔
细一点:就是“因缘果”。同时为了讨论“业”,我们还要知道“转世”这件事。
中国大乘的传统有非常好的地方——大乘佛法谈了非常多的因果。中国的大乘佛法谈了
很多的业,仁波切很欣赏这种态度。因为仁波切他非常在意,或很怕一件事情——现在
佛教在世界各地都越来越兴旺,在整个西方也是这样。仁波切认为佛教的智慧,尤其是
胜义谛的智慧,比如说空性,现在西方人是非常欣赏,感谢有这种东西的。他们现在才
真正知道,在其他文明中早就有很多伟大的思想家,譬如龙树这种人。
在另一方面——仁波切说也许是他感觉错了,但他觉得:佛教关于的“无分别”这种概
念,根本就没有进到现代人的心里——因为仁波切觉得:整个西方的文明完全都是在讲
“分别”,科学也是“分别”:我们所谓的科学或科学家,实际上就像我们对于众生的
定义——“你只相信你眼睛所见到的东西”,“你只相信眼前...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3
16.密主国王恩扎布德
真正见过释迦牟尼佛赫赫金颜的,是大国王恩扎布德,他的本体是密主金刚手。但无论
是新成就者还是原已成就的圣人,他们的本体究竟是什么,一般人是无法想象的。在释
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国王恩扎布德是一切密宗的教主。
恩扎布德国王统治的国家富饶祥瑞,人人都安居乐业。有一天,佛的眷属阿罗汉到其他
洲时,凌空飞过国王的花园。因为相距遥远,国王看不清晰,便问大臣:“那些红色的
大鸟飞来飞去到底干什么?”
大臣说:“国王,他们不是飞禽,他们是大仙人释迦牟尼佛的声闻阿罗汉。”
国王听到大仙人释迦牟尼的名字,顿时无限向往。
“怎样我才能一睹佛的尊颜呢?”国王问。
“佛在很远的地方,”大臣说:“不可能来我们这里。”
当晚,国王向释迦牟尼佛所在的方向虔敬祈祷,第二天一早,佛与五百名阿罗汉以神变
飞来应供。国王竭尽全力,做了极为广大的恭谨的供养。应供结束时,他向佛求取成佛
的方便之道。
佛说:“国王,如果你要成佛,就要舍弃一切妙欲,勤修戒定慧三学,行持六度。”
国王说:“我想要一个能够和众妃一起享受五妙欲而获得佛果的方便法。”并随即唱道
:“瞻部花园极惬意,宁可我成为狐狸,释迦佛位永不欲,愿...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业之网
谢谢BDBD 美眉, but don’t get me wrong,
个人意见:
五盖中的”贪,嗔,昏沉,掉举,疑 “是有不同特点的.
贪,嗔,昏沉,掉举,内外道共有.所以, 不管是哪个法门入了初禅, 至少为人不错 (贪嗔
弱), 心力强大 (寻饲力稳定强大).我在原贴中没提到疑结,因为疑结更复杂.疑结对应
于"信".
信什么可以五花八门, 但信力对禅定太重要. 有信,入禅定的可能就大增.因此, 不管是
基督教,印度教,还是其他教,我认为入初禅就值得令人尊重了.
信跟解脱的关系,却要角度对才解脱, 所以叫正信. 信对信错跟"痴"有关. 痴又叫"无明
”, 无明是指对实相的不明和不如实知。有两层意思:1)任何名色法所有的基本特点
“无常,无我,和不圆满”。普通人根本没听说, 不会想到这点,所以日常生活去追逐
“常(无常)乐(苦)我(无我)净(不净)”。2)知道概念的人,没有通过Samatha
, Vipassina修行产生的定力念力去如实知。所以,普通人有很多贪嗔痴,更不会想到
去解脱。而修行者也需要通过次第才能依次去“五下分结 (我见,疑,戒禁取,欲界
贪,嗔)”,再去“五上分结(色界...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5
16.密主国王恩扎布德
真正见过释迦牟尼佛赫赫金颜的,是大国王恩扎布德,他的本体是密主金刚手。但无论
是新成就者还是原已成就的圣人,他们的本体究竟是什么,一般人是无法想象的。在释
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国王恩扎布德是一切密宗的教主。
恩扎布德国王统治的国家富饶祥瑞,人人都安居乐业。有一天,佛的眷属阿罗汉到其他
洲时,凌空飞过国王的花园。因为相距遥远,国王看不清晰,便问大臣:“那些红色的
大鸟飞来飞去到底干什么?”
大臣说:“国王,他们不是飞禽,他们是大仙人释迦牟尼佛的声闻阿罗汉。”
国王听到大仙人释迦牟尼的名字,顿时无限向往。
“怎样我才能一睹佛的尊颜呢?”国王问。
“佛在很远的地方,”大臣说:“不可能来我们这里。”
当晚,国王向释迦牟尼佛所在的方向虔敬祈祷,第二天一早,佛与五百名阿罗汉以神变
飞来应供。国王竭尽全力,做了极为广大的恭谨的供养。应供结束时,他向佛求取成佛
的方便之道。
佛说:“国王,如果你要成佛,就要舍弃一切妙欲,勤修戒定慧三学,行持六度。”
国王说:“我想要一个能够和众妃一起享受五妙欲而获得佛果的方便法。”并随即唱道
:“瞻部花园极惬意,宁可我成为狐狸,释迦佛位永不欲,愿...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 嗔

业,那就与 ”爱、取、有” 的 ”有” 有关。
“有”,就没救了,就等着”业”。(也有人说就是”业”了)
(这一次没救,这一件事没救,
下次、下一件事再努力,还是有可能不会 “取、有”
反正我们每天都发生千百次贪爱,有的是机会和贪爱对着干)
如果有贪(或爱、欲贪、贪爱)就没救,
那就是放弃自己,就等着别人(e.g.上帝)救赎,我们就不会在这里讨论佛法了。
还是有救的。
佛陀示范给我们看,人是如何自救,让我们后世人有信心。
不过,要彻底斩断贪爱,那是初果以后的事。
不是我们现在这种状况能做的就是了。
首先要,开法眼(了解缘起法),然后法眼净(亲自观察到缘起法),
佛陀说, “见缘起则见如来”、 “先有法住智(对缘起法了解的智慧),后有涅盘”
然后对佛法核心--四圣谛(苦、集、灭、道),净信不疑。
对于佛陀教法(道) -- 四念处、七觉支、八正道不再疑惑。
(请想想,在现在,佛法变化很多,外道说法也很多,四圣谛早已淹没在荒山野岭,
对四圣谛的注意都已很少,更不用说”不疑”,这是多么困难的事)
在还没有”不疑”之前,我们靠的是信心。
佛陀示范给我们看,贪爱是如何永远斩断, 爱、取、有...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27
问:为了和我一样饱受烦恼恶业折磨的如母有情,我为什么不发愿继续在娑婆世界积累
资粮护持佛法呢?虽然可能会风险高,但是这却是佛陀教导我们的道理啊。
答:继续在娑婆世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菩萨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出于悲心,
乘愿力、神通入轮回救度众生;一种是凡夫循业流转,因业力牵引不得出轮回。如果是
自己已解脱了烦恼束缚,有能力跳出轮回,而由于悲心仍然发愿在娑婆世界积累资粮、
护持佛法,那是菩萨的愿行,我由衷地赞叹随喜。如果自己还没有解脱烦恼,也不发愿
往生,完全是因为业力而流转轮回,自己的烦恼恶业都还没办法清净,又怎么去教别人
有效地对治烦恼?学佛不是纯粹的搞学问,就算佛学知识丰富,知道去除烦恼的整套方
法,但自己若没有实践、亲证,是很难指导、帮助别人的,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下河
救人,人救不了,自己还需要救援,因为不谙水性,甚至可能把别人往深水里拖。
流转轮回不像一般想象的那样简单有趣。今生为人,来世不一定能继续做人,很可
能会堕落到三恶道中。一旦投生恶道,想积累资粮、断恶行善就非常难了。饿鬼道、地
狱道不用说,我们现量可见的旁生道中,绝大部分旁生都是以杀生度日的,像海洋中...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28
除了虚妄,什么是真实的呢
痛苦是真实的
因为贪嗔痴是真实的
贪嗔痴导致痛苦
追求现世和来世的福报,这就是痴 ,就是虚妄
f*******e
发帖数: 5594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运、命与业
运是指运气,是那些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情。比如说,有
人说,我今天运气真好,中了一个大奖。也有人说,我运气真差,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
,别人都成功了,我却没有办成。
命是指命数,那些在我们的一生中,有非常大的概率要发生的事情,有些是很难避免的
事情。一个人出生的时候,那时的天象、环境、家庭背景等都各不相同,这就造就了这
个人不同于他人的身体、情感特质,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这样的身体、情感特质就
决定了他必然会对某些事情产生特定的反应。比如,一个土运不及之人,在木气太过的
年份,生病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业是指业报,是那些必然会发生,完全无法避免的事情。比如,生与死。我们知道有生
,就必然有死。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其实死亡就“已经”发生了,老、病、死就是我们
死亡的过程。
运的好坏,是最容易弥补或改变的。在运气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加倍的努力,去
补偿运气的不足,最后也能获得成功。而在运气太好的时候,也能认识到,这只是暂时
的运气好,仍需要通过持续的努力,才能真正增强自身的实力。其他的方法,比如说命
理、风水等,也可以改善个人的运气。
命的好坏,想要弥补就没那么容易...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03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贪嗔痴三毒是如何驱动人的行为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1 10:45:43 2011, 美东)
确实,骂人脑残未必下恶道,被骂脑残却可能下恶道。因果轮回就是这样啊。
骂人脑残,假如没起嗔心,则可能是没有慈悲心,但这不是恶心所啊。也不是解脱所必
须的。
被骂脑残,如果生气发火,则绝对造下恶道的业,如果再念念不忘,想着怎样报复,甚
至恶意报复,颠倒黑白,捕风捉影,那么堕恶道就机会大大了。
a*******g
发帖数: 867
31
汪舟次曰。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莫过此。常即万恶淫为首一语思之。世
间恶业无穷。何至以淫为最。盖淫念一生。诸念皆起。
邪缘未凑。生幻妄心。勾引无计。生机械心。少有阻碍。生嗔恨心。欲情颠倒。生贪著
心。羡人之有。生拓毒心。夺人之爱。生杀害心。廉耻丧尽。伦理俱亏。种种恶业。从
此而起。种种善愿。从此而消。故曰万恶淫为首。
夫一动淫心。未必实有其事。已积恶造业如此。况显蹈明行。冈知顾忌者乎。世有忠厚
善人。而身后不昌。才士文人。而终身潦倒者。其病皆由于此。
今欲断除此病。当自起念时。截断病根。太上不言私美色。而言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盖止一起心。而罪已不可逃矣。
邪淫十二害
冒起宗。注感应篇见他色美。起心私之二句云。见他人妻女之美貌。便起了奸邪的私心。
这个念头一起。虽无实事。已难逃鬼神的祸罚。盖万恶淫为首。愚人不知利害。作此罪
孽。今试讲种种祸害。指醒迷途。
一害天伦。男女各有配偶。这是天定的伦。乱了他。不要讲到他们情义乖离。他的伦。
我去乱了。便与禽兽。披毛带尾。是无别的。戴帽穿衣。岂可做此事乎。
一害人节。妇女一生大事。只重节字。乱了他。使他失节。瓦破岂能再完。
一害名声。凭
r****n
发帖数: 825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我的讨论

五蕴,在当下刹那是真实的。
交流,不过是五蕴的缘生缘灭的现象而已。造各种业,有愚痴业,贪业,嗔业,解脱业。
如果没有这些缘生缘灭现象,也不会有解脱可言。
z*******a
发帖数: 57
33
索达吉堪布
若没有摧毁我执,就会不断造作恶业,这是非常可怕的!《正法念处经》中云:“火刀
怨毒等,虽害犹可忍,若自造恶业,后苦过于是。”意思是说,即使受到火、刀、怨敌
、毒药等危害,也可以忍受,但若自己造作恶业,后面的苦果就远远超过前者。现在很
多人非常担心发生地水火风四大灾难,以及因钓鱼岛事件引发战争等,实际上只要众生
的我执存在,就会互相争斗、作战,也会不断出现各种灾难,所以最关键的就是断除我
执。
因此,在修行过程中,每个人都要经常思维:无始以来,我在轮回中感受了无数苦难,
就像瓶中的蜜蜂一样痛苦,其作者就是我执和我爱,也就是说自作自受。现在我已遇到
殊胜的佛法,心态应该与世间人截然不同,不要再去追求世间福报和名闻利养,一切生
活境遇都要反观自心。
在印度帕单巴(单巴桑吉)尊者的众多弟子中,被誉为严饰的佼佼者——单巴根噶,曾
在帕单巴前祈求获得五种悉地:“请加持我成为没有故乡没有家室的人(所以修行人,
不应过分贪著自己的家人和故乡);请加持我成为没有啖食没有嚼食[1]的人(但有些
修行人,总想改善生活,让伙食越来越好);请加持我成为没有挚友没有怙主的人(世
间人认为,无人帮助、无...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打游戏.杀业
杀业的对象是有情,而且是能感知范围内的有情。只有完全没学过基本教理的人才会说
打电子游戏造杀业。
打电子游戏增长贪嗔痴,浪费人生。但从另一方面讲人中能得暇满人生的人非常少,所
以普通人怎么活从解脱的层面讲都是浪费人生,而且不打游戏可能也会造其他更严重的
恶业。
t******s
发帖数: 119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 嗔
身念住
第一念住为身念住,观察身体为不净物。身体内外,污秽充满,没有干净之处,故观身
为不净[4]。其下为六种修行方式:入出息、威仪路、正知、厌恶作意、界作意、九墓
地,以此修行逐渐达到无所依而住,不会对世间事物有所执著。
入出息:如实观察自己的呼吸。其中分为四个阶段:入出息、长短息、全息、微息[5]。
威仪路:如实了知行、住、坐、卧四种威仪[6]。
正知:在一切行为中保持四种正知:有益、适宜、行处、无痴[7]。
厌恶作意:是指因为身体不净,而厌恶身体的三十一个组成部分[8],以摒除我执[9]。
界作意:指四界分别,为观察身体内的地、水、火、风四大種[10]。
九墓地:是指人死后的各种肉体败坏的色相:膨胀青瘀脓烂相、食残相、断坏相、血
涂相、筋腱连骨相、散乱相、白骨相、陈年白骨相、骨粉相[11]。
有时候会把九墓地分为九种不同的身随观业处,和其他五项合为十四种身随观业处。入
出息念、厌恶作意此两种为安止业处,修习入出息念可以达到第四禅,修习厌恶作意可
以达到初禅。其余十二种为近行业处,只能达到近行定。
r******3
发帖数: 586
36

确实,骂人脑残未必下恶道,被骂脑残却可能下恶道。因果轮回就是这样啊。
骂人脑残,假如没起嗔心,则可能是没有慈悲心,但这不是恶心所啊。也不是解脱所必
须的。
被骂脑残,如果生气发火,则绝对造下恶道的业,如果再念念不忘,想着怎样报复,甚
至恶意报复,颠倒黑白,捕风捉影,那么堕恶道就机会大大了。
P******A
发帖数: 126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广闻博学确实很好,可以断除轮回的根本,但如果没有用好,虽然口头上讲得很好听,
但对正法和圣者生起邪见,反而容易堕入恶趣,自己得不到真实利益。
--《入行论讲记》智悲佛网
人被赋予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只手,只有一张嘴。就是在提醒我们要多看、多听、
多做,而少说废话。这个道理虽然很多人都懂,但你真正做到了吗?
索达吉堪布微博
悄然放下。执著空空如也的“我”,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凡夫试图从外界中去实现自我
,又总是被外界打得头破血流,惨不忍睹。但是反其道而行之,却有一个真正实现“自
我”的方法。那就是放下执著。因为执著“自我”,实际是执著常一自在。那么放下执
著后,所产生的无为法,正符合常一自在的要求。
益西彭措堪布微博
有的人虽然家里设佛堂、供佛像,但是佛堂里、佛像上全是灰,然后站在佛菩萨的境界
认为这是不垢不净。我们不能站在佛菩萨的境界,一定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自己喜欢的
,要供养给佛菩萨;自己喜欢干净、整齐,也要把佛堂、佛像擦干净,供品摆整齐。这
样,自己能生起欢喜心,对佛菩萨也是一种恭敬。
达真堪布微博
如何安立三种传承?上师与弟子无二之密意,就具足了三种传承。
阿松活佛微博
发表了博...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38
哈哈哈,不用理他们。
佛教業力分類
[编辑] 身業、口業、意業
業有三大類:身業、口業、意業:
1. 身業就是由身體行為所做的業;
2. 口業就是由語言行為所做的業;
3. 意業就是念頭;身、口之所造業都是隨著念頭而造是業,念善則造善業,念惡則
造惡業。
十惡業
惡業有所謂十惡業,分別是三身惡業、四口惡業和三意惡業。身三惡業:是殺生、偷盜
、淫欲,此三業皆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口四惡業: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此四業
不但是生死輪迴之根本,而且是一切天災人禍的根本;意三惡業:是貪嗔癡三毒,此三
毒是無量無邊之煩惱根源和三惡道的直接業源,也是致人身體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水災、
火災、風災的直接原因,如水災的業因是貪欲,火災的業因是嗔恚,風災的業因是愚癡
。另有大惡業,就是「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编辑] 善業、惡業、無記業
業又根據動機或道德意志分為:善業、惡業、無記業。 善業有「有漏善」和「無漏善
」。無記業則是不善不惡,但又分二種:「有覆無記」與「無覆無記」。不善不惡但能
遮住本性的,叫「有覆無記」;分不出善惡,但不會遮蓋本性的,則叫「無覆無...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39
哈哈哈,不用理他们。
佛教業力分類
[编辑] 身業、口業、意業
業有三大類:身業、口業、意業:
1. 身業就是由身體行為所做的業;
2. 口業就是由語言行為所做的業;
3. 意業就是念頭;身、口之所造業都是隨著念頭而造是業,念善則造善業,念惡則
造惡業。
十惡業
惡業有所謂十惡業,分別是三身惡業、四口惡業和三意惡業。身三惡業:是殺生、偷盜
、淫欲,此三業皆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口四惡業: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此四業
不但是生死輪迴之根本,而且是一切天災人禍的根本;意三惡業:是貪嗔癡三毒,此三
毒是無量無邊之煩惱根源和三惡道的直接業源,也是致人身體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水災、
火災、風災的直接原因,如水災的業因是貪欲,火災的業因是嗔恚,風災的業因是愚癡
。另有大惡業,就是「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编辑] 善業、惡業、無記業
業又根據動機或道德意志分為:善業、惡業、無記業。 善業有「有漏善」和「無漏善
」。無記業則是不善不惡,但又分二種:「有覆無記」與「無覆無記」。不善不惡但能
遮住本性的,叫「有覆無記」;分不出善惡,但不會遮蓋本性的,則叫「無覆無...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业之网
不错,
心不随业,不贪不嗔
心工作,有寻有饲,寻破昏沉,饲破掉举
心不工作,去寻去饲,住于喜乐一境.
Robbin,是否禅定有成?若是,不可小觑阿!
g***t
发帖数: 2278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建议本版大赦一下
各位同修不妨大人大量,以往过错或者过节既往不咎。
今天这个举报那个,明天那个举报这个,徒增嗔业与不和,不利版面交流。
从现在起定好规则,以后再犯则版规不容。
w**u
发帖数: 31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业之网
我以前也在版也问过同样的问题。依逻辑推理猜一下,不代表我相信
有一种力量:阻止人如实知/见事物实相。换句话说, 使人们永远深陷无明 (“痴”)
,跟着”常了我净“走,可称为魔。
魔产生的原因就是“五蕴”和“捏盘”的力量之间动态平衡。
所以,魔就有两种力量:1)破坏法眼的力量;2)蛊惑无明的力量。
第一种魔直接参予破坏法眼:1)提婆达多想杀佛,2)波旬想阻止成佛。其起源:提婆
达多
起码是四禅;波旬好像是欲界天人,所以起码有欲界定,还有其他功德才投生天界。
第二种是蛊惑无明的力量:1)我们自己心内的无明是小小魔,只不过力量不强;2)一
些有情未解脱,但修定有成,以神通力激起广大其他有情的信,却没有指引其他有情如
实观照实相,使信众认妄为真,反向法眼。这可能是最通称的“魔头”吧。可能的解释:
修定有成,表浅的贪嗔镇服,但深层的痴根未减,因其心力强,反而偏之毫厘,失之千
里。
所以一切都是缘起,魔头也并非长得丑又坏,有些还会暂时有很好的人天利益。只不过
让你一起跟他有意无意一起“痴”
l**a
发帖数: 517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 嗔
这东西你一沾,就一定能上的,你说你不想沾了,
可没那么容易的。
一般的人,这就是业,就要去消的,把眼睛弄瞎,
耳朵弄聋了,也不管用的。
沾上了,大家一起死。
或者谁幸运,能脱离,看造化了。。。。
基本大家都跑不了,都这样。
W**N
发帖数: 1037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打游戏.杀业
教育学里有个理论是“后育/喻时代”:父母随孩子再成长;简单说孩子教育父母。
从大的文化角度看,汉文化从周边比如日本韩国的文化也学习了不少,还有必要学。
从个体心理学发展和教育来说,幼儿教育是最难的。幼儿是最复杂的,每一个小身体里
带着多少劫的风风雨雨雾霭虹霓!能把孩子理解教好了是我们这一代,包括我们学佛陀
教育人的一个善业。孩子是那么有戒定慧!又那么贪嗔痴!为什么?! 打坐归打坐,
生活归生活。入世得守住此生,回答这个问题。
自己是父亲,也看过别人当父亲。体会戒不是教的,是自己学会的。摸了火炉,下次就
戒了不摸了!同时,孩子大了懂事了有定力了,戒自然也有了。经常看到美国的父母和
孩子耗耐心讲道理,结果孩子懂事又很守规矩。倒是看到中国家长,要求戒的东西很多
,结果事与愿违。
教育孩子和修佛一样,闻思修和戒定慧都需要。因果莫忘前缘。同修们谁是幼儿?谁又
不是呢?我们大家之间有区别吗,我们又跟佛有什么区别吗?
t******g
发帖数: 17520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初业清净
是有一点你的意思,总地来说这样想是一个strategy,可以看作是一种思维去安定情绪
,可以让思维不再繁殖发酵, 一种平衡的手段。。。
如果把自己想成SB然后自怨自艾, 那这种手段就不能用了。
认为自己和他人是SB,还有一个意思就是“been there, done that”, 很多话题都是老
生常谈了, 没有新意。祥林嫂一样的。
这种想法举个例子, 如果工作太紧张, 可以想公司被火烧了, 或者你辞职了。。。
这不是真的发生了。 只是自己的一个愿景。
捡垃圾也是一样的想法,如果对丢垃圾的人心存不满, 那就defeat the purpose
了。
就像是翘翘板一样的, 寻求的是个平衡。就象佛经上说的, 大家是厨子, 要得是讨
好王心, 要会察言观色, 知道这个王喜欢什么。。。
说白了是对自己好的一种表现。
不过这种手段可以说是比较粗的。
很少有人可以对别人不好, 对自己好的。
慈心禅中的一种,就是对治这种嗔心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意思是, 在别人也没有发现的时候, 已经发现了忧的potential
会发生了。也就是比较警觉。
至于吃饭, 可以作为练习的手段, 一顿20分钟能吃完的...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6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7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我所见的真感应
弥陀接引、陀罗尼被现金莲花
灵蛇报恩
放生行善,众教奉行
业报难逃偿宿债
随缘,欢喜放生
今能念佛,又能放生,九品莲台高步无疑
大龟报恩
人间行者
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浩瀚师恩,无以为报
十年放生有感
后记
放生十...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ZZ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