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嗔心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h********7
发帖数: 54
1
三殊胜
修持佛法首先应该知道修行的方法。在修持善法时怎样发心?修法时心是不是被外
缘所转?修法后有没有如理如法回向功德?这些都关系到修行能否成为解脱和成就之因。
行持善法一定要以三殊胜来摄持,这样行善的功德才能日日增上、直至成佛永不灭
失。这三个修法按顺序是加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和结行回向殊胜,其中发菩提心
要贯穿修法全过程。
有四种心念或行为会使我们的修行失去其本应有的价值:嗔怒、夸耀、懊悔和不回
向功德给一切众生。缺少三殊胜的摄持,这四者当中任何一个都能耗尽我们的善根。
一念嗔心能摧毁一千大劫里上供下施积累的所有福德善根,,凡夫遇到违缘,很容
易起嗔恨心,损毁自己的功德,无始以来修法的功德都可能灭失。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非常快,人们好像都不屑于有耐心,比着看谁脾气大、爱发火。
如果事情没有按自己期望的样子发展,马上就急了。大家下意识里都觉得只有事情都符
合心愿,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快乐。说实在的,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结果不还是在轮回里不快乐着吗?可见随心所欲并不能保证快乐。既然如此,不称心
如意的时候也没必要大动肝火。
堪布阿琼仁波切在他的大圆满前行讲义里说:有些...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密宗断惑论》谤法的过失
索达吉堪布 著
顶礼普贤王如来!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
显密深广虚空中,传承加持集浓云,
放射教理巨雷声,遇痴邪众当躲避。
前世宿缘虽成熟,亦于密法具正见,
无力遮止邪说者,欢喜谛听我宣说。
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为度化无边有情,适合种种不同的根基而宣说了八万四
千法蕴。《普作续》云:“为调贪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律,为调嗔惑之对治,宣说
二万一千经,为调痴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论,为调三毒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密。
”如是根据所化众生的界、根性、意乐的不同,佛宣说了三藏十二部及密续部等无量殊
胜法门,后来以印、藏、汉为主的高僧大德们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众多教派而饶益无边有
情,如雪山之水分流四方,普泽了大地。对各宗各派的如来清净教法本应普皆推崇,然
有少数人或基于凡夫情见,除自己的宗派外不承认其余宗派是正教,尤其对无上密宗多
有疑惑,甚至诽谤。为了昭明正理,故于此简略阐述涉及到密宗的有关问题。
谤法的过失
行文之前,首先有必要来认识一下对佛法轻易评论甚至诽谤的过失。佛法是佛陀从大觉
智海中流露出来的度人方便,是芸芸众生离苦得乐的唯一津梁,佛陀甚至把佛法比喻成
诸佛的“法身舍利”来显示...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
我觉得这些话,都要看
1 当事人的情况,
发心,和功夫境界。
2 法理上的问题,
什么叫 道,什么叫上道或见道
从普通人来讲,因为我们自己不一定很了解自己的内心,
轻微的嗔好像要某种果以后才能断。
自己看不清楚自己的内心,事情就不好说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实修,尽可能了解自己。
你可能发心不嗔,但是做不到,真到实际情况,想不生气也不行啊,
所以还是实事求是最好,就像西游记里的唐僧说的那样,管好自己,最好别让那
种事发生。
他教训悟空八戒,别把自己的袈裟露出来让别人看见,人家见了你的宝贝,
心起贪心,你给不给?给了自己这边过不去,不给吧,人家那个贪心又是被你勾
起来的。
所以,最好是不要把自己弄到要被人锯的地步,到时间想不发嗔心也做不到了,
一念嗔心起 百万障门开。前面做的努力又被嗔火全烧没了。
至于忍辱仙人,那人家可能是修到一定程度了,自然不嗔。那个不是强求、强忍的。
------
至于内外道,我觉得又分为发心和见地,发心学佛以解脱为目标,这应该说在发
心上是内道,
但是行和解都并不见得就见道了。实修再见道,是另一个分别内外道的层次。
如果说佛,当年发心求取无上真理...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4
历史上悟达国师人面疮的故事是记载得很清楚的。下面一个类似的故事,摘自
http://h.foyuan.net/home-space-uid-78294-do-blog-id-87502.html
----------------------
2010年现代龙王、虾王现身显现因果报应故事!
这是一个有关当代人面疮的真实故事,若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虾面疮”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悟达国师和人面疮的故事①,说的是唐朝时期的悟达国
师因皇帝(唐懿宗)赐予沉香法座,生起名利之心,结果宿世的冤家、西汉时期被其前
身袁盎屈斩的晁错得以化为人面疮,使其备受痛苦折磨而群医束手无策,后蒙迦诺迦尊
者以三昧法水相救,解开怨结,超度了冤家,得以痊愈,这就是佛教著名的《慈悲三昧
水忏》的缘起。
多年前刚阅读这个故事时,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今生也会遇到类似的人和事,
还会受当事众生所托来写相关文章。本文就是受其中的虾王同修所托而写,希望以此文
普告大众因果不虚,以警世人切勿再杀生吃肉,自招其殃,也把虾王在往生前对世人所
说的肺腑之言借此文公布于众。
事情要从2010年... 阅读全帖
e***e
发帖数: 91
5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随缘的心
第52个:随缘的心
作者:释戒嗔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我的两个小师弟戒尘和戒痴都很贪玩,有段时间常跑到平湖边上玩,有时拉着戒嗔
一起去,但戒嗔只是坐在旁边看他们玩。
他们两个在平湖里玩得很开心,时而在水很浅的湖边互相泼水,时而捡起湖边的小
石头打水漂,有时候还为谁打的水漂多一个少一个而争执,出家人有这样争胜之心确实
不应该。
平湖水很清,水清并非绝对无鱼,有施主喜欢在湖边垂钓。戒尘和戒痴如果看到有
人在附近垂钓,就会把水漂越打越靠近他们,弄得鱼儿都不敢上钩,垂钓的施主看见他
们,只是笑着叹气,收拾渔具回家去了。
平湖边上住的王施主家前些日子来了三位亲戚,是一家三口,父母和儿子,他们从
城里来这边散散心。我们所在地方离王施主住的地方很近,他们几个经常从窗户上可以
看到我们。
我们开心的样子,吸引了他们,于是他们也从别墅中走出来。这位父亲奇怪地看了
我们很久,终于忍不住问戒嗔,这个游戏真的这么好玩吗?我看两个小和尚玩了很多天
,依然是那么开心。
戒嗔笑着点头回答他,平湖是好玩的地方。
不久,我看他们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效...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6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7
我希望MM 不要把这个过程理解为神奇的“顿悟”。相反,它是一个符合理智的过程。
我以前听几个本版的大虾说“只要正念一提起,正邪不两立,烦恼自然减少”。事实却
并非容易。大概半年前,我有过另一个意外需要处理,我很焦躁,也想到观自己的“受
”与“心”,但焦虑的压迫感还是很强大。事情后来却很顺利的解决了。反思自己白白
起了那么多嗔心。那时候,版上几位大虾的讨论让我意识到读“杂阿含的”必要,读到
CPATH老提的“味患离”,觉得很有道理。
直到这次挫折的发生,发现嗔心还是跟上次一样进进出出。一方面在愁课题,另一方面
又觉得自己的修练缺了哪个环节,还这么不淡定。就不停的在思考,怎么“离”阿?在
打坐中,可能五盖变轻,忽然才意识到“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
是你讲的“舍觉支”:to be able to face life in all its vicissitudes with
calm of mind and tranquility, without disturbance, with dispassion and
detachment。如何更实战,我认为就是要辨清烦恼种类,:...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8
阿弥陀佛!您可以学习一下索达吉堪布宣说的“藏传净土法”。末学自己分别念觉得可
以念佛号,抄经和做各种善事回向给他,愿他早日悔改。如果您愿意,也可以发私信到
末学信箱,末学每天为他回向。
在网上找到一个戒邪淫论坛,也许会对您有帮助。http://bbs.jiexieyin.org/forum.php
第五十一课
思考题:
1. 什么是非梵行?
2. 什么是大邪淫,中邪淫,小邪淫?
3. 邪淫的等起是什么?
4. 现在有些人以密宗的双运为借口作不净行,你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
5. 邪淫有什么果报?
6. “法苑珠林”中提到邪淫有哪十种罪过?
7. 断除邪淫有何功德?
在十不善业中,现在正在讲身体的三种不善业,前面已经讲了杀生和不与取,今天讲非
梵行。
所谓的非梵行,是指下到梵行居士 、上至比丘,对成年女人、幼女、旁生或者非人 作
不净行,以及一般在家人在非处等作不净行。本来十不善业中说的是邪淫,而此处说的
是非梵行,这是为了便于对一般人阐述,或者因为嘎单派教言中也出现过。梵行是指断
除一切淫行,因此这里所说的非梵行,既包括梵行居士至比丘之间的人作不...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宗萨钦哲仁波切《远离四种执着》09年尼泊尔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4 20:27:26 2013, 美东)
十二岁的萨千•贡嘎•宁波禅坐了六个月后见到文殊菩萨,然后文殊菩萨给
予他《远离四种执着》这个教法:“若执著此生,则非修行者;若执著轮回,则无出离
心;若执己目的,则失菩提心;若执取生起,即失正知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巧妙
地运用此法深刻剖析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
【一】
释迦牟尼佛说诸法皆是因缘而起,而因缘境况则取决于发心(动机)。
所以,首先,我必须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发心。
从我自己开始,作为这次课程的讲授者,我必须调整自己的发心。
身为这些教法的传递者,提供这些讯息的人
作为老师或是传播这些教法的媒介,我的发心,如果可能的话,应当是完全基于菩提心。
至少,应当是出于为了利益他人的善心。
作为老师,我不应当为了广纳门徒而阐述这...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10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673
佛教的人生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 2011年11月30日晚上』
檀传宝教授致辞:
各位晚上好!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佛教界非常有名望的高僧——索达吉堪布。
堪布在佛教上有极高的造诣,曾前往欧美、东南亚多国弘法,近几年又应邀到北大、清
华、人大等国内很多著名高校讲学。今天来北师大是第一次,我们对此深感荣幸。下面
掌声有请堪布——
这是我第一次来北师大,心里非常高兴。今天跟大家一起作个简单交流,讲讲“佛教的
人生教育”。
这个题目,好像是学校这边定的。我到大学里跟大家交流,题目有时候是校方定,有时
候是自己定。说实话,我今天没怎么去思维这个题目,刚才在路上还在想:“到底要讲
些什么呢?”但不管怎么样,自己在这方面还是有一点心得,利用这个时间,跟大家谈
谈也未尝不可。
一、要有一颗感恩心
人生中最关键的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要有一颗感恩心。
我们现在拥有的学识和智慧,都源于自己的老师,因此,不管在求学阶段,还是从学校
毕业之后,何时何地都要记得老师的恩德。
刚才与檀教授交谈时,他也讲了自己和老师的...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To RunSun
☆─────────────────────────────────────☆
Yisu (yisnotme) 于 (Fri May 28 09:27:20 2010, 美东) 提到:
Runsun, 你发的那些关于密勒日巴文字和标题,你想说明什么呢? 如果你认为他们是
不净的, 这正说明了你还远没有到看到不净的文字不产生不净的联想的境界。 你是如
此,别人也是如此。 那你又为什么把不净的语言屡屡送给别人,还谎称自己并没有不
净的动机呢?
或是想说明密勒日巴其实是个恶人吗? 你昨天还说,恶行恶语要看动机。 你又是如
何知道他的动机呢?
你这两天的骂人贴, 我会全部删除, 也希望你能最后听我一句。 你如此修行, 绝无
成功的可能。 最幸运的结果可以成一个自了汉, 离佛离道太远了,太远了,太远了....
..。
☆─────────────────────────────────────☆
runsun02 (runsun) 于 (Fri May 28 21:40:20 2010, 北京) 提到:

说明密勒日巴是个淫棍邪徒。
什么叫不净的文字?我说的是空口造谣?...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开贴扯 '道化人生' 了
☆─────────────────────────────────────☆
Hermes99 (Hermes99) 于 (Thu Oct 20 23:46:31 2011, 美东) 提到:
有贴佛化人生的,我就跟着合一下道化人生。其实,标签是无所谓的。
估计吵架的歇停了。可以开扯了吧。我通常是扯着扯着就扯出灵感了,所以,先感谢参
与。
都说,易有太极,而后是生两仪,两仪再生四象,四象而后生八卦,八卦用来类万物。
俺就以这句圣人总结的话为引子,扯几段,一为阴阳篇,二为类象篇,三为消长篇,四
为变化篇。扯完了,就差不多是偶的世界观。所以,世界观阿,也是很严肃的事情。
肯定有人觉得我是扯。我就行而上的扯扯,行下的也扯扯。
☆─────────────────────────────────────☆
luobing (萝冰) 于 (Fri Oct 21 00:12:43 2011, 美东) 提到:
☆─────────────────────────────────────☆
Hermes99 (Hermes99) 于 (Fri Oct 21 00:17:32...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3
四大菩萨
(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义
二、慈悲的类别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圣号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性别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本迹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道场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圣像
四、慈悲的代表—称念观音的功德
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
各位,勤求无上智慧,是上求佛道,实践无边愿行,是下化众生。但当我们开始上求下
化时,首先必须具备无限度的慈悲,然后始可展开弘法工作,建立利生事业,以完成佛
子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达到学佛、成佛之目的。因此,今晚要与各位讨论的题目,是‘
无限的慈悲’。可分慈悲的意义,慈悲的类别,慈悲的需要,以及慈悲的代表四点来说
明。
一、慈悲的意义
何谓慈悲?慈悲,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亦是佛教的基本精神。佛教的大乘教义及利他的
行为,皆本自慈悲。而慈悲又本自人性的平等。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凡有
生命的动物,无论贫富贵贱,无论冤与亲,人与畜,皆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因此
,诸佛菩萨,从一切众生,佛性平等,无二无别的观念中,自然对一切众生流露...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2766
14
来自主题: _OccultWisdom版 - [合集] 开贴扯 '道化人生' 了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Yisu (大头教主), 信区: Wisdom
标 题: [合集] 开贴扯 '道化人生' 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2 09:36:09 2011, 美东)
☆─────────────────────────────────────☆
Hermes99 (Hermes99) 于 (Thu Oct 20 23:46:31 2011, 美东) 提到:
有贴佛化人生的,我就跟着合一下道化人生。其实,标签是无所谓的。
估计吵架的歇停了。可以开扯了吧。我通常是扯着扯着就扯出灵感了,所以,先感谢参
与。
都说,易有太极,而后是生两仪,两仪再生四象,四象而后生八卦,八卦用来类万物。
俺就以这句圣人总结的话为引子,扯几段,一为阴阳篇,二为类象篇,三为消长篇,四
为变化篇。扯完了,就差不多是偶的世界观。所以,世界观阿,也是很严肃的事情。
肯定有人觉得我是扯。我就行而上的扯扯,行下的也扯扯。
☆─────────────────────────────────────☆
luobing (萝冰) 于 ...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1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From 百度
【第七识】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
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
【末那识】
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
,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
、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所’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
审思量。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
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
,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生异熟果,却能覆圣道、蔽
心性。 法相宗依修行阶段之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称为末那三位,即:(一)补
特伽罗(梵pudgala ,即人)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
如凡夫、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心位。(二)法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
八异熟识起法我见之位。此乃指凡夫、二乘及未得法空智果之菩萨位而言。(三)平等性
智相应位,乃起无漏平等性智之位,即菩萨以法...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帖:树叶。森林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defb10100bvhe.html
有一次佛陀在带领弟子乞食的过程中,经过一片森林,他抓起一把树叶,问弟子:我手
里的树叶多还是森林中的树叶多?
弟子说,当然是树林中的树叶多。
佛于是说:我能讲的法像森林里的树叶那么多,但是那些法我不说,我只说手里的树叶
。因为这些才跟解脱有直接的关系。。。
现在学佛好像很时髦。国家的政策各方面也比较变通。使很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佛教
。但是佛法有这样的说法。“佛法所缘。缘苦众生”。因为生命中有苦才会让人们有所
触动、反省。从而使人去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实际上佛开始说法并没有那么复杂,没
有那么复杂的现象。
佛法在原始传播时是很简单的。因为它就是解决问题的。不是像现在这样——有很复杂
的仪式、仪轨,以各种很复杂的修行模式出现。佛刚开始说法说得很简单,就是说的四
谛:苦、集、灭、道。它告诉你一种方式和角度,说一切皆苦。为什么这么说呢?佛就
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每个人都想觉,之所以不觉是由于很多因素。我们没能足够地
去认知生命的本质和思维状态,所以会让我们有很多痛苦产生。《...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净、心安、心平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净空法师总结
数十年学佛经验所提出的修行原则。他认为,今天社会动乱,归根究底是因为疏忽了伦
理、道德、因果和宗教四种教育。而要想真正化解冲突,落实和平,就要从自己内心做
起,将自己对人、对事、对物对立的念头消除。法师说:“人人反求诸己,心地纯净纯
善,世界必定充满光明。”只有放下执念,做到不贪不嗔不痴,才能真正做到“心净、
心安、心平”。
净空法师指出,佛教具有和谐世界的精神和方法。儒家有云: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
后来变成不善?只是本性迷失了。净空法师说:“有时候讲到有些人有特异功能,其实
这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现在之所以失去了,就是因为妄想、分别、执著。只要把这
些都放下,能力就会出现。就像身体不健康,把病根除掉,就会恢复健康,而治病的最
好方法就是放下执著。”
现在,全世界每个人都关心如何化解冲突,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平。
净空法师认为,冲突更深的根是自己本身的冲突,要想真正化解冲突,落实和平,就要
从自己内心做起,将自己对人、对事、对物对立的念头消除:“我跟这个人好,喜欢他
;跟那个人不好,我恨他,这就是冲突的根源。...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5175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果说: “这是我的底线”
I agree with you 嗔心 is bad, I am not sure if 嗔心 is useful when
you want to resist bad things, that is still 用来关照内在,
not 用来关照他人.
when there is no bad things in this world, people will not have 嗔心.
when someone's level is very high, he can resist bad things without 嗔心.
解决 without 嗔心, that is in very high level.
解决 with 嗔心, that is in low level.
not 解决, that is no level.
w**u
发帖数: 31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察情绪与受心念住
你讲的是隆波田体系里的说法。
----------------------------------------------------------------------------
---
原地经行与四念住的关系
2015/01/14隆波田动中禅
作者;岩松
“原地经行”是隆波田内观的一个新的练习方法。练习时,借助于觉知脚底和地面的碰
触来培养觉性,属于四念住中的身念住。四念住是佛陀教导的唯一导致解脱的道路,也
就是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和法念住。现在我们来谈谈“原地经行”与四念住的关系。
由于六根与六尘持续地保持接触,根据十二因缘,有接触就会生起感受,有感受就会生
起渴爱,因此,身、受、心、法这四个念住并不是单独生起,而是一同生起的。在修习
过程中,我们无法控制觉知的心(觉性)去观察这个或者是那个目标(所缘),觉知的
心会自动选择目标(所缘)去观察。因为在身心五蕴中,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主体
或者主宰能够掌控觉知的心(觉性),或者充当观察者的角色。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到底是谁在观察四个念住呢?事实上,只有观察和被观察
的对象,没有观察者。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四念住中...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Inspiration_from_Nagarjuna 俱乐部 】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Inspiration_from_Nagarjuna
标 题: 【夙业, 宿命的探讨】【转】佛教徒眼中的自由意志:对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超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2 20:01:38 2015, 美东)
佛教徒眼中的自由意志:对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超越
A Buddhist View of Free Will
Beyond Determinism and Indeterminism
B. Alan Wallace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18, No. 3–4, 2011, pp. 217–33
阿兰•华莱士
《意识研究期刊》,2011年,18卷,第3-4期,第217-233页
作者简介:
阿兰•华莱士是著名的佛教学者、美国作家、翻译家、教师、科研者兼佛学实践
者。他对于意识科学与心理学、思维神经科学、物理学的交叉领域等研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金刚经云:
“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何以故。须菩
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
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
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
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
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佛说:忍辱波罗蜜,如来说不是忍辱波罗蜜。这段经文其实都被世间人误会了。如
来所说的忍辱波罗蜜,其实是在讲金刚心的忍辱波罗蜜,可是世间人都把它当作是意识
心在修的忍辱波罗蜜, 所以永远都悟不了。
佛解释说: 我以前很多世修忍辱行,有一次在山林中,歌利王带着他的皇后 嫔
妃等女人出外游玩 打猎。后来国王累了坐下来休息, 不小心就睡着了; 他的那些嫔
妃们于是自己到树林中游玩,她们看见了我释迦如来的前身忍辱仙人正在那边打坐,
所以就去见他; 她们因为觉得这个人跟世俗人完全不一样,所以向他求法,这时忍辱
仙人就为她们说法。后来歌利王醒...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22
金刚乘
金刚乘
在末法时期遇到佛法很难,遇到金刚乘的教法就更难,因为金刚乘的教法只在普严
劫先生王佛、贤劫释迦牟尼佛、华严劫文殊师利佛的圣教中才出现。
莲花生大士是密宗的祖师,他从印度将金刚乘的教法完整地带入藏地。莲师之前也
有密宗大师进藏,但是因为各种违缘都没能广弘密法。莲师以其不可思议的神通降伏了
当时藏地的邪魔外道,但最重要的是他具有无所畏惧的慈悲之心,面对被业力牵引的众
生愈硬愈强,毫无退却,所以他被尊为邬金第二佛。
金刚乘被称为速疾解脱之道,具有众多积累资粮的方便,不需要按显宗经典所说的
经三大阿僧祇劫,或肝脑涂地等极大苦行即能证果。这对于生在末法时期,缺少耐心又
脆弱的我们来说,真是一个好消息。
社会上对密法有很多误解,比如学密法的可以肆无忌惮地喝酒、行淫、杀生等等。
事实上,密法的行持与修行人的证悟境界、修法的场合等密切相关,只有达到境界才能
做相应的行为,否则会造下严重恶业,果报惨烈。西藏有句老话:普通人不能做瑜珈士
的行为,瑜伽士不能做大成就者的行为。
学习密宗需要以显宗为基础。藏传佛教中是显密共修,许多显宗的修法,都会拿出
专门的时间进行修持。显密共修对修行人来说是...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20439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birdwot (干锅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微信背后的价值观-我们要满足人性的贪嗔痴(腾讯张小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25 11:51:53 2013, 美东)
今天从一个小故事开始讲:为什么苹果的手机只有一个按钮?
(台下:我觉得对于用户来说,只有一个按钮不会有太多的干扰,只要从这里开始,其
它的菜单都在这里面了,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上次在分享的时候 Martin(腾讯总裁刘炽平,编者注)也在,他认为是因为这一个按
钮很容易坏掉,所以用户要不停去换新的手机。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上个苹果手
机的按钮就坏掉了,后来没有办法只好又换了一个。
(台下:乔布斯是想说我的产品是我来引导用户使用,所以只有一个按钮的时候,你必
须照我的操作,你只能按这个按钮来一步步操作。)
那两个按钮为什么就不能引导了?
(台下:多一个就多一个选择了。)
就不给他选择?
(台下:对,因为你要照我的思路来操作。之前看了《乔布斯传》,我感觉乔布斯性格
上有一点偏执,追求一种极致的简洁,可能跟...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4

活着的意义,完全要看生命个体自己去定义。对于有些人来说,活着的意义就是享受,
而对于有的人,则是解脱。
轮回并没有如此强的目的性。有情众生并不是被设计成一定要趋向解脱的,至少我不觉
得是这样。
我认为解脱仅仅是某些众生的自我选择。
了。
最后一句可能你还不懂是什么。
你的这种观念,是佛法不赞成的,因为佛法认为没有灵魂。轮回简单来说就是构成“自
我”的意识和物质现象的不断生生灭灭,永无休止。
如果有嗔心,嗔心很强,如果在死亡刹那,嗔心的恶业成熟,有可能会投生到恶道去,
而不是下一生继续做人来磨练。
嗔心强,也未必就一定是坏事,嗔心强的人,慧也有可能偏强,是比较容易导致解脱的
一类人。当然,不能让嗔无限制的发展,而是应该通过正确的方法去除,在这方面,佛
法提供比较根本的解决方法。但是根据个人条件基础的不同,收效也不一样。
f****2
发帖数: 311
25
前面已经讲完了忏悔三种身恶业,今天开始讲忏悔四种语恶业。
壬二、忏悔四种语恶业:
妄语离间绮恶语,发露忏悔语四罪。
无始以来,我们曾说过无数的妄语、离间语、绮语、恶语,因此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
发露忏悔这四种语罪业。
我们首先讲忏悔妄语罪业。妄语分为四种:上人法妄语、大妄语、中妄语和小妄语。
上人法妄语是指本来没有见到本尊、鬼神等却说已经见到了,本来未曾获得证相、神通
、授记等却说已经获得了。现在有些人特别喜欢说大话:有的人在拜见上师时,本来没
有见到什么,却说见到上师的身体显现为普贤王如来、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莲花生
大士、坛城等,而且还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见到”的景象;还有的人本来没有任何功
德,为了骗取别人的供养,却常说自己有种种功德;诸如此类都是上人法妄语。
一般来讲,真正的佛教徒不应该说上人法妄语,但有些人可能是不相信因果,经常大胆
地说这种妄语。其实,说上人法妄语的过失非常大。戒律中讲得很清楚:出家人说此妄
语破根本戒,居士说此妄语破五戒中的不妄语戒。有些人即便有一定的境界,也见到了
一些景象,但也不能随便说,否则,如果是比丘也会犯下一个堕罪。
大妄语是指对上师三宝恶语中...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浅谈《西游记》的佛法真意
浅谈《西游记》的佛法真意
在 “ 四大名著 ” 中《西游记》看起来似乎显得情节单一,思想内涵不够;其实并非
如此,《西游记》隐示了很深的佛法真意。
首先,从整部作品来说,借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说明了大乘佛法才是究竟成佛之道。
唐僧原来自己修的是小乘佛法,由于不能成就无上菩提,所以观世音菩萨就化身为一个
老和尚指点唐僧去西方拜见佛祖,求取大乘经典。显然整部《西游记》隐示的是大乘佛
法是究竟之道。西天取经的路实际上也是唐僧师徒自度度人的修行之路,在这里最典型
的例子就是观世音菩萨教唐僧所念的《心经》,心经是大乘般若类经典的精华,每当遇
到艰难困苦时唐僧都是依靠《心经》来坚定自己的志向。
其次,从唐僧三个徒弟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来看,他们正代表了修行佛法所必须克
服的 “ 贪 ” 、 “ 嗔 ” 、 “ 痴 ” 三种业障。猪八戒代表贪欲重的众生,贪色
、贪财、贪名、贪吃、贪睡 ...... 所以给他取名八戒,意思是必须持戒。就戒律而言
,世尊宣扬佛法时根器高者能自觉履行戒律,但随着学佛人根器日益低下,不能根据具
体情况来处理自身行为,反而因学佛而起烦恼,于是世尊施设各种具体戒律。唐僧西天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察情绪与受心念住

痰,
Ya 没错 会先有贪,贪不到然后嗔
似乎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常常 嗔总是比较持久
观察久了,好像就比较不贪了
我想….也许是慢慢习惯观察贪心的生灭,比较不会被贪心拖走(被境所转)
嗔心
我想….应该也会慢慢习惯观察嗔心的生灭,慢慢比较不会被嗔心拖走(被境所转)
于色有贪,是”色集” (被”色”所转)
对色之贪灭了,是”色灭”
“色集” 则有 色受阴(色取蕴)
“色灭” 若还活着,则还有色的实相、本来面目
于”色” 观察实相, 观察 集、灭、味、患、离,
就是身念处的整个纲要
如此还不”究竟”(指彻底断了贪嗔)
更”究竟”的方法,就是观察贪心嗔心由何而来
由”受”而来
是怎么由”受”生成贪,每一个变化转折都观察清楚
更更”究竟”是观察”受”从哪里来,
由”触”而来
是怎么由”触”生成受,每一个变化转折都观察清楚
于”受” 观察实相, 观察 集、灭、味、患、离
就是受念处的整个纲要
………………………
观察 愈来愈仔细
于 “受 想 行 识” 观察实相, 观察 集、灭、味、患、离
就是心念处的整个纲要
我也还在学习 共勉共勉
i******s
发帖数: 566
28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张嘴就爱反驳挑人过,都是薄福薄命人 (zt)
by 惜福法师
见世间过是什么?他六根着外面的境界相,着相!着色声香味触法,里面生贪嗔痴欲诸
想,他才见到世间过。六根着外面的境界相,如果不着相,他怎么见到世间过?自己改
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有时间去管别人?一管别人,自己就先起嗔恨傲慢心!
上士无争, 下士好争
上德不德, 下德好德
执着之者, 不明道德
这个意思是说——
真正有道德的人, 不是在大众面前言行做君子, 做高尚, 做正派, 显得别人都修养不够
, 道德不足, 品性不高。
真正有道德的人, 不是拿道德来指责别人不道德, 指责别人不高尚, 指责别人不清净,
这是道德比较差的人才这样做,也就是书上写的“下德”。
扁子就说得更清楚: “修养身性是为了显示自己洁净,为了指责映衬其他人不干不净,
这就好像是举着日月在街上行走一样, 为的是炫耀自己, 像你这样的人, 能够保持一个
完整的身体, 维持九窍的齐备, 没有中途聋哑盲瘸, 那就很不错了, 哪里还有资格埋怨
老天呢! 你还是快快走吧!”
真正的道德, 他不执着做正派, 做清净, 而是什么对别人实实在在有益, 他就怎样做.
所以书上说:
上德不德,... 阅读全帖
n********t
发帖数: 1843
29
今天从一个小故事开始讲:为什么苹果的手机只有一个按钮?
(台下:我觉得对于用户来说,只有一个按钮不会有太多的干扰,只要从这里开始,其
它的菜单都在这里面了,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上次在分享的时候 Martin(腾讯总裁刘炽平,编者注)也在,他认为是因为这一个按
钮很容易坏掉,所以用户要不停去换新的手机。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上个苹果手
机的按钮就坏掉了,后来没有办法只好又换了一个。
(台下:乔布斯是想说我的产品是我来引导用户使用,所以只有一个按钮的时候,你必
须照我的操作,你只能按这个按钮来一步步操作。)
那两个按钮为什么就不能引导了?
(台下:多一个就多一个选择了。)
就不给他选择?
(台下:对,因为你要照我的思路来操作。之前看了《乔布斯传》,我感觉乔布斯性格
上有一点偏执,追求一种极致的简洁,可能跟他的理念有关系。他如果能用一个按钮来
实现,绝对不会用两个。)
那能不能不用按钮?
(其实大部分手机都不用按钮,但是可能这个按钮还是必要的。)
最重要的不是回答的正不正确,主要是看有没有一个自己的想法,任何理由都可以。
(台下:简单。)
对,简单是个很好的回答,非常好。这个问题其实...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586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善人,什么是恶人
佛法定义的善恶和世俗人想象的善恶并不完全一样。
佛法说的善,即是所有的善心所,无贪,无嗔,慧,信,轻安,喜,惭,愧。。等等,
他们都属于一种良性的意识状态,造的是善业,一个人的意识状态如果常常是这些心所
,那么就可以定义为善人。善人因造善业而往生人道,天道。
而佛法说的恶,即是所有的恶心所,不善心所,如:贪,嗔,痴,疑,慢,无惭,无愧
,掉举,嫉, 悭,邪见。。。等等,他们都属于一种负面的意识状态,造的是恶业,
如果一个人的意识状态常常是这些心所,那么就可以定义为恶人。恶人因造恶业而往生
三恶道,乃至地狱。
如果知道以上标准,我们就来看看我们是否是善人?结果并不会让人接受,实际这个世
界上的人,几乎所有的都是恶人,因为我们平常人几乎时时都有贪心所,掉举心所,痴
心所,包括嗔心所等等,要注意的是,佛法定义的贪和嗔范围广大细微的多,任何细微
的执着,排斥的意识状态都是贪或者嗔。而掉举心所更是遍布普通人的几乎时时刻刻。
如果明白了上面这个,就会明白为什么佛陀说往生人道是那么难,因为世人念念皆恶,
念念造恶业,如此下一辈子几乎都是堕三恶道,三恶道就是轮回的常态。
此生在人道,是因为久远以前殊胜
a*******g
发帖数: 867
31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有一个煤矿老板,年产值过亿,聪明能干,精力旺盛,事业正是最旺盛的时候,当年投
资一个小水电站,征地时,别人都比较买账,就有一个农民不干,非要多要四千块钱。
越谈越僵,最后,老板下了死口,说不是钱的问题,这四千块,就是不给你。
那个农民性子也刚烈,这四千块我就要定了。
最后的结局是,有一天,这个农民身上绑着炸药包闯进了老板的办公室。俩人同归于尽。
这是以前在一则报道中读到的。
还有一个身家百万的人,在超市里顺了一些洗发水、牙膏等等日用品,当场被捉。相信
其羞愧和悔恨难以表述。
类似这样的报道,这些年越来越多,看起来似乎很极端,其实,仔细辨析一下,同样性
质的事情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过去我就知道有一个科研工作者因为买菜的时候跟一个
菜贩子较上劲了,为了几毛钱就是不松口,科研工作者也说这不是几毛钱的问题,而是
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菜贩子的老公在一边卖肉,口角中操刀砍了科学家,当场瞎了一只眼,另一只的视力也
受严重影响。更不幸的还不是肉体的痛苦,因为他的科研极其依赖他的眼睛,他的事业
就此告终。菜贩夫妇也受法律惩处,痛苦不堪。
所谓小河沟里翻大船。
往往,很多大的...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32
谨慎取舍
因果不虚
如果现在就开始精进修行,这一生结束时往生极乐世界应该会比较容易,但我想大
多数人恐怕还是会继续在六道中轮回,甚至堕入恶道,原因就是很多人不相信因果。不
信因果,人就可能造下很多恶业。
有的人说相信因果,相信来世,但行动上不那么做,继续造各种恶业,这就是口头
上说信,实际上不信。
世间人也许认为如果做了违法的事,只要不被发现,就可以逃过法律的制裁,但因
果的法则没有这么简单。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因果不虚,自己造下的恶业无论经过多长
时间,如果未忏悔清净,将来都会在自己的身上成熟。
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仔细地取舍因果,善护身、语、意三门。这个道理你们一定
要记住。这个世界上神通、智慧、功德没有谁的显现比佛高,佛说因果存在,那么造业
就一定会受报。
关于因果取舍,要严格依据教证、理证,不可想当然,不可信口开河。
十善十恶
行持十善业、远离十恶业是今生安乐,来世不堕恶趣的基础。在藏地,历史上很长
的时间里,十善业是社会普遍的行为准则,但后来佛法日渐衰微,情况有了很大变化。
现在虽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十善业的内容,但没有违犯的人也很少很少。
十善业是身断除杀生、邪淫、偷盗,语断除... 阅读全帖
r*******c
发帖数: 1060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2011 New Year Resolution
2010年就这么摇摇晃晃过去了,从外在看,好像还算顺利,但是内心很多飘摇煎熬,没
有小时候那种勇往直前的爽气/勇气了,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看不清前面的路。而且
发现自己嗔心好强哦,顺我者悦,违我者嗔,积累了很多郁闷恼怒烦躁忧虑生气反感的
情绪,比如下雪开车不方便会在心里生起细微的恼怒,比如别人无心说一些打击的负面
的话也会生起恼怨之心。所幸,能认识到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总是好的。所以,2011
年,首当其冲的第一个新年决心,便是练习调伏嗔心,修炼忍辱。嗔念起了,练习觉察
嗔念,练习转念,转不了,练习忍受/忍辱/忍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不随外缘而
动荡。要像训练肌肉一样,训练大脑的惯性思维(易起嗔心)。
第二个新年决心,是希望能读一遍楞严经。今年(2011)不指望理解了,通读一遍就好
了。嘻嘻。2010年囫囵吞枣看了一下白话文解释,大部分字都认得,但连在一起完全不
懂在说什么,囧。
此外就是跑步,跳舞,阅读,希望每天都能出点汗。
还有就是每年尝试一个没做过的事情,2010年在黄石公园尝试了露营,还蛮喜欢的,
2011年暂定为学骑马。
最后祝大家元旦快乐!
z**n
发帖数: 22303
34
把这片简短的开示看完再来评价佛法里的因果理论不迟,否则就是个笑话。
关于因果的开示-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录之七
今天作一个简单的开示,谈一谈因果的问题,其中包括
因果的本体、分别、支分细节以及对因果的疑问。
什么叫做因果呢?比如说一个人去偷盗,偷了东西以后,在他的身口意中哪一个是因呢
?我们经常讲的业,在这里和因是一回事。偷盗人用手去抓一个东西放到自己的包
里,这是不是叫做因呢?当一个人心里想:我要去偷这个东西,这个起心动念是因吗?
上述身口意行为当中到底哪一个是因?一切有部和唯识宗对于因果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但是,在名言谛中比较究竟的是唯识宗所阐述的观点。
他们认为,每一个人自从无始以来到成佛之间,都有一个心的相续,此心相续有时候有
眼耳鼻舌等五识,有时候没有,无论它有怎样不同的高低和多少的分别,总有一个恒时
不灭的存在,叫阿赖耶识。造了业以后,就会在阿赖耶识里播下一个种子。
还有一个比喻是:下雪的时候,将墨水倒在雪里,雪就变成了墨水的颜色,雪化之后,
在地上就可以看到这种颜色。同样的,如果以烦恼去造业,当这个烦恼消失的时
候,这个业就会留在阿赖耶识上。
业(或因)是一种特殊的能力,... 阅读全帖
n*********s
发帖数: 256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索达吉堪布答: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18:57 2013, 美东)
索达吉堪布答: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352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问: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索达吉堪布答:除了三皈依以外,佛教中还提倡十善,也就是要行持十种善业,
断除十种不善业,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
十不善业包括:身体的三种不善业,杀生、偷盗、邪淫;语言的四种不善业,妄
语、粗语、离间语、绮语;意识的三种不善业,贪心、嗔心、邪见。断除了这十不善业
,即是十善业。
这些要求,实际上适合每一个人。大家也可以想想,普通人需不需要行持十善,
断除十种不善?肯定需要。所以,佛教徒应当遵守的,非佛教徒也不例外,只有这样,
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人。
下面对十善进行具体分析:
1)身体的三种善业
一、不杀生:在这个世界上,不杀生的根本是不杀人,这是任何国家都要奉行的
法律。
不过,现在...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36
索达吉堪布答: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352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问: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索达吉堪布答:除了三皈依以外,佛教中还提倡十善,也就是要行持十种善业,
断除十种不善业,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
十不善业包括:身体的三种不善业,杀生、偷盗、邪淫;语言的四种不善业,妄
语、粗语、离间语、绮语;意识的三种不善业,贪心、嗔心、邪见。断除了这十不善业
,即是十善业。
这些要求,实际上适合每一个人。大家也可以想想,普通人需不需要行持十善,
断除十种不善?肯定需要。所以,佛教徒应当遵守的,非佛教徒也不例外,只有这样,
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人。
下面对十善进行具体分析:
1)身体的三种善业
一、不杀生:在这个世界上,不杀生的根本是不杀人,这是任何国家都要奉行的
法律。
不过,现在的法律规定,不能杀害已出生的人,而杀害未出生的胎儿,即堕胎,
却是允许的。这有点不太合理。为什么人在肚子里可以杀,出生之后就不能杀了呢?这
在逻辑上说不过去。但由于没有法律制止,如今中国的堕胎现象非常严重,据官方数字
显示,每年记录在案的堕胎手术,就...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7
大件都砍的差不多了,要是你, 肯定已经死了。 :)
忍辱仙人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若干世之前,曾为一位在城外山林修行的行者“忍辱仙人”。一次,当时的
国王歌利王率众来此处游玩。一位宫女发现了忍辱仙人,见其仙风道骨,心生好感,上
前搭讪,仙人于是应机为宫女说法。国王见此情景,心生嗔恨,上前问仙人道:“你证
得罗汉果位了吗?”。仙人答:“尚未。”。国王又问:“你证得不还果位了吗?”。
仙人答:“没有”。国王说:“既然如此,那你就是放纵贪欲烦恼的身来挑逗女人!”
。仙人答:“我虽然尚未断除贪结,但此刻内心确实没有贪着。”。国王于是起了歹意
,他残忍地割掉了仙人的耳朵。仙人颜容不变。群臣见状,纷纷上前劝国王住手,国王
不但不听,反而嗔心大炽,他割掉了仙人的鼻子、削下仙人的手臂……直到节节肢解。
但血泊之中,仙人面目依旧相好圆满,面色丝毫没有变化。这时,天降大雨,又飞沙走
石,国王吓得大惊失色,狂心顿歇。他扔下了手中刀,匍匐到仙人血淋淋的身躯前请求
忏悔和宽恕。仙人说:“我心中既没有嗔恨,同样也没有贪欲”。国王说:“大德,怎
么知道您心无嗔恨呢?”。仙人于是作誓愿说:“我如果确实没有嗔恨,请即刻
a***n
发帖数: 1993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亦名禅那理行诸诠集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禅源诸诠集者,写录诸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道理。文字句偈,集为一藏,以贻后代。
故都题此名也。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
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
为禅那。此性是禅之本源,故云禅源。亦名禅那理行者,此之本源是禅理,忘情契之是
禅行,故云理行。然今所集诸家述作,多谈禅理,少谈禅行,故且以禅源题之。今时有
但目真性为禅者,是不达理行之旨,又不辨华竺之音也。然亦非离真性别有禅体。但众
生迷真合尘,即名散乱。背尘合真,方名禅定。若直论本性,即非真非妄,无背无合,
无定无乱,谁言禅乎?况此真性非唯是禅门之源,亦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
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藏识(出楞伽经)。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涅槃等经)
。亦是菩萨万行之源,故名心地(梵网经心地法门品云,是诸佛之本源,是菩萨道之根
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万行不出六波罗蜜,禅门但是六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
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然禅定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德万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9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8:15 2011, 美东) 提到: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释恒强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四、结集三藏
五、呵责是爱护
六、结语(含注释)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9:00 2011, 美东) 提到: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0
阿弥陀佛!非常随喜lila 不杀生的慈悲。藏传佛教大德索达吉堪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阐述藏密素食观。
藏传佛教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生成就者米拉日巴尊者也曾说过:“杀害无辜众生仅为自
己能享用其血肉;又贪爱饮酒,只为杯中物能引人沉迷、陶醉,凡此种种皆已具足堕落
复活地狱之缘起。虽眼根齐备,奈何却直堕恶趣深渊,诸人天众生因此不能不引以为戒
:即便一根刺扎入身中,其疼痛也不堪忍受;杀害众生而食其肉,被杀者之苦痛又何堪
言表?来生堕入复活地狱后,必将感受难以忍受之痛苦——浑身烈焰熊熊,其景象实乃
惨不忍睹。”
对佛经了解一知半解之人,往往自以为在显密经典中对食肉过患的描述并不频繁、
其措辞也绝非如描述别的非理之事时那般严厉、痛切,特别在密宗教义中更是对吃肉与
否的问题轻描淡写。其实,这些理解纯粹是未深入经藏的表现,因显密经论中有数不清
的文字都在阐述佛教对这一问题的究竟立场与看法——那就是必须彻底、完全地禁肉!
在所有的佛教经典中,嗜肉如命之徒都找不到佛陀对食肉饮血片言只语的赞叹之处。相
反,大量的教证理证都表明佛弟子遮止肉食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
如果有人说:佛陀已经开许所有佛教徒可...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1
阿弥陀佛!
“藏地的出家人没有不发菩提心的。汉地也是大乘佛法盛行的地方,汉地的出家人在受
戒时,同时要受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因此现在所见的出家人都可以说是菩萨,大家应该
对他们观清净心。如果对任何出家人都不指责、不诽谤,不仅可以避免诽谤菩萨的罪业
,也可以逐渐圆满一切功德。”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疯疯癫癫或者行为不如法的人,这些人当中很可能有诸佛
菩萨的化身,所以观清净心非常重要。修行好的人对一切众生都能观清净心。在藏地,
由于很多高僧大德经常向信众宣讲《极乐愿文大疏》,所以很多藏族老人都会观清净心
,当听到有人说过失时,这些老人都会劝诫:“不要说,不要说,谁都不知道菩萨在哪
里,嗡嘛呢叭美吽,嗡嘛呢叭美吽……””
“求菩萨道的人应该对一切众生平等视之,如果有人求菩萨道,文殊菩萨经常会现身试
探他们。””
“观清净心有不同的层次,高的如禅宗所说的万法是本来清净、一尘不染的觉悟境界。
以前洪寿禅师听到薪柴落地而有省悟 ,当时说偈曰:“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
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圆悟克勤禅师在《碧岩录》中也说:“一尘举大地收,一花
开世界起。”这种层次的观清净心对没有大彻大悟、...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浅谈因果关系--堪布慈诚罗珠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发布时间:2011-04-23 来源:慧灯之光一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1-04-23/1305.shtml
在这篇文章中,我准备简单地谈一谈有关因果的问题,其中包括因果的本体、分别、支
分细节以及对因果的疑问。
什么叫做因果呢?比如说:一个人去偷盗,在偷了东西以后,在他的身口意中哪一个是
因呢?我们经常讲的业,在这里和因是一回事。偷盗人用手去抓一个东西放到自己的包
里,这是不是叫作因呢?当一个人心里想:我要去偷这个东西,这个起心动念是因吗?
上述身口意行为当中到底哪一个是因?
关于因果的解释,一切有部和唯识宗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在名言谛中比较究竟的,还
是唯识宗所阐述的观点。他们认为,每一个人从无始以来到成佛之间,都有一个心的相
续,此心相续有时候有眼耳鼻舌等五识,有时候没有,但无论它有怎样不同的分别,总
有一个恒时不灭的存在,就叫阿赖耶识。造了业以后,就会在阿赖耶识里播下一个种子。
还有一个比喻是:下雪的时候,如果将墨水倒在雪里,雪就变成了墨水的颜色,雪化之
后,在地上仍可以看到这种颜色。同样的,如果以烦恼去造...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3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录之七
今天作一个简单的开示,谈一谈因果的问题,其中包括
因果的本体、分别、支分细
节以及对因果的疑问。
什么叫做因果呢?比如说一个人去偷盗,偷了东西以后,在他的身口意中哪一个是
因呢?我们经常讲的业,在这里和因是一回事。偷盗人用手去抓一个东西放到自己的包
里,
这是不是叫做因呢?当一个人心里想:我要去偷这个东西,这个起心动念是因吗?上述
身口
意行为当中到底哪一个是因?一切有部和唯识宗对于因果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是,在
名言
谛中比较究竟的是唯识宗所阐述的观点。
他们认为,每一个人自从无始以来到成佛之间,都
有一个心的相续,此心相续有时候有眼耳鼻舌等五识,有时候没有,无论它有怎样不同
的高
低和多少的分别,总有一个恒时不灭的存在,叫阿赖耶识。造了业以后,就会在阿赖耶
识里
播下一个种子。
还有一个比喻是:下雪的时候,将墨水倒在雪里,雪就变成了墨水的颜色,
雪化之后,在地上就可以看到这种颜色。同样的,如果以烦恼去造业,当这个烦恼消失
的时
候,这个业就会留在阿赖耶识上。
业(或因)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如大米的种子,我们肉眼
看不出它能发生稻芽,
但是它确实蕴藏着这样的能力...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4
你就是因果这一关过不去吧?有疑问就找答案,看看高僧们的答案能否解答你的疑惑,
如果不能至少也能提供新的思路。至于现代因果实例网络上有很多,最近中央台好像还
报道了一些。
浅谈因果关系--堪布慈诚罗珠
来源:慧灯之光一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1-04-23/1305.shtml
在这篇文章中,我准备简单地谈一谈有关因果的问题,其中包括因果的本体、分别、支
分细节以及对因果的疑问。
什么叫做因果呢?比如说:一个人去偷盗,在偷了东西以后,在他的身口意中哪一个是
因呢?我们经常讲的业,在这里和因是一回事。偷盗人用手去抓一个东西放到自己的包
里,这是不是叫作因呢?当一个人心里想:我要去偷这个东西,这个起心动念是因吗?
上述身口意行为当中到底哪一个是因?
关于因果的解释,一切有部和唯识宗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在名言谛中比较究竟的,还
是唯识宗所阐述的观点。他们认为,每一个人从无始以来到成佛之间,都有一个心的相
续,此心相续有时候有眼耳鼻舌等五识,有时候没有,但无论它有怎样不同的分别,总
有一个恒时不灭的存在,就叫阿赖耶识。造了业以后,就会在阿赖耶识...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的幻城
达真堪布仁波切开示:
我们有没有把自己视为真有、实有?若是把自他一切法,视为真有、实有,就是没有
正见,没有般若智慧。若是没有般若航船无法能够到达彼岸。
你有没有把他人视为实有真有?有时候他人对你好一点了,有一点感情了,就生起
贪心了。有时候他人对你有点不好了,产生点矛盾或冲突了,就生起嗔恨心了。这就说
明了你没有正见。嗔恨心、嫉妒心和傲慢心是怎么生起的?就是把这些视为真有、实有。
现在有些人分别心、执着心太强了,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的时候,也会生起贪心或嗔
恨心。但你能转成道用也行。比如:他在电视画面里对你翻脸的时候,你心里不会生起
嗔恨心;他对你微笑的时候,你也不会生起贪心;他在那里发财了、成功了,成为世界
首富了,成为最大的官员了,你也不会生起嫉妒心。因为你没有把他视为真有、实有,
你心里知道这是一种假象,是一种变幻。
但是对你身边的人就不一样了,无意当中碰了你一下,对你说了几句不礼貌的话,
或者对着你翻脸了等,你心里就不舒服了,生起嗔恨心了。身边的人对你好,帮助你,
对着你笑,对你说些好话,你就觉得很顺眼,很顺心,就生起贪心了。跟这个人相处行
,跟那个人相处不行;跟这个人一起走行,...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46
达真堪布慈悲开示:
嗔恨是爆发性的,一旦生起,要么骂人,要么打人。有的人甚至让他人家破人亡,最后
自己也流离失所。
佛法里讲,嗔恨心一生起来,相续中所积累的善根和福德会被彻底毁坏。因为嗔恨心一
生起来,相续立刻就变得不清净了,就像本来很平静的水面,被棍棒击打,就会波澜起
伏。同样的道理,有的人嗔恨心一生起来,杀人、放火什么都干,根本不计后果,烦恼
的程度已经到了极点,这对相续的染污和伤害是非常大的。医学上也能证明嗔恨心对人
身体的损害是非常大的。爱生气的人,嗔恨心特别重的人,寿命都很短。
有人说:“我嗔恨心很重,我很难控制自己”。其实不应该嗔恨,有人骂你、打你,甚
至伤害你,你心里去不接受,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这是在保护自己,这样谁都伤害
不到你。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谁也无法保护你,只有你自己可以保护自己!如
果你生气了,身体就会受到伤害,继而给自己带来灾难,如果不生气,即使再强大的敌
人也无法伤害你。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按世间的角度讲,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灾难。若是为
自己,就不要嗔恨他人。
站在众生的角度讲,我们要把众生当作自己的父母,当作佛。《入行论》里讲,众生...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47
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
——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
(2010年6月25日晚上)
主持人致辞:
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光临清华科技园!在讲座开始之前,首先,我对今天的主讲人—
—索达吉堪布作个简单介绍:
索达吉堪布,是喇荣五明佛学院汉僧部的主管大堪布,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曾
先后随晋美彭措法王前往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英国、日本、印度、泰国
、新加坡、马来西亚、不丹、尼泊尔等国家弘法,并被推任为美国纽约喇荣显密中心的
导师。
在著书方面,堪布的著作令人叹为观止,现已印刷出版的就有九十多本,累计字数超过
千万。
在学识方面,堪布对戒律、俱舍、中观、因明、般若等五部大论精通无碍,并通过现代
网络技术弘扬佛法,影响非常广泛。
在修为方面,堪布对时轮金刚、大幻化网、大圆满等,都证达了不可思议的境界。
在慈善方面,堪布从2007年起发起“启动爱心”的倡议,号召佛教徒在保护动物的同时
,也应关爱自己身边的可怜人。并身先士卒,先后在藏地建立了智悲小学、养老院、居
士林、小沙弥学院等;资助大量失学的高中生、大学生;在几所中学分别设立奖学金;
救济了很...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48
世间禅与出世间禅——堪布“青年佛教学术研讨会”禅修主题演讲
一. 禅修的重要性
刚才,主持人请我讲《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关于这个仪轨,你们自己看一下就行。
这里,我只是稍稍补充一点。
首先,我想说的是,信不信佛教是你的自由。我们不会用任何一种方法引诱你进入。即
使有的人想出家,我也没同意。一般来说,我不是很赞叹知识分子来这里出家。我让他
们观察自己的心,这样的决定是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不然,你初到寂静地,刹那间产生了一种感觉:啊,出家是多么地清净啊!但是,时间
一长,你偶尔萌发的不成熟的发心就渐渐退失了。对你们自愿出家,我都是抱持这样谨
慎的态度,对你们信教更不会强求,会尊重你个人的决择。
在座的同学,有的对佛教有信心,但对佛教的教义又不太了解。带着这样一种信心,跟
着上师或什么人到处跑,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趋入歧途。如果没有缘起,你不会值遇很
好的上师。各种修法是那么多,以后都可以求,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系统地
学习佛法。
关于“禅修”,我先简略地讲一下禅修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上很多人,不
论是企业家、领导、还是学校里的老师都心力交瘁。从表面上看,科技发达给人...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