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外文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k*****r
发帖数: 21039
1
TMD又不是米国殖民地,为什么必须考英语,别人能选日语,俄语,德语,法语吗?
外文系简直就是格雷丝高系,培养倒贴嫖资外F的地方。
b********n
发帖数: 38600
2
台湾大学外文系颜元叔教授的演讲
2005年3月16日
打開天窗說亮話,中國的前途不在臺灣
(什麼叫做“臺灣經驗”?可笑!),
中國的前途不在港澳,不在海外華人,不在舔洋人後跟的學呙襁小丑,
中國的前途在中國大陸,在那13億心含“鴉片戰爭”之恥,心含“八年抗戰”之恨的中
國人身上!
他們的衣衫襤褸地製造出原子彈、氫彈、中子彈,他們蹲茅坑卻射出長征火箭和載人飛
船,他們以捏泥巴的雙手舉破世界紀錄,他們磨破屁股奪回整打的奧呓鹋疲麄冎亟ㄌ
粕蕉陕摵蠂C獎之世界模範市,……!
同胞們,他們為的是什麼?
沒有別的
他們愛此“中華”,他們不能讓“中華”再隕落!
為什麼美國人那麼愛美國,為什麼日本人那麼愛日本,為什麼有些走向“世界公民”(
可笑的癡夢!)的中國人就不愛中國?
愛中國,不再只是口號,不再只是情緒,而是要像大陸50年,苦心孤詣胼手胝足,不僅
流汗甚至流血地幹,幹,幹!
把大慶油田打出來,把北大荒墾出來,把葛洲壩攔江築起來……難以屈指的各種建設,
無數的建設,把中國建設起來,這才是愛中國!
而中國已經被熱愛了50年;她將繼續被熱愛,被那群建國者,真正的建國者,所熱愛。
我手邊這部大陸編《新英...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21039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需要全面废除各校的外文系
或者把其所授予的学位降格为专科.
我国外交部, 被外文系的白痴废物把持了, 有亡国之祸.
k*****r
发帖数: 21039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需要全面废除各校的外文系
或者把其所授予的学位降格为专科.
我国外交部, 被外文系的白痴废物把持了, 有亡国之祸.
h*******i
发帖数: 4386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各大学应该废除外文系
文史哲各专业中,最没用的就是外文系。麻痹的能放屁的,都能说英语,为啥还要专门
发个学位?
日本的文部省,最近要求各大学把文史哲专业关停并转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在90%
以上。麻痹的米国各大学,一大半是各种文史哲垃圾专业。 养了一帮蜜柚的跟屁,走
狗,和票蛆。
j****n
发帖数: 307
6
院系调整造成北大迁出院士列表:
王湘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1952年调至东北人民大学
吴文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系教师,1952年调至中国科学院数学所
张宗燧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52年调至北京师范学院
朱光亚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52年调至东北人民大学
于 敏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兼助教,1951年调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
理研究所
唐敖庆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52年调至东北人民大学
蒋明谦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52年调至北京医学院
曾昭抡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50年调至教育部
朱起鹤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师,1952年调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张树政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助教,1950年调至重工业部
袁翰青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50年调任文化部科学普及局局长
苏 锵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学生,1952年调至清华大学
庄孝惠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动物系教授,1950年调至中国...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2226
7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巨流河不算小说把?
《巨流河》选读
目录

第一章 歌声中的故乡
第二章 血泪流离——八年抗战
第三章 “中国不亡,有我!”——南开中学
第四章 三江汇流处——大学生涯
第五章 胜利——虚空,一切的虚空
第六章 风雨台湾
第七章 心灵的后裔
第八章 开拓与改革的一九七○年代
第九章 台大文学院的回廊
第十章 台湾、文学、我们
第十一章 印证今生——从巨流河到哑口海
后记 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齐邦媛先生与《巨流河》 王德威
齐邦媛纪事
《巨流河》参考书目

巨流河是清代称呼辽河的名字,她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辽宁百姓的母亲河。哑口海位
于台湾南端,是鹅銮鼻灯塔下的一泓湾流,据说汹涌海浪冲击到此,声消音灭。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落到哑口海的故事。二十世纪
,是埋藏巨大悲伤的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犹太人写他们悲伤的故事,至今
已数百本。日本人因为自己的侵略行为惹来了两枚原子弹,也写个不休。中国人自二十
世纪开始即苦难交缠,八年抗日战争中,数百万人殉国,数千万人流离失所。殉国者的
鲜血,流亡者的热泪,渐渐将全被湮没与遗忘了。
我在那场战争中长大成人,心灵上刻满弹...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U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FDU
标 题: 陆谷孙:英文系里的那三个大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3 00:12:03 2016, 美东)
(本文摘自陆谷孙《秋风行戒悲落叶——忆师长》。)
忘记是哪一位大家(昆德拉?)说过,夕阳的余晖使一切显出醇美。年时何速,一不留
神,老已冉冉近矣,自己不但满了一个花甲,更成了复旦外文系现职教员中最年长的一
位。夕阳的余晖下,重存往会,怀想亲爱,不时有一幅幅师长的影像游走脑际,寤寐无
忘!
20世纪50年代初,内地的高等院系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改组调整。政治上向着苏联
的“一边倒”导致俄语畸形行俏,而被贬作“帝国主义语言”的英语则迭遭砍伐,直到
全国之大只剩下七八个高校英语专业为止。复旦大学的外文系英语专业是当时硕果仅存
的“七零八落”之一,更因为调入了原先分别供职于几家教会大学、私立大学和复旦以
外其他国立大学多位有经验的英语教师,一时颇有群贤毕至之盛,成为院系调整的“得
益大户”。
复旦外文系虽也有调出支援外校者,如冒效鲁先生之调往安徽大学,方重先生之调往上
海外语学院,...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U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FDU
标 题: 陆谷孙:英文系里的那三个大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3 00:12:03 2016, 美东)
(本文摘自陆谷孙《秋风行戒悲落叶——忆师长》。)
忘记是哪一位大家(昆德拉?)说过,夕阳的余晖使一切显出醇美。年时何速,一不留
神,老已冉冉近矣,自己不但满了一个花甲,更成了复旦外文系现职教员中最年长的一
位。夕阳的余晖下,重存往会,怀想亲爱,不时有一幅幅师长的影像游走脑际,寤寐无
忘!
20世纪50年代初,内地的高等院系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改组调整。政治上向着苏联
的“一边倒”导致俄语畸形行俏,而被贬作“帝国主义语言”的英语则迭遭砍伐,直到
全国之大只剩下七八个高校英语专业为止。复旦大学的外文系英语专业是当时硕果仅存
的“七零八落”之一,更因为调入了原先分别供职于几家教会大学、私立大学和复旦以
外其他国立大学多位有经验的英语教师,一时颇有群贤毕至之盛,成为院系调整的“得
益大户”。
复旦外文系虽也有调出支援外校者,如冒效鲁先生之调往安徽大学,方重先生之调往上
海外语学院,...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U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FDU
标 题: 陆谷孙:英文系里的那三个大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3 00:12:03 2016, 美东)
(本文摘自陆谷孙《秋风行戒悲落叶——忆师长》。)
忘记是哪一位大家(昆德拉?)说过,夕阳的余晖使一切显出醇美。年时何速,一不留
神,老已冉冉近矣,自己不但满了一个花甲,更成了复旦外文系现职教员中最年长的一
位。夕阳的余晖下,重存往会,怀想亲爱,不时有一幅幅师长的影像游走脑际,寤寐无
忘!
20世纪50年代初,内地的高等院系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改组调整。政治上向着苏联
的“一边倒”导致俄语畸形行俏,而被贬作“帝国主义语言”的英语则迭遭砍伐,直到
全国之大只剩下七八个高校英语专业为止。复旦大学的外文系英语专业是当时硕果仅存
的“七零八落”之一,更因为调入了原先分别供职于几家教会大学、私立大学和复旦以
外其他国立大学多位有经验的英语教师,一时颇有群贤毕至之盛,成为院系调整的“得
益大户”。
复旦外文系虽也有调出支援外校者,如冒效鲁先生之调往安徽大学,方重先生之调往上
海外语学院,...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1
(本文摘自陆谷孙《秋风行戒悲落叶——忆师长》。)
忘记是哪一位大家(昆德拉?)说过,夕阳的余晖使一切显出醇美。年时何速,一不留
神,老已冉冉近矣,自己不但满了一个花甲,更成了复旦外文系现职教员中最年长的一
位。夕阳的余晖下,重存往会,怀想亲爱,不时有一幅幅师长的影像游走脑际,寤寐无
忘!
20世纪50年代初,内地的高等院系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改组调整。政治上向着苏联
的“一边倒”导致俄语畸形行俏,而被贬作“帝国主义语言”的英语则迭遭砍伐,直到
全国之大只剩下七八个高校英语专业为止。复旦大学的外文系英语专业是当时硕果仅存
的“七零八落”之一,更因为调入了原先分别供职于几家教会大学、私立大学和复旦以
外其他国立大学多位有经验的英语教师,一时颇有群贤毕至之盛,成为院系调整的“得
益大户”。
复旦外文系虽也有调出支援外校者,如冒效鲁先生之调往安徽大学,方重先生之调往上
海外语学院,林今先生之调往厦门大学,朱复、索天章等先生之调往军队外语学院(后
陆续调回),然与调入者相比,毕竟是少数。那时,作为学生,仰望复旦外文系各位师
长,真可谓芒焰熠熠,大才槃槃;居心向学之士,只要善从诸儒不同的学养和专长,...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U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FDU
标 题: 陆谷孙:英文系里的那三个大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3 00:12:03 2016, 美东)
(本文摘自陆谷孙《秋风行戒悲落叶——忆师长》。)
忘记是哪一位大家(昆德拉?)说过,夕阳的余晖使一切显出醇美。年时何速,一不留
神,老已冉冉近矣,自己不但满了一个花甲,更成了复旦外文系现职教员中最年长的一
位。夕阳的余晖下,重存往会,怀想亲爱,不时有一幅幅师长的影像游走脑际,寤寐无
忘!
20世纪50年代初,内地的高等院系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改组调整。政治上向着苏联
的“一边倒”导致俄语畸形行俏,而被贬作“帝国主义语言”的英语则迭遭砍伐,直到
全国之大只剩下七八个高校英语专业为止。复旦大学的外文系英语专业是当时硕果仅存
的“七零八落”之一,更因为调入了原先分别供职于几家教会大学、私立大学和复旦以
外其他国立大学多位有经验的英语教师,一时颇有群贤毕至之盛,成为院系调整的“得
益大户”。
复旦外文系虽也有调出支援外校者,如冒效鲁先生之调往安徽大学,方重先生之调往上
海外语学院,...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053
13
学样,来FDU灌了一瓢水。。。哈哈。。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程雨民访谈录
作者:吴梦吟 史诗来源:《校史通讯》第70期发布时间:2010-12-24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程雨民简介:
程雨民, 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从
事研究工作。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83-1985)。著有《英语语体学》,《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汉语字基语法》,《“人本语义学”十论》等。
访 谈
我的大学是沦陷时期的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
问:您当年为什么选择报考复旦?请谈谈您在复旦的求学感受。
答:我进复旦的那个时候,进大学只要有两个因素:首先要愿意念书;第二个还是家里
要有条件。当时进大学的人少,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念书,念了也白念;要么就是没钱,
家里生活困难。你书念得一般的话,只要愿意进,家里能供应,也都可以进的。当然那
时候也有考试什么的,但不是很难。如果要说我选择复旦有个理由的话,那么离我家近
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许多大学的师生内迁到重庆
,只有一部分留在上海,复旦的一部分从江湾本部迁至当时的...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053
14
学样,来FDU灌了一瓢水。。。哈哈。。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程雨民访谈录
作者:吴梦吟 史诗来源:《校史通讯》第70期发布时间:2010-12-24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程雨民简介:
程雨民, 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从
事研究工作。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83-1985)。著有《英语语体学》,《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汉语字基语法》,《“人本语义学”十论》等。
访 谈
我的大学是沦陷时期的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
问:您当年为什么选择报考复旦?请谈谈您在复旦的求学感受。
答:我进复旦的那个时候,进大学只要有两个因素:首先要愿意念书;第二个还是家里
要有条件。当时进大学的人少,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念书,念了也白念;要么就是没钱,
家里生活困难。你书念得一般的话,只要愿意进,家里能供应,也都可以进的。当然那
时候也有考试什么的,但不是很难。如果要说我选择复旦有个理由的话,那么离我家近
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许多大学的师生内迁到重庆
,只有一部分留在上海,复旦的一部分从江湾本部迁至当时的...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053
15
刚去FDU灌了一瓢水。。。。。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U 讨论区 】
发信人: DOCKER (稻客), 信区: FDU
标 题: 程雨民: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3 19:54:07 2014, 美东)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程雨民访谈录
作者:吴梦吟 史诗来源:《校史通讯》第70期发布时间:2010-12-24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程雨民简介:
程雨民, 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从
事研究工作。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83-1985)。著有《英语语体学》,《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汉语字基语法》,《“人本语义学”十论》等。
访 谈
我的大学是沦陷时期的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
问:您当年为什么选择报考复旦?请谈谈您在复旦的求学感受。
答:我进复旦的那个时候,进大学只要有两个因素:首先要愿意念书;第二个还是家里
要有条件。当时进大学的人少,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念书,念了也白念;要么就是没钱,
家里生活困难。你书念得一般的话,只要愿意进,家里能供应,也都可以进的。当...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053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U 讨论区 】
发信人: DOCKER (稻客), 信区: FDU
标 题: 程雨民: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3 19:54:07 2014, 美东)
学样,来FDU灌了一瓢水。。。哈哈。。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程雨民访谈录
作者:吴梦吟 史诗来源:《校史通讯》第70期发布时间:2010-12-24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程雨民简介:
程雨民, 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从
事研究工作。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83-1985)。著有《英语语体学》,《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汉语字基语法》,《“人本语义学”十论》等。
访 谈
我的大学是沦陷时期的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
问:您当年为什么选择报考复旦?请谈谈您在复旦的求学感受。
答:我进复旦的那个时候,进大学只要有两个因素:首先要愿意念书;第二个还是家里
要有条件。当时进大学的人少,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念书,念了也白念;要么就是没钱,
家里生活困难。你书念得一般的话,只要愿意进,家里能供应,也都可以...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17
今年4月,清华大学决定不再续聘外文系讲师方艳华后,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毕业生、共计50多封4万余字的请愿书,希望将这位“因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导致科研成果不足”的老师留在教学岗位。
女讲师方艳华根据“就职9年未评职称必须离职”规定面临“非升即走”;学生认为规定太过死板
时隔20年,清华大学“非升即走”的人事制度再次进入人们视野并引发关注。
1993年,清华开始试行的人事改革制度中规定,讲师、副教授在规定时间内学术成果不足以提高职称,应自行走人,即“非升即走”,后来调整为“非升即转”。
今年4月,清华大学决定不再续聘外文系讲师方艳华后,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毕业生、共计50多封4万余字的请愿书,希望将这位“因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导致科研成果不足”的老师留在教学岗位。
目前,方艳华已与校方达成一致,转岗为职员。然而,因“辞方事件”产生的“教学与科研孰重孰轻”的争论仍在继续发酵。
学校: 9年未评职称老师须离职
据清华大学学生刊物《清新时报》报道,今年4月初,37岁的外文系讲师方艳华开始了3年一次的述职工作。答辩结束后,系内决定继续聘任。
述职中,主管外文系教学工作的副主任张为民对方艳华的评语是:“教...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421
18
来自主题: NKU版 - 纪念李霁野诞辰110周年
【纪念李霁野诞辰110周年】文教同辉----李霁野编辑:管理员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
时间:2014-04-03点击:   肖福堂
李霁野早年结识鲁迅,共同创办未名社,成为鲁迅先生的学生和挚友,是我国著名
作家、翻译家和鲁迅研究专家。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也是著作等身的教育家。
李霁野1949年9月来天津,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并从1951年起任系主任至1982
年。在此其间,他曾兼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天津市作家联合会
副主席等职。1997年5月4日去世前,他仍以90多岁高龄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鲁迅研究会顾问、中国民主
促进会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天津图书馆名誉馆长、天津译协名
誉会长、南开大学外文系名誉系主任等。
追逐新潮 抗争旧俗
李霁野1904年4月6日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叶集镇,1913年入私塾附读,1914年入叶
集明强小学读书。他的小学同学有韦素园、台静农、韦丛芜、张目寒等人。
1919年,著名的“五四”爱国民主运动爆发。那年秋天,李霁野考入安徽省阜阳第
三师范学校。当时,小学同学...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9
时隔20年,清华大学“非升即走”的人事制度再次进入人们视野并引发关注。
1993年,清华开始试行的人事改革制度中规定,讲师、副教授在规定时间内学术成果不足以提高职称,应自行走人,即“非升即走”,后来调整为“非升即转”。
今年4月,清华大学决定不再续聘外文系讲师方艳华后,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毕业生、共计50多封4万余字的请愿书,希望将这位“因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导致科研成果不足”的老师留在教学岗位。
目前,方艳华已与校方达成一致,转岗为职员。然而,因“辞方事件”产生的“教学与科研孰重孰轻”的争论仍在继续发酵。
学校: 9年未评职称老师须离职
据清华大学学生刊物《清新时报》报道,今年4月初,37岁的外文系讲师方艳华开始了3年一次的述职工作。答辩结束后,系内决定继续聘任。
述职中,主管外文系教学工作的副主任张为民对方艳华的评语是:“教学效果优异,深受学生欢迎。独特的英语写作教学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与学生请愿书中对方艳华的评价相同。
但外文系将材料上报至校人事处进行最终核定后,方艳华因学校“就职9年未评职称的老师必须离职”的规定,面临“非升即走”。
这也是方艳华与学校此前签订合同中的条...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4579
20
http://tw.news.yahoo.com/網路托福滿分-台大何邦婕強到變態-213000
網路托福滿分生,台大和交大別苗頭!繼交大謝瑋婷後,台大外文系大四何邦婕也滿分
。何邦婕原本進台大經濟系,但遇到不少挫折,大二下轉到外文系才如魚得水,今年參
加網路托福考了滿分。同學以「變態」、「很強」形容她的英文能力。
美國網路托福難度極高,全世界滿分考生鳳毛麟角。本報日前獨家披露今年交大外文系
畢業的謝瑋婷網路托福滿分一百二十分,「批踢踢」網友形容她是「托福之神」。台大
何邦婕也滿分,同學認為她「強到變態」。
何邦婕兩歲到五歲時,雙親到美國攻讀碩士,她跟著去。她說,剛到美國時被送到托兒
所,完全聽不懂英文,但小孩子適應力很強,不到一個月溝通就沒有障礙了。五歲回國
後,母親李少妍積極營造家裡的英文環境,她小一就看英文錄影帶、念英文書、背單字。
李少妍說:「何邦婕小二就記得五千個單字,小四開始背誦英文故事。」當國小生下課
都在玩溜滑梯、盪鞦韆時,何邦婕卻在讀英文小說,從一千字簡易版的《小婦人》、《
黑神駒》,讀到上萬字的美國青少年系列小說。
何邦婕小六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相當於大學畢業程度)...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陆谷孙:英文系里的“金童玉女”
(上篇是《英文系里的那三个大佬》: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2016603.html
此为下篇。)
“蛋头”教授林同济
学者型的教授中必须写到林同济先生。林是闽人,个头比较矮小,长一颗标准的知识分
子“蛋头”(egghead),春秋时节穿一件铁灰大衣,很有风度。我们入校之初,林尚未
划作右派,记得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林还在全系大会上朗诵他本人创作的十四行
诗以表祝贺。我曾特别注意林朗诵时口唇的伸缩张合,那动态确乎异于常人,一个个音
素从舌尖滚出,使人联想到莎士比亚“tripping on the tongue”的说法。不旋踵间,
反右的第二波(匪夷所思的是亦称反右“补课”)把林同济卷了进去,使他从外文系讲
台上消失了相当时日。
我大四那年,在政策转寰期间,林被甄别,摘帽,允许重上讲台。林本人尚未进入课堂
,各种轶闻已先他而至,不胫而走:北京某鸿儒曾盛赞林的parliamentary English(
议会式雄辩英语),又称中国之大真正精通英文的其实仅一个半人,鸿儒本人算一个,
剩下半个就是长江以南的林同济了;又有人说林...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陆谷孙:英文系里的“金童玉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7 16:20:17 2016, 美东)
(上篇是《英文系里的那三个大佬》: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2016603.html
此为下篇。)
“蛋头”教授林同济
学者型的教授中必须写到林同济先生。林是闽人,个头比较矮小,长一颗标准的知识分
子“蛋头”(egghead),春秋时节穿一件铁灰大衣,很有风度。我们入校之初,林尚未
划作右派,记得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林还在全系大会上朗诵他本人创作的十四行
诗以表祝贺。我曾特别注意林朗诵时口唇的伸缩张合,那动态确乎异于常人,一个个音
素从舌尖滚出,使人联想到莎士比亚“tripping on the tongue”的说法。不旋踵间,
反右的第二波(匪夷所思的是亦称反右“补课”)把林同济卷了进去,使他从外文系讲
台上消失了相当时日。
我大四那年,在政策转寰期间,林被甄别,摘帽,...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陆谷孙:英文系里的“金童玉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7 16:20:17 2016, 美东)
(上篇是《英文系里的那三个大佬》: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FDU/31207409.html
此为下篇。)
“蛋头”教授林同济
学者型的教授中必须写到林同济先生。林是闽人,个头比较矮小,长一颗标准的知识分
子“蛋头”(egghead),春秋时节穿一件铁灰大衣,很有风度。我们入校之初,林尚未
划作右派,记得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林还在全系大会上朗诵他本人创作的十四行
诗以表祝贺。我曾特别注意林朗诵时口唇的伸缩张合,那动态确乎异于常人,一个个音
素从舌尖滚出,使人联想到莎士比亚“tripping on the tongue”的说法。不旋踵间,
反右的第二波(匪夷所思的是亦称反右“补课”)把林同济卷了进去,使他从外文系讲
台上消失了相当时日。
我大四那年,在政策转寰期间,林被甄别,摘帽,允许重上讲台。...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陆谷孙:英文系里的“金童玉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7 16:20:17 2016, 美东)
(上篇是《英文系里的那三个大佬》: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2016603.html
此为下篇。)
“蛋头”教授林同济
学者型的教授中必须写到林同济先生。林是闽人,个头比较矮小,长一颗标准的知识分
子“蛋头”(egghead),春秋时节穿一件铁灰大衣,很有风度。我们入校之初,林尚未
划作右派,记得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林还在全系大会上朗诵他本人创作的十四行
诗以表祝贺。我曾特别注意林朗诵时口唇的伸缩张合,那动态确乎异于常人,一个个音
素从舌尖滚出,使人联想到莎士比亚“tripping on the tongue”的说法。不旋踵间,
反右的第二波(匪夷所思的是亦称反右“补课”)把林同济卷了进去,使他从外文系讲
台上消失了相当时日。
我大四那年,在政策转寰期间,林被甄别,摘帽,...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5
杨必——令人扼腕的英才
2011年05月30日17:32 南方人物周刊
本刊记者 李乃清 发自上海、北京
是了,这就是我们的名利场。这里虽然是个热闹去处,却是道德沦亡,说不上有什
么快活。
——《名利场》“开幕以前的几句话”
英国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几乎成了杨必的名片。
这部“罕见的佳译”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仍是业界经典译本,著名学者陆谷
孙曾撰文高度评价,“英蕤窈窕,元气淋漓,非文字功力出众,小说文学修养精湛者不
可为。”
而《名利场》背后的杨必,又是怎样一位女性?
吴学昭曾和记者聊过杨必:“她和我姐姐常‘合’(沪语Ge)一起上学,当时我们家
离学校近,她每天放学到我家来,我母亲总让她先吃点心再做功课,她15岁就没了母亲
,能感到一种家庭温暖吧。”因年龄相近、同在上海工部局女中就读,吴家姐妹和杨必
关系颇近。
“杨必好像和姐姐(杨绛)不太像,她比较年轻,也比较时尚,现在叫帅,从前叫
Smart。”吴回忆道,“她长得很漂亮,皮肤雪雪白(沪语);加上她个子高,穿得又时
髦,很讲究上海小姐的派头;她在国际劳工局时,我看到她穿那种黑皮夹克,当时很少
女孩这么...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2193
2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洋”汉学家
是。现代学术本来就是走西方学术的路子,讲逻辑、分析、推理,和注重意会、神传的
中国传统文论不同。中西可以互补的地方很多。
说起中国人做什么文学的问题想起个玩笑,国内不少外文系老师出国进修,对方学校都
请他们教中文和中国文学。外文系的朋友很叹苦,虽然自己说中文,但不等于会教中文
;作为外文系老师,他们对中国文学的了解常常远不如外国文学,说还不如让他们教外
国文学更得心应手。不过不少外文系学生出国以后都转学中国文学,不以自身为本无法
在国外立足。夏志清李欧梵这些现在很有名的国外的中国文学学者,都曾是外文系出身。
wh
发帖数: 141625
27
杨必——令人扼腕的英才
2011年05月30日17:32 南方人物周刊
本刊记者 李乃清 发自上海、北京
是了,这就是我们的名利场。这里虽然是个热闹去处,却是道德沦亡,说不上有什
么快活。
——《名利场》“开幕以前的几句话”
英国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几乎成了杨必的名片。
这部“罕见的佳译”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仍是业界经典译本,著名学者陆谷
孙曾撰文高度评价,“英蕤窈窕,元气淋漓,非文字功力出众,小说文学修养精湛者不
可为。”
而《名利场》背后的杨必,又是怎样一位女性?
吴学昭曾和记者聊过杨必:“她和我姐姐常‘合’(沪语Ge)一起上学,当时我们家
离学校近,她每天放学到我家来,我母亲总让她先吃点心再做功课,她15岁就没了母亲
,能感到一种家庭温暖吧。”因年龄相近、同在上海工部局女中就读,吴家姐妹和杨必
关系颇近。
“杨必好像和姐姐(杨绛)不太像,她比较年轻,也比较时尚,现在叫帅,从前叫
Smart。”吴回忆道,“她长得很漂亮,皮肤雪雪白(沪语);加上她个子高,穿得又时
髦,很讲究上海小姐的派头;她在国际劳工局时,我看到她穿那种黑皮夹克,当时很少
女孩这么...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U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FDU
标 题: ”这就是我们的名利场“——记杨必(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 22:39:33 2014, 美东)
杨必——令人扼腕的英才
2011年05月30日17:32 南方人物周刊
本刊记者 李乃清 发自上海、北京
是了,这就是我们的名利场。这里虽然是个热闹去处,却是道德沦亡,说不上有什
么快活。
——《名利场》“开幕以前的几句话”
英国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几乎成了杨必的名片。
这部“罕见的佳译”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仍是业界经典译本,著名学者陆谷
孙曾撰文高度评价,“英蕤窈窕,元气淋漓,非文字功力出众,小说文学修养精湛者不
可为。”
而《名利场》背后的杨必,又是怎样一位女性?
吴学昭曾和记者聊过杨必:“她和我姐姐常‘合’(沪语Ge)一起上学,当时我们家
离学校近,她每天放学到我家来,我母亲总让她先吃点心再做功课,她15岁就没了母亲
,能感到一种家庭温暖吧。”因年龄相近、同在上海工部局女中就读,吴家姐妹和杨必
关系颇近。
“杨必好像和姐...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29
文革中自杀的部分知识精英名录(第三批,175名)
作者:张允若
时间:2011-06-17 20:44:37
分类:默认分类
文革中自杀的部分知识精英名录(第三批,175名)
按语
这里提供的是文革中自杀的知识精英的第三批名录,共175名。这批受难者虽然知名度
不及前两批,但也都是各单位的骨干或新秀。其中有不少中学教师,他们是为国家民族
培养后代的神圣园丁,在文革中受到极其严重的冲击、极其残暴的伤害。
我们说过,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每一个人都是应该铭记的,不论他们的性别、年龄、职
业或文化程度,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个生命的夭折都是他们家庭、亲人、
朋友难以平息的伤痛。但是我们没有能力把这场浩劫中受迫害致死的大约两千万人的名
字都记录下来,就像美国人把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死去的官兵名单镌刻在首都华盛顿
的墙体上那样,这是需要执政当局调动全国的行政力量去做的事情,可是在中国这简直
是梦想。现在只有一些民间的热心人士,在默默地做一点调查和记录,难免是零敲碎打
、挂一漏万的,即使如此还阻力重重、艰难万分,说来真是可悲亦复可叹!
知识界是这场史无前例的人祸的重灾区,知识分子是这场空前野蛮...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U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FDU
标 题: 复旦教授、《英汉大词典》前主编陆谷孙去世,享年76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28 08:45:20 2016, 美东)
复旦教授、《英汉大词典》前主编陆谷孙去世,享年76岁
澎湃新闻 07.28 13:58 阅读25万+
7月28日下午1时39分,英汉大词典主编、著名翻译家、复旦大学外语学院教授陆谷孙先
生在上海新华医院去世,享年76岁。陆谷孙一生从事英美语言文学的教学、研究和翻译
工作,专于英汉词典编撰和莎士比亚研究。
陆谷孙先生曾说,他觉得编词典就像做厨子,受不了做饭做菜的热气,就不要轻易进词
典编纂的厨房。对于这一被英语词典鼻祖约翰逊称为“无偿劳作,虽成无荣”的工作,
陆谷孙一做就是30年。
这两三年,陆谷孙教授的身体一直不是太好,但在2015年8月19日的上海书展上,由陆
谷孙教授主编的《中华汉英大词典(上)》举行了首发式,陆教授亲自来到现场,做了
一个简单的发言,内容依然和他的词典编撰理念有关。
关于怎样才是好词典,他说,如果买到或者需要一本汉英词典...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1
复旦教授、《英汉大词典》前主编陆谷孙去世,享年76岁
澎湃新闻 07.28 13:58 阅读25万+
7月28日下午1时39分,英汉大词典主编、著名翻译家、复旦大学外语学院教授陆谷孙先
生在上海新华医院去世,享年76岁。陆谷孙一生从事英美语言文学的教学、研究和翻译
工作,专于英汉词典编撰和莎士比亚研究。
陆谷孙先生曾说,他觉得编词典就像做厨子,受不了做饭做菜的热气,就不要轻易进词
典编纂的厨房。对于这一被英语词典鼻祖约翰逊称为“无偿劳作,虽成无荣”的工作,
陆谷孙一做就是30年。
这两三年,陆谷孙教授的身体一直不是太好,但在2015年8月19日的上海书展上,由陆
谷孙教授主编的《中华汉英大词典(上)》举行了首发式,陆教授亲自来到现场,做了
一个简单的发言,内容依然和他的词典编撰理念有关。
关于怎样才是好词典,他说,如果买到或者需要一本汉英词典,不妨去试试——查十个
词,皆有,或者十之八九个都有,“我觉得这本词典基本就非常有用了。十个词里,两
三个才有,其他的没有,那别买了,这本词典没什么用。”
在发言的最后,陆谷孙教授对着大家说,“我已经这把年纪了,刚刚毛尖讲到祝我健康
,大概健...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19908
32
1948年,国立中央大学已超过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排名亚洲第一。
数年之后,新的南京大学在院系调整中被肢解,“五痨七伤,断腿残足,人走楼空。”
1952年10月20日,南京大学法学院政治系的大二学生陆锦璧,正慢腾腾地收拾着行
李,不情愿地准备离开校园,前往上海。他和同学们这年暑假回来后才听说,国家对高
校进行院系调整,南大与安徽、庐江、圣约翰、复旦、东吴、上海七所大学的法律系、
政治系均被裁撤,合并为华东政法学院,设立在上海原圣约翰大学校址。
  突如其来的通知让他和同学们颇感忐忑,很多人不愿意走,不知道这种合并意味
着什么。他们只知道,入学两年来,在“土改”“三反”“思想改造”等运动之后,学
校的命运已经越来越不在其师生掌握之中,更多的是“要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为实际
需要而服务”。
  院长高一涵教授突然来到他们位于成贤街的宿舍,同学们赶紧搬出板凳给他。这
位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政法系的教授,这年已经67岁,他编写的《政治学概论》,是法
学院大一新生们的必修课,每年由他亲自讲授。那天他坐在学生中间,以和缓的语气安
慰道:“同学们,你们先走一步,我们随后也要到上...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3
内容简介 · · · · · ·
巨流河,在清代被称为巨流河;哑口海位于台湾南端,是鹅銮鼻灯塔下的一泓湾流。这
本书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那立志将中国
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父亲,在牧草中哭泣的母亲,公而忘私的先生;唱着《松花江上》
的东北流亡学子,初识文学滋味的南开少女,含泪朗诵雪莱和济慈的朱光潜;那盛开铁
石芍药的故乡,那波涛滚滚的巨流河,那暮色山风里、隘口边回头探望的少年张大飞…
…六十年来,作者读书、教书,写评论文章,却一直念念不忘当年事——郭松龄在东北
家乡为厚植国力反抗军阀的兵谏;抗战初起,二十九军浴血守卫华北,牺牲之壮烈;南
京大屠杀,国都化为鬼蜮的悲痛;保卫大武汉,民心觉醒,誓做决不投降的中国人之慷
慨激昂;夺回台儿庄的激励;一步步攀登跋涉湘桂路、川黔路奔往重庆,绝处逢生的盼
望;在四川、在滇缅公路上誓死守土的英勇战士的容颜,坚毅如在眼前;那一张张呼喊
同胞、凝聚人心的战报、文告、号外,在作者心中仍墨迹未干……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
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
的中国!
作者简介 · ·...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7190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余光中昨天上午過世這邊沒人管
22歲來台灣
大陸人
錯不了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D%99%E5%85%89%E4%B8%AD
父親余超英,母親孫秀君。父親余超英本籍福建泉州永春。母親為江蘇武進人,妻子為
常州人,且在南京出生,故以江南人自命。抗日戰爭時在四川讀中學,感情上亦自覺為
蜀人。因生日正好是重陽節,所以自稱「茱萸的孩子」。
1928年10月21日(農曆9月9日),出生於中國南京。小時居住南京,亦隨父母返回福建
省永春、江蘇武進,並經常來往於杭州。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流亡於江蘇、安徽淪
陷區。1938年 隨母親逃往上海,居住半年,後經由船隻經過香港抵達安南,又經過昆
明、貴陽,抵達重慶與父親相聚。
1940年 進入南京青年會中學。當時校址在四川。1947年 畢業於南京青年會中學(已遷
回南京),考取北京大學和金陵大學,因北方動盪,選擇金陵大學外文系。1949年,轉
入廈門大學外文系,7月隨父母遷居香港。
1950年代
1950年移居臺灣,進入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三年級
T****t
发帖数: 11162
35
这次之所以能引起这么深的愤怒,主要是外文系最近处在多事之秋。什么交换名额先让
别的专业挑剩下再挑啊,为了学校公选课开放专业课啊,各种要完了鄙视链底端啊(这
个问题也在知乎),连环刺激导致的。简单说吧,是一种相对剥夺感,身处在一个理工
科占据优势,文科相对弱小,语言专业没有发言权,没有具体引导的学校中导致的,各
方面一片迷茫的剥夺感。

我想跳出这个问题简单说一下,外文系确实有很多保送生和少量高考生,但是有很多同
学不知道的是,外文系有相当比例的理科生,他们可能是怀着对清华的向往,也有对高
考的担忧,所以就着外语特长来了清华(考试内容是语数外不只是英语),所以,即便
是来之前,就有很多同学学过很多年竞赛,这些并不是少见的。
作者:Snow Black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796474/answer/28562829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来外国语学校保送的也是被鄙视的命,号称素质教育,没经过高考,在清华也是弱势
群体啊。
x*******a
发帖数: 11067
36
找一段吧。第一句,除了学生物课的高中生,谁还记得原生动物的伪足是啥?
林雨翔就太平多了。他的爱意就像原生动物的伪足,随处可以萌生,随时又可以收
回到身体内。操控自如的快乐是罗天诚所没有的。
林雨翔另一方面被逼在抓学业,家里的作业每天都要做到半夜,白天在学校里接受
素质教育,晚上在家里大搞应试教育。人的精力一少,爱意就少。林雨翔宁愿这样按兵
不动。
文学社这里,林雨翔已经逃了几次。上回那篇参加全国征文比赛的大作已经凑出了
交了上去,杳无音讯。
一天他收到他表哥的信。他大哥现就读于一所名牌大学中文系,高二时,他就把唐
寅的招牌抢掉,自封“江南第一大风流才子”,自夸“妙文无人可及,才华无与伦比”
。高考如有神助,竟进了一所许多高中生看了都会垂涎的高校。进中文系后狂傲自诩是
中国第一文章巨人,结果发现系里的其他人更狂傲,“第一”都排不上名次,那里都从
负数开始数了。和他同一寝室的一位“诗仙”,狂傲有方,诗才横溢,在床头贴一幅自
勉,写道“文思如尿崩,谁与我争峰”,吓得众生俯首认输。这自勉在中文系被传为佳
话,恨不能推为本系口号。中文系在大学里是颇被看不起的,同是... 阅读全帖
w**********t
发帖数: 334
37
赵俪生和杨联陞的这桩冲突案,只听一方面的不算哈。
http://www.edubridge.com/erxiantang/l2/hanshishan.htm
重审杨联陞赵俪生电话冲突案
作者:韩石山
一九八七年四月九日在美国,抵达剑桥镇的大陆学者赵俪生与美籍中国学者杨联陞
之间,在电话上有一场冲突。这是一场上辈学人之间的冲突,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初期
,大陆学者与海外中国学者之间的一场冲突。是谢泳先生把它发掘出来并赋与一种思想
史上的意义。
谢泳是个很注重历史细节的学者,有很好的直觉力。他的文章叫《杨联陞为什么生
气》,发表后又收入他的单本书中,周一良先生看过之后,写了篇为杨联陞辩护的文章
,叫《<杨联陞为什么生气>一文质疑》。在蒋力先生编的《哈佛遗墨——联陞诗文简》
中,两文都作为附录收入了;该书二○○四年十二月商务印书馆出版。
我认为这场电话冲突案,有重审的必要。
先看是怎么回事。赵俪生是兰州大学的教授,一九一七年出生,当时七十岁,依照
一九八七年中美学术交流计划的安排,四五两个月去美国访学。四月八日到剑桥镇住下
,生活不方便,又见不上与他作学术交流的哈佛教授Kuhn先生,很是烦恼。...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2226
38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巨流河不算小说把?
她的文笔主要在序言里挺好,后来又看了一下正文,也还好。
我也同意是一本不错的自传,可要说成独一无二、不看就有缺憾的名著,可能就有些过
分了。
王德威专门为此书写了一篇长文,我附在后面。不过你不一定全看,哈哈。王先生主要
在开头的二、三两段里,提出这本传记因为采用了内敛式的叙述风格,表达了作者的文
学情怀,所以也可以算作文学作品。
他本身就是研究文学的专家,能这么说,让我有些疑惑。我觉得有的传记作品可以在语
言或叙述上更讲求文学性,但仍需严格遵守历史性著作的规范。象这本书被划入长篇小
说,那无论是读者,还是研究者,都无法正确对待她所写的内容。
还有一种在历史和文学之间的边缘体裁,叫传记文学。那要在纪实中有虚构成分才称得
上。如果只是有一些文学性的修饰,比如说讲究词藻,经历讲述得比较吸引人,恐怕依
然无法和历史性著作区隔。
附:
王德威: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齐邦媛先生与《巨流河》
*注:齐邦媛先生引自覃子豪诗《金色面具》(原句:"活得如此愉悦,如此苦恼,如此
奇特。 ");齐邦媛,《巨流河》(台北:天下, 2009),131页。以下引文出自同书。
齐邦媛教授是台湾文学和教育界最...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孙文广:忆89六四在山东大学 ——纪念六四25周年之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7 14:56:17 2014, 美东)
1989年,我在山大管科系任教,为了纪念六四25周年,我把当时在山东大学的见闻和参
与写出来,我已是80岁老人,来日不多,我希望后人,包括山大师生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并且从其中吸取教益。
(一)胡耀邦逝世与大学生的悼念
4月15日,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逝世,噩讯传来,大家十分悲痛,他在八十年代,推动
政治改革,给大量冤假错案平了反,善待知识份子和对大学生,给知识界带来早春天气。
他的改革受到高层保守派老人的反对,1987年被免去总书记职务,说他“反自由化不力
”“抵制精神污染不力”。
胡耀邦去世,大学生十分悲痛,到广场游行。4月18日, 大学生向人大提出请愿书,要
求公正评价胡耀邦。4月20日,为了悼念胡耀邦,北大学生决定自己组织学生会。
4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批评学生静坐事件,引起学生反弹,当天...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319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1952年中国十大名校(zt)
1952年中国十大名校院系调整方案
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许多综合性大学都蒙受损失,而中国也一夜之间冒出许多专
科院校。院系调整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不过,以52年规模最大,时间最为一致,评价
也比较容易统一,所以,我们尽量以52年的数据为准。这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
的情况暂时不考虑在内。
1952年的院系调整,各家都有个家的损失,各家都有各家的收益;究竟谁占了
便宜?谁吃了亏?我们用事实说话。为了还历史本源,我们且来看看各家的历史。如果有
不确切的地方,还请各位朋友指正。

一、浙江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并入复旦大学;药学系并入上海
第一医学院;地理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
2)、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文学院、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
,部分与之江大学组建浙江师范学院,其余部分调入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

3...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1
今天刚从波士顿图书馆借来 《吴宓日记续编》,说老实话我听说过这个人,但所知寥
寥,而且不会念这个字:宓。
google 了一下,果然是个大人物!
============================================
本书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记述他最后二十余年生命历程的日记。1949年,经历了晚清和
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吴宓,在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嬗变之际,选择了留在祖国大陆,
理由很简单,他不能离开这块对他来说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中国文化根植所在的土地。
吴宓先生于解放前两周西飞四川,此后在西南二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中,他的际遇跌宕起
伏,暨得到当局的礼遇,也备受运动的摧残,他忠实地记录了自己每日所思所行所见所
闻,直至因“宁肯杀头,也不批孔”而被打成“反革命”,最后含恨而终。
这是一部以生命实践个人文化理想的记录。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
《吴宓日记续编》共十册,记录了1949-1974年的个人生命历程,由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于2006年3月出版(内部发行)。
作者简介 · · · · · ·
吴宓,著名西洋文学家,字雨僧、雨生,笔名余生,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生,...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2
今天刚从波士顿图书馆借来 《吴宓日记续编》,说老实话我听说过这个人,但所知寥
寥,而且不会念这个字:宓。
google 了一下,果然是个大人物!
============================================
本书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记述他最后二十余年生命历程的日记。1949年,经历了晚清和
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吴宓,在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嬗变之际,选择了留在祖国大陆,
理由很简单,他不能离开这块对他来说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中国文化根植所在的土地。
吴宓先生于解放前两周西飞四川,此后在西南二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中,他的际遇跌宕起
伏,暨得到当局的礼遇,也备受运动的摧残,他忠实地记录了自己每日所思所行所见所
闻,直至因“宁肯杀头,也不批孔”而被打成“反革命”,最后含恨而终。
这是一部以生命实践个人文化理想的记录。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
《吴宓日记续编》共十册,记录了1949-1974年的个人生命历程,由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于2006年3月出版(内部发行)。
作者简介 · · · · · ·
吴宓,著名西洋文学家,字雨僧、雨生,笔名余生,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生,...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43
作者:米糕
【他们是民国时期最杰出的知识分子,他们是深明大义、满怀希望与憧憬的爱国学者。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选择了留下,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那个疯
狂的、人性丧失的年代,他们也由此走向了他们令人扼腕、唏嘘不已的命运。你或许从
没听说过他们,但你应该记住他们。】
1. 谢家荣
谢家荣(1898年9月7日~1966年8月14日),字季骅,上海人,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之一
,著名矿床学家、地质教育家。在基础地质科学与应用等诸多领域都有建树,是中国矿
床学的主要奠基人。大庆油田的勘测与发现者之一。
谢家荣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随后进入该部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因工作成
绩突出,第二年被选送至美国留学,1920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硕士学位。毕业后,
他立即回到祖国,继续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职。
自1940年起,谢家荣任经济部资源委员会西南矿产测勘处处长,以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
经验,勘探出了十余处重点矿区——湖北大冶铁矿、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白银厂铜矿
、陕西渭北煤田……
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批81名院士之一。南京解放前夕,胡适召集中央研究院
院士开会,动... 阅读全帖
g******4
发帖数: 6339
44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老同学对吴征的一点忠告
Pan Tianshu
笔者曾在1985至1986年与吴征在复旦外文系做过至少一年的同学,而且共属复旦
七号楼的一个寝室和同一武术体育选修班(本人时任班长)。按专业分,我属英语
3班,吴属法语班。如果我记忆无误的话,吴征应该是85级外文系三名免试直升
的优秀高中生之一(另两人属英语专业)。我写此文的主要目的,并非是为吴征的
学历真假问题作证。因为1987年我作为交流生赴英国利兹大学学习一年,同年吴
征去法国深造,自此之后与他没有任何联系。而且正如吴本人所说,当代资讯发
达,求证一两个基本事实应不是问题。然而,作为系友,我为吴征事业上的春风
得意而欣慰,同时也为他对于“有组织的形象谋杀”的苍白无力的愚钝回应而遗
憾。故希望能趁寒假闲余,写些可能是多余的话,给正在风头上的老同学提个醒。
应该说我写此短文还是有些顾虑的。海上散文大家余秋雨就曾说某“石一歌”
创作班成员撰文忆旧是想借他名人效应出风头。但笔者虽是碌碌无为的平庸学子,
但毕竟已有复旦的本科学士和哈佛大
C****g
发帖数: 2220
45
唐家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唐家璇
第八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
1998年3月 - 2003年3月
政黨 中國共產黨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出生 1938年1月17日 (74歲)
江蘇鎮江
學歷
復旦大學外文系學習
北京大學東語系日語專業畢業
經歷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本國公使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委員
著作
《勁雨煦風》
唐家璇(1938年1月17日-),江蘇鎮江人,北京大學日語專業畢業;中國職業外交官
。197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十六屆中央委員。曾任中華人民
共和國國務委員、外交部部長、駐日本國公使。被看作是中國領導人當中的鷹派人物。
現任中國國際關係學會會長。
[编辑]簡歷
1955年至1958年,復旦大學外文系英語專業學習。
1958年至1962年,北京大學東語系日語專業學習。
1962年至1964年,廣播事業局對外部日語組工作。
1964年至1969年,外交部翻譯隊工作。
1969年至1970年,外交部「五七」幹校勞動。
197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0年至1978年,對外... 阅读全帖
r*****1
发帖数: 3465
46
1952年夏,进行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山东大学根据中央教委部关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
方案,调整的院系有:
(一)1952年政治系,迁至济南,组成山东政治学校,现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二)1952年艺术系戏剧组,迁至上海,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中央戏剧学
院华东分院,现为上海戏剧学院。
(三)1952年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组,迁至无锡,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
学校合并,组建成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现为南京艺术学院。
(四)1952年工学院和土木系,和原山东工学院的土木、纺织系合并,组建成青岛工学
院,后又迁至武汉与有关系科合并,成立武汉测绘学院,后并入武汉大学。
(五)1952年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迁至济南,与原山东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山
东工学院,即后来的山东工业大学(后并入山东大学)。
(六)1952年农学院的农艺、园艺、植物病虫害学三系,迁至济南,与原山东农学院合
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农学院,现为山东农业大学。
(七)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论组部分教师并入该校,组建新的海洋系(后分出)。
(八)理学院的地矿系迁至长春,与有关院校系科合并,组建成长春地质学院,后并入...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47
他爹就是做数学的嘛。
不过老杨的确是很聪明。他去外文系选课,外文系的学生都考不过他。
s******g
发帖数: 470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各个高校手里的牌
南京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并称为院系调整中
的“五大母校”,工科基本被剥离(除浙大),文法商管医各科也大大受损,尤其是厦
大,纯粹的有出无进。其他的民国时期的国立大学,如山西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
、广西大学、云南大学等也是一蹶不振,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成为历史的代名词。
南京大学
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南高)基础上建立起国立东南大学。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西门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西门[3]
1927年,改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1928年5月,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
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1950年,去掉国立二字,径名南京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南京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学科
设置之全和学校规模之大为全国各高校之冠。
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的文、理学院合并,在此基础
上组建新的学校,校名不变,原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及其前身学校的历史档案和原金
陵大学的历史档案均划归南京大学保管[4] 。南京大学校址迁往原金陵大学校内(时任
南京大学校长的潘菽为照顾新成立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49
文革中自杀的部分知识精英名录(第二批105名)
作者:张允若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年04月21日
本站发布:2011年04月21日
前 言
去年12月,本博刊发的“文革中自杀的部分知识精英的名录”(105名),引起了许
多人的关注,并在民间广为传播。经过继续收集和整理,现在刊发名录的续集、或者说
是第二批名录,总共也是105名。
我曾经在博文中说过,迎接建党90周年,最应该做的事情便是回顾历史、反思历史
、总结历史。所以,这段时期我的博客将继续围绕这个沉重的话题,提供种种观点和材
料,供朋友们思考和讨论。
在第一批名录的后记中,我曾提到:自杀身亡,只是文革受难者被迫害致死的方式
之一(另外还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是被直接殴打、枪杀、折磨致死,一是被殴打折磨
后大伤元气、得病而死)。我是出于偶然的因素进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在接触了众多
受难者材料后,我深深感到,自杀而死比其他死亡方式要更加集中、更加强烈地凸显精
神方面的东西。一则,自杀者在面临生死抉择之前,一定经受了残酷的、非同寻常的精
神折磨(或者遭遇到激烈的、如雷击顶的精神冲击),出现了“生不如死”、“再也活不
下去了”...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5180
50
外文系就该废除,或降格为中专。
现在也不需要外文系了,麻痹的skype translate.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