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始得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m*1
发帖数: 1997
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中国春节与犹太人逾越节习俗对比
查到了,这个记载不是《后汉书》,乃是《风俗通义》。的确是汉朝的书,具体说是东
汉末年应劭所著。
其实这个风俗,更像是现在的“门神”。
原文如下:
http://lib.ecit.edu.cn/guoxue/%E5%AD%90%E9%83%A8/%E5%85%B6%E4%B
谨按:黄帝书〔一〕:“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 弟二人〔二〕,性能执鬼〔三〕,
度朔山上立桃树下〔 四〕,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五〕,荼与郁 垒缚以苇
索〔六〕,执以食虎。〔七〕”于是县官常以 腊除夕〔八〕,饰桃人〔九〕,垂苇茭
〔一0〕,画虎 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一一〕。桃梗,梗 者,更也〔一
二〕,岁终更始受介祉也〔一三〕。战国 策、齐语〔一四〕:“孟尝君将西入秦,谏
者千数,而 弗听;苏秦欲止之〔一五〕,曰:‘臣之来也,过于● 上〔一六〕,有土
偶人焉,与桃梗相与语〔一七〕,谓 土偶人曰〔一八〕:子西岸之土也,埏子以为人
〔一九 〕,至岁八月,天霖雨,涩水至,则子残矣。曰:不然 。吾西岸之土也,残则
复西岸耳。今子东国桃木也〔二 0〕,削子以为人,隆雨下〔二一〕,涩水至,泆子
而 去〔二二〕,... 阅读全帖
d******w
发帖数: 2213
2
英国和法国都是相当世俗化的国家。今日欧洲如果有人回答你他自己是基督徒,但你仔
细深入下去,发现他其实并不相信一个人格化的神。现代政治制度的奠基者是英国人。
这个从英王反对天主教会,建立圣公会开始。而英王创立圣公会的缘由不过是教皇不允
许他停妻另娶,最后闹僵了。英国进入一个新的纪元的时候,恰恰是达尔文这样的在教
会看来大逆不道者都能开始得到英王嘉奖的年代。法国人把伏尔泰放进了先贤祠,而不
是考虑伏尔泰是否信教,在这样的年代,法国才开始步入现代的制度。如果你非得说现
代政治制度和基督教的关系,还不如考虑其和反基督教的关系。
日本的宗教土壤与中国并无太太区别。神道教是个极其落后的宗教(没错,爱迪生和麦
克斯维尔是他们的电波神),其来源于日本自身的神话,不是什么在儒家基础上加上了
位格神。神道教在对抗佛教的过程中和佛教融合,很多日本人不关心自己去的是神社还
是寺庙。日本在维新之前,和中国在信仰层面上是类似的,精英知识分子阶层信奉儒学
+佛学, 底层民宗信仰佛教加乱七八糟的民间宗教。 日本是亚洲唯一一个抵抗了基督
教文化入侵的国家。维新运动成功后,日本国内对于信基督教更加没兴趣,时至今日,
日本...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70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 chenx
发信人: arhat (维摩诘), 信区: Wisdom
标 题: 坛经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Mar 2 20:51:18 1998)
【传香忏悔第五】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於是升座告众(校:告众 宫)曰来.善知识
 此事须从自性中起 於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
自度自戒.始得不假 到此既从远来一会於此.皆共有缘 今可各各胡跪 先为传
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 众胡跪 师曰.一戒香 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
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 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 名定香 三慧香
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 虽修众善.心不执著 敬上念下.矜恤孤
贫 名慧香 四解脱香 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 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沈空守寂 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 .
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 此香
各自内薰.莫向外觅 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善知识.各
随语一时
g**r
发帖数: 42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莲池问答之彻悟之人仍念佛
问: 有云大彻大悟人。不妨更见弥陀。既已不历诸位。立地成佛矣

以佛见佛。犹以知知知。此一见为是参为是证。意者权示榜样。又理
既顿超。身犹凡下。往获妙用。乃可度生耳
答。凡夫心始得悟。见处与佛相齐。菩萨行实。无边功能。去佛犹远

不妨再依古佛。重受新闻。且证且参。何穷何尽。昔人谓离师太早。

能尽其妙。况离佛乎。若执三只薰(金柬)。是藏教小乘。而弱
羽狂飞。失利多矣。可不慎诸。
o*****s
发帖数: 193
5
[明] 洪应明
余过古刹,于残经败纸中拾得《菜根谭》一录。翻视之,虽属禅宗,然于身心性命
之学,实有隐隐相发明者。亟携归,重加校雠,缮写成帙。 旧有序,文不雅驯,且于
是书无关涉语,故芟之。 著是书者为洪应明,究不知其为何许人也。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
二日,遂初堂主人识
修 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
。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 见奇,此
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
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
,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
,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
o*****s
发帖数: 193
6
二 劝学篇
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
【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九弟之病,自正月十六日后,日见强旺;二月一日开荤,现
全复元矣。二月以来,日日习字,时有长进。男亦常习小楷,以为明年考差之具。近来
改临智永千字文贴,不复临颜柳二家帖,以不合时宜故也。
孙男身体甚好,每日佻达①欢呼,曾无歇息,孙女亦好。浙江之事,闻于正月底交
战,仍尔不胜。去岁所失宁波府城,定海、镇海二县城,尚未收复。英夷滋扰以来,皆
汉好助之为卢,此辈食毛践土,丧尽天良,不知何日罪恶贯盈,始得聚而歼灭。
湖北崇阳县逆贼钟人杰为乱,攻占崇阳、通城二县。裕制军即日扑灭,将钟人杰及
逆党槛送京师正法,余孽俱已搜尽。钟逆倡乱不及一月,党羽姻属,皆伏天诛,黄河去
年决口,昨已合拢,大功告成矣。
九弟前病中思归,近因难觅好伴,且闻道上有虞,是以不复作归计。弟自病好后,
亦安心不甚思家。李碧峰在寓三月,现己找得馆地,在唐同年李杜家教书,每月俸金二
两,月费一千。男于二月初配丸药一料,重三斤,约计费钱六千文。男等在京谨慎,望
父母亲大人放心,男谨禀。(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匹日
l*****y
发帖数: 9433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 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
。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 见奇,此
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
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
,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
,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
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
声闻,便成伪
l*****a
发帖数: 38403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 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
。修之当如凌
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 见奇,此
皆是善念中戈
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
,而心境之芥
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
,以养吾圆
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
未化,而理趣
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
声闻
a*******g
发帖数: 867
9
《庄子·知北游》
【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1),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
若(2):何思何虑则知道(3)?何处何服则安道(4)?何从何道则得道(5)?”三问而无为
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睹狂屈焉。
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6)。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7)。
”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
,无从无道始得道。”
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8),其孰是邪?”黄帝曰:“彼无为谓真
是也,狂屈似之(9);我与汝终不近也(10)。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
教。道不可致(11),德不可至。仁可为也(12),义可亏也(13),礼相伪也。故曰,‘失
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14)’。
故曰,‘为道者日损(15),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今已为物也(
16),欲复归根(17),不亦难乎!其易也,其唯大人乎(18)!生也死之徒(19),死也生
之始,孰知其纪(20)!人之生
b*****l
发帖数: 3821
10
第八疑
问:众生无始已来,造无量业。今生一期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云
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三界,结业之事云何可通?
释曰:众生无始以来,善恶业种多少强弱并不得知,但能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者,皆
是宿善业强,始得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若恶业多者,善知识尚不可逢,何可论十念成就?
又汝以无始已来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者。今以道理三种校量轻重不定,不在时节久
近多少。云何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缘,三者在决定。
在心者,造罪之时,从自虚妄颠倒生。念佛者,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
。一虚一实岂得相比?譬如万年暗室,日光暂至而顿灭,岂以久来之不肯灭耶?
在缘者,造罪之时,从虚妄痴 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
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岂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渗伤肌破骨
。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渗而不肯出也?
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后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后心,遂即舍命,善
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又如千年积柴,以一豆
火焚,少时即尽。
又如有人一生已来,修十善业应得生天。临
Y**u
发帖数: 5466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临济录(白话)
当自信大丈夫
师又说:今天学道的人, 一定要自信,不要念念向外, 总被各种境界牵引, 而不能
辨别邪正。 就像说有佛有祖, 也都是方便。 见到有人举一句话,或显意或隐意, 就
开始琢磨起来, 望天看地, 到处找人来问, 忙的不行。做一个有志气的大丈夫 吧,
不要再去讨论什么是主人贼人, 什么是非,以急色财等闲话来打发日子。 我这里,
不管是僧是俗, 只要来的人, 我都能识破他的想法, 不管是为什么目的而来,只要
有声名文句, 都犹如梦幻。做一个能够超越见解这一境界的人,才是各种禅机来往交
换的要点。有佛境界的人, 不会说我有佛境界,因为根本就是这个无依道人, 依境界
的化现。 如果有人来向我问佛, 我就展现给他清净的境界, 如果有人向我问菩萨,
我就给他展现慈悲的境界, 如果有人问菩提, 我就回应净妙的境界, 如果有人问涅
槃, 我就回以寂静。 境界有千差万别, 而人却还是那一个。我用不同的物来展示不
同的形, 就好像水中的月亮一样。 求道的人啊, 你要想得到这个法, 就必须做一个
有志气的大丈夫,如果是萎萎琐琐的样子,就算了吧。 这就好像普通的容器不能用来
盛放醍醐。 如果是大根器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临济录(白话)
什么是三眼国土
有人问: "什么是三眼国土"。 师回答说:"我和你一起进入净妙国土中, 穿清净衣,
成法身佛。 然后进入无差别国土中, 穿无差别衣, 成报身佛; 再进入解脱国土中,
穿光明衣,成化身佛。 这三眼国土不同, 不同的是衣服。经论家认为法身是根本体
, 报化二身是用。 在我看来, 法身的说法是不根本的。 所以古人说'身依义立,土
据体论,法性身、法性土', 很明显,这都是建立之法,依通的国土。好像空拳和黄叶
都是用来骗小孩的, 干草刺和枯骨头上又哪里还有什么水。 心外无法, 心内也不可
得。你想得到什么呢? 有很多人说什么有修有证。 千万不要搞错了, 如果有什么可
以修得, 都是在造生死的业。你说六度万行齐修, 我看全是造业。 求佛求法是造地
狱业。求菩萨也是造业, 看经看教也是造业。 佛和祖师是没事人, 所以无漏无为是
清净业。 有一群瞎眼和尚, 吃饱饭就去打坐,在念头上用劲,讨厌嘈杂, 欢喜安静
, 这是外道法。 以前的祖师们曾说 你要是住心看静,向外观照,收心向内以求干净
。制心一处以求入定,等等如此都是造作。你现在当下听法的, 用你去修他证他庄严
他吗? 这不是可以修...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临济录(白话)
如何是心心不异处
师说: 你一问这个问题就已经不一样了, 也就是自性和外相已经分开了。 你们可千
万不要搞错呀。世间, 出世诸法, 都没有自我主宰的性, 也没有生灭的性, 只有一
个空名。 连名字都是空的。 你要是认这个名字为实, 就错了厉害了。 因为一切都是
依缘变幻境界。说什么菩提,涅槃,解脱,三身,境智,菩萨,佛, 都是心的幻境。
你在幻境中, 能找到什么呢? 甚至三乘十二分教, 都是擦屁股纸,佛是不真实的幻
化身。祖是没人喜欢的老比丘。你还是你娘生的吗?你要是求佛, 就被佛魔摄。你要
是求祖, 就被租魔摄。 要知道有求皆苦, 不如无事。有一些秃和尚, 给学人说,佛
是经历了三大阿僧败劫,修行果满方始成道。 同学们,你要是说佛是究竟, 为什么佛
八十年后向拘尸罗城双林树间躺下死去,今天他在哪里呢?因此你应知道他和你我一样
生死。 你说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哪转轮圣王也应是佛。因此你应知道这都是幻化
。 古人说~如来举身相~, 是怕世间的人们产生断见, 权且立个假名。 假说有
三十二八十呀什么的。空声有身非觉体。无相乃真形你道。
佛有六种神通,不可思议。 一切诸天神仙阿修罗大力鬼...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临济录(白话)
人。言道理行相应护惜三业始得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a*****y
发帖数: 3318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理符合论与虚无的发现zz
“有一个古老而著名的问题,人们曾以为可用它迫使逻辑学家陷入困境,并曾试图把他
们推到这一步,即要么不得不涉嫌于可怜的诡辩,要么就要承认他们的无知,因而承认
他们全部技巧的虚浮,这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真理。”P110这是康德在其晦涩的《纯粹
理性批判》中突然冒出的一段具有叙事风格的话。西方哲学自古希腊以来,一直相信真
理隐藏在事物的表象背后,和本质、本体等概念相联。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与各事
物之实必相符合”,P34康德对它的解释是:“真理是知识和它的对象的一致。”3P110
也即我们关于对象世界的知识,如果和对象自身的特性相一致,那么,这种知识就是真
理性的。同时,正是因为被认识的东西是可以实指的对象而非虚无,我们的认识才是可
能的。但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一直延续的这一真理标准,却把两个问题无情地甩给
了后人,即:我们怎样才能断定自己的知识符合对象;如果知识并不指向具体对象,而
是指向一个空洞的虚无怎么办。

西方哲学在近代以前,很少为上面两个问题焦虑。这和其哲学对理性和上帝的信仰有关
。从认识论层面讲,人作为理性的动物,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事物的本质是理
性知识可以把握的对...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不二论 ZZ
近年来,上座部佛教面对的一个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传统的上座部止观禅与不二论的玄
思传统间的冲突。“不二论”的最佳代表,是印度正统哲学“不二论吠檀多”与“大乘
佛教”。面对这冲突的反应横跨两极:一极是激烈的对抗,另一极是各式各样的综合与
混合。当中的对话变化多端,本文实无法解释所有相关的复杂与微妙问题,然而,我想
以上座部佛教的经论立场来写,希望可以提供些微贡献。
我的第一个意见:一个禅修系统是不会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任何一种可信的灵修系统
,经常都是被发现在某一概念距阵之内,并用来解决或实现这概念距阵所解说的问题或
目标。因此,把互不兼容的概念框架里的技巧合并起来,实在是危险的。虽然这种合并
可以安抚一些偏爱实验或折衷主义人士,它的长期影响将带来一定的“认知失调”,且
将回荡至内心深处和激起更大的混乱。
我的第二个意见:各种 “不二论”的灵修传统并非互相一致,相反地,所包含的诸种
意见可说极之不同,且难免会被包含它们的哲学思想所污染。在吠檀多派的经典里,不
二论是指最内层的‘我Atman’与‘梵Brahman’并无本质上的分别,而‘梵’又称作神
圣的真实、或世界的本体。从最高实现的观点来...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7
悬 论
一 释题目
此经题,即是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此题中佛说二字,显说经之主。
说经有菩萨、弟子、诸天、鬼神等所说,与佛理相应、为佛印可者,皆为佛说;一切
经首云佛说者,即此意也。此经皆优波离与佛相问答之辞,阿难结集者也。梵语佛陀
,简称曰佛,华言觉者,即觉悟宇宙一切真实谛相;故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皆名
曰佛,此是通称。但此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也;以释尊应化此土为娑婆教主,故此世
一切经典皆释尊所说,是以佛说者即释尊所说也。佛云何说法?诸法性相离一切相,
所谓『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微妙难思,自内所证。法华经云:『诸法
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诸众生说』。佛以大悲愿力,为诸众生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令未解脱者解脱、未悟者悟。佛已无一切生死烦恼,已证涅盘菩提,但
诸众生犹没在苦则所愿尚未满足,亦即为佛果未圆满;一切经皆是将佛所证境,以方
便善巧而施设之教化。现所讲者,即诸经中之一经尔。
观、即能观之智,所观之境即是弥勒上生。菩萨是通名,发菩提心,集修福慧资
粮,行菩萨行,由十信至等觉五十一位皆名菩萨;故菩萨名字极其广泛。同一世界有
无量无...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8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贴]佛法与不二论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6033611&extra=page%3D1
近年来,上座部佛教面对的一个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传统的上座部止观禅与不二论的玄
思传统间的冲突。“不二论”的最佳代表,是印度正统哲学“不二论吠檀多”与“大乘
佛教”。面对这冲突的反应横跨两极:一极是激烈的对抗,另一极是各式各样的综合与
混合。当中的对话变化多端,本文实无法解释所有相关的复杂与微妙问题,然而,我想
以上座部佛教的经论立场来写,希望可以提供些微贡献。
我的第一个意见:一个禅修系统是不会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任何一种可信的灵修系统
,经常都是被发现在某一概念距阵之内,并用来解决或实现这概念距阵所解说的问题或
目标。因此,把互不兼容的概念框架里的技巧合并起来,实在是危险的。虽然这种合并
可以安抚一些偏爱实验或折衷主义人士,它的长期影响将带来一定的“认知失调”,且
将回荡至内心深处和激起更大的混乱。
我的第二个意见:各种 “不二论”的灵修传统并非互相一致,相反地,所包含的诸种
意见可说极之不同,且难免会被包含它们的哲学思想所污染。在吠檀多派的经典里,不
二论是...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华严五教止观
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有五
一法有我无门(小乘教)    二生即无生门(大乘始教)
三事理圆融门(大乘终教)   四语观双绝门(大乘顿教)
五华严三昧门(一乘圆教)
第一法有我无门
夫对病而裁方。病尽而方息。治执而施药。执遣而药已。为病既多。与药非一。随
机进修异。所以方便不同。今偏就五停心中。为众生著我者。说界分别观。众生从无始
已来。执身为一。计我我所。然计我有二种。一即身执我。二离身执我。言离身执我者
。谓外道计身内别有神我者是也。广如经论中破。于此不更繁文。言即身执我者。执我
如来慈悲为破此病故。都开四药以治四病。其中别门各有药病。具如后释。言四病者。
一执身为一我。二执四大。三执五阴。四执十二入。言四药者。一色心两法。二四大五
阴。三十二入。四十八界是也。次释。若众生执身为一我而成病者。即说色心二法为药
。亦云。此中乃有色心二法。云何为一我耶。众生闻此遂即转执色心为实成病。即为开
一色即为开一心。色为四色。即四大是也。开一心为四心。即五阴中四阴是也。此乃是
四色四心。云何但执一色一心为一我耶。众生又即转执四色四心成病。佛即为合四大为
一色。即五阴中色阴是也。合四心为一心。即...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5章 沩仰法脉
第5章 沩仰法脉
一、怀海及《古清规》
中唐时期,安史知乱,藩镇割据日益加强,江西地区的地方官僚又对佛教采取扶
植政策,并且使之保持了相当的连续性,这就为道一禅系成为中唐最大的禅系创造了良
好的外部条件。道一门人“亲承弟子八十八人。”其徒以江西南昌为中心,分布于潭州
(长沙)、朗州(常德)、沣州(沣县东)、池州(安徽贵池)、杨州、常州、越州(
绍兴)、泉州(福建)、杭州、处州(江西赣州),韶州(广东韶关)、鄂州(武汉)
、随州(湖北隋县)、荆州(沙市)、襄阳(襄樊)、唐州(河南泌阳)、两京等地。
道一(709——788)俗姓马,汉州什邡(今四川什坊)人。于资州唐和尚处
寂门下削发,受俱于渝州圆律师。曾师事金和尚无相,后入衡岳怀让的“顿门”,禅诵
于抚州西里处州龚公山,悍戾之徒,无不受感化。又得刺史裴公的信奉,闻名于世;大
历中路嗣恭连帅请其至“里所”,贞元四年(788)坐化,春秋八十,长元元年(8
21)谥大觉。权德舆碑文载,道一最后之说曰:“大抵去三就一,舍权以趋实,示不
迁不染之性,无差别次第之门。”常曰:佛不远人,即心而证;法无所著,触...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9章 云门家风
第9章 云门家风
一、文偃机用
云门宗,亦称云宗,以云门文偃为宗祖,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举扬一
家宗风,后世取其的居山名而命宗。
文偃(864-949),俗姓张,苏州嘉兴人,幼年依本地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
。敏质生知,慧辩天纵。及长,至常州毘陵坛受具足戒。侍奉志澄数年,偏览诸经,深
究律部。虽持戒清业,而心事未了,乃辞志澄往睦州参学,经数载,尽得睦州和尚之法
。又谒雪峰义存,据《云门匡真禅师录》载:他至雪峰庄,见一僧乃问:“上座今日上
山去耶?”僧曰:“是”,师曰:“寄一则因缘,问堂头和尚,只是不得道是别人语。
”僧曰:“得”。师曰:“上座到山中见和尚上堂,众纔集便出,据腕立地曰:‘这老
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其僧一依师教。果然,雪峰一闻此僧语,便下座拦胸把住
曰:“速道!速道!”僧无对。峰拓开曰:“不是汝语。”僧曰:“是某甲语。”峰曰
:“侍者将绳棒来。”僧曰:“不是某甲语,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来道。”峰曰:
“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次日文偃上雪峰,峰纔见便曰:“因甚么得到与
么地!”师乃低头,从兹契合。温研积稔,密以...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3
第11章 曹洞法系(上)——唐宋时期
一、三代催生
从中国禅宗在精神文化领域举世公认的特行独立品格而言,可以把曹洞宗与其它
几个宗派,称作“思想界的贵族”(真正的思想者)。这个“思想界的贵族”之所以能
够成立,因缘当然不一而足,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以石头希迁、药山惟俨和云岩昙
晟为代表的三代禅者,代代相续,直接地培育、养成了曹洞宗的思想来源和宗风底蕴,
曹洞宗就是以上三代禅思想家一以贯之培养催生的结晶。
在曹洞宗正式创立前夕,即公元九世纪下半叶(以良价和本寂二位创立者活动年代
计)之前,中国佛教刚完成了一场前无古人的深刻革命——就是禅宗“南宗”的兴起和
发展,这场革新运动,由慧能肇其端,当属确凿无疑,但是,严格地说来,“南宗”在
历史上争取到其主流地位,特别是在思想义理上完善成熟、得以巩固其根基,却是在慧
能之后,亦即由公元八世纪初叶开始的百余年间——这段艰苦卓绝又精彩纷呈的历程,
为时一百五十年左右,胡适之曾这样描摹过这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从公元700年
至850年,在这一百多年中,包括盛唐和中唐、是禅宗极盛的时期,这在中国佛教中
是一...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4章 近代传承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5
不管声闻还是初发心菩萨,看看可能犯的错误加以避免,
已经犯的,“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除如上诸重罪业”。
《虚空藏菩萨经》
初发心菩萨趣向大乘。有八根本罪犯波罗夷。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
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亦失大乘境界之乐。久在生死离善知识。
何等为八。谓彼菩萨宿业因缘生五浊世。有余善根近善知识。归趣甚深大乘之法。
发无上心智慧微浅。是初发心菩萨。又从他闻甚深空法读诵受持。
复于少智愚痴人前读诵解说。余人闻已惊疑怖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生退没乐声闻乘。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一根本重罪。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
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及以大乘境界之乐。坏菩提心。
是故菩萨。宜应先知众生善根及了彼心。随其所堪次第说法。如入大海渐渐至深。
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随其所应以种种形现生其土。而为说法令生惭愧。于所
犯罪发露忏悔。不堕恶趣增进善根。长养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
。。。
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语余人言。汝今不能乐于大乘。亦不能行六波罗蜜。
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如早发声闻辟支佛心。速尽生死入般涅槃。
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二根本重罪。
复次善男...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6
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
以上所述,系一般念佛人体究念佛(理持)之过程。然亦有根器猛利者,于明心之同时
一念相应,得见佛性;不待善知识诱导,自得见佛法身;此即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
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若是来生修到这个理一心的
境界,便是「当来」必定见佛。这个见佛是见自性佛,见诸佛法身,见一切众生之法身
,而不是感应所见之化身佛。此时便恍然道:「原来诸佛法身竟是如此,一切众生之本
来面目亦复如此。」若此念佛人亦曾参禅,此时便道:「原来此是土城和尚立地处,好
与三十拄杖。」
此一实相念佛之修持,从起疑到见性之全部体究过程,便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何以不假方便?实因忆佛念佛无相之故,与实相无相极为相应。无需学禅,自然会禅;
无需学参话头,自然会参话头;无需揣摩挤破脑袋,自然能进入疑团;无需善知识,亦
能自得心开。心开之过程有短至一天,有长达十余年,乃至当来之世不等,故曰:「现
前当来,必定见佛。」是谓「悟有迟疾,必定心开」也。
因为心开而见佛性之故,此后不论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无相念佛,皆是实相念佛。何
以故?实相离一切相而即一切相故,实相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大目揵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
,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
手抟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啼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地神祇、邪
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说救
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佛告目莲:“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
,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
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
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
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种亲属,得出三
塗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复有人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
,自在化生入天华光,受无量快乐。”
时,佛敕十...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仙佛合宗语录
出 神 景 出 神 收 神 法 第 八
问曰:“《直论》中所谓‘神已纯全,胎已满足,必不可久留于胎。再用迁法,自中下
而迁于上丹田,以加三年乳哺之法。’伏望指示。”
曰:“上丹田名泥丸宫,阳神归伏之本官也。归伏本宫,神未状健,如婴儿幼小,必凭
乳哺,故有乳哺之名。倘拘神手上丹田之小境,则失还丹之义旨,大悖乳哺之法矣。其
法兼存养之全体,出收之大用而言者也。盖存养之功,不着意于上田,亦不纵意于上田
。惟一阳神寂照于上田,相与浑融,化成一虚空之大境,斯为存养之全体,乃为乳哺之
首务也。存养功纯,自有出神之景焉。出神景现,神可出矣。当出而不出,则不超不脱
,难入圣阶。故出神之景,在所当知也。当其存养功纯,忽于定中见空中六出纷纷,即
出神之景也。斯时也,即当调神出壳,一出天门而旅收焉。出则以太虚为超脱之境,收
则以上田为存养之所。须知出收之时少,而存养之时居多。又出宜暂而不宜久,宜近而
不宜远。站则出一步而旋收焉,或出多步而旋收焉。久之或出一里而旋收焉,或出多里
而旅收焉。乃至百千里皆以渐次而至,不可躐等而至也。所以然者,以婴儿幼小,迷失
难归。或有天魔来试乱我心君,故须出入谨慎,方能全虚空之...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29
多谢你的阅读. 看到你喜欢,我也高兴.
虚云老和尚的这事迹,不是简单的世间人的濒死体念,他能随时入定的. 如佛涅磐时,他
先入禅定,从初禅到四禅,在从四禅到初禅,在往上到几禅,然后般涅磐等等,他们是可以
控制的. 如果用世间的方法来研究它和禅定, 就如同用米尺来测量原子的大小, 这也是
佛法讲真修实证的一个原因.
具行和尚的事迹,记载不多.我国有很多高僧,但没有很详细的传记. 下面是稍微多点的
信息:
http://book.bfnn.org/books/0096.htm
------------------
具行上人行業自化記
師名日辯,字具行,會理籍。幼失怙恃,依曾氏姓,繼以女配,生二子,家貧苦。余至
雞山,伊全家八人在寺工作,宣統元年己酉歲,運藏經回山,傳戒,師年二十,領全家
八人乞求出家。師是年二十一歲,不識字,耳極聾,貌醜,日種菜苦行,夜禮拜,念觀
世音菩薩,習坐;間則學課誦,不要人教,自極精勤。民國四年乙卯歲,告假外出參學
,至民國九年,余住昆明雲棲寺,師回助任種菜職,能上殿課誦,暇則縫剪及造竹器,
不辭勞苦,日種菜園,餘菜則送人結緣,不蓄餘物,口無多語。及在下院勝因寺種菜...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0
Bless。
下面不是说qxdren, 而是借题发挥一下。hehe
---------------------------------------------
我觉得世俗的文化里,人们分不清忏悔和内疚,造成很大伤害。
忏悔是好的,忏悔的本质是,认识一个错误怎么发生,为什么发生,什么是正确,
然后就按正确的做就是了。
而内疚是:也知道错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这叫做错,更没有用心探讨什么叫对,
结果既没改正原来的错误,又加了一段自我惩罚的程序。
【忏】(术语)梵语忏摩Ks!amayati之略。悔过之义。
【悔】止观七下曰:“悔名改往修来。”
用编程序作比喻,
一个程序错了,忏悔。
忏,就是debug, 发现问题。
悔,就是探讨如何才是正确的方法,然后从新编程序,就这么办了。
比如,编个加法器,别人都是3+6=9, 自己的加法器是3+6=10。
知道错了,改过来就对了。以后3+6总是等于9就对了。这是忏悔的正解。
而内疚是,每次别人输入3+6,自己输出还是10,没改过来,但是又加了一段自我
谴责或客气的程序。
计算器输出10以后,又加一句,不好意思,我这个计算器不太准。我不好。
或者,再多加几句...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1
☆─────────────────────────────────────☆
qx02 (sted) 于 (Tue Dec 20 02:49:23 2011, 美东) 提到:
搜狐总裁张朝阳,其弟已出家多年
钟书荣:张朝阳的弟弟果义法师
当代高僧果义大师,是搜狐总裁张朝阳的弟弟,也是我的方外好友。今年暑假期间
,我专程去法门寺看望了他。
从广元坐了一夜的夜行车,7月12日早晨6点到达宝鸡市,从火车站穿城而过,到达
宝鸡汽车南站后,正好有一班开往乾县经过法门寺的班车,我坐上了这趟班车。9点40
分我来到了想往已久的国际佛教圣地法门寺,果义法师已在山门前等候我多时了。一见
面,我们合十问询后,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松开,直径把我带到了他住的单间
寮房,用太白山上的雪水煮茶款待。多少回在梦中我看到他纯净的笑容,听到他轻柔的
话语,这一次我们终于又见面了,多少往事浮现在我的眼前……
1.
2000年,我到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参加“生活禅”夏令营,在这之前,我曾连续两年
参加了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的冬季禅七,腿子练得有点功夫。夏令营期间,我和北京...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32
第四章 有關急證精神的探討
關於急證問題,印順法師持否定的態度,而現代禪則給予完全的肯定。這個問題之
所以成為爭論的焦點之一,最初是源於現代禪創始人李元松先生對印順法師的批評性評
論。他說:「至於,大乘佛教的本意果真是『人乘的菩薩行』?以及重視修證的禪者是
『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嗎?我認為那是印順法師個人的看法而已。」對此,印順法師
並不認為自己批評禪宗為「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是「個人的看法」,相反,他認為李
元松先生對他的批評沒有道理。印順法師說:
他(李元松)也不同意我說禪宗是小乘急證精神的復活,他自己卻說:「臨濟與德
山,都是禪門的天王巨星,死在他們手下,證得阿羅漢的不知凡幾」。原來禪門所證得
的,是阿羅漢,這不是聲聞乘──小乘的聖果嗎?這是現代禪的新解說,在古代禪師們
,怕都說是「見性成佛」的。我曾說:禪宗是「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現代禪批評說
:「那是印順法師個人的看法」。不過事實確是如此,禪師們是證阿羅漢的,那就與我
見解相同了!
這就是說,雙方都肯定印順法師的確認為禪宗的行為是「小乘急證精神的復活」,爭論
點僅僅在於這個主張是不是正確的問題。對此,印順法師最初立論的出發點...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梵我如一 and 如实知见?
http://www1.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491623.html
佛法与不二论 ZZ
近年来,上座部佛教面对的一个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传统的上座部止观禅与不二论的玄
思传统间的冲突。“不二论”的最佳代表,是印度正统哲学“不二论吠檀多”与“大乘
佛教”。面对这冲突的反应横跨两极:一极是激烈的对抗,另一极是各式各样的综合与
混合。当中的对话变化多端,本文实无法解释所有相关的复杂与微妙问题,然而,我想
以上座部佛教的经论立场来写,希望可以提供些微贡献。
我的第一个意见:一个禅修系统是不会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任何一种可信的灵修系统
,经常都是被发现在某一概念距阵之内,并用来解决或实现这概念距阵所解说的问题或
目标。因此,把互不兼容的概念框架里的技巧合并起来,实在是危险的。虽然这种合并
可以安抚一些偏爱实验或折衷主义人士,它的长期影响将带来一定的“认知失调”,且
将回荡至内心深处和激起更大的混乱。
我的第二个意见:各种 “不二论”的灵修传统并非互相一致,相反地,所包含的诸种
意见可说极之不同,且难免会被包含它们的哲学思想所污染。在吠檀多派的经典里,不
二...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再见了
噢,这样阿, 我在那个回复里看到一些,其实真的不必。 没事的。我也没你说的那么
好。
如果愿意,我们一起今天晚上再读一遍忏悔品吧,应该给我们自己说的说给自己就行。
六祖壇經
懺悔品第六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升座告衆曰:來,諸善知識!此事須從
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其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
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
香,次授無相懺悔。衆胡跪。
師曰: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
覩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
;雖修衆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
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沈
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
不易,名解脫知見香。善知識,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
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
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再见了
☆─────────────────────────────────────☆
robbin (robbin) 于 (Sun Apr 1 22:27:15 2012, 美东) 提到:
我在这个版时间的确太长了。感谢大家的帮助。我以后不会来了。各位保重。
☆─────────────────────────────────────☆
bdbd (kakali) 于 (Sun Apr 1 22:30:01 2012, 美东) 提到:
你是兴奋过度啦。太不稳定啦。 你老人家厮杀疆场多年,怎么突然这么患得患失起来
啦。
☆─────────────────────────────────────☆
cutegg (东郭皇叔T身) 于 (Sun Apr 1 22:38:05 2012, 美东) 提到:
别把自己憋坏了. 想来就来.不好意思就批个MJ来也行.
☆─────────────────────────────────────☆
humanoid (landlord) 于 (Sun Apr 1 22:43:36 2012, 美东) 提到:
你...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问题
“什么是生死与涅槃,这两者之间有何不同?”
“生死与涅槃这二者,其实根本没有任何不同,但是对众生而言,却是截然相异的两件
事情。而其间的差别,就在于你是一个觉悟者或是无明的众生。对于一个觉悟者而言,
他现见生死涅槃等同如一,不厌生死,不弃涅槃;而菩萨行者却是为一切众生故,不入
涅槃。但一切众生,不能了解生死即涅槃的真义,所以反而在轮回当中,不能够成证实
相涅槃的境界。所以依此而言,生死即无明,涅槃即觉悟,但体性却是一如的。”
公主这时有一点腼腆地问道:“请问上师,我过去的宿命为何?而我到底已经经过了多
少次的生死轮回?”
莲华生大士就笑着说:“公主啊!所有的生生死死都是经由无量无边轮转不息而来的,
这些生死的境界如果用白骨来计算的话,我们以一次生死算一堆的白骨,那么自我们生
死轮回以来,这白骨早已填满了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说,生死轮回的次数是说也说不清
,数也数不完的!你应当安住在现前的境界当中,努力修行才是最重要的。”
公主听完之后,感觉十分的羞赧,但是仍然忍不住的又问道:“那我父王的过去又是如
何呢?”
莲华生大士双眼安祥地注视着公主,叹了一口气,然后回答说:“众生总是十分好奇,
很...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十章 渐入佳境
在六祖后期弟子当中,除了神会禅师以外,还有本净禅师和慧忠国师颇多建树。
本净禅师在大内宫庭舌战群儒,可以看作是对神会推广南宗顿法的一种响应;而慧
忠入主国师,则从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南宗顿法完全进入帝国政治文化中心。
宗门,开始进入“凡言禅,皆本曹溪”的时代。
同时,江东牛头宗禅师说法日益融入唐诗的风格,以优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本地风
光,对后世禅风产生深远的影响。
01 宗门舌战群儒第一人
本净667年出生,山西运城新绛县人,幼年出家,六祖得法弟子之一。
大家还记得三祖僧璨经常在皖公山与司空山云游吗?本净禅师就在太湖县司空山无
相寺弘法。
公元744年正月十五元宵节,78岁高龄的本净禅师应诏到京,与当时名僧硕学阐扬
佛理,由此拉开一场精彩绝伦的高层次辩论赛的帷幕。这个皇帝老儿居然这样过节,不
搞元宵娱乐晚会,举行佛学辩论大赛,想不到吧?
第一位辩手名叫远禅师,可能有点自恃甚高,率先出列,大声问:“只如禅师所见
,以何为道?”
答:“无心是道。”
问:“道因心有,何得言无心是道?”
答...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十章 渐入佳境
在六祖后期弟子当中,除了神会禅师以外,还有本净禅师和慧忠国师颇多建树。
本净禅师在大内宫庭舌战群儒,可以看作是对神会推广南宗顿法的一种响应;而慧
忠入主国师,则从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南宗顿法完全进入帝国政治文化中心。
宗门,开始进入“凡言禅,皆本曹溪”的时代。
同时,江东牛头宗禅师说法日益融入唐诗的风格,以优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本地风
光,对后世禅风产生深远的影响。
01 宗门舌战群儒第一人
本净667年出生,山西运城新绛县人,幼年出家,六祖得法弟子之一。
大家还记得三祖僧璨经常在皖公山与司空山云游吗?本净禅师就在太湖县司空山无
相寺弘法。
公元744年正月十五元宵节,78岁高龄的本净禅师应诏到京,与当时名僧硕学阐扬
佛理,由此拉开一场精彩绝伦的高层次辩论赛的帷幕。这个皇帝老儿居然这样过节,不
搞元宵娱乐晚会,举行佛学辩论大赛,想不到吧?
第一位辩手名叫远禅师,可能有点自恃甚高,率先出列,大声问:“只如禅师所见
,以何为道?”
答:“无心是道。”
问:“道因心有,何得言无心是道?”
答...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9
什么叫做话头?话头与动中的定力 ?
参禅之所以不能得力,多因定力不足所致,尤以动中工夫之缺乏为甚。且举话头禅为例
:依虚云和尚开示录所载:
「什么叫做话头?头,就是未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
。所谓话头就是一念末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是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
举、不昏沉、不著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迥光返照这不生不
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换句话说,必须有能力安住在一念未生之际,才有可能看话头。也就是说,必须有能力
看见自己所参的那一句话的前头,才叫看话头。若是嘴念或在心中默念,或以心识推敲
「念佛是谁」,就叫看话尾,因为「念佛是谁」这一句话已经过去了。所以虚云和尚说
:「然而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这个由于现代的人,
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学者对于参禅看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有的人东参西访、南
奔北走,结果闹到老,对一个话头还没有弄明白,不知什么是话头,如何才算看话头?
一生总是执著言句名相,在话尾上用心。」
行者若有看话头的能力,即有能力参禅。若犹不能,便应赶快增强定力,修学动中的工
夫,使...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0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說之理論意涵
林志欽
真理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
壹、前言
天台宗之立宗大師智顗(A.D.538-597)以其博聞強記,高超之思辨抉擇與綜攝能力[1],
統合當時傳至中國之諸大小乘佛教經典[2],構築成理論周備、層次井然之整體佛教思
想體系。智顗之思想分教、觀二門,即教相理論與觀行實踐兼備而並舉。其中又以圓教
、圓觀之提出最為殊勝。圓教思想由智顗之師慧思(A.D.515-577)所奠基,圓觀(一
心三觀)則源自天台宗二祖慧文禪師。但二者詳細內容之闡述、演發以至周備者,則是
由智顗所完成。依智顗之說,圓教理論由「一念三千」說獲得具體之說明與論立;圓觀
法門則以「一心三觀」為修法之中心。由此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可以發現二者終歸於
「一心」,由一心(以至於一念、念念)而具足萬法、萬行,成為最圓極、究竟之教理
與觀法,本文乃稱之為「一心具足說」。無論是就教理或觀行兩方面來說,一心具足說
即是智顗思想理論最高處,亦即圓教、圓觀說之核心。本文之目的即在就此一念三千思
想所展現的一心具足義,闡釋其理論意涵,探討其如何在思想上論立,又何以證成。
貳、化法四教說
智顗綜攝佛陀之教[3...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
一、序 言
中国佛教诸宗派中,以《华严经》为主体论的华严宗,独具幽玄的理论思想,
亦属中国佛教哲学的中柱。所谓《华严经》的思想渊源,是佛陀源自内证的实践真智精
神,即佛陀的大觉悟。基于妙证物我一如,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实相境界,
而且十方诸佛国土也同时俱现,甚至于过去、未来际的一切万有均无不现的微妙为本质
,即是理智与实际、主宾与心物融会,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槃的相即无碍的现象。华
严思想在印度最早展开殊胜的成果,且成为佛教各系的集大成。自传入中国以来,得到
法藏大师的极力弘扬,建立了华严宗完备的教观体系,正式蔚为一大宗派。法藏大师虽
在法顺、智俨大师之后,被推为华严宗的三祖,而实际上是华严宗的真正创立者。本文
拟根据资料结合学教心得,窥探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
二、法藏大师的生平及著作略述
法藏(643-712)大师号贤首,俗姓康,其祖先乃康居国的书香世家,其高、曾
祖曾任康居国宰相。至他的祖父,始迁移来长安定居。法藏大师于十六岁时,曾于岐州
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前,燃烧一指表示对佛陀虔诚的奉献。及至云华寺恭听智俨大师讲
《华严经》,遂投其门下,随听...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心的修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居士)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曰:「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
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
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
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又《安乐集》曰:「依天亲《
净土论》(即《往生论》)云,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有其二义:一者,先须离三种
与菩提门相违法。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
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方便门
,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顺菩提门者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无染清净
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
净心是顺菩提门。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
生得大菩提故。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
者,则违菩提门。...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4
观世音菩萨灵感录
李圆净居士原著
演培法师白话讲述
第一篇 拔病苦
第二篇 救厄难
第三篇 兴福慧
第四篇 度生死
第五篇 广劝惩
第六篇 普示现
第一篇 拔病苦
★晋朝有个和尚,名叫竺法义,住在兴宁中始宁山上,很精细的研究所有的佛经,从他
学习的学生经常有一百多人,当咸安二年的时候,他感觉生起心气病来,病得很久,所
以他就一心一意的虔诚归依观世音菩萨,忽然有一天梦见一个人破开他的肚皮,把他的
肠胃都拿了出来,并且洗刮他的五脏六腑,看见有结成一块块肮脏的东西很多,都把他
洗得干干净净了,再放进去,还原缝好,对义说,你的病已经除掉了,当他一觉醒来,
果然病都好了。宋朝尚书令官员傅亮编撰这件事的奇迹,常常说,他的父亲在世时,和
义一起游山玩水,义也常常说这件奇事,听到的人没有一个不肃然起敬的。(太平广记)
★元魏时(即北魏孝文帝亦称元魏)名道泰,住在常山的衡唐精舍,曾经梦见有个人告
诉他说,你的性命将于四十二岁的时候,当寿终正寝,到了那个时候,果然生起很严重
的病来,他自己忧虑必定会死,将他所有的衣食资产多为布施,有位朋友对他说,我听
见供养六十二亿菩萨,和念一声观世音的人,得福恩是一样...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5
五、节孝延寿 先曾祖妣毛母李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之马港,虔奉观音菩萨。先曾祖
端元公积学早逝,先高祖盛周公,高祖妣张太夫人,金太夫人均在堂,时甫三十二岁,
守节抚孤,以母兼父,孝养翁姑,以媳代子,周旋于两姑之间,曲尽孝道。且豪侠好义
,有丈夫气,急人之难,抚人之儿,亦劳怨不辞。清末洪杨之乱,湘军屡战于此,某日
闻寇警,急奉翁姑奔于前,襁负三子随于后,仓皇逃避,见侄被弃哀号,即禀翁姑:‘
媳有三子,弃一可也,兄惟此子,忍令绝嗣耶?’乃弃长子于途,携侄同逃。子追不及
,寇至欲兵之,询知其情,义而舍之,寇退,仍获团聚焉。迄翁姑先后弃养,家虽中落
,皆葬祭尽礼。而哀毁过甚,及次子先逝,孙曾多夭,积忧愁而生乳癌,溃痛甚剧,医
谓无救。吾祖躬率吾父祷于观音菩萨座前,忽梦大士教以青丝瓜捣敷而痊愈,延寿两纪
。四代同堂,晚景欢娱,精神矍铄,无疾而终,享寿八十有五。沔阳夏少平钟武先生为
立节孝传,刊入家谱。
六、孝延双寿 余岳父郑公文成老先生,岳母吴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南区郑家岭,迁
何婆桥之何家垄。佛神并信,尤敬奉观音菩萨。父早死,事母极孝,定省必敬,葬祭尽
礼。性均仁慈,无所矜饰,好善乐施,不使...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百业经故事: 一只母狗
当佛陀在印度舍卫城的时侯,有一位施主的财富很多,就跟多闻天子一样。这位施主虽
然学佛,但也不排斥一些外道宗派。他的妻子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孩子,具有肤色金
黄、头像宝伞等种种瑞相。当小孩会行走玩耍时,施主便买了一只小母狗陪他玩耍。
这只小母狗很聪明,每次见到外道信徒总是跑去咬他们,并咬烂他们的衣服;但见到比
丘时,则是摇着尾巴,跑去舔他们的脚,或是绕圈等作一些恭敬的行为。
有一天早上,舍利子以声闻眼观知度化施主的因缘已经成熟,于是着衣持钵到舍卫城化
缘。当他走近施主家时,那只母狗远远地跑去迎接尊者,舔舍利子的双足,又摇摇尾巴
,恭敬地右绕三匝。施主看见后,心想:「这只狗真有善根!它只不过是只狗,却对比
丘这样恭敬,这位比丘肯定是位大德,我应该好好恭敬供养他。」
于是,施主开口邀请舍利子尊者到他家应供,尊者默许。施主心生欢喜,于家中敷设高
座,并亲手供养饮食,尊者也如理受食。供养圆满后,施主祈求舍利子传法。舍利子以
神通观察他的根机,传授相应的佛法。因为听闻佛法的加持力,施主摧毁了萨迦耶见,
证得了预流果。舍利子又与他交谈良久后,才回去。
得果后的施主,生大欢喜,广行布施,其财源如井水般... 阅读全帖
m******j
发帖数: 5079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微信上看到的zz
印顺(1906-2005)
利维坦按:对禅宗有兴趣的朋友,看完这篇,也还可以看看龚隽的《禅史钩沉——以问
题为中心的思想史论述》(三联书店,2006),相信会有启发。
---------------------------------
文/王路
1、几个故事
一百年前,有人在《新东方》上连载文章,谈一些禅学的东西。《新东方》是一本英国
的杂志。这个作者,是个日本人。此人翻译过《道德经》和《大乘起信论》,是在伊利
诺伊州完成的。1927年,此人在伦敦出版一部书,《禅论集》。不久,泰晤士报刊登一
篇评论,说这本书讲的禅宗史很成问题,因为作者完全不了解伯希和的故事。
伯希和何许人也?1902年,伯希和第三次来到中国,收罗了一大批遗书和雕刻品带回欧
洲。在这之前的两年,1900年,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一个密室。1907年,
英国人斯坦因来到敦煌,用14块马蹄银换走了24箱文献、5大箱文物。次年,伯希和携
了一大笔银子过来,换走了6000多件写本、200多件佛画和丝织品。
1916年,德军正在轰炸英国。斯坦因在伦敦皇家地理协会做中亚探险报告。坐中有个日
本人,听了报告异常兴奋。他得到斯...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48
原帖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hma4.html
拉拉杂杂也说禅之四:开悟后就是“见性成佛”了吗?
禅宗祖师,确实有这个说法。
如《坛经》里五祖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
师、佛。
但坡主于此颇腹非,后有幸见元音师(弥勒菩萨)明示,乃确认下说。
这个“见性成佛”的“佛”,其实认真地说,并不是如释迦佛阿弥陀佛那样究竟的果地
佛,而是堪作上师引领众生修行的肉身活菩萨如西藏的大喇嘛或法王之类。佛经里讲得
很明白,在娑婆世界这一段时间内示现肉身成佛者,前为释迦佛,后来者乃未来下生的
弥勒佛,中间无圆满化佛。确实如此,经里记载,佛陀有许多大神通,比如说能请得诸
佛菩萨满天飞,还能把手掌一扬便把其它佛土如西方净土展现给大家看,这些个能力,
经里提到的许多佛都表演过,可是释迦佛走后却楞没见哪位厉害的修行人能做到过。所
以坡主爱将这“见性成佛”改称“见性见佛”。为何改?因为这话让好些人产生误解,
乃至有为抬高自己而贬佛谤经,说许多佛能做到的大神通乃是编造者(“我肯定见性开
悟了,那为何释迦能做那些事我不...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方术纪异》 王亭之
《方术纪异》 王亭之
王亭之原名談錫永,廣東南海人,雖攻讀化學,但出身八旗世家,少習琴棋書畫、醫卜
星相諸學,對子平、易理更為有研究,雖從事金融,但性喜文史哲學,信仰佛教,後隨
中州派劉惠蒼師父習紫微斗數,得其真傳,使其在香港發揚光大,收門徒四十人,成立
紫微斗數學會,從事學術性研究。然其平生所慕,實為佛學,自大學時代即已研究,二
十八歲時得機緣修習西藏密宗,隱居夷島六年,配合經論修習,近年更編纂《佛家經論
導讀叢書》、《甯瑪派叢書》,甚得好評。

对於方术,王亭之一向抱著既不全面否定,亦不全面肯定的态度。为甚么不否定,
因为有些人的确具有超乎常人的根识,例如人的听觉受声波幅度限制,假如能超越这些
限制,那就可以听到一般人所不能听到的声音,在方术的层面,就可以称为「道术」,
或如今人之称为「异能」。
然而为甚么又不肯定呢?
任何方术,包括星相风水,都有它的局限性,是故许多称为「大师」的人,渔色渔
利或者得意,可是其际遇却往往不足为外人道。由是可见方术之不足尽恃。至於不学无
术之辈,假方术之名,迹同行骗,那就更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了解方术的局限,非常重要,否则便会变成迷信。古往今来,许... 阅读全帖
n****t
发帖数: 182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云门两病
示众云。无身人患疾。无手人合药。无口人服食。无受人安乐。且道。膏肓之疾。如何
调理。
【举】云门大师云。光不透脱。有两般病(还觉口干舌缩么)。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
是一(白日见鬼莫是眼花)。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早
是结胸那堪喉闭)。又法身亦有两般病(祸不单行)。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已见犹存
。堕在法身边是一(不唯邪崇更有家亲)。直饶透得。放过即不可(养病丧躯)。子细
点检将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医博未离门。又早痫病发)。
师云。越州干峰和尚。法嗣洞山悟本。云门遍参曾见师与曹山疏山。此则公案先有
来源。干峰示众云。法身有三种病二种光。须是一一透得。更须知有向上一窍。云门出
众云。只如庵内人。为甚不知庵外事。峰呵呵大笑。门云。犹是学人疑处。峰云。子是
甚么心行。门云。也要和尚相委悉。峰云。直须恁么始得稳坐地。门云。喏喏。干峰道
。法身有三种病。云门道。法身有两种病。万松行脚时。诸方商量道。未到走作。已到
住著。透脱无依。是三种病。今言二种。少未到走作。后二种病显然大同。佛眼和尚道
。骑驴觅驴是一。骑驴了不肯下。亦是病。乃前二病少后一种。师家一期应病施方。各
...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