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 发帖数: 438 | 1 敬錄自《辨中邊論頌講記》 彌勒菩薩 造頌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250
庚二、廣說(依略說次第)分五:一、空性之相;二、空性異名;三、空性異名
之義;四、空性之分類;五、於空性成立有垢無垢之理
辛一、空性之相
無二有無故,非有亦非無,
非異亦非一,是說為空相。
這裡空性的相是用“非有非無”,“非一非異”來表達,“無二有無故,非有
亦非無”,就是由於無有二取以及有無二取的法性,所以空性既不是有,也不是無。“
非異亦非一”是說虛妄分別心和二取空不是他體,也不是無二的一體。下面按照世親菩
薩的注釋來講解,為什麼虛妄分別和二取空二者不是別別的他體呢?因為虛妄分別是有
法,二取空是法性,有法和法性不可能分離的緣故,否則就有熱性和火分離的過失。為
什麼不是無二一體呢?因為如果虛妄...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2 有一种是加持者的活佛。比如在前世,他对自己后世做加持,本来不是他转世的活佛,
但他以授记或者是通过梦兆的方式来作加持,这就会出现一些假名的活佛。但这并非前
世那位高僧大德的转世,真正意义上就不是活佛。所以有些人本不是活佛,但为了众生
的利益或某种甚深的密意,就以某种方式承认了一个活佛。还有在世间中阴转为道用的
一些活佛。
另外有一些也可能是着魔的一种活佛。比如前世杀害上师的那个魔,就伪装成上师的形
象,然后直接变成某人或是加持某人说是那位上师转世的活佛。因此希望不是活佛的,
就不要以为自己是活佛。若真正有功德,那天人等谁也轻视不了你,但如果一点功德都
没有,而你认为把自己的形象装得庄严一点,好像就变成活佛的话,那就太过分了,这
是不可能的事情。 |
|
f***2 发帖数: 162 | 3 今天继续学习恶语方面的道理。说恶语的过患非常大,将生生世世堕入三恶趣,即便获
得人身也会感受不悦意的果报。
在各种恶语中,指责佛像、佛塔等的过患尤为严重。从前有一个人对着一尊断了手指的
佛像说:“断指佛”,话音刚落,他的手指就断了。本来,那尊佛像的确没有手指,在
一般人看来这样说不会有过失,但由于佛是严厉的对境,所以他当下就感受了断指的果
报。所以,我们不能随便评价佛像,如果说某位佛菩萨身相不庄严,自己必定会感受痛
苦的果报。有的人请佛像时说:“我请一个胖胖的弥勒佛”,这样说将生生世世变成肥
胖的人。还有的人看见佛像造型不好或工艺不是很精美,就直接说:“这个佛像不好看
”,这也将造下严重的口业。如果觉得佛像的外观不理想,只能说工匠的手艺不好,不
能直接说佛像不好。
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佛像就是我们的皈依处。《佛说观佛三昧海经》中记载:当年世
尊到天界为母亲说法,优填王因为思念佛陀,便用黄金造了世尊的像。当佛陀从天界返
回人间时,优填王用大象载着金像迎接世尊。那尊金像居然从象背上走下来,在虚空中
行走,足底降下花雨,并大放光明。金像对世尊合掌作礼,世尊也对金像长跪合掌,并
对金像授记说:...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4 索达吉堪布:观净空法师...为佛的化现(顶礼!感恩净空法师!)索达吉堪布上师开示同
修疑问
——请问净空老法师是不是具德的善知识?
问:净空老法师在汉地影响非常大,但近年来许多人对他很有非议,请问他是不是具德
的善知识?
答:“哪个是善知识、哪个不是善知识,我没有这种辨别智慧。但净空老法师这么多年
来,非常地慈悲传授了净土宗法要为主的许多教言,让世界上很多人对净土法门产生信
心,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至于他早期对密法有些不同看法,以及对一些法师的见解有直接或间接的驳斥,这对我
个人来讲,全部都观清净心,把所有这些法师都当作佛的化现。当然,有必要的时候,
为了澄清自宗,建立清净的佛教见解,我们也可以互相辩论、探讨,这在佛教中是允许
的。但作为学佛的人,最好不要评论谁是邪知识、谁是魔知识,否则,以讲经说法的法
师为对境这样称呼,很担心会造恶业。
所以大家应该观清净心,看到任何一位对佛教、对众生有贡献的高僧大德,尽量要看他
们的优点。至于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最好是去慢慢观察,这样的话,逐渐可能会了知
他们的甚深密意。” |
|
P******A 发帖数: 126 | 5 密宗未曾开许食肉
索达吉堪布著
一切经部中对于食肉之过失亦有详细阐述。全知多哦巴西绕嘉村就曾经这样说过:
“戒律中对食肉没有开许的时候,佛陀自己在戒律中也未曾开许过。有人声称《根本律
》中有开许,其实这只是一切有部的观点,我们还必须同时参阅其余四部律典。”不仅
显宗,就是密宗对食肉也未曾开许过。《时轮金刚后续》中就这样说道:“食肉者等类
确定无疑将转生地狱中,身躯庞大,亦将转生饿鬼界等恶趣中。”诸如此类的说明,在
此《时轮金刚后续》中尚能找到多处。《初佛续》中也云:“食肉者杀者,二者均杀者
。”对此,可能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那么密宗对享用五肉等又该作何解释呢?其实
五肉是指自然死亡的肉,将不是为了吃肉而杀的五肉作成甘露丸,瑜伽士为了誓言而享
受枣核许,其目的是为了增上体力、持佛慢以及超度那些众生。除了有超度所食众生之
能力的瑜伽士以外,一般密宗行者哪能轻易吃肉。如《喜金刚》中亦云:“成就者当享
肉食,将能利益彼众生。”
此外,密宗中所说的食肉是有密意的,绝对不能从字面上直接加以理解。如《空行
海续释》中说:智慧主当食用分别念之肉。这里的食肉其实指的就是灭尽分别念。又如
文殊菩萨所言:...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6 同意您的观点,这些都是。偷盗罪很容易犯,在学习以前末学也经常犯,也不认识是偷
盗罪,还自觉聪明。末学在这里忏悔。愿意和大家再次学习佛经中偷盗罪的定义和过患
,并戒除偷盗的功德利益。愿与大家共勉。篇幅有点长。索达吉堪布用了三堂课宣讲,
但请耐心读下去,对我们生生世世都有极大利益。特别是想要多饶财富的同学一定要看
啊。:-)
先说不偷盗的功德:
“即便不说来世的果报,在即生中也有很大利益:一个人要在世间立足,必须得到别人
的信赖,若能断除偷盗则很容易赢得他人的信赖,这样自己的事业很容易成功。
许多经论中都提到了断除偷盗的功德。如《十善业道经》中说不偷盗有十种功德:一、
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如果一个人不偷东西,众人都
很信赖、喜欢他。三、人不欺负。断除偷盗之人不会受欺负,而偷盗之人则经常受欺负
。偷东西的人总是被人们以审视的眼光看待,甚至他到别人家做客时,主人也会对他特
别防范。四、十方赞美。十方的人和非人都会赞美不偷盗之人。五、不忧损害。不偷盗
之人无需担忧有任何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不偷盗之人在大众之中不会
有畏惧感。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87 | 7 索达吉堪布开示如何对待诽谤
作者:索达吉堪布 文章来源:摘自《〈修心八颂〉略释》
诽谤分两种,一是“非理诽谤”,二是“合理诽谤”。比如说,我本来戒律很清净
,但别人说我戒律不清净,又比如,我本来没有偷东西,而被人指责做了偷盗行为,这
些都属于“非理诽谤”。再比如,我本来不是外道。别人说我是外道......如是等等。
凡是不符合事实的诽谤是“非理诽谤”,符合事实的诽谤是“合理诽谤”。
一般人对“合理诽谤”还稍微能够承受,而对“非理诽谤”就简直难以承受了。文
革的时候我还很小,当时,有很多人被戴上了“四类份子”的帽子,听说我的一位亲戚
一下戴了三顶帽子,我非常想看看他戴的什么帽子。结果,在一次批斗会上,看到他和
一些人并排站在台上,我却连一顶帽子都没有看到......这也算是一种“非理诽谤”吧
。
一般人都把诽谤自己的人看成是自己最大的仇人。但,对于我们修学大乘法的人来
说,诽谤辱骂等恰似如意宝一样,是生功德的宝藏,是迅速成佛的良机。布朵瓦格西曾
说:“别人诽谤你,是对你最大的恩惠。”我们应该观察自己的相续中是否生起这样的
心念。再深一层说,在修大乘的菩提道上,连自己的妻子儿...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8 饮酒之过失
华智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学不放逸心解脱,救度放逸恶趣隘,
恭敬顶礼遍知已,书此利他祈加持。
诚如全知金刚持鄂钦·根嘎桑波曾经亲口说:“在拥有修行正法的特殊身份——纯净
暇满人身的此时此刻,为了达到成就无上珍宝菩提的目的,一定要如理遵循正确的见解
和清净的行为,依靠符合佛法的正命来养活这个暇满身。愚昧无知的人们依靠放逸的美
酒、杀生的血肉养活暇满的身体,并且声称:‘在正法小乘戒律、金刚乘中也说可以喝
酒、吃肉。’他们自己步入这种非理境地的同时,还让别人也酗酒吃肉,就像蛤蟆坑里
有伤的蛤蟆一样(有伤的蛤蟆会使其余的蛤蟆染上它的伤)。丧失了佛陀所欢喜的行为
,被恶知识所左右,完全是给自身带来巨大祸害的举动,也是下劣的做法,因此务必予
以遮止。”除非是成就者,酒能使上上下下的所有人失去理念,在今生来世都会导致大
难临头。恶魔、非天迷醉人的伎俩就是酒。
讲饮酒过患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总说酒的过失;
二、分说与别解脱戒相违;
三、分说与菩萨学处相违;
四、分说与密宗誓言相违;
五、宣说戒酒的功德利益。
一、总说酒的过失也包括饮酒者犯罪之理、卖酒者犯罪之理两个方面。
1、...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9 能断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蒭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尒
時世尊於日初分整理常服執持衣鉢入室羅筏大城乞食時薄伽梵於其城中行乞食已出還本
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於食後時敷如常座結加趺坐端身正願住對面念時諸苾蒭來詣佛所
到已頂禮世尊雙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具壽善現亦於如是眾會中坐。
尒時眾中具壽善現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至
如來應正等覺能以[宋-木+取]勝攝受攝受諸菩薩摩訶薩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宋-木+
取]勝付囑付囑諸菩薩摩訶薩世尊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攝伏其心作
是語已。
尒時世尊告具壽善現曰善哉善哉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
宋-木+取]勝攝受攝受諸菩薩摩訶薩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宋-木+取]勝付囑付囑諸菩
薩摩訶薩是故善現汝應諦聽極善作意吾當...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10 摘自索达吉堪布宣讲《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五节课
思考题
400、布施分为几种?其中财布施又有哪些分类?各自的定义是什么?
401、普通布施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明白这些道理,对你有何帮助?
402、如果有钱却不愿意布施,这能让自己越来越富裕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403、凡夫人为什么不能作极大布施?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应当如何发愿?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前文已介绍过“愿菩提心”的学处,即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今天开始讲“
行菩提心”的学处。
行菩提心一旦在相续中生起,功德就会日日夜夜增上。如《入行论》第一品中云:“即
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生起行菩提心以后,从那时起,
即使在某些时刻你并未忆念利他,比如睡眠或放逸时,但善根福德仍会不断增上,其量
无有边际,犹如虚空。
学过《入行论》的人,相信都发起了愿行菩提心。而行菩提心的实践,就是实地行持六
度万行,度化众生。六度是佛陀度生的唯一方法,不单单是释迦牟...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1 有些人虽然精进行持善法,即生中却遭受各种痛苦和违缘,这是消除恶业的好现象。与
此相反,有些人虽然积累了滔天大罪,今生却过得越来越幸福快乐,不必感受任何违缘
和痛苦,但这种暂时的快乐并不妙,这是往昔的点滴善果在现世成熟,之后便会彻底耗
尽,如今所造的恶业虽然暂时没有成熟,但必将于后世成熟,那时就永远没有解脱的机
会了。这就是所谓的“重罪者临堕地狱,福德犹如降大雨”。
就像播下种子后不可能马上收获庄稼一样,造了善恶业后也不可能立即现前苦乐果报,
但无论如何,因果是不会空耗的,以后必定会成熟相应的果报。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
理,否则很可能在遇到违缘时对因果产生邪见。
关于造业之后必定感果之理,龙树菩萨曾经开示道:“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
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有些人造了罪业后,虽然不像身体被刀砍后
立即流血那样迅速感受果报,但在死亡降临(或罪业成熟)时,果报必定会毫厘不爽地
现前。《无量寿经》中也说:“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因此,
有些人造了罪业后,并没有立即显现恶果,反而在一段时间内过得很快乐,这些愚人甚
至会觉得越造罪业越幸福,这样的想法完全是不...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2 阿秋喇嘛仁波切的度生事业中在此特别要提的一个是:一九九九年喇嘛仁波切曾著“放
生摩尼如意宝珠”中推出“终生放生”的全新理念,阿秋法王敏锐的感觉到:一切尚未
证悟的人们是如此妄自菲薄地看待自己,及这种心态使自身在宝贵的人生中错失建立极
大智慧与福德的因缘,故而选择了以放生这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来作为教会徒众善用其
心的深刻道理。文殊菩萨说:“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同时,为留
请一切师尊三宝久住于世,法王选择以放生为手段,并以劝导众生发愿终生守持放生为
方法,使一切师尊三宝寿延健康,法流增盛,并种下令一切众生具足实修实证姻缘的如
意宝珠之种子。此理念的另一密意是放生将圆满三昧耶戒律守持福德之缘起,而三昧耶
戒以一切显宗各部戒律为基础,所以当我们真心依照法王所教授之方法如理放生后,将
无形圆满我等与显宗一切戒律所需要的福德因缘。戒律又是定慧的缘起,在菩提心的加
持下,渐使佛法昌隆,自己与一切众生获得即身满足一切祈愿的因缘。阿秋法王还数次
授记:发愿终生共修放生的徒众临终将任意往生极乐刹土或莲师刹土。——节选至《至
尊法王蒋阳龙多加叄尊者略传》
。” |
|
f****2 发帖数: 311 | 13 随喜您研讨佛法的热情和耐心回帖。末学也很感恩您。在和您讨论过程中,去查了一些
佛经资料,包括以前学过的课程,又学习了一遍。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更坚定了对佛法
的信心。
对于您的问题,末学觉得在上面转贴的佛经和高僧大德的开示中都能找到答案。请您再
仔细看一下。
您自己是否要对不如法的行为破斥,末学不敢多说。因为不知道您的境界和密意。
自己也是初学。不过有些大德也开示过,把别人都看作佛菩萨,只有自己是凡夫,是绝
对不会错的。对于别人的批评,都看作佛菩萨的指点加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孔子
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别人起烦恼心,末学也
要好好忏悔自己的业障。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人身难得,末学现在学习佛法,知道人身在世,精进修行,并随缘弘扬佛法是最有意义
的事。人生短短几十年,但以后漫长的劫数里是在三恶道受苦,还是在极乐世界继续修
行,或者至少能得人天善趣,是非常关键的。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历代
高僧大德也再再嘱咐我们深信因果,行持善法,求生西方极乐净土。
所以末学喜...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4 佛教科学论
堪布索达吉 著
前 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壤的赏心悦目花园中舒心惬意自由
地漫游,并能敞开心灵进行彼此真诚的对话和交流,我作为一名佛教徒,在正式行文之
前,首先顶礼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现代科学相距佛教还有多远”,这个问题您思考过吗?
世界上的人们对佛教的态度大概有四种:信仰的、半信半疑的、不信仰但也不反对、反
对的。其中反对者的理由虽然林林总总,但主因不出下面二种:消极逃避、迷信。这些
反对佛教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脚呢?这些反对者是否真正了解佛法的内容?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科学”奉为至尊至圣。天文学、宇宙学、电子学、生命科学等自
然科学领域及经济、金融、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割裂研究成果,在人们的心中占有
崇高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对佛法不太了解,难免有部分人会偏执科学而反对
佛法,这时作为有理智的人应观察一下其余人士对佛法的看法如何。
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5 “当然,对佛教不太了解的人,也许会以不解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认为佛陀不一定有
如是伟大,他的教法不一定有如是深广。但不管你怎么想,我都希望你先潜心研究佛教
之理,在此过程中,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甚至会被佛法的甚深所折服。以前我看过一
本书叫《幸福的蓝本》,里面就讲了一位雷斯·戴维斯博士,他是英国著名神父的儿子
。最初他钻研佛教的初衷,是想证明相较于佛教,基督教所具有的“优越性”。后来他
这个任务虽失败了,但却取得了比预期还要大的胜利——他成为了一名佛教徒。通过长
期的深入研究,佛教真理让他口服心服,于是他发心将巴利文佛典翻译成英文,令数以
千计的西方人第一次接触到了珍贵的佛法,对利益众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样的人,如今相信也不在少数——为了破斥或推翻佛教,利用漫长的时间作研究
,最后却臣服在佛教真理的脚下。所以,大家第一个应当明白的是什么?就是佛教的甚
深广大之处。这一点并不是我们佛教徒自赞毁他,而是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通过
观察所得出的真实结论。”
--摘自索达吉堪布: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复旦大学演讲
全文如下:
索达吉堪布: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开 篇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6 索达吉堪布:正确的随喜
文/索达吉堪布
本品先讲了八支供的其余四支,首先是随喜支。所谓随喜,根据《俱舍论》的观点
,就是指无有任何嫉妒心,对别人所做的一切善根发自内心地欢喜。在大乘论典中,随
喜也是相当重要的,比如《现观庄严论》第二品中就讲到了三种修道——胜解修道、回
向修道、随喜修道,其中,令未生起的善根生起,叫做信解修道;令已生起的善根不失
坏,叫作回向修道;令善根不坏且越来越增上,叫做随喜修道。一般而言,这三种修道
从资粮道到十地末尾都必须具足。
正确的随喜正确的随喜
菩萨的善心不能离开随喜,随喜在整个大乘佛教中一直具有无比的功德。乔美仁波
切在《极乐愿文》中说:“假如我们听到别人行持善法,心里没有嫉妒的恶心,且诚心
诚意对他的善根进行随喜,那么佛陀说此人能获得同等的福德。”
佛经中也有一个公案:从前,波斯匿王迎请世尊及其眷属应供,当时有位贫女对此
非常的随喜,认为波斯匿王是由往昔所积累的福德才成为这样的君王,如今又遇到释迦
佛这样殊胜的福田,仍然积累这般广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稀有了。世尊对此清清楚
楚,在傍晚回向功德时问国王:“你所积累...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7 阿弥陀佛!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学佛?
今天借此题目,简单讲一下佛教的基本道理。
(一)什么是佛
作为一名佛教徒,对于佛陀的伟大,佛陀的智慧、大悲、救度众生的能力,都是必须要
知道的。如果不了知佛陀的不共特点,反将其与外道、名人、天神、仙人等相提并论,
那说明你还不认识佛陀的本来面目。因此,身为一个佛弟子,首先务必要了解自己所皈
依的对境——佛陀。
从世间的角度来讲,佛陀这一伟大人物,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关于他的出世年代
,藏地、汉地乃至全世界的智者,所持的观点各有不同。仅仅在藏地,格鲁派的克珠杰
、萨迦派的萨迦班智达、宁玛派的全知麦彭仁波切,及其他教派的诸位大德,由于所根
据的历算不一样,故推出来的结果有很大差别。而从世界范围来讲,小乘各派与大乘佛
教之间,对此也有极大的争议。
鉴于此,1950年“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斯里兰卡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上决定:佛陀
的出世年代虽说法各异,但为了证明这段历史,也为了便于大多数众生接受,统一规定
佛陀降生于公元前623年,圆寂于公元前543年,并以此为标准制定了佛历。按照这个来
推算,今年...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4369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xiaoputi (小菩提),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时间真相----白玛格桑法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17 18:09:10 2013, 美东)
时间真相
白玛格桑法王
“时间”是三界万物的吞噬者,而时间又被“时间之主”所吞噬。“时间之主”超越时
间、超越凡夫的显现和识觉,拥有遍满一切的智慧,通常显现为十六岁少年模样的文殊
菩萨宝像,有时则显现为大威德金刚威猛像,发出惊天动地的愤怒大笑。与这猛静二尊
无二无别的妙音佛母,是从大海中显现的美丽天女,是三界一切妙音之主。在此我顶礼
三圣尊,并论述时间之真相。
朋友们,当我们回顾过去、放眼未来时,会发现“今天”的显现和显现对境一个个即来
即失,就如同坐在快速行驶的列车上看窗外的花草树木。今天我们使用的物品、居住的
房屋以及称之为“我”的五蕴身体等等的一切,都不再是昨天的,因为昨天的一切已经
显现而又消失,走向了过去。时间,如同魔鬼般张着天地大的凶猛的嘴、呲着像陡峭的
雪山般坚厉的牙,吞噬了这所有的一切。就当...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9 索达吉堪布 著
顶礼普贤王如来!
诸佛为度化根器、意乐不同之无量众生,宣说了种种甘露妙法,密宗便是在显宗基础上
具有不共同殊胜方便、从果起修、即身成就的法门。近年来,赴藏学密者日渐增多,不
少人匆匆忙忙求灌顶听法,但对如何修习密宗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观察,存在很大的盲目
性和危险性。有感于斯,兹对学密者所应具之基本条件作一介绍。
入密乘者首先需对佛教有坚定不退的信仰,更需对密法及金刚上师具有特殊的信心。具
此两个条件,方有资格进入密乘。
进入密乘的标志是接受密宗的灌顶,未得灌顶者无权修学密法,否则犯盗法罪。与别解
脱戒与菩萨戒不同,密乘戒并无单独的授戒形式,在灌顶同时,便已得到了密乘戒的戒
体,而且已圆满具足了皈依戒、别解脱戒与菩萨戒。密乘戒条细分有成千上万,主要可
归纳为大幻化网五条根本戒:1、不舍无上,即不舍密宗甚深等净无二之义;2、恭敬上
师;3、不间断修本尊、念心咒;4、慈悲同坛灌顶的金刚道友;5、密宗甚深见解与行
为不向外泄漏。此五条中最主要的为不舍密法与上师。
进入密乘后,无论生起信心与否,都永远不能舍弃密法和上师,若舍弃则必堕金刚地狱
,金刚地狱并非显宗所说的无间地狱,根据...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0 索达吉堪布 宣讲
什么是密宗?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一些密宗的道理。
疑惑一:密宗为何要保密?
众所周知,密宗的见解、修行、行为、果位,有甚深、秘密之意,不能随便公之于众。
之所以如此,续部中说,并不是因为密宗有不可告人的过失,而是因为它特别珍贵、稀
罕,许多人对此无法接受。
就像你所拥有的最昂贵之物,如金子饰品或一大笔钱财,不可能在大众场合中到处炫耀
,生怕别人不知道,而一定会小心翼翼地藏起来,以免被人偷走、抢走、骗走。同样,
密宗由于对我们自己极为珍贵,对别人有时也不一定有利,故应采取保密的态度,这样
所得的利益和加持才是无上的。因此,学习密法的人,自古以来保持隐秘的态度,原因
也在这里。
疑惑二:为何学密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许多人对密宗的信心相当不错,这一点是有原因的。像法王如意宝、贝诺法王、敦
珠法王等,这些公认的大成就者都讲过:末法时代,密法对众生的调伏或者加持极为迅
猛。诚如噶托度达所言:“五浊黑暗越深之时...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1 见性成佛与即身成佛
问(7):禅宗有“见性成佛”之说,但这个“佛”主要成就的是法性意义上的“佛”
。而密宗则有“即身成佛”之说,我想知道的是,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的“佛”,
和禅宗所说的“见性成佛”的“佛”是否一样?
答:不论禅宗标榜的是“见自本心、识自本性”还是“见性成佛”,强调的都是“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的概念。一个修行人若能当下回光反照、溯本还原,透过种种色相而见
境后之心,他便可谓已深解祖师西来密意了。正所谓:“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
异,故云即心即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所谓的“见性”也即是“明心”,那么修
行者到底要悟一颗什么样的“心”呢?这种“心”又具备什么样的功德与特征?通达“
明心见性”的途径又是什么?禅宗的硕德黄檗断际禅师对此曾作过异常精辟的阐述:
“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磨从西天来,唯
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云何识自心?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有
相貌,亦无方所。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祖师云:‘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
。...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2 关于密咒
问(9):咒语在印度婆罗门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婆罗门教的“阿达摩吠陀”中,
它作为人和神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功用是祈福和诅咒,以此达到愿望的满足。但在早
期佛教的阿含经典中,对咒语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直到大乘经典中,咒语才有了它的一
席之地,如《楞严经》和《药师经》,都有关于咒语的内容。我们现在看到的咒语,主
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前面是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名字,后面则是咒语所能解决的问题。我
们知道,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中,咒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除了我们前面所说的
内容之外,咒语在藏传佛教中还有什么特殊作用?或者说,藏传佛教所使用的咒语,和
传统的婆罗门教及其他外道所使用的咒语有什么不同?
答:咒语在藏传佛教中确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藏地,几乎人人手中都拿有念珠,
无论在家或出家,人们手中的念珠都是用来为持咒计数的。很多藏族人用一生的时间精
进持诵咒语,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早已将本尊心咒念诵过十亿遍以上。更难能可贵的是,
藏族人基本上都持有本尊与其咒语无二无别之正见,相对于别的民族而言,这不能不说
是一种罕有的品性与特质。就我接触到的很多别的民族信佛或不信佛的人士来说,其中
有些...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3 学密者应具之基本条件
——入密明灯论
顶礼普贤王如来!
诸佛为度化根器、意乐不同之无量众生,宣说了种种甘露妙法,密宗便是在显宗基础上
具有不共同殊胜方便、从果起修、即身成就的法门。近年来,赴藏学密者日渐增多,不
少人匆匆忙忙求灌顶听法,但对如何修习密宗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观察,存在很大的盲目
性和危险性。有感于斯,兹对学密者所应具之基本条件作一介绍。
入密乘者首先需对佛教有坚定不退的信仰,更需对密法及金刚上师具有特殊的信心。具
此两个条件,方有资格进入密乘。
进入密乘的标志是接受密宗的灌顶,未得灌顶者无权修学密法,否则犯盗法罪。与别解
脱戒与菩萨戒不同,密乘戒并无单独的授戒形式,在灌顶同时,便已得到了密乘戒的戒
体,而且已圆满具足了皈依戒、别解脱戒与菩萨戒。密乘戒条细分有成千上万,主要可
归纳为大幻化网五条根本戒:1、不舍无上,即不舍密宗甚深等净无二之义;2、恭敬上
师;3、不间断修本尊、念心咒;4、慈悲同坛灌顶的金刚道友;5、密宗甚深见解与行
为不向外泄漏。此五条中最主要的为不舍密法与上师。
进入密乘后,无论生起信心与否,都永远不能舍弃密法和上师,若舍弃则必堕金刚地狱
,金刚地狱并非显宗...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4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不可混为一谈 zt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7 00:31:20 2013, 美东)
先不管 “三转法轮”这个名词,就算是翻译的问题好了。
我是看你贴的这两位法师的说法,提出疑问的。
“释尊在印度圣地初中后三转法轮,其中初转谓四谛法轮,二转谓般若无相法轮,三
转谓善抉择法轮,主要宣说光明如来藏。”
如果只是说,佛陀死后,佛教历史上有三种演变,这个我没意见。
因为,那是后世人的演变,不关佛陀的事。
你可以说,因为…什么理由,认为般若、如来藏 符合佛法,符合佛陀本意。这我没意
见。
可不要用神话信仰,先打死说这三者都是佛亲说,让人不得怀疑。
根据文章,也根据四谛、般若、如来藏发生的年代,
这两位法师意思,如果我没误会,应该是,
佛陀活很长,或者像耶稣,死了又爬起来或显灵之类,且长达千年,
还活着说四谛,
死了,几百年后,爬起来或显灵,说般若,
还不过瘾,又几百年或千年,又爬起来或显灵,又说如来藏
如果是...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5 略说忏罪
——索达吉堪布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今天为什么给大家作开示呢?因为这次来参加“金刚萨埵法会”的人比较多,大家正在
精进地忏悔,若不明白基本的忏悔方法、忏悔的必要,即使念了很多咒语,效果可能也
不太好。因此,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念修金刚萨埵。
一、忏悔的必要:
《地藏十轮经》中说,佛陀的教法中有两种人没有所犯的罪,一种人从来也不造恶业,
称为树立佛幢者;另一种人虽然造过恶业,但以惭愧心已经发露忏悔了,这叫摧毁魔幢
者,此二者均可以说是行持佛法的人,也叫做勇健得清净者。
上师如意宝再三地讲过,作为一个修行人,最好是从小就不造任何恶业,但这在末法时
代非常困难。在家人于皈依之前、皈依之后,身体上杀生、邪淫、偷盗,语言上说妄语
、...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6 什么是密宗?
——索达吉堪布
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一些密宗的道理。
疑惑一:密宗为何要保密?
众所周知,密宗的见解、修行、行为、果位,有甚深、秘密之意,不能随便公之于众。
之所以如此,续部中说,并不是因为密宗有不可告人的过失,而是因为它特别珍贵、稀
罕,许多人对此无法接受。
就像你所拥有的最昂贵之物,如金子饰品或一大笔钱财,不可能在大众场合中到处炫耀
,生怕别人不知道,而一定会小心翼翼地藏起来,以免被人偷走、抢走、骗走。同样,
密宗由于对我们自己极为珍贵,对别人有时也不一定有利,故应采取保密的态度,这样
所得的利益和加持才是无上的。因此,学习密法的人,自古以来保持隐秘的态度,原因
也在这里。
疑惑二:为何学密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许多人对密宗的信心相当不错,这一点是有原因的。像法王如意宝、贝诺法王、敦
珠法王等,这些公认的大成就者都讲过:末法时代,密法对众生的调伏或者加持极为迅
猛。诚如噶托度达所言:“五浊黑暗越深之时,莲师加持之月越明。”也就是说,时代
越趋末法,众生烦恼越强烈,密法的加持就越炽盛。因此,越...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7 为什么学佛?
——索达吉堪布
今天借此题目,简单讲一下佛教的基本道理。
(一)什么是佛
作为一名佛教徒,对于佛陀的伟大,佛陀的智慧、大悲、救度众生的能力,都是必须要
知道的。如果不了知佛陀的不共特点,反将其与外道、名人、天神、仙人等相提并论,
那说明你还不认识佛陀的本来面目。因此,身为一个佛弟子,首先务必要了解自己所皈
依的对境——佛陀。
从世间的角度来讲,佛陀这一伟大人物,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关于他的出世年代
,藏地、汉地乃至全世界的智者,所持的观点各有不同。仅仅在藏地,格鲁派的克珠杰
、萨迦派的萨迦班智达、宁玛派的全知麦彭仁波切,及其他教派的诸位大德,由于所根
据的历算不一样,故推出来的结果有很大差别。而从世界范围来讲,小乘各派与大乘佛
教之间,对此也有极大的争议。
鉴于此,1950年“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斯里兰卡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上决定:佛陀
的出世年代虽说法各异,但为了证明这段历史,也为了便于大多数众生接受,统...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8 吸烟之过患
作者: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这一堂课主要讲吸烟的过失。
在座佛学院的道友,很多人都出家了,出家后应该不会吸烟,讲这个可能没有多大必要
,不过以前在个别地方,藏传佛教中有些人自称“密咒士”,汉传佛教中内蒙古等地,
也有极少数人显现上吸烟,以前我们去五台山时就看到过。这些人可能是对教理不精通
,所以今天我虽然面对的是僧众,还是要讲一下吸烟的过失。毕竟出家人以后也要弘法
佛法,如果自己都不明白这个道理,给别人讲解也有一定的困难。
我出去的时候,发现在一些偏僻地方,很多人都不知道吸烟的过失非常大。实际上,吸
烟、喝酒、吃肉等的过患,佛经论典以及一些上师教言中讲得清清楚楚,我们若不了知
如何取舍,许多事情做错了都不知道。堪布阿琼说:“在依止善知识的过程中,修行不
重要,闻思很重要。”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上师如意宝在世时,对我们闻思要求得很
严格...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9 吃肉之过患
——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吃肉的过失。
这个话题,在座的道友并不陌生,我在课堂上经常提到,而且几年前曾经要求:凡来学
院求学的四众弟子必须要吃素。当时有些人以前吃肉的习气比较严重,或者因学藏传佛
教时受到其他上师和环境的影响,一下子改掉比较困难,所以我就试着采取各种办法,
让大家循序渐进地改掉这种坏习惯。
说实话,我刚开始戒肉的时候,也犹豫了半天,在翻阅了很多大乘经典和论典之后,才
从内心中对吃素生起随喜之心,并坚定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吃素。从这一辈子来讲,我
虽然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喜欢杀生,但因为藏地条件所限,吃肉还是有一定的习气,最初
戒掉时有点困难。但后来依靠诸佛菩萨及上师如意宝为主传承上师们的加持,和自己所
发的坚定誓愿力,再加上我们这里买蔬菜和水果比较方便,我个人就慢慢适应了素食。
同时,我还用高压政策强制性要...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0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
|
z*******a 发帖数: 57 | 31 不宜宣说有三种: 无信者前不说法, 未问不说自经历, 不说不符实际语。
——华智仁波切(《自我教言》)
“不宜宣说”,全知麦彭仁波切曾在《国王教言》的语言品中讲:说话时必须要有因时
间、地点、人物的不同而该说不该说的界限,否则,不该说而说成了疯子一样,该说而
不说成了哑巴一样,如果这样,要么事情办不成,要么生很多过失。这里明确地阐述了
说话必须适度。在此华智仁波切说不宜宣说有三种。
“无信者前不说法”,就是对没有信心的人不宣讲佛法。因为若具信心,则上师所讲之
法乃至一字一句,犹如食盐溶于清水一样,能很好地受用,像灵丹妙药一样,会调伏自
相续中的很多烦恼,非常非常地不可思议!尤其当对法和对传法上师具足信心时,即便
是一个表面上非常非常平常浅显的经典或修法都会觉得内外密意极深。“信为道源功德
母”,如果一个人对佛法常常具足信心,他就会具足精进、忍辱、闻思等等很多功德,
而五道十地的一切成就都来源于信心,这在《净土五经》、《净土教言》中都有详细的
说明。
反之,对无信者前说法会有很多相反的作用,如对密宗没信心的人前宣说密法,对大乘
没信心的人前宣说大乘法等等,对方会因接受不了而生邪见或退失信...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2 萧道士毁谤大德吹捧自己的原话在此,其根据何在你如何理解倒是说来听听,和你说话
真费劲啊:
毁谤大德:
◎龙树如是《释摩诃衍论》之论文,实有过失:(学佛之心态-孙正德 着附录四:略说
第九识与第八识并存…等之过失 萧平实 着282页)
◎六祖惠能大师由于不识字,或者识字不多的缘故,悟后无法深入 佛世尊所说之三藏
十二部经,是故于《楞伽经》中 佛世尊所宣说之一切种智微妙法义无法了解,(护法
与毁法151~152页)
◎永明延寿禅师引用伪论《释摩诃衍论》时,对论中的种种错误,并没有发觉出来,显
然他还没有初地的道种智,当然更没有佛地的一切种智,所以不可能是 弥陀世尊的示
现。(起信论讲记.第三辑245页)
◎古来多有净土宗祖师教导学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者,然而彼诸祖师所说之语,常有误
导众生之处,…以往净土行者真能了知大乘菩提义理者极少,多属被诸净土大师所误导
,(净土圣道-孙正德 着-萧平实序1页)
◎若慈济四百万徒众中,有千分之一的信徒,因为证严法师的胡乱说法而信以为真,所
以犯下了大妄语业,其数就有四千人了;这么多人犯下大妄语业的原因,都是源于证严
法师的邪教导所致,(识蕴真义.第三辑1...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3 第三节课
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分三十二品,你们在理解的时候,若按这种方式划分,意思
会一层一层比较好懂。
经典与论典不相同:经典里有很多重复的内容,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定是一个;而论典
很有层次性,可以依靠科判来划分,且论典还能使经文不明显的意思明显,散于各章节
的内容归纳在一起。以前大家一直是学习论典,现在初学经典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在藏传佛教中,《上师心滴》是非常了不起的法。而在汉传佛教中,最殊胜的非《金刚
经》莫属。这次法王如意宝传讲《上师心滴》的同时,我也给你们传授汉地最殊胜的如
意宝——《金刚经》,希望大家珍惜!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在玄奘法师的译文中,前面还有“时诸比丘来诸佛所,到已顶礼世尊双足,右绕三匝,
退坐一面”。意思是说,佛陀应供完后,身体端直,于正念中安住,此时一千二百五十
位比丘和大菩萨,亲自来到佛前,在佛足下恭敬顶礼,右绕三匝,然后退到一边安坐。
〖顶礼〗: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者是证悟顶礼,中等者是修行顶礼,下等者是五...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4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五节课
昨天讲了菩萨不能有四相,今天讲无论在见、修、行、果哪个方面,菩萨都不能有所住
——实有的执著。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
触、法布施。”
佛陀说:“须菩提,菩萨对任何法都不能有实执,应以无住之心而行布施。即是说,不
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
真正的菩萨不会有实有的执著,以六度中的布施为例,菩萨在行布施时,并不耽著于六
尘——色、声、香、味、触、法。
〖色〗:凡夫对所施之物有颜色、形状的执著,对乞丐有相貌丑陋、衣衫褴褛的分别。
但菩萨真正通达了空性,远离了这些实执。
〖声〗:乞丐来到家门口说:“行行好,给我点儿东西吧。”菩萨不会一听到声音,就
作意:“好,我马上给你啊……”
〖香〗:鼻子不去分辨是香的东西,还是臭的东西。
〖味〗:对味道的胜劣也不加取舍。
〖触〗:不存在由身体接触所生的轻重、大小、光滑粗糙等分别。
〖法〗:法是意识的对境。比如,认为“我今天给了乞丐十元钱,应该有很大功德吧!
”这些执著法的分别念也没有。
藏地寺院在安居时,经常念弥勒菩萨的一个愿文,有句偈颂是:“不住一切法,...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5 索达吉堪布 讲授
第七节课
《金刚经》分三十二品,是梁昭明太子后来加的,这在藏文译本中没有,汉地的其他译
本中也没有。有人认为:“佛经中不能妄加分别念,因为昭明太子给经文分品,至今仍
在地狱里受苦。”这种说法是否可靠也很难确定。一般来讲,佛经中是不能加自己的分
别念,但如果不是故意诽谤,为了帮助理解经文而加一些科判,应该不会有很大过失。
当然,因果方面的问题,凡夫是难以判断的。昭明太子在《金刚经》中加上自己的语言
,这是否大逆不道,确实不得而知。
以前香港有个居士,他按照自己的分别念,把《大圆满心性休息》的颂词和《三处三善
引导文》合在了一起,看起来特别乱。后来我给他写了个辩论书,告诉他不要在无垢光
尊者的金刚语上乱改,我们凡夫没有这种权利。从这个角度而言,昭明太子的做法可能
不太好,但此举却对我们理解经文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孰是孰非,望大家自己斟酌。
昨天佛陀对须菩提说,一切法犹如船筏,只是引导众生的方便,实际上并不存在,今天
佛又提出一个问题: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如来正等觉真实存在吗?如来所说的法真实存...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98 | 36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学习的《快乐之歌》,也是无著菩萨撰著的。在藏文版《佛子行》的后面
,一般都附有《快乐之歌》。上节课刚好讲完了《佛子行》,今天就利用一堂课的时间
,给大家顺便作个简单解释。
《快乐之歌》是将一切苦乐转为道用的殊胜窍诀。通常来讲,世人在享受快乐时
,法修不成;感受痛苦时,法也修不成,以致无法圆满善根,获得的人身无有意义。而
这个修法中有很甚深的窍诀,明白此理之后,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任何挫折不幸,都有转
为道用的勇气和方法。因此,现代人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
其他大德的教言中说,修行首先要考虑,如果遇到生病、死亡、身无分文等痛苦
时,自己应该怎么样面对?倘若事先没有准备,以后一旦遇到了,当下转为道用有一定
的困难。就像士兵还没有去战场之前,一定要有所训练,光是了解不行,必须要动作很
娴熟。同样,如何面对死亡、如何面对病苦等道理,我们在身体健康、没有苦恼时要经
常修习,一旦疾病来了、死亡...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98 | 37 恭敬录自《普贤行愿品释》 索达吉堪布 讲解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17
丙二(如何回向)分六:一、入于菩萨之回向;二、入于诸佛之回向;三、往生净土之
回向;四、现前大愿之回向;五、现前授记之回向;六、利益有情之回向。
丁一、入于菩萨之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文殊师利菩萨是三世诸佛智慧的总集,他具有勇猛的大智慧[2],普贤菩萨的
智慧和行为也是如此,我今天回向一切善根,愿跟随他们尽未来际恒常修学。
前面的偈颂讲到了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为什么此处又讲到二大菩萨呢?因为前
面是从发愿角度随学二大菩萨,即:文殊菩萨怎样发愿,普贤菩萨怎样发愿,我也如是
发愿。而这里是从回向善根角度随学二大菩萨。具体来讲,《普贤行愿品》是一篇发愿
文,按照它发愿可获得无量功德,所获的这些功德也需要回向,而凡夫人不知道如何回
向,所以也要向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学习。因此,前后的偈颂表面上看起来一样,实际
上是有差别的。
文殊菩萨...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三节课
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分三十二品,你们在理解的时候,若按这种方式划分,意思
会一层一层比较好懂。
经典与论典不相同:经典里有很多重复的内容,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定是一个;而论典
很有层次性,可以依靠科判来划分,且论典还能使经文不明显的意思明显,散于各章节
的内容归纳在一起。以前大家一直是学习论典,现在初学经典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在藏传佛教中,《上师心滴》是非常了不起的法。而在汉传佛教中,最殊胜的非《金刚
经》莫属。这次法王如意宝传讲《上师心滴》的同时,我也给你们传授汉地最殊胜的如
意宝——《金刚经》,希望大家珍惜!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在玄奘法师的译文中,前面还有“时诸比丘来诸佛所,到已顶礼世尊双足,右绕三匝,
退坐一面”。意思是说,佛陀应供完后,身体端直,于正念中安住,此时一千二百五十
位比丘和大菩萨,亲自来到佛前,在佛足下恭敬顶礼,右绕三匝,然后退到一边安坐。
〖顶礼〗: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者是证悟顶礼,中等者是修行顶礼,下等者是五
体投地、以三门恭敬顶礼。此处从显现上讲,是指平时的三门顶...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9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五节课
昨天讲了菩萨不能有四相,今天讲无论在见、修、行、果哪个方面,菩萨都不能有所住
——实有的执著。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
触、法布施。”
佛陀说:“须菩提,菩萨对任何法都不能有实执,应以无住之心而行布施。即是说,不
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
真正的菩萨不会有实有的执著,以六度中的布施为例,菩萨在行布施时,并不耽著于六
尘——色、声、香、味、触、法。
〖色〗:凡夫对所施之物有颜色、形状的执著,对乞丐有相貌丑陋、衣衫褴褛的分别。
但菩萨真正通达了空性,远离了这些实执。
〖声〗:乞丐来到家门口说:“行行好,给我点儿东西吧。”菩萨不会一听到声音,就
作意:“好,我马上给你啊……”
〖香〗:鼻子不去分辨是香的东西,还是臭的东西。
〖味〗:对味道的胜劣也不加取舍。
〖触〗:不存在由身体接触所生的轻重、大小、光滑粗糙等分别。
〖法〗:法是意识的对境。比如,认为“我今天给了乞丐十元钱,应该有很大功德吧!
”这些执著法的分别念也没有。
藏地寺院在安居时,经常念弥勒菩萨的一个愿文,有句偈颂是:“不住一切法,...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0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七节课
《金刚经》分三十二品,是梁昭明太子后来加的,这在藏文译本中没有,汉地的其他译
本中也没有。有人认为:“佛经中不能妄加分别念,因为昭明太子给经文分品,至今仍
在地狱里受苦。”这种说法是否可靠也很难确定。一般来讲,佛经中是不能加自己的分
别念,但如果不是故意诽谤,为了帮助理解经文而加一些科判,应该不会有很大过失。
当然,因果方面的问题,凡夫是难以判断的。昭明太子在《金刚经》中加上自己的语言
,这是否大逆不道,确实不得而知。
以前香港有个居士,他按照自己的分别念,把《大圆满心性休息》的颂词和《三处三善
引导文》合在了一起,看起来特别乱。后来我给他写了个辩论书,告诉他不要在无垢光
尊者的金刚语上乱改,我们凡夫没有这种权利。从这个角度而言,昭明太子的做法可能
不太好,但此举却对我们理解经文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孰是孰非,望大家自己斟酌。
昨天佛陀对须菩提说,一切法犹如船筏,只是引导众生的方便,实际上并不存在,今天
佛又提出一个问题: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如来正等觉真实存在吗?如来所说的法真实存...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1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九节课
昨天讲了法布施的功德,今天讲沙门四果必须要证悟空性的道理。
小乘圣果,是沙门四果或沙门八果。“沙门四果”包括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
汉果。“沙门八果”分别为:预流向和预流果,一来向和一来果,不来向和不来果,阿
罗汉向和阿罗汉果。所谓“向”,是指没有真实达到果位,但在路途之中,马上就要到
了。“果”则是已经超凡入圣,达到那种境界,获得了真正的果位。
不管得到哪一果,都必须要证悟无相、无住的空性,倘若无法断除实执,则与凡夫没有
任何差别。《般若经》云:“凡执实相者,皆无三菩提之解脱。”麦彭仁波切在《辨答
日光疏》、《与萨格西的辩论书》等中也说:“声闻缘觉必须要证悟大乘的法无我空性
,若连一分都没有证悟,别说超离三界,就算预流果也无法获得。”
下面对此一一剖析: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
、触、法,是名须陀洹。”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预流果圣者是否认为:我已经得到了预流果?”须
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预流果虽然在名言中称为入流...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2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十七节课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
昨天讲了以恒河沙数的身体作布施,不如念《金刚经》一偈的功德大。此时,须菩提听
到这部经的殊胜功德,深深地了解此经密意,生起极大欢喜心,悲泪俱下,陈白佛言:
“稀有,世尊。”
〖涕泪〗:是从空性方面而言的。须菩提确实体会到这部经殊胜无比,当佛宣说其了义
功德之后,他从心坎深处激动不已,《入中论》说:“若异生位闻空性,内心数数发欢
喜,由喜引生泪流注,周身汗毛自动竖。”可见,须菩提是空性法门的法器,佛陀见到
须菩提热泪盈盈,已经流出眼泪了,可以给他宣讲空性了!
〖悲泣〗:是从大悲方面来讲的。须菩提了知空性法门相当殊胜,但三界轮回中的许多
众生无缘得闻,于是生起无比的大悲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就像佛经中所说:“大
悲心是一切菩萨之根本,大悲心是一切智慧之母。”
〖稀有〗:藏文中有两个“稀有”,唐玄奘译的是“甚奇稀有,世尊!最极稀有,善逝
!”也是用了两次感叹。我们有些人也是这样,以前没有听过《金刚经》,现在知道它
的功德这么大,也快要流泪了。
须菩提为什么赞叹“稀有”呢?因为依靠这样的空性,...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3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十九节课
《金刚经》中的问答都是前面作为立宗,后面作为推理的根本因,以这种方式来宣说。
今天继续讲: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昨天说听闻受持《金刚经》的人没有四相,为什么没有四相呢?现在就讲这个道理:因
为这四相在实相中不存在,通过闻思修《金刚经》,就会通达这种本意。
依靠抉择人无我和法无我,真实的我相肯定不存在,如果没有我相,其余三相也无法安
立。当然,这是一种胜义谛的观察,在世俗谛面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
可以假立的。《楞伽经》中讲:“诸法世俗生,生于无自性。”我们所见所闻的诸法,
全部是世俗的成分,但在胜义中根本没有这些相。
只要通过推理了知我相不存在,人相、众生相也不会存在,因为如果见到了一个法的空
性,那就是见到了一切法的空性。倘若没有人相和众生相,怎么会有他的寿者相呢?因
此,四相究竟而言是不存在的,这就是证悟了实相。六祖说:“无此四相,是名实相,
即是佛心(佛的智慧)。”六祖是大证悟者,他的语言虽然很少,却有极大的加持和不
共的教义。通过听闻和修持这种般若法门,我们的相续中也定会生起如是之相。
“何以故?...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4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一节课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
佛告诉须菩提:“我还回忆过去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都没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家记得吧,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白莲花论》,每次讲到佛陀因地修安忍时——对
怨敌的安忍、修法的安忍、舍弃身体生命的安忍,经常在课堂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上师哭了很长时间,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第二天早上我给大家讲解时,你们才知道上师哭的原因。
佛陀在因地时当过很多世的仙人,仙人的名字都叫忍辱,每一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这是对昨天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那么,歌利王的公案与此处忍辱仙人的公案是不是一个呢?汉地的有些法师认为是一个
,藏地的炯尼夏智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如果分开的话,歌利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与具诤国
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公案,只不过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而已,就像《百业
经》的许多公案一样。
《贤愚经》中记载:印度鹿野苑有位具诤国王,性情野蛮粗暴。一次他携王妃仆女一起
去打猎,因感疲倦就到林中休息...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5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三节课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
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
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金刚经》第十五品比较重要,主要讲持诵本经的无量功德。以前有个猎人只诵过一遍
此处的经文,堕入地狱后就免除重罪,只感受了一分痛苦。
佛陀以比喻说明《金刚经》的功德:“在这个世界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上午以恒
河沙等身体作布施,中午同样以恒河等身体作布施,下午仍以恒河等身体作布施,如此
布施身体不仅仅是一天,而是无量百千万亿劫,其功德肯定非常大。但若有人听到《金
刚经》后信心不退,功德已经超过了前者,何况是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功德
就更无法衡量了。”
布施财物与布施身体相比,功德相差成千上万倍,以身布施有无量功德,《大圆满前行
》中说:“除了得地菩萨之外,凡夫普通人不能直接实践。”故其功德非常殊胜。我们
不要说无数次布施身体,就算只是一两次,功德也是不可思议。但与法布施比起来,无
数次施身的功德,还不及对空性法门生起一念信心的功德大。...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6 第二十五节课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
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在受持、读诵《金刚经》的过程中,若遭人轻毁
、损害,这是因为他以前所造的恶业本应堕入恶趣,但通过《金刚经》的功德,今生中
只需感受这些痛苦,便使罪业得以清净,并很快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受持读诵〗:玄奘法师和藏文中是“读诵、受持、书写、精通、如理作意”,但鸠摩
罗什的译本中只有受持和读诵。
很多人在念《金刚经》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违缘,比如受人欺负、别人与他不合
、修法出现障碍,表面看来都是违缘,实际上是一种顺缘,别人在帮自己消业障,以此
早日圆满佛果。
此处的翻译与义净法师相同,但玄奘译为:“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
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于此世成熟。”这种译法与藏文相同,意思也比较好懂。
平时总听人抱怨:“我学了这么多年的佛,但生活中的违缘越来越多,是不是佛经没有
加持力?”并不是这样!《金刚经》已告诉你了,本来你来世会堕入恶趣受苦,但通过
持经功德,消除了这一切...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7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六节课
本经共分三十二品,剩下的内容不算特别多,基本上是讲一些功德,意思比较好懂,跟
前面的解释方法几乎相同。故而过去的高僧大德在讲的时候,前面一般是着重分析,后
面则讲得不太广。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
云何降伏其心?”
此时,须菩提在佛前陈白:“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觉菩提心,以什么
方式来安住所缘?以什么方式来修持六度万行?以什么方式来调伏自心?”
心是万法的根本,佛陀传讲八万四千法门,关键是为了调伏自心。当然,调心有不同的
层次:世间人与学宗派者相比,学宗派者的心更易调伏;学宗派者与阿罗汉相比,阿罗
汉的心更调柔;阿罗汉与菩萨相比,菩萨的心更寂静;菩萨与佛陀相比,佛陀的心最圆
满究竟。总之,发菩提心的究竟目的就是要调伏自心,即首先怎么样安住,中间怎么样
修持,最后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当时,须菩提在佛前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几个问题在《金刚经》中非常重要,本经主要讲的就是如何调伏自心,在名言中怎样
积累资粮。你们天天讽诵《金刚经》、受持《金刚经》,这只是名言上的调心方法,但
从胜义来说,心若...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三节课
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分三十二品,你们在理解的时候,若按这种方式划分,意思
会一层一层比较好懂。
经典与论典不相同:经典里有很多重复的内容,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定是一个;而论典
很有层次性,可以依靠科判来划分,且论典还能使经文不明显的意思明显,散于各章节
的内容归纳在一起。以前大家一直是学习论典,现在初学经典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在藏传佛教中,《上师心滴》是非常了不起的法。而在汉传佛教中,最殊胜的非《金刚
经》莫属。这次法王如意宝传讲《上师心滴》的同时,我也给你们传授汉地最殊胜的如
意宝——《金刚经》,希望大家珍惜!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在玄奘法师的译文中,前面还有“时诸比丘来诸佛所,到已顶礼世尊双足,右绕三匝,
退坐一面”。意思是说,佛陀应供完后,身体端直,于正念中安住,此时一千二百五十
位比丘和大菩萨,亲自来到佛前,在佛足下恭敬顶礼,右绕三匝,然后退到一边安坐。
〖顶礼〗: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者是证悟顶礼,中等者是修行顶礼,下等者是五
体投地、以三门恭敬顶礼。此处从显现上讲,是指平时的三门顶...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9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五节课
昨天讲了菩萨不能有四相,今天讲无论在见、修、行、果哪个方面,菩萨都不能有所住
——实有的执著。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
触、法布施。”
佛陀说:“须菩提,菩萨对任何法都不能有实执,应以无住之心而行布施。即是说,不
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
真正的菩萨不会有实有的执著,以六度中的布施为例,菩萨在行布施时,并不耽著于六
尘——色、声、香、味、触、法。
〖色〗:凡夫对所施之物有颜色、形状的执著,对乞丐有相貌丑陋、衣衫褴褛的分别。
但菩萨真正通达了空性,远离了这些实执。
〖声〗:乞丐来到家门口说:“行行好,给我点儿东西吧。”菩萨不会一听到声音,就
作意:“好,我马上给你啊……”
〖香〗:鼻子不去分辨是香的东西,还是臭的东西。
〖味〗:对味道的胜劣也不加取舍。
〖触〗:不存在由身体接触所生的轻重、大小、光滑粗糙等分别。
〖法〗:法是意识的对境。比如,认为“我今天给了乞丐十元钱,应该有很大功德吧!
”这些执著法的分别念也没有。
藏地寺院在安居时,经常念弥勒菩萨的一个愿文,有句偈颂是:“不住一切法,...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50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七节课
《金刚经》分三十二品,是梁昭明太子后来加的,这在藏文译本中没有,汉地的其他译
本中也没有。有人认为:“佛经中不能妄加分别念,因为昭明太子给经文分品,至今仍
在地狱里受苦。”这种说法是否可靠也很难确定。一般来讲,佛经中是不能加自己的分
别念,但如果不是故意诽谤,为了帮助理解经文而加一些科判,应该不会有很大过失。
当然,因果方面的问题,凡夫是难以判断的。昭明太子在《金刚经》中加上自己的语言
,这是否大逆不道,确实不得而知。
以前香港有个居士,他按照自己的分别念,把《大圆满心性休息》的颂词和《三处三善
引导文》合在了一起,看起来特别乱。后来我给他写了个辩论书,告诉他不要在无垢光
尊者的金刚语上乱改,我们凡夫没有这种权利。从这个角度而言,昭明太子的做法可能
不太好,但此举却对我们理解经文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孰是孰非,望大家自己斟酌。
昨天佛陀对须菩提说,一切法犹如船筏,只是引导众生的方便,实际上并不存在,今天
佛又提出一个问题: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如来正等觉真实存在吗?如来所说的法真实存...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