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广韵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l*****9
发帖数: 2009
1
严格讲的话诗是不可以押临韵的,词可以.
但是我主要倒不是指他用了临韵。纷、魂、村这几个字,在广韵里的发音韵母是很接近
的,
而城和另外两个字差别是比较大的,你可以在这里查一下http://cn.voicedic.com/
所以杜牧这一首,虽然用了临韵,但是不影响音乐美,苏大胡子的就有差别了。
能不能用这个临韵,要靠作者自己把握。
f***a
发帖数: 11477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usic 讨论区 】
发信人: frada (微风轻哨), 信区: Music
标 题: 原创--【倾尽天下之尹韵风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22 01:19:04 2011, 美东)
还是君安的花痴歌曲......不是我填的词
墨明棋妙的这首歌广受人民群众喜爱
被无数人重新填词翻唱,版本有80多个之多........
所以就不在意再被填一次了哈哈
这个歌词实在是太快了太快了太快了
难度系数仅次于华健的难念的经
唱下来基本上快要断气了
【倾尽天下之尹韵风雅】
尹韵声醉丝竹桃花
遇见你是红楼荣华
粉妆玉琢 风流叹无暇
沁芳桥畔 桃花树下
携手并肩同羡 西厢共话
潇湘夜雨冷透茜纱
金玉良缘红烛暗哑
血泪尽洒 染谁的鬓发
一抔黄土尘中句划
惊破这一张 如玉脸颊
策马浪迹天涯
任它明月断 前尘芳华
笑看江湖倾轧
君且独自 横过天下
苍穹敛尽青霞
闲云半舒 与相思轻擦
看远方古塔
彼岸梦醒 为谁牵挂
看那檐下翠滴枝丫
想那重帷叠幕候她
依旧盼君 长衫温雅
江南故园雨弹青瓦
思君忆诺 逐逆水竹筏
十年更迁睹物思寡
千灯清祭倾心暗答
开口唱尹,那是... 阅读全帖
y*d
发帖数: 2226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越南人写诗真心不行

你讲这些,就知道你没有读过韵书
我说李常杰的韵是对的,胡志明的韵不对,是查了广韵和平水韵的,不是按北京方言来
判断的
你再看一遍我原话是怎么说的
南宋以后写格律诗一定是用平水韵,跟你说什么方言没一点关系。朝鲜日本人写汉
字诗一样要用平水韵
又错,不要讲宋代的汉人武将,举一个金国女真人的栗子(同样是向宋朝挑衅的,几乎
可以用来回复李常杰的诗)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
这个诗算是什么水平?作者是金人武将

李常杰的部分,我同意你的说法。一个诗的高下,平仄押韵只是入门,遣词用句是点缀
,意境、言志才是看点。李的诗虽然粗鄙,但是作为政治口号还是有蛊惑力的。在越南
流传千年也有道理
但是胡志明的打油诗就说不过去了。胡的老子考中过所谓副榜(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同进
士出身),做过官,后来回乡教书,从小就教了胡志明讲汉语官话。越南的科举一样是
要考诗赋的,音韵的标准一样是平水韵。胡志明自己的官话、粤语都讲得非常流利。诗
写成那个样子,实在是丢他老子的人
f***a
发帖数: 11477
4
还是君安的花痴歌曲......不是我填的词
墨明棋妙的这首歌广受人民群众喜爱
被无数人重新填词翻唱,版本有80多个之多........
所以就不在意再被填一次了哈哈
这个歌词实在是太快了太快了太快了
难度系数仅次于华健的难念的经
唱下来基本上快要断气了
【倾尽天下之尹韵风雅】
尹韵声醉丝竹桃花
遇见你是红楼荣华
粉妆玉琢 风流叹无暇
沁芳桥畔 桃花树下
携手并肩同羡 西厢共话
潇湘夜雨冷透茜纱
金玉良缘红烛暗哑
血泪尽洒 染谁的鬓发
一抔黄土尘中句划
惊破这一张 如玉脸颊
策马浪迹天涯
任它明月断 前尘芳华
笑看江湖倾轧
君且独自 横过天下
苍穹敛尽青霞
闲云半舒 与相思轻擦
看远方古塔
彼岸梦醒 为谁牵挂
看那檐下翠滴枝丫
想那重帷叠幕候她
依旧盼君 长衫温雅
江南故园雨弹青瓦
思君忆诺 逐逆水竹筏
十年更迁睹物思寡
千灯清祭倾心暗答
开口唱尹,那是谁的一卦
台上红玉步履轻踏
衣袂翻飞 君颜泪洒
清风绕鬓三匝
梦中恍见 谁眉目如画
雁儿千里归家
浮名且当 千山做远跨
不辞尘世雪压
长身玉立 笑看新芽
年年翘首待发
倾一场 尹韵风雅
风拂雨润枝桠
你如蜻蜓绕清香飒踏
闲饮半盏清茶
红尘...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6302
5
☆─────────────────────────────────────☆
frada (微风轻哨) 于 (Sun May 22 01:19:04 2011, 美东) 提到:
还是君安的花痴歌曲......不是我填的词
墨明棋妙的这首歌广受人民群众喜爱
被无数人重新填词翻唱,版本有80多个之多........
所以就不在意再被填一次了哈哈
这个歌词实在是太快了太快了太快了
难度系数仅次于华健的难念的经
唱下来基本上快要断气了
【倾尽天下之尹韵风雅】
尹韵声醉丝竹桃花
遇见你是红楼荣华
粉妆玉琢 风流叹无暇
沁芳桥畔 桃花树下
携手并肩同羡 西厢共话
潇湘夜雨冷透茜纱
金玉良缘红烛暗哑
血泪尽洒 染谁的鬓发
一抔黄土尘中句划
惊破这一张 如玉脸颊
策马浪迹天涯
任它明月断 前尘芳华
笑看江湖倾轧
君且独自 横过天下
苍穹敛尽青霞
闲云半舒 与相思轻擦
看远方古塔
彼岸梦醒 为谁牵挂
看那檐下翠滴枝丫
想那重帷叠幕候她
依旧盼君 长衫温雅
江南故园雨弹青瓦
思君忆诺 逐逆水竹筏
十年更迁睹物思寡
千灯清祭倾心暗答
开口唱尹,那是谁的一卦
台上红玉步履轻踏
衣袂翻飞 君颜泪洒
...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古人怎么给汉字注音
汉字虽然有大量的形省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样,可以通过文字符号本身,直
接表示出正确的读音来。因此,为了便于传授和学习汉字,自古以来人们创造了许多给
汉字注音的方法。
古人对汉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下面两类:
1.读若法
用一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方法。比如“读若”法:
儡,相败也,……读若雷。(《说文解字》)
比如“读为”法:
父义和(《文侯之命》),郑玄注:“义读为仪。”
比如“直音”法:
“肇”注“兆” 。(《尔雅》)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知道“雷”“仪”“兆”字的读音,也就顺理成章地
会读“儡”“义”“肇”字了。
2.反切法
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和“调”
,把它们拼合成被注字的读音的方法。
其中,反切法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一种双拼制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
“声”,下字取“韵”和“调”。比如:
缓,胡管切。(《广韵》)
“缓”字的读音,就是取“胡”字的声(h),取“管”的韵和调(uan),然后拼合成
(huan=h+uan)。
此外如:
哀,乌开切。
敖,五劳切。
收,式州切。
器,去冀切。
矣,于纪切。
p*******n
发帖数: 1928
7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转一篇偏激的
这个论点也不对。我不愿意多说是因为语言相当复杂,我也不过是读来而已。有一些老
先生的观点是三江七阳,四支五微之类在隋朝的时候早就不能分辨了。切韵分的音部比
平水多,所以很多音部的分别必要是要背诵的。
我的观点是,韵书总得有一部,也必然会与实际读音有所差池。所以我不在意是切韵广
韵平水还是新韵。我个人取平水只是因为网上写的好点的诗人,基本都是平水韵,方便
交流而已。

的差
d*b
发帖数: 21830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港灿无知的真令人发指啊
广东话当然是一种语言,但广东话又是汉语的一种方言,你要不明白随便找本任何一半
英文版的方言学看看。
共产中国没有官方语言,中国只有通用语言。中国历史上的“官方语言”的发音早在1000多
年前的”广韵“,”集韵“就定型了,你要不明白,找本康熙字典去看看,找得到一个广东发音么?哪轮得到你
们港灿来重写中国的”官方语言“?对了,你们港灿的广东拼音那是什么年代才有的?至少传统的汉语拼音早在宋前的“广韵”就存在了
你这种港灿最大的问题是无知,汉语言的所谓“标准”发音,唐宋就定型了,历史上无
数文献可以考证,所谓的古汉语,只不过某些无聊文人的意淫而已。
r****m
发帖数: 1264
9
来自主题: Chinese版 - 凌姓系承康叔 源起河南渤海
凌姓
(百家姓典故)
凌姓系承康叔 源起河南渤海
华人有姓“凌”的人,也有姓“淩”的人,两个字的读音相同,
字义也大同小异,只有写法上那么一点差别,如果不细加留意,很可
能还有人根本就没有觉察到!
凌、淩二姓在实质上完全没有分别。关于这一点,《姓氏考略》
上说明得最为清楚,该书指出:“三国时有凌统,广韵引作,后多
混用,康熙字典列入字注,谓与凌别,凌姓遂多从。”
由此可见,凌、两姓的分道扬镳,完全是由于《广韵》一书一
笔之误。他们本来应该是姓凌,后来经过《康熙字典》的一错再错,
竟使得有些原来姓凌的人以讹传讹地就改姓为,使华人增加了一个
新的姓氏,也使人对凌、两个姓氏,多多少少感到混淆不清。
根据历来各学者的考证,凌姓也是最为光采的黄帝姬姓后裔。他
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关于凌姓的来源,许多古籍都有记
载,譬如《姓纂》指出:“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
通志氏族略》上也指出:“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
志有凌统。”
从这些文献来看,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
廷上担任一种叫做“凌人”的官,所以才会“以官为氏”而姓了凌。
所谓“凌人”,是当时的
R******e
发帖数: 623
10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有愿意玩联句的,请通知。
广韵:
http://ctext.org/guangyun
广韵同用独用表: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errB7bRjJPYxE3P7SpmO57xU56qJDxz
平水韵: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886.htm
互相参校吧,网上这些资料可能有一些录入偏差。
d*b
发帖数: 21830
11
一个说汉语的竟然还要特别注解mandarin, ”满大人“去入声跟胡化有什么关系?去入
声应该是共产党的功劳吧? 连康熙字典发音都是引用《广韵》,广韵是有又音的,这
谁都知道。共产党语言改革,把‘满大人“改成以北方方言为主。这也是台湾”满大人”跟土鳖“满大人”的根本区别之一。
所以我老建议题目应该改为: 普通話(MANDARIN)被党化(共产化)的證
n********s
发帖数: 144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上个世纪政治家诗歌水平排名
你看出哪些其他人的古诗词实际上或多或少有那么点跑调?懂得格律吗,
知道韵书吗,比如切韵、广韵,或者至少平水韵?
至于遣词表意,则可另评论。关于韵律,实在看不出你懂得诗词格律。
T****r
发帖数: 22092
13
再早还有广韵切韵等韵书呢,也是给汉字注音。
但是就是命不好,只能认倒霉。
民国时期注音符号我见过,现在台湾还在用,类似于日本的假名,问题就是推广不
开来,特别是在英语大潮冲击下。
继续抱着这种古董不放那就是没眼光。
d*****u
发帖数: 17243
14
古代有韵书的,都按声母、韵母、声调详细做了归类
比如隋代的切韵,宋代的广韵,都是有明确记载的
所以哪些方言跟古代“对应关系”更好,还是有据可查的
而且变化途径是可以查明的
a****t
发帖数: 7049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论上古汉语
对,切韵、广韵估计已经是照顾南北差异的韵书了,但至少是两个系统的统一。
按现在的笼统方法拟上古,那就是n多个系统的统一了。一个万能的系统,也就是没有
意义的系统了。
我觉得现在应该从各方言入手,联合各语系的外语拟各方言的底层古语(刨掉中古那一
层),然后再把这些不同语系的古语联合起来和上古藏缅语一起拟上古汉语。
w*********l
发帖数: 1337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入声是古代汉语的糟粕
好歹大家是在讨论入声的节奏问题,观点如何不说,基本说话都有逻辑。
你是在讨论古代有没有入声的问题吗?当然有了,《切韵》《广韵》《平水韵》都是分
平上去入四声。这可都是历代科举的官方韵书。宋朝开始北方入声开始消失,官话入派
三声是学者已经证实了的现象,你还要什么证据?
中古汉语本来就分四声,后来官话里入声消失这是事实,所以你说“入声”是古汉语的
标志也未尝不可。只是你不要骂别人“傻叉”就好。
另外就是你这句话好像有语病: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古代北方不是有地方有入声有地方没
有的。看来你不是文科生。
m***n
发帖数: 12188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汉语发音 (转载)
当然不是。
汉语的古代发音的文字记录,是所有语言里面最丰富的。
切韵,广韵,唐朝江南方言和长安方言的区别都能看明白。后来的中原音韵,河洛正音
,洪武正韵。
最近的普通话是按照《康熙字典》发音为准。
再往前(汉代和以前),就需要仔细推敲了。
a*******l
发帖数: 2353
18
来自主题: MartialArts版 - 关于太极八法的重大发现。
康熙字典主要做的是辑录和简化工作,并不创造发音。 它引用的广韵,集韵都是宋代
的韵书。与有字母拼音的现代字典相比,过去的字书里声母韵母都用字来表示,反切读
音。如果做声母和韵母的字本身发生变化,这个字的读音也会发生变化。
另外汉语发音在宋末发生改变,在明清两代时期基本定型为现在的发音。
汉语古音无卷舌音的声母。在韵书里,陟为端母,也就是说当时这个字是D母。古音读
蒂。
錢大昕曰,古音陟如得。
m***n
发帖数: 12188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文里“爸爸”这个词
这个倒也未必,日语就不是的。
不过中文的“爸爸”确实不是外来,就算是外来语,也是4000年以前的说不清怎么回事
的外来语了。
藏语:papa(一般认为这是汉藏缅语未分离前的语音)。
首先,“父”是中国社会中历史最悠久、最稳定、也最有地位的称谓。但是古代它的发
音是 ba4。后来它作为书面语被文人使用,在北方的发音却变了,但是在南方人口中,
民间口音没变,于是另外造一个字 “爸”。
以下拷贝:
汉语文献中看到对“父亲”的最早称谓是“父”。“父”在甲骨文时代已经指称父亲了
②。后来的字书、辞书一直没有改变。直到今天,“父”类仍然是称呼父亲的重要方式
。只是它一般是用来作背称。
按“古无轻唇,‘鱼、模’转‘麻’,故‘父’为‘爸’”的说法, “爸”实即“父
”之本音。(黎锦熙,1933)这个说法在今天的方言和外语的对音中还可以找到旁证:
福建一些方言保留“父”的词中,“父”的声母都念[p](冯爱珍,1993);
雷州话中虽然是以“阿”“尼阿”称父,但在含“父”的词中,“父”也读[pe]。
此外,轻唇音非组声母的文读为[h],白读则是[p]组,如飞、分、放、孵、父、吠、饭
等和蜂、芳、缝等(李新... 阅读全帖
p***l
发帖数: 134
20
来自主题: Cantonese版 - 香港人经常读错和写错的几个字
原来楼主是评论广东话的读音?楼主唔系广东人,唔该唔好乱评广东话。
1.“时间”和“空间”在所有广东人都是同一种读法,前者读阴上声,后者读阴平声。
你可以话广东话同普通话(两字同读阴平声)无对应。不过你话香港人读错呢两个字就
太离谱啦。唔通所有广东人都读错,只有你的广东话最正?
3.唔知你听边个香港人将“强抢”个强同“强颜欢笑”个强读成同音?反正我睇左卅年
香港电视都未听过有人甘读法。如果你唔系广东人,听唔出阴去声同阳平声的区别我就
可以理解。
4.使字是形声字,古韵(按《广韵》)与“史”字同音。楼主梗是唔知道广东话有“文
白异读”的现象啦。正式场合或者读书时“使”字读作“史”,口语“使”字读作“洗
”,正是香港人比广州人讲究的体现,广州人应该要学习就真。甘都够胆摞来批?类似
的现象在广州人的广府话里面也有呀,比如“行走”的“行”读书音是“恒”,口头读
“hang",绝对唔可以搞混的。如果你有心研究一下各种方言,就会发现比如潮州话的
”文白异读“现象更突出。反正我睇楼主真是见到骆驼叫做肿背马。
5.“堕”同“坠”在古汉语就是同义词,有问题咩?
6.广东话本来就无“哪里”的讲法。有d唔严肃...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王权论》绪论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王权论》绪论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 21:07:19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王权论》绪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30 01:28:46 2010, 美东)
序言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提要: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所有政治现象,背后都有不同思想意志的斗争和妥协。当失
败者退出历史舞台时,纵然肉体已经消灭,但他的思想意志并不会随之死去,并能在一
定的条件下复活——某些时候的复活甚至是必然的。不惟如此,这种思想意志还能指导
新生代在新的*中取胜。
◆鲁迅先生曾这样描述萧伯纳,萧伯纳让绅士淑女们上场,然后撕掉了他们的“假面具
、阔衣装,终于拉住耳朵,指给大家道:‘看哪,这是蛆虫!’连磋商的...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244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其实,俺最好奇的一个问题
呵呵,老问题啊,摘引俺以前的一篇帖子,可能在版上还能搜索到:
春秋的普通话被称作“雅言”,《论语·述而》上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
皆雅言也。孔子是山东曲阜人,可能平时说话都是说山东话,但是在读《诗》《书》,
行礼的时候用的是“雅言”也就是普通话,大致是洛阳至西安附近一带的话。汉代称之
为“通语”,元代称之为“天下通语”,明清称之为“官话”。
所采用的读音,两汉到隋唐是洛阳方言(《方言》《说文解字》《切韵》)等,宋到元
是汴洛一带的方言(《广韵》《中原音韵》等),明清就是北京的方言了。
春秋有翻译,还记得“一傅众咻”这个成语?说明楚语和齐语已经有分别,并且有人会
两种语言的。譬如《左传》: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
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说明春秋时秦人与晋人的语言已经有所不同,并且
有可能用到了翻译。不过因为使节一般都会说“雅言”的缘故,正是会盟估计用不到正
式的翻译。
至于货币,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货币的使用量很少,主要是以物易物,商业比较发达
的郑国的货币是通行各国的。
d*****u
发帖数: 17243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其实,俺最好奇的一个问题
春秋时中原诸国的人都是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类似现在的德国人跟奥地利人,语言差别应该不太大,一般通话没有问题
从史料看似乎也是如此
贵族阶层也是有所谓雅言的
一般韵书都是倾向保守的,宋代的时候北方地区的音系恐怕已经比广韵简化了不少
这从当时一些文学作品可以看出来
元代中原音韵已经是典型的北方方言了(即使按现在的“北方方言”标准来看)
还有,“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不是中原一带的语音,而是北京音(大都音)
比较显著的特点是入派三声
中原官话(开封话、西安话)至今是入派平声,极少有派上去的
(详细说起来是全浊入声派阳平,这一点是绝大部分官话共有的;但是其他都派阴平,
这是中原官话特有的。)
还有平分阴阳也是这个时候开始有明确记载的
不过元代北京话入声的分派比现在规则得多,因为明清北京话又受其他方言冲击
这里面东西太多了,一口气说出来显得很乱。。。
w********9
发帖数: 8613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嘉绒语和藏语用s-前缀表使动
切韵都已经太晚
广韵离上古已经太远,已经难以反映出声调在上古汉语里的作用了。汉族精英中间有几
次以淮河或者长江的大规模南移。
wh
发帖数: 141625
2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那些孤陋寡闻的人们(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那些孤陋寡闻的人们(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3 19:49:29 2012, 美东)
是Leisuretime版的网友upupupu寄给我看的。正好这里聊起理想主义,我就贴出来啦。
文章里提到的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中国当代隐士的书《空谷幽兰》,后来拍成电影
《Amongst white clouds》。我刚看了个开头,好像是一个老外在北京修行。不知道有
人看过没有。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5902279151658995270
那些孤陋寡闻的人们
丁启阵
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中国当代隐士的书《空谷幽兰》,第一章《隐士的天堂》,有
如下一节文字:
我们所考察的山中,有一座叫太姥山,就在福建省东北部。在路上,我们碰到一位居士
。他把我们带到山洞前,洞里有一位八十五岁的老和尚,他在那儿已经住了五十年了。
我们交谈的过程中,老和尚问我,我反复提到的那个“毛主席”是谁。他说,他是1939...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6
马悦然(Göran Malmqvist)和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都是瑞典汉学家,
马是现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中唯一一位懂汉语的。曾在瑞典见过白发苍苍的马悦然
和他的银丝满鬓的学生罗多弼,两位老先生说起中国文史经典来令我这个中国人惭愧不
已。马聊现当代文学多,脾气似乎刚强一点;罗对古典文学如数家珍,性情似更柔和。
前两年回国时在我导师的书架上看到这本马悦然写高本汉的素颜书,好奇这位高祖师爷
会是什么样的?最近欣喜地在图书馆借到此书,还了一个心愿。
高本汉(1889—1978)从中学开始学英语、德语、法语、希腊语、拉丁语,大学学俄语
、波兰语、冰岛语、汉语,后来又学日语,还会古瑞典语、数种瑞典方言和中国方言。
1957年他作为诺贝尔学会金色大厅颁奖宴会上的首席讲话人,向所有的诺奖获奖人
致贺词:对Daniel Bovet和Albert Camus讲法语,对Alexander Todd讲英语,对李政道
、杨振宁讲中文,真是顾盼生姿,好不潇洒。
在这么多语言中高本汉最终选择了中文,既出于现实考虑(欧洲语种学者多,难找工作
;汉学刚起步,易从比较语言学角度有所开...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11672
27
听起来觉得早期中古汉语像越南话,晚期中古汉语像粤语,中原音韵像湖南话,韩语像
中国南方吴越方言。日语的发音应该也像中古汉语吧?用日,韩,越发音和梵语巴利语
翻译模拟上古中古汉语挺不错的。

高本汉回到欧洲后花十年时间写出了成名代表作——《中国音韵学研究》,模拟构建了
中古和上古汉语的发音,这是他最大的学术成就。我以前就不明白古代发音是怎么模拟
出来的。书里说,他用西方的方言学,以《广韵》和宋朝的等韵图为依据,搜集中国30
种现代方言材料以及日译汉音、朝鲜汉音、安南汉音、特别是取自梵语和巴利语词语的
汉语译音,揉巴揉巴就揉出了上古、中古发音系统来。虽然不懂怎么揉的,但33种汉语
方言材料中,他亲自调查的有24种(其余9种使用已有材料):
北京、山西归化、大同、太原、文水、太谷、兴县、平阳、凤台、甘肃兰州、平凉、泾
州、陕西西安、三水、桑家镇、河南开封、怀庆、固始、江苏南京、上海、福建福州、
广东广州、日语汉音、安南汉音。
每一个地名都彰显出踏实严谨、不厌其烦的北欧学风。四大卷《中国音韵学研究》由罗常
培、赵元任和李芳桂三位语言学家历经十年译完(期间被抗日战争打断)。胡适称高本
汉把260...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5141
28
与台湾人有过接触,或者看过台湾电视新闻或者电视剧的大陆人,无不惊疑地注意到台
湾人在用到连词“和”的时候,发音是hàn(四声,音“汗”)。连那位大师李敖在凤
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的节目中也是一个接一个的发“汗”。发音为“汗”的“和”
字几乎成了台湾人和台湾腔国语的标志。一位大陆网友这样评论道:“每次听到台湾朋
友把‘和’读成hàn时,我总感到浑身上下都不自在,不知怎么回事,好象有一只毛毛
虫爬到了自己身上。我真想克服这个心理障碍。”
说来也奇怪,大陆人要是问为什么把“和”字念成“汗”的时候,比较年长或者有
点学问的台湾人会反问你:“这不是大陆来的标准国语吗?”
在大陆的标准普通话中,“和”字有5种发音(参见《新华字典》):(1)hé(
二声,音“河”),比如说“你和我”;(2)hè(四声,音“贺”),比如说“和诗
”;(3)huó(二声,音“活”),比如说“和面”;(4)huò(四声,音“货”)
,比如说“和药”;(5)hú(二声,音“胡”),比如说打麻将“和了”。记得90年
代初北京地区的语文高考题还考过“和”字有几种发音。我当时就说,要是在台湾还得
加上一个“汗”的发音。
宋初的...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5462
29
新华字典
鸟(屌)diǎo
【名】
人、畜的雄性生殖器〖malegenitalia〗——骂人的粗话。如:鸟乱(亦作“鸟闹”。
骂人话。胡闹,捣乱);鸟事(坏事情) 。
屌(diǎo )是男子阴茎的俗称,现代又用做侮辱人的话。
甲古文
甲古文
该字读鸟的古音。鸟是屌的本字。
在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沈阳等地方言中亦表示“厉害”之意,亦可能是男性生殖
崇拜演化的说法,常与女性生殖崇拜同时使用(例如,“这人真屌/真牛屄”、“太屌/
牛屄了”、“屌爆了”,意思是“这个人真厉害”、“太厉害了”。但却是调侃之语,
也稍有讽刺之意)。在台湾(方言?)“屌”字也有好、妙的意思。
此字为生僻字,古代常常用“鸟”来代替此字。
音韵参考
[广 韵]:都了切,上29篠,diǎo,效开四上萧端
[国 语]:diǎo
[客 语]:diau3[1]
[粤 语]:diu2
[闽南语]:chiau2[2]
基本信息
郑码:XMJL,
篆文
【卷四】【鸟部】鸟
长尾禽緫名也,象形。鸟之足佀匕。从匕。凡鸟之属皆从鸟。都了切(diǎo)。二部
。《康熙字典》《唐韵》都了切《集韵》《韵会》丁了切。
p***r
发帖数: 20570
30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舌尖上的乡愁2--母亲
土鳖,法是会意字。
本来是灋字,右边是神兽,这种神兽据说能分辨是非。
后来简化成法。
研究上古汉语的发音,本来也主要是借助形声字的声旁。
元这个声旁大多都是发现代普通话里uan这个韵母,中古的广韵发音是ŋĭw&#
592;n,Ng这个声母转变成Y或者R,而韵母转变成uan,这种转变是相当规律的,几乎所
有含元的形声字韵部都一致,无论是远还是阮,也就是声母有些变化。到芫的普通话发
音成了多音字,成了特例,这是明显的错误定音,以讹传讹。潮州话至今还保留了相当
接近中古韵的ngûen这个音。
A**********e
发帖数: 3102
3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大家读诗时按韵读念么?
比如说 斜,我一般就念 xie2。但是在韵脚上时,如这首: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
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不念 xia2,便牙碜。
而诗经则更甚。诗经的韵脚复杂,很多地方,不按韵读,就如念古文,而不是在读诗。
比如说: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如果 泳 和 永 不依韵读念做 yang3,哪里还有一唱三叹,徘徊徜徉的味道?
但要一味照顾韵脚的读音,诗经里太多地方,会觉得古怪。比如说,言秣其马 的 马 要
念成 mu3,言秣其驹 的 驹 要念 gou1。可能有近半的韵脚有这个问题。
不由得好奇:大家都是按什么来读的?
wh
发帖数: 141625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2014读书】马悦然:《我的老师高本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5 18:54:28 2014, 美东)
马悦然(Göran Malmqvist)和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都是瑞典汉学家,
马是现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中唯一一位懂汉语的。曾在瑞典见过白发苍苍的马悦然
和他的银丝满鬓的学生罗多弼,两位老先生说起中国文史经典来令我这个中国人惭愧不
已。马聊现当代文学多,脾气似乎刚强一点;罗对古典文学如数家珍,性情似更柔和。
前两年回国时在我导师的书架上看到这本马悦然写高本汉的素颜书,好奇这位高祖师爷
会是什么样的?最近欣喜地在图书馆借到此书,还了一个心愿。
高本汉(1889—1978)从中学开始学英语、德语、法语、希腊语、拉丁语,大学学俄语
、波兰语、冰岛语、汉语,后来又学日语,还会古瑞典语、数种瑞典方言和中国方言。
1957年他作为诺贝尔学会金色大厅颁奖宴会上的首席讲话人,向所有的诺奖获奖人
致贺词:对...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2014读书】马悦然:《我的老师高本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5 18:54:28 2014, 美东)
马悦然(Göran Malmqvist)和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都是瑞典汉学家,
马是现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中唯一一位懂汉语的。曾在瑞典见过白发苍苍的马悦然
和他的银丝满鬓的学生罗多弼,两位老先生说起中国文史经典来令我这个中国人惭愧不
已。马聊现当代文学多,脾气似乎刚强一点;罗对古典文学如数家珍,性情似更柔和。
前两年回国时在我导师的书架上看到这本马悦然写高本汉的素颜书,好奇这位高祖师爷
会是什么样的?最近欣喜地在图书馆借到此书,还了一个心愿。
高本汉(1889—1978)从中学开始学英语、德语、法语、希腊语、拉丁语,大学学俄语
、波兰语、冰岛语、汉语,后来又学日语,还会古瑞典语、数种瑞典方言和中国方言。
1957年他作为诺贝尔学会金色大厅颁奖宴会上的首席讲话人,向所有的诺奖获奖人
致贺词:对...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王权论》绪论
序言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提要: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所有政治现象,背后都有不同思想意志的斗争和妥协。当失
败者退出历史舞台时,纵然肉体已经消灭,但他的思想意志并不会随之死去,并能在一
定的条件下复活——某些时候的复活甚至是必然的。不惟如此,这种思想意志还能指导
新生代在新的*中取胜。
◆鲁迅先生曾这样描述萧伯纳,萧伯纳让绅士淑女们上场,然后撕掉了他们的“假面具
、阔衣装,终于拉住耳朵,指给大家道:‘看哪,这是蛆虫!’连磋商的工夫,掩饰的
法子也不给人有一点”。韩非子对人性、对人类权力斗争的*裸的揭露,也足以让人们
看到另一幕更加真实的政治讽刺剧,要命的是,这幕戏剧即是人类真实发生的历史,每
个人都要身不由己地扮演这幕戏剧中的角色,并为其中一幕历史负责。
政治的成功智慧与从政艺术,不应该只对雄心勃勃的政界人士有价值,其中包含的人类
永恒的真理,足以令每个人受益。
——题记
定义(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王”,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王权论》绪论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王权论》绪论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 21:07:19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王权论》绪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30 01:28:46 2010, 美东)
序言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提要: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所有政治现象,背后都有不同思想意志的斗争和妥协。当失
败者退出历史舞台时,纵然肉体已经消灭,但他的思想意志并不会随之死去,并能在一
定的条件下复活——某些时候的复活甚至是必然的。不惟如此,这种思想意志还能指导
新生代在新的*中取胜。
◆鲁迅先生曾这样描述萧伯纳,萧伯纳让绅士淑女们上场,然后撕掉了他们的“假面具
、阔衣装,终于拉住耳朵,指给大家道:‘看哪,这是蛆虫!’连磋商的...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那些孤陋寡闻的人们(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3 19:49:29 2012, 美东)
是Leisuretime版的网友upupupu寄给我看的。正好这里聊起理想主义,我就贴出来啦。
文章里提到的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中国当代隐士的书《空谷幽兰》,后来拍成电影
《Amongst white clouds》。我刚看了个开头,好像是一个老外在北京修行。不知道有
人看过没有。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5902279151658995270
那些孤陋寡闻的人们
丁启阵
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中国当代隐士的书《空谷幽兰》,第一章《隐士的天堂》,有
如下一节文字:
我们所考察的山中,有一座叫太姥山,就在福建省东北部。在路上,我们碰到一位居士
。他把我们带到山洞前,洞里有一位八十五岁的老和尚,他在那儿已经住了五十年了。
我们交谈的过程中,老和尚问我,我反复提到的那个“毛主席”是谁。他说,他是1939...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那些孤陋寡闻的人们(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3 19:49:29 2012, 美东)
是Leisuretime版的网友upupupu寄给我看的。正好这里聊起理想主义,我就贴出来啦。
文章里提到的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中国当代隐士的书《空谷幽兰》,后来拍成电影
《Amongst white clouds》。我刚看了个开头,好像是一个老外在北京修行。不知道有
人看过没有。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5902279151658995270
那些孤陋寡闻的人们
丁启阵
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中国当代隐士的书《空谷幽兰》,第一章《隐士的天堂》,有
如下一节文字:
我们所考察的山中,有一座叫太姥山,就在福建省东北部。在路上,我们碰到一位居士
。他把我们带到山洞前,洞里有一位八十五岁的老和尚,他在那儿已经住了五十年了。
我们交谈的过程中,老和尚问我,我反复提到的那个“毛主席”是谁。他说,他是1939...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562
38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庆元方言
别的不讲,单说对形容词程度的表示方法就非常特别——差不多每一个形容词都拥有一
个属于自己的修饰词。像“很硬、很软、很重、很轻、很滑、很大、很紧、很穷、很黑
、很苦”这些词,庆元话分别叫做“铁硬、鞭软、砧重、屁轻、鳅滑、天大、鼓紧、丐
穷、墨乌、药苦”,非常生动而且准确。这种独一无二的表示方法,无论是在普通话里
还是别的方言里,都是十分罕见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庆元方言至今保存了大量中古
音原型,无论从声、到韵、到调,几乎都能做到与古代字书(如《广韵》《集韵》等)
中的注音保持一致。这一特点是除庆元方言之外的任何一种汉语方言都不具备的,有人
因此称她是“唐宋时期普通话的活样板”,确确实实一点也不过分,这是非常非常了不
起的!
http://www.lsnews.com.cn/2007-10-09/ca204448.htm
wh
发帖数: 141625
39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那些孤陋寡闻的人们(ZZ)
是Leisuretime版的网友upupupu寄给我看的。正好这里聊起理想主义,我就贴出来啦。
文章里提到的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中国当代隐士的书《空谷幽兰》,后来拍成电影
《Amongst white clouds》。我刚看了个开头,好像是一个老外在北京修行。不知道有
人看过没有。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5902279151658995270
那些孤陋寡闻的人们
丁启阵
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中国当代隐士的书《空谷幽兰》,第一章《隐士的天堂》,有
如下一节文字:
我们所考察的山中,有一座叫太姥山,就在福建省东北部。在路上,我们碰到一位居士
。他把我们带到山洞前,洞里有一位八十五岁的老和尚,他在那儿已经住了五十年了。
我们交谈的过程中,老和尚问我,我反复提到的那个“毛主席”是谁。他说,他是1939
年搬进这个山洞的。当时这座山的山神出现在他的梦里,并且请求他做这座山的保护者
。从那时至今,他再也没有下过山。弟子们和当地村民给他带上来他所需要的为数不多
的物品:面粉,食用油,盐,还有每五年左右一条新毯子或一套新衣服。(明洁译文)
...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0
我也觉得道不入世,不做官,超脱潇洒。儒有点像佛教里的回向品,出世(看透道不可
行)之后再入世(还是努力去行道),或地藏菩萨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修道也有好
的,呵呵,那种清心寡欲不问世事专注内心的可能都有道家的味道。给你看以前一个帖
子: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那些孤陋寡闻的人们(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3 19:49:29 2012, 美东)
是Leisuretime版的网友upupupu寄给我看的。正好这里聊起理想主义,我就贴出来啦。
文章里提到的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中国当代隐士的书《空谷幽兰》,后来拍成电影
《Amongst white clouds》。我刚看了个开头,好像是一个老外在北京修行。不知道有
人看过没有。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5902279151658995270
那些孤陋寡闻的人们
丁启阵
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中国当代隐士的书《空谷幽兰》,第一章《隐士的天堂》,有
如下一节文字:
我们所考察的山中,有一座叫太姥山,就在福建省东... 阅读全帖
F*********k
发帖数: 2252
4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
你看看这些在文革里被弄死的人那些是坏人? 这么长的名单, 你没有冲动骂声毛猪? 你良心何在?

一九六六年:
邓拓,作家、著名新闻工作者,旧北京市委三家村反革命集团首恶,五月十八曰在
其家中自杀身亡。福建闽侯人,一九一二年生。一九三O年加入中共,曾任《晋察冀曰
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共历史上第一部《毛泽东著作选集》。一九四
九年后任《人民曰报》社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
著有《燕山夜话》、《中国救荒史》,以及与吴晤、廖沫沙合著的《三家村札记》等。
死时仅五十四岁。
田家英,史学家。五月二十三曰在中南海永福堂家中遇害,传为汪.东.兴带去的宋
姓警卫处长射杀。四川成都人,一九二二年生。一九三七年赴延安,翌年加入中共,一
九四八年起任毛泽东秘书。历任中央政治局主席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室副主
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长期从事《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编辑、注释和出版工
作。著有《民国以来大事年表》、《中国妇女生活史话》、《毛泽东选集介绍》等。死
时年仅四十四岁。
李达,哲学家,教育家,中共创建人之一。八月二十四曰,浮尸武昌东湖珞珈山下
...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开一个“客家人”的话题
确实,很有道理。
王力的书说,河洛话(闽南话)是宋代官话,广府话和广韵互通,极为类似唐代官话。
岳飞的满江红只有用闽南话读才完全押韵,普通话根本不押韵。
大家可以在youtube搜闽南话的满江红朗诵。
s******i
发帖数: 115
43
“文化大革命”自1966年爆发,至1976年结束。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
文革对中国文化的摧残比任何其他层面要来得更深刻、影响更深远。 下面这些文化名
人文革死难名录,的确是个挂一漏万、小而又小的数目字,但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
很大的。
客观地说,毛泽东对这大批文化名人的死,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更为遗憾的是
,毛泽东生前从未对他所熟知的这批文化名人的死,有过一字一句的怜悯表示。

一九六六年:
邓拓,作家、著名新闻工作者,旧北京市委三家村反革命集团首恶,五月十八曰在
其家中自杀身亡。福建闽侯人,一九一二年生。一九三O年加入中共,曾任《晋察冀曰
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共历史上第一部《毛泽东著作选集》。一九四
九年后任《人民曰报》社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
著有《燕山夜话》、《中国救荒史》,以及与吴晤、廖沫沙合著的《三家村札记》等。
死时仅五十四岁。
田家英,史学家。五月二十三曰在中南海永福堂家中遇害,传为汪.东.兴带去的宋
姓警卫处长射杀。四川成都人,一九二二年生。一九三七年赴延安,翌年加入中共,一
九四八年起任毛泽...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武汉的几个劣势

简介
项氏或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关于其出处现有源于姬姓、芈姓等说法。关于“项
”的最早记载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但说法见异。据《项氏宗谱》记
载:浙江淳安、安徽徽州(含婺源)为项羽后裔。浙江某《项氏宗谱》记载为项伯(或
项襄)的后裔;浙江缙云《项氏宗谱》记载为项梁的后裔,江西某《项氏宗谱》记载为
项庄后裔。项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二位,人口约六十五万两千余,占
全国人口总数的0.041%左右。
「项」姓源出
1,出自姬姓,周朝有项国,其地在今河南项城一带。项国是周朝的同姓(姬姓)
诸侯国,公元前647年被楚国所灭,项国国君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项氏。
2、出自芈姓,为楚国王族后裔。春秋时期,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今河南省项
城县),建立了项国。后来,项国被齐国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项”命姓,称项姓。
始祖
《项氏宗谱》记载,季毂,武王时虎贲中郎职,武王伐纣以兵会周师牧野有功。武
王崩,成王以叔父季毂分封河南项城(《辞海》释“项县”条亦谓:“春秋时项国,后
属楚,秦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沈丘。”)食采其地,历数传后子孙以邑为姓,望出东鲁
,郡号汝南,名载三王全... 阅读全帖
n*****m
发帖数: 869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hibatai (shibata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文化大革命时期被迫害致死的文化名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28 22:06:25 2012, 美东)
“文化大革命”自1966年爆发,至1976年结束。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
文革对中国文化的摧残比任何其他层面要来得更深刻、影响更深远。 下面这些文化名
人文革死难名录,的确是个挂一漏万、小而又小的数目字,但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
很大的。
客观地说,毛泽东对这大批文化名人的死,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更为遗憾的是
,毛泽东生前从未对他所熟知的这批文化名人的死,有过一字一句的怜悯表示。

一九六六年:
邓拓,作家、著名新闻工作者,旧北京市委三家村反革命集团首恶,五月十八曰在
其家中自杀身亡。福建闽侯人,一九一二年生。一九三O年加入中共,曾任《晋察冀曰
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共历史上第一部《毛泽东著作选集》。一九四
九年后任《人民曰报》社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99
46
广舆传奇
第六回 功名岂身利 仁义非吾私
(本回标题选自 吕温[唐]《同舍弟恭岁暮寄晋州李六协律三十韵》)

作者:安童
a*******[email protected]
只听苏木叫道:“大哥,你还好吧?”洪云升觉得腹中咕咕作响,笑道:“还好,还好,
就是肚子瘪掉了。”突然跟前扑地一下,多了一个绸布包裹,苏木说道:“大哥,我看到
你只吃了几个小笼包,就给你多拿了一点来,你快吃吧。”
洪云升只闻那包裹之中隐约传来食物的香气,急忙扑过去打开,只见包裹之中垫了好几张
油纸,装满了各式食物,有萝卜丝饼、肉酿面筋、无锡肉骨、腐乳汁肉、冰糖甲鱼等等,
都是晚饭时桌上的菜肴。
洪云升心下欢喜,大叫一声:“好兄弟,多谢了。”也不分青红皂白,双手忙不迭的抓起
食物来就往嘴里送。那些菜肴虽然凉了,毕竟也是本地名菜,洪云升只觉得油香满嘴,大
口吞咽,啧啧作响。
苏木道:“大哥,你走了之后,没过多久,洪老伯就陪着三个秀才来了,说庄里的急事都
已经料理好了,便和大家一起吃饭。我看见大哥没有一起回来,就猜大哥肯定又被洪老伯
罚跪了。”洪云升嘴中塞满,含糊不清地说道:
t******u
发帖数: 449
47
作者: 董楚平 来源: 吴越文化志
1.虚助
(1)否定词“不”字口语读齿唇音声母,除东瓯片[fu3]、处衢片[fω]合于《广韵
》上声“方久切”外,多数点促化读作入声的“弗”[fʔ]或“勿”[vʔ]。
(2)表领有的助词“的”多数点是“个”字的轻音。有的浊化,有的读成促音。
(3)第三身代词多作“渠”,太湖片[ji]宣州片[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