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心若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E
发帖数: 197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五停心观 ?
何谓五停心观 ?
对於三宝已长养了信根,也想进一步修学的佛弟子,一定要找个让自己的心可以安住止
息下来的方法;平常的心随着日常生活所需而攀缘散乱,随着烦恼妄想而起起落落,这
样的散乱心没有能力可以止息下来,如理思惟观察内法而生起解脱智慧;心若不能止息
下来,各个佛弟子其实都有别别不同的因缘,有的是因为贪欲特重而散乱,有的是因为
瞋恚特重而散乱,有的是因为愚痴而不能如理思惟,有的因为骄慢特重而不能如理思惟
,有的因为过度於世俗法中寻思而心散乱,不能如理思惟有这五种现象;根据个人的烦
恼因缘有这五种,可以於相称缘安住其心的方法,这五种方法就称为五停心观。哪五种
呢?第一种:若贪欲重,应於不净缘安住其心;若瞋心重,应修慈愍而安住其心;若愚
痴重,应於缘住缘起安住其心;若憍慢重,应於界差别安住其心;若寻思重,应於阿那
波那念安住其心,於这五种相称缘安住其心,就称为五停心观。
那麽接下来,我们就一一来解说这五种 :
第一种是不净观,它对治贪欲,面对着有情色身毁坏以後,经过肿胀烂坏等朽秽不净为
所缘,使得男女身色以及身触所产生的淫欲相应贪,能够因为安住於不净观,而将男女
身根交合所领受细滑触乐受当...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
中国哲学中的心物问题
张岱年
心物问题,亦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西方近代哲学
中,关于精神与物质的问题讨论较多。在中国先秦哲学中,对于心物问题已有所讨论。
到中国近古时代 (宋元明清时代),许多哲学家更对于心物问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争论
。所以,应该承认,心物问题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心亦即主体,物亦即客体。但是主体客体的名称是古代所未用的。在古代哲学中,
与主体相当的名词是“己”,与客体相当的名词是“物”。《中庸》云:“诚者非自成
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己与物即主体与客体,亦称为内外,《中庸》又说:“合外
内之道也”。外即客体,内即主体。近几年来,有些论者认为,中国哲学专讲“天人合
一”,而忽视“主客”之别,其实并不符合事实。中国哲学确实强调“内外”的统一,
但也承认内外的区别。
在西方哲学中,哲学史家常将精神与物质的问题与思维与存在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来
讲,或将精神与物质的问题归并到思维与存在的问题。这是因为,西方哲学中所谓“理
念”或“观念”往往是与思维有密切联系的,所以哲学史家将关于“理念”的问题归结
为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3
利他主义与菩提心——丹增嘉措堪布在多伦多的开示
这次在加拿大多伦多,各位法友共聚一堂,有机会讲闻佛法,我非常高兴,感谢大家!
今天讲课的主题是围绕利他主义与菩提心来展开的。华智仁波切说:“修行修行乃为修
自心,倘若能以菩提心修心,即使未有身语之善根,除解脱外更无他歧途。”对于真正
想寻求解脱的人来说,不应该将佛法挂在嘴上或只作形象上的修行,必须修持自心。若
想成佛,菩提心是必不可少也是唯一的妙法,因此当依菩提心来修持自心。如果菩提心
的修持能够有所成就的话,由于心的善根起到主导作用,哪怕普通的身语善根一个也没
有修成,依然能踏上解脱之道。这个偈颂强调了菩提心之重要性。无论修持何种显密佛
法,无论属于闻思修何种阶段,从最初发心直至最终回向都不能离开菩提心,其原因就
在这里。
所谓菩提心,是来自于理性的观察,并伴随着智慧的利他心而生起的。以前在一个叫做
RA真的地方,有位名叫香门切出的修行人请教波多瓦格西:“请问什么是菩提心?”波
多瓦格西回答说:“所谓菩提心,是救度轮回中一切苦难众生,并将他们安置于佛的果
位。”弟子惊讶地说:“啊扎吗(表示惊叹的意思)!那可需要多大的胆量啊!”波多
瓦格...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11672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Beyond音乐故事之17——相依的心
这是最开心的一篇,写的都是开心的事情。 :)
1.
黄家驹从小爱交朋友,是带着一大帮屋邨仔玩耍的孩子王。他总能想出各种新奇好玩的
游戏,也是玩得最认真投入的一个,每当别的孩子破坏规则时他都会气愤争辩,因为
“不认真就不好玩了”。大家知道他的脾气,就也乖乖听话不再捣乱。
长大后自然就是黄家驹带着Beyond四子一起玩。屋邨仔虽穷,但穷人自有穷人的玩法:
他们常常打桌球 、荡秋千,也爱去海滩游泳、钓鱼、晒太阳,夹band练习之余还会打
牌,对输者的惩罚稀奇古怪花样百出。叶世荣恐高,四人比赛荡秋千时总是输。黄家驹
游戏时也常会输,但他并不在意,只要玩得开心。
四人有晚夹band夹累了,在二楼后座band房内恶作剧,熄了灯不出声,听到楼道里有人
经过便搞出稀奇古怪的响动装鬼吓人。哪知没多久却听到楼下有警车声音。原来邻居以
为有小偷入室行窃报了警。玩大了的四个小朋友们吓得连忙跑到顶楼才躲过了警察叔叔。
2.
二楼后座虽然是Beyond的band房,但常会有爱好音乐的朋友来访,再加上roadie等工作
人员,有时呼朋唤友二十多人一起去玩,热闹非常。黄家驹仍然是当仁不让的首领。就
连在演出前,Bey...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习四无量心( BY性空法师)
◎ 威仪稳定
不管修止修观,先从慈悲观来调身心稳定开始,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了解无量心。身
心若不稳定,如何了解无量心?所以要先感到身体稳定、心稳定。可以透过修慈悲观来
感受身心的轻安,身体不轻安,便不会乐修乐断,心就会乐在妄念、烦恼里。此时的所
缘,就是以慈悲的心来放松身体,要了解威仪与身、心及呼吸的关系。威仪与慈悲的修
行连在一起,以慈悲心祝福自己,使自己感到身心的快乐。
佛陀教导我们四种威仪:站立、坐着、经行、躺卧,要了解站着时不是坐着,坐着时不
是躺着,躺着时不是经行,我们是不断地在变换着姿势,所有的威仪都是无常。在四威
仪中学习身体威仪稳定,身体威仪稳定会帮助我们调心稳定,在身心稳定的情况下,什
么活动都能做好,修行也能进入情况。
◎威仪的精髓在根律仪
修习戒、定、慧远离烦恼,远离的条件就是威仪,而威仪的精髓在根律仪。中国禅堂习
惯大家一起共修,常常一起修行了很多年,却不知道隔壁的人是谁,这种远离是非常宝
贵的。能如此修习,就可以利益自他。根律仪是戒律的精髓,当有根律仪时,威仪就能
稳定,威仪稳定,心就容易稳定,容易专注于所缘,定力便能增长,进而开展智慧。
◎调身体稳定平衡
... 阅读全帖
T*********s
发帖数: 17839
6
一切众生,祸从口出。恶语伤人,有如矛刺心。若能话到口边留半句,则是积口德

格言说:刀疮易好,恶语难消。良言劝善人心暖,恶语伤人有报应。如果有人在话
语上没有 过失,他就是完全人。语言可以安慰人,也可以引发争端。在人与人的交往
中,回答柔和可 以使怒消退;言语暴戾容易招致灾祸。
曾经有新闻报道说,北京一公车女售票员因掐死14岁女孩,被判处死缓。关于女售
票员的行 凶不用我复述了,路人皆知,关键是这行凶的方式--掐死了,而且只是因为
一元钱的 分歧。我相信很多人都拿这样的凶言叫嚣过:我掐死你!但这一次是真的有
人做了,悲剧发 生了……
有人说"先有恶言后有恶行",想想是有道理的。说着说着可能就顺了,觉得这没有
什么 。嘴里说着掐死你的时候,手上就去做了相应的动作,用一个大脑嘛!口出善言
,可渡人; 口出恶言,可毁人。
一切众生,祸从口出,恶语伤人,有如矛刺心,若能话到口边留半句,则是积口德
。恶言相 向的人,通常会引起祸端,因为一般人往往因为别人的恶言而怀恨在心,并
激起对方强烈 的反弹情绪。恶言包括诅咒、耻笑、辱骂、攻讦、中伤,所以尽量不要
用恶言来伤害别人, 因为自己将来会成为被别...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1325
7
☆─────────────────────────────────────☆
feifeiyang (肥肥羊) 于 (Wed Sep 21 00:56:56 2011, 美东) 提到:
后来连十三爷都心有猜忌若曦与八爷的关系,轻易地就从若曦口中套得了实情,最关
心若曦的四爷难道就没怀疑过?至于登基后被八爷告知真相后惊怒得那样么?
若曦本来就在八爷府中待过。入宫后四爷偶尔去若曦的住处,居然碰到了八爷,两人
于是坐而饮茶。八爷留意若曦,甚至猜出若曦与四爷有瓜葛(其实那时还尚未发生情愫
阿),为什么四爷就不会怀疑若曦与八爷的关系?四爷看上去也非神经大条之人啊
☆─────────────────────────────────────☆
rainyrry (Flora) 于 (Wed Sep 21 01:09:43 2011, 美东) 提到:
有姐夫和小姨子这层关系掩护么……另一方面是因为之前他们撞到过几次十四跟若曦争
吵,还拉拉扯扯,所以老四是疑心过十四跟若曦有关系的……特别是后来老八和若曦分
开十四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之后,还故意当着老四的面跟若曦说一些容易引...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8
若无对佛法的希求心,开悟无从谈起 --- 索达吉堪布 译讲
现在学习的内容是四种助缘中的希求力,也叫做信解力。这在大乘修行中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少了对佛法的希求心,修什么法都不能成功。下面继续观察没有这种希求的过失:
发愿欲促成,自他众功德,
成此一一德,须修一劫海。
最初我们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为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努力令自他成就圆满的佛果。
然而,想得到佛陀如海般的功德,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世间上的事业做得圆满成功
,不下一番功夫都不能实现,佛陀不可思议的功德海,更需要多生累劫的积累资粮。
《中观宝鬘论》是这样讲的:积聚世间所有的凡夫、声闻等有学无学圣者福德的十倍,
仅仅能感召佛的一毛孔相;成就所有毛孔相的百倍福德,才能感召佛陀八十随好中的一
种随好;出生一切随好的百倍福德,才能感召佛陀三十二相中的一种相;成就三十二相
的千倍福德,方能感召佛陀的眉间白毫相;出生眉间白毫的十万倍福德,方能感召其无
见顶相(佛的肉髻)。可见,佛陀令人见而生喜的无见顶相,要积聚无量劫的福德才能
现前,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产生的。
不要说佛陀的一个功德,就连天眼通、宿命通等世间神通,也需要漫长时间的勤奋努...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719
9
来自主题: Whisper版 - 走不出心,世界再大又怎样
走不出心,世界再大又怎样?
天文学中的世界,浩瀚无际,人小的,连一一粒极小极小的微尘都算不上,若干个
如我们存在的银河系一样,在漫漫的宇宙游荡,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仍有许许多多未
知的所在,充满神秘和诱惑。假使有机会,遨游寰宇,摘颗星星做盏灯,照亮夜的黑暗
,却温暖不了冰冷的心,又何用?假使有机会,感受月光的皎洁,享受太阳的火热,却
开启不了封闭的心门,又何用?假使有机会,扬帆远行,逐水跃山,探索未知与迷惑,
领略世间怡情,却召唤不了澎湃的心动,又何用?
原来的时光,慢悠悠的,一本书,可以安静的一个美丽的一天,一段旅程,可以开
心的一路好风光……那时的我们,心里面是安静的,心里面有团暖暖的火焰在跳动,心
里面只有一层矮矮的篱笆墙……现在速食的我们,心里面是躁动的,心里面住着蠢蠢欲
动的心魔,心里面构筑着高高的铁臂铜墙,挡着阳光挡着春风……因了快捷带来的压力
,我们会开始集体怀念曾经远走的旧时光,想着打酱油路上的快乐,想着三分钱一根冰
棒的香甜,想着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想着物质虽然贫乏精神却有所依托……
回忆只在回忆里,才会显现回忆的幸福,若是真的时光倒流,难免会有人吃不消的
!马尔克斯说...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737
1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回忆若成空,一纸繁华终是梦
岁月静好,念一段容颜未老;紫陌纤尘,叹一句向来缘浅奈何情深。尘世迷离,唯
愿静心,然而谁又在时空隧道中苦苦寻望缘分?我欲淡然微笑提笔改写红尘,怎知浮生
若梦半世浮华,终负了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起浪迹天涯。谁曾素颜静默,于荒凉的
一角静思,却难解前世因果。难道注定孤单一个人辗转一生,一曲离殇,笑看人世繁华
,回首几度春深,我还在为谁等,下一个旅程?
犹记,那年那月流水依依,清风徐徐,微波浅漾,勾勒出动人的篇章。河畔杨柳青
青,独钓清波,乍闻雏鹃啾啾,熟不觉,月上柳梢头,我约黄昏后。漫步石堤,倾心所
望,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幽幽水莲花,娉婷袅娜,宛如时光旧巷的少女闲撑一把油
纸伞等我相约,又亦如逍遥仙子半掩青纱与我轻启羞涩,朦胧脱俗,是那般楚楚动人,
令人怜惜不已。心若清莲,穿过那梦里水乡与你完美邂逅,驾一叶扁舟诗酒临风,沉醉
流年梦。
又曾几何时,你我守得春暖花开,轻剪一段阳光雅韵,看柳絮似白雪飞舞,心似一
棵橄榄树,沉浸在年轻的脉络,不谈忧伤,彼此许下微薄的承诺。欲撇开俗世嘈杂,寻
一处世外桃源,执你手看漫山茶靡花开,嗅一缕清香沁人心脾。背靠黄昏,目送流云,
天边彩霞尽染,橙光弥漫... 阅读全帖
f********g
发帖数: 1634
11
后来连十三爷都心有猜忌若曦与八爷的关系,轻易地就从若曦口中套得了实情,最关
心若曦的四爷难道就没怀疑过?至于登基后被八爷告知真相后惊怒得那样么?
若曦本来就在八爷府中待过。入宫后四爷偶尔去若曦的住处,居然碰到了八爷,两人
于是坐而饮茶。八爷留意若曦,甚至猜出若曦与四爷有瓜葛(其实那时还尚未发生情愫
阿),为什么四爷就不会怀疑若曦与八爷的关系?四爷看上去也非神经大条之人啊
a*******g
发帖数: 867
12
发菩提心在佛教中是非常根本和重要的事情。很多部佛经都有专门的“发菩提心品”。
对于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如何能发菩提心,作了详细的说明。
以下是《大方便佛报恩经》中的“发菩提心品”。这个比《庄严菩提心经》中讲得要好
懂一些。
《大方便佛报恩经》
http://www.qldzj.com.cn/htmljw/0427.htm
(失译人名出后汉录,乾隆大藏经,大乘单译部)
发菩提心品第四
尔时会中有一大菩萨摩诃萨。名曰喜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仰白如来
。而作是言。菩萨云何知恩报恩。
佛告喜王菩萨。善男子。谛听谛听。菩萨摩诃萨知恩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报恩者。亦当教一切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若发菩提心云何而发。菩萨因何事故。所以能发。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初发三菩提心时。立大誓愿作如是言。若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当大利益一切众生。要当安置一切众生大涅槃中。复当教化一切众生悉令具足般若
波罗蜜。是则名为自利。亦名利他。
是故初发菩提心者。则得名为菩提因缘。众生因缘。正义因缘。三十七助道法因缘。摄
取一切善法根本。是故菩萨名为大善。亦名一切众生善根。能破一切众生
y******i
发帖数: 98
13
三、依次第修菩提心
在正式修行时,先要修出离心,也就是修外加行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
虚、轮回过患这四种修法。出离心修好以后,暂时不要考虑静坐、参禅等其他修法,而
是要先把菩提心修出来。没有菩提心,就没有了目标,连目标都没有,还参什么禅?修
什么大圆满呢?这好比人在远行前,需要首先明确希望到达的目的地,辨清方向后,再
仔细观察路况,然后才能开始行动,脚踏实地地迈向终点。若连目标和方向都没有确定
,这不是盲动又是什么呢?这样做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
所以,出离心修到标准的时候,就开始一步一步地修菩提心,若自己肯循序渐进
地下工夫精进,就绝对可以成功。因为,以前所有走上菩提道的人都是这样修起来的。
所以,只要肯修,就一定会修起来;但是,如果不肯修,就永远都是凡夫,永远只会为
自己着想,为自己打算,最终连自利也不能成办。
这是宁玛巴的一种大圆满前行发菩提心的修法。这个修法简单易行,能力很大,
效果显著。你们都看过《普贤上师言教》,其中的修法没有这么详细。此修法出自于《
普贤上师言教》的一个笔记,其中将如何修菩提心讲得十分清楚和详尽,萨迦派和格鲁
派的菩提心...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14
达真堪布宣讲于第十一届万盏法会(8月7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发心人员交流会。
弘法十年中,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与帮助,第一个十年的弘法利生事业非常圆满。对
我这种普通的凡夫来说,这种成功,真得非常不可思议。在这里,我代表有缘众生,向
大家说一声:感恩!我这个人不太会说话,尤其不会说好话,但是我心里有数。
我七岁出家,后来遇到了上师如意宝,在喇荣获得了上师如意宝亲自赐予的堪布证
书。我肩上的任务是非常重的。到汉地弘法十年中,我觉得自己弘法利生的事业很成功
、圆满,现在是死而无憾了!若是没有有形无形护法的护持,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功,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非常感恩大家!
我不止一次地说过:在表面上看,是我在帮助大家,在度化大家,而实际上,是大
家在帮助我,在度化我。在十年的弘法利生过程中,自己成熟了很多,境界也提高了很
多。十年前,我就是个凡夫俗子,是个一无所有的人。在十年间,自己全力以赴地做弘
法利生的事业,没有求过世间的福报。十年过去了,现在可以说是心想事成,福报非常
圆满。若是... 阅读全帖
k*******c
发帖数: 438
15
来自主题: Prose版 - 心中若有……
心中若有美,处处莲花开;心中若有佛,处处皆是庙;心中若有爱,不怕恶魔来;心中若有爱,笔下自生花;心中若有爱,感动无不在;心中若有雨,晴空亦难求;心中若有岸,人生不漂泊;心中若有爱,处处不孤单;心中若有爱,处处伊甸园;心中若有光,眼中自有虹。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彩云间;心中若有春色在,寒风似剑又何妨;心中若有百花园,人生处处皆美景;心中若有情长久,便知世人皆空忧;心中若有春色美,墨色亦能润作歌;心中若有凌云志,何惧天关万重难;心中若有从容在, 花开花落总是春;心中若有真情在,天涯明月处处情;心中若有中国梦,祖国四季都是春。
心中若有阳光,才能春光明媚;心中若有景,才能春暖花开;心中若有愿,才能成就事业;心中若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心中若有德,才能涵容万物;心中若有道,才能拥有一切;心中若有梦想,才能有希望;心中若有责任,才能有所作为;心中若有快乐,才能发现美好;心中若有希望,才能看到光明。
心中若有魔,难修成正果;心中若有晴天,生活便是晴天;心中若有美景,花便常开不败;心中若有保留,双手必能拥有;心中若有信仰,平庸者增其力,志高...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8425
16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是身留是心留
2010-05-25
1
蒋竹山《梅花引 荆溪阻雪》云: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
,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绵
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最早看到这首词是很小的时候了,当时有两点印象很深,一是“泊孤舟”,这跟我一笔
名接近;二是“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当时不怎么能体会这么
纠结的情绪,但可能就因为不怎么能体会,反倒来来回回多读几遍,竟然印象更深了。
中国文人在入世出世之间的纠结,“自古已然,虽然不便说于今更甚”。当然,当今念
过两天书的人应该多半不纠结出世入世,反倒会纠结海归还是不归(或者反过来,出国
还是不出国)。因为人们已经很习惯于谈钱谈前途了,不会再假装清高什么的;纠结也
是因为怎样选择会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
不过写旧体诗的那些古人们多半还不这么直接了当,他们写诗的时候,含蓄文雅;比如
刘长卿就写“十年空被白云留” ——而刘长卿还是我认为写诗用语比较平白的。
这可能也就是我读到竹山词时会有特别感觉的原因吧,这个家伙,用
x*****o
发帖数: 135
17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若曦的错误选择
讨论步步惊心永远不过时的说。
还是同意楼上说的,若熙对八爷是爱的不够,才没选他的。女人总是爱懂得自己的人。
四爷洞察秋毫,最懂若熙的心。若熙最服他。他平日深藏不露却只告诉若熙自己想要皇
位,若熙立刻动心了,若熙再聪明也是个有浪漫情怀的小女生,终于被腹黑大叔吸引。
我不是八爷党,但也为若熙觉得不值得,她为四爷付出太多。四爷对她在意的人的心狠
手辣其实就是辜负了她。谁会和一个让自己失去所以朋友的人在一起呢?若熙离开了,
因为她不爱雍正只爱四爷。这两人是同一人,她其实是不爱完完整整的这个人的,只是
她不知道而已。
q****n
发帖数: 4574
18
台长今天继续跟大家讲,我们都要做功德,但有些人做功德没有发心,因为做功德
首先要发心,才能做得好功德。也就是说,做一件好事,你首先要想,我为什么做,然
后呢,再去做一件好事,并想一下我的发心对不对?比方说,现在很多人在赚钱的时候
,他也有发心,他的发心是什么呢?就是我要多赚点钱。这个就是他的发心,所以所做
的事情的效果就不一样了。台长希望大家发心要正,我们做任何事情实际上都有个意念
,就是说,我今天做这个事情,到底跟我的学佛和修持有没有关系?另外呢,是不是有
誓宏愿,就是说,我们做什么事情,我们要有愿力。我今天想做好人了,那么我多做善
事,我今天想帮助人家了,那么你就是个好人,今天我实实在在地去与人为善了,那么
你就是个善人。所以,佛经上有一句话,叫“善男子、善女人”,实际上说的就是一心
为善。我们修心的人,必须要身口意三业都要清净,也就是说,你不但行为上在做善事
,你在嘴巴里讲出来的话也必须要善。很多人行为上做很多好事,但是嘴巴里讲出来的
话很难听,这个也不算善业。还有很多人明明知道一些情况,比方说,我今天要做些好
事,但是呢,好事是做了,嘴巴里说,你看,今天要不是我做好事,...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478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七处征心(3)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Wed Apr 8 17:10:08 2009) 提到: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
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
佛言:处今何在。
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
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
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
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
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
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
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
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
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Wed Apr 8
e*********u
发帖数: 3591
20
来自主题: SanDiego版 - 我的心凉透了
约翰一书3:20 我 们 的 心 若 责 备 我 们 , 神 比 我 们 的 心 大 , 一 切 事
没 有 不 知 道 的 。
x******3
发帖数: 71
21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心若阳光,人生无常又怎么样?
心靈美,才是真美, 但願我們能拿得起,放得下,一切順其自然,心才会得釋放。
Z*****e
发帖数: 1629
2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感恩的心
实际上肯定没有做到提醒自己一百遍,这段话对我来说还是个方向,我也不确定能做到
什么程度。但我相信目标可以改变人的心,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行为
就会改变;行为改变,人生就会改变。
j*******7
发帖数: 6300
2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你心所侍奉的主是谁? (转载)
确实有些反基以及我老婆在历史的(包括未来)某些时刻都指出我不是基督徒上不了天堂
。本人信仰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提出讨论。
腓立比书 3
12 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
所以得着我的。(所以得着我的或作所要我得的)
13 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
14 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
15 所以我们中间凡是完全人,总要存这样的心。若在什么事上,存别样的心,神也必
以此指示你们。
16 然而我们到了什么地步,就当照着什么地步行。

Mainland
g*******n
发帖数: 241
24
来自主题: Medicine版 - 心若真清净 何须宝相严
近日少林风波又起,朋友一脸傲娇:我早和你说过方丈一脸六根不清净的样子。呵,彼
时正同游某景点,被一脸俗气的弥勒像和佛道混搭加刻意做旧的建筑风格刺激到,朋友
嘴毒吐槽不断,复又问我可曾见过真的配得起“宝相庄严”四字的僧人?现在方丈的事
还无定论,不该妄言,更不该人身攻击,只是想起小时候的一些事。
因为祖母信佛, 小时候有缘接触过不少僧人、居士,时间一长,觉出其中也有水准高低
、目的各异,然而每有微词,祖母总一笑:“天资各异,皆是修行,有心即善。”
长大后学了医,于是信奉自然科学,年少轻狂时更曾无知的将宗教归为怪力乱神之列。
再后来生活历练,虽然略有感悟,也因为汲汲于生活,没能细加思量。今天回想祖母的话
,觉得她老人家才是大智慧,
私以为,无论信佛信主信科学,信仰最大的作用,其实是给人以支撑和宽慰,更好的完
成自己的生命。无论是否有正式的信仰,人生一世的学习和修行总会有行差踏错,需要
一个准则时时纠正、宽慰,内心的准则能够真正的适应和指导生活才是正解,而不因拘
于“宝相庄严”的表象和形式。
少林成为股份公司时,已有不少是非争议;江西某名寺也曾出过一个酷似谢霆锋的艺僧
,用以写真集、唱片的形...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225
25
我的PhD 没有毕业。。我是博士候选人。。。
我奶奶当年就说我渊博到: 地上全知道,天上的知道一半。。小鸟直接被骗得到锅里
,。。
:)
我知道中国人是绝对不会真正欣赏别人的,你这个话是在讽刺我。。你们不可能安好心
的,那个星光天天骂我是精神病。。。。中国人就是这个鸟样啊。。
F**********g
发帖数: 5034
26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心若在,人就在
夏日玫瑰花怒放
傻妞不来心发慌
a********l
发帖数: 222
27
好久不码歌词了.
因为算经历过一点爱一样东西的幸福和痛苦,比如中国男足,已经不恨它了,但是好多年
就已经很陌生了.
这两首歌都是老歌,很老很老,用另一首歌的歌词来评价一下:"经历过才会明白"
还有一首:"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e*********u
发帖数: 3591
28
来自主题: SanDiego版 - 我的心凉透了
如果你是基督徒,希望下面这段经文对你有帮助。
约翰一书3:21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的心若不责备我们,就可以向神坦然
无惧了。”
我们老家有句俗话,“一顿饭是恩人,十顿饭是仇人”。小时候不懂,现在明
白说的就是这类事情,在一个人艰难困苦的时候施舍一次,他会把你当恩人;
若是已经养成他依赖你的习惯,突然拿掉他的“福利”,他就会把你看成仇人。
人性使然,也不用太过伤悲。
用美国人的做事方式来说,以后做事就是要manage expectation well,
也许可以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l*******l
发帖数: 13923
29
赞游士好心态啊!心美景就美啊,神马器材技术都是浮云!
d**9
发帖数: 2764
30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明月小楼,心不安,钱不愁
心若安,钱不愁
c***0
发帖数: 234
31
来自主题: Heart版 - 心若孤城
听叔一句劝
天涯何处无芳草
何必吊死一棵树
赶紧地,把自己捣持得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还愁心城外没万把个人求进门的嘿?
听叔的,
气死丫的
d*****3
发帖数: 27
32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心若阳光,人生无常又怎么样?
往往我们都想的很美好,但事实上任何人都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心
情。我们能做的就是适应和感悟生活的各种味道。
g*********n
发帖数: 808
33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浅讲
(原视频录制于2006年,感谢慈媛菩萨整理录像成文字)——和尚坡主
现在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单讲解一下,实际上咱们讲禅的这一系列光碟,它讲的
要义——无我、空性见、究竟祖师禅无话可说等,这些原理,和所有了义佛经、还有一
些一流禅师的开示,其内容都是一样的。前面咱们讲了《心经》,现在再把这个《金刚
经》拿来看一看。
以前讲过,最古老的那种参禅方法呢,它就像徒手爬藤入云---难度实在太大。那么按
五祖倡导的依靠《金刚经》参学,就容易得太多啦。加上我们作了浅显讲解,那简直就
像爬直升飞机绳梯上去一样,更加容易得悟。
咱们从经文再来看一看,看看佛讲的《金刚经》之内核,和咱们前面讲的那些内容,表
述方法虽有异,看看内容是不是一致。这也就是拿佛经来印证一下。
另外,咱们讲这个经,风格以提纲挈领为主,因为那些寻枝摘叶、逐句解析的资料已经
有很多,走进书店、网上收索、就能找到很多法师或学者录的视频或写的书,里面一般
都有名词注解。
细看学者们讲《金刚经》讲《心经》等的那些文字资料,会发现他们能把里面的文字给
拆解得很详细,就是说各种名词解释得很清楚,但是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他往往会给
你讲错了,好...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6898
3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fool (fool), 信区: Wisdom
标 题: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5 16:16:58 2012, 美东)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31/18/110108_50189143.shtml
天主教静观与禅定
来 源: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第一章 天主教的静观
第一节 静观祈祷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西方伟大的灵修大师多玛斯•牟敦(Thomas Merton)最坚定的信念是
:现代人最迫切需要了解、实行宁静的祈祷。这是因为,近日社会崇尚科技进步,寻求
物质享受,讲究工作效率,人们常常被迫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每天上班,走重复的路径
,坐同号公交车,做同样的工作;下班,回家前,又要赶赴数处应酬,这里聚会,那里
邀宴,最后回家,早已筋疲力竭,只愿坐在电视前听听歌、看看戏,让之调剂一下快垮
下来的身心。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免内心空虚,怅然若失。生活在这种状况下
的基督徒又怎能把持信仰,活出...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摩大师血脉论
达摩大师血脉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
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
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
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盘,无有是处
。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盘。
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
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
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不能
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无益。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
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
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
,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7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8
第8章 临济法门(三)——杨歧宗的建立
一、杨歧宗的创立
杨歧方会(992-1049),袁州宜春(江西宜春)人,俗姓冷。二十岁在
筠州(江西高安)九峰山出家,曾到潭州(湖南长沙)随石霜楚圆习禅,后到袁州杨歧
山和潭州云盖山开辟道场,禅林称为杨歧方会禅师。古德评之曰:“杨歧天纵神悟,善
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方会本人也以担荷如来大法,赓续临济正
脉自任。楚圆迁化,方会将先师遗像挂在禅堂,集众举哀。方会指着遗像谓众曰:“我
昔日行脚时,被这老和尚将一百二十斤担子放在我身上,如今且得天下太平。”是说临
济宗风到他这里,纔传扬开来,取得一统天下的态势,从禅宗整个发展史看,正是从杨
歧方会开始,临济宗的影响和地位超过云门、曹洞,成为禅宗主流。
(一)心法双忘性即真
方会上堂法语有云:“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
向这里明得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这里未能明得,杨歧未免惹带口业。”是说方
会也别无伎俩,只是如历代祖师一般让人明心见性。真正的大禅师必然是对“心”、“
性”深有体悟,纔会以种种方便指导学人...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9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40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1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31/18/110108_50189143.shtml
天主教静观与禅定
来 源: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第一章 天主教的静观
第一节 静观祈祷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西方伟大的灵修大师多玛斯•牟敦(Thomas Merton)最坚定的信念是
:现代人最迫切需要了解、实行宁静的祈祷。这是因为,近日社会崇尚科技进步,寻求
物质享受,讲究工作效率,人们常常被迫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每天上班,走重复的路径
,坐同号公交车,做同样的工作;下班,回家前,又要赶赴数处应酬,这里聚会,那里
邀宴,最后回家,早已筋疲力竭,只愿坐在电视前听听歌、看看戏,让之调剂一下快垮
下来的身心。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免内心空虚,怅然若失。生活在这种状况下
的基督徒又怎能把持信仰,活出真我呢?圣巴西略(St. Basil the Great)说:“当
我们开启自我的心门时,透过此门,我们可以发现真我,同时也找到天主的临在。”7[
7] 心门只有在宁静中才能打开,当我们有规律性地,走进自己的内室,在宁静中通过
心门,我们才能发现...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3
五、节孝延寿 先曾祖妣毛母李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之马港,虔奉观音菩萨。先曾祖
端元公积学早逝,先高祖盛周公,高祖妣张太夫人,金太夫人均在堂,时甫三十二岁,
守节抚孤,以母兼父,孝养翁姑,以媳代子,周旋于两姑之间,曲尽孝道。且豪侠好义
,有丈夫气,急人之难,抚人之儿,亦劳怨不辞。清末洪杨之乱,湘军屡战于此,某日
闻寇警,急奉翁姑奔于前,襁负三子随于后,仓皇逃避,见侄被弃哀号,即禀翁姑:‘
媳有三子,弃一可也,兄惟此子,忍令绝嗣耶?’乃弃长子于途,携侄同逃。子追不及
,寇至欲兵之,询知其情,义而舍之,寇退,仍获团聚焉。迄翁姑先后弃养,家虽中落
,皆葬祭尽礼。而哀毁过甚,及次子先逝,孙曾多夭,积忧愁而生乳癌,溃痛甚剧,医
谓无救。吾祖躬率吾父祷于观音菩萨座前,忽梦大士教以青丝瓜捣敷而痊愈,延寿两纪
。四代同堂,晚景欢娱,精神矍铄,无疾而终,享寿八十有五。沔阳夏少平钟武先生为
立节孝传,刊入家谱。
六、孝延双寿 余岳父郑公文成老先生,岳母吴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南区郑家岭,迁
何婆桥之何家垄。佛神并信,尤敬奉观音菩萨。父早死,事母极孝,定省必敬,葬祭尽
礼。性均仁慈,无所矜饰,好善乐施,不使...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磨血脉论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3-01-09/1652.shtml
达磨大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 作
原人之心,皆具佛性。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 原其至当之理,未有不言自己性中
本来真佛。
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人人不自委信,所以
向外驰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
,不假外求。
又缘种种法语,泛滥不一,转使学人惑乱本性,无悟入处。惟有「达磨血脉论」并「黄
檗传心法要」二说,最为至论,可以即证自己佛性,使人易晓。比之求师访道,钻寻故
纸,坐禅行脚,狂费工夫,相去万倍,此非小补。绍兴癸酉,见独老人任哲序。
达磨大师血脉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兴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
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
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
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