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怨憎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a
发帖数: 55
1
多年前有一本尼尔的《与神对话》非常流行,这本书介绍了人的生死和这个世界的来龙
去脉,我觉得理论很圆满。我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一下大意,欢迎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批
评讨论。
世界原本是一个完美永恒、没有分别、不可思议的神之领域。但神为了能“实际”体验
自己的完美,才创造了相对立的、我们所属的这个不完美的物质世界。神创造了所谓的
罪恶与死亡从而能体验到自己的圣洁和永恒。人的灵魂,即神的化身,来到这个世上只
为体验悲欢离合,以此荣耀神,就是存在的意义。
正如史铁生所说“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
姓名,大可忽略不计。人死后,灵魂会穿上别的衣服再演出,就是轮回,当灵魂愿意结
束演出时,便可回归神的领域,如水滴融入大海,也就是涅槃。
人都从那个圆满无缺的无形世界来,孩童时还带有一丝天真灵性的气息,随渐长就遗忘
了自己从何而来,不圆满感也加增,不停地追逐和抓取一切东西,希望能大到那个曾经
体验过的无限。与神的分离带来了痛苦,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入戏演得好。人生就是为了
尽可能的体验和创造生活的无限可能性。无论怎样的行为,甚至在人看来是悲剧,在神
看来都是好的。为了让舞台丰富...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 -人生观
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 - 人生观
一个人的人生观常受他所信宗教的影响。因此,基督徒与佛教徒在人生观中显得颇为不
同。在本论第二、三、四篇中,已论及两教各种人生问题。在本篇中,为了较有系统地
作一总括起见,若干或稍会重复,亦所难免。
基督教的人生观
一、人的起源:人类最初的祖先亚当与夏娃,由上帝在造天地万物时最后一天造成。人
被造时与其它动植物被造大有分别。上帝造万物,只是用说话的方法,要有什么,便有
了什么。但在造人时,却是根据自己的形像,并将祂的灵气吹入人的鼻孔中才造成的(
创一26、二7)。上帝的形像是指祂最高最完善的德性,非指外表形像。人接受了上帝的
灵气,是指人从上帝秉赋了生命,并开始与上帝直接发生灵性的交通的关系。
因此,人在世界万物中,显得最高等及最尊贵。人有理性,也有良心。人能揣摩思想各
种复杂问题,如宗教、哲学、伦理、道德以及如何改善衣食住行等实际生活。人又能欣
赏各种古曲文物、音乐艺术,因人是万物之灵,与动物全然不同之故。动物只会本能地
觅食疗饥,与别的动物争斗,毫无文化生活可言,人既由上帝所造,故人类应互相尊敬
相爱,彼此帮助,过和睦生活 至于虐待他人,集中营制度以及...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3

佛教里讲人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等种种苦。修行佛
法的目的是离苦得乐。
..
“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
s*******w
发帖数: 2257
4
这个贴子真涨知识啊!世界各大宗教全图解(组图)
来源: flyer 于 2016-01-06 10:25:19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
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的区别
在耶稣升天之后,使徒们建立了教会,那时只称“教会”。使徒行传第13章记载,福音
临到外邦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徒11: 26)后来,人们就把教
会称为基督教。其实圣经只提基督,没有说“基督教”,这是其他人对信基督的人的教
会的称呼,好区别其它的宗教。当我们说基督教的时候,我们还要从犹太教说起,并且
要跟天主教区分清楚。
一、什么是犹太教
犹太教是一般犹太人所信仰的。他们是以旧约圣经为根本,这就是基督教所相信圣经中
的旧约。不过基督教还相信新约,而犹太教不相信新约,他们不相信基督是旧约预言的
弥赛亚。旧约预言弥赛亚要来,基督耶稣降生就应验了旧约这些预言,可是除了跟从耶
稣的门徒以外,犹太人不相信耶稣就是当来的弥赛亚,结果犹太人把耶稣交给罗马人,
把祂钉十字架。现在犹太人复国,除了部分是基督徒之外,大部分还坚守旧约,不信新
约,他们还在等候弥赛亚。其实弥赛亚已经来过,就是那位被他们祖先所弃绝的基...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192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摩大师四行观
达摩大师四行观
[梁]菩提达摩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
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
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
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
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
人所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
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
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
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也。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常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
心无为,行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无安,犹
如火宅,有身皆苦,谁
D******u
发帖数: 70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达摩大师入道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
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
分别,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
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
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与,甘心忍受
,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
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
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
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也。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常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行
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有身皆苦
,谁得常安?了达此处,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故知无求,真为
道行,
r****r
发帖数: 755
7
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
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脱离母体之后,
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
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唐人诗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
的。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
,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
又何况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
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
,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
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
三、病苦: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
r****n
发帖数: 8253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沈家枕的胡扯八道
http://zhunti.shixiu.net/thread-2937-1-1.html
现在让我再推进一步。诸位都知道,认识了人的痛苦是导致悉达多太子放弃宫廷生活
,做一个苦行僧,去寻求人类解脱大道的直接原因。佛陀列出了人类的八苦——苦在梵
文里是duhkha。这八苦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和无常(也
即是五蕴炽盛)。我没有时间为诸位更详细地解绎八苦,但是,如果诸位细心地将它们
分析一下,就可以断定,这八苦统统都跟我们所具有的肉体,以及我们称为“自我”的
意识有关,或者也可以说,肉体和“自我”意识是造成一切痛苦的根源。
因此显而易见,在“空”的境界中,肉体与“自我”意识已不再存在,苦又怎么还
能存在呢?当一个人达到那种境界时,宇宙万物,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成“空”观。所
有人类的痛苦以及生死都消失了,都不再执著,这种人我们说他拥有了慧眼。
这就像忽然从一个极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这就像慈母和他失去了多年的爱子不
期而遇的心境;这就像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大海中绝望地航行时,忽然发现一条地平线时
的狂欢。这些是佛经上对一个人得到慧眼时,所经历的大喜悦的一点描写。
很多佛陀的弟
a*******g
发帖数: 867
9
南传巴利文经藏 长部 第二十二经
《大念处经》
http://www.dhamma.org.cn/books/ysfj/mahasatipatthana_Sutta_07.htm
E、观四圣谛
(51)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
四圣谛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四圣谛观察诸法呢?
比丘们!比丘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集」;他
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灭」;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道。」
苦圣谛的解释
(52)又,比丘们!什麽是苦圣谛呢?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叹、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
是苦,求不得是苦。总括地说,五取蕴就是苦。
(53)又,比丘们!什麽是生?如果有所谓的生,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受生、形成、出生、显现诸蕴、获得内外处,比丘们!这就叫作生。
(54)又,比丘们!什麽是老?如果有所谓的老,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衰弱、老朽、牙齿脱落、头发灰白、皮肤松皱、寿命将尽、机能退化,比丘们!这
就是老。
a*******g
发帖数: 867
10
修行人成就之后就不会再有苦了,因为苦的根本已经消失,包括生老病死、爱别离,怨
憎会、求不得等诸苦已灭。无苦,则无集、灭、道。
说起来是很简单。但是修行到无苦集灭道的境界,是不容易的。
不是说,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算修行成就了,就没有苦了,就不用修了。
而是要真正修到无苦,才能无集、无灭、无道。
小朋友打针可以暂时忍一下痛,但是以后生病了还是要打针的,苦的根本没有消失。
同样,整天念叨无苦,并不能让你无苦。
要做到无苦,要按世尊教导,断集,证灭,修道才行。
p*******y
发帖数: 782
11
今天是佛七第一天,要和大家讲的是,如何打好这次佛七。
要想打好佛七,必须万缘放下,至诚恳切单提一句阿弥陀佛佛
号。
不过要想提起佛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念佛时,你必须经
常用功观照,使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念出来。如果在念
佛心中,还想其他的事情,还杂有其他的妄想,那便不是单提一句
佛号了。
你心中若想其他的事情,杂有其他的妄想,那便是种下娑婆
因,娑婆因也就是苦因。如果你能放下这一切,而能单提一句阿弥
陀佛佛号,那便种下西方因,西方因也就是乐因。
所以大家若能万缘放下,至诚恳切单提一声佛号,现前当来,
必得离苦得乐。唯有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才能救我们脱离娑婆之
苦。
为甚么说娑婆的一切皆是苦呢?因为娑婆的一切,皆是无常
的,无常故苦。生是无常,老病死是无常,故生老病死皆是苦。爱
别离是无常,乃至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是无常,所以皆是苦。
你不要认为你有很好的职业,很美满的家庭,很丰富的财产,
很美好的年华,甚至很理想的希望。因为这一切都是无常,所以必
然的结果,你的职业将失掉,你的家庭将离散,你的财产将为别人
所有,你的年华将消逝。甚至你的希望,将因无常而实现,也必将
在无常中
Y**u
发帖数: 546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王凤仪言行录(卷一)
菩提达摩大师入道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
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
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与,甘心忍受
,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
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
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
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也。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常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行
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有身皆苦
,谁得常安?了达此处,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故知无求,真为
道行,是名无所求行也。
四称法行者:性净理体,目之为法,言解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经云
:“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
S**U
发帖数: 702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瑜伽师地论的四谛现观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的四谛现观次第,大致与俱舍论相同,观四谛十六行相,经暖、顶、
忍、世第一法而证初果乃至阿罗汉。次第配合七种作意。
我注意到瑜伽师地论这一段文主张:
* 果定,与南传相同。
* 定中修观。与南传主张出定修观,看似不同。
* 刹那生灭是用比量推论,不需要现观。这与南传的生灭随观要现观刹那生灭不同。
* 瑜伽师地论在了相作意、胜解作意的阶段以五蕴为所缘观观四谛十六行相,到远离作
意的阶段,只说以心缘心,断粗的我慢现行,而不再以五蕴为所缘。
* 南传说道心缘涅盘,瑜伽师地论说能缘所缘平等无分别。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
若乐往趣出世间道。应当依止四圣谛境渐次生起七种作意。所谓最初了相作意。最后加
行究竟果作意。乃至证得阿罗汉果。
修瑜伽师于四圣谛略摽广辩增上教法。听闻受持。或于作意已善修习或得根本静虑
无色。由四种行了苦谛相。谓无常行苦行空行无我行。由四种行了集谛相。谓因行集行
起行缘行。由四种行了灭谛相。谓灭行静行妙行离行。由四种行了道谛相。谓道行如行
行行出行。如是名为了相作意。
由十种行观察苦谛。能随悟入苦谛四行。何等为十。一变异行。二灭坏行。三别离
行。四法性行。五合会行...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4
杂阿含91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时,有年少婆罗门,名郁闍迦,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俗人在家,当行几法,得现法安及现法乐?」
佛告婆罗门∶
「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
何等为方便具足?谓∶善男子种种工巧业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划),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令失,不善守护者亡失,不爱念者辄取,及诸灾患所坏,是名善男子善守护[具足]。
何等为善知识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
云何为正命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财出内称量,周圆掌护,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执秤者少则增之,多则减之,知平而舍,如是,善男子称量财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
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5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是明智的。然而视他人为空气并不如实,而是一种逃避,不想面对,含有微细的嗔心。与其逃避,不如修慈心无量来对治,再以柔软心检视,为什么自己的 button 被 push 了。这是对自己的烦恼如实知。
「怨憎会」是佛说的八苦之一,而苦是要面对、彻底了解才能解脱的。活在红尘,难免与人接触,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什么问题。
r*******c
发帖数: 1060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ainbowcc的树洞帖
8/16/11

今天心情不好,给妈妈打了两个小时电话。然后我突然问起一个阿姨的情况,是妈妈最
要好的女朋友/闺蜜级。然后妈妈说她去世了,乳腺癌复发,才52岁。我很难受,相信
妈妈更难受。我还记得这个阿姨对我的关爱,以及她和妈妈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
我问妈妈这是不是你第一个同学去世(瞧我这乌鸦嘴),然后她说不是,几年前还有一
个男同学突然脑溢血去世。
然后我就想到我的同学了。现在他们/我们都还在,各种烦恼着。
一方面,我觉得内疚了,因为此前一个MM和我倾诉她的婚姻问题,我听了很多,她每次
都把老公说得很不好,说完了,又去和他过日子了。我觉得我提不出任何有效建议,然
后拒绝再听了。我现在感到内疚。妈妈也说听就听吧,让人家倾诉倾诉。
另一方面,我突然觉得人生所有烦恼都是那么微不足道。
如果此刻我就要死去,还会为这些事情而烦恼吗?????

在我认识的大人中,我找不到一个内心真正自由快乐的人。
用以前的人的眼光来看,我们本该是快乐的一代。可是,每个人都有烦恼,无论他/她
过的有多好多顺利多春风得意。
佛教里说,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
五阴炽盛苦...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rainbowcc的树洞帖
☆─────────────────────────────────────☆
rainbowcc (No Games, Just Sports!!!!!) 于 (Wed Aug 17 01:29:32 2011, 美东) 提到:
8/16/11

今天心情不好,给妈妈打了两个小时电话。然后我突然问起一个阿姨的情况,是妈妈最
要好的女朋友/闺蜜级。然后妈妈说她去世了,乳腺癌复发,才52岁。我很难受,相信
妈妈更难受。我还记得这个阿姨对我的关爱,以及她和妈妈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
我问妈妈这是不是你第一个同学去世(瞧我这乌鸦嘴),然后她说不是,几年前还有一
个男同学突然脑溢血去世。
然后我就想到我的同学了。现在他们/我们都还在,各种烦恼着。
一方面,我觉得内疚了,因为此前一个MM和我倾诉她的婚姻问题,我听了很多,她每次
都把老公说得很不好,说完了,又去和他过日子了。我觉得我提不出任何有效建议,然
后拒绝再听了。我现在感到内疚。妈妈也说听就听吧,让人家倾诉倾诉。
另一方面,我突然觉得人生所有烦恼都是那么微不足道。
如果此刻我就要死去,还会为这些事情而烦恼吗?????

在我认识...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宣化上人讲解<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宣化上人
摘要:◎一九七四年宣化上人讲于美国加州三藩市金山禅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悬谈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
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
◎一九七四年宣化上人讲于美国加州三藩市金山禅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悬谈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个字有通、有别。通,就是这
一个“经”字,这是个通名,佛所说一切经典的通名就叫“经”。在“经”的上边又有
一个别名,别名就是这一部经自己的名字,是一个特别的名字,和其他经不一样的名字
。就好像我们人都叫人,这是一个通名;人又有自己的名字,姓张的叫张某某,姓李的
叫李某某,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佛说经也是这个样子,有通名,有别名。
“佛说四十二章”是这部经的一个别名,别名里边又分出来这部经是人法立题。“
人”,佛是人;四十二章经,是“法”,所以叫人法立题。这部经是佛所说的法,佛的
弟子在结集经藏的时候,把它一章一章地结集在一起,这也可以说是佛的语录,把佛所
说的话聚集在一起,成为一部经。... 阅读全帖
O******1
发帖数: 13088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苦
确切的说这是“怨憎会苦”。
a*****y
发帖数: 3318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六章 初转法轮

    八支道中胜,四句谛中胜;
离欲法中胜,具眼人中胜。
——《法句经》
前绪
古印度因其著名的哲学家和宗教师而闻名于世。他们对人生以及人生目的有着各
种不同观点和见解。《长部》中的《梵动经》讨论了佛陀时代流行的六十二派哲学思想。
与当时宗教信仰大相径庭的是顺世派的断灭论,叫做车婆克,以其创始人命名。
根据古印度的顺世派(1)(巴利语和梵语称之为--lokayata),人死之后,丢下他产
生的一切能量,不再有任何存在。在他们看来,死亡是一切存在的终结,只有现在才是
真实。“尽情地吃喝玩乐,死亡将降临每一个人身上。”这好象就是他们的思想体系。
他们主张“宗教是愚昧的背,精神方面的病态。”“道德是一种欺骗,只有及时行乐才
是真实。”死亡是生命的终止,不相信一切善良、高贵、纯净和悲悯的东西。纵欲主义
,自私自利,对庸俗意念的断然肯定等被认为是一种荣耀。人们不需要控制自己的情欲
和本能,因为这些全是人类的自然产物。”(2)
另一种极端思想认为,解脱只能由严酷的苦修而达到。这完全是一种宗教思想,
被当时享有盛名的宗教团体的苦行僧所信奉。在菩萨精进求证佛道时,侍奉他的五...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1
2011-12-17 17:01:03 来自: 慈诚庄嘎(宇宙就是刚刚好)
主持人致辞:
下面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演讲嘉宾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依止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修学多年,不但承担着佛学院汉僧的教学与管理
工作,同时,也努力将藏传佛教的智慧宝藏,传播到汉地、乃至全世界的华语地区。
堪布现已出版的著作与翻译作品,多达一百多本,目前仍旧笔耕不辍。近年来,堪布还
通过网络、视频、微博等现代科技手段,广泛地传播佛法、接引善信,同时身体力行地
投入办学、助老、护生等慈善活动。堪布常说:“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长时间,但只要
有一口气,哪怕只有一个人听法,我也会尽心尽力用佛法饶益他。”
这位慈悲的堪布,现在就在我们场内。请全体起立,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堪布——
请大家就座。首先有请我们理工大学佛学会的甘耀权会长致欢迎辞——
甘耀权会长(粤语):用什么话讲?他们喜欢听广东话。首先欢迎索达吉堪布来到香港
理工大学讲座,更加感谢各位嘉宾,不论是我们学校的朋友,或是外面的朋友,如果没
有你们,堪布也没办法讲法,所以你们很重要,要感谢大家。
其实堪布的著作很多很红,多年前我在国内就有机缘接触,并请了不少...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什么是苦
☆─────────────────────────────────────☆
Yisu (一输就哭) 于 (Fri May 11 13:18:39 2012, 美东) 提到:
身心是苦
轮回是苦
无常是苦
相依是苦
行识是苦
名色是苦
触受是苦
生死是苦
悲伤是苦
快乐是苦
挂碍是苦
执着是苦
行恶是苦
存善是苦
地狱是苦
天堂是苦
昨天是苦
明天是苦
时间是苦
空间是苦
有也是苦
没有也苦
阴阳是苦
相待是苦
什么不苦, 大白兔水果糖不苦。。
☆─────────────────────────────────────☆
waterer (快义恩仇之灌水山寨王) 于 (Fri May 11 13:28:42 2012, 美东) 提到:
丫吃火锅烫坏舌头了吧? 还不快去医院?
☆─────────────────────────────────────☆
Yisu (一输就哭) 于 (Fri May 11 13:34:25 2012, 美东) 提到:
跟你交流最苦..lol
☆─────────────────────────────────────☆
...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3
五部大论,四共加行与不共加行听说过没有?
藏传次第的完整更胜于密法,藏传的每个寺院,五部大论还有入行论是每几年就要传讲
一遍,很多僧人一辈子都在修。
看看具备接触密法的资格先要把什么修圆满再说吧:
四共加行
洛本仁波切
一,何谓加行
对佛法有兴趣,并且愿意信受奉行者,这令上师确实感到欣
慰而修行务必从基础做起。什么是修行的基础呢?藏传佛
教有一套严谨完整的修行方式与次第这一套修行次第并不
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由很多祖师,圣者,成就者不断精
进,最后融铸成一套修行方法,称为“四加行」。”四」就
是有四种,“加行”就是准备进入佛法之流,转凡心向道的
先前准备工作,就好像做蛋糕之前,必须要有面粉,蛋器
具,而最重要的是必须懂得制作方法,这些都准备好了,才
能做出蛋糕,此譬喻就是“加行”的意义。
二,不共加行
藏传佛教四个教派的不共加行,在修持上各有不同。四加行
的第一个是「皈依大礼拜」,第二“金刚萨朵”,第三“献
曼达」,第四「上师相应法」。什么是“皈依大礼拜」?佛
教徒之所以成为佛教徒,当然是从皈依开始,皈依大礼拜有
两个重点:第一,借此坚固自己对三宝的信心,第二,就是
借?皈依大礼拜的...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4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香港理工大学。刚才进了你们校门,在甘会长和几位老师的带领下
,我参观了一下这里的建筑。看完之后,觉得非常亲切,为什么呢?因为这里建筑的风
格、颜色跟我们寺院十分相似。听说它拷贝于英国剑桥、牛津的建筑模式,带有工业革
命时代的气息,给人一种开放包容的感觉,也喻示着这所大学的人文精神。
佛教中常讲“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世人也喜欢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
不相识”,因此,我们能在这里聚会,并不是无因无缘的。这种因缘,应该是源于在座
师生对佛教的信心与敬仰,所以才衍生了今天的交流主题——“怎样面对痛苦”。
痛苦,是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的字眼。在这个世间上,痛苦可谓多之又多。我本人虽然
也没有出离痛苦,给你们夸夸其谈不一定合适,但毕竟自己从小对佛法就有兴趣,多年
来依止善知识,在学习、研究、修行上下过一番功夫,所以从某个层面来讲,也可以简
单汇报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人类痛苦的分类
三界六道中,痛苦的分类比较多。拿我们人类而言,就有苦苦、坏苦、行苦这三大根本
苦,以及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等八大支分苦。
印度伟大学者圣天论师,还将人类的痛苦归摄...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5
人的生命中有八种重大的痛苦,即所谓的八苦——生、老、病、死、怨憎相会、所求不
得、所爱别离、五蕴炽盛——其中生、老、病、死这四项更是不能逃躲的基本痛苦,只
要是有情生命,就必定要体验之。故让我们一起从佛经上来了解生病的原因。
病苦是人生中相当重大的一种体验,而专门为解决生命诸多痛苦的佛法,自然对于病苦
的成因有着完整的解释。
佛法的观点
在《金光明经•除病品》中,有提到三种致病的因素:
1.四大诸根因素:即人体本身的体质因素(或说是基本元素)造成的问题;
2.饮食时节因素:即饮食造成的问题;
3.四季时令因素:即环境造成的问题。
而在《小止观•治病九》中,也论及三种得病的因缘:
1.四大增损病相:讨论四大元素引发之不同病相;
2.五脏生患之相:述说五脏功能失调时造成疾病不同的表现;
3.鬼神所作得病:即因鬼神的作祟导致人的疾病。
《小止观•治病九》里谈论的部分,似乎较偏重于叙述“病症”和“病别”,故
与《金光明经》的部分颇为不同。而“鬼神所作”一项则讨论到了精神甚至超精神领域
的致病原因,这是一般较少说到的部分。
另外在《杂阿含经》卷十五里也说明疾病...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的第一次开示【转载】
http://www.vipassana.org.cn/discourse/discourse-104.html
佛陀的时代,一些人坚信唯有通过苦行方能达到解脱。循此信念,佛陀严格地进行了六
年的苦修,然后发现这样的苦修是徒劳无用的。于是他放弃苦行而选择了中道。他的五
个同伴-憍陈如(Kondanna)、额鞞(Bhaddiya)、跋提(Vappa)、十力迦叶(
Assaji)、和摩诃俱男(Mahānāma)一见如此,随即对他失去信心而远离了他。佛陀
完全觉悟后,决定把正法首先教授给他们。
当这五个昔日同伴见到佛陀靠近时,决定给他一个座位因他毕竟是国王的儿子,但却不
再向他致敬。然而当佛陀越走越近时,他那无限的爱、慈悲与脸上的光辉吸引住他们,
因而对佛陀表达了全然的礼敬。
初转法轮
佛陀的第一次开示被称为转法轮经(Dhammacakkappavattana sutta)。就在阿沙荼月
的月圆日,佛陀在位于贝纳勒斯附近Isipatana一个叫鹿苑的地方,为最初跟随他的五
个同伴开示正法。两个月后,佛陀对于他所发现的中道进行详细解说,这些即构成了他
一切教导的核心。
在开示的最初,佛陀说明修...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ZT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二千多
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之正法
,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
转世的授记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
二千多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
之正法,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其中的梵文”啊”即
是指法王晋美彭措。
对于法王的名字,一千二百多年前,持明大师莲花生又进一步地加以说明了。在《甚深
幻镜》中预言:“我子降魔金刚者,将于康区新龙地,潺潺缓流江河畔,巍巍三峰雪山
前,龙年降生密咒师,成为列绕朗巴尊,修持无上密乘道,开取诸多伏藏品......尔后
转世之灵童,鸡年诞生于多康,名有啊字通三藏,教法住世三千年,九百获得大成就,
随行瑜伽六千余,结缘众生有七万,大师年寿八十六。”
伏藏大师列绕朗巴本人也确切地指出了自己转世灵童的七种标记,尊者在《未来授记文
》中写道:“降魔金刚之化身,鸡年降生法源地,父亲之名为莲花,母亲名为...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28
转自地藏论坛 http://www.bskk.com/thread-256199-1-1.html
如果我们是来这论坛修行佛法,增长福慧的,那就少论僧过吧!一山还有一山高,有些
僧人也许并没有修到圆满,我们修行人可以选择师父,但不要毁谤别的僧人,这样容易
断掉一些初学者的慧命。一切都有因果。最好的老师还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多看些经书
吧,一般好师父也只是领我们入门,古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
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
;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芻 (比丘) 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
天、龙(八部众名略)、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
如是苾芻虽非法器,而剃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
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是故,依我 (佛) 而
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29
法王如意宝最大的愿望
在这世上,一切众生都想离苦得乐,但却屡遭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不
欲临苦以及生老病死等等各种各样的痛苦。由此,引导无边无际的苦难众生往生极乐世
界是法王一生中的最大心愿,也是最主要的事业。他老人家经常说:"我今生中最大的愿
望就是将凡与我结下仇缘或亲缘的所有众生都引到极乐世界。往生后可以成就一切所愿
,无勤度化一切有情。"法王时常宣讲极乐世界的功德,不仅自己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并且劝无量有情发愿往生。在喇荣这方净土,法王为无数有缘弟子恩授显密深法,愿更
多众生与之结缘,摆脱轮回大苦海,趣向解脱的宝洲-----极乐刹!
大家应该谨记上师生前为我们留下的遗嘱: “即使有一天我已不在人世,我期望
我的弟子们能够坚定不移地修持并弘扬佛法,力争将佛法的智慧之炬一代代地传下去,
这就是对我最好的纪念与报恩。” “在我离世后,我诚恳地希望大家不要因我的离去
而丧失对佛法的信心,五明佛学院还是应该存在下去。” “希望你们能记住两个要点
:既不要扰乱其他众生的心;也不要动摇自己的部决心。” “清净戒律是佛法的基础
,闻思修行是佛法的精髓,弘法利生是佛法的结果。”
智悲佛网 ...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5175
30
http://www.fosss.org/JingTu/YouJi/Images/index.html
前言
本书主要的内容,为介绍中国活佛宽净大法师,于1967年农历10月25日,在福
建省德化县上涌公社桂格大队九仙山弥勒洞内坐禅时,突然被观世音菩萨所接引而“消
失了踪影”。其时,法师被带往西方极乐世界,参观九品莲花的各个境界,时间上只觉
一昼一夜,可是,当返回人间时,已是1973年农历4月8日了。换言之,时间已过
了整整6年5个余月。
乍听起来,这种现象,似乎是超乎常识所能理解的。但是,有所谓“天上一日,人间数
年”之说,由于宇宙空间的不同,时间概念也异,这是稍具佛学知识的人,都能够理解
的。
当时在人间,法师仿佛“消失了踪影”,全寺僧俗,找遍了全山(云居山)大大小小百
多个洞穴,皆不见法师的踪影,甚至还出动打捞队,到附近各处水库、深潭打捞,亦无
下落。热心的信徒,还到县城、泉州市、厦门市、福州市、南平市各地去寻找,并且还
发信托人在永泰、永春、德化、福清等邻县,代为查询,前后历数年之久,音讯全无。
至此,人们多以为法师业已往生去了,心中万分悲痛!
其实,法师自始至终,皆没有离开过...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二千多
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之正法
,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
转世的授记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二
千多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之
正法,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其中的梵文”啊”即是
指法王晋美彭措。
对于法王的名字,一千二百多年前,持明大师莲花生又进一步地加以说明了。在《
甚深幻镜》中预言:“我子降魔金刚者,将于康区新龙地,潺潺缓流江河畔,巍巍山峰
雪山前,龙年降生密咒师,成为列绕朗巴尊,修持无上密乘道,开取诸多伏藏品......
尔后转世之灵童,鸡年诞生于多康,名有啊字通三藏,教法住世三千年,九百获得大成
就,随行瑜伽六千余,结缘众生有七万,大师年寿八十六。”
伏藏大师列绕朗巴本人也确切地指出了自己转世灵童的七种标记,尊者在《未来授
记文》中写道:“降魔金刚之化身,鸡年降生法源地,父亲之名为莲花,母亲名为璁玉
海,手...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衹獲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恆沙br />
將此深心奉塵刹 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 五濁惡世誓先入
如一猩闯煞nbsp; 終不於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審除微細惑
令我早登無上覺 於十方界坐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 爍迦羅心無動轉
南無常住十方佛 南無常住十方法
南無常住十方僧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佛頂首楞嚴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金剛藏菩薩
爾時世尊。從肉髻(jì)中。涌百寶光。光中涌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花中。
頂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徧(biàn)示現。十恆河沙。金剛密迹(jī)。擎(q
íng)山持杵(chǔ)。徧虛空界。大眾仰觀。畏愛兼(jiān)抱。求佛哀祐(yòu)。一心
聽佛。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呪。
第一會
(001)nā mó sà dá tuō.sū qié duō yē.ā là h...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33
痛苦:四圣谛 诸受是苦 六道轮回 娑婆世界
四圣谛
日常生活里让人不如意、不开心、痛苦、烦恼的因缘那样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非在愁中即在病中。但是,人们总是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认为谈论苦是悲观消极或不
吉祥的。痛苦是轮回生命的常态, 如果对痛苦没有正确、深入的认识,就不会有动力寻
求解脱。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宣讲了苦、集、灭、道四谛, 首先宣说的就是苦谛。苦,生命
的一切经历都不离痛苦的本质;集,痛苦的成因;灭,痛苦是可以止息的;道,止息痛
苦的方法。四圣谛解释了什么是轮回、轮回的产生、是否能够结束轮回(即解脱)、以
及如何解脱。
为什么大多数所谓学佛者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想解脱?因为大家在心底不认为轮回
真的那么苦。解脱之道始于对苦的正确认识,不从正确认识痛苦着手,脱离轮回几乎不
可能。
六道轮回中所有生命的生存状态都具有苦的特质,这个“苦”不仅包括粗大剧烈的
痛苦、伤害,也包括细微的不适、不如意等等。当你对苦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正确认识,
远离痛苦就成为一股强烈的意愿,你迫切地想知道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生命中无所不在的
缺憾——苦。而只有在你真正明白苦的成因后,才会知道苦是有可能终结的。于...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出离痛苦的实修方法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出离痛苦的实修方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5 14:55:07 2013, 美东)
葛印卡老师
下文选自「内观的钟声已响起」一书,由内观研究所出版。
问题 :就修行而言,最关键的了悟似乎是体证四圣谛,而这比起佛教对宇宙的一切诠
释都来得重要。
葛印卡老师 :是的,因为这四圣谛是普遍真理。 没有人能否认第一圣谛,苦的实相。
与不想要的人、事物、处境交会(怨憎会),以及不能与想要的人、事物、处境交会
(爱别离)皆带来痛苦。 因此,第一圣谛,苦谛,苦的真理,是普遍适用的。 第二圣
谛,集谛,痛苦的因由,这从内心去体会和从外在看来有所不同。 我感到痛苦,似乎
是因为外在世界发生了一些我不想要发生的事,或发生了一些不符合我期望的事。 然
而,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能体会:「我所感受到的痛苦源自于我所起的贪爱或瞋恨反
应。我喜欢某些东西,并生起贪爱。我不喜欢某些东西,并生起瞋恨。」此第二圣谛对
所... 阅读全帖
Z******O
发帖数: 37
35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二千多
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之正法
,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
转世的授记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二千多
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之正法
,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其中的梵文”啊”即是指法
王晋美彭措。
对于法王的名字,一千二百多年前,持明大师莲花生又进一步地加以说明了。在《甚深
幻镜》中预言:“我子降魔金刚者,将于康区新龙地,潺潺缓流江河畔,巍巍山峰雪山
前,龙年降生密咒师,成为列绕朗巴尊,修持无上密乘道,开取诸多伏藏品......尔后
转世之灵童,鸡年诞生于多康,名有啊字通三藏,教法住世三千年,九百获得大成就,
随行瑜伽六千余,结缘众生有七万,大师年寿八十六。”
伏藏大师列绕朗巴本人也确切地指出了自己转世灵童的七种标记,尊者在《未来授记文
》中写道:“降魔金刚之化身,鸡年降生法源地,父亲之名为莲花,母亲名为璁玉海,
手...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177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什么是“法”?
http://xmwk.zgfj.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591&id=26554
法的真义
信息来源:中国佛教网 发布时间:2010-07-07 [法增法师]
法的真义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敬法偈 Dhamma Vandana
(PALI 原文)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Sanditthik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ā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ññuhi ti.
([大典尊经],六)译文
「彼世尊所善说之法,是现见、即时、来见、诱导,有智者应自知。」
[杂阿含931经]:
佛对释子摩诃男言:「复次。圣弟子念于法事,世尊法、律,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
时节,通达现法,缘自觉知。圣弟子如是念法者,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法所
熏,升进涅槃。」这是指随法行能得涅槃。
(崇圣寺[佛教朝暮课诵]法增法师译)
「世尊所善妙及详尽解说之法,须经学习和奉行(现见),亲自体会和自见(即时),是可
奉行,可得成...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8

比较一下两种 梵网经 的不同
---------------------------
参考wiki,
《巴利三藏•长部》梵网经
对应经典为《长阿含经》第二十一经《梵动经》,
沙门瞿昙舍灭妄语。所言至诚。所说真实。不诳世人。
沙门瞿昙舍灭两舌。不以此言坏乱于彼。不以彼言坏乱于此。有诤讼者能令和合。已和
合者增其欢喜。有所言说不离和合。诚实入心。所言知时。
沙门瞿昙舍灭恶口。若有麤言伤损于人。增彼结恨长怨憎者。如此麤言尽皆不为。常以
善言悦可人心。众所爱乐。听无厌足。但说此言。
沙门瞿昙舍灭绮语。知时之语.实语.利语.法语.律语.止非之语。但说是言。
中性的,只是不要恶口之类
没针对什么事,没针对哪个宗教、哪个派别
也没说外道或谁有不同意见,就有何罪。
------------------------
参考wiki
大乘《梵网经》,又称《大梵网经》、《大本梵网经》,
内容多已失传,未有梵文本,现只存鸠摩罗什所译两卷,其下卷又称《菩萨戒经》。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rba_others/Brahma_Ne
【第...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死轮回是没有“主体”的
無我的輪迴─ ─佛教的生死觀
郭朝順
華梵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元培學報
第五期 (1998.12)
一、印度傳統的輪迴思想
生死問題是一切宗教的大問題,更是人生的大問題。吾人因何有生?為何有死?在生之
前,在死之後,吾人存在嗎?還是並不存在?這些問題並不是只有宗教家或者宗教信徒
才會追問的,而是只要知道這世上存在死亡現象之人,在他內心的深處,都會不由自主
地興起種種關於生死的諸般疑問。相傳釋迦牟尼佛出家的因緣之一,便是當其為悉達多
太子時出遊,親眼目睹老病死的現象而引發[1]。
悉達多第一次看到死亡與葬禮,死亡的現象大大地震動了他的心靈,因為「死亡」就是
離開人世,就是無論父母、親人都無法再見到死者,而死者也無法再見父母、親人、愛
人。讓我們想像一下躺在墓地的死者,孤零零地一個人處在他的棺木之中,至親至愛的
親人,在喪禮結束之後,就算再留戀,遲早也會離去,所有的生者都要去過他們人世間
的生活,有陽光,有活力,有喜,有悲的生活﹔只有那棺中之人,一個人被留在墓穴的
棺木之中,身上布滿細菌,爬滿蟲蟻,流出膿汁,化為枯骨。印度以火葬為主,火葬雖
沒土葬那般令人對於地底幽冥產生想像與畏懼,但喪禮...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40
达真堪布仁波切慈悲开示:
人的寿命非常非常短暂,尤其是现在的末法时期,众生的业障越来越重,魔的力量
越来越强,天灾人祸,各种疾病特别多。我们的生命就如同狂风暴雨中的一盏酥油灯,
随时都会断灭。这样的情况以后会越来越严重。原因是什么?众生造业。现在很多人都
是这样的状态,根本不相信因果,到处造业,所思所想都是贪嗔痴慢疑,所做所行都是
杀盗淫妄酒,一点点也不在乎后果。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以后天灾人祸会越来越多。
修行不能等待,因为死亡不会等待我们。佛法里没有是非,佛法里讲的都是道理,
都是事实,佛不会跟我们开玩笑,佛也不会吓唬我们。怎么没有一点点紧迫感呢?怎么
不往心里去呢?我们还没有消除业障,我们还没有断除烦恼,突然死了怎么办?我们依
然要流转轮回,继续要感受极大难忍的痛苦!
我们现在是人,但是当人都这么难,人身都这么苦,怎么还感觉不到呢?你从小到
大、从少到老真正快乐过,真正幸福过吗?你经历过多少的坎坷?生老病死苦,行苦,
苦苦,爱别离苦,不欲临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你感受过多少的痛苦,还没受够啊
?在六道里,人天是福报。做人都这么难,人生这么苦,其他的就不用说了。如果我们
堕...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在学佛
一般人说自在、不自在,比如说自由自在、悠闲自在、好不自在。其中“自在”的意思
是说,随著自己的意志,不受拘束也毫无阻碍,心里不会感到别扭或不愉快;也就是说
,不论面对怎么样的外在环境,内心总是不会因而有一丝一毫的拘谨束缚,总是舒适自
然,这就是自在。从这样一般人对自在的定义来看待修学佛法时,就会有人认为:每天
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佛法上勇猛精进,尤其是受了佛戒,必须遵守戒律上的许多限制时
,这样学佛就不自在;而是应该活活泼泼的,应该是生活丰富、多采多姿、无拘无束,
这样才自在。就像时下年轻人说的:“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就是其中比较
极端的看法。
然而这样的看法正确吗?无拘无束的自在,有著“解脱”的意涵在里面,像一般世
间人的知见,几乎都是与解脱相反的;一般人所知道的解脱、所想要的解脱,是让觉知
心自己住在没有语言妄想中,继续拥有种种五欲享受,而可以常保自我的存在,只要不
去想有什么善、恶、罪、福的果报,就可以无拘无束;所以认为要生活丰富、多采多姿
而无拘无束,才是自在解脱。所以有的人说:“我只要变得很有钱,我就自在解脱了。
”有的说:“只要有权有势当了大官,甚至当了国王、当了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
我们略说了佛法的两大甘露法门,也就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并且从各种不同的层
面,来说明佛法中的这两个主要道之间的差别法相。我们要接续上一个单元的主轴,也
就是要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并且也要详细的来解
说这两个主要道修行的内涵和修学次第。
前面我们说过,二乘法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也就是经由断除我见和我执以后,烦
恼灭尽了而取证解脱果,从此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因此而得以免除生死轮回之苦;而
大乘菩提的修行,则是从亲证第八识入手,然后依次第进修,圆满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
证过程以后,得以成就究竟的佛道。然而在这当中,大乘菩萨同样是要断除烦恼障,要
修证解脱的法门;而二乘菩提的行者,虽然可以断尽烦恼取证解脱了,但是他们却不知
也不证大乘菩萨所亲证的实相心----如来藏,因此而说大乘菩提所修所行函盖解脱道。
也就是说,菩萨在解脱果方面如果无法圆满,当然也就无法成佛了。
接下来,我们想从两个层面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第一个层
面,是从“佛菩提道之四圣谛函盖解脱道之四圣谛”这样的角度来作说明。
四圣谛是所有的佛子们所耳熟能详的法道,但是对于四圣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佛教教导要以慈悲来对待一切人,而不说爱。因为佛教看待爱,就是欣乐厌苦,
是有著贪著的负面意涵,是染污的。像《大般涅槃经》中圣教:【爱有二种:一爱己身
;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著。复有三种:欲爱
、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就是爱著五阴、六
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我及我所。或贪爱五欲境界而一心一意专志追求,求得之后更是
专注沉醉其中,无力分辨己身已经被五欲境界深深地系缚住,难以出离。或者是对欲界
、色界、无色界境界的贪爱执著,于是长远劫在三界六道的善道、恶道中,生死轮回不
已。或是对于造作未来善恶报偿的诸业因缘加以爱著;对于会感生未来现行,诸多染污
业行的种种烦恼因缘加以爱著;对于会带来将来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及五蕴炽盛等种种苦的因缘加以爱著。有了这些对自我,及种种境界的贪爱执著,就会
引生欣乐厌苦的强烈欲求或渴望,就难免造作诸业,种下未来苦果的因。
例如:解脱道中说四圣谛,就以爱为集圣谛,因为爱会导致众生不断聚集种种苦
。又如十二因缘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
...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50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罪」与「罪业」的思索
为什么藏民终生甚至世世代代会转生在这么贫困又生活不易的地区呢?那当然又是
前世的「罪业」牵引啦!活该上辈子不做好事,不当好人,而且 肯定曾经是穷奢极侈
;浪费粮食又不懂得体恤穷人,从不肯施捨,今生才会受此果报,所以才没有转生极乐
世界,没有转生在欧美富裕国家,甚至没有转生在中原或台湾(所以很多喇嘛仁波切拼
命跑来台湾伸手要求施捨供养)::
嗯!不过也没关係啦!今生只要多唸经多转经轮,多供养那些喇嘛,
多五体投地大礼拜,多多转山,忍饿受冻,今生是没什么指望也不需要珍惜眷恋的了,
只要一心向佛,转眼间一生就会过去,然后就能转生西方极乐世界好好享受了,再怎么
说,人世间的一切又怎能跟极乐世界的富庶快乐相比,所以今生又何必多此一举搞什么
农业,发展什么工商,还弄什么科技?还是念经礼佛,以求来世直升极乐世界比较好!
信佛变「昏君」的梁武帝
而佛教虽然在发源地的印度早已被驱逐歼灭,但是,却在中国东汉末年以至魏晋南
北朝那个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代传入中国,而中国原本就是文化、种族包容性极强
的民族,加上中国本土道教才刚开始萌芽,像佛教这种成型的宗教,又能把「轮...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由于亚利安白人征服印度次大陆,于是从《吠陀》中诵出种姓阶级制度,经过演变
而形成从古至今牢不可破的阶级制度。种姓阶级制度是人类从原来彼此平等之中,依于
征服的权力关系而建立不平等阶级的具体代表。阶级压迫是人类众苦的来源之一,而阶
级的产生通常与一个社会的信仰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封建的社会中,通常会建立不可
跨越的阶级制度,以宰制他人,维护自己的权力,并且以权力掌控资源。古代的君权神
授、门第世袭制度,都制造出社会阶级高低的差别,也制造出绝对的权力阶级,以压迫
底下的阶级。
古印度婆罗门思想有极严格的种姓制度,是极端的阶级制度;高阶种姓对于低阶种
姓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任意支配宰制,产生极大的剥削与压迫的痛苦。而这种阶级压
迫是依据个人出生时的父母、家庭、种姓等等背景而决定,无法因为个人的努力、才华
与智慧而有任何的改变。因此,种姓制度是阶级压迫的重要根源与代表,也是佛教寻求
解脱所要超越的对象之一。种姓阶级制度正是象征人类社会,人为建立的种种阶级不平
等的具体代表。例如权力、财富、种族、民族、肤色、美丑、语言、职业、地域、地位
、政党、知识能力、生产技术,乃至现代所独有的数位落... 阅读全帖
h****t
发帖数: 1640
46
来自主题: ECUST版 - 乐泣江湖伊人影
正是啊。天龙以佛家之悲悯观看红尘,世间无人不苦,无人不悲啊。
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积盛,佛家八苦,无处不在,无人不受。
既然生是八苦之一,你说谁是快乐之人?一句话,世间难觅得意人。
f********d
发帖数: 753
47
来自主题: NKU版 - 火宅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妙法莲华经》是这样的诉说众生的。
我们, 为了生老病死的种种必然而烦恼;
我们, 为了欲望利益的种种诱惑而煎熬;
爱别离, 怨憎会。
可是, 更多的时候, 我们灭定其中, 却无知无觉, 仍仿佛是欢喜游戏, 不惊伊不怖。
人生, 就如火宅。
我们就在其中, 却不知道往哪里奔走。
g***l
发帖数: 3142
48
人生痛苦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
求不得在第七
d**e
发帖数: 4304
49
对啊,想奔的反倒奔不成,
人生三大痛苦“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里的求不得
y**********o
发帖数: 7947
50
来自主题: Beijing版 - 前两天
查到了, "佛曰: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是佛曰啊,有气势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