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 发帖数: 16 | 1 有人说,中国人太要面子了,我倒是没啥特殊的感觉。至于韩国,我却真的认为他们才
是世界上最要面子的。整容自然是韩国一绝,世人皆知,可能连加拿大北部的爱斯基摩
人和亚马逊森林里的土著人都知道。把脸上增加一点儿什么,或者减少一点儿什么,以
保证这张人脸更加好看,谁能说这不是好面子呢?其他到不整,也不整心,也不整其他
器官,偏偏整容,整脸,韩国人偏偏注重这一点,能说不好面子吗?而且,大家可以看
看韩剧,但凡感觉器官正常的人都会发现,韩剧里的人物和背景图像都有个特点,那就
是很简洁,很美。人物自然不必说,演员们都长得细白嫩肉,没有一个脸上有雀斑的,
没有一个是丑的让人呕吐的,你看看中国那电影里,李逵多丑,宋江也不漂亮,武大郎
更是丑的榜样,饱有丑的风范,这些人物多形象,可是你看看韩剧里有多少个丑人?个
个是美男子,美女子,难道说韩国人不好面子吗?而且,韩剧的背景也很讲布局,简洁
而富有美感,很多丑的、脏的场面基本上没有,他们连背景都要追求完美,不想让人看
到丑的东西,因此也显得这电视有点儿假,难道这不算是好面子吗? |
|
d**********0 发帖数: 13081 | 2 发信人: Denxian (N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我所喜欢的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29 20:50:16 2014, 美东)
我于诗完全外行,有的诗,完全看不懂;有的却一下就喜欢,且反复吟诵。有烦杂,低
落的时候,甚至不需打开所喜欢的诗,在脑子里,在心里过一遍,想一想,便觉得融和
得很。
虽然说李白是诗仙,我最喜欢的却是王维,杜甫,陶渊明,苏东坡,苏辙,宋祁,还有
曹雪芹借黛玉湘云的咏菊诗。这么多诗中,我最喜爱的一句是“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
花间留晚照”。我也说不清楚这句的好在哪里,大概我自己最喜爱夕阳,所以对喜爱夕
阳的诗人,写出的夕阳,特别的偏爱一些。
诗总是与歌连在一起,恐怕不是没有原因的。歌,是用来高唱的多,好的歌总是容易打
动人,因为人的听觉在各个感觉器官中,是离人的心最近的。诗,是用来低吟的多,是
直抒胸意。好的诗,与歌一般,直达心胸,如同光透过玻璃,一下子打动人,感染人。
好的诗,像春雨,似和风,而我心如花,如稻,读这些诗,像春雨蕴物一般,让鄙薄自
私之心顿消无踪,和厚清明之心勃然而生。
大概诗的好坏,直接与人...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13081 | 3 发信人: Denxian (N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我所喜欢的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29 20:50:16 2014, 美东)
我于诗完全外行,有的诗,完全看不懂;有的却一下就喜欢,且反复吟诵。有烦杂,低
落的时候,甚至不需打开所喜欢的诗,在脑子里,在心里过一遍,想一想,便觉得融和
得很。
虽然说李白是诗仙,我最喜欢的却是王维,杜甫,陶渊明,苏东坡,苏辙,宋祁,还有
曹雪芹借黛玉湘云的咏菊诗。这么多诗中,我最喜爱的一句是“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
花间留晚照”。我也说不清楚这句的好在哪里,大概我自己最喜爱夕阳,所以对喜爱夕
阳的诗人,写出的夕阳,特别的偏爱一些。
诗总是与歌连在一起,恐怕不是没有原因的。歌,是用来高唱的多,好的歌总是容易打
动人,因为人的听觉在各个感觉器官中,是离人的心最近的。诗,是用来低吟的多,是
直抒胸意。好的诗,与歌一般,直达心胸,如同光透过玻璃,一下子打动人,感染人。
好的诗,像春雨,似和风,而我心如花,如稻,读这些诗,像春雨蕴物一般,让鄙薄自
私之心顿消无踪,和厚清明之心勃然而生。
大概诗的好坏,直接与人...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682 | 4 王国维形容,读书的最后一层境界是"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忽然领悟
到的那个瞬间,很多事情似乎顷刻间都明朗了起来。其实从前,在做了很多的功课之后
,也会有某些瞬间,感觉自己被启发了,然后由那一个点,连接起自己过去所有的积累
,感受它们串联起来,融会贯通,一瞬间,灯亮了,所有的学习吸收加入自己的思考终
于变成自己的东西了。
但是,一直还是觉得,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单纯的学习,可能一直保持没有收
获的状态,而单纯的输出,可能又回觉得身体匮乏至极。无论是感受贫瘠好,还是感受
无用,都是最自己极大的无用。
但,正如美从来就是艰难的。达芬奇的绘画在他半百中风之后,贝多芬的交响曲在
他失聪之后,去想象吧!假若你听什么都听不清楚,还尤其听不清自己心里所想的声音
之表达,多么残忍!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有短暂在水里的经验,在水里,可能是洗
澡时耳朵突然灌入了水,水进入你的耳朵,两边来回,你感觉器官的连接,可是这种经
验却是这么可怕;我们也许也都有过溺水的经验,头,以及身体完全沉入水里,感觉自
己处于一个空灵的空间,在那里好像什么都可能发生。
我小时候差点就有些...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5 第十三章 华伦蒂
“是小孩子?”
“两兄妹。他们用了五层跳板(由源主机联上另一台机上网,另一台机遂成为跳板
,用以隐藏IP.——译者注)来联上网络——他们为一些网络公司写评论,它们提供帐
号作为回报。我们用时间追踪器才逮到了他们。”
“他们在隐藏什么?”
“什么都有可能。但很明显,他们最想要隐藏的就是年龄。那个男孩14岁,女孩才
12岁。”
“哪一个是德摩斯梯尼?”
“女孩,12岁的那个。”
“什么,我并不觉得这是件好笑的事,但我实在忍不住了。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心
吊胆,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尽力说服俄罗斯不要把德摩斯梯尼看得太重,我们还以洛克为
例子说明美国人并非全部都是战争狂,而这一切竟是两兄妹的游戏,而且他们还处于青
春期——”
“他们姓名的后缀都是‘维京’”
“啊哈,和我们的那个一模一样?”
“我们那个是老三,他们是老大和老二。”
“噢,卓越的遗传基因。那些俄罗斯人永远不会相信——”
“那个德摩斯梯尼和洛克并不象另一个‘维京’一样,完全处于我们的控制之下。”
“这里面有阴谋吗?有人在背后控... 阅读全帖 |
|
k*****a 发帖数: 7110 | 6 第91章 黑暗的独舞(下)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规律地震动忽然停止了。
“停车了?然后该干什么?提着枪的黑衣人走进来结果我的小命,还是出现一个电
视屏幕,丑了吧唧的玩偶在上面说‘我想玩一个游戏’?”顾铁撇撇嘴思忖着。没有声
音。没有光线。
顾铁屏住呼吸,调动所有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
果然,重心改变了。自己所在的车厢在上升。
短短几秒钟过后,上升停止了,接下来又是无休无止的静止。
顾铁通过脉搏计算了十分钟时间,然后就放弃了,“搞什么鬼啊……”他疲惫地躺
下来,舔舔嘴唇。口渴,疲乏,没有尿意,身体在放出相当程度缺水的信号,如此判断
,自己在这个黑暗的牢笼里已经呆了两天左右了。
“咳咳……日本鬼子!日内瓦第一公约明确指出,确认敌对双方伤病员在任何情况
下应该无区别地予以人道待遇的原则;禁止对伤病员的生命和人身施加任何危害或暴行
,特别是禁止谋杀、酷刑、供生物学实验或故意不给予医疗救助及照顾;医疗单位及其
建筑物、器材和人员不受侵犯……”明知说话会让水分流失更快,顾铁还是忍不住嚷道
,“你听到没有?”
仍然没有回音。
这时,车厢微微一震,重心下降了。很快,有规律的震动再次出现,频率由慢而... 阅读全帖 |
|
s*****i 发帖数: 9 | 7
偶的理解是,初期的思维仅仅是把感觉器官和运动系统联接起来.
语言的出现,最大的贡献是促成了概念的形成,而为这种联接注入了抽象的
成份.后来又出现了纯粹研究抽象概念的学问,人类的力量才迅速膨胀起来.
至此,硬件上的局限凸现,在思维的误差结果掉人类之前,把思维
延伸到体外成为当务之急.建立一个整齐有序的系统,以方便地把思维映射
入内,固然是一个容易想到的解决办法.但是我相信,最终人类会转向直接
使用庞大的自然界,虽然这更难,但更彻底. |
|
m****u 发帖数: 270 | 8 这也是个很tricky的问题。东西都是一种存在吗?我也可以说任何东
西都有一种以上的存在。比如说一朵红花,绝大多数人感觉它的存在
就是红花。色盲的人也许会说它不是红花,是灰色的花;盲人说它只
是香味。你说那你摸摸看,怎么会只是香味呢?盲人摸摸,说噢不对
,它是一个软软的东西。你说怎么回事,要全面感觉嘛;盲人说我是
全面感觉了啊,我的感觉器官就只能给它这么定位。这个时候你怎么
来证明它是你说的那种存在而不是盲人说的那种呢?你没有办法。这
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来证明“东西”的存在?一切的都
是建立在感官基础上的。为什么呢?实证科学本身性质决定如此。换
句话说,我们认为盲人是残疾的,他们的感觉是不全面的,那是因为
我们把“正常”定义为大多数人所代表的特征。可是我们没有办法说
明为什么要这么定义,这个缺口是致命的。就象温度计,1000个里面
有999个表明水在100C结冰,但是有一个在固液临界点的读数是99度
。我们凭什么来说这一个读数是错误的,这个温度计是unreliable的
?只能以实际研究需要为依托,人为设定一个标准。这个意义上没有
正确错误之分,只有功利性的取舍权衡。
至于 |
|
m****u 发帖数: 270 | 9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按照你的转文里面对唯识论的说明,你所
感知到的纸
的燃烧,同样可以被看作是单纯的”识“,所以所谓大脑中的火和”
真正“的火的区别
并非真实的,只有最终的”识“才是真实的。我感觉好象是它占领了
一个制高点,抓住了
人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解决认知世界的第一步这个问题,所以你所举
出的科学证明的东西
因其无一不是需要感官捕获的,故而无法挣脱它预先定义下的“识”
的圈套,进而否定
任何科学所主张的证据。
嗯,我要的就是这句话。可以做爱,可以生孩子(包括”幻象“中但
是被当事人本身认为真的孩子”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象与外物就没有区别了。 |
|
|
a*1 发帖数: 120 | 11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花一点时间在这说两句。
意识其实只不过是复杂的神经反射系统经过不断的学习促成的。
就好象说人类可以造出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以和你下棋,可以和你对话等等,甚
至可以
接收信息并学习新的知识而且进行创造。如果你学过一些编程语言的话就会明白这些过
程在理
论上都是可行的。
那么单细胞生物也有一定的反射能力,比如把他们放到液体里面,他们会向着酸碱浓度
适合他
们生存的液态环境中移动。
复杂一点的比如膝跳反射。
人类通过感觉器官收到信息并经过大脑处理然后做出行为这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反射过
程。
电脑通过二进制来表述信息,并通过电流的有和无来控制程序的运行。这和人脑是一样
的,人
脑里面有很多神经元互相连接,这些神经元之间相互之间会有脉冲产生,这些基本的单
位和控
制方式最终形成了复杂的思考能力。人的自我意识包括直觉也是通过这些基本构成产生
的。注
意不要把意识和直觉或者第六感什么的想得过于玄奥,这些东西都是基于人脑已经获得
的信息
并经过各种分类组合等复杂过程而产生的。
单细胞生物通过进化就形成了富有高度复杂神经元的生物,那么最终形成了具有高度思
考能力
的人类。
这一切都 |
|
r****n 发帖数: 8253 | 12
这个和基督教的上帝是两回事,和佛教的缘起法倒是极为接近
佛陀说,识缘名色,意思就是物质的产生,必须要有意识为条件。
不过佛法所说的物质,全部是通过感觉器官感知的,是物理里面的粒子性物质。不包含
无法被观察的量子叠加态。
量子力学有理论认为,只有意识才能完成真正的测量,导致波函数坍塌,使得物质从不
真实的,模糊不确定的抽象存在状态变为具有物理量的,实在的粒子性状态。
而且上个世纪的大数学家冯诺依曼还给出了完整的数学公式证明,连他自己都对这个结
论感到吃惊,但是这是目前最完美的解释,而大部分科学家不愿意接受这个吃惊的结论
,对此问题至今是鸵鸟政策。 |
|
l*****a 发帖数: 38403 | 13 你看看能不能对的上
>>>>>>>>家庭健康网回答: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病人却感知它的
存在。如无人在场的情
况下,病人能听到有人在责骂他(幻听);如有的病人听到几十里或更远的地方的人说
话的声 107 (域外幻
听);再如有的病人说看到天花板上有正在飞舞的巨龙(幻视)等。幻觉是常见的知觉
障碍。
常见的幻觉有以下几种:
1、幻听:幻听在临床上最觉见,幻听的内容非常多变,有 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的南声音
。,如讲话声、呼喊声、
唱歌声、广播声、汽车和飞机等机器的马达声。有的声音非常清晰而有的声音则模糊不
清,所以,有的病人能描
述出幻听的内容,并能分析和判断出“声音”的来源方向、声音是生人发出的或是熟人
发出的、声音是从多远的地
方传来的;有的幻听内容是表扬、称赞等褒义的话,有的幻听内容则是讽刺、嘲笑、责
骂、攻击性的话,也有的
幻听内容是命令性的,所以病人对幻听反应也不一致,对褒义的内容多表现为自笑等喜
悦的表情,对恶意的幻
听则表现出对骂(骂空);对命令性幻听则可出现自杀、伤人、放火等令人难以理解的
动作和行为。
2、幻视:幻视在临床上也较常...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791 | 1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裸猿的起源 在食肉动物的星系中有一些最为灿烂的明星,一方面是野狗和野狼,另一方
面是大型的猫科动物,如狮虎豹等。它们的感觉器官精细完善、精美绝伦。其听
觉敏锐,外耳可转动,以捕现最微弱的声音,如草木的沙沙声、其它动物的鼻息
声。其眼睛亦敏锐,虽然分辨静物的细节和色彩不够高明,但在捕捉动态事物上
可真是明察秋毫,不可思议。其嗅觉之灵敏,真令人难以理解。想必它们的经验
中存在着一个满是气味的世界。它们不仅能准确无误地探查出动物个体的气味,
而且能分解复杂气味的成分,捕捉其单个的成分。1953年,有人用狗做了一系列
试验,结果表明,它们的嗅觉精确度,相当我们嗅觉精度的100万倍到10亿倍之
间。这些令人震惊的试验报告受到了怀疑,后来更为仔细的试验未能证实以上报
告。然而,即使最审慎的估计也说明,狗的嗅觉比人的嗅觉强一百倍左右。 |
|
D*****r 发帖数: 6791 | 1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裸猿的起源 除了第一流的感觉器官之外,野生的犬科和大型的猫科动物还具有美不可言
的运动体质。猫科动物专门发展了疾如闪电的猛扑弹跳力。犬科动物能进行长距
离奔袭,有巨大的耐力。捕杀猎物时,两种动物都能用上强壮的爪子、锋利有力
的尖牙。大型猫科动物还可以使用肌肉强健的前肢,前肢上武装着巨大的状如匕
首的尖爪。 |
|
D*****r 发帖数: 6791 | 1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裸猿的起源 高级灵长目的感觉器官以视觉为最强,而不是以听觉占支配地位。在树林中
攀缘,视觉可比听觉重要得多。吻部大大缩短,使其视野大大拓展。在树间觅食,
水果的色彩是有用的线索。灵长目进化出了分辨力很强的视觉,这一点与食肉兽
不同。而且,灵长目捕捉静物细微差别的视力也胜过食肉兽。灵长目的食物是静
物;探查细微动态的能力,和识别形状和质地的细微差别的能力相比,是不大重
要的。听觉也重要,但是,对它们来说,听觉不如对追踪猎物的食肉兽来说那样
重要。它们的外耳变小了,不能象食肉兽的耳廓那样转动。它们的味觉更为细腻。
食谱比较丰富多样、味道鲜美,更值得仔细品尝。它们对甜味食物的反应尤其强
烈主功。 |
|
D*****r 发帖数: 6791 | 17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裸猿的起源 首先,裸猿的感觉器官不适合在地面生活。他的嗅觉太弱,他的耳朵不够敏
锐。他的体格太弱,承受不住艰苦的耐力考验,不是以爆发雷霆闪电般的冲刺,
这一弱点是无可弥补的。在人格上,他更为争强好胜,而不是更具备合作精神,
而且他无疑不善于计划安排和集中注意力。所幸的是,他的大脑极为出色,在普
遍的智能上他胜过其冤家对头食肉兽。借助直立行走,他既改造了双手又改造了
双脚;再通过大脑的进一步改善,并殚精竭虑地使用大脑,他有可能获得成功。 |
|
l*****a 发帖数: 38403 | 18 佛陀的根本教义
何谓根本教义
此所谓根本教义,顾名思义,乃是佛教教义的基础或原则。佛陀悟道之前的印度,没有
这样的思想,佛教的悟道,便是开发了自有地球的人类历史以来,从未发现过的真理,
这个真理,便是说明宇宙人生的存在及其变迁的原理,明乎其中的道理之后,便可循着
此一道理的轨迹,走向超脱的境界。
所以,当释迦世尊成道之后,最初说出的教法,即是从其大觉智慧之中流露出来的根本
教义。但是,佛陀在世,一共度过了四十多年的传道生涯,在此漫长的岁月之中,他遇
到了各色各样的个人和群众,也经历了好多文化背景和风俗语言并不相同的环境,为了
适应各种不同的对象,便以种种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宣说他的教法。然而,宣说的角度
和方式虽有不同,却是为了同一个原则,站在同一个基础,那便是佛陀的根本教义。
印度宗教的梵天和人类
在佛陀以前的印度宗教,认为宇宙万物均系梵天所生,在祭师阶级的婆罗门,优势独占
的情形下,又将人类的产生,分为四个等级:由梵天的头上生出职业的宗教师婆罗门族
,由肩上生出武士及王者阶级的刹帝利族,由腿上生出农工及商业阶级的吠舍族,由足
上生出奴隶贱民阶级的首陀罗族。此系出于四吠陀中最早出现的梨...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2166 | 19 anybody experience this?
"于近分定时,有时候会看到自己的影相(注:影相肈nimitta噕可能以见、听、
闻、味、触或心理印象等形态出现,而且仅是出于心理,并非真正由感觉器官接触而
得。 例如,幻视或幻听、光、物体、声音与有关鬼的经验),就像死尸般腐烂、肿大
;有时则是别人的尸体;有时候看到的是完整的骨架,有时是散布的骨骸;或是看到
一具尸首自眼前被抬过。 " |
|
b**d 发帖数: 7644 | 20 (葛印卡)
若是如此,那么你必须知道什么是心,而心又是如何作用的?藉由自己的修行练习,你
已经开始探究这个现象。随着你的继续进步,你会清楚知道心有四个主要的部份(心法
四蕴)。
第一部份称为vibbana(识),可译成识或意识。所有的感觉器官像是死的,除非意识与
之接触,才会产生作用。例如:如果你正全神贯注于一个景象,可能有声音传来,你却
没有听到,因为你所有的意识全在于眼睛。识这部分在心的作用是去认知,仅仅知道而
不加以辨别。有声音传来接触到耳朵,这时识就只注意到有声音传来的这个事实。
然后心的另一部份开始作用:sabba(想),判别、辨别。有声音传来,你从过去的经验
与记忆中认出它:一种声音...嗯...是称赞的话语,好的;或者,一种声音... 嗯...
是辱骂的话语...不好的。依照你过去的经验而做出好或坏的评断。
立刻,心的第三部份开始作用:vedana(受),感受。当声音传来,身体马上就有感受,
但当判别(想)作用认出它并作出评价,这感受就依着评价而变成愉悦或不愉悦。例如
:声音传来...嗯...是赞美的话,太好了,而你马上感觉到愉悦的感受遍布全身。或者
是声音传来...嗯. |
|
E*******1 发帖数: 3464 | 21 你的意识,无非就是人那么几个可怜的感觉器官,别太觉得自己的意识很牛比了,人能
看见的可见光波段画在频谱上还没一根线粗呢。你呢,作为牛逼的意识存在,虽然是物
理的,可是你那手啊,肚子啊,可不这么觉得,平时还在很辛苦的抽像着呢 |
|
a*****y 发帖数: 33185 | 22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之三)
4.有没有客观真理?
波格丹诺夫宣称:“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包括对任何真理的绝对客观性的否定,
对任何永恒真理的否定。”(《经验一元论》第3卷第Ⅳ-Ⅴ页)什么叫绝对客观性呢?
波格丹诺夫在同一个地方说,“永恒真理”就是“具有绝对意义的客观真理”,他只同
意承认“仅仅在某一时代范围内的客观真理”。
在这里显然是把下面两个问题搞混了:(1)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
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第81页◎于人类的内容?(2) 如果有客
观真理,那么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
,或者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这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
系问题。
波格丹诺夫明确地、直截了当地回答了第二个问题,他根本否认绝对真理,并且因
恩格斯承认绝对真理而非难恩格斯搞折中主义。关于亚·波格丹诺夫发现恩格斯搞折中
主义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另行论述。现在我们来谈谈第一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波格
丹诺夫虽然没有直接说到,但回答也是否定的。因为,否定人的某些表象中的相对性因
素,...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3 注意我说的是证初果,并不是最终的证阿罗汉。
证阿罗汉确实是比较困难的。初果主要是破除了错误的见解,对佛法的完全信任不怀疑
。这实际相当于修行的真正开始。而之前就是在黑暗当中摸索。
初果本身还是有相对比较重的贪和嗔的,到了二果,贪嗔就比较薄了,到三果,就彻底
断除了对于欲界的贪嗔,而四果阿罗汉则彻底破除所有的障碍。
断贪和嗔,是远远比断我见要难的。而且贪和嗔的表现形式非常非常的多,绝对不是一
般人想象的那种粗重的贪婪和发脾气,任何微细的对目标对象的一种紧抓不放的行为都
是贪,任何微细的对目标对象的排斥抗拒,都是嗔。
关于贪,还可以更加准确的说,实际任何不间断的,执着性的对五蕴(物质和意识)的
观察识知行为都是贪。而这个却实际被我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观察世界,体会这个世
界,这被认为是人显然的本能,但实际这是错误的。
我们这种错误的行为方式,已经持续无数世,我们之前从来都没有觉得这个是不对的。
为了能够更好的从这个世界获取信息,获取快感,整个进化的体系使得我们获得了相当
敏锐的感觉器官以及一个发达的大脑,也包括某些本能的东西,比如食欲,性欲。
这种错误的行为方式,要通过长期的修行,包括持戒...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4 论人的精神的本性以及精神比物体更容易认识
我昨天的沉思给我心里装上了那么多的怀疑,使我今后再也不能把它们忘掉。可是
我却看不出能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它们;我就好像一下子掉进非常深的水潭里似的,惊慌
失措得既不能把脚站稳在水底也不能游上来把自己浮到水面上。
虽然如此,我将努力沿着我昨天已经走上的道路继续前进,躲开我能够想像出有一
点点可疑的什么东西,就好像我知道它是绝对错误的一样。我还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
去,直到我碰到什么可靠的东西,或者,假如我做不到别的,至少直到我确实知道在世
界上就没有什么可靠的东西时为止。
阿几米德只要求一个固定的靠得住的①点,好把地球从它原来的位置上挪到另外一
个地方去。同样,如果我有幸找到哪管是一件确切无疑的事,那么我就有权抱远大的希
望了。因此我假定凡是我看见的东西都是假的;我说服我自己把凡是我装满了假话的记
忆提供给我的东西都当作连一个也没有存在过。我认为我什么感官都没有,物体、形状、
广延、运动和地点都不过是在我心里虚构出来的东西。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认为是真实
的呢?除了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可靠的东西而外,也许再也没有别的了。 ...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5 伽森狄先生作
伽森狄先生致笛卡尔先生
先生:
尊贵的麦尔塞纳神父让我参与到你关于第一哲学所写的这些崇高的沉思里边来,这
种好意使我非常感激,因为〔这些沉思〕主题的宏伟,思想的强劲和言辞的纯练,已使
我异常喜悦;同时,的确,看到你那样意气风发、勇气百倍,并如此成功地为推进科学
而工作,看到你开始为我们发现了在过去一切世纪里从未被人认识到的东西,这也使我
感到高兴。
只有一件事情不如我意,那就是他要我在读过你的《沉思集》之后,假如在心里还
剩有什么疑难问题时,就把它们写出来给你;因为我确实认为,假如我不赞成你的那些
道理,我写出来的东西只不过是我自己心智上的缺点,甚至也可以说,假如我竟敢于提
出一点点相反的东西来的话,那只说明我自己的愚昧无知。虽然如此,我竟未能拒绝我
的朋友的要求,因为我想到,这样做并不是出于我的意图,而是出于他的意图,你会赞
成的;也因为我知道你是如此地通情达理,你会很容易相信我只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向你
提出我的疑难,此外没有任何想法。其实,如果你能不惮其烦地从头看到尾,那已经就
十分好了。因为我绝不想让我的这些疑难来扰乱你的情绪,来让你对你的论断...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6
这个生灭频率一致是宇宙本身的固有特性,佛法叫做名法色法同生同灭,名法就是意识
,色法就是物质。
意识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观察者,他本身也是有大量不断生灭的微细意识组成的,因为
相续,认为存在独立的观察者,也是意识本身造成的一种错觉。
我们整个进化的感觉器官,似乎很利于观察这个世界。似乎是为了更好的观察这个世界
,更好的在这个世界生存享乐而形成的。它好像屏蔽了某些东西。
is
and |
|
r****n 发帖数: 8253 | 27 比如意识屏蔽了大部分物体的细节部分,一普朗克时间显然是很短的,此时形成的物体
本身也小的可怜,远远小于电子,但是意识本身好像进行了模糊化处理,我们观察不到
这么小的东西,我们只能观察感觉到非常大的宏观的物体。
当然这里面也可能有其他一些原因,和大脑的处理能力以及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
而且实际我们也没有必要看到那么小的东西,正是因为没有必要,所以就看不到。进化
似乎可以完成这种。
进化是在朝向如何有利于获取信息,更好的在世界生存,享受这个世界而发展的。而且
这种进化,应该是无始久远以前就完成了。 |
|
a*****y 发帖数: 33185 | 28 第八章 时间问题
现代物理学已从牛顿的绝对、普适的时间概念,演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顺应的时
间,亦即可依观察者的运动或引力大小而变慢或加快。时间已失去普适性:一个人的过
去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未来。物理时间和你我所体会的心理时间有何差别?“时光似箭”
所代表的时间呈单一方向前进的意义到底是真的,还是时间的方向是个心理构念?
郑:法国哲学家巴许拉说过,“对时间的冥思是通往玄学的第一步。”但时间绝对
不是个容易理解的概念。圣奥古斯丁在第四世纪时就说:“何谓时间?要是没人问,我
知道;要是有人问起,我试图解释,那我就不晓得了。”
时间不仅在玄学上举足轻重,更在物理学上扮演重要角色。物理学家在研究自然造
化的时候,常常遭遇到时间问题。这乍听之下可能会让人觉得很矛盾,因为时间测量的
是短促期间,而物理学家却一直在找寻法则,也就是说,在找寻不可变的永恒关系。但
是,时间概念却不断萦绕物理学家的心头。
伽利略在十六世纪时就引进时间观念,做为他研究移动体的基本物理维度,但以力
学定律提供第一个时间定义的却是十七世纪时的牛顿。他以阐明物体在时间中连续运动
的位置和速度,来界定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牛顿时间是绝...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9 第十一章 机器人会思考?
大脑的作用是否和电脑一样?我们赋予周遭世界意义的能力,是否会出现在具有人
工智慧的机器人身上?或者,汲汲于创造这种人工智慧根本就是种误导?人类若有反省
的意识可以质疑生命意义和人在世上的地位,那么,其目的何在?
郑:我们已经讨论过,有些生物学家认为,只要大脑中的物质组织复杂性足够,就
可以浮现意识与思绪和各种情绪,如让生命变得有价值的爱。在他们看来,只要演化到
一定的复杂性门槛,意识没有理由不出现。以此观点,大脑是思考机器,是所有神经元
零件的总和。神经元之间的关系便形成我们所谓的“心”。
意识的运算模型将神经元系统比拟做电脑硬件,心则比做软件。神经元网络是意识
的物质架构,如同电脑的电路为软件提供架构一般。这纯化约论的解释归结说,只要机
器具有充分复杂性,终有一天可以思想和感受。有些专门研究人工智慧的科学家十分确
信,终有一天人制造出有感情、可以体会爱和恨、哀与怜的机器人电脑。届时没有什么
可以阻止它们写出另一本《战争与和平》或编另一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马:机器纵使能模仿意识,但它的根本本质丝毫不变。这种机器所能做的不过是处
理仍属毫无意义的信息。即... 阅读全帖 |
|
i***r 发帖数: 292 | 30 汗。。我们俩说的无明不是同一个LEVEL。
我的理解是,意识和身体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依赖身体的感觉器官在感知外界。
我的理论基于生命科学,和佛法肯定不冲突。
你来展开讲讲你的结论来源,有什么依据吗? |
|
i***r 发帖数: 292 | 31 无论是不是借助工具,感官能感受到的就能被意识认知;否则就不行。
可见光之外的光,如果借助工具能查到,最终也要通过感觉器官送到大脑去认知。 |
|
a*****y 发帖数: 33185 | 32 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人是一个仪器,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跟外部世界接触,
在这个过程中也受到影响,驱动和塑造,这些反应的产物就是各种成形的观念,习性等等.
闭关可以看作一种科学实验,相当于屏蔽大部分外界接触的环节,
看看这个时候心灵会有什么形态的变化,比不闭关的状态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
|
a***n 发帖数: 1993 | 33 藏传佛教宁玛派
刘立千著
一、 宁玛派的传承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1】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2】时期是采取
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
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
(《青史》【3】上84页)。《青史》说,这些在家庭或居山岩的俗人对佛法非常敬重
,也重修持。安达?热巴坚王【4】以前所有的《甘珠尔》、《丹珠尔》【5】他们都保
持得很完整。过去吐蕃时期所译经典,大部分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得到(《青史》上84页)
。为什么这些俗人没有遭到灭法厄运?由于当时达磨赞普【6】破坏的对象是寺庙和僧
团,还未来得及对付这些在家的信徒。《西藏王臣记》【7】说,有些外表是在家的俗
人,实际是在家修持密咒金刚乘【8】的人士,他们没有露出出家人相,当时藏王和他
的左右大臣都未注意到,故未遭到迫害。像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一切智者?耶桑孜巴
【9】说,那时律乘教法【10】虽然衰落了,但大密咒金刚乘教法方面直到如今都未衰
落过《西藏王臣记》76页)。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4 因明学纲要
因明二字,梵云醯都费陀。醯都言因,费陀云明。
「因」指推理论证的基础和依据,「明」即知识和智慧之意。「因明」可释为藉论理而启人智慧的学问,能破除黯障,引发正智;藉澄清认识根源而剖析认识主体自身,并通过建立「立」「破」之则而令他人舍妄归真。它是印度古典逻辑中佛家所发展起来的一个逻辑系统,除研究推理、论证等逻辑形式外,也探讨如何认识对象的一些问题(量论)。因明学乃菩萨度众工具,是菩萨五明学处之一,亦是必学之学。
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论》(简称《入论》)云∶「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现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
此颂总摄因明要义,概括了佛家因明的全体内容,亦即古来所说的「二悟八义(又称二益八门),四真四似」。
窥基《因明入正理论疏》(简称《大疏》)云∶「四真四似,即为八义∶
一者能立,因喻具正,宗义圆成,显以悟他,故名能立。
二者能破,敌申过量,善斥其非,或妙征宗,故名能破。
三者似能立,三支互阙,多言有过,虚功\\自陷,故名似立。
四者似能破,敌者量圆,妄生弹诘,所申过起,故名似破。……
宗义各定,邪正难知,由况既彰,是非遂著。功\\成胜负,彼此俱明,故从多分,皆悟他也。……
五...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5 修禅的真正目的是为心灵带来宁静,
如果一个人无法用初步的方法缓和心境,
就必须用强制的方式驯服它。
换句话说,
依个人智能的熟练度,
来寻找与检查出那些事物让心黏着,
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来管制不驯的心,
直到心屈服于智能,
而且看到黏着事物的真相,
然后不再混乱、不安。
进入一个宁静的状态。
戒
(注:戒是 Sila 的翻译,它包括身体与语言的所有动作,依据这些动作引起一个人多
少情感的程度,
而评价为善的或恶的。)
戒就是对身体与语言活动的外放行为(注:外放行为是翻译自泰文的 Kanong,此字通
常翻译为「精
神愉快的」、「丰富的」,不过,此字在本文的用意较特殊,它指的是身、口、意的自
我展现,包含对自我
的幻想,以宣示自己与别人)设限,负责这些活动与其结果的是心(注:本文出现的
heart 都是翻译自泰
文 chai,此字通常翻译为「心」,由于心与思考器官──大脑的关系较近,容易引起
误导,泰文chai 较具
感情,心不是肉体或其中之一部分,甚至不是其功能──虽然与它有关,且两者之间有
很强的影响)。
对正确实践戒律的人而言,戒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以愉快与自在的心情,清凉地生活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6 乌巴庆
毗婆舍那的最初目标是启发自身内的「活化无常」
──完全经验到真正无常,
即身心连续体很快融化,
像「掉落在湖面的雨水」,
在那时,心灵产生净化力──
或感受内在自我的无常,
最终希望能达到内、外宁静和平衡的状态,
个人全神贯注于身内无常时,
即可达成此一目标。
根据字典上意义,佛教不是个宗教,因为它不像其它所有宗教,有一中心的上帝。严格
说来,佛教是
结合身体和心灵道德规范的一套哲学体系。它的目的在于灭绝痛苦和死亡。
佛陀第一次说法的四圣谛,奠定本哲学体系。事实上,前三个圣谛阐明佛陀的哲学,而
第四个圣谛(八
正道,是道德兼哲学的一套规范)则作为达成目的的方法。这第一次说法,系对憍陈如
(Ko&n&da^n^na)
领导的五苦行者,他们是佛陀早期求道的同修。憍陈如是佛陀第一个完全证悟的弟子。
现在我们谈到四圣谛,它们是:
一、苦谛
二、集谛:苦之生起或苦之根源
三、灭谛:苦之止息
四、道谛:导致苦之止息的途径
要完全了解佛陀哲学的基本概念,需要明白苦谛。为了说明苦谛,佛陀从两个不同的角
度来探讨这问
题。
首先,利用推论过程。佛陀让弟子了解,人生是苦难,人生是痛苦的,生是痛苦,...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7 耆那教尊奉尊者大雄(Mahavira)笩駄摩那为第24代祖师(Tirthankar),也是最后一位祖
师。根据耆那哲学所述,所有的祖师都是人类。但是,他们已经通过禅定训练和自我实
现达到了完美或觉悟的状态——他们就是耆那(jina)即胜者、「生命痛苦的征服者」,
。在汉译佛典中称耆那教为尼干外道﹑无系外道﹑裸形外道﹑无惭外道或宿作因论等
第24代祖师大雄,实际上也算是创教教主,于公元前599年延生在古印度距吠舍离(
Vesali)45公里的贡得村,其父母属刹帝利种姓,父亲是贝拿勒斯一个小王国的君主。
他家庭富裕,生活奢华。大雄婚后生有一女,但他并不感到幸福,他父亲死后,当他大
约30岁时便立志出家苦行,寻找解脱不幸的宗教途径。
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他苦行修炼,长达12年之久。当他苦修到13个年头时,终于在吠耶
婆达东北建皮耶村的一棵沙罗树下觉悟成道,时年42岁。大雄成道后,先后组织教团,
宣传教义,进行宗教改革活动,长达30多年,他于公元前527年死于巴瓦,终年72岁。
耆那教中不存在作为宇宙创造神,保护神和破坏神的概念。另外,神为了降伏恶魔而投
胎成人的想法在耆那教中也不被接受。认为世...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144 | 38 一旦我们意识到「一切现象皆无自性」,这个最关键的本质问题后。我们所看
到的大地、岩石、山脉等现象,将完全不同于别人眼中的大地、岩石和山脉的了。所以
,当一个人提起「岩石」二字时,其人所指的,实际上是一个「实有」的「岩石」。而
你所说的,却是一个「没有自性」的「岩石」了。所以,「无自性,乃非岩石」,与「
如是岩石,就应该有自性」,这两种思维方式,很难在一个点上达成共识的了。这或许
也就是,在中观应成派与小乘实事派(42)之间,从来没有什么「共同话题」的原因了。
假如说,一位印度人和一位中国人在一起,他们对对方国家的情况一无所知,而当他们
同声高呼「吾王万寿无疆」时,中国人心中出现的,将是一位留着很长发须,身穿黑色
龙袍的国王形象,而印度人心里的国王,将会是一位剃着光秃秃的头,脸上不留一点胡
须,身穿白色长袍的形象。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国王」二字所指的含义,在
双方看来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之间,没有必要为「吾国国王」而争执不休的了。
实际上,无论口头上的「承许」,还是来自内心的「承许」,都是对自己心
中某一想法的自我相信,或自我肯定。这种是自我的...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39 还在修改中,未把参考文献加上。请大家批评
按照佛法讲,“心”“识”的定义是“能缘”,具有指向,观察“所缘”的作用。他依
附于“心所依处”位置在心脏的血液里。由“安般息念”和“慈心念”来练止禅,其目
的是培养定力,即觉察的纯净和持久的质量。包括“行禅”在内的“观禅”,其目的是
培养念力,即对当下身心现象觉察的的敏捷,精细,和全面。在十二缘起中,佛陀教诲
“识缘名色”。现代量子物理学认为:物质都有波粒二重性,因被观察,波性塌方而呈
现粒性。这与佛学的解释很相近:能观察的“识”缘生物质(色)和意识(名)现象。
这个“能觉察”的“心”的是否有生物学基础呢?这是哲学和现代神经科学面对的一个
最基础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神经生物学认为意识现象基本上是大脑的功能。意识活动相当于佛法的“名”法,即五
蕴中的“ 受,想,行,识”。 其中,“想”蕴的定位最简单,由负责记忆中枢大脑海
马体实行。“受” 蕴则包括感觉外周刺激(触),作出判断(苦受,乐受)的过程。
感觉外周刺激由神经系统的外周的感觉器官完成;作出判断,以及“受”之后再形成情
绪(贪,嗔)可能是由控制情绪中枢—— 即边缘脑系统(包括扣带回,岛叶,杏...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40 还在修改中,未把参考文献加上。请大家批评
按照佛法讲,“心”“识”的定义是“能缘”,具有指向,观察“所缘”的作用。他依
附于“心所依处”位置在心脏的血液里。由“安般息念”和“慈心念”来练止禅,其目
的是培养定力,即觉察的纯净和持久的质量。包括“行禅”在内的“观禅”,其目的是
培养念力,即对当下身心现象觉察的的敏捷,精细,和全面。在十二缘起中,佛陀教诲
“识缘名色”。现代量子物理学认为:物质都有波粒二重性,因被观察,波性塌方而呈
现粒性。这与佛学的解释很相近:能观察的“识”缘生物质(色)和意识(名)现象。
这个“能觉察”的“心”的是否有生物学基础呢?这是哲学和现代神经科学面对的一个
最基础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神经生物学认为意识现象基本上是大脑的功能。意识活动相当于佛法的“名”法,即五
蕴中的“ 受,想,行,识”。 其中,“想”蕴的定位最简单,由负责记忆中枢大脑海
马体实行。“受” 蕴则包括感觉外周刺激(触),作出判断(苦受,乐受)的过程。
感觉外周刺激由神经系统的外周的感觉器官完成;作出判断,以及“受”之后再形成情
绪(贪,嗔)可能是由控制情绪中枢—— 即边缘脑系统(包括扣带回,岛叶,杏...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1 ☆─────────────────────────────────────☆
wuyu (wuyu) 于 (Fri Jun 15 14:49:43 2012, 美东) 提到:
还在修改中,未把参考文献加上。请大家批评
按照佛法讲,“心”“识”的定义是“能缘”,具有指向,观察“所缘”的作用。他依
附于“心所依处”位置在心脏的血液里。由“安般息念”和“慈心念”来练止禅,其目
的是培养定力,即觉察的纯净和持久的质量。包括“行禅”在内的“观禅”,其目的是
培养念力,即对当下身心现象觉察的的敏捷,精细,和全面。在十二缘起中,佛陀教诲
“识缘名色”。现代量子物理学认为:物质都有波粒二重性,因被观察,波性塌方而呈
现粒性。这与佛学的解释很相近:能观察的“识”缘生物质(色)和意识(名)现象。
这个“能觉察”的“心”的是否有生物学基础呢?这是哲学和现代神经科学面对的一个
最基础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神经生物学认为意识现象基本上是大脑的功能。意识活动相当于佛法的“名”法,即五
蕴中的“ 受,想,行,识”。 其中,“想”蕴的定位最简单,由负责记忆中枢大脑海
马体实行。“受” 蕴则包括感觉外周刺激(...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iya_sacca 俱乐部 】
发信人: wuyu (wuyu), 信区: ariya_sacca
标 题: 未完成的小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2 16:09:28 2012, 美东)
呈经雄心勃勃跟SeeU说要写一篇关与现代神经神经生物学对禅修机制研究的综述。但发
现现代的科学研究总体还是在验证阶段,再加上自己也没时间完备的学好佛法,就觉得
写机制综述还是太早了。特向SeeU道个歉。
我把绌文的全稿贴在这儿了。也不想去投稿了。等到自己有新体会,再修改。
其中有很多部分是来自于SeeU,JeanIris,和 CPath 法友的意见。在此谢过。
日常生活的止观修行--一个神经生物学者的叩道之路
关键词:行禅,安般息念,慈心禅,神经生物学.
文摘:两千五百年以前,佛陀的证悟为人类身心的完全自由指明了一条实修实证的道路
。其内容主要包括在“四圣谛,八正道,十二缘起的”的教诲中。佛法修行方法以戒清
静为基础,通过止观修行以增强“心”的定力和念力,最终培养其对世间万物本质的洞
察力,即“慧”力。时迁世移,...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43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5175 | 44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
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
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
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
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在一次北大的演讲中,一个北大学生问杨振宁:“您认为科学发展到终点,会是什么呢
?”
杨振宁几乎是想也没有想,立刻说到:“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
教”。
学生有问“那是可不可以这样说,科学的发展的终点是宗教呢? ”
杨振宁答到:“是的!”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
他也曾经说过:“佛教是世界上伟大的宗教之一,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文
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振宁谈“物理学与佛教”
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日浓
。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我的佛教观。
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科学理论和科
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人们在长期的科...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45 基于佛教哲学来审视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
崔维成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0月23日
摘要: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对量子力学现象的解释的争论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
事件,尽管目前的量子力学基本上是采用了玻尔的所谓“哥本哈根解释”,但仍有不少
人对于他放弃微观世界的因果律而感到不满意。本文基于佛教哲学来重新审视爱因斯坦
与玻尔的争论,简要介绍了他们争论的过程和本质以及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
上,用佛教哲学来重新解释量子力学的现象,并比较了它与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观点的差
别。同时,对当代多名顶级物理学家有关解释量子现象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剖析。通过这
一审视,本文作者认为,基于佛教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在坚守因果律的前提下解释微观
世界的各种现象,同时,也发现了爱因斯坦、玻尔以及其他几名物理学家哲学观点中需
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可能对当今的前沿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
关键词:佛教哲学、爱因斯坦、玻尔、量子力学、因果律、概率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1 引言
在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中,爱因斯坦和玻尔是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们都创...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46 基于佛教哲学来审视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
崔维成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0月23日
摘要: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对量子力学现象的解释的争论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
事件,尽管目前的量子力学基本上是采用了玻尔的所谓“哥本哈根解释”,但仍有不少
人对于他放弃微观世界的因果律而感到不满意。本文基于佛教哲学来重新审视爱因斯坦
与玻尔的争论,简要介绍了他们争论的过程和本质以及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
上,用佛教哲学来重新解释量子力学的现象,并比较了它与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观点的差
别。同时,对当代多名顶级物理学家有关解释量子现象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剖析。通过这
一审视,本文作者认为,基于佛教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在坚守因果律的前提下解释微观
世界的各种现象,同时,也发现了爱因斯坦、玻尔以及其他几名物理学家哲学观点中需
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可能对当今的前沿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
关键词:佛教哲学、爱因斯坦、玻尔、量子力学、因果律、概率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1 引言
在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中,爱因斯坦和玻尔是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们都创...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7 植物为何不是有情 ?
初学佛的同修往往会有这个疑惑:六道轮回中为何没有植物道?植物到底是不是众生?
佛在《大般涅盘经》中明明白白地开示:“谷米草木无命无我,非众生数。”然而,不
少同修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确实,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尤其是从细胞水平来看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从结构到功能都非常相似,为何“厚此薄彼” 呢?事实上,判
断植物是不是众生,不是看它有没有核酸、蛋白质等有机大分子,不是看它有没有细胞
结构、有没有新陈代谢活动,而是看它是否符合佛菩萨对“众生”的定义。众生又名有
情、含识等,杂阿含经卷六云:“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
、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大智度论卷三十一、大乘同性经卷上谓,众生系以五蕴等
众缘假合而生,故称众生。可见,由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生,并对五蕴染着
缠绵,才能叫做众生。显然,植物没有感觉、思想、情感和意志,没有识蕴,自然也没
有受、想、行蕴,故非众生。
问题来了:植物与动物细胞结构如此相似,为什么植物就没有感觉、思想、情感和意志
呢?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植物没有自己的如来藏执持。在有色界中,眼、耳、鼻、舌、
身五根的扶尘根...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佛教与科学彻底相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19 14:32:58 2013, 美东)
杨振宁:佛教与科学彻底相容
核心提示:现代黄念祖居士说:“近百年中由于相对论、量子论、亚原子物理学、太空
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际论证和实例”。无论如
何,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的。
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日浓
。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我的佛教观。
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科学理论和科
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获得了新发现。而这些新发现又不能
用原有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时,人们就提出各式各样的假说。
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的。
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456 | 49 十二因缘大略说本就有两种解释。。但两种里面的名色对应都是六识,而非7/8。
、南傳上座部[编辑]
南傳上座部佛教源出於斯里蘭卡傳分別說部傳統,下面簡述引自達摩難陀長老《佛教徒
信仰的是什麼》:
緣於「無明」[2](貪、嗔、癡等煩惱)而產生「行」[3][4](造作諸業)。
緣於「行」(造作諸業)而產生「識」[5](業識)。
緣於「識」(業識)而產生「名色」(物質與心理現象)。
緣於「名色」(物質與心理現象)而產生「六入」( 眼、耳、鼻、舌、身、意)。
緣於「六入」(眼、耳、鼻、舌、身、意)而產生「觸」[6](外境接觸)。
緣於「觸」(外境接觸)而產生「受」[7](苦、樂的感受)。
緣於「受」(苦、樂的感受)而產生「愛」[8](對境生愛欲)。
緣於「愛」(對境生愛欲)而產生「取」[9](追求造作)。
緣於「取」(追求造作)而產生「有」(業因完成)。
緣於「有」(業因完成)而產生「生」[10](在受於身)。
緣於「生」(在受於身)而產生「老死」[11](未來身之老死)。
說一切有部[编辑]
《俱舍論》及其註釋[12]繼承了《大毘婆沙論》所確立的按三世二重因果釋義的十二因
緣:
无明,过去世烦... 阅读全帖 |
|
z*******a 发帖数: 57 | 50 索达吉堪布 著
我的佛教科学观
今天我坐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寂静神山的山谷中,详详细细地记录下田博士的学佛经历。
放眼望四周,我们藏地的这些清净山河虽没有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公路、摩天大楼之类的
跨越时空的设备,但我们在这一片湛蓝的天空下却可以处处得闻三宝的法音。看看蓝天
下的金色庙宇,这种和谐的景观带给人们多少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所很难感受到的宁
静啊。
在静谧的氛围中写下这段文字,不知在浑浊的大城市里读到它的读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说到田博士,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他的法名叫慧贤,出生于一九六八年。后考入南京大
学,并先后于该校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某高校信息工程专业副教授。
我们曾多次交换过各自对佛法、科学的理解。每次与他交谈过后,我都在想,这么一个
非常有头脑的人研究佛法,可能许多没有头脑的人要感到大惑不解了吧。而对许多根本
不懂佛法却经常要装模作样地大肆妄加评论的人们,我只想劝他们比照一下田博士的学
佛经历,然后约束一下自己那张滔滔不绝的谤法的嘴!
坐在青青草地上,我用智慧的笔在大悲心铺就的白纸上,描画出了田博士的形象。
对我而言,佛教最打动我的一点便是对“缘起性空”这一宇...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