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发帖数: 5466 | 1 ☆─────────────────────────────────────☆
Yisu (大头教主) 于 (Thu Apr 5 09:35:34 2012, 美东) 提到:
问:"一切众生及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有什么差别?"
答:"“善男子,圆满觉悟的自性,不是前面所说的五种性,因随缘而起,所以说是‘
性有’;又随缘而起不是实有,所以无处取、无所证。在真如实相中,实则没有菩萨和
众生可言。这是为什么呢?菩萨和众生都是幻化的,因为幻化的都将消亡,也就没有可
用以取证的。比如眼晴不能看到自己本身,自性本来平等,不是强制使他们平等的。迷
惑颠倒的众生不能除灭一切幻化,对于一切幻化或除灭,或未能除灭,除灭的功力不等
,则便显有差别。如果随顺寂灭圆觉,平等无待,也就没有寂灭以及证悟寂灭的人。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久远的过去以来,便妄想有实在的自我和爱我的人,而不知道因
为有念念生灭,所以才生起憎爱,沉迷于五欲中。如果能够遇到好的教友,教导他开悟
清净圆觉本性,明了诸法起灭,则会知道此生空自担负忧悲苦痛的劳虑。如果有人永远
断除劳虑,就能得知法界清净,如果执着于清净见解又会成为自己... 阅读全帖 |
|
b********6 发帖数: 556 | 2 戒乃试金石,钱为照妖镜!!!破邪师系列之一
末法之中,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作为初学居士,如何分辩善知识,恶知识?
有无传承?
有无大德印证?
有无戒律?
上面三条是根本!
末学有一妙法:以上师自居的人,他是否盯着信众的钱包?只要他盯着钱,以种种手段
搜刮钱财,即为卖法之徒而非传法之人!
1 如高价卖法器贡品,不许你砍价。
末学告诉大家,除非佛经上有明文说不计价格的情况,其他任何时候你放心大胆的杀价
,他跟你谈钱,那就是商品是买卖,他是做生意。
杀完价买回去修法时一样是上妙的法器!好象不挨宰就不殊胜,哪有这回事!
如有的“上师”说:加入我的法门吧,当我的弟子,那些法器供品我打五折卖让你请,
不是我的弟子,卖1000千,跟我学法是我弟子卖500!(看人下菜,连平等心都没有)
2 以护法弘法为名让你不停的助印等等(将钱打到他的私人帐户)
如孝法师云:对出家人将钱打到个人帐上是不如法的
3 要求你按每月收入的比例交护法金
首愚上师云:什么是护法,保持你的正念就是护法!
4 学佛法要交学费!
妙祥大和尚云:你用戒律去观察!!!!!
江贡上师云上师的条件:
一是有传承,代代上师相传,并无中断,且法...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191 | 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11qm9.html
摄 心 为戒
“摄心为戒”的这个心,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修行的人从最根本上来说要摄心呢?因
为这个心,就是你生与死的源头。这个心,它实际上,在万法万有当中,所有的众生都
是不存在的。咱们不要讲寂灭法在“般若法”、在“空性律法”当中的彰显,咱们就讲
三界内。三界内实无一个“心”可言。三界内的众生都把假的这个自我,这个观念、这
个幻想和欲望当成了自己,这个就是心。
这个心,它体现着什么东西呢?这个心,它体现着一切众生偏离了根本清净本性的妄
动,这个心是建立在贪求幻想之上的一切的自私、一切的索取和一切的欲望。当人的真
性进入到三界内的初期,这种真性他原本无我,原本无存,原本不自觉的那种觉性,就
会被三界内构成的众生的妄想所成为、所形成一种自知的一种确定,就是一种存在。这
个就是心的最根本的一个构成,它是存在的。这个心无论你怎么干净,无论你怎么样的
无私无我,无论你怎么样的彰显你的所谓的法性境界,这个心的根本是“存在”的。
因为有了存在,在这个“存在”之上,就会体现出来被存在所附着的,所承...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126 | 4 杀生毁戒不得成就
索达吉堪布著
皈依三宝的众信徒、守菩萨戒和密乘戒者千万不能杀生,否则失坏一切戒律。佛经
云:“皈依佛者,真实居士,不依余天;皈依法者,当离害心;皈依僧者,不随外道。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云:“皈依戒三所断者:皈依佛,不得皈依外道诸天;皈依法
,断除损害众生,甚至梦中亦不得害众生;皈依僧,不依外道伴友。”是故若杀生,则
失坏皈依戒。若无皈依戒,则岂有居士、沙弥、比丘、比丘尼等戒?《七十皈依颂》云
:“一切虽有律仪,若无皈依则无戒。”若杀害众生,也定失坏菩萨戒,因根据经论,
一切菩萨戒的根本为愿菩提心,若故意损害宰杀众生,难道还有此心吗?设使无有菩提
心的种子,其余善法从何增长?《华严经》云:“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
子。”若杀害众生,则违犯密乘十四条根本戒中的第三条瞋恨总道友和第四条对众生舍
慈心之戒。
无论修显宗或密宗,若杀害众生,则诸佛菩萨不会欢喜,若他们不喜,则永时不得
加持和成就。寂天菩萨云:“若谁安乐诸佛即欢喜,谁遭损恼佛心不悦生,有情欢喜诸
佛即欢喜,损恼有情即伤如来心。若人逼身烈火所烧燃,一切欲妙不能令心安,若人损
恼有情亦如是,更无余法可使佛...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5 藏传佛教无上瑜伽灌顶 (止观双运丶乐空双运)
藏传佛教(喇嘛教)依据《时轮本释》有十五次第灌顶,前七个灌顶都是水灌顶,都与佛
法修行的实证无关;在水灌顶之上,有为正式修行的密教行者而作的「瓶灌顶」,分两
阶(各有四灌):
第一阶,喇嘛和一位明妃交合而射精,然後搜集上师与明妃混合後的淫液给受密灌的信
徒吃。再上一阶,是由喇嘛性交九位明妃,再搜集全部淫液给受密灌的信徒吃,然後把
全部或少至一位明妃交给受灌的信徒,依喇嘛的教导当场合修双身法;如是一位明妃或
九位明妃的差别,和受密灌者的根器之不同──当然是由喇嘛依信徒的供养金及信受度
来决定其根器。
弟子为受藏传佛教的无上瑜伽灌顶,启请上师;上师则以心种子放光召入诸灌顶佛及明
妃於虚空中交合,弟子以五甘露等而作供养得以「清净,转识成智」注(1)。
水灌顶的要义,喇嘛观想密教如来溶化於水,入於口中而为灌顶;从自己的金刚尿道流
出,住於喇嘛所观想出来的明妃的莲华(生殖器)阴蒂之中,最後转变庄严而出生为不
动如来及明妃互相交合受乐。所观想出来的这种如来明妃性交等至(达到性高潮),大
贪溶化(射精出来而)灌入喇嘛顶门中,随即向下流至喇嘛的金刚尿道而出...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6 萧平实
破萧显正 破萧显正 2017-02-15 16:20:53
萧平实,或称平实居士其马甲有叫金雄狮、方竹平,萧潔仁,门下信徒称其平实导师,
1944年生于台湾中部。于1990年11月自称开悟明心、眼见佛性实属邪见,1991年开始“
传法”在台湾的中信局(是台湾的一个金融体系机构)、佛学社(非正规佛教道场)。
1997年2月与诸同修成立“正觉讲堂”(是霸占别人的田地用来非法建的楼房),7月成立
台北市“社团法人佛教正觉同修会”以基金会形式成立跟佛教没关联,在中国内地和佛
教协会从没有得到相关认可批准过,为方便出版自己的邪书8月成立“台湾正智出版社
”萧平实出版物未经我国相关单位许可情况下包括图书、报刊和音像等,在社会上不能
公开发行贩卖,是违法的行为详见《出版管理条例》。
萧平实的著作在网上以佛教名义非法贩卖,有自创自编的《无相念佛》、以及诽谤
藏密的《狂密与真密》、歪理邪说《真实如来藏》、毁谤六祖大师的《楞伽经详解》、
自述年轻时看金瓶梅、素女经、练洞房术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等,都是由境外“台湾
正智出版社”出版。萧平实著书立说所得收入从没公布透明去向存有可凝。
基本内容:
19...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7 鸠摩罗什与中国佛教 (一)
我们来聊一聊鸠摩罗什法师是谁?也就是“鸠摩罗什与中国佛教的关系”。
鸠摩罗什法师生活在公元344年到413年之间,他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佛教在佛经翻译
的成就上,最重要的两位大师之一,另一位则是玄奘法师。如果就影响中国佛教徒的广
度上,罗什法师甚至超越了玄奘法师,可以称得上是与佛弟子结缘最多、最广的一位译
经法师。
我们先简单地来说一下鸠摩罗什法师他的生平,有关他的故事在坊间非常的多、也
很详细,他的名字鸠摩罗什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作童寿,也就是期许他在童年的时候
就已经有一个老人的德行。鸠摩罗什法师他的父亲叫作鸠摩罗炎,出生在中印度的官宦
之家,也就是刹帝利种姓;依印度当时的种姓制度,这个家族是可以世袭官位的。可是
罗炎不愿意做官,他比较喜欢云游访师学道,于是就各处的去游学参访;他到了龟兹国
,也就是现在新疆库页附近;国王呢,听说从印度来了名人,就请他到宫里头去接受供
养,国王相谈甚欢,就把王妹耆婆许配给罗炎,后来生下了鸠摩罗什。比较特殊的是在
耆婆怀孕期间,耆婆本来不懂印度的梵语,可是怀鸠摩罗什的时候,竟然忽然会了印度
语,而且辩才无碍...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8 佛说般舟三昧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加邻竹园中。与大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
诸天龙阿须轮诸夜叉迦楼罗甄陀罗摩睺勒等。无央数众。一切都在大会坐。是时颰
陀和菩萨。从坐起整衣服。长跪叉手白佛。愿欲有所问。听者今当问。佛言善哉。
恣汝所问。今当为汝说之。颰陀和问佛言。菩萨当行何等法得智慧。如巨海揽万流
。云何行。博达众智所闻悉解而不疑。云何行。自识宿命所从来生。云何行。得长
寿。云何行。常在大姓家生。父母兄弟宗亲知识无不爱敬。云何行。得端正颜好美
[礼*色]。云何得高才与众绝异。智慧通达无所不包。云何行。功立相满自致成佛威
神无量。成佛境界庄严国土。云何行。降魔怨。云何行。而得自在所愿不违。云何
行。得入总持门。云何行。得神足遍至诸佛土。云何行。得勇猛如师子无所畏。一
切魔不能动。云何行得佛圣性。诸经法悉受持。皆了知而不忘。云何行得自足离谀
谄。不着三处。云何行。得无挂碍持萨云若教不失佛意。云何行。得人信。云何行
。得八种声入万亿音。云何行。得具足相好。云何行。得彻听。云何行。得道眼睹
未然。云何行。得十力正真慧。云何行。心一等念十方诸佛悉现在前...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89 | 9 西游记完整贯穿了中国人文化根流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跟着西游记走是没错的,能让
你游历一个完整的文明系统.....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1) 喜忧掺半 (2) 三藏又出事儿了 (3) 探戈一曲 《总差一步(Por Una Cabeza
)》 (4) 层层逼近 步步惊心 (5) 白总是个生意精 (6) 暗妖的踪迹 (7) 软善
很无品 (8) 三打白骨精 (9) 草草收场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喜忧掺半
前面聊的还是比完整的,也算有点细。主要是从多个层面、分层的方式,去分析看待一
个人的同一件事、同一段话语。人说话的时候、做事的时候,往往都有目的,不管是有
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但是不光是有目的,目的还有可以不唯一,而且更不是单一层
面的。就算是一个唯一的目的,他也在很多个层面都有体现。如果这个一个目的,是每
个层面都对应的话,那这个目的就是纯粹的目的,是一个理所当然存在的生灵。如果这
个一个目的,每当往深入一层去追究,却发现到了另外的层面换成了另外一个目的,再
往下,又变成了另外一个,最深处的那个才是真正的目的...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10 很多师兄会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觉得色情的画面看一下也没关系,只要不手淫就行了,
有些人确实当时是能忍住,但他不知道,他已经深深的种下了邪淫的种子在 阿赖耶识
里了,遇缘就会产生作用,这就是为什么过几天会破戒的原因,所以认识阿赖耶识是戒
邪淫最关键的地方。那什么是阿赖耶识?
简单说人有八识,前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看字面也能理解。
第七识是末那识,它就是一个传递作用,把我们所有眼,耳,鼻,舌,身,意 所感知
到的一切讯息全部传送给第八识——阿赖耶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专门记录我们所有
善恶事的仓库。我们所做一切善恶,或非善非恶的种子全都储存在阿赖 耶识里,纵使
百千劫也不会遗失和消亡。因果就是从这里面来的。为什么看过色情电影,当时控制住
没有手淫,但过几天就会破戒呢?那就是阿赖耶识已经记录下眼 睛看到的色情画面和
第六识——意识所产生的淫念,只要机缘成熟了,它就会现前起作用,导致戒淫道路上
屡戒屡犯,这就是因果规律。八识一直以来都在主导我们 的行为和心理。
这个聚集我们多生累劫善恶种子的阿赖耶识,如同大仓库,收藏今生已不复记忆的
爱恨恩怨种种,不时左右我们现世一切行为的抉择... 阅读全帖 |
|
I*******6 发帖数: 361 | 11 自戒的技能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The Skill of Restraint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人们经常问到,如何把修持带入日常生活。答案比较简单。很多人不爱听这
个答案,但它确实简单: 那就是自戒[约束]。 自戒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在行动上自
戒。一种是在看、听、嗅、尝、触、思方面自戒——换句话说,既约束出去的东西,又
约束进来的东西。这两种戒都需要相当程度的技巧。
拿感官约束来说: 怎样看,怎样听,是有技巧的。你要以不激发贪、嗔、痴的方
式看事物。你要以不激发贪、嗔、痴的方式听声音。 诸种感官依此类推。这是一门技
能。你要能做到既约束感官,又不至于缺少愉悦,饥饿到崩溃的程度,突然发现自己站
在敞开的冰箱跟前狼吞虎咽,吃下一加仑冰激凌。你需要懂得如何给心提供优质食物,
哪怕你正在给杂染断食。在掌握这门技能的过程中,有定作为基础是有益的。经典中常
常提到感官约束为定的前提,不过,这两种素质实际上一路相辅相成,这样的情形在佛
陀的教导中是常见的。
看事物时要试着留意: 你的心[注意力]在往外流吗?...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2 维 摩居士为中印度毗舍离城的长者,他虽身在俗尘,但是精通大乘教义,修为高远。
他以般若空性的思想,实践六度,利乐众生,又以称病为由,与前来探病的比丘、 罗
汉、菩萨等论说佛法,藉此宣扬大乘佛法的真谛,阐明在家居士应行菩萨道的方向。维
摩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女,常修梵行,可谓提倡人间净土思想 的先驱及
实践者。
佛化家庭,六度摄众
维摩诘,又名维摩,梵名维摩罗诘,秦译“净名”,乃清净无垢之意,为佛陀的在家弟
子,居住中印度毗舍离大城。父名那提,为离车族人,母名喜,二十七岁时在提婆罗城
内诞生维摩。佛陀曾说,维摩乃自东方妙喜国化生于此,为法身大士。(亦有经载为东
方无垢世界金粟如来再世。)
《月上女经》记载,维摩居士以雷为姓,夫人名金姬,端庄姝美,贤惠善良,恭敬三宝
,深信因果。儿子名善思,相貌庄严、才智兼备,与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论辩,无所畏惧
。女儿月上,身有异香,精通佛理,辩才无碍,为当时青年所好逑,是佛陀时代标准的
佛化家庭。
维摩居士自久远劫来,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善根深厚,深知诸法实相,具足四无碍辩才
,有着如佛陀般的功德智慧,一言一行都是清净纯善,无不合乎大乘佛法。他的种...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13 什么是邪淫及邪淫的果报《优婆塞戒经》
世尊的开示:什么是邪淫及邪淫的果报
《优婆塞戒经》业品第二十四
佛经原文:
……
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属自身是名邪淫。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若畜
生若破坏。若属僧若系狱。若亡逃若师妇。若出家人近如是人。名为邪淫。出家之人无
所系属。从谁得罪。从其亲属王所得罪。恶时乱时虐王出时。怖畏之时。若令妇妾出家
剃发。还近之者是得淫罪。若到三道是得淫罪。若自若他。在于道边塔边祠边大会之处
。作非梵行得邪淫罪。若为父母兄弟国王之所守护。或先与他期。或先许他。或先受财
。或先受请。木泥画像及以死尸。如是人边作非梵行。得邪淫罪。若属自身而作他想。
属他之人而作自想。亦名邪淫。如是邪淫亦有轻重。从重烦恼则得重罪。从轻烦恼则得
轻罪。
……
经文解释:
对优婆塞来说,除了夫妇之间的男女关系外,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
女关系,均为邪淫。有关邪淫在戒律上,有详细的规定。本经在这里仅讲了其中的几个
主要方面,优婆夷可参照领会,同样适用。
1、若在:
非时——制戒律所规定的不应行淫的日期及时间;
非处——指戒律所规定的不应行淫的处所及「...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14 当佛陀住在王舍城的时侯,果嘎勒嘎比丘(提婆达多的眷属之一)住在萨伽玛山,此山的
环境非常幽美。附近的施主与婆罗门对果嘎勒嘎比丘都十分恭敬,经常供养他衣物药食
等。有一次,舍利子和目犍连一同游化,来到萨伽玛山。果嘎勒嘎比丘听说这事,就前
往顶礼迎请二位尊者住下来,并愿意供养他们一切资具。
两位尊者提出一个要求:「请不要告诉任何人我们在这里,若太多人知道,我们就会离
开。」果嘎勒嘎比丘答应了,于是两位尊者就安住下来。
那时,有一位大施主的儿子,很有善根,自己到果嘎勒嘎比丘那里皈依,并请求出家。
果嘎勒嘎比丘要他征求父母的同意,然而他的父母不同意,他只好顺从父母,暂时不出
家。
果嘎勒嘎比丘供养二位尊者许多年后,大施主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有一天,果嘎勒嘎
比丘准备出游,出门前,他请两位尊者代为教导自己的弟子。两位尊者观察这些弟子的
根机,觉得他们能够修学更进一步的法,就传授给他们相应的法。他们个个勇猛精进,
全都证得阿罗汉果位。
这时,那位大施主的儿子终于获得父母的同意,来到经堂,准备出家。比丘们对施主的
儿子说:「果嘎勒嘎比丘外出,现在是由舍利子和目犍连二位尊者带领我们修学。你若
是在尊者...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15 索达吉堪布
有人认为藏地修密者,别解脱戒并不清净,这种观念实是很大的误解。藏地虽然密法兴
盛,但僧人所行持的主要还是清净的小乘戒律。明朗仁波切也曾根据续部说:在吃毒不
致中毒时,方可行持密宗行为。无论何种续部与论典,都没有对凡夫俗子开许双运、降
伏、饮酒等。《时轮金刚》云:“凡夫人不能作瑜珈士的行为,瑜珈士不能做大成就者
的行为,大成就者不能做佛陀的行为。”阿日大班智达云:“无论声缘乘、菩萨乘与密
乘都未开许自相烦恼(即未有方便法所摄之贪嗔痴等)。”
藏王赤松德真当时作了规定:“藏地僧俗今后见解依龙树菩萨,行为依静命大堪布。”
麦彭仁波切也曾说:“希有萨霍堪布之行为,无等龙树菩萨之见解,彼二一味传承所印
持,愿盛前译胜者之教法。”在历史上,旧密的祖庭拉萨桑耶寺曾集会七千余持清净小
乘戒律的僧众,历来也经常有聚集数千持小乘戒僧众的寺院。1982年法王如意宝在整顿
四川、青海一带藏区的佛教时,教诫说:“夜空的星星虽然繁多,但启明星只有一颗,
除大瑜珈师和大成就者外,所有僧尼必须以别解脱戒律为首,破别解脱根本戒者不得与
僧团共住。”在如今的密法中心喇荣五明佛学院,六千余僧众也皆是持清净的小乘...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16 我理解证得阿罗汉果,就是四果的,活着的时候体验的那个就是余依涅磐
死了的话,就是无余依涅磐。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被叫做阿罗汉的原因吗?我的理解对吗?
入涅槃(最后的涅槃)是一种色、受、想、行、识五蕴以及一切与诸蕴有关的法都已停止不起
作用的状态。所以,这是一种相对性不存在的境界。它是超外界一切相对事物的。它不是因的
果,不是生起果的因。既不是道,亦不是果。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无为。苦,生苦之因的爱
欲是世间的,涅槃则不是世间的,而在缘起法之外。所以,它是超因果的。一切世间法都是有
关系的,相对的,而作为无关系的涅槃则是绝对的。
不管彼以何感受领会,是乐,非乐,非乐非不乐,彼领会不执著,不被所缚。彼知身体解体
(生命本能结束以后),一切感受,一切体会,都会变成冷静,都会是安定。犹如油灯燃烧,
靠油与灯芯,油与灯芯烧完,由于燃料缺乏,灯即熄灭。如是,当比丘体会身体最后结束感受
时,彼知道:“我已体会到身体最后结束之感受。”当彼体会生命最后结束之感受时,彼
知:“我已体会到生命最后结束之感受。”彼知“身体毁坏,生命最后结束,现此一切受,非
快乐,将变成冷静。”因此,一个人有如此天赋,被赋与此最...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7 ☆─────────────────────────────────────☆
runsun (runsun) 于 (Fri Jul 8 16:07:18 2011, 美东) 提到:
http://bbs.foyuan.net/thread-109517-4-1.html
岭云关雪:
大乘你看不上眼,南传你也瞧不上。跟善观一样,自己拉虎皮作大旗当山大王那是你们
的自由。我学某派那也是我的自由
------------------------------------
如觉:
你又错了,我一向很尊重南传,并且对其他人从来都是推荐应该跟随南传系统学习佛法
,而从来不推荐,也反对跟随我这样的人学习。
我确实不认可南传的某些观点,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南传的尊重,我甚至经常站出来
捍卫南传,这里很多人也应该知道。
当然,我绝对不是南传的,我只是我。
至于大乘,我尊重龙树甚至世亲,认为他们是佛教的思想家,但是,我极度鄙视伪经以
及那些愚痴迷信,喜欢圆融的大乘人。
☆─────────────────────────────────────☆
richphd (终于明白了) 于 (...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8 对于“西藏文化谈”这种恶意妖魔化藏族人民的东西要迎头痛击!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背景:
近来有居心叵测之人士不断引用出自一个叫“耶律大石”的瑞典籍华人基督教徒的手笔
的文章“西藏文化谈”,此人属于基督教新教基要派信徒,大家也许认为基督教是一个
很温和的宗教,它好象很热衷慈善事业等等…,其实不然,基督教可以说是世上最激烈
排外的宗教团体了,中世纪的基督教(那时只有罗马天主教)在欧洲可谓一手遮天,其中
的教皇格利高里七世可以任意废除加冕欧洲各国的君王。那个时代的欧洲各国,所有不
同信仰的人或组织都逃脱不了被“异教裁判所”火刑伺候的命运!
后来所谓“改教圣人”马丁路德出现,以<九十六条纲要>宣言向天主教发起挑战,出于
嫉妒天主教无上权威的原因,一些欧洲权贵暗中或明里保护支持马丁路德,致使其改革
成功并另立一派,从此凡支持马丁路德神学理论的各派,都称为“基督教新教”而传统
的罗马教就被称为“天主教”。
新教当初以反对权威。争取信仰自由为旗号,确实起到些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它势力的
增大和世界格局的改变,现在的新教已经变成一个比当年罗马教更加僵化;更加排它的
教派,天主教在1962年的“梵二会议”中已...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9 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民国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晚说)
灵岩,乃天造地设之圣道场地,吴王夫差不德,不依乃祖太王,泰伯,仲雍,正心诚意
,勤政爱民之道,唯以淫乐是务,遂于此筑馆娃之宫,其获罪于天地祖宗也大矣。宫成
数年,国亡身死,可不哀哉。至晋,司空陆玩,筑室其上,后闻佛法,遂捨宅为寺,此
灵岩最初开山之缘起也。至梁,而宝志公祈武帝又为重兴。智积菩萨,屡以现身画像,
显示道妙,引导迷俗。至唐,宰相陆象先(苏州人)之弟,病于京师,国医无效。一僧
求见云能治,令取净水一盏,向之念咒几句,含水噀之,立即全愈。谢以诸物皆不受,
曰,我名智积,汝后回苏,当往灵岩山会我。后其人至山问之,无有名智积者,心甚惆
怅。遍观各殿堂,见壁间画像,乃为己治病之僧也,因特建智积殿,而寺复中兴。自晋
至唐,所有住持,皆不可考。至宋,而凡为此山住持者,皆宗门出格大老,灵岩道场,
遂为江苏之冠,以地灵故人杰,以人杰故地灵也。明末清初,又复大兴,圣祖高宗两朝
,数次南巡,皆驻跸山上行宫。洪杨之乱,焚毁殆尽。后念诚大师,住塔洞中,适彭宫
保玉麟公游山相见,因为查出田地六百多亩,盖十余间殿堂房舍。至宣统三年,住持道
明,系军人出...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0 当佛陀住在王舍城的时侯,果嘎勒嘎比丘(提婆达多的眷属之一)住在萨伽玛山,此山的
环境非常幽美。附近的施主与婆罗门对果嘎勒嘎比丘都十分恭敬,经常供养他衣物药食
等。有一次,舍利子和目犍连一同游化,来到萨伽玛山。果嘎勒嘎比丘听说这事,就前
往顶礼迎请二位尊者住下来,并愿意供养他们一切资具。
两位尊者提出一个要求:「请不要告诉任何人我们在这里,若太多人知道,我们就会离
开。」果嘎勒嘎比丘答应了,于是两位尊者就安住下来。
那时,有一位大施主的儿子,很有善根,自己到果嘎勒嘎比丘那里皈依,并请求出家。
果嘎勒嘎比丘要他征求父母的同意,然而他的父母不同意,他只好顺从父母,暂时不出
家。
果嘎勒嘎比丘供养二位尊者许多年后,大施主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有一天,果嘎勒嘎
比丘准备出游,出门前,他请两位尊者代为教导自己的弟子。两位尊者观察这些弟子的
根机,觉得他们能够修学更进一步的法,就传授给他们相应的法。他们个个勇猛精进,
全都证得阿罗汉果位。
这时,那位大施主的儿子终于获得父母的同意,来到经堂,准备出家。比丘们对施主的
儿子说:「果嘎勒嘎比丘外出,现在是由舍利子和目犍连二位尊者带领我们修学。你若
是在尊者...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1 索达吉堪布
有人认为藏地修密者,别解脱戒并不清净,这种观念实是很大的误解。藏地虽然密法兴
盛,但僧人所行持的主要还是清净的小乘戒律。明朗仁波切也曾根据续部说:在吃毒不
致中毒时,方可行持密宗行为。无论何种续部与论典,都没有对凡夫俗子开许双运、降
伏、饮酒等。《时轮金刚》云:“凡夫人不能作瑜珈士的行为,瑜珈士不能做大成就者
的行为,大成就者不能做佛陀的行为。”阿日大班智达云:“无论声缘乘、菩萨乘与密
乘都未开许自相烦恼(即未有方便法所摄之贪嗔痴等)。”
藏王赤松德真当时作了规定:“藏地僧俗今后见解依龙树菩萨,行为依静命大堪布。”
麦彭仁波切也曾说:“希有萨霍堪布之行为,无等龙树菩萨之见解,彼二一味传承所印
持,愿盛前译胜者之教法。”在历史上,旧密的祖庭拉萨桑耶寺曾集会七千余持清净小
乘戒律的僧众,历来也经常有聚集数千持小乘戒僧众的寺院。1982年法王如意宝在整顿
四川、青海一带藏区的佛教时,教诫说:“夜空的星星虽然繁多,但启明星只有一颗,
除大瑜珈师和大成就者外,所有僧尼必须以别解脱戒律为首,破别解脱根本戒者不得与
僧团共住。”在如今的密法中心喇荣五明佛学院,六千余僧众也皆是持清净的小乘...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176 | 22 录自:缅甸帕奥禅师(Pha-AukSayadaw),《止观禅修的指导与问答》,第三届帕奥禅
修营期中2000.5。
问:(以下这些问题一起回答)
一、在佛陀的时代有菩萨吗?如果有,他是否证悟任何道果,或者他只是一个凡夫?
二、为什么圣者(ariya)无法成为菩萨?
三、声闻弟子(savaka)能改变心意作菩萨吗?若不能,原因何在?
四、若遵循禅师的教导而修行,禅修者能够证悟须陀洹道果(sotapatti-maggabana
and sotapatti-phala-bana)。禅修者能否因为行菩萨道的誓愿而不证入道果呢?
答:在证悟道果之前,禅修者可以改变心意。证悟道果之后就无法再改变心意,因为根
据佛陀在许多经中的开示,「道」是一种「正性决定」(sammatta-niyama固定法)的
法则。此固定的法则说:须陀洹道(sotapatti-magga)能产生须陀洹果(sotapatti-
phala)。须陀洹能成为斯陀含(sakadagami),但不能退为凡夫。斯陀含能成为阿那
含(anagami),但不能退为须陀洹或凡夫。阿那含能成为阿拉汉,但不能退为斯陀含
、须陀洹或凡夫。阿拉... 阅读全帖 |
|
b***0 发帖数: 373 | 23 2013年7月15日,一萬多名廣州獅嶺鎮村民遊行至鎮政府抗議修建垃圾焚燒場,沿途大
批警察戒備。(遊行民眾提供)
廣州市擬在獅嶺鎮內興建垃圾焚燒場,鎮上近兩萬人周一遊行至鎮政府抗議,要求立即
撤銷項目,大批警察沿途戒備。當局承諾周五給予答覆後,村民才和平離開。
廣州市城管六月底公布修建垃圾焚燒場4個選址,其中2個選址在花都區的獅嶺鎮,當地
居民強烈反對。選址之一的前進村主任羅先生對本臺表示,村民極力反對當局的決定,
本來打算派出十多位村民與當局見面,就選址提出反對。不過村民對此事意見不一,認
為應儘快向當局表達他們的意願,於是在周一下午自發遊行至獅嶺鎮政府,鎮里其他的
村民聞訊後響應加入,近二萬人手持橫幅,高叫口號。同時前進村裡,也有大批的警察
進行戒備。
他說︰“現在仍有很多警察在我們村裡,因為今天的事情很大。這個垃圾焚燒場距我們
獅嶺鎮約2.5公里,差不多覆蓋5、6條村,影響周邊約十萬人,我們村民就說不能再等
了。”
在鎮政府派出官員,答應村民周五會就興建垃圾焚燒場一事,給予一個答覆後,遊行的
村民在傍晚時才陸續離開。羅先生說,目前未清楚當局會否撤銷項目,假若當局漠視民
間聲音繼續...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4 1第一世蒋扬钦哲旺波
2第二世蒋扬确吉罗卓
3现今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降临世间,他所传下的教证二法,由于过往上师及善知识们的执持与
弘扬,使得至今仍有佛法可以听闻。也由于他们的指导,使我们入佛们之后,知道要去
恶行善,进入解脱遍智的道上,他们的功德是等同佛陀的。西藏四大教派中有一最重要
的口诀就是「要知道上师善知识的恩德比佛陀还要高、还要大」。说明了上师的重要。
知道上师的重要后,必须对上师有信心、相信上师,但是对上师的信心要如何产生
呢?就是要了解上师的生平事迹,对上师的信心自然生起。不论是显教或密教,对上师
的信心,都要透过上师行传的了解,因此听闻传记就显得非常重要。
1第一世蒋扬钦哲旺波
编辑
第一世汤杰千巴蒋扬钦哲旺波的名字是蒋噶旺贝蒋千,第二世的名字是确吉罗卓,第三
世的名字是突登却吉嘉措;在这三世仁波切的名字之前,都要冠上「汤杰千巴蒋扬钦哲
旺波」,这个名称为蒋贡康楚仁波切所赐。
汤杰的意思为一切,千巴是知道,合译为「了知一切」。所谓「汤杰千巴」意即没
有一样不知道的,是全知的;这四个字的涵义是不容易做到。以世间法来说,要精于歌
唱...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199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 原文由 stoic 所发表 】
戒定慧,理科,工科
比较喜欢看禅宗,而且也喜欢做一些类比,禅宗讲
定慧一体,我觉得很可以和爱因斯坦研究生涯比较
一下。
爱因斯坦在研究的时候并没有强迫自己一定要象
学生那样,端正座姿。因为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
要搞明白物质现象的规律、本原,所以他是日思夜
想,行也想,坐也想,这个想,其实就是观照,用
物理学的行话就是洞察或直观。不停地想,这个行
动其实就是定了,想的内容其实就是慧了。如果不
想这个物理问题,而是变成想鱼子酱,就是破戒了。
其实爱因斯坦是喜欢吃鱼子酱的,又一次别人请他
吃了一次鱼子酱,但是讨论太热烈了,他竟然没有
注意到吃的是什么,后来别人问今天的鱼子酱怎么
样,他惊讶地问,今天吃的是这个么?这种情况,
我想他也没有破什么戒。
其实禅宗就是让人象爱因斯坦那样,不要管什么戒
不戒,就紧紧抓住那个“我”,把他看透,戒定慧
自然是一体的,否则戒了半天,反而忘了戒的目的
是为了明理,明心。就成了人体雕塑了。记得当年
那些学量子力学的人,其实是不管什么学习方法的,
一个人(好像是迪拉克吧),走路也想, |
|
s***c 发帖数: 66 | 26 戒定慧,理科,工科
比较喜欢看禅宗,而且也喜欢做一些类比,禅宗讲
定慧一体,我觉得很可以和爱因斯坦研究生涯比较
一下。
爱因斯坦在研究的时候并没有强迫自己一定要象
学生那样,端正座姿。因为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
要搞明白物质现象的规律、本原,所以他是日思夜
想,行也想,坐也想,这个想,其实就是观照,用
物理学的行话就是洞察或直观。不停地想,这个行
动其实就是定了,想的内容其实就是慧了。如果不
想这个物理问题,而是变成想鱼子酱,就是破戒了。
其实爱因斯坦是喜欢吃鱼子酱的,又一次别人请他
吃了一次鱼子酱,但是讨论太热烈了,他竟然没有
注意到吃的是什么,后来别人问今天的鱼子酱怎么
样,他惊讶地问,今天吃的是这个么?这种情况,
我想他也没有破什么戒。
其实禅宗就是让人象爱因斯坦那样,不要管什么戒
不戒,就紧紧抓住那个“我”,把他看透,戒定慧
自然是一体的,否则戒了半天,反而忘了戒的目的
是为了明理,明心。就成了人体雕塑了。记得当年
那些学量子力学的人,其实是不管什么学习方法的,
一个人(好像是迪拉克吧),走路也想,吃饭也想,
不小心摔了一跤,旁边的人想去扶他,他就气得要
骂起来“别管我!”,因为 |
|
a***n 发帖数: 1993 | 27 藏传佛教觉囊派
刘立千 著
一、觉囊派的传承
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
山沟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十三世纪时衮邦?吐吉尊追①
(1243─1313)所建。他初是萨迦派僧,曾为萨迦八思巴弟子。后来他从衮钦?却
古沃色②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③,得到却古沃色暗以他空见解释时轮
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④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
六支瑜伽》。于是遂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摩囊后遂称为觉囊派。(《青
史》904-905页)。
他空见最早的创造人为裕莫?木居多吉⑤,公元十二世纪时人,从裕莫起已
暗传七代才到衮邦?吐吉尊追。裕莫初是个瑜伽行者⑥,出家更名迪巴杰布,曾
亲近索律师等大德甚多。又从克什米尔班钦?达瓦贡布听讲《时轮》法。依达
瓦贡布弟子卓敦?南拉孜⑦译师学《时轮本续经》以及注疏要门⑧等,还学《密
集》⑨的明炬释和要门等,随后到后藏乌郁⑩地方专修《时轮法》,定中见到空
色天身⑾从内显发,又阅《如来藏经》等经,说“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⑿之
佛身,名如来藏⒀。于是生起胜义本有⒁之他空见。木居多吉将时轮教授和这...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信区: Wisdom
标 题: “破僧”与“三净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4 14:36:49 2012, 美东)
破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破僧是指僧團分化。提婆達多以佛陀年邁為由,要求佛陀交出僧團的領導權。
提婆達多是阿難的兄長,佛陀的堂弟。佛陀四十一歲時,回祖國迦毘羅衛城遊化,提婆
達多受到感召而加入僧團。[1]提婆達多以其聰明、博聞、禪定、戒行精進,在摩揭陀
國弘法時,以種種神通,深受王子阿闍世的禮敬,在王舍城一帶受到僧俗二眾崇仰,自
認與佛陀同「姓瞿曇生釋家」。提婆达多开始怀有统摄僧众的雄心,目犍连發覺他的野
心,报告了释尊,那时释尊在拘舍弥[2]。因而提婆達多乃以佛陀“為諸四眾,教授勞
倦”為由,向佛“索眾”。要求“令僧屬我,我當將導”,佛陀則以舍利弗智慧第一,
目犍連神通第一,都未交託統攝教授眾僧之責,何況提婆如此的“噉唾癡人”。遂令提
婆達多心生嫌恨,而提婆達多所理解教義,也與舍利弗、目犍連不同。提婆弟子瞿迦梨
、迦留盧提舍等則時常謗毀佛陀...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682 | 29 在《西游记》中猪刚鬣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号,
叫做“八戒”。
据《俱舍论》载,“八戒”,又作八斋戒、八关斋,即以下八种过失:一者杀生,
二不与取(指偷 抢),三非梵行(男女之媾合,注意不同于五戒中的“不邪淫”),
四虚诳语,五饮诸酒,六涂饰香鬘(mán)歌舞观听,七眠坐高广严丽床座,八食非时
食(午后之食)。
“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戒”就是把八戒中的第六戒拆分成两条,最后又加上“不蓄金银财宝”。
此外,佛家对“戒”和“律”还有分别:“戒”指内在自律;“律”则有外在规范
。佛家有戒、定 、慧三种学问,称为“三学”,这里的“戒律”就是“戒”学,以期
借此达到“禅定”,乃至“般若”。
文章来源:新起点国学堂 作者:佚名 |
|
R*****g 发帖数: 682 | 30 在《西游记》中猪刚鬣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号,
叫做“八戒”。
据《俱舍论》载,“八戒”,又作八斋戒、八关斋,即以下八种过失:一者杀生,
二不与取(指偷 抢),三非梵行(男女之媾合,注意不同于五戒中的“不邪淫”),
四虚诳语,五饮诸酒,六涂饰香鬘(mán)歌舞观听,七眠坐高广严丽床座,八食非时
食(午后之食)。
“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戒”就是把八戒中的第六戒拆分成两条,最后又加上“不蓄金银财宝”。
此外,佛家对“戒”和“律”还有分别:“戒”指内在自律;“律”则有外在规范
。佛家有戒、定 、慧三种学问,称为“三学”,这里的“戒律”就是“戒”学,以期
借此达到“禅定”,乃至“般若”。
文章来源:新起点国学堂 作者:佚名 |
|
r**m 发帖数: 1825 | 31 摘自班迪达尊者 著《就在今生》 In this very life
﹝四、思惟自己的戒行﹞
第四个生起喜的方法,是思惟自己的戒行。行为的清净是种有力的功德,可以为拥有它
的人带来很大的满足与喜悦。要维持清净需要极大的坚忍,当你在这点上检视自己的精
进时,也许会感到一种深切的满足与兴奋。如果你无法维持戒行,你会被悔恨与自责所
侵袭,而无法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上,禅修因此无法进步。
戒是定与慧的基础,有很多人思惟自己的戒清净而生起喜,然后藉由正念转向喜,而获
得觉悟。这种思惟在紧急状态时特别有用。
◎强烈渴望根除烦恼的提舍
有位名叫提舍(Tissa)的青年,在听到佛陀说法后,一种极大的迫切感震撼了他。他
是个雄心万丈的人,但在世间却感到很深的空虚感,因此他的抱负便转向成为阿罗汉。
很快地,他舍俗成为比丘。
在受戒之前,他将一些财产送给弟弟周罗提舍(CUlatissa),这项赠予让弟弟变得非
常富有。不幸地,周罗提舍的太太突然变得很贪心,她害怕这位比丘改变心意还俗,而
要求归还财产,那会夺去她现有的一切。她努力设法保护新获得的财产,最后想到找职
业杀手,如果他们杀死比丘,她便提供一笔可观的赏金 |
|
b*****l 发帖数: 3821 | 32 第五疑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
答: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土。是故璎
珞经云:‘始从具缚凡夫,未识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初发菩提心。以信为本住在
佛家,以戒为本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行不阙,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如是
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方始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
第七不退住,即种性位。’此约自力,卒未得生净土。
他力者,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厌离三界。
身起行施戒修福,于一一行中,回愿生彼弥陀净土,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
是故十住婆沙论云:‘于此世界修道有二种,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者,在于
五浊恶世,于无量佛时,求阿裨跋致甚难可得。
‘此难无数尘沙说不可尽,略述三五。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无赖恶人,破他
胜德。三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四者声闻自利,障于大慈。五者唯有自力,无他力持
。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过数里,极大辛苦,谓自力也。
‘易行道者,谓信佛语,教念佛三昧,愿生净土。乘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不 |
|
a**u 发帖数: 8107 | 33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Sat Nov 6 20:34:58 2010, 美东) 提到:
來源:戒邪淫網主站 作者:佚名 [字體:大 中 小]
為了擺脫目前的不良的工作與生活環境,我去年去考博士。放
下別的事,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學習,並且積德行善,福慧雙修。考
博成績還不算差。但是考完後,購了一個無線上網卡,可以上網
了,雖然早已看過《戒淫保命集》知道看黃色的東西特別損陰德,
消福祿最快,消功名最快,但怎麼也經不起黃色網站的誘惑,還是
上了成人網站,黃色網站,如飲鹽水越飲越渴。還看從網上下載的
A片。兩次漏失「菩提種子」。
最後結果是沒有被錄取,其實考後就知道有的導師想擴招,我
的成績還算可以,如果找一下導師,讓他瞭解一下我,肯定可以錄
取,沉溺於黃色網站與影片之中,根本沒有心思於錄取了。這件事
情深深教育了我。用事實證明了邪淫的極快的果報。我想告訴大
家,邪淫確確實實消功名,消福祿最快了。從古到今多少慘痛的,
以終生幸福為代價的教訓,是真真切切的。一個個...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34 悲欣交集见观经” 弘一大师临终绝笔再解 (2010-08-19 23:00:29)
标签: 文化 分类: 原创博文
由于学习观经,关注到弘一大师“悲欣交集见观经”绝笔,发现很多人对此进行解
读,其中明诚居士新解最为细致,重要方面都说到了。本文再解是将弘一大师临终情形
与观经做更细的对照,希望阿弥陀佛本愿及弘一大师人格力量给有缘人带来安慰。
近代出家人中,弘一大师最为有名,这是因为他出家前即已名声广布,出家后又专
志戒行,戒香远闻为他带来更大的名誉。当走到人生终点时,大师深知很多人在关注他
的最后结局,出于菩萨发心,为了让人们正确理解他的生命境界及归宿,更由于阿弥陀
佛本愿力加持,让弘一大师在临终前留下了“悲欣交集见观经”的绝笔。
从弘一大师年表记载来看,书写绝笔有相对完整的过程,甚至具有戏剧性。原来大师在
绝笔书写前两天,自己对“悲欣交集”这个词做了明确解说。年表记述:一九四二年十
月八日,大师口述遗嘱,特意叮嘱妙莲法师两点:一、圆寂前后“助念”时,看到眼里
流泪,这并不是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为一种悲欣交集的情
境所感。从这段记载来看,弘一大师...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5 —修习七觉支的方法
班迪达尊者 著 钟苑文 译
若能充分发展七觉支,便可止息轮回之苦,由名色所组成的有情生死,得以完全停
止;
觉支同时能完全击垮十魔军──系缚我们于苦轮与轮回的内在破坏力量。
为此,佛陀与觉悟者发展七觉支,因而能超越欲界、色界与所有的无色界。
第 1 觉支 念
第一个觉支是「念」(sati ),此字多少有些让人误解的消极涵意。「念」必须
是充满活力与直接面对的,在密集禅修时,我教导「念」应跳到所缘上,完全地覆盖、
穿透,不错过任何部分。为了表达这积极的感觉,我常将之译成「观察力」(
observing power),而非「念」(mindfulness)。然而,为了简化的缘故,在此我仍
会继续使用「念」一字,但我希望读者们记住它应有的积极特质。
要充分了解「念」,可由特相、功能与现起等三方面来检视,这三者阿毗达磨──
佛教的描述──用来描写心所的传统分类。我们在此会运用它们来学习每个觉支。
念的特相、功能、现起与近因
﹝特相──非表面的﹞
念的特相是非表面的,意指念是很深刻且深奥的。如果我们丢个软木塞到河里,它
会在河面上下摆动漂浮,顺流而下;假如丢的是块石头,它立...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6
首先,佛教的初果,只是破除了三结,我见,戒禁取(执着一些错误的形式),和疑结,
而并不是断除贪和嗔。初果还有相对比较重的贪和嗔,还要轮回七世左右才能解脱。
到二果才贪和嗔比较薄,三果才破除对欲界的贪,四果才彻底断除贪嗔痴。这都是有明
显次第的。
对于佛教来说,破除我见和断疑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会找到正确的方向,导向涅槃
没有这个,所谓的没有贪和嗔,根本就没有意义。很多人,看起来也很少贪和嗔,性格柔
和,一些外道和宗教的祖师,看起来非常慈悲。可是这些人,还是“瞎眼”的人,他们连
方向都还没有找到,哪怕再强的禅定和所谓的感觉没有贪和嗔,都没有实质意义。
经典里面曾经描述某个是初果的在家人,他老婆抱怨这个初果性欲太强,而不像圣者,
但实际上,他还是初果。那强烈的性欲,只是他的很重的习性,在未来,他一定会逐渐
克服。他哪怕有某些习性上的缺点,但是凡夫无法有和他一样对佛法强烈的信心,以及
彻底性破除我见。(我没暗示我性欲强,我这方面不算强,但我能理解这种状况)
初果是在大浪狂涛中已经知道岛屿在何处,岸上在何处的人。而凡夫,是大浪中随意被
摆布的人,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以为知道方向,却往往是相... 阅读全帖 |
|
r****b 发帖数: 110 | 37 经集——八颂经品——至高八颂经(第5经)
796 在这世上,一个执着观点的人总把自己的观点说成至高无上,而把别人的观点说
成低劣的。因此,他不能摆脱争论。
797 他在所见、所闻、德行戒行和所想中,看到自己的利益,于是他执着其中,
把其他一切视为低劣。
798 智者说:这是一种束缚,由于这种束缚而把其他一切视为低劣。因此,比丘
不执着所见、所闻、所想和德行戒行。
799 在这世上,不要用知识或德行戒行制造观点。不要把自己与别人等同,也不
要认为自己低于别人或高于别人。
800 抛弃所得,无所执着,甚至也不依赖知识;不追随宗派团体,甚至不采纳任
何观点。
801 不渴求两极,不渴求今世或彼世的种种存在,在考察万物后,毫无执着。
802 对于世上所见、所闻、所想毫无人为的名想;这世上,有谁能改变这样一位
不采纳任何观点的婆罗门?
803 不制造任何观点,不推崇任何观点,不接受万物,不依赖德行戒行,这样的
婆罗门走向彼岸,不再返回。 |
|
r****b 发帖数: 110 | 38 经集——八颂经品——第12,13经
小集积经12
878 “各种坚持自己观点的人进行争论,都自称能人,说道:‘只有这样理解,
才懂得正法;与这相违背,那就不完善。’
879 这样,他们陷入争论,声称对方是愚者,外行。那么,他们中的哪种学说正
确呢?因为他们全都自称是能人。
880 如果不同意对方的说法,便是愚者、畜牲、傻瓜,那么,所有人都是愚者、
傻瓜。因为所有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
881 如果观点能使人净化,成为智慧纯洁者、能人、有识之士,那么,他们之中
没有一个人是傻瓜,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观点。
882 我不说‘这个正确’,愚者互相之间才这么说,他们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
因此指称别人为愚者。”
883 “一些人说‘这是真实的、正确的。’另一些人说:‘这是虚妄的、错误的
。’这样便出现分歧,进行争论。为什么沙门的意见不一呢?”
884 “因为真实只有一种,没有第二种;人们懂得这一点,就不会争论。但他们
各自宣扬各自的真实,因此沙门意见不一。”
885 “为什么那些争论者自称能人,宣扬不同的真实?是相传有许多不同的真实
,还是他们抱有自己的思辩?”
886 “没有许多不同的真实,在这世...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9 破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破僧是指僧團分化。提婆達多以佛陀年邁為由,要求佛陀交出僧團的領導權。
提婆達多是阿難的兄長,佛陀的堂弟。佛陀四十一歲時,回祖國迦毘羅衛城遊化,提婆
達多受到感召而加入僧團。[1]提婆達多以其聰明、博聞、禪定、戒行精進,在摩揭陀
國弘法時,以種種神通,深受王子阿闍世的禮敬,在王舍城一帶受到僧俗二眾崇仰,自
認與佛陀同「姓瞿曇生釋家」。提婆达多开始怀有统摄僧众的雄心,目犍连發覺他的野
心,报告了释尊,那时释尊在拘舍弥[2]。因而提婆達多乃以佛陀“為諸四眾,教授勞
倦”為由,向佛“索眾”。要求“令僧屬我,我當將導”,佛陀則以舍利弗智慧第一,
目犍連神通第一,都未交託統攝教授眾僧之責,何況提婆如此的“噉唾癡人”。遂令提
婆達多心生嫌恨,而提婆達多所理解教義,也與舍利弗、目犍連不同。提婆弟子瞿迦梨
、迦留盧提舍等則時常謗毀佛陀兩大脅侍 。
阿闍世篡奪父王頻婆娑羅之位後,提婆達多更受王家利養恭敬,地位聲勢益加尊隆。因
此“名聞利養”,反而損害其修行,於是苦行修養更加精嚴。佛制四依法,他則有五法
:“盡形壽乞食”“盡形壽著糞掃衣”“盡形壽露坐”“盡形壽不食酥鹽”“盡形...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64 | 40 舍利弗是佛陀的首座弟子,佛陀最信任的就是他,当罗侯罗年幼的时候,佛陀曾叫
罗侯罗拜他为师,跟他受沙弥戒;祇园精舍建立时,奉佛陀的慈命前去督促工程的也是
舍利弗。在北方的舍卫城,佛陀的法驾尚未到达,他就能先把外道慑伏,著令他们等候
皈依佛陀。
说起舍利弗的智慧,据传当他母亲怀妊的时候,忽然就变得智慧过人,在当时婆
罗门教中最负盛名的雄辩家就是舍利弗的母舅拘絺罗(长爪梵志),在辩论时他都辩不
过舍利弗的母亲。舍利弗在没有出世以前,他的母舅和母亲就觉察到他将来一定不是一
个寻常的人物。
后来长爪梵志皈依佛陀,就是因为他知道他的外甥,如果不是遇到大觉完人,他
不会拜他为师,就因为他能信任舍利弗这一点,所以他才勇敢的舍去迷妄,皈投到佛陀
的座下。
舍利弗的智慧虽然超群,但他对于佛陀,却是百依百顺,从来没有对佛陀的教示
,生过反感。
有一次舍利弗带领沙弥的罗侯罗从外面托钵乞食回来,佛陀见到罗侯罗的面色很
不好看,知道他心中一定有不平之气,佛陀叫他到身旁,问他有什么事感到不能满足。
少年的罗侯罗,低着头含羞的告诉佛陀说道:
“佛陀!上座和中座比丘,到外面托钵乞食,信众们都布施上等的美味,我们初
进道...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1 改变视景
在过去,我在修行中并没有下功夫掌握大量的具体知识和精致理论。最重要的是,藉着
精致的修持,对心本身获得清楚的理解。如果我看自己或他人的体态,感到有吸引力,
就去找这个吸引的原因。我仔细观照色身,把它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 头发、体毛、指
甲、牙齿、皮肤、等等。佛陀教导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观想色身各个部分。把它们分开、
拆解,把皮肤剥下、烧掉。不断地这样观想,直到心在不净观中静止下来,坚定不移。
比方说,你外出托钵时,就把其他比丘或者居家众观想成尸体,在前面路上摇摇摆摆地
走。你走路时,就努力这样练习,让心越来越深入地观想色身的无常。如果你看见一位
青年女子,受她吸引,就想象一具腐烂发臭的尸体在行走。每一次都这样观想,使心保
持一种距离感,不会沉迷于那种吸引力。如果你这样修,那个吸引力就不会长久,因为
你清楚地看见了真相,不再怀疑人身不过是腐烂分解的尸体。就这样观想,直到不净感
清楚地固着于心中,不再有疑。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迷失。你必须真正下决心修到
这样的地步,也就是,你每次见到谁,就和见到一具尸体一模一样。你看见一个女人,
当她是具尸体; 看见一个男人,当他是具尸体; 你看...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98 |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yuanhuai (圆满), 信区: Wisdom
标 题: 普贤行愿品释 第二课(6) 忏悔支 索达吉堪布讲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17 15:06:07 2013, 美东)
丙三、忏悔支: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我过去所造的诸恶业都是由贪嗔痴引发、以身语意造作的,如是一切罪业今天都在诸佛
面前发露忏悔。
不管什么人,只要是流转轮回的凡夫,无始以来肯定造过恶业,即生中也造过各种恶业
,既造过十不善业等自性罪,也造过违犯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等佛制罪。因此,
我们除了要通过顶礼、供养来积累资粮,还要通过忏悔来净除恶业。
众生造业的因是烦恼。如果一个人有了贪心,不管是贪人、贪财还是贪其他事物,都会
在贪心推动下造各种恶业;如果有了嗔心,不仅会焚毁自己的善根,还会造下许多恶业
;如果有了痴心,也会造作许多恶业。
众生造业的工具是身体、语言和意识,以十不善业而言,杀生、偷盗、不净行是身体所
造的,妄语、离间语、绮语、... 阅读全帖 |
|
k*d 发帖数: 615 | 43 分享我戒网的3条经验:
1。经常的快乐的戒网。 每次时间不用太长 (为了工作或休息)。
所以, 我很少会为破戒而灰心, 因为经常戒网本来就是我的计划。
我以前听过一个笑话: “戒烟最容易了,我经常戒。”
我戒网也每周至少戒一次。 (每周末安息日的25小时,我快乐的
戒网,这是一种宣告,上网不是我最大的喜乐,上网对我的吸引比不上
神赐给我的休息和灵修的宝贵礼物)。
2。戒网放在祷告里。网上的侍奉也是侍奉,所以
我的感受是不用全戒掉, 只要把所有的侍奉(家里的,工作上的,
教会的, 网上的)优先次序排好就行。我们完全戒网,不一定是
上帝的心意。要求神感动我们, 让我们知道是不是戒网,
戒掉哪些网站,戒掉哪些版面,为什么原因戒网, 戒多长时间,
或者戒网到什么事情发生就可以结束。
3。化网瘾为动力。有时,如果我很想专心推进某个项目的工作,
我会决心不上mitbbs(或某个另外的常想去的网站),直到这个项目
推进到某个阶段。 这样,越是想早日回访某个网站,
我的工作就抓得越紧。所以,喜欢上网不全是坏事,好好引导,
反而可以促进工作。我的有些论文就是在怀念mitbbs的时候
努力写的。 |
|
S*********L 发帖数: 5785 | 44 15 : 1 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
救。
15 : 2 保罗、巴拿巴与他们大大的纷争辩论;众门徒就定规,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
中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
15 : 3 于是教会送他们起行。他们经过腓尼基、撒玛利亚,随处传说外邦人归主的事
,叫众弟兄都甚欢喜。
15 : 4 到了耶路撒冷,教会和使徒并长老都接待他们,他们就述说神同他们所行的一
切事。
15 : 5 唯有几个信徒、是法利赛教门的人,起来说: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
遵守摩西的律法。
15 : 6 使徒和长老聚会商议这事;
15 : 7 辩论已经多了,彼得就起来,说:诸位弟兄,你们知道神早已在你们中间拣选
了我,叫外邦人从我口中得听福音之道,而且相信。
15 : 8 知道人心的神也为他们作了见证,赐圣灵给他们,正如给我们一样;
15 : 9 又藉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
15 : 10 现在为甚么试探神,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
15 : 11 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
15 : 12... 阅读全帖 |
|
r*******c 发帖数: 1060 | 45 哇,搜索了一下初果,WIKI里的解释,是您说的初果吗?
得到須陀洹果:
斷三結,即身見、疑、戒禁取三種煩惱。
1,斷疑:即斷除了對佛、法、僧、戒律等的一切疑慮,對佛、法、僧等有了堅固不變
的信心,不再懷疑,也就是“淨信”即四不壞信。
2,斷戒取見:入流聖者見證了苦集滅道與涅盤的過程,能分辨有益與無益的行為,不
再迷信於無益的宗教儀式、禁忌、戒條等。
3,斷我見:在見解上,不再認為五陰為永恆不變的“我”、“真我”、“實我”。
不墮法(avinipata-dhamma),確立戒行,不犯惡事,不會得惡果報,墮於地獄、餓鬼
、畜生等三惡道。
正定聚( sammatta-niyata),又叫正性決定、決定正向於正覺,成為須陀洹之後,再
也不會轉為凡夫,必定到達最高的覺悟。
證須陀洹果者,永不墮三惡道,然而尚須於人、天中往返投生,而至二果斯陀含薄貪嗔
、三果阿那含梵行立,四果阿羅漢不受後有,無生死之條件而永脫輪迴。
师。 |
|
Y**u 发帖数: 5466 | 46 ☆─────────────────────────────────────☆
bigfool (fool) 于 (Fri Dec 9 01:12:52 2011, 美东) 提到:
喜戒尊者 (Sayadaw U Silananda)著
尽管现今已经越来越多人认识上座部佛教,可是依然还有一些人对于上座部佛教存有少
许的误解。甚至有人依然相信并说(或写)上座部佛教只倾向于阿罗汉果。在我们还未
谈论此课题之前,我们必须了解阿罗汉的意思。根据上座部佛教的教导,阿罗汉是证得
第四果或最高证悟阶段的圣者。所有证得第四果的圣者皆被称为阿罗汉--值得尊敬者。
值得什么呢?值得接受信徒的供养,因为供养那些圣者会带来无上的福果。依据这个解
释,所有证得这个阶段的圣者,无论是佛弟子还是佛陀(以及辟支佛),皆被称为阿罗
汉。在巴利圣典里无数次地提到佛陀为阿罗汉。注意佛教徒每日所诵念的礼赞文:“礼
敬世尊、阿罗汉、无上正等正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同时注意有关《律藏》--《大品》(Mahavagga of Vina...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