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执空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W
发帖数: 1865
1
从初转法轮到三转法论的“识”
By 正益
从初转法轮到三转法轮的「识」。我们今天要说这个「识」的真实义。
这个识就是缘起支里面的识,可是却不是像大家所想的缘起支的「六识」,因为六识是
包括在「名色」之间,名色之中并不是 佛陀所说的这一个如来的所依识。在我们看到
缘起法里面,有一个法就叫作「齐识而还」这个识,遇到这个识,你只能够回头,不能
过彼,你不能超越这个识而再去探求衪前面有个源头。为什么?因为这个识是本有,而
且是究竟法,没有一个法可以出生这个识。所以这个识称为常住丶无生无灭的识,所以
如来以衪作为所依,所以,如来在《阿含经》里面说,这个识就叫作「如来所依识」。
因为有这个识,所以称为如来,如来因此就是成就一切诸法,成就一切智智。所以这个
识也包含一切诸法的钥匙,衪能够出生一切诸法,所以随伴着名色而出生。这个识从我
们入胎丶出胎,在婴儿时期,在少年时期,乃至中年丶老年,一直到死亡,到中阴,衪
都一直存在;然後又再一期的轮回,入胎丶出胎等等;如是,这个识一直陪伴着我们。
而在第三转法轮,是要怎麽说这个识呢?就叫作阿赖耶识。然而,转法轮有没有说阿赖
耶识这个观念呢?并没有出现阿赖耶识,...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玄
华严宗
百科名片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
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
六四○年,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
简介
华严经起源
华严宗 法界缘起
华严宗 发展历程
华严宗的五教十宗
华严宗 现象圆融论 事事无碍论的界说
事事无碍论的内容
事事无碍论的哲学底蕴与逻辑性格
事事无碍论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特色
华严宗七祖 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三祖也
三帝心法师帝心
四云华法师云华
五贤首法师贤首
六清凉法师清凉
七圭峰法师圭峰
华严宗观法 真空观
理事无碍观
周遍含容观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简介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汉传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华严经》为所依,故称为华
严宗。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
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为七祖。实际创始人是
法藏,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
大唐道璇律师于日本天平八年,赍《...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活中的缘起》佛使比丘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解决儒家的问题?
杂阿含564经
时,尊者阿难为说法言∶
......
依慢断慢者,云何依慢断慢?谓∶[圣]弟子闻某尊者、某尊者弟子尽诸有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闻已,作是念∶『彼圣弟子尽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我今何故不尽诸有漏?何故不自知不受后有?』
当于尔时,则能断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姊妹!是名依慢断慢。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str=%E4%BE%9D%E6%85
佛教也以「界差别」(dhātu-prabheda)的观察方法,对治「慢行」(mānacarita,我慢行为特质)的修行者。《瑜伽师地论》「若诸慢行(mānacarita)
补特伽罗、于界差别作意思惟;便于身中离一合想(piṇḍasaṁjñāṁ)、得不净想;无复高举、憍慢微薄;于诸慢行、心得清净。是名慢行补特伽罗、由界差别净行所缘。」 。此时,所说的「界」,是指「地、水、火、风、空、识」等六界。...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摄心为戒 by 谢安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11qm9.html
摄 心 为戒
“摄心为戒”的这个心,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修行的人从最根本上来说要摄心呢?因
为这个心,就是你生与死的源头。这个心,它实际上,在万法万有当中,所有的众生都
是不存在的。咱们不要讲寂灭法在“般若法”、在“空性律法”当中的彰显,咱们就讲
三界内。三界内实无一个“心”可言。三界内的众生都把假的这个自我,这个观念、这
个幻想和欲望当成了自己,这个就是心。
这个心,它体现着什么东西呢?这个心,它体现着一切众生偏离了根本清净本性的妄
动,这个心是建立在贪求幻想之上的一切的自私、一切的索取和一切的欲望。当人的真
性进入到三界内的初期,这种真性他原本无我,原本无存,原本不自觉的那种觉性,就
会被三界内构成的众生的妄想所成为、所形成一种自知的一种确定,就是一种存在。这
个就是心的最根本的一个构成,它是存在的。这个心无论你怎么干净,无论你怎么样的
无私无我,无论你怎么样的彰显你的所谓的法性境界,这个心的根本是“存在”的。
因为有了存在,在这个“存在”之上,就会体现出来被存在所附着的,所承...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6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被误解的大乘修行
正益老师
我们要说「被误解的大乘修行」是怎麽一回事。
因为许多人都说他是在学佛,他也在学大乘法,可是他对於大乘法教所讲的真如,他
并不完全信受。他认爲真如就是像「我」一样,有眼睛,然後看得见丶看得到,也就是
说,他把六识这些意识然後眼识等等的体性当作是自己,所以他最後还是落在意识心常
见的我见里面,他对於真实法是难以了解的。所以,众生应该要去信受一件事情,真如
是远离见闻觉知,没有见闻觉知。然後从这样你来作一个方便,你才有办法来了解,如
何契入这个佛法;不然,都陷在见闻觉知里面,你是不可能契入真正大乘法的。所以,
对於大乘法中所说的,包括说怎样才可以避免断见,也是如此。
许多人信受大乘法的同时,他也在想说,大乘法应该会有境界。境界是什麽呢?就是
我能够感受的,我能够觉察的。所以把境界当作是常住法,所以涅盘应该是在我之外的
,证悟也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境界。然而他们却不晓得说,证悟从来不是境界法,证悟
不是这些人所想像的涅盘境界,证悟不是什麽清凉或等等丶这些等等。可是,因为证悟
之後,证悟者却可以说:证悟本身是清凉法,证悟本身是如如法。那为什麽呢?这其中
差别就在说,你意识心去找到这个如来...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8
达真堪布宣讲于第十一届万盏法会前(8月1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我们刚才念的四句是发菩提心。若是有菩提心的摄持,我们的一言一行,每一个起
心动念,都可以成为解脱、成佛的因。学佛修行不在于形式,在于心。若是心发不出来
,即使行为、表面上做得再多、再精进,也没有什么功德,不会解脱,不会成佛。
若是想解脱、成佛,就要发心。大家来参加法会,首先要发菩提心,这是很重要的
。如果没有发心,只是盲从地跟随,你们千里迢迢地上山参加法会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大家首先应该观察:买车票的时候,尤其是到山上的时候,自己是怎样的起心动念
,自己的心是何种状态?到朗措玛寺大圆满实修中心是为了什么?
发心有三种,一种是善念,一种是恶念,还有一种是无记——不善不恶。
有的人来到这里,也不好说是否有其他的目的,什么样的人都有。如果来朗措玛寺
有别的目的,破坏道场,破坏僧团。这是恶念,是要断掉的。还有一些人是无记的状态
,一听别人讲“上山好”“参加法会好”,就跟着来了。还有些人是被父母、家人骗来
的,跟着家人一起来,以为是来旅游的……这些人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危机意识的喇嘛教
索徒等喇嘛教徒实际等同于“主张一念不生时即是成佛”的六识论常见者,落于外
道恶见断常二见之中。当年错悟的卧轮禅师亦宣说“对境心不起”同类恶见,已遭六祖
惠能破斥。诚如 克勤祖师所云:“若向脚跟下,一念不生全体显露,则净裸裸、活鱍
鱍。”祖师的意思,并不是说意识一念不生时,即是空性真心的显见,而是说当意识练
到一念不生时(编案:其实是净念相继),在这个参禅的关头时节,福德因缘成熟的学
人,便能够在一念相应之下,证得那个本来就一念不生而非修行后才一念不生的第八识
真如,是现观与五蕴自己相随自在的真如心第八识;一见之时即是全见,全体显露而不
是只见牛尾才见牛后腿那样一分分逐渐看见全体,所以一见之下更无拖泥带水,当下现
证全体真心净裸裸、活鱍鱍,是第八识真如心本来就没有任何贪瞋而自性清净、不假修
行,也是时时刻刻运行不断而“活鱍鱍”的,不是想象之法,所以才一见之下就看见第
八识真如心的本来自性清净万德庄严,这不是落在意识境界中可以思惟而知或模仿得来
的。
所以,祖师说:“傥或思量拟议即没交涉,所以道一念不生前后际断即名为佛。”
倘能于意识一念不生时,意识前际断时,一念相应,得证...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10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2)
尢智表居士著
五、佛经的理论和内容
上文仅仅讲到佛经的皮相,还没有接触到经文的内容。可是皮相和骨肉是有密切关系的
,要是名词混淆,句法错乱,讹字连篇,章节不明,那么我早就把它置诸高阁了;只因
为佛经的皮相端庄美丽,正和菩萨的相貌作和谐的对比,所以我对于研究佛经的理论,
自有不能自已的趋势。我最初所读的《楞严经》,本是一部辞藻丰美的经典,优美的笔
调既足引人入胜,而其组织的严整,说理的精妙,更使人爱不忍释。所以杨仁山居士在
旧书摊上看到了这部经,竟一口气把它看完了才走。
古人诗说:“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糠枇书。”我对此也有同样的感觉。我又把它
当作一本“实验指导书”,因为这部经的结构确乎和指导书有相同之点。普通一本指导
学生实验的书,总是分为下列几段:1、实验的目的,2、应用的材料仪器工具,3、实
验所依据的理论,4、实验工作的方法和步骤,5、从这一实验应得怎样的效果,6、实
验时应该注意或预防的事项,7、最后是结论,说明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某种理论的
正确,或者有什么实用的价值等等。
《楞严经》也可分成以下几段:1、说经的缘起(即序文),2、说明修治的对象(例如
七处证心等),3、...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赖耶识--百度百科
阿赖耶识
百科名片
阿赖耶识(阿赖耶为梵语alaya之音译),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等。旧
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为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
中所说的第八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关于阿赖耶识不
同的宗派又有不同的说法。
目录
简介
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
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简介
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
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
以下引《佛光大辞典》阿赖耶识条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
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
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 阅读全帖
O*********9
发帖数: 552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学佛互相毁谤,不知不觉中就造了业。学净的人不知道密宗,就瞎说密宗是鬼神教
,只有净土最好。我曾经在东北听过XX大师说密宗最不好。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师,
我听后问他:“你修净土,是不是念密咒?念大悲咒?念往生咒?念十小咒?”他答:
“是啊!”我说这些咒不是密咒吗?您自己离不开密宗,毁谤佛法有罪啊!即便是律宗
弘一大师,也曾说过密宗是鬼神教,后来他看了密宗全文,才知道密宗这么完美,从浅
入深,从小到大,和禅宗无二无别,才知道自己错了,写了一篇忏悔文收录在文集里。
谈密 密宗修持次第
这些都是不知道密宗而信口瞎说,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信口瞎说。密宗是鬼
神教吗?密宗一开始,免不了有一点鬼神的意味,那是因为西藏人根器差,他们要有点
神秘、有点感应,要想神秘就得靠鬼神快些,学佛法就慢。密宗修到后面与鬼神就不相
干了,密宗讲九乘次第,讲九步法。初讲外三乘,也就是先学显教、学小乘、学佛乘、
学菩萨乘。这些教理都要通达后,才修内三乘。内三乘是实际修行,教理通了再修密法
。这个法教怎么消业障、除灾、治病、发财等。发财便是财神法,财神就是鬼神,所以
是有鬼神法,不是没有。但这是...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法印
广超法师

三法印

三法印既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以及涅盘寂静。此三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
有,在其它宗教是绝对没有的,这是佛教的特色,与其它宗教最大不同之处。三
法印是阐释人生宇宙的三个真理,它可协助我们判断佛教所讲的道理是否符合佛
法,凡是符合三法印的佛法就是符合真理,不管它是谁说的。因为此三法印是由
佛陀讲演出来,所以它是印证真理(佛法)的一种方法。
什么叫法印?所谓法印是用来印证某种道理是否符合佛法的方法。法可分为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只要世间人有智慧,也能通晓的道理,称为世间法。十善业
道就是一种世间法。除了这些世间法外,佛法中还有出世间法,它是佛法研究的
道理,教导我们解脱生死轮回。这些真实的道理就是符合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以
及涅盘寂静这三法印。它是人生宇宙的真理,任何人都不可以推翻与破环,所以
佛陀说没有人能破坏佛法。三法印是用来印证某种道理是否符合佛法中的出世间
法,所以世间法就绝对不可以用三法印来印证。比如说,世间法教导我们行善,
追求人生的快乐,这是不符合三法印;只有那些教导我们出离世间、走上解脱之
道的佛法,才是符合这三法印。三法印并非能印...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抉择二无我讲记7/10
4、解脱道的根本
要认定解脱道的根本,首先应了解什么是解脱。解脱就是解开系缚,因上是断除烦恼和
有漏业,果上是解脱结生相续。
在烦恼和业二者中,以断除烦恼为最重要,因为能断烦恼,即使有业也不感召生死,就
像种子没有水滋润就不能感果一样,所以解脱的关键是断烦恼。烦恼的根源是我执,我
执的对治是证悟人无我。证悟人无我就能断我执、断烦恼,所以解脱道的根本是证悟人
无我。
总之,我执是缘自相续五蕴计我的心,这种心串习了无量劫,现在要退掉计蕴是我的心
,必须现见蕴没有我。一旦见了无我,就像一灯照破千年暗,可以消除旷劫以来串习养
成的我执。真正见了无我,就不会念念缘着我,为了我贪、为了我嗔、为了我慢、为了
我嫉妒,不生起这些烦烦恼恼的心态,也就解脱了。
(二)大乘道的根本
【不仅如此,通达一切法也自性不成立的圆满空见,依此一切所知障也能断除故,乃是
大乘道的根本。】
分三:1、圆满的空见 2、圆满空见的作用 3、大乘道的根本
1、圆满的空见
什么是圆满的空见?就是不仅通达人我不成立,而且通达一切法没有不观待他缘而独立
成立的自性,这叫做圆满的空见。
空见的圆满和不圆满是一对。如果只是一部分法通达无...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15
26号在新浪UC房间聆听了慈城罗珠堪布最新的一次网络直播开示,这一次堪布深入浅出
地为汉地弟子解说了宗喀巴大师的缘起赞和稻秆经。传法视频过段时间奉上。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index.shtml
缘 起赞
宗喀巴大师造
法尊法师译
敬礼尊重妙音菩萨
由见说何法,智说成无上,胜者见缘起,垂教我敬礼。
世所有衰损,其根为无明,见何能还灭,是故说缘起。
尔时具慧者,如何不了知,尊圣教心要,即诸缘起道。
如是于依怙,希有称赞门,除说缘起外,谁能得余者。
由彼彼依缘,说彼彼性空,离此更何有,希有善教诲。
愚者执何法,坚固边执缚,智善彼即是,戏纲尽断门。
此教于余未能见,故唯称尊为大师,
外道窃名以饰赞,如于野干呼狮子。
希有大师希有依,希有胜说希有怙,
极善宣说缘起教,于彼大师我敬礼。
恒作饶益者,为益众生故,说教藏空性,无比决定因。
谓缘起道理,见相违不成,此于尊教法,如何能了知。
尊许若时见,空即缘起义,性空与成立,作所作无违。
若见反彼者,空则用不成,有用则无空,堕苦恼险处。
是故于尊教,极赞见缘起,彼亦非皆无,及以自性有。
无待如空花,故无依非...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6
From Wiki:
宗萨蒋扬钦哲却吉嘉措(宗萨钦哲仁波切,钦哲诺布,1961年7月6日-)是不丹的藏传
佛教萨迦派的喇嘛,第三世钦哲传承的主要持有人,通常被称为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或是三世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宗萨钦哲仁波切
宗萨钦哲仁波切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1],秉承藏传佛教最优良的传承和教育,享誉世界,是当今世界
公认最创新、最具创意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兼上师和导演于一身,曾任贝托
鲁奇电影《Little Buddha》顾问,并编写和执导过两部佛教主题的电影——《高山上
的世界杯》和《旅行者与魔法师》。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电影蕴含惊人的能量及丰富
的人文精神,犹如一股清流,在世界各大影展屡获佳评、获奖连连,更培养出一群追随
的工作人员及影迷。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出生于不丹,是已故宁玛巴法王敦珠仁波切的长孙,父亲为红教大
德听列罗布仁波切,母亲之家族出自贝玛宁波,外祖父为著名之竹巴噶举喇嘛,得法自
释迦师利,终身修持“那洛六法”。七岁时被十四世达赖喇嘛、萨迦法王及十六世噶玛
巴认证为 宗萨钦哲确吉罗卓(DzongsarKhyentseJamyangCh?kyi Lo...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一念”“第二念”
夏大士自警录开示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要知道师对我们有恩哪!我是带着要感恩、要报恩的心情来谈的,为报师恩啊,这
是文革之后的第一个工作。第二个工作就是无量寿经。我们善知识的恩,超过父母啊!
夏老师的自警录,是陈大师兄记录的,我们再一次的进行学习,还是为了报师恩啊。这
是师的愿望,他为什么讲这些,就是希望我们从开示里头,真正来解决问题。什么叫做
孝啊,能继承师的志、师的愿才是孝啊。我跟夏老师说,接力赛跑嘛,夏老师很喜欢这
句话,打着法炬,我接着法炬再跑上一段。大家再多的时候,分着点一点,这不就更多
了嘛,接着跑。这一段里头,夏老师对于大众的开示,前几次已经说完了,很重要,那
天是元旦,来的人很多。
今天所要介绍的这一段呢,是夏师自警录里头的,不是对大众说的,是夏老师自
己要求自己的。为什么呢?因为跟我们说的,一上来就谈一和二,前几次已经介绍过了
。那么,今天所说的是自警录里头的,是自己警惕自己的话。提到了“第一念”“第二
念”,头一句“无论念佛处事,皆当用第一念,勿用第二念”。就是说念佛也罢,做一
些事也罢,世法出世法都有了,佛法不离世法啊!很多人都把它变成两套了。我说变成
两套的...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2)
尢智表居士著
五、佛经的理论和内容
上文仅仅讲到佛经的皮相,还没有接触到经文的内容。可是皮相和骨肉是有密切关系的
,要是名词混淆,句法错乱,讹字连篇,章节不明,那么我早就把它置诸高阁了;只因
为佛经的皮相端庄美丽,正和菩萨的相貌作和谐的对比,所以我对于研究佛经的理论,
自有不能自已的趋势。我最初所读的《楞严经》,本是一部辞藻丰美的经典,优美的笔
调既足引人入胜,而其组织的严整,说理的精妙,更使人爱不忍释。所以杨仁山居士在
旧书摊上看到了这部经,竟一口气把它看完了才走。
古人诗说:“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糠枇书。”我对此也有同样的感觉。我又把它
当作一本“实验指导书”,因为这部经的结构确乎和指导书有相同之点。普通一本指导
学生实验的书,总是分为下列几段:1、实验的目的,2、应用的材料仪器工具,3、实
验所依据的理论,4、实验工作的方法和步骤,5、从这一实验应得怎样的效果,6、实
验时应该注意或预防的事项,7、最后是结论,说明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某种理论的
正确,或者有什么实用的价值等等。
《楞严经》也可分成以下几段:1、说经的缘起(即序文),2、说明修治的对象(例如
七处证心等),3、...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禅不是禅定
般若禅不是禅定(一)

从古以来呢,就经常有人以为自己证得禅定,这样子就叫做开悟,因此当他证得禅
定的时候,他就以开悟者自居,这是从古以来就有的现象。那么到了现代这个末法时代
,这种情形越来越普遍,以证得禅定就认为是开悟的人越来越多。这种追求境界、以证
得定境为证悟的人却反过头来毁谤:“证得无所得、无境界的无生忍,不是真正的开悟
。”以定境这样的有所得法、有境界法而毁谤正法,其实是违背了了义经典的圣教量,
这样的行为已经成就了地狱的重罪。
那么想想看:一个人在这一辈子呢,以修学佛法、弘扬佛法的善因,却得到了未来
世地狱重罪的果报,想想看!他们是不是很可怜呢?平实导师以悲心的缘故,特地在《
生命实相之辨正》一书当中,为这一类的人概要的说明:现在的学佛人“以定为禅”的
各种层次,提供学佛人省察思惟。若这些人能够虚心接受,然后去比对圣教量,再作深
入的思惟整理,自己知道错处,然后重头再参,这样子才有机会可以远离地狱重罪。
我们接下来是要讲解“以定为禅的十种层次”。但是在讲解这十种层次以前,我们
先来说明:般若禅与禅定所证的境界有什么不同。先让各位了解以后,就知道以定为禅
为什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是外道梵我、神我吗
佛陀初转法轮宣说解脱道阿含诸经时,常开示无常、苦、空、无我;到了第二转法
轮演述般若系经典时,也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都是说无我;可是
到了第三转法轮开演唯识经典时,却说常、乐、我、净,变成有我。如果不能证解 佛
陀说法中的真实义,不能了解解脱道中所说的“无我”,是依什么来说无我,般若诸经
所说的无我,又是从什么角度而说无我,当然就更不能够了知唯识经典中的“我”指的
是哪个我。可是,像这样不能够证解 佛陀说法真实义的人,却著书立说,说“三乘菩
提中的佛陀所说的无我的道理,就是缘起性空、一切法空”;如果听到有人说不空的如
来藏,就会指责说有如来藏的人,是同于主张梵我、神我的外道,诽谤说有如来藏的人
所说的法义不是佛法,诬蔑这个人所弘传的甚深微妙正法不符合原始佛教正说。今天我
们就来探讨这样的说法正确不正确。
首先,我们就外道的神我、梵我思想的缘起及内涵,要作一个概略的说明。人类
之所以能够继往开来、文明进步,都有赖于生命的延续及经验的累积;所有的人类都有
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希望个体生命的永恒不灭以及离苦得乐。因此,在古时候印度各
种外道就已经开始探索,开始推究生...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1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黄檗传心法要
黄檗传心法要
师谓休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
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亲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
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
。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
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
。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
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
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
。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
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
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
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若观佛作清净光明
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相...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1803
22
第一章
程宗扬觉得自己一生的震惊都在这一晚用完了。 至高无上的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暴毙
,倍受荣宠的妃嫔像娼妓一样被人淫辱,鲜血和杀戮在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中肆意流淌。
吕冀的猖狂和嚣张远远超出自己的想像,但程宗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吕冀会肆无忌
惮到如此地步。
楼梯下方,吕冀像骑着一匹美丽的小母马一样,骑在友通期臀上,一边扯住友通期颈
中的绳索,死死勒紧,神情兴奋而凶狞。 友通期六识被禁,此时扬着面孔,空洞的双
眼圆睁着,嘴巴越张越大,连舌头都伸了出来。
绳索深深勒进少女粉嫩的玉颈,一点一滴地绞杀着她的生命。 不多时,友通期便呼
吸断绝,气息全无,她粉白的玉颈软软歪在一边,美丽的面孔再没有一丝血色。 吕冀
满脸兴奋,在友通期身躯抽搐的雪臀内狠狠挺动几下,然後放肆地喷射起来。
赵合德双手捂住嘴巴,身子瑟瑟发抖,整个人都到了崩溃的边缘。 天子的死让她惊
骇欲绝,友通期的死却让她感同身受——假若当初她不是代替自己入宫,
此时受尽淫辱,最终在无意识中凄惨死去的就是自己了。
人死如灯灭,无论生前如何地位尊崇,权倾天下,又或者如何的千娇百媚,
芳华绝代,死後都只是一具冰凉的尸体。 ...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摩大师血脉论
达摩大师血脉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
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
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
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盘,无有是处
。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盘。
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
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
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不能
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无益。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
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
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
,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浅谈(ZT)
三性的存在模式
说了这么多,都是为了说明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是心识,不是
物质,是无我无常,不是有我有常。唯识学把这个问题归纳为三性——依他起性、遍计
所执性和圆成实性,这三性可以看作是三种存在模式,这也正是唯识学的核心,
首先,依他起性,就是指刚才所说的阿赖耶识缘起的道理。“依他起”从字面上看
,就是依靠其他东西生起,而不能独立自然生起,就是指世界只是我们的认识作用,而
这认识有是阿赖耶识种子与现行交替的过程。这种存在模式是事物的运作规律,不管好
事坏事,正确错误,都以这种方式得以运行。
而我们凡夫不了解依他起性的缘起规律,却误以为世界是有我有常的,这种只存在
于错误认识之中而实际上子虚乌有的存在模式,叫做遍计所执性。
如果我们在缘起事物上,不执着有我有常,而能如实了知其本性,这种清净的真实
不虚的存在方式就是圆成实性。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的关系就是法与法性的关系。
还以梦为例来说明,比如我做了个恶梦,梦见一只老虎要吃我,在梦里肯定是把它
当真了,急的到处跑,总怕被老虎逮着,这老虎就是遍计所执性,因为你把本不存在的
东西当成存在了;这老虎虽然没有,但这梦还是做了,我意识...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9章 云门家风
第9章 云门家风
一、文偃机用
云门宗,亦称云宗,以云门文偃为宗祖,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举扬一
家宗风,后世取其的居山名而命宗。
文偃(864-949),俗姓张,苏州嘉兴人,幼年依本地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
。敏质生知,慧辩天纵。及长,至常州毘陵坛受具足戒。侍奉志澄数年,偏览诸经,深
究律部。虽持戒清业,而心事未了,乃辞志澄往睦州参学,经数载,尽得睦州和尚之法
。又谒雪峰义存,据《云门匡真禅师录》载:他至雪峰庄,见一僧乃问:“上座今日上
山去耶?”僧曰:“是”,师曰:“寄一则因缘,问堂头和尚,只是不得道是别人语。
”僧曰:“得”。师曰:“上座到山中见和尚上堂,众纔集便出,据腕立地曰:‘这老
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其僧一依师教。果然,雪峰一闻此僧语,便下座拦胸把住
曰:“速道!速道!”僧无对。峰拓开曰:“不是汝语。”僧曰:“是某甲语。”峰曰
:“侍者将绳棒来。”僧曰:“不是某甲语,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来道。”峰曰:
“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次日文偃上雪峰,峰纔见便曰:“因甚么得到与
么地!”师乃低头,从兹契合。温研积稔,密以...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144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观精要 二
既然,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可以信赖的,那么,如何是好呢?诚如前面所述,
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服膺谎言,除了归心虚假,除了在虚设的谎言之上创
制一些莫须有的原则与信条之外,没有其它任何选择。
如果有人认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山脉、大地、岩石、河流等,在我们成佛之后,所
见依然相同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草的甘香味儿,只有驴子体内的意识方可感觉得到
,一旦这种意识从驴子的身体内消失之后,驴子再也感觉不到草的甘香味儿了。公鸡有
一种测时报晓的意识能力,一旦此意识从公鸡身体内消失之后,公鸡再也不能知晓夜间
的早或晚了。我们人类的所有知识,都是通过眼耳鼻舌身五种知觉来护摄的,如果在五
识之上,再另加一个意识的话,我们对外面世界的认识将会更加开阔;如果我们额头上
的两只眼睛,不是左右横向,而是上下竖立地长的话,我们所看到的外部世界的形象与
颜色将会大大地不一样的了。我们所认为的一切,都是由眼耳鼻舌身来提供的,除此之
外,再也没有其它任何获取知识的途径了。所有的颜色与形状,是由额头上的双眼来摄
识的;所有的声音,无一不是通过两只耳朵内耳膜的振动来听闻到的。通常,人类在功
能低下,作用有限...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7
我的皮毛知识是没有能力回答你的问题的,看这个帖子吧:
五部大论的汉译名为:《释量论》、《现观庄严论》、《中观论》、《俱舍论》、《律
宗论》。这五部大论,包括了藏传佛教显宗基础原理。一般僧人全部学完需十五年左右。
下面,略加介绍五部大论:
(1)《释量论》
《释量论》是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名著,此处的“因”指推理的依据,“明”为通常
之学。顾名思义,因明学就是关于推理的学说。现代逻辑学将印度因明学列为古逻辑学
之一种,是专门研究思维和思维规律的一门学问。因明学深奥难学,极费时间,当代的
汉地僧众很少有舍得花时间去研习的。有的学者甚至非议因明学,将印度佛教衰微之原
因也归于因明唯识等学问的日趋学术化,每一门学问非穷一生之功而不能精通,一与百
姓越来越远。这种责难也不无道理。汉地净土宗大弘的原由之一,便是其修证简单,目
的明确,易为百姓接受。但有一个事实是,许多跟外道辩论而取得最终胜利之大德,多
是因明学大师。千年来,佛教就是在与外道的辩论中渐为更多的人所理解,进而信仰。
一个仅想自己往生净土者固然可以不必学习因明,而一个大德便不能不学习因明。我看
过不少佛学著作,有许多...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十七节课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
昨天讲了以恒河沙数的身体作布施,不如念《金刚经》一偈的功德大。此时,须菩提听
到这部经的殊胜功德,深深地了解此经密意,生起极大欢喜心,悲泪俱下,陈白佛言:
“稀有,世尊。”
〖涕泪〗:是从空性方面而言的。须菩提确实体会到这部经殊胜无比,当佛宣说其了义
功德之后,他从心坎深处激动不已,《入中论》说:“若异生位闻空性,内心数数发欢
喜,由喜引生泪流注,周身汗毛自动竖。”可见,须菩提是空性法门的法器,佛陀见到
须菩提热泪盈盈,已经流出眼泪了,可以给他宣讲空性了!
〖悲泣〗:是从大悲方面来讲的。须菩提了知空性法门相当殊胜,但三界轮回中的许多
众生无缘得闻,于是生起无比的大悲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就像佛经中所说:“大
悲心是一切菩萨之根本,大悲心是一切智慧之母。”
〖稀有〗:藏文中有两个“稀有”,唐玄奘译的是“甚奇稀有,世尊!最极稀有,善逝
!”也是用了两次感叹。我们有些人也是这样,以前没有听过《金刚经》,现在知道它
的功德这么大,也快要流泪了。
须菩提为什么赞叹“稀有”呢?因为依靠这样的空性,...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十七节课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
昨天讲了以恒河沙数的身体作布施,不如念《金刚经》一偈的功德大。此时,须菩提听
到这部经的殊胜功德,深深地了解此经密意,生起极大欢喜心,悲泪俱下,陈白佛言:
“稀有,世尊。”
〖涕泪〗:是从空性方面而言的。须菩提确实体会到这部经殊胜无比,当佛宣说其了义
功德之后,他从心坎深处激动不已,《入中论》说:“若异生位闻空性,内心数数发欢
喜,由喜引生泪流注,周身汗毛自动竖。”可见,须菩提是空性法门的法器,佛陀见到
须菩提热泪盈盈,已经流出眼泪了,可以给他宣讲空性了!
〖悲泣〗:是从大悲方面来讲的。须菩提了知空性法门相当殊胜,但三界轮回中的许多
众生无缘得闻,于是生起无比的大悲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就像佛经中所说:“大
悲心是一切菩萨之根本,大悲心是一切智慧之母。”
〖稀有〗:藏文中有两个“稀有”,唐玄奘译的是“甚奇稀有,世尊!最极稀有,善逝
!”也是用了两次感叹。我们有些人也是这样,以前没有听过《金刚经》,现在知道它
的功德这么大,也快要流泪了。
须菩提为什么赞叹“稀有”呢?因为依靠这样的空性,...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儒道佛]求憨山大师书读
憨山大师《般若心经直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f18eb0100nxmw.html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
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
谓生死苦趣,犹如大海,而众生情想无涯,无明不觉,识浪奔腾,起惑造业,流转
生死,苦果无穷,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尘,烦恼永断,
诸苦皆尽,二死永亡,直超苦海,高证涅槃,故云彼岸。
所言心者,正是大智慧到彼岸之心,殆非世人肉团妄想之心也。
良由世人不知本有智慧光明之心,但认妄想攀缘影子,而以依附血肉之团者为真心
,所以执此血肉之躯以为我有,故依之造作种种恶业,念念流浪,曾无一念回光返照而
自觉者。日积月累,从生至死,从死至生,无非是业,无非是苦,何由得度?
惟吾佛圣人,能自觉本真智慧,照破五蕴身心,本来不有,当体全空,故顿超彼岸
,直渡苦海。因愍迷者,而复以此自证法门而开导之,欲使人人皆自觉悟,智慧本有,
妄想元虚,身心皆空,世界如化,不造众恶,远离生死,咸出苦海,至涅槃乐。
故说此经,经即圣人之言教,所谓终古之常法也。
【观自在菩萨...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1
禅修前行
我现在解说如何修习禅定。开始前,跪下来,双手合十置于心前,虔诚礼敬三
宝,口诵下文: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 bhagavā:
Buddhaṃ bhagavantṃ abhivādemi
薄伽梵[7]是阿罗汉、正自觉者:
我顶礼佛陀、薄伽梵。(一拜)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Dhammaṃ namassāmi.
法由薄伽梵善说:
我崇敬法。(一拜)
Supaṭipanno bhagavato sāvaka-saṅgho:
Saṅghaṃ namāmi.
薄伽梵的僧伽弟子行道正善:
我礼敬僧伽。(一拜)
以你的意、语、行表达对佛陀的敬意: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a.
礼敬薄伽梵、阿罗汉、正自觉者。 (三遍)
归依三宝:
Buddhaṃ saranaṃ gacchāmi.
Dhammă...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释唯识与中观千年间之误解
正释唯识与中观千年间之误解
古今甚多学佛人, 不解唯识与中观间之紧密相连关系, 误以藏密应承中观为真正中观,
然藏密应承中观是以意识为主体而强套如来藏中道体性之误会假中观, 并不符合真正中
观是以如来藏中道体性的论述 (中观般若宗所宗奉之三论 ---中论(龙树)丶百论丶十二
门论(龙树) ---皆依空性心如来藏之体性而破外道执有执无 ) , 以下开示简明的说明
唯识与真正中观间的正确关系, :
===
佛门之中自古以来一向存在空有之争,然而空有之争乃是未悟错悟者间之戏论,唯有言
说,都无实义。若行者能於大乘法上明心证悟之後贯通三乘主旨,通达佛法修道次第者
,便绝无空有之争可言,如实通达故。
一直有诸未悟学人错会唯识宗义,谓唯识主修心有,名为有宗,另谓三论宗(般若宗)依
方等般若宗义,名为空宗; 然此等判断实非正义,曲解正法。 後世末悟错悟佛子更执
此宗以破彼宗,遂成空有之争。,然实二宗皆同一宗,第以浅深有别,实无二致,皆因
未入正理,故生误会,而生诤论 ,达者了知二宗无二,皆是空性中道正理,无可诤论者。
未悟之人不解般若所说乃是空性 : 般若非谓遣之又遣丶一法不立之空也.
般若方等经...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载】福德
福德
巴利经文选读
(英译、编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Merit
A Study Guide Prepared by Thanissaro Bhikkhu
=======================================================================
原文版权所有 © 2005 美国慈林寺,仅限于免费发行。慈林寺许可人们在任何媒
体再版、重排、重印、印发。然而,编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
形式进行,译文与其它衍生作品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8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
目录:
◇引言
◇基本智慧
◇福德(Puñña)
◇布施(Dana)
◇持戒(Sila)
◇禅定(Bhavana)
◇证入流果的福德
◇超越福德
◇名词解...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磨血脉论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3-01-09/1652.shtml
达磨大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 作
原人之心,皆具佛性。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 原其至当之理,未有不言自己性中
本来真佛。
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人人不自委信,所以
向外驰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
,不假外求。
又缘种种法语,泛滥不一,转使学人惑乱本性,无悟入处。惟有「达磨血脉论」并「黄
檗传心法要」二说,最为至论,可以即证自己佛性,使人易晓。比之求师访道,钻寻故
纸,坐禅行脚,狂费工夫,相去万倍,此非小补。绍兴癸酉,见独老人任哲序。
达磨大师血脉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兴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
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
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
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5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达摩祖师血脉论
达摩祖师血脉论
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
何为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
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
,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
心外觅菩提涅盘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
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盘。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
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
不得。除此心外,觅佛终不得也。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
,不能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无益。
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
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
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36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2006
37
来自主题: Chicago版 - 寺庙里的那点荡事儿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saitama (Tamama), 信区: Joke
标 题: 寺庙里的那点荡事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18 00:57:50 2011, 美东)
【师傅,你知道我在想谁么?】【昨天那个女施主。
】【你怎么知道。】【我也在想。】【那你怎么睡得着?】【那是大方丈的闺女,想也
白想。】
【师傅,想必我在庙里呆不久了,我怕我控制不住自己。】【还想她呢?】【嗯。
】【那就别控制了,为师传你一套***经。】【你怎么不用?】【此经一生一念,一念
一缘,我已经有你师娘了。】【我靠,那我还是等等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吧。】【操,
没用,都会腻的。】
【小和尚,听说你喜欢我?】【不好说喜欢,只是看见你会乱】【听说你还想娶我
?】【不好说想娶,只是想永远和你在一起。】【妈逼,油嘴滑舌,你丫天秤座的吧?
】【阿弥陀佛,心直口快,女施主别不是天蝎的吧?咱俩正合】【合你大爷,你们佛门
弟子还信这个?我爹怎么带的队伍。】
【师傅,为什么咱早上要敲钟啊?】【因为我们没养鸡。】
【师傅,你什么时候教我武功?】...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3774
38
来自主题: Joke版 - zt 笑话 (长)
我的否已极了,可泰说他没空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四代,我去买四袋苹果
各位女同事,请不要对我放电,我老婆有来电显示
为人民服务的越来越少了,为人民币服务的越来越多了;挽着奶奶过马路的越来越少
了,挽着二奶过马路的越来越多了;日记里写帮过几次忙的越来越少了,日记里写上过
几次床的越来越多了!
漫漫人生路,总要错几步。
贫僧是自东土大唐而来,专程去西天拜佛求亲的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扮
只要功夫深,一日夫妻百日恩
现在衡量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是回床率
我先脱了,您随意
公司的无耻程度总是超出员工的想像
琴棋书画不会,洗衣做饭嫌累,拒绝生儿育女,上床按次收费。(新新时代女性宣言)
贵国有风险,投胎须谨慎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就会让你沉默
问世间情为何物?当然是一物降一物
我和脂肪做斗争,差点没牺牲
把事情复杂化,才能体现我们的工作能力!
出租车司机,司机中的战斗机!
我不但手气好,脚气也不错。
人有时也需要马桶精神,按一下按扭什么都干净了。
你让我放你一条生路,我就大发慈悲把你放牲了。
人生五种最高境界:1、事业最高境界:家人想你,情人盼你,单位念你。2...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2006
39
来自主题: Joke版 - 寺庙里的那点荡事儿
【师傅,你知道我在想谁么?】【昨天那个女施主。
】【你怎么知道。】【我也在想。】【那你怎么睡得着?】【那是大方丈的闺女,想也
白想。】
【师傅,想必我在庙里呆不久了,我怕我控制不住自己。】【还想她呢?】【嗯。
】【那就别控制了,为师传你一套***经。】【你怎么不用?】【此经一生一念,一念
一缘,我已经有你师娘了。】【我靠,那我还是等等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吧。】【操,
没用,都会腻的。】
【小和尚,听说你喜欢我?】【不好说喜欢,只是看见你会乱】【听说你还想娶我
?】【不好说想娶,只是想永远和你在一起。】【妈逼,油嘴滑舌,你丫天秤座的吧?
】【阿弥陀佛,心直口快,女施主别不是天蝎的吧?咱俩正合】【合你大爷,你们佛门
弟子还信这个?我爹怎么带的队伍。】
【师傅,为什么咱早上要敲钟啊?】【因为我们没养鸡。】
【师傅,你什么时候教我武功?】【佛门中人,慈悲为怀,大方丈有令,我们这种
清净小庙,不可学少林喊打喊杀。为师传你诸般经义,读懂念通,内心强大,见着那些
花拳绣腿的,舌灿莲花,灭他们跟玩儿似的。】【师傅,我懂了,知识就是力量。】
【咦?你怎么肿成了这个样...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0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我所见的真感应
弥陀接引、陀罗尼被现金莲花
灵蛇报恩
放生行善,众教奉行
业报难逃偿宿债
随缘,欢喜放生
今能念佛,又能放生,九品莲台高步无疑
大龟报恩
人间行者
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浩瀚师恩,无以为报
十年放生有感
后记
放生十...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1803
41
第三部:谁是天子
卷之十三:迷楼惊变
目录:
(第一回)迷楼
(第二回)大荒魔物
(第三回)傲世绝学
(第四回)虚与委蛇
(第五回)春锁桃枝
(第六回)符力士
(第七回)别有洞天
(第八回)化麟
(第九回)春梦了无痕
(第十回)仙灵大会
(第一回)迷楼
当两根纤长、精致、莹白如玉的手指离开如酥似雪的腰肢时,一切就结束了。
碧怜怜瘫软桌上,小钩子委顿于地,小玄则两手撑着桌沿喘气,眼中一片惘然,似
乎对眼前发生的事情迷惑不解。
武翩跹抬眼望向他,眸中隐有忧色。
餍足了蛊主阴精的阴阳蜱终于不再闹腾,小玄松缓下来,满脸疲惫,非为之前的销
魂,而是因为神智被蜮魇引大肆拘夺锁困。
“小玄?”武翩跹试探轻唤。
小玄抬头,非但像是不认得她,且仿佛连她叫的是不是自己都不确定。
“你……叫我?”男儿迟疑着问。
武翩跹眉心微蹙,丽容一寒,转望向碧怜怜,压在她颈侧的剑鞘稍稍发力。
碧怜怜一阵晕眩。
此时的她可谓祸不单行,除给七焰玄虹鉴重伤,体内的巨阙昙之毒也因为真气不足
无法压制,开始令她心神躁乱,至于好不容易遇见崔小玄这救命宝贝,然却转眼即失。
最要命的是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竟然杀出来个武三绝。
此乃玄教第...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1118
42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六朝 33
第一章
清晨时分,悠扬的晨钟还在洛都上空回荡,一匹疲惫不堪的健马踏着青石板上的白
霜,迈进通商里的坊门。它显然走了很长的路,赤红的皮毛上沾满尘土,马鼻喷出大团
大团的白气,矫健的四蹄也显得有些蹒跚。
马上的骑手是一名女子,她披着厚厚的披风,戴着一顶围着纱罩的兜帽,衣上同样
沾满风尘。她轻轻拍了拍马颈,一边游目四顾,似乎在寻找什么。
斜刺里闯来一条人影,一只手拉住马辔上的缰绳。阮香琳手指扣住袖箭,待看清来
人,提起的心才放下。
敖润戴了一顶翻毛的皮帽,穿着一袭灰扑扑的旧衣,看上去与街边的闲汉别无两样
。他牵着马绕到背巷,在一处不起眼的客栈前停下,然后呶了呶嘴,示意阮香琳进去。
阮香琳心下会意,她拍了下马侧的皮囊,低声道:“有信交给衙内。”说着拿起行
李翻身下马。
敖润点了点头,随即牵起马匹,绕到街巷另一面的文泽故宅。
刚一站定,阮香琳就觉得双腿又僵又木。为了及早把货物送到,她昨晚从伊阙入关
之后,一路未曾休息,连夜赶到洛都,城门刚一开启,便即入城。这会儿终于找到地方
,紧绷的心神略一松懈,顿时觉得疲劳难耐。可一想到即将见到那个人,这点疲惫也算
不得什么了。
客栈的掌柜她也曾见过,是与敖润... 阅读全帖
E*********g
发帖数: 185
43
in case you didn't read it before.
=============================================
成就山法精华--大圆满修持精要
(修持山上闭关法,易成就之明显教授及所采取精华)
顿珠仁波且开示
顿德、罗布、诗卓三位仁波且合译英
李福衡、陈承泽、陈健强合译汉
恭敬顶礼最高荣耀及仁慈无比上师尊足前以归依。
求加持我及我的眷属弟子们,令内心很快生起觉悟!无有颠倒,在这一生得持勝地

对这些幸运的人,因他们过去曾发十分清净心,具足善业,对殊胜怫法,甚深密义
的大圆满,及上师
开示具足信心,发愿修行直至究竟。现在因缘成熟,乃示这个讲解,以便作为在山闭关
的入门方法!对於
修大圆满满非常重要。
教导分三:
第一前行:先断除欲念及执著,以求法之念,净化自心。
第二正行:先除去关於见、修、行各种错误的观念,然後实践修行。
第三持续修行:严守三昧耶戒律及誓句,完成今生修行应做的事。
第一前行
很奇怪?我们的意识有时能明显察觉一切!但有时却非常蒙昧混乱。意识与本觉,原
本是同一体...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 贾题韬居士讲
第十三讲 禅宗的开悟(四)
根据习惯的说法,中国的禅宗是从印度直接传过来的,在《景德传灯录》中又有‘拈花
公案’之记载:释迦牟尼佛在人天百万众前拈花示众,大众茫然;唯有大迦叶尊者破颜
一笑……世尊便传给他‘不立文字’的‘正法眼藏’,并付衣为证。禅宗就这样地以迦
叶尊者为第二祖而代代一脉相承,且自标为‘教外别传’。直传到第二十八代达摩大师
时,恰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达摩于梁武帝普通七年( 526)经广州而至金陵,
在金陵会见了梁武帝,但语不投机,遂北行达魏,止息嵩山少林寺。壁观之余,以‘二
人四行观’教人。后来大师把自己在印度继承的‘教外别传’祖位授给了一个叫慧可的
中国高僧,并付以《楞伽经》印心。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给弘忍,弘忍最
后传给了慧能大师,他是东土禅宗之第六祖,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影响于中国佛教最大
的是他,光显禅宗的是他,使佛教摆脱教条主义的是他,使佛教深入生活和中国文化密
切结合的更是他。他可以说是把中印文化从佛教的实践中结合起来的第一人。
六祖慧能大师本是岭南新州一位姓卢的樵夫,本来一字不识,当然谈不上有什么文化。
因听人诵《金刚经》而有省,于是就跑到黄...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7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欲望是苦
欲望是苦
梭巴仁波切/开示
释妙喜/恭译
不随顺欲望便是修行,随顺欲望则非修行;就这么简单。噶当派格西圣口宣说的开示《
启开佛法之门》,他们所修行体验到的是,要断除世俗八法,免除贪执今生的欲望。不
管你是否修行佛法,世俗八法的恶念是一切障碍、问题的根源。一切不如意事,都肇自
世俗法的念头。
当你被告以应当舍弃欲望,你觉得好像是要你牺牲快乐。舍弃了欲望,你就没有快乐可
言,你就一无所有,孑然一身。你的欲望被没收,快乐被剥夺,留下空荡荡的你,好像
泄了气的汽球。你觉得好像身体里面的心被掏空,好像你失去生命了。
这是由于你还没有了悟欲望的过患,没有认清欲望的本质是苦。其实欲望本身是受苦、
病态的心。若欲望薰心,心会产生幻觉使你看不出有别种快乐,真正的快乐。
譬如,当你对一个对境产生欲望,而享用它,你安立这种经验为“乐”。对你来说,这
好像是乐,其实只是苦。当你一直持续那个行为,例如吃东西,你的快乐不会增加,只
会减少。一旦肚子饱了,你的快乐就变成苦苦。在那个行为苦的本质还不明显之前,看
起来好像是乐,不过等到苦的本质显著了,它就变成苦苦。当苦还不明显,被称为“乐
”的感受,好像真的是乐,可是...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7
“若诸有情当作佛 行超普贤登彼岸”
“本经之首第二品名「德遵普贤」,与会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今于经末,
乃云「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前云「德遵普贤」,今云「行超普贤」者
何耶?且此一句乃《唐译》原文。译者乃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译文自当不违经旨。且
《唐译》于经首亦云会众「咸共遵修普贤之道」。可见前之「德遵普贤」与后之「行超
普贤」,俱是梵经原旨。而非译笔有误也。且此不但无误,而实是释尊慈悲至极,剖出
心肝,与众相见。盖普贤乃大行菩萨,表差别智,称为华严长子。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愿而称王,以普贤之愿,广大无际,穷劫无尽,导归极乐,利济无尽,故称大愿之王
。是故本经来会圣众,咸遵普贤之德也。但此经中,世尊于方便中独垂方便,于圆顿中
更显圆顿,直以信愿持名一法,广摄六度万行。圆摄十大愿王,直入一句佛号。摄尽普
贤无边行门。会归文殊一行三昧。文殊表根本智。一行三昧者,「系心一佛,专称名字
」也。故知持名一法,直是醍醐,广含众妙。普贤十大愿王是从根本智而差别智。今则
广摄愿王,唯倡信愿持名。是乃从差别智,复归根本。故云「行超普贤」也。盖持名之
妙行,以果觉为因心。因果同时...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8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慈航法师 著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我们要用甚么方法
去判断这法是有,那法是没有呢?据古来大德告诉我们,判断法的有无,要用五种方法
,佛经上叫做五量:一是现量,二是比量,三是圣教量,四是譬喻量,五是神通量。现
在分别说明如下──
甚么叫做现量?「量」是度量,例如:轻重要用秤量,长短要用尺量,好歹要用心
量,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现」有三种:一是现在,简别不是过去和未来;二是
现有,简别不是此刻未有的人物;三是现露,简别不是现在虽有,而隐藏在里面看不见
的东西。要具足现在、现有,和现露这三个条件,而不用意识思索能够直觉亲证到这境
界,才可以叫做真现量。在佛学上说: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
,那是直觉,以及定中缘境,正智契真如,第八识所缘的境界这都叫做现量。
甚么叫做比量?「比」是比较,真正的比量,要有宗旨、因由,和事例。这宗因喻
,叫做三支比量。例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看见有生的人物,就知道将来一定会
破坏,听到隔壁有说话的音声,就知道里面有人,这都是用... 阅读全帖
w******o
发帖数: 442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第三十二节课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果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执著,修持一切善法,即可得到无上正等觉
的佛果。”
我们因地时积累资粮、忏悔罪障非常重要,但在这个过程中,应减少自己的贪执和实执
。假如一边对众生佛陀、基道果有很深的实执,一边去修持的话,无法获得究竟的果位
。《六祖坛经》云:“此心本净,无可取舍。”所以,心要清净,修持时不能有人我与
法我,应该远离四相,这样才可得到无上佛果。否则,所做的善法、所积累的资粮都成
了实执,只会获得暂时的人天福报,而不能直接趋达菩提。
有些没有通达究竟空性的小乘行者,始终将积累资粮获得佛果执为实有,认为自己所做
的善业永远不灭。尽管在名言中佛说了因果不虚的道理,但从实相而言,基道果或轮涅
所摄的一切法都是无生大空性。所谓的佛果,也没什么可得的,《楞严经》云:“圆满
菩提,归无所得。”名言中虽可承认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以实相来观察,首先
要远离四相修持,最终方能得到无实之佛果。
这次听闻《金刚经》,大家要减少对善根、如来等法的执著,如果没有减少,轮回之因
——实执没办法断掉,那就得...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解脱的原理——慈诚罗珠堪布
一、闻思修三,不可脱节
对每个希求解脱的修行人来说,闻思修三者,是不能相互脱节、有所偏废的。其中第一
步,是闻思学习。因为初学者的知识不够、经验不足,很容易出偏差。如果没有闻思,
根本不懂修法,仅仅是烧香、拜佛、念经,就无法真正解脱。刚学佛法的时候,可以先
暂时不修,等学了一段时间以后,就要开始修行。小乘戒律也规定,凡是没有窍诀的人
,都不允许修行,因为没有窍诀的指导,修行不会有什么结果。如果时间不多,就根据
自己的情况,选择听闻目前最需要的法,有剩余的时间,再听另外的课程。当然,如果
时间充裕,肯定是学的越多越好。
但仅仅听闻还不够,在学理论的同时,更要学习如何实践这些理论,以指导下一步的修
行。佛教不像其他宗教,不是硬性规定必须盲从、迷信,而是要求后学者要智信。佛经
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经得起考验,证据确凿、颠扑不破的真理,都是自己可以思考、推
导并亲自证悟的。通过思考与推导,更能坚定信心。信心坚定以后,不但可以帮助其他
人,同时对自己的修行更有用。所以,佛要求大家尽量学会思考,思考得越深越好。当
然,如果信心很足,认为佛说的不会错,也可以不加判断、不予分辨地照搬照学,这样
不思维也...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