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发帖数: 566 | 1 一、通问
问: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是何等事?(余萍)
答:大事者,生死也。请细思想,人间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惟此事独佛能了之,所
以应世,来为众生解决此事也。
问:人生究竟为什么活著?佛教如何说法?(施无畏)
答:此名人生观,各个观点不同,佛法谓是善恶业力牵引。一度来受果报。悟者借此寻
求解脱,迷者再造新殃,再受后报。
问:世上宇宙真理是否有一个?谁(哪一个宗教)是唯一真理?(黄圣吼)
答:此问题颇笼统,宇宙之大,事物之多,要从何处说起。兹可说,各事物各有真理,
若归纳之,有一个总真理,所谓‘万法归一’。此‘万法归一’,名‘一真法界’,而
不与万物俱,万物生灭无常,‘一真法界’,如如不动,所以名为真也。何种宗教悟得
此理,且有把握办得到,便是真理宗教。
问:佛与圣人有何区别?(李中心)
答:圣人种种不一,有世间及出世间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世间圣人,仅以我国
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世间圣人,十地菩萨降而至缘觉声闻
等皆是也。佛则与此两类皆不同,即上两类圣,所知所能者,佛皆知能,佛所知所能者
,上两类圣,有所不知不能。
问:佛教救世有出世的独立人权,为...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2 佛遗教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
。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
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卑畜生,一
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
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
,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
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
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
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
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
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
,将当 |
|
x*********o 发帖数: 208 | 3 27.十字路口的禅坐者——乍南达日巴
在阿阇黎中恩扎布德和拉瓦巴面前,乍南达日巴尊者听授了光明大乐教言。
尊者降生在西方圣达一个叫绕拓扎的城市里,虽然为贫民种姓,却福报巨大,家财万贯
。后来他出家,在一家寺院受比丘戒。他在拉瓦巴尊者面前听授教言时,虚空传来声音
说道:“你应该到邬金地区去修持,在那里你会得到所欲的成就。”
到了邬金,尊者在中恩扎布德、明妃拉吉嘎拉和阿阇黎嘎扎巴塔面前,听取了如海的续
部教言。有一次,他在大尸陀林修行时,现量目睹了黑鲁嘎坛城,许多金刚空行母赐予
他灌顶,他当下获证大手印成就。之后,他长期住在邬金地区,饶益了无量众生。
后来,尊者来到果登巴绕城,人们把他与众不同的行径当作饭后茶余的笑料,在很长时
间里,尊者未作任何表示。
有一天,城中三个地位显赫的人物挺胸凸肚地走过一个十字路口,见阿阇黎在那里坐禅
,他们不由得瞠目结舌。
“这个瑜伽士是一个盲人。”三人中的一个说道。
“这不是瑜伽士,他是个哑巴。”另一个说。
“不,”第三位说,“这只是一具死尸。”
尊者不动声色地说道:“愿你们成为你们所说的那样。”
话音刚落,那个说尊者是盲人的人眼睛瞎了;说尊者是哑巴的人发不... 阅读全帖 |
|
i******8 发帖数: 93 | 4 佛遗教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
。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
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卑畜生,一
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
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
,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
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
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
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
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
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
,将当 |
|
r******3 发帖数: 586 | 5
严格来说,持戒确实可以解脱,不过这里的持戒,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想象的持戒而已。
我记得经典上是说过有些人是靠戒来成就解脱的。
无数人就是死在破戒上,对戒的轻视也是大乘佛教越来越变质的原因之一。
真正的持戒,不是自我压抑,也绝对不是简单的什么不杀生,不偷盗那么简单。
真正的持戒,是用来终止无始以来形成的一种严重的“惯性”。
我们就是刹不住的车,而严格的戒律让这刹不住的车,逐渐变慢,直到最后停止。 |
|
J******s 发帖数: 7538 | 6 为何我生如此
业果法则的开示
喜戒禅师
郭姿妤 译
为什麽人有富有贫穷、长寿短命,聪明愚钝的差别?
佛教的业果法则能够解释人类差异及不平等的问题,
了解业果法则能帮助我们改善、掌握自己的未来。
业解释人生的差异
这一次的主题是业。许多人并非一生下来就是佛教徒,但却为佛教中业的理则所吸引,
因为它解释了为
什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差异,以及明明是个好人为何却在这一生受尽苦难的原因。
我认识一名义大利人,他花了极大的精力去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及差异性的问题,
他一直反覆思索
这些问题,也询问过许多人,却一直得不到满意的答桉。有一天,他拿到一本佛书,当
阅读到有关业的法
则时,他非常满意业的解释。于是,他决定更深入地研读佛学,并前往东方剃度出家,
成为佛教僧侣,直
到他八十岁往生为止,都维持着佛教僧人的身分。这一切都是源于他被业的法则所吸引
的关係。
业不是道德轨范,如果认为它是道德轨范,那将令人不禁联想到会有个人坐在那儿审判
人类。其实,没
有任何人会坐在那儿审视人们所做的一切,只有业的法则。业不是道德审判,没有所谓
的赏罚,根据业
的法则,假使你做了一些善行,就会得到好的结果,反之,你做恶...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7 第6章 临济法门(一)——临济宗的创立
一、黄檗希运
禅宗自从南北分宗,就开始走上多头发展的道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势由盛
趋衰,而禅宗则名家辈出,山头林立,呈现出繁荣景象,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都序》
,谓其所述禅门诸宗“殆且百家”,南侁、北秀、牛头、石头、荷泽、保唐、赵州,诸
宗大师龙吟虎啸、各擅胜场,禅宗由此走向鼎盛。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
原因,中晚唐以后,禅宗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秀的北宗禅,再也不见有名僧闻世
,而慧能的南宗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成为南宗禅的
策源地。其中又以江西禅风最盛,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黄檗希运等等,皆不世出的大
禅师,他们的门下遍布大江南北,使慧能顿悟以新的风格播扬天下。
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
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最
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原因,可追溯至黄檗希运。
一、黄檗希运
希运,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 阅读全帖 |
|
i***r 发帖数: 292 | 8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教法。不听舍小小戒、不赞成女人出家,都是为了
正法久住、利益群生。而尊者平日有时呵斥阿难及结集时以六事责阿难,都是基于长辈
对小辈的爱护与教导而严词加之。正是在大迦叶的强力调伏下,阿难很快证果。尊者完
成结集后又将佛法转付给阿难,而自取涅槃。尊者所做的一切,没有丝毫的个人私心,
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为法久住、利益群生的无我大悲。菩萨行者也要自利,声闻行者也会
利他。因此世人不应落入大小乘对立的窠臼,贬斥、诬谤、讥毁尊者,而应该礼敬、信
顺、赞叹乃至学习尊者。
【关键词】 大迦叶 悲心
前 言
佛教中自从出现大乘思想以后,大乘佛教不断兴盛发达的过程就是不断贬斥、抑制
声闻教法...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9 一时,佛在舍卫城(Rajagadha)。城中有一施主(Pindadayaka),财富圆满如多闻天
子(Vaisravana,四天王中北方天王,佛教中为护法并恒施福之神。《法华义疏》云:
“恒护如来道场而闻法,故名多闻天子。”),崇奉外道宗派,娶妻后过着幸福美满的
生活。不久,其妻生下一子,肤色金黄,头如宝伞,鼻形妙高,具种种相好。施主为孩
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及酥油等各种食品喂养
,孩子如海中莲花般迅速成长起来。到他蹒跚学步之时,施主为他买了只聪明活泼的小
母狗(Soni)。这只狗不喜外道,喜欢内道,每次见到外道信徒总是发狠狂吠,扑上去
撕咬他们的衣服,看见内道比丘(Samana Bhikkhu)时却高兴地摇尾、转绕、舔脚,如
是等等,行为十分恭敬。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Bhagava)及十方三世诸佛(Buddha),均具有二种智慧、四无畏
(Catasso Appaman Nayo,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
畏)、七菩提支(Saptabodhyanga,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念觉支
、定觉支、行舍觉支)、八...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10 27.十字路口的禅坐者——乍南达日巴
在阿阇黎中恩扎布德和拉瓦巴面前,乍南达日巴尊者听授了光明大乐教言。
尊者降生在西方圣达一个叫绕拓扎的城市里,虽然为贫民种姓,却福报巨大,家财万贯
。后来他出家,在一家寺院受比丘戒。他在拉瓦巴尊者面前听授教言时,虚空传来声音
说道:“你应该到邬金地区去修持,在那里你会得到所欲的成就。”
到了邬金,尊者在中恩扎布德、明妃拉吉嘎拉和阿阇黎嘎扎巴塔面前,听取了如海的续
部教言。有一次,他在大尸陀林修行时,现量目睹了黑鲁嘎坛城,许多金刚空行母赐予
他灌顶,他当下获证大手印成就。之后,他长期住在邬金地区,饶益了无量众生。
后来,尊者来到果登巴绕城,人们把他与众不同的行径当作饭后茶余的笑料,在很长时
间里,尊者未作任何表示。
有一天,城中三个地位显赫的人物挺胸凸肚地走过一个十字路口,见阿阇黎在那里坐禅
,他们不由得瞠目结舌。
“这个瑜伽士是一个盲人。”三人中的一个说道。
“这不是瑜伽士,他是个哑巴。”另一个说。
“不,”第三位说,“这只是一具死尸。”
尊者不动声色地说道:“愿你们成为你们所说的那样。”
话音刚落,那个说尊者是盲人的人眼睛瞎了;说尊者是哑巴的人发不...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11 下面是佛缘网某牛人对不思经的诠释,
-----------------------------
贤友,戒是有意图的。
如果一个人,他有意图要成就定,那么,如果他的戒不能住立,他的定就不能住立。
因此,戒的增上,是为了定的增上。
在这里,有一个人,他这样想——让我不恶作吧(不活在追悔与不安之中),
然而,他不持戒,那么,他即使如此意图,他的意图也无法达成。
在这里,有一个人,他这样想——让我不恶作吧(不活在追悔与不安之中),
然而,他努力持戒,这个时候,他不必一直想【让我不恶作吧】,他不必乞求大师与同
修说【让我不恶作吧】,
当他的戒确立,他以此确立的戒为近因,而不恶作。
就好像水不必一直意图说,让我流吧,让我流吧,但当农夫做了渠道后,它就流。
在这里,有一些人,是意图不恶作者,然而他不持戒,他的意图是难料的,他空有意图。
在这里,有一些人,是意图不恶作者,他持戒,然后,不必一直仅仅意图,他得到该意
图的成果。
------------------------------
解释是很到位的, 但是我不是很同意 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最后一句把不应 翻译成了 不必一直仅仅意图 |
|
k***y 发帖数: 62 | 12 清海师父伟大弟子变得比当年的释迦牟尼、达摩、几祖、苏格拉底、穆罕默德五界最智
慧明师伟大在哪里?
共32条
2016.10.19
清海师父在“师父教堂”中说:“我来,是为了使你们变得伟大……一位伟大的明师或
一位伟大的老师,并不是能将他自己变得伟大,而是能将其它人变得伟大”
清海师父使教堂变得比当年的释迦牟尼、达摩、几祖、苏格拉底、穆罕默德五界最智慧
明师伟大在哪里?
教堂佛比当年五界最智慧明师伟大在1:
教堂佛成佛后曾开过师父的教堂博客空间,18个师父群、态度决定一切空间(上面拥有
十万篇正能量文章,拥有七十万张正能量图片),当下教堂佛还拥有128个教堂佛博客
空间,拥有120万篇以上正能量文章,2个深沉打坐群;
教堂佛成佛后通过天父恩赐的7000个同门邮箱及各个网络空间,公开免费分享清海师父
公开发表所有教理1300多篇,将清海师父公开发表的所有视频、音讯5000多盘公开免费
分享给所有需要的真修者;
教堂佛成佛后通过天父恩赐的7000个同门邮箱及各个网络空间,公开免费分享教堂佛探
讨、研习清海师父教理文章数万篇《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经》;
仅2011年12月24日到2013年2月22... 阅读全帖 |
|
k***y 发帖数: 62 | 13 清海师父伟大弟子变得比当年的释迦牟尼、达摩、几祖、苏格拉底、穆罕默德五界最智
慧明师伟大在哪里?
共32条
2016.10.19
清海师父在“师父教堂”中说:“我来,是为了使你们变得伟大……一位伟大的明师或
一位伟大的老师,并不是能将他自己变得伟大,而是能将其它人变得伟大”
清海师父使教堂变得比当年的释迦牟尼、达摩、几祖、苏格拉底、穆罕默德五界最智慧
明师伟大在哪里?
教堂佛比当年五界最智慧明师伟大在1:
教堂佛成佛后曾开过师父的教堂博客空间,18个师父群、态度决定一切空间(上面拥有
十万篇正能量文章,拥有七十万张正能量图片),当下教堂佛还拥有128个教堂佛博客
空间,拥有120万篇以上正能量文章,2个深沉打坐群;
教堂佛成佛后通过天父恩赐的7000个同门邮箱及各个网络空间,公开免费分享清海师父
公开发表所有教理1300多篇,将清海师父公开发表的所有视频、音讯5000多盘公开免费
分享给所有需要的真修者;
教堂佛成佛后通过天父恩赐的7000个同门邮箱及各个网络空间,公开免费分享教堂佛探
讨、研习清海师父教理文章数万篇《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经》;
仅2011年12月24日到2013年2月22...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14 大手印
譬如白教修的最高深法大手印法。大手印法并不是另外再起一个手印或结什么手印、念
什么咒。为什么叫手印呢?就是我们的一法界,就是我们的无漏自性。如西游记里的孙
悟空翻跟斗,一翻就是多少里。释迦佛说:“你在我掌里翻翻看!”孙悟空心想,你的
手有多大?我一下子就翻出去了。真的能够翻出去吗?他翻了几个跟斗还是翻不出去,
还在释迦佛的手掌心。真法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只手,所以不结手印,无手印之手印
,所以叫大手印。
大圆满法
红教的密法是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和禅宗完全一致,大圆满法分两部:一是彻都,一是
妥嘎,彻都是立断,当下就把妄念断掉,让你明心见性;妥嘎是顿超,法身向上。禅宗
讲破三关,破初关、重关、牢关,最后法身向上,其所说和禅宗完全一致。纵然肉体完
全化为虹光体,皮肤肌肉骨头完全化成光体,走的时候一道光,连肉身都没有了。假如
你已经证成虹光体,心里仍有虹光体存在,还是宇宙之间的游魂,还不究竟,还有黏着
,正如禅宗所说“才有所中,就成窠凹不行”一样。不论修什么法,起初修,入手虽有
不同,譬如净土宗从念佛入手;禅宗从参话头入手;密宗从持咒结手印入手,但修到后
面都是归于禅,都归入禅定,但... 阅读全帖 |
|
r******3 发帖数: 586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03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当心 邪教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30 21:42:43 2010, 北京)
严格来说,持戒确实可以解脱,不过这里的持戒,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想象的持戒而已。
我记得经典上是说过有些人是靠戒来成就解脱的。
无数人就是死在破戒上,对戒的轻视也是大乘佛教越来越变质的原因之一。
真正的持戒,不是自我压抑,也绝对不是简单的什么不杀生,不偷盗那么简单。
真正的持戒,是用来终止无始以来形成的一种严重的“惯性”。
我们就是刹不住的车,而严格的戒律让这刹不住的车,逐渐变慢,直到最后停止。 |
|
a**u 发帖数: 8107 | 16 ☆─────────────────────────────────────☆
ray (快乐的石头) 于 (Thu Apr 30 17:27:58 2009) 提到:
佛遗教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
。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
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卑畜生,一
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
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
,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
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
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
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
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 |
|
a**u 发帖数: 8107 | 17 ☆─────────────────────────────────────☆
runsun (runsun) 于 (Tue Jul 27 02:27:58 2010, 美东) 提到:
北传《大般涅盘经》说,佛般涅盘是二月十五日,还说明了为什么要在二月十五日般涅
盘,以二月十五日是个好日子,说二为双,比喻成福慧二德,月至十五才圆满,所以以
月十五日来比喻圆满,因此二月十五佛般涅盘,正是比喻佛的福慧二德圆满,又说此时
正值春耕,是播种的好时节,所以佛般涅盘,使众生在最好的时节种下福田。因此任何
一位佛都是二月十五日般涅盘的。这就是北传《大般涅盘经》的说法。
北传的《佛般泥洹经》,明确说明了佛般涅盘的时间是“四月八日”,并说诸佛出生、
成道、涅盘都是四月八日,春夏之交,毒气消减,所以诸佛选择这个日子。这是北传《
佛般泥洹经》的说法。
如果这两部经典都是真经,那么这意味着佛陀竟然有两个般涅槃的日子。
请advancing同学解释一下,这叫不叫矛盾,如何能把这矛盾统一起来。
正常的逻辑是这两部经典,要么两个都是伪的,要么一个是伪的。绝无可能两个都是真
的。
我觉得应机说法也不至于把佛...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8 摩诃衍撰 (依据敦煌本辑校)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皆云:离一切
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问:所言大乘经者,何名大乘义?
答:楞伽经曰:缘有妄想,则见有大小乘,若无妄想,则离大小乘,无乘及乘者,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大乘。
第一问:或有人言,佛者无量多劫已来,无量(一九)功德,智聚圆备,然始成佛
;独离妄想,不得成佛。何以故?若只离(二〇)妄想得成佛者,亦不要说六波罗蜜,
十二部经,只合说令灭妄想,既若不如是说,于理相违。
答:一切众生,缘无量劫已来,常不离得三毒烦恼,无始心想习气妄想,所以流浪
生死,不得解脱。准诸法无行经上卷云:若一切法中,除却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人名
为已得度者。又金刚三昧经云:佛言一念心动,五蔭俱生,令彼众生,安坐心神,住金
刚地,既无一念。此如如之理,具一切法,又金光明经第二云:一切烦恼,究竟灭尽。
是故法如如,如如之智,摄一切佛法。又楞伽经第二云:但离心想妄想(二一)㈨则诸
佛如来法身不思(二二)议智慧,自然显现。又法身即顿现,示报身及以化身。又诸法
无行经:佛...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21367 | 19 《佛垂涅槃略说教诫经》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是汝等
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婢
、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和合汤
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
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
求度。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此则略
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
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
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
好的好的,体育局是不断汇报体重变化还是锻炼日记? |
|
l*****a 发帖数: 38403 | 20 这个,有什么地方不一样的?
原始佛教
釋尊悟道的那一刻,就是佛法的起源。當時釋尊的年齡為三十五歲(大約是西元前528
年),他體悟到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幻的,他的覺醒就像是從睡夢中醒來般,了解到娑婆
世界的所有眾生,因為無明,導致必須在永無止盡的六道輪迴裡,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於是,釋尊決定「逆著時代潮流」,向受苦的眾生,宣說覺醒的解脫之道,也就是教導
佛法。
有四十五年的時間,釋尊在印度中部的恆河平原來回行腳、佈道,傳遞他深廣、超凡的
覺悟。有時他直截了當地開示,有時則詳盡闡述,而逐漸形成了一個綜合精神、心靈與
實效層次的教理體系。釋尊的證道和覺悟的法教,透過無數未曾中斷的宗派導師傳承下
來,並擴展到許多國家。其中還有不少宗派,至今依然十分興盛。
西元前483年,釋尊入滅,佛法正盛行於中印度。當時已有許多在家護法居士;然而,
佛教團體的重心還是在出家眾,包括眾多的阿羅漢(即「應供」,此生成就涅槃者)。
此外,數不清的佛教寺院,一座座矗立在當時的各大城市,如:王舍城、舍衛國和吠舍
離。
佛陀教法的結集
根據傳統說法,首先繼承佛陀衣缽的大弟子是摩訶迦葉尊者,他負責統整佛陀的教法。
在佛陀圓寂...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144 | 21 我本人还推荐越尘居士的莲舟集。。对初学的朋友树立很多正确的方向很有好处。。内
容很多, 下面是一部分初级的内容目录。。
2、观念与融通
学佛入手在哪里?
从自己现有的因缘条件上做起
理想与信仰
一定要抛弃自己是一个失败者的自我意象
善知识的“显现”
假装的平等也好,慢慢就弄假成真了
关于福慧双修
苦难可以使软弱者沉沦,苦难同样可使强者更加智慧
新习惯代替旧习惯,只有不懈地坚持才能成功
理想主义与浪漫情怀
人各有志,求同存异
磕头和烧香是人们表达对佛尊敬的传统方法
礼佛随笔二则
达则兼济天下之说的眼光尺度
我们应该感谢众生,是众生给了我们积福的机会
3、归依与学佛
致文森善知识:关于皈依三宝。
归依佛门不等于出家
礼敬是皈依的基本含义之一
关于鸡鸣寺的点滴回忆
寻师且等慢慢自己稳定下来再说
在美国中部想三皈依,当去何处?
在新的环境如何学佛
佛法的大门是向任何人敞开的
大学生如何学佛?
学佛从何处入手?
分清个体的行为与团体意志
4、迷信与正信
云何使现世众生生起正信?
善恶的标准:利人还是害人
要改运不如积德
这个地方有什么可糊涂的?
附佛外道的命运如何?
西瓜靠大边的自信
点评某民间...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22 空性的诚实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The Integrity of Emptiness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原文版权所有 © 2006 坦尼沙罗比丘。免费发行。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版、重
排、重印、印发。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进行,
译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7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以佛陀教言之精深,对于评估智慧却有一则简单的测试。他说,有些事你虽不
乐为,但知其将引生乐果,有些事你虽好为,但知其将造就苦果; 在多大程度上你能使
自己行前者而避后者,便决定了你的智慧程度[1]。
这项智慧的评估准则,来自于佛陀的一则洞见,即: 有动机的行动[业]在塑造
我们的悲喜痛乐等体验上,起着根本的作用。既然行动如此重要,又备受误导,智慧在
促行真善之业时,必须机智有方,巧胜短视偏见,趋向持久之乐。
由于佛陀从业果角度审视一切...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GoLost (GoLost),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佛法、道德与菩提心-宗萨钦哲仁波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7 10:36:32 2015, 美东)
所谓「客观」的佛教学者们的信仰
赖瑞(Larrie)要我谈谈佛法与道德、佛法是否为一条说教之路,以及什么是真正的菩
提心?我刚从东方过来,有一点晕头转向。到达之后我马上去了牛津,此刻我应该正在
牛津做某件事。晕头转向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和牛津的一些学者们谈话。他们很棒,
真的很棒。那里有许多所谓的佛学教授或佛教专家,他们强烈否定转世,他们不相信佛
陀给过「不二」及诸如此类的教授。这教导了我许多。就在昨天,我提到卡尔‧
波普尔(Karl Popper)。我只听过他的名字,但从未真正了解他。在牛津有人告诉我,
他们正在「客观地」研究佛法;这很有意思。这些都让我晕头转向,因为我必须切换到
佛教徒的思维,以便讨论今天这个主题。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理解「不二」并不容易
如果不谈「不二」,我觉得我们不可能真正谈论佛法,但「...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4 45.犀牛头师具义金刚
虽说是词句传承,实际上也是续部传承。大多数续部传承是那洛巴和梅志巴传下来的,
有些是从龙树菩萨——胜天——罗睺罗——月称论师——光源论师——智称——仙得巴。
数量不菲的续部传承是由文殊友传给婆罗门智慧金刚和菩提金刚。
还有一种传承:吉祥智慧洲—寂友论师—吉祥部—芝乐巴—那巴洲(黑生)—曼巴侠(
医师足)。这后四位传给文殊智——具义金刚——思得布拉——阿底峡尊者——尊瓦巴
——大金刚座者。
另一个传承是:芝乐巴—拓嘎那—仙得巴—加纳西尔摩卡—阿底峡尊者—大金刚座者—
中金刚座者。
还有一种传承:游舞金刚,他从邬金迎请了许多续部——勒勒班扎——文殊吉祥智慧。
这位阿阇黎以带牛角的威猛坐式修持大威德瑜伽,流传有一位大日国王曾被他掀翻在地。
文殊吉祥智慧传给具义金刚——又称秀拔瓦或婆罗门华筝,获大手印果位。有一次,南
方贝塔那有一位外道国王要将一位讲经说法的三藏比丘斩首示众,阿阇黎闻讯前往,请
求外道国王手下留情。外道国王说:“既然你替他求情,我可以放他,但有一个条件,
你要用自己的头来交换。”
阿阇黎当即砍下自己的头,把它送给国王。随后,他又在自己的头部安了一个犀牛的...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5 三、持戒
‘持戒’二字的意义,我想诸位总是明白的吧!我们不说修到菩萨或佛的地位,就是想
来生再做人,最低的限度,也要能持五戒。可惜现在受戒的人虽多,只是挂个名而已,
切切实实能持戒的却很少。要知道:受戒之后,若不持戒,所犯的罪,比不受戒的人要
加倍的大,所以我时常劝人不要随便受戒。至于现在一般传戒的情形,看了真痛心,我
实在说也不忍说了!我想最好还是随自己的力量去受戒,万不可敷衍门面,自寻苦恼。
戒中最重要的,不用说是杀、盗、淫、妄,此外还有饮酒、食肉,也易惹人讥嫌。至于
吃烟,在律中虽无明文,但在我国习惯上,也很容易受人讥嫌的,总以不吃为是。
四、自尊
‘尊’ 是尊重,‘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可是人都喜欢人家尊重我,而不知我自
己尊重自己;不知道要想人家尊重自己,必须从我自己尊重自己做起。怎样尊重自己呢
?就是自己时时想著:我当做一个伟大的人,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比如我们想做一位清
净的高僧吧,就拿高僧传来读,看他们怎样行,我也怎样行,所谓:‘彼既丈夫我亦尔
。’又比方我想将来做一位大菩萨,那末,就当依经中所载的菩萨行,随力行去。这就
是自尊。但自尊与贡高不同;贡高是妄自尊大,目空一 |
|
a*****y 发帖数: 33185 | 26 佛教与印度教
——摘自“佛教天地”网站
印度教的简介
佛教与印度教思想的差异
信仰不同
业报轮回思想
修行解脱思想
佛教对印度教的影响
佛教和印度教,同属于古老的东方宗教,同源于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学
习和领会。然而佛陀并非毫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以批评的态度,透过个人的修证体
验,对于婆罗门教的主张,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说有“我”,佛教则说
“无我”;印度教说“梵”为宇宙之体,佛教则说诸法因缘生灭的本体是空;印度教严
格区分阶级制度,佛教则提倡一切众生平等;后期印度教的派别中出现以苦行或乐行的
修持,佛教则主张“中道”为修行原则等。
尽管在学说上彼此各成体系,但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与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
也丰富了印度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当古印度中的四姓阶级转信佛教,悟道证果,乃至在
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壮大自宗,都显而易见佛教的出现为印度教的过去提供了深刻
的反省,也为印度教的未来指出了宽阔的走向。
印度教的简介
西元前十六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开始了印度...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2192 | 27 菩萨道 - 菩萨道
菩萨道是大乘行者由发心修行到成佛中间的漫长路程,由于除自修自渡外,渡众生是
重要的工作,要完成这种艰困的工作,就必须要有动机,它是渡生的动力,这就是慈悲
心(在佛教中以大慈弥勒菩萨与大悲观世音菩萨为代表);要有目标,就是宏伟的愿望
(以大愿地藏菩萨为代表);要有渡生的大智慧,好的工具与方法(以大智文殊菩萨为
代表);要有永恒不断的渡生行为(以大行普贤菩萨为代表);最后要有大精进心去完
成(以大势至菩萨为代表)。具有上面这五种条件,菩萨道才能顺利的走下去。
修行过程
(1)发渡生大愿
渡生是一种有相的行为,是一种‘事业’,要成就大业,就要有大目标大愿望,现
今所知伟大的佛菩萨们,在开始修行时(即因地时)都有伟大的宏愿,如阿弥陀佛的四
十八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这些大愿在经过
漫长岁月的考验(也是一种极强大的定力)及付诸实行,才使他们达成所愿而终成为宇
宙中名号向亮的佛菩萨。
(2)发四无量心
这是菩萨‘渡生时所持的心’。菩萨渡生时要有无量的慈、悲、喜、舍四种心。简
单的说,慈就是给众生快乐;悲是去除众生的痛苦;喜是欢喜赞叹他人的成就...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8 廖翎而(廖果文)整理
编按∶
开印法师简历∶马来西亚寂静禅林住持、曾随继程法师、修静长老、圣严长老、葛印卡老师及帕奥禅师修习止观禅法, 专研《阿含》、《清净道论》、《大智度论》等。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佛随念」(念佛),是采用古印度佛教早期的念佛方法,与中国佛教后来流行的「持名念佛」法门,有关系但不尽相同。早期佛教的念佛,如阿含(南传尼柯耶)、阿毗达磨,乃至大乘佛教《大智度论》里谈的,皆侧重于忆念佛陀的诸种功\德为主,内容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或多加一个如来。
佛随念的功\德
有两种人不堕恶道∶第一种人是至少证得初果或以上的圣人,第二种人是因福业生善趣而不堕恶道者。
如果我们无法决定今生是否能证初果,至少也须具备第二条件,即平时多修福业布施、持戒、慈心禅、佛随念乃至毗婆舍那(观)智等善业而生起强大喜悦、信念及不退堕恶道。
佛随念也能令修行人提起正念,有对治恐惧的疗效。
时常念佛的人,成就时可证得欲界最高的定─近行定。由于他对佛陀的功\德了解愈深,信心愈稳,对世间的一切善恶、因果也愈加肯定,如此也可生起世间正见,免堕恶道。
...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29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我可能找到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来检验自己学习佛法的程度,那就是看自己的人
缘好不好,是不是周围的每一个人真心地喜欢自己,而自己是不是也真心地喜欢周围的
每一个人。
对在家人而言,老板喜欢、同事喜欢、朋友喜欢、邻居喜欢,领导和警察喜欢,而
且,自己也喜欢他们。如果做到了,那这个在家人了不得。定是有大修行的高人。
对出家人而言,周围的同修都喜欢自己,而自己也喜欢自己的同修。
我权衡了一下,在家时我绝做不到都喜欢,一百分的话,能打十分就不错了,老板
要是喜欢我,同事就不喜欢我,这个同事喜欢我,可能那个同事就不喜欢我,而我自己
呢,顺眼的就喜欢,不顺眼的就不喜欢,我确信由于在家是无知的愤世嫉俗,领导和警
察肯定都不怎么喜欢我。
出家了,很后悔,原本可以让自己的在家生活过的更好的。
但,后悔不意味着就已经有能力让自己的出家生活过的更好,这两天,我也做了一
个判断,刚出家时,很多时候是装的,装的很好,很相应,很规矩,慢慢熟悉了,一些
习性就暴露出来。
看的顺眼的人就喜欢,不顺眼的就不喜欢。投脾气的就喜欢,不投脾气的就不喜欢
。同样,有喜欢我的,也有不喜欢我的。有...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0 杂阿含990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990.htm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难晨朝著衣持鉢,诣舍卫城,次第乞食,至鹿住优婆夷舍。
鹿住优婆夷遥见尊者阿难,疾敷床座,白言∶
「尊者阿难令坐!」
时,鹿住优婆夷稽首礼阿难足,退住一面,白尊者阿难∶
「云何言世尊知法?我父富兰那先修梵行,离欲清净,不著香华,远诸凡鄙;叔父
梨师达多不修梵行,然其知足,二俱命终,而今世尊俱记二人同生一趣,同一受生,同
于后世得斯陀含,生兜率天,一来世间,究竟苦边,云何,阿难!修梵行、不修梵行同
生一趣、同一受生、同其后世?」
阿难答言∶
「姊妹!汝今且停,汝不能知众生世间根之差别,如来悉知众生世间根之优劣。」
------------------------------------------------------
This is the key phrase:
汝不能知众生世间根之差别,如来悉知
------------------------------------------------------已,从坐起去。...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1 开印法师讲课╱廖翎而(廖果文)整理
马来西亚寂静禅林住持、曾随圣严长老、葛印卡老师及帕奥禅师修习止观禅法, 专研《阿含》、《清净道论》、《大智度论》等。
「佛随念」(念佛),是采用古印度佛教早期的念佛方法,与中国佛教后来流行的「持名念佛」法门,有关系,但不尽相同。早期佛教的念佛,如阿含(南传尼柯耶)、阿毘达磨,乃至大乘佛教《大智度论》里谈的,皆侧重于忆念佛陀的诸种功\德为主,内容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或多加一个如来。
佛随念的功\德∶
有两种人不堕恶道∶一是至少证得初果以上的圣人,二是因福业生善而不堕恶道者。
如果我们无法决定今生是否能证初果,至少也须具备第二条件,即平时多修福业布施、持戒、慈心禅、佛随念,乃至毘婆舍那(观)智等善业,而生起强大喜悦、信念及不退堕恶道。
佛随念也能令修行人提起正念,有对治恐惧的疗效。时常念佛的人,成就时可证得欲界最高的定─近行定;由于他对佛陀的功\德了解愈深,信心愈稳,对世间的一切善恶、因果也愈加肯定,如此也可生起世间正见,免堕恶道。
如何修习?
刚开始练习时,可选择一尊自己看了感到欢喜的...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2 http://www.bskk.com/thread-2706526-1-1.html
从去年至今一个所谓的以末法“大普度”为名义,以号召佛法修行持戒,甚至是号召念
诵楞严咒的团体,他们在背后创造“神尊”“圣尊”,并且说这是终极大救度的圣尊,
甚至将这些圣尊的所谓“信息画”拿出来以8万多元的高价出售,说是凡是看到此信息
画人,可以得到究竟解脱。
这个组织的所谓“圣尊”,就是在河南信阳组织“净心精舍”“念佛堂”的“舟子”,
其人为在家人,现在QQ名字叫O,其人以组织念佛堂为由,让其他弟子为他捐钱,并且
说,等钱捐够了,就不上班了,专门弘法。
说是念佛堂,但是该组织非佛、非道、非儒、至于偈语,是所谓圣尊要求弟子必须的功
课,每个弟子,必须写偈语。其目前几个得力干将,主要就是上面链接里面的几个人。
整个组织的运行,明面上是他们这一帮人,背后主要得力于圣尊背后妖邪鬼魅的加持。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玩弄附体的组织!他们的预言、偈语,也是附体鬼神提供!那些妖
邪鬼魅冒充诸佛菩萨神仙道祖,给他们传递信息!
他们这个组织,不持戒,自己也并不念楞严咒,并不像他们说的弘扬五戒念楞严咒,他
们只是利用末法时期...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33 45.犀牛头师具义金刚
虽说是词句传承,实际上也是续部传承。大多数续部传承是那洛巴和梅志巴传下来的,
有些是从龙树菩萨——胜天——罗睺罗——月称论师——光源论师——智称——仙得巴。
数量不菲的续部传承是由文殊友传给婆罗门智慧金刚和菩提金刚。
还有一种传承:吉祥智慧洲—寂友论师—吉祥部—芝乐巴—那巴洲(黑生)—曼巴侠(
医师足)。这后四位传给文殊智——具义金刚——思得布拉——阿底峡尊者——尊瓦巴
——大金刚座者。
另一个传承是:芝乐巴—拓嘎那—仙得巴—加纳西尔摩卡—阿底峡尊者—大金刚座者—
中金刚座者。
还有一种传承:游舞金刚,他从邬金迎请了许多续部——勒勒班扎——文殊吉祥智慧。
这位阿阇黎以带牛角的威猛坐式修持大威德瑜伽,流传有一位大日国王曾被他掀翻在地。
文殊吉祥智慧传给具义金刚——又称秀拔瓦或婆罗门华筝,获大手印果位。有一次,南
方贝塔那有一位外道国王要将一位讲经说法的三藏比丘斩首示众,阿阇黎闻讯前往,请
求外道国王手下留情。外道国王说:“既然你替他求情,我可以放他,但有一个条件,
你要用自己的头来交换。”
阿阇黎当即砍下自己的头,把它送给国王。随后,他又在自己的头部安了一个犀牛的...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34 优波鞠多度化阿罗汉之二十四
下 边说的故事非常有趣,是优波鞠多度化阿罗汉中,经历最为复杂的一个。话说优波
鞠多在那罗拔利精舍修行的时候,在罽宾国有一个名叫善见的比丘,他经过艰苦修 行
获得了四禅并得到了五种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身如意通,和阿
罗汉就差一步之遥,是凡间大圣。他经常利用神通帮助别人,逐渐建立了很 好的名声
。有几次遇到干旱,他应百姓请求让天降甘露,于是乎名声更盛。这一天,罽宾国国王
听说了他的名声后,亲自来到其修行处进行礼敬。国王拜见那还了 得,善见自然升起
了骄慢心,后来竟然产生了上慢。啥叫上慢呢?就是没进入圣道非得说自己获得了圣道
,没有得到阿罗汉果,非得说自己得到了阿罗汉果。老百姓 的话叫做抬高身价自吹牛
皮。
善见出名了,自然来见他的人更加多了,有的人就会问他:“尊者,你获得什么果了?”
善 见就会自吹自擂说:“施主啊,我已经成就了阿罗汉果,自此以后不再受任何苦痛
折磨!”人们听了对他更加敬重,乃至于言听计从。后来,善见的名声传到了那罗 拔
利精舍,优波鞠多入定观察发现善见并非阿罗汉,心想:“善见比丘根据业力应该成为
阿罗汉,只可惜现在心生上慢,...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35 所谓「客观」的佛教学者们的信仰
赖瑞(Larrie)要我谈谈佛法与道德、佛法是否为一条说教之路,以及什么是真正的菩
提心?我刚从东方过来,有一点晕头转向。到达之后我马上去了牛津,此刻我应该正在
牛津做某件事。晕头转向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和牛津的一些学者们谈话。他们很棒,
真的很棒。那里有许多所谓的佛学教授或佛教专家,他们强烈否定转世,他们不相信佛
陀给过「不二」及诸如此类的教授。这教导了我许多。就在昨天,我提到卡尔‧
波普尔(Karl Popper)。我只听过他的名字,但从未真正了解他。在牛津有人告诉我,
他们正在「客观地」研究佛法;这很有意思。这些都让我晕头转向,因为我必须切换到
佛教徒的思维,以便讨论今天这个主题。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理解「不二」并不容易
如果不谈「不二」,我觉得我们不可能真正谈论佛法,但「不二」不是那么容易。最近
我和一些印度知识分子们聊天。我甚至有点担忧,我们西藏人实际上有多努力想要去彻
底了解不二的概念,如同这些印度人所做的一样。真正理解不二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
如果你以卡尔‧波普尔的方式去思考。如果你真的认为某些事物是...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6 已经讲了菩萨要怎么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四度波罗蜜,现在所要讲的是
菩萨要怎么修行禅那波罗蜜?
我们现在来看 马鸣菩萨怎么说:“知法性无动无乱是清净禅度,随顺修行禅那波
罗蜜。”(《大乘起信论》卷2)
我们首先来看这一段菩萨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修学禅那的时候他要怎么转依如来藏
来修行?禅那指的是四禅八定,四禅八定叫作八次第定,也就是说你一定要先证得初禅
,才能证得二禅乃至证得四空定;那么初禅到底要怎么修?想要证得初禅先要修定,然
而定要怎么修?定的意思就是说,制心一处而不动摇,为什么要制心一处呢?因为我们
的心不断地攀缘六尘——想东想西,所以我们就要选择一个境界来让心安住在那个境界
上面而不动摇;然而我们的心并不是说,你想要安住在那边祂就会乖乖地安住在那边!
所以要用各种方法来让祂停在那个位置上面。譬如说有人就用数息,不断地观察自己的
息进息出,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心安住在息进息出这个境界上面。当然制心一处不是
只有一种方法,譬如说持名念佛,把自己的心安住在自己念佛的声音上面;还有观想念
佛,观想念佛是去观想佛的形像,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然后去观想...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37 佛说般舟三昧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加邻竹园中。与大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
诸天龙阿须轮诸夜叉迦楼罗甄陀罗摩睺勒等。无央数众。一切都在大会坐。是时颰
陀和菩萨。从坐起整衣服。长跪叉手白佛。愿欲有所问。听者今当问。佛言善哉。
恣汝所问。今当为汝说之。颰陀和问佛言。菩萨当行何等法得智慧。如巨海揽万流
。云何行。博达众智所闻悉解而不疑。云何行。自识宿命所从来生。云何行。得长
寿。云何行。常在大姓家生。父母兄弟宗亲知识无不爱敬。云何行。得端正颜好美
[礼*色]。云何得高才与众绝异。智慧通达无所不包。云何行。功立相满自致成佛威
神无量。成佛境界庄严国土。云何行。降魔怨。云何行。而得自在所愿不违。云何
行。得入总持门。云何行。得神足遍至诸佛土。云何行。得勇猛如师子无所畏。一
切魔不能动。云何行得佛圣性。诸经法悉受持。皆了知而不忘。云何行得自足离谀
谄。不着三处。云何行。得无挂碍持萨云若教不失佛意。云何行。得人信。云何行
。得八种声入万亿音。云何行。得具足相好。云何行。得彻听。云何行。得道眼睹
未然。云何行。得十力正真慧。云何行。心一等念十方诸佛悉现在前...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8 http://fo.sina.com.cn/intro/basic/2014-02-11/094416151.shtml
---------------------------------------------------------------
邪淫罪报分第二
《法苑珠林》说:“佛曾说过邪淫有十种罪报:第一、常担心会被女人的丈夫所杀
。第二、夫妇关系不和睦。第三、坏事增加,好事减少。第四、自身早亡,致使妻子儿
女孤寡无依。第五、家中财产不断耗尽。第六、只要发生不好的事,总是被人怀疑。第
七、受到亲友的诽谤。第八、随处有人结怨成仇。第九、死后堕入地狱。第十、命终转
世后生为男子,则妻子不贞洁;生为女人,则与多个女人共一夫。”
《八师经》说:“与他人的妻女邪淫,会遭到其丈夫的严惩,并殃及自己的家人。
也会被官府逮捕,遭受严刑拷打。死后还要在地狱、畜生中依次受罪。好不容易再得人
身,家里也会发生妇女淫乱的丑事。我因为见到这样的报应,不敢再有任何邪淫行为。”
《萨遮尼乾子经》说:“自己有妻室却不知满足,喜欢淫乱他人妻女。这样的人已
丧失惭愧心,必将受尽苦难,没有任何快乐。”
《优婆塞戒经》...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9 主张「除四波罗夷戒之外的,其他都是小小戒,可舍」在结集时被否定,也不是阿罗汉
的主张。
小小戒可舍指什么,印顺法师考证过。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27/yinshun27-04.html
阿难在结集大会中,向大众传达了释尊的遗命∶「小小戒可舍」。据传说∶什么是小小
戒,由于阿难没有问佛,所以法会大众,异说纷纭。结果,大迦叶出来中止讨论,决定
为∶「若佛所不制,不应妄制;若已制者,不得有违。如佛所教,应谨学之」(『五分
律』三0)。什么是小小戒,既然大家莫衷一是,那不如奉行如来的一切律制。已制的
不得舍除,没有制的不得再制,那是怎样的忠于佛制!然而,「小小戒可舍」,到底是
释尊最后的遗命。所以大迦叶的硬性决定,不免违反佛陀的本意。为了这,大迦叶指责
阿难,为什么没有详细问佛,犯突吉罗罪。这一问题,导火线一样,大迦叶接著提出一
连串的指责。所以阿难的被责,决不只是为了没有问明白,而更有内在的问题。
什么是小小戒?小小戒,或译微细戒;杂碎戒;小随小戒;随顺杂碎戒禁。在结集
法会上,虽并没有定论,但在各家律典中,都曾给予明白的解说。
...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0 —修习七觉支的方法
班迪达尊者 著 钟苑文 译
若能充分发展七觉支,便可止息轮回之苦,由名色所组成的有情生死,得以完全停
止;
觉支同时能完全击垮十魔军──系缚我们于苦轮与轮回的内在破坏力量。
为此,佛陀与觉悟者发展七觉支,因而能超越欲界、色界与所有的无色界。
第 1 觉支 念
第一个觉支是「念」(sati ),此字多少有些让人误解的消极涵意。「念」必须
是充满活力与直接面对的,在密集禅修时,我教导「念」应跳到所缘上,完全地覆盖、
穿透,不错过任何部分。为了表达这积极的感觉,我常将之译成「观察力」(
observing power),而非「念」(mindfulness)。然而,为了简化的缘故,在此我仍
会继续使用「念」一字,但我希望读者们记住它应有的积极特质。
要充分了解「念」,可由特相、功能与现起等三方面来检视,这三者阿毗达磨──
佛教的描述──用来描写心所的传统分类。我们在此会运用它们来学习每个觉支。
念的特相、功能、现起与近因
﹝特相──非表面的﹞
念的特相是非表面的,意指念是很深刻且深奥的。如果我们丢个软木塞到河里,它
会在河面上下摆动漂浮,顺流而下;假如丢的是块石头,它立...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41 佛经中劝不喝牛奶。
深入经藏:学佛必修课程 四种清净明诲之戒杀
2012年07月26日 07:47
来源:圆觉寺 作者:文珠寺
第二清净明诲——戒杀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
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
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份,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
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我们受持不杀戒,不止要戒杀因,还要戒杀缘,方名清净,始得解脱。“清净比丘”,
是小乘行者,“诸菩萨”是修学大乘的人,无论是小乘或大乘,凡持戒清净的人,皆应
心怀慈悲,于岐路行,尚且不用脚踏,有生命的青草,何况用手去拔?更何况称为大慈
大悲的释子,岂可杀害众生,取其血肉任意食啖?
“东方”,是在印度之东,即指中国,“丝绸绢帛”,是中国特产;丝由蚕出,因为养
蚕的人,用沸水烫蚕取丝,亦属杀生。“此土”指印度本土,’靴履‘是用牛皮制造,
“裘”是兽皮,“毳”是马毛,皆与杀生有关。“乳酪醍醐”,出自牛...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42 问:世间法讲劝人爱惜字纸,将废纸烧毁,然世间贫苦人专收废纸卖给制纸厂,稍图微
利,并且废纸,一举有两得,前后哪一种最好?(衡钰)
答:残废佛经,不能修补者,可采前法:普通字纸,可采后法。
问:敝人幼年无知,傲慢不听母诲,反出污言恶骂双亲,现已年长,自知不孝,有无量
无边之罪过,欲求忏悔,双亲已隔世远矣。悔之不及,心中十分惭愧和悲哀,未知如何
能报答亲恩?如何忏其罪?(潘玉泉)
答:每日定时诵阿弥陀经一卷,念弥陀圣号几百声,或几千声,以此功德,回向双亲,
往生极乐,此是真实之报恩,彻底之忏悔,追远者要不懈,事死者如事生,果能如是,
古人丁兰又不能专美于前矣。
问:晚一入睡,即梦幻潮涌,甚至入睡前,而梦幻已起,可说无时不梦,但晚询及他人
,都说是间有,难道独我常有,到底是间有是常有,其对心理或生理有何关系,有何方
法克制?(章普明)
答:梦境纷纭,系杂念过多,精神不能专一所致,若身体四大不调,亦能多梦。
问:常闻定业不可解,然则杀人者人定杀之,佛法所讲念佛,可以消灾免难,亦可离苦
得乐,甚至解脱证果,那么杀人的罪业,消到什么地方呢?(詹金枝)
答: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此是原则,如会佛法,则...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43 当佛陀在印度舍卫城的时侯,有一位施主的财富很多,就跟多闻天子一样。这位施主虽
然学佛,但也不排斥一些外道宗派。他的妻子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孩子,具有肤色金
黄、头像宝伞等种种瑞相。当小孩会行走玩耍时,施主便买了一只小母狗陪他玩耍。
这只小母狗很聪明,每次见到外道信徒总是跑去咬他们,并咬烂他们的衣服;但见到比
丘时,则是摇着尾巴,跑去舔他们的脚,或是绕圈等作一些恭敬的行为。
有一天早上,舍利子以声闻眼观知度化施主的因缘已经成熟,于是着衣持钵到舍卫城化
缘。当他走近施主家时,那只母狗远远地跑去迎接尊者,舔舍利子的双足,又摇摇尾巴
,恭敬地右绕三匝。施主看见后,心想:「这只狗真有善根!它只不过是只狗,却对比
丘这样恭敬,这位比丘肯定是位大德,我应该好好恭敬供养他。」
于是,施主开口邀请舍利子尊者到他家应供,尊者默许。施主心生欢喜,于家中敷设高
座,并亲手供养饮食,尊者也如理受食。供养圆满后,施主祈求舍利子传法。舍利子以
神通观察他的根机,传授相应的佛法。因为听闻佛法的加持力,施主摧毁了萨迦耶见,
证得了预流果。舍利子又与他交谈良久后,才回去。
得果后的施主,生大欢喜,广行布施,其财源如井水般...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565 | 44
持戒=照著佛的要求去做而戒之.
受持=照著佛的要求去做.
持=已做到而保持不失.
诵持=读到的东西, 要能完全做得到.
持戒为得 "戒体", 戒体=已本是如此, 亦不会失. |
|
r******3 发帖数: 586 | 45
目前还不算成功,有些戒律很容易就破。
但是方向和持戒决心完全没有问题,我更加认识到持戒对我的重要意义。
我现在已经将持戒调整为修行第一重点。我将逐渐探索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在家戒律。
我如果在持戒上松懈,这辈子是不可能取证涅槃,进一步证果的,这个我已经强烈意识
到了。因为尽管已经破了我见,尽管已经升起厌离智,初步认识了无常,但是那股累世
形成的强大惯性依然存在,并成为主要问题。通过严格的持戒,才可以减缓乃至终止这
种惯性。
佛陀所揭示的解脱次第也确实非常合理。
不过这只适合我个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 |
|
|
n**********a 发帖数: 438 | 47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27
丁五、隨喜功德
修隨喜可以消除嫉妒的障礙,得廣大眷屬。
頌曰: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默默觀想十方微塵數世界的一切眾生、聲聞乘緣覺乘的四果聖者以及一切如來
和菩薩所修積的善根,我皆歡喜愉悅深深隨喜。
獅子乳非琉璃的容器所不能盛,千斤鼎豈是一髮所能提起。同樣要修行大乘,
必須是大法器,具大力量者方能行持。否則獅子乳放在瓦器中,瓦器立刻崩裂,一根頭
髮欲提千斤之鼎則當下斷折。如果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嫉妒心強,則見人造惡歡喜讚
歎、鼎力襄助,而見親友或他人出家以及修行善法、斷除惡法時,心中卻難以包容,妒
火盛燃不惜口舌身力,以超常的熱情為他人的墮落提供各種的順緣,直至他生起邪見、
退失道心、放下修行方為究竟。...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8 不持而持,肯定就是正行,就是功德. 有些人連佛法都沒聽過,但是就有這些不持而持,
行為端正的功德. 不過很多人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無作戒』的功德,也就是因為他多
生累劫持戒習慣了,不違戒行而循規蹈矩己經成為他的習性,雖然他這一生根本也不知道
什麼是宗教上的受戒.
有『無作戒』功德的人有一個現象,接觸了會違戒的事物,就是會不喜歡. |
|
f***2 发帖数: 162 | 49 转自地藏论坛 http://www.bskk.com/thread-256199-1-1.html
如果我们是来这论坛修行佛法,增长福慧的,那就少论僧过吧!一山还有一山高,有些
僧人也许并没有修到圆满,我们修行人可以选择师父,但不要毁谤别的僧人,这样容易
断掉一些初学者的慧命。一切都有因果。最好的老师还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多看些经书
吧,一般好师父也只是领我们入门,古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
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
;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芻 (比丘) 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
天、龙(八部众名略)、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
如是苾芻虽非法器,而剃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
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是故,依我 (佛) 而
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50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