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断除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b*****l
发帖数: 538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 因果可转变
因果可转变
http://bookgb.bfnn.org/books/0260.htm
(佛教通俗讲座)
李炳南老居士讲
林看治居士笔记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
因果可转变
杀是凶暴最伤天和
解释戒杀的几个疑问
欧美慈性的进展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
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
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
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真受不了!但是除了八苦以外,还有许多未定的苦,如
刀兵灾祸,真是一言难尽。
(甲)刀兵来源
我们大家要明白,这些痛苦是从何处来的?凡事不离因果,过去造了八苦的因,现在就
要受八苦的果,了知因果的关系,就知道刀兵劫也是一种果报。可是有一部份人,是不
相信万法皆有因果之说,因为他没有研究佛法,所以就不相信因果的道理!既然不信因
果,那么刀兵劫是什么原因?且请汝说说看!好,我们就来追求到底,看看刀兵劫的原
因是什么?
(1)凡智知现在
诸位要知道,世间凡夫的看法,与圣人的看法,根本不同,凡夫的看法分二种:第一种
他认为刀兵劫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者所造成的,这是欲征服世界而引...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我教言略解 (2)
自我教言略解
华智仁波切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讲解
11. 莫作之事有三种:切莫自大与傲慢,
切莫暗中说他过,于谁亦莫作轻毁。
修行人一定不能做的事情有三种:
一是“切莫自大与傲慢”,如果自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就看不到别人的功德,也见
不到自己的缺点,因此也就很难得到传承上师的加持,从历来高僧大德的论著及日常言
行中,都体现出内在谦虚的美德。我们却往往会生起粗大或细微的傲慢心,比如认为这
个教言很简单、那个法我听过几次了、这件事情我肯定比别人做得要好等等,而没有时
常以法来对照、衡量自己。古印度的一位大成就者曾三十七世中修学五部大论,上师如
意宝一生中听闻过一百多次《佛子行》,这些大德大成就者都是如此的谦虚好学,像我
们这些初学者有什么理由傲慢自大!寂天菩萨也教我们:“愿如细柔棉,敬当彼等仆。
”《格言宝藏论》中也说:“大者无须自傲慢,劣者傲慢有何用?真宝不用语夸赞,假
宝再夸亦谁买?”所以,没有必要傲慢,慢如高山法水不注,修行人,切记!
二是“切莫暗中说他过”,即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过失,暗中说过戒律中也是遮止的。
我们现在都是修学人,不是佛,每个人都有各人...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
伊拉克战争——刀兵劫——杀生的因果
佛教界的祈祷(贝诺仁波切、净空法师)
版主注:受一网友的提醒,鉴于眼下正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末学搜索了有关战争
(刀兵劫)的前因后果的佛学论述。这篇文章是李炳南老居士讲述的,李老已经于1986
年离我们而去,他的遗著仍然开示着我们。
千百年来碗里羹 冤深似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听屠门夜半声
李炳南老居士讲 林看治居士笔记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
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
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
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 真受不了!但是除了八苦以外,还有许多未定的苦,
如刀兵灾祸,真是一言难尽。
甲、刀兵来源
我们大家要明白,这些痛苦是从何处来的?凡事不离因果,过去造了八苦的因,现在就
要受八苦的果,了知因果的关系,就知道刀兵劫也是一种果报。可是有一部份人,不相
信万法皆有因果之说,因为他没有研究佛法,所以就不相信因果的道理!既然不信因果
,那么刀兵劫是什么原因,且请你说说看!好,我们就来追求到底,看看刀兵劫的原因
是什么?
一、凡智知...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创)90岁老父亲往生记
为什么一定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作者: 刘冠锋 (2012/6/7 9:45:02)
为什么一定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以前没有学佛,对于往生,会感到这是非常遥远和飘渺的,但是,实际上,它迫在
眼前。
在现今这个世界,不论大家是什么宗、修什么法门。求什么愿、修什么福,都必须要修
这个法门——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不修这个法门,就算成了亿万富豪,帝王将相,荣华富贵,嫁娶最好的配偶,生最卓越
孝顺的儿女,穿最好的衣服,住最豪贵的别墅;就算经藏全部通透了,开悟了,彻悟了
,三贤十圣了,法力无边了。到死的时候也没用,只有几十年时间而已。
而我们必须要关注今后百千万亿劫的事情,一劫就是百千万亿年!
想要福报,怎样保证今后无数恒河沙千万亿劫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福报呢?想要寿命
,怎样保证今后有无量的寿命呢?每个同学必须要求一件关系到今后百亿千亿万亿条恒
河中所有沙子数量这么多无尽无数劫岁月的事情。(一劫就是百千万亿年)
这就是——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宣化上人说:
我们人间最富有豪贵美貌的帝王,也不如最差的天人生活的百分之一。而阿弥陀佛极乐
世界的生活,比天人,光是外表的美貌就是...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5
答:佛教说的“执著”是指执幻为实,具体又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我”是指实有自
性。把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幻妄身认作自己的身心,妄执为我,名人我执。把一
切事物、现象、观念、习气认作实有,名法我执。法我执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
法”包括有情、外境、无边、二边、非二边,即把人我包括在内,而狭义的法我不包括
人我。人我执产生烦恼障,障碍众生证得暂时解脱,细分不可计数,归纳起来为贪、嗔
、痴三毒。狭义的法我执产生所知障,障碍众生证得佛的一切智智,归纳起来为二取、
三轮执著和习气。
佛教所说的发大愿,主要指发菩提心,发愿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解脱而证取无
上正等觉。圆满觉悟须断除一切执著、习气。认为自己有所证得,是一种极微细的执著
。修行者首先要断除的是粗大的执著,现量见到空性后,由一地到十地,微细的执著习
气层层清净,十地最末断尽最微细的习气,此时入妙觉证得佛果。
通常情况下,断除执著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不能一开始就说:“为救度众生立誓成
佛”是一种执著,所以要放下。像有智有得的微细执著,是证悟之后才谈得上断与不断
的。初学者面前,有多得数不清的、远比这粗大的烦恼执著需要去断除。...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黑 蛇 总 义 -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黑 蛇 总 义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18 12:23:02 2013, 美东)
ZT - 慈诚罗珠的博客
一、作者简介
也许很多人听说过荣森班智达的名字,他是宁玛派高僧大德中最伟大的两大尊者之一。
当荣森班智达还是两、三岁的孩子时,在没有任何人教的情况下,就可以讲一口非常流
利的梵语,包括他的父母都听不懂。时逢阿底峡尊者正在西藏弘法,荣森班智达的父母
就把他带到阿底峡尊者座前询问。阿底峡尊者告诉他的父母,他们的孩子讲的是印度梵
文。之后,阿底峡尊者便抱起荣森班智达,与他展开激烈辩论,事后阿底峡尊者说,他
根本辩不过还是小孩的荣森班智达,因为他是集印度非常伟大的两个班智达于一体的化
身。
荣森班智达和无垢光尊者这两位大德不但自己的修证圆满,并且留下了大量关于宁玛派
教法方面的论著,为宁玛派的教法传承,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无垢光尊者有《七宝藏》
、《四心滴》等论典,无论任何人,想了解西...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7

容我说一些。
(只是我个人的意见,你可以再听听其它佛教徒的意见)
佛教讲“缘”,
“缘”最重要,我认为应该不会有特别意见。
佛教与外道最不同的理论,就是”缘”,也就是”缘起法”。
当时印度外道也说”苦”,也说灭苦,
但是灭苦的方法呢? 与佛教不同。
佛陀是因为在菩提树下发现灭苦的方法,
是第一个彻底止息了内心的烦恼不安,达到极致的宁静愉悦,
而被称为”佛陀”。
首先,佛陀观察到是苦的原因,非自非他。也就是,
不是你自己以前做过什么(其实就是”因”)造成你现在的苦难(果)
也不是外界大洪水或外界的谁(因),造成你现在的苦难(果)。
那苦的原因是什么呢?
可能我佛学知识不足,翻阅佛陀说过的话,看到的,
都是佛陀告诉我们,缘起法。
你当下, 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生死,不知苦际。
(如果你听到其它佛教徒有说过佛陀说了其它非缘起法的原因,
告诉我一下,我看一下)
几乎佛陀当年所教的修行方法、成果、诠释,都围绕这个”缘起法”。
佛陀在须深经也说,先有法住智(对”缘起法”了解所生的智慧),后有涅盘。
佛陀说,他所教的,只有苦与苦的止息。
整个四圣谛(苦、集、灭、道)落实到实务的修行上诠释上,
...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1111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
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
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
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
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
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
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
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
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
;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
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作了恶业会下堕三恶道长劫受苦,所
以就开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烦恼,认为降伏烦恼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禅修的道场中,大
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
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因为不了解佛法的正修行是要
先见道,然后才是修道,这样才能真正地断除烦恼。如果只是不断地压伏烦恼,就像是
石头压草一样,这样只能暂时伏住烦恼种,并没有转化清净,当遇到重大的境界时,烦
恼终究还是会压抑不住而再度生起。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当中就特别强调:“如
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大
乘起信论》卷1)就是说明:凡夫之人总是用错心,总是将虚妄的意识心当作是真心,
以为只要制伏妄心所生起的烦恼,就是佛法的修行;甚至以为让烦恼一段时间不现行,
就是开悟了。
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要传衣钵的时候,没有传给当时
的首座神秀,却传给了不识几个大字的南方蛮子慧能。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难逃实修双身法的下场
这一系列的节目当中我们所说的《广论》,其实是针对密宗喇嘛教他们号称第二佛
的宗喀巴,他所著作的《广论》;而他所著作的《广论》是有两本《广论》,以这两本
《广论》为起点。因此我们说明的内容乃是完整的《广论》,而不是局部而只有半边的
《广论》,也就是说我们会针对《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密宗道次第广论》来说明;
我们将以这两本《广论》的核心内涵为主,来说明密宗喇嘛教的法义核心内涵的问题所
在。
同时我们也会举出宗喀巴,他在其他的书籍当中的说法,再配合密宗各大派当代的
首领或者号称密法大修行者,例如达赖喇嘛或者陈健民这一类的上师,或者其他密宗各
派的上师、喇嘛、大法王、仁波切、活佛等等;也就是说,我们举证这些法王、活佛、
喇嘛们,他们公开的开示以及他们所写的书籍当中的内容,作为我们举证的证据,然后
透过这些证据的举证就可以呈现出密宗喇嘛教它真正的本质。
其实他们就是以乐空双运的双身法,作为他们修行的核心内涵,这是很多人所不知
道的部分;那我们就必须要告诉大家,这个大家不知道的部分,为什么大家不容易发觉
它的底细呢?其中的问题差别是在于:喇嘛教有许多的论述,...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1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如何契入念佛法门(上)
如何契入念佛法门(上)
萧平实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的修行法门。尤其适合繁忙紧张生活的现代人。
念佛法门简单易学,八十老翁念得,三岁孩儿也念得;大学教授念得,贩夫走卒
及不识一字的阿公阿婆也念得。但能信心具足,皆可依其根机而获得或多或少的
利益和感应;若能深入佛法、细意思惟,乃至能因念佛法门而明心见性。有极少
数人因为自视为利根人,不屑於念佛,而丧失修行上的大利益,颇令人惋惜感慨。
念佛虽然人人念得,却因根器及知见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层次。兹将持名念佛
法门所修之境界,由浅至深,简略分述於后:
一、随兴持名:此种人刚开始学习念佛法门,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念佛!甚至
不知道「念」佛与「念」佛之不同。只是听说念佛好,便跟著别人学念佛,从持
念佛名开始。口中虽在念佛号,心中却老是在打妄想。贪衬嗔痴慢疑,样样皆不
离。偶尔参加念佛共修,遇到刮风下雨或心情不佳,便不参加共修。平常心中默
持佛号,也只是随兴默念,大约是打妄想的时候多。
二、念佛不辍:此种人因为过去生所种善根福德为因,今生复有善侣提携接
引为缘,常与念佛人伴党;渐渐知悉为什么要念佛,以及念佛有何好处,已能相
续执持佛号...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勿偷盗的重要性
同意您的观点,这些都是。偷盗罪很容易犯,在学习以前末学也经常犯,也不认识是偷
盗罪,还自觉聪明。末学在这里忏悔。愿意和大家再次学习佛经中偷盗罪的定义和过患
,并戒除偷盗的功德利益。愿与大家共勉。篇幅有点长。索达吉堪布用了三堂课宣讲,
但请耐心读下去,对我们生生世世都有极大利益。特别是想要多饶财富的同学一定要看
啊。:-)
先说不偷盗的功德:
“即便不说来世的果报,在即生中也有很大利益:一个人要在世间立足,必须得到别人
的信赖,若能断除偷盗则很容易赢得他人的信赖,这样自己的事业很容易成功。
许多经论中都提到了断除偷盗的功德。如《十善业道经》中说不偷盗有十种功德:一、
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如果一个人不偷东西,众人都
很信赖、喜欢他。三、人不欺负。断除偷盗之人不会受欺负,而偷盗之人则经常受欺负
。偷东西的人总是被人们以审视的眼光看待,甚至他到别人家做客时,主人也会对他特
别防范。四、十方赞美。十方的人和非人都会赞美不偷盗之人。五、不忧损害。不偷盗
之人无需担忧有任何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不偷盗之人在大众之中不会
有畏惧感。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一节课
前面说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都要断除执著,阿罗汉也必须如此,若没有断除执著,
则不能称之为阿罗汉。此问题还没有分析完,今天继续讲下去。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须菩提说:“世尊,您说我获得了无诤三昧,在人中最为第一,是离欲第一的阿罗汉。”
〖无诤三昧〗:藏文中是“无恼禅”,玄奘和义净法师译为“无诤住”。《华严经》云
:“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俱舍论释》中说,在家人由于贪图乐受,为了财产
、田地、牲畜、女人而争论不休;出家人由于对自他宗派有好坏的想法,进而展开辩论
破立。不管是世间人、修行人,如果没有远离争论,不要说获得无上涅槃,就算处理人
际关系也非常头痛——今天两个人相处融洽,明天就可能势同水火。因此,《涅槃经》
云:“一念不生,万法无诤。”只有息灭执著分别念,才能断除一切争论,证得须菩提
的境界。
〖人中最为第一〗:佛陀的十大弟子虽然都是阿罗汉,但证悟的境界各有所长。如迦叶
是头陀第一、舍利子是智慧第一、目犍连是神通第一、富楼那是说法第一、阿难是多闻
第一、须菩提是解空第一(或者说离欲第一)。这些都可称为“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化城
我们跟大家讲解了大乘真是佛说。那么同样是佛说的佛菩提道跟解脱道,两种的道
,到底差异在哪里?相信各位在这一系列课程听下来之后,心里面已经有所了悟,我们
在这里用提纲挈领的方式,跟大家讲一讲: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并且
我们会直接用阿罗汉的证境跟佛的证境的差异,给大家说明。首先我们来看看,阿罗汉
在成就阿罗汉时,常常会说的一句话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
后有。”
这是每一个阿罗汉在成就阿罗汉证境的时候都会说的一句话。我们可以从这句话里
面逐一来看看: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首先,“我生已尽”,我们可以
指时程的方面,我们来看看解脱道的修行,从已证初果之后到最终“我生已尽”所需要
的时程。证初果之后极为怠惰的修行人,当他真正证初果、破我见之后,他最多、最多
七返人天之后,必能够成就阿罗汉果。当然,如果是利根人的话,在成就初果没有多久
,也许经过仔细的观行之后就能够成就阿罗汉果,也就是当生成就阿罗汉果。这个在《
阿含经》里面可算是屡见不鲜,有非常、非常多的初果人当生到达阿罗汉的境界。所以
,从时程上来讲,成就阿罗汉----解脱道的极果...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我们跟大家讲解了大乘真是佛说。那么同样是佛说的佛菩提道跟解脱道,两种的道
,到底差异在哪里?相信各位在这一系列课程听下来之后,心里面已经有所了悟,我们
在这里用提纲挈领的方式,跟大家讲一讲: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并且
我们会直接用阿罗汉的证境跟佛的证境的差异,给大家说明。首先我们来看看,阿罗汉
在成就阿罗汉时,常常会说的一句话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
后有。”
这是每一个阿罗汉在成就阿罗汉证境的时候都会说的一句话。我们可以从这句话里
面逐一来看看: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首先,“我生已尽”,我们可以
指时程的方面,我们来看看解脱道的修行,从已证初果之后到最终“我生已尽”所需要
的时程。证初果之后极为怠惰的修行人,当他真正证初果、破我见之后,他最多、最多
七返人天之后,必能够成就阿罗汉果。当然,如果是利根人的话,在成就初果没有多久
,也许经过仔细的观行之后就能够成就阿罗汉果,也就是当生成就阿罗汉果。这个在《
阿含经》里面可算是屡见不鲜,有非常、非常多的初果人当生到达阿罗汉的境界。所以
,从时程上来讲,成就阿罗汉----解脱道的极果...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 《起信论讲记》第三辑中,有关“熏习”的真实道
理。如果能够正确掌握熏习的道理,就可以配合我们的正知见,在历缘对境之中,精进
于各种善净法的熏习,而远离种种不净法的染著。这对于我们的修学速度来说,会有非
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家都要了解这方面的法义。
首先我们看圣 马鸣菩萨开示的论文:【熏习义者,如世衣服非臭非香,随以物熏
则有彼气;真如净法性非是染,无明熏故则有染相;无明、染法,实无净业,真如熏故
说有净用。】(《大乘起信论》卷1)这里一开始,圣 马鸣菩萨就引用世间法的事相,
来解释熏习的道理,让大家可以很快就能掌握重点。他说:就好像是世间的衣服本身并
没有臭味,也没有香味,但是随著众生用东西去熏它;熏过以后,衣服就有那个能熏之
物质的香味了。譬如有人在衣柜里面放了茉莉花,放了兰花,那他穿出来以后,人家靠
近他时,就会闻到他所穿的衣服有香气。这样的世间现象是大家都可以亲自观察与体验
到的,因此中国古人也有这样的说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由世间法事相上
的譬喻,就可以让我们大略掌握熏习的意思。
有关熏习的涵义,在《成唯识论》卷2中,圣 玄奘菩萨也...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1050
17
很懂英文的“清华大学最年轻教授”颜宁(2008-08-22 03:42:29)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学术打假
2000-2004年间在普林斯顿大学施一公实验室读博士、毕业后留在原实验室做博士后、
2007年跟着施一公“裸奔回国”成了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的颜宁为师父保驾,在科学网
博客上贴了一张大字报《方舟子是在哗众取宠,还是无间道?》,谩骂我对施一公的批
评是“无知”、“以讹传讹”、“自以为是”、“诛心”、“不失时机给自己作广告”
、“不懂英文”、“弱智”等等,不论是出于原来的师生关系,还是出于现在的共同利
益关系(颜宁声称在清华从事“重要疾病相关的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那是施一
公担任首席科学家的新立973项目),都不难理解这种举动。最好玩的是要来指导我的
英文:【6. 施一公去年曾给《普林斯顿校友周刊》写信声称中国老百姓是不配享有美
国式的民主和言论自由不懂英文的方舟子(democracy in the U.S. style simply
does not work in China. Singing high praises of freedom of speech a...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解开”身见”结?
慧见烦恼诸过患 皆从萨迦耶见生
由了知我是彼境 故瑜伽师先破我
这一偈颂讲了欲求解脱者首先应当破我的原因。由于一切烦恼与过患的根本,是萨迦耶
见,所以要远离烦恼和过患,则必须要破萨迦耶见,而“我”又是萨迦耶见的所境,因
此要破萨迦耶见,首先应当要破我。
什么是萨迦耶见呢?萨迦耶见是一种妄计我与我所为行相的染污慧。
什么是烦恼与过患呢?烦恼就是贪嗔痴等,过患生老病死等。
三界所摄的这一切烦恼与过患都是从“萨迦耶见这一根子”上所引生的,这也是通过瑜
伽师的智慧所见而如实抉择的。
佛经中说:“萨迦耶见为根本,萨迦耶见为因,萨迦耶见为集。”乃至在没有破除萨迦
耶见之间,以萨迦耶见就能够生起种种的烦恼和业,由业就会招感生老病死等种种的痛
苦,所以说这一切都是以萨迦耶见为因,以萨迦耶见为集而产生的。
为什么说萨迦耶见是烦恼的根本呢?因为由萨迦耶见执著五蕴是我之后,就会分判自他
的差别,这样有自他的分别之后,对于适合自己的方面起贪著心,对于违逆自己的他品
起嗔恚心,缘我而起高举心,这就是贪、嗔、慢;执著我是恒常或是断灭,这就是边见
;对于我见等恶见执著为第一殊胜,这就是见...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19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十方世界的一切诸佛如来,他们是成就了一切种妙智;因此十方诸佛,于八识心王
及一切法,没有一个不具足了知的,那如果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任何一个人得要对于
一切诸法的内涵,全部具足了知以后,这样才能够说,他是具备了一切种智,才能够说
他是成佛了,这个时候,祂是任运而有不思议业,诸佛如来所拥有的这样的功德,乃是
连等觉菩萨都无法想象的,当然那些凡夫外道们,更不用说了。等觉菩萨的第八识都还
不能和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还不能和善十一心所有法相应,所以等觉菩萨还是得要用
意识心、用末那心来弘扬佛法,但是诸佛如来却是不一样,诸佛如来祂们是可以用意识
心跟某甲说法,同时又以末那跟某乙说法,祂们的真心如来藏真如心,却同时在跟某丙
说另外一种妙法,这是可以分别独立去运作的;这个殊胜的功德的境界相,是等觉菩萨
怎么想也想不通的。既然等觉菩萨都无法想通的,那我们就更不用想了,所以等觉菩萨
见了诸佛如来的时候,他们乃是非常非常地恭敬诸佛如来,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他们知
道,自己的福德、自己的智慧,乃是差如来差太大了,所以等觉菩萨的慢心是最少的,
因为他最清楚,自己真的是差太远了。
一般人如果他没有大善知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集福德资粮
在上一集解说了十信位的修证,菩萨修集满足了信位的福德以后,进入十住位来修
证;十住位,按照次第从初住位到六住位,菩萨所应修学的内容有布施、持戒、忍辱、
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波罗密多。要修学这六度波罗密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
饶益诸有情,第二个是要对治诸烦恼。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
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
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
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
者是功德田、或者是世间法的田、或者是出世间法的田而有所差异!所以菩萨在住位所
修集的布施内容,从饶益有情来说,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财布施来护持了义正法的
团体以及善知识,用来弘扬了义正法。在末法时代正法弘传非常困难,因为有许多的人
把纯粹是解脱道的阿罗汉法,当作究竟佛法在解说、在弘传!有许多人把生灭的意识心
当作常住法在弘传,有许多人以意识心在定境中的境界当作是常住法在弘传,所以了义
正法的弘传经常遇到这些人的抵制,乃至被扭曲为邪魔外道。因此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什么意思?
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什么意思?这是佛教四圣法道中的三种,如果加上辟支佛的话,
就是十法界中的四圣法道,也就是佛、菩萨、辟支佛、声闻;阿罗汉乃是声闻法道的最
高果证,就是解脱道四果的阿罗汉。我们从“佛陀”这个名称来说明佛陀的功德无量无
边,因此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名称来说明佛陀的功德;我们透过说明如来佛陀的功德,就
可以同时也一起来说明菩萨以及阿罗汉的功德及差别。
佛陀是古代印度梵文Buddha的音译,简称为佛。为什么称为佛?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
佛?首先要从佛的十号,就是佛陀的十种称号所代表的意涵来加以了解。佛陀的十号就
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
世尊。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用佛陀的十号来说明,这是因为诸佛的通名就是这十号,一定
要十号具足,才能够称为佛陀、称为如来;如果少了任何一个名号的话,那就不能称为
佛陀如来了。我们常常看到经典中提到这十号的名称,例如在《阿含经》中的一段开示
,我们举出来说明。《阿含经》这样讲:“我今于此世作佛。如来、应、等正觉、明行
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果次第 (四双八辈)
一 《杂阿含经》 八0九 (七九七)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沙门法及沙门果。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沙门法?谓
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何等为沙门果?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
汉果。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何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薄。何等
为阿那含果?谓五下分结尽。何等为阿罗汉果?谓贪、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
【法义分享】
◎十个结就是:(一)身见结(二)戒禁取(三)疑结(四)贪欲(五)瞋恚(六)色
界贪(七)无色界贪(八)掉举(九)我慢(十)无明。
◎初果:断前三结:断身见、戒禁取、疑结。
二果:断前三结,而且贪、瞋二结渐淡薄。
三果:除断前三结外,贪瞋二结也断除。这是断前半的五下分结,但后半的五上分结仍
未断除。
四果:十结全断。贪、瞋、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不再颠倒梦想。契入无为、无学位

◎能证到三果,已是人间少有的阿那含圣者,但要注意的是,仍有五上分结未断,仍是
我慢未断、仍是无明所覆。所以不要得少为足。
二 《杂阿含经》 八三四 (八二二)
何等为增上戒学?是比丘戒为满足,少定、少慧,于彼彼分细微戒,……乃至受持戒学
,彼如是知、如是见
J******s
发帖数: 7538
24
《杂阿含经》 八0九 (七九七)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沙门法及沙门果。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沙门法?谓
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何等为沙门果?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
汉果。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何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薄。何等
为阿那含果?谓五下分结尽。何等为阿罗汉果?谓贪、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
【法义分享】
◎十个结就是:(一)身见结(二)戒禁取(三)疑结(四)贪欲(五)瞋恚(六)色
界贪(七)无色界贪(八)掉举(九)我慢(十)无明。
◎初果:断前三结:断身见、戒禁取、疑结。
二果:断前三结,而且贪、瞋二结渐淡薄。
三果:除断前三结外,贪瞋二结也断除。这是断前半的五下分结,但后半的五上分结仍
未断除。
四果:十结全断。贪、瞋、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不再颠倒梦想。契入无为、无学位。
◎能证到三果,已是人间少有的阿那含圣者,但要注意的是,仍有五上分结未断,仍是
我慢未断、仍是无明所覆。所以不要得少为足。
Y**u
发帖数: 5466
25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1:13:16 2011, 美东) 提到:
大念住经:
。。。。。。(7)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
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
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
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
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石记:
依经,在断除烦恼之前,要观察。超越执著之后,还是只有觉照。
问题:
超越执著之前的“观察”与“如实知道”跟超越执著之后的“了知与觉照”是一样的吗
?是同一种觉照吗?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Aug 12 11:28:55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26
常有修学原始佛法者—修学解脱道而未断我见之人—作如是不解真实义之说:“
自古以来常有大乘与小乘之争。”又言:“大乘法是质变后的佛法,与阿含经典所说不
符。”又言:“解脱果成就,证得第四果时,便是已成佛道。”
然而如是言,实有大过。所以者何?谓如是等人,不知解脱道之正义,亦不解佛
菩提道,不解成佛之道,亦不肯承认自身不懂成佛之道,不肯承认自己所知之佛法属于
欠缺佛菩提道之残缺佛法,由是故作诽谤大乘佛法之言,乃言:“大小乘之争。”乃言
:“大乘非是原始佛法,大乘是原始佛法质变后之佛法,非是佛口亲说者。”
然而实际本质上,绝非大小乘之争,实是小乘凡夫与大乘圣人争执也;大乘贤圣
未尝与小乘中诸凡夫人争也,唯是宣说如实之大小乘佛法尔;若所说是如实语者,则非
是争也。今观小乘凡夫所言“大乘与小乘争”,观其所说成佛之法者,则皆虚妄不实;
若所说虚妄不实者,则是与人争,非是他人与之争也。
大乘菩萨虽亦修证解脱果,然而却以无生法忍一切种智为依归,以佛菩提智之一
切种智为主修。小乘人则唯从事于解脱道之修学,不修证大乘法中之般若;是故,小乘
之极果为解脱果之第四果,...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的觉醒Zz

意识的范畴,是心行上的内外,有无,自他等对立,跟吃饭做事的行动无关. 关于超越二元
对立,看
二法
很好呀,你说明了一些,
那么,你到底为何生气?????
大正藏杂阿含17经
“佛言。善哉。善哉。比丘。汝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者非汝所
应。宜速断除。如是受.想.行.识非汝所应。宜速断除。断除已。以义饶益。长夜安
乐”
你来依经文,断除色(含肉体)、受、想、行、识,
不必速断,只要断就好。
断色, 你要自杀?
没有想,你怎么答问题?
依经,二元法ok,
”我想东西”和”我想吃美味的东西”的差别何在 ?
那你能用”主体、对象”怎么产生欲望,解释得出来吗?

发帖数: 1
28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呢?”这其实是一个很严肃而且也很深妙的问题。一般人只
能见到表相上的生死,却不知道生死之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所以才会有“生从何来,
死往何去”之问。
先来说说一般人所知道的生死之法,不知道现在的中小学里面,还有没有健康教育
这一门课?有些人从小受教育的时候,就在课程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教导说:我们
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所生的,是妈妈怀胎十个月左右后出生的;甚至于还说明,从怀孕一
直到出胎的种种过程。因为这个缘故,世间法就有了父母、子女、亲属关系的施设,这
当然就再正常不过。
人们又进一步定义“生”,法律之中也有出生的定义,它界定得很清楚,都说是从
出胎开始才称为出生;有了一张出生证明之后,才开始有权利与义务。所以本来没有某
甲,一旦哌哌坠地之后,不管称为弄璋或者是弄瓦之喜,就说有生了。然而世间法的这
种定义,只是一个方便的界定;因为显而易见的,某甲若是还在胎中,到底算不算生?
若是算的话,明明他是没有世间所谓的生日,户口名簿上也没有他,他还算不得是某甲
;但是若不算的话,明明就已经有某甲了,只是暂时没有某甲的名字而已。再者,世间
法其实有著很多很多矛盾之处,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既然一切法空,行善作恶,天堂地狱还有差别吗?”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这个问题本身其实里面隐含著几个非常根本的佛法知见
。我们先由题目中的“行善作恶,天堂地狱”来看,它其实就是在说:“因果昭昭不爽
,如影随形。”守五戒、行十善业,将来可以往生天界;而如果恶心严重伤害众生,则
与地狱道相应。这些因果现象,它在现象界是真实存在的。先不说天堂、地狱,即使在
人间,生活进步现代化的地区,与落后或战乱的地区对比,不就有些像天堂与地狱吗?
就连春、夏、秋、冬感受的温暖、酷热、凉爽、严寒,就能使一般人感到有明显的苦、
乐受之差异,何况真正的天堂与地狱呢?包括我们所接触的众生里面,也有贫、富,聪
明、愚痴等种种的不同,这些眼前的差异,都是大家可以亲自观察到的。它并不是自然
就这样,也不是随机性的,而是因为善恶业行因果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信受“行善作
恶,天堂地狱”絶对是会成就的。
既然天堂与地狱的差异这么明显,是大家都可以认同的,那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产
生呢?原因主要在于有些修学者他们误解“一切法空”的意思,因此就会衍生出种种错
误的知见出来;所以要讨论这个议题,我们得...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3774
30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东方45
第四十五卷
【本卷简介】

恩仇泯!共业绝!
战争往往告诉我们一件事: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天魔已死,武沧澜行将就木,原以为一切止息,没想到却杀出个「女帝」!
更凶残!更冷血!更泯灭人性!她要的,究竟是什麽?
亲情、友情、爱情,手足别离、挚友过招、首次告白,
孙武在这最後关头的三项考验,能得到圆满结果吗?
他的「武境」又终将达到何种境地?
域外考察团将再度启程,但这一次是……
第一章 告别无奈.是为腰斩
天魔灵柩被送到苦茶大师这边一事,并没有宣扬出去,袁晨锋自己也很清楚,此事
虽然对自己没什么影响,但若旁人知晓天魔遗体停于此处,势必将引来无数的麻烦,自
己送灵柩于此,是为了死者安宁、生者得到抚慰,不是来送麻烦的,灵柩交给苦茶大师
后,他便告辞离去了。
苦茶大师没有拒绝这个麻烦,但他留意到,袁晨锋临走时,忧心忡忡,似有满怀心
事,不晓得在思索些什么,看来……似乎是一些很让袁晨锋决定不下的大事。
孙武接受香菱的劝告,把诸事放下,在灵堂里守灵,让自己的思绪沉淀。他这么好
说话,倒是让香菱吃了...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2
31
华丁首先打压一下佛经,认为里面只有 10% 是佛的原意,
然后再来依经,不知道选的是那10% 还是那90 %。
被华丁选中的那几句,他们自己一定感到很荣幸,
不知道自己竟能排在 10% 内,而且还被华丁选出来,真是
受宠若惊。
不过华丁在依经的时候,可能忘记领会他本门师尊藐视
“现在的”佛经的精神。也没有去取来或录下当时佛所
讲的法给大家作证,甚是遗憾。
另外就我的所学再讨论一下大小乘问题。我看到成军主页
的大小乘说法已经被华丁污蔑了。因为这个问题是学佛
之人所必学的,我也刚刚听讲了。
所谓小乘是大乘的基础、必修,是指的小乘法所讲的
四谛十二缘起等,也是大乘修行人所必修的。就象许多
人学习知识是为充实自己(小乘),但是要当老师(大乘)
的话也要学习同样的知识才能教别人一样。
所以“小乘是大乘的基础”这句话在佛教里的含义是指:
大小乘修行人,都必须学习断除烦恼的方法并实际断除
之。这些断除烦恼之法是相共的。但是大乘修行人不但
要自己断除烦恼,还要帮助众生断除烦恼,最终证悟佛果,
这才是大乘人的归宿。
但是华丁把这个含义用法轮功一贯使用的“字面意思解释法”
把它解释成“非要修成罗汉,再修成
q****n
发帖数: 4574
32
杂阿含(1246)经
摘自
http://ahanjing.com/wap/view/1/1246/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金师住处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铸金者。积聚沙土。置于槽中。然后以水灌之。粗上烦恼。刚
石坚块随水而去。犹有粗沙缠结。复以水灌。粗沙随水流出。然后生金。犹为细沙.黑
土之所缠结。复以水灌。细沙.黑土随水流出。然后真金纯净无杂。犹有似金微垢。然
后金师置于炉中。增火鼓韛。令其融液。垢秽悉除。然其生金犹故。不轻.不软.光明
不发。屈伸则断。彼炼金师.炼金弟子复置炉中。增火鼓韛。转侧陶炼。然后生金轻软
光泽。屈伸不断。随意所作钗.铛.镮.钏诸庄严具
如是。净心进向比丘粗烦恼缠.恶不善业.诸恶邪见渐断令灭。如彼生金。淘去刚石坚块
复次。净心进向比丘除次粗垢。欲觉.恚觉.害觉。如彼生金除粗沙砾
复次。净心进向比丘次除细垢。谓亲里觉.人众觉.生天觉。思惟除灭。如彼生金除去
尘垢.细沙.黑土
复次。净心进向比丘有善法觉。思惟除灭。令心清净。犹如生金除去金色相似之垢。令
其纯净
复次。比丘于诸三昧有行所持。犹如池水周匝岸持。为法所持。不得寂静胜妙。不得息
乐。尽诸有漏。如彼金...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33
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复旦大学演讲
『 2011年3月11日晚上 』
主持人致辞:
非常感谢大家今晚到这里参加这次殊胜的活动,今天的活动是复旦佛学论坛又一次盛会
,我们的主题叫做“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对每个人来说,每天都在接触这个世界,但我们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个物质世界呢?它是
如何形成的?我们所接触的世界是否真实?……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藏传佛教的大德
索达吉堪布,来为我们作这个开示。
对于藏传佛教,很多人都感觉很神秘,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通过今天的演讲
,相信大家会对藏传佛教有比较真实的深刻了解。
索达吉堪布,是四川甘孜炉霍人,生于1962年,曾就读于甘孜师范学院。1985年舍俗出
家,前往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后成为学院的大
堪布。1987年随法王及一万余僧俗朝拜清凉圣地五台山,自此开始摄受汉地四众弟子。
堪布于显密教义通达无碍,二十多年来日不缺讲、夜不乏译,著作令人叹为观止,现已
付梓的法本就有一百多本,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堪布常教诲每一个弟子:“如果能
利益众生,哪怕只有一个人,想办法让他生起一颗善心,我们千百万劫做他的仆...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34
问:烦恼的生起需要依靠何种因缘呢?
辅导员A答:
第一个因缘,有部认为是得绳未断除,经部以上宗派则说是种子未断除。总而言
之,各个宗派都认为自相续的烦恼习气如果未断除,即成为烦恼生起的第一个因缘。
第二个是所缘缘,存在生起烦恼的对境,一般来说,“眼不见心不烦”,若生烦
恼的对境不存在就不会产生烦恼,若对境现前,就很不容易对治,因此一个好的修行人
应远离喧嚣的城市而住,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个就是增上缘——非理作意,比如生起嗔心的对境存在时,即认为它不好、
所作所为不合理;生贪心的对境存在时,本来不清净的认为是清净,本来无我的认为有
我等等,由于存在这种常乐我净的颠倒想法,很容易便产生了烦恼,因此非理作意一定
要断除。
作为凡夫人,非理作意以及贪心、嗔心等烦恼随眠的种子大多数人并未断除,这
时首先应该内观,看自己在对境现前时能不能进行对治?如果不能,最初就远离对境相
当重要。”
引自智悲论坛: http://www.bodhiinstitute.org/forums/index.php?topic=18341.msg106928#msg10...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5
☆─────────────────────────────────────☆
GWZW (GWZW) 于 (Thu Sep 13 15:19:20 2012, 美东) 提到: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索达吉论双修
【如果一个修行人已达到了很高的修证境界,此时他便可以方便法摄受双身修法。不仅
密乘中有如此开许,声闻乘中同样对此作过相同的解释。如果一个修行者已断除了自相
续中的烦恼,他也可依方便法在显现上暂时“破戒”。《律藏》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公
案:
有一阿罗汉名为色迦桑目,她原本是一普通女众,后通过修法而得阿罗汉果。在其显现
为得果比丘尼时,未生怨王与她行邪淫,但因她早已断除了贪欲之心,故在整个过程中
未有丝毫出自个体贪心指使下的乐受。释迦牟尼佛后来说她尽管身为比丘尼,但因未生
真实贪心之缘故,所以并不能将其行为判定为破戒。不仅对阿罗汉作了如是开许,《律
藏》中还记载了一个已断除了欲界贪欲的出家人,尽管也与人行过邪淫,但释迦牟尼佛
依然没有将他的行为指斥为破戒,因他也无有丝毫贪爱故。这个出家人还仅仅只是断除
了欲界贪欲,但佛陀亦对他的行为作了开许。】
以上文章摘《藏密问答录》【闽南佛学院及戒幢佛学研究所导师济群法师问、上师索达
吉堪布答】
评论:
我们来看看佛经中,佛陀是如何开示,出家人不管是有证量或无证量?皆不可有淫行之
事实发生!!!!
再来看看索达吉刻意曲解佛经,把妙贤阿罗汉比丘尼被大恶王...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37
谨慎取舍
因果不虚
如果现在就开始精进修行,这一生结束时往生极乐世界应该会比较容易,但我想大
多数人恐怕还是会继续在六道中轮回,甚至堕入恶道,原因就是很多人不相信因果。不
信因果,人就可能造下很多恶业。
有的人说相信因果,相信来世,但行动上不那么做,继续造各种恶业,这就是口头
上说信,实际上不信。
世间人也许认为如果做了违法的事,只要不被发现,就可以逃过法律的制裁,但因
果的法则没有这么简单。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因果不虚,自己造下的恶业无论经过多长
时间,如果未忏悔清净,将来都会在自己的身上成熟。
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仔细地取舍因果,善护身、语、意三门。这个道理你们一定
要记住。这个世界上神通、智慧、功德没有谁的显现比佛高,佛说因果存在,那么造业
就一定会受报。
关于因果取舍,要严格依据教证、理证,不可想当然,不可信口开河。
十善十恶
行持十善业、远离十恶业是今生安乐,来世不堕恶趣的基础。在藏地,历史上很长
的时间里,十善业是社会普遍的行为准则,但后来佛法日渐衰微,情况有了很大变化。
现在虽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十善业的内容,但没有违犯的人也很少很少。
十善业是身断除杀生、邪淫、偷盗,语断除...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8

僧。
从五根五力角度整理一下,请法友看我说的是否正确?
最终目标 : 彻底断除烦恼(贪嗔痴),并有不退转的智慧。
五根五力
信、精进、念、定、慧
从五根五力的角度看,要达到这目标,不只一条路,
但基本上,哪里有缺失,就要看个人状况做调整、补充,以利最终目标的实现。
所以,应该没有绝对必须的证量(现量、亲见),有时用比量也能达到此目标,视个人情
况。
(如果有什么非要不可得证量,应该就是贪嗔痴的永尽,不退转??)
例如,有人信根强或者慧根强,
光听佛陀说的话,没有证量也没有比量,光信心强固,也可达到某种不退转的智慧。例
如初果。
有人用比量(e.g.观察当下而知过去未来)的证据,也可以让自己达到最终目标 : 彻底
断除烦恼,不退转。
有人用证量(e.g.直接观察过去未来)的证据,也可以让自己达到最终目标 : 彻底断除
烦恼,不退转。
若有人信根、慧根都不足,则就算有证量的证据,但信根、信力不足,未必相信。就算
相信了,慧根(缺乏正见)、慧力(消除烦恼”不退转”之力)不足,
因此也未必能达到最终目标 : 彻底断除烦恼,不退转。
因此,每人依据自己的情况而调整加强五根五力。
多数人需要证据...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39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第二百〇七》转自
http://www.weibo.com/p/2304186b1c70e60102v8hy
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分三:一、修四无量心;二、发殊胜菩提心;三、愿行
菩提心学处。首先宣讲“第一、修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分四: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如果讲解的话,应该从慈心开始宣讲,但这
里是从实修的角度而顺序修心,所以首先要修舍无量心。如果没有修舍心而去修慈心或
者悲心的话,修行会偏堕一方,无法达到清净和圆满,所以修心之时,首先从舍心开始
修心。因此之故,首先宣讲舍无量心。之前宣讲了“什么称之为舍心”以及“如何观修
舍无量心”的部分内容,今天继续宣讲。
昨天宣讲了什么叫舍心。舍心指的是舍弃对怨敌的嗔恨心,也舍弃对亲友的贪恋和贪爱
之心,相续生起对一切众生无有亲疏、无有爱憎的平等心。但此等舍心是无法随意生起
的,仅仅嘴上说“要断除对怨敌的嗔恨之心和对亲友的贪恋之心”,是无法断除的。断
除的方式就是历代传承祖师们修四无量心的方法。尤其按照舍无量心的修行方式如理如
法思维而修心,自然能断除和舍弃对怨敌的嗔心以及对亲友的贪恋之心。总之,断除对
...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40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第二百〇七》转自
http://www.weibo.com/p/2304186b1c70e60102v8hy
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分三:一、修四无量心;二、发殊胜菩提心;三、愿行
菩提心学处。首先宣讲“第一、修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分四: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如果讲解的话,应该从慈心开始宣讲,但这
里是从实修的角度而顺序修心,所以首先要修舍无量心。如果没有修舍心而去修慈心或
者悲心的话,修行会偏堕一方,无法达到清净和圆满,所以修心之时,首先从舍心开始
修心。因此之故,首先宣讲舍无量心。之前宣讲了“什么称之为舍心”以及“如何观修
舍无量心”的部分内容,今天继续宣讲。
昨天宣讲了什么叫舍心。舍心指的是舍弃对怨敌的嗔恨心,也舍弃对亲友的贪恋和贪爱
之心,相续生起对一切众生无有亲疏、无有爱憎的平等心。但此等舍心是无法随意生起
的,仅仅嘴上说“要断除对怨敌的嗔恨之心和对亲友的贪恋之心”,是无法断除的。断
除的方式就是历代传承祖师们修四无量心的方法。尤其按照舍无量心的修行方式如理如
法思维而修心,自然能断除和舍弃对怨敌的嗔心以及对亲友的贪恋之心。总之,断除对
...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41
达真堪布宣讲于第十一届万盏法会前(8月1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我们刚才念的四句是发菩提心。若是有菩提心的摄持,我们的一言一行,每一个起
心动念,都可以成为解脱、成佛的因。学佛修行不在于形式,在于心。若是心发不出来
,即使行为、表面上做得再多、再精进,也没有什么功德,不会解脱,不会成佛。
若是想解脱、成佛,就要发心。大家来参加法会,首先要发菩提心,这是很重要的
。如果没有发心,只是盲从地跟随,你们千里迢迢地上山参加法会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大家首先应该观察:买车票的时候,尤其是到山上的时候,自己是怎样的起心动念
,自己的心是何种状态?到朗措玛寺大圆满实修中心是为了什么?
发心有三种,一种是善念,一种是恶念,还有一种是无记——不善不恶。
有的人来到这里,也不好说是否有其他的目的,什么样的人都有。如果来朗措玛寺
有别的目的,破坏道场,破坏僧团。这是恶念,是要断掉的。还有一些人是无记的状态
,一听别人讲“上山好”“参加法会好”,就跟着来了。还有些人是被父母、家人骗来
的,跟着家人一起来,以为是来旅游的……这些人是...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2
藏传佛教无上瑜伽灌顶 (止观双运丶乐空双运)
藏传佛教(喇嘛教)依据《时轮本释》有十五次第灌顶,前七个灌顶都是水灌顶,都与佛
法修行的实证无关;在水灌顶之上,有为正式修行的密教行者而作的「瓶灌顶」,分两
阶(各有四灌):
第一阶,喇嘛和一位明妃交合而射精,然後搜集上师与明妃混合後的淫液给受密灌的信
徒吃。再上一阶,是由喇嘛性交九位明妃,再搜集全部淫液给受密灌的信徒吃,然後把
全部或少至一位明妃交给受灌的信徒,依喇嘛的教导当场合修双身法;如是一位明妃或
九位明妃的差别,和受密灌者的根器之不同──当然是由喇嘛依信徒的供养金及信受度
来决定其根器。
弟子为受藏传佛教的无上瑜伽灌顶,启请上师;上师则以心种子放光召入诸灌顶佛及明
妃於虚空中交合,弟子以五甘露等而作供养得以「清净,转识成智」注(1)。
水灌顶的要义,喇嘛观想密教如来溶化於水,入於口中而为灌顶;从自己的金刚尿道流
出,住於喇嘛所观想出来的明妃的莲华(生殖器)阴蒂之中,最後转变庄严而出生为不
动如来及明妃互相交合受乐。所观想出来的这种如来明妃性交等至(达到性高潮),大
贪溶化(射精出来而)灌入喇嘛顶门中,随即向下流至喇嘛的金刚尿道而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切法空与天堂地狱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这个问题本身其实里面隐含著几个非常根本的佛法知见
。我们先由“行善作恶,天堂地狱”来看,它其实就是在说:“因果昭昭不爽,如 影
随形。”守五戒、行十善业,将来可以往生天界;而如果恶心严重伤害众生,则与地狱
道相应。这些因果现象,它在现象界是真实存在的。先不说天堂、地狱,即 使在人间
,生活进步现代化的地区,与落后或战乱的地区对比,不就有些像天堂与地狱吗?就连
春、夏、秋、冬感受的温暖、酷热、凉爽、严寒,就能使一般人感到 有明显的苦、乐
受之差异,何况真正的天堂与地狱呢?包括我们所接触的众生里面,也有贫、富,聪明
、愚痴等种种的不同,这些眼前的差异,都是大家可以亲自观 察到的。它并不是自然
就这样,也不是随机性的,而是因为善恶业行因果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信受“行善作
恶,天堂地狱”絶对是会成就的。
既然天堂与地狱的差异这么明显,是大家都可以认同的,那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产
生呢?原因主要在于有些修学者他们误解“一切法空”的意思,因此就会衍生出种种错
误的知见出来;所以要讨论这个议题,我们得先由“一切法空”这个名相进入,这样大
家就容易了解了。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要诀——慈诚罗珠堪布
http://new.huidengzhiguang.com/index.php/huideng-jiangtang/fofa-jianxiu/2016-07-21-09-16-27/593-l11024
http://new.huidengzhiguang.com/index.php/huideng-jiangtang/fofa-jianxiu/2016-07-21-09-16-27/594-l11025
一、禅定的五种过患
修禅定的时候,有一些障碍会影响我们的修行,归纳起来,大致为五种:
(一)懈怠。懈怠,是贪着吃喝玩乐而不想修行的念头。修行没有成果,都是因为懈怠
。如果懈怠,就根本不能进入禅定,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遗忘圣言。圣言,也即上师教给我们的修行诀窍与方法。修禅定的时候,把上师
讲的诀窍都给忘了,致使无法正常修行,就叫遗忘圣言。
(三)昏沉和掉举。昏沉属于无明烦恼,因为头脑迷糊、神志不清,所以不能专注于修
行目标或所缘境;掉举属于贪心烦恼,思维曾经吃喝玩乐的景象而心向外散乱,故而无
法专注于目标。这两个是所有禅定最大的障碍,甚至会影响到禅定的本质。
(四)不行对治。在修...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我”与“无我”?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法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
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是很难把它弄清楚的,这不是只有末法时代的今天才这样,而是自古以来就已
经是这样了。
然而什么是“我”呢?一般人所常说的“我”和佛所开示的“我”,究竟是一样
还是不一样?佛法中又常教导众生要“无我”,这个“无我”又是指什么呢?相信您一
定很想要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所在,现在我们就先简单地为大家略说一下。“我”可以分
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破斥的“我”,另一个是佛所说“真实的我”。“无我”也可以
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说的“真实的无我”,另一个则是“众生假我的无我”。
接下来我们将先为大家介绍,一般人所熟知的“我”与“无我”之后,再继续说
明佛所说真实的“我”与“无我”。希望藉由这个单元的阐述,能够厘清您长时以来的
疑惑,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若能因此而了知“我”与“无我”的真正意涵,相信对您
今生乃至未来际生的道业,将产生莫大的帮助。
首先我们就先来说明“我”这个题目,“我”可以分成二大类:第一类是讲世俗
的我和常见外道的我,那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我”与“无我”?

这一帖是论证什么是佛法的“我”与“无我”.
以辩证 "恒常性,主宰性和独立性的本体性存在,这和佛陀最根本的无我(无本体)理
论矛盾".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法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
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是很难把它弄清楚的,这不是只有末法时代的今天才这样,而是自古以来就已
经是这样了。
然而什么是“我”呢?一般人所常说的“我”和佛所开示的“我”,究竟是一样
还是不一样?佛法中又常教导众生要“无我”,这个“无我”又是指什么呢?相信您一
定很想要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所在,现在我们就先简单地为大家略说一下。“我”可以分
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破斥的“我”,另一个是佛所说“真实的我”。“无我”也可以
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说的“真实的无我”,另一个则是“众生假我的无我”。
接下来我们将先为大家介绍,一般人所熟知的“我”与“无我”之后,再继续说
明佛所说真实的“我”与“无我”。希望藉由这个单元的阐述,能够厘清您长时以来的
疑惑,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若能因此而了知“我”与“无我”的真正意涵,相信对您
今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http://fo.sina.com.cn/intro/basic/2014-02-11/094416151.shtml
---------------------------------------------------------------
邪淫罪报分第二
《法苑珠林》说:“佛曾说过邪淫有十种罪报:第一、常担心会被女人的丈夫所杀
。第二、夫妇关系不和睦。第三、坏事增加,好事减少。第四、自身早亡,致使妻子儿
女孤寡无依。第五、家中财产不断耗尽。第六、只要发生不好的事,总是被人怀疑。第
七、受到亲友的诽谤。第八、随处有人结怨成仇。第九、死后堕入地狱。第十、命终转
世后生为男子,则妻子不贞洁;生为女人,则与多个女人共一夫。”
《八师经》说:“与他人的妻女邪淫,会遭到其丈夫的严惩,并殃及自己的家人。
也会被官府逮捕,遭受严刑拷打。死后还要在地狱、畜生中依次受罪。好不容易再得人
身,家里也会发生妇女淫乱的丑事。我因为见到这样的报应,不敢再有任何邪淫行为。”
《萨遮尼乾子经》说:“自己有妻室却不知满足,喜欢淫乱他人妻女。这样的人已
丧失惭愧心,必将受尽苦难,没有任何快乐。”
《优婆塞戒经》...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538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转: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3 22:51:52 2012, 美东)
http://a.bonze.cn/wlsjwz/305.htm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卷一)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缘起
劝读感应篇汇编启
太上感应篇
感应篇序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人皆恶之。
刑祸随之。
吉庆避之。
恶星灾之。
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积德累功。
慈心于物。
忠孝。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缘起
科技愈发达,人心愈迷失,物质愈文明;道德愈堕落...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