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 发帖数: 2257 | 1 胡适:一段鲜为人知的异国婚外情
胡适的新诗《尝试集》中,有一首新诗《蝴蝶》,诗曰: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
应该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体诗的开山之作。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背后隐藏的是
,胡适和异域女郎韦莲司之间,达半个世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现在大多数人都认可蒋介石对胡适的评价,说他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
中新思想的师表。其实,胡适的人格算不得道德楷模,除了遵从慈母之命,与志趣迥异
的妻子白头偕老外,其他的表现却很糟糕。据说他嫖过妓女,还和几个女人有过道不清
、说不明的暧昧关系。胡适曾和小表妹曹佩声爱得死去活来,还得意地称那段日子为烟
霞山月的神仙生活。
特别是他和美国韦莲司小姐之间,那是确实发生了的婚外情,而且这种关系维持了
近五十年。所以,如果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胡适,绝对是个伪君子。表面上委屈地和毫
无共同语言的原配妻子一道生活,实际上又屡次背叛妻子,和别的女人暗度陈仓。所以
,胡适实在不是一个好丈夫,而对于他的情人而言,胡适也不是一个好男人,对爱情缺
乏担当的勇气,对所爱的人缺乏责任感。
关于...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 一生不尽女人缘:胡适的五个女人
大中小2014-02-09 06:30:29转发TwitterFacebook打印投稿电子报
【多维历史】著名学者胡适13岁时母亲为他订婚。虽然对未婚妻不感兴趣,但是母命不
可违,他没有勇气走出包办婚姻。胡适逝世后,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蒋介石写挽联
称胡适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然而,风流倜傥、学识
渊博的胡适很有女人缘,一生恋情不断。《文化人的人情脉络》一书披露,胡适生命中
的女人,主要有五个:夫人江冬秀,恋人韦莲司、曹诚英、徐芳,以及未能如愿的闺中
密友洛维茨。
共同生活四十五年:胡适与夫人江冬秀
胡适与他的结发夫妻江冬秀的婚姻是他的母亲一手包办的。胡适的父亲胡传是秀才出身
,因几次应试未能中举,就进入上海龙门书院,成为著名学者刘熙载的学生,学的是辞
章义理和程朱理学。后来进入政界,曾在广东、河南、江苏、台湾等处充任幕僚或地方
官佐,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是台东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他一生娶妻三
次,前两任妻子先后病故后,与比他小32岁的冯顺弟结婚,这就是胡适的生母。
在胡适三岁零八个月时,他的父亲病故。年仅23岁... 阅读全帖 |
|
f**g 发帖数: 2452 | 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静谧和超越 废名的东西我有几种,《废名集》前几年出了,应该是他最全的集子了,值得收藏的精品
废名的《谈新诗》在当时北平新诗人群体中影响很大,你如果对他的新诗理论感兴趣,
可以看看 |
|
f**g 发帖数: 2452 |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静谧和超越 废名的东西我有几种,《废名集》前几年出了,应该是他最全的集子了,值得收藏的精品
废名的《谈新诗》在当时北平新诗人群体中影响很大,你如果对他的新诗理论感兴趣,
可以看看 |
|
d**********0 发帖数: 13081 | 5 先摘点介绍:
《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
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
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
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
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
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
,《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
绘画美、建筑美。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字,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
感强,富有音乐美。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语词和物象,并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
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全诗5节,每节都是4行,每行都是9个
字,既有外形的整齐感,又有内在的韵律感。《死水》为建立新诗的格律和形形作了严
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
|
s**t 发帖数: 17016 | 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冯至诗四首 古诗经过了上千年筛选,当然不粗陋。
问题是,作为一种语言,古文已经死了,已经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工作绝缘。被人研究
,被人阅读,但不被人使用,这种东西可以教给孩子们一些,但不能当作主粮。
新诗的问题是发展时间短,总的来说比较粗陋,加上新诗牵涉到许多政治因素,使得选
入教科书的那些作品不堪入目。
经过百年的发展,新诗已经走到了一个临界点,需要一位集大成者出现,集百年之力,
让汉语的美,以某种简洁凝练的方式沉淀下来,我希望我就是那个集大成者。当然这里
有竞争,最后不一定是我成功。幸运的是,因为大环境糟糕,现在认真写诗的人不多,
到处都是梨花体和下半身写作,这使得我的竞争者大大减少,成功的概率也大大提高了。 |
|
s**t 发帖数: 17016 |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冯至诗四首 古诗经过了上千年筛选,当然不粗陋。
问题是,作为一种语言,古文已经死了,已经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工作绝缘。被人研究
,被人阅读,但不被人使用,这种东西可以教给孩子们一些,但不能当作主粮。
新诗的问题是发展时间短,总的来说比较粗陋,加上新诗牵涉到许多政治因素,使得选
入教科书的那些作品不堪入目。
经过百年的发展,新诗已经走到了一个临界点,需要一位集大成者出现,集百年之力,
让汉语的美,以某种简洁凝练的方式沉淀下来,我希望我就是那个集大成者。当然这里
有竞争,最后不一定是我成功。幸运的是,因为大环境糟糕,现在认真写诗的人不多,
到处都是梨花体和下半身写作,这使得我的竞争者大大减少,成功的概率也大大提高了。 |
|
j*******7 发帖数: 6300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白话文运动与和合本《圣经》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4 13:52:36 2013, 美东)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白话文运动与和合本《圣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4 13:51:51 2013, 美东)
延误与错失————白话文运动与和合本《圣经》
今天世界华人教会普遍使用的中文圣经为1919年2月 印 行 出 版 的 白 话 汉译《官
话和合本圣经》。官话(今日称普通话或国语)是清末中国朝廷及各地官员使用的语言
,也是中国全境日常使用的白话语言。此版本圣经因其版面如蝶翅像合页,故称“蝴蝶
本”或“和合本”.亦有学者认为,“和合”二字,乃“指着新教各教派对《圣经》中
一些关键的词的正确译法及人名的标准音译达成的一致意见而说”.(1) 和合本《圣经
》是熟悉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西方传教士与他们的中国助手合作的产物,对其翻译水... 阅读全帖 |
|
l*******w 发帖数: 54 | 9 我并非比文招亲,
所用句子多是文章中曾用,
只是想找一个心境相似的人而已.
我在帖子中已经注明,平常字句,无所谓工整.
只想多了解对方.
我在这里注册ID时间很短,这也是唯一的ID,
我的帖子太长,在这里浪费大家的资源,很是抱歉,
如果能给大家闲暇之余带来消遣,亦是我的荣幸。
前面有人建议我用新诗,
我并非推崇古人,贬低新诗,因为我偶尔也写新诗,
也用英文写日记。
我并非单以诗词一面来论人。 |
|
x*****u 发帖数: 3419 | 10 网上闲逛,居然翻到这样一篇‘古文’
-----
http://www.qinzheng.org/viewthread.php?tid=10090&extra=page%3D1&page=1&sid=rEK7KX
ZT 网络诗词创作及其现代语境体现
一、网络与诗词创作的勃兴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唐宋更是诗词发展的巅峰。凡稍有传统文化涵养的人,无不对中国古代杰出诗人及其
诗作耳熟能详,以优秀诗词作品作为幼儿文学、识字的启蒙材料几乎成了中国家长的共
识。然而,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新诗取代了旧体诗,更
多诗人致力于新诗写作,旧体诗创作队伍大大缩小了。虽然仍有不少作者从事旧体诗的
写作,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新诗风浪一波接一波,独具特色的诗人如群星般涌现的
时候,旧体诗的创作与研究是沉寂的。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网络给
了人们一个功能空前强大的交流平台。据 2003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第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中
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2083万台 |
|
r*****e 发帖数: 292 | 11 恩。事实上,后来的跟随者们渐渐地扔掉了这些东西。连这些可能的解释都被抛弃了。
我没怎么背过新诗,所以举不出太多的例子。但我想大家都了解新诗中词语拼接的夸张
程度:)对这些地方,我是有保留的。
这些东西已经不是泼水兄文章所说的,早期新诗中所提倡的那些东西,那些浅显的诗化
的叙述和抒情。
这中间已经起了变化,我很想看到psn怎么论述这个过程的:) |
|
a*********7 发帖数: 30080 | 12
这个有可能。不过也是在谷底往上爬。 新诗也许在下滑,不过至少还在半山腰。
那是你不了解新诗吧。 俺觉得余光中比这些人都强。
另外国内专门刊登新诗的杂志也有多种,《诗刊》当年俺常买,还是常有好作品出现的。 |
|
a******l 发帖数: 57 | 13 当人们谈论抑扬格的时候,他们往往是在讨论英雄体史诗,或者类似。但是,坦白地讲
,这类诗歌的韵律结构何其简单啊。
经典诗艺往往趋于严整,音韵就被简化,落实惩节奏的循环强化和力度变化,这并不能
囊括全部表达需求。现代诗歌的节奏更复杂、自由、灵活、精微,具有更强的表达功能
。——经典的经济学致力于在理想情况下构建模型,但我们在现实中找不到理想条件。
现代诗艺是下定了决心的扬弃。然而这绝不是说与经典的割裂就是故意为之,并非现代
诗人们熟读诗书后的刻意忘记或系统革新。不是这样的,现代诗人们有些有很深厚的古
典底蕴,有些没有,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人选择了一个新的起点出发,重新
推导、组织逻辑。古典的所有理论都是起点,绕不过,拘不住。新诗为体,经典理论为
用,而不是相反。
bigsail的问题在于,他恰恰搞反了,强调应该在系统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新技术,也就
是古典为体新诗为用。既如此,又何必搞什么新诗呢?——当我们研究金融学的时候,
并不一定要研究易经;从神学角度出发,我们得到的只是神学,而不是哲学。我们要发
展新的东西。当然,经典诗艺的拥护者们看到这里,大可说一句,本来就没必要嘛,我
煌煌天 |
|
b*****l 发帖数: 9499 | 14 晕倒。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首先,我什么时候说过“把诗歌的核心内涵落实到韵律上”了?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
最反感的就是为了照顾音律而伤诗意的那帮子了。
其次,我批评的是当代中国诗人相当多对英诗格律缺乏认知,啥时候“古典为体新诗为
用”成我的观点了?
再次,我通篇讨论的是中国白话诗的问题,谈得是从传统诗词到白话现代诗的这个跨越
中,最关键的是什么。这个核心就是白话和律诗,词,曲在格律方面的本质区别。所以
我才呼吁西为中用(学习研究英诗的格律来探索中文白话诗的格律规律),古为今用(
重新考察诗经,楚辞,赋等较自由的文体的格律规律并应用于新诗)。
可惜的是,中文现代诗与英文现代诗不同;中文新诗建立在缺乏对白话的格律认知的流
沙之上。这也是为什么中文现代诗如此贫瘠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在这时候,不是把这个基础打实,把缺失的一环补上,而是去亦步亦趋地向西方学什
么反叛。人家反叛的是数百年锤炼过的完整的格律体系,我们反叛得是什么?律诗?昆
曲?我们根本没有反叛的目标和资本。
正如对古典时期的音乐的规范的每一次打破都带来新的音乐形式和进步,但是压根儿不
懂这些规范,是否就一跃成为现代音乐大师了?
超越过 |
|
u**b 发帖数: 5366 | 15 这两天一直在和同道中人讨论新诗和古诗的关系。
新体诗最终是有生命力的,慨叹古诗最终将消亡。
非但如此,文化亦是如此,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得不到继承,心中十分悲伤。
又想到,新诗产生初期,新月派诗人多从古诗中汲取营养,说明古诗对新诗也有非常大
的借鉴作用。又联想到新事物,新文化的产生,当从传统的东西中汲取营养,不可以完
全否定传统文化。又慨叹现代人以吃西餐,过西方节日,以西方生活方式为时尚。
看远处繁花似雪。故有此句,新花却染前年雪,我有我的喻意,是我的寄托。却字对我
来说不可以改。改了就成了你的诗了:) |
|
o*********6 发帖数: 1856 | 16 无牌词
披了谁的夹,竟作情圣夸。征出几月春风剪,文秀铸牛叉。
穿了灵者衣,掩掉魂泪家。新诗寄到海无崖,人面伴桃花
俺是文盲,没什么深刻的含义:
上阙:这几句绝对赞美:马甲的文风(重情),多产(二月春风,多出二月就是文章多
产)和文秀(牛叉),这里学习了鸭梨大用过的剪叉体.
下阙:征文中屡次提到了灵魂,这里 “穿了灵者衣” 表示怀旧,
“掩掉魂泪家”:指的是掩饰了内心的悲伤,或者从悲伤中走出来了,
真难过就不如写成:魂泪满脸颊
“新诗寄到海无崖”:开始了新的生活,拿起笔写了新诗寄到了文海,
’海无涯‘:这里是对文海的祝愿,
“人面伴桃花”:结局是活得更有人气了,桃花:表示面色也健康了。
说白了:希望主/客人来文海后都健康愉快.
不知各位看官都如何理解的? 希望这个自解能消除一些误会。 |
|
j******n 发帖数: 21641 | 17 http://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287
民主诗人:瓦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
我是肉体诗人
我是灵魂诗人
我有天堂的愉快
我有地狱的痛苦
前者在我身上繁衍
后者是我的语言
我的灵魂,在破晓宁静的清凉中
找到了归宿
我的声音追踪着我目力不及的地方
舌头一卷,我尝到了大千世界
我是丑陋的诗人
我是伟大的诗人
我享有快乐的极致
我享有痛苦的深渊
前者在我身上永驻
后者是我的思想
我的灵魂,在漫长凄凉的躅行中
找到了光明
我的呐喊鼓动着我想象不及的空间
臂膀一张,我拥抱了整个宇宙
我把自己交给泥土
在草丛中成长
如果你需要我
请在靴底下找寻
——《我是肉体诗人》,瓦尔特·惠特曼
瓦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是美国著名诗人、美国现代诗歌之父
、人文主义者,他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Free Verse),其代表作为诗集《
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惠特曼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说
过:“我不愿意做伟大的哲学家,建立任何学派。……我愿意把你们每一个人带到窗前
……我... 阅读全帖 |
|
t****c 发帖数: 194 | 18 死 水①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学者和民主战士。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
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
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红烛》。19
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闻一多的诗
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
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① 选自《闻一多诗文选集》第一辑,人民文学出
版社,1955年版。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682 | 19 余秀华说她不关心人类之类的大问题,只管自己过日子。这话听起来大逆不道,但
对写诗,这是王道:认真生活,忠于自己的内心,听从内心的召唤而写作,才有可能写
出打动他人的诗。
微信上转发来转发去的文字太多了,段子类,养生健康类,风光旅游类,人生指南
类。有的根本不值得点开来读。但是,一位诗人和她写的诗在微信上热传,余秀华是少
有的。微信传播的一个特点是,纯个人的、自发的行为,不受外人支配,只有自己真正
觉得好,才会去传。在此之前,人们大多没有听说过余秀华这个人。如果她的诗不能打
动人们,其传播的速度和覆盖面是不可能如“病毒般蔓延”的。余秀华是一个现象。
余秀华促使我们再次思考一些跟诗有关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消费
社会中的人们还是否需要诗?是否会读诗?余秀华现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在
余秀华的启示下,一些思考或许会有所突破。余秀华的启示,甚至超出了新诗创作这一
领域,具有更普遍更广阔的意义。
关于新诗创作,以前有一句最毒舌的断语:读诗的人和写诗的人一样多。意思是诗
人们在自娱自乐,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人读诗、关心诗的死活。现在来看,这话又对又
不对——在余秀华出现之前,可能是... 阅读全帖 |
|
T******d 发帖数: 2139 | 20 中国古诗确实博大精深,但是这个体裁已经死了。新诗的形式大大“现代于”古诗。新
诗对人心的直接打击,是古诗里想都想不到的(所以新诗的哲学含量比古诗远大)。这
就是为什么新诗还在幼年,就已经没人写古诗了。不是他们写不好古诗 -- 好比男扮女
妆,举止再“优美”有什么意义呢? |
|
p*******n 发帖数: 1928 | 21 很多年了。楼主从英文诗谈起的,与中文新诗乃是一脉相承。
情不要需要的时候就说新诗没历史。或者反过来,需要的时候就说新诗更直抵心灵,你
看。。。英人的诗让我痛哭流涕了。 |
|
p*******n 发帖数: 1928 | 22 很多年了。楼主从英文诗谈起的,与中文新诗乃是一脉相承。
情不要需要的时候就说新诗没历史。或者反过来,需要的时候就说新诗更直抵心灵,你
看。。。英人的诗让我痛哭流涕了。 |
|
p*******n 发帖数: 1928 | 23 分行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控制阅读节奏。你的行文喜欢用回车。这实际上是普通行文缺
乏节奏感的表现。如果不分行就无法达到你所希望的节奏。另外,谈节奏的都是老派新
诗。你自己的写诗风格就属于70年代前的新诗风格,还自认为现代。新诗的特
点除了分行被大部分保留,其他还真找不出一个统一的定义。新实验体甚至并不分行。
新诗如果不能给予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义,那只能是山头林立。注定无法得到发展。 |
|
D*****e 发帖数: 342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em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hr (麻辣呆牛筋), 信区: Memory
标 题: 林夕谈音乐:年轻人如何读懂文言歌词?(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29 16:19:38 2009)
核心提示:身为香港著名词人,虽然林夕在歌词中早已写道“我怕太早把人生看通透”
,但今日的他在外人看来,却已然是位看通看透看淡人生世事的修行者。这个冬天,林
夕携其在大陆推出的第一部散文集《原来你非不快乐》来到上海。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
院的他,更愿意谈谈中国新诗,聊聊苏东坡,诉说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慕。
身为香港著名词人,虽然林夕在歌词中早已写道“我怕太早把人生看通透”,但今日的
他在外人看来,却已然是位看通看透看淡人生世事的修行者。这个冬天,林夕携其在大
陆推出的第一部散文集《原来你非不快乐》来到上海。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的他,更
愿意谈谈中国新诗,聊聊苏东坡,诉说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慕。
问:据说您在香港大学文学院读书时,曾颇花心力钻研中国新诗,能跟我们谈谈这段经
历吗?
林夕:这个影响太大了。因为那时的我的阅读口味是很偏执的,读了台湾和内地 |
|
l*r 发帖数: 79569 | 25 如今的翻译不可尽信
江枫 吴亮
吴亮 1988年我们在北戴河第一次见面,你还记得那个夏天吗?20年过去了,你依然精
神饱满……我还保存着一张我们的合影,在山海关城墙上,是叶廷芳给我们拍的,背后
是大海。
江枫 那个夏天确实是个值得怀念的一个夏天。北戴河之会,实际上也是一次暑期讲习
班之类的聚会。当时的汤一介、乐黛云,谢冕、陈素琰,任洪渊夫妇、现在回想起来,
都还称得上风华正茂。二十多年,就那么快到无情地成为过去,山海关古城墙上合影,
我自然记得,那是万里长城延伸入海的“老龙头”。
吴亮 在你的私人照相簿中我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也看到了一些陌生的面孔,他们
都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艾青、韩素英、萧乾、谢冕、顾城、黄华、邓颖超、臧克家、杨
成武……看来你是一个喜欢保留照片的人,特别是,你年轻时的照片,那么英姿勃发,
风流倜傥,你是一个自恋的人吗?据说诗人都比较自恋。
江枫 艾青和臧克家代表着一个诗歌时代,艾青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位素未谋面而
登门求见的偶像性人物,他本来也许可以成为当代的李白,但是他做不到天子唤来不上
船,不得不一而再地作违心的检讨;臧克家,是诗人任彦芳引见的,他本来也许可...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5617 | 26 “ 刘恒:这个领域是否招过研究生?
季羡林:没有招过。主要是因为要求条件太高,得通英语、梵语、德语。
因为这方面的研究著作大多是用德语写的,搞起来非常吃力。现在欧洲人搞得多,美国
也有。”
-- 其實,要做季羨林的研究吐火羅文的研究生,必須懂英,法,德,拉丁,希臘,梵
文的閱讀,語法,詞彙,和歷史比較語言學,加上古代世界史,古代中國史。光會幾句
英吉利文是根本免談的。
http://book.qq.com/s/book/0/19/19110/4.shtml
第4节:季羡林谈《季羡林文集》
季羡林谈《季羡林文集》 访问者刘恒
兔年新春,有幸拜访季羡林先生。今年是他的米寿之喜,又值24卷本《季羡林文
集》出版,可谓双喜临门。季先生虽然遵医嘱谢客,但谈起他的喜事,精神矍铄。为了
简洁,以问答形式整理于下。
刘恒:我受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委托,祝季先生新春愉快。
季羡林:人民日报海外版,他们常寄给我。上面还有小朋友写的文章,很活泼,我
印象很深。
刘恒:《季羡林文集》出版,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您对这次印刷满意吗?
季羡林:印刷质量不错,这次专门去深圳印的。
刘恒:您的著作汇总出版,与以前的版本有...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27 延误与错失————白话文运动与和合本《圣经》
今天世界华人教会普遍使用的中文圣经为1919年2月 印 行 出 版 的 白 话 汉译《官
话和合本圣经》。官话(今日称普通话或国语)是清末中国朝廷及各地官员使用的语言
,也是中国全境日常使用的白话语言。此版本圣经因其版面如蝶翅像合页,故称“蝴蝶
本”或“和合本”.亦有学者认为,“和合”二字,乃“指着新教各教派对《圣经》中
一些关键的词的正确译法及人名的标准音译达成的一致意见而说”.(1) 和合本《圣经
》是熟悉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西方传教士与他们的中国助手合作的产物,对其翻译水平大
多数人评价甚高。与现代中文译本圣经、思高译本圣经等版本相比,我个人的体会是:
和合本《圣经》在语言形态上其实是浅文言和白话的结合。因着文言的特性,此版本的
语言内在上与传统的汉语思想有连接,使上帝之言在汉语语境中容易被接受(如《约翰
福音》1章 1 节:“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也因着文言的特性(
因为以诗、赋形式为本的古汉语在形式上是诗性的,非常注重言说的节奏、韵律),此
版本的语言在阅读与聆听的效果上透露着汉语言说的整饬、庄严与优 美( 如“太 ...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59 | 28
朕倾向于最后一种可能性。好象张中行说的,某一些道具,就合古诗词用。
而新诗的道具就受外来影响,屏风,香炉,驿站使不上了,有麦地,香烟,
玻璃镜子,火车站台。其它道具的变化和生活有关,但从古诗里稻麦混吃
到新诗通吃麦子,似乎是外来。新诗人们未必个个分得清麦子和韭菜,写
麦田时也未必真行于田间,哪里就有被一脚泥煞了诗意的?
沙子要迷眼,你是眼皮先闭还是手先捂?
你都杀出来作程咬金,朕知足了 |
|
s******t 发帖数: 2511 | 29 近代时期
近代包括晚清和民初,即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时局
动荡,社会变革剧烈,浙江近代文学在寻求新变中呈现纷繁复杂的面貌。
在传统诗文上,钱塘(今杭州)龚自珍对浙江乃至全国影响甚巨,其绝句多效法“
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诗文雄丽奇诡,振聋发聩,呼唤启蒙思想。同光体诗人嘉兴沈
曾植诗风沉潜,清言见骨。会稽(今绍兴)李慈铭的诗词以“不名一家,不专一代”独
树一帜,其日记体读书札记颇有特色。杭州夏曾佑和诸暨蒋智由是“诗界革命”的倡导
者和实践者。余杭张炳麟的早期诗作如《狱中赠邹容》明白条畅,流传颇广。其散文继
承龚自珍经世文派的主张,内容充实,但文字古奥。秋瑾的诗歌悲愤昂扬,深沉爽朗,
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其散文多用白话,通俗浅显,如《警告我同胞》、《敬告姐妹们
》。和秋瑾为莫逆之交的桐乡徐自华、嘉兴徐蕴华姐妹都是南社女诗人,作品有巾帼豪
情。这一时期的词人主要有镇海姚燮和海宁王国维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重要的
词论着作。另外,归安(今湖州)朱孝臧为晚清四大词人之一。杭州女作家陈翠娜兼擅
词曲,著有《翠楼文草》、《翠楼吟草》、《翠吟楼词曲稿》以及剧本、小说多种,... 阅读全帖 |
|
r**********k 发帖数: 54 | 30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10528-fanglizhi-memoir-part1-
122783664.html
(图文)方励之1989年在美国大使馆经历揭秘
美国之音 2011-05-29 08:56:06
2010年圣诞节前,收到李荫远先生的e-短信。云:“多年不通音信。钱先生辞世不觉已
十一年了,我
手边只有他指导的科学史学生早年写的传略。我在网上读到过你的两篇回忆散文,都是
关于大学刚毕
业时期的,也许你真该动笔写回忆录了,不是写你正确与否,而是可以给二、三十年后
治史学者之采
择与评论。”
这里钱先生是指钱临照。李荫远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62-1965年
间,我一边在
科技大学教书,一边在李先生门下作研究。李先生现年已92岁,已洗手物理,也不参加
院士活动,转
而研究新诗,2006年有“当代新诗读本”出版。
因我忙于日常的教学和研究,“剩余劳动力”不多了,没有写回忆录的能量。加之,“
回忆录”这
类“书”,如美元一样,正在贬值。然而,如李先生所言,“二、三十年后治史学者”
的兴趣并不在于回
忆者自陈的“...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1 胡适在美国最后十年
胡适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举凡政治、文化、教育与外交领域,都可以听到这位“徽骆驼”发人深思的言论,作为民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领袖,他的一举一动长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闲话胡适》作者是胡适近亲,自幼对胡适及其家族有深切的了解。
胡适青年时留学美国,住了七年,中年做美国大使,住了八年。一九四九年春,他偕江冬秀离开上海,乘海轮到美国,一住就是十年。这位大学者是否在美国过着“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买办生涯呢?写《胡适杂忆》的唐德刚,曾与胡适,一杯在手,老少无猜,茶余饭后,娓娓而谈;闲得无聊,大摆龙门等时刻,捉住胡适的真面貌,真性情,真本色,虽不中,也不远了。
贼入公寓
胡适于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船抵旧金山,这一天是国内共产党百万大军飞渡长江的一天,他在旧金山船上哀叹一声:“我愿意用我道义力量来支持蒋介石先生的政府。”后来,他在纽约城定居,纽约是世界第一大都市,可说“纽约居,更不易”了。他住在纽约东城八十一街简陋的小公寓里。他们所住的是大使级的住宅区,但是他那所破烂的公寓,却没有大使级的防盗设备。一次,胡先生外出,胡太太一人正在厨房烧饭,一个彪形大汉的窃贼...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2 赵忠祥(资料图)
杜恩湖供凤凰娱乐专稿 昨晚,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每逢国家大事,都会写诗的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昨晚,夜不成寐,特别为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升空而写了一首新诗名叫《为神九歌》,独家传给了华西都市报。赵忠祥的新诗——七律《为神九歌》
“天际平添星一颗,神舟九号越银河。乾坤现瑞风长舞,龙凤呈祥云放歌。奋斗年年为玉帛,高呼处处化干戈。万人还向刘洋贺,月里嫦娥泪亦多。”2012年6月16日19点赵忠祥写。
2008年国庆前,神七发射成功,赵忠祥诗性大发,创作了一首名为《神七赞》的旧体诗祝贺,但受到有“鬼才”之称的魏明伦的严厉批评。魏明伦指出其中的平仄错乱。但赵忠祥虚心接受魏明伦批评后,又将《神七赞》重新修改,最后,得到魏明伦的高度评价。认为赵忠祥作为央视一个主持人,能把诗词写得如此高水平,远远超出了专业作家,实属不易。
昨晚,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赵忠祥,他透露,每逢国家大事,他都会写诗。继嫦娥二号卫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到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升空。赵忠祥兴奋地说:这标志中国航天科技水平已进入世界前例,是可喜可贺的大事,值得为盛事写诗。
今年71岁岁的赵忠祥,在央视已主...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33 云林县仑背小学四年级国语考题“鸡招待客人”
台湾知名儿童文学专家杨茂秀教授所写的儿童诗
11月2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云林仑背小学四年级月考语文科阅读测验题目“鸡招待客人”内容,出现“脱光光,坐在桌子上招待”等字眼,议员昨抨击内容充满“性暗示”,让人想入非非,要求教育处惩处。但也有教育界人士认为,应给教育干净空间,不该以成人的眼光放在儿童身上。
云林县教育处长邱孝文答询时认为,内容不太适当,已请督学到校调查原委;县长苏治芬也认为,“老师出这种病态题目,太离谱了,一定要处分!”
台湾教育界人士说,这个考题是出自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教授杨茂秀的儿童诗。杨茂秀是台湾知名儿童文学专家,他喜欢用孩童的口吻写新诗,“鸡招待客人”是杨教授用孩子口吻所写的儿童诗,考题内容即引用这首儿童诗,“原汁原味”。
杨茂秀在这首名为“鸡招待客人”的儿童诗导读说,儿童富想象力,脱口而出的字句,常常就有诗的味道。诗中的“哥哥”、“妹妹”,是用小兄妹的可爱对话谈白切鸡(即“白斩鸡”)。
出题老师李雪溱说,现在孩童阅读能力低,她平常会搜集课外读物,“鸡招待客人”题目是选自“南一”书局课外教材“我画的猪跑掉了”...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4 正如张幼仪对林徽因的评价,当她知道徐志摩所爱何人时,曾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张幼仪与徐志摩,资料图
在今天,一代才女林徽因依然拥有众多的追随者。不同于张爱玲的以文字立身,对林徽因来说,则是以身世个性传奇。她身世氛围,更多地折射着那个时代的文化风尚,流逝的时光之水也冲洗不掉她的传世风华,反而更加迷人,令人追寻。
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这三个女人因为徐志摩而一再被人们提起、对比。人们赞美林徽因的聪慧、陆小曼的美丽,而张幼仪则永远是那个被遗忘的人。没有人会想起:张幼仪是一位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企业家。而正是与徐志摩的失败婚姻,成就了她的事业。
林徽因秀外慧中、多才多艺。她曾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之真谛,英文水平极佳。她兼具中西之美,既秉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又具备中国传统女性所缺乏的独立精神和现代气质。
在北京的文化圈里,她一直以才貌双全而闻名。由于徐志摩的文学引领,她写得一手音韵极美的新诗,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以她为中心,聚集了一大批当时中国的第一流文化学者,而她就是一个高级文化沙龙的女主人。
她是建筑史研究中卓有建树的学者,卷起袖子就可以...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35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温婉优雅,若花开春夏,灿烂年华。这诗意之词中,“她”字尚首次使用,让人觉思恋故土,柔肠寸断之情。
作词者为新文化运动先驱,学术精英刘半农,然而他英年早逝,所幸这词被他人惦念,谱曲传唱,成为经典之作。1981年,一位年近九旬之寿的老人在清华照澜院前踱步徘徊,长吟一阕老歌,此歌歌词,正为刘半农谱写之词。这位老人,是前清华国学院导师,出身书香世家的“中国舒伯特”、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
他会33种汉语方言,还精通英、德、法、日、俄国、等多种外语。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曾在清华大学教数学、物理学,但最终却选择将语言学作为终身职业。
民国时期的大家,身上大都散发着“清冷”的气息,让人可望不可及。
但这位语言学大家不一样,因为会说33种方言,甚至比本地人说得还要好,走到哪赵元任都被人当做“老乡”。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办巡回演讲,赵元任担任翻译。每到一个地方,赵元任就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让人感到非常亲切,罗素的演讲内容广泛,绝不是一般海归学子能够胜任,赵元任却游刃有余。再加上他...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1855 | 36 关于诗歌,我觉得是很个人化,很情绪化的东东.有些诗歌,一些人读来,热泪盈眶or心凉
如冰,有些
人完全没有感觉.同一个人,有时候完全合拍,感觉完全的直指人心,有时候就完全不
click.
我不觉得中国没有新诗,或者新诗成就不大.诗歌要理想主义者沉心静气才能欣赏.现在
社会现实主义的过分,浮躁的炸锅,能理会诗歌,才是joke.
我觉得中国最近30年,北岛跟海子毫无疑问是李杜的地位.其他人,包括顾城舒婷还是都
差一些.个人尤其喜欢北岛.
赞录几首,分开说. |
|
C********g 发帖数: 9656 | 37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034
·方励之·
开篇
2010年圣诞节前,收到李荫远先生的e-短信。云:“多年不通音信。钱先生辞世不觉已
十一年了,我手边只有他指导的科学史学生早年写的传略。我在网上读到过你的两篇回
忆散文,都是关于大学刚毕业时期的,也许你真该动笔写回忆录了,不是写你正确与否
,而是可以给二、三十年后治史学者之采择与评论。”
这里钱先生是指钱临照。李荫远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62-1965年
间,我一边在科技大学教书,一边在李先生门下作研究。李先生现年已92岁,已洗手物
理,也不参加院士活动,转而研究新诗,2006年有“当代新诗读本”出版。
因我忙于日常的教学和研究,“剩余劳动力”不多了,没有写回忆录的能量。加之,“
回忆录”这类“书”,如美元一样,正在贬值。然而,如李先生所言,“二、三十年后
治史学者”的兴趣并不在于回忆者自陈的“正确与否”,而在于可“采择与评论”的史
实史料。所以,重要的是提供史实,即可被证明或证伪的硬史料。 本文涉及的历史,
主要是李淑娴和...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59 | 38 在今天,一代才女林徽因依然拥有众多的追随者。不同于张爱玲的以文字立身,对林徽因来说,则是以身世个性传奇。她身世氛围,更多地折射着那个时代的文化风尚,流逝的时光之水也冲洗不掉她的传世风华,反而更加迷人,令人追寻。
林徽因秀外慧中、多才多艺。她曾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之真谛,英文水平极佳。她兼具中西之美,既秉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又具备中国传统女性所缺乏的独立精神和现代气质。
在北京的文化圈里,她一直以才貌双全而闻名。由于徐志摩的文学引领,她写得一手音韵极美的新诗,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以她为中心,聚集了一大批当时中国的第一流文化学者,而她就是一个高级文化沙龙的女主人。
她是建筑史研究中卓有建树的学者,卷起袖子就可以赶图设计新房舍。她骡子骑得,鸡毛小店住得,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她不顾重病在身,经常颠簸在穷乡僻壤、荒山野岭,在荒寺古庙、危梁陡拱中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
她还是三个著名的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一个是与徐志摩共同出演的青春感伤片,浪漫诗人对她痴狂,并开中国现代离婚之先河;一个是和梁思成这个名字并置在一起的婚恋正剧,建筑学家丈夫视她为不可或缺的事业伴侣和灵感的源泉;另外,还是一个悲情故事的女...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39 张充和:她选择留在自己的时代里
2015-06-18 14:14:06
华灜
作者:慕容素衣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女孩,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叶圣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合肥四姐妹,指的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以及张充和。若我是男子,能在四姐妹中
选择一位,最想娶的不是最有名气的三姐兆和,而是小妹充和。
在不知道充和的存在之前,我以为闺秀这种生物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绝迹了。完全无法想
象,时至今日,在与我相隔数万公里的大洋彼岸,一位101岁的老人仍保持着上个世纪
初的生活方式:每日晨起,即磨墨练字,吟诗填词,偶尔和同好们举行昆曲雅集,拍曲
互和,以乐终日。
这位老人,就是现居于耶鲁的张充和。
她从遥远的民国走来,在旧时月色和习习古风中长大。她的名字,曾经和沈从文、卞之
琳、俞振飞等人相连,一同成为那个年代的传奇。如今,故人早逝,时移世易,属于她
的时代已经永久地过去了,她却仍然选择活在她的时代里,在去国离乡数万里之外。这
是一个奇迹,独属于她的奇迹。
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不同的是,张家四姐妹属于传统仕女。她们的爱好、才艺乃
至心性都很“旧派”,即使时代再跌宕起伏,生活再颠沛... 阅读全帖 |
|
c***y 发帖数: 446 | 40 ★臭菩萨★ 我说,有一个菩萨,本来很灵,但被扔到茅坑里去,搞得很臭。后来,
在长征中间,我们举行了一次会议,叫遵义会议,我这个臭菩萨,才开始香了起来。
【接见日本社会党人士左左木更三、黑田寿男、细迫兼光等的谈话(1964年7
月10日),《毛泽东思想万岁》1969年8月版,第542页】
★屁有香也有臭★
屁有香臭,不能说苏联的屁都是香的。现在人家说臭,我们也跟着说臭。凡是适用
的都要学,资本主义好的也应该学。
【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六年四月),《毛泽东思想万岁》19
69年8月版,第三十七页。】事前要有准备,小会他神气大,大会他没办法。你要大
民主,我就照你的办,有屁让他放,不放对我不利,放出来大家鉴别香臭。
【在省、市委书记会议上的插话--汇集(1957年1月),《毛泽东思想万岁
》一九六九年八月版,第75页。】上边放的屁不全是香的,这里也有对立,有香也有
臭,一定要嗅一嗅。
【在省、市委书记会议上的插话(1957年1月)【毛泽东思想万岁】一九六九
年八月版,第81页。】
★拉屎拉尿★
人同自然界作斗争,也有交换。... 阅读全帖 |
|
b*******8 发帖数: 37364 | 41 两只小蝴蝶,新诗的开山鼻祖,胡适的最高水平。就这水平还瞧不起太祖,难怪太祖一
辈子不写新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又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
|
p********f 发帖数: 787 | 42 http://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12685
1922年:赴美勤工俭学的张闻天
张勤龙
张闻天是中共高层中为数很少的一位有留美背景的领导人。1922年至1924年,20来
岁的张闻天曾到美国留学一年半。
1920年初,上海浦东著名实业家穆藕初先生被任命为总统府名誉实业顾问。在北
京,穆藕初访问了北京大学。蔡元培亲自接待并和他畅谈了关于如何繁荣中国学术文化
的事。穆藕初很受启发,非常振奋。事后,他写信给蔡元培,决定捐资北大,派遣数名
学生出国留学。同年5月,穆藕初再次赴京,与蔡元培商谈具体实施办法,并聘请胡适
、陶孟和、蒋梦麟、马寅初4位北大教授,帮助蔡元培决定出国留学人选。最后,大家
决定选派罗家伦、段锡朋、周炳琳、汪敬熙、康白情5人去美国留学。
实业家资助教育并不鲜见,穆氏本人也曾捐资中华职业教育社,但是,一次捐献数
万金,委托蔡元培选派素不相识的学生出国深造,实为一大创举。据穆藕初的儿子穆伯
华回忆,他的父亲在做出这一决定前,曾经对他和弟弟穆家骥说:“我准备拿5万两银子
,帮助别人出国留学。我想,...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20533 | 43 不懂诗就不要出来瞎评,免得自己丢丑。
开创性,意境,等等,这评判起来是有一定标准的,不是外行张嘴就能胡说的。
而这些评判,又必须以相关知识为基础。比如说,有几个人去研究过当年白话新诗的发
展历史?不知道这个,又怎么能明白古体诗和新诗结合的意义所在?怎么评判其开创性
? |
|
z**********e 发帖数: 22064 | 44 作者: 刘梦溪
毛腊肉诗词有三种抄袭剽窃现象:一是“搅拌式”。将他人的话与自己的话搅拌在一起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将他人的语序做些调整,便作为自己的诗句登场”;
二是“掩耳盗铃式”。将别人的诗原原本本地抄下来,但在抄袭时稍做文字上的调整;
三是“老老实实式”。一字不差地将别人的话抄下来,不搅拌、不掩耳盗铃,也不注释
。具体有:
“搅拌式”
将王建《宫词》中的“春风吹雨洒旗竿”剽袭为“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
将温庭筠《苏武庙》中的“空向秋波哭逝川”剽袭为“别梦依稀咒逝川”(《七律-到
韶山》);
将黄庭坚《鹊桥仙-席上赋七夕》中的“别泪作、人间晓雨”剽袭为“泪飞顿作倾盆雨
”《蝶恋花-答李淑一》;
将刘克庄《贺新郎》中的“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剽袭为“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掩耳盗铃式”
将古童谣中的“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剽袭为“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水调歌头-游泳》);
将幼卿《浪淘沙》中的“极目楚天空”剽袭为“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
将李贺《致酒行》中的“雄鸡一声天下白”剽袭为“一唱...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5912 | 45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463077/
来自: 布布熊 2008-06-16 23:39:31
昨日看到一msn nick:“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后得知下句是“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
的娇羞”,第一反应是张爱玲写的。结果这句话出自徐志摩之手,仔细想想好象第一反
应的确是偏差。人们说张爱玲的文字没有旖旎,也许这是相对徐志摩的文字吧。对徐志
摩的印象就永远只有再别康桥和人间四月天,其实黄磊不行啊,我还是比较欣赏刘若英。
虽然对徐志摩不太熟悉,不过在读其他书的时候,很巧合地知道了些小故事s,觉得还
值得分享:
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如果根据他们亲属的记述,只有友谊并没有人间四月天里的爱情
。林徽因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否认徐志摩在伦敦曾经追求过她,但是她在自己的散文中写
得非常明确,年方二八的林徽因面对一个已婚的、兄长式的徐志摩“不是初恋,是未恋
。”
不少人对徐志摩和林徽因比较熟悉,但对于林徽因的先生梁思成可能要陌生些。梁思成
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但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极力反对推倒北京
旧城墙,结果,北京的城墙还是倒了。后来的浩劫中,梁... 阅读全帖 |
|
S******8 发帖数: 24594 | 46 除了做实事继续改文风洋洋六千言通篇五言诗
2014年,盐湖区人大常委会报告采用“五言诗”形式,首开文风创新的先河,在社会上
引起很大反响。2015年2月6日召开的盐湖区人代会上,盐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治所作
的人大常委会报告,仍然采用了“五言诗” 的格式,洋洋洒洒6000言,文风清新,诗
韵依然,听起来耳目一新,读起来朗朗上口。
盐湖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人代会上听取和审议了盐湖区人大主任李治所
作的人大常委会报告,会议同意并批准了报告。会议认为,盐湖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仍
然沿续去年的“五言诗”形式,内容别开生面,语言喜闻乐见,讲的是盐湖区的事,说
的是老百姓的话,导引的是好作风,传播的是正能量。通篇报告文风朴实、言之有物,
全篇分为十部分,内容涉及行使监督、经济发展、三农惠民、德孝文化等等方面,承载
着盐湖区人大代表履职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今年的盐湖区两会,仍然处处践行着朴素务实的精神。该区将人代会、政协会、经济工
作会议放在一起集中召开,缩短会议时间,压缩会议流程,简化会场布置,做到了节俭
高效。(车俊峰)
向开风气之先者敬礼
官场里多些文化人,官员里多些文化气,总不... 阅读全帖 |
|
x*******6 发帖数: 994 | 47 http://news.6park.com/newspark/index.php?app=news&act=view&nid=
方励之夫妇在六四事件后逃入美国驻北京大使馆避难后,中美两国就“方励之问题”展
开了长达一年的外交较量,最终在中美两国最高层的斡旋下,方励之于1990年6月25日
离开中国,前往英国,在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任客座教授。方励之在《方励之文集》中
回忆了这整一年两国较量的全过程,并披露出大量双方所达成的鲜为人知的交易内幕。
中国官方发布的方励之李淑娴通缉令
开篇
2010年圣诞节前,收到李荫远先生的e-短信。云: “多年不通音信。钱先生辞世
不觉已十一年了,我手边只有他指导的科学史学生早年写的传略。我在网上读到过你的
两篇回忆散文,都是关于大学刚毕业时期的,也许你真该动笔写回忆录了,不是写你正
确与否,而是可以给二、三十年后治史学者之采择与评论。”
这里钱先生是指钱临照。李荫远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62-
1965年间,我一边在科技大学教书,一边在李先生门下作研究。李先生现年已92岁,已
洗手物理,也不参加院士活动,转而研究新诗,2006年有“当代新...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48 2016-09-01 章诒和 世纪历史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章诒和
原标题:谁把聂绀弩送进了监狱?
有些东西靠生命和时间,是无法带走和冲洗干净的。即使抹去了,想必会在未来的某个
时刻,以另一种形式与我们不期而遇。聂绀弩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很苦。
人在阴影中呆久了,便成了阴影的一部分
2008年春夏之交,谢泳从厦门出差到北京,我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吃早茶。边吃边聊,你
一言我一语,无主题地东拉西扯。坐在身边的谢泳低声对我说:“最近,我看到一份关
于聂绀弩的档案材料,很吃惊。”我问:“吃惊什么?”他说:“聂绀弩的告密者,主
要是像黄苗子这样的一些朋友。”
我瞠目结舌,半天回不过神来。事情太突然,太意外,太恐怖!
谢泳说:“告密材料一直汇报上去,罗瑞卿批示:‘这个姓聂的王八蛋!在适当时候给
他一点厉害尝尝。’”难以置信!我的脑子全乱了。
一年后,我在2009年2月刊纪实版《中国作家》杂志上,看到了谢泳所说的《聂绀弩刑
事档案》(简称“聂档”),全文十余万字。作者寓真,系山西省资深政法工作者。他用
事实说话,以解密了的档案材料为凭,系统又完整地揭示出聂绀弩冤案的真相。“去马
来船相上...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49 Beijing Spring 欢迎光临 北京之春
推特讽习近平“宽衣”口误言论集合
日期:9/5/2016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整理者:博讯编辑
@你别说话我好烦 轻关易道,通商宽衣
@北风 我设想过杭州 #G20 各种笑话,如下场暴雨把杭州变成水城之类的;但我实在没
想到最后笑话还是出在习近平身上,竟然这么没文化(#宽衣),这么小气(不给奥巴
马总统红地毯)。
@芝麻 “通商宽衣”应该是“通奸宽衣”的意思,在这里“商”和“奸”是通介词,“
奸商”也由此而来,我是初中生,只能理解至此。
@渔夫 初中肄业水平?把“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念成“轻关易道,通商宽衣”了。为
中国梦●雪宽衣吧!
@自由亚洲电台 习近平在 #G20峰会 开幕式上致辞时把“轻关易道,通商宽农”说成了
“轻关易道,通商宽衣”,这句口误迅速引发网民调侃。#宽衣 也迅速成为最新的禁忌
词汇被屏蔽。
@ 郭宝胜 为何宽衣流行:1.去除共党领袖的神圣性,除魅,主席绝不是神;2。戏谑暴
君,受压制公民们的精神胜利法;3.揭穿清华假博士的文盲、土包子本质;4.古 代的
宽衣就雷同今天的上床,直接联系到性,很刺激的话题;5.狂妄...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