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新诗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k**u
发帖数: 10502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炉中煤
新诗从胡适开始,尚显粗糙。
郭沫若的炉中煤是一时的巅峰之作,奠定了新诗的文学地位。
受惠特曼的草叶集的影响,也与狂飙突进运动类似。

发帖数: 1
2
去政治化的政治:对文史研究“去郭沫若”现象的反思
分享到:
时间:2017-09-30 09:32
•来源: 察网
•作者: 李斌
•浏览:644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郭沫若研究在80年代以来的遇冷,跟“非郭沫若”认识装置有关。“去革命化”“现代
化范式”“为学术而学术”“纯文学”是这种认识装置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学术和文学
创作为革命和现实生活服务的革命者郭沫若,被排除在这种认识装置之外,在相关的文
学史和史学史研究中被割裂、放逐、抛弃。同时,郭沫若研究受“非郭沫若”认识装置
的影响,一些成果出现了偏差。反思“非郭沫若”认识装置,需要反思80年代以来的社
会思潮,但又不是回到“革命史范式”,而是突破专业分工,重建一种更具包容性和整
体感的研究范式,从而寻求知识分子跟政治、社会、阶层、种族、媒体等构建新型关系
的另一种可能性。
去政治化的政治:对文史研究“去郭沫若”现象的反思
李斌
对“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反思
尽管自80年代以来,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坚持郭沫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无
可讳言的... 阅读全帖
c*****y
发帖数: 1028
3
著名诗人、台湾文学家余光中病逝 享年89岁
海外网
2017-12-14 12:53
据台媒报道,著名诗人、台湾文学家余光中病逝,享年89岁,代表作《乡愁》、《白玉
苦瓜》等。
人物简介:
余光中,男,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
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
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
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
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
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
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
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
种;散文集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对“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反思
对“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反思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作者:李斌 时间:2017-12-27
92 0 意识形态安全 字号:A-A+
分享到:
2 收藏 打印
提要:“重写文学史”、“为学术而学术”影响下的“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出现,主
要源自知识界对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质疑。他们急于抛弃社会主义中国和左
翼知识界的历史,拥抱“历史的终结”和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80年代以来,尽管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坚持郭沫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无可
讳言,在文史领域,郭沫若研究已经成为相当冷门的专业。在文学史专业中,郭沫若研
究不仅不能跟鲁迅研究相比,也无法跟周作人、沈从文研究相比;在史学史和近代思想
史研究领域亦如此,与研究章太炎、胡适、陈寅恪等人相比,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郭沫若研究一点都不为过。
郭沫若研究在近三十年来遭受遇冷的原因,与其说是郭沫若在婚姻生活、道德品质、人
生道路以及学术成果等方面不尽如人意,不如说是我们关于郭沫若及其所代表的知识分
子的奋斗目标、人生路向及活动方式的认识装置发生了改变。新时期以来,对于中国独
特的现代化道路,以及知识分子在其中应扮演何种角色,知识界...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3735
5
1921年8月28日,郭沫若诗集《女神》出版,《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抗战期
间郭沫若又创作了《屈原》等颇有影响的历史剧,同时他还是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
尤以甲骨文研究最为见长,被誉为“甲骨文四堂”(对甲骨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四位中国
学者)之一。
郭沫若的学术地位很早就得到认定。1936年秋,鲁迅突然辞世。国共两党均争取从日本
归来的郭沫若。1938年夏天,中共中央党内决定郭沫若为鲁迅的继承者、中国革命文化
界的领袖,规格之高引起轰动。建国后,在通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科书,中共将文学
排名定为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但学术界对郭沫若人品和文品的评价,历来颇有争议。
1949年8月14日,在中苏交好的大背景下,郭沫若发表了《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外蒙古独
立》的文章,号召“站在大公无私地立场”,祝贺外蒙古独立,而不要“跟在美帝国主
义和蒋介石反动派后面”,“对苏联愤慨”。该文章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这是中共官
方第一次旗帜鲜明地公开表态。
这不是郭沫若第一次“赞美”苏联。1949年11月,郭沫若在《观察》发表了《我向你高
呼万岁(为斯大林寿辰所作)》一诗:斯大林大元帅,今天...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29853
6
你的soil level 也很heavy。
时代的进步,很多东西都会改变。蒋介石时代,他啥也干不了,只能写日记。
这就像几十年前新诗流行,因为人没啥看的,对这几个字就能意淫很久。现在互联网,
新诗根本没人看,大家都看meme了。
讲到诗,野兽横行好久不见了。
C******e
发帖数: 11790
7
21世纪新诗。记住新诗。
V***l
发帖数: 2108
8
我感觉,做为大多数的女性,习惯接受隐性教与学。隐性学习可能也是言语习得的精髓
。当然你强调显性指导的重要性也无可厚非,我感觉中国的教育体系大都是显性指导。
隐性和显性拿写诗来对比。
传统英文诗讲究韵律的齐整性,新诗不再这些形式的约束,事实上新诗已经被我们普遍
认可。
隐性学习虽然缺乏明显的语法指导,但是符合老乔的自然语法生成理论的。老乔认为人
天生具有一种言语习得机制,就是一种 univeral grammar, 无论 performance 的形式
是怎样的,无论表现形式是英语还是其它什么语言。
当然我还是承认显性指导的重要性,比如说我主张在学校里要设立语法课。( 目前形式
来看,似乎有人主张,语法课取消 )
要学好语言,我感觉隐性知识是精髓,显性知识不可或缺。

sound
t"
a*********7
发帖数: 30080
9
格律新诗是啥意思? 新诗除了押韵还能怎么格律法啊?
胡适开山祖师地位大概没错,不过成就似乎不怎么样

,
诗很快就没落了.
wh
发帖数: 141625
10
徐志摩的诗是不是有点纤弱啊?是有很不错的,意象语言都清新。不过整体是不是和英
国那几个同样早夭的浪漫主义诗人一样,激情有余后劲不足。甚至还不如他们;白话文
作为新文学语言不如近代英语发展得长久成熟。白话诗直到现在也还很薄弱,似乎还没
完全找到自己的表达。大陆那些写新诗的还不如港台余光中那些比较传统的。徐志摩开
新诗之先,有一定成就吧。
长篇我第一个想起来的也是老舍。散文在梁实秋林语堂周作人等之间还是选周作人?不
过老实说我觉得新文学这块实在是挺弱的,语言刚起步,政治压力又大。

,
诗很快就没落了.
wh
发帖数: 141625
1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
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
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中
文系的年轻学者: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
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
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
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
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我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
东吴大学教务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不仅是知名的神学家,并且精研诗词。赵萝
蕤从小中西兼学,文采过人。十六岁入读燕京大学英文系时,外籍教师布置阅读的名著
篇目,她早从家中书架上遍览无遗,其师惊许。好友钱穆后来回忆西南联大期间,图书
馆所藏英文文学各书,赵几乎无不披览,师生群推之。
从燕京毕业后,赵萝蕤进入清华大学外文研究所,跟随吴宓、叶公...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15642
1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转载] 卞之琳诗《古镇的梦》解读
这首似乎比你贴的第一首又好些,更简练精致。顺便回一下小碧的评论:“寂寥”本身
倒不见得是拔高,也许是为了和篇末的流水声呼应。我很喜欢最后几句: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梆子和锣的强烈振动和连绵不断的流水声形成对比,就像开篇的“寂寥”,给梆子和锣
铺垫了一个空旷、寂静的背景。
说到寂寥,戴望舒的《雨巷》用得更直接: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这首诗要是现在人写出来,恐怕大家都觉得矫情死了;但当时被叶圣陶誉为中国新诗的
音节开创了新纪元。寂寥,冷漠,凄清和惆怅,聚集在一起,在新诗里达到了“凄凄惨
惨凄凄”那样的效果。
k***l
发帖数: 2396
1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满面风尘的我啊,已回不了头
是那篇《诗与胡说》?我手边就有。她評的那几位诗人大概都被湮没不闻了吧,纪弦还
在。张的古典文学造诣很高,她说的对我都很有启发,是我觉得却不敢说,也没见谁说
过的。她说的新诗这段我就没那么觉得。下面这句倒是说得不错:
“因为中国的新诗,经过胡适,经过刘半农、徐志摩,就连后来的朱湘,走的都像是绝
路,用唐朝人的方式来说我们的心事,仿佛好的都已经给人说完了,用自己的话呢,不
知怎么总说得不像话,真是急人的事。可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好诗也有。”
我觉得现代诗形式更自如,更多用它背后的思想和感情来打动人,诗意的心情,饱满的
情绪,美好的感觉,才会非诗不能表达,或者诗才能更好的表达,就象歌声。所以我喜
欢凭感觉,不喜欢琢磨字句。没有感觉我不会写,写完我基本也不会再改,要看别人的
评论再改,就更难了,就象邯郸学步,会完全乱了方寸。所以我觉得shot如果要突破,
也许可以从个人内在的体验突破,因为他已经可以表达自己很好了。不过很多诗我也都
不懂,只是我的一点体会,况且诗既然拿出来有人关注评论就是好事。
wh
发帖数: 141625
1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看看这位香港诗人的诗如何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Poetry
标 题: 看看这位香港诗人的诗如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9 01:56:15 2013, 美东)
昨天网友推荐香港诗人黄灿然的诗,我第一次看,非常喜欢这首《翻译》:
翻译 (1999)
新闻翻译员朱伯添
正在翻译有关北约空袭
科索沃和塞尔维亚的新闻,
其中一段列出几个
被轰炸的科索沃城镇,包括:
普里什蒂纳,普里兹伦,
Vucitrn,Gnjilane,
Djakovica和佩奇。
Vucitrn以前没碰见过,
《外国地名词典》也查不到。
他想,后面那几个城镇都是新名字,
反正读者也不知道什么是什么,
不如删掉算了,简略为
“普里什蒂纳、普里兹伦等城镇”,
上司也肯定不会在乎;但是,
他想到自己的责任,不应偷工减料,
便查更厚的《世界地名翻译手册》,
是武契特恩。Gnjilane
以前也没碰见过,查《世界地名翻译手册》,
是格尼拉内。Djakovica
以前也没碰见过,查《世界地名翻译手册》
查不到,他想,更薄的《外国地名词典》
查到的机会更少;他知道kovi...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006
1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看看这位香港诗人的诗如何 (转载)
纯粹个人体会:除了李贺李商隐姜夔等寥寥数人的古体诗,其他的古体诗读得越投入,
新诗水平越水。我现在就很害怕李白杜甫这俩哥们。
反之,新诗尤其是西方诗歌读得越投入,古体诗的感觉就越弱。
我怀疑《翻译》的作者就是古诗读多了。古诗里经常有很琐碎的描写,比如一个大厅前
面是什么旗,左边是什么窗,右面是什么门,后面是什么壁,壁上的画是什么动物,动
物长了什么角,角上有什么花纹。。。学生怎么入堂,老师怎么入堂。。。基本结构和
《翻译》差不多。
s*******w
发帖数: 2257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现在才明白,这首中国最早的新诗是这么个背景!
================================
中国最早的新诗《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s*******w
发帖数: 2257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现在才明白,这首中国最早的新诗是这么个背景!
================================
中国最早的新诗《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wh
发帖数: 141625
1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t:一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
能贴全第一篇吗?没帐号,看不全。
一直没好好看过穆旦的诗。跟贴一段以前写的: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好学生,看看当时的一连串学生名单:赵萝蕤
,卞之琳,王佐良,杨周翰,袁可嘉,穆旦(查良铮),郑敏……真可谓群星璀璨,师
生争艳。
陈思和评论此...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48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我所喜欢的诗
我于诗完全外行,有的诗,完全看不懂;有的却一下就喜欢,且反复吟诵。有烦杂,低
落的时候,甚至不需打开所喜欢的诗,在脑子里,在心里过一遍,想一想,便觉得融和
得很。
虽然说李白是诗仙,我最喜欢的却是王维,杜甫,陶渊明,苏东坡,苏辙,宋祁,还有
曹雪芹借黛玉湘云的咏菊诗。这么多诗中,我最喜爱的一句是“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
花间留晚照”。我也说不清楚这句的好在哪里,大概我自己最喜爱夕阳,所以对喜爱夕
阳的诗人,写出的夕阳,特别的偏爱一些。
诗总是与歌连在一起,恐怕不是没有原因的。歌,是用来高唱的多,好的歌总是容易打
动人,因为人的听觉在各个感觉器官中,是离人的心最近的。诗,是用来低吟的多,是
直抒胸意。好的诗,与歌一般,直达心胸,如同光透过玻璃,一下子打动人,感染人。
好的诗,像春雨,似和风,而我心如花,如稻,读这些诗,像春雨蕴物一般,让鄙薄自
私之心顿消无踪,和厚清明之心勃然而生。
大概诗的好坏,直接与人相关的。所以,尽管宝钗在咏桃花诗。可以夺魁,但断断不会
是在咏菊诗中。但凡写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绝写不出“孤标傲世携谁隐?
一样花开为底迟?”人品是什么?人品不是乡愿式的,其襟怀...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3048
2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z被误读的文史常识
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2015-11-04 历史重读
“丰碑”自古不是碑
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
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
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
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
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
“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
家视桓楹。”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用以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
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即使到了春秋
战国时代,对于丰碑的使用范围仍然有着严格的限制。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之后,公输般
劝说季康子用丰碑来下棺,结果就遭到了别人的一番挖苦(事见《周礼·檀弓》)。
显然,所谓的丰碑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
用,后来发展到公... 阅读全帖
n******8
发帖数: 558
2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臧棣:海子诗歌中的快与慢
我个人喜欢 “冯至根据里尔克谈到新诗的成熟,新诗的成熟应该摆脱那种对速度的偏
好,应该安静下来,带有冥思、沉想的诗歌才是成熟的诗歌”, 因为老了, 对 raw
feelings and raw force 在失去感觉。
b*******n
发帖数: 1267
2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最爱林徽因的男人金岳霖 zt
最爱林徽因的男人金岳霖
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祖籍浙江诸暨,生于湖南长沙。著名哲学家、逻辑
学家,曾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25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
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逻辑》、《论道》、《知识论》。建筑学家、民
国时期著名的美女加才女林徽因的情感世界中有三个重要的男人,他们是梁思成、徐志
摩,还有金岳霖。
梁思成是林徽因的丈夫,在27年的婚姻生活中,二人在事业上相互扶持,共同走了
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 000处古建筑结构,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
才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认识,并且获得保护,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
台山佛光寺等。
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于英国伦敦,当时林只有16岁,正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而
徐已经是一位两岁孩子的父亲。徐为林的聪颖美丽和绝世才情所吸引,为了追求林徽因
,徐志摩在妻子张幼仪刚刚生下第二个孩子后,便急切地与其离婚,但林徽因与父亲提
前回国,不辞而别,并且最终选择了父亲为她作出的安排:嫁给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
梁思成。林从此成为徐心目中永恒女性的化身,于是便有了徐志摩的那首《偶... 阅读全帖
k**u
发帖数: 10502
23
就事论事,咱不扯朱令的悲剧,也不讲郭沫若建国后的诗歌。
就讲上面两个大麦歌的翻译。
首先郭沫若的显然要忠实于原意一些。
其次风格上,原诗就是浪漫主义抒情诗歌,算是现代
诗歌运动在美国的一朵小花吧。郭沫若领导的五四新诗运动,正是受惠特曼这样的大
师影响的现代诗歌在中国的创新翻版。大麦之歌,翻译成白话新诗,绝对适当。翻成古
诗的题材,就相当勉强了。
当然朱的翻译,对一个中学生来说,也算很不错了。
现在的小孩,很多在诗歌文学方面的阅览都是文盲级别。连新诗的历史和时代背景都不
了解,也没有真正读过什么著作,就开始喷,尤其是针对郭沫若,真是无知者无畏,难
道鲁郭茅巴老曹的名声真的是白来的吗?
t******n
发帖数: 2939
24
☆─────────────────────────────────────☆
ruoshui3000 (放不下这瓢) 于 (Thu Apr 25 12:21:57 2013, 美东) 提到:
原帖在天涯 http://bbs.tianya.cn/post-free-3247124-1.shtml
朱令翻译的大麦歌:
大麦俯身偃,Like Barley Bending
海滨有低地。In low fields by the sea
巨风动地来,Singing in hard wind
放歌殊未已。Ceaselessly
大麦俯身偃,Like Barley Bending
既偃且复起。And rising again
颠仆不能折,So would I, unbroken,
昂扬伤痛里。Rise from pain
我生也柔弱,So would I softly
日夜逝如此。Day long, night long,
直把千古愁,Chang my sorrow
化作临风曲。into a song
郭沫若郭老的翻译:
郭的译文: "象大麦那样 在海滨的低地, 在强劲的风中 不断地低吟...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7639
25
我来简单说说吧。
首先,唐诗宋词是两个概念。宋人也写不出“唐诗”,只好另开
一门写宋词。宋诗在整体水平上远不如唐诗,不是因为宋人的文
学水平太差,实际上宋朝是文人之国,文学文字水平比唐朝只强
不差。
唐诗的主要成就,当归于新诗也就是近体诗。新诗有严格的格律。
押韵是最基础的,其他的包括对仗,平仄粘对等等,限制很多。
唐朝的韵书也将韵部分的很细,导致在用字上选择不是太宽。而
唐人写诗又疯狂,不写个一两千首诗,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
呼。这么一趟下来,留给后人折腾的余地就很小了。
所谓诗意词情,诗,尤其是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起承转合下来最
合适用来直抒胸臆。而词由于句子的长短错落,很适合表达细微
的感情。而唐宋这两朝的气象就决定了唐人开放进取写诗,宋人
被北方蛮族压迫无处抒发,军事上又软蛋一逼,只好玩纤小细腻
了。
到了我朝,我老还没看出来气象如何,啥文学体裁最适合,只看
到大家都玩BBS,微博,打屁聊天的功夫,讲段子的功夫大概前无
古人。哈哈。间或有几个打油诗人吐个泡泡,都可以引来一阵无
知妹的葱白。
M******a
发帖数: 6723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通奸宽衣,复兴可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7 22:38:22 2016, 美东)
Beijing Spring 欢迎光临 北京之春
推特讽习近平“宽衣”口误言论集合
日期:9/5/2016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整理者:博讯编辑
@你别说话我好烦 轻关易道,通商宽衣
@北风 我设想过杭州 #G20 各种笑话,如下场暴雨把杭州变成水城之类的;但我实在没
想到最后笑话还是出在习近平身上,竟然这么没文化(#宽衣),这么小气(不给奥巴
马总统红地毯)。
@芝麻 “通商宽衣”应该是“通奸宽衣”的意思,在这里“商”和“奸”是通介词,“
奸商”也由此而来,我是初中生,只能理解至此。
@渔夫 初中肄业水平?把“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念成“轻关易道,通商宽衣”了。为
中国梦●雪宽衣吧!
@自由亚洲电台 习近平在 #G20峰会 开幕式上致辞时把“轻关易道,通商宽农”说成了
“轻关易道,通商宽衣”,这句口误迅速引发网民调侃。#宽衣 也迅速成为最新... 阅读全帖
p*********g
发帖数: 22025
27
来自主题: Love版 - [合集] 雪 (旧作)
☆─────────────────────────────────────☆
smxzr (十载他乡客,一朝白发人) 于 (Fri Mar 23 17:13:18 2012, 美东) 提到:
小时候
雪花是妈妈剪出的
美丽的窗花
我在院子里打雪仗
妈妈透过窗花
看我红扑扑的脸颊


长大后
雪花是我踩出的
深深浅浅的脚印
一条条延伸成
妈妈额头上的皱纹
我的书包里
塞满妈妈沉甸甸的牵挂


后来啊
雪花变成漂亮的蝴蝶
落在我的新娘的头花上
再也没有飞走
我看见妈妈悄悄的转过身
擦掉她眼角的泪花


而现在
雪花是我连连绵绵的思念
从冬飘到春
从秋飘到夏
母亲在梦里
游子还在天涯
仿余光中<<乡愁>>而作
12/19/05

注:我不大写新诗。今天整理旧作,忽然看到了这首。离家十余载,惟思念未改。

☆───...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1121
28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的 (新诗旧作)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的
你押韵的敲门声
总按时响在
我绵绵的等待里
和着木格子窗外
淅淅沥沥的小雨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的
你飘扬的裙裾
总不经意地绊住
我如水的眼眸
相舞在三月里
柔柔的玉兰花下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的
你窈窕的倩影
悄悄的走进我的心扉
我单调的梦里
因了你而变的
如春天一样绚丽
新诗旧作朝花夕拾(10年前的旧诗,献给我的XYE)
p*********g
发帖数: 22025
29
☆─────────────────────────────────────☆
smxzr (十载青衫客,一朝白发人) 于 (Wed Apr 25 16:06:35 2012, 美东) 提到: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的 (新诗旧作)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的
你押韵的敲门声
总按时响在
我绵绵的等待里
和着木格子窗外
淅淅沥沥的小雨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的
你飘扬的裙裾
总不经意地绊住
我如水的眼眸
相舞在三月里
柔柔的玉兰花下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的
你窈窕的倩影
悄悄的走进我的心扉
我单调的梦里
因了你而变的
如春天一样绚丽
新诗旧作朝花夕拾(10年前的旧诗,献给我的XYE)
☆─────────────────────────────────────☆
shincha (磨树兄照) 于 (Wed Apr 25 16:14:37 2012, 美东) 提到:
RE
z**********e
发帖数: 22064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往事微痕》揭秘:毛腊肉惯用的三种抄袭剽窃方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2 21:14:55 2014, 美东)
作者: 刘梦溪
毛腊肉诗词有三种抄袭剽窃现象:一是“搅拌式”。将他人的话与自己的话搅拌在一起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将他人的语序做些调整,便作为自己的诗句登场”;
二是“掩耳盗铃式”。将别人的诗原原本本地抄下来,但在抄袭时稍做文字上的调整;
三是“老老实实式”。一字不差地将别人的话抄下来,不搅拌、不掩耳盗铃,也不注释
。具体有:
“搅拌式”
将王建《宫词》中的“春风吹雨洒旗竿”剽袭为“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
将温庭筠《苏武庙》中的“空向秋波哭逝川”剽袭为“别梦依稀咒逝川”(《七律-到
韶山》);
将黄庭坚《鹊桥仙-席上赋七夕》中的“别泪作、人间晓雨”剽袭为“泪飞顿作倾盆雨
”《蝶恋花-答李淑一》;
将刘克庄《贺新郎》中的“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剽袭为“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阅读全帖
r******t
发帖数: 673
3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学林徽因做一个理智而睿智的女子!
(三)
然而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林徽因在病榻上通读了二十四史和各
种建筑史资料,帮助梁思成反复修改并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用英文打字机撰写
和绘制了《图像中国建筑史》。林徽因还阅读了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及英文版《米
开朗基罗传》,并辅导子女阅读和理解。这时她还有雅兴创作了一些忧国伤时的诗篇。
她的新诗委婉柔丽、韵律自然、有感而发,深受读者赞赏。
她当初受聘到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讲授《英国文学》,极受学生欢迎。负责编
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由于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学和文学上都显露出惊人的
才华,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与冰心、庐隐同为著名的福建籍女
作家。
林徽因著述甚多,除了文学创作外,发表的有关建筑的著作主要有:《论中国建筑
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清式营造则例》、《晋汾古建筑预查辑略》(与
梁思成合作)、《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与梁思成合著)、《中国建筑史
》(辽、宋部分)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同是写论文,但林徽因的学术著作却和别人的不
一样。林徽因的气质里有东方的典丽之美,她通晓英文。对汉语和古... 阅读全帖
M*********m
发帖数: 2024
3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跟着秋菱学平仄
(二) 关于押韵
写诗要押韵,跟麻婆豆腐要有辣椒花椒才好吃一样,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虽然追求自
由的新诗越来越趋向于不押韵,但读着流畅的新诗,韵脚还是随处可见的。如果我说格
律诗比自由诗容易让人记住,也许你不会反对吧?要是我们在大街上随便拦个路人,让
他/她马上背出一首完整的诗来,恐怕脱口背完‘白日依山尽’的比 ‘小巷’或者‘再
别康桥’的要多得多吧?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格律诗严格押韵。有韵就顺口,顺口就
容易记。
什么是韵?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同声相应谓之韵”。大家都会说普通话,应该
知道汉字是由声母和韵母两个音拼读出来的。一个韵母与不同声母结合可以拼出许多字
音,如韵母‘i’可以跟不同的声母组合成:
xi(西)、di(低),ni(泥)、ti(蹄) 、di(堤)
这些都是所谓的同韵字了。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出这是我们上一节中举例的那首七律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中的所有‘韵’脚。对‘押韵’这个概念还比较生疏的朋友,
如果你有时间,不妨给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标上拼音,试试把剩下三首诗的韵脚找出来
,一来熟悉一下‘声母’和‘韵母’的不同组合;二也复习一下格律诗所要求押韵的位
置。
r*****e
发帖数: 292
3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短诗两首[旧作]
“新诗”有很多东西套不到“旧诗”的定义中去。这些都不是比:)
曾经看到有人“刻薄”的说这些都是语法错误。但新诗很大程度是建立在这些“奇怪的
”词汇组合上的。所以我一般接受之,但不太清楚这些是什么:)
r*****e
发帖数: 292
3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短诗两首[旧作]
因为考虑到本版有不少新诗创作者。所以我刚才没好意思说,那个人说的“语法错误”
不是瞎说,是有其道理的。
新诗打破了很多词汇组合的界限。我个人不好评说其中优劣,但持保留态度:)
a*********7
发帖数: 30080
3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短诗两首[旧作]
俺有不同看法。 俺觉得现在新诗的困难其实是整个“诗”的困难。现在没有那么多人
爱诗、爱写诗了,当然也就少有好诗人的出现。 你要说新诗困难,旧诗岂不是更困难?
这个显然是一条路啊,而且是很多人走的一条路。不过象余光中这样的好诗人现在没有
了就是。
把名词当形容词用,这个很普通吧,俺觉得很容易接受啊,呵呵。 这个跟古代有“使
动词”这么个东东类似; 现代人可能觉得很奇怪,古代人觉得很正常。
r*****e
发帖数: 292
3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你们太能灌了
看不懂正常,这几乎是我唯一的新诗:)
不过题目不是《夜宵》,是《城市》。因为上次开晚会的时候,新诗创作者们一开始都
在潜水。微细吵着要夜宵,我就扔了块砖
r*****e
发帖数: 292
3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你们太能灌了
以前在bbs玩的时候。我新旧诗版都看一些。有时候,的确有很喜欢的新诗作品。我无法
否认这个感受。但是更多的时候新诗给我感觉是混乱的,正像你说的,也许不是坏事:
l*r
发帖数: 79569
3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谁来讲讲英诗格律吧
搬小板凳来听
这大概也是新诗被人批评一个方面?
其实不光是中文新诗,英文无韵自由体诗,像前两天贴得那个lanyard,和散文又有啥
区别呢?我理解现代诗和散文的如果硬要区别的话,就只在形式上了,也就是分行与否
。诗歌绝大部分是要分行的,所谓stanza,散文是一句一句连接的,所谓paragraph.
这一分一合之间,大概就有了些微妙的不同,但似乎又说不清楚。如果硬要从所谓诗意
来说,那就是仁者见仁,鸡同鸭讲了。

many
p*n
发帖数: 1736
39
嗯,选这首诗当然不是为了这首诗本身的出彩,而是为了在新诗当时的发展阶段下胡适
翻译的出彩。让我们设身处地的再体会一下新诗开创之初的艰难。
M*********m
发帖数: 2024
4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启功的一句话 (转载)
你说话有道理,对新诗理解不错。好久没写新诗了,上个旧作,你使劲砸砸吧。。。:)
献给一个叫章鱼的女孩
章鱼食指上的白金圈
泛着幽幽的光
致命的武器,她的吸盘
是痴情,是粘人
闭月羞花的美
惑阳城,迷下蔡
在人群中滑过
一路惊讶的眼
章鱼食指上的白金圈
泛着幽幽的光
她拥抱,折磨,抛弃
飞蛾扑向火焰
瘦骨嶙峋的你
一颗破碎的心
独自吞咽海水的苦涩
章鱼食指上的白金圈
泛着幽幽的光
黑暗中她闪亮的眼
魂里梦里追逐着你
短暂而又强烈的甜蜜
无处不在地刺痛你
期待眼前的一杯毒酒
暂时阴凉地解救你
章鱼食指上的白金圈
泛着幽幽的光
b*****l
发帖数: 9499
4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启功的一句话 (转载)
咱数数吧:会背多少古诗词曲?对比一下,楚辞+赋(去掉四六体)+英诗能背多少首?
或者比字数,毕竟绝句和赋对比起来不公道 -- 你觉得这个比率大约如何?100:1?
我不是在论证背得越多越好,只是在比较一下,哪怕从感性积累上讲,相对自由的体例
处于何等的弱势。
旧体诗写得好而且新诗也写得好的,太少了。这表明了从旧体诗到新诗,之间有条鸿沟
需要逾越。这条鸿沟是什么?是所谓的诗意么?是押韵么?显然都不是。这鸿沟就在格
律上。
一个好的诗人,不光要营造意境,雕琢字句,考较形式,更要构造一个律动而变化的节
奏。这个仅凭本能,远远不够;凭感性经验,则无法传承。一定要凭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而我没见到太多这样的人。冯至可以算一个吧。
b*********k
发帖数: 35031
42
抱抱,多谢linger mm过来捧场,不过mm这个文是以前发在girl版的,不符合文海征文
要新文新诗的规定,所以不能算做参加征文。反正征文时间还长,mm有时间再多整几篇
出来抢包子吧!:)
btw,那个新文新诗其实不是很严格,只要没在mit上发过就行:)
wh
发帖数: 141625
4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征文】没有书房的女人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
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
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中
文系的年轻学者: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
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
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
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
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我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
东吴大学教务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不仅是知名的神学家,并且精研诗词。赵萝
蕤从小中西兼学,文采过人。十六岁入读燕京大学英文系时,外籍教师布置阅读的名著
篇目,她早从家中书架上遍览无遗,其师惊许。好友钱穆后来回忆西南联大期间,图书
馆所藏英文文学各书,赵几乎无不披览,师生群推之。
从燕京毕业后,赵萝蕤进入清华大学外文研究所,跟随吴宓、叶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李白是中国最厉害的诗人,这点我承认,但是我觉得李白确实是因为天生浪漫,在为人
处世上很不好,甚至有点神经病的感觉。
比如在那个年代,鄙视和藐视权贵,这有点惊世骇俗,你虽然有能力,可是这么狂妄,
没人喜欢的,其实李白也一直郁郁不得志,最后喝酒去捞月亮,竟然把水里的月亮当什
么的,这也是太过浪漫。
所以结局不好,生活而已不好。
徐志摩也是浪漫的很,写的再别康桥,真是现在看还是觉得没有任何新诗能与之对比。
其他现代诗人写的新诗,完全和这首诗不是一个档次。
可是徐志摩也是为爱浪漫,追这个最哪个,最终很是无情,也因为追美女要坐免费飞机
而失事。
本来徐志摩还可以更大成就的,他是我最喜欢的现代诗人,除了再别康桥,那首偶然也
是写的很好很好。
郭沫若也是浪漫主义者,写了一首大地是母亲的诗歌,一下子激动起来,趴在地上对着
大地狂吻,这也是只有郭沫若这种浪漫主义者才会做出的事情。
所以文人浪漫,很多想通的,喜欢一起发神经。所以找老公老婆最好不要找这种浪漫主
义文人。
c****n
发帖数: 47
45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Re: 给我一个承诺- 也求指点

以偏盖全了. 今天来看他那些流传最广的政治抒情诗的确是过于铿锵, 甚至
于象口号似的可笑了 (即使是"雨夜"也要有"枪口和血淋淋的太阳"), 但是放
在当时当地, 非常恰当, 所以能够影响很多年轻人 (包括经历与他们不同
的九零年前的学生).
分行的口号大概是八五年后的诗人封给北岛们的. 一是时过境迁, 北岛们已经
过气了 (起码在诗坛), 二是新诗人们急于另辟蹊径, 要推倒这尊偶像. 不过
新诗人们似乎也没能走得很远...
还有大家想说却说不清的那种情绪. 从这点上讲, 北岛的成功之处与崔健和
王朔是一回事儿.
h********o
发帖数: 399
46
还是不一样的吧,喜欢古诗的人也不是所有的新诗都讨厌吧?新诗也是要去伪存真的,现
在的有些新诗偶也看不惯尼,看到的是一些空洞肮脏的灵魂张牙舞爪,不喜欢。。。
:-)

c*****g
发帖数: 1856
47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初夏.阳光
很喜欢其中的很多段落.
但是"伤口"一句似乎有些牵强且疏离.
或许说跳脱是一种象征, 而象征并不一定是好的诗 如果失去了内在自然的联系.
或者因为我并不了解其中的关联.
尤其喜欢"古井"一句.
借你的地说两句, 大约也是我很难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新诗的心结(专指本人立场),
往往看新诗若非流水帐的将段落分行, 或往往可以跳跃, 但很多的跳跃显得
突wu且生硬, 仿佛是为了时髦而硬性跳跃, 结果就是意义的断裂和行文的断裂.
看了一些所谓大师的诗, 这样的跳跃的处理还是很自然的关联的. 大约就是大师
的缘故了. 读你的这首, 也有不少的跳跃, 但大多是増色的上跳, 一级一级的
增高加深, 惟独这一句伤口和血, 在我看来, 似乎落了这个时髦的病, 不知道
你的愿意如何?
仅仅就文讨论, 希望不要见怪.
u**b
发帖数: 5366
48
作新诗就作新诗,也没有什么难的。而且自由。
完全没必要说自己是古诗,还要非加个词牌名,岂不可笑?
本来你吃的是大饼,非要切碎了硬说是米饭,多此一举。
l*****d
发帖数: 7963
49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合集] 良辰不再
☆─────────────────────────────────────☆
TwoEnded (亡者归来) 于 (Wed Jun 8 12:27:22 2011, 美东) 提到:
[Nothing Gold Can Stay - by Robert Frost]
Nature's first green is gold
Her hardest hue to hold
Her early leaf's a flower
But only so an hour
Then leaf subsides to leaf
So Eden sank to grief
So dawn goes down to day
Nothing gold can stay
[翻译]
山野中的第一抹嫩绿,已经变得金黄
这美丽的颜色惊艳得让人心慌
年轻的叶子现在变成花朵,在风中怒放
但是只有一个小时的时光
然后,叶子一片片地飘散
于是伊甸园沉降到人间
于是黎明变成白天
而金色的叶子不再出现
[简评]
非常美丽的诗歌。我的翻译无论如何也不能表达我理解的万一!希望这里的高手能够指正。
☆─────────...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